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供水编制工作思路

供水编制工作思路

时间:2022-11-07 10:06: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供水编制工作思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供水编制工作思路

第1篇

关键词:出纳 发展 作用 服务

传统意义上,出纳的工作范围仅仅包括现金收付和银行往来帐款的结算,现金、票据、有价证券的保管等业务。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企业飞速发展,财务管理作为企业三大运营主角之一,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出纳工作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必然对出纳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以便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强有力的服务。

出纳岗位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是特殊的,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出纳岗位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尤其象我们水务集团这种大型企业,有独立的财务结算中心,会计与分公司、基层厂所之间的关系和传统小企业有很大区别,它更倾向于指导和监督的功能,因此基层出纳要承担部分以往由会计负责的工作量,如年度财务计划的编制,经营业绩的测评与分析等,这对出纳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纳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法和现行的财经纪律并严格执行,凡违反规定的开支有权拒绝受理,其次要对出纳工作有热心,爱岗敬业,运用本岗位掌握的经营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其最大作用。出纳工作关键在于认真、细心,遇事不慌,要讲究工作艺术,要有高度责任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才能避免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出纳是否能够合理安排、调度资金,是否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单位货币资金活动信息,是否能够保证资金安全,都会对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出纳的职能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方面:收付职能;反映职能;监督职能;管理职能。这四个职能环环相扣,前两个职能是基础,后两个职能是延伸和运用。由于出纳岗位的特殊性,其掌握了本部门所有经济运行数据,因此可以承担一些与公司运营有关的材料编制,如年度财务计划,工资测算与统计,经济运行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与自评报告等。这些工作其实并不难,只要你对公司的生产运营有一定了解,日常工作业务熟练,再通过统计报表、财务报表的数据比对分析,就可以对原水公司生产完成情况、经济运行情况做到了如指掌,有助于财务计划的制定及对公司经营业绩的考核的正确性。我担任出纳一职已有十五年,从基层到管理部,对公司的生产情况、经营情况、人员分配情况、岗位安排情况等很熟悉,除做好出纳工作外,还负责原水公司全年工资总额的测算与分配,每月绩效工资的分配,原水公司财务计划的汇总编制直至下达分配,参与公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的编写,负责原水公司经营业绩自评报告的编写。具体工作方法如下:

第一,财务计划主要是在去年的基础上对变动项目进行调整,每年年底我们会先由基层厂所上报新年度预计调整的项目和费用,管理部进行审核,通过实地检查,多方了解,以及参照各部门上年度指标完成情况确定其上报的项目是否需要保留或变更,该剔除的剔除,该调整的调整,综合整个原水公司完成情况,各部门之间部分费用由管理部统一控制、调配,做到更科学、更合理使用资金。如低值易耗品中的活性碳,现各管理所都配备水质化验室,水质管理日益重要,活性碳作为必备材料,各所都备用会存在浪费资源的情况,我们协商后决定由江东泵站贮备,其它所需要时随时从江东调拨,吸油毡则由北引所统一保管,这样可避免浪费,节省资金占用。水、电费定计划时,我们根据上年度各站点使用情况,根据本年度实际情况相应做一些调整,使实际数与给定预算数尽量一致。劳保费用作预算时,根据各部门人员编制、岗位编制情况可以测算出当年防暑降温费、劳保费发放数,每个部门每年为倒班人员购买的绝缘鞋、棉大衣,机修人员穿的工作服、手套、防暑药品都要逐笔登记、备查,这些费用全部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参考依据,平时都必须经管理部进行审核方可购买使用,严格控制每笔支出,差旅费及职教费的使用也同样由管理部统一管理控制,确保各项费用不超标。

第二,每年二次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中,有关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差异的分析也由我来编写,这些都可以从统计报表、财务报表中提炼得出数据,主要有供水量、动力成本、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营业利润等指标,二份报表中的相关数据应当是一致的,如供水量,动力支出必须吻合,报表中还有与上年度的环比值,可查找本期产生差异原因。

第三,每年年初根据企管办要求各公司要上报经营业绩考核自评报告,报告主要根据上年度主要生产指标及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计算,主要生产指标有:原水供水量、综合抽水单耗、管道综合漏失率,设备完好率;主要经济指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利润等,考核分的计算主要由七个指标组成:可控费用(15分),单位电耗(15分),管网漏失率(20分),设备完好率(10分),安全保卫、安全生产、供水事故各10分,指标的计算主要由当期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值得出,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其次,还要对安全保卫和、安全生产、供水事故等进行自评,最后将各项指标得分汇总做出自评报告并上报相关部门。

综上所述,出纳岗位作为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日益重要和广泛,随着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出纳人员应当不断改进自身工作方式,运用出纳岗位的特殊性,拓宽工作思路,提高业务技能,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杨轩,陈琼.出纳工作的认识误区剖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5(03)

[2]志华.出纳工作相关知识(七)[J].农村财务会计. 2003(07)

第2篇

*区地处秦岭深山,丹江上游,为商洛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定贫困县。全区54.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5.62万人,总面积2672平方公里,有耕地34.67万亩,人均0.64亩,有效灌溉面积10.22万亩,人均不足2分。多年平均降水量725.5米,水资源总量5.6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041立方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是一个人多、地少、山高、坡陡、土层薄、质地差、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人畜饮水困难的贫困山区。

根据*市水务局于3月22日召开的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紧急会议部署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前期工作的各项任务。我区进行了全面的安排落实,并于3月23日至4月5日,对全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估。现将调查评估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区委、区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将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写入了区人代十五届三次会工作报告。3月22日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召开当天,我局负责人就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提出了我区贯彻实施意见。区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水务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卫生、计划、财政、环保、国土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水务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安全饮水调查评估等项目前期及建设实施有关事宜。要求各乡镇、办事处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专人负责,逐级夯实责任,明确工作部署。并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顺利进展。

二、组建调查班子,开展业务培训

3月23日,区水务局负责抽调7名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了全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调查组,由主管局长任调查组长,召开了调查组第一次会议。对调查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制订了工作方案。3月25日,全区抽调了32名由水利、卫生部门熟悉农村工作的专业业务人员组成了专门的调查组,召开了调查组第二次会议,对调查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将调查人员分为现状调查组、规划编制组和审查评估组,严格按照水利部、卫生部制订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的四项指标进行调查,摸清农村饮水状况和供水工程基本情况,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农村自来水普及情况;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范围、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重点摸清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无供水设施的人口、取水极不方便的人口、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了解农民对解决饮水安全的意愿、筹资能力及水价的承受能力以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逐村组核查登记,结合饮用水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及存在的问题,为编制规划提供详实科学的依据。

三、全面调查检测,认真分析评估

一)、调查方法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安全饮水工作量大面广的实际,我们根据上级安排精神,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采用全面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办法,于3月24日开始,以乡镇为单位,调查人员深入到村组,采取走访、现场查看等方式,充分听取村组群众意见,对饮水现状及饮水类型进行了详细地核查登记,认真分析缺水原因。外业调查期间,规划编制组根据全区流域自然水系水资源分布状况,利用2003年12月安全饮水普查时选取掌握污染典型进行分析。在外业普查的基础上,对全区的人饮现状调查进行了汇总。结合各地实际调查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召开全区饮水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污染水调查点乡镇负责人会议进行通报,广泛听取各部门、各级意见,在意见反馈后再次深入调查点进行复核,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区饮水安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制。审查评估组织水利、卫生、财政、计划、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的专家领导对报告进行了评估,审查评估认为:调查评估内容全面,数字详实,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商州农村饮水状况,为编制全村安全饮水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调查结果

经调查,截止*年底全区农村饮水安全人数为26.10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57%,自来水受益人数为12.76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28%。集中供水工程中供水到户人口12.76万人,有集中供水点供水人口1.81万人。这些供水工程按供水规模分,日供水量达到20吨以上的124处,供水人口9.66万人,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工程72处,地下水源供水工程52处,自流工程82处,提水公文易文秘资源网-工程42处,有净化设施的43处,无净化设施的81处。全区124处集中供水工程中43处水源水质和供水水质良好,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目前有供水管理人员102人,其中专职管理人员92人,兼职管理人员10人。全区有供水设施的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人口18.71万人,其中水井10.85万人,引泉水7.49万人,集雨人饮水窖0.36万人,无供水设施的人口12.34万人。

第3篇

XX年工作总结XX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农牧科在委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全科同志的团结努力下,在人少、项目投资多、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较好的完成了委党组下达的目标任务和领导随时交办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XX年工作总结

(一)切实加强了项目工作

XX年,农牧科以项目统揽全科工作,切实加强了项目工作。XX年共争取到国家、自治区建设项目14大项,总投资27258.38万元,其中国家、自治区投资14676.15万元,银行贷款2400万元。分行业争取投资情况是:节水、水保、防洪、人饮、水库等水利方面争取国家投资5209万元,占争取投资的35.5%;退耕、天保、种苗、防火等生态建设项目争取投资4602万元,占争取投资的32%;小城镇、农村沼气、种子工程、肉羊产业后化、退牧还草等其它方面争取投资4265.15万元,占争取投资的32.5%。目前,退耕还林、天保工程2个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完成投资4480万元,占总投资30.5%。节水、水保、防洪、人饮、水库、小城镇项目正编制作业设计,退牧还草项目已批复实施方案,已布置作业设计,移民工程自治区已批复实施方案,并下发了投资计划。XX年在项目工作上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是摸清国家、自治区投资底数。今年以来,在委领导协调努力下,我们与自治区发改委农经处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通过经常性的联系、接触,基本上能够掌握住农经处工作动态和项目安排的信息,为争取项目奠定了基础。

    二是根据国家、自治区投资方向积极组织项目。年初,我们筛选确定了XX年农牧业争取国家、自治区投资的盘子,涉及项目55个,总投资194亿元,其中,XX年计划投资33.9亿元。以此为基础,XX年根据国家、自治区项目安排的时间,又从项目盘子中有针对性的分解出40多个项目,单独进行了申报。根据全市节水灌溉、安全饮水、养畜增收的实际,专题策划了全市节水灌溉、安全饮水项目盘子,并向自治区进行了重点汇报。

    三是盯住项目。XX年,农牧科先后7 次,30天去自治区争取汇报项目。通过盯项目,及时协调了项目争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加强了调研协调工作

XX年,农牧科下旗县检查调研8次,40天。安排了全市人饮、退耕、休牧还草、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向计划动态投稿8篇,全部采用。参与了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形势分析、经济发展展望等其它工作。

二、XX年工作思路

(一)强化项目工作

 1、盯紧上报项目,全力争取XX年投资。特别是要盯住种苗、防护林、以工代赈、水土保持、人饮、种子工程、农村新能源、沙区产业化、节水灌溉、防洪、水库除险、生态移民工程、肉羊产业化、退耕还林、饲草料等项目。

 2、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步伐。农业上搞好小麦基地建设项目验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小麦基地续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河套农牧业高科技园区前期工作步伐,策划农业种子工程项目。畜牧上策划奶牛、肉羊种子工程项目。林业上完成退耕还林规划。水利上重点开展水土保持、节水增效、人饮集中供水、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产业化方面重点策划以蒙牛为龙头的奶牛产业化,以佳格、金鹿为龙头的油葵产业化,以屯河、富源、泰顺为龙头的番茄产业化,以维信、草原兴发、椰风为龙头的肉羊产业化,以鸣兴为龙头的脱水菜产业化,以百联、真心、大好大为龙头的炒货产业化。进一步摸清续建项目底数和XX年的建设规模。

3、加强项目管理。XX年安排时间,对XX年、XX年的项目进行抽查,抽查结果作为安排XX年项目的依据。

(二)针对我市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进行调研分析,对全年农牧业经济运行进行分析。

(三)加强自身建设。一方面加强科室自身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科内工作人员自身建设。

(四)进一步协调好几个关系

一是协调好与自治区发改委农经处的关系。

二是协调好与农牧林水各业务部门的关系。

第4篇

一、存在问题

(一)“重设轻撤、重增轻减”现象突出。在机构管理方面注重机构的增设,轻视机构的撤并;在编制管理方面重视编制的增长,淡漠了对其减少和缩量管理。事业单位具有一般社会组织的共性,而任何社会组织的发展,都有不断自我壮大、扩张、膨胀的欲望和要求。作为管理社会组织的机构管理部门,把着重点放在社会组织的增量控制上,无论对增设机构,还是增加编制,都制定了明确的政策规定和具体的审批程序,来严把“增加”关,是无可质疑的。但对于经过了“严格”把关后设立的机构,其发展是否满足了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变化,这方面的评估考核显然不够,尤其是对机构成熟期过后转入衰败期的考量、控制,及其规格、设置和人员编制的调整等。这使得某些机构社会职能虽已弱化甚至消失,而机构设置和编制员额依旧庞大,给人员分流、撤销机构造成阻力。这种“两重两轻”现象,也是诱发机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怪圈存在的原因所在。

(二)无标准可依现象亟待解决。到目前为止,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没有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满足社会需要的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的总量标准,和与其相配套的各行业间机构编制的管理标准,以及某一管理时段内发展变化的调控幅度标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地方的事业单位机构和编制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拟定,报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事业编制的全国性标准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依照《山东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坚持政事分开和精简、效能、节约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与分类管理。但至今未出台任何涉及机构编制总量控制与分类管理的规范标准。使得《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暂无规范的尺度衡量,只能以现有机构编制总量为基数进行总量控制,以目前的分类现状实施分类管理。导致了机构管理规模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现象的产生,造成事业机构编制管理的许多弊端。这一现状维持越久,给事业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带来的弊端越多。

(三)管理经验成惯例现象较为普遍。各级编制部门只是本级编委办事机构,在目前我国财政“分灶吃饭”、机构编制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又缺少规范化管理制度制约的情况下,机构如何设立,编制核定多少,大都由本级政府的高层主要领导拍板决定,决策者政策观念强,管理就规范些,反之,工作便难以开展。随着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法规、政策的陆续颁布,占用事业机构编制承担行政职能任务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不按编制员额规定随意进人等现象得到了遏制。但管理中考核和评估制度滞后、规范化标准缺失、统计数据资料起不到反馈信息的调控作用,加上管理过程的不透明性等等,使我们的管理水平停留在“传达领导讲话精神”、“落实会议要求”、对比参照兄弟市区的机构编制情况、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谈编制的传统管理模式上。多年来的做法形成定式,“你有的我也可以有,大家都有了必然成为合理的”。这种惯例型、经验型的管理方法,导致机构编制随意膨胀、行政经费不合理增长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原因分析

(一)管理理念需进一步转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加强和规范管理事业单位的重点是调整结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严格控制事业单位和编制总量。这不等于对事业机构编制总量实行静止管理。事业单位这一社会组织,有其系统自身的规律。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都具备整体性、联系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共同的基本特征,不能把某个或部分要素割裂出来。事业单位也不例外,它也是在动态平衡中发展,就拿机构编制数量增减情况这一要素来说,它是衡量机构编制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它不是反映机构编制管理水平的唯一指标,况且过分地控制机构编制的增长,还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理念要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改变以往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一旦核定就多年不变的思维定势,以事业单位职能履行情况和经济需求状况来确定其宏观规模,并且要具体到某一机构的留与撤、编制的增与减,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进行动态管理。

(二)制度设计需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有自身的特点,需要有一系列已形成自身完整科学体系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来协调控制事业单位机构中拥有的各种资源,以有效地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目标,能最大限度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适应经济发展的机构编制规模。

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反过来也服务和影响着经济发展。事业机构编制规模要实现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的供需要求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机构编制管理与经济要素相关联的控制指标体系(如:GDP、人口状况、财力状况、经济规划和发展趋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发展速度与人均GDP发展速度之比、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每万人口医师比例、受教育比例等等)和与其相应的制约制度(如:经济指标对机构编制规模趋势的综合评价制度、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时的增量制度、前瞻性控制过热的约束制度、经济滑坡时的缩量制度、预期复苏的调控制度等),以确保二者发展相适应;还须建立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行业及各行业间相关联的机构编制管理测评指标体系和相关制度,以促进行业及行业间结构协调;建立与同期经济发展规划同步的机构编制规模管理规划制度,以削弱管理目标的盲动性;建立与经济发展、行业均衡、规划相符的考核指标体系和制度,且对事业单位实行定期考核、监督,并作为其规模变动的绩效依据加以运用,以达到实时动态管理其规模的效果等等。总之,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严格、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才能通过这一系列的职能的配合与执行,统一组织、调动全体成员的意志,协调其行为,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三)管理方法需进一步改进。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管理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机构编制预期目标的实现,关系着管理结果的成效。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事业机构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改变。这要求各个行业、部门要根据社会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提供服务,以实现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总体性社会目标。还要求各个事业机构以独立法人的地位面对社会压力,参与市场竞争,承担相应的社会目标任务,提供应尽的公益服务,应对规模变化,化解利益矛盾。同时,市场经济也促进了决策机制的改革,使决策机制由高度集逐渐向分级决策的体制转变。在这种形势下,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依旧沿用过去的由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单一方向发出指令进行管理的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需求,只有结合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年检年审、机构编制统计、各项机构编制规章制度考核评定等结果,形成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双向互动的信息传输和反馈控制体系,构成调控畅通的闭合回路,依据各项事业机构编制标准,对其进行控制与调节,才能确保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三点建议

(一)转变认识,提升管理理念。从整体的、动态的、联系的角度全方位认识事业单位这一社会组织,将系统论、控制论的研究方法引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中,尤其是反馈控制管理意识,实现有效目标管理理念。

首先,要认识到我国的事业单位这一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向国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特定目的的人群集合系统。它是由这样一组特定人群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无论它起初是从事业开办费的划拨分类中产生,还是由来于我国计划体制的产物,它的存在表明这一群体、这一系统的社会需求合理性。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是什么性质、什么经济体制,都不会缺少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组织,从这个角度去探索、分析、借鉴过去和别国的管理经验,客观的认识、评价、分析事业单位这一社会群体,才会找出我们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其次,过去我们曾把机构编制工作比喻为蓄水池,人员管理工作比喻为需要蓄多少水,来说明机构编制与人员管理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今这个比喻应该延伸为:机构编制工作如同一个灌溉供水系统。即:不仅是蓄水池,还要有疏水渠、供水管道,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节水的要求,甚至要考虑喷灌和滴灌系统。要使供水系统有效的发挥作用,不仅要合理布局池、渠、管网设施,还要对其使用和损益情况加以管理,及时更新、修护、废弃相应的组成部分,以确保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就是说在机构编制管理中,不仅要看到机构编制与人员管理之间的制约关系,还应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动态依存关系,而关键在于要以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目的提升管理理念。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行为。按照市场经济转轨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和不断完善地方事业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建立适合自身区域性发展的标准测评体系,掌握事业机构编制发展变化规律,实施规范化管理。

在目前我国所处的经济状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提供的公益服务还无法达到按需提供服务,只能提供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也就是说,针对不同区域经济环境和不同经济状况的社会成员群体,提供既有差别又有一定限度福利政策的公益服务。从而限定了事业机构须承担公共义务,不收取投资回报,享有政府给予的某些特权,可实行福利政策,也可保本经营,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工作进行政策干预和法律管理的运营模式,以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均衡。而这种运营模式造成了政府的许多政策都会影响机构的行为,尤其是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形式。随着经济的转轨,一系列的制度、政策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区域经济环境的差异、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差异,要求提供的社会公益服务也有很大的差距;市场条件下的运营模式,无论实行福利政策,还是保本经营,都得遵循市场规则,体现市场价值等等。诸多因素影响着此项管理的成效,这就要求我们找出其自身应对发展的规律,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标准,规范、科学的实施管理。就如同形形的各式灯源,无论大小、形态、色彩千差万别,只有灯口、灯座的标准是统一的,才能被广泛的、规范的使用,也才能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作用。

(三)改进方法,提升管理水平。要努力创新工作思路,要由微观操作向宏观指导转变。要从习惯和满足于完成琐碎具体的机构编制审批业务转变到重视研究解决大的问题上来。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机构编制部门习惯于把自己封闭在单纯业务操作的圈子里,“就机构谈机构”、“就编制论编制”,视野不开阔,创新意识不强。在新的形势下,这样的工作思路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必须予以转变,从事务型的操作中超脱出来,既要“拣芝麻”,更要“抱西瓜”,把机构编制工作搞新搞活。计划经济体制产生计划管理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市场运作模式;小农经济产生封闭思维,开放经济产生开放思维。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首先要管“制”,按政策规定,按规章制度,控制机构和编制的随意性增长;其次,要管“活”,不能仅局限于控制,而且要搞活,要用机构编制这个杠杆,促进事业单位机构的优化设置、编制的合理配置。因此,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要逐步变被动为主动,由批机构、批编制、批职数,转为进行政策法规研究、战略研究、前瞻性研究和技术性研究,向编委会提出具有超前性、前瞻性的建议。

第5篇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刚刚圆满结束,*年水利工作刚开局起步,*局就组织召开*年工作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年工作,部署*年工作,非常及时,很有必要。

昨天,建春同志代表局党组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局*年的工作,并对今后一段时期*流域贯彻落实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扎实做好流域水利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工作重点。对*年工作的总结是实事求是的,对工作特点的归纳也是比较准确的;对流域管理与治理中需要突破的主要难点问题的认识是符合流域客观实际的。对*年工作重点的安排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抓住了流域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工作主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我相信,在*局党组的领导下,通过*局全体干部职工团结拼搏,扎实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此次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流域水利工作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一定能够更好地保障流域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更好地服务于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局*年工作成效显著

*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部党组坚持人水和谐相处、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思路,结合流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履行了流域机构职能,推进了流域治理和管理,主动做好服务,进一步密切了与流域各省市的联系,流域水利工作成效显著。部党组对*局的工作是满意的,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流域各省市的领导和社会各界也对*局的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认同。根据部党组和部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的安排,上周,周英同志带队对*局领导班子和部管干部进行了年度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对*局工作高度评价,认为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班子精神面貌很好,讲政治、讲大局,形成了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对*局的工作我也是满意的,感到很欣慰。*局*年工作取得的成绩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流域水利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局党组提出的“十一五”期间流域水利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体现了时代特征、水利特点和流域特色;“建立一个机制、提高两个能力、保障三个安全”的工作思路,抓住了流域水利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体现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流域水利工作的客观要求;*年工作报告中明确的九方面重点工作,符合水利履行“两个使命”的要求,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力促进了流域治理和管理。

二是流域水利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年,*局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放在工作首位,紧紧围绕服务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了流域水利工作理念的创新和拓展。近年来,流域持续干旱少雨,以引江济太为重点,深化流域水资源调度,扩大受益范围,有效保障了流域特别是江苏、浙江、上海部分地区重要水源地的供水安全,改善了流域水环境;你们积极与环保部门合作,共同落实引江济太期间望虞河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的同时,提出了*流域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并由水利部正式提交国家环保总局,为建立水利环保联动机制积累了经验;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入手,及时审批了一批城乡统一供水水厂的取水许可;你们还进一步加强了流域重大水安全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高了应对突发性涉水事件的快速反应、处置和管理能力。

三是流域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是促进水利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科学调度、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的重要保障。*局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流域管理的有效方式,积极推进流域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已初步提出了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取得成果,为流域水利事业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是流域规划和前期工作得到加强。在“十五”期间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已基本构建了以防洪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为主体的流域水利规划体系。流域综合规划已经启动,流域“十一五”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规划、浙闽交溪流域规划等规划扎实推进。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注意处理好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既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又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治太二期前期工作客观上难度大,我也密切关注,总的来看,还是稳步推进的,望虞河、太浦河后续工程正抓紧工程方案协调,环湖大堤后续工程、新孟河、新沟河工程可行性研究已通过审查,拦路港二期初步设计已通过水利部审查等等。

五是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年前局里进行了大规模处级岗位交流,还提拔了一批处级干部,调整后各部门(单位)工作平稳有序。今天到会场,感到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是振奋的、是昂扬向上的。*局在做好流域水利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内部管理逐步规范,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干部职工素质明显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了组织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作用。

*局机构精干,人员少,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做流域水利工作,流域管理和治理的任务非常繁重,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既是*局党组坚强领导、大力推动的结果,更是*局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奋发进取、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可以说,*局干部职工队伍是一支作风过硬、能吃苦的队伍,*局是一个和谐、奋发、进取的团队。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

近年来,*局在流域管理与治理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部党组治水思路,努力推进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流域推进流域水利现代化是一项现实的、紧迫的任务,流域水利工作必须以流域水利现代化的要求为起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一是进一步认识建设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又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是紧密相连、融为一体的,其本质的要求是用现代的发展理念指导水利,用现代的科技成果装备水利,用现代的先进技术改造传统水利,用现代的经营理念和手段(包括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水利,从而建立现代的防洪安全体系、现代的水资源供给体系、现代的水工程管理体系、适应现代人生活需要的水环境生态体系、现代水利人才体系,实现人水和谐,以水资源可的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代水利,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区域的不同情况逐步推进、递进式地发展,*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快,有条件,加快现代水利发展步伐。*局在流域现代水利建设中要有所作为。

二是流域各项水利规划编制都要切实贯彻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水利规划是水利发展的蓝图和纲领,是水利工作的基础和龙头。通过编制和实施水利规划,贯彻落实治水新思路。近年来,*局组织编制了大量规划,对促进流域管理和治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流域水利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当前,要特别高度重视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修编这两个关系流域全局的重要规划。要着眼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永续利用,协调好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通过水资源综合规划,对未来一个时期*流域水资源进行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科学配置。要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流域综合规划编制的主线,从根本上扭转以往以重大工程建设作为规划编制主要脉络的做法,抓住水资源领域的主要矛盾,根据*流域的实际特点,统筹流域与区域、局部与整体、重点与一般、长远与当前、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做到防洪抗旱并举,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开发保护统一,促进现代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三是要为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深入推进提供制度保障。推进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既要有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更需要健全的制度保障,而且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认真总结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实践,把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制度形式稳定下来,尤其要在水法规制订、规划编制、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加强水利的社会管理职能,引导、调节、约束、规范人类的行为,切实改变过去那种重治理开发、轻节约保护,重工程建设、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行政手段、轻经济法律手段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要以制度管权,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依法行政,依法规范流域各项水事活动。

*流域水利工作既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又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促进*流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保障流域率先实现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努力解决流域目前存在的防洪、供水和水生态问题,重点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1、积极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推进流域二期治理。当前*流域治理正处在关键的转折时期,一期治太已基本完成,二期治太尚未正式启动,流域性防洪和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必须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近期*流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着力做好二期治太重点工程前期工作,按照“蓄泄兼筹、引排结合、改善水质、维系生态”的原则,加强与地方协调,结合水资源、水环境建设,加快流域治理,大力推动二期治太建设,建立现代的防洪安全体系和水资源供给工程体系,进一步提高流域引排和调蓄能力。

2、切实把保障流域人民饮水安全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流域水利的头等大事。*流域城镇化水平高,但相当一部分城市水源地污染严重,上海、无锡、嘉兴等大中城市水源地水质得不到保障,大部分中小城镇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严重超标。据统计,2005年,全流域实际用水量达350亿立方米,有43%水质不合格。*流域各省市都提出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保障饮用水安全是一个关键指标,而且获得洁净的饮用水,也是人权的基本体现。*局已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一定要千方百计履行好水利部门在保障饮水安全方面的职责,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努力推进治太二期工程建设,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力争使*流域老百姓都喝上洁净的水。

3、不断提高流域水利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努力服务和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流域水利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必须加快流域治理,通过构建流域现代的防洪安全体系、现代的水资源调控和水生态保护体系、现代的水工程管理和调度体系等,不断提高流域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要大力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4、提高流域水行政能力,努力维护流域河湖健康。由于*流域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各地在经济发展中对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过度,保护和治理滞后,致使流域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污染严重。要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局必须不断提高流域水行政能力,进一步加强流域管理,肩负起维护流域河湖健康的重任。通过制定、完善流域水法规体系和水利规划体系,规范、约束和引导流域经济社会活动,促进流域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促进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流域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流域有着建设现代水利、实践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社会基础和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根据流域实际特点,统筹流域与区域、局部与整体、重点与一般、长远与当前、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把可持续发展水利作为一个根本的目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追求。

三、*流域当前需要抓好的几项工作

1、进一步加强流域管理。加快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流域要侧重指导、服务,重点抓好流域内带全局性、涉及省际以及地方难以办到的事,并为流域内各省市做好服务,同时要发扬民主,注重协商,充分发挥并保护地方政府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性。

2、加快规划和前期工作,促进二期治太骨干工程尽早实施。充分发挥规划在流域管理中的基础和龙头作用,高度重视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这两个关系全局的重要规划编制工作,着眼于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兼顾防洪抗旱、兴利除害、开源节流、开发保护等。加大与有关省市沟通、协调的力度,加快推进治太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的速度,力争促进流域性骨干工程开工建设。我在这里也表个态,需要我出面的,我一定大力支持、积极协调。

3、继续做好以“引江济太”为标志的流域水资源调度与配置,保障流域供水安全。进一步整合流域与区域水资源调度,继续推进“引江济太”长效运行机制建设,流域机构组织协调,地方部门密切配合,流域区域联动,把“引江济太”这件造福于流域人民的好事长期办下去。以科研创新促进流域管理和治理,不断提高流域水资源调度能力和水平。

4、切实做好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流域经济社会高度发达、人口稠密,防汛抗旱工作相对其他流域要求要高。必须按照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要求,认真做好流域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不能掉以轻心,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保障流域人民生命财产、重要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把灾害损失减至最低限度。

5、切实抓好自身能力建设。流域机构自身能力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流域水利发展,促进人水和谐的重要保障。要继续加强局领导班子建设,目前局领导班子状态很好,团结协作,互相补位,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发扬;要加强班子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班子成员驾驭流域水利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流域水利工作中把握方向,不断推进流域水利改革与发展;工作中要贯彻好民主集中制原则,既讲民主,又讲集中,重大问题要集体讨论研究,保证决策的科学民主。要切实加强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做好水法规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为流域水利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激发职工的热情和干劲;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同志们,服务和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人水和谐,我们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让我们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进流域水利事业,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6篇

【摘要】随着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饮用水已经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尽管我们国家对居民供水的设施已经日趋完善,但目前在居民的二次供水中,仍旧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何实施二次供水的统一管理,已经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针对居民二次供水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施二次供水工程的改造工作,积极筹集资金进行供水设施的维护工作,做好安全饮用水的保障技术,全面提高供水管理水平。

【关键词】二次供水;统一管理;意义;方案

1 实施二次供水统一管理的意义

所谓二次供水,指的是自来水从出厂到用户使用,中间必须经过加压和提升的过程。在目前的二次供水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供水设施老化,建筑材质标准不合乎要求等等,直接导致自来水铁、色度、浑浊度等有超标现象发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二次污染;二是因为是由物业管理企业对居民二次供水设施监管和负责,而供水企业只负责到街坊管道,这种管理体制的分割,造成了服务不到位、责任不明确,而居民一旦出现了投诉和报修,则往往互相扯皮、推诿;同时,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往往由开发公司建设和管理,普遍存在着水质缺乏保障,清洗消毒不及时,噪音扰民,设备不稳定,漏水严重、管材质量差等问题,对高层用户的正常用水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对居民的二次供水实施统一管理,提高供水水质、防止二次污染,是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

2 二次供水统一管理实施方案

2.1 加强宣传力度,全面开展管理工作

首先要将二次供水统一管理工作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工作,成立专门的供水改造领导小组。由各地市财政局、房管局、二次供水管理所及街道等单位共同实施总体管理方案。明确总体措施、职责、内容及工作目标,同时和相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形成由物业公司、居委会、房管部门等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要形成一个健全的推进机制,做到“齐抓共管、各方协同、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同时还要明确出资方式,推行“全财政、全覆盖”,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二次供水统一管理工作全面实施。

我们还要细化措施、层层推进、精心组织,针对二次供水统一管理经验缺乏、任务重、时间紧等实际问题,细化落实各项推进措施,实行统一规划、和谐改造、严格管理、分批实施的工作思路。同时,大力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如广播电台、电视台、数字电视等进行宣传,并设立咨询网点,张贴《告居民书》等,让居民全面深入了解二次供水统一管理的标准、内容和意义等。

2.2 明确职责,大力推进工作进度

2.2.1 市房管局要组织供水企业和物业管理公司等详细摸清各个居民小区及街道委的供水设施情况,同时开展全面普查工作,要对各个小区的改造量了如指掌,进而详细编制二次供水统一管理工作年度总体计划。

2.2.2 各区街道委和供水企业是二次供水统一管理的工作责任主体,应该依据制定的年度总计划和实施方案,逐步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对广大居民的宣传力度,争取居民对供水设施改造工作的大力支持,同时做好协调工作,加强居民、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居委会同施工单位的联系与合作,解决统一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

2.2.3 市水务局负责整个供水管理工作的协调和联络工作。同时负责监督检查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工作,并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做好工作的总结和下一步部署。

2.2.4 市财政局要积极做好改造资金的落实工作,保障资金全部到位。

2.2.5 供水企业要参与编制年度工作计划,负责审核居民小区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方案,监督供水设施改造,做好非商品房的水箱改造和水表改造工作,进行严格的验收并做好移交接管工作。

2.2.6 供水公司要严格执行工作流程。不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必须先进行改造,完成之后验收,合格之后接管;并负责居民二次供水设施的日常养护和运行管理工作,实现管水到表。同时对新建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居民二次供水设施直接验收和接管。

2.3完成供水设施改造工作

实施二次供水工作的统一管理,保证工作的循序渐进、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首先要完成供水设施的改造工作。改造工作必须从设计、施工、验收各个缓解全面展开,应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设计选材应积极推广球墨铸铁管等有利于保障供水水质和供水安全的优质材料、设备等;改造方案要将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提高水质相结合、降低爆管与漏损相结合、优化主干管布置与供水调度相结合,全面做好供水设施改造工作,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工程施工必须严格遵循设计文件和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要选择质优、环保材料,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严防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恶劣现象;验收时更要严格把关,未满足要求或不合格的坚决要求整改,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予以验收。要建立招投标机制,严格执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相关标准,以保障工程质量、进度以及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建立统一管理系统,全面提高供水管理水平

供水企业设立三套统一管理系统,包括为民服务热线、供水抢修调度及生产调度,以客服中心为龙头,全面实施安全供水方针。

3.1 利用服务热线准确把握用户情况,及时解决服务问题及安全事故,在领导决策时要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充分发挥热线的服务功能,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做好居民二次供水管理工作,为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打下良好的根基。

3.2 建立统一管理调度中心,采用独立群电话指挥平台,并且采用先进的GPS卫星系统实现定位,迅速、快捷的传送信息,合理调动抢险资源,对供水管网事故及时的进行抢修。龙头单位是集团公司的调度中心,负责抢修的重点单位是管网分公司,在收到调度中心的指令后迅速执行。

3.3 建立统筹调度系统,并在全市管网系统中安装水压自动传感器,覆盖进水、净水到送水,以及加压泵房和管网压力等,准确及时地把握整个供水流程,实现全市供水管网自动化管理。实现供水科学调度,同时也解决了事故、水灾、爆管等突发性问题,极大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也大大降低了损失,减少了负面影响造成的困扰。

4 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安全饮用水保障工作

根据管网系统、水处理工艺及原水的现状,要从技术上进一步改进,以提高二次供水的水质。一是进一步加强供水设施的改造工作;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对当前的二次供水设施管理机制进行完完善,实现供水管理供水到用户,进一步统筹安排原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实施配套服务,一网分片,水厂合并,使自来水供应方式实现规模化,以构建安全饮用水保障体系。

第7篇

今年,白沙镇规划委员会立足白沙实际,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按照“党建立镇、基建强镇、产业兴镇、民生稳镇”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石冥故里.画意白沙”建设目标,以“一城二园三主线”为工作重点,高质量做好产业文章,高标准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打造石阡西部中心区域小城镇。

规划制定2015年总体发展思路。围绕一个目标:即围绕“石冥故里.画意白沙”这一目标。突出三个重点:即一是以突出加强党的建设为重点;二是以突出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三是以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为重点。抓好五项工作:即一是围绕小部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促进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二是围绕基建强镇扎实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215套扶贫生态移民房建设步伐,进一步夯实白马新区基础设施,完善新区功能;高标准完成邱石冥文化公园、邱石冥文化广场及陈列馆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集镇猪市坝第二批棚户区改造,连通荆竹新区工程;重点实施好集镇供水管网扩容改造工程;启动实施均田片区安全饮水工程。重点实施好桃子坪、石牛寨通村公路硬化;做好白沙至均田公路的灾后修复;启动实施县级贫困村大堰通村公路、三塘至坪上产业路硬化;启动实施羊角山产业公路,小岩至岩上、羊角山绿荫塘产业公路以及白沙中学至农贸市场段公路硬化。三是围绕产业兴镇扎实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点是加大羊角山、坪上两个市级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同时,围绕园区带动,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茶、烟、椒、畜”等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努力实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四是围绕民生稳镇抓实做好民生事业。重点抓好新农合、农村危房改造、养老保险、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生态移民、精准扶贫等工作,确保2020年同步实现小康目标。

规划建设石阡西部中心区域小城镇。白沙位于石阡西部乡镇聚凤、本庄、河坝、龙井、国荣、甘溪中心区域,305省道穿镇而过,既是全国著名美术教育家、花鸟画家邱石冥先生的故乡,又是原石阡第二中学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今年,该镇积极依托地域特点、历史文脉、交通便利等优势,围绕“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功能配套”的发展理念,按照“一河一园、两区、三广场”(以白沙河为纽带,以邱石冥文化公园为中心、拓展白马新区和金竹新区、建设文笔广场、邱石冥文化广场和人民文化广场)进行组团式布局。目前,白马大道改扩建、160余户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邱石冥文化广场、陈列馆、石冥公园、石冥故居、石冥街工程正在紧密锣鼓地建设,确保邱石冥文化广场开馆仪式暨“温泉之城·长寿石阡”铜仁市美术作品展活动如期在白沙举行。同时,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为契机,以整治镇容村貌为切入点,结合各村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中心小城镇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构筑区域互动、镇村联动、优势互补的新型城镇体系,努力打造“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园林小城镇。

认真编制“十三五”总体规划。根据国家、省、市、县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要求,该镇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科学谋划,扎实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一是立即成立组织机构,配备精干力量,明确职责,理清思路,结合镇情,统筹规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指导性,真正切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二是科学谋划。该镇按照“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以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多方走访调研、广泛听取和征求意见,科学合理地谋划编制一批事关未来五年全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点项目,为实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三是精准衔接。坚持项目编制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当前、考虑长远,加强上下、左右节点衔接,做好全镇总体规划与部门专项规划衔接,做好镇级规划与全县总体规划对接,在总结分析“十二五”期间取得的发展成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好当前与“十三五”规划的精准衔接。已完成“十三五”项目规划清单,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有9项,涉及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领域的有5项,涉及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有6项,涉及特色产业发展领域的有5项,涉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领域的有3项,形成了规划文本材料。

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没有找到一条很好的投资渠道来筹措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比预期的稍微缓慢。

2、村屯规划管理执法力度不够强,村屯乱搭乱建现象较多,且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各方面比较落后,造成我镇新农村建设跟不上集镇建设步伐。

3、部分镇、村干部学习不够,规划意识淡薄,缺乏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产生随意性建设,加之农村群众的规划意识程度较低,未批先建,少批多建、建新不拆旧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我镇村屯有限的农用地减少,给城镇化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此,下一步工作打算如下:一是加大对《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定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社会规划意识和法制观念,努力做到行政干部懂规划,村组干部知规划,广大群众守规划。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融资,努力筹措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着力解决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快编制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部分专业规划,实施村庄规划,引导农村建房,调整完善村庄建设规划,真正发挥好规划的指导效应。四是加强规划管理,加大规划执法力度,严格控制违法建设,同时,加强以镇村主干道、居民小区、商贸区为重点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对镇、村规划和建设的技术指导。五是强化城乡规划实施监管,充分发挥规划所和国土所的作用,加大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查处和纠正各种违法建设行为,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破坏城乡规划后果严重的违法行为予以公开曝光,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截至目前,该镇规划委员会共召开会议20余次,专题研究涉及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事项40余项,乡镇规划委员会实体化运行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8篇

近年来,温泉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乡镇,打造特色旅游名镇”的指导思想,把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作为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努力在“生态、绿色、健康、平安”上做文章。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全镇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高度重视 形成创建合力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乡镇创建工作,遵循“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的发展理念,明确提出了“全镇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支持”的创建口号,举全镇之力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为使创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镇党委、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分解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行政村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温泉镇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工作实施方案》,并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专题党政联席会,听取汇报、督促进度,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聘请人大代表、离退休老干部和知名人士担任创建顾问和质量监督员,建立健全了镇村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从而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社会共同参与配合的强大合力,有力的促进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广泛宣传

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温泉镇始终把强化宣传、增强全民创建热情作为搞好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召开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动员大会,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作动员报告。随后,又相继召开了城镇绿化、河道治理、整治镇区环境、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等各项创建专项工作动员会、促进会,深入基层广泛动员。二是采取宣传车、板报、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宣传引导,把创建工作宣传到千家万户。三是在镇区主要街道和各行政村醒目位置悬挂横幅,设置宣传版面。四是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以喜闻乐见的载体赋予创建工作新的内涵。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了全民的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和创建意识,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为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突出重点,努力提升创建质量

(一)坚持科学规划

镇党委、政府按照“抓框架、夯基础、抓配套、强管理、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规划起点高、建设品质高”的原则,经过反复论证,找准温泉定位,确定了建设“旅游名镇,经济强镇”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高起点编制城镇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2011年,温泉镇聘请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专家,对温泉度假区旅游发展进行了高标准规划。2012年,根据汝州市“西村”建设的新形势,又编制了《温泉镇环境规划》、《温泉镇镇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委托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编制了《温泉镇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将温泉镇定位为汝州市的市域副中心,以观光旅游、休闲疗养业为主导的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镇区规划面积达近10平方公里,为温泉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必要条件,也是改善人居环境的根本所在。近年来,我镇不断完善道路、电力、供水、排水、绿化等配套工程,先后对温泉镇区实施了集中供水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和供电设施改造升级,对镇区垃圾中转站进行了迁建,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总投资400万元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正在实施,总投资1000余万元的温泉镇区排水工程项目将于今年实施。为进一步改善温泉交通条件,汝州市2012年规划实施了温泉迎宾大道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全线贯通,二期工程年内开工建设。今年,又确定了规划实施西村核心路干防汛路扩宽改造工程,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征地工作,温泉国际旅游休闲度假村的承载力、吸引力得到明显提升,为西村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抓治理。抓好北汝河及牛涧河治理工作,逐年实施河岸绿化美化工程,逐步形成生态型、休闲型的沿河景观。加大农业污染治理力度,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污染。二是抓保护。全面开展生态绿化,共完善农田林网 15000亩,新建农田林网20000亩,绿化沟、河、渠100公里,累计植树12万株。被授予河南省平原绿化模范乡镇和汝州市林业生态创建先进乡镇。亿林生态园、硕果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等生态休闲农业项目的实施,实现了观光农业和温泉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三是抓建设。在镇区新建了垃圾池,设置了垃圾箱,铺设排水管道(暗渠)2000多米,全镇农村累计建垃圾池60余个,建沼气池400多个,铺设排水管道8000多米,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温泉、骆庄、赵庄等3个行政村被授予 “省级生态文明村”,程庄村等5个行政村被授予“平顶山市级生态文明村”。

强化镇村环境管理

一是加强农村环境管理。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大力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坚持路到哪里就管到哪里,做到有路有树有人管,确保了村庄主要道路平整,两侧无暴露垃圾,无乱搭乱建,无露天粪坑,无污水横流现象。二是加强镇区环境管理。专门成立了城管队伍和环卫队,加强对镇区环境的经常性管理,对沿街各单位、商户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主街道垃圾日出日清。同时,加大镇区环境集中整治力度,今年先后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5次,实现了镇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三是加强污染源管理。坚决做到不上“十五小”和 “新五小”工业项目,所上项目环保审批率达到100%。同时抓好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工作,我镇秸秆禁烧工作连年受到市政府的表彰。四是培育文明乡风。结合温泉实际,组织开展了首届五好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评选活动,目前,评选活动进展顺利,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反响良好。通过活动开展,群众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为进一步提升生态乡镇创建水平,深化创建效果发挥了积极促进和推动作用。

以创建促工作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第9篇

2009年,全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及第三产业发展工作要认真贯彻区委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当好排头兵,工作创一流”的总体要求,坚持项目为纲、民生为本,围绕做大做强三大经济、突显四大产业、推进五项工程、实现四个增收的总体思路,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确保“116”工作计划全面完成。

(一)主要指标

1、辖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98亿元,增长22%,其中:市区完成28亿元,增长17%;区属完成23.61亿元,增长22%。

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5.84亿元,增长7.5%。

(二)工作计划

1、项目建设

2009年全区计划实施50万元以上各类建设项目194项,总投资81.32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20.77亿元。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60项,总投资80.58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20.19亿元。

按建设性质划分:续建39项,总投资22.89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8.04亿元;新开92项,总投资29.71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2.15亿元;前期29项,总投资27.98亿元。

按投资规模划分:亿元以上项目20项,总投资55.68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8.35亿元;千万元以上项目89项,总投资77.27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7.4亿元。

按行业划分:工业项目13项,总投资10.93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2.58亿元;农业项目35项,总投资2.92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29亿元;城建商贸项目55项,总投资32.25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2.82亿元;交通能源项目4项,总投资1.21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09亿元;旅游项目7项,总投资2.81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58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4项,总投资2.31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0.68亿元;公检法司项目3项,总投资0.17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0.17亿元。

2、招商引资

全年计划洽谈各类项目100项,签约50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亿元以上。

为了确保上述目标任务的完成,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落实目标,靠实责任。对全区重点建设项目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扶和部门(乡镇、开发区、工业园区)目标管理责任制,使每个项目都有一名领导包抓,一个责任单位牵头,明确项目进度要求和投资完成量,把项目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的完成。

2、强化督查调度,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按照续建项目抓进度、审批项目抓开工、新开项目抓建设、前期项目抓到位的总体要求,继续坚持重点建设项目月调度、月分析、月通报制度,抓好全区重点项目的调度管理,督促各项目责任部门和乡镇努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最大限度的发挥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

3、规范项目管理,搞好协调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国省投资体制改革精神,规范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程序。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要求,落实新开工项目的八项条件,建立发改、建设、规划、国土、环保、统计等部门的联动机制,明确工作程序和责任,在产业政策、市场准入、用地审批、环评、能评、安全等方面,严格按程序办事,把好项目质量关和准入关。对于区上的重点建设项目和符合政策规定的项目,加大协调配合和支持力度,主动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加快前期工作进程,加大投资争取力度。近期,抓住国省确定2009年投资计划的时机,积极跑上去汇报衔接,促使城区供水扩建、四十里铺供水工程、廉租住房、通乡油路等一批已有投资意向的项目尽快落实投资,下达计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规划项目启动实施。同时,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围绕三大经济、四大产业和五项工程,在煤电产业开发、农副产品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调研论证一批项目,积极向上汇报衔接,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省投资计划盘子,确保年内争取国省投资比上年增长20%以上。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将项目前期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下达给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开发区、工业园区),确保年内调研储备60个以上前期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库。

5、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一是认真落实“一项一议、一商一策”的招商引资制度,做到执行政策零折扣、部门服务零距离、生产经营零干扰,努力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尊重一切外来客商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建立崆峒区招商网站,印制投资指南。把招商项目、办事程序、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客商需要了解的信息汇编成册,在网上,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创新招商方式。抓住全国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在我市举办的大好机遇,搞好节会招商。积极探索领导干部推动招商、专业队伍招商、以商招商、专项招商、定点招商等招商引资方式,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四是完善激励机制。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继续落实县级领导、经济综合部门、各乡镇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把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使各级肩上有担子、手头有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对招商引资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处罚。

二、请求区委、区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

第10篇

Abstract: large hydroelectric project in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proces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river dam site area of the river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planning flood diversion of the channel, reduce the high water level upstream warm, create the main body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throughout the year,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total duration,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project. And carry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consultation, etc, and seeking a proper settlement of construction diversion problems, and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construction layout, construction coordination,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total duration.

Keywords: hydropower projects, the design phase,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中图分类号: TV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水电项目设计阶段,施工专业首先应收集开展施工组织设计所需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后,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按照报告编制规程,编制本工程预可研、可研、招标及施工详图等各阶段的设计工作大纲,以及编制《施工导流设计大纲》、《围堰设计大纲》、《土方开挖及边坡处理设计大纲》、《施工交通设计大纲》、《施工总布置设计大纲》等专业设计大纲,作为指导本专业设计的纲领性文件,并加强和公司各专业的沟通联系,广泛而充分的征求工程所在行政区有关部门对本工程建设期间有关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展工程的各阶段设计工作。下面是笔者参与的某大型水电项目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某工程是低水头河床式航电枢纽,河床开阔,汛期施工可能会出现淹没。同时由于蓄水后上游水位壅高,需要对上游沿岸进行防护。在本工程规划阶段的设计报告中,了解到工程的如下特点及难点,需要在工程各阶段施工组织设计中有针对性的加以研究。

1)本工程位干游,洪峰流量较大,洪、枯水位变幅较大。施工导流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施工期临时淹没的问题,减少工程施工期上游壅高水位对上游的影响。

2)施工导流特点突出:①施工导流流量大,本工程主要建筑物有船闸、厂房、泄水闸等,由于船闸、厂房等建筑物工程量大,工期长,因此需跨越汛期全年施工,汛期6~9月五年一遇洪水设计流量为9180 m3/s,十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为10800 m3/s,而束窄河床后施工期允许过流宽度减小,施工导流设计中需充分考虑导流期间施工安全性和保证工期的可靠性;②枢纽工程坝址区河床开阔,导致施工导流工程量大,且基坑面域较广,基坑排水工作量大;③导流围堰可以采用当地材料填筑。

3)根据水工布置特点、坝址地形及水文特点,该枢纽的施工导流宜采用束窄河床分期导流方式。分期施工导流要充分考虑如何尽早发挥工程效益,要通过优化施工导流方式来进行施工进度优化,合理安排施工工期,以达到提早发电的目的。

4)工程所处河段为平原河段,所在区域沿江的部分城镇灌溉及生活用水以及一些工业企业、码头等需从干流取水;同时目前沿江多数江堤防洪标准偏低,如何结合施工工期、施工导流程序合理安排好上游防护和疏导岸上的涝水工程进度,以尽可能减少库区可能产生的临时淹没等是另一大难点。

5)本工程混凝土、土石方填筑量大,其来源和质量、储量才以及开采保证率要求很高,需要进行详细比选。根据《规划报告》进而现场查勘看来,坝址区岷江两岸漫滩发育,天然砂砾料丰富,料场地形平坦,有公路与枢纽工程相通,开采条件很好;同时,漫滩发育,河道疏浚以及主体建筑物开挖量大,可作为填筑料和砂石加工毛料,节省工程投资。

6)坝区右岸河谷为低丘,左岸为山体,右岸施工布置场地较好,左岸施工布置场地较差。本工程土石方量大,弃渣场占地面积较大,渣场的设置,需结合施工总体布置和施工总进度做好土石方平衡,同时做好环境和弃渣处理工作。开挖出来的土方,应尽量做到物尽其用,尽可能利用作围堰填筑料、场地平整和道路回填料,并和当地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后,在能挖填同时进行的,最好结合当地土地开发需求,填筑开发场地。

7)库区防护工程工作面长,可以全面开工,并且施工方法简单,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布置相对简单。

8)施工总进度与枢纽布置、施工导流方案密切相关,本工程施工工程量大、强度高、工期长。对控制工期的船闸及厂房尽可能安排全年施工,缩短工期,使工程尽早发挥效益,安排施工进度时需对应于枢纽布置方案考虑分期均衡施工。

进行设计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前,首先要掌握工程地理位置、对外交通(铁路、公路、水运等)状况及工程所在地区近期拟建的交通设施;工程布置特点、施工场地条件、水文、气象等基本情况;说明施工期(包括初期蓄水)通航、下游供水等要求;主要建筑材料的来源,水、电等供应条件。下面对施工组织设计的一些重点环节进行论述:

基础资料收集

在编制文件中应阐述本工程布置特点、交通情况、气象水位等基本情况,对工程施工条件进行初步认识,主要工作为:

(1)本阶段需进行国道省道至坝址的道路交通条件调查分析。

(3)收集工程所在河段的水文资料、洪水特性、各种频率的流量及洪量、水位流量关系、施工各种频率洪水等资料;研究工程地点的地形、地质、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等资料,概述工程水文、地质特点。

(3)收集工程地点的气温、水温、地温、降雨等实测资料和统计分析成果;收集工程所在河段的通航资料及当地对施工期通航的要求,分析施工期通航的必要性。

(4)对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情况进行市场调查,从质量、数量保证以及经济性综合比较选择建材供应商。

(5)初步落实施工期水源、电源、通讯情况及供应条件。

(6)进行有关的社会经济调查和其他资料收集。

二、施工导流

主要内容:初步比较拟定导流方式、导流标准、导流程序、导流建筑物的型式与布置。初拟截流、下闸蓄水标准和安排。初拟施工期通航、下游供水等措施和安排。估算相应工程量。

(1)根据《洪水标准》、《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等规范要求及《规划报告》初步拟定本工程的分期施工导流标准、导流建筑物的等级。

(2)与地质、规划、枢纽、水工、航电等专业沟通,收集导流所需设计资料,根据工程地点的地形、地质资料,枢纽布置资料,泄流能力曲线,水位流量关系等设计资料比选施工导流布置方案。

(3)进行满足施工期通航的导流方案研究,通过不同导流方案的工程量、施工期发电效益及施工进度安排综合分析提出推荐的施工导流方案,并估算相应的工程量。特别注意本工程河网式河道,支流、岔流较多,施工导流要充分利用施工期支流的分流,使围堰能抵挡全年洪水,争取基坑全年施工,加快施工进度,达到缩短总工期、尽早发挥工程经济效益的目的。

(4)围堰结构型式拟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及开挖渣料,初拟做砂砾石围堰,粘土心墙,基础采用垂直防渗。本阶段要针对地质资料提供的覆盖层深度,进行防渗处理方式的比较(覆盖层较浅,采用开挖齿槽,修建截水墙等;较深位置可采用高喷板墙),优化围堰型式,节省工程投资。

(6)通过施工导流水力学计算、施工导流模型试验,确定施工期束窄河床的宽度,同时做好围堰的防冲措施。

(7)初拟推荐导流方案下的截流时段和标准,考虑下游供水的工程措施。

三、料源规划

根据混凝土骨料(天然和人工)、石料、土料等各种料源的分布、储量、质量、开采运输条件,初步比较拟定料场和开采加工运输方式。

现场查勘可知:工程所在河流两岸漫滩发育,初拟的坝址处有漫滩出露,天然砂砾料储量丰富。料源点较多,本阶段可采用系统分析法优选料场;同时要求初选料场做混凝土骨料调查,同时考虑使用河床疏浚料和开挖料用于砂石骨料的可行性,通过初步的技术经济比较拟定混凝土骨料料源。

地质调查表明区域内天然土料较为缺乏,土料主要用于围堰工程的防渗,需要量不大,本阶段要落实土料场,保证土料的质量与储量满足工程需要。

初拟料场开采方式,料场开采要求符合施工安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要求。

四、主体工程施工

本阶段需初拟主体工程(包括导流工程)施工程序、施工方法。估列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本阶段主要工作思路:

(1)重点研究控制进度以及所占投资比重较大的工程,本项目主要是着重对控制性的厂房、船闸工程的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和施工机械的配套等的施工方法进行研究,初拟虎渡溪电航枢纽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

(2)以施工安全、工程质量、施工工期、施工成本作为控制性前提,优选各主体工程的施工方案。特别注意充分利用河道疏浚料作为防护堤填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3)做采用的机械设备要尽可能选用运行费用较低,通用性强的设备,能在先后施工的工程项目中重复利用,同时要求进行能耗分析,提出节能设计。

五、施工交通运输及施工总布置

初选对外交通运输方案(包括转运站位置及重大件运输)。初步比较拟定场内交通干线规划布置。初拟主要施工厂设施规模、施工总布置及施工分区规划,提出施工用地范围。本阶段主要工作思路:

对外交通:根据初步调查,本工程公路、铁路等方式齐备。

坝址交通:本阶段要对现阶段坝址两岸陆路交通情况进行调查,确定重大件的运输方式。同时尽量考虑机组整体运输,提高机组安装相率,为缩短工期创造条件。

施工总布置:根据实际地形条件及水保、环保等专业要求进行施工场地布置。布置原则是尽量把施工场地布置紧凑合理、节约用地,避免占用良田、平地过多,减少移民安置工作量,并密切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确定工程施工场地布置。

本工程渣场及临时存渣场的设置,需结合施工总体布置和施工总进度做好土石方平衡,同时做好环境和弃渣处理工作。开挖出来的土方,应尽量做到物尽其用,就近取材,缩短运距,减少二次运输,以达到节省工程投资目的。尽可能利用作围堰填筑料、场地平整和道路回填料,并和当地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后,在能挖填同时进行的,最好结合当地土地开发需求,填筑开发场地。

坝址附近有多处场地可以选用,本阶段应根据各场地地形地质条件、枢纽布置特点、施工导流规划、施工分区规划以及结合场内外主要交通布置、建设征地及移民等因素,经分析比较后选定施工总布置方案。

施工工厂设施:本阶段要初拟主要施工工厂设施规模。本工程临近青神县,大型机械的修配厂可以安排在青神县城区,通过运距、生产系统的设计、配套设施工作的衔接等综合考虑,初拟砂石加工系统、综合加工厂、金属结构拼装厂、木材加工厂、机械修配厂等的规模、面积等。

六、施工总进度

初步比较拟定施工总进度,提出第一台机组发电年限和总工期。本阶段根据工程特点、工程规模、技术难度,依据施工组织管理水平和施工机械化程度,合理安排工程建设工期,并分析论证项目业主对工期提出的要求。本阶段工作指导原则:

(1) 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

(2) 按照当前平均先进施工水平合理安排工期。岷江洪、枯流量变化大,洪水期流量制约工程进度,应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尽早发挥工程效益。

(3) 重点研究船闸、厂房控制性主体建筑物的施工进度计划。

(4) 综合考虑虎渡溪防护工程和枢纽工程的施工导流程序结合,使库区防护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总进度相互协调,各项目施工程序前后兼顾,衔接合理。尽量做到施工干扰小,施工均衡以及资源配置均衡。

(5) 保证工程质量和建设工期的前提下,研究提前发电和使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施工措施。

七、施工专业配合工作

配合规划、水工、机电及概算专业进行各方案选择等比较工作。

配合环保专业做好施工期环境保护设计工作。

第11篇

一、现状问题识别与机遇分析

近10年,承德市从优先保护的角度出发,遵循“大水兴市,小水富民”的工作思路,在水生态保护及水安全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水环境逐步改善,防洪安全和饮水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水景观建设成绩显著,避暑山庄等重要的目标得到优先保护和修复。潮白河密云水库上游的水改旱工程、清洁型生态小流域建设等效果明显。2006年以来,承德编制和实施了生态市建设规划,目前承德已经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试点示范区,有关工作正有序推进。这些工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从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安全屏障的更严格保护标准出发,承德仍面临着水环境、水资源、防洪安全、水生态、水文化建设等多方面问题。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考虑,承德水生态文明建设既有挑战,也充满机遇。

1.水环境污染压力大承德市共划分了32个水功能一级区,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及开发利用区各8个。据2012年承德水资源公报,在评价的22个水功能区中,只有9个达标,占41%,还有59%的水功能区未达标,主要原因是各市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还不完善。47个主要的排污口监测结果表明,有40%的排污口在超标排放污水。此外,矿山、养殖场、村庄生活垃圾、水土流失及农田面源等量大面广的分散式污染源也对水环境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2.工程性资源性缺水并存,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承德近年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凸显,水资源量衰减明显。著名的避暑山庄内湖泊曾出现干涸。由于调蓄能力不足,河道断流现象频发,很多依靠傍河地下水供水的城镇和乡村经常出现用水紧张问题。随着河谷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供水安全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而空间上的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一些流域出现资源性缺水问题,如主城区所在的武烈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不足700m3。随着水田的逐步退出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用水逐步减少,农业总用水占比由过去的80%下降到目前的66%,但用水效率不高,农业水分生产力仅为标准粮0.6kg/m3,比全国平均水平0.87低31%。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4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5.3m3,比全国平均水平(69m3)低,但与华北省市比还相对较高。如天津仅8m3,北京市为15m3,河北全省平均值仅20m3。用水效率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对于相对缺水又处于水源涵养区的承德,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回用,建设循环水务体系是保护河流健康的重要措施。目前,承德不仅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回用率也很低。

3.径流调节能力低,防洪安全隐患突出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为36亿m3,总库容4亿m3,其中兴利库容仅1.33亿m3,分别占总径流量的11.1%和3.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承德市降水及地表径流70%~80%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份,洪涝灾害频繁,危害严重。目前,全市仅一座大型水库,即庙宫水库,总库容1.83亿m3。密云水库上游的潮河蓄水工程总库容及兴利库容分别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9%和1.6%。作为土地资源短缺的山区型城市,防洪措施的主要方向是提高调蓄能力,而不是主要依靠堤防。

4.河道生态基流不足,河流健康受损承德现状用水仅9.16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25%,水资源开发强度不大。但是,由于缺乏地表水调蓄工程,很多城镇和农村的饮用水水源地及工农业供水水源均依靠河边的地下水。作为山区型城市,全市用水总量的60%来自地下水,这种现象较少见。过分依靠地下水供水容易产生河道基流袭夺。地下水年内动态变化主要受河道侧向径流补给及地下水人工开采影响,每年从2月份开始,地下水水位逐步上升,至9月份达到最高,基本与地表径流丰枯同步。承德21条主要河流的汛期生态流量都能够得到满足,而非汛期的生态流量满足率大多不足50%。河道基流的减少不仅影响到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也降低了河流的自净能力,对水环境改善产生不利影响。据金鑫等评价结果,武烈河评价河段(高寺台—河口)健康状况整体略差,突出问题表现为河流断流现象严重,生态需水保证率过低,武烈河健康问题在承德具有很好的代表性。除河道基流减少问题外,河岸硬化、渠化、人工橡胶坝拦截阻断等问题在人口稠密的城镇均普遍存在。水景观建设与河道自然形态和生态亲水岸线有机结合是今后承德河流治理的新课题。

5.土地沙化问题突出,自然水景观及水文化资源挖掘不足承德西北部地区是重要的风沙源区,丰宁县小坝子沙化南侵速度很快,距京冀界不足50km。尽管开展了大量的水土保持工作,土地沙化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仍威胁京津冀的生态安全。承德的功能定位决定了今后承德必须走清洁生态型的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新道路,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产用地集约高效,生态空间自然多样。作为文化名城和旅游热点,承德的自然水景观和水文化资源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水有关的旅游景点少,城镇河段人工硬化较明显,亲水嬉水性不强。

6.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机遇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中央确定的重要战略部署,承德作为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将得到国家和相关省市的政策、技术及资金扶持,生态补偿正在逐步落实,污染治理、河道整治、双峰寺水库等多类项目正在全面推进,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承德作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展试点建设。承德水生态文明建设符合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部署,面临难得的政策机遇。承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织保障。近年,承德贯彻党的十战略部署,着力系统解决水污染、防洪安全、生态用水、水景观等问题,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居民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支持也为该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水生态文明的建设思路

1.节水治污优先,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根据提出的治水新思路,承德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应坚持节水优先的原则,强化水污染治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条红线”“四项制度”。节水方面,应从各行业及政府、企业、社区各阶层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全面部署城镇及工业的污染治理,实施截污导流、管网收集、污水深度处理、再生水回用等工程,建设城市循环水务。重视矿山尾矿、畜禽养殖场、农田径流、农村环境卫生等分散式污染源治理,积极探索循环水务村、循环水务镇的建设。

2.时空均衡调控,优化配置水资源,保障水安全除水环境污染外,承德的水安全问题主要是缺水及洪涝灾害,而这两方面的水安全保障都需要从时空上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控,建设水利工程,治理河道,提高调蓄能力,弥补历史欠账。时间上,通过增加调节库容,优先拦截利用汛期雨洪水,实施河道枯季生态增流,保障避暑山庄等重要目标的生态及景观用水。除日常供水安全外,还有兼顾应急状态下的战略储备能力建设,建设必要的储备水源,为京津冀水安全提供保障。空间上,实施跨流域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以丰补缺,保障主城区、平泉等重要城镇的用水安全,通过水系连通及联网调配,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承德主城区西部的伊逊河径流量为3.65亿m3,人口仅3.5万,水量较丰富,而双桥区所在的武烈河径流量仅2.6亿m3,人口近38万,水资源短缺。通过引伊入武,可以起到以丰补歉的作用。

3.系统治理,水陆统筹,河湖兼顾,多措并举坚持统筹安排、系统治理的总体思路。措施布局不仅要关注河道修复和水系连通,更要重视岸上的社会经济活动管理,尤其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清洁小流域建设、水土保持和风沙源治理、面源治理、采矿控制等。对于水景观,不能过度实施橡胶坝及静态水面建设,而应在适度建设水面的同时,优先考虑河流的自然修复和流态保护,避免在河流治理中过度地将河流湖泊化或岸线硬化。河道治理及水网建设应集防洪、供水、生态多功能于一体,实现三网融合、互联互通、科学调度。

4.创新机制,实施生态补偿及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作为欠发达的少数民族集聚地区,承德市社会发展的任务重,生态保护任务也十分艰巨,资金缺口大。在项目建设、采矿活动等方面面临生态保护一票否决的情况下,谋划承德发展和保护的共赢是当前最迫切的战略课题。生态补偿机制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应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给予高度重视,包括生态保护、污染治理、水资源项目的资金扶持,清洁高新类技术项目的引进和转化等方面,应从中央、京津冀等层面加大对承德的资金及技术投入。

三、几点意见及建议

1.水生态文明建设应分区分类,甄别对待结合承德的水生态系统特征,应划分出四类区:坝上风沙源治理区、密云水库上游水源涵养区、滦河中下游污染治理区和辽河上游水源保护区。每个区的问题性质不同,措施也有差异。如坝上风沙源治理区位于西北部,是内蒙古高原的南缘部分,占全市总面积的10%,主要措施是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潮白河密云水库上游水源涵养区重点是生态型小流域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与面源防治,保障密云水库的水质安全。滦河中下游污染治理区是围场、隆化、滦平、平泉等县及主城区的所在地,是人口及工业密集区,工业企业、矿山及城镇废污水入河口也主要分布在这个区内。因此,应以污染治理、循环水务、河流修复、水资源调蓄能力建设等措施为主,保障潘家口水库的水质安全和本地水安全。对于开发程度较低的辽河上游水源保护区,应以涵养保护为主。

2.突出双峰寺水库的饮用水水源功能定位双峰寺大型水库正在建设中,具有防洪、供水、发电及生态用水保障等多种功能,但主导功能是防洪和供水。作为承德市重要水源地,武烈河水质直接关系城市饮水安全,无论是否建水库,都必须加强河流的水质保护。现状供水来自武烈河傍河地下水水源地,供水保证率不高。建设双峰寺水库后,应将双峰寺水库作为城市主要水源,而将傍河地下水井作为储备应急水源。按照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的相关规定,划分保护区,编制和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污染治理规划,清理上游的采矿、养殖等污染源,消除事故隐患。

3.重视河流的生态护岸与亲水设计目前,承德市区及八县镇都在流经城镇的河道上建设了不同数量的橡胶坝,建设水景观。现场考察发现,这些橡胶坝及岸线建设存在过度硬化和数量过多的问题。居民只能看水,不能亲水嬉水,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武烈河上游区的治理中,应改变设计理念,强调生态护岸和亲水设计,提高水景观的品味和生态友好度。

4.重视“三生”用地的划分本着水陆统筹的原则,应该对承德市的土地进行“三生”用地划分,明确生态保护区、生产活动区、生活居住区。生态保护区应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区、坝上天然草地、坡度在25°以上的山地、河湖水体蓝线范围等。生态保护区是生态保护的红线,不得从事容易导致生态破坏的建设活动。生产活动区包括工业园区、采矿等企业分布区、农业牧业生产区等。生产区内,要强调集约经营、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清洁友好,不产生或少产生污染物,遵循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生活区包括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城镇和乡村居住区,要重视人水和谐、安全宜居、清洁健康。除各区内部的循环发展外,各区之间也应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如生活区的污水经深度处理后用于生产区等。

第12篇

关键词 镇安县国有林场;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421(2012)01-114-01

镇安县现有国有林场3个,林业用地总面积1.81万hm2,占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的7.8%,活立木蓄积214.3万m2,森林覆盖率95%。镇安县国有林场为该县造林绿化、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及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原因,加上体制、资金等方面的因素,国有林场在保护和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国有林场性质不明确,管理体制不顺镇安县木王、黑窑沟和铁厂3个国有林场均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超编制人员多,职工身份无法确定,待遇得不到及时解决,这种“企不企,事不事,工不工,农不农”的管理体制,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对周有林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实行企业化管理,林场又没有经营自,不能自主决策,不能根据市场经济自主安排生产,使国有林场陷入两难境地。

1.2 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落后国有林场场部及工区或护林站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三不通”问题仍困扰着林业职工的生产生活,甚至部分工区无办公条件,租赁农房进行林业生产。

1.3 职工整体素质低,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科技人才全县国有林场文化程度在大专(含)以上学历在职职工400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16.6%,其中管理人员8人,专业技术人员32人。高中(含中专)以上学历职工150人,占职工总数的62.5%;初中以下50人,占职工总人数的21%。学历结构的失衡现状导致国有林场职工文化水平整体性偏低。

1.4 后续产业发展缓慢,社会资金投入少,目前,国有林场以经济林、种苗产业的初级产品为主营产业,经济收入单一,产品附加值低。据调查,镇安县国有林场曾先后发展过种植业、养殖业和矿业开发,但由于缺乏社会资金的投入,产业整体实力得不到提高,难以适应现代国有林场发展的需要。

1.5 历史遗留问题多,造成国有林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受挫一是天保T程实施后,因林业政策的重大调整,使国有林场过去的生产建设和以木材为原料的造林育林、发展多种经营项目等贷款无法收回,加上其他债务,全县国有林场2010年底总负债1000万元。二是收入和支出差距较大。据2010年年底统计,国有林场总收入为365万元,总支出512万元,支出远远大于收入。

2 对策与建议

2.1 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各级财政及林业主管部门要调整工作思路,加强领导,组织实施分类经营,准确定位国有林场性质,理顺林场管理体制。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的3个国有林场均应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含森林公园),核定为同级政府公益型事业单位,所需资金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承担,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全县国有林场重新进行定岗、定员、定责,重新核定事业编制。

2.2 重新编制国有林场经营方案实施分类经营后,林场的性质和任务发生变化,原经营方案已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应以森林分类经营为基础,按照不同类型林场的经营目标,在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重新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2.3 创新经营机制,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国有林场的宜林荒山荒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在不改变林地用途、不发生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下,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等形式参与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对营造的生态公益林,综合评估现实价值,由林场代表国家进行收购。

2.4 发展多种经营项目,制定国有林场产业发展配套政策

积极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加大林产品的开发,实现林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大力发展种苗花卉产业,积极开拓园林绿化市场,承揽绿化工程;大力发展以种植中草药为主的种植业;依托森林景观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编制全县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产业政策配套做出科学的规划。

2.5 建立与现代林场建设相适应的投资体制,实施经济扶持政策①国有林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应纳入国家公路建设、农电网改造、供水工程、电视村村通工程,统一管理、规划和安排建设资金;②建立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资体制,加大对林场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抚育等基本建设的资金收入;③将国家天保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在国有林场,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应向国有林场倾斜;④切实抓好国有林场危房改造,分期分批解决办公生产用房和职工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