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

时间:2022-11-26 09:24: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

第1篇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的外在行为表现

3、如何做到心理健康

导入新课

说起健康,大家很自然地想到身条健康就是健康。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真正的健康是什么?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指躯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安全。当代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较为普通地存在着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我们把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称为心理安全危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安全危机问题涉及学习,就业,人际交往和生活各个方面。比如:1、学习上没有动力,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或者能学到什么;2、对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困难;3、自我中心意识强烈,人际关系紧张;4、缺乏正确的恋爱观而苦恼。当遇到心理安全危机时,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学会自助或助人,掌握一些应对的方法技巧很是必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授课过程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

1、健康的十条标准

一是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二是社会生活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对于大事小事,不过分挑剔;

三是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四是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五是能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六是体重得当,身材匀称;

七是反应敏锐,眼睛明亮;

八是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

九是头发有光泽;

十是肌肉和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2

五快三良好

躯体健康“五快”:

·

吃得快

·

走得快

·

说得快

·

睡得快

·

便得快

心理健康

“三良好”:

·

良好的个性

·

良好的处世能力

·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中医的养生理论--

五脏主导着情绪

心主喜

大喜则伤心

肝主怒

大怒则伤肝

脾主思

忧思则伤脾

肺主悲

大悲则伤肺

肾主恐

惊恐则伤肾

心脏病:忙碌、好争斗、急躁、善于把握环境

溃疡病:压抑、情感受挫、雄心勃勃

哮喘:过分依赖、幼稚、希望被照顾、对人对已模棱两可

高血压:好高骛远、压抑愤怒、听话

三、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2、心理健康的标准(重点讲述)

一是智能良好;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的综合。)

二是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打架事件)

三是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军训)

四是人际关系和谐;(学生之间正常交往)

五是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实习期间坚持岗位)

六是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七是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要适应

四、如何判断心理是否正常

第一,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能正确的反映外部世界,有无明显差异。

第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一个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内容是否完整协调。

第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在没有重大的外部环境改变的前提下,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是否相对稳定,行为是否表现出一贯性。

第2篇

在市教体委和市园区实验工作指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方案于2000年年初正式启动。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区域性整体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已初见成效。在园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努力营造一种氛围、把握两条主线、做到三个落实、加强四个渗透、达到五个结合、抓好六个环节。

一、营造一种氛围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形成需要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家长、社区的共同参与。所以,我们在推进实验过程中,要求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全体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员参与和全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期的实践证明,这种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对顺利开展园区实验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是行之有效的。

二、把握两条主线

园区实验研究的主要任务是: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地摆脱烦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在推进园区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抓好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预防性心理辅导和面向个别学生的补救性心理辅导两条主线,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其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预防、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促进学生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律、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最终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做到三个落实

1.组织落实

(1)园区成立上虞中学校长为组长、学区负责人和百官镇教办主任为副组长、务实验学校校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园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工作,负责园区实验的组织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

(2)成立学区负责人为组长、务实验学校分管领导为组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工作小组,负责园区实验方案的制订、实施和考评,具体指导园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园区日常管理工作。

(3)园区各中小学建立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学校实验工作小组,建立校长领导的、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2.计划落实

2000年年初,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市教体委的工作思路,我们制订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计划,我们又制订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方案》。在实验方案中,我们对园区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教育途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与步骤、保障机制和研究成果作了充分的说明和论证。园区各单位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认真研究,并积极创造条件稳步组织实施,将其列入议事日程,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制订了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计划。

3、措施落实

(1)在推进园区工作中注重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科研先导、经验引路。我们首先确定8所中小学为园区实验学校,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性整体推进策略研究》总课题为龙头,要求8个实验校都进行课题研究,把科研、教育教学实践与行政推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推进,边推进边研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实验学校典型引路的作用,探索最优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2)抓住关键,选准切入口,构建全方位的、立体的、开放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机制。我们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来抓。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开展心理辅导作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切入口。我们先后举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观摩、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优秀论文评比和心理辅导现场会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掘学校每项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之中。

(3)学校之间加强合作交流、纵横联动、相互促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序列性。由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各学段、各年级之间都特别注意衔接,小学、初中、高中加强纵向联合,同时各学段的学校之间也注重横向联合,加强协作研究,经常进行经验交流,并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园区坚持每月一次在各实验学校轮流召开实验工作小组例会制度,会上认真交流各校工作,及时总结。

四、加强四个渗透

1.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

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缺乏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在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都是由班主任老师承担的。园区各中小学始终把班主任当成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一方面给班主任压担子,规定每周一天的晨会课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月一节班队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初每位班主任制订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另一方面通过每月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会,组织评选“最佳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报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等手段,引导班主任不断提高心理辅导水平。

2.渗透到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中

各实验学校在全面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以“班队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模式运作过程中,学校先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列出序号,对各班主任进行全面的培训,对以班队活动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发性研究,全面推进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举行纪念革命烈士的团队活动中,学习革命先辈,增强奋发向上、立志成才意识;在开展“干部轮换”的团队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

系”的专题辅导,让干部们积极参与,培养竞争意识,通过“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发展”,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3.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围绕以下六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1)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2)以问题为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3)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4)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5)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6)以自身为榜样,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4.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务实验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紧紧依靠园区内各居委会、村委会,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广泛渗透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通过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途径,向家长传授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使家长能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心理辅导,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五、达到五个结合

1、全面教育与个别辅导结合。

2、专兼职心理教师和全体教师结合。

3、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

4、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团队活动、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相结合。

5、常规工作与课题研究结合。

六、抓好六个环节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目前,园区各中小学都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的设在晨会课,有的设在班队活动,也有的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但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将所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为全面推进园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前后举办了三次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的全市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市教体委在暑期也组织了由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的辅导报告。除此之外,各校也纷纷邀请专家给师生作辅导报告,这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开展小型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为主的系列活动

学校经常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小型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为主的系列活动,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培养。各校开展的“悦纳他人,悦纳自我,自信地笑对每一天”和“与父母的心灵沟通”等系列活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4.开设“热线”电话、“知心”信箱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现在,园区许多中小学开设了热线电话和知心信箱。热线电话的开通和心理信箱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感情交流。

5.建立心理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加强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主要侧重于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通过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务实验学校进一步加强了辅导的针对性,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了解更加深入。

6.利用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报刊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第3篇

桐城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组

二OO五年三月

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在校园生活中也日益凸显出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亟待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为此,市委、市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05年3月18日,市政府何炜副市长带队,由教育局杨红局长、张跃进副局长参加,包括市党办、政办成员和教育局有关科室人员组成的桐城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团一行赴浙江省上虞市、我省铜陵市考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察团一行在当地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到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听取介绍、参观校园、搜集资料,获得了一份份鲜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受到了心灵启迪,开阔了教育视野。

浙江省上虞市有78万人口,是一隶属于绍兴市的县级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经济开放城市,该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经济发达,并且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为浙江省“教育强市”。近几年来,该市以“学校试点探索,园区实验攻关,全市区域推进”为基本思路,大胆实践,取得了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经验,形成“科研引路,行政搭桥,园区示范,区域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园特色。其成功经验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中国教育报》所报道,受到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的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肯定。概括起来,上虞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经验是:营造一种氛围,把握两条主线,做好三个落实,加强四个渗透,突出五个结合,抓好六个环节。即:全方位区域性整体推进主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对全体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少数心理障碍学生进行补救性心理辅导这两条主线;做好组织落实、计划落实和措施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到团队活动中、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和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全面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心理辅导教育与全体教师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抓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设立热线电话和知心信箱、建立心理辅导室、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运作;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模式,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质量;积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经验,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转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和能力;锤炼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知名度。上虞市实验中学的“以辅导教师、专门渠道为‘精’,以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为‘气’,以课题引领、学术研究为‘神’,以校园文化、关注心灵为‘韵’”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操作要领令人印象深刻。而春晖中学的“学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学校文化引领”的教育思想更让人难以忘怀。

铜陵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早在2002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时,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已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该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教育部督查组、省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该市各级领导重视,努力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搭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其中,铜陵市金山路小学实施的“小学生性格优化教育”实验、铜陵十二中的“一体两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家长为两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十二项举措、铜陵二中的“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学生心理方法”令人颇受启发,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铜陵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夏冰作的个案处理的经验介绍令人深受感动,不能不让人为这位从教才两年的年轻女教师的专业素质、工作水平和敬业精神所折服,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起一支懂业务、爱钻研、肯奉献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归纳上虞市、铜陵市教育局及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法,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以师资培训为根本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为此,他们十分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采取行政与科研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形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一是抓干部队伍培训。上虞市不定期选派分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去外地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目前,上虞市共有130名学校领导参加浙江教科院组织的“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推进研讨会”、省教育厅举办的“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和“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铜陵市选派学校领导到上海市学校挂职锻炼,接受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培训,使学校领导能够率先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有效指导本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抓专业教师培训。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请大学和教科院心理学专家教授分别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等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和辅导报告。经绍兴市教育局和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批准上虞市为培训教师颁发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及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上岗(试用)证书。在省教科院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支持下,上虞市教体局于2001年3月以来先后举办了三期“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培训期间邀请了专家和大学、教科院的教授及心理学专业老师任教,培训班分七个专题,总课时为120学时,通过理论知识的书面考试、操作技巧的角色扮演、课堂研讨和论文交流等三方面考核。四百多名教师取得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证书》。铜陵市部分学校直接从大学选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生任教,市教研室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应该说,两市均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三是抓教师全员培训。利用节假日和暑期继续教育,不定期请省内外心理学专家给全体中小学教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不断更新全体教师的育人观念,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探索研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教育方法和途径,增加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2003年1月,上虞市教体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分管领导、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自学考试,2005年前完成全体教师的基础知识培训及考核,本项培训及考核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根据要求,全市首批有1470名教师已参加《人际关系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两门课程的自学考试,全市6000多名教师参加了第一轮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可行性和广泛性。

二、以模式探索为手段

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效果,使心理健康教育富有实效。近年来,上虞市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质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是创设活动课教育模式。各学校在全面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以“活动课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模式运作过程中,学校先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列出序号,再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并对以活动课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发性研究。在研究完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师资、不同学生及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实践中摸索并完善“活动式”、“诱导式”、“情境式”、“体验式”、“聊天式”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模式,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法,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结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初步形成了教师辅导、学生组织、专家点拨等活动课形式。针对有的学校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际,他们一方面引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一方面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与培训,通常在课前由教师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与目标,师生共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过程的设计,通过大量的观摩与大讨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二是创设心育活动载体。选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开展心理辅导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切入口,先后举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观摩、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优秀论文评比和心理辅导现场会等活动。通过开设的活动课观摩和全市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向现代化和高质量方向顺利发展。园区各中小学和试点学校都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的设在晨会课,有的设在班队活动,也有的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但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将所传授的心理知识富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的活动课观摩和全市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掘学校每项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管理育人、教育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之中。

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心。上虞市是浙江省首个“校校通”县市。他们积极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活动,加强中小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带有共性的心理问题。为充分发挥现有学校风格资源的优势,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新模式的探索,大胆开发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育网。“心育”网站共有六大主模块:心育课堂、心育论坛、心海拾贝、心语亭、百宝箱和知心屋。“知心屋”里设有“学生在线”与“家长在线”两个分模块,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热线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辅导和帮助,它就像一座“心桥”,使学生和家长、学生和老师间心心相连。上虞市和铜陵市不少学校开设热线电话、知心信箱、或网上“QQ聊天室”打进学生心灵,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心理困扰、常见的心理障碍、自卑倾向、学生孤独倾向、人际冲突等问题,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学校根据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通过热线电话的开通、心理信箱的设立和“知心小屋”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沟通了感情、增强了自信,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实效。铜陵一中校长介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夏老师充分施展“真情倾诉”的技巧,挽救了不少心理问题学生,堪称校园的“排雷专家”。

三、以园区示范为龙头

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大胆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区域优势和园区特色,为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累了成功经验。

一是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确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性整体推进策略研究》为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总课题,在总课题下各实验学校和成员单位分设32个子课题,同时把科研、教育教学实践与行政推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推进,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实验学校典型引路的作用,探索最优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第4篇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减压维护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被人们所忽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至少50%以上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人际敏感、忧郁、焦虑、自卑等。尽管各地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不尽相同,但均说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许多事实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主要原因

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就业竞争更趋激烈,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然会感受到巨大压力的存在,并受其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任务繁重。许多教师同时兼任几个班的教学任务,甚至跨年级组,备几套教案。他们除了白天紧张繁忙的工作以外,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备课、改作业、整理考试题,等等,都是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二是社会对教师高要求。我们一贯用“春蚕、蜡烛”“为人师表”等标准对教师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提出要求。因为是老师,所以要奉献,要默守清贫,要高强度工作。现在总在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而呼吁,可是在尊师重教的口号下,教师的社会地位却不高。社会上对老师百般挑剔,老师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全社会的指责和批评。在各种媒体上,我们时常看到教师遭到殴打,自杀等触目惊心的场面,试问教师的权利又有谁来维护。以上两点是形成教师心理问题的社会应激源。

从教师自身而言,其心理问题的产生,有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教师也有家庭,既要赡养老人,又担心孩子的升学和就业问题;还要操心像柴米油盐这样的琐碎家务,因此,他们也会感受到来自生活方面的压力。二是教师自身身体状况不佳,年复一年的单调枯燥的工作和生活,特殊的年龄阶段等因素,也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重要原因。三是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常常把社会对自己的高期待自觉转化为自己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但是,教师的个体综合素质有相当大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当教师认为有些事情是自己必须做到的,而在生活中却发现自己不能做到或者根本不愿做的时候,这个矛盾就会很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首先,不按学生成绩的优劣给教师排队,评奖金;成绩在教师的评职、评先工作中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不能只重结果,而忽略过程,毕竟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很多。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的局面,才能有效地减少或消除教师的心理问题。

其次,学校应制定相应措施,重视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效率,避免随意延长教师工作时间,杜绝节假日加班加点补课、开会等。

再次,学校领导还应多关心教师,使他们时时体验到被尊重、被关心,从而保持舒畅平和的心情,轻松愉快地投人工作。要让他们有休闲的时间调节身心,消除疲劳。

(二)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

社会对教师的高标准严要求,给予教师不小的压力。其实,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教育的彻底失败。如今,有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不再问津,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老师。一旦出现问题就对老师大加指责,社会舆论也纷纷攻击。试问有何公允?教育的成功,不仅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还需要学生的努力、家长的合作、社会的支持。对老师多一分理解与支持,就是对他们最大的鼓舞与安慰。

(三)注重自我调节,积极面对。

教师心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社会客观条件的改善,但是教师自身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对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只有拥有了正确的人生态度,才能有积极乐观的情绪。当你把正确人生观作为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时,你的情绪就会服从于事业,并且能在挫折面前不低头,在困难面前不消极,真正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2.努力工作,学会休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努力工作,做出成绩,也有助于教师树立自信心和增强成就感,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老师要学会劳逸结合,工作之余,合理安排业余时间,培养各种兴趣,在参与追求中冲淡和忘却心中的烦恼,从而感到生活的美好。还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紧张生活中的调节剂。只有这样,工作才会舒心。

3.宣泄调节。

找信任的特别是性格开朗的知心朋友倾吐自己的压力、烦恼等,听听他们的建议,调节自己的心理失衡,获得感情上的慰藉,有利于摆脱沉重而消极的情绪。

教师的心理健康既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又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教师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这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生物教学;渗透;分析

对学生渗透心理性教育主要是指在实际教育中自动运行的心理基本素质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并且有针对性的帮助每名学生处理生活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十分有效的发挥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他的职责就是教学育人,但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者,而生物教学的渗透教育是一项不能忽视的重要过程,本文依据几个不同的方面给予了探讨。相关的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对相应知识的培养上,并且还要深入到对学生的健康进行关注,同时也要积极的处理教材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渗透才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和知识进行全面的发展。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本文给予了一定的思考。下文对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渗透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提供参考。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实际的生物课的教学中相关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社会角色,努力变成和学生们变成十分平等的关系,并尊重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在实际的过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和认知等进行互动。相关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合作、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相关的生物教师应该做到平易近人的好态度,对所有的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给予相同的爱护和关爱。

比如: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在人格上让学生感觉到平等。可以经常性的使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进行探讨”“该问题你是可以回答的,不信你可以试一试,你可以的”等激励性的语句,而千万不要使用具有批评性的语句。

二、进行集体备课的教学策略

相关生物教师可以采用四步法的方式进行轮流备课,进行个人钻研集体探讨的方式来学习。个人的钻研就是为集体备课而准备的,尤其是相关教案的主备人,要将教案的全部内容进行完整的分析,并充分阅读并思考教学参考。将教学的重点内容突出出来,将教学的环节和方法进行从新的安排,在进行集体的探讨时将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安排进去,在这个基础上来进行个人的复备工作。

依据个人来说,基本性的策略有很多方面主要有:标、改、选、增和删等。所谓的标就是指:在共同形成的草案上来形成标识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选,就是主要选择认为自己适合的情境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案。而其中的增,就是要不断增加重要的案例和方法。所以的改,就是将原来教案中不适合的地方进行删减。调,就是要依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相关的教学特点,将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环节进行顺序的调整等。

三、要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的性教育

因为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具有冲动性、脆弱性以及一定程度上的不稳定性甚至会对外界环境产生的过激反应等。当那些不良的情绪累计过多之后,最后会直接导致一些生理疾病的发生。学生们在初中教学中曾经学过生理卫生课。其对自身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因为应试性教育,很多学校也基本是不上,换句话说会让非本专业的老师照本宣科。当遇到有关青春期的问题时还是难以启口。让学生对自身出现的变化和一些性知识严重缺乏认知,所以就造成了不能自己调节、疏导,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心理性问题。当学生面对来自生理上的不同变化时,比如:遗精、月经等多种现象又渴望了解时,往往不好意思向教师和家长进行咨询,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心理阴影。很多学生并不能得到正面的接触和回答,这就严重的造成了部分学生直接从网络上进行了解从而进入到了一些不良的网站,同时加上学生的辨别能力比较差,最后学到不该学到的“知识”。

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在讲解发育和生殖时,经过和卵巢所产生的过程,同时并结合受精卵的过程形成,甚至相关胎儿的产生,并向学生解释遗精和月经的生理现象,实际消除学生心中的自卑感和神秘感,进一步用好的态度去面对。

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内容

心理教学的设计主要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位置,并注重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不断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适应心理,在相应教师引导之下的学习十分有利于学生们的自觉主动性,积极开发学生的好奇性心理和主动学习的品质,都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和合作的精神。与此同时,这就强烈的要求了教师提供自主性学习,促使了学生的目标明确,不断的激发了学习的学习经验等。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积极的思考能力和自,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来了学生的好学心理。

比如:

相关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时,要不断创设新的学习情境,要不断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同时在不断提出假设之后进行相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同时也要注意在课内外活动的结合,不断重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学习能力。

五、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

在生物课的实际教学中,相关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性心理,来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时要依据相关的特点来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愉快的学习。失败和成功不仅可以积极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还会对后来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相关的教师要不断的运用样板练习和进行课堂上提问的方法,进行评价性鼓励,同时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积极的引导学生面对学生的失败和挫折,要不断鼓励学习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

六、适当的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

相关的教师要不断的了解并观察学生的情感。对那些在学习中经常出现的紧张、烦躁、疲劳和厌倦等情绪等,教师都要给予一定的调节,要让学生保持愉快而平静的心态。对那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个别的帮助,教导其改进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技能。对于中学生来说它完全处在青春期。学生青春期的特点很多,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所以很多学生并没有在比较正规的途径对知识进行获取,而形成比较健康的心理状态,所以就不能正确的抑制自己的冲动性和对相关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就阻碍的学生的健康发展。

七、高度重视相关教师的人格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还处在一个人格形成的不稳定时期,相关的社会环境尤其是相关教师的人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性作用。所以,相关教师不应该只是片面的注重知识的教授,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注重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也要有意识的将自己的诚实善良以及积极上进和认真负责等良好人格直接传给学生,积极的促进学生在个人格上的发展。

生物教师运用心理教学以及其相应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能力和理论的素养。让生物教师积极的渗透自己的心理教育,十分有利于在学校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主要的任务就是教育知识,但同时育人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核心。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每个教师都应该是一个良好的辅导者。而在整个生物学中积极的渗透健康教育一直都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上,并且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科学处理水平进行较好的处理,同时要进行适时的渗透,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和知识以及相应的行为素质等进行全面而又和谐的发展。

结语: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生物教学中主要渗透心理健康是解决和预防心理问题和积极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如今的管理教育中也是一项不能忽视的重要工作。总而言之,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十分迅速的科学,由于生物科学的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健康有着直接的管理,同时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将直接的进入生物科学的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人际关系的不断复杂,每个人的心理都承担着诸多的压力以及严峻的考验。因此,心理健康的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让生物教师积极的渗透自己的心理教育,十分有利于在学校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主要的任务就是教育知识,但同时育人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核心。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每个教师都应该是一个良好的辅导者。所以,在生物教学中积极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预防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现代教育中不能忽视的问题。生物科学中渗透健康教育主要是在主要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原理以及相应的心理辅导。十分有效的发挥学科健康教育的作用。所以,本文对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渗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给相关的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希望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金燕,陈志伟.高中生物新教材中透视出的性教育问题――道德教育缺失与教育模式匮乏[J].中学生物学,2008,10(05).

[2]范荣.高中生物教学渗透性健康教育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0(02).

[3]郝秀尧.在高中生命科学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8(03).

[4]吕林海,汪霞.当前世界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特征及其启示:课程政策设计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9,4(07).

[5]王英.生物教学中进行青春期早期性健康教育的初步尝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12(06).

[6]李艳辉.高中生物学科渗透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4(06).

[7]武德甲.新手与专家型中学生物教师课堂方法型教学策略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14(09).

第6篇

一、高度重视,健全健康教育机制

学校健康教育是教育系统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加强办公室工作力度,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并制定专项计划,做到机构健全,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二、开足、上好健康教育课

1、学校健康教育要做到开课率、课时、教材、教师和教案、考核和评价“五落实”。开课率达到100%;义务教育段周课时达到0.5节,配齐教材,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教案、上课符合相关要求。有健康教育整体或专项检查、考核和评价。

2、努力搞好健康教育教学和学科渗透工作。在保证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知识,如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在自然课中渗透环境卫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使学生接受健康教育率达100%。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90%以上。

三、重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各校要切实加强对健康教育师资的各种培训,积极组织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坚持集体备课,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要充分发挥校园各种传媒的宣传教育作用,办好学校健康教育黑板报和宣传栏,做到每二月更换一次;利用校园广播,坚持每天宣讲健康教育知识;开展专题卫生讲座;并将生理、心理卫生教育和健康行为习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五、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规定和要求,在确保对健康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重点改善教学基础设施,使教室采光照明、课桌凳、厕所、宿舍、饮水及体育锻炼设施和健康教育器材、教具等硬件全面达到指标要求。

六、认真执行信息报告制度

学校设有专职传染病和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员,学校发生群体性发热、咳嗽、腹泻、食物中毒以及麻疹、腮腺炎、甲型流感、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时,应在二小时内同时书面报告教育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做好跟踪信息上报工作。

第7篇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方针,准确把握德育工作的规律性,体现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断提高我区德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二、工作目标

以特色学校创建为驱动,以德育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为向导,以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工作要点

(一)夯实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1.切实发挥德育课程及学科德育渗透主渠道作用。各校要进一步贯彻《市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试行)》,不断开发各门课程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并发挥其育人功能,进一步完善机制,定期开展德育课程落实情况的检查及学科德育渗透教案评选活动。

2.不断推进中小学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建设。各校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年级段建立不同的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并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探索建立校外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努力实现校外德育实践活动规范化、课程化、常态化。

3.深入开展理想信念与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多载体多形式,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和社会责任感。广泛开展党的十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及“三观”、“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三观”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热爱”指: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加强民族精神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切实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主题教育活动。

(二)务求实效,全面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

4.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学习雷锋精神、落实雷锋行动”及“日行一善”活动。广泛开展“认星争优”活动,在班级、校级、区级等不同层面地开展美德少年星级评选活动,在未成年人中树立一批美德榜样,进一步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

5.继续推进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继续开展“洒扫应对”活动,从“校园文明礼仪”、“家庭文明礼仪”、“社会文明礼仪”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心中”等主题教育活动,牢牢把握“做人、学习、生活”好习惯养成的三个环节,狠抓常规管理,使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得到长期有效的训练,并内化为个人需要,形成良好的素质。深入挖掘学校典型做法,适时在全区中小学中予以推广。扎实推进青少年德育讲堂及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新建6所青少年德育讲堂。

6.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根据《关于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甬教德[2013]29号)文件要求,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着力开展“节日小报”创编、中华经典诵读、优秀童谣传唱、清明节期间组织“网上祭英烈”、“六一”期间组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七一”期间组织童心歌咏活动、“十一”期间组织网上向国旗敬礼等实践活动。

(三)深化特色,着力打造学校德育品牌

7.进一步深化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不断加快区学校“一校一特色,校校有特色”格局的形成,召开区第二次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经验交流暨推进会。各校德育部门要以学校特色建设为依托,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特色办学理念贯穿于全年德育工作始终。

8.着力打造班主任队伍建设品牌。举办区2013年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着力培养一批骨干班主任和专家型德育工作者。举办2013年小学班主任大讲堂活动,不断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

9.不断打造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各学校要把科技活动列入学校德育工作的年度计划,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全校性的科技体验活动,逐步形成科技教育项目特色化,重点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联合区科协、团区委、工程学院继续开展区大学生校外科技辅导员进校园活动。

(四)注重防范,全力构筑“三结合”教育网络

10.继续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落实“六五”普法教育规划,切实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采取法制讲座、法律宣传、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形式,组织开展好“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月”、“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月”、“廉洁诚信教育进校园”、反教育、禁毒教育、国防教育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帮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使中小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做好第三批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参评学校的推荐工作。

第8篇

本学年认真执行“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学二0一一年德育工作计划”所指定的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加强细节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为手段,力求在德育实效性和机制建设方面有所突破,以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互帮互助教育为抓手,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锻炼师资队伍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德育队伍建设

1、制定学校全员参与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校长、班主任、大队辅导员、任科教师的育人职责,确保全员参与德育工作。

2、加强对德育工作队伍的检查评比,把各岗位人员的育人职责落实到位,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

3、每月举行1——2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学习理论,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质。

(二)进一步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1、发挥班集体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

2、加强少先队队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锻炼,让队干部自主策划、参加学校活动,以大队带中队,中队带小队,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

3、抓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与检查,做到每生都能熟记,月末德育领导小组统一抽查,作为学生及班主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有效指导学生的言行。

4、以各月纪念日和学校特色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各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育活动从点滴开展,从细微入手,力求使学生逐渐掌握并养成各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三结合教育,发挥德育合力

1、认真开展好家长学校工作,及时召开家长座谈会,形成家校联合教育网络,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合理安排班级家长会,进一步与家长进行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2、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并结合学校在“学雷锋”、 “五一”、“六一”、“清明节”等节日或纪念日,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重点突出“奥运年”的特色,开展“我的奥运”主题活动及“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3、继续抓好德育阵地建设,构建校内外德育网络,组织好各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深入了解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发挥少先队阵地堡垒作用,如本学期的对黑板报、宣传栏、阅览室的宣传和使用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继续加强同朱旺村大菱鲆养殖基地、五色草研究等德育基地的阵地共建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课外生活增添更多的教育途径。

(四)着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德育机制:

1、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教师自身和职业道德修养,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爱学生是教师的本分”为主题的活动,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平。

2、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最直接的实施者,要增加班主任的德育责任心,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班主任培训机制,将理论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增强班主任工作能力,不断改进工作艺术。

3、抓队干部的队伍建设。加强对队干部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大队部在少先队员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队员全面素质方面的作用。

(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把心理健康课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教学做到有教材、有教师、有计划、有教案。

2、积极组建校心理健康辅导室,积极开展心理辅导

工作,并以此作为学校德育教育重要工作形成机制,长期坚持。

(六)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本学期,学校将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倡教师大胆创新,把各科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根据各科自身特有的思想政治道德内容,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人生观教育。   1  

与本篇 2010-2011第二学期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内容有关的:

【返回 栏目列表】

(七)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渗透。继续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要认识到学校是育人场所、文明场所,不能留有任何“死角”。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力求让每一处场所、每一面墙壁、每一次活动都发挥育人功能。搞好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等教育阵地,发挥校园广播优势,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

(2)

第9篇

如今,性教育越来越多被公众所提及,并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封建传统观念的长期束缚,造成了性教育的障碍,大多数人对性问题处于无知状态,把性视为,甚至把性与丑恶、下流相联系。学校的性教育相对滞后,虽然也有些这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很多不足,如理论研究薄弱,实践操作不规范,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教育读本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性知识的获得绝大多数不是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主要通过一些报刊、杂志、书籍、影视媒体,有些甚至是通过一些黄色书刊和影视等途径获得的。这些从社会复杂环境中获得的性知识既难保证其科学性,又缺乏针对性,造成学生性知识贫乏,性观念落后,性道德水平低下,甚至性心理障碍等情况。现在已不是一个“谈性色变”的年代了,因此学校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科学的性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基于此,2015年3月,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成立了性教育课题研究小组,尝试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团体辅导、家教讲座、个体咨询等多样化途径对试点中小学学生进行科学、多元的性教育课题研究,为科学、有效地普及性教育迈出有力而坚实的步伐,也为其他中小学开展性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研究小组实践探究的主要思路是解放思想、活动跟进、修正反馈。

一、理念先行――解放思想,着眼于“双层面”的发展引领

社会敏感问题的尝试与探索需要胆量,更需要智慧。环翠区性教育课题小组从解放家长和教师思想入手,积极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在专家引领下,积极对家长和教师开展各类培训,使其接纳并积极参与性教育工作。

家长层面的引领:考虑到性教育的敏感性与实际效果,环翠区性教育课题小组决定,首先要面向家长进行性教育培训,让家长接受性教育理念、支持学校性教育的同时,在家配合做好性教育工作。锦华小学心理咨询师张伟伟结合生动具体的案例,分别从性教育的内涵、性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科学性教育三个方面对家长进行性教育“扫盲”。望岛小学心理咨询师苗婧雯则结合“身体红绿灯”一课,让家长近距离接触学校性教育课堂,并以此为例,引导家长在家也对孩子做好性教育。培训活动结束后,学校立即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的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三所学校有95%以上的家长表示愿意积极合作。

教师层面的引领:性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我们认为,不仅是学校心理教师,所有学科教师都应是性教育的参与者与践行者,因为其教学思想和方式,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三月初,三所试点学校分别面向学校全体教师进行了“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性教育”主题培训活动,教师们反响强烈,都积极表示性教育确实应该在学校推行。今后,性别教育也将成为学校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将更加多元化。

二、活动跟进――有效探索,致力于“四课程”育人研究

(一)以绘本课程为载体,让性教育生动化

“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怎么进到你肚子里的?”这样的问题让很多家长不知所措,不少家长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咨询这方面的问题。很多家长意识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却不知该从何下手。环翠区性教育课题小组想到了绘本。

1.定主题,选绘本

锦华小学、望岛小学在征集学生兴趣、疑惑和与家长沟通的基础上,将性教育分为:“认识我们的身体”“保护隐私”“家庭情感教育”“社会性教育”等几个主题,并根据这些主题挑选合适的性教育绘本。如《认识身体》《我从哪里来》《我不喜欢亲亲》《家族相簿》《小威向前冲》《的故事》等绘本,内容涉及性别角色认同、生理功能介绍、如何保护自己的性器官以防他人伤害、出生的知识及妈妈生下宝宝的艰辛,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爱等内容。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绘本,不仅可以传授性知识,还可以培养儿童爱父母,体会父母的辛劳,形成自尊、自爱的品格。

2.做课程,演绘本

小学生都比较喜欢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绘本,深化性教育的效果。锦华小学、望岛小学选取了《小威向前冲》《认识我们的身体》等性教育绘本,让孩子从生命的起源开始,全面接受科学性教育,并引导孩子扮演妈妈、爸爸等角色,体会妈妈怀孕的辛苦及爸爸照顾家庭的责任,让小学生将绘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进行性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特别重要,教师理解绘本、捕捉信息、语言表达的能力等都会影响绘本性教育的成效。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纠正谈性色变的错误认知,认真回答儿童提出的性方面的问题,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3.拓渠道,讲绘本

家庭在学生性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锦华小学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把家长请到学校,带上孩子出生的视频或者照片,再结合相关绘本,讲解孩子是如何出生的,妈妈生完孩子的感受,以及爸爸在等待宝宝出生时的心情,让孩子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了解妈妈生宝宝时的痛苦及爸爸担心的心情。这是实行家庭亲情教育的一个方式。望岛小学还与医院等社会机构合作,请专业医生结合绘本给孩子讲解孕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性知识。

(二)以心理课程为主阵地,让性教育系统化

环翠区性教育课题小组非常重视心理健康课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教育的主阵地。德育科李静副科长,引导小组成员对每一节要进入课堂的性教育课教案进行研讨与磨课,达成理想效果后再在各学校推行。目前,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各有一节性教育精品课《身体红绿灯》和《青春期红绿灯》,已在两所试点小学推行。

城里中学则从方刚教师精编的《中学性教育教案库》中挑选教案并进行改编。目前,《我家有女初长成》《安全跨越成长路上的美丽陷阱》两课已成功开讲。令人振奋的是,锦华小学性教育专题报道还在山东省少儿电视台播出与推广。

(三)以电影课程为媒介,让性教育无痕化

经典童话影片深受孩子们喜欢,如果能结合影片内容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在对影片的讨论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性教育,更容易将相关理念深深植入他们的心中。锦华小学在三年级尝试进行电影性教育课,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广泛好评。例如:学生观看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后,都说喜欢白雪公主,追问原因时,多数学生回答:“漂亮。”“继母也漂亮,为什么不喜欢她?”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不能仅仅以外表美来衡量一个人,还要重视心灵美。这其实就是对学生未来恋爱价值观的一种无声渗透,从而达到性教育的目的。

(四)以团体活动课程为补充,让性教育自然化

在青春期的关键时期,正确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为使学生顺利度过美好的学生时光,城里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了以“青春期异往”为主题的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心理教师曲小男根据自己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所了解到的青春期男女学生在交往过程的困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精心设计了“猜猜我是谁”、心理情景剧等一系列课堂活动环节。通过学生的活动体验、讨论反思和教师的点评,辅导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异往的技巧,树立健康的异往观,学会健康、自然地与异往。

早期性教育关系孩子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在从出生到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孩子的身体变化很大,有必要了解性方面的知识。在如今信息发达的时代,为了预防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不健康的性知识,学校性教育任重而道远。利用绘本、电影、心理健康课和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生动而科学地向青少年开展性教育是学校性教育的新途径和新策略。

三、实践反馈――修正航线,向性教育的深水区挺进

性教育在环翠区的率先开展,得益于区教育局对性教育的再认识。性教育的不断实践,需要实时反馈,为此性教育课题研究小组定期制订相应的问卷调查和开展性教育研讨活动,不断修正性教育航线,做到胆大而不盲目。

基于对家长、教师开展的各类培训和对学生开展性教育的实践,环翠区性教育课题研究小组正努力从实践中提升理论知识,汇编了《中小学性教学指导手册》,为性教育的推广提供借鉴,向性教育的深水区挺进。

第10篇

一、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1.板书不规范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不重视练字,认为用手写字已经不重要了。一些师范类学生也有这种思想。平时没有花时间去练习,致使钢笔字写得不好,粉笔字写得不规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将来要为少年儿童的书写进行示范,如果在黑板上写的粉笔字笔画凌乱、歪歪扭扭、行距不齐,学生就看不清楚;写的钢笔字如果密密麻麻、字迹潦草,也会影响到学生的书写,甚至间接地影响到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处理分析能力不强

实践中发现,一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认为自己今后从事的是小学教育,给小朋友上课那还不简单吗!可真正要上讲台讲课时却发现,他们只能照本宣科,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组织,甚至对于该讲哪些内容,应该重点讲解那些内容都把握不了,只能照搬别人的教案和做法。

3.课程组织与管理能力弱

有些师范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学过程非常生硬,各种教学语言运用不熟练,不能有效地驾驭课堂。按要求,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都要用简洁明了的课堂语言,引导学生完成各种教学活动。如果平时注重积累这种课堂组织语言练习,在教学实践中就会自然地表达出来。但许多师范生由于缺乏训练,或者平时不够重视,到实践教学中就应用得不自然了。如果课堂上出现一点小问题或学生配合不到位,造成教学不能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时,他们便会失去对课堂的控制。

4.备课说课不熟练

师范类学生在实习前要进行试讲。而在进行试讲前,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怎么备课、如何写教案。他们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握说课与上课之间的区别,有些学生甚至以为说课与上课差不多。许多学生表现为备课时无从下手,重点、难点把握不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平时训练中,部分学生不愿自己动手设计,过分依赖网络教案,总是照抄他人的教学设计,导致运用时不得要领。备课和说课是考查学生能否胜任教师职业的重要标准。

5.运用教学策略不灵活

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观摩机会太少,实践教学机会也不多,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取教学方法只能是“纸上谈兵”。例如,在教学中不能把握好导入环节,采用的导入方式单一,或者不经导入就直接进入新课内容,未能很好地进行新旧知识衔接,既会增加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新课时,提问技能很重要,它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有的师范生不善于设疑或提出问题的时机不对,有的师范生只会按部就班地照教案进行,课堂气氛沉闷。当课堂突然出现问题时,他们往往缺乏灵活应对的教育机智。

二、校内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1.优化课程建设,增设一线教学专题

(1)科学开设课程,增加教学技能课程

师范类学生毕业以后主要是从事教学工作,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传授知识的综合能力。为了加大教学能力的培养力度,应对课程进行优化调整,适当增加教学技能类课程。根据教学工作的要求,小学教育类学生主要的教学能力及对应的技能课程有:培养书写能力的“书法课”,以训练钢笔字和粉笔字书写;培养课堂语言和普通话水平的“教师口语课”;制作简笔画和剪纸等美工作品的“美术课”;具备一定演唱能力和鉴赏水平的“音乐课”;能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现代教育技能课”;能根据小学主要课程进行备课、说课、讲课、评课训练的“课程教法课”等。这些课程都应该作为技能必修课,不仅要开设一定的课时,还要严抓实践训练。目前师范教育开设的理论课程大多是对权威的教育理论进行了解和应用,而对于实践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困惑、最新的教育政策、课程改革的现状和方向等内容,由于大学教师没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与中小学教师不经常接触,也不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困境和内心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开设教学一线教学专题,如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语文、数学课程改革趋势等。这类课程不需要固定上课时间,可以以讲座形式开展,时间灵活些,如利用晚上、周末都可以。可以由相关专家或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担任主讲。

2.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师范教育的很多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都采用理论课的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且掌握的知识都是理论性的,在实践上无法灵活运用。为了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需要对师范教育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增加或加大实践课程的数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要修改理论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安排中要体现“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各门课程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安排不同课时和不同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要适当缩短学时,如教育学和心理学由每周开设3节缩短为2节,要配合实践能力培养计划,设置6个课时开展技能训练,在课堂上安排学生依据所学教学理论和方法开展教学训练。一些基本素养课程也要缩短学时,如大学语文由两年缩短为一年,思政课程由原来的每周3节理论改成“2+1”的模式,即2节理论加上1节实践的模式,给予学生更多参与社会实践调查的机会。师范类学生都要学习学科教学法,原来都是由大学教师任教。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由大学老师上是可以的,但课程全部由大学教师上就不合适了。因为绝大多数大学教师毕竟没有中小学工作经历,普遍不了解教学实际要求,不清楚学生的学习困境,不熟悉学生的心理需求。即便是原来在中小学工作过的教师,时隔多年后,也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时代气息,不了解最新的教改动态。所以,有必要聘请在一线工作的中小学教师以实践课形式进行学科教学法教学。一线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可以展示他们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一线优秀教师加盟教师队伍,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优秀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而且可以把最新的学情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告知大学生,使他们走向实践岗位后能够参照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开展教学工作。

3.加强教学技能训练

通过举行教学技能大赛为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搭建展示教学技能的平台,够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技能训练的积极性,既可以展示他们平时技能训练的成果,也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为了让教学技能大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赛事要精心组织,赛前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可设置多个单项比赛,如写字、绘画、舞蹈、讲故事、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也可设置一些综合比赛项目,如微课教学等。可适当增加获奖的人数,让更多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有出彩的机会。在赛前,可以组织相关有技能专长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技能实践指导,营造浓厚的学习技能的氛围,并借此提高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技能。

4.组织学生参加技能考证工作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是教育教学工作,不仅要学好学科知识,还要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更要懂得学生的心理。因此,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不仅要有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还要考取必要的技能证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要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德育,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非常必要。为了能让更多的同学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学到心理咨询的技能,学校可以和相关咨询机构合作,共同培养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培训后,不仅熟悉咨询的理论知识,还将掌握咨询诊断的技能,有利于日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

5.加强微课训练

学生要进行实践教学训练,一般采用微课教学的方式。但微课教学教室在许多地方学院没有装备,或者微课教室装备数量不多,不能满足教学训练的需要。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进行微课教学训练,可以利用学生现有的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开展微课训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某个教学技能训练为主题,如教学方法、导入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等,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从几个不同角度把学生微课训练的过程拍摄下来,每次进行15分钟左右的教学训练。这样学生可以利用视频回放进行分析,提出优缺点,下次再进行训练时,可以对照前后情况,分析取得的进步,提出还需改进的地方。

三、校外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的途径

1.到中小学校见习

许多师范类学生在学习期间没有参加教学见习环节,有的学校培养计划中也没有这一要求。学生只有通过教学见习,才能现场感受课堂教学的过程,真实体验学生的课堂反馈,学习到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见习的组织可以与聘请一线教师到大学任教的措施统一起来,适当与中小学校开展合作,让学生到合作学校参加教学见习和组织现场观摩教学活动等,为日后自己进行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2.到培训机构开展教学实践

学生要成为合格的教师,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是前提,开展真实的教学实践是基础。学生应该贯彻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思想,“在做中学”,积极到相关教育培训机构中去锻炼。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学校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教学实践要求,并将其作为师范类学生的实践训练必修课。到教育机构参加教学实践的时间不做统一要求。学生可以在寒暑假参加,可以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完成。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班级教学,可以是个别指导,也可以是学科兴趣班的形式。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学生能实际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体验教师工作的艰辛,收获教书育人的成功。

3.发挥双导师作用做好实习锻炼

第11篇

[关键词] 聋生心理健康回归主流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基。一个人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学有所成,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存在缺陷,将带来严重的后果。而聋童由于听力受损,对有声语言的感知发生困难,使语言发展存在缺陷,只能“以目代耳”,限制了其与外界的交流,致使他们无法与正常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姐妹、兄弟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中,造成他们心理发展、道德认知水平发展相对滞后。如:嫉妒他人,与周围的人敌对,多疑、偏激、自卑、易怒等。况且,小学阶段儿童的社会地位的变化、承受环境压力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这一切都将促使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产生质的飞跃。在这个飞跃中,学校教育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小学阶段的聋生进行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增强其自理自立、自强自信的意志,而且还会使其激感和动力,更好地去掌握文化知识及各项技能和专长,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塑造出全面发展的新人。

那么,如何在聋校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培养积极的情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爱是打开聋生心扉的第一把钥匙。聋生走进校园就疏远了家庭中父母的爱。他们感情细腻而脆弱,这时最需要老师的爱,他们很在意老师对他们的一言一行。感情是信任的基础。教育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性质和特点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育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挚的情感,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切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讲解的道理,产生对道德观念的认同感。因而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语言和表情,通过各种形式来向聋生表达爱。比如:针对聋生中因缺乏家庭温暖的“情困生”,教师真挚的关爱、细心的关怀无疑像涓涓细水流入他们干涸的心田,教育的作用如春风化雨般的自然。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但却确确实实地表达了教师对聋生的爱和关注。教师要尊重学生,作为聋校的教师更应尊重我们的聋生。首先,对聋生的尊重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人格。对于缺乏自信、自尊心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意味着信任和鼓励,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其次,尊重是教师走进聋生心灵的前提。只有尊重聋生,才能与聋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打开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肌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我们要创设一个宽容、温馨的课堂生活环境,让学生自主、自由、自信,让学生成功、成长、成人,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让每个孩子都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我在进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总是在学生随文识字后,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并且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说:“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生字宝宝们没有朋友,他们想和你交个朋友,愿意吗?如果你们能准确地喊出它们的名字,那么这些字宝宝就都成为你的朋友了。你可以把你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你的同学,读一读,认一认。”然后,我请学生上台找字宝宝,并介绍给自己的同学认读。此环节注重了在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基础上,让学生走上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喜欢识字、乐于识字、学会识字。互动、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手段,在沟通交往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成功地进行了情感与思维的对话。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真”朋友。课堂上,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便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让聋生昂起头来充满自信。有句话说得好:“赞赏犹如春风暖,漫骂好比严冬寒。”在没有笑脸的老师面前,学生们的心灵会受到伤害。课堂教学中免不了会有批评,但一定要慎重地选择批评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我们平等地、充满爱心地对待每一位聋生,就能使我们的批评变得温和又有善意,犹如春风化甘雨,变得委婉而智慧;犹如青橄榄,苦过之后格外甜。这样,教师才能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时的教育才能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二、在备课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备普通的教学环节,更要围绕学生,围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往只考虑教师应该怎样做、学生应该怎样学,把学生看成配角。而现在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教案,同时联系学生现在的水平和学习能力,挖掘出各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实现这一点,就等于为“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打下了坚实可行的基石。那么,如何挖掘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呢?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因此,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带着新的眼光和思路认真研读教材,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其心理问题,便可从语文教学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三、教师应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效益观

新课标要求我们改变课堂教学效益观,新课堂教学效益观将直接影响到教育长远目标的实现。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只是教师教的有多么精彩、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要从多元化的角度、从全面素质培养的角度来评判。我们应该认识到:一堂好课,除了知识的传授与被掌握的程度、多少外,还应包括师生在课中积极情绪体验的状况,包括学生由此获得的在生活中的启示以及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也包括学生在这堂课中心理健康发展的习惯培养与问题的纠正及其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参与意识、思想教育等各方面的体现。教师应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效益观,努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四、利用教材,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在聋校中,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比较严重。比如,高年级的聋哑学生的行为和各种习惯,直接影响着低年级的聋哑学生,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语言交流方式。所以,我们应经常为他们树立其身边的聋哑学生榜样。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同时也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教师应该在让学生熟悉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

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聋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氛围主要决定于人际关系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建立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五、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适当增加提问和演板的次数。许多学生自卑、胆小、耐挫力差,害怕回答问题。教师应让此类学生多回答问题,在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步训练他们的自信心、耐挫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2)多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没有恐惧心理,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克服了自我封闭的心理毛病。

(3)让学生自主充分地活动。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先让学生预习、提问。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做针对性的讲解。这样不仅节约了讲授的时间,同时也充分训练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六、在课外辅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渗透到课外辅导中去。如有些学习成绩差的聋生,自信心不够,学习兴趣不强,甚至出现厌学、焦虑、抑郁等心理行为问题。教师应通过课外辅导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纠正他们不良的心理倾向。又如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不爱做课外作业。教师应采取教师监督和同学结对帮助相结合的方法,多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同时训练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

七、在教育评价方法上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许多厌学的孩子,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别人的批评与指责,甚至是讽刺和挖苦,出现了严重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注意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八、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家庭作为学生第一所永久的学校,对其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良好的家庭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帮助聋生家长关注聋生的成长,让家长走进孩子的心里,帮助孩子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从而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浓浓的爱,并把这种爱延伸到同学中、师生中、社会中,在广泛的善、爱之中,使聋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聋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聋生的班主任,要始终把这项工作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聋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小事做起,坚持从整体着眼,注重个别,促使聋生的心理素质朝着健康向上的方面发展。只有让聋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他们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缺陷补偿,将来才能真正“回归主流”,做一个残而不废的自立自强的人。

[参考文献]

1.贾晓波《走出心理误区》(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第12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办法规定: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集体备课,统一作好安排。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心理健康课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之一,目前没有统一的教材,大多由承担心理健康课的兼职或专职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比较集中或突出的问题和需要自主设计活动开展教学。心理健康课教具作为课堂重要的工具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一、心理健康课教具与传统学科教具的差异分析

心理健康课教具多由心理教师根据活动设计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这与传统学科的教具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心理健康课教具以活动为导向,传统学科教具则以知识为导向。以数学教学中“圆的周长”为例,教师多采用圆形实物、测量软尺、直尺等作为教具;以物理、化学等学科为例,实验工具固定性较强,教师一般不需要费尽心思自主选择。尽管近年来传统学科教具逐渐表现出多样性和特色化,但多以知识作支撑,变化不大,主要是表现形式的差异。因此,传统学科教具选择的统一性和固定性减少了教学设计的难度。而心理健康课教具则主要以教学需要的活动为导向,活动多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前提进行选择和设计,相对传统学科,心理健康课的教具选择空间更大,对教师的自主性要求更高。这增加了教具选择和设计的难度。

二、目前国内关于教具研究的现状分析

从学段来看,目前国内对教具的研究以幼儿园和小学居多,主要原因在于幼儿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学科来看,数学、物理、化学等需要动手操作的学科居多。从关注点来看,对教具的设计制作关注较多,针对教具的使用和功能多是笼统探讨,很少从教具的准备(包括设计制作)、发放(时间、顺序、方式等)和回收的完整过程进行探讨。心理健康课上的教具不仅仅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而且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参与完整的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

三、心理健康课教具的教育价值探讨

(一)细致用心准备教具,保证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教具的准备能够体现教师的做事风格和习惯,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笔者执教的三年级学业发展辅导心理课“我的学习好习惯”中,需要为学生准备纸质红蓝苹果,给每个学生发放4个蓝苹果和4个红苹果,这样每个班级需要的蓝红苹果加起来320个,加上要准备多余的苹果,一共有400多个,数量比较多。为了保证分苹果的有序性和高效性,笔者在上课之前抽出时间,用回形针将4红4蓝苹果固定在一起,多余的苹果分别用几个回形针固定。上课过程中,笔者执教的班级在分发教具的时候速度非常快,节约了时间,同时增加了主题分享和升华的机会。教师对教具的准备态度和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学开展,更重要的是学生会从教师的做事风格和习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笔者认为,教师权威是保证学生自觉学习的前提,教师权威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知识权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学识渊博;第二种是处事权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行为处事的利落细致;第三种是人格权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强大的人格魅力。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教师应该在教具的准备中细致用心地设计安排,让学生在教师的处事权威中受到积极的引导,在学习、做事过程中学会自觉地、细致有序地、高效有速地进行安排。

(二)巧妙有序发放教具,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心理健康课具有自己的学科独特性,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心理课教具多为教师自制或需要学生在课堂过程中完成,教具制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第二,心理课教具的种类多样,尤其是小学心理课。第三,心理课教具的发放有一定要求,一般会根据活动的开展有序地分发教具。在笔者执教的四年级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心理课“我的身份牌”中,教具为四张纸卡,分别是“我的自画像”“我眼中的我”“他人眼中的我”“我的与众不同”。教案设计要求教具制作的过程便是课堂展开的过程,最后需要用彩色丝带将四张纸卡连结在一起。由于教具较多,教具发放的要求就相对提高。本次课上过两次,第一次,有的教师把所有的教具一起发放,结果学生都忙碌于系彩色丝带,玩纸卡,根本没有用心讨论对自己的认识,有几个比较细心的女生一直在关注自己打的蝴蝶结是不是好看,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教学时,我们决定将纸卡按照顺序发放,最后发放彩色丝带,给大家统一的时间,将本次活动的收获连结在一起,教学效果提高很多。教具发放的时间、顺序、方式需要教师巧妙设计,才能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三)把握时机回收教具,保证课堂管理的高效化

教具参与课堂可能只是某个教学环节的需要,但是教具在整个课堂上都有可能受到学生的关注,尤其是符合学生好奇心理、探究心理的教具。很多教师经常会忽略教具的回收,认为需要教具的环节或活动结束之后,可以直接切入下一个环节,而且回收教具也会占用课堂时间。在笔者执教的四年级社会性发展辅导“学会沟通”的课堂上,笔者采用了“撕纸游戏”作为热身活动:学生们闭上眼睛,不能说话,把长方形的纸两次对折之后,将一个角撕掉,然后将这个角的对角撕掉,最后展开图形,观察手中的纸张样子是否一样。本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主动沟通的重要性。热身游戏之后开展主体活动,但是由于没有及时回收使用后的纸张,不少学生一直在“玩纸”。小学生很喜欢用纸撕成各种形状的东西来玩,而且还会在同学之间继续比较差异,说话现象比较多,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教具在规定的教学环节使用之后,由于没有及时回收起到了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具的使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从课堂管理的角度看,教具的回收有着潜在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