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10 10:26: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 误区 反思

Who has jumped into the “well”

------Turning over to think about that teachers have stepped into the wrong area of the new course reform

Hao GuiyingMa Huimei

【Abstract】Referring to excellent teachers’ teaching kinescope, the writers have launched the fictive expanding practice in teaching the text, Looking At The Sky From The Bottom Of A Well, but it is pity that they have not got the expectative wonderful result. After turning over to think about it, they have realized that they have stepped into the wrong area of the new cours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ir own planed goal, but they have ignored students’ inherent experience. From that they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to the new course reform.

【Keywords】New course reformWrong areaTurning over to think

在一次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坐井观天》时,其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教师在最后设计了一个想象性拓展练习:“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井口,一下子惊呆了,它看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其中一位学生回答得最具特色:小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一下子呆住了,天空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化工味道,鱼哥哥挺着白肚子奄奄一息……正在小青蛙纳闷时,一张鱼网悄悄向它撒来,吓得小青蛙连蹦带跳地回到了井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呀,好险!”

看到这儿,我激动不已,一幅幅精美动人的电脑课件,学生讨论问题时的热闹场面浮现在我面前,我的耳边仿佛又出现了那句“雪化了是春天”的洋溢着新课程多元性理念的答案。

我上新课程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坐井观天》时,也模仿教学录像上的想象性拓展练习,以《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为题让学生进行口述。学生有的说小青蛙看到了楼房很高;有的说小青蛙看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有的说小青蛙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有时还有飞机从空中飞过……可是,我期待的精彩答案并没有出现,于是我一个劲儿的引导:“可以联系我们生活实际,如周围日益恶劣的生活环境……”

终于有些学生“恍然大悟”了:“青蛙发现小河变脏了,河里还有玻璃瓶、菜叶!”

可是青蛙还是没有跳进井里,于是我又耐着性子开始引导:“看到这么恶劣的生活环境,你认为青蛙还会继续呆在井里吗?”这时全班同学终于回答:“青蛙又跳回了井里!”

这节课虽然结束了好几天,可我心里一直不是个滋味,因为那只青蛙并没有跳进井里!真正跳进井里的只有我――教师。

反思这节课,我为了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而忽略了全班同学固有的体验,虽然经过了我的一再“启发”,这只可怜的青蛙最终跳进了井里,可是这如何谈得上精彩,即使是精彩的话,那么也是虚设的精彩。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有许多教师走进了新课程的误区。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体作用十分明显,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评价都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的,教师就相当是“填鸭人”,这种角色的局限性显而易见。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自立,便主动让出了“平等中的首席”的位置,甚至不组织课堂教学,退出教学舞台,成为一个奉行“管得越少越好”的“守夜人”,这不利于发挥教师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作用。

合作学习变成了“拉郎配”。新课程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活动,养成善于倾听、吸纳他人意见的习惯,学会合作和欣赏。

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当成落实新课标的一种装饰,无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大事小事都要求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成为无米之炊,既费时、费力,又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拉郎配”。

教堂变成了演堂。有些教师夸大了语言交流途径的作用,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交流,既有常规性的阅读,又有演讲、对话模拟、多媒体展示、课本剧表演,课堂教学像跑龙套似的,呼呼啦啦、热热闹闹,但文本的解读时间少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少了,对语言的运用时间少了。

我们拼命的呼吸着“新课改”的新鲜空气,可是由于对“课标”里面的理解浮于表面,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又担心自己的课堂教学缺少新意,缺少“课标”新理念,而走入误区,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繁荣景象”,――课堂上追求不正常的完美、虚设。

因此,我们作为处在“新课改”第一线的教师,既不能躺在井底“观天”,也不能跳出井口,不加辨析的呼吸外界“空气”,因为外界的空气也有些是“化工废气”(课改误区),当然更不能因为外界危险而重新跳回到“井”底,重新“坐井观天”,我们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的新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走出误区,使新课改的天空呈现出一片明朗的景象。

论文提纲

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让学生自立,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便主动让出了“平等中的首席”的位置,甚至不组织课堂教学,退出教学舞台,成为一个奉行“管得越少越好”的“守夜人”,这不利于发挥教师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作用。

合作学习变成了“拉郎配”。新课程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活动,养成善于倾听、吸纳他人意见的习惯,学会合作和欣赏。

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当成落实新课标的一种装饰,无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大事小事都要求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成为无米之炊,既费时、费力,又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拉郎配”。

教堂变成了演堂。有些教师夸大了语言交流途径的作用,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交流,既有常规性的阅读,又有演讲、对话模拟、多媒体展示、课本剧表演,课堂教学像跑龙套似的,呼呼啦啦、热热闹闹,但文本的解读时间少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少了,对语言的运用时间少了。

第2篇

2021年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回顾这十几天的培训,近二十位专家、教授从道德素养、理论知识、计算机技能三个方面介绍了一名优秀的培训师应具备的素养。他们的理论和学术带给我思想观念上很大的震撼,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以前的我犹如井底之蛙,固守一隅坐井观天。当这一天我跳出那方天地百感交集。

一、多阅读丰富理论提升认知

在这些天的培训中,很多的培训内容都是理论知识,但专家教授们却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让原本无趣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吸引得我们全程全神贯注地聆听。专家、教授们在讲座中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国内外各大家的理论且金句不断。尤其是湖北文理学院王正福教授,在他讲授《新课标下中小学课程的实施策略》的内容时,只有一支粉笔和寥寥无几的幻灯片,可我们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却是最多的。那些理论在我看来他都是信手拈来并且妙语连珠。反思我自己,平时动手写一两篇反思,内容更多的都是具体的实例,文中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显得没有深度。看教学中的问题时也只能停留在行而下的现象上,不能形成行而上的理论。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自己的阅读量太少,这是阻碍我成长的最关键因素。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只有以书为友才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对话。

二、多思考解决问题改进行为

没有足够的反思和总结,那么再多的实践最终跟没做一样。在这么多天的讲座学习中,专家、教授们还有一个共性让我深深折服,那就是遇事多思考的精神。通过自己的经历反思了想要优秀的条件一一强迫自己。在讲座中,教授们讲的实例很多都是他们亲身经历的情境或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情形,但在他们眼中,经过他们一番思考却都不平凡。反思我自己,在生活中和教学中也遇到过很多问题,也有过恰当的处理。但平时懒于反思,也没有积极的行动跟进,如郭所长而言,我们要做教学的有心人,教科研的研究对象就是教学行为中的每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教而不思、不研,只能像一只驴拉磨样原地打转,难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有了教研得来的方法,如若我们在行为上跟进,那就从优秀走向了卓越。

三、重体验师生互动精彩生成

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教学理念。在教学上我们的老师应该积极参与互动。通过国培学习,我仍意犹未尽。我想这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吧。自我反思,为什么我的课堂有时气氛沉闷,效果不尽人意。其实原因就在于我在课堂更多的注重了学生的知识需要,而忽视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如果我能多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简单明了的课件,生动易懂的事例,注重体验的活动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我是不是与理想的课堂更加亲近学生呢?在岁月不断流淌的日子里,我们是怀揣梦想不断前行,还是沉湎于手机、八卦、抖音我想全然在于自我。

经过参加的国培学习让我再次充足了能量,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有信心。

第3篇

一、组建一支精干团队

学校领导要有一双识才的慧眼,精选敬业奉献、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教学实绩突出、在学生中有较高威望的骨干教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去,淘汰那些“出工不出力”的“老大难”班主任,从而组建一支精干得力,喊得响,做得好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选定后,学校领导要与他们签订责任书,明确权利和义务,使其在自己的“领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学校领导还要定期对班主任进行理论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给班主任“传道、授业、解惑”,为班主任提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治班方略,澄清班主任在平时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做法,使班主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只有每一个班主任都齐心协力,科学、高效、创造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才能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搭建一个研讨平台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毕竟有限,班主任不能坐井观天,闭目塞听。学校领导要积极创设条件,给班主任搭建一个平台,使班主任能定期开展研讨,在研讨中出真知,在研讨中长见识,在研讨中出效率。

例如,我校近年来组建了“班主任论坛”,由学校分管德育的校长负责,每两周举办一次,定期组织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大讨论。每位班主任就自己两周来在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困惑、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交流探讨。有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有“疑难杂症”大家“集体会诊”,共同攻坚;有经验大家共享,相互学习借鉴。“班主任论坛”开启了班主任的管理灵感,激发了班主任的创造欲望,一个个创举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三、树好一个学习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学习先进典型可以激励其他班主任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激发班主任的上进心和永不满足的精神。学校领导要对优秀班主任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和表扬,将其树为典型,号召全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学习。

通过优秀班主任的现身说法和经验介绍,给其他班主任管理提供“样板”,以供模仿、借鉴和参考。近年来,我校先后推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担任几十年班主任的余老师;以校为家,与学生打成一片,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年轻班主任王老师;班级工作负责到位,一丝不苟,教室始终窗明几净,就连讲台和粉笔槽中都无灰尘的尹老师。通过学习先进典型,优秀班主任自加压力,管理更上一层楼,更为重要的是,为其他班主任树立了鲜活的学习榜样,带动了整个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飞跃。

四、读好一本管理杂志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永无止境。要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就需要班主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给自己注入源头活水,为自己“充电”。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放眼校外,博览群书,大胆吸收别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独到的做法,并嫁接和应用到自己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去。

大多数班主任都是学校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工作繁忙,不仅要担任几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有的还要兼任其他管理工作,要求班主任每天自觉学习太多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著作也不太现实。学校可以根据班主任自身的实际需要,帮助班主任订一些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杂志,让每一位班主任抽时间好好学习并消化杂志上的内容,每天读一点,积少成多,把好的经验有选择地移植和运用到自己的管理中去,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提升自己的管理档次。

五、办好一本交流刊物

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没有反思的班主任管理是盲目无序的管理,至多是经验型的管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育科研,班主任管理同样也离不开教育科研。学校领导要引导班主任以科研的眼光管理班级,鼓励班主任写好教育日记、管理随笔等,及时记录班级管理的点滴体会,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

第4篇

XX—XX年学年度上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苦丁茶的blog)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现就本学期工作作如下小结: 

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们教研组采用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学习与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认真领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宗旨,把前握课程标准传达的新的理念,新视角,新要求。牢固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本质观,着眼重视“三维目标”为标志的语文综合素质砚,关注、双基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持语文实践观。加强语文与学生生活,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控究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实践是检验课改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唯一途径。本学期围绕“革新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汇报课,研究课,请外校教师到学校上示范课等一系列活动,发挥骨干作用,集集体智慧,提高实践水平,提高研究质量。木洞小学的教师给我校上的示范课《两小儿辨日》、《大瀑布的葬礼》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实现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向新形势下的课改迈出了充满希望的一步。我校谭凤兰老师的《一只梅花鹿》一课,从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施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为我们教研组做好了典范。我组的张拥联老师上的《坐井观天》,赖雪冰老师上的《凡卡》,彭坤秀老师上的《给予是快乐的》,聂元玲老师上的《in inɡ》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故本学期的观摩课,质量高,形式新,效果好,教学过程得到提升,教师素质得到相应提高。 

 我教研组根据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我组的管理,全面提高“六认真”水准,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进一步严格、规范了六认真工作,及时做好了检查、督促、考核工作。期初对每一位老师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教案检查;通过随堂听课等方式,促使我组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立足课堂,抓好常规,努力创新。期中继续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充分发挥调研的目标,进行了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后半期又大面积地对各个年级进行了作业批改情况的调研,促进我组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别加强了教学质量的管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刚刚起步,可塑性强,我组对起始年级进行了一次教研会,会上教师们纷纷发表意见,认识到起始年级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严格要求,训练到位,经常抓,抓经常,采取随机抽查和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口语交际面试,口语的规范考核,知识积累的调测,体现了考核的全面性。另外,扎实教研,持续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本学期围绕教研重点,请木洞小学的语文精英教师和我校举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教研联谊活动,两所学校共为教师们献了三堂精彩的观摩课,也可叫做示范课,课后两学校的领导和参与教师在一起进行了有意义的评课以及研讨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为推动我语文教研工作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在本学期里,我们教研组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在期末的测试中学生的优秀率,及格率都有所提高。以后还将在教科研,教学实践上做文章,争取早出成绩,出好成绩。 

第5篇

一、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阅读的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育的重点内容,学习语言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分散,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语言活动实践,在合作中获得母语知识的直观感受与深切体验。

例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书有一则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师:同学们,青蛙在听了别的小动物的话后,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很想跳出井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们来猜猜它会看到什么呢?

生1:它会看到很多漂亮高楼大厦和五彩的灯,还有美丽的小花和小草。

生2:老师,我觉得小青蛙看不到美丽的小花和小草。

师:咦?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2:森林里有很多垃圾,它看到的都是塑料袋,大树都被砍断了,草也被踩没了。

生3:河水都是绿色的,上面还有很多垃圾,小鱼们都被人们吃掉了。

生4:它会觉得外面很可怕,会逃跑,还可能躲回井里再也不出来了。

师:你们说的非常好,那我们该做点什么呢?

生2:我们保护小青蛙,给它喝干净的水,不让别人欺负它。

生5:我们要保护环境,不随地扔垃圾,还要告诉爸爸妈妈也不乱扔。

这样的合作教学让学生思维更加丰富多样,符合新课改要求下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张。语文新课标的出台旨在转变教学模式,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合作学习的教育方式关注语境和语言的实践,注重思维和个性的培养,有助于形成积极地学习态度,注重了学生品格的陶养。

二、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方式

合作学习一现代教育技术学为基本理论,利用小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创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让阅读科学生动的进行。

首先,要整合学习工具和口语交际,就是书本中的文章和实际语言情境的整合。以往的阅读教学把课文当做考试的内容,教师教学就是分析课文结构与思想,让学生背诵以应付考试,这种应试教育的手段忽略了文本本身的意义。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手法,让学生在朗读时体会文本含义,阅读时学生通过合作,锻炼了口语交际,也通过全员参与的合作方式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其次,要整合文本学习和人本对话,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优秀的文本的同时总结书写经验,把生活中的人本对话准确的表达出来。比如小学语文课有一节课《观潮》,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时雄伟壮丽的景色,在让学生自己默读过课文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答案:1.潮来前,水面什么样子?2.潮来时,声音什么样?形状像什么?3.潮走后,什么样子?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这样教学学生对本文的结构有了大致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讨论的方式,可以启发学生在描写相似的景物时如何下笔,通过阅读积累了语言的知识。

三、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反思

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种由学习方式转变而来的教学方式,人们对其的认知还比较模糊,对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可以为合作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合作教学时,如何定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大重要任务。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拥有权威性,教学模式固定。这样的模式在实施合作学习时并不能完全发挥合作的效果,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定位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启发学生思考,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以顾问的身份与学生交换想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真理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对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与定位是反思的经一个主要内容,小学生思维多样且富有诗意,他们的思维没有固定的逻辑性,对世界充满想象,所以教师在评价合作学习的成果时,要真诚的赞扬每一位学生的奇思妙想,给学生正能量的启示。合作学习时学习任务大家一起完成,小组责任感会激励学生发挥最大的作用,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教师在评价时应该模糊对错的观念,肯定每一成员积极地态度和思想的创新点,培养学生合作性的互动,借此提高学生成绩。

第6篇

关键词 赏识教学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被赏识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而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赏识尤为重要。欣赏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能够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困难,树立信心。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应当学会赏识学生,用心去发掘学生的优点,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尽量让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一种荣誉。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赏识和喜爱“优等生”是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做得到的,但是,我们目前所谓的“优等生”毕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学生则属于“中等生”甚至“后进生”,这些学生未必不是可造之材,就要看老师如何去赏识、发现他们的优点和培养他们。

要赏识学生,我认为,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夏歠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风格可以各有千秋,但“爱”却是永恒的主题。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理解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常在心里下决心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位学生,都给予相同的爱,但只是决心而已。其实,我自己心里对此也并不能完全相信。每当我批改陈某某的作业时,在他的作业上错误的答案后面打“X”中得到一种不近情理的,甚至是有些不正当的快乐,而对于批评他,仿佛也特别擅长。

教师节到了,我一走进教师,有很多同学送给我漂亮的贺卡。这是,陈某某也上来,送给我一条俗不可耐的珠子手链,其他同学议论纷纷起来,而且还带着一点嘲笑的意味。此时,我想我必须马上带上这串手链,并伸出手转了几下,问:“老师带这串手链漂亮吧?”其他学生毫不迟疑地说:“漂亮,漂亮。”表示同意。

当时,陈某某的眼眶就红了,说:“老师,这是我自己动手窜起来的,你真的喜欢吗?”我的眼眶也湿润了,大声说:“老师谢谢你,老师真的喜欢你的手链。”回家后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深深的后悔。此后,我用我的真爱去关心他,帮助他。在这一学期结束后,他的成绩由原先的不及格到及格。

我就像欣赏他的手链一样,用赏识换回了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用关爱呵护学生的心灵。

要赏识学生,其次,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多元的评价方式。教师的评价应该是透明的温馨的,不能人为地确定色彩,更不能习惯于带着一种有色眼镜评价学生,对于每一位学生都要讲究策略,都应该让其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应该得到的熏陶、感染,保证其健康成长。

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多面的,有差异的,不能主观地选择倾向,更不能盲目于所谓的正确方向。冰心说:“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每个孩子的智力不尽相同,兴趣爱好也不同。因此,评价也必须是多向的,对于不同的孩子区别对待。

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多层的,成长性的,不能机械地坚持某个标准,更不能保守于“一把尺子量天下”。

我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我让他们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了井口,看到了什么,将会怎样呢?果然,学生兴趣高涨,前后桌几位同学凑在一起讨论后。我开始点名,前面的几位学生大都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五颜六色的鲜花,高高的山峰……最后,我看到这学期刚转学过来的一个孩子,把手举得高高的,便点了他的名字。他站起来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有点生气。转念一想,杂志上不是经常说,追求个性化的思维吗?于是,我又问:“你为什么觉得井里好呢,能说说吗?”他说:“老师,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不要喝,水里有毒!’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听完学生的一席话,我带头鼓起掌来,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我在教学中没有以一个固定的框架,没有以一种预设好的结论要求或评价学生,收获了这一份意外的惊喜。假如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标准去回答问题,假如学生学会看老师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行事而失去童真……那么,教育失去的就不仅是知识或能力,而可能失去一代人的创造力和批判精神,这才真正是教育的悲哀。

第7篇

——县级十杰教师XXX同志先迹事迹材料

XXX,女,现年26岁,大专文化。小学一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县级教学能手;县“十杰”教师;县教研教改先进个人;市、县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该同志自1997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勤奋敬业、不懈奋斗,在教书育人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留下了一串串平凡而又闪光的事迹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1999—2000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2001年4月,在全县“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实验汇报课中获得县级一等奖;

2004年6月《荷花》一课,课堂实录获得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6月在省计算机辅助教学参展课中,《荷花》获省级二等奖;

2000年所撰写的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能力的训练》被评为县级一等奖;10月该论文获得全国论文大赛三等奖,并汇编于国家级出版物“世纪讲坛”一书中;

2000年12月所撰写的论文《在创新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质疑的思考》获县级一等奖;并汇编于县级优秀论文集;

2001年11月所撰写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点滴谈》获市级第三届语文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

2002年10月所撰写的教案、说课稿《坐井观天》被汇编在《县级优秀说课稿、教案集》;

2004年8月所撰写的论文《探究质疑》在省课改与教研征文大赛中获省级三等奖;

2005年2月被评为县级教研教改先进个人。

……

让爱在每个学生心中流淌

德高为师,为师者应当正心、修身、厉志、笃行、精其业、美其德,其生爱之。在八年的教育教学中,该同志一直担任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工作,在工作中认真钻研儿童教育心理学,仔细分析儿童心理,探索体现自己特色的教学管理方法。她以其深深的爱心,极大的耐心,从事班务管理。她勤下班、紧跟班,采用分类引导的方法,“爱”字当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班务管理中,该同志始终把“勤”字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做到脚勤、眼勤、手勤、嘴勤。每天早上她总是提前下班辅导学生早读,每天放学她总是将学生平安送出校门后才离校。她不满四岁的儿子每天总是第一个被送进幼儿园,总是班上最后一个被妈妈从幼儿园接走,以至于她的儿子每天被送进幼儿园时,总是重复同一句话:“妈妈,放学早点来接我!”听着孩子稚嫩的声音,她心理难受极了,但是为了学生的安全,她对孩子只能叹息,一次又一次违心地说:“今天,妈妈一定第一个来接你”。在班务工作中,她还做到勤观察,勤引导,将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同时针对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的特点,练就了婆婆嘴,菩萨心,工作中注重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教师的爱不是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推动力,学生的催化剂,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她执着的事业,她在班务工作中,辛勤地耕耘,播撒爱的种子,倾注对学生全部的爱,期盼幼苗茁壮成长,她就像小草一样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怨无悔。每接到一个新班,她都要全面迅速地,了解全班学生、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学生、父母离异的学生、学困生等具体情况,以至于能在今后的班务管理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2002—2003学年度,她所带四(3)班一个叫肖彤的小男孩,她接班后就发现这个孩子和其他学生不一样,小小年纪,整天皱着眉头,不喜欢和同学交流、玩耍,经常坐在位置上发愣,穿的也很单薄,她及时与原任班主任联系,了解到这个孩子由于父亲下岗、母亲因身体不好无职业,全家仅靠着父亲下岗工资,登三轮车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当她了解这一情况后,她主动找这个学生谈话,当她了解他的心理动向,发现这个年纪轻轻的孩子因为不忍心父母为了他上学而如此辛劳,准备辍学出外打工时,刘老师落泪了,她觉得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呀!她向孩子讲了父母之所以那样做的原因,是为了她能学到知识,学到本领,将来有一天能过上幸福的日子,还给他讲了自古寒门出才子的故事,鼓励他要自强不息。后来,刘老师经常用自己的工资为肖彤买文具,冬天为他买围巾、买手套,还为肖彤织了一件厚厚的毛衣,两年间刘老师为肖彤垫交了寒假、暑假作业费、试卷费、电影费等费用。同时,在学习上,时常鼓励他,经常给他辅导,当他发现这孩子由于平时家里条件不好,外出时间少,看的课外书不多,经常习作时没有素材时,她便主动为肖彤订阅了《小学导刊》、《汉江作文报》,六一节还送给了肖彤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双休日,当他领自己的孩子去儿童公园玩时,他还不忘将肖彤带上,当他和爱人一起包饺子时,他不忘将肖彤叫来和他们一起包饺子,在包饺子的过程中,给肖彤辅导习作“第一次包饺子”。后来这位学生性格慢慢变得开朗了,打消了辍学的念头,学习进步的很快,在雏鹰争章中获得了三枚奖章。尽管后来肖彤升入了高年级,没有在她的班上学习,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爱护这位学生。

没有规矩,便不成方圆。每新接一个班,刘老师都要组织全班同学根据自己本班实际,民主、平等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和“班规班约”,并注重落实在班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首先,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要做的,首先自己不做,因而在学生中有人气、有威性,教育工作得心应手。其次,经常针对班上出现的一些不好的苗头及时利用班队会举行如:“学生一日常规学、背、做”,“我与诚信同行”,“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学生课堂常规大演练”,“定期作业展评”,“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等主题队会,每隔半个月班内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回头望”和父母、老师、同学,好朋友一起找出优点与不足,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定期改正,学生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健康成长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所带的班班风浓、学风正、学生思维活跃,成绩良好,所带班级多次在学校各类活动中获得奖励,她本人先后5次被评为校级“先进班主任”,在校首届艺术节中获得“最佳导演”称号。

给学困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对于学困生,刘老师不歧视、不放弃,从不简单、粗暴地对待,总是采用积极的态度,了解、分析原因,从细致的生活小事入手,做耐心细致地工作。学生马源是品行和学习极差的学生,经常逃学、无故不交作业,欺侮小同学,讹诈小学生的钱物,拿班上同学的东西,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玩。接班后,刘老师了解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并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教育训斥该学生,而是首先进行了家访,从家长那里又了解到,孩子在家骗家长,在校哄老师,尽管家长对孩子没少管、少打、少骂,但孩子依然如此,家长也无可奈何。刘老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有的放矢,分步骤对马源进行了引导教育,首先从培养孩子说真话入手,每次犯了错误,只要敢讲真话,认识错误,她就在班上对马源大加表扬,并多次进行家访,将马源的点滴进步及时告知家长,要求家长也要及时表扬。要给孩子多一些激励和关心。同时,根据她以强凌弱的特点,刘老师“以毒攻毒”,又让其当班上的治安委员,负责全班学生的安全,发现同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汇报老师,在汇报、检举别人的过程中,该同学也不停地反省自己,这样经过长时期的教育转化,这位同学觉得老师很爱他,就非常听老师的话,上课能专心听讲,不懂也敢问。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外单独辅导及学生的帮助,该生学习有了进步,一年之后,他不但改掉了往日的坏毛病,学习成绩还跃入了班级中等行列,成为了一名老师、学生喜爱的好学生,家长见人就说:“孩子进了刘老师的班,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在教学改革中奋力翱翔

在课堂教学中她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总是站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沿。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她首次将“质疑”环节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问题。结果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开创了我校乃至于全县“质疑探究”的先例;在教学《荷花》时,她第一个将电脑课件引入课堂,开创了全县乃至全市“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方法的先例;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开创了我县新课程下古诗课堂教学的先例;她在教学《观潮》时,开创了我市、县“阅读教学课堂结构将‘读’落实到位”的先例。正是由于她的不懈努力,走上工作岗位刚刚一年的她便在全县第二届教学能手赛教中一举夺魁,获得“县级教学能手”的称号,在此后的两年中又连续两年获得“县级教学能手”称号。在第四届、第五届“市级教学能手”赛教中,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这时她只有21岁参加工作仅4年。在以后的几年来,她先后前往大河坎、新集、青树、唐坎等地上示范、观摩课30余节,受到一致好评,并多次在各类各级赛教中获奖。 此外,该同志一直把做一个“好老师”作为她的志向,她清楚地知道深入才能浅出,厚积才能薄发。2001年她在已有6个月身孕的情形下,顶着暑假三伏天的高温,天天挺着大肚子坐车前往汉中参加首届“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为的就是能聆听到教学专家们的辅导及现场做课,在孩子刚满两个月时,又毅然参加“骨干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的培训,当顶着酷暑回到家里看孩子,儿子因不吃奶粉而饿得耸拉着脑袋,连哭都没有泪水时,一向坚强的她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婆婆的脸色,丈夫的不理解并没有影响她学习的信念,第二天,她领着保姆,抱着儿子前往汉中参加培训,上课时,她专心听讲,反复实践、操作。下课时,她又冲进宿舍给孩子喂奶,就是凭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在骨干教师培训结束时,她以所有科目考核均为“优秀”的好成绩,被评定为首批市级骨干教师,赢得各位专家及全市参加培训的老师一致好评。

第8篇

关键词:认知冲突;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促成学生主动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主动产生冲突,利用来自于学生的认知冲突来组织安排教学活动。

一、针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来安排教学内容,使“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与未知之间发生冲突

通过引发冲突,可以激发学生对新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要学的动机,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新内容的学习之中。

新课程强调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强调“从学生已经会了什么”开始进行教学。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如下几种:

1.布置学生完成需要新旧知识才能完成的、感兴趣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产生“不会、有困难、费时间、结果出现很大分歧”等困惑

这样的冲突营造,一般可以安排在课下的实践活动当中或课伊始,教师创设一个学生喜欢、感兴趣、跃跃欲试要完成,但马上就产生困难的情景。这样的冲突营造,一般安排在课伊始。课题的题目、内容对学生来讲比较新鲜时。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将新的课题或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猜想学习的内容,预测问题改如何解决。如:学生二年级学过《狼和小羊》,到了三年级学习《会摇尾巴的狼》,老师引导学生回忆《狼和小羊》的故事,然后,给出《会摇尾巴的狼》,让学生猜测:狼掉进了陷阱,遇到了老山羊,狼向老山羊求救,老山羊会怎么做呢?由此引发学生读书、验证自己猜测的动机。

2.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可以由教师提出学生平时发现的感兴趣的真实问题,引导学生建立问题与新学内容的“链接”,也可以制订一个领域(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领域),让学生提出自己平时发现的问题;还可以营造一个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这样问题情境。

二、引导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

学生学习理解新的知识、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总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

1.新知理解的困难

包括相关资料的不足、思维策略技巧问题、思维角度问题、资料分析处理技巧问题、情感态度倾向问题、价值观问题、理解过程问题、现象观察的印象认识等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引导之对学习困难进行描述,使之清晰地成为学生的认知冲突。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恰当的引导,引发学生生成新的问题,产生有价值的新的认知冲突。

2.学生实践操作进行问题解决时遇到的障碍

有些时候,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时,因为操作方法、知识运用、观察角度等方面的原因,本来可以通过实践来完成的问题,却不能完成――得不出需要的结论、不能对某些观点进行验证、制作不出需要的成品、观察不到需要出现的现象,即使出现了,也与需要的或理想中的相去甚远。这时,学生感到困惑,出现认知的冲突。但,往往学生自己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于是,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自己也不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予密切的关注,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冲突及症结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三、在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交流研讨时,注意抓住学生出现的意见冲突,将典型的问题摆出来,引发大家的辩论

学生经过独立学习、小组学习,进行小组或全班交流讨论时,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同意见。即使是老师认可的定论,也会有学生表达出不同的看法。这些冲突的解决恰恰是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的关键因素。学生之间的意见冲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各自经验的不同,导致他们对学习内容认识方面的差异

学生理解文本的意思时,由于各自的经验、知识储备、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建构出来的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化差异。如:同样的一个问题,有些学生从表面来理解,有的学生从本质上来理解,有的学生用抽象的理论理解,有的学生用具体的事物来形象的理解等。这样,学生的理解就出现了差异――学生之间,产生了认知冲突。教师抓住学生这样的冲突,将问题摆出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点在那里,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反驳对方证明自己的正确合理?能够相互借鉴什么?

2.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带来对学习内容理解产生的差异

这是教学中最经常出现的学生见的认知冲突。由于看问题的立场、观点、价值观、切入的角度等因素,学生得出的认识有时会出现巨大的反差。如:学习《坐井观天》,小朋友们大多认为青蛙“眼界狭小,看问题片面,固执己见”。而有的学生则说到“青蛙说得有道理”;学习《燕子妈妈笑了》,老师问: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小燕子怎么样?有学生说:小燕子很认真。他是从结果来看的。另外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它不认真。他是从过程来看的。这样的意见争锋,对学生深入学习领会,很有益处。教师抓住这样的冲突,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理由,再深入读书,反思自己的观点,一方面促成了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也将学习进一步引向了多角度深入的思考的境地。

第9篇

首先,要表达的实践最好是日常工作的改造实践。我在做,他人也在做,日常而普遍的行为才能引起大家的兴趣,才能产生受众群。比如刘百川先生的《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写的是如何选聘教师、布置学校环境等,这是每一个校长都要做的事,大家才愿意关心。

作为老师,在总结和提炼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时,也要想一想,你所要表达的是个人偶然的实践,还是一个学科、年段、进而是所有教师都在从事着、关心着的实践?如果仅仅是个人偶尔为之的实践,作为个人随笔写在博客上尚可,发表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实践应该有所创新。你那样做,我也那样做,写出来的东西大家早就知道,何必花时间读你的?如何判断自己的实践是否创新呢?针对一线教师,就创新内容而言,应该包括观念创新、实践创新、知识创新。观念创新,就是实践之前对教育的一些根本问题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实践创新,就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思考和实践。比如,曾纪洲在《教书,不简单》中写他如何给学生发试卷:

每次发试卷,我都是在讲台上亲自递给学生。对于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一定会高声念出他的成绩;对于进步很大但成绩还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我念出的是与上次考试相比,他进步部分的分数;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则会把试卷折起,不念分数,对他说:“这次也有进步,但进步的幅度不大,和你能达到的成绩相差比较远,希望下次努力。”

知识创新,也就是在教学实践之后,获得了对教材、学生、教学新的认识和理解。

就创新的价值看,有相对自己过去实践的创新,也有相对前人和他人实践的创新。相对自己的创新可以整理为个人的反思,而要计划发表的实践创新,就应该涵盖对他人和前人实践的创新。如何判断自己的创新对他人是否具有创新价值呢?我们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去理解他人的实践,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没有广泛阅读的基础,就很难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判断,就难免夜郎自大、坐井观天。

第三,创新实践要有好的效果。教育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创新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好的教育实践效果。对于自己要表达的创新教育实践,一定要有好的效果表达和好的效果预判。好的效果表达,就是要实事求是地写出创新的实践带来的效果和变化。好的预判,就是尽管还没有效果,或者很难把某种效果简单地归因在某一具体的实践中,但是有教育实践经验和教育智识的人是能够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育的常识推断这样的实践创新是否具有好效果的。

我们可以乐观地相信,所有老师就其本心是希望自己的教学有好的效果的,你的实践或者提供了好的结果,或者人们可以期望好的结果,大家就愿意来研究你、学习你了。他人要运用实践经验和教师智识来判断,首先要经过你自己判断这一关。预判能力从何来呢?这就要把握教育常识,熟悉教育规律,还需要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这又涉及教育积淀和素养的问题。

第四,实践的表达要揭示可操作要素。也就是你的表达要让别人能学到东西。比如思考问题的方式、具体的做法,以及具体做法背后的原则和原理。看看《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里的例子:

学校如何写标语,学校大门口写“不缺课不迟到”,“不吃零食”,“不私出校门”,“爱护学校的名誉”;教室里写“坐的姿态要端正”,“要说话先举手”,“注意本课的学习”,“按时交出应做的功课”。这是具体的东西,可以直接拿来用的。“(一)多用积极的语气;(二)语句要简洁明了,使儿童了解;(三)语气要合于儿童的口吻;(四)每一标语里,要有具体的事实;(五)语句要新奇,足以引起儿童注意;(六)用标点表示意义。”这是原则性的,是处理问题的思考方式。

一般来说,一线的实践者大多喜欢具体的方法,因为具体方法拿来就可以用。但实用的东西往往迁移性差,所以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有这样的看法:“没有比最高明的理论更适合运用。”最好是有实用的具体方法,更要有原则的抽象。我所接触的一线老师,在表达中不乏具体方法的提供,缺少的是在具体方法上的策略、路径和原则的抽象,这就使得推广的价值打了折扣。

要表达可操作的要素,就不能只说结果,而是要说一说过程,说一说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也来看一段刘百川先生对招聘教师的思考和表达(部分):

有人主张,聘请教师,要聘请做过教员的人,因为他们对于教学、训育都有相当的经验,比较熟练。而如果聘请刚毕业的师范生,他们一切都要从头试验起,是不经济的。又有人主张,教员应聘新毕业的师范生,因为他们刚毕业,理论知识不无新颖丰富,同时对于教学和训育,没有不好的习惯,如果开始时注意指导,一定可以培养成优秀的教师。聘用做过教师的人,他如果有了不好的习惯或成见,往往不易矫正。同时又自以为是,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指导。我觉得他们的主张,都只有片面的理由。聘请教师,新旧都不成问题,最要紧的是这个人对于教育要有兴趣,并具备一种研究精神。

这里有结论,更有形成这个结论的思考过程。有了思考和实践的过程,就给他人提供了“渔”的工具和方法。

第10篇

一、从课题处猜想促多元体验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猜想,能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在交流互动中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猜想一下,从《乌鸦喝水》的课题你能想象到什么?这篇课文可能讲些什么?并引导学生进一步猜想:乌鸦口渴了真难受,怎样才能喝着水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猜想自读课文,知道课文中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接着,让学生讨论:在乌鸦喝水这么多的方法中,假如你就是文中的那只聪明的乌鸦,在当时十分口渴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一种呢?学生通过比较、辨析就能很快体验到教材中乌鸦喝水所采用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二、从标点处猜想促释疑解疑

教材中有些标点符号用的很“别扭”,而这种“另类”的标点符号往往因其特殊的用法传达着文本中人物的一种特殊情感。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的“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三个词语后面不用顿号,也不用逗号,而是用上了三个句号。这表示了什么呢?细细一想,就不难体会到这里用句号表示等的时间很长,从而突出“我”焦急等待的心情。这三个句号与后边的“还”字连起来,会让读者会产生无限遐想。这个“特殊”的标点符号的特殊作用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因此,教师在教学要抓住这三个句号引导学生猜想,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1.第一次猜想:填一填,走进错误。课件出示句子:“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让学生自己猜一猜、填一填。当很多同学都填上顿号或逗号并读得快速以表示“我”内心的焦急时,课件再出示文本中的句子:“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猜错了。2.第二次猜想:比一比,走出错误。“课文里为什么用句号呢?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让学生在发现“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与“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这两个句子表示“‘我’等的时间更短”。而课文中的句子“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则表示“‘我’等的时间特别长”,可是“父亲还没有回来”,体现“我”内心的焦急程度比用顿号、逗号的句子要深得多……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这“另类”的标点符号,让学生在猜中思考,在读中质疑与探究,既让学生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动奇妙,从小小的标点符号中深刻地领悟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语句处猜想促情感体验

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往往起着统领全文、升华情感的作用,教学中紧扣关键语句让学生进行猜想,就可以找准文章的切入点,让学生体验人物的情感,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在理解“雪中送炭”一词时,可以先让学生望文生义,猜猜“雪中送炭”的字面意思,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的“雪”指什么,“炭”又指什么,谁给谁“雪中送炭”,然后让学生查查词典验证自己的猜想。因此让学生既知道“雪中送炭”这个词语的字面意义与文中的内涵,也明白了“雪中送炭”的比喻意义,再现了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的感人场面,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中在阅读“救伤员、失孙子”一段时,要抓住“救出”“失去”“唯一”这三个词语,引导学生先猜猜“救出”的是谁,“失去”的是谁,“唯一”的亲人又是谁,再现出大娘救出伤员再来救孙子时,房子已经被炸平了,她失去唯一亲人时的情景,使一位可亲可敬的朝鲜大娘形象跃然纸上,让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深深地感染学生,让猜想大放异彩。

四、从空白处猜想促文本丰盈

想象丰富是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之一。教学中通过猜想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课文深邃的内涵,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文本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一课时,可以抓住文本空白处“几天几夜”“五天五夜”让学生想象女娲是怎样找到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的?女娲在找石和炼石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哪些困难甚至危险?让学生通过阅读透过文字进行合情合理的猜想,以充实文本内容,超越文本,使女娲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从结尾处猜想促读写结合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参与;积极探讨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关爱、激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采用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能够实现有效互动。这些做法有得于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情感参与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来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我在教学二年级语文时,深深体会到课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我总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引导学生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多多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人或物去经历、去体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学生资源之间,实现有效互动。

如: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自制与课文相关的头饰。第二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戴着各种动物的头饰(小猴、狐狸、松鼠、小兔子)来到学校,准备学习17课《酸的和甜的》。虽然还没到上课的时间,但他们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了。“只有参与才能引起互动”一个小小的头饰,已经让学生参与到了要学的课文中,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他会细细的读读课文,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动物,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描绘剪裁,满怀喜悦地戴在头上,憧憬着怎样去表现这个动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在这之前,我还曾担忧他们做得出来吗?看来,我确实低估了学生,他们真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小生命,拥有无限的潜力和智慧,正等待我们去发掘和启迪。

课堂上充满生机,我把画的几串葡萄贴在黑板上,学生们把课文中的四种动物制作成卡通画,贴在相应的位置。我们开始进入自己的角色了,我就像一个导演在帮助我的演员们更好地表现自己,孩子们认真地读着,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捕捉,努力地去表现自己塑造的“小猴子”、“小兔子”、“小松鼠”、“狐狸”,我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情去表现动物的特点,采用表演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小组合作读等形式,并让学生互相评价。在阵阵读书声中,在句句评价声中,学生们有了进步和感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琅琅的读书声贯穿了四十分钟的课堂。“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生的阅读能力绝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让我们珍视“童心世界”的宝贵的课程资源价值,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二、关爱、激励

在课堂上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方式点燃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让它成为一个人可终身受用的能力、品格、素养。

比如:在学校王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一课时,对于学生的发言,王老师总是用“OK”、“真棒!”或伸大姆指来响应,即使学生的回答很平常,王老师也毫不吝啬地给学生以鼓励;当学生不敢表述时,全班学生会一起呼喊本班的奋斗口号:“掌声响起,鼓励自己,我能行,我最棒。”被鼓励的学生像汲取了信心和勇气,声音洪亮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最让人感动的是让学生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时,一位较差的学生这样评价自己:“老师,我觉得这节课的内容有点深,我比较笨,没学会。”王老师马上提出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孩子回答出来了,王老师高兴地说:“孩子,这就是你的收获,你又进步了,你一定会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

我禁不住看了孩子一眼,他那懊丧的神情不见了,眼中流露出欣喜、自信、感激的神情。我的心被震撼了,这一时刻是孩子生命中的绿洲,这样的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回来后,我也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关爱、激励每一个学生,不断地唤醒、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不但有言语的沟通,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使课堂充满了“人情味”。

三、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

我着力采用多元参与的互动评价,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比如:在执教小学语文第三册《酸的和甜的》一课时,在指名初读后,让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你想怎样读。在范读、赛读时,师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来评价老师。在小组互读时,其他同学评价他们小组合作得怎样。在本课结束时,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你认为这节课自己或别人的表现怎么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并让学生评出本课的“小能手”、“表现奖”、“创新奖”等。

第12篇

“妈妈,我没有错!”罗弋没有见过拉线电灯,但他猜想应该就像餐馆里的电风扇一样,拉一下转起来,再拉一下停下来。“所以3和5倍数重叠的十盏灯因为拉了两下又亮起来,最后的答案就应该在80的基础上再加10。”陈群上网一搜才发现,这道题竟是奥赛“名题”,分别在2011年和2013年的奥数考试中出现,而网上的答案清一色是80,这才让陈群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必须要联系权威部门纠错。经过多次沟通,陈群终于收到出版题集的崇文书局编辑室主任许举信的邮件,他表示孩子的解题思路和答案确实是正确的。编辑部承诺将在相关权威杂志发表声明,并在以后出版的题集中使用罗弋的答案。此事2016年11月1日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热议。

多维解读

“9岁小孩纠错名题”让谁脸红?

一个天真稚嫩的9岁小孩,了被出版社沿用5年的标准答案,一方面不得不让人对这个小孩的数学天赋表示钦佩,另一方面则让人替出版社及教材编写者感到脸红、害臊,甚至有些无地自容。一道被奉为经典的奥数名题,如果不是9岁男孩爱动脑筋,发现原答案是错误的,真不知还会沿用多少年。因此值得追问的是,一个错误答案到底误了多少子弟?那些编书、出书者,责任感和良知到哪里去了?无疑,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究其原因,我以为,最关键的一条,便是长期以来,某些教材编写者顶着“高级知识分子”的光环,却总是脱离实际,坐井观天,闭门造车。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对编书者的“粗心大意”,出版社也往往把关不严,任“问题教材”轻易进入孩子的书包。也难怪近年来在中小学的课本里,常会出现连大教授们都被难倒的偏题、怪题。这种自作聪明编出来的教材,肯定会误人子弟,最终损害的是教育事业。

振兴教育,必先振兴教材。当下有些教材为什么会错误百出,却久久得不到纠错,是该到深究原因并坚决加以整治的时候了。否则,我们怎么对得起后代子孙?又遑论振兴教育、振兴中华?

我们要有道理地进行质疑

很高兴在这样一个新闻出来后,我们谈的不是“低龄奥数”的问题,而是“质疑精神”。在很多地方,对于奥数的问题说来说去,推崇的人在学,抵制的人私下里悄悄也在学,而对于所谓的“质疑精神”有关注过吗?回头想想,自己的孩子是否也曾提出过质疑,但却被自己用看到的“标准答案”驳回呢?

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是否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而在于通过质疑启动自主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并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这才是成功的秘诀。当然,质疑精神不是张口就问,而是有根据地问,培养孩子的最终落脚点是逻辑推理能力和实证能力。也就是说,遇事要先有一个判断的过程,查证后再发问。如果像有的学生连文章讲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开始批判,连生活常识都没有就乱提建议,这样的质疑就变成了无理取闹,毫无意义,但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普遍。所以,我们需要鼓励孩子质疑,更需要帮助孩子明白,应该要有道理地进行质疑。

时评佳作

9岁男童纠错奥赛题当思解题背后的逻辑

文/程彦暄

一道数学题,自己的答案跟书本给出的标准答案不一样怎么办?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改正自己的答案,而四川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一名9岁男孩罗弋却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在求证的过程中,家长发现这道题不仅考倒了电子科大、同济大学等高校的数学高材生,更是曾作为两届奥赛考题出现,其错误答案被出版社沿用5年无人察觉。

纠错奥赛题,看似是一种对标准答案权威的挑战,实则是两种不同的逻辑思维模式在碰撞。对于出题者而言,标准答案仅仅是一种判断正误的参考,其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公因数与公倍数的学习掌握情况,从此逻辑出发,势必得出错误答案。而对于罗弋而言,他的解题逻辑为联想法,故而得出了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答案本身的意义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思考如何培养解题背后的正确逻辑。

一种错误的解题逻辑,学生掌握得越熟练,就会错得越离谱。古人言,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更应发挥引导作用,而非给予学生标准答案。在我国,因为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教学似乎总在强调思维的整齐划一,强调标准化,不敢撒手,不允许旁逸斜出,封闭的课堂使得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中!正因如此,学生们才慢慢出现了思维惰性,丧失了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经济学家张炜认为:“中国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的教育提倡的都是‘寻求正确的答案’,而不是鼓励学生按照他们的兴趣创造性地提出问题。”

学习的目的绝非获取某种答案,而是掌握一种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通过自身的逻辑思维去探索答案。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括因照搬兵书而大败于秦军,西汉名将霍去病却因屡出奇兵而令匈奴闻风丧胆,两种不同的结果实非兵书之过,而是指挥者的逻辑思维不同所致。

9岁学生之所以能够纠正奥数题答案,并非因他是“神童”,也非因其具备挑战权威的精神,而是由于他拥有自己独立的逻辑思维。罗弋喜欢阅读,但所读之书并非老师框定的书单,而是一些“闲书”,诸如《狼图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十天环游世界》等。这些书看似与学习、解题无关,实则开阔了罗弋的视野,增长了他的见闻,让他的思想与更多作家的思想进行了碰撞,并不断形成和完善了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正因有了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才让他走出了教条的泥沼,通过符合逻辑的探索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昔日,伽利略曾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和科学分析得出一套符合逻辑的答案,从而纠正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而今,我们也要通过广泛阅读、深度钻研,来锻炼和培养独立而科学的逻辑思维体系,摒弃标准答案带来的思维惰性,用自身的探索、研究、分析、判断来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摘自“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