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作文教学法

作文教学法

时间:2022-08-14 02:22: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作文教学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作文教学法

第1篇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三十八 全程指导作文教学法的诞生(三)

这次作文,对我的震动非常大——似这样老师高兴学生也高兴的作文经历,对我来讲,真是好多日子不见了,特别是那样一个基础的班机,特别是在我几乎丧失了对作文教学研究兴趣的情况下,它如同一支兴奋剂,我对作文教学进行研究的热情又被点燃了。

此后的作文,我改变了过去训练项目过多的训练方式。针对学生基础比较差的实际,在学习下一单元课文以前,先布置作文,然后,组织学生集体或者独立地观察生活、选择材料——在写文之前,我总是要让学生“选好了材料”——表格作文准备法,不用了,只看学生的日记,在学生的日记中,我和他们共同商量,把作文的材料确定下来;阅读教学中,我针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将“作文要求中难点(需要学习运用的新知识)”从教材中挖掘一般性的规律,引导学生学习;然后,安排具体的片断练习——这种片断练习,我不早安排很多,知安排一次,而且,这一次一定能够解决本次作文中的一个问题;同时,组织学生多篇阅读类似的学生习作;作文指导课上,让学生针对自己选择的材料,说自己的作文,思考结构和表达方式。然后,写下来。

没想到的是,过去,我始终坚持的一文多改,现在,改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一般情况下,一稿成功率越来越高。而且,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记日记的兴趣和水平也越来越浓厚了。

几次作文训练之后,我的脑子里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作文教学全程指导的思路。

第2篇

关键字:层级适应;目标分层;模仿创新;递进指导;评价分层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56-01

缘于偶然,接触到有关适应性教学的论文,拜读思忖,我认为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适应性教学是(美)加涅著的《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到的,他认为"适应性教学这一术语通常指恒定地监控着学生的进步,并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变换教学内容的材料和管理系统"。①我们对学生分层次、递进式的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具体到一堂课中就应该体现作文教学层级适应性,结合新课标的主体差异性,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教学法来实现:

教学法一、目标分层 兼顾积极情绪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常常疏于动笔、善于感性,以自我为中心,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也要及时适应充分利用网络异彩纷呈、图文并茂地积极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选择趣味性素材。以情感为灵魂;以智慧为核心;以儿童心理为基点;以快乐为磁场;产生赫磁共振,开发孩子的潜力。

在一堂作文教学课中体现目标分层,学生分类的原则,兼顾情绪,积极备教法。也就是教师要建立一个调控所有学生的磁场。比如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的指导中,由于现代家庭婚姻的不稳定性,以及很多留守儿童的心理孤寂,不同心理因素的主导下让这类作文指导课陷入困境,很难兼顾整体。因此教师要指导不同类别的学生留心体验生活,对于家庭幸福的学生,教师可将作文选题目标1定为:写家庭成员的相亲相爱,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对于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的孩子可以从家庭成员忘我工作的入手,写出他们在各自的战场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突出人的精神面貌或回忆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光,以感怀为层级目标;对于无心恋家叛逆成性的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梦中的理想家@,找寻一些爱的依稀,在朦胧中鼓励这类学生,把回忆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经历,父辈对长辈的孝顺,家庭成员的爱好等作为层级目标,这样"家"的概念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选材时眼界也会更开阔。

教学法二、模仿为基础促成创新 分阶段递进指导

"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吃一锅饭,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实施作文分层次教学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分层办法。教师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按2:5:3的比例将他们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②

分层教学作文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要以模仿为基础促成创新分阶段递进指导。例如,根据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模仿时根据高层次从简、中层次详略适宜、低层次详尽的原则分别施教。如低层级学生从仿词造句模句式成段开始,中层级的学生模仿时以谋篇布局为主借鉴其谋篇布局技法。高层级学生,在模仿时要打破思维定势,从鉴赏语言的角度创新借鉴与吸收。

在分阶段递进指导时,可参考作文模块法的训练。如果一开始就让刚上中学的学生写一个完整的"长篇"他们当然会感到手足无措、望"文"生畏了。"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经过小学六年的序列训练,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要使他们作文能力有点起色还得从一点一滴做起。如果对他们的作文能力估计过高,就会使他们产生迷茫与恐惧。"③所以教师安排模块训练内容时,要有分层级训练,在一堂课中将学生按层级分成几个写作合作组,教师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设置模仿写作模块,学生可以按自身能力选择层级加以挑战。例如人物对话描写,低层级学生完成 人物具体对话内容,再一层级完成人物对话时的动作和心理修饰,而高层级学生可以合作探究如何使说话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将人物细腻化。

平时的训练中,也可以找一个共性的话题,写出变化如《他变了》、《我心中的榜样》、《对一件小事的思考》学生可以天天写,每天看到的东西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每天的写法也不同。然而,写作的任务还很远,更主要的是"有创意的表达",要让学生在多写的过程中找到他自身独特地组合文字的方式,找到自身语言内码,能够更多层次的引导不同的学生模仿和训练。

教学法三、评价分层适应 一个不能少

教学评价从功能的角度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按照性质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而这里我要提倡的是对评价除了要分好对象,更要注重一个评价的分层适应,使每一个动笔写作的孩子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肯定,在积极情绪的营造中体会写作的乐趣。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是很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评价,"评价要根据各阶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等等,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结果评价,应当持宽容的态度,多鼓励。"④

多样性宽容性的评价是重中之重。它是学生写作兴趣、合作主流意识、联想想象的动力催化剂。如果一堂课只是学生默默写作,教师巡回指导,那么这节课如死水般静寂,而有了评价和掌声,自然可以达到"吹皱一江春水"的效果。

为了适应层级教学,相关的评价也应该分层级,不能简单重复才会保证一个不能少。如:对于作文只是局部或个别句子、词语精彩,那么老师在评价的时候,就要抓住这些闪光点,来激发写作兴趣。表达老师的个人喜好,"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很美妙,独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很喜欢。对于高层级的学生写出来的隽永深长的文字,教师则不能个人主观全面评价,而是巧借这一样板学生互评赏析。教师的评价应该具有建设性的,促进高层级学生写作技巧和能力的双重提升。

综上所述:在一堂作文课中,高效全面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一个磁场合力,教师就要精诚思虑,确保每一堂课的层级适应性。

注释:

①出自《教学设计原理》226页(美)加涅著,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11月1版

②《湖南教育》99年11期《怎样实施作文分层次教学》郑照明

第3篇

谈到语文学习,我们常用“日积月累”“厚积薄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词语来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多积累,逐步形成语文能力。这里的“积累过程”指的是学习中的认识过程。语文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的设计流程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倾听,及时捕捉学生的每一个认知点,相机诱导,随机点拨,引领学生向上发展。实际上,任何学习方法都遵循着“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规律,“读・赏・写”三位一体作文教学法也不例外,其中“阅读与鉴赏”是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写作”是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创作的过程,它是作文教学最终的呈现形式。那么,怎样将阅读认识转化为写作实践呢?这其中方法多种多样,“巧借古诗,改写训练”是读写结合学习写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什么是改写呢?改写是在原文基础上,丰富已知形象,扩充已有认识,填补艺术空白的一种写作训练法。在诗歌教学中使用此方法,既有助于鉴赏诗歌,又有助于习作练习。改写一般遵循“确定故事、确定场面、再现情境、表达旨趣”的写作规律。“确定故事”是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确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确定场面”是找出活动地点、主要人物、主要活动,加以渲染;“再现情境”的关键是根据已确定的场面,丰富诗歌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如还原此时此地意象的方位、形状、色彩、声音、气味,填补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达旨趣”一般有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两种方法。改写作品的方法简单易学,基本上是靠想象和联想来添加成分,补充内容。在这一方面,诗歌的改写训练能够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诗言志,歌咏言”,诗人往往不对客观现实作全面具体细致的描绘,而是选取现实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片段,描绘出一幅幅感人的生活画面,烘托出与这种画面相吻合的情调(氛围),塑造出一个个饱含感情的艺术形象,表达诗人的处世态度和人生理想。好的诗歌还要求在短短的篇幅中高度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学生在诗歌改写过程中接触到了人类历史长河里一个个诗人的伟大心灵和不朽的人格魅力。如学习杜甫《登高》一诗时,可将诗歌内容改写成一段叙事散文。其文如下:

(一)

时当深秋,我立于高山之上。抬头仰望浩瀚的天际,茫茫之中有着些许凄凉。秋风刮过,夹着几声猿的哀鸣。江水清透,映着白沙。鸟儿从空中飞过,凄厉的叫声,伴随着呼呼的秋风,像塞北的羌笛声。数不尽的树叶脱离了枯黄的树干,飘荡在空中。再看那长江水,滚滚而下,势不可当,轰轰的声响在这寂寥的秋天显出几分悲壮。

在这样充溢着悲伤与沉郁色彩的秋天里,年过半百的我独自抱病登上了这高台,远望秋景,只觉心中郁郁不畅。再看看自己,艰难的命运与国家坎坷的前途为两鬓抹上了浓浓的霜色。贫病交加,只得将酒杯搁置一边。在这秋风秋景中,即使站在高处也找寻不到“一览众山小”的畅快之感,有的只是沉郁悲痛的心情。脚下的这方土地,本应气象万千,呈现大唐繁盛的面貌,可如今山河破碎,盛唐之梦早已不复存在,战争洗劫了往日的幸福生活,百姓苦不堪言。本想借酒消愁,怎奈新停酒杯,只好面对茫茫天宇,长声叹息。

(二)

客居在外,心头总是烦闷。离开京城很多年了,人已渐渐衰老,而心愿却不曾实现。又是一年重阳节,独自登上高处,感怀日月。

风呼啸着刮过,寥廓深远的天空回荡着凄惨的猿鸣声。江水清澈透明,飞鸟在小岛上盘旋着,或许在期待秋天的到来。秋是来了,真的来了。落叶在空中飘荡着,像鸟儿一样盘旋着,可最终还是禁不起地心引力的吸附,回到地面。满地的落叶,让人无法整顿精神。再看那滚滚向前的长江水,没有一丝退意,犹如心中的愁绪。贫病交加的我,独自登上高台,遥望萧瑟的秋景,不禁想起了自己多年来的艰辛、苦痛,是它们染白了我的双鬓。可如今,潦倒的生活,让我无法再用痛饮的方式解除心中的苦闷。

诗歌改写成散文。要认真阅读原文,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情节、人物等细加揣摩,把握准确,抓住基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加以想象,并确定改写要表达的重点内容。最后要改写语言,诗歌的语言是精练、押韵的,不太注重完整和连贯。用诗歌来叙述故事情节,必然会有不连贯、不完整的地方。因此,要改成散文,不但要去掉押韵的特点,还要适当加一些过渡的词语和段落,或者加一些叙述的语言,但要切忌将诗歌语言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上面两段改写例文就较好地再现了诗人抱病登台的情境和心理感受。在一次次的改写练习中,学生将诗歌中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自己生命的个体部分,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语文素养随之提高。

改写作品不仅是一种作文技巧,也是理解、感悟作品的过程。学生在改写过程中既提高了鉴赏作品的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学会了如何理解、感悟和运用诗歌,从文学艺术的沃野中汲取养分,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第4篇

【关键词】“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人物课例 作文教学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学法”意识。而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法”实质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预习先学是保证,教师的引导后教是重点,课堂上的强化训练是主线。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取新知、掌握学法的过程,教师通过示范引路使学生自悟学法。

在英语高考中,作文占据了整张卷子的25分,是我们教学的重头戏。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在这种模式下能有质的变化?下面就一个写人物的基础写作课例,浅谈一下如何能把“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模式灵活地用于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中。

一、“先学”

在布置作文任务之前,教师可让学生收集相关词组短语,并可以翻译一些与这个话题有关的复合句,以便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能有所侧重。一上课,老师应该跟学生简短地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让学生在思想上和资料上有所准备。另外,我们在先学活动中先积累一定的相关单词和短语句型,这样一来,在课堂上训练的时候就能快速进入主题。

预习题目:翻译句子:

1.概况:王先生,出生于富裕家庭,毕生致力于教学事业中。

2.外貌: 王先生,我们的历史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他有一双黑眼睛。

3.兴趣爱好:他不仅对科学有兴趣,而且对集邮也有兴趣。

4.职业,主要事迹:他致力于教学事业。2006年,打破世界纪录后,他成了青年们的偶像。

5.教育背景:1999年,他被哈佛大学录取。大学毕业后,他出国继续深造。

答案:(1)Mr Wang,the son of a rich family,devoted his whole life to teaching.(同位语)

(2)Mr Wang,our history teacher,is an excellent teacher with big eyes(同位语,with)

(3)Not only is he interested in science but also he loves collecting stamps.(句型,倒装).

(4)He devoted himself to teaching career.

(5)In 2006,having broken the world record,he became the idol of the youth. (分词)

(6)In 1999,he was admitted to Harvard University.

(7)Having graduated from college,he went on further abroad.

二、“后教”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要帮助补充。

3.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三、“当堂训练”

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让学生在实践中,把之前预习的内容和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延伸、拓宽性的作业。另外,在这个阶段,学生预习中学生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有所侧重地跟学生点明。由于基础薄弱,很多学生在写作上暴露出种种的语法问题。就这篇小作,作文中的问题呈现如下:1.5个基本句型掌握不牢固,谓语动词缺漏或多余。2.语态时态混乱3.缺乏固定句型结构,没有增分点。4.中式英文 “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教和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即教中有练,寓教于练。展示了学生问题后,我们就采用”兵教兵“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学习其中的问题和改正方法。而教师则走进其中,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

四、“综合评价”

1.落实基本功,落实五个基本句型。五种基本句型虽然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无法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还必须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展句子训练。

2.强化作文训练,落实作文模式。在高中的作文教学当中,尤其是小作,给学生总结出一定的作文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强化各类型的作文,确保学生在高考前写过所有的类型文章。

3.落实关键性有用词组和句型。对于一些高级词汇和句型,教师都要在这个阶段逐步渗透。比如一些从句,和一些Not only…but also…等等,一些with 结构,倒装句来提高作文的档次。通过长短句的交换结合,高级句型的合适使用来抓住评卷老师的眼球。

当然,不能生搬硬套地使用 “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模式,课型是动态的,学生的思维呈运动状,知识、技能和能力呈积极状,因此,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训练程序。

参考文献:

第5篇

我们有些教师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教育。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反思。

一、调动自主性和能动性是快乐作文的前提

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输出是结果,而这个过程,全靠主体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了。主动精神,就是调动自主性和能动性写作。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就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趣与。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学生则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

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自主作文还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想写什么,不想写什么,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现实生活。强调观察、体味、思考,反对被动的、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二、激发热情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

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

三、让学生分享成功与快乐

教师要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全班自始至终一个尺度无疑是违背教学规律和教育科学的。对学生作文的起始状态教师要进行摸排、定位、建立档案。作文评价要重过程,看发展,不搞一刀切。在评价机制上,教师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思想碰撞和逆耳忠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些比较差劲作文,教师要宽容,要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因为我们的理念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功。

此外,搭建展示平台也十分必要。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精致的小本本,写上自己的得意之作,以供交流;班级可以设论坛、劈专栏,既可以评论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年级可以出优秀作文选,让优秀作文变成一个一个的铅字,供人传阅;学校要有文学社、广播站,搞辩论、办演讲、设沙龙,让有写作专长的同学一展风采。总之,机会要多,舞台要大,才可以形成强力磁场,展示才华,调动兴趣。

快乐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乐,这是广大师生的永远追求。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一线教师要尽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转变态度,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惟有如此,才会有新鲜活泼、个性突出、思想丰富的作文涌现,教师的快乐也莫过于此吧。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 生活情景 教学方法

一、以“趣”为导向进行创设

我们知道,玩耍和进入情境是每个孩子天生的性情所在,因此应当把课堂知识的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游戏行为,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轻松地掌握所要掌握的知识。以拔河比赛的写作教学为例。在准备前期工作时,教师要让学生对整个拔河比赛的过程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体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行的分组,有的甚至已经开始活动身体,进行比试。赛后,教师还要对个别学生进行询问,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玩耍的天性进行了认同,而且加强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观。

二、以“真”为基础进行创设

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遵循客观事实,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设定一种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教师完全可以大自然为背景去设定一些需要的情境,在景物和教学的文字学习之间自由切换,激发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兴趣,达到教学目的。以“春天在哪里”这一句写作主题为例,在适当的条件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田野中进行学习和观察,近距离地和田地里的花草树木、麦苗油菜接触,身临其境地去体会自然的美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发觉春天的独特之处。相信有了这些发现之后,学生的写作必将事半功倍。

三、以“美”为追求进行创设

孩童时期拥有实践和发现美丽的东西的本性,因此广大教师可在作文课上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本性,升华学生的灵魂世界,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将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进行再现和升华,以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例如,将音乐讲学的形式使用到《快乐的童年》文本写作上,以轻松欢快的轻音乐为背景进行课文的讲述,可让学生以一种欢乐的心情对文章进行学习和认知,使学生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从而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次体验自己的欢乐童年,最终在脑海里形成真实、动态的画面。

四、以“思”为核心进行创设

思想的建立是进行文字写作的基础,没有思想的文字是毫无意义的。学习是参与者建立自己知识宝库的基本过程,在此过程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完全是学习者的自我构建过程,与客观事物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兴趣的建立,更要在学生感情和知识的结合处激发出他们自我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自我知识结构骨架的建造,带动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拥有提问、解答和总结类似问题的基本能力,是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策划者,而不是被动参与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建立起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写作提供充足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更具有创造性。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学生拥有再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为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并且将所获得的结果以文字报告的样式呈现出来。例如,在关于塑料袋的使用和回收问题的讨论上,学生经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并结合基本事实和客观需求之后,做出了相关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为写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助力。可见,用问题的形式教学,不仅有效解决了写作难的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对于学习有了全新的思想认识,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结语

根据以上的讨论与分析,我们得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必要的知识学习,把所学习知识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努力为学生建立起一套熟悉的模式,积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样才能够对小学生语文知识结构的建立有一个大的改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一转二升,培养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作文教学法的创新意识

文科出身的语文教师,尤其年纪稍长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掌握并不好,对简单的微机操作和现有课件的播放使用问题倒是不大,但对于深度一点的课件制作、网络教材编写、及时通过网络掌握学生写作水平和给予指导等就有些捉襟见肘了,这难免让新的作文教学法无法得到真正有效的展开。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这“升”,即提升自我发展空间很有必要。所以教师要有时代感,要敢于接受创新事物和新的教学方法,要努力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和作文教学法的融合方式。

二.三层架构,探索现代教育技术融入作文课的创新途径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作文课堂,可以搭建起由下而上的三层架构———情境熏陶型作文课、指导品鉴型作文课、评改能动型作文课,体现作文教学法的创新。情境熏陶型作文课旨在给学生画面、声情方面的熏陶,掀起学生内心的涟漪,激活写作激情和创作欲望。比如说八年级教材上的一个写作话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探讨和平至上的主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与认识,让战争的危害和恐怖清晰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视听感受结合教师的适当点拨与指导,将会对作文主题的解读和写作突破点的捕捉大有裨益。感多,悟深,便有要说的欲望,由“不会说”变“说不完”,而这“说”也从空洞变成了充实,言而有物,言之不尽了。指导品鉴型作文课是架构在第一步的基础上的,是教学法的核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资源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解读写作要求,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方法;另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课下借助网络资源搜集整理某一主题或话题的作文精品,在课堂上进行赏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教师以甄选的精品为例,观摩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品鉴作文,抓住作文“亮点”,如何学习文章写作技巧,找到文眼突破口,力求在师生共同学习探讨中进步。这样,学生摆脱了原先纯粹欣赏的“观摩者”的固定身份,而变成了主动性强的“参与者”的创新,学生的写作热情也得以高涨,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写作技巧对其可说影响深远。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的评改能动型作文课打破了原有的作文教学法的窠臼,不是在纸上见真章,而是更有效、立体、快捷地反馈在电脑屏幕上。学生在网络课程上完成作文,教师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写作进度和写作问题,能够及时地给予指导,给出评价。这样比纸质的来得更快、更有效、更能体现一对一的精神,让学生写作热情增温。

三.课下延伸,搭建网络资源与学生写作间的桥梁的创新方法

作文教学课堂能给学生以作文写法指导,但课堂的结束并非代表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结束。教师要展开课堂外的延伸,改变传统的课内写作单向训练的模式为课内训练加课外实践教学法互补的创新,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实践,甄选、提炼、组织有意义的素材,为写作服务,鼓励学生能在有所发现和感悟的时候与教师及时联系、分享,教师给出合理点拨和正确指导。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对作文教学法的创新意义极大,但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确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科学地使用与分配,忌讳多、滥、花哨、形式主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为初中作文教学法的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技术支撑,而语文教师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与作文教学的链接者,需要转变自身观念、积极提升自我,在探索这二者的融合上、在揣摩和实践更优秀的作文教学法上矢志不移地坚持到底,为优化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素质能力服务。

作者:霍银根

第8篇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之八 一次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外出学习

1985年8月暑假,学校决定,派我到北京参加一次语文学习班的学习。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到北京去。我当时真的兴奋不已。

8月3日,我们来到了北京,住在了当时的三义里小学。北京方面,为我们安排了当时很有名的特级教师王有生、王启贤、张光瑛等老师来举办学习班。 印象当中,这几位特级教师讲的作文教学的问题我记得比较深刻。应该讲,这次学习在我后来的作文教学和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张光瑛老师给我的影响算是最大的。我们白天听她讲座,晚上,再回放录音进行讨论。

当时,张老师给我们讲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其中,她的关于“加强语言训练的计划性”的观点,在当时对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她谈到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要注意循序渐进。其中她举了观察个人的例子:在班上观察同学、在学校观察老师、在家里观察家长、到社会上观察陌生的人等等。在语言训练方面,言之有序、言简意赅、语言润色、单元专项训练等。

听了张光英老师的讲座,我想到了当时我在刊物上读过的分格作文教学法,就是把作文训练的项目分成一个一个单项的格来进行训练。当时,我进行了粗略的比较,印象当中觉得,分格教学,把一个又一个的项目拆开来,这样虽然比较扎实,但是,由于每一部分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适合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特别是小学生。而张老师讲的这些,到可以在小学阶段,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循序渐进。其实,现在看来分格作文教学法,是一种将语文能力进行割裂的教学法。语现在的教育思想是不相容的。我很感谢我当时的模糊认识。

我想着作文教学,忽然想到了数学。我们能不能为作文训练设计出想数学那样的一个又一个的台阶呢? 对,设计一下试一试。

从北京回来,我找来了全套的语文教材,自己在家中进行教材分析。假期中,我重点分析了第五册、第六册语文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和各单元的作文训练内容。我把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作文题目排列在一起,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对学生要求的提高及项目变化),先设计出了一份三年级的作文训练序列——其中包括观察和表达两个方面。

——我做好了准备,要借鉴张光瑛老师的思想,从三年级开始,搞一次作文教学改革试验。

(年轻气盛,总觉得,别人可以做的事情,我为什么不能呢?)

现在对比着想,我那是的这个序列,也有些割裂的迹象,不过,后来我将序列的知识技能学习融到作文活动当中,割裂的痕迹不太明显而已——分格教学法是横向分格,我的序列教学是纵向序列。

第9篇

作文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为中心。在农村小学语文中高段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指导力度不够等都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在农村小学语文中高段年级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加以改善。

一、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

由于农村小学大多位于偏远地区,路程遥远、教学资源落后,导致多数农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逐渐下降。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首先当地政府应该多加关注农村教师的工作情况。对于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应加以改善,与农村教师一起讨论如何完善农村小学的相关教学资源,并加以实施。其次,相关教育部门应定期对农村小学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针对不同的农村小学教育情况,制订出相应的奖惩制度。最后要加强城乡交流,引入城市优良的师资力量,对农村教师加以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加强作文教学指导

中高段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作文基础,认知能力也正逐渐形成,此时教师应加强作文指导,帮助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而且要采用强而有力的作文教学方法。由于以往农村小学教育条件不高,教师只能采用示范教学法、或者讲评教学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但在现今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提高对写作的兴趣,掌握正确的写作方式。

三、优化学生语言环境

由于农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多数学生不会用普通话交流,自然写作时也就会出现用词不规范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优化学生语言环境,让学生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其他同学交流,并且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语言不规范之处,以保证学生作文的质量。

四、注重作文讲解评价

小学生都喜欢教师鼓励或者表扬自己,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教师要注重作文讲评过程,尤其是中高段年级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因此教师在讲评时要注意自己的措辞,要公平、公正地讲评每一位学生的作文,对学生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地方加以指导,要用绝对的耐心来对待每一位学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上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写作的信心,大胆创新、敢于写作。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语文中高段年级的作文教学,首先要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其次要对学生的作文水平加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指导,最后要优化学生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敢于写作、大胆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第10篇

【关键词】过程教学 中职生 写作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83-01

语文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在整个中职学校的学科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而作文是语文水平的综合反映,遣词造句和篇章结构,阅读面和知识面,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生活经验和人生感受等,均在作文中得以体现,所以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日常中职语文教学中意义重大。

1.“过程教学”对于培养中职生写作素养的重要性

目前的作文教学,可以说有两头没有中间,有知识方法没有过程,即有作前的题目布置和写作指导,又有作后的批改评讲;而过程中写作知识传授和写作方法介绍,却微乎其微。在这样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的角色是考官(出题),是裁判(打分),是法官(宣布结果),而不是教练。因此,要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必须努力让作文教学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

过程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上,强调在习作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侧重在构思、提纲、初稿和修改等各个环节指导写作。

2.以过程教学法为主要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

那么,作文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呢?具体来说,有下面几个步骤:

2.1引导学生充分审题,做好写前准备。

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打腹稿、阅读资料、收集信息、确定主题、列题纲等。重点向学生讲授各种挖掘题材的技巧。首先启发学生如何审题,就题目或主题句的要求展开思考,开发出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其次,根据题意帮助学生确定每段内容,列出写作题纲。最后,引导学生写出与题目相关的潜在信息。这一阶段强调思维逻辑能力的作用,既要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又要引导他们不偏离主题。

2.2完整思路,丰富段落内容。

在充分审题,列提纲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使用刚学过的词和句,围绕每段中心句丰富段落内容。在指导学生展开段落写作时,教师还应顺着学生的思路交谈或提问,帮助完整思路。要求学生紧扣题意,突出重点,至于语法、标点、用词等细节暂时不纳入思考范围,留作文章的修改阶段。否则使自己发掘题材的能力受到限制。

2.3学生互评,修改完善。

这个阶段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第一步,学生互评。将学生分为2-3人一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要多涉及内容而少涉及写作形式。之后,让学生写出书面评语,然后进行讨论,并商定修改意见。教师可在各组之间巡视,但不要过于干预,只进行答疑或指导。这样的同级反馈可以正面地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使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读者的存在,有助于发现问题,并乐于接受,增强了作文纠错的及时性。第二步,将范文教学法与过程教学法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范文的思考线索、主题表达、句子衔接等,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写作的技巧。

2.4重写整理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要使学生明白,重写是写作过程中的阶段之一,而不是对初稿的否定。指导学生根据同学的修改意见,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完整和调理思路,对文章进行修改和重写。此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内容进行改动,也可以在重写前列出题纲,说明增减的内容。这样,经过重写,吸纳别人的经验和扩展自己的思路,相信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会有所提高。

2.5评阅阶段。

传统的评阅师生之间达不到真正的交流,教师评阅过多地放在拼写、标点符号、语法、句法和措词等方面,而忽视了对文章内容的审视。评阅后的作文所表达的思想和内容与原文相差无几,以至于学生觉得很乏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改变身份。教师站在与作者交流的角度,对文章中正确的观点批注“好、赞同”等;对于读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以帮助学生形成对于读者的敏锐感受力,感觉到要对读者负责。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切、尊重和重视,从而更加认真地对待作文。

第11篇

一、“情趣”教学法的特点

“情趣”教学法是一种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和根本途径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浓厚的兴趣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逐渐发展形成兴趣品质。

“情趣”教学法具有兴趣性、成功性、创造性等特点,其中兴趣性指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用以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不二法宝,是制约学习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成功性指的是“情趣”教学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条件,获得自尊、自信、自强的体验,最终形成积极的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产生促使自身进步的强大力量,教师需要走出只关注学习成绩的局限,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创造性等方面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对学生报以信任和希望,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创造性指的是“情趣”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开展“情趣”教学能够使学生以更强烈的创新意识参与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展现自身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氛围和条件,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支持。

二、“情趣”教学法融入小学中年级语文需要借助的途径

第一,借物激趣。中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偏于形象、具体,教师需要针对这一特点来开展直观化教学,借实物、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物”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第二,借景激趣。创设情境是“情趣”教学法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直观化、形象化教学内容;以音乐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表演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行为体验和思维体验以及情感体验;以游戏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竞争性的教学情境来激起学生的好胜心。

第三,借情激趣。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材比较生动、直观,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需要做好学生与教材的情感桥梁,向学生传递教材内蕴涵的真挚情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抒情性语言来融入个人感情,将教材内蕴涵的作者的情感充分地体现出来,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移入,使学生完成情感体验,并在情感作用下主动参与学习。

三、“情趣”教学法融入小学中年级语文需要重视的问题

第一,开展“情趣”教学法,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情趣化,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注重交流,给予学生充裕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造听说读写训练的有利条件,珍惜学生对教学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理解,真正将学生视为成长的人和平等的人。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等活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制定目标的能力、自主思考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自主收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第三,针对学生各种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需要针对学生应形成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有策略性地给予引导和调整、控制,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情趣性的学习中有所创造。

第四,教学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选择自己的思维方法来参与学习。允许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个性化发展。重视对学生自我反思的引导,在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时引导其增强自信心,在学生发现自身不足时引导其坚定信心,主动改进。

第五,针对中年级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作文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将社会生活引入作文。在作文中抒发个人情感,描述生活阅历,阐述思想观感。教师应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写作个性的塑造、写作素材的累积,使作文教学跟上生活的步伐和时代的节拍,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使作文教学成为学生的一种体验和被认同的途径。

第六,教师需要做好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虽然“情趣”教学法能够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性情和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情绪,然而也无法避免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在实际教学时。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自认为有理而又较为荒谬的问题,不仅问题本身没有价值,而且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这时要求教师必须冷静。机智应变,寻找根源,引导学生们认识到该问题所存在的问题,将本身不具备价值的问题进行有效利用,以避免宝贵教学时间的浪费,而不能直接指责,或制止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第12篇

关键字:以人为本;小学作文;作文教学;乡村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我国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后经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基本上明确了对“以人为本”教育观的阐释。即“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尊重人、关怀人的角度出发,无论是教育者的教师,还是受教育者的学生,甚至是学校的其他工作人员,都要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彼此的和谐发展。而在本文中,“以人为本”中的“人”作狭义上理解,主要是指学生,因为他们是受教育的主体,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学问、有素质、有发展的学生。

一、学生之“本”

学生之“本”是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核心展开教学,即常说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合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则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学而不厌,乐于其中。

二、小学作文教学在乡村环境中的局面

乡村小学与城镇小学在教育资源方面的确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如师资力量上,乡村小学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育观念整体上确实不能等同于城镇小学的教师;又如教学设备上,乡村小学的多媒体硬件设施和学生学习园地的创办显然也不如城镇小学;再加上很多乡村小学的学生,其家庭背景往往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照顾不到,并将家中的很多大小事宜让孩子来处理,这样不仅使他们的孩子少了一层教育,还减少了学习时间或游乐的时间。这些因素体现在作文的教学上发映为学生的知识量不足,生活乐趣的体验也不足,从而致使其写作时缺乏感悟与灵性。当然,乡村教学环境也有其独特的一面,如大自然的丰富资源来得更直接、贴近,无论花草虫鱼还是山野田林,这些充满纯朴生活气息的物体在乡村学生的印象中体会更多,了解更多。因此,乡村教师如何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利用好有限的自源而有实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重要的正确理解与把握“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不能因为自身资源的缺乏而消减教育的兴趣,而应作以积极的探索和努力的实践。

三、“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运用

为了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有效地开展乡村小学作文课,笔者以为教师需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熟悉《语文教学法大纲》

在新出的《语文教学法大纲》(2008)中对各阶段学生的教学要求各不相同,教师只有熟悉《语文教学法大纲》,才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知识储备的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如《语文教学法大纲》中说明“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字左右。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的书写、运用。前三年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又如,“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低年级着重听说写话,要有内容、语句要完整、连贯。中年级着重联系写片断、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高年级要着重练习写成篇的作文,要有中心、有条理,达到小学阶段的要求。”可以说,《语文教学法大纲》是充分照顾到了学生因年龄和学识的差异而设定各阶段教学目标的不一致,符合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通过熟悉《大纲》而更好地设置教学任务,不提前学习过高要求的任务、不超量完成过重的作业,使学生而有余力,保持对学习的渴望,才能做好从识字到阅读,从习作到写作的逐步跳跃。

(二)教育心理学的掌握

现代儿童教学心理学认为“要使最初的教育成为一种乐趣,要想学生提出问题,对他们的回答予以赞扬,决不能让他以不知道为乐。”[1] (P24)又“小学低年级儿童产生意义的主要心里结构是想象,他们正是借助想象甚至幻想来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因此,低年级的儿童要着重创造型的想象作文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并使儿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达自我的能力” [1] (P64)等。对教育心理学的掌握,了解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也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所要求的,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和接受心理习惯出发,掌握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在小学教材中,就有不少的课文才考察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的,如一年级上册的《菜园里》、《自选商场》、三年级上册的习作课《风景优美的地方》等,都是培养学生练习观察能力或说话能力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可以从颜色、远近、上下、大小、长短等方面去引导学生;教学上又从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移和事件的发生来启发学生的说话条理等等。切实照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写作氛围的创造

小学阶段,低年级(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写作尽管还不能称之为作文,但词语的运用、句子的书写以及习作的练习都是为高年级(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写作打下基础。对这阶段“写作”的培养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写作水平能否产生良性的影响,因此,同样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而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则更能使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特别是乡村小学中,教师要运用可利用的资源来营造趣味性的“写作”环境。如让学生描写上学路的见闻,或课后十分种的活动,甚至是一年四季山野田林的变化,学生寒暑假期间的山野情趣等等。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先通过让学生以说话的形式来表达他自身的感受,以鼓励为主,引导为辅,让学生比一比谁说得更好,更流畅。也可以让学生交流后,发现有哪些自己印象比较深的,拿出来与同学分享,使课堂的气氛不要停留在单纯的教师说教而已。

学生通过课上的说话后,即锻炼了他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锻炼了他的思维组织能力,算是在写作之前打好了草稿,这样再让学生去完成写作,学生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

最后,总结上述三点,笔者以为无论是对《语文教学法大纲》的熟悉,教育心理学的掌握,还是写作氛围的创造,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无非就是更好地实施每一节、每一次、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之为中心,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在乡村小学中,同样如此,它可能需要教师更多的投入,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甚至家庭环境,了解他们性格上缺陷,并予以正确的指导。而写作是学生学习语言和知识后一个能否运用得好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就确定了它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面对教学资源、学生整体素质都不如城镇小学的学生时,乡村教师想更好地开展作文写作或是写作阶段前的习作训练,必须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并有效行之。这当中,就对乡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和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做好“以人为本”的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