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挫折教育论文

挫折教育论文

时间:2022-10-30 17:55: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挫折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挫折教育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营造留守儿童温馨心灵家园

 

“离开家乡爹和娘,背上行李走远方。酷暑寒冬多保重啊,打工路上自己闯。”郑源的《打工行》这首歌唱出了无数农民工背井离乡、出外打工的坚韧和辛酸,他们本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但大部分人是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他们把孩子留在家里,孩子由夫妻一方抚养或由祖辈、亲戚代管,他们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这样造成了一个家庭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在外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教育、引导,造成孩子思想道德滑坡、行为习惯欠佳、学习成绩低下、安全隐患多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关。他们渴望得到关爱,渴望沟通理解,渴望帮助指导,但现实让他们苦闷迷茫,忧郁焦虑,孤独无助,内向自闭,他们的心灵是一片孤寂的荒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班主任大有作为。班主任与留守儿童朝夕相处,最了解他们,又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能保持很好的联系,可以在关爱留守儿童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关爱留守儿童,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这是走进他们心灵的前提。班主任先让他们自己填表或写自我介绍,然后通过家访等形式,全面、深入了解留守儿童。

其次,班主任要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班主任通过谈心、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愿。如果学生不便向父母倾诉,班主任代为转达;如果是不当的心愿,班主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还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让他们有追求,有奋斗的动力。还引导他们学会倾诉,有了委曲和困惑可以向老师、朋友、父母倾诉,也可利用作文和日记倾诉论文的格式。

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常常孤僻、胆小幼儿教育论文,自卑心理严重。班主任应引导班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的帮扶小组”,开展“我和留守儿童交朋友”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班级如家一样的温暖。另外还要让他们为班级做贡献,让他们能力得到发挥,心理有归属感。

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避免留守儿童心理孤独,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班主任要了解关注留守儿童的交友问题,发现交友不当,应引导他们及时处理。

留守儿童最缺少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班主任应要求他们的父母与留守儿童进行密切沟通,每周至少通话一次,每学期至少回来探亲一次,或者孩子到父母工作地去探亲一次。并教会家长通话时多听孩子倾听,多引导,少教训,少说教。

留守儿童常常由单亲、祖辈、亲戚做留守监护人,由于他们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所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很多。班主任要多和留守监护人联系,了解学生情况,并和他们讨论教育管理方法,并为他们出谋划策,提高他们的教育管理水平。

引导留守儿童提高自我调控能力。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对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帮助留守儿童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绪,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其次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励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挑战。

留守儿童这个弱势群体,太需要社会的关爱,而班主任能给予留守儿童爱的补偿,能给予他们心灵的沟通和至诚的呵护。让每一个班主任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心灵家园,让他们的心灵之花在阳光下绚丽绽放吧!

第2篇

——在区庆祝第二十一个教师节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代表获得表彰的教师上台发言.请允许我衷心地感谢沧浪区教育文体局的领导,感谢沧浪区实验小学的领导,感谢帮助和关心我的老师们.大家给了我这么大的鼓励,使我的生命中有了今天如此灿烂的时刻.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愿做绿叶护花红".

我叫叶虹,"绿叶"的"叶","彩虹"的"虹".1986年从江苏省新苏师范毕业,走进沧浪区实验小学,在这个有着百年历史却始终充满活力的学校学习,工作,至今已经整整十九年了.如果说,刚刚工作时,我的理想是追求如"彩虹"一般的绚烂,那么,十九年后的我,则深深懂得,只有当好护花的"绿叶",才更符合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才真正能体现我个人的人生价值.

人生要有目标.我的人生目标,那就是当好一名人民教师.记得踏上工作岗位时,凭着年轻,凭着热情,我曾有过最初的辉煌:连续三次被评为区教育新秀,进而获得市优秀班主任,市中小学第二届教坛新秀等光荣称号,92年入党,94年破格晋升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研究学生,读书进修,参加比赛使我的生活充实而又忙碌.

然而,学校培养我成材,到自觉奋发成材,还有一个经受考验,经受磨练的过程.每天忙于日常的工作,感觉透不过气来,没有时间好好想想自己的将来.有时,因为不敢接受改变,没有勇气面对新环境可能带来的挫折和挑战,也会使最初的目标看上去显得模糊遥远.

但我当老师的志愿没有动摇过.怎么当个好老师呢 我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个拾麦穗的弟子之一,从成败得失中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归纳,希望可以懂得目标抉择的科学方法.

幸运之神再次对我显露笑容.有一天,李建钧校长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宣布了评选沧浪区星级高级教师的消息.我感觉眼前的目标顿时清晰起来.争创星级教师,我的生活开始有了不同.

参与语文课改参与教育科研成为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一次次区语文教师基本功考核培训中,我铆着劲儿学习,懂得了将引导和帮助学生积累作为我优化语文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有了积累,学生们语文学习兴趣浓了,课堂教学活动模式也逐步发生改变.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学生们或争先发言,或正反抗辩,或据案慷慨,或点评,或小组讨论,领悟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习作评价改革初探更使我尝到了工作的甜头.记得我多次拜访过苏州大学基础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黄岳洲老人,他给我最大的教诲就是要会用辨证法解决问题.放胆文与命题作文训练结合,量的要求与质的要求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信心,情感及技能等方面的进步,使个性发展成为看得见的东西,令人惊喜.

我的点滴进步都得到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2001年学校安排我接受苏州市中小学教科室主任岗位培训并担任沧浪区实验小学教科室副主任工作.我从抓"课题"入手,逐步学会并做到认真制定学校教育科研计划,组织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各级各类课题的立项,检查,结题,交流等管理工作中,我得到了锻炼和发展.至此,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而更应是知识的创造者.

在观察了李建钧,徐济川,胡迪等学术界前辈,领头人的教育研究实践后,我发现他们虽然也只采用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但区别在于作了某些人文化的改造,注意了人的主观能动因素……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教育研究方法体系呈现极强的综合性.

我要向他们学习.首先要读更多的书.本科学历进修,包括论文撰写,共16门课程,3年内完成时,我拿起理论性强的书籍,感觉不再那么吃力了.上完课,坐在教科室,看着满橱的新书,我会气定神闲.

同时,上网学习,也使我大开眼界.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每一个"行动"都有着独具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我不止一次在凌晨听到老师在网上发出的声音.每一次只要踏上这只"教育在线"的船只,就可以尽情地阅读这本厚重的网络大书,欣赏着"新教育"海上日出一样的风景,陶醉着"朱永新小品"的表演,品尝着"李镇西之家"的风味特色,感受着"小学教育论坛"的习习海风.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我常拿"教育在线"网站读到的这句话鼓励自己.学校对教师的奖励机制更使我争着上公开课,抢时间写论文,大胆地在业务讲座上畅所欲言,简直有欲罢不能的架势.

今天,在这里,我向大家汇报,十九年的努力使我成熟起来.在连续两次荣获一星级教师嘉奖之后,我又更上一个台阶,2004年喜获丰收:参加了苏州市校长培训班,先后被评为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并获得3星级教师殊荣.

第3篇

一、健全网络,明确分工职责

几年来,学校一贯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并坚持纳入学校长远规划之中,建立较强的组织网络,成立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不断调整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已基本形成了校长室、中层、教师、家长、学生、后勤六级组织管理教育网络,做到层层把关,职责分明。

每学期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辅导技能、技巧的培训。由专职心理辅导老师负责心理咨询室的个别辅导及心理放松室的工作,建立“秦老师信箱”,并设立“欧阳热线”。召开心理骨干教师会议,明确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任务。结合区教育局进行“导师制”的研究工作,培养受导学生写好“成长日记”,“导师”认真记载辅导过程,记录成功个案。由大队辅导员负责学生辅导委员会,利用红领巾广播、红领巾电视,利用大队部黑板报,大中小队活动等阵地开展富有趣味的、轻松愉快的心理健康活动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组织开展好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优秀的心理教育方法,让每个家长都能初步了解心理教育的知识和途径,避免不良问题行为的发生。2003年至今,共举办12期“优质家教,心理健康公民道德教育”专题辅导班,其中包括聘请“知心姐姐”杂志社专家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聘请成功家长亲历讲授育儿经验。

多层次、全方位唤起师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使孩子有个水晶般美丽、可爱的心灵。

二、营造三大氛围,陶冶愉快心境

为让学生在舒适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我们着力营造三大氛围: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亲切友善的人文氛围以及赏心悦目的环境氛围,让孩子们从中拥有快乐的心境。

1.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我们的“三唱两跳一队日”活动,早晨,周一唱国歌,周二唱队歌,周三周四跳欢乐健身舞,周五唱校歌。午后校园响起轻松愉快的音乐,这是“小小心育团”的成员为大家播放的音乐,让大家在音乐中舒缓、调节半天来的紧张心情。美妙、动听的音乐中,学生时而欣喜、时而低唱、时而陶醉、时而遐想……此时的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他们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放学时,悠扬的萨克斯旋律“回家”送孩子们离开校园。

2.营造亲切友善的人文氛围。我们提倡师生之间民主相处、朋友相待,对于不良的问题行为,也建议教师正面引导,用心去交流,以情染情,让学生在温暖和亲切,尊敬而又友好的氛围中自觉地变得健康、守纪、活泼。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还必须在同学间创设友好热情、温暖而无歧视的氛围,我们在大中队干部中设立学生辅导委员会,让委员会的学生和大中队队干部发动队员开展“营造友善、温暖、文明而无歧视的环境”、“手拉手,为需要帮助的伙伴出力”、“让世界充满爱”等系列活动,让一些缺乏家庭温暖和孤僻的儿童、家境贫困的自卑儿童,有行为问题的儿童感受到同学的亲情、集体的温暖,从而变得自信、开朗而健康。

3.营造赏心悦目的绿化氛围。青青的草、红红的花、高高的树、平整的草坪,还有一块块写着各种名言和富有诗意的优美句子、立在花丛中的各具形状的牌子。那是后勤处的同志为了让学生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美丽的绿色,领略到大自然之美和校园环境之美,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营造愉悦的心境而布置的。

三、优化阵地建设,健全学生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自己的阵地,我们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放松室,让心理专职老师欧阳玲在心理咨询室接待,对于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进行记录和资料积累。另外,我们对全体学生开设了心理放松室,让学生在课间、午后去心理放松室捶捶沙袋、玩玩扑克和玩具,进行正常的心理宣泄,减缓心理压力。

其次,我们建立了“秦老师信箱”和“欧阳热线”,让学生有什么心理困惑和疑问可以直接给“秦老师信箱”写信或与欧阳老师通电话。对于学生来信,秦老师都一一找他们谈话进行了个别心理辅导。对学生的电话咨询,欧阳老师也进行了耐心而亲切的辅导,使受辅导的学生大多都解决了心理困扰。

再次,我们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的阵地,每周三中午通过广播教全体学生学做心理保健操,让全体学生从中获得舒畅平静的心情。由大队辅导员秦老师负责学生辅导委员会,利用红领巾广播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专题广播,利用红领巾电视播放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品,利用大队部黑板报出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大队活动,布置并辅导各中队长开展富有趣味的、轻松愉快的心理健康中小队活动,并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设心理健康专栏。

四、抓好“心辅”队伍,提高心育质量

一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在于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更在于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潜力,达到最佳水平。为了对全校三千多名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重视抓好班主任队伍,努力提高心育质量。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培训

我们在每个学期初对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培训,聘请心理教育专家孙义农教授作专题讲座,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心理健康专家报告”录像;由持心理上岗证的钱琴副校长和辅导员秦老师以及教科所主任、心理骨干教师倪学文、教导主任吕雁南等为大家分别上了《教师怎样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心理辅导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心理辅导优秀教案举例》、《人际交往的良好方法》、《教师礼仪》等。逐步引导教师走进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一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同时我们还采用聘请心理教育专家来校作讲座,邀请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报告团沈农华教授作《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讲座。让专家站在理论的高度引领大家高起点看心育,扎扎实实从一点一滴搭建心育工程。同时学校还派教师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研讨活动,让外出学习回来的教师采用讲座、示范课等形式向全校教师作汇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书自学考试。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教师的心教理论水平和辅导技巧,从而涌现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土专家”。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操作

在各班主任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该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让心育真真正正地服务于学生呢?为此我校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形式:结合科研课题注重经验积累,平时让教师写教育随笔,让学生写成长日记,每一学期上交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和优秀教案。注重资料的积累,成果的展示,每个教研组自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集》、政教处编的《导师制案例集》等成为我校心育工程的成果推出,更是成为引领教师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3.做好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工作

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无疑取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2002年11月倪学文老师和章九英老师的两堂课《学会合作》及《笑对人生》,作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起步,使大家深深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对教育学生的重要性和实效性,于是大家一起尝试、探索。终于在2003年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大规模展开,四五年级每班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特别是在2005年5月举办的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大展示和五六年级的心理健康小品设计和拍摄中,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实实在在地走进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同时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仅限于对本校教师的引领,同时也引领了南浔区的心理健康教育。

4.每两周上好一节心理辅导课

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我们的“服务学生”宗旨中得到普及,取得更广泛的作用,每学期,各班主任还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自己的班级管理计划。每两周结合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举行一次高质量的心理辅导课,及时有效地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释放心理,获得一份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结合团队活动,开展同伴辅导

少先队活动、社团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一共同点,那就是重活动、重体验。为了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队员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塑造完美的心灵和人格,我们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社团活动、少先队密切结合起来,使之具有可行性、生动性、活泼性和可接受性。

在活动中,开展孩子们喜爱的同伴辅导活动,如“赶走烦恼小妖精”、“快乐你我他”、“幽默笑话赛一赛”等生动有趣的小队活动。在中队活动中,如“欢乐大本营”、“争做自信的好队员”、“面对挫折我不怕”等生动有效的中队活动。本学期我校还在各中队心理辅导队活动地基础上,开展了“感受快乐好处多”的大队活动。活动中,大队长对各年级的队员代表分别抽查了各方面的心理知识,队员们应答如流。队员们还谈了自己怎样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自信的心理感受,从而呼唤每位队员都大胆自信地喊出:“我能行,我很棒”,把大队活动推向。

我们还充分利用少先队宣传阵地进行教育,如利用广播进行“心灵之约”专题广播,教《快乐属于你》等轻松活泼的歌曲;利用大队部板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利用红领巾电视向全体学生播放心理健康教育小品,这些小品都是队员在辅导员指导下自编自排的,既培养了队员的能力,又行之有效地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教育。结合“书香校园”的创建,本学期全校开展了经典诗文表演比赛,61个班,61个节目,精彩纷呈,在经典诗文的或歌或诵中,领略中国文化的精髓,陶冶健康的情操。

此外,我们还注意发挥红领巾小记者的作用,让小记者们积极向新闻媒体宣传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和成果,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外界的交流。

六、辛勤浇灌心花,结出累累硕果

在长期的、全面的、系统的、务实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中,取得硕果累累,具体表现在:

1.教师心理素质增强、心育理论和技巧日益丰富

“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就拥有世界的一切”,教师在心理辅导孩子的过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心怀感激和心存幸福的教师越来越多。这份心境使得教师能从正面,亲切、友善地对待孩子,使孩子们心灵得到阳光的照耀,让孩子倍感温馨和快乐。

其次,教师的理论水平也获得提高,各级各类获奖甚多。其中,倪学文老师的公开课《放飞想像》获市首届心理教育辅导课赛课一等奖,优秀教案《学会合作》也获市一等奖。《放飞想像》、《我的朋友在哪里》、《学会合作》等课在区、市观摩课中或好评。陈小乡老师的心理教案《我能行》获市三等奖,个案设计《让孩子心里充满阳光》获市二等奖。章九英老师的优秀教案《笑对生活》获市二等奖。秦玉琴老师的论文《在活动中培养自信心》在市少先队论文评比上获奖,秦玉琴老师的论文《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多彩的活动之中》在区心理健康交流会上交流。周建荣老师《谈健康心理品质和培养》、《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等多篇于《小学教学改革小实验》等报刊。2007年学校有9位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还在全国“健康杯”中获二、三等奖。学校同时还被评为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2.学生身心得到发展,自信心得以提高

许多学生在教师的心理辅导后,情绪变得积极了,自信心也增强了,人在积极的情绪下总能把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于是大多数学生的潜力都发挥出来了,学习成绩提高了,区里每年的学科质量抽测,我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经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学生不仅具有乐观、向上、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身体的发展,使身心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深入细致,学生问题性、攻击明显减少

学生偶尔发生的攻击,教师能及时进行个别辅导,以心辅心,以情染情,使学生在良好情感的熏陶下变得正气、健康、活泼、开朗。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促使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我校学生呈现自信向上,富有朝气的精神面貌。

4.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美育的发展

自信活泼开朗的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各项艺术类的比赛,如“十佳小歌手”、“十佳小乐手”比赛,舞蹈比赛,小品比赛,合唱比赛及鼓号队、铜管乐队比赛。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好,各项竞赛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舞蹈获市区一等奖,鼓号队获市、区金奖、一等奖,田径、三棋获区比赛第一名。学校连续多年获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回顾心育历程,滴滴汗水,点点收获,我们深感成果来之不易;展望未来日子,我们深感心育永无止境。相信有我们的精诚所至,一定让校园更亮丽,使水晶般的心灵更熠熠生辉。

第4篇

论文摘要:舞蹈教育作为陶冶心灵的艺术,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功能。用舞蹈培养高品位的“文化”人,是舞蹈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更深层的意义。通过对舞蹈教学的实践发现,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作为意识形态,舞蹈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的审美要求,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世界著名舞蹈教育家特德·肖思说过:“我认为真正的舞蹈教育也是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舞蹈教育作为陶冶心灵的艺术,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功能。用舞蹈培养高品位的“文化”人,是舞蹈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更深层的意义。

我作为一名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通过对舞蹈教学的实践发现,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意识形态,舞蹈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的审美要求,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如何通过舞蹈教育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以舞蹈教育推动德育教育

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曾经说过:“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舞蹈表演教学,能够发展大学生对生活情感的客观体验,让他们能够掌握运用一定的舞蹈艺术形式表达情感。舞蹈创作教学能够激发大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创造能力。

二、以舞蹈教育推动智育教育

在舞蹈教学中,大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对潜能的全方位开拓与挖掘。舞蹈是依靠千姿百态的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与观察力,舞者必须进行仔细观察,才能领悟到其韵律、风格、特点。舞蹈从体裁、主题、表现形式等都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舞蹈的学习、排练、表演过程中都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和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三、以舞蹈教育推动体育教育

美国著名舞蹈家沃尔特·特里说:“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去发展身体肌肉,调整肌肉,保持身体平衡;舞蹈练习、舞蹈节奏。用于治疗,可以帮助受伤的肉体和挫折的心灵复原。舞蹈在这一方面便是一种锻炼了。”

首先,舞蹈教学训练可以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体形和姿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育。其次,舞蹈教学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再次,舞蹈教学与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灵活性。舞蹈教育之所以是有显而易见的体育教育功能,是因为它不仅可以强健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m而且在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想像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转贴于

四、以舞蹈教育推动美育教育

舞蹈教学是推动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最好的途径。舞蹈艺术审美的过程是经过人的大脑的形象思维方式并伴随人的情感体验完成的。在实施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舞蹈韵律的把握产生抒情、联想与想象,从而唤起美的感觉,美的欲望,美的理解,进而起到美育的作用。持之以恒的美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自身的形体美、举止美、行为美、人格美、道德情操美,使学生的外在形体和内心人格形成美的统一。

舞蹈教育的欣赏教学。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并形成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舞蹈是依靠千姿百态的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因而人们称舞蹈为人体动作的艺术。它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色彩、舞台美术、灯光和情节于一体,又是一种表情性的时空艺术。舞蹈中的动态与造型,恰恰证明了“舞蹈是活动的雕塑,流动的画卷”这一名言。

总之,高校舞蹈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专业的舞蹈家,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最终送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

由于舞蹈艺术教育以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为宗旨而展开,它不仅作用于受教个体,而且作用于全体大学生,它不仅从审美的角度引导大学生,而且从审美的诸多方面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修养。舞蹈艺术教育能够调动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使大学生获得一门专门的艺术技能,并且在体能上得到锻炼,意志品质上得到磨练,智力上得到发展。同时,丰富情感,提升人格,净化心灵,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艺术感悟力。

随着社会对全面素质人才的高度重视与需求,尤其是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发之后,正确认识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舞蹈教育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确实具有独到的、显著的、无可替代的功效。

参考文献:

[1]王继恩,舞蹈培训中家长心理的探测与引导[J],舞蹈,2006。(06):14。

[2]杜燕,浅谈舞蹈艺术培训与少儿全面发展的关系[J],青海教育,2005,(23):33。

[3]吴红,舞蹈的作用与影响[J],今日教育,2007,(06):45。

[4]贾建文,舞蹈人才的培养[J],河北教育,2005,(15):35。

[5]李涛,浅析舞蹈的教育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05):58。

[6]刘钧,谈训练与少儿的生长发育[J],艺术广角,2000,(03):63。

第5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 成长管理

小学青年教师包括刚从高校毕业和走上教师岗位不久的教师群体,针对目前的教育形势,这类教师往往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终身课题,即要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方面,获得更进一步的成长与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人民教师,自身的成长具有三方面的意义:这是作为教师职业所特有的使命,教书育人,首先要求的就是自身的知识与个人修养,只有自身的知识和修养上升到一定高度,才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第二,教师的自身成长是适应高效能时代的要求,整个时代的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就是各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在迅速更新,这就迫切的要求青年教师必须迅速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第三,小学青年教师的自身成长也能够自身终身享受,这与教师本身的职业特殊性是分不开的,作为教师来说,必须是将终身读书学习,终身不断思考融入自己血脉的一个职业,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一个辛苦并且幸福的过程。而小学青年教师的成长管理便是引导教师将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的有效途径,以下就小学青年教师成长管理的可行措施做简单探讨。

一、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师德修养。教育工作也是职业的一种,任何一种职业,都具备面对职业不同态度的三种人:第一种是谋生者,这类的教育工作者就是完全将教书育人当成一种工作,赚取工资,;教育工作可以产生优秀的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兢兢业业,将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同样的工作状况也可能产生的只是很平凡的教书匠;最后一种在教师行业中凤毛麟角,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同时,教育事业也具有长久的激励作用,两相结合就产生了教育界的名家。

二、辅助考核评价,升华教学激情。一般学校的教育评价工作都是定时定期的,一般以年为单位,比如年终考核,甚至有些学校三年才考评一次,这个过程其实是相当漫长的,如此长周期的考评制度,会给青年教师在思想上造成一定的惰性,没有紧迫的压迫感,容易影响教学质量。适当加快青年教师的考评频率,既可以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可以通过表彰考绩优秀者,让他们产生成就感。

三、注重自我管理 提高自身素养。小学青年教师接触到的学生群体相对年纪比较小,很多好处于懂事与不懂事之间,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所面临到的困难和挫折也更加多,在面对这些困难挫折时,小学青年教师平和、快乐和坚定的心态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心态的转变改变自己教学的方式也同样重要。

1、小学青年教师要处理好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之间的关系。

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将需要学习改变成自己喜欢学习的学习状态,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有些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来教育自己的学生,虽然有些教师知识面比较广泛,但往往教学针对性不强,只有通过对新时期小学生的现状加以分析,对此凭借理性的态度,以学习需求为中心出发设计和制作具有丰富趣味性的课件,从学习中寻找乐趣。

2、小学青年教师要处理好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的关系。

小学的上下学时间规定就注定了小学生的集中学习时间比较少,而分散学习时间比较多,现在的小学一般放学时间都比较早,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青年教师要为自己的学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分散时间学习计划,甚至可以说,在小学教学中,分散学习的重要性和集中学习处于同样的地位。因为在集中学习中,课程内容和学习时间都是可控的,而分散学习所占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因此,为没有自我节制意识的小学生制定出合适的分散计划就显得尤其重要。

3、小学青年教师要具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识。

时时反思自己,将反思养成一种习惯,将这种习惯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去,这也是提高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营造共同合力,促进教师发展。青年教师的成长除了自身努力之外,更需要来自学校集体的合力,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切实行动共同努力一起成长。

1、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大多数高校刚毕业的青年教师都比较有干劲,对教学工作有很多创新的想法,因此,要多给这部分青年教师展露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尽可能的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和优势。

2、积极鼓励,给予动力:小学青年教师是一个充满热情的群体,他们往往对教育工作怀有初衷,因此,要在精神方面加强对他们的激励,充分发掘他们的工作热情。

3、充分信任,增长自信:要对小学青年教师给予充分的信任。对于这些刚刚不如教师岗位的年轻人来说,在成长管理方面还应做到不能急躁,不能急于求成,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来加强对工作的熟悉度,要始终相信他们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对他们的一些创新想法给予充分的信任,并且要允许他们在工作中会存在一些小差错。

4、提供机会,更新理念:要重视小学青年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师以教授知识为本职工作,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学青年教师的成长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他们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对他们多家引导,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依托校本,提高业务: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加强业务培养。目前,课改是每个学校都在进行的政策,以课改为主题,将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发挥出最大的功效。通过课程改革,依托校本培训。

6、合理规划,促进成长:要对小学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做出详细规划。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实际检测,正确评估自己的优缺点,并根据这些优缺点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长期规划,并根据这个计划,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人生价值,并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总之,对于小学青年教师,特别是那些刚走出高校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我们在完成成长管理中,学校领导必须要保持这正确的态度,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特点,从开始就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正确的引导,在工作上,思想上,生活中更多的给予关怀,确保每一位小学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始终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 乔景春;小学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综述;现代教育;2014

第6篇

摘要:生命视角中的教育评价应符合四个指标: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类型多元化以及评价内容和形式多元化。只有理解教育评价的生命发展意蕴,才能促进学生生命的真正发展。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而生命视角中的教育评价,是指通过评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生命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生命主体意识和个性素质的不断生成。为了达到学生生命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素质的发展,学校的教育评价应当符合以下指标。

一、评价指标多元化教育评价实质上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来判断教育活动的成败,因此,教育评价标准的确立反映了人们对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关注。由于社会发展的知识化、信息化和社会对人的发展的重视,当代的评价理论必然走向注重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教学评价一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二要注重学生品德的养育。传统的应试教育使人们形成了以分数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思想,评价的基点是获得知识的多少,记忆技能的熟练程度。教学评价简单地等同于分数排队,学校以平均成绩评价教师,而教师又以平均成绩评价学生。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在的学生将来会遇到许多从来没碰到的情景和问题,只靠静态的知识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未来社会。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未来做准备,不仅要把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下一代,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和改造新环境的能力和技巧。传统的应试教育使人们形成了以智育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思想,评价的基点是学生是否听话,对教师的讲课内容记得怎么样、背得怎么样。教学评价被简单地理解成与教师的关系如何,遵守校规、服从管理、不调皮、不捣蛋的学生就是好学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信息社会的到来,个人之间、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加强对学生的自尊、自强、自信的教育,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的教育评价理论强调教师是学生表现的惟一评价者、裁判者,对学生具有至高无上的评价权,而学生没有申述权、解释权和自我评价权。这种教育评价把评价对象和其他一切有关的人都排除在外,很容易在评价者和评价对象之间形成对立、紧张的情绪,给学生、教师和家长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既影响了评价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使评价活动难以深入、全面和准确。今天的评价理论认为,教育评价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身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培养,所以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发挥其主体作用。评价者和评价对象也是一种合作关系,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生命存在意识和生命发展能力的更好发展。教育评价不是一种惩罚措施,而是一种发展手段。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的评价、班级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学生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不仅对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发言权,而且对学校工作、教师工作也有建议权。同学和班级与每个学生朝夕相处,因此也应有评价权。学生家长对教育很关心,在学生的成长上下了不少工夫,也应有发言权,让家长参与教育评价有利于保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者,较能准确、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发展实际,当然应有较大的评价权。

三、评价类型多元化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只注重结果,不管前提条件有多大的差异,一切以结果论优劣。这种强调区分和选拔功能的教育评价成为人才的筛子,通过层层筛选,逐级淘汰,只使少数幸运者脱颖而出,而使大多数沦为失败者。布鲁姆曾尖锐地批评:每位教师在新学期或新课程开始时,总怀着这样的预想:三分之一的学生将完全学会所教的事物;三分之一的学生将不及格或勉强及格;另外三分之一的学生将学会所教的许多事物,但还不算是“好学生”。这种预期式的教育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相当数量的学生年复一年地遭受挫折和羞辱。而今天的教育评价主张把教育结果的评价和教育过程的评价统一起来,不仅强调结果,而且更要强调过程。学生生命的意义在于成长过程的努力、喜悦和成功,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受教育者的学生身心是不定型的,有着发展和变化的巨大可能性。教育评价的功能应该放在检查教育目标的达成度上,根据通过教育评价获得的反馈信息而调整教学节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心理内部矛盾运动,要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主动地、有意识地迸发出积极的热情、创造的欲望来逐步形成自己的内涵。教育评价有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中小学阶段要减少总结性考试的次数,多开展“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的形成性的单元测验,这有利于学生的后继学习和积极性提高。超级秘书网

四、评价内容和方式多元化传统的教育评价理论只强调评价内容性和评价方式的单一性,评价内容往往固定在教学和学习的狭小范围以内,并且只测定、评价学生的记忆水平和理解能力;评价方式往往固定于期中、期末的卷面考试这一基本方式上。学生的发展似乎就只是知识的“复制”,把头脑中的知识“完整”重现在考场上,而学生更为重要的整体素质和整体发展似乎就可以一笔抹杀。今天的教育评价主张对学生的情况要全面反映和鉴定,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热爱;不仅要反映学生在学习功课、智力水平上的表现,而且要反映学生在品德行为、纪律作风方面的表现;不仅要反映学生在学校内的表现,而且要反映学生在社会、在家庭的表现;不仅要反映学生记忆知识的水平,而且要反映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反映学生的阶段水平,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平时努力情况。今天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人都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学校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使每一个学生在某一种领域、某一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全面展示其个性。“教育应该像人一样广泛。人的无论什么都应该得到充分培养和表现。如果他是灵巧的,他的教育就应该使这种灵巧表现出来;如果他能用他的思想利剑对人们加以甄别,教育就应该把他的思想利剑亮出来并使它锐利起来;如果他说凭借协调周全的亲和力使社会结合得紧密,噢!那教育就敦使他快行动吧!如果他是愉快的人,如果他是一个慷慨大方的人,一个能工巧匠,一个很得力的司令员,一个值得交的盟友,是足智多谋的、有用的、文雅的、机警的、深谋远虑的预言家———所有这些人,社会都需要”。[1]教育评价如果多一把尺,就多一批有希望的儿童。所以,“考试、检查等教育测验是根据教育目标把握学生的实态,并将其结果作为改善教学依据的方法或手段。那种单纯追求分数而不顾学生成长幅度和学习进展情况的测验和教育评价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倘若这种测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挫伤了学习积极性,则更是与教育评价的基本思想背道而驰的。”

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要取消统一考试,淡化区分功能,强化激励功能。教育评价应实行课程作业、单元小测验、教师日常观察、各种小论文、社会实践作业和考试等手段相结合,全面、系统地收集资料,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状况。日常作业检查可以了解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完成作业的态度;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教师对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的了解;单元测验可以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考试可以了解学生一段时期的学习情况;社会实践可以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小论文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生命视角中的教育评价使学生远离古板的束缚,进入自由的境界,它鄙视的是守旧,珍惜的是创新,拒绝的是单一,发展的是个性。只有准确把握教育评价的实质,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邓志伟•个性写作论文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宋文红•现代创造教育论[M]•青岛:中国海洋出版社,2004

第7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中小学教师表现出如下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1 事业心、责任感和危机意识普遍增强。一些教师认为工作不能马虎,加之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他们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一些教师对素质教育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实施的自觉性,有的学校单纯以分数对教师进行考核并与奖励绩效挂钩。这些都是构成这种现象的因素。

2 好学上进,渴望接受新信息、新知识,学习新理论、新方法,但往往缺乏求实精神。有的教师不愿苦练“三字一话”和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教学能力提高、改进不快。这是由于社会的进一步开放,经济改革的深入,知识量急剧增加,新信息层出不穷等原因造成的。作为教师,不学习就要落伍,而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既是一种时尚,也是自身适应形势和工作新要求的需要,但“三字一话”和课堂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和掌握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如果心态浮躁,其结果什么都学不好,工作也干不好。

3 竞争意识强,不服输,但往往缺乏协作意识。社会需要竞争,没有竞争就不能发展,另一方面这种竞争的负面影响导致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教师中的上述现象除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外,与教师评价体系的偏差也不无关系。

4 勇于改革,积极探索,但往往缺乏科学态度,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许多教师的教改、科研往往停留在“个体作战”,停留在发表一些论文上,而不能进行较全面的课题研究。这与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下,许多地区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有关,也与学校领导对教育改革的学习和研究不够、抓得不实有关。

5 追求成就,实现自我价值的期望值高,急于求成,想一鸣惊人,但忽视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一遇挫折,就容易灰心丧气。这与“教育周期较长,需要长期努力,教育产品具有不可废弃性”的要求是相悖的。

二、与时俱进。对症下药――找准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着力点和新方法

1 方向管理――引导教师遵循教育规律,认真实施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的方向管理不力,其主要是学校管理者普遍对“应试教育”嘴上反对,心里认同,而对“素质教育”口头上认同,但理解不透,措施不力。这样做不仅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而且容易陷入“增负――学习情绪低落――低效――进一步增负”的恶性循环。要改变这种现象:一是要引导教师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精髓;二是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三是严格执行国家的教学计划,开齐开足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开设环境课程;四是引导教师学习把素质教育目标落实到课堂,而不是甩到课外;五是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六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的每个要素都达到“优质”,同时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 帮训管理――组织教师结对帮带,严格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名师工程”是学校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学历过关、教学基本功过关以及“双过硬”(教学、科研)教师的培养,是造就一支合格教师队伍的三个主要环节。针对部分青年教师缺乏严格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的状况,学校管理者要组织中老年教师与他们结对子,开展互相听课,共同研究活动,以老带新,严格“三字一话”和课堂教学基本功训练。在学历过关的基础上,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进修,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适当给中青年教师压担子,搭台子,组织教案评比、讲课比赛、上公开课、论文竞赛、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等活动,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演的机会,使他们在不同层次上都得到提高。对于一些教学、科研已有相当成就的教师,要鼓励他们总结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并通过适当的途径向外宣传推广。

3 竞争管理――创设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教师和谐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加强教师竞争管理,最根本的是努力创设良好的竞争氛围,引导教师处理好竞争和协作的关系,促进其和谐竞争。为此,学校管理一是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竞争观;二是明确竞争规则;三是要切实加强教研组尤其是备课组建设;四是通过评选、奖励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来鼓励教师在竞争中协作,在协作中竞争;五是提供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拓宽教师知识视野;六是改革教师工作成绩评估方法,引导教师自觉遵守竞争规则,全面育人。

4 常规管理――培养教师遵章守纪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更多的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更多的教师成为有个性、一专多能的人。然而在强调发展教师个性的同时,切不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忽视对教师必要的常规管理。我们要坚持依法治教,必须建立一整套必要的教师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尤其是在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教师社会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加强教师的时间管理、集体办公、教学环节和各种教育活动的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以集体办公为例,根据教师劳动具有独立性、创造性的特点,既不能限得过死,也不能撒手不管,以保证备课、批改作业等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再如对教师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双休日教师值班都必须建章立制、严格考核。否则,优良的教风就无法形成。现代学校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弹性管理,绝不意味着可以放弃行之有效的刚性管理,以法治教。恰恰相反,以此为基础,以人为本、弹性管理才能真正奏效。

5 民主管理――开通教师表达心声的渠道,热情鼓励其参与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模式应由权力模式逐步向合作模式过渡。所谓合作模式,就是主要依靠学校各主体之间的积极配合和协作,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来管理学校的模式。其特点是民主平等,主体参与,群策群力,上下协作。学校管理者要发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克服领导比教师高明的思想,树立教师是学校的主人,自己甘当小学生的观点;其次,要努力创设民主管理的氛围,学校管理者要虚心听取教师的合理化建议,从善如流;再次,要定期召开教代会,重大事情要由教代会通过;第四,要设立校长信箱,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广开渠道让教师表达心声。学校管理者要定期研究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合理的建议要及时采纳,即使是不合理的建议,也要注意保护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能打击报复。

6 激励管理――满足教师多层次需要,充分发挥其多方面潜能。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而激励手段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激励的核心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是调动积极性的基础。作为学校管理者,首先要了解教师的需要。教师的需要不仅有其时代性、社会性特征,更有其层次性和特殊性。如物质需要的迫切性,精神文化需要的优先性,自尊、荣誉需要的关切性,创造成就需要的强烈性等等。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学校管理者必须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1)信任重用与教育引导并重的精神激励。如开展尊师重教活动,用人所长,推荐中青年教师挑大梁,让他们在公开教学、观摩课比赛、教育论文比赛等活动中显身手;关心教师进步,吸收优秀教师入党,评先选模做到公平公正,并向有教学实绩的同志倾斜等,都有助于创造一种人人力争上游的氛围。(2)总体目标与个体期望相结合的目标激励。在制定学校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制定适宜的个体目标,将自我实现与学校发展和奉献于教育事业统一起来。(3)“走出去,请进来”双向交流式的信息激励。通过登门取经、求教来宾、校际挂钩、互通情报、信息交流等多种方式,丰富教师的信息源,使他们开阔眼界,精神充实,增强工作动力。(4)改善条件和落实奖惩同步的物质激励。努力解决教师的住房、子女上学、生活福利等实际困难;改革奖励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师评价体系,把对教师的工作量、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和师德的考核与奖励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留白;意义;实现方式

“留白”作为中国古典书画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而为人们所熟知,书画艺术家们在作品创作时,舍弃面面俱到,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这恰是古人所说“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给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感。

一、教学中需要“未曾着墨处”

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富含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的信息交流活动,那么其过程必然充满了多元性和不可预测性,这时就需要教师倾听学生对文本的独立解读,继而审阅由这种理解而衍生出来的文字表述。因此,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留白,就能很好地引起学生注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学生独特性、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心理学上有一种“蔡格尼克效应”,运用到教学中就是教师可以选择在教学过程中留下空白,把思考、探究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对还未完成的问题总保持着一种高度的紧张感,而这种紧张感督促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问题的答案,也就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求知识。例如,在学习苏轼的《定风波》时,学生很难明白词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可以先使学生了解词的写作环境,发现这首词是苏轼在游玩途中路遇大雨时有感而吟,是想表达一种洒脱和逍遥的精神状态。但游玩途中路遇大雨是件扫兴的事,苏轼如何能这般潇洒?此时,教师在适时的引入对于苏轼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涯的简单介绍,再让学生品读全词,学生自然就会发现这其中的“风雨”更多的是指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难,也就不难理解苏轼的“潇洒”是怎么一回事了。这样“留白式”的教学,不仅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时间、方向,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正进一步降低,有意识地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余地。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平时积累的知识与技能发挥到极致,衍生出新的成果,同时,学生自身的思维也得到了扩展。如,学习《前方》一文,对于刚跨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理解难度,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细致而抽象的情怀就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理解何谓“前方”。如教师可以举例:“老师的前方是同学们,是老师的青葱岁月。”学生很容易效仿:“我的前方是老师,是我的理想和目标。”这里的“前方”不再局限于一个平面,而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跨过惯性思维,通过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得出许多独到而富有创意的答案。高中阶段的学生正由具体思维转向抽象思维,学会理智地思考问题。教师要认识到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多用“留白”式引导而非教条式规训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留白”――教学中的隐形“桥梁”

根据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课堂中的成功教学留白可以被看做是一座隐性的“桥梁”,可以促使教师在“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持续自主学习。那么在什么地方架设这隐形的“桥梁”呢?

1.预设教学目标时需要“留白”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就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到语文学科而言,就是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学会感悟语言文字中的情感体悟,最终获得道德情感上的教育。语文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有统一的基本目标,而各篇课文又有自己目标的独立性,这其实已经给教师提供了基本的教学目标预设。所以,面对新课教学,教师应在课本编者给出的目标预设中“留下空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增减目标的数量。教师只需提示学生阅读单元说明,回忆相应的学习方法,然后留出“空白”,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思考。如,在学习辛弃疾的《把栏杆拍遍》时,引导学生复习辛弃疾的《破阵子》,学生能迅速感知辛弃疾空有一身能力和一腔爱国情,却无处可使的无奈与悲愤。这时唯有拍遍栏杆,才能发泄满腔郁积的愤懑之情。

2.设定教学问题时需要“留白”

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起到串联整个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方法。如何有效地设定教学问题,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是不是教学问题设定越多越好呢?根据以往的教学案例,教学问题设定不在于问题设定的多少,而在于问题设定的恰当与否。教学过程中的留白,需依据教学实际情况恰当地使用,刻意为之只能起反效果。假如教师“留白”过多,只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就无法起到启迪学生的作用。美国教育专家曾指出在对学生的每个提问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实际就是那停顿的3秒钟,也就是给学生主动思考留出心理状态上的空白。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思想、感情等交错在一起,教师要把握这个时机,适当运用留白,鼓励学生对教材进行自我剖析解读,寻求个性解答。

3.作业设计需要“留白”

适宜的课后作业可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同样可以采用有效的留白艺术,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其实,现在教材编者也十分重视这一点。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就有“仿照课文写家乡的特产或水果”的练习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布置篇小练笔,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使学生对课文的篇章结构、写作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要起到为课堂教学铺垫、蓄势的作用,通过恰当合理的“留白”,能够更好地延伸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语文学习充满无穷的乐趣,形成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最终将学生引向“青草更青处”。

参考文献:

[1]籍莉.蔡格尼克效应与课堂教学中的留白[J].基础教育,2008(06).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第9篇

【关键词】民办院校工商管理“90后”教育教学模式

民办高职生不仅具有“90后”大学生的普遍特点,在其他方面也凸显了其独特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生源为文理兼收,专业界限不明显,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各大民办高职院校的主打专业,作为民办高职教育工作者,对这些“新新人类”在教育措施、管理模式上应该如何做出相应的调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 民办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90后”高职生特点分析

1.1 “90后”大学生共性分析

“90后”是改革开放建设成果的受益者,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事情,社会环境、思想观念、教育水平都同父辈大相径庭,个性也相差极大。具体表现为:

(1)思想活跃,理想现实

“90后”大学生最突出的特点是紧跟时代的脉搏,与时代脚步相适应,他们注重自身的感受和体验,不喜欢人与亦云,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更容易体察,能较快地适应同时代产生的共鸣。

(2)个性张扬,能力不够

“90后”有较强的表现欲,敢于展现自我,强调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但是由于大多数“90后”从小在家长呵护中长大,自身生活阅历不深,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和突出的独立自主能力,对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简单化、片面化,遇到问题很难客观分析正确对待,不能积极承担责任,有时候甚至采取的是逃避的态度。

(3)勇于创新、心理脆弱

物质生活的富裕和现代资讯的发达为“90后”大学生提供了接触新事物的平台,他们知识面较宽,眼界开阔,喜欢接受新事物,敢于尝试,但是心理抗挫折能力极差,遇到困难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导致行为上的偏激,这就造成了在“90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喜欢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另一方面由于害怕失败又存在一定的趋同从众心态。

(4)目标明确,功利性强

“90后”大学生大多在父母的精心营造的温室中培育长大,父母对子女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因此“90后”大学生为人处世目标明确,轻过程重结果,而且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这种观念往往使得“90后”大学生出现个人道德修养的缺失,他们热衷于追求现实的短期成就和眼前利益,缺乏集体主义思想,更谈不上对社会对集体的奉献。

1.2 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90后”高职生个性特点分析

(1)被动学习,率性而为

正确的学习目标、态度、习惯和方式是一个优秀学生的基本素养。很多民办院校“90后”高职生由于基础差,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态度上显得被动而且随意:根据笔者对江西几所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90后”高职生的调查,很多学生不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成绩没有要求,只要尽力就无所谓,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热情,逃课现象十分普遍。

(2)对专业了解不深,选择盲目性大

专业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将来的社会角色,是其职业生涯形成的首要阶段。然而在民办高校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对专业选择盲目性大。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高校专业分支越来越细,给学生选择合适专业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二是报读民办院校学生本身对专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很多学生或单纯根据专业名称选择,或听从他人推荐。

(3)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对拥有宽口径就业需求,这是很多毕业证选择该专业就读的主要出发点。但总体来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糊,职业选择随机性大。毕业生大多愿意去沿海开放城市或是内地发达城市,很少选择偏远地区就业。很多同学期望从事的工作体面、收入尚可、劳动强度不大, 因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心里辅导,开设就业讲座,加强专业实训以及军训等科目,磨砺学生的意志,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对未来的人生有理想的规划,对职业岗位有清楚的认识,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2 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90后”高职生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法及教学实践的改革

2.1 教学思想改革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人为本”地塑造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绝大多数民办高校“90后”高职生由于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更容易受西方现代金钱本位、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竞争意识的影响,表现出另类叛逆、个性张扬、不服管教、虚荣、自尊心强等特点。民办高职教育工作者应突出“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其引导到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来。

(2)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定位,做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90后”大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就读本专业的依据是“父母朋友的推荐”或者“好学” “好就业”,在这样盲目的选择下,学生无法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民办高职院校招生人员可以利用充分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客观地全面地介绍不同专业的特点,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学生录取以后,校方应该第一时间聘请企业家、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开讲座讲经验,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3)正确地运用激励机制,提倡肯定教育

适当的赞美与表扬是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在方法上的延伸,是对“90后”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调查我们发现“90后”大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民办高校“90后”高职生受挫能力较差,通过适当的赞美和表扬,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的情绪出于积极状态,然后再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之处,这样能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认识错误,并且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2.2 教学方法改革

(1)教学方法应推行启发式,废除填鸭式

就工商管理类专业而言,目前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管理、角色扮演、专家讲座、讨论班、网上实验等,针对“90后”高职生,启发式教学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90后”高职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事实上,民办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如何,基本上决定了这所学校教学方法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成功。

(2)强调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90后”高职生基础差,学习热情较低,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能力和弱点通过各种手段予以诊断,为学生提出适合个人需求、兴趣和能力的学习目标建议。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网络教学、视频教学、企业实地参观实习、模拟管理等。

(3)注重课堂以外的能力素质的培养

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场所。就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那么,作为校方更应该提供学生积累将来走向社会所必须能力的平台。具体做法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辅助考证等。

2.3 教学手段改革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工商企业管理教学中可直接使用图表、模型、标本、实验设备等直观教学手段,这使得教学朝着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知识的抽象性与现实的具体性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将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其直观性、动态性和大容量信息导致了教学内容对时空的超越,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4 考试方法改革

随着对“90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各高校考试模式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如建立试题库,有些课程利用计算机出题,考试方式以闭卷为主,多种形式并存,学生成绩分成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等。考试形式也多种多样,如闭卷、开卷、两页开卷、口试、小论文、课程设计、文献综述等。

2.5 教学实践改革

目前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基础定位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职业型,特别是技能型的人才,因此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实验教学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手段,加大实验教学信息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实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对于一些在企业无法动手的生产环节,可以购买有关的电子音像制品使学生通过观看而获得相关的感性认识;通过摸拟实验室,如会计模拟实验室、网络营销实验室,培养学生会计、财务管理、现代营销的技能、商务谈判等课程宜采用这种方式。

(2)聘请企业管理者做兼职教师并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民办院校来说,由于目前的条件所限,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很难对各类企业的实际运作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聘请企业管理者或本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可以使学生对企业运作有一个深入了解。聘请的企业管理者来自不同类型的行业和企业,因此通过他们的讲座,学生可以对各类企业都有一个了解。

(3)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高职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环节,有助于学生感悟和领会所学理论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将来对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应包括两种形式:顶岗实习和调查实习。

参考文献:

[1] 《“90后”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 赵文博 钦州学院学报2010年8月

[2] 《“90后”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需求研究与教育反思》 毕佳萍华东师范大学2010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3] 《柔性管理: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范式》 叶志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8月

[4] 《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研究》 李桂陵 彭斯超教育论坛 2009年12月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 生命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181-02

一、生命教育概念的提出

生命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的,他于1968年创办了“阿南达村”学校,倡导并推行生命教育的思想。他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提出必须对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予以关注。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LEC),倡导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来定位道德教育目标,将生命教育这一概念明确化。

那何为生命教育呢?现在的观点普遍认为,进行生命教育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价值和生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对信仰的追求,使其养成关爱的情怀,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广义的生命教育是肯定、珍惜个人的生命价值,他人、社会乃至自然、宇宙的价值,进行生死尊严、信仰问题的探讨,包含生死观教育、人生哲学教育、情绪辅导教育、创造思考教育、多元智慧教育、终身学习教育、生活伦理教育、两性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会公益教育、环境教育等多个方面。狭义的生命教育是人生观的教育,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二、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的现状

台湾和香港地区是我国最早开展生命教育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一些学校和个别地区开始推行生命教育。2000年,台湾“教育部”率先成立生命教育委员会,并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21世纪初香港地区也开始重视生命教育。2002年,香港教育学院公民教育中心明确提出以生命教育整合公民教育及价值教育,并开始在多所学校推广生命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增强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

近年来,生命教育在我国内地也不断发展,湖北、上海、辽宁、福建等地己经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并开始进行生命教育探索。2003年4月,湖北省召开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以“防止高校学生自杀”为主题的大型专题会议。2004年12月,辽宁省出台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启动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提出“培养学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使中小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2005年3月,上海市公布《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希望通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体系,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和感悟生命的价值,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尊重、关怀、欣赏他人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纵观生命教育在国内的发展,目前我国在生命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生,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探讨较少。

三、目前大学开展生命教育的手段

目前在大学中开展生命教育以课程教学为主,主要以三种形式开展:

(一)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台湾东海大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主要有“生命教育概论”“生命发展与关怀”“自然科学与信仰”“宗教概论”和“生命专业伦理”等必修课,以及涉及宗教、伦理、生死教育、自我成长与人际互动、服务实践的选修课程。

(二)整合现有课程体系

台湾辅仁大学开设了将人生哲学、大学入门与专业伦理3门课整合的“全人教育”基础课程。哈尔滨医科大学对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了改革,课程主要包括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心理危机的识别、有效自助、他助与求助等。

(三)开设生命教育主题的选修课

复旦大学开设“生命教育研究”选修课,帮助学生探索与领悟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个人独特的生命。

四、大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方向

(一)加强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培养

生命教育在国内教育领域尚属新生事物,生命教育对于各高校而言还是各自为战,缺乏较为统一的课程体系和师资培养,而高素质、专业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是有效开展生命教育的前提条件。高校应组建、培养一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师资力量,选拔一批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具有较强人格魅力、热衷生命教育的教师进行生命教育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引导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能对问题学生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在教学之外,还要从理论上分析、研究和提升生命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为生命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撑。

(二)以“全人”培养为目标,将生命教育融入学生的人生观教育

将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帮助学生领悟生命的有限性、珍惜生命,积极有为地去面对人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不仅应体现人文关怀,注重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和教育,更应当将大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全人”,引导大学生关注生命发展和自我成长。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使学习成为一种自发和快乐追求。

(三)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当中

生命教育是各门学科共同参与的全方位教育,在已有课程的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有助于解决目前大学课程多,课时量大,专门用于生命教育的时间不足的情况。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心理和生理是一个生命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心理健康对于生命教育来说必不可少。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起源,体验新生命的喜悦,从中学会珍爱生命,同时理性的思考死亡。

在法制教育课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是受到法律保障的,人的生命受到法律的保护。生命教育结合法制教育的目的在于避免个体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有关保护自身及他人人身安全的法律知识,从法制的角度来让学生意识到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四)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生命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生命知识只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生命教育要坚持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知、情、意、行融为一体。

健康愉快的文体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大学生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对心理问题起到缓冲和矫正作用。大学生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这是大学生走出自我,开阔眼界,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营造校园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愉快、积极的情绪情感充满生活,学生才能感受到积极、健康、高尚的精神熏陶,逐渐培养个体的生命尊严感,才能形成不断的、正面的生命体验,才能真正触动心灵,感受到美好人性的呼唤,自由、自发地敬畏生命,才能最终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实现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张冲.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及实施[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2]文锦.高教视野中的生命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2期.

[3]田克.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第12期.

[4]张美云.近年来我国大陆关于生命教育的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4期.

[5]林建荣.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6]李高峰.国内生命教育研究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6期.

[7]梁祝平.论大学生生命教育及其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第11篇

高职专业课考试改革考试作为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它已成为“教”与“学”的桥梁。学生为了能够证明自己掌握知识的水平,期望拿到高分;教师为了能够展示好的教学效果,期望学生成绩能够基本呈现正态分布。如何能通过设计有效的考试方案,达到既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改进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双赢”目标,需要当今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认真地思考。

一、财经类专业课程考试现状

1.考试目的扭曲

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人文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有理财之长的应用型人才,那么必须树立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的考试理念,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设计考试方案。因此考试内容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知识与素质的结合。而当前很多院校很多课程的考试只是将课本中硬性的理论作为题目,偏重对概念、基本理论的记忆考核,忽视了素质、责任与能力,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习兴趣不高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很难达到培养目标。

2.考试形式单一

高职院校中很多专业课按照传统试卷的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出题,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培养学生思考现实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创新思维的能力。即使有些课程选择开卷考试的形式,题目依然与闭卷考试的题目相差无几。还有些专业课采取写论文的形式,教师根据论文的质量给出成绩,导致学生利用网上的便利条件做文字游戏,很难通过考试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更不用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了。当然,也有些课程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但平时成绩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实际操作中常常由任课教师按印象或考勤来打分,随意性较大。这样很难令学生信服,造成学生对平日学习的忽视。

二、财经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方案提出

每所高校都因不同的教学设施、不同的师资水平而有着适合自身的考核方案,虽然其他兄弟院校有比较优秀的做法,如果完全采取“拿来主义”就很有可能适得其反。针对财经类专业课程传统考试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为探索高职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的新办法,笔者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立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试图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财经类专业考试改革新方案,引进多元化、素质化的课程考核模式,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良好教学状态。

三、财经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具体内容

在对其他优秀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成果分析探讨的基础上,笔者立足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专业办学特色,试图寻求适合青年特色文科特色的财经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

考试改革方案遵循以下原则:(1)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彰显专业特色、创造社会效益;(2)要求专业课程结束后展示综合作业成果,并邀请考核小组进行集体评分;(3)考试成绩既要体现出作业本身的质与量,也促进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表现出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4)作业成果通过公开答辩。

1.考试方案过程化

考试方案过程化是指不仅仅依靠期末考试“一锤定音”,而是也将平时的作业成绩及期中考试的成绩同样融入成绩评定中,但如果平时成绩的评定本身就是不科学或不公平的,就会使这种融合流于形式。为了更好地将考试视为教学的一部分,可以将课程阶段性地分成两或三个部分,分阶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一能及时督促学生及时温习功课,二能通过评价在成绩中发现学生的进步或后退,及时发现问题,三是通过考试,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实现师生双方的互动和共同提高。总之,考试不单是一门课程的终点,更多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起点。

2.出题人员结构化

目前很多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考试的做法是任课教师负责制,即任课教师提前拟定专业考试试卷、学生于统一时间完成试卷、任课教师给予成绩的考核形式,或者由任课教师拟定考试作业题目、学生于统一时间上交作业、任课教师给予成绩的考核形式。这种考核方式的优点在于:(1)教师对考试内容可以依实际讲课内容适当调整;(2)教师可以视对学生平时课堂表现等情况的了解,调整试题难易度;(3)整个过程操作方便、简单快捷。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1)正是教师对试题调整的方便性大大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讲课内容的深浅受主观影响较大;(2)如果是无标准答案的开放性试题,教师评分的标准很难统一,可能因时间的推移或心情的变化而改变;(3)试卷题目的科学性很难保证,相比之下多个教师共同研习试题会较科学;(4)对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任课教师负责制的考核方式会表现出考核形式单一性,不足以考核学生综合能力。

所以,针对每门课程有必要成立课程评价小组,小组成员中包括该课程的教师、同类课程的教师及校外财经专业教师,有可能的话也请就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参与进来。有层次有结构的出题小组能开阔出题思路,并使考试与教学目标真正相结合,同时有效防止了任课教师负责制的随意性。

3.考试形式多元化

高校培养目标中常常提到“高素质”,如何能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前提是得有“高素质”的考试,而单单用一支笔一张纸是很难实现这一目标的。财经类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理财思维、理财能力、沟通技巧、礼仪态度,我们就需要在考试中设置不同的环节对这些“素质”一一考核,而不是仅仅记忆会计分录和金融产品。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要考核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为一个中小型公司进行服务,包括做账、风险管理、报税,也包括与往来客户与银行的沟通,同时包括如何对待上司、同事及家人。以高职金融专业为例,要考核学生能否会分析市场情况自己设计理财产品并把它推销出去,能否会理解会计报表数字背后的含义,是否会正确面对挫折和冷漠。考试是学生学习的引路牌,如果考概念和理论,他们只会死记硬背,如果考素质和能力,他们就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

4.评价标准科学化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进行考试,评价标准的客观、公平、公正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评价标准的科学依赖于考试形式的选择,更依赖于出题人的严谨。如果有些考试形式很难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比如演讲的流畅程度、回答开放性试题的说服性,可以选择小组共同决议的方式,每人给出自己的分数再平均。当然,这样的程序会把考试的流程复杂化,所以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的便利性,我认为,如果用心将考试评价体系完善好,这将是件持续有益的事情。

四、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试是一个引路牌,引向何处将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考试的导向作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试方案,进行配套的教学改革,有效发挥考试的引路牌作用。通过考试,将学生引向学什么、如何学的轨道,将高等教育引向培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相处、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轨道,真正起到“以考促学、以考改教”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建东,欧阳逸.高校考试的异化与考试改革的再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1,(8).

[2]杨世鉴,李紫.浅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考试改革与实践[J].会计之友,2010,(10).

[3]赵琪.结合我院实际浅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考试改革[J].科技信息,2010,(4).

第12篇

[关键词]“虐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8-0007-03

近年来,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屡见报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不仅谴责当事教师,更对当下的幼教职业产生了质疑。幼儿园本是儿童的乐园,是人接触社会的第一个地方,也是为人一生的发展打基础的地方。何以在如此重要的地方,在儿童一生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我们的儿童却受到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人们纷纷进行反思,试图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呼吁法律的约束,“让‘虐童’罪入刑”;严格幼儿园管理,严把幼儿教师准入关;等等。然而,外部约束虽然很重要,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自我管理和约束更为关键。

一、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一些幼儿教师会拿针扎、拿熨斗烫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浙江温岭幼儿教师“虐童”事件中,当事教师把对生活不满、感情失意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幼儿身上。我们虽然痛心于教师的失德,但是在回顾以往触目惊心的“虐童”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家长和同事对虐童教师评价较好的不在少数,她们大多数并没有主观上的恶意意图,但事实上却实施了“虐童”行为。这说明她们普遍存在心理素质差、无法控制个人情绪、易冲动和缺乏基本的正确行为指导等心理问题。

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美国,6.8%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53%的英国教师预计在10年内转行;在中国香港地区,教师行业被视为仅次于警察的高压力行业。[1]幼儿教师群体以女性为主,她们除了面对直接的工作压力外,家庭中的压力也往往渗透到工作中去,致使她们的压力更大。在成人世界中,这些压力得不到抒发,出于“避强欺弱”的本能,教师极易把不良情绪发泄在弱小的幼儿身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2]所罗门(Solomon)教授说过:“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的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有碍身心发展的问题。”

以往有关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多数关注的是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系统深入研究较少。鉴于幼儿期的重要性及其对儿童影响的深远性,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二、“虐童”事件所反映出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来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心冲突和不安。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的成长高度负责,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恶劣情绪最终会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3]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压力、社会地位、个人因素等。

(一)工作压力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工作压力源也不断增多。除了工作量大、学科复杂和工作时间长外,学历进修、参加培训和科研、接待参观以及各种各样的参赛活动的增多,也在无形中增加教师的压力。西安早慧幼儿园教师用钢锯锯破孩子手腕,起因是孩子在体操比赛彩排中不认真,教师担心影响比赛成绩;山西太原蓝天蒙台梭利幼儿园的一名5岁女童因不会算术题,被老师狂扇70个耳光;因做操时没做好、午休时不睡觉和活动时太吵闹而被教师惩罚的幼儿也非常多……幼儿教师之所以实施了“虐童”行为,很重要的原因是担心孩子的发展没有达到“要求”,进而影响其工作的最终考核成绩,或是因任务繁重而采取简单粗暴的幼儿管理办法。这些繁重的工作压力和不正确的评价标准深深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致使教师忽视了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幼儿过分要求,甚至心急之下发生了“虐童”行为。

(二)社会地位

“虐童”教师颜某曾提到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赚得少,要求又严格”。与幼儿教师承担的重大责任不相称的是,幼儿教师行业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偏低,待遇较差。有人把幼教指成“底层”职业,社会中许多人对幼儿教师缺乏尊重。幼儿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教师相比,堪称“弱”,长期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上。[4]“弱势”除了体现在社会地位上,还体现在工资待遇方面。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工资与其他同类行业比较(如相同的工作量,相同的学历,相同的工作性质等),普遍偏低。[5]尤其是在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偏低,各方面的保障不完善等问题普遍存在,致使幼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个人成就感不足,容易产生失望、自卑心理。

(三)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其他压力事件和个人心理特点。一方面,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如人际关系障碍、情感受挫、家庭摩擦等。另一方面,虽然工作压力、社会地位和个人情感等因素是危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然而,一个人对环境的反应取决于他自身。只有具有较好的应对压力的能力,教师才能以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待幼儿,组织教学。但是,如果教师将遭遇挫折的压力感带入教室,就极易把不良情绪发泄在幼儿身上,造成恶劣的后果。温岭“虐童”女教师因多次在感情上受挫而向幼儿发泄不满情绪。一位幼儿教师因和丈夫吵架,心情不好,在幼儿不听劝告,踩脏了教师刚拖过的地板时,要求幼儿跪下并用舌头舔干净地板。这两名“虐童”教师在个人情感受挫时,未能采取积极正确的应对方式,给幼儿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三、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解决“虐童”问题的心理机制

根据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来源的分析,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减轻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提升幼儿教师社会地位

首先,幼儿园所要寻找幼儿教师压力的诱因,为幼儿教师减负,减少各种非教学任务,以免教师疲于应付。有调查发现,一些教师希望园所能多聘用一些教师为自己分担过重的负担;有的教师提出,希望能减少一些无意义的评比和检查。[6]以幼儿健康成长为目的,实施科学的教师和幼儿发展评价标准,营造宽松和谐的园内工作环境。只有以正确的教育标准评价为导向,幼儿教师才能改变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避免急躁的心态。

其次,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其待遇,使幼儿教师形成职业认同。虽然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提高幼儿教师待遇是现在就可以做到的。在当前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仍有较大缺口的情况下,对民办幼儿园的支持和监管极其重要。“虐童”现象多发生在民办幼儿园,当事教师多是无证教师。而民办幼儿园工资水平普遍较低,教师流动性大,因此,对民办幼儿园给予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对于稳定教师队伍、提升职业认同感意义重大。

(二)利用多种支持方式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在幼儿教师入职时严把心理健康关。目前,已经有一些幼儿园通过运用“幼儿师资心理特质量表”或者进行“现场模拟”等形式在教师招聘时对应聘者展开心理测试。但是,国内大多数园所在招聘时,还缺少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考核。

其次,不仅要在入职时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而且要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常态化。教师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所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应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应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帮助教师寻找舒缓压力及合理发泄情绪的方法。同时,组织一些有益教师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体育活动和交流活动,缓解教师过度疲劳和紧张的状况。

最后,积极寻求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个体面对压力的缓冲剂,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缓解或消除压力。幼儿教师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工作压力就越小,而且主观支持比实际的客观支持对工作压力的缓解更为重要。[7]因此,幼儿教师更应注重心理上的主观支持。来自亲人、朋友、同事、幼儿家长、幼儿园所以及各种社会团体的理解、关心和照顾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虐童”现象背后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到重视和解决,相信骇人听闻的“虐童”事件将不再发生。

参考文献:

[1] 晨辉.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

[2]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学位论文,2007.

[3] 方方.教师心理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刘晓年.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心理调适[J].学理论,2011(6).

[5] 徐秀玲.浅议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