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室内设计实训总结

室内设计实训总结

时间:2022-10-04 04:46: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室内设计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室内设计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专业;实训考核;考核法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161-02

实训考核是评价实训教学质量成果、检验学生专业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课题组通过对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考核体系建设现状的调研评析, 确立了研究目标, 即尝试建立一套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需要的, 以专业职业素质、职业技能与职业能力为考核目标的(具体化为考核项目指标), 与实践教学形式相适应的, 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统一的, 多元考核主体参与的实训教学考核指标体系。经过近一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初步构建起一套以课程为依托、与实训教学情境相适应的实训考核体系, 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室内设计专业实训考核的方法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考试考核大纲要求,结合社会行业需要,我们采取以下方法:

(一)“岗位能力采分点”考核法

专业教师可根据职业岗位的分析与特点制定岗位能力“采分点”,实行模块式考核制度。教师在教学、考核时均以“采分点”为依据,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比如,在校内可采取一阶段一考,扎实基本功。学生都以每一阶段的“岗位能力采分点”为依据进行自我测试,以课内作业、课外调研的形式,将知识、技能分散到平时的每一阶段的课中,逐一加以落实,一阶段一考核,教师及时检测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掌握上的不足与问题所在,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进而扎实学生的专业基本功。

(二)“因人施考”考核法

在室内设计作专业实训考核中,不能只考共性的、统一的东西,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因人施考。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结合企业岗位单项能力的特殊要求,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的考核。

(三)“小组合作”考核法

师生共同设计好课题,将考题带出考室,规定完成的期限,完成后要写总结汇报材料,比一比哪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比如,给出任务:家居设计。各小组接到任务后,根据成员自身特长分工协作:收集、整理、归纳资料;测量、预算、设计、出图等等。这种考评方式不但将所学的多门课程进行整合,而且还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融入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各小组成员的主人翁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

(四)“层层递进”考核法

首先,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摸底,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动手能力进行全面了解;然后,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提出新的要求,制订阶段目标,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接着,当堂考核验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出努力的新台阶,“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向前走,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进一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五)“公司实习环境”考核法

走出教室到企业去,在岗位中学习,在装饰、装潢公司环境中测试已成为必然,让学生早接触社会,早了解和熟悉他们将从事的工作,可以让学生从心理和技能上产生接纳和适应。企业还能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学生岗位能力考核完全可以在企业里进行,可由学校教师及实习企业的设计师们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岗位能力目标,是否形成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六)“学用结合”考核法

以实战操练代替考试。每个模块的总结性测试,可让学生用命题设计作品把学生带到现场进行实战操练。由于室内设计强调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广泛联系实际进行创作,在学生自主设计的同时,本着“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要求学生在教室、现场、借助资料书、教师辅导、专家指导、“兵”帮“兵”的方式完成最终的设计作品。最后严格把关由教师、企业设计师、现场用户,以评委综合打分的方式代替考试成绩。教师、设计师的好评,用户真诚的赞赏,会使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能使学生更加对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充满信心。

(七)“互评”考核法

将考核看作是由教师、学生、第三方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一是建立相互交流的机制。考核完成后, 学生写陈述( 总结), 教师写评语( 总结) , 通过总结会等形式, 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二是建立反馈与救济程序。避免教师考完不管, 学生不知对错的问题。

(八)多证书考核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职业资格证书的各模块又分为初、中、高级等多个层次,非常适合我专业的学生。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争取取得室内设计员的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以考促学、“发展学生能力本位”的目的。

(九)“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考核方法

形成性评价是关注过程的评价,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关注结果的评价, 是面向过去的评价。要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既注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又看学生学习的结果。

二、室内设计专业实训考核的方案

根据以上考核方法,制定了以下详细的考核方案。实训成绩=考核单(权重80%)+考核单(自我评定)(权重10%)+考核单(小组互相评定)(权重10%)

三、结束语

第2篇

(一)要有深具专业影响力、团队凝聚力的团队带头人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团队带头人应该具备以下条件:首先,一定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有实践经验,在本行业内有较强的影响力。其次,能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并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第三,要有一定的高校教学经验,能及时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室内设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本专业建设在当地高职院校中的领先水平。第四,能结合校企实际情况、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现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完善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

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共同拟定的协议,明确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以及双方的责任、权利。形成一定的制度,来保障行业企业相关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学校专任教师和青年教师最好每学期轮流赴合作企业顶岗工作,使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实现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学院专任教师和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这样才能型成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一般而言,专业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的项目和内容由双方共同协商设置,并主要由具有企业选派具备高技能水平、经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讲授。

(三)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团队要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院教学管理覆盖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与企业共同保障学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院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在教学过程中,把设计师请进来,让高职学生走出去。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形成以资深企业为依托的实训体系,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有利资源,建立对内、对外艺术设计专业学员的实训基地。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落实实训与就业一体的实训机制。

(四)大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争取条件,大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至少在学校内部场所建立一些基本的技能实践场所。例如:

①室内装饰材料实验室,陈列数百种常用装饰材料和数十种施工机具、设备,使学生在校期间对常用装饰材料的品种、物理性能、加工方法、应用范围等有直观了解,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

②建成室内装饰施工工艺流程实训室若干个,将常用装饰施工构造按照工艺流程顺序进行开放展示,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室内装饰施工的技术和验收标准,提高学生绘制施工图和从事施工管理的能力。

③建成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体的CAD、3DMAX实训基地一所,主要进行项目实训、CAD工程制图、3DMAX效果图制作以及后期渲染、修图的实训教学。

④建立制度化的科学管理模式,要不断完善教学、实训、技能操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到教学有教案,实训有手册,操作有制度。

(五)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鼓励本专业专职教师多参与室内设计项目的设计和招标工作,这样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而且为合作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校企合作更深入、更稳定,真正形成了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同时利用行业协会的资源,设立室内设计专业学会学生入会、培训、考核、认证体制,打造良好的培训、考核平台。

(六)建立以科研保证教学团队专业素质的模式

在教学上,定期组织教师听课,开展教案、教学心得交流会议,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在实训上,强调校内教师与企业设计师深入交流。以研讨会、观摩会、文字总结等方式进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历练教师的一线设计能力,培养设计师的实际教学能力。鼓励教学团队成员以专业论文、教学论文、专业展览比赛、精品课程、课题的形式反映、体现教学心得与成果。

二、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学校和企业分别承但本专业的基础课、实践课的教学任务,并进行合理、有效的穿插,将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计划制定、课时安排、实训内容、顶岗实习等环节,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协商确定实施方案。

①在实际教学中,把一线设计师请进课堂,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教学工作。

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已经建立的设计企业为平台,辐射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人单位,让学生走进企业,走入市场,培养实践技能。

③把学院的学术气息带进企业,帮助企业提升专业层次,突破设计瓶颈,既为企业的设计师在专业理论、专业素养方面进行继续培训,又拓展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及方式。

④把一线设计师请进校园,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实际、具体、可行的教学方向,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⑤广泛与省内外相关企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推荐学生就业。

三、教学革新总结

①减少理论课教学课时、加强实训教学力度。

②在基础课教学阶段注重课程衔接和应用引导,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③引入案例教学法和项目同步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④建设装饰材料实验室,弥补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不足。

⑤建设校内实践场所,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施工的工艺、方法和程序以及各种常用材料的性能。

⑥引导、带领学生积极参加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和竞赛,使学生开阔眼界、提前接触行业环境,增强就业的适应能力。

⑦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与市场、一线设计师有较深入的接触。

⑧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从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学生就业率显著提高。

四、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工作室课题制;室内设计;教学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教育在教学方面有自身的特性,其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够使其具备自我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对于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来说,“工作室课题制”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这是以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通过各类课题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零接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室内设计“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

工作室教学模式和课题制教学模式在西方的艺术设计教育中已广泛应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本,以工作室为依托,以各种专题为媒介,在教师指导下,以准就业的方式在工作室完成专题设计课程。课题制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不同设计知识设定课题(实题或虚题),以每个课题为核心,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进行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课题中即学即用。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是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与课题制教学模式有机组合。即以工作室为依托,将各种与教学相结合的实际或虚拟课题引入工作室。在室内设计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中,隐性知识占很大的比重,鉴于本学科知识的特殊性,这些知识仅靠课题制教学的方式无法完全传授给学生。而工作室课题制的教学方式,是学习隐性知识的较好方式。学生可以在完成各种实际或虚拟的课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和领悟教师多年积累的专业经验以及室内设计知识的真谛。

二、室内设计教学中实行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室内设计是一门将抽象的设计概念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艺术,在掌握一定的设计方法之余,也要同实践结合起来,其必须具有工艺可行性和重演性。这一切都要通过在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检验。再则,影响室内设计的因素多,其最终的效果取决于空间设计、色彩搭配、绿化设计、材料选择与施工工艺等。因此,室内设计的方案在上机虚拟空间阶段常常会遇到问题,需要调整完善,也就是说室内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专业软件模拟阶段。实践是室内设计教学的突出的特点,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阶段需要掌握的不同设计知识设定课题,根据明确的任务要求,以工作室为实践的设计平台,而工作室设计的本身就具备公司设计的一些特点,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对开放的实训基地。教师在设计阶段开始之初,以讲座的形式将要用到的知识点系统地向学生讲解,学生在课题中即学即用。在完成室内设计课题中包含的各种设计任务的同时,掌握室内设计专业体系的理论知识,提前感受未来职业中的设计工作方式,为毕业后更好地满足室内设计师这一职业需要奠定良好基础。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与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要的紧迫性存在着矛盾,从现在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来看,存在着理论教学内容多、职业技能教学不足、实用性的实训教学少等问题。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也没有真正锻炼过。在教学中实行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通过双向选择,选择对室内设计感兴趣的学生进入工作室,通过参加相关的实题的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室内设计的专业能力。此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室内设计需要,实习期短、职业素质高,具有更强的责任心、更高的工作效率,深受社会欢迎。

三、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效果

1.室内设计教学中以“实题”——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在前期的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理论的教授和启发诱导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室内设计的流派、室内空间基本概念以及室内材料特点与选择等理论知识,然后再分别讲解空间、绿化等基本方法,指引学生实际运用。例:实际项目——莱州博雅花苑三居室室内材料设计专题内容,就是室内设计当中需要学生具体实践操作的部分。我们先带学生去建材市场进行调研和参观,使学生对项目材料进行总结和归类,然后让他们分成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8人以内,以工作室为实践平台,设计出具有人性化、创新性的室内空间。作品介绍和展示,让各小组成员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过程与其他学生分享。学生像设计师一样讲解自己的思路,强化个人理念的同时,也吸取其他学生的精华,加强了对知识点的掌握。

2.室内设计教学中以“虚题”——设计大赛与虚拟工作项目为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创设各种设计大赛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国内省内比赛,把大赛的内容和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大赛中学生根据已明确的设计任务,以设计工作室为实践平台,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工作室与市场之间的互动,利于学生激发创作灵感,开拓思维,捕捉转瞬即逝的设计思想。比赛限定时间,进行资料的搜集、设计草图、修改、完成最终的手绘效果图,将课堂转变为一家设计公司,学生从设计方案、绘制图纸、修改方案的过程当中学到了理论讲授所不能给予的知识,培养了他们作为设计师的主导意识及相关能力。

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为“校企合作、教师团队合作、师生合作”建立了一种新的紧密型关系,成功解决了实习设施、实习场地的问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与社会接轨的教学实践环境,企业在设计教学环节中增加了话语权,学校更能了解到企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真正需求,职业能力在工作室制课题制中得到了最好的锻炼。希望本文能够为改进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提供借鉴,让教学与时俱进,更好地培养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新型室内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龙安梅,《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文化与艺术》,2007.208

2.焦煜博,《浅谈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J],《包装世界》,2010.03

作者简介:

王莹莹(1982.7— ),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信息艺术系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迟静(1984.2— ),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信息艺术系助教。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第4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广告市场呈现出蓬勃生机。我国必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广告市场, 全球著名广告商也将纷纷加入争抢中国业务的行列, 从而产生巨大的广告行业人才需求空间。因此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将会有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于此同时,对广告专业的教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更多新问题,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如何提高高职广告专业学生就业的机率,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针对所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大庆职业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改革实践,谈谈如何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工作室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到职业与专业的结合,积极建设“工作室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现有的基础与优势

我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始建于2001年。多年来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众多优秀的媒体设计制作类人才。毕业生100%参加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到100%。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不仅拥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并聘请多名广告设计与制作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专任教师教科研能力较强。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突出。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和影视制作三个专业发展方向都有骨干教师在社会上做兼职十余年,拥有丰富的社会服务经验。专任教师突出的社会服务能力,使学校教学和技术服务能够紧密结合,教学中引入服务(教师服务项目引入到教学中),通过服务实现教学,学生、教师现场参与服务,将“职业融入学业、学业凸现职业”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对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建设了广告画室、数字媒体和装潢艺术设计3个技能实训室。建立了大庆日报报业集团等多家校外实训基地,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和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立足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影视制作行业以及大庆市大文化战略,按照行业职业标准和行业的岗位标准,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室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职业岗位与人才需求分析以及培养目标分析,依据传媒和室内设计行业发展“产业链”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连接,建立无缝对接的“专业链”,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构建“大专业平台、小专门方向”的专业建设体系;根据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和影视制作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行业职业资格标准,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共同开发影视制作实训、排版设计和室内设计实训等核心课程;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制定质量考核与评价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实施和保障机制,共同指导校内外实训和顶岗实习,建设一套适应广告传媒和室内设计行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措施,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工作室制”:该模式的教学设计包括校内2年和校外1年2个学段。

在校内学段中:第1、2学期,为专业基础技能学习阶段,完成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第3、4学期,为专业核心技能学习阶段。学生必选平面设计方向,因为它是室内设计和影视制作的辅助设计,另外,选择室内设计或影视制作方向进行学习。主要利用校内工作室,营造真实工作环境,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校内工作室和校外“主观意象”工作室均为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能够完成专业小方向进阶核心技能训练,教学做一体,而且能够承接和完成对外业务,教师教学可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为引导进行,学生随时可参与项目设计,教师在实施项目中完成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完成设计项目,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确保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学习,并取得平面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

在校外学段中:第5学期,为专业技能个性化学习阶段(职业核心能力强化阶段)。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个方向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通过专门化方向训练,进一步拓展专业技能、深化理论知识。第6学期,在校外顶岗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项目实战,进一步取得岗位职业经验,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构建基于“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和影视制作”三个方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与大庆百湖影视基地、大庆英伟装饰工程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大庆捷报传媒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构建基于“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和影视制作”三个方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共同开发3门专业核心课程,编写3部工学结合的一体化特色教材以及与之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为了培养出适应行业企业需求,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新的设计专业人才,将课程体系改革与校企共建协作定义为教学育人的核心内容,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重整,以“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框架构建基于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和影视制作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提升实际项目课程比重,以企业实际需求为标准实施课程教学,模拟职场环境,导入真实项目,开设实践课题,企业人员授课,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自学能力、观察体验能力、动手制作能力、研究分析评判能力、协作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活动化、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教学方式的开放化、实践环节的项目化,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需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设计专业人才。通过项目与课程的链接,企业专家、设计师与专业教师的链接,学业、就业与创业的链接,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课程采用循环渐进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每个小循环课程中,逐步感受系统的工作方法,养成好的思维习惯。注重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后续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项目处理,锻炼学生工作中的人际交流、公共关系、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以循序渐进、具体可感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提升其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

建设“工作室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平面、室内和影视3个就业方向的设计训练、实训实习,能够满足职业技能培训和高级技能鉴定。

积极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要求。实现校内外工作室的生产性实训和经营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兼顾员工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教学、实训、经营同步推进。

以设计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开发实训项目,组织实践性教学环节,创建良好的生产性经营性实训环境。制定学生实训质量考核和评价标准,校企合作共同编写指导手册、培训教材、多媒体课件等。

建设实训基地管理机构,制定和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饰品的管理制度、安全防火管理制度、安全用电用水管理制度、实习学员管理制度;制定实训指导教师岗位规范、培训学员守则,增强教师和学生自我约束、自觉遵章守纪的意识。

建立校企共同实施的教学管理、质量评价、质量监控及保障的制度和运作机制,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细化考核,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实训效果。

建立校企联合育人基地,完善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签定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共同制订考核办法,将教师的现场教学和管理、企业兼职教师的实习指导和管理有机结合,成立联合育人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联合育人的有关问题。每期实习结束前,由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以保证学生在岗期间的教学质量。

第5篇

目前高职教育模式正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在培养目标上,正从“偏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转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正从“校内课程为主,重视学科性”转向“重视专业领域建设,注重校内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就业导向重于书本知识”.因此,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及实用性强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势在必行。本文以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住宅室内设计》课程标准的探索与实践来分析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改革创新模式的新思路。

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住宅室内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计划学时72学时。前续课程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装饰制图、透视原理、专业设计基础、专业表现技法、AutoCAD、3DSMAX、室内外效果图渲染与表现、室内环境与设备、装饰材料与构造,后续课程为装饰工程概预算等课程。

2.课程任务

课程总目标是学习并掌握关于《住宅室内设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项目设计能力,启迪设计思维模式,联系实际应用,建立科学的、辨证的思维方法,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了解国家有关室内装饰装修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掌握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在室内装饰设计领域从事室内装饰装修设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课程的设计思路

1.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联系,以职业活动来引导组织教学,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更新教学内容和重组课程内容结构。具体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内容、课程项目、课程教材、授课计划。按照市场职业岗位的要求,紧跟企业岗位需求,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学生的操作和设计能力。

2.将知识点、技能要求与具体工作任务联系起来,突出知识与技能要求的岗位针对性

具体内容以项目的形式表现。课程内容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知识点的选择,教学内容强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本课程还突出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对知识点的选择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改革,改革教学大纲,改变传统上按照学科教学的方式,改变以往的课程内容比较强调课程中知识点和单项技能的掌握,重视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应用问题,着重在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完整的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所学知识的整合与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建立全面的认识,给学生未来岗位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

通过项目实践,能爱岗敬业、热情主动的工作态度,养成诚信、责任感、执着、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修养,能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一丝不苟地依据室内装饰装修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进行装饰装修设计,并在工作实践中能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协作精神,坚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水平和软件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勤奋工作的基本素质。

实施建议

为了确保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实施,需要在课程标准中附带提供推广或实施这一标准的建议,主要包括教与学的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以及教材编写建议等。

1.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方式要改变以教师理论讲授和示范操作,学生记忆和模仿参考的方式,其目的是锻炼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将之前所学的课程进行导入并运用到项目实战,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采用“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式,每单元又分解出若干个实训应用的任务,围绕任务展开学习,进行项目实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的。学习者则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掌握各种制图技能。

2.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3)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基本技能操作,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实操,体现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4)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加深学生对住宅室内设计理论和实际工作岗位的衔接过程的认知。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讯息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6)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3.教学评价

对于这门课的学习结果,我们更注重评价学习过程,评价的重点放在是否掌握了学习目标所要求的技能上。建议设计高职项目学习活动的评价宜掌握多元化、发展化、职业化的原则。兼顾学生发展和职业要求,运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等多种方法。不仅注重项目成果的总结性评价,还应强调活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4.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1)注重项目实训指导书和项目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教学仪器、多媒体仿真软件等常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设计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

(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第6篇

关键词:高职;室内设计;交换空间;虚拟现实课堂

《室内设计》是高职院校建筑设计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是建筑设计的继续、深化和发展。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教学资源的局限,《室内设计》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强调室内空间营造、设计要素搭配等方面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训练,甚至由于学生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薄弱,导致设计呈现纸上谈兵,不合理因素很多。

高职类《室内设计》不能照搬本科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或是将其压缩化,应以行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着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企业的需求应成为高职类《室内设计》课程改革探索的方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推进《室内设计》课程改革。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学习对象的需求,我们通过连续几学期的教学改革,尝试以“交换空间”为理念的互动教学模式,总结出了一套虚拟现实课堂的教学方法。

一、课程背景和教学安排

在高职高专建筑设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室内设计》通常在第五学期开设,这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与建筑设计能力,并对建筑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相关设计软件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室内设计》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室内空间设计、室内建筑构件的装修设计、室内陈设设计、室内色彩、室内照明和室内绿化6部分。

在教学安排中,《室内设计》课程先理论后实践,理论部分为常规课程教学安排,每周3-4节课,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室内设计基本原理,室内界面组织处理及材料、施工、工艺、照明、色彩、织物、家具、绿化等内容。实践部分为单元课程教学安排,每周12节课,既能集中强化训练,又能调动学生课后积极参与,加强过程控制,完成系列成果图纸。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熟悉最新的材料、施工工艺及国内外流行设计风格,并能够运用施工图和效果图将自己的设计意图准确表达出来。在本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完成工程案例,熟悉室内设计流程、施工工艺、装饰材料以及室内装饰工程的市场运作模式。

二、虚拟现实课堂教学模式分解

学生理论学习完成后,任课教师与装饰公司合作,进入虚拟现实课堂的训练。虚拟现实课堂是将室内设计师完成一个真实住宅项目的设计过程搬入课堂,模拟从沟通、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效果图设计、选材、配合施工、配饰等完整过程。本虚拟现实课堂教学模式分解为7个环节来完成:

(一)室内设计空间建立(虚拟购房)

学生首先扮演住宅业主利用周末到市内“选购”一套住房,提交所选房屋的户型图、毛坯房照片(各房间、多角度)、所选小区位置与风格等特点描述、所选户型的面积及朝向等情况描述,“业主”还需将该空间居住的人员结构、功能需求、文化背景、个人喜好等特点进行描述并形成文字作为设计人员进行空间设计的依据。

(二)“交换空间”团队组建

设计团队的组建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过程。通过学生自由两两组合成“交换空间”设计团队,相互设计对方“选购”住房的室内空间。教师则通过课堂组织,让学生通过发言、答辩等形式挑选设计师,最终完成团队组建。对学生提供的户型图、设计要求等资料进行评比,根据学生投票、教师点评等形式评出“最具挑战团队”、“值得期待团队”、“高难度团队”等团队类别。教师将学生分组及各组特点汇总成团队档案,成立室内设计师训练营,并且模拟设计公司,请“业主”与“设计师”签订设计协议。

(三)平面方案设计、工程预算

设计师根据业主的家庭结构特点和需求,对原始户型平面重新设计,在这一环节,设计师对原始户型的优化要考虑如下因素:(1)满足业主家庭结构和使用功能的需要;(2)结合原始户型的结构特点;(3)满足设计风格的需要;(4)考虑业主装修经济投入情况。

平面方案设计完成后,设计师根据装饰公司提供的清单式预算表做工程预算,教师在设计教学情景前首先应进行企业调研。由于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单位是中小型设计公司、装修公司,做工程预算是学生顶岗后的分内工作,因此,必须教会学生合理统计工程量,了解市场价格行情。

本环节结束后设计师需将原始平面图、墙体改建图、平面布置图、工程预算书、设计说明等设计成果交付给“业主”,与“业主”进行交流反馈,经“业主”认可签字确认后交任课教师备案,方可进入下一设计环节。

(四)效果图、施工图设计

平面方案敲定后,“设计师”运用相关绘图软件,结合手绘,建构全房模型,渲染关键部位的效果图,完成全套施工图。本环节要求“设计师”与“业主”充分沟通,进行反复修改与优化,并在此期间邀请装饰公司设计师、项目经理、工人进行现场指导、答疑。组织各设计团队之间进行交流汇报,取长补短,扩展教学信息量。

(五)主材、家具选购

设计师根据施工图计算出主材(瓷砖、墙漆、壁纸、木地板等)用量,根据设计风格,利用课余时间到建材市场选购主材,完成《主材清单》的填写。选购家具、饰品,填写《软装一览表》,要求提交所选购主材与软装的图片或小样,注明性能、特点、价格。

(六)成果答辩及成绩评定(考试)

“设计师”结合业主要求,将设计过程及成果全方位解析进行答辩,答辩专家组成员由任课教师、教研室教师、邀请的装饰公司设计师组成。“设计师”现场回答“业主”、专家、教师的提问,评分细则由任课教师设计好,分别进行打分,成绩比例为:任课教师30%、专家30%、业主及其他团队成员40%。这一评分模式既加强了互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设计成绩的公开透明度,避免了设计成绩由任课老师一人定的主观性。

(七)成果展出

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将作品布版,在校内举办一次作品展,评出一、二、三等奖、最佳空间设计奖等,上报学校教务部门,给予一定奖励,颁发荣誉证书。

三、虚拟现实课堂总结

虚拟现实课堂是以“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受电视栏目的启发,设计而成的一套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打破了常规,教学组织安排得到了学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从常规课程教学到单元课程安排,从教学楼多媒体教室到建筑设计专业实训室,从课堂到市场,从单一的任课教师到教研室团队乃至校外兼职教师,充分调动了学校与社会资源,让学生不再墨守成规,而这恰是学设计的学生所需要的。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这套方法的优势在于:

(一)教学过程目标化(更清晰)

通过“交换空间”活动来组织虚拟现实课堂,学生从第一堂课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学习主动性更强。

(二)理论教学实践化(更紧密)

理论教学不是独立的,必须紧密与实践结合,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训环节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方法立体化(更多元)

通过交换空间,教学过程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同学、教师、设计师、项目经理、工人等互动环节是本课堂的一大特色。

(四)成绩评定综合化(更科学)

成绩由教师、公司设计师、业主综合评定,这是一个多维的评价体系。

虚拟现实课堂是本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在教学改革上的大胆尝试,是任课老师与全体教研室老师的智慧结晶,尽管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而言教学工作量增加很多,但是学生反馈很好,成效显著,学生作品在全国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毕业设计大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教学思路得到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指委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认可,一致认为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高职院校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实践向导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 孙卉林,杨波.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才智,2008,(2).

第7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实践;教学

室内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既具有艺术教育的特性,又具有能力教育的特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以“就业为向导,能力为本”的教育中,结合我院提出的“三点式教学法”,即“老师精讲一点,师生互动一点,学生动手做一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讲授基本理论,引起学生的共鸣。凸显思维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讲授,培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人才。

1室内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

1.1室内设计要满足美学的要求

所谓美学是指自然美、和谐美与个性美的统称。在感受上追求自然美,因此设计中不应过分的注重物质的运用,那些豪华奢侈的配置已渐渐被人们所摒弃,开始多方面的考虑天然材料的运用,并且在运用的同时纵观全局,力争不要留下漏网之鱼;在体验上讲究和谐效果,室内装饰设计是一门有生命的艺术,它是一个整体,要使得各个部分有直接或者感官上的联系,使得各部分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达到相辅相成,互相衬托的和谐目的;在风格上要求独特,也就是个性,它体现着设计者对美的判断,它要求形势和内容的统一,同时需要一个生动并感性的造型来捕捉内在神韵。

1.2注重设计质量和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开始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了,这就要求设计者的设计质量必须要提高。作为校方而言,最主要的是要灌输学生创新思想,创新即进步,跟上时代的要求是室内装饰设计做好的大前提,在创新的同时还有注意结合技术,在技术创新的有效指导下才能更好的发挥出个人的真实水平。

1.3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室内设计的根本宗旨是为人而服务,却很少有人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人本理念,在设计中把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把人的行为规律、个人喜好作为参照物去创作、去发挥,这样造就出来的东西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才是真正的成功。

2室内设计教学多元化模式创建

2.1教学组织方式的多元化

在室内设计教学改革中,可以采用独立设计与团队设计相结合等组织方式,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如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强化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外作业则要求学生2人一组展开设计,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与交流能力。课外调研以4~6人为一组进行,便于学生在团队中学习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的诞生,往往要经过众多设计师智慧的浇灌与努力的付出,培养学生未来职业设计师的团结协作精神。

2.2题目设定的多元化

教师根据学生室内设计学习的不同阶段,设定由易到难的设计题目;针对学生室内设计学习的同一阶段,提供丰富多样的设计题目。这一教学改革不仅使学生参与设计的题目多样化,而且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设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3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除采用板书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以及教师对学生个别辅导的传统教学方法之外,在教学改革中要坚持突出因材施教,大力加强研讨课的力度,形成教学手段的多元化。特别是重视研讨课在教学中的恰当应用。

3创建实践性教学模式

实践环节是室内设计课程最重要环节,因此,在室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推行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中心的“三点式教学法”, 深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把理论讲授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同时,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成多媒体课件、教学短片、教学录像与老师讲授于一体的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化的教学体系。把老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社会调查结合起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正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并践行于具体的生活和学习之中。 因此我们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分为精讲、互动、动手三个环节,精讲理论、把握精髓,以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案例,启发学生思考,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推行实践性教学模式,创建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3.1项目教学模式

学生四人一小组,按照老师给定的设计项目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各组派出代表,介绍本组方案设计;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指出其优缺点;教师则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充分理解在实践工作中应如何系统考虑设计问题。在项目教学模式中,教师就相当于项目设计的总负责人,而学生则相当于项目设计人员,通过构思、设计、绘制、施工等一系列实际项目流程,了解室内设计的全过程,提高设计工作能力,从而更适应社会需求。

3.2校企合作模式

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把相关专业人士请到学校,带来先进的知识、设计理念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的操作,从设计方案策划,到设计的实施过程有一个完整的实践经历。进行校企合作,将实践教学的平台放到企业,放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和实训操作,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这种与课堂抽象教学截然不同的直观演示,可以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4总结

综上所述,从教学实践和学习中论证了在室内设计专业中进行“三点式教学法”教学的重要性。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差异和不同的追求,倡导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总之,室内设计的实践性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广大教育者不断探讨和深化,才能真正做到实践成真知,才能真正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阶段式;递进性;教学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高职教育主要负责对生产、建设和管理等一线高等技术型专门人才进行培养,在教学中积极推行结合生产劳动以及社会实践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和学习。以工学相互结合的模式作为切入点来改革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来促使专业的建设的调整,引导对课程的设置,改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各个学科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其重点是对教学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进行探索和研究,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实训环节。高职室内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尤其要注重其实效性及操作性,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发展和岗位的需求。在内容方面,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类型训练,遵循认识规律,如从小到大,从简到繁等。一步步来扩大和加深学生在室内设计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有效培养和锻炼。通过实际任务进行驱动,利用项目的导向来带动学习的气场,培养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准备环节

可以说,教学中设计的准备环节主要是为了使学生的感知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设计准备环节在室内设计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能够将具体的问题想明确的设计方向进行转换的教学过程,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促使学生对课程积极心态的形成,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和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这一阶段,分项任务的实施需要教师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来实现对教学的引领,明确教学课程的目的,并通过任务进行反映,对学生的学习方向、任务等在学生的脑海中进行明确。如何去做、怎样才能做好,这都是之后的操作内容。另外,通过工作室模式来进行分组,学生确定合作的伙伴。在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学生专业的基础和学生自身的特性。通常在一个小组中,都要根据学生们的共性和特点,来指派任务,这可以说是教学实践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之后,要对相关课题的信息进行了解,掌握课程特点,对图纸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熟悉,对房子进行勘测等。要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来作为课程实施计划的内容,对岗位的操作流程进行熟悉和掌握,这样一来,就初步了解了室内设计的框架,进入了室内设计的门槛,为今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保障。

二、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

概念和方案设计环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室内设计教学中,其概念和方案的设计教学是对设计进行构思,对方案进行确定、规划和表现的重要环节。从需求到方案设计产品生成的设计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有序、可组织、有目标。表现出了一个由粗到精,从模糊到清晰,抽象转化成具体的过程。在这两个环节中,基本上依然实施分项任务,项目设计的主导方向、主体的定位以及分项的定位等是由小组进行确定的,小组间进行草图的修改和深化,对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具体的教学活动,在第一步规划泡泡图,以房屋的使用功能布局作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建立室内功能分区设计中的合理性概念。然后对泡泡图逐步进行深化,对草案进行修改。之后再深化概念图,促使学生对个空间界面的形体、细部等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

在教学中,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模式,能够有效增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增强表达力。同时,在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也会有明显的提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适当地进行个案分析,将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的任务进行细化和分析,明确操作步骤,将室内设计中所包含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操作要求,也或者是技能等,进行综合的提升,使教学成为技能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促使学生与市场接轨,成为社会型人才。

通过一些真实、导向或者是动态的手段,实施室内实际所需的求真和创新的氛围,教学中要注重递进式,由简到难,促使学生对市场反应实现主动式的转变。

三、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的设计环节,在室内设计教学中主要负责指导和规范学生的专业技术图纸。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规范性的培养加以重视,在通过利用软件来对设计图纸进行正确表达时,将制图规范和设计规范在设计表现的教学中进行贯穿。

要规范设计文件,重视图纸内容的深度,并与施工的要求结合。在安装的教学中,要充实教学内容,提倡新材料和新技术、工艺的应用。倡导规范意识,将其深入学生的设计之中。另外还要在教学中多利用现代技术,通过图、文和声像的相互结合,实现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将教学变得丰富。

四、设计成果提交

这一环节的教学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展示和表达能力的相关培养,这也是项目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属于教学中的最终实施环节。其主要内容有:分析和讲解成功案例;确定项目设计的展示;项目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对项目设计册的内容等进行规划;项目册的编制;提交成果。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将前面完成的设计文件集合,对成果和内容进行表达和展示,并且学会对设计图纸封面和图表的索引。在这个环节中,仍需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保证合作成果的充分和完美的展现。也能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掌握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及合作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

工作组团的形式,使课堂及职业氛围加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中的互动,贯穿到设计准备、概念和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提交成果等几个环节,加强其团结合作的力度,避免学生的盲目和独行,促使方案更加完美,更加合理科学的展示。

总结:根据阶段式递进性的教学模式,将室内设计工作的各项相关的技能、知识和素质等,融入到教学中,有效地加深学生认知力、实践力和拓展力,促使学生能够由浅到深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拓展学生思维,有效提高了教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张林.室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05)

第9篇

[关键词]3DS Max 室内电脑效果图 课程改革 绘图员岗位需求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9-0074-02

室内设计效果图是设计师进行室内设计方案和构思表达的重要工具,是设计师向委托方、施工人员说明创作意图的生动、直观的表达方式。它使人们通过画面可以看到未来室内的真实而形象的造型、色彩、质感以及空间环境等最终效果,是目前行业间参加装饰、装修工程投标竞争赢得工程项目的必备手段和形象依据。同时设计效果图对装修施工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针对高职高专为行业企业培养一线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加强对《室内电脑效果图》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教学中常见问题

第一,教师缺乏对学习者能力的分析,对初学者提出创意设计的要求,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设计与技术的双重问题,在既定课时内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学生在学习中,一味重视软件工具命令的操作,忽视软件技术在项目设计中的应用。

第三,目前市场上的教材,往往只是单一的介绍软件技术和操作过程,而忽略了设计知识在技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第一,对于《室内效果图》课程初学阶段的学生,应以案例教学为主,学生通过临摹掌握熟练的技法,给后续专业课程的设计表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室内电脑效果图》课程一般设置在第3个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特别是通过《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的训练,对室内三维空间效果图的作用、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由于《 3DS Max室内电脑效果图》是用计算机软件来表现的,是完全不同于手绘技法的一个新的工具,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还未学习任何专题空间设计的课程,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设计与技术的双重问题。

3DS Max结构庞大复杂,它是适用于工业设计、动画设计、环境设计等多个专业的一门综合应用软件,软件命令很多,功能参数十分复杂,内容也十分广泛。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讲授全部命令是不可能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这门软件时,往往会觉得非常难,所以,在《3DS Max室内电脑效果图》教学中,综合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遴选出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临摹练习,教学内容上以实际绘图中经常使用的命令为主。

根据作图步骤,把这个阶段的课程内容分为:室内空间建模、室内材质表现、VR灯光渲染、PS后期制作四个模块,结合典型案例,通过反复的临摹和练习,使学生了解室内效果图制作的基本流程;掌握3DS Max在室内设计建模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命令和方法;掌握材质与贴图、灯光、摄像机的设置和调节技巧;掌握VR渲染的参数设置和渲染;掌握效果图后期处理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各个环节的反复训练,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软件技术的教学目的。为后面在项目设计课程中的实践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在《室内效果图》教学的第二个阶段,以项目教学为主,结合室内空间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使学生通过学习项目实训能够熟练运用技术手段表达设计效果。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结合设计师实际岗位的工作需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职业性、技术性、岗位性的需求,开展项目化教学。

通过第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3DS Max软件的基本操作,所以在这个阶段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学生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学生唱“主角”,而教师转为“配角”,教师主要负责分配任务,讲解项目的要求和特点,并按照室内项目设计的工作流程提供项目的设计要求、平面布置图和手绘效果图。要求学生根据提供内容进行室内效果图制作,也进行效果图制图员的职业岗位角色体验。

在这个阶段,主要把课程分为“家装设计”和“公共空间设计”两大部分。“家装设计”模块下面又细分为客厅、卧室、书房、卫生间等项目,“公共空间设计”细分为会议室、包厢、大堂等项目。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并针对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点带面”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通过项目实训能够掌握专业所需的核心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软件技术,为专业设计服务。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设计艺术在电脑技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并加强对口化教材的建设。

《室内电脑效果图》不是一门纯粹的软件技术课,它是凭借3DS Max强大的功能,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素描、色彩、形态构成等基础课为室内电脑效果图课程打下美术设计基础;室内透视图画法、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为室内电脑效果图做了良好的铺垫;各专业的专业课需要电脑效果图的熟练技能和表现技法来表达设计理想,同时这些专业课又为电脑效果图课程提供现代艺术设计的思想和理念。现在市场上的专业教材,也基本上都忽视了这个问题。

在室内电脑效果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 1.如何选择正确的建模方法,保证对象简单,比例尺度合理;2.如何真实地表达空间的质感,灵活运用材质和贴图;3.如何正确选择和应用各类灯光,真实地体现室内空间效果图的设计效果。

在这三个教学重点中,空间的比例与尺度、装饰材料应用、照明设计等专业知识无不贯穿始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引导,强调优秀的技术表现离不开扎实的专业基础。所以说,《室内电脑效果图》是一门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课程。想要很好地掌握这门软件技能,需要艺术原则、美学的指导。

现在市场上的专业教材,都是比较注重软件命令的介绍和操作技巧的应用,鲜有对项目设计上的分析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室内电脑效果图》课程内容改革,结合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开发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对口教材,在教材里进行拓展知识的链接,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室内电脑效果图》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法,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资源库建设上加强服务学生的建设目标和思路。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设课程基本资源供学生学习和复习,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演示文稿、课程全程教学录像、课程教材、实训指导书、参考资料等。

通过课程基本资源建设,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和交流平台,通过教学案例和教学视频,师生可在网上交流,可以利用交流平台提问和答疑,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专业技术软件将课堂教学实际操作视频同步录制,将课程的资源放到网上,供学生反复观看,进行课后复习和练习,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为“理论—实训—创作一体化”教学提供重要的保障。

2.进行拓展资源建设,如网络课程、优秀设计作品、设计论坛、行业动态、电子杂志等。

通过增加和完善拓展资源信息,通过技术手段设计交互、体验平台,教师在教学中列出课程相关网站、网址,供学生点击阅览下载相关资料;学生通过网络下载相关的设计素材,并通过 “行业企业平台”、“优秀设计作品欣赏”、 “设计大师”等栏目,增加了学习的信息量,使学科前沿信息、行业最新科技成果及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能及时纳入学生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用专业知识指导设计技术,进一步提升设计效果。

综上所述, 《室内电脑效果图》是形成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的主干课程,室内电脑效果图制作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在“效果图绘图员”这个岗位上的适应能力。所以,加强《室内电脑效果图》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是室内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 参 考 文 献 ]

[1] 陈英杰.对室内设计电脑效果图真实感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第10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高职;教学改革;实践;运用

项目化教学又可称为项目教学法,这是一种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技能型人才教育形式,早在十八世纪的欧洲既已形成并成熟。该教学法在应用类专业教育领域更为常见,因其擅长跨专业融合式教学而有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故而受到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广泛欢迎。

一、高职教学传统模式的常见问题

重理论轻实践是比较典型的问题之一。传统模式下高职教学难以有效摆脱对书本教材的过度依赖,教学时理论知识比重过大。即使教师有心侧重于实践,也往往因为缺乏软硬件条件而有心无力。因此,不少高职学生对于专业学习或是一知半解,或是根本就缺乏兴趣,更不用提能够将所学应用到现实工作岗位。

二、“项目化教学”对高职教学的积极意义

利用真实项目开展教学最显著的意义莫过于将纯粹的理论转化到实践操作过程中,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终极目标。有了具体的项目,教学不再是纸上谈兵,学生可以从更加真实、立体、生动的素材中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所需技能的特点。不仅如此,真实项目中的经验教训还能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少了不必要的摸索环节,有了更多将他人的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自己直接经验的机会。

三、“项目化教学”在高职教学改革实践中的运用策略

(一)根据实际项目的客观要求适当调整既有课程的设置

与学校教育中专业化程度高但教学范围相对有限不同,现实职场中不少工作岗位其实是跨多专业、涉及领域极其宽泛的应用专业的集合。以室内设计为例,尽管从字面上看不过是设计,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涵盖了结构、建筑、电气、材料、通讯、水暖、消防、智能等诸多学科,不仅囊括了自然科学,同样关系到艺术与社会科学。面对这样的职业属性,高职教学就不能简单机械地沿袭多年来固定的教学计划与教材设置,而是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实际项目的客观要求适当调整既有课程的设置。

广州市政职业技术学院正是根据室内设计职业这一表面简单实则复杂的特点灵活且大胆地调整了教材既定的内容,从而让项目化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该校将传统上分散在各学年的基础课与部分专业课进行了整合,将其全部调整至第一学年,让学生对室内设计有了理论上基本概念。而从第二学年起,校方开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项目化教学,将实操课与设计和软件进行串联,通过更具实践性的项目展开教学。

校方首先从与已方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中获得了历年已经完工、正在施工和尚未开工的室内设计项目编制了教学项目,再本着先简单再复杂的原则从住宅、办公、展示、餐娱、酒店五个方面设计了实践教学项目。这样的安排原因在于以上五类涵盖了当前室内设计行业工程项目的绝大部分,不仅极为典型且普遍,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帮助学生掌握最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校方安排学生进入项目施工现场,按照三至四人为一组的方式从工程调研开始,经过现场勘测或参观样板间、再设计初稿、接受初审、使用CAD完成终稿,最后接受终审。经过这样一个系列的项目教学后,学生不仅在省市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得好名次,更使室内设计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程度。

(二)利用实训基地开展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时下的高职院校中,实训基地几乎已经成为提高教育成效的标配之一。实训基地最显著的优势莫过于营造出最贴近真实职场的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了解和掌握第一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因此,利用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又一个高职教学改革应用项目化教学的良策。

以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一大专业设置特色就是培养建筑类BIM人才。同样是设计类专业,BIM侧重于建筑整体设计、施工、质检与竣工各环节的全产业链教育,因此同样需要在非常具体的项目中实现书本知识的落地。根据校方已有实训基地条件,再与互联立方公司合作,两家单位共同开始了对学生的实训基地项目化教学。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努力,该校学生得到了与北京建筑设计院、中南建筑设计院、香港is_BIM公司等业内知名单位的合作机会。在教师带领下,学生不仅得以向企业工程师、技师、设计师等专家人才全面学习,也通过与这些行业领军人物的合作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学生不仅在学习理念和态度等方面有了更为积极的改观,更快速提升了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

(三)采取工学结合形式实现项目化教学成果的强化与固化

有了在实训基地的铺垫,采取工学结合形式实现项目化教学成果的强化与固化就成为大势所趋。工学结合能够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培养和训练出足够适应真实职场要求的知识贮备和技术能力,不仅能够实现求学和就业的无缝对接,更能帮助学生尽快在未来工作岗位的历练中迅速提高,从而使职业生涯拓展高度与深度。

仍以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实训基地进行了BIM项目化教学后,学生分批进入广东工程BIM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开始和真实工程项目面对面。这期间的教学采取了滚动式的项目教学法,即学生在实训基地与施工现场间往返,对理论和实践分别进行验证。正常情况下,学生首先在实训基地进行约一周左右的BIM模拟操作,然后进入施工现场开展观察和实操。由于此时的学生独立完成从2D到3D的BIM操作还较困难,故企业内的BIM专家会对学生进行辅导。之后,学生再回到实训基地,根据企业专家的辅导修正既有的方案。通过不断重复以上各步骤,至毕业前,该校BIM专业的学生已基本具备了BIM工程师资质,而企业经过足够时间的考察,早已为学生准备了对应的职位,于是学生实现了毕业即就业的预期目标。

四、Y束语

有数据显示,在社会各行业迫切需要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的当下,我国技术型专业人才的缺口却高达一千万,这显然已经成为中国顺利渡过转型升级关口的一大短板问题。高职教学改革应用项目化教学恰恰是为解决这一矛盾而创新优化的教学形式与内容。这一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知识和技能相互脱节的缺陷,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动手过程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性,并进一步以实际操作反馈和验证理论学习的成果。要使高职教学改革中应用项目化教学更加符合客观现实的需要,教育者一方需要根据实际职业岗位的特点或性质灵活调整既有的教学设置或计划,使教学项目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为让项目化教学以更加生动具体的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场环境无疑是最佳手段之一。这样的改革举措不仅是某个具体的高职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权宜之计,而是高等职业教育意识和思想的根本性变革,是满足时代对技能性人才实际要求以及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仇润鹤,孙培德,刘堂友,等.电气信息类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358-360.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装饰;陈设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2-067-02

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实训方法、考核方式,是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和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环节。针对高职院校《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谈几点看法。

1《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培养目标的构建

1.1《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培养目标设定的原则

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使课程教学切实起到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课程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应当紧密结合;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接受程度,做到因材施教;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不仅要强调针对性,而且要有一定的适应性。

1.2《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培养目标的设定

室内设计专业《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为80学时。按照理论与实践1∶1的原则,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为:在较好掌握《建筑装饰陈设设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的要求,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从事小型建筑空间陈设设计、单位办公空间陈设设计和家庭居住空间陈设设计等的方案陈述、设计图绘制,并能将设计思路图纸化,制作出图文并茂、切合实际的电子图纸。

1.3《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培养目标的分解

根据室内设计专业及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上述原则确定的前提下,学生通过学习应当具有以下方面的能力:较全面地掌握《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的理论框架和基础知识;在掌握《建筑装饰陈设设计》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具有室内陈设艺术理论学习的能力;具有建筑装饰陈设设计,尤其是利用陈设装饰品本身特性进行设计的能力;具有单一陈设品创新设计,尤其是对软装陈设品和艺术陈设品设计的能力;具有台面陈设、悬挂陈设、壁面陈设设计的能力;具有组合设计的能力;具有营造环境,尤其是私密空间陈设和开放空间陈设设计的能力。

2《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2.1进行设计史、室内设计艺术和该领域新成就的教育,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上绪论课时要巧妙地设计教案,把设计史、室内陈设设计艺术和新成就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室内陈设设计由陌生到熟悉进而产生兴趣。如流水别墅、范斯沃斯住宅、萨伏依别墅等住宅陈设设计,1999年裕达国贸国际酒店陈设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馆――鸟巢、游泳馆――水立方等公共场馆陈设设计,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陈设设计,这样可缩短学生与陈设设计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建筑装饰陈设设计的兴趣。

2.2对陈设艺术设计基本原理加以生活实例为解释,使理论学习深入浅出

在《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教学中,可结合实际,把一些枯燥的规律用形象生动的生活实例来阐明,如讲到借用自然美时,用蓬莱阁的海市蜃楼、泰山日出等自然景象来说明。太阳和海市蜃楼并不是泰山和蓬莱阁的,但却能在泰山和蓬莱阁看到,并成为著名的景观,就是借用了自然界的景象。当讲到比例与尺度的关系时,用成年人和儿童在游乐时所需的游乐设施的尺寸来说明。通过举例,使学生觉得陈设艺术基本原理并不深奥,而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并化为一种学习动力。

2.3改革课程授课方式,运用多种授课方式教学

由于本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和图纸讲评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其综合能力。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要求通过典型案例及设计实例边讲边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会学并节省学时。案例式教学能促进学生思考,形成师生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深化、拓宽所学内容。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在公开场合的应对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讲稿”的能力,并使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研究者。

运用图纸讲评法进行教学要求讲评学生的设计作业,分为教师讲评和学生讲评两种方式。教师事先将学生作业拍照或扫描成电子文档,用多媒体讲解学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不足,表扬优点。学生讲评就是模拟建筑陈设设计招标现场,要求学生当着全班同学讲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理念和具体的设计手法,分析各个陈设设计的功能性,回答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2.4分层次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创新、竞争意识,教师应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并因材施教。为此,可将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组成,即基础型模块、应用型模块和扩展型模块。基础型课程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为必修课;应用型课程内容为室内陈设设计的有关理论和小型场景陈设设计,面向70%学生,注重培养其动手能力;扩展型课程内容面向20%学生,分析研究建筑装饰陈设设计理论及应用,注重小型场景陈设布置设计和效果图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5精心制作精品课程网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和书本上的知识,难以满足学生对陈设设计知识的需求,另外,学生能借到或买到的参考书较少,制约了学生的学习。通过建设《建筑装饰陈设设计》精品课程网站,可以解决教学参考资料少的问题,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尽最大可能地向学生提供设计素材和学习材料。就目前来看,有关《建筑装饰陈设设计》精品课程的网站非常少,设置包括精品图库、设计素材、教学课件等在内的精品课程网站就势在必行,要让学生不出校门便可游览很多陈设设计精品和陈设艺术品展览。此外,《建筑装饰陈设设计》精品课程网站还可以随时配合课堂教学来安排相关内容,配合学生的陈设设计方案和效果图设计,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设计图纸,及时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3《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实验实训方法改革

实验实训的目的,除配合理论教学外,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传统实训在课堂上完成小幅设计作品的办法,实行课堂讲解图纸、巡回指导学生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实训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学生设计、制图主要在课外时间完成。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授课方法,即40课时用多媒体授课,40课时进行课堂实训,学生设计图基本上在课后完成。上课时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案例讲解,找出不足之处,总结好的设计手法。我们采用“四步教学法”:(1)手绘现状设计图。利用10课时左右的时间将学校教学楼装饰陈设和附近空间陈设状态绘制成现状图,学习陈设设计手法,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和自己绘图了解各种设计要素的搭配,增强直观印象;(2)手绘现状改造图。利用10课时左右的时间将绘制好的现状图进行修改,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知道哪些方法可行,哪些方法不行,学会初步的设计方法;(3)手绘局部场景陈设设计图。利用30课时左右的时间进行陈设品布局设计、色彩搭配设计、植物造景设计、单个/单套陈设品设计、室内环境与陈设品组合设计等,要求完成彩色手绘效果图和局部场景效果图;(4)绘制电脑设计图。利用30课时的时间强化电脑设计图的制作教学,完成各种小型场景设计图的制作,要求作出CAD三视图、CAD平面布置图、3DMAX效果图和PHOTOSHOP排版展示图。

4完善《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考核方法

《建筑装饰陈设设计》课程考核应遵循以下原则:全过程考核的原则,即从开始到结束,从课内到课外均考核;公开考核的原则,让学生正确对待本课程考试;重能力、重素质的原则,即将学生能力表现和素质体现作为较大的权重系数在考核时加以考虑。

4.1实训成绩占50%

具体分配是:将每一次的实训设计进行量化评分,按实训次数分别赋分,总分为50分。出勤率占10%,只扣分不加分,迟到或早退一次减0.5个百分点,无故旷课一次减2个百分点,并不得评定优秀成绩,旷课次数累计达学校规定而不能参加考试的,按学校规定执行。履行了请假手续的病事假不减分,但累计达3次以上的不得评定优秀成绩。

4.2技能考核占20%

每学期进行两次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阶段设计能力。由教师根据授课情况和教学进度,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设计考核,要求学生做出完整的设计图纸。教师根据学生图纸完成情况给出成绩,每次满分为10分,共有两次。

4.3期末闭卷考试占30%

期末笔试不及格者准予补考。考试内容应包括概念、原理、思考题、局部场景配置陈设设计题。题量要大,集中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设计的敏感程度。■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设计;要素;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8-0047-04

当前高职教学实践中,项目教学法已得到广泛应用。课程设计中的项目,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项目设计的对错与好坏直接影响课程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成效。

一、对教学项目的再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尚有不少教师对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概念认识不清楚。一是把项目误解成章节重组,把教材中原始的章节简单化地改成了项目名称。例如把《混凝土工程计价》课设计成:项目一“计价工作准备”、项目二“制定计价方案”、项目三“计价工作决策”、项目四“计价工作执行”、项目五“计价工作检查”、项目六“计价工作审核”。二是把教学活动误作项目。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开展问答、练习、游戏、讨论、作业等活动,这些都是为了辅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消化、理解所进行的活动,不是项目教学。三是把案例当作项目。事实上,案例教学不属于项目教学,案例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它只能用来介绍、分析、讨论,学生不能实际参与到其中。四是把单个任务看成项目。针对某个环节进行训练,训练同一单项能力的教学活动,也不是项目。所以说项目不是片段练习、环节描述、纸上谈兵,不是作业、练习、习题等简单的教学活动。项目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未完成的、具体的、综合的、实际的工作。以实际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包含能力训练、知识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养成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它需要真正的实施,需要客观的检验,需要师生身份的转换,按照工作情境、规范、管理要求来完成。

教学项目一定要包含两类要素。第一要包含“J知要素”,即对于教学内容的认知活动和认知过程,如能力的训练、知识的学习、教学活动、简单到复杂、感性到理性等。如果项目没有教学认知的相关内容,就不符合教育的初衷。第二要包含“企业要素”,即根据企业工作环境设计教学内容。职业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必须植入企业相关要素。如企业规范、生产技术工艺、企业文化、企业观念、企业标准、企业管理以及与企业相关的活动,甚至还包括企业人际关系等。对于人文社科类的课程,还需要增加“社会要素”。即让学生走到社会中进行实践,与人交往、与人合作,进行社会服务等相关工作。在社会活动及社会工作中认识社会,并进行个人能力训练和知识学习。

二、教学项目设计及流程

教师在初次进行课程项目设计时,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按照传统授课习惯,先梳理课程教学内容,然后把内容模块化,视为“项目”,然后再把“项目”内容拆开,分散到课程知识讲授环节中,把“项目”作为知识讲授的附属品。在这种教学设计背景下,课程知识看上去是完整、系统的,而项目内容却是片段、零散的,结果是知识内容系统完整,项目内容模糊零散,达成不了项目教学的效果。

(一)项目设计的流程

有效的教学项目设计可按照工作设计、教学设计、任务设计、情境设计四个步骤进行。

1.工作设计

由于职教课程须与岗位工作直接对接,所以在设计课程项目时,先设计一个只考虑岗位工作本身的项目工作。找到与课程对接的岗位,按照企业工作的要求,设计一个详细的、完整的项目工作过程。这里涉及到角色、背景资料、要求、数据、图纸、计划、流程、标准、步骤等覆盖该工作可能涉及的所有主要内容。最好是能画出“项目”的工作流程图。

2.教学设计

在保留工作过程完整性的前提下,将教学要素渗透进去,即将实际工作流程改造成学生可操作、可学习的学习项目,同时要考虑知识和技能如何传授以及教学组织,等等。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保证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3.任务设计

项目经过工作流程设计和教学设计后,开始设计其中的任务,这是对项目的细化及分解,明确学生可以直接学习、操作的任务。

4.情境设计

在学生实施项目或者任务时,应该配合情境组织教学。情境的作用很大,可以用情境引出知识与能力训练。缺少了情境,就成了单纯的操作实训,学生的综合能力就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项目设计的技巧

1.将学习对象设计成“产品”

如工科类课程,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理论等内容,同时需要大量训练相关技能。如果将相关知识、技能设计成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产品,比如录音机的产品设计与制作,学生完成产品的过程,就是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应用过程,教学效果会有明显改进。

2.将学习对象设计成“工具”

对于“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可以作为解决专业课程的“工具”来进行授课,即配合专业课中的项目任务,解决相关问题。例如,“高等数学”配合“电子技术”,解决交流参数计算问题;“大学英语”配合“国际贸易”,解决国际邮件问题。

3.将学习对象设计成一个真实、具体的工作过程

对于制造类、设计类课程,用具体的设计项目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训练相关能力,如小型公寓室内设计。学生进行“设计”的过程也是实施“知识应用”的过程,教学效果会有明显提高。

三、教学项目的评价

教学项目的评价有助于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1.项目要素的评价

包括项目名称评价和工作要素评价。项目名称要具体,不能用章节、环节名称。工作要素评价中项目对象要具体,工作环节尽可能完整,要突出课程对接岗位的主要环节。

2.课程主线、辅线评价

训练综合能力需要大项目,必须确定具体工作内容、工作过程。随着课程的展开,逐一完成该工作过程的所有环节,这就是课程的主线。辅线是指主线项目进行的同时,辅之以另一对象,针对不同要素展开的活动。一般主线项目在课堂完成,辅线项目则在课后由学生自主完成。

3.项目功能评价

包括具体操作能力评价和一般操作能力评价。具体操作能力评价是指评价学生在项目结束后,能否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全过程的具体操作,积累必要的实践经验,训练具体操作能力。一般操作能力评价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从具体项目的操作出发,从一个综合项目分解到串联的单个项目或任务,使学生能完成这类工作的所有环节,评价通用的一般能力。

四、教学项目设计案例

以《室内设计》的课程设计为例进行说明。设计分为五个部分:课程简介、设计思路、设计要点、过程设计以及课程小结。

1.课程简介

主要介绍课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课程性质、课时、课程定位,前导、后续课程等。

2.设计思路

首先从行业开始进行分析,即先对接岗位工作,进行“工作设计”。针对学校实际,我们从苏州建筑装饰行业梳理出岗位人才需求,对接岗位梳理出岗位核心能力,由能力梳理出岗位工作任务。目前苏州建筑装饰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从现场粗放手工制作向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转化。这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进入该行业从事的岗位由低到高分别是效果表现、设计师助理、设计师、主案设计师、设计总监这样一个晋升过程,这些岗位所对应的核心能力分别就是设计表现、技术应用、设计管理、施工管理以及职业综合能力。这些岗位核心能力可以通过实际岗位的工作任务来进行分解训练。梳理出岗位工作任务后,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通过“技术+能力”“项目+情境”的知识和能力处理方式,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为企业老板与员工,设置真实项目、虚拟项目以及竞赛项目进行串联的教学模式,通过实施重复步骤、更换内容、反复训练的实训方式,将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紧密接轨。

3.设计要点

课程总体目标是通过项目实施与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方案设计,从而获得相应的职业综合能力。即培养识材料、会设计、懂管理、精技术的建筑装饰行业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与本科注重设计理念培养、中职强调动手操作实践、培训班偏重效果表现是有明显差异的。

课程围绕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项目和学情境进行设计。从实际岗位梳理出的工作任务,形成的就是这个行业的行动领域;将这些工作任务进行提炼整合用于课程开发,形成本课程的学习领域;然后总结出学习性工作任务,用于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师引导的学习项目;之后将直观可操作的工作任务转换为课程中的方案设计,形成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学习的学习情境。以此凝练总结出居住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这两大典型工作类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逐级递进的课程体系,达成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境岗位化、学习过程工作化、学习成果社会化的效果。

4.过程设计

具体将这两大典型工作任务分解为4个课程项目,即小型公寓室内设计、别墅室内设计、品牌展示大厅设计、五星级酒店大堂室内设计。4个项目的设计是从简单、单一性逐级递进到复杂、系统性。其中,第一、第二个项目属于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这类项目业主考虑价格为主,风格为辅,而第三、第四个项目属于商业环境室内设计,这类项目甲方往往考虑风格为主,而价格为辅。这也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设计训练,体现课程与岗位紧密对接。

项目确定后,开始确定任务。该课程是基于室内设计岗位的工作流程,设计出适合学生直观操作的学习任务,分别是:项目引入、设计构思、概念绘制、方案制作、后期调整、任务评价,也可以叫作单项项目。将设计好的项目与任务整合在一起:项目1“小型公寓室内设计”,20学时,将上述6大学习任务依次排开,设以不同的教学课时数予以实施,学生在每个任务完成过程中,还设计了不同的情境。从招聘信息,竞聘入职开始,扮演企业老板的教师不断引出一系列的任务和问题,指导扮演企业员工的学生动手动脑去一一解决这些情境下的问题,来达到训练目的。

在第一个小面积的居室设计完毕后,开始加大难度,对面积较大的别墅进行室内设计,依然重复相同的6大任务的实施步骤,但更换了不同的情境内容。除了正常情境外,还设计了出错情境、意外情境以及紧急情境等。在完成本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了上述问题,教师就用学生自己的例子进行说明讲解。如果学生没有出现类似问题,教师就用之前设计好的情境,引导学生去“经历”这些问题,要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过程中,经历未来岗位上所有可能出现的主要情况。

在居室室内设计完成后,训练项目转换成展厅设计,这类商业项目在设计情境时,偏向于专业化、实际化、现场化。学生需要主动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才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其中,为体现学校特点增加了室内绿化装饰设计环节,这也是在能力训练上区别于其他综合类高职院校的特色之一。

最后一个是五星级酒店大堂室内设计。在沿用6大任务进行设计情境时,避免了主观因素,完全从客观实际自身出发,引导学生在接手这类大型项目时,工作任务是如何分解、重构、整合的,让学生有一条相对专业的“工作线索”,通过学生自身的认知学习过程,形成“学习线索”,配合行动导向,让“工作线索”的知识技能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线索”,让学生的“学习线索”逐渐体现出专业的“工作线索”,两者反复转换、相互融合,来达到训练目的。

“项目、任务+情境”的实施是通过“六步法”进行串联,教师通过“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进行课程引导,作为过程主体的学生对应这六步法就是6大工作任务,两者有机结合,环环相扣,以此展开整体教学实施过程。

考核分为行为目标与业绩目标考核,其中注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各个环节任务的完成情况,占50%,同时注重考核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创新设计能力。打分是通过“10%的学生互评+50%的课程教学团队评价+40%的校企合作联盟专业理事会评价”,实施评教分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