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时间:2022-06-11 23:28: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将进酒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将进酒教案

第1篇

一 、预习跟踪要适度

苏教版新教材和以往的教材最大的区别在于,以往的教材容量较小,一学期六个单元,一些成册的练习册定下来使用率较高。而现在使用的新教材要根据实际需要重新整合。因此给学生定很多的资料比较浪费,学生只需要定一两本认为较好的。

在课堂预习作业的安排上,老师先备课,然后由两位老师执笔成案后再集体讨论,定稿,付印。这样的教案符合我们的教情和学生的学情。在预习这一部分,包括上节课重难点回顾,这节课的学法指导。比如预习《唐诗宋词》则会侧重从景和情方面提问,目的是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理解诗词的情感和艺术手法。而在预习《史记选读》中,则会侧重对文言文虚词,实词及通假字的考查和重难句的翻译。这样,使预习和本学校的语文水平相适应,从而有利于提高预习练习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给课堂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增强和成绩的提高。

二 、课堂重难点要适中

语文课堂上,是师生激情碰撞的舞台,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完成听力任务的主阵地。因此,课堂上是“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去”。带来的问题要在课堂上通过师生讨论,提问等方式得到解决。而对重难点的突破会通过联想,迁移而产生新的问题,从对新的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解题、思考能力都会慢慢的得到提高。时下有句流行的话:“与孩子一同成长”。教师也要与学生共同进步,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教学案的设计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也给师生留下了广泛的空间。

三、 拓展延伸要灵活

首先,教学案上的拓展延伸,弥补了教材上没有涉及却又是与之联系密切的内容。在学习《屈原列传》的时候,可以补充一些后人对屈原悼念的对联。例如“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在学白的《将进酒》的时候,就可以列举一些祝酒诗,例:《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七绝客中行》等。拓展学生的思路,开拓学生的视野。

第三,除了比较阅读和拓展内容之外。

还可以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及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后的人生体味。例如读了《管仲列传》,联系作者司马迁的遭遇,谈谈你的感想。对于同学之间的关系,你是如何看待的。让同学各抒己见。用不同的历史眼光来看待作者对人和事的态度。让学生根据本文所学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起到导演的作用,进行点拨和总结,以拓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历练。

四 、提高层次要兼顾

一套优良的教学案,的确对于以往的手写教案和别人编导的练习册来说,是一个革新,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然而要想有一套层次较高的教学案,就要注意下列问题。

1.全组老师先自备教材,查阅资料,确定重难点。

有自己的思路和教法。在集体讨论会上,各抒己见,通过比较,把较好的授课思路汇总起来,形成定案,提前发给学生,以备课前和上课使用。让学生提前知道学习内容,目标一致,消除课前内容的神秘感。

2.教师在参悟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吸取各家所长,为自己所用。

新工作的教师常局限于教材的说法,成了教材的传声器,常给学生照本宣科的感觉,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后,又常常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处理教材,上出来的课又常让人过于浅白。因此,对待备课,即要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同时还不能故步自封,止步不前。要想弄出有质量、上层次的教学案,必须大量地占有资料,运用自己独特的鉴别力去审视他们,使之为己所用,使之和自己的教学思路有效嫁接。成为一份厚积薄发的教学案。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备课的成功与否,还要看是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

第2篇

如何回到琅琅书声的世界里去呢?我想从以下“路径”作些探索。

一、充分认识读的意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明确道出了语文学习读的功效。

在文学创作中有建树者,除个人天资、禀赋,阅历外,酷爱读书是其走向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众所周知,除了丰富的革命实践经历外,他创作的诗词中洋溢着古典文学的醇香,与其热衷于阅读古典文章是密不可分的。沈从文能描绘出具有自然美,人性美的边城风光,无不与他的阅读息息相关。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与他醉心于阅读,笔耕不辍是分不开的。阅读的重要性无须赘述。在众多的场合中,我们发现人性被扭曲,道德变沙化,身旁的人有知识而没有文化,这到底是谁惹的祸?无庸置疑,是我们的读书太少了,读而无法,读而无效所导致的。

二、重视阅读教学,拓展阅读空间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阅读教学。否则,往往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如果不重朗读,只重逐字逐句地讲解,学生没有整体感知,缺乏语感,无异于识字教育一般,隔上一段时间就十分生疏了,怎谈得上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性的阅读呢?面临这种情况,非常有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了,课本上的文章该读的读,该背就背,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实际上比不厌其烦地灌输,反复练习要强得多,尽管方法有点死,但死去才能活来,因为强灌的东西是死的,弄不好还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病症。我曾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上法教过《将进酒》,有过截然不同的收效。早些年,我上这篇课文时,认认真真准备了六张纸的教案,从时代背景,作家作品,诗句内容,关键字词含义,再到表达技巧,可以说够详细的了,课堂上滔滔不绝的满堂灌,不时还自我陶醉,有点滑稽的是大部分同学奄奄欲睡,竟然有几个同学打瞌睡,我怀疑学生没有学诗歌的细胞,真郁闷!再上这篇课文时以诵读为主,适当点拨,教室里热闹起来了,有学生还模仿想象中李白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诵读,下课了,还意犹未尽,啊,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是自己的课堂教学忽视读,一味包办,抑制学生想象而导致课堂沉寂,让自己劳而无功。后来,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把琅琅书声还给学生,课堂终于有了生机。

语文学习仅仅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学生的阅读量实在太少。因而,必须引导学习进行拓展阅读,把课堂上的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是学好语文的必走途径。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说:“现代的研究指出,为了学习任何一样语言信息而进行的教学,其重要特点是提供和这样信息联系在一起的或者可以配合起来的更大的有意义的知识。”要进行课外连接阅读,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必须在一个阶段有全盘规划,比如:高中阶段要安排学生读哪些篇目,达到什么目标,如何有序的进行安排都要具体明确。对教师来说,工作量大,就务必发挥教研组成员的集体智慧,明确分工协作。在这个工作中,首先要体现与教师的引导作用,找准读的切入点,教师先读,并示范写出阅读批注等。创设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是学习的参与者。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在设计课程时成为一个成长的角色”,我想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然后,教师还需要搭建另外一个有阅读成就感的平台,把优秀的学生作文编成册,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甜头,自然就会干劲十足。

总之,语文学习必须回到语文本身的特点上,重阅读,落到实处,才会卓有成效。

三、注重读自然,读生活

语文学习中常有这样的困惑,有很多学生很难走进文章的情景中去,总感觉被一堵无形的墙隔离于作品之外。某种表达的要领清楚了,可就是无从下笔。其根源,生活体验少,心中无物。因而,语文的学习必须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结合。美国教育家科勒捏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此话不无道理。显然,我们重视了生活体验与积累,就有话可说,写起来就底气十足,读起文章来就会“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出于吾心”的妙感。从此,不再沦为徘徊于文章情景的门外汉。

第3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教育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本’的关注。我校结合时代对学生发展提出的要求,针对郊区地域特点和学生特有的思想、品德、文化基础和经历体验等因素,紧围绕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初步构建了理念先植,学科再现,课外延展三维立体培养方略,努力实现学生发展的再提高。

一、以学校文化体系的常模化,形成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内驱力

   1、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确立办学理念

本着对学校的文化精髓,即为师生的意识形态这一认识,近年来,我校针对生源特质,将实现郊区学生基本行为习惯“低进高出”的可能、个体发展“由单一到多元”的可能、教学质量由“个别落后到全面突出”的可能、师生发展“人尽其才”的可能,即“让生命拥有一切可能”作为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学校在实现不同层次的“可能”中,探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广大教师在实现不同目标的“可能”里,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平台和策略。  

2、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定位培养目标

   学校培养 “健康、有志、文明、有为”的社会人,定位为培养目标。其特质有强健的体魄、明确的志向、文明的素养、为社会贡献积极力量的能力。近年来,学校文化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这块主阵地进行宣传,在醒目位置悬挂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文学家等画像和事迹简介,制造宣传氛围,使学生熟知他们的成就,励志为学习的榜样,并在不同程度上内化为教职工和学生的价值取向。其中还包括“正德、乐学、善思、笃志”的校训,“追求优质教育,实现主动发展”的办学思想等等,学校文化得到教师的高度认同,家长的积极拥护,社会的共识赞赏,极大程度的推动了学校主动挖掘潜质,形成行动实践的内驱精神能量。愈来愈多的课堂、活动彰显了学校文化的亮色,越来越多的学生个体多维度发展彰显出核心素养的形成与生长。学生在学校校园生活中快乐、健康、进步中,文化基础不断得到丰盈、自主发展相应得到释放,社会实践逐步变得开阔深入,以核心素养为关键的教育DNA传递和建立正在进行。

二、以校本研修为平台,着力打造幸福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1、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抓好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三级”校本研修工作。一级研修重在理论提升,核心内容为课程标准、六大学生核心素养解读等;二级研修重在集体备课,核心内容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核心素养的十八个基本要点在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与落实。三级研修重在课题研究,重在双向观课议课,核心为教法、学法研究,围绕围绕区进修学校带领全区研究的课题“打通助学通道,建设幸福课堂”,深入研究自己的课题“依托三维课程目标,打通助学通道,打造多维幸福课堂”。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去探讨课堂的多维幸福角度、幸福指数,将三维目标与学科素养的整体框构有机结合,全力落实学科素养,知识与技能:学生学懂、学会、能应用,体会驾驭知识、提升能力的幸福感,全面落实核心素养中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神门情趣三个基本要点;过程与方法: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做与学中体验过程、探索方法,在质疑、判断、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诸多能力的提升中形成为日后解决类似问题路径和经验而获得的幸福感,全面落实核心素养中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思、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六个个基本要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求知识过程中,逐步能够有积极的情感和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从而能够让学生于自我能够自信独立、主动进取、健康高雅、严谨求实,自然能够真爱自然、好奇求知、崇尚科学,于社会能够热情乐观、乐群合作、尊重多源,体会能够处理好自我、他人、自然、社会关系的幸福感,全面落实核心素养中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九个基本要点。

2、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搭建素养培育平台

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中,非常明确地将人的道德素养置于重要地位,比如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这些正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底蕴和本色。立德树人是具有中华文化特色和时代特点的育人模式,我校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各学科教师认真学习专研核心素养的内容和教育途径,备课时,要在教案中有专门的核心素养教育内容的体现。如各班在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中,宣讲科学家和名人故事,从中体会他们的品质特性;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学生与古今中外名人的相遇;物理学科中,学生与名家大师的对话;美术画室里,学生与精妙作品相望,往往在这些跨越时空的感知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国家热爱的情怀,对科学精神的向往,对学会学习的渴望,更促进了学生个人发展的追随方向。

3、回归课堂生活本真,拓展素养培育途径

我校各学科教师牢牢抓住课堂主阵地,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实现学生素养发展目标。如:语文组教师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主阵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文化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知识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

体育学科教师坚持充分利用体育课,让学生擅长一项体育运动并能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毅力与耐力等体育品质;通过进行武术操、足球训课、冰上运动等常规集训培养学生健康行为;以追踪体育赛事,了解体育名人为课堂拓展,树立精神榜样。

     美术学科充分利用美术课堂引领学生利用废弃的物品制作精美的花瓶、纸盘创意、绢花展示、设计班徽等,独具匠心的构想,积极促进了学生艺术审美情趣的发展,百花齐放的创意表达激发学生的自我艺术展现。

     政治学科开展“交流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渗透核心素养教育。通过每课之后的《核心素养成长积累卡》将知识内化成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认识到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在探索、发现、体验和感悟,可以从一切尽力中学习到学会思考、认识世界、关爱他人、遵守规则。

通过校本研修进一步指导了各学科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科的育人目标和任务,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们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

三、扩大课外活动教育延展,深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参观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哈军工纪念馆等研学活动为载体,感受祖国从贫弱受辱到自强不自的奋斗历程,通过特定节日和主题升旗仪式、“我和国旗合影”等活动,内化家国认同情怀。走近科技发展历程,树立责任与担当。组织带领学生们畅游科哈尔滨市科技馆,孩子们在动手与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力、热、光、电的科学乐趣,在科学规律的探寻的过程中,触摸科学家的执着。时代的责任与担当自然而然的萌生!

2、通过校园文化节活动,演绎经典诗词,内化人文情怀。以校园文化节为依托,组织开展了让青春走进经典展演大会,书声朗朗中,师生同台,穿越时空;书韵留香里,孩子们与经典相遇、相励、相慰。《木兰诗》、《论语》、《公输》等等诗篇,在孩子们齐诵、舞蹈、表演等多样的表现形式下,灵动而深刻;《将进酒》、《水调歌头》、《满江红》等,在老师们的激昂情绪的爆发中,鲜活而震撼。每次诗词展演,我们都能欣喜的看到,舞台下,孩子们反复研读,分析人物,揣摩作者心境,体会现实情感;舞台上,学生们入情入境,激情澎湃,沉醉其中。一场诗词展演,能够帮助学生们透视社会历史的印记,遣兴抒怀;更能够承载乡愁家国,领略祖国山水田园。学生的文化底蕴在学科的外延中得到增强 ,家国情怀油然而生!

3、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树立健全人格。通过“爱在屋檐下”心理健康专场活动,师生角色互换,调节情绪,理解师爱,乐于沟通,共筑师生心灵彩虹桥,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树立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