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8 00:38: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纺织品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关键词:纺织业,反倾销,国际竞争力
一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及影响
(1)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日渐频繁
表2.1显示,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实施反倾销调查及最终反倾销措施在逐年增加,这种趋势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表2.1入世以来美国对华纺织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数目比较
年份
反倾销调查
最终实施反倾销调查
对华发起数
对华纺织品发起数
对华纺织品发起数所占比例
对华发起数
对华纺织品发起数
对华纺织品发起数所占比例
2002年
11
8
2003年
11
11
2004年
6
5
2005年
6
1
16.67%
2
1
50%
2006年
3
1
33.33%
3
1
33.33%
2007年
14
1
7.14%
12
1
8.33%
2008年
15
13
2009年
22
2
9.09%
10
2
20%
2010年
11
3
2011年
20
5
合计
119
5
71
5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贸易救济网整理
2002年到2004年没有反倾销案件,而从2005年开始美国对华纺织品开始反倾销,主要原因是根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在2005年1月1日之后,纺织品配额将被取消,从而导致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贸易额逐年增长。2002年的出口总额是617.69亿美元,2004年是973.85亿美元,而到2005年则突破了1000亿美元,并且其后每年以超过200亿美元的规模递增,因此,美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而对中国的纺织品进行反倾销措施。
(2)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立案商品种类繁多
我国纺织业遭遇美国反倾销指控的产品范围相当广泛,几乎涵盖了纺织产品的所有领域,已从传统的各种原坯布、纱线及织物发展到各种面料,麻绳、鞋类,服装配饰等产品领域。
(3)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税率高
由于中国纺织企业对国际反倾销规则不熟悉,反倾销抗辩意识淡漠,经常被施以不公正的裁决,受高额反倾销税的限制,遭受严重损失。美国对我国立案的纺织品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较高,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几百,这直接影响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削弱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表2.3入世后美国对华反倾销立案产品终裁征税案件中反倾销税率统计
终裁时间
产 品
获 得 分 别 裁 决 待 遇 企 业 数
分 别 裁 决 企 业 税 率
普 通 税 率
2006年
艺术画布
2
77.90%
264.09%
2007年
聚酯短纤
2
3.47%~4.86%
44.30%
2008年
复合编织袋
3
74.7%
91.73%
2010年
电热毯
3
93.09%
174.85%
2010年
带织边窄幅织带
13
115.70%
123.83%~247.65%
数据来源:中国贸易救济网
二 应对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对策
反倾销使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在美国市场遭受严重打击。虽然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在逐年增长,但是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20.1%下降到2011年的13.1%。增长率从2002年的15.76%增长到2006年的25.18%,然后逐年下降,至2009年甚至出现负增长。主要是因为2009年美国对我国纺织品发起了两起反倾销诉讼,明显的抑制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对我国纺织品产生了极大的恶性影响,因此,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保护我国纺织业的利益。
(1)争取市场经济地位
非市场经济地位是我国企业遭受不公平待遇。容易被提起反倾销诉讼的重要原因, 因此,争取市场经济地位是减少他国针对我国企业频繁利用反倾销措施,保护自身利益的有力武器,。我国政府和民众应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促使美国确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2)调整出口贸易战略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对美国纺织品企业产生很大的冲击,容易成为美国反倾销调查的对象。因此,我国应适当调整外贸增长的方式。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施“走出去”战略,到美国投资建厂,扩大直接投资,产品可以在美国当地直接销售,有利于在美国市场上的扩张。
(3)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应诉
当美国对我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时,我国的企业应积极抗辩,聘请有经验的律师为我们进行辩护。争取对我方有利的结果。企业应严格遵守应诉时间,如果时限规定没有得到遵循,则很可能导致对我国企业不利的结果。企业在进行反倾销应诉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行业协会的作用。
(4)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产业结构
我国出口的纺织品多是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只能依靠低廉的价格打开市场,因此极易被怀疑倾销。所以我国企业要提高出口纺织品的科技含量、增加纺织品的附加值。
参 考 文 献
[1] 孟祺.中美贸易摩擦的应对机制[J].管理科学文摘,2004(11)
[2] 杜冬梅.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反倾销案实证及对策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王阳.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16)
[4] 王莹.新形势下我国纺织品遭受反倾销的现状[J],商场现代化,2010(16)
[5] 刘燕婷.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与我国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发展浅析
攀枝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温庭海
摘 要
近几年我国软件外包产业飞速发展,通过软件外包,我国的软件企业也得到了相应的成长。因此,软件外包被视为软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并提出解决我国软件外包产业所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软件外包,产业结构 复合型人才
我国作为全球软件外包的新兴力量,近年来发展很快,。2010年,软件外包的规模更是达到了2750亿元。但总体上看,我国软件外包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承接业务的规模、水平还是质量都与印度等软件外包大国存在很大差距。我国软件外包行业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规模较小
中国与印度一样,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承接国际软件外包项目,但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快速发展,而中国多数企业规模过小,从事软件外包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量较多,但集中度低,在经营规模上缺乏实力强劲的软件外包企业,《2007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及人才调研报告》调研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软件外包实现收入约20亿美元,营业额少于1000万元的企业占76.9%,在1000万至5000万之间的企业占15.8%,超过5000万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3%。而印度已出现数家超过50000人、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美元的外包企业。
2.产业结构不平衡
我国的软件外包业务发展相当不平衡,在接包业务上,以ITO和BPO为主,KPO很少。据2010年工信部数据统计,我国外包业务在2010年额度达到约2750亿元,但是ITO和BPO则达到了95%的比重,而其他的比如知识流程外包服务(KPO)则只有约5%。总体上,我国软件外包企业承揽的是技术含量低的工序,如程序录入、单体测试等。而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比如创意、设计等智力密集型工序仍多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我国整个软件产业在IC设计收入方面只有3%左右。这种模式的附加值非常的低,这也是制约我国发展高端软件外包企业的一块软肋。
3.分布地区集中
分布地区上,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小城市较少。我国软件外包的分布地区比较集中,大都分布在沿海的一些发达的城市,在中西部地区则比较少。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大连、杭州、厦门、西安和成都等城市的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迅速,形成了规模较大、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备产业集聚的专业园区,吸引了美、日、欧等国和地区的发包商。而在其他的中小城市,软件外包业发展得相对较少。
4.员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发展速度很快,每年都要吸收大量员工,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创新型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预计我国服务外包人才缺口每年约20万人,而且缺口量正以每年2 0% 的速度增长。外包人才的缺口从结构层次来看,不是局部的人才短缺,而是全方位的供应不足。
另外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的人才结构也不不合理,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即底部程序员与顶部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管理人才少,中间软件项目工程师太多的局面,不符合产业需求的“金字塔型”结构。国内软件外包行业不仅缺少掌握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外包工程师,也缺少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够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更缺少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
推动我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决定一个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优良的投资环境。我国政府应努力为投资者营造一个公开、公平的经营环境。既要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投资于我国软件外包产业,不断的鼓励外商在华设立高水平的软件研发中心,鼓励国内软件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合资或合作。
2.培养复合型人才
目前最制约我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的瓶颈就是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端复合型人才,既有计算机技术的业务能力,又能与国外客户交流沟通,还具备一定管理水平的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应该不断完善高校的教育体制,打破原来学校教育和企业需要相分割的状态,从而把学校教育与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点对推动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3.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软件外包企业不断接到关于知识产权的控诉,这也影响到我国承接欧美国家的外包业务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的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并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合力,以推动我国软件行业的良性发展。
4.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我国软件外包企业的普遍缺点是规模过小,我国规模最大的东软集团从事软件外包的人数也不过4000多人,外包合同额2006年仅1亿美元。而印度的TATA公司拥有3万多名员工和20亿美元的销售额。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所以中国的软件外包公司要具有国际竞争力,首先要对分散的企业进行整合,从而形成集群规模优势。这样才能提升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
5.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
我国软件外包产业涉及的领域普遍很广,包括电信、电力、保险、行政、交通、物流、传媒、制造业等多个行业,但是没有任何一个领域做得非常优秀。我国的软件外包行业在国际范围内没有明显的独特之处,这也影响到软件外包行业的发展和市场定位。事实上,俄罗斯在高档软件和装嵌软件的外包业务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埃及则重点突出欧洲语言呼叫中心的业务,新加坡因为具有完善的安全和法律体制,使其在承接高安全性外包业务时更有把握。我国软件企业如何准确定位我们的目标市场,从而发挥自己的优势,对外包行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中国正吸引着全世界软件企业的目光,同时也受到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因此探索我国软件外包发展的道路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需要我国政府、企业、社会广泛参与,才能促进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的更好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杨咏.论我国的软件外包服务[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
[2]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宏观分析报告[R].
[3] IDC(国际数据公司).中国软件开发与离岸外包市场预测与分析报告[R].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 出口 困境 对策
我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而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主要创造者,2007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贸易顺差约1300亿美元,占贸易总顺差的70%左右。因此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出口一直受很大的贸易壁垒,为了缓解贸易顺差过大和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国家于2007年7月了降低出口退税额政策。而纺织服装品更是调控的对象,再加上人民币不断的升值,原材料不断涨价,令纺织服装业的出口更是雪上加霜。作为改革前沿阵地的佛山,纺织服装业是其五大产业之一,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加上自身规模小、档次低等问题,佛山的纺织品服装企业乃至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应如何走出困境?
一、佛山纺织品服装业的基本情况
佛山是中国纺织制衣工业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环市童装享有“中国童装重镇”之称,年产量1.7亿件,占全国童装生产总值31.3%;佛山里水镇是中国袜子名镇,年生产袜子5.6亿双,其中58.3%出口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盐步素有“中国内衣重镇”之誉,内衣业去年产值达15亿元,在中国15个知名内衣品牌中,盐步占7家;西樵轻纺城享有全国四大纺织品批发市场之一的美誉;顺德均安镇以牛仔制衣业为主打产业,已成为国际名牌香奈儿等品牌企业首选牛仔服装加工基地,在欧美市场享有较高知名度,均安享有“世界的牛仔,牛仔的世界”之美誉;张槎针织行业是佛山市的传统产业,产品遍销国内和港澳台地区以及欧美等国家。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腹地与香港、澳门相邻,佛山的纺织服装生产内销之余,更多的是出口。各抑制出口的政策、措施出台后,佛山纺织服装出口总额有所回落。2007年1-7月,佛山纺织服装出口总值达11亿美元,同比上升6.6%,而佛山各行业出口总值上升15%。作为佛山支柱产业之一的纺织服装业的增长速度,已低于佛山十大优势行业增速近10个百分点,这让人不得不深究其原因。
二、影响佛山纺织品服装业出口的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1)贸易壁垒
在国际贸易中,影响和制约着商品自由流通的各种手段和措施,称之为贸易障碍或贸易壁垒。这种壁垒一般可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加入WTO后,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的贸易壁垒接踵而至,除长期困扰我国出口的国外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以外,技术性措施,以及检验检疫措施、知识产权、通关程序等贸易壁垒对我国扩大出口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纵观近年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遭遇的贸易壁垒,许多都是以“保证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或“保护环境”的名义而实施的。
2005年中欧之间上演的“胸衣战”:当时欧盟取消纺织品配额制度,中国纺织品大量出口至欧盟,甚至积压滞留在对方海关,引起欧盟对中国实施特别保障调查,并对中国输欧纺织品实行数量限制,随后中国启动配额管理。即我国出口到欧盟的10类纺织品设立年度配额。经过两年的配额制,2008年之后,配额限制将取消。按照中欧新达成的协议,今年将对T恤衫、套头衫、裤子等共8个类别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双边监控,不设数量限制。中方将对上述类别输欧产品实施出口许可,欧方将实行自动进口许可制度。出口企业要经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组成的审核小组对企业进行审核,只有达到标准的企业才有资格出口。佛山到目前为止只有六家企业合符标准。
除了欧盟的纺织品配额制,其他国家也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实施贸易壁垒。2006年5月18日哥伦比亚贸易、工业和旅游部贸易实践司致函中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告根据该部825号决议对我袜子产品征收最终反倾销税。最终反倾销税为:FOB报关价与0.79美元/双之间的差值。6月28日,美业界向政府正式提交申请,要求对中国产聚乙烯/聚丙烯编织袋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美国业界首次对中国纺织品同时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申诉。各式各样的贸易壁垒不但提高了出口产品的质量还降低了产品出口价格的优越性,使得出口难度大大增加了。
(2)降低出口退税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货物输出国对输出境外的货物免征其在本国境内消费时应缴纳的税金或退还其按本国税法规定已缴纳的税金(增值税、消费税)。这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各国所接受的一种税收措施,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进行公平竞争。
为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国务院批准,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政策内容:第一是进一步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第二是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第三是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
此次退税率调整范围达空前的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缓解外贸顺差过大为主要政策目标,而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我国经济增长思路的转变,以此为契机我国将采取切实的措施转变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主要创造者,政府决心控制居高不下的贸易顺差,纺织服装行业在劫难逃。2007年7月1日起,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下降两个百分点至11%。如果按数据估算,以1元钱的出口单价计算,下调两个百分点将使出口公司利润损失2分钱。
(3)人民币升值
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人民币汇率机制。自那一天起,人民币不断地升值,从1美元对8.1元人民币升至现在的1美元对7.4元人民币,升值的势头还在不断持续。
人民币的升值使出口产品的出口美元价格不断上升,降低了市场竞争力。由于我国出口公司与外商签定的合同与产品出口的日期有差异,而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惊人,使得出口公司不得不承担由于汇率差异而造成的损失,加大出口成本。
2、内部原因
(1)失去了价格优势
最新的统计中显示: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有所动摇。对于处在全球产业链“微笑曲线”底端的中国纺织企业而言,这并非一个好消息。中国纺织品“薄利多销”的主要源泉正是劳动力的丰富资源,但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这种优势却在减弱。《2007年世界主要纺织工业小时劳动力成本的全球比较报告》中指出,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不断扩大,并快速接近每小时1美元的门槛。而据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和印尼等国家的官方统计,其国内纺织业劳动力成本仅分别为每小时0.29美元、0.36美元、0.22美元和 0.36美元。在中国最富竞争力的纺织品行业,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相当于东南亚近邻的3-4倍。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中国在低附加值大众化产品上最强劲的对手。
对外佛山纺织企业输了成本优势,对内又输了价格优势。第102界广交会刚结束,对于广大的佛山纺织品服装业来说不是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洽谈订单的机会,而是有很多佛山纺织业的厂家在广交会上都得到了同样的待遇:在摊位上,原本到摊位来询问价格的采购商就不多,而来了的采购商却听完了报价后扭头就走。许多厂家都觉得很奇怪,再在广交会走一圈,他们就完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上世纪90年代,成本1元的服装卖20元,如今5元的衣服只能卖10元。企业平均利润率只剩下“微薄”的3%-5%。很多纺织品出口还是以定牌、贴牌为主,只赚取10%的加工费。在这微薄的利润中还让他们发现:佛山纺织品服装企业卖不起的价格,但浙江柯桥的纺织企业却卖得起,这更使他们当头棒喝。其实江浙企业价格只比我们便宜了那么一点点,但他的竞争力却变得非常大了。这就让我们不能不体会到如今纺织行业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已失去了价格的优势。
(2)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佛山市纺织服装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十分薄弱。纺织服装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以贴牌或加工贸易为主要的生产模式,长期依赖香港市场或国内良好的市场销售渠道,满足于维持现状,缺乏自主创新和勇于开拓市场的动力;除此以外,研发能力和研发资金投入的不足也阻碍了纺织工业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调研报告指出,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772家,其中纺织服装企业仅有44家,中小企业仍然是纺织服装行业的主力军。据调研,在这44家超亿元企业中虽然基本成立研发机构,但R&D经费内部支出很少,平均约占产品销售收入的1%,是十大行业中R&D投入较少的行业。我市2005年全市2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纺织行业中仅有溢达集团和南方印染两家企业,服装和化纤行业均没有企业技术中心。除西樵南方创新中心在公共建设平台建设走在前列外,行业性的技术创新机构还未能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很好地发挥作用。
(3)模仿变成危机
在佛山纺织服装业中不少的的企业都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的中小型企业,具有自已的品牌企业并不多,截至2006年,佛山市纺织服装行业只有“中国名牌”2个、省级名牌12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个。作为发展中的产业,模仿是它发展与提高的出路,但因纺织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唯一有利的劳动力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价值又在不断升高的情况下,还是收取那10%的加工费已使佛山纺织企业失去了竞争力。
三、走出困境的对策
1、利用金融手段降低汇率风险
目前,佛山出口的纺织品服装以加工产品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在国际市场上主要靠低价优势竞争,利润不高。人民币升值使出口利润缩水,对企业出口积极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防范外汇汇率风险变得极其的重要。利用金融手段降低汇率风险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国际贸易出口合同金额以外币计价的,企业可以利用外汇市场与货币市场的有关业务,从贸易合同的签定、计价货币的选择,贸易策略的确定等等来考虑如何消除与减缓货币汇率的风险。在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中最基本和常用的方法是远期合同法:
此种方法是借助于远期合同、创造与外币流入相对应的外币流出来消除外汇市场汇率风险;例如:一家企业向美国某公司出口货物,该企业三个月后将从美国公司获得80000美元的货款。为了防范三个月后美元汇率价格的波动风险,企业可与外汇银行签订出卖80000美元的三个月远期合同。假设签订此远期合同时美元对人民币的远期汇率为US$1.00=¥7.36,三个月后,公司履行远期合同,与银行进行交割,将收进的80000美元售予外汇银行,获得本币人民币588800元;如此操作就消除了时间风险与货币风险,最后得到了本币的流入。
人民币汇率调整增加了企业出口汇率风险,由于担心人民币继续升值,很多出口企业甚至出现了“有国外订单却很犹豫”的状况。企业应当积极地面对的同时也该深入透切地运用一些策略来规避风险。除了上述的利用金融工具降低汇率风险外,企业在与外商谈判时,还应该预留报价空间,测算企业对汇率风险的容忍度,并做好心理准备;同时争取外汇贷款,尽量用美元结算,还可以进行远期购汇,与银行签订固定汇率协议,减少和规避人民币汇率调险。
2、提高产品质量,打造自主品牌
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使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定价格优势。但中国对外贸易额的逐年增加,成为贸易大国同时也成了世界反倾销的重灾区。来自美国、欧盟成员国的施压,国外技术壁垒、反倾销贸易壁垒事件频发。在全球反倾销案件下降的趋势下,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却在增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此次退税调整将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与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短时间内可能压缩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但从长期看,无疑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改变,将促使企业提升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树立自主出口品牌,寻求由“量”到“质”、到“优”的突破与转变。
对于佛山纺织服装业要在新一轮发展中取得突破就该坚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科技兴纺。主要措施有: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重大的技术项目和技术成果给予一定资助,强化“产、学、研”和“科、工、贸”相结合,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加强联系,充分利用技术资源,建立产业创新机制;在各纺织服装专业镇中推广西樵镇建立产业创新平台的做法,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信息服务,促进企业提高科技水平。
同时,也要推进纺织服装行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要从根本上转变目前我市服装行业主要以加工贴牌为主的局面。大力推进纺织服装行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名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对纺织服装业而言,设计是最具增值潜力的环节,设计做得好,普通的产品也能赚取高额利润。品牌之路是理性的选择,在技术集中度较低的纺织服装业,应弱化单一企业品牌导向,突出产业链整合的服务导向。品牌是整合产业链的有力武器,因此“行业品牌”和“区域品牌”须先行。我们要利用佛山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的力量与自身的努力加大力度推动区域品牌建设,创造著名商标。
3、开拓新市场
欧盟是佛山纺织服装业的最主要出口市场,每年有20%以上的产品出口于欧盟。这些国家贸易市场成熟,贸易制度完善、交通运输方便,收汇容易,降低了出口的风险和费用,是各个出口商家争着占有的市场。但这些国家为了保护国内的企业与减少就业问题,不断加强对我国产品进行反倾销、限额制、作进口质量管制等贸易壁垒,加大出口难度。佛纺企应该积极寻觅并开拓新的目标市场,市场多元化可以降低出口企业对这些市场的长期依赖,同时可以减轻由此造成的产品积压和资金占用问题。我国已与周边国家建立贸易联盟,如: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与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亚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组成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孟加拉、印度、老挝、韩国、斯里兰卡签定《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发展中成员国关于贸易谈判的第一协定》,还有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协定。这些联盟与协定都是当产品原自联盟区内的国家或协定国生产的,都享有进口税率优惠,从而降低了出口成本。加强了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争端,并减少贸易争端发生的频率。
4、时刻关注国际动态、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纺织品的消费形态已从物质消费转向感性消费,人们早已从关心衣服能否保暖,更多地转向是否好看、时尚、跟得上潮流。捕捉潮流的信息,抓住潮流的触角是纺织品业突围而出的亮点。光是做好了产品也不够还要有优秀的商贸人才,时时刻刻关注其他国家行业的发展和国际动态,认真解读进口国的进口要求、贸易动向,与时俱进,才能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优化了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与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虽然短时间内可能压缩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但从长期看,无疑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改变。佛山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对这一冲击,必须要先从自身企业出发,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打造自已的品牌,开拓新的市场,提升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新的经济政策,新的贸易形势,不只是为企业造成新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让企业意识到世界的变动与发展,让其更加好地适应世界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车晓蕙:中欧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变数增多[EB/OL].新华网,2007-10-19.
[2] 韩洁、罗沙:财政部:我国7月1日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政策[EB/OL].新华网,2007-6-20.
[3] 张宇: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有限浮动[EB/OL].新华网,2005-7.
[4] 刘映花:商务部:中国纺织业劳动力成本3倍于周边国家[N].北京晨报,2007-10-29.
一、纺织工业的主要特点
纺织工业按行业分为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包括棉纺织(印染)、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针织;服装业包括服装、制帽、制鞋;化学纤维制造业包括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按纺织产品应用领域分为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20xx年全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已超过120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达到6.6公斤,纺织工业利税约600亿元,主要产品纱的产量657万吨,化学纤维产量694万吨,服装产量165亿件。我国纱、布、呢绒、丝织品、化纤和服装等产品的生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20xx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达520.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20.9,占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13左右。“九五”期间,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215亿美元,净创汇1700亿美元,是我国净创汇的主要行业。
从我国纺织工业的基本现状可以看出其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我国纺织工业已经完全置身于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生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2、纺织作为国内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产业,出口形式如何对行业运行至关重要;
3、产能总体过剩,常规产品竞争异常激烈,我国基本不具备开发高新产品技术能力,企业间的技术、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比以往显得更加重要;
4、纺织行业整体效益不佳,波动频率快、幅度大,抗风险能力较脆弱,优质信贷客户群体较小,再融资能力较弱;
5、由于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受限,很大部分问题出现在日本、韩国等非设限国家,因此我国加入WTO后,实际效果比入世前原来预计的差距很大。
二、纺织工业产业政策
1、国家“十五”重点发展调整政策
“十五”期间,纺织工业要追踪国际新技术的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对纺织业继续实施淘汰落后、改组改造的政策,围绕品种、质量、效益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
棉纺织:在巩固压锭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是更新改造1000万锭的生产能力,以及配套进行织机的改造,提高清梳联、精梳机、无梭织机等新型技术装备的比重,使60左右的纺纱设备达到90年代先进水平,精梳纱比重达到30,无结头纱、细支纱的比重达到50,无梭布的比重达到40。
毛纺织:继续压缩淘汰落后毛纺锭,并加快对工艺、设备的全程改造,实现工艺、设备的电子化、系列化、连续化,达到高速、高效生产。积极采用赛罗纺、双组份、包缠纺等新型纺纱工艺,实现毛纺原料多元化,增加花色品种。重点是提高毛纺面料的整体水平,开发高支纱、轻薄型产品,使高档面料比重达到70,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出口。
麻纺织:优化现有麻纺织加工能力,加快麻纺织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改造,重点开发苎麻生物脱胶、梳纺和牵切纺工艺技术设备以及麻纺织品印染后整理技术,解决细纱条干均匀度、色牢度、鲜艳度,改善穿着舒适性,扩大麻制品在服装和家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
丝绸业:在淘汰落后缫丝、绢纺、丝织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重点是发展以真丝为主体的新型含丝复合纤维,实现含丝原料的系列化,开发高档真丝产品,提高防缩、防皱等后整理水平,开发蚕丝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交织、交并产品,开发化纤仿真产品。充分体现丝绸产品柔软、飘逸、舒适、华丽的特征,全面提高丝绸面料档次。
针织业:继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特别是新型针织大圆机的拥有率,提高产品设计开发能力,重点开发新型原料和环保型纤维在针织品上的应用,开发保健型针织品、针织外穿服装、高档针织内衣、高档经编面料等,扩大针织品出口。
对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机械制造业以及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继续实施调整和发展提高的政策,提高其产品的开发能力和集约化程度,使之成为纺织工业主要的增长点。
化纤及化纤原料:根据市场需求,针对目前化纤企业的结构、分布、规模以及工艺技术等问题,主要通过对现有优势企业的改造、扩建,形成技术创新机制,开发品种,提高质量。20xx年化纤差别化率达到40,年产10万吨以上企业的生产能力占化纤行业总能力的60左右,建成若干个大型化纤及化纤原料基地,搞好上下游产业链的结合,形成从原料到抽丝到纺织后加工垂直整合的加工体系,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
化纤原料要重点发展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己内酰胺、丙烯腈等,要加快对现有装置的改造和扩建。聚酯的发展要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大中型聚酯企业,采用国内成熟的技术和日产400吨以上的装置进行改造和扩建,以降低现有企业的投资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合成纤维要积极开发品种,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重点开发功能性纤维、差别化纤维、复合型纤维。重点抓好以涤纶长丝为主体的新一代 多功能、高仿真、细旦、混纤特色长丝的开发生产与应用,推进具有“新合纤”特性的仿真丝、仿羊毛等高档面料的一条龙开发,突出抓好抗静电、高吸湿、抗起毛起球、阻燃等纤维、织物的新产品开发,同时进一步抓好化纤在装饰、产业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开发PAN碳纤维及其原丝、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丙烯/聚醚酯复合纤维、熔融法聚氨酯弹性纤维、聚乳酸纤维、水溶性PVA纤维、海岛型纤维、皮芯型纤维等。
粘胶纤维要控制污染、不布新点,重点是开发品种,提高质量。积极研究开发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纺丝技术,加快推进粘胶纤维环保技术的应用,落实“粘胶三废处理”和“浆粕黑液治理”等环保措施。
产业用纺织品:根据我国相关产业对纺织品的需求,要积极开发产业用纺织品,使之成为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蓬盖类材料、栽培基材、土工织物、医疗卫生保健材料、工业用材料、建筑材料、环保材料、防护材料、包装材料、骨架材料、汽车内饰材料等。
纺织机械:要根据纺织工业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结合36项关键制造技术的攻关,做好化纤、纺纱、织造、针织和染整五个方面40项重点纺机产品的开发研制。开发研制大容量、短流程、连续化的聚酯装置和涤纶、腈纶、氨纶、粘胶成套设备;研制新一代清梳联合机、精梳机组、细络联合机和新型纺纱设备;提高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发展系列产品,并做好相应的配套装置;开发研制新一代电子提花圆纬机、经编机和电脑横机;开发新一代印染前处理、染色、印花和织物的后处理设备。广泛应用电子技术,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纺织品的需求为出发点,以面料为突破口,加大改造力度,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丰富繁荣市场,扩大出口。
印染后整理:印染后整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色彩、手感、风格,要继续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在引进必要的工艺技术软件的同时,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使工艺、技术、设备和染化料、助剂配套发展,形成纺、织、染、服装一条龙开发。重点提高天然纤维后整理技术、化纤仿真染整技术、多种纤维混纺和复合纤维染整技术、生物酶整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激光制网、无制版染整印花技术,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和生态、环保产品,使高档面料的比重达到60,满足服装加工和出口的需求。
服装:优化服装加工能力,搞好服装研究设计、流行趋势与生产加工的结合,搞好生产与营销的结合,积极推行品牌战略,提高中国原创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中的份额,注重开发品牌服装、童装、中老年服装和特种服装,研制开发生态、保健服装,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的服装,使服装生产适应国内市场多层次消费需求和扩大出口。
2、外商投资政策
鼓励外商投资的纺织产业目录:
1)纺织化纤木奖(年产10万吨及以上,并建设相应的原料基础)
2)工业用特种纺织品
3)高仿真化纤及高档织物面料的印染及后整理加工
4)纺织用助剂、油剂、染化料生产
限制外商投资纺织产业目录:
(甲类)
1)常规切片纺的化纤抽丝
2)单线能力在2万吨、年以下粘胶短纤维生产
(乙类)
1)毛纺织、棉纺织
2)生丝、坯绸
3)高仿真化学纤维及芳纶、碳纶维等特种化纤(不允许外商独资)
4)纤维级及非纤用聚酯、腈纶、氨纶(不允许外商独资)
三、我行纺织工业贷款及质量情况和原因分析
据有关方面统计,1997年至20xx年各年末,我行对纺织业的贷款余额分别为215亿元、224亿元、158亿元、153亿元、147亿元,分别占当年全行信贷余额的2.09、1.91、1.4、1.1、1.058,占比在逐年减少,并且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1997年至1999年各年末,我行纺织业贷款不良率(按“一逾两呆”口径)分别为48.1、47.7、39.7;20xx年末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纺织业不良率为38.15 ,不良额60.27 亿元,其中次级类20.11 亿元、可疑类29.01亿元、 损失类11.15亿元,不良贷款率多年始终居高不下,在我行所有贷款行业中排在较差位次,贷款处于高风险状态。
造成我行纺织工业贷款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纺织行业整体国际比较优势在弱化,国际竞争能力在减弱;纺织工业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产品结构尚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创新设计能力不足,高新技术纺织的开发滞后;国有企业机制不活,管理水平和参与市场能力不强。
1、行业整体国际比较优势正在弱化或丧失
1)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的弱化:与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的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已经接近或高于部分国家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若考虑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优势也不明显。以1998年的数据为例,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但考虑到生产率因素,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价值,美国的劳动成本只是中国的1.3倍。日本这两个数据是29.9和1.2;韩国分别是12.9和0.8,反而比中国还低20%。
2)天然纺织原料价格低廉优势的弱化:我国棉花产量占世界棉花产量的四分之一,过去我国一直以棉花生产大国和棉花价格低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近年我国棉花市场价格已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甚至有时超过了国际市场。
3)城市土地价格原来许多是国拨土地,现在城市土地价格几乎与发达国家相近。
4)过去受政府减免税政策保护已不存在。
2、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纺织产品质量、档次、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一些高水平、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迟缓,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部分中低档产品出现过度竞争。在出口产品中,仍以中档为主,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服装出口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大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纺织面料水平低、品种少,不能满足服装生产需要,导致出口服装大量使用进口面料。国际上流行的多组份纤维、复合纤维、改性纤维、高仿真纤维、特殊功能纤维等新产品,在国内化纤企业尚未形成自已的研究开发机制、专有技术和一定的生产规模。目前,我国纺织新型设备引进的较多,纺机制造行业对这些设备消化吸收并进行二次开发的工作明显不足。
3、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低。
目前,属于80年代或70年代水平的棉纺设备仍有2/3。发达国家的清梳联合机占有率为50,我国仅占14;发达国家的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占有率均在90以上,我国仅占32、9.7。我国毛纺和印染行业仅有10%的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各环节,电脑过程控制系统和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拥有率较低。现代纺织技术向设备高速化、自动化、工序连续化方向发展,传统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例如:全自动气流纺生产效率比环锭高4_5倍,无梭织机比有梭织机效率高4_8倍。由于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加上管理水平较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拉大,如棉纺织,发达国家纺部万锭用工60人左右,有些企业已达到万锭用工30人的水平,我国万锭用工水平是300人左右,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4、企业生产规模小、组织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化纤行业为例,1999年化纤企业平均规模为1.3万吨,年产1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7家,生产能力占全国的22.6,与国外先进化纤企业比较,平均规模相差很大。纺织行业经过重组和改造,已组建了一批大企业集团,但在化纤、纺机领域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服装行业中缺乏国际知名品牌。我国大部分纺织企业还没有建立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快速反应机制,企业缺乏具备国际营销经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部分企业管理粗放,用人多,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财务管理不到位,营销力量薄弱,市场适应性差,开发创新和用人机制不健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
5、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西部地区纺织加工能力占全国纺织生产能力的12左右,产值仅占4.5,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全国纺织12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明显低于东部。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纤维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但服装、针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足,西部服装产量仅占全国服装产量的2.3。近年来,虽然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结构调整力度较大,但是仍保留了一些落后生产能力和初加工能力,产业升级步伐缓慢,产品存在趋同化,东中西部的产业分工不明显,没有形成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互补性格局。
6、综合经济效益多年摆脱不了落后的局面。
1992年前,纺织工业曾因取得可喜的效益而辉煌过,但自1993年来,因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全行业整体竞争水平下降,行业经济效益一蹶不振,连续多年亏损,到1996年全行业亏损17亿元,国有纺织亏损106亿元,纺织成了国有工业中困难最大、亏损最严重的行业。
四、项目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
1、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合理、领导管理者素质较高、企业文化理念先进、公司人员、资金、财产资源配置比较合理;
2、项目筹资成本低、建设投资省、生产成本低,市场前景好,比较优势明显,在国内外竞争实力较强;
3、公司信用记录良好,银企合作关系密切,公司历史业绩突出,财务状况良好;
4、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经济技术实力雄厚,融资能力强,资金比较充裕,产品品种多样化、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
五、纺织工业贷款主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一)贷款总量风险和客户风险及防范措施
1、我国纺织业近几年内,仍然难以彻底摆脱贷款高风险行业的范围,充分认识我国只是纺织工业大国,尚不是纺织工业强国,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或丧失,国际竞争力正在减弱,全球纺织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对纺织行业应作为我行严格控制或限制的贷款行业。
近几年内,我行纺织业贷款应总量维持不变或适当压缩,以调整客户结构和盘活不良贷款为主,保留大的有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客户,少数生产效益多年比较好并保持稳定、市场前景较好、贷款担保措施可靠的中小客户也可适量保留,多数客户采取逐步退出的策略。
2、选择新的客户要更加谨慎,贷款条件要更加严格
由于我国纺织业综合竞争实力较弱,整体效益较差,国家投资力度较弱,各家银行也都在收缩贷款,纺织企业在市场上融资较困难,纺织业的融资基本上还处于卖方市场,因此我们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除对跨地区、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外,其他企业客户必须严格谨慎进入,所有贷款都应落实可靠有效的担保措施,严格控制发放信用贷款。对任何纺织工业贷款客户,都不能轻易抱有一家银行独办的想法,对一家客户的信贷需求大包大揽,这样做是比较危险的。对新建企业和达不到合理规模的企业一律不发放贷款。
3、对三资纺织企业也不能盲目随意贷款,大包大揽,采取强有力的担保措施,可采取由外资银行开具备用信用证等担保措施。外商投资企业来华投资心态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盘活消化在国外的不良资产(处置闲置设备和过时技术或卖不动的技术和设备),有的在作投机,有的是母公司在本国难以为继,到我国求得一时生存希望。对外国企业包括大的跨国集团,也必须识别其是否在国际上具备长期竞争实力、是否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不能见到三资企业或国外跨国公司就不加认真评审,就予以大量投放贷款和追捧,甚至全额信用贷款,一家独揽全部信贷需求。
4、对技术、产品品种、资源成本和治理结构、管理机制等方面确实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我们可以适当择优投放贷款。
(二)客户贷款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1、借款人资信风险与防范
深入分析借款人经营业绩,专业技术水平,领导管理者文化水平、工作经历、管理创新能力、心理素质、敏感力、亲和力、团结力和威信力等;寻找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队伍素质,借款人还款信用记录,近几年财务状况等,对有重大信用问题的客户,必须严加控制。
2、产品市场风险与防范
纺织业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的行业,市场决定了企业的生存,技术、产品创新和质量决定了市场,过去那种一贯完全靠上生产能力、靠资源和人力优势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据预测,全球纺纱能力和化纤生产能力均过剩10左右,织布能力过剩13左右,国内生产能力更是严重过剩。对技术含量低,大路产品,品种花色单一,色调深浅、纱线结构、织纹变化较少的产品不得再投放贷款,对产品市场要从品种创新、性能价格、可替代性、技术含量等方面竞争能力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判断,不可轻信可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等之类的言辞。同时切不可把产品档次高、规格高与产品有市场完全等同,还要看此品种产品的下游企业或消费者经济上能否承受、能力上能否消化。
纺织产品市场波动幅度较大、频率较快,有人分析,国际纺织品贸易波动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一年半在波峰,一年半在波谷。因此,我们必须准确判断客户产品的变化周期,并使之与我行贷款发放和回收周期相适应。切不可凭一时一事的市场状况,来决定贷款的发放,对贷款客户的产品至少要观察前5年预测后3年,才能做出贷款决策。
3、投资成本风险与防范
由于我国纺织机器设备国产化率低,先进技术和设备基本靠引进,在我国建厂普遍与在设备产地国建厂要高出许多,有些生产设备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但有的企业为了某些局部利益或个人小团体利益,还在坚持盲目引进,由此可能造成项目投资成倍的上涨。例如,我国“八五”期间兴建的6万吨聚酯项目需投资8至10亿元,而目前建设10至12万吨的聚酯项目选用国产化技术设备仅需3亿元左右。目前部分世界大牌的知名纺织设备生产厂家,已由设备技术商品输出,改为资本输出,直接到我国建厂占领我行纺织品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必须要作投资成本比较优势分析。例如,苏州杜邦化纤公司,杜邦公司只需将其二手设备拿到国内参与合资建厂,就可对国内企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4、生产成本风险与防范
纺织业的原料主要依靠石油化工、煤化工、农业的供给,化纤原料目前还要靠大量从国外进口,纺织原料供应货源和价格的不稳定性,决定了纺织品生产成本具有较大的波动性。我国入世后,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受国际影响更直接、更具冲击力,必须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更全面的角度、更理智地分析判断贷款企业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比较优势,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贷款风险控制的重要参考依据。
5、建设和生产条件风险与防范
对厂址、总体布局是否合理,水文、地质是否符合建厂要求、原料来源、建设生产资金能否落实、筹资成本是否合理,环保治理状况或环保治理措施是否得到环保部门的批准认可,相关配套建设是否得以落实和可以做到同步建设等,要逐一审查。
六、主要技术经济参数
附录一:20xx年全国纺织工业分行业经济指标表
指标单位全国棉纺织业其中:印染业毛纺织业麻纺织业丝绢纺织业针织品业
企业单位数户188624560850109023116171890
亏损企业数户389190619328850364435
亏损面%20.6319.8722.7126.421.6522.5123.02
出货值亿元2791.94776.16239.16155.2522.41147.54279.45
产品销售收入亿元8176.252546.52497.00517.2770.41641.96534.88
产品销售成本亿元7105.912241.54456.96447.4960。17579.35467.63
产品销售费用亿元176.3439.568.3211.571.906.5512.42
产品销售税金和附加亿元41.9111.651.612.370.54.022.41
管理费用亿元424.12139.5617.5927.994.7524.5229.77
财务费用亿元174.8358.637.4415.742.5816.2910.66
其中:利息支出亿元158.7355.106.7913.492.4915.379.49
利润总额亿元290.0778.9511.7317.051.4013.8813.57
亏损企业亏损金额亿元70.1017.595.319.561.087.536.01
应交增值税亿元246.8389.118.7413.262.9419.8514.71
资产合计亿元9772.773059.92516.33845.78138.22711.01582.26
其中:流动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亿元4408.581311.61230.33449.3562.27260.57279.67
其中:应收帐款净额亿元919.77265.2858.1794.349.2841.5472.81
其中:产成品亿元857.54257.1745.45101.7319.0949.557.22
其中: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亿元3808.91257.18219.11276.8954.35346.62217.10
负债合计亿元6451.452172.65355.31563.74109.18508.24393.41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数人75151922828488270995475824138454581957487809
20xx年全国纺织工业分行业经济指标续表
指标单位服装及其他其中:服装正在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其中: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制造业合成纤维制造业
企业单位数户67635877815133556476
亏损企业数户1271111319427143113
亏损面%18.798.9423.8020.3025.7223.741
出货值亿元1256.521256.5270.3813.2045.9828.41
产品销售收入亿元2042.791775.861185.38147.371012.02198.92
产品销售成本亿元1747.481516.921013.83126.3864.39164.04
产品销售费用亿元73.2665.7215.092.1312.135.24
产品销售税金和附加亿元9.098.249.040.558.371.08
管理费用亿元101.1887.4558.309.3247.8619.11
财务费用亿元24.2120.9733.104.8727.764.38
其中:利息支出亿元19.2016.7731.334.5726.384.15
利润总额亿元80.4472.0562.484.8556.868.23
亏损企业亏损金额亿元13.1511.469.281.547.491.89
应交增值税亿元48.4542.5640.555.9434.047.16
资产合计亿元1716.781489.501803.71281.141498.58308.19
其中:流动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亿元950.08833.74584.1588.27483.97163.24
其中:应收帐款净额亿元249.18212.2991.2820.967.5238.55
其中:产成品亿元187.66167.6274.4213.7358.7625.41
其中: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亿元488.35426.59906.33118.31778.5590.47
负债合计亿元992.22863.921041.47169.76854.94195.19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数人20854262085426443298111710306417173968
纺织行业主要技术指标(1999年)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数值指标名称计量单位数值
粘胶纤维正品率(混合)%99.56每百米布混合全厂生产用电量千瓦.时33.36
粘胶纤维一等平率(混合)%65.45棉布织机设备利用率%92.3
每吨粘胶纤维用浆粕量(短纤维)千克10。37棉布织机设备运转率%93.72
每吨粘胶纤维用浆粕量(长丝)千克1072棉布织机每台时产量(混合)米3.57
每吨粘胶纤维用二硫化铁量(短纤维)千克189平均纬密根/10厘米252.8
每吨粘胶纤维用二硫化铁量(长丝)千克319平均幅宽厘米131
每吨粘胶纤维用硫酸量(短纤维)千克792棉印染布入库一等品率%95.48
每吨粘胶纤维用硫酸量(长丝)4千克1259精梳涤棉印染布入库一等品率%96.5
每吨粘胶纤维用烧碱量(短纤维)千克550中长纤维印染布入库一等品率%96.52
每吨粘胶纤维用烧碱量(长丝)千克758每百米印染布用烧碱量(折100)千克3.56
每吨粘胶纤维用电量(短纤维)千瓦.时1561每百米印染布用标准煤量千克51.7
每吨粘胶纤维用电量(长丝)千瓦.时7669棉毛类衫裤入库一等品率%99.54
每吨粘胶纤维用标准煤量(短纤维)千克1672绒布类衫裤入库一等品率%99.3
每吨粘胶纤维用标准煤量(长丝)千克5344单面布衫裤入库一等品率%98.06
合成纤维正品率(混合)%99.27绒线入库一等品率%99.36
合成纤维一等品率(混合)%94.39其中:针织绒入库一等品率%99.47
锦纶正品率%99.04每百千克绒线净用毛条量(包括化纤)千克103.62
每吨锦纶用原料量千克1090绒线精纺锭千锭时产量千克37.58
每吨锦纶用电量千瓦.时2940其中:针织绒精纺锭千锭时产量千克36.35
每吨锦纶用标准煤量千克966精梳毛织品入库一等品率%97.7
涤纶正品率%99.25每百米精梳毛织品净用毛条量(包括羊毛及纤)千克40.37
每吨涤纶用原料量(短纤维)千克1089精梳毛织机每台时产量米2.88
每吨涤纶用原料量(长丝)千克1058粗梳毛织品入库一等品率%97.14
每吨涤纶用电量(短纤维)千瓦.时511每百米粗疏毛织品用洗净毛量(包括羊毛及纤)千克65.04
每吨涤纶用电量(长丝)千瓦.时1682粗疏毛织机每台时产量米2.57
每吨涤纶用标准煤量(短纤维)千克393毛毯入库一等品率%93.21
每吨涤纶用标准煤(长丝)千克397每条毛毯用洗净毛(包括羊毛及化纤)千克2.16
腈纶正品率%99.99提花毛毯织机每台时产量条1.18
每吨腈纶用原料量千克942麻袋入库正品率%99.91
每吨腈纶用电量千克1590每百条纯麻麻袋耗用熟麻量千克88.6
每吨腈纶用标准煤量千克2207纯麻麻袋织机每台时产量米
维纶正品率%98.55苎麻布入库一等品率%94.41
每吨维纶用原料量千克1188.77每百米苎麻布用纱线量千克24.25
每吨维纶用电量千瓦.时2901苎麻织机每台时产量米2.54
每吨维纶用标准煤量千克1987.33桑蚕丝正品率%99.42
棉纱一等品率(纯棉)%99.23白厂丝平均等级级3A19
精梳涤棉纱一等品率%99.21绢丝入库一等品率%98.42
中长纤维纱一等品率%99.58丝织品(成品绸)入库一等品率%93.18
平均纱号号19.87丝织机台时产量米5.09
每吨纱(线)通扯净用棉量(包括化纤)千克1077丝织品平均幅宽厘米148
每吨纱(线)混合全厂生产用电量千瓦.时2246每百千克桑蚕丝用毛蚕量千克314.19
棉纺锭设备利用率%98.73每百千克桑蚕丝用标准煤量千克1285.58
棉纺锭设备运转率%95.97每百米丝织品用原料量千克14.41
每千锭时平均产纱量(混合数)千克19.11每百米丝织品用电量千瓦.时57
棉布入库一等品率%94.98每百米丝织品用标准煤量千克16.12
精梳涤棉布入库一等品率%97.04内销成衣服装合格率%98.16
中长纤维布入库一等品率%98.49出口服装合格率%99.53
每百米布用纱线量(包括化纤)千克19.65布鞋合格率%99.09
附录二:
淘汰落后纺织工艺和产品目录
一、落后生产工艺设备
序号名称淘汰期限
1建国前细纱机20xx年
2年有“1”字头的细纱机20xx年
31997年及以前生产的A512、A513系列细纱机20xx年
4无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所生产的细纱机(即未经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或行业主管部门下发细纱机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所生产的细纱机)20xx年
51332SD落筒机20xx年
6BC272、BC272B型分条梳毛机20xx年
7B701A型绒线摇绞机20xx年
8B311C、B311C(CZ)、B311C(DJ)型毛精梳机20xx年
9151M-K251A型丝织机20xx年
10Z114型小提花机人造毛皮机20xx年
11GE186型提花毛圈机20xx年
12Z114型人造毛皮机20xx年
13LMH551型平网印花机20xx年
14LMH551型园网印花机20xx年
15LMH303、303B、304、304B-160型热熔染色机20xx年
16LMG731-160型热风布铗拉幅机20xx年
17LMG722M-180,LMH722D-180型短环烘燥定型机20xx年
二、落后产品
序号名称淘汰期限
1B581、B582型精纺细纱机20xx年
2BC581、BC582型粗纺细纱机20xx年
3B591绒线细纱机20xx年
4使用期限超过20年的各类国产毛纺细纱机20xx年
5ZD647、ZD721型自动巢丝机立即淘汰
6D101A型自动巢丝机1999年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课程涵盖了整个时装工业内各相关行业和部门的历史、特征和相互联系,并揭示了纤维、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商、零售商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并将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课程介绍了从时装材料,到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以及服饰品、化妆品、内衣、家纺、时尚媒介等相关行业和部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区分整个时装工业内有哪些相关行业和部门,各行业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够掌握和正确使用时装行业的相关术语;能够识别各行业和部门的业内机构;了解时装工业的入门职业。
鉴于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为达到教学效果,课程不仅在工作室进行实验性教学,还直接到服装企业进行实践。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查阅各类期刊等资料,而且要求接触市场,进行市场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观看法国时尚台(Fashion TV),以加强学生对于时尚传播、时尚组成和时尚的原则有更直观了解;要求学生到产品开发实验室进行模拟产品开发,以巩固学生对服装产品开发过程的认识;安排学生参观服装企业,主要了解服装公司的运作模式、产品种类以及企业现存的问题;对服装市场进行调研的实践性环节,要求深入观察零售市场,对产品的种类、规格、色彩、面料、价格、陈列方式、销售渠道进行重点调查,撰写市场调研报告并演示。通过以上实践性教学的实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理念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掌握全球时装工业的知识和运作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观念的人才,课程是我国首次从国外引进。课程使我国传统的服装教育有了新的尝试和创新,也使“时装工业导论”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特别在课程体系建立、教学实践创新、教材采用和网络课程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了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队伍,在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和全球观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始终贯穿素质教育和
全球化服装产业链的观念
为适应现代服装产业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时装工业导论”的课程内容和实践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教学中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精选、重组和优化,充分体现时装工业是一个从时尚原理到时装销售的综合性概念,其中包括时装的原理、时装的环境、服装产品开发、美国服装工业、配饰品工业、全球市场和零售市场,让学生对时装业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有所了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和熟悉现代时装业的发展趋势,更深刻地了解时尚产业的发展。
实践性环节是课程的重要内容
实践性环节是服装专业里非常重要的一环。课程设置各章节的实践性项目,从市场调研到服装品牌的分析。通过企业实践和市场调研的参与,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近年来的实践显示,培养学生这种自主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创新。
精品课程拉动课程体系的建设
“时装工业导论”课程是我校学生受益面广、课时多、占用设备资金较大的课程,有一套完整的、具有独特功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组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根据课程特点,从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着手,精心编写教案和教学文件,系统地开发、制作和完善各种CAI课件,通过多媒体、网络化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程教学生动丰富。在教材建设方面,由于从FIT直接引进,因此根据需要进行采用,而中文版的“时装工业导论”也正在建设中。
教学特色
近年来,随着全球服装产业链的分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服装贸易和消费的重要力量,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服装复合型人才,“时装工业导论”作为特色鲜明的课程,适应了时代的需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悉掌握全球时装工业的知识和运作模式。课程总结具有以下特色:
国际视野,全球化意识
“时装工业导论”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体系是2000年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学院引进的,在全国服装院校是首次。除了引进国外的教学体系,还实现课程教师互访,迄今已有16位教师赴美进修学习,均能运用双语上课。同时,美方每年定期派教师来我校进行授课。
理论联系实际,校企互动
“时装工业导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仅在实验室里进行服装设计、生产管理和市场销售的模拟,还到服装公司进行参观、实践和学习。课程学习过程中,始终突出实践性环节,专门制定实验性环节的市场调研方案,加强学生参与服装企业的实践。
信息量大,时效性强,
本届体博会启用了新国展中心全部8个展馆,展览总面积超过10万平米,共分为运动服饰、户外运动、网羽运动、球类运动、健身运动器材、场馆设施以及运动自行车和轮滑等七大展区,吸引了10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有超过5万名观众到场参观。
体博会上,许多企业都把自己的最新产品拿到展台,观众既可以提前嗅到世界杯的气息,也可以感受到羊城亚运会的氛围。
品牌秀场行业盛宴
健身器材展区持续着前几届展会的火爆情形。今年展览面积更是接近4万平米。英派斯、好家庭、澳瑞特、万年青、舒华等国内知名企业齐齐亮相,BH、乔山等海外和台湾地区的品牌也来同场竞技。其中,由南京万德游乐等十一家企业组成的室外健身器材联盟以“体育公园”的形式亮相,展示了以太阳能技术为能源,以航空纳米材料、立体组合式结构为理念的健身产品,对于倡导行业自律、促进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服饰展区,国内品牌唱主角,安踏、361度、回力等运动品牌高调亮相的同时,上海兴诺等运动服饰原材料商也拿出自己的高科技面料,向下游企业展示实力。
在最能体现环保、低碳等概念的场馆设施区,盟多、洁福、戴克斯等国际大牌引人瞩目。国内企业不甘落后,参与南非世界杯场馆建设的绿城人造草坪一亮相就引来了观众的惊呼声。这种人造草坪颜色深浅错落,单丝与曲草相互映衬,不仅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而且大大提高了运动性能。
和场馆设施区一样,网羽区也云集了尤尼克斯、威尔逊等众多国际顶尖品牌。涉足羽毛球领域不久的李宁,携带其最新研发的羽毛球系列产品亮相,赚足了眼球。
户外展区,日高、king camp等品牌引人关注,在户外科技体验区,20多家户外品牌集中展示了户外行业前端、新颖的科技产品。
而体育品牌老大哥阿迪达斯最新研制的乒乓器材系列产品粉墨登场,又给人们带来了意外和惊喜:传统的服装和足球制造商进军乒乓球制造领域,是否也能顺利挺进“世界杯”?
今年第一次亮相的运动自行车展区也汇集了不少世界知名品牌。多数专业运动队的首选品牌,如LOOK、Carbon等都悉数登陆体博会。
专业论坛指点迷津
体博会不单是产品展示的秀场,同时也是思想与观点碰撞的舞台、行业信息的平台。在“2010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上,体育产业业内的官员、学者以及知名人士就体育产业政策与发展趋势进行专题研讨,也为中国体育用品营销与品牌发展策略出谋献策。
由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和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户外用品分会主办的“2010中国户外产业论坛”,旨在推动我国户外用品产业发展,促进户外用品市场繁荣,针对我国户外用品市场出现的问题进行经验总结、交流与探讨,搭建户外用品产业与其他成熟产业之间的桥梁。同时,“2009年中国户外市场调研报告”也在论坛上首次。
与此同时,展会期间举办的“健身商务交流大会”、“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论坛”、“网络时代中国体育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10年中国轮滑产业论坛”等活动,也紧紧围绕各自领域进行学术探究和实践分析。
活动现场 精彩纷呈
本届体博会上,更多蕴含体育用品文化、展示体育用品风采、集中表现体育用品魅力的现场活动,为体博会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无以伦比・2010中国国际体育珍藏品展示拍卖会”让热爱收藏的人们大饱眼福,拍卖会使这些珍贵的体育藏品走进了爱好者的日常生活。
同志们:
大家好。
根据公司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上党课。对于今天谈什么内容,我考虑了很久。首先,我感到自己的想法不是很成熟,也是在学习中的所思所想,也是在当前公司发展整体状况下的设想,因此,谈不上给大家上课,而是以这样的形式与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其次,科学发展观企业怎么学、怎么抓、怎么实践,我感到重点只有一个,就是围绕当前危机形势,抓市场开拓、抓企业的发展。因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鉴于以上认识,我想就目前公司发展的形势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主业的发展思路与策略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在座党员和群众代表、以及其他公司领导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提出,共同交流。
我与大家探讨的题目是《认清形势抓机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紧调整拓市场,“四个突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下面,我想分三个部分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认清形势,全面分析和把握发展中的困难和机遇,树立科学发展的信心
这里也想谈三句话:一是形势严峻;二是危中有机;三是坚定信心。
形势严峻:指的是短期内危机影响不但难以消除,目前还在加深,市场经营形势艰难,甚至有可能恶化,国家振兴政策可能最快也要到下半年才能见效。这次危机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冲击直接表现在:1-2月份国家cpi、ppi指数继续下跌,分别创7年、6年来的新低;虽然3月份pmi指数达到52.4%,环比上升3.4%,呈回升趋势,但据此认为中国经济和市场已经渡过“寒冬”还为时尚早,因此,我们依然要有充分的 “过冬”准备,我们的经营市场严峻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有效的缓解。
具体到我们的三大主业,从经营贸易看,我们主要从事的纺织品市场贸易情况不容乐观,外贸出口虽有所回升,但总体需求没有恢复。国内市场依旧低迷,生产企业对纺织原材料的需求相应下降,价格波动,市场萎缩;国家银行拉动内需的4万亿资金主要是分三年流向基础建设,对纺织企业和纺织品市场的作用不是直接的,所以作用发挥还需一个过程,纺织企业的生产资金和贸易市场的流通资金相当紧缺,资金风险与日俱增。以军需品、职业装为主的定向销售难度也很大,即将出台的军装管理等法令性文件,对我们的经营范畴将造成一定的限制;政府为降低管理成本,大宗的非建设性统一采购需求趋于下降,整个成品市场的消费需求趋于萎缩。从仓储物流看,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的下降将直接作用于仓储和物资的流通总量,仓储、物流需求的萎缩很可能导致大面积的退租出现。从物业租赁看,市场购买力下降直接影响我们专业市场的效益,商务租赁客户抵御风险能力不一,这些,都可能加大租金回收和退租的风险;市场的普遍影响也造成商务租赁需求萎缩、价格下降。所以,无论从大的经济环境,还是我们主业所面临的具体市场状况,趋势非常复杂,而我们要确保今年主营业务收入6.08亿元,利润总额900万元,实现平稳发展总目标,所面临的压力、挑战可想而知,发展形势异常严峻。
危中有机:指的是虽然我们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和较大的挑战与压力,但也应看到我们有自身的优势,发挥好这些优势,就是把握住了危机中的机遇,有能力做到“化危为机”。我们的三大主业完全有应对风险的有利条件和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的机遇。
仓储物流上,20xx年,我们已经着手对仓储结构进行了初步调整,对小、散、难、信誉差、经营形势不好的客户进行了清退,引进了规模大、信誉好、经济实力强的大客户,从目前各单位仓储结构看,客户的抵御风险能力大都很强,效益相对稳定。物流代采购由于面向租赁单位,有物资作资产抵押,风险也较小。西安联合实体由于三方联合,风险分散,且合作方企业具一定的规模,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物业租赁上,商务租赁客户结构调整工作也初步完成,抵御风险能力有所提高。专业化市场虽有影响,但也有宏观调控的政策性机遇。如:本部的建材市场、武汉的门业市场虽受目前房地产业趋冷,客户经营有所影响,但房地产是国家政策将进一步稳定和拉动的市场,因此建材和门业市场经营有望带动,保持稳定;西安的汽车销售4s店也具潜力和机遇,汽车消费目前也列入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扶持范畴,因此,对其经营稳定性帮助很大。经营贸易上,我们的自身优势和政策性机遇更多:一是作为贸易企业,我们没有产品和原材料的积压,只要合理控制库存,以销定筹,就不会造成库存积压和避免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对我们的贸易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二是上年度资金回笼状况良好,没有呆坏账的拖累;三是虽然经营资金有限,但我们没有贷款、没有负债经营,只要统筹好资金的管理,谨慎运作,用好用活,我们就能够轻装上阵、灵活作战。四是原材料低位波动,也为我们带来了建仓机会,只要把握好价格走势,就可以在差价上取得赢利;五是军需品、职业装具的定向销售中,国家军装法令的出台,对清理市场 ,整顿不规范的个体经营实体迫使其退出低价低质、违规销售的恶性竞争有积极作用,只要我们发挥军需优势,依法经营配套装具,就可以借势开拓,稳定原有市场,甚至弥补占据他们退出后的市场空间;定向销售中,政府管理成本虽严格控制,但采购也更为统一规范,这对我们已取得指定供应资格的项目,维护现有市场都起到了稳定和巩固的作用。所以,经营贸易上,无论是库存、资金和项目状况上,我们的优势很明显,机遇很多,持续做大规模不是没有可能。
坚定信心:就是要在充分认清严峻形势,充分考虑困难和不利影响的基础上,看清自身的优势和发展机遇,解放思想,理清思路,认准目标,保持旺盛的干劲,这是完成今年稳定快速发展任务的基础、前提。温总理在谈到应对危机的信心问题时说“信心比黄金贵”,集团公司刘明忠董事长和刘三省总经理在年度工作会的讲话题目中,也共同把坚定信心放在第一位,可见信心问题是当前的首要问题。因此,公司无论董事会、经理层还是广大在座党员、群众,都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要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解决两个认识问题:一是信心不足,只见困难,灰心丧气,畏难不前;二是过于自信,盲目乐观,忽视风险,头脑发热。要通过正确把握形势,客观评估自身优势和机遇,保持清醒头脑,谨慎决策,冷静应对,防止失误,化危为机,实现平稳快速发展。目前,截止一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93亿元,利润总额233.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14.9%和26.76%,分别完成年度指标的31.86%和25.95%,这证明了危机不可怕,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我们还是开创了首季“开门红”,为我们完成全年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座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和重点对象,我们如果没有了信心,群众又怎么会信心十足。所以,认清形势抓机遇,增强信心促发展我们党员要首当其冲,领导要做好榜样,这是检验我们这次学习的重要标准之一。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就是要以“市场年”为重要载体之一,思想不解放、没有信心,市场拓展就困难,就不可避免地“守摊”,因此,我感到要把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入市场拓展,就一定要牢固树立“思想解放程度有多大,我们的市场就有多大”的信心、认识和观念。
二、科学发展,加强经营贸易市场开拓和运作调整的突破,确保规模平稳做大
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怎样结合我们公司的发展实际进行实践,怎样确保实践的最终实效。我想结合轻工集团“市场年”活动的要求,针对公司当前面临的经营形势,重点强调一下市场贸易的经营问题。为什么突出谈贸易,基于三点考虑: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持续做大规模必须依靠经营贸易;二是贸易比重占公司主业85%以上,资金投入大,市场风险也大,经营贸易的科学发展是公司科学发展的重点;三是现行经营运作和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必须实施调整和突破。因此,我想就经营贸易结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再谈五点认识。
一是要抓军品市场机遇,及时延伸经营链,保证原材料经营效益有所增加。今年军需品军方招标物资中机遇很多,如迷彩坯布等需求量很大。公司要重点利用现有军品市场的关系,及时分析需求信息,抓好原材料的供应销售。可以采取工贸结合的方式,发挥地方企业的生产优势,在争取成为军品原材料、染化料供应中的中间商上下功夫,也就是对生产坯布的企业由我们来做上一道工序,供应面纱等原料,坯布制成后,再由我们供应给染厂,同时,还为染厂供应染化料等。要通过进一步拓展经营模式,延伸经营链条,拓展经营材料的前道工序,增强流通环节的利润主动权,这项工作目前开展了一些,效果很好,但总体看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加大开展的力度。
二是要加强定点贸易的选点考察和日常管理,保证定点贸易的稳妥开展和资金安全。要坚持对定点贸易选定的考察原则,继续以实力强、信誉佳、经济运行良好、抗风险能力高的生产企业为定点贸易的合作伙伴,避免与“皮包公司”打交道,做到选点相对稳妥;对新市场、新项目、新客户要深入进行市场调查评估,避免决策失误;严格执行内控管理制度,抓实资金的审批环节;严把好货款支付关,长期合作单位,需先付款的,必须要签合同,有担保。零星贸易一律要坚持款到发货;在日常定点贸易的合同履行和协调管理上,要加强经常性的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合作伙伴的经营状况和生产状况,资金链的运转状况,确保资金安全和正常运转。要继续提倡开展少占、不占公司资金或借助市场资金的经营贸易项目,去年本部开展得不错,今年要继续保持。要通过发展代购代销业务,缓解资金压力,减少应收账款,降低资金风险,促进定点销售的科学发展。
三是要利用市场价格波动,打“时间差”,开展“短、平、快”的市场贸易。目前,生产资料、产品价格在低谷波动,为我们材料贸易带来机遇。在资金宽裕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利用原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充分分析价格走势,及时把握建仓时机,适当投资,适时变现,快进快出,赚取差价利润,提高经营效益。年初我们尝试开展羊毛经营,目前已形成一定的差价效益。
四是要继续开展定向销售,抓好军需配套物资、职业装具和民政救灾物资的市场稳定和开拓,提升利润。以专武、院校、治保、政府民政部门等为主的行业和单位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定向销售市场,受危机影响相对较小,有利于我们稳定市场、维护市场。因此,我们要在稳定和巩固好原有定向销售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营销力度,加强市场开拓工作,力争今年在市场开发上再有突破。要坚持以利润为中心,不断提高销售附加值,提升毛利率,继续朝市场“做精、做实”发展。依托轻工企业和轻工品牌优势,加快代销步伐,推进“窗口”建设。已经初步确立的项目要进一步加快市场推进和营销策划过程,争取早见效。
五是要加快结构和运作管理的调整,实施“四个突破”,整合整体优势抵御风险促发展。目前,公司正处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管理模式过渡阶段。这个过渡,既是企业法人治理的要求、集团公司的管理要求,也是经营市场的要求、物流公司自身发展的要求。这方面,我们做了些工作,但目前看还远远不够。要进一步做大主业规模,抵御危机风险,就必须要在经营结构调整和管理上进一步突破。一是经营市场突破——要抓住机遇由现在集中纺织品行业为主的市场向跨行业市场突破。国家将对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以及物流业等十个重点产业进行调整,并相应制定振兴规划,十大产业中和我们有直接关系的有3 个,分别是:纺织、轻工和物流业,这些都是我们的政策机遇。但我们行业之外是否有机遇呢?我看有。如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等就是属于发展或效益潜力大的行业市场,也同属十大振兴行业之中,有政策的扶持。同时,国家4万亿投资流向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对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等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可见这些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现在,政策机遇、市场机遇都有了,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实施市场的突破,我看我们是有能力的。首先,这些市场准入门槛不是很高,我们可以具备相当的经营资质;其次,虽然我们缺乏对上述行业市场运作的了解,缺乏经验和相应的业务知识,但上述市场运作透明度高,比较规范,产品的科技含量、运作管理的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通过潜心学习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就可以快速掌握的。我的想法是先从生产用材开始涉足,在尝试性销售中不断丰富经验,最终实现全面的突破。目前,本部已经开始对钢材进行尝试性运作,一季度有色金属和钢铁材料销售3288.99万元。说明这个想法是行得通的,运作得好就有效果。建议公司经理层抓好总结,从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角度适时推广,力争年内再尝试运作1-2个新项目;二是经营品种突破——要由目前较单一的经营品种向多品种、多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营销突破,力争毛利率同比有所提高。高端产品未必是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高利润就也是高端产品。因此,要加强对高端产品市场的开发工作,培养高端消费的客户。销售中,特别是在我们职业装具、军需品销售中,要强化高利润意识,优化销售订单结构,多接高利率的订单,提高高利率产品销售量,一定要学会“挑着吃,食”。同时,要继续推进产品的“深加工”和自行开发,扩大高端产品的经营品种,以突破赢市场,以突破提效益。本部经贸中心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和积累,要保持和发扬,可推广和借鉴;三是物流开发突破——要由现在的“四代”业务向代采购业务开发突破。这方面本部现已起步,具体做法狄总报告中都有,各单位要加强学习借鉴。目前看,市场资金面紧张的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一些生产经营企业包括有实力的优质企业也难免受其影响。因此,各单位要抓住这个机遇,首先在现有仓储客户中加强考察,选择好合作对象,利用他们的资源市场和销售市场,及时开展代采购业务。其次,对于不是仓储客户的优质企业,可结合仓储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及时引进。暂不能引进的优质企业,在有资产抵押的前提下,以签订正式合同的方式,报公司审批后,也可为其提供代采购业务。总之,代采购业务一定要全面推开,思路要进一步拓展,力争年度完成1亿元销售。四是资金管理突破——要由目前各单位经营资金各自为政向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突破。这既是形势需要,也是管理趋势的需要。从形势来讲,越是危机时刻,越是要实现大发展的时刻,公司越要加强整合,发挥整体优势,使各单位间“抱团取暖、共度寒冬”。要采取向资金流向高附加值项目集中的方式,确保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风险;从管理趋势看,集团公司关于整合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管理转变势在必行。目前,集团公司的各项管理已经初步完成由粗放向精细化的转变。因此,资金管理必须要统一,现在,制度已经有了,关键在执行。希望经理层按制度认真抓好落实,履行好法人治理赋予的责任;也希望各单位以全局为重、打破“小家”观念,以制度为准,严格遵守,继续配合和支持好经理层的资金管理工作。
三、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将“管理效益年”、“市场年”落实到节支降耗、挖潜增效工作中去
今年既是大集团的“管理效益年”的延续,又是**轻工集团“市场年”的开端。管理促效益,经营讲成本,盘活靠挖潜。这里我想谈三方面设想。
一是加强可控费用的开支管理,抓好节支降耗工作。要减少不必要的差旅费支出,改进和利用电话、视频和传统的文件组织形式开展工作,尽量减少出差。去年各单位的考核,公司就采取各单位自评、公司复评的方式,没有组织考核小组下去考。这么做不是不重视,一是给各单位减了负;二是节约了差旅费支出。后来看效果也不错,达到了考核的预期目的。应酬费也要控制,危机时期,应酬尽量从简,只要做到诚心、热情,相信客户是能够理解的。日常办公费、行政开支能省则省,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都关乎成本。目前,“节约宣传月”活动即将结束,我们一定要抓好该项活动的总结分析,特别是许多好的措施做法,今后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抓长效机制的健全。
二是挖掘价格潜力,促进租赁效益稳中有升。对于尚未调整到位、尚有调整空间的仓储、物业租赁价格,要及时调整,做到既要以优质服务稳定客户,又要以合理调价增加效益。
三是盘活物业资源,早日成为效益增长点。鉴于危机时期,市场需求萎靡不振,更要谨慎论证,从当前和长远市场需求分析,提高业态层次,抓好当前低效资源的盘活开发工作。年初,公司经理层提到几个物业项目都是好项目、有希望成为新增长点的项目,现在,要抓紧论证,抓紧启动。我们的物业资源总体情况是良好的,都是优质资产,而且如果管得好,专业化程度高,我们的效益还能提高。特别是我通过这次对物业、物流两个主业的调研,深有感触,也拓宽了思路。今天,我借这个机会提议,希望领导小组考虑,能否以部门为单位,将调研活动深入下去,围绕各自经营工作的开展、不同的经营市场深入下去,对于我们进一步拓宽思路、拓展市场一定大有帮助。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人才引进;培训;激励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不仅使全球股市熊气弥漫,也继而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更多企业纷纷采取停止招聘,裁员以及降薪等手段来维持生存,导致全球失业率上升,就业压力增大。世界各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经济拯救措施之后,金融危机破坏经济的恶劣态势得到了有效控制,全球经济回暖迹象开始有所显现。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各行业必然会相对加快发展,裁员的企业会遭遇人才短缺的困境;同时,伴随着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将会得到重新配置,企业之间的最大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一、逢低引进,建立人才竞争优势
金融危机直接导致金融业冷淡萧条,进而迅速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中国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影响最直接也最严重,以富士康、伟创力为代表的特大型代工企业由于跨国公司大幅削减订单,出口急剧回落,利润明显减少,实施了大规模的减产、裁员计划。房地产,航空,石化等行业以及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紧随其后,一次次规模庞大的裁员降薪行动刺激着国人的神经。
虽然裁员可以在短时期内大幅削减企业的人力成本,但长期效应却可能是负的。一个企业的财富归根结底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裁员行动往往使整个企业凝聚力下降,员工士气低下,忠诚度降低,致使工作动力和效率严重下降,留任员工对企业的承诺和信任感丧失了。同时,许多裁员中被驱逐的员工后来被证明是企业无法被替代的资产,甚至一些核心人才为避免使自己陷于被动,有可能主动离职。这些核心人才流失会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严重下降,其结果往往得不偿失。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的情况下,此前大规模裁员以及停止招聘的企业将面临人才短缺的瓶颈,无法迅速抓住复苏的机遇实现快速发展,甚至有被吞并的风险。
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的大批国内外企业破产的背后,是庞大的失业队伍,其中一些优秀的华人精英也踏上了回国发展的道路,人才市场打破了过去高端人才买方市场的格局,同时社会上还有大批毕业生待业,给企业招聘和储备优秀人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压力增大,无论是精英人才还是毕业生,其对工作岗位,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各方面的就业预期都有所降低,有助于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将急需的人才招至麾下。就企业内部而言,裁员产生较多的职位空缺,此时可以重新审视企业的组织结构,分析岗位设置,将可以合并的以及不需要的岗位或者部门从组织构架中剔除出去,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有助于减少管理层级,提高信息流、资金流的运转效率,从而达到增强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全面提升运营效率的目的。
第一,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失业大军中不仅有经验丰富的精英人才,也有经验和工作能力不足的员工。比起招聘速度,招聘质量更加重要。企业要结合自身的长期战略规划和内部岗位分析,确定用人需求,经过全面细致的筛选,以较低的成本挑选出最合适的人选,切忌盲目吸纳,良莠不齐。第二,人力资本的稀缺不能仅依赖于外部招聘,还应重视内部培养。内部培养的人才对企业的各项制度流程,企业文化等更加熟悉,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更高,而外部招聘的人才往往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融入企业做出贡献。第三,企业的发展依靠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群体;持续发展的人才也会带给企业更新的创造力、更高的绩效以及更广阔的视野。企业应通过外部引进的人才培养和带动更多人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储备,这才是人才引进的真正意义。
二、加强培训,提高组织整体素质
在企业极力缩减成本的时期,许多公司的员工培训计划也宣告暂停,整个管理培训行业正在遭遇着前所未有的阵痛。广东那些在市场占有率上处于领先地位、规模较大的培训公司基本上都遭遇了订单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中小培训公司受到的冲击更大,很多培训公司都已被淘汰出局。
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舒尔茨依据大量的实证分析得出突破性结论:在现代社会,人的素质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比(物质)资本和劳动(指非技术性劳动)的增加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而人的知识才能基本上是投资的产物。到了21世纪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之间的人才更加激烈竞争,是否拥有人才往往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重新进行员工培训规划有着重大的意义。首先,生产设备等硬件设施随时可以买,但经验丰富的员工则需靠不断的在实践中积累,这时通过制定设计多样化培训方案,特别是针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可以使员工承担更大的责任,从事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促进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其次,通过培训,向员工灌输企业价值观,重新构建危机期间员工所丧失的组织认同感,凝聚力以及团队精神,有助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另外,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许多培训机构都降低了培训费用;各地政府为稳定就业,化解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也纷纷启动了企业组织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转业转岗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强化企业职工培训,培训后可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培训补贴,从而降低企业培训成本,节省开支。
很多企业多年来投入了大量的培训成本,却发现管理培训往往无法真正为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也是经济危机期间企业削减培训经费,造成管理培训行业的市场大幅萎缩的原因。国内许多企业在投入经费进行员工培训时,往往缺乏支持长期战略的培训规划,培训原因不明确,也没有通过系统的分析来确定培训需求及要达到的具体目的。
要开展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培训,需要科学的培训系统的支持。表1展示了建立有效的培训系统的6个步骤。
培训系统设计程序的第一个步骤,即培训需求评价,是指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培训的一个过程。图1形象地表明了培训需求评价的原因及其所得出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到,有许多不同的“压力点”表明培训是必要的。需求评价通常包括组织分析、人员分析、以及任务分析三项内容。组织分析考虑培训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通过组织分析来决定在公司的经营战略、可用的培训资源以及员工的上级管理者和同事对培训活动的支持一定的情况下,培训是否符合需要。人员分析的内容包括:判断业绩不良是因为知识、技能或者能力的不足引起的,还是由于工作动力不够或工作设计本身有问题而引起的;确认谁需要得到培训;确定员工是否做好接受培训的准备。任务分析首先明确员工需要完成哪些方面的重要任务,然后再确定为帮助员工完成这些任务,应该在培训中强调哪些方面的知识、技能以及行为。
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解决现实问题。培训成果的转化就是达到培训目的的过程。图2显示了培训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
由于金融危机造成的培训资金紧缺.企业可以削减外部培训投入,把内部培训纳入培训计划。内部培训,即建立内部讲师制,有许多优点:由于单位内部人员进行培训,成本非常低;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以前的工作进行总结;可以加强公司的企业文化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同时,拿企业的现实案例进行授课明显比外聘讲师书本上的案例更有吸引力和借鉴性。内部培训通过上述的培训需求评价找出压力点,针对各级员工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旨在培养企业管理的“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每个员工不仅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也可以作为导师传授自己的优点。
三、重视激励,防范核心人才流失
智联招聘薪酬数据研究中心的《2009年岁末薪酬盘点调研报告》显示,相对于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企业薪酬实际增长率为8.2%,创下了近5年的新低。同时,前程无忧薪酬调查部的《2009企业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2009年企业离职率为15.9%,与2007年、2008年的22.3%和23.1%相比下降明显。随着招聘的松动,业内专家预计10年高端人才主动离职率将会大幅回升。产生主动离职率反弹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经过经济危机员工的个人理念与“东家”的企业价值观与企业文化产生了矛盾,当经济回暖,员工面临的机会变多时,就会选择主动跳槽离职,寻求职业安全感。可见,在经济日趋好转的形势下,企业面临着如何打消员工的悲观情绪,使其重拾工作热情,同时稳住企业的核心人才等一系列问题。
企业应树立人本主义思想,通过公平合理的的薪酬福利待遇和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为员工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此来激励和留住人才,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人才优势。
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在目标管理的框架下,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以及企业经营目标进行统一,对员工的贡献做出科学的评估,并与薪酬制度挂钩,体现内部公平性,同时兼顾薪酬的外部公平性,反映员工的市场价值,并加强沟通,尽力减小员工的不公平感,打消其流动动机。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建设,实行人性化管理模式,建立融洽的企业文化氛围,充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中心的本质。在满足员工生理和安全需求的前提下,企业要根据员工需求层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使其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发挥非物质因素的激励作用。注重培育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加强感情投入,使员工切实体会到企业与员工之间不仅是利益共同体,更是情感共同体,提升员工的组织忠诚度,激励员工不断自我超越,使其个人发展与企业的长期目标统一起来。
另外,企业中20%的员工创造80%的利润,在后危机时期,企业要把最核心的人才稳住。一方面,可以运用年薪制,股票期权,长期福利及职位晋升等长期激励机制,加大其跳槽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要为他们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并且在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时,为他们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取得他们的认同,化企业愿景为个人目标,从而激发他们的斗志。用工作成就感,个人的成长空间,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及舒适的工作环境等整体因素,使企业与核心员工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减少主动离职的情况的发生,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苗小洛.后危机时代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J].化工管理,2009(8).
2、李群,王文彬.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人才引进[J].中国城市金融,2009(2).
3、曾月征.金融危机下如何激励企业核心员工[J].商情,2009(4).
4、(美)雷蒙德・A・诺伊,约翰・霍伦拜克拜雷・格哈特等著;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第5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见解:一是中国企业迟早是要国际化的,以海尔为例;迟走不如早走;二是中国企业在目前根本是不需要国际化,因为中国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市场,目前这样的说法在一些专家中有很多的市场,三是国际化不适合所有的企业,走国际化的企业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是否是适合去做这件事情,如果本身缺乏这个能力,硬是要去做一个自己不适合做的事情,那么这样的国际化结果是不理想的。
我觉得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个大的战略问题,那么既然是战略,那么就是要用最基础的战略的三段论为进行具体的分析,即一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该不该去做?二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如何去做?三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如何才能做得更久。这三个问题需要我们做出具体的分析。
实践总是最好的途径,而实践后的结果总是最有说服力的。我们以中国企业最有影响力的几个国际事迹来说明我们的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应具备的基本原则。
首先我们来看看关于TTE的研究课题:
2004年8月,TCL的电视机业务与汤母逊的电视机业务合并,组建TTE..TCL通过其多媒体公司持股67%,汤母逊则持股33%.
在TCL和汤母逊原先的业务基础之上,组建了中国,欧洲,北美,新兴市场,策略性OEM5 个利润中心.
在北美市场,已经开始对汤母逊注入的墨西哥生产基地的重组工作,把三间工厂合并为一间,整个重组计划可以在2005年第三季度完成.
2005年4月21日,TTE与汤母逊签定谅解备忘录,昂热工厂的运营模式将发生改变,昂热工厂将成为TTE的来料加工厂, 汤母逊在欧洲,北镁为TTE销售电视机的业务将转让给TTE.
TTE5个月以来的整合成果:中国利润中心的彩电销售上升13.4%,达到888万台,销售收入为111亿元,占TCL集团彩色电视机销售的48%,毛利率上升2%.而新兴市场的彩电销售量有305万台,较同期增长31%.销售收入到22.8亿元,占彩电总的销售额的10%.
从2005年7月开始,TTE将获得在北美,欧洲等原先属于汤母逊的销售业务, 汤母逊以后只做承包商,不再参与经营,有专家认为TCL的世界市场的营销经验将面临真正的考验.而这个问题真正表现在TCL在中国市场上所积累的营销经验在国际化的表现中是否可以顺利的进行复制。
再看联想与IBM个人PC的合并:
目前市场调查机构IDC公布了市场调研报告,调查表明,2005年第2季度的出货量,联想在合并后重新夺回了亚太地区市场第一的位置,市场份额从2004年同期的11.7%上升到19%.销售同比大增90.9%.
厂商2005第2季度%2005第1季度%2004第2季度%同比增长%
1联想191011.790.9
2惠普12.311.610.734.4
3戴尔9.07.67.147.9
4方正5.55.35.225.9
5宏基4.94.74.234.6
其他49.359.961.1-5.4
合计10010010017.2
1联想合并后%19.016.518.818.6
注:从2005年第二季度开始联想的数据就包括IBM个人电脑的出货量[含台式和便携]之前的数据为联想自身的数据.这反映在该公司在合并前后不同的情况,以便分析.从上面可以看出联想通过合并后所得到的直接的效果是在行业竞争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优势。
从上面二个目前中国企业最有影响的国际化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国际化在短期看来效应是不错的,至于对于未来的进一 步的整合的问题还有待时间去验证。其最终是否并购成功还要看很多的因素,但虽然如此,我们认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需要尊重一些基本性的原则。
这些原则可以总结为下面三条:
一是要立足中国市场的原则。
实在的说,我认为不是说所有的中国企业都是适合走国际化的道路的,对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相似的意见,做好中国本身的市场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仍然是最安全的选择。
我们看到,虽然目前中国的很多企业在国际化中获得了很多的定单和市场,但要持续的保持这种势头,还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的因素.主要是表现为:世界很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行业,而对中国的出口实现某种程度的限制,二是受一些政治的影响,中国的很多的产品正在被一些国家的相同的产品所替代,如美国和北美所签定的自由贸易协议就是一种可能替代中国贸易的做法,世界贸易的复杂性使得中国企业的出口受到了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对于中海油并购失败的分析,美国的国会议员在并购上为难中国企业,不一定是认为中国的经济会威胁美国的经济,而是从他们自己的政治利益来考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政府来聘请美国的公关公司来游说国会会有多大的作用将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正是由于这些复杂多变的因素,正在不断的改变中国企业的出口方式,中国已经确定了要以出口质量为主导的方式,而且提出了要真正的扩大内需为特点的经济增长方式,这正是我们的国际化进程中所遇到的战略阻击所应有的改变.
二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要立足企业能力建立为原则。
企业国际化问题是个很复杂的战略思考问题。但我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是要做到任何的国际化行动都要与自己的战略能力的形成为目标,回头看TCL和联想的国际化其基本的战略考虑是要形成其更加庞大的市场能力,而不是体现在中国企业所缺乏的技术和产品上的提高上。那么这些市场能力对于企业来说可以说是冷暖自知的。
三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要真正以战略突破为原则。
中国的改革开始于1978年,它最初是以宏观经济为中心,旨在使趋于破产的中国经济重新走上正确的轨道,20年后,中国加强了微观经济的改革,企业这个最重要的单元的管理问题被摆上了议事日程,其采取的大的措施包括对国有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对金融机构进行改革。这些选择是为了日后更多的国际竞争者组建中国的企业集团,在中国看来这是中国经济安全的重大事情。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实现抓大放小的战略,中国的国有企业从原先的23.8万家减少到15万家,而且这样的数量还会进一步的减少,这样的一个结果是中国企业通过这样的减员增效的方式是企业的效益进一步的增加,又由于中国企业天生的某些优势可以在研究和开发上做很的工作,使得其与国际上的竞争者在技术上的差距缩小,这是我们所说的真正的未来的竞争的最核心的问题.
劳动力低是中国企业在研究和设计开发上具有很好的优势,中国的华为和中兴等企业的最有经验性的做法是利用中国的大学生的价格低的特点建立了很庞大的研究开发队伍,华为公司中2.4万名员工中有1.15万名从事研发.而中兴公司的2,1万员工队伍中有1.01万名从事研发.从战略上讲,中国的企业已经到了这样的一个十字路口,他们不得不转向国际市场,以寻求继续的发展,并限制外国的竞争者打入中国市场所造成的伤害.而过去中国市场则受到高达50%至100%的关说保护.在这种国际化的进入路局中,大多数的企业是通过企业间贸易[B2B]和低挡零售贸易[B2C],我们的 企业提出的价格使中国的企业获得了很多的市场[如华为和中兴在电信领域,海尔在冰箱的领域,格兰仕在微波炉领域],特别是中国企业在纺织品领域已经形成了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优势.
战略突破对中国的一些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有很好优势的企业来说,目前已经到了需要做战略突破的时候了。是否能够真正的做到这样的战略突破是企业评估其国际化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交通运输调研报告范文一: 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铁路专用线是企业连接铁路的桥梁和枢纽。如何加快铁路专用线运输工作健康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我市当前经济建设思考的重大课题。加快铁路专用线运输工作,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就业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加快货物流通,扩大企业有效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上个世纪60年代初,随着娄邵铁路正式通车,我市建成了第一条铁路专用线邵阳石油站铁路专用线。后历经50多年发展建设,全市共建成了20余条铁路专用线(含专用铁路)。20**年后因企业改制,个别专用线合并或停用,现我市共有合法审批手续的铁路专用线19条,其中在我市双清区16条,邵东县2条,大祥区1条。目前在双清区经营这16条铁路专用线的企业(单位)有19家,总占地面积约2376余亩;铁路轨道31条,总长度17.13公里,有效长度8.27公里,占地面积在300亩左右;拥有大小货场48个,仓库面积27.27万平方米,职工4202余名,装卸人员约800人。铁路专用线距离车站最远的为三七五专用线,距离为7.97公路;最近的是六三三专用线,距离为605米。轨道最长的铁路专用线是中央储备粮邵阳直属库专用线(共用),其轨道数为2条,有效长度为1.13公里,专用线末端距离车站3.47公里。
二、经营现状
我市铁路专用线承载着全市工、农业生产基本资料的运输重任,对经济发展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铁路专用线经营运输的货物种类繁多,送出的货物有非矿、矿建、金矿、粮食、化肥、鲜活、食品、纺织品、纸浆、木材、工业机械、农副产品、文教器材、日用百货等十余个品种近百种产品;运进的货物有成品油、油、沥青、钢材、矿建、水泥、木材、棉花、化工、工机、文教、非食用植物油、粮食、食品、皮棉、鲜活、饮食品、纸及纸制品等二十余个品种上百种产品。据不完全统计,铁路专用线承载着全市95%以上尿素、钾肥、成品油、油等基本生产资料和60%以上的饲料、钢材、棉花、纸浆等原材料的运输任务。我市大型企业湘窖酒业的酒精原料、酿酒的粮食等全部是通过铁路专用线运输的。据统计,20**年市区货物运输总量经估算大约为1500万吨,铁路专用线运输总量近140万吨,铁路货物运输仅占比重只有约10%,铁路运输总营业额7000余万元,税收近230万元,铁路运输业在我市运输业乃至经济建设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存在问题
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远比铁路发展快。受公路运输的冲击,我市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市场逐渐缩小,铁路专用线在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也日渐突显。
(一)企业缺乏集聚力。各铁路专用线产权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配套差;装卸独家经营,手段落后;与外界连接的公路建设滞后,大部分属于乡村道路,路面质量差,且断头路多;环卫设施及消防设施不足;站场建设发展缓慢,聚集和辐射能力不强,吸纳剩余劳动力、集聚运输业务的能力低,与其它运输行业发展不平衡还很严重;运输业务办理程序繁杂、中间环节多、中转时间长;运输发展特色不明显,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产业缺乏拉动力。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是全省重工业基地之一,有一大批企业因产业的发展带动着邵阳工业的发展,拉动了铁路专用线运输的繁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企业因产业结构调整不及时,企业本身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没有全国或全省知名品牌产品,结构性矛盾明显,市场经济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产品销售不出去、源材料运不进来,加之落后的区位条件,糟糕的投资环境,使得我市工业经济日益边缘化。铁路专用线运输寄生于产业,企业停产难以为继,形成铁路专用线面临冷落的尴尬局面,严重制约了铁路专用线运输业的发展。
(三)规划缺乏制约力。铁路专用线运输在规划与管理上投入精力少,具体运输业务规划不细,科学性不强,没有把整体规划与局部规划、产业规划、运输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专用线企业间、铁路部门间、其他运输行业间在运输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行业趋同、相互打压、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运输业发展的整体效应。一些铁路专用线经营户规划约束力弱,经营随意性大,为争取货源,不计成本降低价格。铁路部门俗称铁老大,办理运输手续繁杂,费用高,服务难到位,货物停靠存在随意性;专用线维护独家经营,成本高,专用线企业负担重。
(四)政策缺乏推动力。
一些制约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对与发展要求不相应的政策规定没有适时完善,有些已经出台的措施没有认真落实到位。当前有三大问题制约了铁路专用线运输业的发展。一是专用线属性不同制约了政策的统一规划。18户经营铁路专用线的企业属性不同,有属国有(或国有控股),有属集体所有,还有民营的,无法出台合理的政策实施有效的指导与帮扶。二是体制问题捆住企业手脚。国有性质的专用线企业吃大锅钣的思想严重,难以拿出有效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无法自主灵活应对市场,致使运输业务日益萧条。三是经营理念落后制约了铁路物流的发展。各铁路专用线企业座吃山空的思想严重,一些专用线企业从事单一的运输业务,不能积极主动地开拓新市场,运输业务无法实现多元化发展。
四、利弊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我市城区内的铁路专用线年运输量一般在200万吨左右,近年来有下降趋势,仅占市区物流运输总量的百分之十几,但铁路专用线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可忽视,而且影响到我市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现阶段来说,拆除城区铁路专用线利远小于弊。
(一)拆除赔偿成本高。城区铁路专用线轨道总长度为17.13公里,仅以每公里赔偿金额3000万元计算,光铁路专用线线路的赔偿费用就超过5亿元,加之货场、仓库等各类设施的赔偿和职工安置等各类费用,总赔偿金额将达12亿元左右,这对我市的财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另外,与企业进行谈判也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届时将消耗不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二)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大。我市铁路专用线承担了如宝兴科肥、海纳化工、东信棉业、华力棉纺、立得皮革等一大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任务。如宝兴科肥每年通过铁路专用线向外地发送销酸氨、碳酸氨等产品3万吨左右,占到了全厂生产总量的30%,到20XX年宝兴科肥二期投产后年生产量将达到30万吨,铁路发送量将达到20余万吨,占到其生产总量的70%。同时,铁路专用线还承担了我市农资化肥和成品油的运输重任,每年要通过铁路运进尿素、钾肥等各类农资化肥16万吨左右,占全市农资化肥总量的85%;中石化、中石油两公司每年通过铁路运进成品油近60万吨,关系到全市九县三区所有机动车辆和内燃机的正常运转。
(三)不利于我市两型社会的建设。我市是个典型的内陆类城市,即没有便利通畅的水运、也没有快捷高效的航空,如果不发展铁路运输,那么剩下的就只有高价格、高污染的公路运输了,这与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要求及不协调。因此,保留铁路专用线,重新整合铁路专用线企业经营资源,是促进我市物流多元化,服务我市社会经济建设,加快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短期内不能实现城市新的发展规划目标。我市铁路专用线集中在市区东北方向,这一区域也是我市的老化工区,不同程度制约着城市向东北沿河区域发展。如果要在这一区域进行商住开发,就必须把整个老化工区进行搬迁,而这在短期内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单独拆除铁路专用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向东北沿河发展的目标。拆除铁路专用线必须与搬迁我市老化工区同步进行才能实现城市新的发展规划目标。
五、对策与建议
我市的铁路专用线建设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要做好近期发展与远景规划,紧紧把握经济强市这一机遇,把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进程作为实现物流多元化和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科学化带动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铁路专用线运输管理正规化,实现各企业高度融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加快我市铁路专用线发展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以牢记三高意识为基本点,全面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步伐
1.高要求搞好铁路专用线规划。要树立富规划、穷建设的理念,宁可多花一点精力把规划做好。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优势、滚动发展的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铁路专用线运输的科学规划设计。一是要抓好铁路专用线运输的总体规划,合理安排货物资源。建立两至三家现代大型物流城,分产品类别分区装卸存放,统一调度,整体规划。二是要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经济发展规划,搞好详规,用详规指导各项具体建设。要突出特字。
产业上要富有特色,双清区、新邵县等区县要规划一批精细化工等特色工业,大祥区、隆回县等区县要规划一批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三是运输规划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要注意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降低运输发展成本,讲究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引导合理流动。四要强化运输规划监督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建立规划实施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违反运输规划的行为。
2.高标准搞好铁路专用线整合。对那些地理位置好,但维护保养不善、基础设施侵蚀严重、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企业,要按照遵循自愿、立足市场的原则,合理引导专用线产权人与其他专用线走合并联营的路子,建立新的专用线企业或合作联营公司,充分发挥专用线利用效能。对深入城市腹地、利用价值不大或地理位置偏僻、业务逐渐萎缩,又影响城市综合效能的专用线,可采取政府收购,重新开发的思路拆除铁路专用线,用于城市开发建设。对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经营业绩突出,有利于发展综合物流的专用线,政府要加大政策倾斜与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加快建设步伐,打造多功能物流城。
3.高质量搞好铁路专用线管理。铁路专用线三分在建,七分在管。根据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需要,赋予铁路专线办在规划、经营和设施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必要管理权限,解决看得见、管得着的问题。要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过得硬的铁路专用线综合管理执法队伍,从矛盾最突出的方面整治,认真处理好繁荣和站容的关系。搞好站场服务,体现人性化,为业务商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社会环境。要依法行政,搞好铁路专用线社会综合治理,逐步建立法治化、社会化管理体制。同时,从源头上管起,规范专用线企业经营范围,实行铁路运价的透明统一,严厉打击恶性竞争,确保铁路专用线运输安全、健康发展。
(二)以推动产业建设为支撑点,增强铁路专用线发展动力
产业是运输业发展的原动力,是铁路专用线赖以生存的基础。要牢固树立运输靠产业壮大的理念,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行城乡互动,把产业建设作为推进运输繁荣,加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来抓。一是发展装备制造等重工业。进一步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建设进程是振兴邵阳经济的重要途径。同时装备制造业具备重载荷、大运量的特点,对铁路专用线物流运输依赖大,更能发挥铁路物流的作用
二是发展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医药、食品等传统产业在全市占有较大的市场,如大米加工,目前有规模以上企业近10家,年加工稻谷150万吨左右,年产出大米在100万吨左右,除自销一部分外,大量销往广东等沿海省市。另外,每年还需从东北等外省运进约50万吨玉米、大豆、面粉等。三是发展能源电力和矿产业。能源、电力是我市又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以煤为例,我市宝庆煤电公司一期工程年耗煤量在满负荷条件下达300多万吨,一般情况下年耗煤量200多万吨,且年供煤量三分之二由外省、市购进,也就是说每年需购进燃煤100-200多万吨。二期建成后,年耗煤量将达到500-700万吨,这无疑将大大促进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
(三)以落实科学发展为着眼点,提升铁路专用线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统筹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重要内容,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铁路运输业发展必须坚持以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中心,正确处理好业务商、其他运输行业和资源分配的关系,合理布局,努力打造全市优质运输服务企业。一是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引导专用线企业与产业园等相关企业开展对接服务,帮助专用线企业寻找出路,鼓励专用线企业与产业园区企业对接联营,拓宽铁路专用线的业务渠道,做大做强铁路物流产业。二是扩大服务渠道。在现有的专用线基础上建设发展各类现代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及配送服务,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等等。
指导专用线企业建立各种服务站点,为工、农产业企业和各类大小集散批发市场服务,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三是注重全面建设。现代物流是一个基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技术产业,它所要求的物流管理信息交流和共享系统、微电子技术、自动化仓库和装卸系统、联运化和标准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讯系统、条形数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技术,将极大地推动铁路运输尤其是货运组织工作的进步。因此铁路专用线企业必须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定期开展各种培训与技能学习。同时,下大力搞好各种硬件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我市铁路物流现代化。
交通运输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政协章程》规定,按照政协2013年工作要点安排,县政协从7月至8月对我县交通运输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交通运输局机关、下属单位、服务对象、县级相关部门、部份乡镇,通过听、看、问、访、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县交通运输局2012年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客观、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在调查过程中,共召开座谈会16次,参会人员129人次,发出问卷调查129份,收回129份;个别谈话或交换意见107人;走访服务企业和服务对象9户,征求了市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基本了解了县交通运输局2012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总体认为:县交通运输局班子团结协作、凝聚力强,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工作措施有力、扎实有效,管理规范、运行良好,敢于创新、成绩一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2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班子建设坚强有力
工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关键在一班人。县交通运输局始终坚持把团结、务实、创新、廉洁作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要求,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上级机关,下属单位,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主要呈现在:一是强化思想作风建设,提升执行力。严格执行中心组和机关学习制度,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业务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切实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保持和发扬交通系统团结拼搏、能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在人事安排、资金划拨等重大事项上,坚持做到集体研究、集体决策,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成了工作合力,增强了班子战斗力。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进一步落实。
交通运输局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各项工作同安排、同开展、同检查、同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明确、制度健全,建立健全了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各负其责、党员干部人人有责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深入开展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强化风险控制、措施具体,针对交通运输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特点,查找廉政风险点409个,制定了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433条,建立完善交通各领域防范机制10个,各类制度55个。完善的制定、具体的措施使广大干部职工切实做到了明纪律、讲纪律、守纪律。
(二)项目工作扎实有效
2012年以来,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四大发展战略和四个领先、一个赶超的目标要求,履职尽责,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交通运输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1、全域统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我县被列入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试点县的历史机遇,全力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全面加强项目建设。2012年至今,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5396万元,向上争取到位资金12851万元。
一是全力配合推进省市重点项目。配合完成岷江航电、成贵铁路、仁沐马高速在我县境内的前期工作,力促项目早日开工。目前,岷江航电犍为梯级已报国家发改委进行项目核准;成贵铁路正在进行环评、勘界、拆迁、组卷、报征等前期工作;仁沐马高速公路可研已通过,初设线路方案已基本完成,犍为岷江特大桥选址已审定,今年将开工建设井研段;力争开发建设犍为岷江特2桥。同时,配合完成了国道213线沙咀至岷江大桥段9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
二是强力推进县重点项目。2012年以来,投资1.79亿元的国道213线县城过境段5.8公里路基、路面工程已完成投资总额的93%,国庆节将完工通车;投资1.6亿元的清溪至大马旅游干线9.7公里自今年3月28日开工以来,进展较为顺利,正在进行路基、涵洞施工,已完成了投资总额的11.5%;估算投资6亿元的国道213线县城区过境段及岷江二桥12公里除环评、土地预审、地质评估综批以外,其他 批复已全部完成,初步设计测量人员已进场测量;估算投资3826万元的南岸沱马边河大桥及乐宜高速犍为南连接线扩建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进入公开招标阶段;估算投资1.86亿元的国道213线清溪过境段5.8公里线路已确定,工程可行性报告已完成并报县发改局立项,设计单位正在同步进行设计;估算投资8000万元,整体搬迁犍为汽车站和北门车站,新建犍为客运中心汽车站正在进行项目选址和建站股份协商。
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2012年以来,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7830万元,完成县乡道路改造升级32公里,其中南阳集镇至荣县界段2.5公里、罗纪路15.4公里、犍宜路新民至宜宾段5.3公里、龙孝路8.8公里,开工建设并可在年内通车18.9公里,其中石西路6.2公里、岷舞路5.5公里、罗南路7.2公里,且年内将建成通车,完成村道公路硬化建设312.6公里。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铁炭路3.5公里力争年内完工,九黄路(泉水镇至沐川黄丹镇)12.2公里准备开展项目工可、设计工作,力争年内完成前期工作。包装县乡道路建设项目11个114公里,预计可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464万元。完成了全县和30个乡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立近三年的发展任务和中期发展规划,并以此为契机,已向上争取到位资金4504万元。
2、探索公路管理养护新机制,打造畅通交通。积极探索农村公路长效管养机制,全力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一是新组建机械化养护中心。投资316.6万元组建了一支专业从事县乡道公路大中修、路面病害整治、水毁抢修和安保设施维修等应急抢险和公路快速保通的机械化队伍。目前,该中心共配有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技术工人41名,新增大中小型养护机械设备20台。今年又完成了沥青储油灌安装和动力电改造,基本能够满足应急抢险和公路快速保通的要求。二是创新公路日常养护方式。
利用民间资本、资源组建了2个养护公司,将国道213部分路段、自犍路、犍罗路等国县道养护劳务承包给养护公司,实行公司化养护,不仅降低了公路养护成本,而且提高了公路养护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公路养护规范化建设。修订完善了《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管理实施办法》、《公路桥梁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国道19座、县道42座桥梁档案,并及时更新数据库。2012年,公路状况指数(MQI)国道达95.9、县道达87.6,优良路率国道87.8%、县道72.5%,管理规范化居全市前列。
(三)城乡客运创新出彩
一是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建设有序推进。编制完成《犍为县十二五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试点县规划》,对十二五期间我县城市公共交通、城乡道路运输、站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提出了年度实施计划,并报省主管部门。二是城乡客运公交线路改造力度加大。完成了县城至孝姑城乡客运公交线路改造以及县城至泉水、至岷东2条城乡公交线路改造前期工作。三是便民小客到农家发展迅速。在清溪镇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新开通镇村客运线路140条,投放颜色、标志、线路牌及安全、监控设施统一的便民小客车235辆,符合条件的镇村客运通达率为100%。四是镇村便民公交探索起步。针对人口密集乡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今年2月,投放小型公交车7辆,开通县城至下渡乡文碧村、至玉津镇朱石滩社区2条镇村便民公交线路,形成了入户到点、灵活运行的农村公共交通新模式。
(四)运营监管严格规范
坚持把安全放在发展的首位,创新管理方式,加强行业运营监管,打造平安交通。一是加大投入,提升科技管理手段。估算投资921.8万元,对交通运输安全监控(指挥)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将车载终端设备升级为3G视频终端,建立交通行政执法管理系统、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乡镇交管站监控平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实现营运车辆的智能调度管理,为公众出行提供交通信息查询、订票、投诉、出租车电召等相关服务,为货运车辆提供货源信息查询服务。目前,改造前期相关工作已完成。二是加大查处力度,严防安全责任事故。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车船和重点环节实行严防、严查、严管,有效防范和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实现了安全责任事故零的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全县渡口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我县现有运行客运渡口18道(华龙航运有限责任公司经营12道、乡镇维护管理6道),有渡船22艘,1529座,年客运量达200万人次,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长期以来对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我县客运渡船多年未发生交通事故,但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安全稳定问题,主要是全县客运渡口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客渡运从业人员也未参加保险,一旦发生意外,经营者无力承担赔偿责任,将可能出现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二)农村便民小客车发展的机制问题。农村便民小客车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许可给有资质的企业经营管理,目前农村便民小客车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清溪模式,即全产权,车主全额投资,接受企业管理,按月缴纳管理费,全额享受燃油和保险补贴,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另一种是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即企业每台车投资2万元,占51%的股份,车主投资近3万元占49%的股份,按月缴纳管理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燃油补助企业和车主各占50%。对股份合作经营模式,乡镇、群众、车主意见较大,群众没有切实享受到政府的惠民政策。
(三)出境公路建设滞后。我县出境公路14条,只有5条完成了硬化改造,达到晴雨通车条件,占出境公路的35.7%。尤其是罗城经敖家到五通金山,由于改造时建设标准低,运输量又大,道路破损严重,通行十分困难,干群意见很大,至今没有改造计划。
(四)对村道建设的指导与支持力度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部份村道未列入年度计划;二是补助资金迟迟不能到位;三是边远乡镇村道建设由于条件差、线路长、投资大,加之人口少,除政府补助外,村民集资额大,相比条件好的村,难度更大,按现有的补助政策和标准难以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调整交通枢纽规划,切实加快交通枢纽建设步伐。
交通要发展,规划须先行。虽然我县制定了《犍为县十二五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和《犍为县十二五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试点县规划》,但是从近几年我县交通建设发展情况看,由于岷江航电、成贵铁路、仁沐马高速公路等大项目将相继开工建设,全县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我县原有交通格局将有所改变,原有规划已不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县境内交通枢纽还未完全形成,县城客运中心站迟迟未动工,县内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之间交通节点还没有全部打通、网络还不通畅,县内出境公路建设改造滞后。建议:要科学完成我县十二五交通规划的中期调整;加快岷江二桥和马边河大桥建设;加速推进犍为客运中心站建设;科学规划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连接公路,使之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格局;对部份运营量特别大的公路提高改造建设的标准;尽快打通未改造的9条出境公路,使我县交通枢纽建设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
(二)进一步规范渡口管理,着力解决渡口乘客意外伤害投保问题。
经调查核实,客运渡口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历史的沿续,县境内客运渡口长期以来成本高,票价低,利润低,一直都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二是客运渡口票价是由政府核定,企业不能自行调整。经核实,在核定票价成本项目中没有乘客意外伤害险的项目,企业无力承担高额的保险费。客运渡口不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一旦发生事故,将出现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根据《四川省渡口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三条的规定渡口码头的建设维护,渡船的更新改造及维护、船员补助、渡船保险费等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乐山市航务管理局文件《关于要求客运船舶、餐饮娱乐趸船经营者强制投保承运人责任保险的通知》,要求全市短途客运、旅游船、客渡船在2013年11月1日前必须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经测算,我县渡船22艘、1529座,需保费39.75万元,从业人员50人需交保费4.5万元,合计44.25万元。综上所述,建议:全县渡口必须投保相关保险,所需保险费参照农村小客车扶持办法,由县财政给予补助;物价部门在核定票价时将经营者承担部分列入经营成本;同时,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资金,加快渡改桥建设步伐。
(三)进一步加快城乡客运发展,全力打造惠民交通。
一是兼顾各方利益,促进便民小客到农家的发展。我县农村便民小客车到农家的清溪模式,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但是在后续的发展中,两个公司(乐山长途汽车客运有限责任公司犍为分公司、犍为县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单一推行股份合作经营模式。调研中,广大车主意见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便民小客车到农家的进一步发展。
虽经交通运输局反复协调,但两公司仍坚持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建议:严格执行犍府办发[2011]11号《关于加快城乡客运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在清溪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统筹兼顾公司与实际经营者的利益关系,保证国家各项补贴政策的正确兑现,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惠民政策的好处。二是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虽然我县城乡客运事业发展较快,现有县际以上客运车107辆,县内农村客运车237辆,公交车129辆,出租车75辆,旅游观光车8辆,基本解决了城乡居民出行难的问题。但是离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较大差距,个别乡镇还没有县城直达班车,农村客运、公交车、出租车还有较大发展的空间,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城乡公交发展工作力度,解决好城乡居民的出行问题,确保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和乡村客运发展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