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禽流感治疗方案

禽流感治疗方案

时间:2022-07-05 16:42: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禽流感治疗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禽流感治疗方案

第1篇

1、什么是H7N9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它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

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是H7N9和H9N2基因重配的新病毒。2013年以前,中国没有发现人感染H7禽流感病例。

2、人是怎样感染上H7N9禽流感的?

部分确诊病例曾经接触过动物或者处于有动物环境当中。

3、人与人之间会传播H7N9禽流感吗?

根据既往资料,人禽流感均为散发。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此次的H7N9病毒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目前在人群中传播力不强。

但是既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死率十分高,约为60%。这次H7N9禽流感病毒,也有很高的病死率。

4、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潜伏期有多长?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5、哪些人需要更加注意预防H7N9禽流感?

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需要比普通人更加注意预防。

6、得了H7N9禽流感,早期有哪些症状?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起病急,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7、普通人应该如何预防禽流感?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尤其在接触禽畜后及时彻底洗手。

(2)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

(3)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当手部有破损处理肉类时,建议戴手套;

(4)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

(5)如果病情加重,应佩戴口罩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告之医生近7天有无禽类接触,以及去过禽流感疫区。

(6)外出踏青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

(7)年老体弱者、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居民,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应尽量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场所。到医院就诊时应戴口罩。

第2篇

【上篇】认识H7N9

问:什么是禽流感?

答: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它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问:什么是H7N9禽流感?

答:禽流感病毒中,H和N分别代表病毒外膜的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依据它们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此次报道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是H7N9和H9N2基因重配的新病毒。

问:H7N9流感病毒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H5N1禽流感病毒有何不同?

答:这三种病毒都是甲型流感病毒,但是它们之间有明显不同。H7N9和H5N1都是动物流感病毒,偶尔感染人类。H1N1流感病毒则分为通常感染人类和通常感染动物两类病毒。

问:人怎样感染上H7N9禽流感?

答:部分确诊病例曾经接触过动物或者处于有动物环境当中。2013年4月4日,在上海市一家市场上的鸽子中检出H7N9流感病毒,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有较高同源性。但人如何感染尚不明确。动物传播给人类以及人际间传播的可能性正在核实中。

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潜伏期有多长?

答: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问:这些禽流感对人体危害大吗?

答:既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死率十分高,约为60%。这次H7N9禽流感病毒,也有很高的病死率。

【下篇】预防H7N9

问:哪些人需要更加注意预防H7N9禽流感?

答: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l周内接触过禽类者,需要比普通人更加注意预防。如果这类人群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告之医生7周内活动情况。

问:得了H7N9禽流感。早期有哪些症状?

答: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起病急,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问:最近是不是不能吃家禽了?

答: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因此,完全熟透的家禽/猪肉等是可以食用的。但是禽流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因此五六分熟的鸡排,火锅需要谨慎食用。

问:禽类从业人员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

答:禽类从业人员预防H7N9禽流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进行接触禽类的工作活动过程中,应穿着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禽类的直接接触。

2.清洁禽舍时,要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清洁完毕后,要及时彻底地洗手和消毒;当身体接触禽类污物时,也要彻底的清洗。

3.当发现病死禽时,应及时焚毁,并通知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处理。

4.当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并尽快到发热门诊就医,并告之医生自身职业和发病前七天的活动。

5.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

问:禽类加工人员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

答:禽类加工人员需要做到:

1.经常清洁和消毒用于家禽准备的所有工作台、设备和器具,经常洗手。

2.生熟分开。

3确保将食品烹调到适当的温度,食品中所有部位温度均达到70℃或者肉汤清澈,或者肉色不再呈粉红色。

4.当手部有破损处理肉类时,建议佩戴手套。

问:禽类爱好者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

答:禽类爱好者在平时应注意做到: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禽体抗病力;注意鸟笼的卫生清洁;保证笼舍的通风;鸽舍、鸟笼要特别注意卫生,注重日常消毒。

2.家中饲养雀鸟,应避免它们与野禽接触。一旦接触后,要及时给鸟笼消毒,必要时还要到动物防疫部门进行防疫。

3.在养鸟或者观鸟时要尽可能避免接触禽类以及其粪便,处理它们的粪便时应戴上手套;接触它们或它们的粪便后,必须用皂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4.观鸟过程中不捡死鸟,不吃野生禽鸟。发现病死野禽,不要接触,并报告当地动物防疫部门。

问:有无针对性药物、治疗方案或者疫苗?

答:依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的方案,早期可以应用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主要是对症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未研制出疫苗。

问:如果出现高热咳嗽的症状怎么办?

答: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7天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使用药物。

总之,应对H7N9禽流感不必惊慌,应从平时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相关链接

预防H7N9七点建议

针对禽流感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北京市卫生局向广大市民提出七点建议: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尤其在接触禽畜后及时彻底洗手。

2.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

3.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当手部有破损处理肉类时,建议佩戴手套。

4.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

5.如果病情加重应佩戴口罩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告之医生近七天有无禽类接触,以及去过禽流感疫区。

6.外出踏青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

7年老体弱者、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居民,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应尽量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场所。到医院就诊时应戴口罩。

本市防控H7N9疫情监测进展

据北京市疾控中心消息:北京市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市421家一级以上医院累计监测门、急诊就诊人数93709人,流感样病例的人数为1656人,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1.77%。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在流感病原学监测的351件标本中未检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2013年4月7日,我中心未接到关联性发热病例、集中发热疫情和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报告。

第3篇

一、动物防疫

1、畜禽免疫:一方面加强日常防疫工作,要求各镇乡对上圈和新补栏的畜禽及时进行补免,另一方面在春秋两季对全市所有的畜禽集中进行防疫,全市全年免疫情况是:猪瘟免疫67万头、猪口蹄疫免疫73.2万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35.8万头、牛羊免疫口蹄疫免疫1.35万头、鸡新城疫免疫359万只、鸭瘟免疫31.4万羽、禽流感免疫761.4万羽(包括鸡、鸭、鹅、鹌鹑、鸽)、狂犬病免疫105349只、奶牛结核检测460头、奶牛布病检测460头、血吸虫病防治牛羊查病1000头,扩大化治疗2659头,清圈消毒60.7万间,此外,在6—8月的高热病和“8、13”泥石流和“8、19”特大暴雨给我市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但是我局应对及时防患于未然,及时的安排布置了相关防疫工作,如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应对措施。确保了我市全年清净无疫。

2、防疫物资的组织、管理、供应:为保障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年共组织猪口蹄疫疫苗137万毫升,牛羊口蹄疫疫苗8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61万毫升、猪瘟疫苗109万头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400万毫升,禽流感鸡新城疫二联苗336万羽,鸡新城疫疫苗200万羽,鸭瘟疫苗40万羽,兔瘟疫苗10万头份,狂犬病疫苗15万头份,消毒药物7.5吨,针头2000盒,药棉600筒,纱布500卷,注射器300具,500毫升∕瓶碘酊850瓶,500毫升∕瓶酒精850瓶,生理盐水100毫升∕瓶20000瓶。在管理、供应上,防疫器械、疫苗有专人管理,做到了帐物相符,管理规范,在春秋两季的防疫和平时的防疫中,防疫物资及时发放到各镇乡畜牧兽医站,保障了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3、疫情监测:全市所有镇乡都设有监测网点。在今年的畜禽社会防疫中,6—8月份我市大部分镇乡发生了以猪流行性感冒特征为主并继发其它疾病,及时下发通知和对症治疗方案做到了有病不成灾;板桥、富新、汉旺、新市四个镇乡相继发生犬只伤人事件,中心立即组织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核查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到有疫不流行。

4、养殖场的防疫管理继续实施规模场到期免疫制度、消毒制度,确保了无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

5、协助基层抓好畜禽疑难病的诊治。针对畜禽疑难病的诊治,中心在8月份对基层业务骨干进行了业务培训。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因动物疫病可能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及时处理、及时化解。

6、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免疫密度。成立了督查组、检查组分片对全市所有镇乡进行防疫工作检查,确保了免疫密度和质量。

7、狠抓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工作、保证免疫质量。分别在5月和11月对畜禽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情况进行了监测,全市全年共监测猪瘟、猪口蹄疫、猪蓝耳病、禽流感、鸡新城疫样本1660份。对达不到抗体水平要求的,要求及时进行补免,确保了免疫质量,同时并把免疫结果纳入对各镇乡畜牧兽医站的防疫考核和年终考核之中。

8、进一步加强了突发疫情应急管理工作。成立了疫情处置领导小组、专家组、疫情处置预备队,贮备了充足的防疫物资器械、疫苗、消毒药、防护服,保证了在突发疫情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二、狂犬病防治

去年全市犬只免疫105349只,免疫率达107%。全市捕杀流浪犬、野犬2490只。在今年的狂防工作上,我市板桥、新市、富新、汉旺镇相继发生了野犬、流浪犬咬伤人事件,但是我们反应迅速,及时按照狂犬病防治的相关规定及时进行了处理,对犬伤者的处理率100%,全程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疫点犬只进行捕杀、场地消毒,半径3公里内的犬只进行捕杀,等综合性措施,由于措施得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三、动物血防:

1、耕牛查病及扩大化治疗春秋两季用吡喹酮药物对新引进的牛及重点村组的牛进行扩大化治疗,春季用吡喹酮药物扩大化治疗耕牛1674头,秋季用吡喹酮药物扩大化治疗耕牛985头,全年共扩大化治疗耕牛2659头;春秋两季对新引进的牛及重点村组的牛进行普查,春季查了667头,秋季查了703头,全年共查了1000头,无一头阳性牛;根据动物血防与人血防同步的原则,对汉旺镇大白林村、齐天圣寿村、孝德桂兰村的全部耕牛进行了病情监测,共计粪检监测了48头耕牛,无一头阳性牛。

2、今年绵竹被纳入国家动物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目前该工作正在开展当中。

第4篇

最近,上海发生一起特殊的医患纠纷:首例感染H7N9禽流感的患者不幸病逝,其家属以“医院采取的救治措施不当”为由,向医院索赔107万元,医院最终给予人道主义补助13万元。

从患方的角度看,一个活生生的人,因感冒发烧到医院就诊,很快就呼吸衰竭,撒手人寰,面对人财两空的结局,家属自然无法接受。从医方的角度看,H7N9病毒是人类首次发现的新型病毒,在疫情初期,医生根本无法预见,只能按重症肺炎诊治,符合诊疗常规,不存在救治失误。患方提出巨额索赔,没有法律依据。

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日益增多,一个重要导火索就是人死在医院里。有人认为,患者到医院花钱看病,医生必须治好,治不好就要承担责任,给予赔偿。而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通常会倾向于同情患者,即便医院没有任何过错,也要给予一定的人道主义救助,这似乎已经成为惯例。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见死不救是道德问题,但能否救活则是科学问题。医学是一个充满未知数的世界,具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虽然人类已经能够遨游太空,但对于生命的认识还处于童年阶段。人类已知并命名的疾病有数万种,能够根治的只有区区几种,对于大多数疾病只能缓解症状。苛求医生包治百病,是不符合医学规律的。人体千差万别,病情千变万化,在疾病面前,哪怕再高明的医生,也没有百分之百的胜算。患者出现医疗意外,原因非常复杂。有的是因为医学技术的局限性,有的是因为病情的特殊性,有的是因为医生的水平不够高,有的是因为医生的责任心不到位。总之,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清责任是非,不能简单地做“有罪推定”。根据《侵权责任法》,假如医院存在医疗过错,并给患者造成了伤害,医院必须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如果不管孰对孰错,人一死就让医院赔,极有可能加剧医患对立,最终导致两败俱伤。

医学是一门探索性科学,而探索则意味着两种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当“农夫和蛇”的故事屡屡上演后,医生就会趋利避害,采取防御性医疗措施,最大限度保护自我。一种是采取消极的防御性医疗,即面对病情复杂的病人,能做的手术也不做,该冒的风险也不冒,尽量采取保守治疗方案,而不是最优治疗方案。另一种是采取积极的防御性医疗,即面对病情简单的病人,即便能够做出明确诊断,也要开出一大堆检查单、化验单,用最先进的仪器来验证,以防因漏诊而被。因为在医学上不必要的,在法律上却是必要的。如此一来,最大的受害者还是患者。

在一个法治社会,患者依法维权,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人一死就闹医院,有理没理都索赔,这就不太正常了。从表面看,让医院赔钱是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和谐;但从深层看,这不符合法治精神,属于典型的“摆平术”,既挫伤了医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减少医患冲突。事实上,“摆平术”并非医患和谐的剂,而是一剂麻醉剂,只能暂时缓解疼痛,不能根除病症。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既要维护患方的利益,也要维护医方的利益,而不应牺牲公平正义原则。解决医患冲突,需要法治保障和制度保障并重。对于那些因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贫困患者,或者因病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家庭,政府应有合理的制度性安排,通过基本医疗保障、特殊医疗救助、商业补充保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消除医患冲突的经济根源。

第5篇

利尿剂

利尿剂已应用于临床40余年,至今仍是最常用的降压药,能有效降低血压,长期应用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瑞典老年高血压试验和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治疗老年高血压试验发现:应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比大剂量更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逆转左室肥厚,对糖、脂肪、电解质代谢无影响。近期发表的结果再次证实价格低廉的利尿剂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的地位。

利尿剂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在老年人高血压或并发心力衰竭时。痛风患者禁用,糖尿病、高血脂症患者慎用。小剂量可以避免低血钾、糖耐量降低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可选择使用氢氯噻嗪12.5 mg,每日l~2次,见效后,酌情减量;吲达帕胺(寿比山)1.25~2.5 mg,每日1次:呋噻米(速尿),仅用于发生肾衰时。

β-受体阻滞剂

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报告了并发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首选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尤其适用于合并心绞痛、快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病人。近年研究认为,β-受体阻滞剂对糖代谢干扰较小,合并糖尿病者也可以采用,至少可作为联合用药的选择。

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在静息时心率较快(>80次/分)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时。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禁用。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慎用。可选择使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25~50 mg,每日l~3次;阿替洛尔(氨酰心安)25 mg,每日l~2次;比索洛尔(博苏)5~10mg,每日1次。需注意的是,β-阻滞剂可用于心衰,但用法完全不同。

钙拮抗剂(CCB)

CCB降压幅度较其他类降压药物大,不影响血糖、血脂代谢。近年研究认为,长效CCB对胰岛素抵抗无不良影响,且可能通过下述机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扩张血管平滑肌,增加骨骼肌血流量,提高机体胰岛素受体前水平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因此,适用于伴代谢综合征,尤其是对ACEI不耐受的患者,及伴肾功能损害、糖尿病、高脂血症、老年、心绞痛等。

钙拮抗剂可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在老年人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时。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患者禁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优先选择使用长效制剂,例如非洛地平(波依定)缓释片5~lO mg,每日1次:硝苯地平(拜心同)控释片30 mg,每日1次;氨氯地平(洛活喜)5~10 mg,每日1次;拉西地平4~6 mg,每日1次;维拉帕米缓释片120~240 mg,每日1次。一般情况下,也可使用硝苯地平或尼群地平普通片10 mg,每日2~3次。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ACEI类药物能够逆转心脏一血管壁的不良重塑,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糖、脂肪代谢无不良反应。研究表明,采用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能预防或逆转肾小球基底膜糖化,有效延缓肾脏病变过程,改善预后,能降低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糖耐量。心血管病和内分泌病专家都认为:其不仅能安全、有效地降压,而且能有效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病残率和病死率,有效延缓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有蛋白尿患者的肾脏病变进程,减少蛋白尿,对尿酸代谢及无影响,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也用于无高血压症状的糖尿病肾脏病变的防治。JNC-7指出,尤适于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和预防脑卒中复发等6项适应证,且指出最好的联用药物为噻嗪类利尿剂。

ACEI主要用于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肾脏损害有蛋白尿的患者。妊娠和。肾动脉狭窄、肾功能衰竭(血肌酐>265μmol/L或3mg/d1)患者禁用。此类患者可以选择使用卡托普利12.5~50 mg,每日2~3次;依那普利10~20 mg,每日1~2次;培哚普利(雅施达)4~8 mg,每日1次;西拉普利2.5~5 mg,每日1次;苯拉普利(洛汀新)10~20 mg,每日1次;雷米 普利2.5~5 mg,每日1次;赖诺普利20~40 mg,每日1次。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ARB选择性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抑制血管收缩、醛固酮释放等而发挥降压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未证实有与ACEI相似的长期心脏、肾脏保护作用,而作为不能耐受的替代用药。近期欧美的两个试验,即缬沙坦急性心肌梗死试验及缬沙坦抗心衰长期应用评价研究试验证实,其与ACEI有相同的心脏保护作用及显著降低新发糖尿病发生率达23%,这点可能是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抑制剂与ACEI的主要优势之一。氯沙坦在左室肥厚并糖尿病患者治疗组的主要复合终点较阿替洛尔组降低了24.5%,意味着氯沙坦比阿替洛尔对此类患者在治疗选择上更为合理,作为推荐用于合并心脏病、肾脏病变及糖尿病病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l)拮抗剂适用和禁用对象与ACEI相同,主要用于ACEI治疗后发生干咳的患者。可选用氯沙坦(科素亚)50~100 mg,每日1次;缬沙坦(代文)80~160 mg,每日1~2次。

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后者如利血平、胍乙啶等现已少用。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可以阻滞突触后或血管壁α1受体,产生动脉扩张效应。其特点是降压的同时减轻心脏后负荷;对糖代谢无干扰,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改善糖耐量,作用机制与CCB相类似。

由于近来对胰岛素抵抗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有学者提出使用胰岛素增敏剂控制血压。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作胰岛素增敏剂的是噻唑烷二酮类(或称格列酮类)药物,现已有临床试验表明,类胰岛素增敏剂有显著降血压作用,可以预见胰岛素增敏剂必定在未来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无疑是对传统治疗观念的重大冲击。

治疗方案的选择

常用方案有利尿剂和ACEI或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CCB和β-受体阻滞剂,CCB和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α-受体阻滞剂。当然,

一切联合用药均应服从于降压需要以及个体化原则。

抗高血压药物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主导作用是控制高血压本身。其降压之外的附加有益作用是在充分降血压的基础上获得的。如果血压未获有效控制,降压之外的有益作用会被淡化,甚至抵消。临床试验证明:联合用药能最大程度地取得降压疗效,同时合理配伍能克服单用一种药物因剂量较大而不良反应较多的缺点。联合用药时,药物种数不宜过多,过多则可能产生复杂的药物相互作用。

降压治疗面临的问题

高血压治疗尽管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治疗效果、治疗策略、治疗药物与方案,以及临床实践方面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第一,血压水平对于相关并发症来说,既是一种危险性标志,又是致危因素,血压升高通常不是孤立存在,常伴随一些其他危险因素,如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等,而血压升高增强了其他危险因素的有害作用。

高血压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素“个体聚集性”,研究降压药与降脂药联合,降压药与抗血小板、抗粘附剂联合,降压药与叶酸、抗氧化剂联合有可能提高治疗效果。

第二,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后仍有较高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与病死率,降压治疗的获益率相对也较低。降压治疗在预防冠心病事件和肾功能衰竭方面尚不理想。

第三,目前的降压治疗对收缩压和脉压的控制相对较差,达到目标值较为困难。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大量的调查资料显示,脉压与心脑血管病之间存在独立而极显著的相关性,尤其对冠心病事件和心力衰竭。

新型降压药物和非降压药物研究

随着高血压基础研究深入,一些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将不断问世。中枢受体激动剂、血管多肽酶抑制剂,内皮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受体拮抗剂、短效降压药定时控制释放制剂正在开发、研究应用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就是某些特殊类型高血压可采用一些非降压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长效硝酸酯类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大动脉,改善大动脉顺应性,降低脉压而不降低舒张压,适宜于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在伴胰岛素抵抗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双胍类降糖药或胰岛素增敏剂联合原来的治疗方案能显著降低血压提高疗效:在妇女绝经后的高血压患者,雌激素替代治疗能有效地降低24小时血压,并恢复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治疗方案有可能成为一种个体化的临床治疗途径。

信息速递

福建确诊1例

第6篇

无论从感染部位、致病微生物,还是患者年龄,基础状况的构成和病情的分层情况来看,急诊医生每天面对的感染患者均是最多变而复杂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构成患者急诊就诊的首位病因。其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又成为急诊留观、急诊住院包括收入ICU患者的最主要组成之一。在不同的发病场所及不同宿主所发生的CAP,其病原学分布、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诸多差异,病原菌组成和耐药特性在不同的国家及地区也存在差异。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流感一直是美国的第七大死亡原因。据估计,美国≥65岁的成人中每年有915 900人发生CAP。肺炎的病死率并没有随着抗生素的发展、青霉素成为常规治疗而下降。因此,如何改善CAP患者的治疗已经成为众多组织机构关注的焦点。目前已有相当多的CAP管理指南做了更新。在美国,应用最广泛的是美国胸科学会(ATS)和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签发的指南,考虑到因指南不同而造成的混乱,2007年IDSA和ATS制定了统一的CAP指南,主要面向初级医护人员、住院医师、急诊医师。

急诊医生要在第一时间识别感染、判断病情,留送病原学标本,给出初始经验性治疗方案,这始终是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诸多变化使上述挑战更为严峻。主要变化包括:(1)新出现或新被认识的致病微生物,如冠状病毒、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等;(2)多重耐药菌株比例的增加;(3)宿主构成情况的变化,如高龄患者、并发症患者和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缺陷患者明显增多,使致病微生物的推断更加困难,而且往往病情严重、进展迅速、治疗困难。

1 药物原因 患者在出现精神症状之前使用过左氧氟沙星,其副作用可致精神改变,存在药物引起精神异常的可能,但此类药物停药后两天左右精神障碍应该消失,故不支持该诊断。

2 精神分裂症 患者有精神或心理上受刺激病史,常表现为多语、妄想、幻觉等,且需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才能诊断该疾病。

3 病毒性脑炎 患者可有神志或精神改变,且神经系统查体常有阳性体征,脑脊液检查有异常改变,可完善腰穿等检查明确诊断。

入院后查支原体抗体阳性、军团菌抗体阴性,考虑支原体肺炎诊断明确,同时行腰穿、脑电图检查及头颅CT除外颅内感染等器质性疾病。经罗氏芬、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躯体症状好转,复查胸部X线片可见右中叶肺炎影逐渐消失(见图3~5),复查血常规检查WBC 6.2×109/L,Ne 75.9%,RBC 3.97×1012/L。患者能安静入睡,精神障碍明显好转,可正常交流,于2008年2月26日病情平稳后出院。

急诊CAP诊治专家共识中的诊断与病情分级

诊断

CAP临床诊断第一步需要明确是否存在肺炎,而病史及临床表现对确定CAP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都很低,需要综合考虑呼吸系统感染症状与体征(包括咳嗽、脓痰、呼吸困难、胸痛、发热、寒战、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肺实变体征及湿音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PCT等)及胸部X线检查(新出现渗出性病灶)等情况来判断。

CAP的临床诊断依据:(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2)发热;(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干湿音;(4)血WBC>10×109/L或

病情分级

常用的CAP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主要有肺炎严重指数(PSI)、CURB-65、澳大利亚SMATR-COP标准等,项目繁多,对于广大社区医生及医院最繁忙的急诊科,很难完成20个指标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易在临床急诊开展。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的《急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专家共识》,综合各CAP评分标准,结合我国医院急诊实际情况,创新性的将CAP分为4级:(1)门(急)诊;(2)急诊留观;(3)住院治疗;(4)ICU治疗。其中急诊留观是中国急诊CAP分级标准的重要特色。中国医院急诊科非常繁忙且急诊室拥挤,床位紧张,患者住院困难,导致急诊医生难以立即较为全面地评估CAP患者病情及解决CAP患者滞留急诊等问题,急诊留观可以解决CAP患者病情分级问题。

1 建议急诊留观标准――出现以下情况者:(1)诊断尚不能确定;(2)病情不稳定,处于变化中;(3)有潜在发生急性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可能;(4)不具备及时随诊的条件。

2 建议患者住院治疗标准――同时满足下列(1)~(4)中两项或两项异常者:(1)年龄大于65岁。(2)存在以下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之一:①COPD;②血糖长期控制不满意的糖尿病;③慢性心、肾功能不全;④恶性实体肿瘤或血液病;⑤AIDS;⑥长期酗酒或慢性肝病;⑦严重营养不良;⑧长期卧床或各种原因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⑨器官移植术后;⑩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3)存在以下异常体征之一: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脉搏≥120次/ min;③SBP

3 建议患者ICU治疗――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者。

主要标准:(1)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脓毒症休克,需要血管活性药物。

第7篇

第一条为落实重大传染病等病人的医疗救治措施,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帮助艾滋病特困人群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意见》(皖政〔2007〕3号),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实施医疗救治的对象是:全省范围内确认的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全省贫困的现症结核病患者;全省血防区居民发生的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人及符合《晚期血吸虫病诊断标准》的现症晚期血吸虫病人;全省范围内经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病人以及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人。

第三条本办法实施生活救助的对象是:全省范围内因艾滋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因艾滋病导致父母双亡的孤儿;因艾滋病导致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因艾滋病导致子女亡故且无其他人赡养的60岁以上的老人。

第二章医疗救治及生活救助工作原则

第四条坚持适当减免、分级负担的原则。对符合医疗救治或生活救助条件的对象,实行医疗费用或生活费用部分救助,所需经费除中央财政专项补助外,由省、市、县财政共同负担。

第五条坚持注重实效、避免重复的原则。对已经参加城镇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大传染病患者,专项救治要与医保救治相互配合、互为补充,避免重复救治。本方案要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第六条坚持量力而行、不断提高的原则。医疗救治及生活救助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随着财力的不断改善,今后将逐步扩大救治(助)范围,提高救治(助)标准。

第三章医疗救治与生活救助对象的确定

第七条医疗救治对象均需要提交:申请人申请、身份证(户口簿),不同的救治对象还需出具以下材料:

(一)艾滋病医疗救治对象:确认实验室出具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

(二)结核病医疗救治对象:当地县级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诊断证明等相关临床资料以及证明其为贫困人口的证明材料(包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五保户证、当地乡政府或街道居委会出具的特困证明材料);

(三)血吸虫病医疗救治对象:县级以上血防机构出具的感染急性血吸虫或现症晚期血吸虫病人的诊断证明;

(四)其他重大传染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对象: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确诊证明。

第八条生活救助对象均需要提交:申请人申请、身份证(户口簿),不同的救助对象还需出具以下材料:

(一)因艾滋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确认实验室出具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2005年前未开展CD4检测的病例除外,下同)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以及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劳动能力丧失的证明材料;

(二)因艾滋病导致父母双亡的孤儿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确认实验室出具的其父(母)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以及父(母)死亡证明;

(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确认实验室出具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

(四)因艾滋病导致子女亡故且无其他人赡养的60岁以上的老人:确认实验室出具的其子女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子女死亡证明以及当地乡政府或街道居委会出具的无其他赡养人的证明材料。

第四章医疗救治、生活救助的标准与资金来源

第九条对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及CD4检测,由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资金解决;对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进行抗机会感染治疗,按照每人每年最高限额4800元标准给予补助,全部由省财政负担。

对因艾滋病造成的特困人群给予生活救助。因艾滋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因艾滋病导致父母双亡的孤儿,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因艾滋病导致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按照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按照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因艾滋病导致子女亡故且无其他人赡养的60岁以上的老人,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以上生活救助经费,由省财政承担。

第十条对肺结核病病人实行免费检查(痰检及一次胸片)、免费提供抗结核药,由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资金解决;按照结核病诊疗规范,对现症贫困结核病患者给予辅助诊断、辅助治疗和并发症治疗,按照每人每年最高限额900元标准给予补助,按实际发生额由当地结核病定点收治机构予以减免,所需经费由省财政负担。

第十一条对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人,按照急性血吸虫病治疗方案规定的要求进行医疗救治,按每例最高限额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由病例感染地的市、县(区)级财政承担;对现症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按照晚期血吸虫病(晚内或晚外)治疗方案规定的要求,原则上按每例每年2000元的标准进行医疗救治,所需经费由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解决75%,省财政负担25%。

第十二条对全省范围内经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病人以及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人进行医疗救治,按实际发生额,由省和市或县(区)各负担50%。主要对发生的医疗费用、消毒隔离费用、专家会诊费用及省级财政部门确定的补助费用进行补助。

第五章资金使用程序

第十三条各市或县(区)每年底前根据本年度当地救治(助)人数,向省卫生厅、省财政厅上报下年度医疗救治计划,向省民政厅、省财政厅上报下年度生活救助计划,省相关部门审核后下达各市或县(区)实施救治(助)的计划数,并根据计划数及救治(助)标准,安排预算资金,通过预算指标下拨到各有关市或县(区)财政部门。预算资金先下达70%,剩余30%将根据年底考核的实际情况再进行下拨。

第十四条救治(助)经费的支付实行报账制。医疗救治经费由相关实施医疗救治的单位在完成救治工作7个工作日内,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附上医疗救治对象的相关资料;同级卫生部门收到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签署审核意见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同级财政部门收到有关材料后,符合条件的,1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至实施救治的医疗卫生机构。

第十五条生活救助经费由被救助对象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报当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当地乡镇政府或街道收到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实工作后报县(市、区)民政部门;同级民政部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复核。救助对象凭民政部门出具的书面通知到财政部门指定的金融机构领取救助资金。

第十六条补助到实施救治的医疗卫生单位的,被补助单位必须提供以下资料:前述的医疗救治对象确定所需要的资料及其他必需的相关资料(如姓名、工作内容、补助金额、单位、住址、联系电话等);医疗文书及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工作实施总结报告;同级财政、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七条补助到个人的,救助对象本人需提供以下材料:前述的生活救助对象确定资料及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六章资金使用与管理

第十八条救治(助)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市、县(区)财政部门对救治(助)经费要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

第十九条各地必须严格按照省实施办法规定的救治(助)对象、救治(助)范围、救治(助)人数和救治(助)标准使用救治(助)经费。医疗救治经费必须按规定补助到实施医疗救治的单位,生活救助经费必须补助到患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二十条救治(助)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要坚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充分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第二十一条各相关实施单位、组织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日志及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

第二十二条具体实施单位要将救治(助)范围、对象、标准等在一定范围内张榜公布,接受广泛监督。

第七章组织与实施

第二十三条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卫生、民政、财政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艾滋病人生活救助工作的组织、计划与安排,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省和市、县成立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工作技术指导,医疗质量抽查与评估等工作。

第二十五条实行重大传染病病人定点医疗诊治制度,加强防治能力建设和救治工作的业务技术培训,确保医疗救治工作安全。

第二十六条凡经确定的救治(助)对象,县级卫生、民政行政部门必须建立专门档案,并逐级填报汇总表报上级卫生、民政行政部门。

第二十七条各市、县要定期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及艾滋病生活救助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向省卫生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提交专题报告。

第八章考核与评估

第二十八条各级政府及卫生、民政、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及艾滋病病特困人群生活救助工作的督查,加强对定点诊治机构的监管,建立核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艾滋病生活救助、定点诊治机构及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抽查。省级将每半年抽查考核与评估一次,每次抽查数不少于医疗救治数和生活救助人数的10%。

第九章附则

第8篇

【关键词】 公共卫生;处置

1 科学有效地控制疫情

2000年是我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的第二年,在这一年七月的暑假期间,先是有一名14岁的女学生因发热、头痛在乡村医生处就诊,乡村医生诊断为“感冒”而给予青霉素160万单位静脉注射,这位学生在这个乡村医生处打青霉素消炎和服用一些退热药后不到20个小时病情急速加重,发热、头痛、咳嗽伴随有咳粉红色泡沫痰,因病情加重这位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意想到原来的这位乡村医生处复诊,不幸病死在半路上。后来因这位学生死因不明而形成的医疗纠纷上报上级司法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经尸体解剖和病理学分析确诊为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出现该例疫情以后,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在5个村委先后出现13例发热、头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和腓肠肌疼痛压痛等与钩端螺旋体病症状一致的病人,最小年龄为7岁,最大年龄为73岁。这些人匀有参加田间劳动或在池塘游泳的经历,化验发现这些人的WBC都高于正常值,其中有5例病人尿蛋白阳性。从第一例死亡的这个学生出现以后就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我在卫生院立即启动钩端螺旋体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方案。第一是加强对发热病人的管理工作,禁止乡村医生收治发热病人;第二是对发热病人实行零报告制度,要求每天每个乡村医生在下午5点钟前对卫生院负责人零报告,卫生院再将当天的疫情向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实行零报告;第三,对疑似和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的病人要以钩端螺旋体病的方案进行留医观察治疗,严格按照钩端螺旋体的用药规范进行治疗,尤其是对青霉素的用药程序进行规范管理;第四,加强对全体群众进行钩端螺旋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教育,采取多种渠道让广大群众对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因及防护知识进行科普教育;第五,在科普宣传教育的同时我们免费发放强力霉素对疫区群众进行预防性服药防控。经过约一个多月的深入细致的宣传防范、排查及医疗救护治疗等工作,全乡镇的钩端螺旋体疫情得到全面的控制和扑灭,有效地维护了当地社会的稳定,保障了群众的有序生活,再也没有出现一例因患钩端螺旋体而死亡的病例[1]。

2 积极有效的医疗救治

1999年春季,在美国等西方多个国家出现了以H5N1病毒为主的甲型流行性感冒,这一疫情来势汹猛,不久就席卷全球。从这一年的年初到国庆节,从各种媒体就陆陆续续有报导有甲型H5N1流行性感冒传入我国,并在我国的某些局部地区散发流行,这一年的国庆节过后不久,我所在的乡镇中学和小学也陆续发现有发热、咽喉肿痛、流涕、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从流行病学来说这些学生都有与从外地疫区回来的人员接触的可能,而且发烧呈现出群体性,我们对镇中学在二天内发热的14名学生进行采血送检,确诊为甲型H5N1流行性感冒病人11例,疑似病人3例。我当时如果是按照国家搬发的有关治疗甲型流行性感冒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话,就需要用达芬等比较贵重的抗病毒药品进行治疗,而当时全国的情况是许多地方都有疫情发生,像我们这样的基层卫生院根本进不到达芬这样的抗病毒药,后来从各种权威性媒体又报道说达芬对甲型H5N1流行性感冒病毒也不敏感了。面对这样的疫情和连续不断出现的病例,作为一个镇卫生院的主要负责人,我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在整个疫情防控救治过程中努力使自己处以冷静理智的状态,疫情一出现,我立即启动该镇甲型H5N1流行性感冒防控我作应急预案,一是对该镇中学进行隔离观察;二是在学校内设立临时医疗点对所出现的甲型流行性感冒病例及疑似病例进行医疗救治;三是对全体乡镇干部和群体进行甲型H5N1流行性感冒防控知识进行再三宣教;四是加强环境卫生的整治,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对甲型流行性感冒病人的医疗救治方面,我根据中华民族中医关于“瘟病”的辩证原理,采用发散解表、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发热病人不断增多,疫情势头汹涌,虽然经常规治疗和环境整治隔离措施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我们对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给予清热解毒类中药进行预防性服药,经服药治疗二天,发现发热学生立即减少以至消失,原来出现的甲型流行性感冒病人和疑似病人也全部治愈[2]。在整个疫情发展的过程中,全镇共出现确诊和疑似病人67例,经过我们采用发散解表、清热解毒的方案进行中西结合的办法治疗,没有一例病人发展到重症死亡,经过二至五天的治疗全部治愈。从处置甲型H5N1流行性感冒疫情来看,只要我们冷静理智,科学应对,很原始的中医诊治方法也不逊色于洋经验,一样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3]。

3 深入细致地调查摸清情况是处置工作的重要环节

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是我国建国以来疫情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之一。这件事件,它考验着我国不同阶层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在处置这一罕见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中,作为一个乡镇的卫生院主要负责人,我坚决贯彻执行党委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的指挥和部署,带领卫生院全体职工全力投入到抗击非典型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虽然当时我们所在的乡镇没有出现非典型肺炎病例,但我们在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中一点也不敢松懈,我们卫生院的人员与乡镇和村委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对全乡所有的外出人员和返乡人员进行摸排调查,并做好详细的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和记录。当时我所在的乡镇有人口2.7万人,其中外出务工的人员就有6975人,为了有效地做好非典的防控工作,切断传染源,我们卫生院人员在我的带颔下,积极做好当地政府的助手,对那些返乡人员认真进行跟踪检查,和进行医学隔离观察,同时对没有返乡的民工发出一封信,告示这些人员我们对预防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的具体措施和一些基本的卫生防护知识,劝导这部分人员尽可能留在原地,尽量减少外出或返乡。经过我们对全乡镇长住人员及外出(来)人员的详细摸排,以及卫生防护知识的宣教,各返(来)人员的防控措施,我们有效地防止和杜绝非典型肺炎在本乡镇的发生,为全国在抗击非典型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获取最后的胜利作出了我们应有的最大努力和贡献[4]。

4 沟通

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我的体会是我们卫生院一定要与上级党委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保持高度一致,具体到本单位和本区域,就要做到内紧外松,也就是说,在我所管辖的卫生区域内,面对干部群众和社会上的有关媒体,我们表现出一副宽松的姿态,但是对于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畴,我们一点都不能放松,时时刻刻绷紧防控工作这根弦,容不得丝毫的马虎和大意。如在处置钩端螺旋体疫情、甲型H5N1流感疫情和手足口病疫情时,我们首先是向群众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群众懂得这些疾病的基本知识,如何进行防护,先把民心稳定,然后对所出现的疫情坦然面对,依据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把出现的疫病治好,用事实来向广大群众说明这些疫病是可防可治的,从根本上打消广大群众的顾虑。如我们在处置甲型H5N1流感疫病时,利用中西结合发散解表、清热解毒的办法迅速将疫病控制并扑灭;在处置手足口病疫情时我采用壮医药线点炙法治疗获得十分满意的效果。

5 从公共卫生处置工作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都有其一定的原理,也暴露出我们平常工作中的一些得失,所以我们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稍加反思,也大有收益。如对一个发热病人的鉴别诊断,钩端螺旋体病人会发热、甲型H5N1流感病人会发热、非典型肺炎病人会发热、手足口病病人会发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会发热,还有许许多多的各种不同的疾病都有发热的症状,如果我们不加强对发热病人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发热病人的鉴别诊断,就很容易误诊或漏诊,让疫病的流行与发展有可趁之机,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再比如说,在处置出现的疫病病人时,如果我们没有二把刷子,不能保持沉着冷静、科学应对,以更加经济有效的方法来治疗和控制疫情,取得让广大群众满意的疗效,在和群众或媒体沟通时也难以起到正面的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亚生.浅谈乡镇卫生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J].北方药学,2011,04(14):113.

[2] 陈春标.基层卫生防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9(14):126.

第9篇

7月26日,由健康报社主办、辉瑞中国支持的“建立抗菌药物管理长效机制――医院加强耐药监测与精细化管理论坛”在京举行。与会的多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主管院长、药剂科和检验科负责人介绍了各医院在抗菌药物管理和耐药监测方面的工作亮点。

会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陈椿在答记者问环节,就抗菌药物使用在医院管理层面的任务给予了详细的解读。《中国医院院长》: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医院在抗菌药物的管理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难点是什么?

陈尔真:加强患者宣教刻不容缓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抗生素的应用遇到了瓶颈,即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由于病原微生物的管理措施是项重要的系统工程,从医院角度出发,我们制订了一整套抗生素管理规定。首先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减少医生抗生素的处方量并以此作为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的抓手。这个过程,我们是通过制度管人,以及信息化控制不良行为取得了一些成效。

从患者角度来讲,我们也扩大了宣传。这是由于现在很多患者到医院看病,尤其是急诊患者,即便是感冒,也会要求医生输液或使用抗生素给予治疗。而患者并不了解抗菌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尤为必要。

此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将进一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体系,从院长到职能部门负责人,再到临床科主任以及临床医生和药师等,将责任落到实处。并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临床应用原则,做好组织医务人员培训、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应用信息化、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等工作。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们优化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同时也规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有效地遏制了细菌的耐药性。

陈椿:基层是规范抗菌药物应用的重要阵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各医院都围绕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加大了投入,特别是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规范及细菌耐药预警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效果显著。

作为现代医学发展的里程碑,抗菌药物曾经拯救了无数感染性疾病患者,但近20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不恰当地使用抗菌药物将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抗菌药物效果也会受到影响,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危害具体体现为,可导致腹泻、肺炎、尿路感染和淋病等严重的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的脓毒症。可见,规范抗菌药物使用,遏制细菌耐药,刻不容缓。

从医院的管控层面来讲,我谈一下我的看法,应该说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在三甲医院仅仅占有一部分患者,更多的患者还留在基层,比如县级医院或诊所,而他们能不能规范化地治疗同样也影响到我们。

打个比方,我们胸外科的患者手术后,其住院期间没有使用抗生素,出院回到基层医院或诊所后,却给予连续十几天的抗生素治疗,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因此,我们作为监控的龙头,起表率作用,让职工认识到规范化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要将规范推广到基层,同样还要呼吁政府把目光放到基层医院,将抗生素规范使用作为整体规划实施。

《中国医院院长》:一方面是滥用抗生素带来的耐药性增强,另一方面是不敢使用抗生素导致病情延误,医院是如何权衡二者,药剂科在临床药学服务方面能否发挥指导作用?

陈尔真:回答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

事实上,这个问题确实有一些困惑,但关键是,用或不用还要看规范,要看医生对这个疾病的诊断。当疾病被诊断为细菌感染亦或是非细菌感染所致,在这个过程中有时还会存在着疑似两者之间的可能,而这往往对临床医生是一个考验。

举个例子,我们在遇到SARS和禽流感的时候,是否使用抗生素,当时也存在着争议。很多患者家属认为既然确诊为病毒感染,就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但是,治疗过程当中存在着一个时间窗的问题,尽管早期不会合并细菌感染,但到了后期很可能就会合并细菌感染。

然而,使用抗生素,要么是治疗型用药,要么是预防型用药。而这个过程,就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合作来共同判断是否应用抗生素来治疗。

另外,很多的临床指南也会对这方面提供一些循证依据。根据指南内容,临床医生通过管控,绝大部分能够接受这个事实,而此时,医院的管理部门就要鼓励他们参与多学科的讨论,也就是团队医学。这是因为,一个医生对一个患者,尤其是疑难杂症患者的诊治过程中考虑到的问题可能并不周到,此时,如果多位医生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角度来讨论,发现的问题很可能就会不一样,这样对病人的综合评估才是真正做到了患者至上,也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

陈椿:抗菌谱变化须实时监测

作为一个医院的管理者,要实时监控各科室各病种的抗菌谱变化。我体会很深的是,五年前,胸腔镜的微创手术做得非常少,一个做肺癌手术的患者需要1周的时间才能出院,而现在,选择微创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创伤小,一般3~5天就能出院,这样一来,抗菌谱以及患者的疾病谱转规发生了变化。因此,作为管理者,要对各个部门的细菌变化进行监测。

一般的感染,大家都会处理,但对疑难重症患者的感染还是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合作。我们医院的管理体会,就是把包括药理临床药师在内的这些学科团结起来成立一个团队,提倡共同来制订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将其作为一个常态的机制,这样对重症感染患者的救治非常关键。

第10篇

摘  要:目的:循证医学是90年代在医学领域内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定义是基于现有的最好证据,兼顾经济效益和价值取向,进行医学实践的科学。也指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临床试验证据、资料文献等,作出最佳治疗决策的方法。循证医学是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愿望,对患者作出医疗决策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临床学科。高质量的证据是指尽可能保证结果真实性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研究数据。证据及其质量是循证医学的关键。研究人员应该尽量提供高质量的证据,临床医生应尽可能使用现有的最佳证据。循证医学在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时,考虑患者的愿望,从而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及患者的参与是循证医学的基础。循证医学实践包括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结合临床经验与最好证据对患者进行处理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本文探讨循证医学的应用在院内感染控制上和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的意义。

关键词:循证医学;医院感染;意义

        循证医学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任何治疗方案和医院预防感染的措施都应根据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是指临床医生对具体病人查证用症的过程。循证医学应用到医院感染控制中,具体做一下几点:

        1循证医学现状

        (1)提出问题:找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关于病房、手术室等在实践中存在问题,观察现行的工作状况 ,找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注重采集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获得最佳临床证据:通过最新临床科研成果及应用文献检索系统和网上电子图书馆检索系统[2],如世界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医学文献分析检索系统、国家级医学信息研究中心及专门的循证医学网站等。根据提出问题中包含的关键词或类似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找出与问题相关的资料。

        (3)评价证据:现在最具说服力的临床证据是大样本的对照试验(rct)。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各组实施不同的方法行干预,得出结果,进行系统的评价和荟萃分析。在研究对象的数量相当大的候,可以不用考虑已知和未知的混合因素对各组的影响,具有可比性。循证医学的证据质量是分级的,而决策的制定与证据的级别有很大关联。指导临床决策的证据质量是由临床数据的质量以及这些数据的临床“导向性”综合确定的。尽管证据分级系统之间有差异,但其目的相同都使临床研究信息的应用者明确哪些研究更有可能是最有效的。

        (4)应用证据:一般根据随机试验得出的结果与实践结合对医院工作的情况进行具体地分析与评价,并制定出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的操作流程,达到对医院感染的控制。 

        (5)后效评估: 将实施具体操作流程后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去其糟粕,避免资源浪费,使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循证医学应用于医院感染的意义

        (1)通过实施循证医学,可以取得真实可靠的证据,可提前制定切实有效地预防决策,做好医院感染发生的预防。

        (2)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指导医院各部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同时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医院感染已严重危害患者、医务人员的健康,同时还会带来不稳定社会因素。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而手卫生则是控制医院感染散发和暴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诊治和护理离不开双手。目前手卫生存在以下问题:①勤洗手可避免感染;②带手套不能避免感染;③使用手巾等擦手,可导致再次感染。为改善手卫生存在的问题,防止因洗手原因而造成医院感染。 因此,首先查找原因,改变医护人员一些传统的洗手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六步手清洗的方法,达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

        (3) 通过获得的最佳证据,制定可行性措施,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效益。

        (4)推进医院感染学的理论研究,发表更多高质量的医院感染论著和成果,促进医院感染学的快速发展。

        3讨论

        循证医学的概念是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davidl .sacktt 教授于1992 年正式提出[3]。循证医学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模式,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系统的表述,并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并对改善效果进行论证。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就是以患者为中心,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注重实施过程, 以科学的方法建立医院控制感染的操作流程,避免再次污染。禽流感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暴发已给人们敲响警钟。医院感染越来越严重,管理难度加大,医院感染给患者在身体和经济上带来极大的损害,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社会各界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医院感染控制事业改革和发展外有压力,内有动力力,压力大于动力。各级医院感染控制机构面临着如何利用短缺的卫生资源向社会提供最佳服务的问题。而只有根据科学证据制定的决策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无论从宏观和微观上讲,实施循证疾病控制决策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参考文献:

[1]吴修荣,孙伯英,龚华东.医院感染控制流程建立与循证医学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05-808

[2]蒋景华,陈文光,陶映.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4):419-421

第11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本科;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实训;课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136-02

一、引言

英国的“Pusztai大鼠事件”、美国的“班蝶事件”、加拿大的“超级杂草事件”、墨西哥的“玉米事件”、我国的“Bt棉事件”、“雀巢咖啡事件”等事件的发生使得消费者对食品是否安全产生了广泛的抵触与疑虑心理,有的国家的消费者甚至对食品的管理水平产生了质疑。随着这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例如地沟油、苏丹红、皮鞋牛奶、问题油条等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使得消费者对社会的整体食品安全信任度下降。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该专业的实训课改一直存在很大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必须对该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整体的优化。

二、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实训改革的必要性

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专业。食品的营养与卫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件经常被媒体曝光,苏丹红、地沟油、三鹿奶粉、瘦肉精、禽流感、老鼠肉做的羊肉串、皮革牛奶、纸箱子肉馅做的包子等,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对国计民生、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影响。预防医学本科中,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课程主要包含着食品营养、食品卫生与人体健康科学等课程。该课程不仅与医学基础、微生物学相关,更与食品科学、农业科学、食品生产等密切相关。可见,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科学性、应用性,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联系,在促进人民体质健康、防治疾病、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对营养与食品安全课程的实训进行改革,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应对营养与食品安全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

三、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陈旧。目前,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的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十分陈旧,但是教学的课时较少,很多学校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计划将实训的部分删减。目前,大部分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中只为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安排了36学时,很多教师都无法按时完成教学内容。另外,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陈旧,无法与不断变化的居民膳食指南、食品安全法中的内容相适应。这也就使得很多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中,该课程结束后学生对其留下的印象较少,这也反映出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这种现状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能够及格、拿到学分而进行这门课程的学习,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2.缺乏对学生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的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比较重视知识的讲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目前,很多高校的该专业中基本都是理论讲授,对于实践环节的教学十分缺乏,使得学生学完之后不能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实际做出指导,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完该课程后,连最基本的营养食品都无法编制;还有的学生学了食品卫生学,但是对食物中毒缺乏必要预见与判断。

3.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落后。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基本是一支粉笔讲到底,一块黑板讲到底,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学过程就是照本宣科,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学生。教师作为知识与课程的传授者,应该将教材中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学生作为课程的接受者,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滞后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法,更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对于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很难涉及,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

4.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单一。目前,各高校的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的教学中的考核基本采取的是一次性、闭卷、笔试的形式。而考试的内容上则比较注重对理论基础知识的考核,对学生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并不重视。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根本就不注重平时的学习,只是在考试前才临时突击学习,临时抱佛脚,不注重知识积累、知识运用。还有的学生只重视考试成绩,只关心自己能否考试及格,并不关心自己学习这门课程能否在实际中进行运用。

四、优化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改革的策略

1.实行分层递进式实训体系。一直以来,高校的实训课程就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完成的,缺乏系统性、独立性、完整性。这一局面必须彻底打破,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实训课程。因此,在该课程的改革中可以通过分层递进式的方式进行实践。在第一阶段,可以让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尽快掌握集体营养状况的检查能力和评价方法,主要训练学生能够掌握各种门诊的检测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向居民进行营养知识的宣传,并指导居民如何才能实现膳食营养。在第二阶段,可以对学生实行单项实训。即开设实验室营养配餐基本操作和技能,对学生实行各单项实训技能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的膳食营养需求配制出不同的营养餐食谱。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医院的营养科进行简析,并要求学生能掌握一些典型病例的营养治疗方案。第三阶段是综合实训阶段,要求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实训在校内外进行多项营养学综合技能训练。例如:营养治疗流程、营养代谢等实训。

2.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为了进一步适应本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各相关高校应及时转变观念,立足本校的实际,在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同时可以选聘一些优秀的教师到本校进行实训指导,以此来大大改善本校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促进本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高校还可以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加大资金投入,选派教师到食品企业、社区、养老院、宾馆、饭店、幼儿园等单位进行专业技能的实习,掌握最真实的实践经验和资料。这些措施能够使高校的实训课程摒弃纸上谈兵的状态,能够切实将实训课程落到实处,使师生时刻处于实战状态。

3.加强实训基地的拓展。校内外的实训基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制约高校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更是制约高校课程改革的一大难点。各高校由于资金、场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训基地的建设一直不尽如人意。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在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这是培养我国现代化实用型建设人才的关键。例如:在校内,可以建立营养实训室、营养配餐室、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立将大大满足本科专业学生的实训实验教学任务。在校外,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连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与当地的医院营养科、卫生监督所、集团企业、学校、社区、幼儿园等单位联系建立自己的专业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提供条件。这种岗位与教学的无缝对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技能、综合素养,更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4.完善实训考评体系。目前,各高校对实训的考核与评价主要是以实训单位写总结、写鉴定、教师打分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些方式的局限性与弊端并不能真正彰显出实训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实训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评价。可以将实训考评分为专业应用能力的考核、操作应用能力的考核两部分。考核的方式也可以是笔试、口试、现场答辩、实训单位现场测试等方式,关键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相互促进的、相互补充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这些方法,给教学增添一定的活力。据相关统计数据资料显示,有的高校在教学内容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上增加一些课时,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下,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通过案例分析法要求学生通过实例掌握具体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以某一实例为导线,引发学生探究的学习欲望。如:教师可以对阜阳农村大头娃娃现象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善与食疗方案,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总结。实践表明,学生对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欢迎,课堂表现非常积极,很快就将案例中缺乏蛋白质的原因、主要症状、防治的措施等进行了分析。面对新颖的实训课堂,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可以一鼓作气,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更大案例的分析,例如:对于食物中毒类型与调查处理的方法等。总之,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的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的实训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更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水平与能力。因此,面对这门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性、实用性的课程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进行耦合,改变观念进行实训课程的改革,为促进学生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殷建忠,陆林,吴少雄,等.云南省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人才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9,(06).

[2]梁新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航空航天医药,2010,(09).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学习动机 兴趣 课堂氛围 任务设计 榜样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02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外部诱因下对自己将要从事的事情的积极规划和投入意向。现代学习理论认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所谓成就动机,是指学习者获取某种成就的内心向往与渴求。那么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求,从而把学生培养成知识自主建构的主体与课堂的主人呢?

1 兴趣先行,诱导动机

学习兴趣和动机不是一回事,兴趣更多是指个体被事物的外部特征所吸引,而动机则往往侧重于个体被事物的内在优势所激发。“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兴趣的动机往往难以持久,而没有动机的兴趣则更没有生命力。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因为这里面充满着智慧与挑战,但也充满着枯燥与艰辛,足可以让学生面对困难而一踌莫展。所以学习动机要以兴趣的培养为前提,让学习探究之旅充满诱惑与惊险,学生自然乐此不疲。

比如在学习“搜索引擎”一课时,笔者抓住学生对新生事物比较感兴趣的特点,利用国内正受H7N9病毒侵袭这一机遇,抓住话题引入,学生很快对相关搜索引擎的操作产生了兴趣。提问方案是这样的:

(1)提供消息:据报道,上海一家医院的外科医生沈XX因为过多地与请病人接触而感染了H7N9病毒,这是一种发病很快,而且国内暂时没有完整治疗方案的疾病,据央视报道,目前病毒入侵最严重的地区是浙江和上海,截至2014年2月10日,国内确诊185人,死亡为34人,如果控制不力,很快会向周边和内陆地区袭击。(直陈事实,学生虽已经有所耳闻,但还是一惊)

(2)提问:你了解H7N9病毒的相关知识吗?我们人类应该如何有效预防这类感染性的疾病?(这个话题学生非常关注,由于很少看报纸与电视,他们对有关知识了解不是很多,也只是有点粗略印象,被笔者这么一挑,他们开始议论纷纷。于是将课堂焦点指向第三步)

(3)你知道H7N9病毒的真正来源是哪儿吗?禽流感会不会相互感染?江苏省现在防疫形势怎么样?(实事求是地介绍严峻的抗疫形势,并将问题讨论的焦点放在本省和我们该怎么做上,非常实用而有利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 榜样导行,促发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中生往往把目光盯在如何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上,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学校级别的高低,比如重点大学、一本院校,而对自己的职业理想与专业却从不考虑,甚至一说起今后做什么,就以“天生我才必有用”来安慰自己。事实上,他们曲解了诗人李白的意思,将自己降格为迂腐的“孔乙己”,这也是教育的一种失误。笔者将榜样导行的方法引入到教学中,有力地激发了他们的成就动机。

一方面,现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相关就业人数与需求形成很大对比,尖端人才与普及型人才都非常紧缺。另一方面,笔者把外国的比尔・盖茨、中国的杨致远、马云等成功案例拿出来,用这些网络与信息技术人物的成功之路来激励学生,他们就感觉浑身是力量。具体操作上,笔者总是在教学某一内容时引入相关研究者的案例,例如,在教学搜索引擎时,笔者就提问学生,你知道现在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是什么吗?百度是谁创办的呢?他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如果你不知道,那我们现在就在百度搜索框中键入它的名字,了解一下吧!这样学生就从中了解了搜索引擎的历史与人物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向成功人士学习的动机。另外,笔者还把前几年从本校毕业的学哥学姐的成功案例拿来,让他们感知到学习信息技术是前途光明的。由于就是本校出来的榜样,学生会感到更亲近而更容易接受。

3 任务设计,驱动内需

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应该在教师引领下让学生成为主角。而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任务设计是非常关键的。

任务设计要有创新性而不能陈词滥调。信息技术课堂的节奏如果能轻而易举被学生所预料得到,那就没有了悬念和戏剧色彩。上述提问中“百度是谁创办的?他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如果你不知道,那我们现在就在百度搜索框中键入它的名字,了解一下它吧!”这样的设计就体现了创新性,学生本以为笔者会讲解给他们听,不料笔者却让他们自己去百度检索,想不到“要了解,用百度即可”,这更使学生产生了深厚的求知兴趣,驱动了探究的欲望。

任务设计要有鲜活性,要针对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征,从他们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中去找到任务,有利引发他们内心的共鸣。例如,在学习“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时,笔者设计的任务是:请大家查找一下目前教育部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政策是什么。由于学生都十分关心自己的升学问题,他们迫切想知道国家在考试改革上的动向,所以这符合他们的心理期待,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一项鲜活的任务,他们会主动尝试搜索。

任务设计要有一定的导学性,也就是说任务设计要服务于课时目标。如果教师设计的任务会让课堂看起来十分热闹,而事实上却只是一场没有任务达成效果的闹剧,那是十分可惜的。教师要使任务成为一个有效的引子和契机,真正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起到桥梁作用,达到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的境界。

任务设计要保持适当的紧张度。一般而言,当问题设计达到中等难度时,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太难的任务会让学生望而却步,而太简单的任务则会让人兴致索然。也就是教师要将任务的难度停留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感到有一定困难,又能充满信心的去摘取这个有可能成功的果实。

任务设计要体现层次性。信息技术是一门以操作为基本特征的课程,受学生家庭背景、学习基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课堂上教师布置的任务往往完成得大相径庭。所以教师要将任务设计成阶梯型,在越来越难的问题中,让每位学生至少达成其中的第一项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则争取全面完成,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会没事可做,有利于课堂效益的提升,也使每一名学生都“做最好的自己”而信心百倍。

4 氛围构建,助推动机

课堂氛围,是每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十分关注的。教师需要安静的课堂供学生静心操作,但更要有热闹而有秩序的课堂供学生积极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已经不再是课堂氛围的管理者,而是学习的导航者;学生也不再是课堂的被管理者,而是课堂的主动建设者。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感觉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自己的主人,会因此而乐于学习信息技术。

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前提是教师要构建新型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学会走近学生并蹲下去和学生说话。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主动权,能积极地看待自己的学习,不会有身心被压抑的感觉。

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需要以正面激励为主。信息技术是一门以操作为主要任务的学科,而有些学生并不一定在这方面擅长,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教师要学会蹲下去和学生说话。提倡民主型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做得不完美,要允许学生忘记教师的教学内容。而对于学生在操作中的一些成功之处,教师要及时表扬,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激发的前提,有利诱导出信息技术学习的动机;榜样作为一种参考体系,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中有着一种砥励的力量;而任务设计则是通过项目的良好特征激活与驱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则是良好动机产生的土壤,起着支持和基础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麦库姆斯,波普.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M].伍新春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