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青少年素质教育

青少年素质教育

时间:2023-02-17 04:06: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青少年素质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青少年素质教育

第1篇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

    由于体育,美育自身的特性,通过体育,美育不仅可以强健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和诣发展,而且,在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想像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这些素质无疑具有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应试教育是片面的素质教育,任何教育模式和环境都会影响到人的整体素质,它往往作用于人的整个学习和工作过程。长期的应试教育给我们的人才素质培养留下许多遗憾。

    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但过去我们的认识非常浅。

    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然而,在青少年与人交往中,情感激动时表达都不大一样。

    我们在考察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时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很显然,舞蹈教育一是在于提高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例如,通过舞蹈教育提高青少年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满足人对美的高层次的追求,通过舞蹈训练达到强身健体,美化身段的目的,从而提高人对自己的欣赏和自信心;二是增进人类社会的情感交流,在这个个彩纷呈的世界里,尽管青少年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但舞蹈以其独特的美的表现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它为我们展现了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不仅为特定民族所接受,而且也引起全人类的共鸣。当我们以美好的、生动的。诗一般意境的舞蹈进行交流时,让我们体验到的是对人类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对真善美的渴求以及对人生的珍重。因此,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意义在狭义上指的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在广义上意味首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需要有一个过程,舞蹈教育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主旨是通过创作,训练、表演,对青少年进行德、智、体美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为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打好扎实的基础。舞蹈训练可以锻炼青少年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不仅增强对形体美的认同,也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舞蹈教育可以锻炼和培养青少年的集体意识,不仅增强青少年的社会模仿能力,也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社会的能力。舞蹈表演可以培育青少年的艺术美感,美感不仅增强个人欣赏能力,也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想像,热爱和追求。

    艺术教育应当寓教育乐,始终贯穿于音、舞、美课教学之中。音乐和舞蹈在艺术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听得见舞蹈。音乐和舞蹈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发展人的想像力,增强人的自信心,自豪感,培养人注意力集中,培养人的协调性以及友好合作的品德。使青少年在接受教育中得到健美挺拔的肢体,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气质,端庄的仪表,仪态。

    舞蹈是一门艺术,它不仅是舞蹈专业工作者的事业和追求,也是舞蹈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的根本立足点,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在于提高专业教育的水平,也在于用舞蹈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教育青少年,达到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2篇

【关键词】科技馆;学校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

学校的科技课程理论性较强,过于局限书本,而科技馆作为青少年学习实践的基地,可以有效地对学校课堂教育进行补充,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作为服务于青少年课外活动的平台,科技馆不但可以有效地与学校科教课程紧密联系,更是对学校科教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对青少年启迪智慧、提高创新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需要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科技教育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

一、科技馆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作用

科技馆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科普教育方面,所谓科技馆科普教育是指,以科技馆为依托,整合相关的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性、实践性的教育活动,青少年参与科技馆科普教育,可以把学校科技课程的理论结合到实践中去,充分发挥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了青少年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同时,科技馆科普教育促进了青少年对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有效地提升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二、科技馆教育的优势

科技馆作为服务于青少年课外活动的平台,有着学校科技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总体看来,科技馆教育是学校科技教育的有机补充和拓展,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一)科技馆教育具有自主性、灵活性优势

传统的学校教育主要强调系统性,教学过程过于机械,往往是按照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学生学习的时间、内容和方法被限制,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失去了自主性和灵活性,几乎没有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与学校强制性的教育相比,科技馆自然成为青少年自主学习的天地,在科技馆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科技馆教育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和灵活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充分地调动了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给了青少年一个提升能力和拓展思维的平台。

(二)科技馆教育具有趣味性优势

科技馆教育以趣味性浓烈的展教活动为主,与学校教育刻板、严肃的教学氛围相比,可以使青少年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对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例如,将课本中枯燥的符号、原理、公式转变成游戏等活动项目,是青少年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不再是机械的记忆,真正体会到了科学知识的奥妙。此外,通过展教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三)科技馆教育有效地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始终给孩子灌输一种“分分小命根”的错误价值观,孩子学习的追求就是取得高分将来考进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使青少年过早的背上了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不利于身心发展。与这种情况相比,科技馆教育注重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树立青少年正确的学习价值观,通过科技馆中的学习来启迪青少年智慧,引导青少年提高综合素质。

(四)科技馆教育具有实践性优势

科技馆教育可以将学校课堂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具体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展品,使学生轻松的理解课堂中诸如天文知识、物理现象等抽象概念。科技馆的优势体现在实践性方面,科技馆空间资源和材料资源可以有效地弥补学校的不足,一些在学校实验室做不了的探索性实验可以在这里得以实现。科技馆赋予知识生命,变抽象为具体化,是青少年理论学习付诸实践的最佳平台。

三、如何将科技馆与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

科技馆是对学校科教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对青少年启迪智慧、提高创新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为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需要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科技教育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

(一)加强科技与中小学合作,建设课外教育基地

科技馆要对国家中小学的教学课本和教学大纲进行了解,针对学校教学的局限性,有计划地开展与中小学的合作,有机地建立起中小学的课外教育基地,承担学校课堂无法实现的科学教育课程,以解决中小学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科技馆作为中小学课外实践平台,开展科学体验和小实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物理、化学小实验,以及科技、电子、车模、机器人等方面的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二)建立探究性学习网络服务平台

互联网的应用对我国教育事业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科技馆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容量大、反应快、集成度高的特点,建立为青少年提供科普知识和信息的科教网络服务平台。同时,科技馆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的效果,避免教育教学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邀请相关的专家或者学校的科技老师,在网络平台上对青少年探索科技知识过程中产生疑问进行解答,使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掌握和了解科普知识。

(三)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

科技馆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利用以科技为主题的科技竞赛、科普讲座等方式,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结合学校教育情况,对青少年开展科技实验课程,使青少年科技能力得以提高和拓展;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对青少年进行动手能力培训。例如,可设模型制作、科技小发明等实践课程;科技馆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定期承办各类科技竞赛,在对科普知识进行宣传的同时,使参与竞赛的青少年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激发了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探索欲望。

结语

科技馆作为一个科教机构,对青少年素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科技馆与各中小学的合作,对学校科技课程有效的普及和拓展;建立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等,可以较充分地发挥科技馆优势,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探索科技的平台。

第3篇

关键词:少儿舞蹈;素质;教育;重要性

一、舞蹈就是美育

中国的美育理论,早在西周就已形成。“乐论”可以说就是最早的美育概念。“乐教是儒家美育的基本形态。当然,乐教并不是音乐教育的简单指称,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音乐、诗歌、舞蹈不用说,绘画、雕镂、建筑等造型艺术也包含着。”中国现代引进西方美学第一人王国维和中国当代第一代教育家二位先生的美育观自然受到了席勒的影响。但他们显然也受到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影响。如王国维在《孔子之美育主义》一文中,就根据孔子的“兴于诗”“立于乐”认为孔子的美育观是“始于美育”而“终于美育”。我们还可以看到,先生在当时风靡文坛的有关“艺术的起源”的研究中,对舞蹈艺术的先知先觉。他在《艺术的起源》一文中直接讨论了舞蹈的美育意义:“舞蹈的快乐,是用一种运动发表他的情感的冲刺。要内部冲刺得非常,外部还要拘束就觉得不快。所以不能不为感情的运动。但是这种运动,过度放任,很容易疲乏,由变为不了。所以不能不有一种规则。初民的舞蹈,无论活动到何等激烈,总是按着节奏,这是很合于美感上的条件的。”舞蹈的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动作、表情、姿态,这些行为可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所以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对于美的追求,是少儿乐于接受的。所以舞蹈可以用具体的形式让少儿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美,通过不同的舞蹈类型,孩子还能接受到一些少数民族的传说,这些传说一方面可以让少儿增长知识,还能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进而陶冶情操。不同区域的美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少儿还能进一步的增强动态美感。所以,面对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更能发挥独特的作用,舞蹈更能增强孩子对美的感受和对美的认识。

二、舞蹈可以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舞蹈三大理念:1.教育对象:全体学生优点:教育观的转变,素质教育舞蹈队当代每个学生都是有益的。作为一门面向全体同学的课程,“面向全体同学就不是一句空话,它必须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时时处处不能离开全体学生这一轨道。2.教育内容:以素质培育为主优点:素质教育舞蹈拥有人文性、愉悦性、整合性、创造性。3.教育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优点: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教育内容乃“醉翁之意不在舞”,教育目的是“让人成为人”。少儿在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简单记忆和模仿,可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而舞蹈最具独特的地方是需要少儿通过不断的想象才能得到更多的表达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少儿需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不断进行思考,才能对舞蹈有更多的感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让少儿释放天性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可以更好地开发他们的创造力。舞蹈是一种需要不断创造的艺术表演,它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思维模式和观察能力,可以提高孩子的感知、幻想、想象能力,从而促使有少儿的全方面发展。

三、舞蹈可以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

孔子的“六艺”,其教育思想是一致而统一的,六艺的本质在于德教。彰明考道,论常大道。西周的“六舞”,是歌功颂德,观其舞,便知其德,以舞咏德。《乐记.乐施》曰:“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敦,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德舞相融,古人早就是这样认识的。所以《礼乐.乐记》说:“乐者,德之华也。”朱熹说:“有德者,英华发外。”德于内,而乐则形于外,内外想通,互为表里。道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认知,对于少儿来说,道德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在少儿舞蹈中可以添加进教育性的故事内容,让少儿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感受更多的美好事物,学会了关心,可以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引导他们对家长、同学和社会都有一个美好的感情。孩子在学习舞蹈过程中,要克服排练的辛苦,培养了更多的艰苦意识同时还磨练了他们的毅力,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不仅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观念,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四、总结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素质教育舞蹈独特的魅力,围绕“观察模仿、即兴表演、交流合作、创造求新、综合融化”五项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最为突出的亮点与创新点,极富原创精神,是对舞蹈教育本质的诠释和彰显。在中外教育史上,虽然很少有教育家使用综合课程这样的概念,但他们的教育思想却闪烁着综合性特征的光芒,那就是对每个学生的整体人格的关心和关怀。它不仅适应孩子的天性,更容易被少年所接受,无形中就树立少儿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由于舞蹈的表达方式大多数都是通过肢体表达,所以需要少年有一个好的身体状态,那么在训练中就会涉及一些体能锻炼,少儿的身体状况自然会变的更好。而想要将舞蹈表达的更加灵性,就学要少年不断的加入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不断的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模式又很好的开发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可见,普及素质教育舞蹈的重要性。

作者:邓倩如 单位:贵州省歌舞剧院

参考文献:

[1]郭沫若.郭沫若文集[M].第十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全集第七卷[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第4篇

[关键词]陶瓷艺术教育 青少年素质教育 作用 分析

[中图分类号]J3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076-01

一、陶瓷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陶瓷艺术有着极强的观赏性,对制作者更具有参与性、直观性、愉悦性等特点,所以陶瓷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一)陶瓷艺术能够陶冶情操,提升审美素质

我国的陶瓷艺术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很多古陶瓷在世界上都被认为是艺术珍品。这些优秀的陶瓷作品都积淀了创作者浓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在感慨陶瓷艺人的巧夺天工之时,同时也对陶瓷艺术的悠久历史、制作过程、陶工艺人等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接触祖国璀璨的文化。在陶瓷艺术教育过程中,通过对陶瓷作品的赏析,使学生得到了美的体验与熏陶,从而把这种对美的感受及联想渗透到其他美的事物当中。陶瓷艺术教育能够让学生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二)陶瓷艺术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造力

陶瓷艺术是一个集想象、审美和动手等多方面能力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在制作过程当中需要眼手心一体,这样就要极大程度地调动思维的能力。正如我们所知,现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从小抓起,例如给孩子买橡皮泥,让他们学着或者想象着去捏出一些图形,这种做法就能激发孩子的思维以及想象能力。陶艺作品所表现出的直观性,正是人类抽象思维的表达,展示出了具体的形象,使具体形象被赋予了抽象化的语言。因此,陶艺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形象与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陶艺教育能够培养动手能力,提升劳动技能

古人对于繁琐的制陶过程用“72道方成器”来形容,可以看出制陶工艺相当讲究、复杂和严谨的。这也就要求制陶者需要了解化学和物理方面的基本常识之外,也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陶瓷艺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它要求制陶者熟练掌握陶瓷成型技艺,涉及各类装饰彩绘手法及线造型艺术,以及立体造型观察方法和塑造能力。因此,通过陶瓷艺术的学习,能够培养遵循科学规律做事的习惯和素质,提高动手能力,从而提升劳动技能。

二、陶瓷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陶瓷艺术传承方式单一

我国的陶瓷艺术从古至今都是以师徒的形式代代相传,很多的能工巧匠因为没有好的继承人,而不能很好地传承技艺,所以这种单一的传承方式在现代教育已经不再适用,应该寻求我国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之路。

(二)学校的授课方式太传统

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在极大程度上囚禁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别是陶瓷艺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管是文化课还是实践课都应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制陶兴趣,制作出好的作品。

(三)我国在陶瓷艺术教育环节不够重视

陶瓷艺术教育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进入了国外的普通学校,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可悲的是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陶瓷古国,坐拥着最具观赏性的艺术瑰宝,却不去大力地发展与传承,真是令人不解。

三、陶瓷艺术教育在我国的推广与发展策略

(一)应加强陶艺教育的推广与普及

我国的传承方式以及现存的教育方式,对比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来说还具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学习其中好的教育方式,在各个年龄段都开设课程,这样能很好地形成一种陶艺学习的氛围,有利于我国陶艺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二)合理设置陶瓷艺术课程

陶瓷艺术是一门注重动手能力的课程,所以我们应该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要多安排一些实践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创造力,提升审美素质以及动手能力。

(三)陶瓷艺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我国的制陶技艺虽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传承并不是陶艺课程的宗旨,创新才是一门艺术永恒不变的主题。在课堂上,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的责任是去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种独立思考中,激发创新的潜力。

四、小结

陶瓷艺术融合了历史、艺术、物理等多个学科,是一门寓教于乐的学科,具有拓展思维、培养创新和动手能力的重要作用。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艺术教育也具有陶冶情操、提高智力和树立个性等素质教育功能。在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今天,陶瓷艺术教育尚有欠缺之处。因此我们要在立足于中国教育现状的同时,积极借鉴国外陶艺教育的优点,把中国素质教育推向新高度。教育部在21世纪新课程标准中将陶瓷正式列入教育内容,相信陶艺教育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更广泛的普及,素质教育也会得到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莲生.论我国的陶艺教育思想[J].陶瓷学报,1996(2).

第5篇

[摘要]博物馆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成为以文化精品为基础的文化教育机构,是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复合体。在博物馆与学校青少年的关系中,博物馆始终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目前,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广泛地与基础教育相结合,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有效地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地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博物馆工作的重心之一。

[关键词]博物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0-0099-03

博物馆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成为了以文化精品为基础的文化教育机构,是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复合体。1979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届大会通过的章程中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这只是国际性的一般定义。实际上,各个国家由于地域、认识等的不同,对博物馆的理解也稍有差别。我国对博物馆的定义在1979年的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通过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中明确的规定: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从以上对博物馆的解释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博物馆的三大功能之一就是对社会实施教育,教育职能是博物馆工作极为重要的一项。博物馆能够把各类极为丰富的人类文化遗存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集中展示,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精彩的文物知识信息,以最直接的形式传递给观众,从而激发参观者的兴趣和主动思维,引领其参与并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特殊的教育效果。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包括社会的各个阶层,而青少年则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在博物馆与学校青少年的关系中,博物馆始终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目前,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广泛地与基础教育相结合,21世纪,在全社会都在关心青少年教育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改革主题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整个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青少年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有效地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青少年是人生中从童年期向成人期过渡的一个阶段,按教育学对这一时期年龄阶段的划分范围来看,少年期即小学至初中阶段,年龄约11~15岁,年龄约14~18岁为青年初期,大致为高中阶段,年龄在17~23岁属于青年晚期,基本在大学阶段。据2001年1月出版的《辞海》解释,青年是指18~25岁由少年过渡到成人的阶段。所以,青少年就是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年轻人。处于这个时期的个体发育从小到大、从低到高、思想上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生理成熟水平大大提高,认知水平及能力显著增强,逐步形成抽象的思维能力,在智力发展意志力表现方面均有明显的变化及独特的特征。这时,个体的世界观逐步形成,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慢慢提升,且感情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更加趋于成熟。鉴于青少年的这些有别于其他群体的特征,2006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以“博物馆与青少年”为主题,国际博协前主席亚历桑德拉·库敏斯对此是这样解释的:“通过认识年轻人在社区中的现状使博物馆与他们更亲近,博物馆可以为年轻人做很多事。这样博物馆就能帮助人们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建立彼此的理解,并在此期间扮演一个交流与对话窗口的角色。年轻人对这个世界的所有事物有着全新的视角,而博物馆恰恰是了解世界的窗口。”因此,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地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博物馆工作的重心之一。

一、博物馆在对待学校青少年素质教育上,应从传统的教育观念向现代的教育观念转变,这样才能为学校青少年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学校的青少年学生,是我国博物馆中数量最大的观众。学校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教育质量的高低,事关民族素质和国家前途。当然,培养学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而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在配合学校进行素质教育方面有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传统教育观念向激发学生潜能、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转移,博物馆也应适时地从传统教育观念向现代教育观念上转变。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如果要吸引学校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到博物馆中来参观,而不是由学校组织的带有强制意味的浏览,博物馆首先要在广大观众中建立、塑造好自己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这种形象的树立离不开大众传媒与综合性传播媒介,诸如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社会公共传媒的记者、编辑等方面的关系都是必须努力争取的重要观众,要下大力气与其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这也是一种使用最迅速、最广泛的宣传手段。同时,博物馆也要力求进行多角度宣传,诸如门票的设计、简介的印刷均要考虑到知识的获取、收藏、宣传等多种因素,也可定期在报刊杂志上登载宣传文章,在电视台制作专题片,经常性循环播出等等。从各个侧面,以整体推进的方式极力扩大宣传面。其次,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或举办临时展览等也能从不同的渠道赢得观众,获得多方面的报道与传播。博物馆如果在当地较大范围内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与支持(其中当然包括了学校的青少年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的功能。学校的青少年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博物馆,才能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这就要求博物馆从以前单一的说教灌输模式向多渠道、开放互动的教育模式转变,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激发观众的参观兴趣,充分调动观众的积极性,使观众参与其中,让博物馆真正成为青少年向往的精神乐园。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青少年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第6篇

一、武术运动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按心理学的理论,好外动的人内心都比较平静,而外表平静的人内心思想波动较大。少年时期正处于幻想阶段,活泼好动阶段,外界任何一件事都足以使他们想象出五彩世界。

人人都渴望有一个发挥情趣、爱好、才能的空间,如果孩子们在这一年龄段,没有可以使他们发挥性格特征的空间,满足不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外在要求,这时,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更加活跃起来,性格受到压抑,就会出现上课发呆、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而这种现象一般在家里或在普通学校里得不到调整(有的家长限制孩子打闹跑跳。我见过一重点小学为搞好学校秩序,限制学生带足球篮球进校,而校外小区内又没有活动场地)。使他们变得不听话,对大人有反抗情绪,乱发脾气,跟人相处不好,变得孤僻。孩提时期,正是培养他们初步人格的关键时期,这时,他们获得的对这世界的感受和印象,将直接影响他们以后人格的发展。很多成年人性格有缺陷,都可追溯到幼年时期的生活环境。

二、武术运动可使大脑聪慧

根据生理学研究分析,武术运动是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下进行的。长期科学系统地进行武术锻炼,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提高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能力,增强身体的调节功能、活动强度、反应速度和精确性等。比如,我们较长时间地看书学习,感到头昏眼花,注意力不集中,思考问题变得迟钝,这时只要起身练一套太极拳,尔后再去看书学习,就会觉得头脑特别清醒。这是因为看书学习时间较长,相关神经就会产生疲劳而引起一系列反应。当练太极拳时,运动神经开始工作,主管看书学习的神经得到了休息和调节。因此,武术运动起到调节神经,消除疲劳的作用。同时,在武术锻炼的过程中,由于提高了肌肉的收缩与放松的转换能力,加速了心跳,促进了血液循环,使单位时间内流过大脑的血液量增多,脑细胞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氧,这样,加快了神经疲劳的消除,进而提高了长时间学习工作的能力。

据解剖学展示,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两半球功能各不相同。由大约两亿条神经纤维,通过连接大脑左右半球的胼胝,有70~90%经锥体交叉到达对侧,且对对侧骨髓肌运动交叉支配。如一般人右手比左手灵活,这使左脑比右脑发达。而武术运动则讲求上下结合,左右结合,内外结合,协调发展。它的动作有其独特的逻辑性、艺术性、创造性,对大脑均衡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使大脑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变得更加聪慧。

《学习的革命》中提出“全脑思维”,研究揭示和证明,左脑主要侧重理性和逻辑的知识功能,而右脑则侧重形象艺术和图像的创造功能。有专家提议,在日常生活中多动左肢,有利于开发右脑。在小学教学中,通过图像、实体情境、模拟情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利于学习记忆。而武术运动的一招一式就是一幅图像,长期从事武术运动,可有效的开发右脑功能,必将造就左右脑并用、以动促静的全脑思维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

三、武术运动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人的思维与智慧,都是以人体为载体,而没有饱满的精神,强壮的体质,何以承受繁多的脑力劳动。庄子曾说,“四肢强梁,思虑恂达,耳目聪明”;荀子也认为,“形具而神生”。这方面两者是统一的,都说明身体强壮对思维感觉器官精神境界所起的作用。自西周时期就有倡导文武兼备思想的。《说苑・君德》记载:周成王对伯禽说:“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及成。”前者说明强壮的体魄有助于敏锐的思维,后者提出文武兼备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孔子曾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知”是文化知识,“仁”是伦理道德,“勇”指武勇的精神和行为。以此要求人的智德体三者全面发展。先圣们的众多思想已表明了以武促文,以动促静的哲理。

第7篇

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意识是人们对眼前的繁杂信息的正确判断与捕捉,也是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要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就是要培养他们敏锐的信息观察力,善于发现信息,利用信息,让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为自己的学习研究服务。2)信息能力教育。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的组织处理能力与信息的利用能力等。信息能力是青少年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的基础,也是未来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3)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是个体在获取信息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规范。信息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青少年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与活动。要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有信息责任感,能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那么未来的信息社会才会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2 公共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普遍注重应试教育的分数,升学率,忽略了对青少年人生很重要的图书馆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与培养,加之中小学的图书馆条件简陋,不成规模,学校义务教育中也没有一整套完全针对中学生的完备的图书馆知识教育体系的理论或教材做支撑,导致青少年图书馆意识淡漠,更不用说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能力了。

信息素养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综合能力,关系着个人、团体、社会在信息时代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国际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青少年信息素养培养不但能促进未来信息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且能使青少年获得知识创新的基本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起青少年获取信息、分析判断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生存、竞争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今天的信息素质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升,既关系着个人将来在信息时代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国际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有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图书馆,应肩负重任,为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撑起一片蓝天,做出应有的、不懈的努力。

3 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

信息时代的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系统的重要窗口,作为学校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知识和信息的主体,其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 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及特有的服务、在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优势。

3.1 公共图书馆具有资源方面的优势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系统的文献信息中心,肩负着为社会大众及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粮、传递情报信息和传承人类文明等重要职能。它所蕴藏的丰富多样的文献信息资源,无论是纸质文献,还是电子信息文献及网上期刊数据库,其专业性、系统性、连续性,是任何其它信息机构所不能比拟的。所有这些都使公共图书馆成为社会首选的重要的信息素质教育基地;也使其成为普及社会大众及青少年信息素养的中坚力量。

3.2 公共图书馆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特有的人才技术及服务,使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更容易实施

公共图书馆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是集信息储存、开发、检索、评价、使用等为一体的信息管理部门,其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对青少年的信息素质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在这里汇集了一批既有专业水准、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公共图书馆通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的服务设施,使各类杂乱无章的知识信息经过分类、排序、编目,成为有有章可循便于查找的有序信息,这种便捷的文献检索方法使信息素质教育更容易实施。

4 公共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措施

公共图书馆承担着社会教育和信息资源开发的双重功能,事实上已成为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承担者。应当充分利用图书馆自身信息资源和优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发挥其应有的引导作用。

4.1 通过公共图书馆入馆教育的专题宣传,培养青少年的信息意识

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根据自身的信息资源特点及服务优势,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好关于信息素养实践的宣传。把新生入馆教育课做成网络专题宣传片的形式,放在图书馆主页的醒目位置,便于读者浏览与学习,也便于读者更快地学会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入馆教育的内容是关于如何利用图书馆的信息导航:如图书的借阅方法,纸质期刊的查阅方法,电子期刊的网上查阅及下载方法,必须遵守的信息道德准则及规范等。图书馆在青少年首次入馆时便做好信息导航工作,引导其观看新生入馆教育宣传片,便于他们更快速地了解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及服务。图书馆的一线服务部门也要张贴有关本室服务的说明, 并备有相关资料的目录查询及索引、导航指南,与网上宣传相得益彰。这种周到细致的宣传,让青少年更快速的了解与熟悉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而增强他们发现并获取信息的能力,因而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青少年的图书馆意识、信息意识。

4.2 制定针对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标准教材,有计划地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

我国目前还没有适合国情的专门针对青少年群体的信息素质教育的标准。应该尽快制定出满足青少年需求的信息素质教育标准,有计划地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使青少年在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最强的学习阶段就能具备熟练的查询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本领和技能,为他们将来进一步的专业信息素质教育的学习与研究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国家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信息人才奠定基础。

4.3 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人才优势,不断培养青少年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能力

公共图书馆凭借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人才技术、及服务优势,可充分发挥在信息素养方面的教育、指导作用,不断培养青少年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处理能力。国家要加强对图书馆的政策性支持及资金投入,支持公共图书馆不断拓展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增强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和利用图书馆终身学习的能力。

图书馆可以设立专人专室,专门从事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实践。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可以多借鉴国外先进的信息素养教育理念及经验。作为具有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图书馆,有义务与责任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学习与培训。青少年可以利用周末去图书馆,完成信息素养课的学习与实践。有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习与实践,相信在青少年的心里会种下信息素质理论与知识的种子。

公共图书馆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否具备必要的信息技能,熟练地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并有效的加以利用,体现了当今青少年的个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也是未来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最基本要求。而探索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真正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提高青少年信息素质中的作用,这又是当前信息教育管理者,特别是图书馆员将会长期面临的一项任务。面对信息社会的新挑战,公共图书馆需要做出新的尝试,做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第8篇

方案

根据省旅游局《关于确定“和谐新安徽,祥和迎春游”各地活动内容通知》

的文件精神,按照省市旅游局的要求,结合阜南实际,特制定如下关于开展20__年

阜南祥和迎春一日游暨青少年一日素质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响应省市旅游局号召,打造具有阜南特色的一日游旅游产品,树立阜南旅

游的新形象。

2、充分为全县青少年创造机会,深入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和教育活动,增强

青少年对新知识的敏感性和探索欲,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洞察力和创造力,提高

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3、展现阜南风采,激起青少年热爱家乡、立志努力学习将来投身家乡建设的

热情,在全县掀起“热爱家乡,投身阜南建设”的热潮;

4、增强全县人民特别青少年的强身健体意识,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

二、活动方式:

以学校为单位,“爱我阜南,展家乡风采”为主题,在全县广泛发动学生及家

长,以参团的形式,有计划的利用阜南现有的旅游资源如少林山庄、黄巢公园、

淮河公园、闻名全国的王家坝闸以及蒙洼沿淮美丽的风光和淳厚的民风民俗,悠

久历史文化及历史遗存,并穿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组合一条操作成本低、达到

打造具有阜南特色的一日游旅游产品,树立阜南旅游的新形象之目的的20__年阜

南祥和迎春一日游暨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日线路。此一日游线路,以阜南县城

和淮河公园为依托点和中心区,让游客了解阜南以及阜南翻天覆地

的变化;以田集、三塔为前方,参观黄巢公园、少林山庄及山庄学

员的武术表演,让青少年全面认识我国的传统与宗教文化,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增强全民特别青少年的强身健体意识;以沿淮王家坝、

曹集重镇为后方,参观王家坝水利工程、王家坝镇、曹集镇的生态农

业、自然风光,体验蒙洼人民的生活和纯厚的民风民俗。

三、活动安排:

20__年3月1日,在街心公园举行“爱我阜南,展家乡风采”20__年阜南祥和

迎春一日游暨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日线路启动仪式,并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

体上宣传,让全社会认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从20__年3月1日开始,以参团的

形式,以学校为单位,有计划的开展阜南祥和迎春一日游暨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

日线路活动,使全民都参与、全民都能接受教育,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整个活动

至20__年学生暑期结束,具体安排如下:

上上午:7:30时乘汽车赴王家坝镇,参观王家坝防汛大桥、王家坝闸,并拍照

餐留念;参观王家坝闸管所展厅,听导游讲解王家坝闸及蒙洼蓄洪区的有关情况;

而后赴蒙洼蓄洪区,参观沿淮自然风光、农业生态景观、保庄圩等,体验涝区居

民生活,品味沿淮风情。后乘车赴曹集镇烈士陵园,敬献花圈,进行悼念活动。

311:00时,乘车赴淮河公园,参观园区,与大自然、与动物亲密接触,进行社会

和科学实践活动,后分组进行诗歌比赛、绘画比赛和“爱我阜南,展家乡风采”

作文比赛(作品作为征文稿,参加以后的有奖征文活动。)等活动。12:00时在

公园内集体用餐(吃份饭)。

下下午:13:30时乘车赴田集参观黄巢公园园区和历史陈列馆,寻觅历史的足

迹,感受中华民族的沧桑变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15:30时赴少林山庄,参观

校容校貌、演武厅、展览厅等,后欣赏少林山庄学员精彩的武术表演,体味中华

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强身健体意识。表演结束后,乘车回县城,全部活动圆满

结束。

四、收费标准:

第9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青少年素质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途径,也是现代社会对青少年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基于素质教育观念,审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从青少年实际的心理素质情况出发,构建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是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解读

1.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意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普及心理健康的卫生内容与常识,一方面帮助青少年学习解决与处理常见心理问题的技巧,另一方面帮助青少年适应学习、生活与社会做准备;二是预防重大心理问题与疾病的发生,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活动,帮助青少年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利用学校提供的心理资源寻求帮助,做到防患于未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会影响青少年思想与品德方面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实现人格的健全与完善,促进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提高。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开发青少年的心智潜能,通过情绪、心态、信念等方面的心理教育,充分开发青少年的心智潜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2.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主要的心理问题。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在心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学业适应问题,由于课业负担过重与升学竞争过强,很多青少年难以适应学业的开展,出现考试焦虑情绪、厌学情绪、抗挫折能力差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二是人际交往萎缩问题,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形成自我中心的孤僻性格,很难融入到人际交往的过程之中;三是情绪情感问题,这种心理问题的内在表征为恐惧,如心理症状的恐惧、社会评价的恐惧等,容易使青少年产生焦虑、敏感的情绪;四是社会适应问题,青少年由于个性发展的不成熟与不完善,存在薄弱的意志力、较差的承受力、不稳定的情绪等各种个性发展问题,这使得青少年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存在,这些心理问题会阻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利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与健康成长。因此,要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探寻素质教育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为青少年形成健全的心理提供途径与保障。

二、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构建。教师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之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构建是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先要构建教师心理健康观与心理健康教育观。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等多种活动类型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观念,引导教师深入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对青少年心灵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倡导教师“心理保健师”的新型身份,即教师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状况,及时发现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地针对性措施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途径,这种课程的开设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学课程的开设,通过心理学课程中认知、情感及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学习,引导青少年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来适应学习生活,掌握合理的人际交往技能来适应社会生活;二是身心方面指导课程的开设,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这就需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课程来满足青少年的实际发展需求,如青春期发育、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等。

3.专业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访谈等活动,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门的场所、专业的人员、适当的时间与活动经费保障。专业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三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二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监护;三是协助专任教师合理安排心理课程,培训相关教师进行心理课程的教学。通过专业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建立,可以帮助青少年及时地解决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与价值观,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途径的扩展。引导青少年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就需要不断扩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营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一方面,学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购置有关青少年心理保健的杂志报纸或有关心理学的书籍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青少年对于心理健康保健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编辑心理小报,开设“心灵之窗“”大声喊出心里话”等心理栏目,让青少年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心理保健的常识,为学校创设良好的心理校园环境与氛围,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感受性,促进心理健康校园氛围对学生无形的熏陶与感染。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家庭教育、社会环境都会影响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水平与质量,因此,要实现家庭、学校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为青少年提供正确的家庭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及适当的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促使青少年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任丽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第10篇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秋高雁飞大江奔腾水欢笑,彩旗高飘锣鼓喧天庆落成!__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胜利竣工是我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的一大喜事。在此,我代表__县教育委员会和全县万中小学生向青少年活动中心胜利竣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我县教育事业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校外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增强,青少年学生对接受校外教育的要求日益迫切,校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渠道、推进教育改革、促进青少年成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落成是我县校外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县校外教育进入了阵地化、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时期,这给我县素质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给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我们愿增进与团县委、县青少年宫的亲密伙伴关系,加强与团县委、县青少年宫的坚强有力合作,发扬团教一家的优良传统,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和谐发展。积极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发展提供师资、生源、培训、管理和学术支持,协助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发展,使青少年活动中心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基地、人才成长的摇篮、学校教育的前台。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校外教育阵地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素质锻炼和能力培养,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能力型、复合型人才。改革学校教育囊括校外教育不合规定、不合时宜的做法,突出学校教育的重点和优势,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的参加校外培训、锻炼的时间和自由,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促进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共同开创我县教育事业新局面。

我们有理由相信,青少年活动中心竣工正式投入使用,必将给我县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拓展提供广阔的舞台,给我县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给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必将谱写我县校外教育新的辉煌篇章!最后,祝青少年活动中心竣工庆典圆满成功!

谢谢!

第11篇

校外教育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青少年思想品质的形成,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全方位的共同努力。校外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青少年儿童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培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扩展,是整个教育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外教育在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校外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品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要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行。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不同在于教育对象参与的主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更能通过各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青少年儿童优良品德的形成。校外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任何一种境况都会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外阵地的作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刻苦钻研的品质等等,克服“自私”、“唯我独尊”的“独生子女症”,使他们从娇弱、依赖状态走向成熟。

2.校外教育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 素质教育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校外教育为广大青少年的业余活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他们根据个人的业余爱好、自由灵活地选择其喜爱的各种活动兴趣小组。作为校外教育的青少年宫开展活动条件得天独厚。在青少年的心目中,青少年宫开展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的专项教育活动是他们感兴趣的地方。一个人的业余爱好不是天生的,有的可能开始具有某种业余爱好特长,虽然这种特长处于一种萌芽状态,但这种幼芽往往就是人才的希望,校外教育就是这些人才成长的沃土,充分地发挥校外教育的作用,能使一个人的个性得以更大的发展。从中也可为国家不拘一格地培养输送各类精端的人才。

3.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 在校外教育中,孩子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按照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地开展各项活动,让青少年犹如生活在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和大胆创建的天地之中。在这里,他们可以动手、动脑、有听、有看、有实践、有写、有画、有玩、有做,从而增长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

总之,校外教育能让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能够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校外教育要从小抓起,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另外,校外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已经责无旁贷地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外教育机构也正成为青少年学生教育的重要阵地,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我坚信,它的前景会越来越美好。

第12篇

关键词:道德建设;教师;青少年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和教师形象不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形象。比如一些教师把青少年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不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做一视同仁。对优生有优待,对后进生没有好脸色,这会给处于青少年带来非常大的心理阴影;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提倡更新教育观念时,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已经成为老师面临的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加强师德建设,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动力和源泉

青少年是道德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对受教育者的未来负责,而不能只看个人眼前的利益和荣誉。教书育人要真正重视于青少年的成长,目光不能短浅,也不能急功近利,要从大处着眼。教师对青少年教育的重点单单停留在应试上,就很容易忽视青少年全面健康的发展。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爱心,把青少年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考虑到青少年的未来发展。

二、通过加强师德的建设,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感,进而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

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行为中,如果没有真挚的感情,只凭“理智”去履行了应尽的义务,那么表现出来的也只是勉强。师德的影响力就很难发挥出来,以至于学生对“善”不能很好地学习,对“恶”也没有恨的心理。所以,注意环境的创设是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感的关键,其中主要就是教师道德情感建设。在教育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和思想进行讨论和批评,强调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还应当克服自身能力的限制,要从正面积极自我客服,从而对青少年树立坚忍不拔、不畏困难的道德意志。

三、注重教师的行为训练,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所谓道德习惯,是指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上,自然而然产生的持续的道德行为。学校通过各种教育方法,对于教师自觉按照道德要求规范行为、调节行为和评价行为是极为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把自觉的道德意志转化为实际的良好的行动,并经过日积月累而成为高尚的道德习惯。只有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提上来了,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行为训练。训练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课和社会实践等,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四、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注重师德的建设,对每一位教师都是非常重要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身为一名人民教师,绝对不仅仅只传播专业知识,更要在做人方面,道德方面都为青少年做出模范和表率。教书育人需要端正心态,心中充满爱,才可以更好的影响青少年。工作中,教师要严于律己,只有严于律己才能严格要求和管理青少年。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服众,才能使青少年信服。作为教师过硬的专业知识必不可少,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使自己能够较好青少年的同时,更能是青少年信服。教师不能只凭自己的经验夸夸其谈来给青少年上课。而应该是有丰厚的知识,运用教学的艺术传达给青少年。教师教育的观念、知识内容、教学方式只有跟上社会和时代的进步,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总之,搞教育不能盲目的跟风走,搞形式主义,这样一来我们的教育就是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我们不能强求所有人都完全一致。素质教育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道德教育,那么道德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做好师德教育的工作。只有有了高尚的教师队伍,学校才能有良好的教风,有了良好的教风才能更好的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高帅 单位: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戚万学,主编.道德教育新视野[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肖川,著.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于光远,陈保平,著.教师素养新论[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