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3 10:43: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以往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很多老师不能意识到教学内容生活化对英语写作教学有多么重要,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教学内容过于呆板或表面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英语知识,但不会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这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困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牛津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要求,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融入,重视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结合生活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的能力。那么,应该如何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融合呢?
一、 选择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注重写作素材的生活化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英语教学联系起来,把与学生贴近的生活素材引入到课堂,让课堂能够引入一些鲜活的社会题材,赋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意义,而在给学生选择写作素材时,教师要注重素材与教学内容要相符,同时考虑与生活的有效结合,做到在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同时,锻炼他们在实践中的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Global Warming”时,教师为了给学生布置作文,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举出一些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water-vapor-cloud-water”, 引出“循环”的意义,然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与其相关的实例,如从spring, summer, autumn到winter; 再由spring, summer, autumn到winter ..., 以及daytime-night-daytime-night ... 等,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时,注重了素材的生活化,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实例去理解了“循环”的意义后,英语作文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用词方面就不难下手了。这样,教师把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到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加深理解教材的内容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二、 深化教材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挖掘英语知识的生活内涵,灵活运用教材,重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放到生活中去学习,让英语问题生活化,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气氛。学生在学习英语写作时,要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选择可行的写作方法。例如,在教学“My teacher”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小作文的形式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一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描述生活中任何一位他们所熟悉的人。又如,在学习“Life in the Future”时,教师应该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从“med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ransportation”等方面设想关于“Life in the Future”的主题。为了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老师也可以自行给学生设置一个贴近生活的作文题目,如“The Future of Transportation Life”。 这样,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将生活中的一些素材融入到英语教学当中,巧妙地将实际生活与授课内容联系到一块,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使学生能够真正喜欢英语,学好英语。
三、 培养学生记录生活感悟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其实,学生在现实中有很多机会去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学生可以用英语的表达形式来记录生活中的各种感悟,也可以利用英语来记录自己周围的某些事物,养成用英语观察来认识事物的习惯,逐步把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用英语表达出来,这样,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就可以以生活实际问题来统领全课,英语学习也就完全融入到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例如,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别人停车时可以记录He stopped the car suddenly. 这是口语和非正式文体的写法。学生可以试着改成He pulled up all of a sudden.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要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与引导外,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自身的英语写作练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可以不断鼓励学生用英语去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中的事物,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丰富自身的情感经验,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四、 开展多媒体教学,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学校已经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了,多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满足了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并注重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够集知识和经验于一体,在一种形象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这能够促使学生在一种情不自禁的状态中去看、去听、去感受,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学习英语知识。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很贴近生活的情境,屏幕上生动形象的画面,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不但能够让学生产生写作灵感,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who gets the money”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造一种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生活化给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注入了活跃的元素,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把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达到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目标。
一、直接从阅读中拓展材料,将课文内容延伸
其实,这一点就是传统教学中的扩写。扩写是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再创造,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课文,而且能够使他们在写作中自然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学会写作,又在写作中学会学习。为使扩写的内容感染别人,学生还必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生活的积累融入习作。这样,扩写就不仅仅是训练写作能力,而是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从课文的细节入手,通过习作使深奥的课文生活化
对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年龄和经历的原因,对有些文章的含义还理解不了。如果老师仅仅依照教学参考所提供的内容强加给学生的话,学习的效果肯定不能令人满意。这时如果我们能够从课文中找到写作的契机,使学生在阅读和生活的基础上对课文来个再创造,就能极大地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也能达到潜移默化地学习课文写作方法的目的。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鲁迅先生在寒冷的黄昏救助一位素不相识的车夫后,文章写道:“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文中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鲁迅先生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但这种感情怎样让学生接受呢?我抓住“饱经风霜”一词,拓展学生的想象。让他们通过文中“经历过许多的艰难困苦”这句话去想象车夫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在困难面前,他会怎么想、怎么做;他生活的艰难,内心的痛苦表现在外表会是什么样子等。同学们受到启发,踊跃发言,想象车夫黝黑的皮肤、因生活的重压过早驼了的背、枯树枝般的手、手上厚厚的硬茧和一道道口子……通过自己对这位车夫的推测描绘,学生一下子理解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又无力救助更多人的痛苦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课文与语言的感悟也越来越深。
其实,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细节,只要教师用心设计,孩子们肯定能从阅读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三、直接仿照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学习写作
教科书中所选的文章都是经过无数专家反复推敲过的,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语言文字方面都堪称典范。学生学习写作当然不能舍弃现成的范本。我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从“总分总”到“分总、并列”,先仿写段落,再仿写篇章,使学生先从结构上掌握写作的方法。比如,学习《一定要争气》一课,我引导同学们学分总的写法,仿照“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写一段话,可以写自己学习的情况,也可以写其他内容,如《xx同学特别爱看书》《今天真冷》等。
四、将自己代入角色,改写课文
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我会引导他们写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这更能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在写作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运用文中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这样的练习可以使教材充分发挥作用。如学习完《凡卡》,我没有简单地让学生和他比童年,因为写珍惜幸福生活的文章已经太多了,孩子们早已不愿再写在他们看来很乏味的题材。我就引导大家开拓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写《给凡卡的信》《圣诞节的祝福》等文章。同学们感到很新鲜,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文章。如有的同学就以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身份给凡卡写信,告诉他生活中的不公平处处有,要坚强,要相信未来。想法令人惊叹。
五、借助阅读教学的契机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写作,学会做人
课本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语言文字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空间,课文语言的精美和准确自不用说,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教育契机。怎样使它最大限度地为我们所用,需要老师不断去研究和探索。我们要合理地利用教材,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写作,学会做人。
六、在比较中学习,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在感悟中学习不同的写作方法
中学作文的重要性,从宏观上讲,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组合素材、斟酌文字、转变角度、整合思想、反思提高的过程,于字词句段篇中指挥千军万马,在起承转合处洞察世事人生。在此过程中,散碎的东西条理化、整体化、美化,认识在起伏前进,悟性在螺旋上升,格局在跨越扩展,境界在逐级攀升。久而久之,思维会变得更严密、清晰,性格也会变得稳重、成熟。从微观上讲,写好作文是语文成绩提高的一大法宝。对于中学生而言,它在升学考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平衡学科之间的分数差距,提高他们的整体成绩。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
一、在写作前期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一、清楚认识“中学作文”与“文学创作”的区别
文学创作是少数人从事的一种职业。而中学生写作是为了学习表达。社会中的人彼此要交流思想感情,传达信息等,都必然要用到写作,所以中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也需要写作这个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不学会写作,将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重重困难。
第二、正确认识“阅读”与“作文”的顺序
写作是表达过程,阅读是理解过程。因此,中学生应阅读在先,写作在后。阅读可以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理解了别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技巧。学习了别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和技巧,学习了别人的语言,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在表达中运用。这是一个借鉴、模仿、运用、提高的过程。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高。中学生应该在多读的基础上多练,才能逐步写好作文。
第三、纠正“害怕写作”的心理
中学生中常常有畏惧写作的心理。不知道作文该写什么?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面对文题,往往迟迟不能下笔,总是觉得没有什么话可说。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初中生平时不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难以发现问题和形成自己的见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这就要求初中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多注意积累。教师则应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如何分析事物,怎样提炼观点,如何搜集和运用材料。其实作文并不可怕,写作和说话是一致的。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就是“写话”,自己怎样说就怎样写。把自己的话用笔写出来就是写作。因此大可不必害怕写作。“文无定法”,但它有“法”,关键问题是贵在得“法”。
第四、明确“写作”与“说话”的区别
虽然写作就是“写话”。但中学写作与我们平时的说话是区别的。话说完就过去了,而文章可以保存下来,可以反复修改,反复加工,使表达的意思更准确、更全面、更生动。写作的表达效果比说话要好。因此,写作时态度要认真,注意修改,把自己的意思更好地表达出来。否则,就不能使写作的这一优点发挥出来。
第五、写作的客观性
思想是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我们写作反映的也是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是怎样的就怎样写,是什么就写什么。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才能写好作文。中学生作文中常出现“假、大、空”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学生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伪装”得很“高尚”,不敢说真话。其次,优秀的“范文”导致学生说假话。学生为写出好作文,东拼西凑一些华丽的辞藻、语句,发一些故作深沉而的感悟,排列几句名人名言或诗词典故,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有“范文”的样子。为扭转这种现象,教师要在观念和实践方面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树立“说真话”“抒真情”“讲真事”的良好文风。话是自己的,思想也是自己的。不要说连自己也不懂的话,不要说自己没有的想法,不要说不是自己的思想。因此,写作时不要照搬别人的话,不能编造、说假话,因为编造和虚构是不同的,编造是说假话,虚构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方法。
二、写作过程中同样要注意几方面事情。
第一、准确把握作文中心
好跑题,把握不住中心。这种情况一般多会出现在中学生话题作文中。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对词语或话题的理解不准确不全面;其次是常由话题一步步蔓延开去,先是由话题写起,越写离主题越远;再有就是只从材料引申出观点来,却不顾话题本身的要求;还有一种就是在材料作文中只抓住了枝叶,丢了主干。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要学会立意取材,搞清楚材料的取舍与表现中心思想的关系。
第二、注意作文结构安排
在写作的动笔阶段有许多常见的问题:一是错别字多,词汇贫乏;二是用词不当,病句多;三是叙事顺序不清,逻辑性差;四是文章的结构,段落安排得不合理。
对此,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阅读课的教学,要利用好阅读课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材料的安排,让学生明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写作水平
在新形势下,教师要致力于钻研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写作,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将写作与兴趣结合起来
小学生一旦对事物产生好奇心或者兴趣,就会想要去了解和学习。针对这一普遍特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从心灵深处爱上写作,在平常能够自主地进行写作,将写作课程变成学生期待的学习课程,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加学生的创作灵感。反之,学生如果对写作课程提不起兴趣,就会把写作当成一种负担,只会觉得枯燥无味,那么就更谈不上进行主动地创作,自然达不成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显著的提高,自然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
二、将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
写作素材大多都是来源于生活,因此老师要将写作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小学生的世界无忧无虑,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物中寻找写作素材,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创作思维。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还能让学生在写作时饱含情感,既可以在作文中对生活进行贴近的描写,又能进行新颖的创作。
三、扩大学生写作的视野
高水平的写作是高综合素质的体现,学生必须具有基本的文学素养、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写出让人难忘的作文。由此可见,小学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闲暇时多进行课外阅读,在家里多看科普节目,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多举办一些读书报告会、辩论赛、交流会等,让学生可以自由的交流,相互学习,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才。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每周更换一次墙报主题、创办班级报纸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提升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现代化教学要求教师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在工作中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写作能力 写作兴趣 写作习惯
初中语文作为初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其不但对学生中考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还对学生素质教育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从而使学生在中考中考出好的成绩。写作作为中学语文中的重要环节,不但在语文试题中占有极高的分值,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还是作为检验学生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一项指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笔者多年的教学中分析,许多学生对于写作具有一定的畏惧心理,这种心理不但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还会影响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读与写是语文课程中密切联系的两个组成部分。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阅读是一种有效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好的阅读素材,其中有名家名篇,也有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用词优美,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初中学生的阅读。初中语文可以结合教材中这些现有的材料,引导学生阅读,体会文章中优美的此举,感悟文章的意境,对于一些出彩的步伐,不要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背诵下来,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此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读物,例如:中外名著、名家名作、报刊杂志等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离不开生活,唯有结合生活的写作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作品,脱离了生活的文章犹如无根之泉。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写作教学,引导和组织学生多体验生活,在生活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并培养学生遭生活中观察和做笔记的习惯。初中的写作很多就是要求学生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达出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郊游或是参与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随时记录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通过积累,学生就会发现,在写作文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写出来,不论记事环视写人,是抒情还是发实感都是信手拈来,平时的积累会对写作带来巨大的益处。这样一来,学生不但会养成生活中观察记录的习惯,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三、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批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作文的批改,批改形式可以分为自我批改、互相批改和集体批改等。在学生批改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读作文,然后从错别字、错误的符号和不通顺的句子等简单的环节入手,然后在要求学生看体裁、内容等是否符合要求,同时要要求学生在批改过程中寻找文章中好的词句并标示出来,最后欢迎求学生写出简单的点评。通过参与批改作文,能够使差生从好学生的作文中受到启发,提高自己,好学生能够从差生的作文中得到教训。学生在批改的同时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与缺点,并从其他学生的作文中受到启迪,得到提升。同时这种教学的参与能够极大同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与写作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面的。
四、初中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何为自主学习
目前,我国各大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各有不同,例如将其定义为:自主学习是学生能够主宰自身的学习。还有一些对其定义为:学生能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目标以及学习方法,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反馈和自我监督来对学习方式进行自我调整。纵然定义各有不同,但每个都表达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自我的引导、自我的监督、自我的控制以及自我的勉励,它相对机械式的学习方式更加具有主动性,且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公地位。
2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做到与自主学习的有效关联
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而训练的内容也较广泛,除了观察、思考、表达以及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还有审查、立意和修改能力方面。而需要提高这些能力的基础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生要科学、合理的划分和安排自己的学习;第二,学生要严格的审视以及评价自己的学习内容;第三,学生要良好的监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自主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学习知识。由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内容涉及面较广,高中学生平时也需要更多积累和观察,也就是需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只有实现更好的学习方式,高中学生才能在学习以及生活中积极的探索,才能为语文写作打好更扎实的基础,其写作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3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存在着怎样的缺陷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导,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老师不遵守写作教学的规律,只重视高中学生的写作模式以及技巧的训练,而不重视高中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不引导高中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也不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还是实施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而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造成了高中学生写作时不能得心应手,甚至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感到惧怕。在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教不好,学生学不会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高中语文写作的教学成果并不乐观,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和学生都没能采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法。
4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4.1培养语文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语文写作毫无兴趣,只是单单当做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文章毫无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利用身边的人事物去激发高中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增强高中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促使高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写作,养成良好的语文写作习惯。
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生活,高中学生可以通过发现以及观察身边的一切,使其在语文写作成果中增加更多的亮点。语文教师在生活中,也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去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对身边事物进行观察的能力。
4.2尊重学生个性,发掘学生写作的潜力
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值青春期,不同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性也有所不同,其心理特点容易随着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这一阶段的学生,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教师要接受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挖掘出高中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极大的调动高中学生对语文写作的积极性。
4.3注重对学生写作成果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语文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其影响着学生能否直观的了解写作成果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的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而教学评价也能一定程度的影响到高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高中教师在对学生写作成果进行评价时,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学生的感受,这不仅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情谊,还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对语文写作的自信,促使高中学生的情感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在以后的语文写作中,能够更好的运用自身的情感,创作出更好的?Z文写作成果。
4.4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强制性的态度对高中学生进行写作要求,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和负担,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而适当的给与学生选择的权利和轻松的写作氛围,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写作过程中能充分的发挥应有的语文写作水平。
此外在高中语文写作的考核中,教师可以取消分数制的考核方式,改成达标试来对学生的写作成效进行考核,没有分数的影响,学生就可以毫无压力的进行语文写作。
关键词:提高; 作文; 方法; 素材; 积累
新时期的中学生很少经受成长的坎坷和艰辛生活的煎熬,社会知识、生活阅历不丰富,有的甚至非常缺乏。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帮助他们不断积累,充实库存,引来源头活水。使之有话可说,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笔者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尝试一些方法,甚觉有效。
一、借助教材,扩展写作空间
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写作、口语交际、教材每册五个单元无论从写作,还是口语交际都是按照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心理到能力渐进培养。教师可籍此包括有篇目的课文,如《读伊索寓言有感》等,把这些课都变成“语文活动”,内容多达五六十项。依据“语文活动”内容特点归纳为“学校活动”(包括班级活动)、“社会活动”、“家庭活动”、“科技活动”等多种类型。每学期初,教师依据语文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结合教学进度组织实施(此活动可让学生的学习小组自主承担),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启发和提高,在生活中感受和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学习做人,拓宽了学生视野,为学生学习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素材。
二、依据范文写法,加大专题训练
按照教纲,依据教材,每学期按写作训练的要求和次序,教师可设置相应单元(每学期10个)按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设想和步骤做详或简的说明,使单元专题目标充实化、具体化、形象化,写成作文教案。教师每次作文讲评课有可供借鉴的模式和范例。老师坚持当堂写“下水作文”与学生共同营造写作氛围,体验训练中的甘苦,同时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这样作文教学目标明确,强调课堂教学、单位效率,一课一得,通过扎实系统的训练,实现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汇集“集锦作文”,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习作交上后,广泛采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零部件――开头、语尾、取材、语言等可取之处――组装成比较完美的集锦作文,连同自己的下水作文同时印发反馈于学生,给学生树立样板,让学生摹仿借鉴。这一作法,迫使自己对传统的批改方法进行改革,不再限于只写阅后批语,陷入繁琐的无效的作文批改,而是集中精力了解情况,收集信息,树立样板,准备评讲。讲评中,学生对集锦作文特别感兴趣,受鼓舞。不少平常厌弃作文的学生开始苦心经营自己的习作,尽管他们的习作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但认真多了,时不时总会蹦出一些闪光的句子或片断。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受鼓励的学生面越来越宽,集锦作文的零部件越来越多,较大面积的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受到鼓舞,带动了整体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重视讲评环节,发现写作规律,培养鉴赏能力
作文讲评是写作教学中的重点,以教师讲评为辅,学生互评和自评为主,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领会应该这样写而不应那样写,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凡选入集锦片断的学生都自己动手写出自己的写作动机,提示自己的写作心理,写作思路和方法,准备讲评时交流,教师也同样作好准备。在作文评讲时根据需要,按照自己预先专提计划,或小组交流,或班级发言,揭开写作过程的神秘面纱,用学生身边的写作经验倡导启迪学生,改变过去评讲课只是教师讲,教师评的万马齐喑的局面,代而取之师生共同评讲的生动局面。让学生在修改实践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审题立意,遣词造句的能力。
五、注重素材积累,提供源头活水
“写什么”、“怎么写”讲到底很大程度是“无活水”。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身边的素材积累。方法两种:一是写日记,鼓励同学把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记下来,写成日记。当然初写可能是流水帐式的,可按学习篇、家庭篇、积累篇、社会篇、实践篇、想象篇和随笔篇等分类,每星期顺序不等,坚持做,教师也应定期讲评好日记,朗诵、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二是取之教材。我从高一即开始,每学期课文结束后,让学生动手把所学的课文和读本等内容按奉献篇、责任篇、诚信篇、情感篇、挫折篇、信任篇、细节篇、价值篇、和谐篇等十二大类分组去整理归纳,然后全班汇成《课文读本素材集》。这样学生的写作素材既可从生活中来,又可以从熟悉书本上来,直到上阵时即可信手拈来。
总之,作文教学如何提高效率是一件细致而长期的工作,要真正把作文写好,还需学生“多积累、善思考、勤练习、创新意”。
一、指导学生从生活经历写起
作文教学,学生普遍感觉难以下笔,或搜肠刮肚,书之言之无物;或虚伪造假,空洞僵化,言之无物,眼中无物,心中无情,缺乏真情实感。当然,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缺乏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是重要原因。另外,不可忽视的是,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自身阅历浅,课外阅读又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他们平时不注意周围的事物,没细心观察生活,不善于积累素材。笔者认为,要有效地提高其作文能力,就必须指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去,把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作为他们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例如,学习的感悟,生活中的挫折经历,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五光十色的社会环境等,我们都时时处处有与众不同的感悟。这些不同的感悟,通过我们的细心观察,并善于保持一颗敏感心,把自己经历的感悟写成文章,天长日久功到自然成。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教师要善于指导,因材施教。写作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要多做指导,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善于挖掘每个学生写作的长处,多指导学生从经历中、从自己的爱好中等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城市学生可以描绘自己生活的都市市井风情,农村学生可以从农业场景中下笔。此外,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如马航失踪、反腐倡廉、深化改革等大事件,大家都关心,都是有话可说的好素材。有了生活的积累,再加上教师的及时指导,写作时就会思路敏捷,下笔流畅,写出来的作文有血有肉、真实生动,避免记流水账和面面俱到的弊病,使写作水平、写作技巧逐步得到提高。
二、指导学生尝试多种文体的写作
写作训练,离不开多种文体的练习。如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一册都分不同类型、不同文体的单元。教师要根据各单元训练目标的要求,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精讲、细讲,再要求学生写同类作文。学完第一单元莫怀戚的《散步》后,可要求学生写一些怀念幼时玩伴的记叙文;学完魏巍《我的老师》后,要求学生写自己小学老师的散文;学完朱自清的《春》后,要求学生写风景的抒情散文。甚至是诗歌、小说等,让学生放飞想象,浮想联翩,任其自由发挥,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及时鼓励、引导,使学生能够抓住不同文体的方法特点,学会灵活表达,在灵活的表达中逐渐学会写作。除了命题作文外,还可尝试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每学期还可以采用几次短文看图意、看漫画的方式让学生自拟题目,展开想象、联想写作。大多数学生是天真纯朴而又富于幻想的,有时他们的意识比教师还要超前,学生们想象力的敏锐和丰富是令人惊讶的。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是听、说、读、写的结合。不可割裂上述的密切联系,哪些为写作而写作看似能收一时之功效,其实害人不浅。尤其要反对对照作文样板进行机械模仿的不良行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然,如上所言,时下的中学生为应试而疲于应付,无暇读书。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语文授课的水平,展现自身的素养、魅力,把学生吸引到语文学习和阅读的海洋中来。如现在的语文教材篇目大都选自名家名篇,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教师上课就要使学生充分阅读,美读,领悟文字、文学之美,向学生提供一些优美的篇目,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阅读中浸润书香,进而积累下大量的知识,这样写作就不会有无米下锅之虞。当然,在信息时代的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读方法,不至于在茫茫书海中迷失方向。
四、做好作文评讲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讲评是极为关键的一环。教师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并不是写出批语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因材施教,指出缺点,还要保护学生的写作个性。既给打分又要短评,写出优缺点,并给出自己的建议,学生这样才能总结经验,扬长避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对比较好的文章,可抄贴在教室里或者利用电子白板在课堂上评讲,指出文章中构思优美的词语、分明的段落层次让其他同学学习。对达不到要求的作文,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评语,以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笔者提倡教师也要俯下身子,多写下水作文,以利于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也可以把自身在写作中的成败感悟充分展示给学生,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总之,作文指导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千方百计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会观察,广泛阅读,学会表达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刘侠 单位:河北省沙河市新城中学
一、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困境
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走入困境大致来说有以下原因: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方法失当、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脱节等。教学方法落后、陈旧,导致了学生作文训练形式单一,对写作文不感兴趣。老师对作文教学无非是“写前指导――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这样的模式。老师方法落后,学生选材落后,路就越走越窄。学生称写作文为“狼来了”。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农村学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贫乏,学生的知识容量相对较小,学生作文感觉“无米下锅”,也随之出现了虚构内容、拔高立意的现象。为了考试学生就不得不编造,作文中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甚至是“半夜发烧”、“去医院为同学补课”等,他们的作文也很难以情动人。
二、问题的消解
中学作文教学实践应以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张扬学生的个性人格为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践。
(一)塑造个性,丰富学生内涵
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良好品格、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是作文教学的途径和目标。要为文,先做人。人格意识培养,是提高作文思想内容、思想感情的前提。对中学生而言,学作文的过程更应该是学做人的过程。
其一,树立正确的节操观念,是作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对真善美的爱,才有对假丑恶的憎;只有爱憎分明,文章才会有热情,才会有动人魂魄的力量。有了正确的节操观念,作文思想内容的深度也必定会有所提高。引导和教育学生懂得爱憎和敢于爱憎,是作文教学的责任。情动于衷,才能发于外,感人至深的文章,必是先感动了自己的文章。
其二,通过作文教学,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读好书、看好画、听好音乐,欣赏优秀影视片,交好朋友。通过作文引导他们认清清浊,辨识良莠,使他们具有高雅的情趣,显出人格的光彩。
其三,个性是创造的源泉。学生有个性,表达才有个性。俗话说:“文如其人。”习惯于有个性地表达的学生,其创造力的培养前景是无限的。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为未来人生道路打下创造的基础,应该是作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二)在教法上力求创新
长久以来,大部分农村中学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至于学生讨厌写作文,作文水平难以提高。下面,我就农村中学作文教法提几点自己的见解。
第一,亲自“下水”,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中的创造能力,教师写好“下水文”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无论教师的写作水平如何,与学生一同投入写作的“海洋”游上几个来回,都会使同游的学生兴奋不已。其好处有几方面:一是教师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行文等,均由于“现身说法”的缘故,而使学生倍感亲切;二是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教师尽情交流的快乐。同一个题目,同一种要求,同一个时间,教师与学生登上同一个“舞台”,这本身就体现出语文教学迷人的人性色彩,学生渴望交流的愿望得以实现,必然会给写作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第二,发挥资源优势,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在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培养兴趣,写出真情实感
从哪里入手培养作文的兴趣呢?按心理学的观点,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渐把“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愿自觉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四)亲近生活,拓宽作文视野
多年来,我们的作文课一般为两课时。教师当堂出作文题,先做些简单指导后,学生再构思作文,把学生“封闭”在教室中苦思冥想,最终写出的文章枯燥无味,内容雷同,人人都觉得写作文难,使作文成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提出要求:“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所以,中学作文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结语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作文亦是如此。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孩子们学习的课堂,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要重视学生的生活、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实际,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近生活,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让学生尽可能少受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强化他们的写作主体意识,促进其主动积极地发展。一旦封闭的“要我作文”向开放的“我要作文”转变,学生的写作素质便会提高,写作兴趣就能得到调动,笔下文章就会变得有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关键词:中学语文 作文教学 积极引导 写作素材 批改方式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为了使这个“半壁江山”更加靓丽多姿,更加富有生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都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之中,口授笔耕,努力探索,结果却往往收效甚微。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许多学生作文写作还是提笔忘字,或者胡编乱凑,形成了教师教作文艰辛,学生写作文头疼的尴尬局面。这个局面长期困扰着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面对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有局面,切实有效地改革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取得成功的经验,是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企盼。接下来,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做好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工作。
一、积极引导,让学生喜爱写作
让学生喜爱写作,让写作变得轻松,一直是语文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追求。可每次上作文课,部分学生脸上的为难之色和不悦之情显示,他们对于写作感到为难,不知道该写什么,怎样写,写作似乎让他们压抑、苦恼,因此,作文课堂少有欢声笑语,多是沉默寡言;少有奋笔疾书,多是踌躇难以下笔。但是平时我们会发现,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说起作文来侃侃而谈,流露着他们的真情实感,可真正下笔时却茫无头绪,无从写起。看着他们痛苦思考的模样,我常常会问自己:怎样才能让学生的言语充足起来,让作文课堂上的学生快乐起来呢?作为教师应当让作文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力求把社会生活中积极美好的方面和动人的事件、内心的情感写出来,鼓励学生认真观察、体味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还应该以此为突破口引导他们确定正确学习作文的目标,给他们的心灵点燃一盏明灯,借助优秀学生作文或情真意切的美文佳篇培养学生感知汉语言文字的精美、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瑰丽,引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增强学习作文的信念,提高作文写作积极性。
二、重视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写作文时头脑中无写作素材,就会满腹踌躇,无从下笔,很难在短时间内成文。即使成文,也是东拼西凑应付了事。写出来的文章读起来要么味同嚼蜡,毫无新意;要么艰涩难懂,不知所云;要么条理不清,思维混乱。因此,要想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成文,必须让其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只有这样,学生作文时才能文思泉涌,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写出来的作文也就富有真情实感,耐人回味。在这一意义上,写作素材是否丰富,会直接影响学生作文的成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作文材料,牢固基础,变难为易。如,我们可以立足于教材,摘取教材中的实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熟练运用教材中的实例为写作服务。”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我们可以有意把教材中的好例子摘出来,让学生从其他角度分析它说明了什么问题,还可以证明什么观点。通过这种途径既可以把教材学活学透,又使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着眼于课外,博览群书,拓宽知识视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中谈到第一次发表小说时的感受说:“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可见,阅读课外读物对积累写作素材,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但中学生课程多,课业负担重,且绝大多数学生只看重考试分数,认为看课外书浪费时间,种种原因制约了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布置一些中外名著,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内拉到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从而养成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为了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比较阅读、整体阅读等多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作为教师也要做好榜样,深入生活,细心观察,搜集积累素材,捕捉写作灵感。从“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观点来看,写作素材的来源除了间接知识外,就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叶圣陶先生在《读书二首》中写道:“善读未写书,不守图书馆,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古今中外许多优秀作家都是从“社会大学”中脱颖而出的,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就是最好的一例。假如高尔基没有那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也就决不会写出《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不朽名篇。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让学生多参与社会生活,细心观察,增加体验,积累写作素材,捕捉写作灵感,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优秀作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时,一定要求学生分门别类地搜集,去芜存精地积累,不要只停留在纸上,而应牢记在头脑中,并渐渐地化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三、注重创新作文批改方式
以往的作文批改大多是教师一个人的任务,学生只能等待和接受教师的评价结果,然后将作文放在一边,整个过程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在作文批改的环节要加强学生的参与,创新多种作文批改形式。如师生共同批改、生生互相批改等,这样既提高了作文批改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我们都认识到,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头戏,更是一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教师必须加强指导,使学生敢写、爱写、会写、善写,提高写作技巧,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及文学修养。
一、生活教会人写作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生活的际遇让他们留下了名垂千古的美文。诗有李白、杜甫……文有韩愈、柳宗元……他们的诗文经久不衰。可如今,写作给人以空洞的感觉,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写作教学让人感到捉襟见肘。这是因为学生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绚丽多彩的世界,从身边挖掘写作素材,从生活中找到写作的乐趣,写真实的生活,写真实的情感。没有生活的影子,就会说假话,说空话,作文就没有灵魂,写作也索然无味。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把握生活的真谛,提高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质量呢?
1.教会学生“胸中有物,眼中有景”。选人中学课本有不少文学美文,《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等,作者用简练传神、富有情韵的笔调勾勒出一幅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同样是丰富多彩的,在我们的周围,每天都在发生着许多新鲜的事情,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将会发现生活每天都是惊喜。当然,最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景,做到“胸中有物,眼中有景”。首先,我们要时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事。我们可以利用课堂让学生讲讲最近发生在身边的人或事,去过什么地方,见过什么美景,有过什么感受。其次,我们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时事记录本,把随时随地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甚至可以用编年体的形式,让学生准确地将时间与事件结合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这些都可以成为日后写作的素材,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关注生活。
2.教会学生“倾心投入,抒发真情”。真情从何而来?古代文人寄情于山水,畅游祖国山河,把自己的切身经历融于文中,让人跟随作者的情绪飞向祖国的名山大川,哪怕其间相隔数百年,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作者在文中透露出的深深的情感。俗话说:真实的是最感人的。记得一次和学生一起观看关于汶川大地震的电影,整个电影院出奇地安静,不时传来隐约的哭泣声,电影结束后,学生写出的观后感也让我感动。不少平时写作一般的学生,那天的作文让我感到意外,这就是真情流露。但并不是每次作文都能达到这个效果。平时,矫揉造作、虚情假意、无病的作文占绝大多数。这跟学生对作文内容没有兴趣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对此没有切身的体会,没有生活的经历或经验。
3.教会学生“积极乐观,深化情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在人生并不顺心的时候,仍然写出如此豪放的诗句。他的乐观,感染过无数人。而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生不顺意的事情更多。尤其是成长中的中学生,他们的烦恼需要人的理解,更需要人去引导。乐观积极的心态是衡量一个人人格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一个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生活中,在学习上,现在的中学生有许多说不出的烦恼。在让学生写《成长的烦恼》这一作文时,我认真地批阅了每一份作文,发现学生在面对学习、亲情、友情以及面对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都有或多或少的烦恼,其中不乏有许多悲观的情绪。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心态去面对种种,我详细地对每位学生做出了相应的评语加以引导。并用了一节课,从我自身的经历谈起,引用古代名人的经历,让学生明白这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使之淡化烦恼,更乐观地面对生活。当然,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更重要的是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把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有乐观的心态,就有一颗热情的心,就能有更深入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并将情感进一步深化。健康的作品促人向上,健康的心态让人奋进。
二、写作教会人领悟生活
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作品都是作者人生的写照,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能领悟到作者的心境,更能从中得到不少的启示。屈原的悲愤、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苏轼的豁达……这都是生活的映射。从阅读过渡到我们自己的写作中来,随时关注生活,用心写作,可以总结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成为我们生活的指路明灯。因此,不少人沉醉于写作,在写作中领悟生活的真谛。
1.写日记,让学生关注生活。翻阅学生的日记,你会发现多数学生能坚持记录自己每天的真实感受。“这件事情,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或许它在我心中是一个永久的疙瘩,但乐观的我选择继续,我应该和他继续我们的友谊。”“这让我知道了人生命的渺小,但我们要珍惜每个机会,哪怕是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们也不能放弃自己。”……
诸如此类的感悟还有许多。我们从这些日记中可以知道学生的性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生通过写日记,时刻总结、反思、感悟,生活也会更丰富多彩。
2.写时事,让学生走进生活。写作教会我们感悟,教会我们反思;教会我们关注身边,教会我们留心时事;教会我们如何理智地处理事情……甚至,它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因为人本身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例如《xxx今昔》这篇作文,我让学生写了三次,每次给一段时间,让学生圈定要叙写的对象(班上表现较差的学生,可以是自己),进行观察,看他在一段时间内是否有所变化。没想到通过这篇作文,一些以前表现较差的学生,为了争取别人对自己看法的改变,性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所谓“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陶醉于写作中,我们自己可以总结出人生的许多道理,从身边发生的事情得出启示。那情、那景、那感都是我们人生的财富。写作,让我们真正走人生活。
关键词:观察;写作;要素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笔者认为,对初中学生来说,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如果说怎么写是要锦上添花,那么写什么则是解决言之无物的问题。大多数初中学生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学生总是抱怨没有东西可写,教师也感到每周的写作指导对学生帮助不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是困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个很大的难题。
进入初中后,相对于在小学阶段来说,生活和学习的环境都变了,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教师是新的,同学是新的,校园是新的,而作文要求写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人或事,可以写的内容应该有,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学生仍然说没有可写的东西。特别是当堂要求完成的作文,学生多数表现是想几句写几句,手中握笔,两眼迷茫。其实,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源泉。学生作文时无东西可写,是对生活和学习缺乏必要的观察造成的,或者说是没有积累造成的。由于大脑中没有积累一定的素材,当然就没有写作的欲望,更谈不上写好了。作家都要厚积才能薄发,中学生没有“积”,当然就更谈不上“发”了。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更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重视观察,认真观察,以提高感知和评价生活的能力。
指导学生观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观察的热情,培养观察的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有了观察的兴趣,那积累写作素材就有了不竭的原动力。我们尽可能利用身边的或者是经典的素材,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只要学生有自己的发现,都尽量给予肯定,并让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和同学一起分享,让学生感受到发现的成就感、满足感。教师可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和学生一起观看一些美的东西,如猎豹的捕猎视频、美丽的风景图片、网络中感人的材料等,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体会。经常开展类似的活动,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口头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为学生提供写作动力。
二、指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进行观察
结合学习的材料,选取有代表性的语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者的描写,仔细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小女孩高兴得在水里刨抓”。引导学生思考:这是怎样的一个动作?这个动作表现了女孩内心激动到什么程度?从这个动作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经常指导学生这样观察,完全可以使学生养成揣摩语句的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大有益处。
三、指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大自然
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每一样事物都有它独自的美,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它们是那么的多姿多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审美对象,都有不同的审美结果,万事万物都有独自的外在美,也有它的内在美,我们要用自己的语言把那种美表达出来。如写作石拱桥的说明文,指导学生到梅溪观察子母桥,学生对石拱桥的特点理解更透、印象更深,由于有观察石拱桥的感性积累,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就不会差。
四、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
我们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对于生活中的一切我们都要用心去观察、去感受,要抓住事物的最根本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生活的底蕴,从而发现生活的美好。在这美好的熏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如倒在车轮下的最美教师张丽莉、危急关头正确处置车辆的最美司机吴斌、公交车上见义勇为的姜瑞峰,我们分析他们的美究竟在哪里,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的是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体现了什么样的人性美,究竟哪些是值得我们赞美的。通过这样的比拟升华,我们的思想境界就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高度,这就是真正的生活底蕴。
五、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我们观察任何事物,可以按照时空顺序,也可以按照事物的性质、特点、发展顺序等来观察。或从远到近、或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或从整体到局部,如有学生认为瑶龙山很美,就要求学生说出美在什么季节,美在什么地方,并说出自己的观察顺序。
六、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