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督学教育督导工作计划

督学教育督导工作计划

时间:2022-06-08 20:51: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督学教育督导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督学教育督导工作计划

第1篇

根据教育局督学责任区划分,按照XX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责任分工,作为一名督学,为加强对督查学校的整体工作的检查、评价、指导,为更好地完成2018年挂牌督学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以及县教育局责任督学督导工作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深入学校,务实工作,重视实效。

二、工作目标

1.对学校依法依规办学行为进行监督。

2.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进行指导。

3.受理、核实相关举报和投诉。

4.发现问题并督促学校整改。

5.向教育督导部门部门报告情况,并相互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意见。

三、工作内容

1.校务管理和制度执行情况。

2.招生、收费、分班情况。

3.课程开设和课堂教学情况。

4.学生的学习、体育锻炼和课业负担情况。

5.教师师德和专业发展情况。

6.校园及周边安全情况,学生交通安全情况。

7.食堂、食品饮水及宿舍卫生情况。

8.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情况。

四、具体措施

1.每月深入学校督导1—2次,填写督导检查记录,保留、分享督导过程图片。

2.提高督查调研实效,杜绝走马观花或做秀式的督导,要做到过程与实效的统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第2篇

第二条国家教育委员会聘任的督学,应当具备《教育督导暂行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的各项条件,并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热心于教育督导工作;

(二)熟悉基础教育;

(三)曾担任副厅(局)级或相当于副厅(局)级以上领导职务的;

(四)在职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退(离)休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

第三条国家教育委员会聘任的督学具有以下工作职责:

(一)参加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的对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工作的督导;

(二)参与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督导工作计划和有关文件的拟定工作;

(三)对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提出建议;

(四)可接受邀请,参加当地人民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督导活动;

(五)完成国家教育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四条从省、部级干部中聘任督学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提名商中央组织部,征得所在单位及本人同意后,由国家教育委员会选聘。从厅(局)级干部中聘任督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与当地党委组织部门商议后,向国家教育委员会推荐,由国家教育委员会选聘。

第五条国家教育委员会聘任的督学的任期为两年。期满后根据个人情况及工作需要,可连续聘任。

第六条聘任的督学具有与专职督学同等的职权。

第七条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邀请国家教育委员会聘任的督学参加有关会议,提供有关文件、信息和资料。

第八条国家教育委员会聘任的督学参加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的督导活动,所需的费用以及在京所需的必要工作条件,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提供。国家教育委员会聘任的督学参加当地组织的督导活动所需费用,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承担。

第九条各地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支持国家教育委员会聘任的督学的工作,为其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3篇

一、建立“三位一体”督导模式的必要性

作为监督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专门机构,教育督导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成为政府管理教育工作的左右手,只有两只手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教育管理系统中“决策、执行、监督”相统一。因此,创新教育督导体制,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的现代管理体制,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保驾护航的迫切需要。

湖南省自2009年开始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各地积极探索建立规范的评估机制、科学的反馈机制和有力的保障机制,不断改进和完善督学责任区工作流程,促使学校内涵发展、提升质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育行政管理的决策权、执行权都在教育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权限虽属教育督导部门,但必须经本级人民政府或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或授权,才能对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进行督导,与教育决策和执行相比,教育监督则相对薄弱和滞后,从而导致许多重要的教育决策落实不彻底,执行不到位。因此,只靠“决策”和“执行”两个系统,缺少“监督”系统,组织的目标难以全面实现。为此,我们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立体督导模式,成立学校督导室,推行“家长督学制”,引入第三方力量监督学校管理,这是在督学责任区的基础上一次大胆探索和尝试。

“三位一体”立体督导模式一改学校过去由校委会决策、各处室执行、校长或分管副校长检查评价的做法。在督导深度上是一次延伸,在广度上是一种全覆盖,在方式方法上对督学责任区是一种有益补充和完善。

二、“三位一体”督导模式的实践过程

(一)构建“三位一体”督导模式

一是建立督学责任区。2013年,区教育局、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督学责任区的通知》,根据学校布局,将辖区内学校划分成3个督学责任区,每个督学责任区由2名德高望重、具有丰富管理经验且责任感强的退休(或退二线)老同志、1名主要业务股室的骨干、1名督导室人员、1名学校督导室主任组成,负责对责任区学校进行近距离的监督、指导和服务。

二是成立学校督导室。为建立自我诊断和约束机制,推动全区中小学校设立督导室,作为学校的内设机构,各校均配备了专技类兼职督学,负责对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经常性督导。目前,全区31所中小学校均成立了督导室,由3至5名中层干部或骨干教师组成,共落实学校督导人员129名。

三是组建社会力量教育督导团。采用本人自荐、学校和社会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由学生家长、“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工作者等各界人士组成,每届聘期为两年。社会力量教育督导团采用现场察看、听课、参与活动等方式,对学校办学行为、师德师风、办学特色、家长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等进行督评。社会力量教育督导团的督评结果将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以及中小学绩效管理考核中。

(二)加强“三位一体”督导队伍建没

一是认真挑选责任区督学。区政府教育督导室采取志愿报名、公开竞聘、专兼结合的方式,在教育系统在职教师或退休人员中为每个责任区挑选督学。全区3个督学责任区共挑选136名专兼督学,主要通过听课评课、师生访谈、实地调查、专题研讨等方式,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经常性督导。

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督导团作用。长时期以来,学校基本处于“关门办学、单向育人”的封闭状态,缺乏与社会深入接触。而学校教育是社会化工作,社会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为此,我们将家庭、社会纳入学校管理的框架中,积极推行“家长督学制度”、“‘两代表一委员’督学制度”,通过与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平台,进一步发挥家长的作用,建立学校和社会、家庭双向沟通的机制,提高学校教育的公信度,努力实践“办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高兴”的学校教育。

三是改善责任区督学待遇。实施专职督学分类管理,行政管理类督学设正副科级督学,专技类督学纳入教育系统教学类进行职称评聘,为责任区督学提供专业发展空间。区财政每年下拨12万元,每月为每位责任区督学发放200元工作津贴。确保责任区督学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明确“三位一体”督导职责

一是明确责任区督学职责。全面深入地掌握责任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情况,领导班子建设及运转情况,教师资格、职务、聘任等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招生、学籍等管理情况,学校的安全、卫生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校舍的安全情况,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的配备和使用等办学条件的保障情况。教育投入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均衡发展情况,各级各类教育的规划布局、协调发展情况:落实规范办学要求情况:教育局文件、会议精神的落实情况,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政策的执行情况等。

二是明确学校督导员职责。在督导室主任的领导下,做好督导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听课评课:参与教学过程中的常规检查及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负责全校教学督导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负责定期汇总督导情况,及时向教学相关部门、学校领导和区教育督导提供督导信息;切实履行督导的导向职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管理水平;完成督导室主任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是明确“家长制督学”职责。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参与学校管理,反映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共同为办好人民满意学校出谋划策。

(四)完善“三位一体”督导工作制度

一是工作规程制度。印发《苏仙区督学责任区工作规程》,从指导思想、组织领导、督导评估的目的与原则、主要职责、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基本要求、结果运用等8个方面,对责任区督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

二是督导记载制度。印发《苏仙区督学责任区工作手册》,对督学责任区年度工作要点、每期工作计划、督导记录、听课记录、访谈记录、约谈记录、整改通知书等文书格式做出统一规定,强化督学记载。

三是通报整改制度。针对每次督导巾发现的突出问题,下发通报整改书,提出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对整改不力的单位,进行问责追究,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四是考核奖惩制度。下发了《苏仙区责任区督学工作考核办法》,对责任区督学工作进行考核。凡考核结果为优秀的责任区督学,由区教育局和区人民政府督导室进行表彰奖励;凡考核为不称职者,或群众反映责任区督学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撤销其责任区督学资格,不再予以聘任。

三、“三位一体”督导模式的效果评价

(一)提高了群众对学校的满意度

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按照权责明晰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督学与校长双方的职责。督学责任区工作,既有督学的“督导”责任,又要有学校的“执行”责任。在明确责任区督学职责的同时,着重抓了学校层面执行“责任”的落实,对无故不执行督学提出的合理化督导意见或拒绝督学依法行使职权的,将根据有关规定,对学校主要负责人和相关当事人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受到通报的校长取消当年全部先进评选资格。这样,责任区督学经常性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区教育局、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和相关学校,使群众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快捷地传达到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随着今年苏仙区中考7A人数和高考上线人数攀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牢固树立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郴州市二中、湘南中学、郴州市一完小等学校率先成立了督导室,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如郴州市一完小推行的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参加对象是2010年后调入学校的教师,实施方法有:一是教师自选课题,学校制定上课安排表,校督课小组对参加者实施一次公开课考核,对于未达标教师,学校将进一步深入课堂跟踪听课、评课指导,并进行二次考核,直至达标。二是授课结束,当即对执教者的备课、作业批改等日常教学常规资料进行全面检查,各有关单项指标均应达到合格以上等级。三是学校督课小组每周统计督课得分,客观、真实记录督导课的优点与建议,写出一周小结并在每周教师例会或QQ群反馈。

(三)构建了和谐的育人环境

在推行家长督学的过程中,郴州市四完小校长谢风华说:“学校推行‘家长督学制’,就是让家长走进校门,对学校活动进行了解、参与、监督与评价:化解家校之间的不和谐,建立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学校的相互信任与理解。”该校切实做到“三个度”:一是调动家长督学积极态度,消除家长顾虑。督学制度是让家长了解学校、参与学校、提升学校,增进面对面的沟通,营造更利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因此是共赢。二是明确教师激励制度,消除教师疑虑。家长委员会督学制度可以让家长更理解教师的辛苦与付出。三是促进学校协商调度,善意解决各种分歧。处理家校分歧时,要求教师首先要勇于面对问题,真诚给予回应,做到回应不回击,对话不对立,凡事先从自身找原因,体现一位教师“三省吾身”的自省与自律、宽容与大度。学校看到了多媒体在教学改革中的巨大作用,希望能让孩子们早日用上多媒体设备,但经费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家长督学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动员家长捐款购买多媒体。几位家长督学说:“钱既不是给校长,也不是给老师,而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不久,郴州市四完小的学生率先用上了多媒体。

(四)促进了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

责任区督学坚持“两走一贴近”,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贴近师生,通过推门听课、列席会议、座谈走访、问卷调查和校园巡视等方式“明察暗访”,及时纠正学校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如城区督导组在郴州市一完小学杂费收取上实行动态管控,对于其他项目收费,充分介入,坚决杜绝乱收费、多收费等现象,定期对学校各部门和年级部开展账目清查,对不合理的收费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同时,全程参与学校基建、大宗物资采购、教辅教材订购、大额开支、招生工作、教师任课安排等工作,近年来群众对学校的投诉明显减少。

(五)增进了家校互信

第4篇

五月份工作总结

1、承德市教育督导组对双桥区进行阶段性教育督导。

2、双桥区政府再次召开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动员大会。

继5月6日双桥区教育局召开了“迎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第二次推进会”后, 5月24日,双桥区政府再次召开“迎接河北省教育督导评估动员大会”,进一步安排部署下一步迎检的准备工作。参加会议的领导有区人大魏民副主任、区政府李建侠副区长、区政协陈彦伦副主席。区直相关部门领导、各镇办主管教育的领导、教育局班子成员及科室负责人、各中小学校长10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上教育局任文田局长从迎接省督导评估的时间、形式、内容、结果,准备工作进展情况,下一步要做的工作三个方面进行了通报。刘春敏督学详细介绍了各部门需要上报材料的具体要求。最后李建侠副区长作重要讲话。讲话对今后我区迎检的准备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迎省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扎实做好迎省检的各项工作;三是统筹安排,强化合力,确保顺利完成迎省检工作任务。

3、中小教研到学校指导教学工作。

中学教研室在掌握毕业班复习备考情况的前提下,各学科5月份结合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数学学科在十二中召开现场演示课活动、物理学科在民中召开了复习研讨活动,语文学科组织部分学校召开研讨交流活动,历史、政治学科以观摩课的形式在双峰寺中学开展全区毕业班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参加全市中考模拟考试,组织参加省教研员培训。

小学教研室全体教研员5月份对双桥区小学第三次视导工作,主要是对教学档案查漏补缺,听课和指导各科教研活动。进行了小学毕业班考前辅导,为了系统、科学、有效地做好毕业班总复习工作,小学教研室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教师进行了考前辅导。组织4名教师参加承德市评优课活动,2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英语2人,科学2人)。组织双桥区小学三年级英语能力竞赛,60人分获一、二、三等奖,5所学校获团体奖。

4、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

5、“十二五”期间我区又有四十三项省级课题立项。

桥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区教育学会认真组织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申报工作,近日,经河北省教育学会审定批准,我区有四十三项列为省级课题,重点课题为十四项,一般课题为二十九项。通过此次课题立项活动,区教育学会再次对区属学校的教育科研骨干进行培训,促进了一线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提高。同时,为我区“十二五” 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6、中行承德分行爱心捐助老西营小学。

5月4日,中国银行承德分行的领导和营业部团支部团员代表及媒体记者,来到双桥区双峰寺镇老西营小学,举行了“百年中行 助你成长”的爱心帮扶活动,对全校学生捐助了总计折合人民币8880元的学习用品,他们的义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7、检查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执行情况。

为加强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的管理,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财务科工作人员对八中进行了专项检查。

8、教育系统捐款。

局机关工作人员和各校教师进行博爱一日捐、植树、工会捐款378265.00元。

9、积极开展迎省教育督导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按照双桥区迎省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区教育局五月上旬和中旬两次对全区所有中小学的迎省督导评估准备工作进行了细致地检查。

10、加紧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安装。

教育局电教仪器站抓紧监督为各校安装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同时检查各校各功能教室的设置情况。

六月份工作计划

1、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组将对双桥区教育进行综合督导评估检查。(6月27日至29日)

2、继续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各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治理校园周边环境。

3、组织八年级学生地理、生物会考。继续指导毕业班教学,组织参加中考。

4、继续进行小考准备工作。

第5篇

督学责任区好比是每一位督学有一块自己的“责任田”,实行“督学承包责任制”,从而对所有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全面监控。将目标定位为以督学责任区为平台,把每一所学校都纳入督学的“责任区”范围,全面、全程、全力服务于学校发展。实现对学校督导的“全覆盖”;组建不同专业的督学队伍,深入学校的各个方面,实现对学校的“全方位”督导。

在欧美发达国家,完善的督学制度已经有160年历史,督学在教育督导工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督学责任区建设起步较晚,2012年5月,教育部以教督(2012)7号印发《关于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的意见》,将建立督学责任区上升到国家教育政策层面。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所在区域的具体实践和成效,从督学责任区建设的内涵、特性与功能、创建实践三个方面,探讨督学责任区的建设。

科学定位新时期督学责任区工作内涵

“督学责任区”这一词组,包含两个元素:“督学”、“责任区”,这二者共同构成了督学责任区所要探讨的命题。“督学责任区”的实质是让专业的督学团队对固定片区的学校开展不定期的检查督导工作。督学责任区建设,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要求,推动“督学”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加强对中小学校工作监督与指导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小学校的工作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导和督促中小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督学责任区的“四个定位”

1.目标细分化传统的督导工作对学校评估的目标统一、要求单一,但区域内学校的整体水平总是参差不齐的,这对督导工作提出新要求,如何因地制宜准确为学校的发展把脉?目标细分是一种管理理念,其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在督学责任区的构建中,通过目标细分提升改造督学素质,加强责任区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

2.责任具体化传统的督导方式,工作总是无法深入开展。究其原因,乃是责任的不明确导致。督学责任区建设的一个重点是建立权责清晰的责任体系,落实责任制,首先要将责任具体化。有了清楚明确的责任要求,每位督学、每个岗位、每个学校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才能切实负起责任。

3.过程明晰化传统的督学工作在具体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时,通常会和学校的年底总结工作一起,被当作一个笼统的归类工作而应付过去。但是督学责任区的建立以随机督导为主要形式,从学校日常工作的督导着手,通过随时监督,重点将督学过程明晰化成为实时的具体操作。只有通过责任区建设将过程具体化,才能变笼统为明晰,提高督学的实效。

4.指导个别化有效的指导,应该是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督学责任区的建立过程中,为个别化提供出最大的力量,那就是形成督学队伍,并将责任区划分到督学名下,责任到人,这为个别化指导提供的条件。个别化的指导,起到了为学校有效发展引领护航的作用。

(二)督学责任区的“三个误区”

督学责任区不是“走马观花”的调研考察。传统的督导工作存在着“走马观花”的弊病,工作的开展总是片面性和浅表性并存。而督学责任区强调权利与职责并重,尤其需明晰职责,比如列席被督导单位的有关会议,对学校发展性评价,指导学校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和教训,确立新的发展目标,促进学校依法办学、自主发展,将工作的深入推进变成可能。

督学责任区不是“一蹴而就”的评估验收。只在年终进行年度综合性督导评估,无法对学校办学过程实施监督和指导,造成就督导而督导的被动局面,违背了教育督导的宗旨。督学责任区作为一种经常性、随机性的督导方式,使学校始终处于督学的管理过程中,实现了对管理过程的全程监督和指导,实现了督导的长效机制

督学责任区不是“蜻蜓点水”的指导工作。责任区的督学职责中明确规定,责任区督学到责任区学校督查和指导工作一学期不少于4次。督学必须深入学校,分析和研究责任区学校办学中存在的的问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群众反映较多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且需要定期提交责任区督导工作报告和随访报告。

准确把握督学责任区的全新特质

督学责任区建设应该是和督导工作密切相关的。但传统督导工作形式单一、陈旧,缺乏指导的针对性和具体化,督学责任区在督导工作的基础上,以服务学校的理念为引领,全力构建有实效的督学责任区特质,其全新特质概括为“四个着重”:

(一)地点固定:重片区。督学责任区建设中,教育行政部门将所辖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划分为若干督学区域,每个责任区督学通过对区域内学校的不定期的随访检查与督导。实行兼职督学分片督导制度,对督学的随访性督导工作量明确规定:每周到对口学校不少于半天。督学对所辖片区学校有直接的督导责任,责任落实到了人头,片区的学校发展也有了固定的长期的指导机制。

(二)时间分散:重平时。以往的督导以年终的综合性督导为主,集中在某一段时间之内,其弊端显而易见:时间紧、任务重、易偏颇、易造假。而且,由于是终结式评估,对于避免学校走弯路、减少无谓失误无法发挥作用。因此,督学全程参与学校发展显得尤为迫切,从学校制度、工作计划、工作措施的制定实施等方面均可加以指导,预防无谓失误,加速薄弱学校的发展,准确评价学校工作都有切实的现实意义。

(三)思考深入:重深层。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很复杂,有些是浮在面上的,有些是藏在深层的。督学队伍是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在对学校进行督导时,往往思考得更加深入,能把握住问题的深层症结,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扶持薄弱学校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对于共同存在的问题,督学可形成调研文章,促使领导科学决策,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加以解决。

(四)视角全面:重覆盖。督学责任区好比是每一位督学有一块自己的“责任田”,实行“督学承包责任制”,从而对所有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全面监控。将目标定位为以督学责任区为平台,把每一所学校都纳入督学的“责任区”范围,全面、全程、全力服务于学校发展。实现对学校督导的“全覆盖”;组建不同专业的督学队伍,深入学校的各个方面,实现对学校的“全方位”督导。

区域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以成都市武侯区督学责任区建设为例,武侯区督学责任区从“一个理念”、“两种结合”、“三种作用”三方面切入实施,初步构建出以时间为基础、经费为保障、权利与义务并重、问责机制严明的督学责任区机制。

(一)坚持“一个理念”

武侯区坚持“督导并重,服务学校”的一个核心理念,积极探索督学责任区德建设工作。2006年2月,武侯区就按照省、市要求,先行先试建设督学责任区。对督学责任区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督查内容、保障机制等一一界定。依据本辖区学校的种类、布局和数量,指派与学校种类、布局、数量等相匹配的督学对责任区实施经常性督导,由区政府颁发聘书,三年一聘。通过施行兼职督学津贴制度,建立了“两种结合”督学责任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督学责任区“指挥棒”、“分析仪”和“多把尺”作用。武侯区通过实施督学分片责任区工作制度,将督导工作重心下沉到学校,充分发挥督学职能,全力服务于学校发展。

(二)建立“两种结合”

1.突出督导职责与服务学校相结合。督学责任区的职责划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检查”、“监督”、“反馈”、“服务”。

“检查”,是指督学责任区对学校依法办学、规范执行或完成教育行政部门部署的任务或学校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的情况,开展过程性检查或专项督查,并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表彰、奖惩的意见和建议;

“监督”,是指督促责任区学校不断规范办学行为,科学实施素质教育,重点监督学校杜绝出现违反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方针、政策的行为,以及违反师生合法权益、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等行为,一经发现必须立即予以制止和要求限期整改。

“反馈”,督学们通过每月都对学校随机督查,了解学校的真实情况,认真填写《工作记载表》,并通过督导例会进行上报。2008年我区建成区域教育局域网,在武侯教育信息网站上,区教育督导室在“督学责任区督导评估”专栏里分设了“政策法规”、“督学聚焦”、“评估感悟”三个小专题,及时向督学责任区学校介绍区内督导工作动态,将督学工作中所想、所看、所悟的经验性总结文章选登在网站上。

“服务”,是指督学责任区对学校办学方向与管理、文化特色建设及教育教学等核心工作,提供专业咨询和“一对一”指导服务,帮助学校及时发现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科学决策与判断,对责任区出现的先进工作典型,善于发现并提炼总结,推动先进工作经验的学习交流和宣传。

2.转变督导观念与创新工作机制相结合

导于前创建督学责任区前期介入的工作指导机制。前期介入学校重大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的论证过程、学校年度自主发展方案的拟订和审核过程、学校整改措施的制定过程,指导学校制定针对性强的具体措施,促进学校办学的良性循环。

督于中健全督学责任区过程性督导工作机制。强化“随访性督导”和“专项督导”。随访性督导的主要关注“常规工作状态”、“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学校工作成绩和重大失误”。专项督导的主要关注点为“社会热点”、“教育难点”、“工作重点”。

评于后完善督学责任区对学校综合性督导评估机制。一是多主体构建考评组,成立了由教育局领导、督学责任区的督学、各科室负责人、业务指导部门负责人、部分学校校长组成的考评组,对学校实施年度考评。二是多渠道反馈信息,通过对督学责任区一年工作的总结梳理最终形成三个评估报告反馈给学校,分别是《学校评估现场自查报告》《评估小组评估报告》《第三方社情民意调查报告》。三是设立专项资金60万元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奖励,同时将考评结果作为提拔任免干部的重要依据。

创于新探索督导责任区“管、办、评”分离模式。为更客观公正评价学校教育,武侯督学责任区跳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教育内圈自我循环,探索“管、办、评”分离模式。2012年区教育局引进作为第三方的社情民调中心,根据“学校管理水平和社会公众满意度”对武侯区的51所公办学校进行民意调查。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学校在管理和家长满意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最终形成《成都市武侯区2012年学校管理水平和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报告》,并对社会公开。

(三)发挥“三种作用”,凸现督学责任区工作成效

武侯区通过实施督学分片责任区工作制度,将督导工作重心下沉到学校,充分发挥督学职能,全力服务于学校发展。充分发挥督学责任区“指挥棒”、“分析仪”和“多把尺”作用。

1.运用“指挥棒”

督学责任区着眼于区域办学现状及教育发展需要,适当降低对学校已达到标准的办学要素的评估权重,增加有利于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评估权重,发挥“指挥棒”作用,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指导和引领。

例如,在督学责任区建设初期,督学责任区以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武侯区高标准配置学校设备设施,薄弱学校的面貌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全区教育已经进入了城乡一体、高位均衡的发展新阶段。

2.成为“分析仪”

督学责任区依据“督”和“导”帮助和指导学校内涵发展、自主发展为宗旨,为各个学校自身发展规律、现有办学水准和学校发展目标进行价值分析,督学到校后,不再是挑刺找毛病,而是要帮助、指导学校查明问题的成因,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改进工作的时间表与路线图;不再是“钦差大臣”、“特派员”,而是以专业、平等的身份与学校沟通探讨,是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合作者与引导者;不再是只关注结果,而是强化过程监控,并从实际出发,差别化对待每一所学校,帮助学校总结成绩和经验,指导学校准确定位。

2012年,兼职督学深入学校就达150余次。责任督学到片区学校,根据自身专长,分别对学校办学方向管理、文化建设、教育教学等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借鉴经验。正是在督学的努力工作与指导下,有效提升了武侯区城乡学校内涵发展步伐,城乡学校办学差距在极速的缩小。例如,从历年来的综合督导评估结果来看,办学水平受到表彰和表扬的城郊学校在数量和比例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02年,我区办学水平受到表彰的学校共17所,其中没有一所农村学校;2012年受表彰的学校21所,其中城郊学校9所,占表彰总数的44%。

3.作为“多把尺”

督学责任区督学通过认真研讨得出结论: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师资配备、教学质量、学校文化等差异,是任何地区都客观存在的。显然以同一标准作为尺子衡量不同的学校是有失偏颇的。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背景下,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优、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原则,化结果式评估为形成性评估,化“一把尺”为“多把尺”,在进行整体比较的同时关注学校特色发展,既保障学校全面发展,又强调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学校纵向进步。在实践过程中,构建了以“基础+发展”、“专项+随访+综合”、“常规+捆绑”、“公办+民办”为操作模式的指标体系,成为武侯督学责任区建设的特色工作。促进每一所学校走上内涵发展之路,最终让每一所学校在每个学期、每个年度都有进步。

第6篇

[论文摘要]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恢复重建,有效地推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但总体而言,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依然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只有组建权威高效的教育督导机构,确立平等合作的教育督导主客体地位,建设内行专业的教育督导队伍,实施科学合理的教育督导方式,才能有效地发挥教育督导的积极作用,贯彻教育方针、政策与法规,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教育督导是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的一种基本制度,是现代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恢复重建,教育督导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改善,有效地推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但总体而言,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依然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不合理、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教育督导主客体地位不平等、教育督导方式不科学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督导功能的充分发挥。为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有效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建设,使其与我国的教育决策、执行相协调,以适应教育督导实践的需要。

一、组建权威高效的教育督导机构

1.建立由政府直接管理的教育督导机构

衡量一个机构设置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就是考察该机构的层级关系是否清楚,是否符合统一领导与统一指挥的原则,避免多头领导与多头指挥。我国的教育督导机构虽然在形式上是由人民政府设立的,实际上却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代管,其初衷是在“督政”时由人民政府指挥,在“督学”时服从教育行政部门指挥,兼顾“督政”与“督学”两方面工作。但在实践中这种情况常使教育督导机构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教育督导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很难处理,导致教育督导机构难以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鉴于此,应改变教育督导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代管的体制,推行教育督导委派制,教育督导部门应直接对同级政府负责,同时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并在政府主管教育的行政首长领导下,与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同工作、互通情报。这样,在行政隶属关系上,教育督导机构作为人民政府的一级机构,直接受人民政府管辖;在教育督导业务上,教育督导机构受上级教育督导部门的指导,与教育行政部门并列,教育行政部门以实施和执行为主,而教育督导部门以评价和监督为主。

2.合理划分教育督导机构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

教育督导机构专门负责监控任务,行使国家督导教育的权力,对下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对上进行反馈、参谋,其工作内容是广泛和综合的,但不参与日常行政工作的推动和执行。教育行政机构则专门负责决策和执行任务,行使国家管理教育的权力。由于教育督导机构和同级教育行政机构的性质、任务、职责范围各不相同,工作的角度、内容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通过划分彼此职责,做到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教育督导机构在督导检查前应与教育行政机构沟通信息,交流工作计划和安排,努力做到在工作内容和时间上不重叠。教育督导机构应主动邀请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职能处(科)室负责同志参加教育督导检查工作。包括对于口头的或书面的回复意见、督导报告、督导通知书等督导检查的结果,教育督导机构要主动听取同级教育行政机构主管领导及有关职能处(科)室负责人的意见,力求取得认识上的一致,以形成正确的督导意见。教育督导机构和同级教育行政机构对各自了解和掌握的基层工作信息和动态,对一些重大的或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的评估与分析意见及准备采取的对策,要定期互通情况,交换意见。

二、确立平等合作的教育督导主客体地位

1.更新思想,确立教育督导新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督导表现为一种居高临下的行政视察,目的在于检查和考核学校和教师工作的优劣,造成教育督导人员与学校、教师的矛盾与冲突。借鉴国外教育督导的有益经验,我们应更新教育督导观念,确立督导主体与督导对象平等合作的教育督导观。为此,必须改革凭借等级的职位和权力进行督导的旧观念,以合作意识和集体参与代替强制和命令,以权力平衡代替消极的服从;必须改革单纯以检查监督或奖惩为手段的旧观念,用热情的关怀和激励、内行的指导或辅导,真心实意地与被督导者共同研究探索并鼓励其自我改进、自我成长的创新精神。

2.重视教育督导过程中教育督导主客体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教育督导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协调与合作的过程。督导主体只有发动督导对象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才能保证教育督导工作的客观性和结论的科学性、全面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随意性。现代教育督导不应把督导对象置于被指责、控制的地位,不应用文件、指示、指标等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干预和限制,不应把督导对象作为检查、评价、调节、纠偏的主体,而应以合作意识、内行的指导或辅导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导向。这样,“督”与“被督”之间才会目标一致、情感相通,“督”的导向作用和“被督”的主体作用才能达到最优结合。在教育督导的过程中,督导人员要广泛听取督导对象的意见,与他们坦率真诚地交换意见,允许不同观点的争鸣,允许不同意见的争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认同”感,激发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使整个督导过程成为共同探讨教育思想、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的过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建设内行专业的教育督导队伍

1.建立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确定教育督导职务系列

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是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的必备条件。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我国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对教育督导人员的任职条件、获得资格的程序、在何种情况下取消其资格以及资格获得者的权利与义务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此基础上,确定教育督导人员的职务系列。教育督导专业职务系列的设立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应该在充分征求劳动、人事、编制等部门意见的前提下,在不违背政策与职业分工原则的基础上设立。在设立教育督导专业职务系列时,应充分考虑教育督导人员兼具行政与专业的性质,适当兼顾两者的特点,先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行推广。

2.强化教育督导人员的专业意识,加强教育督导人员的队伍建设

教育督导专业化是教育督导人员个体专业社会化的连续过程,教育督导人员的信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其专业化的内在动因。教育督导人员应对自身从事的督导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培养专业意识和敬业精神,以主人翁的态度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进而促进教育督导队伍的整体建设。为此,要适当加强对教育督导专业精神的宣传教育,营造教育督导人员专业发展的氛围,为教育督导人员的专业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

3.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重视教育督导人员的培训工作

在培训方式方面,应以有利于工作、有利于教育督导人员的专业发展为着眼点,既可以与高等学校合作搞培训,也可以安排教育督导人员在专业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还可以实行“当地为主”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方面,应区分不同从业人员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督导理论、教育管理理论、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督导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帮助;在培训时间的安排方面,应结合工作实践举办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和研修班,并为教育督导人员提供适宜的学习条件,创设学习氛围,鼓励教育督导人员养成边工作边学习、积极自学的习惯,使“工作——学习——研修”一体化,形成良好的学习机制。

四、实施科学合理的教育督导方式

1.形成性督导与终结性督导相结合

形成性督导即对中小学校教育过程的督导,其主要特点是注重过程的每一环节、每一岗位、每一阶段,而对活动的结果则较少注意。其主要目的是,在中小学校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边施教边督导,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和调整教育目标;终结性督导即对中小学校教育结果的督导,其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小学校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为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奖惩提供依据。这种督导不能改进本期工作,只能提供本期工作结果的反馈信息,但它对下一期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鉴于形成性督导与终结性督导各有优缺点,在对中小学校的教育督导中,要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如果只从结果督导的角度衡量一所学校为社会提供人才的质量,就难以很好的指导学校的发展。因为结果是既成事实,不能改变。因此,教育督导除了考察学校教育活动的结果,还要考察其活动的过程,了解其原有的基础,从而准确地判定督导评估对象的进展状况,对活动结果做出更为客观的判断。

2.静态督导与动态督导相结合

静态督导就是对学校的已有条件和已经达到的实际水平的督导,如,对学校的校舍、设备、经费、现有领导结构、教师的素质、学生的质量等的评估;动态督导就是对学校正在发展的运动状态的督导,如,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现有条件的运用和管理、各项工作的筹划和安排、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师生积极性的调动等。

静态督导是对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的督导,评价学校的已有成绩;而动态督导则是评估学校在已有条件下是如何运动发展、如何运用已有条件创造最大价值的。静态督导和动态督导在现实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应该结合起来进行。如果不进行静态督导,就难以看出学校的教育活动的实施背景及其客观价值的大小,就会影响督导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如果不进行动态督导,就难以看出学校的发展和被督导对象的人为努力程度以及积极性的大小。因此,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以获得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认识。

3.定性督导与定量督导相结合

定性督导是对事物的质的确定,即根据督导者的认识和经验对被督导者的状况从性质上进行分析和评价,它能够有效地处理教育过程中那些难以用客观方法定量描述的因素,突出事物的特点,使人们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定量督导是对事物量的描述,即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从数量分析的角度进行督导,其特点是资料翔实可靠,分析客观精确,因而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学校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效用既有许多可测性,又有大量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教育督导中,对于能量化的内容可以做量化处理,而对于一时难以量化的要素,则不必勉强量化,可以只做出定性分析。如果一味追求量化,势必使督导有失科学,并可能挫伤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积极性。

4.定期督导与经常督导相结合

定期督导是以中小学的教育周期为时限进行的督导,如,学期督导、学年督导等,其特点是系统全面,结果可靠;经常督导则是在学校工作进行中,随时组织专项的督导,如,课堂教学督导、体育卫生督导等,其特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推行。为使学校教育督导工作正常、持久地开展,并取得相应的成效,在教育督导的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平时可不定期地进行一些经常性的、小型的单项督导,在此基础上,定期进行全面综合督导。定期督导工作结束后,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督导结果,帮助学校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研究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黄崴.现代教育督导引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第7篇

一、建立政府部门和街镇督导机制,合力推进内涵均衡发展

发展教育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政府履职到位,内涵均衡发展才能有保障。我们坚持开展督政工作,全面落实“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的各项规定,形成区委政府抓总、部门街镇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教委安心管理、校长安心治校、教师安心执教的教育发展格局。一是建立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镇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评估制度和督导公报制度。二是组织政府专兼职督学坚持定期对编委办、发展和改革委、财政局、人力社保局、安监局、环保局、房屋管理局、审计局、税务局、公安分局、国土资源管理分局、规划分局、西部新城管理委会、迈瑞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新闻中心、公安消防支队等16个部门、24个街道办事处和镇人民政府履职情况开展过程督导。三是坚持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和区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听取部门和街镇年度教育工作汇报制度。四是坚持开展尊师重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表彰活动,形成激励机制。

二、坚持中小学校督导制度,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加强对中小学的督导评估,建立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是促进内涵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一是落实规划促动。聚合教育行政、教育督导、教科研部门力量,共同研制《关于加大城乡教育统筹力度促进教育事业内涵均衡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对各中小学内涵发展工作计划、规划和实施方案实施论证和评审,对各中小学内涵发展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和指导。通过多方全程联合联动,强化内涵均衡发展工作的责任落实,提高了内涵均衡发展的科学管理水平。

二是依托专家促动。我们与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签署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聘请该中心5位专家教授组建成中小学内涵均衡发展专家指导组,从专业的角度督促、推动内涵均衡发展工作。专家组成员经常深入校园实地调研论证,帮助学校选择内涵发展路径,谋划内涵发展策略,同时为全区教育内涵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提供专业引领、技术帮扶和理论指导。同时,确定4所中小学为内涵均衡发展试点学校,加大对学校内涵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过程监督和指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区域教育内涵均衡发展。

三是片区督学促动。根据区域教育发展布局,我们将全区中小学划分为7个督学责任片区。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开展发展性、研究性、诊断性、目标导向性督导评估,实施督前诊断、督中调研、督后指导“全程式督导”和点对点、缺什么就补什么的“问题式督导”。通过责任片区督学对中小学的经常性督导,积累经验,完善机制,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四是科研课题促动。根据我区独立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区域性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总体部署,开展“区域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研究,科学构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督促和引导内涵均衡发展。

三、创新教师评价制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育内涵均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制订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建立完善评价机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内涵均衡发展的关键。坚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评价。我们开展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理念是“让每一位教师都优秀起来,让优秀的教师更卓越”,遵循教师专业发展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发展性、层次性等基本原则,既考虑到“一般教师――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在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专家型不同发展过程的共性,又兼顾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和用“一把尺子”评价所有的教师。因此,在评价内容上,由重升学率的单一评价转变到以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评价;在评价方式上,由重自上而下的他评为主转变到以教师内在需求发展的自评为主;在评价结果上,由重甄别优劣、高利害处理转变到激励教师主动自觉发展;在评价重心上,由重终结性评价为主转变到形成性评价为主。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应是多元的评价,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评价。我们以发展性评价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发展情况。师德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课程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为此,我们构建了由师德水平、课程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4个A级指标、13个B级指标和18个C级指标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评价体系,做到过程与结果、定量与定性、现实与可能有机结合。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评价机制。教师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我们建立教师自评、同伴互评、学校评、学生评、家长评等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一是开展教师自评,将评价变成教师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过程。二是开展教师互评,有利于加强沟通与融合,了解同伴长处,比较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同伴互助,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建立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各类教师代表等组成的考核评价组,有利于帮助教师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提高专业发展评价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四是中小学生、家长等对教师的评价也是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注重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结果的运用。一是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增强实现专业发展的信心,激励主动自觉发展;二是帮助中小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关注教师的发展和幸福,创设环境,搭建平台,提供机会,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帮助教科研和教师培训机构了解中小学教师需求,针对性地提供强有力的专业引领和专业指导,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四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准确掌握区域教师发展情况,增强教育核心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能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五是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教师、科学评价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四、完善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提高课堂教学优质化水平

建立健全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制度、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制度,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是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是坚持开展小学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我们遵循导向性、系统性、实效性原则,制定实施《小学课堂教学规范(试行)》和《小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试行)》,采取实地观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文献分析、学生学业成绩测评等方法,通过日常的教学检查、教学过程的常态监测、教学质量的定期检查、教师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渠道,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和调控。同时,建立小学课堂教学巡视制度、教学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制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奖励制度等,对学生学业成绩、学校教学管理、教师工作情况等进行专项监控与评价。学校是教学质量与监控评价的实体,是实施教学质量动态监控、常态监控的最有效、最关键的环节。注重督促学校根据监控与评价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实施细则,加强对各学科、各年级、各教学环节实施动态监控、常态监控,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科学分析,及时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是坚持开展中学教育质量增值性评价。我们坚持深化课程改革,聚焦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切实解决课改中的实际问题,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坚持开展教学增值性评价研究,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测评手段,从初、高中学生入口看出口,客观评价学生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业、体能、品行、心理等方面确立“最近发展区”,注重过程,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增值,不断确定新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8篇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基本思路,可用24个字来概括:“亦督亦导、以导为重、旨在提高;督中有评、评中寓导、意在服务”,它蕴涵的是两种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和“优质服务”理念。依据“督中有评”理念,将督教工作分为“检查”和“评估”两个层面。一方面,教学检查工作,以获取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手数据和信息为目的,如跟踪听课、环节检查、专题调查、师生座谈等,通过这些活动可提供一般信息服务。另一方面,教学评估工作,以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为目的,客观、公正评估教学现状,可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为管理层提供监控依据;为教师寻找到“教研”课题;为大家找到改革“切实口”。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二个方面:即“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既是教师思想水平、业务能力、教学效果的集中反映,也是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发展创造能力和个性展现的基本学习形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教学督导的基本任务之一。督导员不定期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从教学的内容、方法、态度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实施督导,如检查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计划或教学日历相符;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效果好不好;教学态度和仪表是否和蔼可亲或端庄严谨;学生对教师上课效果的评价如何等。所以,课堂教学理应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教学则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深化,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角度讲,实践教学更重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的目标。而实践教学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点应该对实践教学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进行监控。对实践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实施督导,同时也可以包括课程设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及社会实践等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的督导,必须细化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明确各实践环节和活动的具体目标;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创建品牌实践教学环节或活动。规范实践教学活动,可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是督导应该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实践教学的质量理应成为教学督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个性特征分析

1.高职院校督导体制应与本校管理体系相适应

学院内部建立教学督导体制必须能立足本校教学的需要,构建与校内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教学督导体系;明确对全校教学工作行使督查、调研、评估、指导、咨询等职责。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都有未来的发展计划,有自己一套管理体系和模式。所谓办学理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学校的定性、定位及职能的认识,即要把这所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成这样的学校。它是关于学校整体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它决定着学校群体的教育行为,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它以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理性目标熏陶着学校的群体成员,一所学校逐渐生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办学理念,它既指导着学校快速健康的发展,也体现出对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期待。一所先进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是学校历史的传承、学校文化的积淀、现实经验的总结、传统特色的创新、发展目标的前瞻、科学理论的支撑和校长理念的提炼,应该是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教学相长、有利于学校发展,能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并且能用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各项实践的应用理论。而教学督导的过程就是监督学校教学实施过程与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相符合的过程,使之不偏离宗旨。办学目标的执行,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各项措施的合理安排等,是保证办学质量的制度保障。因而,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督导体制。

2.高职院校督导内容应遵循全面质量管理原则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原则,就是督导内容应涉及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与微观的各个方面。即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统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学校教学质量要求的总体目标,为实施更好的教学方针和保证教学质量提供合理化改革建议。在督导过程中,要兼顾学校的实际情况,理清主次矛盾,分清轻重缓急,配合学校当前教学工作重点,与学校发展的步调统一,找到存在问题的适当切入点,形成具体的阶段性督导工作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思路才能更清晰,策略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督导工作的开展才更具主动性、计划性和导向性。

从宏观运作机制看,教学督导工作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为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从教学督导工作机制来看,教学督导包括计划督导、管理督导、质量督导、效果督导等方面。即PDA运行过程:计划P(Plan):制定督导的工作计划和工作依据;实施D(Do):实施监控的过程;管理(Action):对督导进行管理和评价,以寻求下一步的改进路径。在督导工作机制运转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如下图:

从微观运作机制看,督导工作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信息的整理耦合过程,即在检查中搜集教学实施的反馈信息,然后对教学情况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发现问题,找出应对办法,提供教学改善建议,并将意见及时反馈给有关教师和学校领导。见图如下:

通过每一次的信息流转,都完成了一次督导任务,实现了对教学的监管,同时也推动着督导工作质量的提升。

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过程是督导体系内部的子循环。督导中多次的微观督导过程构成了整个宏观督导工作的进程。其运行过程如图:

经过一个个微观的教学细节的检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使宏观教学过程的不断发展。教学细节的汇总,是宏观督导工作的必要环节和关节点,从而使整个教学督导过程更加流畅和明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教学督导还不能单纯地只是针对教学秩序、课堂教学、教师授课等方面,还要重视对学校办学及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实践及其他教学环节、学生的学风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督查与评价指导。

3.高职院校督导方式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教学督导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根本,善于保护教师的教学热情,善于与师生沟通交流,善于换位思考,善于做师生的良师益友,着力构建和谐的教学督导工作环境。以人为本教学督导理念的主要内容,以人为本教学督导的功能定位,是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关心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潜力与积极性。这种定位转变,突出了督导和评价的激励性、促进性、发展性,使教师拥有绩效感和成就感,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教师职业发展和人本价值的重视态度。以人为本的教学督导理念,主要包含民主与平等、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关心三大要素。

4.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应突出高职“职业能力”培养而展开

高职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教学督导工作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展督导工作。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立足地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教育,督导工作就要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的质量与实效的监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也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6号文件同时还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因此,高职院校安排大量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学督导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三、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发展路径分析

1.从咨询机构模式转向职能处室模式

高职院校督导机构发展趋势,应由咨询机构模式转向职能处室模式。我国以及国外的实践都清楚地表明,教学督导机构的建立和职权的行使,即使在教学管理系统内部,也必须处于相对独立的位置。由学校的行政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独立组建和主导教学督导组织,明确其职权范围,其工作直接对校领导和校务委员会负责。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责、权、利”不清及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督导机构的设置,包括职能处室模式和咨询机构模式两种形式。职能处室模式是指学校将教学督导部门定位为相对独立并具有监督权的一个处级单位,是监控全校教学过程的职能部门,可由教学督导组、学生评教系统、各专项评估专家组等部门组成。它是单独的行政机构,具有行政管理(检查)权力,与教务处相互协同,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办事效率高,督导结果落实快。但由于医学院校教学的特殊性,此模式在该类学校中较少实行此种模式。目前,大多医学院校采取的是咨询机构模式,咨询机构模式是指学校将教学督导体系设定为咨询机构,其中又可分为校级咨询机构和处级咨询机构两种。前者指学校将教学督导体系设定为直接对校长负责的教学督导委员会,与校学术委员会、校教学委员会并列,有利于督导组开展各项工作。

2.从检查型督导转向服务型督导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督导已成为学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世界各国教学督导都在向指导服务型方向发展,他们不仅指导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还协助教师的课程准备过程,如一起讨论教材教法,甚至和教师合作编写课程计划,制定课程,这样使得督导人员与教师的关系由以往的监督和控制逐步转向帮助和指导。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已经开始向既督又导的方向转变。这就要求教学督导人员应具有服务意识,以服务统领教学督导的各项职能,为一线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服务,并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创新,需要调整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为此,督导人员要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参与教育管理,为学校和教学提供各种教育咨询,把教育咨询作为服务的主要内容,提高教育咨询的专业性。转变督导的工作方式,从检查式督导向服务式督导转变,真正做到为教学工作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在督导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问题的存在,而且要研究问题发生的根源,寻找解决的办法。要站在教师和学生的立场上,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任务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为领导和管理者做好咨询服务工作。树立督导人员的服务意识,才能摆正位置,扮演好咨询者角色。

3.从督导机制无序化转向常态化、规范化运作

长期以来,教育督导工作一直处于基层探索的阶段,究竟谁来督导、怎样督导、督导什么,亟需用系统的规章制度来明确。目前教学督导工作随意性较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保证。制度是教学督导工作健康、有序和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建立完善的督导工作制度并使之形成制度和规范化,学校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构建形式相对独立、人员配置健全、运作制度化的校、系两级教学督导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健全的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各级督导组织结构和职责,教学督导的质量管理标准,督导员的具体职权范围及责任要求,教学督导人员的主要任务与内容,教学督导行为的准则规范,使教学督导在制度上得到保证,使之能真正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使教学督导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道路,以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督导的效能。

未来的教学督导应从“督而不导”走向“既督又导”。应从一般的问题检查,转变为解决存在问题、提供合理改进方案,并从依附教务部门完成临时性任务中解脱出来,对教学管理活动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以教师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善、教学效果的显著为目标,创新教学督导工作。

参考文献:

[1]赵风.论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创新.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

[2]姜文.教学督导: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当代教育论坛,2011,(9).

[3]申金霞.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创新与发展的路径探析.中国大学教学,2012,(4).

[4]万思志.高等学校教学督导制研究综述.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

第9篇

年12月中下旬,县教育局、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教育局各股室站负责同志和部分督学,分两组对全县教育工作进行了督导评估。共督导学校、幼儿园96所,其中幼儿园37所,小学35所,初中18所,高中4所,职业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本次督导围绕年度重点工作、队伍建设、课程实施、办学条件、学校安全、依法治校、学校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估。采取现场查看、座谈了解、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搜集信息,并当场简要反馈督导意见,力求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现将督导评估情况简要通报如下: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年来,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各学校认真实施依法治校,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常规管理得到加强;全面推进课程实施,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加强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师生安全意识普遍增强;认真整改存在问题,创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办学品位进一步提升。

(一)镇办兴教热潮持续高涨,新建、在建项目不断涌现。一年来,全县上下结合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积极进行校舍新建和改建,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实验初中顺利投入使用,初中、学校撤并。镇小学教学综合楼,镇初中功能楼、中心小学综合楼,镇初中教学实验楼,镇初中实验楼,镇一小综合楼,镇中心小学功能楼等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缓解了这些学校校舍紧张的局面。镇投资100余万元对第二初中进行校舍改造、维修,小学、小学合并,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效益。实验学校、青阳镇初中新建单职工教师公寓,改善了青年教师的生活、住宿条件。办事处小学、镇素质教育中心、镇中心小学综合楼、职业学院综合实训楼完成主体建设,中学教学楼工程进展顺利,镇道口小学开工建设。镇中心小学开始规划,城南新区实验幼儿园列入计划,即将动工兴建。

学前教育健康发展。镇中心园完成扩建,办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办事处所有幼儿园的升级改造。各镇办普遍建立了早教中心,积极探索幼儿早期教育,定期组织开展亲子活动。多数幼儿园坚持特色办园,增强了幼儿园活力,幼儿智力得到充分开发。

(二)积极参加各级评估验收,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年,结合省、市教育工作专项督导、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与复评、仪器更新工程、“211”工程和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创建等工作,中小学内部装备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全县投入大量资金开展省级规范化学校的验收与复评工作。一中投入700余万元进行了校舍维修改造和内部设施配备;镇投资440万元用于初中创建和一小复评工作;镇政府拨专款30万元用于初中复评工作,学校先后投入100余万元进行内部装备和校舍改造。实验学校、镇鹤伴中学等5所学校顺利通过验收,一中、第一实验小学、一小等10学校通过复评。

各学校结合省市体育卫生、职业教育和三项工程专项督导,不断加大投入,全县所有农村初中理化生仪器,小学科学仪器全部达到省定标准。镇初中等学校更新仪器橱柜,配备了高标准的实验桌凳,实验设施配备日趋标准化;镇初中建设了微型科技馆,用以提高师生科技素养。全县大部分学校设立了卫生保健室和心理咨询室并配备相应器材,不少学校配备了专(兼)职校医和心理咨询教师;中小学体育器材普遍得到补充,镇新世纪中学、镇范公小学率先在全市农村学校建设了塑胶跑道。

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示范乡镇和学校创建工作,全县大部分学校教室内安装了先进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投影仪,专任教师实现了人手一台计算机,部分学校还为教师购买了崭新的笔记本电脑,提高了教师工作积极性;通过教育信息网接入,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

(三)强队伍、重品牌、提品位,促进学校管理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多数学校重视教师师德建设,通过演讲比赛、教师座谈、教代会和“校务恳谈日”等形式,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视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积极为教师培训搭建平台,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各学校在落实课程方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关注课堂教学高效理念,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了课程改革由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实质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习惯于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自主探究,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在科学性和规范性上得到明显提升,初步构建起了富有各自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一中成立了科技创新教研室,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已受理340项学生发明创意;实验中学、初中、初中分别推出了“自主学习”“问题导学”“随笔化写作”等一系列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校本教研特色课程,全面展示了学校管理与文化建设成果。

各学校普遍重视校园文化和特色建设,积极打造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办学品位。一中、中学、实验学校、镇初中等学校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学校楼、场、馆、舍、路、园等全部装点、修饰和命名,既美化、亮化了校园,又提高了育人效果,对师生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镇一中书画艺术教育、小学棋类特色教育、小学体育特长教育、一小民乐教育、镇一小古诗文阅读、实验幼儿园科普教育、镇第一幼儿园民间体育活动等特色异彩纷呈,呈现出“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良好局面。各学校重视校本教材开发工作,有的学校还开发了系统的校本教材,印发的校刊、校报标准高、实用性强、效果明显。

(四)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积极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学校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各单位重视制度建设,各种应急预案比较齐全,档案建设比较规范。

二是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得到加强。各单位配备了专职安保人员和安保设备,进一步完善门卫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学校重点部位的管理。等镇办由财政出资配备保安。

三是各学校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防震减灾宣传周”“消防知识进校园”等活动,严格落实安全教育课程,有效提高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促进了全县教育的和谐稳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办学条件尚需进一步改善。部分县直学校计算机、理化生仪器、实验室桌凳、教室内多媒体设施陈旧,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个别学校存在盲目建设现象,忽视了校园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部分学校功能用房不足,校舍生均面积不达标。个别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拥挤。部分学校卫生室条件简陋,无专(兼)职工作人员;体育、卫生器材配备、活动场地不达标。大部分中小学图书配备达不到省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有的图书陈旧,可读性差,更新剔旧不及时;少数学校图书室尚未实现微机管理,师生借阅不方便。

(二)学校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校舍设施维护与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少数学校教室门窗、体育器械以及幼儿园室外大型玩具等有待维修和保养;

二是学生宿舍、食堂、厕所仍是管理的薄弱环节。少数学校宿舍管理不到位,有的卫生脏乱差,通风不及时,异味较重;有的物品摆放不整齐;部分幼儿园午休寝室未供暖,无法正常使用。部分学校食堂管理不规范,有的食品留样不规范,个别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食品留样;有的餐具消毒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学校、幼儿园厕所卫生较差,不能够及时冲洗。

三是部分学校依然存在功能室利用率低、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有的图书借阅率低;有的音美活动室、语音室等功能教室基本不用;有的存在设备保管不规范、放置位置不妥当,卫生清理不及时现象;有的功能室使用记录不规范、不完整。

四是学校安全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学校平房校舍依然存在使用杨木梁、水泥檩条现象;有的学校安全应急预案种类少,未能及时开展安全演练,个别学校虽有应急预案,但内容交叉、不系统,实用性不强;部分学校安全、

法制教育课计划、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有的学校没有安装电子监控设施,个别学校虽然安装却无法正常使用;有的学校门卫年龄偏大,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部分学校消防器材配备不足,个别学校线路老化。

(三)课程实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综合实践、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开设还较为薄弱。少数学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设流于形式,有的被挤占,改上其他科目或上自习;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这些课程,但任课教师不知道如何上;有的学校没有开发校本教材;有的虽然编印了校本教材,但不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有的学校校本教材照搬照抄、欠推敲,排版不规范甚至出现错别字。

二是个别学校存在不按规定时间作息、不按课程表上课现象;少数学校要求学生提前到校或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存在补课或者变相补课情况。

三是有的学校不按国家课程方案开课。部分初中从初二年级开始提前开设了化学课;有的学校音、体、美课程被挤占,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师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尚需提高。

一是教师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少数学校由于前几年规模扩张,教师紧缺,引进了大批青年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少数农村小学由于规模小,学科性缺编的矛盾较为突出,兼课现象普遍存在。

二是教师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教师新课改理念尚未完全树立,驾驭新课改的能力有待提高;有的教师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不强,课件制作水平不高,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率不高。

三、整改建议

(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各学校要以省、市政府教育综合督导为契机,按照《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将标准化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相结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要加快图书、计算机和音体美教学器材的配备更新,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办学品位。各学校要把学校管理作为生存、发展的主线,进一步树立“向管理要质量”、“向细节要质量”的观念,提高品牌意识,做到学校管理无缝隙覆盖。

一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学习外地先进管理经验。

二是加强师生安全、法制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校,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师生法制意识,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三是完善学校制度,做到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

四是实现功能室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将实验教学内容列入教学工作计划,并按教材要求开齐开足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各学校要切实转变观念,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是严格落实《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确保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二是通过建立制度,开展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劳动实践、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加强学校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及心理教师配备,切实开展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四是全面落实地方课程,合理设置校本课程,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第10篇

Abstract Teaching supervis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ternal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supervision status and the problems of recognition, explained the basic transformation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supervision, explore a new path of supervision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o teachers' teaching development as the goal, in order to make the teaching supervision work to a new level.

Keywords teaching supervision; teachers’ teaching development;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教学督导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和教学管理起到重要的监督和指导作用,逐渐成为高校保障教学质量而普遍采用的基本教学管理制度。但我国教学督导尚处自发、自律、各行其是的阶段,[1]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学督导工作逐渐显现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已然无法应对高校教育教学发展和组织制度创新提出的挑战。为此,文章拟以发展的视角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进行分析和再认识,探索以教师教学发展为目标的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新路径,以期使教学督导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1 本科教学督导的再认识

1.1 教学督导的内涵与现状

我国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已走过20余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学界对教学督导的内涵尚未形成共识,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视角与侧重,但对教学督导核心要义的理解基本相同。首先,教学督导的目的是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其次,教学督导的工作内容是督导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最后,教学督导的组织形式是通过聘请专家担任教学督导员来开展工作。

当前,各高校基本均设立了各具特色的教学督导机构,组织形式可划分为 “双组制”、“双轨制”、“全方位制”、“两级制”、“借鉴制”等五种形式。[2]无?何种组织形式,从高校实践来看,本科教学督导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组织听课,聚焦课堂教学。听课是教学督导最基本、最普遍的工作形式与内容,通过随机听课、跟踪听课等形式可以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学动态,把握教学现状,将教学信息及时反馈教师与教学管理部门。

(2)开展专项检查与调研,深化教学督导工作。针对学校改革发展重难点和教学主要环节进行专项检查与调研,形成分析报告,为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教师提供改进建议,提升教学督导工作深度。

(3)召开会议,畅通信息反馈。教学督导不仅是教学信息收集者,更是教学信息传递者,需要定期召开教学督导例会、组织师生、管理部门座谈会、参与全校教学工作会议等,畅通信息反馈渠道,达到沟通信息、解决问题的目的。

(4)参与全校性活动,发挥学术指导作用。根据学校委托或邀请,教学督导以专家身份参与教学质量评估、过程性评教、新教师培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交流与研讨等全校性活动,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学术指导作用。

(5)参与交流学习,加强自身建设。参与区域和全国性教学督导工作会议,交流研讨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考察、走访兄弟高校,相互学习借鉴。

1.2 本科教学督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标定位不清: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督导的价值追求和最终目的,但这种价值追求和最终目的是宏观的、宽泛的,需要具体的路径方能实现,因为教学质量保障的内容过于丰富,包括教学的教、学、管理三方面及其全过程。高校在将“三督三评三管”定位为教学督导目标时,大部分没有细化相应的实现路径,导致目标定位是模糊的、不清晰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重督教轻督学疏督管”、“重督轻导”、“督而不导”。

(2)制度保障不全:教学督导是高校参照教育督导实行的内部质量保障行为。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尚未出台有关高校教学督导的指导性政策文件,缺乏顶层设计和制度规范;从高校自身看,教学督导作为一项基本教学管理制度,应由目标定位、职能性质、运行保障等基本制度以及责任制度、评估制度、督导人员培训制度等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运行保障、工作评估、督导人员培训等普遍处于制度缺失状态,有甚者督导工作条例或管理办法亦付之阙如。

(3)督导力量不足:各高校教学督导队伍的人员构成不尽相同,基本由退休教授、在职党政负责人和在职教授等三类组成,其中以退休教授为主。退休教授的优势是教学经验丰富、时间充足,但由于年龄相对较长,体力、教学理念更新等方面亦有明显不足,教学督导人员数量、结构、专业化、连续与稳定性等有待加强。

2 本科教学督导面临的根本转变

从适应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需求,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保障的积极作用出发,教学督导面临以下根本转变。

2.1 督导立场从“教学行为”向“教师教学发展”转变

教学督导立场是指在教学督导工作中认识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是教学督导工作的逻辑起点和工作原则。[3]传统教学督导“以督为主”,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侧重检查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校规范、是否存在问题,期待通过“维持教学秩序”来保障教学质量。当前部分高校正在转变理念,秉持“督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原则,侧重帮助教师指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进行教学指导,提出改进的意见,期待通过“改进课堂教学质量”来保障整体教学质量,但其实质仍然是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而非教师本身。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和主导者,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最为关键的要素。教师自觉树立教学质量意识,自愿投入教学改进,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为此,教学督导要实现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目的,必须关注教师本身,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教师教学发展内涵丰富,简单地说就是帮助教师自觉更新教学理念、充实教学知识、提升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实践自我价值和学生成长的过程。教师教学发展立场下的教学督导,意味着无论是深入课堂一线的听课、围绕教学主要环节的专项检查与调研,还是参与全校性的学术指导活动,其所有工作的角色均是 “亲友团”、“参谋团”、“顾问团”,目的均是促进教师教学发展。

2.2 督导目标从“全面型”向“精准型”转变

教学督导工作涉及教学的全方面和全过程,“全面型”的目标定位要求教学督导员既要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还要有很强的教学研究能力,是学科专家、教学管理专家和教学研究专家的统一,期望教学督导无所不能,要上管政策、下管对策,既管领导,又管教师、学生。然而现实中,一方面高校教学督导队伍基本以退休教授为主,无法同时满足学科专家、教学管理专家、教学研究专家的要求,超宽超限的目标定位导致实际工作困难重重、效果受限;另一方面,从主体性质来看,教学督导属于教学管理范畴,同时兼具一定的管理监督机构性质和专门性评价指导机构性质,这一特殊性使其超然于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专门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的身份,成为教学管理的第三方,扮演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软组织”的角色,[4]教学督导必须与其他部门相互协同,才能完成质量监控与保障的重要使命;再一方面,我国教学督导尚处探索期,理论研究和实践体系尚不成熟,教学督导的发展迫切需要领导的支持、行政管理部门的配合和教职员工的信任。如果全面对教学进行“督而不导”的“找问题”、“查漏洞”,很有可能失去发展的基础。

因此,教学督导必须着眼于最高目标,立足于实际校情,从“全面型”向“精准型”转变,坚持阶段发展战略,将现阶段教学重点和难点作为切入点,精准定位阶段性工作目标与任务,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以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阶段性目标作为实现教学督导最高目标的路径选择。

2.3 督导功能从“工具性”向“发展性”转变

“督导”词源的本义是指上级行政主管对下级部门工作的视察、监督和考核。由此不难发现,教学督导起源于行政监督,是行政监督力量的延伸与转化。传统教学督导往往作以外部监察者角色,关注课堂教学、中期检查、考试巡视等常规事务性工作,注重检查外在技术因素,在功能定位上,将教学督导视为管控教学的一种工具,“重督轻导”,“督而不导”。教学督导功能的“工具性”与教师追求学术自由、学术自治的理念是冲突的,容易引起教师反感,甚至抵制。不和谐的“督导”与“被督导”关系必然影响教学督导工作的效果。

教学督导功能定位从“工具性”向“发展性”转变,就是要强化“导”的发展性功能,尤其要以教师教学发展为核心。这种转变,首先要加强教学文化建设。实际上,再好的“指导”本身也并非教师的真正发展,教师的真正发展必须通过教师的自觉行动来实现。加强教学文化就是坚持教学是大学的第一要义,呼唤回归人才培养、回归大学本源,让教学成为教师的主要工作,在教学学术的共识下将“我要督导”改变为“要我督导”,即教师因为需要而主动寻求教学督导的指导和帮助。其次,要深化开展研究型督导工作。强化“导”的发展性功能要求教学督导不再局限常规事务性工作,而应主动结合学校改革发展重难点,开展诸如改革试点效果分析、青年教师发展面临的压力与支撑体系调研等专题性调研或研究,做学校改革发展的“建言人”、教师成长的“代言人”;应主动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机构或部门合作,设计开发教师培训项目、树立优秀教师典型、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做教学发展的“引领人”。

3 以教师教学发展为目标的本科教学督导探索与实践

浙江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本科教学督导组,当时挂靠教务处作为校级教学督导组织负责全校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是国内较早实施教学督导管理制度的高校之一。2008年成立本科生院后,本科教学督导组挂靠本科生院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为适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浙江大学本科教学督导组的工作内涵、目标定位、工作形式等不断更新发展。2014年以浙江大学综合改革为契机,本科教学督导工作由本科生院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调整至教师教学发展办公室(即浙江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始探索以教师教学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督导工作新路径。

3.1 规范教学督导制度,完善组织体系

出台《浙江大学本科教学督导管理办法》(浙大发本〔2016〕176号),以文件形式明确浙江大学本科教学督导组在分管本科教学的副校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确定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相对独立的观察与研究,客观反映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建?h,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支持。本科教学督导员由学校聘任,聘期三年,各学院(系)负责督导员候选人的推荐,候选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热心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浙江大学构建校、院(系)两级本科教学督导体系。根据《浙江大学关于公布第四届本科教学督导组成员名单的通知》(浙大发本〔2016〕181号),校级本科教学督导组2016年完成换届选聘,目前共有23名本科教学督导员,其中在职12人,教授15人,学科分布涵盖文、理、工、农、医、社科、信息等七个门类。35个二级学院(系)中已有22个设立院(系)级专任本科教学督导队伍,未设立的基本将教学督导职能纳入学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或与学院(系)领导听课制度结合,形成兼职本科教学督导队伍。

3.2 拓展教学督导内涵,联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本科教学督导应以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为立场。基于这种理念,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将浙江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本科教学督导的牵头部门,以便本科教学督导工作和教师教学发展工作的有机融合。《浙江大学本科教学督导管理办法》(浙大发本〔2016〕176号)规定,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支持是本科教学督导主要任务之一,《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浙大发本〔2017〕1号)进一步指出,要“拓展和转变督导工作内涵,健全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校、院(系)两级督导体系”。

自成立以来,第四届本科教学督导组积极拓展教学督导内涵,深化教学督导工作内容。一方面,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协同,制度性参与新教师培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奖项评审、教学交流与研讨等已成为本科教学督导常态化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本科教学督导已累计开展新教师微格教学10场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辅导及评审6场次,教学奖项评审6场次上,教师发展午间沙龙4场次。另一方面,注重研究深层次教学及教学管理问题,重点开展专项检查、专题调研,发挥其咨询与决策建议功能。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督导完成了毕业论文(设计)和课程考核两项专项检查,并相继启动了“回头看”巩固专项检查效果;有计划地针对校园网络教学资源、留学生管理、思政课教学质量等教学热点与难点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查报告。

3.3 转变教学督导方式,注重发挥学术性指导

以教师教学发展为目标的本科教学督导在工作方式上,虽然仍然表现为听课、检查、调研、咨询等具体形式,但由于立场的转变,本科教学督导方式的实质也相应改变。首先,将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作为工作的逻辑起点,坚持“督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的原则。以课堂听课为例,现阶段除涉及意识形态、宗教等特殊课程,本科教学督导听课不再有检查监督的性质,听课内容不涉及是否符合教学管理规范等“找问题”、“查漏洞”,其结果也不作为“学评教”的依据或参考。本科教学督导唯一关注是收集教与学信息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合理定位教学发展水平和现状、发现自身教学特点和专长、明确发展方向,给出学术性指导建议或意见,以期促进教师教学发展。

其次,将学术性指导作为本科教学督导的最终形式。教学督导不是教学管理部门,不具有行政执行力。因此,教学督导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有为”来推动,即教学督导能够真正帮助到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学术性指导从建设性的角度推进问题的解决,容易消除教师的抵触情绪,使其从内心上接受,也容易被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采纳,从而真正帮助到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不管是听课、检查、调研、咨询等何种形式,教学督导最终必须给予其学术性指导。为能够提供学术性指导,需对督导工作方式进行创新,如学校本科教学督导将随机的一次、二次听课深化为跟踪听课,由一组督导员对部分课程坚持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的连续听课,以便对教师的教学发展给出有针对性、可靠的学术性指导。

3.4 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加强沟通交流

教学督导通过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掌握了大量教学信息。将这些教学信息及时、客观地反映给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才能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和一些深层问题的解决,从而有效推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术性指导是以教师教学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督导工作方式的最终形式,互动性要求更高,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加强沟通交流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