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9 18:49: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进修学校教师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切实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努力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
我支部一贯重视加强党员及广大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努力做到学习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且注重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实效。
1.政治学习常抓不懈。学校支部坚持抓好每两周一次全体教师的政治学习,学习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学习心得交流会、教师论坛、师德演讲比赛等。
2.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我支部注重把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开展党员示范岗,积极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
3.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努力打造“以人为本,关注教师发展”的研训文化。教研员基于教学中的问题开展主题研训活动,讲座、课例、反思,带有”茶馆式”风格的研训文化已见雏形。同时,与基教科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教学校长和主任做复习备考、质量分析报告。
二、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有计划、有条理的进行学习。
1.集中学习
由于进入4月以来,是我们中学研究部最紧张、最繁忙的季节。中考在即,中教部初三教研员在主任的带领下对全区13所学校进行二轮调研,并且准备各项考试的考务工作,每天调研两所学校。但我们仍能坚持集中学习,学习中首先进行引领学习,由主讲人领着学习,然后交流学习体会,剩余时间就集中个别学习。
2.个人学习
我们第一党支部更多的是利用业余时间党员进行个人学习,学习中做好笔记,每人完成了一万字的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体会。
3.交流讨论
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后,第一党支部集中一次进行了学习交流,谈体会、谈心得、谈疑惑,最终形成两个研究问题,形成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三、部室主要工作
1.完善制度建设,走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相结合之路。
(1)结合开学视导、集体调研和初三专项调研,重点指导基层学校落实“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和“初三教学工作”两个指导意见,这两个意见比较明晰、周全,简明实用,受到基层学校的欢迎。
(2)实施“两个标准”研究与学科分解工作,在开学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结合大连市教师专业能力评价标准,开始了各学科教师能力评价标准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工作,目前,语文、数学、英语、化学、思品、历史、地理的两个标准已制定完毕,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于下一步的细致修改完善。
2.丰富区域研训形式,开阔视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1)围绕本学期集体调研的主题“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行了菜单式调研形式,三轮调研,目的明确,努力做到按需指导,针对性指导,有效服务。
(2)开放研训活动,实施语文学科的区际联动教研活动。
(3)完成教学基本功竞赛的发动、组织、评奖和证书发放工作,教学基本功比赛较好地激发了教师的潜能,给教师提供了展示机会。
3.把握教学本质和发展规律,提高区域教学引领的能力水平。
(1)六月份,中教部开展了科研课题和校本课程普查活动。初步统计,全区13所中学现主持或参与研究的科研课题三十余项,已经开设和准备开设的校本课程一百多门。
(2)逐步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进行过程性监测评价。
(3)(落实“牵手行动”,分管校长带队,和小教部一道“带教进岛”,走进中小学课堂,授课反思交流。
4.抓实初三工作,确保教学质量在全市的领先优势
初三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指导先行,专业引领,质量跟踪,过程跟进,针对服务。
1. 指导先行。与基教科联合下发《初三教学工作指导意见》,重点抓落实。指导各校制定各学科的初三教学工作计划。明确划分出初三教学工作的两个阶段:新授课阶段和总复习阶段,明确了阶段目标和任务。
2.专业引领。在对初三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三轮复习内容目标,指导了五大学科教师上了重要复习板块的复习打样课,集思广益,区域资源共享,共同改进复习策略方法,保证初三复习备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质量跟踪。区练习卷的命制,为初三学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练习机会,组织大连市的两次试测的部分和全部学科的全区集中评卷工作,保证了数据的相对准确和评卷的相对公平。对市一模做了及时有效的质量分析,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考纲和课标,弄清试题中的变与不变的内容,及时调整复习的侧重点,加大了对新题型的训练力度。
4. 过程跟进。对初三年级进行了三轮调研,关注教师的需求,每位教研员都对本学科薄弱教师进行跟踪听评课,反复指导。
5.针对服务。依据两次市试测的成绩统计分析,发现十三所学校的薄弱学科,教研员开展针对性的下校指导。重视学生的差异。
四、存在问题:
1. 教师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2. 校本研修质量和教师的执教能力仍然有待于提升。
关键词:进修学校;职能定位;有为有位;管理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6-0025-01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县域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承担着师训、干训与教科研等工作任务。因此,如何改变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当下“可有可无”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心目中的“师训中心、干训中心、教科研中心、教育资源中心”,需要教师进修学校转变职能,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强化管理、激发进修活力,干出业绩,实现“立业修身、有为有位”。
一、当好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与助手”
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的领导机关,教师进修学校必须服从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完成与教师继续教育相关的管理、培训、教研、科研指导服务等工作,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与助手”。因此,教师进修学校首要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围绕教育行政部门中心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不辱使命。这就要求进修学校各项工作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师训、干训各项管理办法的出台,重大研培活动的开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等工作都要主动征求行政部门领导意见,接受其领导,努力将行政部门工作与进修学校工作紧紧结合起来。协调好进修学校与行政部门、进修学校与上级主管业务部门、进修学校与基层学校、教研员与教师间相互关系。这样才能顺风借力,形成合力,带动进修学校发展。教师进修学校除干好本职工作外,还要积极主动承担教育行政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发挥自身教育人才聚集、教育教学研究广泛深入、业务辐射面广等优势,努力为教育行政部门建言献策。
二、干好进修学校自己的“活”
教师进修学校主要工作是研培工作,因此,研培工作质量决定着进修学校工作质量。教师培训工作一是要在培训内容上完成好“规定动作”。国家不同时期对师训工作有着不同的要求。以现阶段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工作为侧重点是“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等。每五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60学时”。教师进修学校在职教师培训工作对国家指定性工作要求要不折不扣地加以完成。每五年教师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自我研修累计要达到360学时。二是要在研培内容上特别是研培形式上完成好“自选动作”。在完成上级要求规定的培训任务中,要结合当地教师发展需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好“自选动作”,分步实施。在培训内容扩展与延伸、培训形式的选择与运用、研培质量管理与监控等方面要有自己的“自选动作”。不断改进研培工作方式方法,采取参与式、探究式、情境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多种形式开展研培活动,增强研培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研培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存在平均年龄偏高、职业倦怠感增加,自我发展动力不足现状,开展“最具成长力教师”评选和“最具成长潜力教师”评选。激励每一位教师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三是要做好研培工作过程性管理。在进修学校教研活动管理上实行活动审批制,要求对进修学校各部门各学科教研员在安排每一项研培活动中,对活动主题、内容、讲稿、方案等,都要提前谋划、精心准备,在活动开始前要经过主管领导审查,待批准后方可实施培训。努力做到研培活动准备不充分不批、预设效果不佳不批。在研培活动过程上严把质量关,对于各校校本培训给予必要指导,通过校本研修工作专项评估,规范学校校本培训工作。
三、带好进修校的“人”
教研员质量决定研培工作质量。打造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高素质教研员队伍是办好进修学校的关键。因此,努力提高教研员综合素质、打造一流“培训师”是教师进修学校必然选择。一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制定进修学校章程,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打造书香校园,绿色校园。利用文化的力量,影响教研员成长。二是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教研员提高综合素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每周读书日、每年读书月、教研员外出学习汇报等行动,开阔教研员视野,取它山之石为我所用。三是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教研员实践能力。通过教研员“精品课程”评选,教研员兼课、上示范课或研讨课、说我的研培故事等活动,提高教研员研培实战能力。四是开展教研员联系学校活动,进一步提高教研员服务学校意识。
四、实现进修学校“有为有位”
教师进修学校科学管理,打造一流“培训师”队伍,充分调动教研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教研员不断成长,必然带动学校全面发展。教师进修学校“三服务”,即“服务于教育行政部门、服务于基层学校、服务于教师”的工作到位,必然会赢得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学校及广大教师普遍赞誉。教师进修学校研培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丰富多彩、富有实效,必然带动教师成长、学生成长,促进教研员成长,彰显教师进修学校自身价值,必然赢得教育行政部门对进修学校的重视与支持,教师进修学校必将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有为有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 教师培训 培训质量 队伍建设
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培训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农村基层培训机构,肩负着“提高教师素质”的培训重任。但是,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规模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办学水平,搞好培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
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1.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需要参加各类培训者培训。
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要尽量给教师的提高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把教师送出去,组织教师到外面培训学习,但教师必须有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途径和能力。平时要注重学习、收集资料,通过下乡调研等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
2.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需要向多角色发展。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作为教师之教师,“应当是本区域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领军人物,同时,始终是区域性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者,教师走进新课程的领路人”。“培训者不仅理念领先,科研意识、能力、教学手段、培训模式也要领先”。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者应该是多角色、多肩挑。根据不同的任务,既能做培训教师,又能做教研员、科研员;既能承担教学培训任务,又能承担教育教学研究任务;既是课堂教学的示范者,又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实践者,还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的引导者。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角色定位明确了,培训目标才能明确,培训思路才能清晰,培训路子才能宽广,培训质量才能提高。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注重资源挖掘与资源整合。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面对新形势,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树立自己的形象。一方面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在这里得到良好的服务,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有所提高,另一方面要进行资源挖掘。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可以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高校的教授、教育局优秀教研员、各中小学的领导请进来,来给教师作报告,开讲座。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又可以让各中小学校了解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之间建立一份情谊,一份兼职教师的情谊,这就是一种资源。
三、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必须走下去。
为基层学校服务,是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永恒的工作主题和根本宗旨,如果离开基层学校或者不能为基层学校提供有效的服务,那么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所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工作需要重心下移,与时俱进,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走进基层学校,广泛调研听取基层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意见,在明确培训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认真谋划,精心设计。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应是“校本培训”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走进学校,有利于明确把握校本培训的目标、内容、方法,更好地发挥教师培训者的引领、促进作用;有利于校本培训活动健康开展;有利于促使校本培训活动开展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走进课堂,把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切实的帮助,这对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大有裨益。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走进基层教师,倾听教师的心声,可使培训走进教师的心灵,贴近实际,突出培训的实效性。了解了教师需要和缺失的,培训学习才有积极性,这就需要在培训内容上有所选择,突出重点,以满足不同的培训学习需要。
四、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深化培训方式。
为适应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新形势要求,提高教师培训质量,需要更新培训观念,拓宽培训思路,深化培训内容方式。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培训课程内容与实际问题对接,基于问题解决,这是增强教师培训吸引力、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课题。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师培训方式有利于“教师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完成有关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提高教师培训“含金量”,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站位要高,要抓住参训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培养思考问题的方法;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视角要广,要将培训内容放在教育时代背景下进行有深度的分析和把握,丰富培训内容;培训问题要抓准,要抓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使培训内容与实际问题对接。
五、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尊重参训教师主体地位。
反思以往不少教师的培训,参训教师置于被动静听地位,忽视了培训方式的科学性和成人教育的特点。以人为本,尊重参训教师主体地位,需要教师培训改变单项知识灌输的方式,注重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因为,“一方面,有些培训者在台上大讲满堂灌的弊端,另一方面,培训者自己的培训方式就是满堂灌。这些弊端的存在降低了教师获得相应帮助的有效性,从而影响科学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施”。因此,要改变教师培训的目标内容与方式不一致的矛盾现象。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主体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任何内容、策略方法的培训,只有通过参训教师的思考、感受、体验和内化,才能提高素质,进而改进教学方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改变照本宣科单项“灌输”方式,调动参训教师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在满足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将剖析讲授与自主学习同参与式学习结合起来,教学相长,才是有效的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吴晓红.教师培训何以回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9).
关键词: 教师进修学校 教师职业倦怠 原因 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不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自身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状态,使教师厌烦和畏惧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心理反应。检视职业倦怠高发的教师团队,探讨新时期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找到缓解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师职业生活质量,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新时期的教师进修学校,既继承了教师培训的传统工作,近年来又纷纷自谋出路,大都转型为中职学校,因此,教师的职业倦怠既有与普通中小学教师相似之处,又有其自身的独特特点,根源与普通中小学教师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的方面。
(一)职业因素。
1.外在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教师进修学校往往承担着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各项培训任务,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教师的教师”,因此,社会各界对“进校”教师寄予了极大的期望,诸如教育体制改革、新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培训都由“进校”承担,也要求“进校”教师必须首先理解和践行这些新的教育理念。然而在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成功具有不确定性。一方面, 他们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还要考虑如何跟上知识的更新,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而且有来自学历、职称、竞争上岗等方面的压力,不少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想让较低水平的中职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教师就要付出长期而大量的劳动,而长期付出可能看不到回报,因此,缺少职业满足感的现实与美好的理想构成了强烈的冲突,这种冲突不可避免地使教师产生了职业厌倦。
2.角色冲突
很多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都认为更应该在学生、家长甚至社会上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认为这是职业的必然需要,所以凡事要求自己做到尽善尽美,可是职业的神圣感和实际社会地位间存在的反差容易造成教师社会角色和自然角色之间的冲突。教师常常无意识地压抑和否定自我的正常欲求以满足职业需要,为了强调其专业性,增强大众的信心,以至于产生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在授教期间内化了与真实世界不相符合的专业角色,认为“自己不该有问题”、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以维持大众对专业的想象。这样,职业带来的无情心理压力就增大了,长期的心理负重和矛盾冲突,极易引起心理问题。
3.角色尴尬
对于进修学校的教师来说,一方面学生的质量相对较差,学生大多伴有不良的行为习惯,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难度增大,教师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和承受的压力远比普通中小学教师大。另一方面,社会、家长、学生对进修学校普遍存在偏见,认为是“吃政策饭”的特殊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偏低,这样就造成家长、学生对教师的轻视和不亲,教师的劳动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这种不能从劳动中满足基本心理需要的悲哀,使之处于一种尴尬的角色中。
(二)工作环境。
1.工作性质
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在这几个方面有着一些不同的特点。首先,其教育对象更为多样和复杂,既有常见的、传统的成人(参培教师),又有近年来各进修学校较为多见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这两类不同年龄层次的教育对象给进修学校教师带来的显然是不同的职业成就感。其次,教学工作要适应不同的教育对象,就是同一类对象也很有可能会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上往往会因为既有的风格而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并且进一步影响成就感,久而久之也会导致职业倦怠。另外,进修学校教师的教研工作在所有工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教研工作的成果往往周期较长,而且这些成果的转化必然需要时间和时机等因素,因此,教师体会不到教研的乐趣,这也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2.教学评价
对进修学校教师教学的评价,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在现实当中,进修学校的教学评价往往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评价标准的不全面、评价手段的滞后、评价范围的狭隘、评价方案欠科学、人为主观因素较多等,更主要的是,不论什么样的评价方案,实际操作中都难以把握住客观标准,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下,教师的工作不能真正得到科学、有效的评价和认可,必然使一部分教师产生消极应付心理,工作成就感降低,进而导致职业倦怠。
3.工作压力
如今,竞争已成为时代的特征,教师的“铁饭碗”早已打破,职业安全感受到严重冲击,教师要想在教育领域站稳脚跟,就得不断学习、深造。新时期的进修学校,其专业与课程门类繁多、稳定性差,平行班少,受生源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学校往往师资力量不足,常会出现某些教师在一个学期需要承担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教学任务的现象,导致教师教学任务不稳定,工作量大幅增加。职业压力凸显了教师的职业危机感,使教师身心过度疲惫,久而久之,职业倦怠心理就会越来越强烈。
(三)社会因素。
1.社会巨变带给教师的压力
由于国际教育竞争形势的激烈,近些年来,我国采取了一些大刀阔斧的做法,力争以最快的速度与国际接轨,可是教师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很多观念、思想、概念、技术、行为都需要从头学起。客观上,这种过急的形势,过高的要求,过于理想化的策划,对于教师来说,实际压力超过了实际承受力,这种压力不能缓解,就会变成焦虑,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产生心理疾病,最终直接影响工作质量。
2.社会支持系统
由于升学率的影响,社会舆论方面更倾向于普通中小学教师,更容易看到他们的劳动成果,而对进修学校教师的工作一方面缺乏了解,另一方面也不关心和重视他们的工作,因此,他们的工作缺乏有力的社会支持,例如,进修学校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岗位职数少、论文要求严格、评审不一定通过等,在教学评价方面,还是用普通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标准来衡量,没有考虑到中职学校和成人教育专业课的特定要求。长此以往必然使教师的工作热情减退。
3.教育大环境
大学扩招、“普高热”升温导致中职教育出现滑坡。一般文化课成绩比较好的初中毕业生都愿意选择升入普通高中,为将来考大学做准备,以致挂进修学校牌子进行中职招生与教学的教师进修学校生源萎缩,学校规模缩小,教师转岗或教学与专业不相符的现象严重。近年来,进修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考验,一些学校与教师在夹缝中求生存。受所学专业、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转岗或再就业希望渺茫,许多教师感到失望无奈,遂导致情绪消极。
(四)教育对象的特点。
1.生源质量不高
进修学校的教育对象,以往一般是各类在职教师,现在,随着社会变革和教育形势的发展,相当多的进修学校都扩大了自己的教育对象,比如从初中毕业生当中招收一些人,读上三年五载之后发给大学毕业文凭,这一类学生是高中生或大学新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而且大多是考名牌大学无望、相对来说较差的学生,他们有相当多的人抱着混文凭的态度,不思学习,缺乏进取心,这样,教师的教学便缺乏应有的挑战,从而平平淡淡地度日,而且感到教这样的学生极容易疲倦和厌烦,很容易得过且过,出现职业倦怠感。而对于前一类对象来说,他们对培训并不十分重视,学习往往是走过场,对于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他们虽有兴趣,但缺乏深入、持久的学习和研究热情,因此,希望老师不讲理论教材,只交流现有的教学经验,这也使上课的教师有曲高和寡、英雄寂寞之感,职业的倦怠感也油然而生。
2.管理难度大
职业教育入学门槛降低,必然导致生源质量下降。由此带来的是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增加,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文化基础知识与接受能力,而且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调节学生的厌学情绪,纠正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但即使如此,教师的付出往往也得不到学生与家长的理解,师生对立时有发生。课堂教学困难,厌学情绪蔓延,学生的品行不端,纪律涣散,都极易使教师产生挫折感。
二、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树立职业信念,提高职业声望。
教师要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本职工作为荣,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职业倦怠情绪,不怕辛苦,不计得失,积极从事教育工作。
(二)给予教师恰当的角色定位和社会期望。
教师角色只是教师个体多种身份之一,不能等同于教师个体的全部。目前在审视教师时,习惯于用教师角色代替教师个体,从而遮蔽教师个体本真的生活,把对角色的期望沿用于对个体的期望。过高的期望值,使得把想通过教育培养的所有优秀品质都强加在教师身上,视教师为完人,使为人师者不得不带上面具工作和生活,在角色冲突中挣扎,由此导致压力和厌倦。因此,合理区分和评价教师个体的多种身份,尊重教师的其他角色和真实自我,接纳教师作为人的不完美性,使为人师者脱下面具,真实体验职业生活,在从不完善趋向完善的积极发展过程中感受职业的快乐和成就,能极大地减少教师的倦怠体验。
(三)创造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工作环境。
个体的创造是以主动性为前提的,只有真正的主动才有真正的快乐。能够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感受创造的教师极少为职业倦怠所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性的激活需要一个“相对温暖”和“相对安全”的环境,因此,创造有利于教师劳动创造性的环境就是要正确处理政治和教育的关系,承认教育的开放性、多元性和相对独立性,尊重差异性,为教师的职业活动提供充分自主、自由的空间以设计课堂教学,选择教学方法,形成教学风格,张扬个性色彩,践行教育理想。需要转化评价观念,打破固有的条框,肯定与接纳所有能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与完善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教师的工作回归个性与创造,超越职业倦怠,感受到来自职业的幸福。
(四)争取优质生源,实行科学管理。
进修学校在中职招生中,应该严格把关,争取最大限度地获得优质生源,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声誉,增强教师工作的成就感,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对担负各类教师培训工作的教师,应该实行科学管理,努力使学校管理人性化、弹性化和多元化。例如,对教师工作的考评要反映出进修学校教师的工作特色,在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手段、评价内容和组织实施等方面体现出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总之,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职业不像普通中小学教师那样受尊重,其工作烦琐、细腻,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学不完的新知识与新技能。因此,职业倦怠的出现也就不可避免,其原因也必然多种多样,只要找准问题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就一定能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使之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40-341.
[2]卢秋玲.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赣南师院,2001,(4):81-84.
[3]王加绵.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报告.辽宁教育,2000,(10):20-22.
[4]中小学教师培训.
[5]汪鹤飞.关注教师成长的盲区职业枯竭[J].宁波教育学院报,2004,(12).
一、 学习能力是增强教师能力建设的根本前提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知识、新思潮不断碰撞交融,知识和人的素质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作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求知进取,不断更新知识内容和结构,真正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一生都处于教不自满,学不厌倦,教学互补,生生不息的动态过程,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素质和努力。这就要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面,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综合类知识都能广泛涉猎、有所积累;同时在知识结构纵向研究上,能够“术业有专攻”,具有一定的学术专长,对本专业涉及知识领域中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的成果都能紧跟形势,如数家珍,由此形成纵横交叉的“T”型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站稳三尺讲台,挥洒自如,融会贯通;才能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探究出规律性的真理;才能吐精华予学员,把知识奉献给社会,在奉贤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 教学能力是增强教师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
培训是教师进修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本分职责,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绝大多数是各级学校第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他们往往都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较为扎实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的授课期望值比较高。因此,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之外,还必须在教学水平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备课、教案、板书、表达、教法教态等各个环节上的基本功的训练,要精雕细凿;另一方面,要注重增强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感染力,丰富教学过程中对的信息量,提高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的驾驭力,让学员在学习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增强能力,还能通过学习陶冶性情、得到美的享受。
三、 创新能力是增强教师能力建设的必然趋势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每一位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都应当深喑其中的真谛,在教育过程中敢于创新。这就要求教师们能从传统教育的樊篱中挣脱出来,在教育思想、教学工具、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变革,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要敢于突破框框,在不断总结前人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进丰富的实践体会,把理论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另一方面,在教学手段上创新,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立足于当前的社会生活实际,放眼世界,展望未来,改变教学中原有的单向性、平面性的教学方式,加大教学的互动性,多开设一些情景模拟、案例讨论、双行交流、实际观摩、对策研究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还应当学会使用投影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育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效果。
四、 调研能力是增强教师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歌德曾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要适应时代要求,走出校园,走进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深入到机关、农村和厂矿企业,深入到生产生活的第一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交八方朋友,从实践中吸取知识营养。开展调研活动,可以更客观地把握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可以更真切地体察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可以从时代和社会的大背景中来认识、分析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其实质;可以紧密结合国内外的形势发展,针对我国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也可以就各级地区、各个部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调研,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可以把理论知识更好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五、 科研能力是增强教师能力建设的重要标志
科研工作是教师进修学校的“立校之本”,科研与教学工作密不可
[关键词]县域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职能拓展;职能整合;职能创新;专业引领
教师进修学校是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实现专业发展的主要阵地。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1]和《全国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后,全国部分县区对县区内教师教育部门进行了整合,整合为具有教研、科研、培训和电教等功能的教师进修学校,然而即使进行了整合的教师进修学校,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2],尤其是各部门仍独立工作,没能发挥各部门整合后应有的整体功能。确立县域教师进修学校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课题,就是针对农业县教师的现状,通过教师进修学校各部室的工作职能拓展和部室间的职能整合,促进我县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县域教师进修学校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但由于教师进修学校在职能行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致使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影响,因此有必要查清存在的问题并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引领作用。通过对基层教师和学校领导进行问卷、座谈和访谈发现,我县教研、培训、科研和电教工作存在如下问题:教研部门指导与服务不及时、研究不够;培训部门重视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培训, 多数一线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培训;科研部门的科研立项把关不严,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在科研指导方面,缺乏学科科研课题研究的具体指导;电教馆培训实用性差,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作用仍是辅助和工具作用。
二、问题的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课题组与教研室、培训部、科研所、电教馆等部室人员分别进行座谈、分析,得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教研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线教师面对新课改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诸多变化有很多的不适应,需要及时的专业指导,而作为能够进行专业指导的教研室教研员人数有限,满足不了对全县教师进行及时指导的需求。
在升学率指挥棒的影响和作用下, 教研工作在较大程度上偏向于“考研” , 花费在统考统测、编写题卷题集、搞各种学科竞赛方面的时间与精力偏多,这些都不利于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不利于对困扰新课程改革的一些顽症如教学方式陈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的研究。
2.培训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培训部教师有的是本科毕业直接到教师学校没经过一线教育教学的锻炼,有的即使是从一线选拔上来的骨干教师,但离开基层学校多年,这些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懂教改、不搞科研和脱离实际的倾向,不了解一线教师和领导的培训需求,因而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较差。
3.科研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课改以来,在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影响下,出现很多重复的课题研究。原因是在同一地区甚至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一线教师遇到的问题有很多是相近或相同的,而且有些问题在先期课改试验区或先期课改实施区已经通过课题研究得到解决,由于信息不畅等原因,这些问题的科研成果未能得到应有的推广而不能为广大教师所共享,因而出现很多重复的甚至是低水平的研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县域科研部门编制有限,对全县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只能进行通识性的科研知识培训和宏观的科研管理,因而针对中小学具体学科教师的科研培训和指导很难进行,中小学教师的学科科研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主要依靠的还是中小学教师自身的努力,缺乏科研部门具体的学科角度的科研引领。
4.电教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电教馆的培训主要是技术层面的培训,对如何应用技术、如何进行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由于技术人员缺乏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方面的知识,造成教师经技术培训后不会用技术进行整合教学,因而培训的实用性差。
三、问题的研究
结合各部室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组织部室主任进行研讨,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总的思路,即通过部室内工作职能拓展和部室间职能整合两种途径,实现教师进修学校工作职能的创新,进而促进县域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1.部室内工作职能的拓展
(1)教研室的职能拓展
在传统教研基础上探索网络教研,使网络教研不但在量上成为传统教研的拓展、延伸,而且在质上解决一些传统教研不能解决的问题。我校中小学教研员对学科教师进行了互联网搜索培训,通过QQ群开展了集体备课。网络教研作为传统教研的补充和延伸,既提高了教研的效率,使教研员对全县学科教师的指导和服务更加及时,也拓展了教研的功能,使传统意义上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磨课、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更有效益。
(2)培训部的职能拓展
针对多数一线教师工作任务繁重难于脱产到县级以上培训机构接受培训的问题,培训部采取送训下乡、重心下移的方式解决工学矛盾,根据各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拟定专题,制作成课件,按需到各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培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线教师由于工学矛盾难于接受培训的问题。
(3)科研所的职能拓展
县域科研所的工作职能是研究、培训、指导、管理和推广,我校科研所在行使各项职能基础上着重进行了科研课题立项管理和成果推广的探索:在审批县级科研课题的过程中,尤其把握好科研课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科研课题针对性的把握,要求立项课题一定与主持人工作相联,干啥研究啥。对于立项科研课题实用性的判断,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对立项课题严格把关:将课题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搜索,看是否有人进行过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如果有研究而且有明确的研究结论,那么该课题不予立项,但将该课题研究的研究文献转送给该课题立项的教师进行学习和消化,以使问题得以解决;如果预立课题还没有相应的研究或有研究但研究结果还不够理想、无法使问题得到满意的解决,而且该课题确有研究价值,就可通过该课题的立项。
(4)电教馆的职能拓展
我县实施了光纤宽带校校通工程和互动电子白板模式的班班通工程。白板模式的班班通教学,在多媒体教学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基础上强化了师生与教学内容的互动,提高了教与学互动的质量,从而改变了教和学的方式,使信息技术不再只起辅助作用,而是对教学方式的改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这种作用能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我们在全县的中学和小学多次召开“班班通”应用、“交互式白板”应用现场观摩研讨会议,进一步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
2.部室间工作职能的整合
(1)培训部与教研部、电教馆的职能整合
培训部培训人员由于长期脱离教学一线,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理念不熟,不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因而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教研部的教研员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通过教研理解教改,熟悉教学,深知教师在教改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新课程培训应由教研部的学科教研员负责,培训部只负责培训的日常管理;培训部教师在新技术方面不如电教馆的技术人员熟悉,因而广大一线教师的新技术培训由电教馆负责,同样培训部只负责培训的管理事务。通过培训部与教研部、电教馆的职能整合既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也使一线教师的新课程、新技术培训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数一线教师得不到应有培训”的问题。
(2)电教部与教研部的职能整合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3]不是纯技术层面的培训,而是在默认被培训者具备相应信息技术知识和相应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先进教育观念基础上的培训。这一培训任务由电教馆和教研部合作共同承担为好。因此,我校组织电教馆与教研部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教育技术能力的联合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被培训后的教师不但学会了技术而且学会了如何运用技术,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因而增强了培训的实用性。
(3)科研所与教研部的职能整合
县域科研所的科研人员不分学科,教研部的教研员分学科但很少搞课题研究,因此基层学校教师的学科科研的培训、指导和服务出现空白,基于此,我校科研所与教研部合作,先对教研部的教研员进行科研知识的培训,再通过学科教研员对学科教师进行相关的学科科研的培训和指导。科研所与教研部合作,对我县学科教师开展的一线课题行动研究进行指导,解决了学科科研课题研究中缺乏具体指导的问题。
四、研究结果
通过部室内职能拓展和部室间职能整合强化了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职能,解决或缓解了存在的问题,推动了教师进修学校的自身建设,促进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1.强化了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职能
(1)网络研训使教师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教师的引领效率更高
教研部开展的各学科网上集体备课,学科教师通过论坛开展同伴互助,教研员对一线学科教师的网上指导和服务;培训部和电教馆针对全县教师和领导开展的各种网络培训,这些工作都是在传统条件下无法办到的。因此,网络研训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教师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引领的效率。
(2)行动研究使教师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教师的引领效益更大
磨课活动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跟进,属于对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网络磨课是在网上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跟进,是种基于网络的行动研究。通过网络磨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授课者和所有参与磨课者都有提高。网络磨课是集教学、教研、科研于一体的研究活动。因而,是提升效益的活动,网络磨课增大了教师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引领的效益。
(3)职能整合使教师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教师的引领效果更好
教研部与科研所的合作,可使学科教师参与科研课题更符合学科实际,更有实效,也使教研问题更准确地提炼为科研课题;培训部与教研部的合作,可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实用性;电教馆与教研部合作,可使被培训后的教师不但学会了技术而且学会了如何运用技术,强化了技术培训的实用性,使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提高的幅度更大。同时,电教馆与教研部的合作也使得教研部有关教学方式的探索获得更好的技术支撑。总之,部室之间的合作使得各部室的职能发挥得更好,使各部室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效果更好。
2.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1)基于搜索引擎的自主研修转变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通过教研部教研员对各自学科教师的培训,使中小学教师能利用百度、谷歌、中国知网等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文献,使中小学教师对自己工作所需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学习,使中小学教师对新课改在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使教师能根据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研究,促进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
(2)同课异构和网络磨课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中小学教研部所有教研员与各自学科教师的同课异构活动,使教师受到了教研员的引领,学到了其他教师的长处;通过学科网络磨课活动,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改进自己的教学失误,完善自己的教学优点,使磨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精益求精。同课异构和网络磨课活动使教师在学习他人和完善自己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3)基于网络的个人反思和同伴互助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
基于博客进行反思是对传统反思功能的延伸,通过博客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与别人交流研讨,突破个人反思的“个人”局限,逐渐提高反思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反思水平;基于论坛的同伴互助有很多传统同伴互助不具备的优势:打破了时空限制,使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实时、非实时地进行沟通,打消了由于面子问题而产生的种种顾虑,能更真实地表述观点。因此,基于网络的个人反思和同伴互助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
(4)一线课题的行动研究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我校科研人员与教研员一同深入基层学校,开展各层面的座谈、研讨等活动,学科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很多问题,在教研员的帮助下将这些教学问题进行梳理、归纳、提炼成教研问题进行研究,对经初步研究仍不能解决并确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将其提炼成科研课题,由学科教师在教研员和科研人员指导下进行行动研究,在“教学问题教研问题科研课题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J]. 教育部政报,2002,(4):186-189
摘 要:学校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开展学校德育是需要发挥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的,因此,从进修学校开展德育活动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教育素养。
关键词:进修学校;学校支持;环境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得到物质上的满足时,同时也开始关注精神需求,因而对于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社会在进步的同时,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各种不文明的现象屡见不鲜,人们对于通过道德建设来解决社会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教育是进行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德育的开展要从学生时代抓起。尽管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人的成长和完善,但是如果脱离了人的价值目标而发展,必然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危害。因此,从进修学校深入德育的研究入手,对学生施行德育,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讨论研究。
一、发挥学校支持作用
学校对于学生的发展要求一直是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这四个目标也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即使成绩再好,如果品德不过关的话也会被社会淘汰,因此,进修学校要深入明白这个道理,解决利益和教育的问题,为教师进行良好的教学活动提供外部条件。同时要加强对全体师生有关德育重要性的宣传作用,要使全校师生明白二者的意义以及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进修学校要以德育发展为目标,创建相关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从快乐中学习,学校要做到全面育人、全员育人。
二、从德育评价入手进行环境建设
开展良好的德育又要进行相关的评价活动,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德育。德育评价一般是指从老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根据一定的指标原则,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做出相关的评价。但是这里所指的不单单是这个方面,还包括进修学校的环境建设、师生的精神面貌以及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评价等等方面。因此进修学校要做到以下几点进行德育:(1)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大都是在校园内熏陶形成的,因此要加强进修学校自身环境建设;(2)整合家长的力量,与家长之间加强联系,促进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形成;(3)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落实每位教师的德育责任,督促教师开展德育研究。
进修学校深入德育,是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朱义英.如何抓好小学生德育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
一、了解特点,明确培训目标
要做到培训有效,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一个师训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新教师的基本特点,明确新教师的培训目标。新教师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他(她)们都处于学生向教学新手跨进的起始阶段,在这期间,他(她)们应尽快积累一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知识和技能,急需了解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取得教师定级资格证书。新教师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缺少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由于对教师角色刚由想象进入参与体验,他(她)们往往凭借自己学生时代和教育实习期间教师给予他们的教育教学上的直观感觉,进行机械模仿。他们往往“育”不作为,“教”不得法,使得他们常怀有强烈的焦虑感。
2.不太了解学校常规工作。虽然他们通过指导教师的帮带和教师进修学校培训的逐步推进,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各自所在的学校有着自己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对工作的不适应,往往导致工作中出错较多,这使得他们易于产生失败心理和一定的失落感。
3.难以及时适应新环境。由于初来乍到和新教师自身原因,没有很好地和其他教师形成和谐的同事关系;由于刚从学生时代的集体生活步入个体生活,生活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两间三间的差异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孤独和寂寞情绪。
结合新教师所存在的基本特点,新教师试用期的培训重点要体现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其培训目标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熏陶和专业理想的培育。通过培训,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形成教师的专业理想,树立教育事业心,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树立教育责任感。
2.基本常规的顺应和基本技能的具备。通过培训,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和班级工作常规,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水平。
3.环境的基本适应和群体的基本认同。通过培训,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基本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初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得到同校教师群体的基本认同。
二、开放观念,统筹培养规划
一个新教师要胜任教师职业,光靠师范教育掌握的那点知识和技能是很不够的,还应具备从事教学工作的其他各种专长。为此,我们适时把握新教师发展的关键期,做到统筹规划,分层实施,保证了新教师培训的科学有序开展。
针对新教师的不同情况,如何做好培训工作呢?笔者认为,培训不能定调太高,要以“师情”为依据,培训内容宜“细”不宜“粗”,真正做到以“师”为本,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内容。首先,教师进修学校遵循新教师的成长规律,制定了新教师培训规划;其次,新教师任职学校按照新教师的培训规划,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制定新教师校本培训规划;再次,各校指定新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根据专业水平和个性特色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规划的制定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新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为目标,以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以学习、实践、反思和研究为手段,每学期的培训目标和内容各有不同:第一学期是转变角色和学会上课。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集中培训和在岗实践,达到能够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第二学期是业务素养的全面提升。主要包括学科素养和现代教育理论修养、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等。从规范问题解决的过程开始,引导新教师反思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整理问题、解决问题、提炼规律的过程,在不断反思研究的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自身学习能力。
三、积极探索,明确培训模式
由于学校所处的地域不同,校校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新教师的“差异性”、适应工作需要的多元化,决定了培训内容和方法要具有多样性、实效性。为此,我们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一是点面结合。在新教师上岗培训中,引导全体新教师初步认识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和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指定一名比较优秀的同学科教师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与指导。二是长短结合。长时有集中系列培训、分阶段进行的主题式校本研修等。短时有学习与交流、示范课教学等。
同时,教师进修学校通过几年的实践,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新教师培训模式:集中辅导---分散消化----岗位实践----反思总结----成果展示----考核评价。
集中培训: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专家及一线优秀教师等组成的专兼职培训队伍,对新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为新教师成长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分散消化:新教师在接受专题培训后,用多种形式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强化新教师自身需求的自学提高,促使所学理论的内化,将理论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
岗位实践:即新教师在培训后将所学知识、专业技能,在自己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主要依托校本培训,采用以师带徒、同伴互助、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方式,让新教师在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反思总结:即对自身工作进行理性思考,在原有认识上升为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研讨、互相帮助,促进学习培训的提升。
成果展示:在注重培训档案管理的同时,以多种形式展示新教师在培训期间所取得的成果,既可互相促进,取长补短,也可检验培训的成果实效。
考核评价:主要是实施综合评价,以激励为主,促进学员的自我成长。
在培训过程中,教师进修学校牢牢把握整体流程,使培训效果得到有效转化,新教师的素质得到总体提升。
四、多元参与,创新培训机制
新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某个部门或个人很难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因此,建立多元体制参与教师培训的新机制显得尤为必要。在近年来的培训探索中,我们不再把中小学作为验证新教师所学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场所,而是让中小学成为了师资培训机构的主体之一,并参与到新教师培训的过程之中。同时我们还整合市内教师培训师资资源,组建起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教师培训队伍,拓宽了新教师培训队伍,逐渐构建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中小学、指导教师、新教师多元参与的新教师培训机制,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能动作用,对培训功能的放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搭建平台,注重培训实效
如何使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师的行动,是培训机构和组班教师关注的重点。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落实、转化培训成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带来的是培训效果的低效这一问题。为此,我们适时转变培训思路,认真策划和用心做好每次集中培训,积极为新教师搭建经验、问题交流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成果展示平台等。让新教师从自身工作中寻找到发展点,做到自主成长持续提高;让新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在交流沟通中学习、感悟、提升;让新教师通过各层次、各类活动展示其才能,在体验成功中获得激励,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新教师培训培养过程中,教师进修学校还特别关注新教师成长的全过程,为新教师职后的有效衔接搭建起桥梁,突出了教师进修学校在新教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上岗后,教师进修学校及时将新教师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如“如何调控课堂纪律”、“如何转化后进生”、“如何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等分成数个案例组,聘请优秀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和具体指导。在培训中融入“关注小问题、开展小研究、寻求小策略、积累小故事”等新元素,为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实用指南。
根据新教师在不同成长阶段遇到的不同问题,进修学校还邀请专家开展“集中专题参与式培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新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并在工作中采取行动,自我改善教育教学现状。
一、 教师进修学校的学生对物理学习普遍缺乏激情和兴趣及其原因。
本人曾在初级中学担任过几年的初中物理教学,感受到初中生普遍喜欢物理,虽然初二力学部分对一些学生的学习有些难度,但是却没有降低学生们对这门自然科学探索的热情。自从本人到教师进修学校任教以来,却发现我们教师进修学校学生在学习物理课上缺乏激情和兴趣,他们对物理课程无动于衷,缺乏学习动力。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丧失了对物理学的兴趣呢?
(一)由于招生原因,目前教师进修学校学生基本上学习能力公认的是比较差的,物理学在高中阶段注重物理体系的建立,多半是定性的物理规律,教材上注重理论的推导,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大多数学生,从自然现象和实验归纳出概念和规律,学生们掌握较好,而运用概念和规律去解决问题则困难较大。这是由于演绎推理可以通过更多种形式来表现,掌握起来也较复杂些,所以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无疑是较高的。在学习上对他们有一定的难度,这也就是使他们缺乏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教师进修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他们认为学习了物理知识以后,回去使用率不高,他们普遍认为学习语文啊、数学啊、音乐啊这样的技能才是今后生存的本钱,而物理的学习对其职业的发展并无多大影响,学好学坏一个样,因而造成他们对物理的学习不够重视。
(三)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任职的物理老师,也不一定能深刻理解物理学对学生专业发展及生存发展的深远影响,教学过程中缺少横向和纵向联系,未能把握学生固有的知识与现学知识的联系,以及物理知识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孤立的来传授现有的物理教材。甚至有些老师因物理学的课程设置课时很少,就认为教师进修学校物理并不重要,导致自身缺乏教学激情,不愿意多花时间研究教材教法,不想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手段,还是老一套的应付教学,无疑也让学生失去了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如何更好地调动教师进修学校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和兴趣,分析影响学生兴趣和动机的原因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本人作了一些思考。
(一)师生共同明确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物理学课程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诸多方面,为我们人类生产生活的美好奠定了重要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我们教师进修学校专业的基础,它并不是有些学生所想的无关的知识体系,通过它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或知晓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知识,能广泛地了解物理知识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这种重要性要求老师和学生都要能够深刻领会的。只有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师生们才会通过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各种联系,全面整体的把握学生和知识本身,这不仅要求老师能够在备课的环节中备好学生这一头,知晓学生的固有知识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在知识的讲授中能做到纵向联系,调动学生的知识内存,让学生有能力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同时加强同专业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与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探讨。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对所教物理知识进行选讲。这样既可以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又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跟电相关的专业,电学部分应该是物理学习的重点;力学、电磁铁等部分应重点分析;物理物质的三态及特性可做重点;热学部分知识可对热材料加工做为重点,等等。另外在对各知识点的教学中也可根据需要做好适当的铺垫。
(三)应以新课改为契机,寻找更好更多的方法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要求我们老师能够加强教学研究,探究教材教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创造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激情。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难度适宜的研究课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探求新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良好的课堂组织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另外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仅应该充分教师发挥课堂演示键,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学生能集中精力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同时也能调动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验和学生实验的优势,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探索性做好相关实验。在教学中,还可以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声像手段创造教学意境,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开发思维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起到有意注意不能起到的作用,从而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
近年来,随着进修学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在计算机实验设备与实验教学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为计算机教学应用虚拟技术提供了最为基本的保障。但限于各种因素,各进修学校仍然存在资源紧张的问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仍在不断上升。而虚拟技术的引入则节省了大部分的教学资源,缓解了学校计算机设备不足等问题,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打破了以往的时间、空间限制。首先,虚拟技术使用更为方便,维护工作也更为简单可行,使用虚拟技术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虚拟出多台计算机,使每台计算机拥有独立自主的运作系统,可以做到独立运行,不受干扰。即使其中一台虚拟计算机出现故障,其他的计算机也不会受到影响,维护工作简单可行。其次,虚拟技术进一步降低了计算机的教学成本,提高了计算机的安全性能,虚拟技术通过软件模拟出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不需要增添额外的硬件设施便可实现计算机的全部功能,同时虚拟技术也为教学实验过程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性,虚拟系统上的操作并不影响主机,减轻了计算机实验的管理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最后,虚拟技术感性直观,可以提升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学校可以通过虚拟技术构建校园的网络教学环境,使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课程内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计算机教学中虚拟技术的应用现状
(一)软、硬件方面
当前,各进修学校正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校计算机教学使用的硬软件严重不足,加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软、硬件质量也应有所提升,但进修学校在软、硬件的投入力量却十分薄弱。即使某些学校计算机软、硬件设施满足了教学要求,出于安全角度,学校也会安装相应的硬盘保护卡保护计算机系统,这将严重阻碍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不利于学生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技能。
(二)教学方面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修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已有所提升,但大部分的计算机教师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思路,教学过程中一味讲授理论知识,忽视了计算机的实验教学课程。即使有些教师重视实践,但受计算机硬件限制,也很难实现真正的实践教学。
三、进修学校计算机教学中虚拟技术的应用措施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
受进修学校的师资力量限制,学校的计算机机房通常为各专业通用,很少存在为计算机专业专设的机房,因此,教师很难演示计算机课程中的系统操作。而应用虚拟技术可以使计算机拥有独立的硬件设施,在虚拟计算机上的操作内容不会影响主机,即使进行破坏试验也并无问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包括无损硬盘分区实验、安装多种操作系统以及恢复管理员密码等内容,需要学生进行格式化硬盘等破坏性试验,此时利用虚拟机进行试验不但可以保护硬盘,而且可以使系统快速恢复正常。
(二)网络实验教学
计算机课堂的网络实验需要多台机器同时进行,利用虚拟技术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创建出多台计算机,创造出了网络教学的基础条件。使用一台主机创建的虚拟网络环境,学生可以组建工作组中的对等网与局域网,从而搭建起Web、FTP服务器以及邮件服务器等。将虚拟机作为客户端,学生还可以学习如何配置服务器,进一步深刻了解服务器及对等工作的网络原理,提升学生应用虚拟网络的实践能力。同时,利用虚拟技术完成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也可以降低学校的教学成本,降低对网络软、硬件的依赖程度。当前社会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病毒的破坏模式也不断变化,但进修学校对计算机病毒方面的知识仍然处于讲解阶段,缺乏实际的操作课程,而应用虚拟技术,教师可以在虚拟系统植入病毒软件,使学生更为直观的认识系统的防御技术,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计算机知识系统。
(三)试验辅导与作业检查
虚拟软件具备屏幕录像功能,可以自动记录保存操作中虚拟系统的屏幕变化,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功能录像课堂上不明白的操作内容,以便课下找教师进行讲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功能录像课堂上的操作实验,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失误之处。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制作相应的视频课件,使学生严格按照视频内容进行操作,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学生只看不做的弊端,实现了教师讲解演示与学生操作的同步进行,从而提升了计算机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实践能力。
1、新教师任职学校向中心校提出符合任职资格的指导教师推荐人选;推荐人选可以是本校,也可以是外校的教师;
2、中心学对指导教师的推荐人选进行审核,并确定一名指导教师报市教师进修学校;
3、市教师进修学校颁发指导教师聘书。
二、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
1、师德:遵纪守法、为人师表;认真学习、乐于奉献;教学规范、不断创新。
2、学科:必须与新教师任教的主要学科相对应;
3、资历:小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及以上职称;骨干教师(包括培养对象);市级及以上名师;市级及以上教坛宿将、教坛中坚、教坛新秀获得者;市级及以上教学大比武、课堂教学比赛获奖者;片小及以上学科教研组长、教导主任。
三、指导教师的任务
(一)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
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包括对新教师的学科教学实践、教育教学常规、班级管理工作等。
1、学科教学实践指导的主要内容有:教学计划的制订、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实践、学科辅导、作业批改、学科评价的方法与方式以及学科课外活动等;
2、教育教学常规指导的主要内容有: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课堂教学组织、课堂教学常规、后进学生转化等;
3、班队管理工作指导的主要内容有:学校教育机制、班主任工作常规、班集体建设、班队活动组织与设计技能训练、家访与特殊学生的管理等。
(二)指导教师的具体任务
1、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指导每学期不少于5次;
2、审核新教师的教学设计每学期不少于6次;
3、听、评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每学期不少于6节;
4、专题为新教师作示范教学的课每学期不少于4节;
5、指导新教师实践汇报课每学期不少于1次;
6、与新教师交流研讨每学期不少于10次;
7、指导新教师撰写2篇以上教育教学总结与教育教学反思;
8、指导班级管理工作每学期不少于4次(指导教师无法完成的可委托其他教师承担);
9、指导班队活动组织与设计技能每学期不少于2次(指导教师无法完成的可委托其他教师承担);
10、解答新教师在集中培训、校本培训中的疑难问题,并提供专业咨询。
四、指导教师的工作要求
指导教师履职期一般为一年。通过指导,应使所指导的新教师在学科教学实践、教育教学常规以及班级管理工作等方面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为此,明确指导教师以下工作要求:
1、制定新教师的年度指导计划,报新教师任职学校;
2、参加中心学校召开的新教师指导教师工作会议;
3、落实新教师的各项指导活动;
4、关心与指导新教师的工作和生活;
5、经常与市教师进修学校的负责同志、培训处保持联系与沟通;
6、参与新教师的结业鉴定与考核工作;
7、指导新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总结与教育教学反思;
8、做好实践活动指导的建档工作;
9、加强自身建设,注意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
五、指导教师的政策保障
1、指导教师完成指导任务的,由任职学校按实际情况给指导教师核计一定的工作量;并由市教师进修学校核发继续教育12学分。
2、任职学校年度考核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附加分;
近年来,随着群众性教育科研的普及和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运用先进的教育科研理念做指导,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实施新课程的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小课题研究,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教育学会积极组织培训和指导,扎实推进,区域内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长春市教育学会经研究决定,对孔祥鹏等56位同志(课题组)的小课题研究成果和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汽车产业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等小课题组织指导先进集体进行表彰(获奖者名单见附件)。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获奖者的经验和做法,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小课题研究。也希望获奖者珍惜荣誉,继续开展好研究。
长春市教育学会
2010年4月21日
附件:
获奖者名单
一、小课题组织指导先进集体:
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农安县教育学会;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教育学会
二、小课题优秀成果:
一等奖
长春市宽城区天波小学 张学萍小学生家庭作业改革的研究
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 孔祥鹏牵手小课题,成长伴我行
农安县杨树林乡中心校 杜向华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会积累
农安县新农乡中心小学校袁淑娟小学三年级英语“背儿歌,记单词”策略的研究
农安县鲍家中心校 李艳华建立班级日记,提高小学生写作质量的研究
农安县华家中学朱晓南英语互助小组教学方式的研究
农安县哈拉海镇第一初级中学张海燕改写历史歌谣,提高学习效率
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 杨建宇培养学生观察、体验能力的行动研究
农安县杨树林中学 张金莲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促进学生个性化表达
农安县龙泉中学孙海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英语听力技能训练研究
二等奖
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 张 玲培养学生观察习惯的行动研究
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九中学小学部周丽芝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策略的研究
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 梁莹莹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行动研究
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 韩 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晶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行动研究
农安县开安一小 李 冰指导学生写好生活日记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长春市朝阳区安达小学王冰雪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中的生命教育研究
农安县前岗乡中心校 韩 雪结合音标教学单词,提高单词识记效率
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语文三年组多渠道的培养学生识字的策略研究
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英语组小学英语高效阅读练习策略研究
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十三校 许 蕊深入备课,提高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十二校 毛鸿娟小学低年级学生完成数学开放性作业障碍情况的研究
长春市东光学校 王 伟偏旁部首情节识字研究
农安镇第三中心小学 孙冬梅开发利用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研究
长春市宽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王振学物理学科不留作业的思考
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十三校 庄 颖低年级有效识字方法探究
德惠市万宝镇中心小学张吉萍快乐阅读 真情写作
农安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汪丽伟利用虚宫格指导学生写字
长春市第五十三中学 房越超创设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
长春市净月实验小学 于润玲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
三等奖
双阳区太平镇沃土小学王海燕小学英语发音规则的研究
长春市第八十二中学 王金昌单亲学生特殊教育研究
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净月分校 孙淑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有序、有效、和谐课堂
九台市卡伦中心校张守森以校刊为载体,放飞《雏鹰》梦想
长春市绿园区春阳小学李明睿矫正不良学习习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长春市高新区东方红小学 刘晓靖低年级写话 重在培养兴趣
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六校张丽力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实践研究
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朱宝环行动研究提高了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
长春市宽城区天津路小学 金 燕“玩”出规则意识
长春市宽城区第二实验小学王冬梅小学低年级绘本写话练习
长春市第四十七中学 朱哲漫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的尝试与实践
长春市宽城区朝鲜族小学 李莲花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方法的探究
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张文静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长春市宽城区天津路小学 赵军梅做中学活动与科学课程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农安县红旗小学 刘晓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
农安县五中 王淑芳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研究
农安县合隆中心校张文会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 李永萍数学日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
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 谷晓颖高效韵律英语教学法
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赵梅琳历史立体复习方略实践研究
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石瑞波激发学生写轮流日记兴趣方法的行动研究
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王 勇竖笛教学培养学生音准能力
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 李海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长春市朝阳区红旗小学李亚芳用爱心抚慰“自闭症”的孩子
长春市第五中学 杜丽娟语文学科创建“主体有效课堂中开放性阅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