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办公设备管理制度

办公设备管理制度

时间:2022-03-30 20:06: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办公设备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办公设备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企业;办公设备管理制度;选购;收发;存储;使用

1 建立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做好企业办公设备管理的基础

通过建立企业办公设备管理制度,可以确保企业在选购、使用和保管办公设备过程中能够严格遵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选购和使用,使企业办公设备管理工作有据可依,确保了企业办公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在完善的企业办公设备管理制度下,可以确保企业实现办公设备的合理调配和使用,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可以根据各岗位的特点来对办公设备进行优化配置,确保各个工作岗位的办公设备在配备上做到准确、合理和均衡性。

在完善的企业办公管理设备制度的制约下,企业办公设备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按一定的步骤和规程进行,确保企业办公设备管理、使用上的协调、有序性,避免在办公设备管理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或是矛盾。

按企业办公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办公设备的配备,不仅有效的满足了不同工作岗位对办公设备的需求,而且还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出办公设备的功能性,同时在配备办公设备过程中,还要确保各个不同岗位办公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从而更好的确保办公效率的提升。

在严格的企业办公设备管理制度制约下,办公设备的购置和使用过程中都需要严格履行各种操作规程。同时在配备办公设备时,每个部分和每个成员都需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标准进行配备,这就确保了办公设备配置的公平性,避免在办公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循私舞弊的现象。

2 选购办公设备是办公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办公设备管理工作中,选购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办公设备选购时,需要做到货比三家,即通过对多家供应商的办公设备进行调查和对比,通过对其性能、特点、价格及供货情况、支付方式及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相互比对,从而选择性价比高的供应商。在购买办公设备过程中,要考虑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同时还要对供货地点、运输方式、运输价格、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及到货时间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严把办公设备质量关。特别是在选购办公设备时要重点关注售后服务,这是办公设备使用过程中质量的重要保障。

利用货比三家的方法进行办公设备选购时,需要制定选购对比表,这样通过对各家供应商、产品及工作现场等几个方面的对比,从而选择适宜的办公设备供应商。

首先,明确供应商提供的服务,需要将供货地点、支付方式和售后服务都要包括在内,这是供应商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多家供应商这三个方面的对比,从而选择服务质量最优的供应商。

其次,在选购办公设备时需要重点考虑办公产品自身的性能和价格,这是选择供应商的关键所在。需要对产品的功能、价格、功率、耗能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从而选择产品性价比最佳的供应商。

最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工作现场环境的适应性,这是在选择供应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要素,产品在使用现场能否摆放、使用,使用效率和质量能否达到工作的具体要求,功能上是否存在浪费,产品的废弃物排放是否与国家节能减排政府相符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3 收发存储是办公设备管理的核心工作

在办公设备管理工作中,接收、发放和存储办公设备这是较为经常性的工作,所以在这些工作进行时需要做到准确性、有序性和安全性。避免在这个过程中办公设备受到损坏,在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做到设备接收、发放和存储时间的准确性,而且还要确保所形成的文件和报表要做到准确性,整个过程中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在企业办公设备收发存储工作中,需要做好办公设备接收的准备工作。提前对保管和使用人员进行确定,在接收前做好人员准备工作。同时还要对设备的各项特征和性能进行提前了解,从而为设备的存储和使用位置进行合理设定。还要做好接收现场的环境准备工作,使现场的环境能够有效的满足设备存储和使用,同时还要做好接收文件的准备工作。

在收发办公设备过程中,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即是交接验收工作,对于所接收的办公设备不仅需要与各项文件、合同及单据等要具有相符性,而且在交接过程中还要做好记录工作,通过对办公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交换验收登记表的填写,交接时双方要在登记表上进行签定确认,完成移交。

办公设备在存储过程中要确保安全性,作为保管人员需要对办公设备存储的空间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能够更好的满足办公设备存储安全可靠性的要求。首先,要有安全防范设施。如库房和货架牢固、消防器材、安全防盗设施、保暖防冻设施、通风、防潮、防干燥、防虫蛀设施等;其次,要有安全保障制度。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责任制等;再次,要严格执行出入库交接验收制度、交接班制度、守卫制度、消防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4 使用管理是办公设备管里的难点

在办公设备管理工作中,正确对办公设备进行使用,实现企业的增效节支,这是办公设备管理的重要目标。因此,办公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切实做到三点:第一、要看懂供应商或生产商提供的设备和耗材的产品使用说明书(用户手册),做到了解设备和耗材的使用详情,了解设备的使用期限和耗材耗量的检测方式、方法。科学、合理地维护设备,延长使用寿命,减少耗材的耗量。第二、要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或用户手册的要求,安全、文明地使用设备和耗材(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规定品牌型号使用耗材),严防操作不当引起设备损坏和耗材的浪费。并要把使用说明书(或用户手册)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操作手册)始终放在设备和耗材的附近,保障使用者随时使用。第三、在更换、领用耗材时,应检查、检测耗材是否必须进行更换,若还可以应用,应把旧耗材用尽,以减少浪费。

做好办公设备的故障管理,防止、发现和及时有效地排除故障,是确保办公设备的正常运行、增效节支的重要保障。建立办公设备的故障日志、故障报告制度和故障管理责任制,不断积累对故障的识别和排除能力,是提高办公设备故障管理水平主要途径。

办公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十分重要,然而也最容易被忽视。对于办公设备经常的擦拭一下灰尘,注注油,紧紧螺丝,看似简单,却对保护办公设备的完好运行,减少办公设备的磨损,延长办公设备的寿命,提高办公设备的功效,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来军.规范机关办公设备管理的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第2篇

健康、安全和环境(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HSE)管理体系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将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动态管理体系。本文以天津港欧亚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亚集装箱码头)为例,介绍该公司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安全管理情况,分析HSE管理体系在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 HSE管理体系基本要求

HSE管理体系遵循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的管理模式。该体系由7个关键要素组成,包括领导和承诺,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策划,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实施和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以及管理评审等(见图1)。

领导和承诺是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前提条件;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是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的总体原则;策划是HSE管理体系的内容,包括辨识危害因素,策划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目标和指标,管理方案等多个要素;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是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基础,包括组织结构和职责,管理者代表,资源,能力、培训和意识,协商和沟通,文件,文件控制等要素;实施和运行是HSE管理体系实施的关键,包括设施完整性、承包方和/或供应方、顾客和产品、社区和公共关系、作业许可、运行控制、变更管理、应急准备和响应等要素;检查和纠正措施是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包括绩效测量和监视、合规性评价、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事故及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记录控制、内部审核等多个要素;管理评审是推进HSE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动力。

2 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HSE管理体系评价方法

欧亚集装箱码头的集装箱装卸设备主要包括11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和33台市电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电缆卷盘式),维修区主要包括机修车间、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维修场地、岸边吊具维修区等,工作现场危险因素较多且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工作中的危险因素按类别可分为物理性危险因素、化学性危险因素、生物性危险因素、心理性危险因素、行为性危险因素和其他危险因素等。

欧亚集装箱码头的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采取对外承包制,主要包括日常维护保养、三班故障抢修、委外维修等维护形式,由设备管理部门的工程技术部负责设备维护的管理、设备维护计划的提出和实施以及设备维护项目的监控和验收。HSE管理体系针对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的评价方法如下:

(1)根据不同维修形式的工作流程辨识各自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准确评价风险程度,并采用《危险因素调查表》对维护风险进行识别,对各类风险进行汇总、筛选、分析、评价后形成《危险因素汇总表》;

(2)采用一般作业风险评价法对维护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设备维护过程中的安全预防措施。

在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过程中,HSE管理体系按照各岗位职责辨识维修人员所在流程的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计划阶段主要存在办公设备故障、辐射等极小风险;实施阶段的危险因素主要存在于物资拆卸和搬运过程中;堆场内主要存在交通事故危险;特殊天气(如冰雪和大风天气)下容易因设备湿滑产生危险;电气系统检修存在高压电和静电放电等危险;高空作业环境存在坠落风险;维修作业时可能因操作不当引发危险;使用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气体也存在一定危险;电焊作业可能引发高温烫伤、火灾等危险;检修作业完毕后,遗留的废旧棉纱、损坏零部件、废油等也可能引发危险。

完成对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中危险因素的识别后,HSE管理体系对危险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消减措施。

(1)办公设备故障、辐射等危险。可能性:极有可能。后果:不严重。危害等级:极低。消减措施:采购符合国家健康标准的办公设备,定期对办公环境进行辐射检测,并采取种植植物、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及时更换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等措施减轻危害。

(2)物资拆卸、搬运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可能性:有可能。后果:中等严重。危害等级:低。消减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3)堆场内交通事故等危险。可能性:不太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高。消减措施:遵守场内交通安全规则,编制合理的车辆交通管理制度,由专人协助管理现场交通。

(4)特殊天气带来的危险。可能性:有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高。消减措施:实时监测天气状况,建立预警系统,制定全面、合理的特殊天气应急处理方案,成立应急预案小组;此外,在雨雪天气安排维修计划前,对设备湿滑等情况进行说明,提醒维修人员注意安全。

(5)电气系统检修中高压电、静电放电等带来的危险。可能性:有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高。消减措施:对检修人员进行高压检修作业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检修规程,填写停送电票、工作票、登高作业票等票证书,认真履行监护制度;检修过程中佩戴绝缘手套、穿戴绝缘鞋等防护用具;带电设备(如变压器、变频器)停电检修前,一定要在放电完毕后验电,确认无电后才能进行操作。

(6)高空作业环境存在的危险。可能性:不太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高。消减措施:检修人员在检修作业前接受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检修规程,登高作业时佩戴安全带等防护用具,作业现场采取设置遮栏等安全措施。

(7)维修作业操作不当引起的危险。可能性:不太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高。消减措施:检修人员在检修作业前接受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检修规程,检修过程中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8)使用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气体及电焊作业带来的危险。可能性:有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高。消减措施:检修人员在检修作业前接受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检修规程,检修过程中正确穿戴劳保用品;联系安全管理部门填写动火证,提醒并注明安全注意事项;采取设置遮栏等安全措施。

(9)委外单位维修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带来的危险。可能性:有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中等。消减措施:维修人员在作业前接受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和检修规程,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心,履行监护制度。

3 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HSE管理体系的实施

(1)强化安全教育 加强对各级人员的安全作业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并根据不同设备的维护方式和操作特点进行专门教育,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安全意识;通过班前训话和派工单将有关安全作业的技术要求详细、明确地告知作业人员,并由作业人员签字确认。

(2)完善安全培训机制 根据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安全培训计划,建立公司、部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及考核机制;按照《安全管理协议》的规定,要求设备维护承包方严格做好员工岗前安全教育、特殊岗位教育、回笼教育、转岗教育等,并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

(1)建立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步骤,明确设备管理目标,主要通过以下方面着手:编制合理的设备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如防风防潮应急预案等),并将与设备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进一步明确各级、各专业的设备管理标准;指定专门的审查批准人员,编制检修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落实规程中涉及的工作票、证件等;建立设备运行档案,记录关键运行参数并定期监测,做好缺陷和事故记录,编制详细的设备参数,留存易损件图纸,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设备改造和升级项目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批准,并确认与设计不冲突。

(2)强化主动维护的理念,加强设备检查力度。HSE管理体系要求对设备危险作业环境进行有效控制,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设备巡检力度有助于随时了解设备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现象方便及时调整和维修。为此,需要根据HSE标准及设备的重要程度和使用频率编制《设备安全检查表》,对设备进行全方位安全检查:司机等操作人员对重要安全机构进行目测检查,确定制动器、电机、防风装置等安全机构处于正常状态;针对主要工作机构的运行状态进行动态检查;针对机械紧固件、电气设备、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的安全状况以及减速箱、轴承、电机等部件的振动、温升等现象进行月度检查;针对高压电缆接头和外表、滑环箱内部、变压器、高压柜等重要电气部件钢结构及安全辅助装置进行年度检查。多层次检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降低设备故障率和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设备维修费用。

(3)加强验收管理,确保维修、检修和保养的质量。设备维护中的危险因素会直接影响维护效果,而维护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设备运行周期,更关系到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能。码头一般用“平均故障修复时间”来衡量故障抢修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用“连续2次故障之间的平均作业箱量”来衡量设备日常维护质量,这2个指标是考核设备管理部门的重要指标。

(4)及时掌握与集装箱装卸设备相关的先进科学技术。利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网络技术和远程起重机管理系统实现对起重机的实时监控,掌握设备运行的重要参数,为设备主动维护提供依据;另外,使用回放功能监测设备出现故障时的状态数据,并对之加以分析,为日后的日常维护提供指导。随着燃油价格的上涨,轮胎式龙门起重机趋向于采用市电电缆卷盘、滑触线小车、锂电池混合动力等供电方式,新技术和新操作方式无疑会带来设备安全管理的新问题,这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具有前瞻性,提前掌握先进技术,为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保障。

第3篇

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通用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教学科研等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或者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列入固定资产管理。

其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部分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视对资金的管理,而对仪器设备管理却重视不够,存在严重的“重货币资金不重财产物资”的片面资产管理思想,对国有资产的使用缺乏系统的、有效的监督机制,短期行为较为严重,进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高职院校资产购建以各使用单位为主,“谁购买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的现状形成了资产名义上是学院所有,实际上是使用单位所有的管理体制。由于资产管理与资产使用部门间的责任不明确,各使用单位之间缺乏顺畅的沟通与协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浪费和使用寿命的缩短。高职院校设备高投资低效率,有的甚至长期闲置,造成严重浪费;管理手段没有采用信息化手段,依旧停留在手工登记和监管资产上,数据有陈旧和静态的特征,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

其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少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比如在资产的预算配置环节缺乏科学有效的审核机制;在资产购置环节没有清晰和规范的程序;对固定资产的长期管理也不到位未进行定期清查盘点,以致家底不清,资产账、卡、物不相符;未建立固定资产移交制度,造成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登记的使用人与真正的实物持有人不符,甚至少数人员离职后将其使用的固定资产据为己有,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其三,固定资产缺乏评估。受政府办学体制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至今仍局限于资产账面管理, 夸大了高校资产的价值,对资产使用效益缺乏必要的评估。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除了财政拨款外,高校学费收入逐年增加,借贷资金、民营资本也相继介入。财政拨款占高校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逐年下降,只能勉强维持正常人员经费的开支,在高职院校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但是现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仍然未要求对教学、科研所占用的资产使用进行完全成本核算,没有制定具体的资产成本核算及计提折旧的实施办法。

其四,固定资产利用率低、共享性差。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评估或其他需要建立实训室,未考虑专业设置未进行充分论证,只知道建立机房,建成后开出率利用率很低,有的甚至无长期规划购置固定资产,之后长期闲置不用,未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另外由于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所有人一般为各单位或部门,难以实现资产在全院范围内共享。

其五,固定资产管理员兼职现象普遍、整体素质偏低。目前,高职院校多进行精简机构,由此出现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的纳入党政办公部门、有的纳入综合部门、有的纳入后勤部门,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编制偏少,有的单位甚至全部是兼职人员,这与快速发展的规模不相适应;管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层次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加之忙于应付日常的事务性工作,无法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基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视角的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加强措施

高职院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合理配置”的原则。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角度提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如表1所示:

其一,建立由财务部门负责人、主要固定资产使用单位负责人、资产与设备管理处负责人、分管院长、学院院长等组成的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制定固定资产管理政策和预算。一般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于每年12月完成下一年度设备购置计划的申报,购置计划应以项目形式进行申报,并附可行性论证,行政办公设备按标准予以配置,学院每年核定一定数额的零星设备购置费、教学仪器设备由教务处初审,审核通过后报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由资产与设备管理处汇总上报审定,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根据审定结果,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编制年度经费预算,并报学院财务管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后由财务处下达经费预算。

其二,使用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建立接口。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院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第三版),学院固定资产分为十六类:房屋及构筑物;土地及植物;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文体设备;标本模型;文物及陈列品;图书、音像制品(含计算机应用软件);工具、量具和器皿;家具;行政办公设备;被服装具;牲畜。

建立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逐步形成对资产的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调拨使用、审核报销、会计核算、处置报废的监控模式,使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督和管理之下。 高职院校财务部门设置、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分类账簿;资产与设备管理处设置固定资产分类、分户明细账簿;使用单位设置分类明细账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明细账簿应按品种设置账户,按类设置汇总账页,反映各种各类固定资产的数量和金额。固定资产卡片要登记名称、财产编号等,一物一卡,由使用人员承担保管责任。 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延长,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实际净值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高校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应该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反映和监督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实物状态、价值情况。

其三,固定资产使用单位、资产与设备管理处以及按照金额逐级审批对固定资产的增加进行审批、审批后提出采购申请,采购进入招标流程,签订采购合同。固定资产使用单位提出固定资产需求计划并经相关部门领导审批后并在上年所做的年度预算内填写立项设备购置审批单,设备采购科进行采购需求分析汇总并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调查库存,如果库存中有进入调拨程序,如果没有将由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审核,并根据金额的大小,由单位审批权限规定逐级审批,审批后由申购单位配合设备采购科实施采购。

图书由图书馆组织采购;各单位用创收经费、科研经费购置设备,凡单价在一万元以下,总价在2万元以下的,可采用询价或双人采购等方式自行采购,也可委托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组织采购;基建项目中的设备由基建处组织招标采购。除上述设备外,其他设备均由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组织采购。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由使用单位组织实施,供货商根据使用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完成安装调试工作,使用单位对安装调试工作负全面责任;资产与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需要对房屋及水、电等进行改造的,应由使用单位提出改造计划,报后勤、基建等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

其四,设备的验收管理,根据收货单据或入库单采购合同暂估入账,待收到发票后暂估冲回。设备验收工作由使用单位组织实施,根据固定资产类别,由使用单位单独实施验收或由使用单位会同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相关部门实施联合验收。设备验收时,使用单位应填写设备验收报告单,验收合格后资产与设备管理处负责建账立卡,资产管理科填写固定资产入库单,附申购表、发票、验收报告等并办理入库,编号、建账手续等,月末入库单汇总后交财务处签批及报销处理,财务处将固定资产登记入账。

其五,资产管理人员打印、黏贴固定资产编码,并登记存放地点、维修计划等。固定资产增加后由资产管理员打印资产条形码标签交由使用单位贴标签,标签上需注明相关信息。高职院校应配备具有一定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人员担任资产管理员:及时做好本单位固定资产账、卡的登录、标签粘贴和有关统计报表等工作;统一办理固定资产的申报、验收、入库、领用、借用、报损、报废及其它工作;按资产管理部门要求开展本部门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本单位领导和资产与设备管理处汇报;协助本单位离职离岗人员做好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对资产管理人员应经常进行业务培训,对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

其六,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定期、不定期维护,盘点等。主要包括:

(1)日常管理。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做好防火、防盗、防暴、防潮、防尘、防锈、防蛀等工作,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完好和使用安全。对精密贵重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进行操作;对购置仪器设备、文物、陈列品以及基建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件资料,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及时收集、整理、妥善保管。固定资产已届使用年限确实无法使用的可予以报废,使用年限参照国家有关标准。未到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原则上不予报废处理。 固定资产的报废由使用单位提出报废的理由和意见,经使用单位和分管领导同意后填写《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单》,经鉴定后报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由资产与设备管理处汇总后经学院同意上报省教育厅、财政厅批准核销。

(2)定期、不定期维护。各使用单位设备维修费应采用“核定经费、超支自理、结余留用”的原则,各部门进行设备维修,首先应由使用单位设备责任人填写《设备维修申请表》,经使用单位负责人审批后实施维修,并由本单位组织进行质量验收,记录维修结果。各部门设备维修费用,在学院核拨的设备维修经费中开支,验收合格后到财务处办理报销。《设备维修审批单》平时由各部门资产管理员或其他指定的专人保管,每学期结束时上报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备案。

(3)资产与设备管理处与财务处应保持定期、不定期对账,确保账账、账卡、账实相符。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和固定资产使用单位每年需进行账、物清查、盘点,主要查明账面结存与实有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确保账实相符。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内部每年应由资产管理员组织一次清查、盘点,使用单位在日常实训室管理过程中也要注意以物对账、以账对物,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由使用单位查明原因,说明情况,按管理权限逐级上报,经批准后调整账目。

参考文献:

[1]程艳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当代经济》2009年第1期。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转变职能,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按照便民利民的要求,进一步改进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

二、主要任务

(一)公开的内容

1、全局和中心工作。一是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决议情况。二是重要工作部署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包括年度目标任务及阶段性工作完成情况;大额资金使用研究决策情况;重大项目、建设工程完成情况;本年度为民办实事完成情况。三是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2、各窗口单位的行政审批。通过政务网公布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继续清理、调整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工作流程,公开办理程序,强化过程监控,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的动态管理制度。逐步依法将审批职能和审批事项集中到服务中心公开办理,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

3、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开出国出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等经费支出。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客观公布事件进展、举措、公众防范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和监督保障等措施。对依法应当保密的,要切实做好保密工作。

4、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安全保密制度、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办公设备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财务报销程序、机关考勤制度、工作督办制度等。

5、机关内部事务。加大对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机关财务预决算、政府采购、基建工程等信息的公开力度,加强权力运行监控。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梳理职权依据和运行流程,查找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并及时在内部公开,加强对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6、其它事项。包括资金、资产、资源的处置、管理及使用情况;人大提案、政协议案办理情况;中心、综治维稳工作情况等。

(二)公开的形式。主要采取会议、文件、通知通报、局域网、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等形式。

(三)公开的程序。政务公开的事项和内容由职能股室或所涉个人提供,中心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予以审核并按规定确定公开的时限、范围、形式,全局性重要公开事项和内容由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批;对于重大决策、人事任免、政策兑现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事务,要采取先班子集体后全体知晓的程序进行公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汇总整理政务公开工作的图文、电子档案,并做好立卷、归档工作。

(四)公开的时限。根据公开内容分为常年公开、定期公开、适时公开三种。做到重大决策、目标任务常年公开,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重大或复杂的公开事项,应根据公开后的反馈意见完善后再次公开。

三、监督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的领导,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研究部署,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提出改进和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措施,循序渐进,务求实效。中心成立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副主任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为成员。综合股负责公开内容的收集、整理、制作等工作,督查股负责监督公开内容是否真实、全面。

第5篇

(一)强化日常监管提高物资使用效益

当高校物资购入后是物资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始,物资管理部门要全力克服重采购、轻管理的情况,着重开展高校物资的日常管理。首先要对购入的物资建立起整套体系的入库手续,对相关仪器设备的编号、使用年限、购入时间等相关数据资料进行记录与保存。对大仪仪器、办公设备、材料等物资进行科学合理的保管;对各项仪器与设备进行实时的跟踪调查,第一时间掌握设备的使用情况、使用频率等具体情况;定期对物资开展盘点,给下一次物资采购方案提供参考信息。物资管理部门还应该设立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所有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在环境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设备与仪器进行开发、改造等。

(二)建立高校物资管理机构

目前高校物资管理工作十分琐碎、制度不完善是导致物资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校建立专门的物资管理部门是十分有必要的。建立高校物资管理机构,设定规范的物资管理制度,全面发挥高校物资管理的职责。高校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建立能够保证物资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专业机构。在主管领导的带领下一同组织协调工作。物资管理机构可以分为财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等,财务部门负责价值管理、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物资管理与核对。管理机构要设立明确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做到科学管理,有效管理。

(三)统一物资信息强化核对检查

在现代化社会中高校物资管理部门应该利用计算机来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以便全面、详细的记录、存储物资信息,以形成物资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一对一的管理模式以及物资管理部门与物资使用部门一对多的物资管理模式。高校物资管理部门不仅仅是物资的存储部门,同时也是物资的详细信息中心,其占据了物资账单核对的主导地位。高校物资管理部门要根据日常物资管理的时机需求定期的、有目标的开展物资核对。

二、采购流程管理控制

(一)制定采购预算以及采购计划

高校在进行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只有控制好采购成本,才能够实现节约成本,获得更高的绩效。进行采购预算工作,就是对高校内部工作展开资源配置。预算是一种控制机制,能够起到控制实际采购成本的作用。制定采购预算是对物资采购成本的预测,是整个采购的理性规划。预算不仅能够对物资采购展开合理的配置,并且建立了一个标准,从而可以对采购实施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展开随时的检测,从而确保采购的顺利进行。有了采购预算,就可以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的控制采购资金,从而达到控制采购成本的目的。

(二)处理好采购与相关业务的关系

采购部门与物资管理部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采购的物品存放在何处、怎样存放、如何保养、合理调拨,何时报废等问题。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主要的关系则表现为财务部门在什么情况下给予采购物资人员采购经费、何时给供应商结款等等。采购部门在与其他部门协调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偏差,这时就需要双方相互协调,在一定的情况下还应当请求高校领导层集体研究解决。

(三)采购体系管理

采购体系管理是从文件制定和有关的管理架构组成的文件体系。文件体系中包括采购策略、计划、目标、以及有关的制定等。

(四)建立采购流程管理系统

在信息化社会中利用计算机软件来优化采购流程是十分科学的选择。基于BPR核心思想与电子化采购方式就可以对高校采购过程进行优化。从提交采购需求信息、采购审批、供应商管理到网络竞价、选择供应商、合同签订、送货跟踪、验收、电子支付等一系列流程都可以利用BPR采购流程管理系统来进行最优控制。

三、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高校;对策;管理现状

高校正常开展教学、科研以及其他服务的基础正是高校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在高校评估中占据较大比重,特别是理工类学院,固定资产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评价一个高校教学环境的重要指标即固定资产的数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一个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全民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不论是在招生规模,还是在办学规模上都迅速扩大。然而,高校在追求规模扩大化,资产数字化的背后却是固定资产管理无效化,部分资源浪费化,因此如何有效管理高校固定资产,提升固定资产使用率,最大限度发挥高校资源,产生经济效益,培育高校固定资产的造血功能,更好的为高校科研、教学,为师生及周边经济服务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

高校的固定资产区别于其他企业单位资产,单个设备价值在500元以上,或者是专用设备价值在八百以上,并且使用有效期限是一年以上的,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物质原有形式不发生改变的均为固定资产。高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建筑物(教室、行政办公楼、实训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多媒体、实验设备)、一般设备、图书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在资产属性方面,高校资产一般属于国家,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产属性方面,一般属于董事会,但是在使用权限方面,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均是使用权和管理权,并且管理权一般是分布在各职能部门,使用权则分布在资产占有单位及个人,这样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三权独立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资产组织形式。

2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2.1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专职管理

在公办高校或者民办高校一般都成立了后勤集团,对本校相关资产进行专职管理,成立资产管理科,并将校内资产进行模块划分,“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体系已经形成,通过相对成熟度的资产管理体系,基本包括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能,提升了管理效力。

2.2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实施管理制度化

通过专门机构的划分,将复杂化的校内固定资产进行有效划分,还需要在各部门内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当前高校及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均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相应岗位职责,物资采购标准等制度。通过责任到人,建立人员和资产的对应关系,特别是实训设备需要做到详细信息管理,为后期部件置换,回收提供较好的制度保证,通过制度建立,明确任务,细化责任,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及使用效率。

2.3加强固定资产的常规管理

通过建立职能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使之发挥作用,高校资产管理处应该就资产的购置,验收,管理,使用,维修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对校内资产进行常规化管理和审核化管理相结合,强化日常管理,比如建立资产项目清单,分类清单卡,并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归纳整理,定时对项目清单进行复查。强化固定资产,特别是易损设备的常规化维护,提升设备使用年限。

3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1管理制度不能适应购置固定资产的需要

目前在对已有资产的入账,管理以及后期维护、报废、置换均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对购置资产的可行性,资产的使用率等方面没有完善的制度保证。首先,高校很少建立资产预算管理体制。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对经费的安排是比较重视的,也有年度经费预算,对已有资产的管理体系已经形成,但是缺乏比较科学的资产购置计划,一般是各部门提出购置申请,由相应职能部门进行审批购置,但是职能部门缺乏对专业设备的论证体系以及预算控制体系,就会形成资产闲置现象。其次,职能部门管理制度分散。高校建立了自己的资产管理专门机构,但是没有统一的归口单位对各管理制度进行汇总,统筹。教务处有教学设备管理科,图书馆有图书资料管理科,后勤有办公设备管理科等等,虽然从表面看来功能是细化了,但是由于各部门的执行力度,以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不一致,导致设备管理存在巨大差异,同时也会出现同台设备多个部门同时管理,同时不管的情况,没有统一的归口单位进行统筹,效率大打折扣。

3.2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管理工作薄弱

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经常滋生腐败,多数高校均有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首先就是社会馈赠或者企业捐助的固定资产在账面上没有反映,特别是一些无偿为二级学院配置的行政教学设施没有列入单位固定资产列表,有些虽然入账,但是在入账核算方式没有统一,不正规。其次基建项目核算混乱,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

3.3固定资产使用范围模糊,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由于高校固定资产的特征性,有些固定资产在所有权上是学校所有,实际上是个人所占有,一旦疏与管理,就会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比如为专业带头人或者学科专家配置的实训室或者科研设备。

4高校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从高校固定资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来看,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方法,没有有效的管理体系是不能发挥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管理好、使用好、维护好高校固定资产,使之更好的为高校服务。

4.1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职责

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需要加强,资产管理专门机构需要对全校资产进行统一购置,对各部门的使用要统一管理,健全报废制度,置换制度,细化资产管理职责,并明确归口部门,构建日常管理体系,定期复查管理体系,统一报告,统一采购体系。

4.2定期清查,保证账实两清

加强对已有资产的清查与核实,对新进设备要做到账务,实物两清,及时入账,入账准确。账务管理要做到不漏查一桌一椅,不重查一件资产。

4.3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经营比例,培育造血功能

提升固定资产经营性能力,培育固定资产造血功能,提高资产利用率。高校建立专业的固定资产运营部门,对可开展经营活动的固定资产登记入册,制定经营活动计划,提交高校审批,在保证教学科研的前提下,开展经营性活动,提升固定资产利用率的同时,也为固定资产的后期维护及购置培育造血功能。

4.4应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建立数字化校园的机会,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数字化,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购置等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申请,这样便于建立统一的归口单位,统一对校内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5结论

通过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分析,以及相应对策的研究,可以加强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力,提高高校固定资产对教学科研的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对策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7(5).

[2]吴萍.浅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J].职业技术,2007(70).

第7篇

学校教育技术与装备中心管理的装备室有实验室、体育室、多媒体教室及艺术教室。具体来说,有一个物理实验室,一个物理准备室;有一个化学实验室,一个化学准备室;有一个生物实验室,一个生物准备室;一个音乐教室和一个美术专用教室。

学校大力推进图书室建设,图书室(馆)藏书量、报刊总数、教学参考书、工具书达到《标准》要求。学校有藏书室3间,藏书共1万多册(生均35册)。阅览室2个(有一个学生阅览室和一个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报纸34份,各类期刊60份;阅览室座位50个,书刊柜架总数14个。

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完善校园网络、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投影教室、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软件制作室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有计算机近100台,计算机教室2个,多媒体投影教室8个。

重视和加强学校体育场所建设、器材设施的配备工作。学校有一个体育器材室;室外装备有3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一个400米的环形跑道,10个室外乒乓球台和联合器械等。操场总面积9338平米,生均做操面积30m2。

二、装备建设

不断加大力度,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工作稳步推进。标准的教育技术装备,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一直以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课改,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长远奋斗目标,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提升我们学校办学品位,紧紧围绕教育技术装备“建设、配备、管理与使用”的四个重点,发挥管理职能,积极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各项工作。

尽管目前我们学校办公经费很紧张,我们尽量做到开源节流,并寻求多方支持,不断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上。

1、学校现在已有的多功能教室、仪器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和体育器材室,基本上能够满足我们目前的教学需求和学生活动需求。

2、学校每年利用寒暑假期,投入资金,对各类专用室和教室进行维修、粉刷与美化,做到宽敞明亮,窗明几净。

3、按照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进行设备的配备。我们学校每年都要投入一定量资金,配备实验器材,购置艺术、体育器材,添置新电脑,做到了年年有投入,年年有更新。

4.各仪器室通风、防火、防潮、防盗设施齐全。办公设备、管理用电脑、网络信息口及修理用必备工具齐全。

三、装备管理

我们学校在逐步更新硬件设施的同时,重点狠抓软件建设,规范制度,强化装备管理,发挥装备效应。我校从上到下,认识统一,十分重视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切实把教育技术工作置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位置。在硬件建设逐步到位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装备效益,确保教育技术工作健康有序进行,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发挥装备效应。

1、组织管理。实行“三级组织,层层落实”的教育技术组织运行机制。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行政人员组成的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规划设计学校教育技术工作蓝图,布置年度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目标任务,学习上级有关教育技术工作的文件、精神并研究讨论具体落实措施;由教务处牵头,专用室负责人组成的技术装备工作小组,负责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负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保养及为教育教学提供技术服务,做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及教师教育技术使用情况检查,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工作意见等;各教研组、课题组在教务处和教科室直接领导和服务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教育技术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研究等。

2、制度管理。我校制定各个专用室规章制度和管理人员职责,做到公布上墙并“铿锵”落地。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到人。在理化生实验室,我们先后制订了《延陵中学仪器设备保管使用制度》、《延陵中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延陵中学实验室危险品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实验教学质量评估及考核办法》、《延陵中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延陵中学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在体育器材室,我们分别制定了《延陵中学体育器材保管制度》、《延陵中学体育器材损坏赔偿制度》、《延陵中学体育器材报损制度》;在音乐室,我们制订了《延陵中学音乐教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延陵中学延陵中学音乐教室管理制度》、《音乐教师岗位职责》。这些制度的制定,保证了我校目前的装备设施的高效维护和利用,充分发挥了装备效益。

3、硬件管理。我们将教育技术装备硬件、软件按规范登记,学校有总帐,各室有明细帐,做到柜有柜签,物有标签,仪器分类存放,整齐规范,做到定期保养,损坏及时维修。

4、培训师资。为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我校将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培训的统一规划。先后举办了常规技术装备使用培训,特别是计算机操作培训、网络知识培训;学校选择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为兼职教师,提供尽可能的机会让他们外出培训学习,提升管理与业务素质。并选派教师参加县,市级培训。

5、常规利用。配备好、管理好教育技术装备最终的目的是在于“用”好。多功能教室、实验仪器室、音乐室、体育器材都得到充分利用,课时覆盖率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正成为我校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环境保护

使用就一定会产生废物,旧物。对于淘汰下来的废旧物资我校一般处理给专业回收人员(店),请他们作专门处理。废液我们集中收集以后通过化学手段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8篇

关键词:疾病控制;疾控中心;固定资产

一、中国疾控中心现状

1.中国疾控中心简介

中国疾控中心是由政府举办的实施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其使命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其宗旨是以科研为依托、以人才为根本、以疾控为中心。

2.中国疾控中心主要职能

中国疾控中心在卫生部领导下,发挥技术管理及技术服务职能,围绕国家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任务,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研究,做好各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的组织实施,以下是疾控中心主要职能:

(1)疾控中心为拟订与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标准和疾病防治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政策咨询。

(2)疾控中心指导建立国家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对传染病、地方病、公害病、寄生虫病、职业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学生常见病、食源性疾病、老年卫生、口腔卫生、伤害、精神卫生、中毒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并提出预防控制对策。

(3)疾控中心配合并参与国际组织对重大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参与和指导地方处理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国家重大疾病、中毒、卫生污染、救灾防病等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应急反应系统。

二、疾控系统固定资产特殊性

1.疾控专用设备比重大

疾控系统的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固定资产的特殊性,疾控系统设备大多专用性的,公益性的。专用设备占比重最大,是中心资产核心,也是中心开展各项业务的基本保障,专用设备管珲是否规范、正确,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因此做好专用设备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设备要求具有疾控中心验证

疾控中心系统把达到国家实验室认可标准作为中心实验事建设的目标,因此中心资产管理体系既要符合会计核算要求,又要兼顾国家实验室认可准则对设备管理要求。

3.最大限度满足各种疾病控制需求

疾控系统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先进的、科学的、完善的业务技术手段,做好环境食品卫生检测和各种病原体微生物检验,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疾控系统固定资产的构成与管理

如何做好疾控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使用效益,是一项重要课题。疾控系统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科研、教学、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物质基础。

1.固定资产基本构成

根据有关单位界定,疾控系统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是对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的管理和控制。疾控机构固定资产大致可分为六类:(1)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房屋、土地等资产;(2)一般设备,包括打字复印机、电脑设备、被服装具、家具、电教设备以及文体设备、行政办公设备等;(3)图书及陈列品;(4)专用设备,包括检测分析设备、冷链设备、通信设备、仪器仪表等;(5)交通工具;(6)其他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管理

(1)固定资产报批采购

疾控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涉及疾控机构的基建部门、财务部门等,需要各个部门共同联手参与管理。在疾病控制事业资金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部门科室预算,各业务科室的物资采购必须提前填报“物资采购申报单”,先报财务科审核是否能够安排预算资金,然后分别经业务分管领导和后勤分管领导审批,采购过程中融入互相牵制的制度,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防止导致资产流失等问题。

(2)固定资产维护

建立疾控系统固定资产的管理档案和维护记录,财务科按一级分类建立固定资产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按二级、三级分类及时记入固定资产明细账。涉及的专用设备,例如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均应有使用、检查、维护、校验、修理记录,并请保管人员签字,如有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仪器损坏者,应视情节轻重给予赔偿。

(3)固定资产报废与报损

疾控系统的固定资产由各部门填制报废、报损单后经批准报废、报损,随同原设备卡片及时向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科办理销账。有关规定各部门对经批准报废、报损变价回收的固定资产收入全部上交财务科入账,任何部门不得私分和设立小金库,留用违法资金。

(4)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实施责任制

疾控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的流失造成损失将远远超过一般的商品、存货等流动资产。因此,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重大,同时,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较强的技术性工作,应配备有工作能力强、工作责任心的专职人员,并且该人员需要落实责任制。

四、完善疾控系统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1.贯彻

“预防为主”方针政策,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疾控中心要建立起公共卫生事业财政落实的监督机制,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将各级疾控机构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这一政策落实好。逐渐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形成具体规范,将经费的投入情况的监督纳入法制轨道,确保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和执行,确保疾控机构可持续发展。

2.加强疾控系统的建设,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

各个地方所有在疾控机构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县级以上的必须持有国家认可的执业资格证,乡镇疾控机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省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上岗证。还要制订疾病控制机构从业人员准入制度,严格控制疾控中心的人员。不断加强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疾控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疾控系统的专业人员长期的培养规划,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培养,逐步解决基层防保机构中非专业人员的比例过高问题和提高疾控机构基层专业人员的素质,建立起一支高效、稳定、高素质的基层疾病控制队伍,有了人才的保障,资产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

第9篇

关键词: 楼宇智能化 建筑智能化系统 发展趋势

楼宇智能化,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楼宇智能化早已兴起,但在我国,楼宇智能化还是近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我们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及时组织科研力量,根据目前的实际国情,研究楼宇智能化这一新课题,并承担了多项大型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任务,深受用户好评。

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的UTBS公司在康涅狄格(Connecticut Stste)州哈伏特(Hartford)市将一座金融大厦进行改造并取名City Place(都市大厦),主要是增添了计算机设备、数据通信线路、程控交换机等,使住户可以得到通信、文字处理、电子函件、情报资料检索、行情查询等服务。同时,对大楼的所有空调、给排水、供配电设备、防火、保安设备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实现综合自动化、信息化,使大楼的用户获得了经济舒适、高效安全的环境,使大厦功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化楼宇。自此以后,世界上楼宇智能化建设走上了高速发展轨道。

在新的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产物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也会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加入WTO后,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方式也必然相应进行调整。这些都将进一步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智能楼宇的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进步将会改变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建筑中各种智能化系统无非是各种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工具。当今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都在迅速发展中,其中通信技术的发展更为明显,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及作为信息载体的智能卡技术已深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建筑智能化也应该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技术来解决智能建筑中的问题,把这些技术作为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

目前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构筑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并以此为建筑和建筑中的人们提供过去需要多个系统提供的服务;并且这个信息平台及其相应的服务可以从一栋建筑扩展到整个社区乃至整个城市。按此技术路线,建筑智能化系统将成为这个社会化信息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建筑智能化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将成为这个信息平台的一种服务功能。因此随着技术的进步,过去那种根据不同服务功能构成各种不同系统的体系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改变,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而且可以避免重复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2.管理制度的变革将会消除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障碍

在过去制约建筑智能化系统成为统一系统的重要原因是原有管理制度的不适应,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到公安、消防、电信、广电和建设等多个行政主管部门,过去那种层层审批、多头管理的模式严重制约智能建筑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这一障碍逐步得到消除。根据“职权一致”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国务院要求一件事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管理,如:产品质量管理按照《产品质量法》和国家质监总局5号令规定,由国家质监总局管理;工程设计和施工安装资质管理按照《建筑法》和《建筑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由建设部负责;而与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的业务,如通信、消防、安防等,则分别由信息产业部、公安部消防局、公安部技防办等管理。同时管理的手段将从控制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转为制定技术标准、规范市场公正竞争。

这种管理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把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统一的系统来实施,更为重要的是这将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各项业务的发展,如公安部在放弃对安防产品质量监督和工程管理的同时,将大力发展安防报警服务业。可以预见消防服务业、物业管理服务业、电信及其增值服务业等都也将得到长足发展,这也必将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

3.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作用和服务模式需要重新认识和调整

第10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职能;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现代高校标准配置的三大教学辅助机构之一,其目的和任务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推进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为高校各项工作提供保障,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高校教学、科研、办公等各项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职能,明确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特点,对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职能

1.教育职能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和载体。“两课”教师可摆脱“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间教室、一群学生、一个老师”的陈旧而僵化的上课方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多媒体技术,使授课内容形象、直观、生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培养政治合格、品德高尚、行为习惯良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辅助职能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高校的教辅机构,承担着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现代教育手段与方法改革,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远程网络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切实保障学院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等重任。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承担着为教学开发和设计出符合本院课程要求的课件及精品课课件,为教师、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录制、编辑、制作各类多媒体课件的任务。因此,教辅职能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3.管理职能

科学的管理办法、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是管理的基本要素和前提条件。就我院而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管理全院70个多媒体教室,20个语音教室,办公校园网和学生网络等的全院网络管理。因此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管理工作渗透在学院的各项工作当中,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4.服务职能

服务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只有通过具体的服务来体现。“服务”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职能在广泛性上的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既要为学院领导的决策服务,又要为教学、科研服务,还要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教师和学生构成了学校基本队伍的主体,他们是学校各部门服务的对象,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服务的对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所承担的各种事务性工作实际上也是其服务职能的体现,虽平凡、琐碎,但又须臾不可缺少。

5.宣传职能

校园新闻的拍摄与制作,将学院的活动和动向展现给学生及教师,使学生更加了解学院,教师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同时网络的广泛传播,也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力,也使得社会更加认可。利用网络还能够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新闻和信息,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学院的窗口单位,要充分利用良好的资源平台,充分发挥其宣传职能,为学院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资料收集及记录职能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担着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能的同时,还担当着学院重大事件的记录职能。重要领导的来访和出访、学院重大事件的发生和一些策划编排精良的学生活动等等,都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记录下来,并作为档案保存好,以便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借鉴材料,为学院的长期发展留下真实宝贵的重要资料。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担着教育、辅助、管理、服务、宣传和资料收集及记录等六方面的主要职能。如何执行好它的职能直接影响到学院的教学效果、教学秩序、发展前景乃至是生存。由此,学院的建设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建设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建设对学院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高校整体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系部乃至学院整体工作的开展。因此,对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特点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这对进一步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执行性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属于管理层,因此,它具有执行性的特点。这一特点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贯彻执行院系的各项指示和精神。但不能只是机械、教条地传达,而应该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把政策的原则性同执行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最佳的执行效果。

2.协调性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涉及学院的各个部门,上至院级职能部门、系(部)领导,下至每位教师,乃至每位学生,均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他们直接打交道,如果说整个学院的工作是由各个职能部门来分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则是这些职能部门的具体执行机构和协调机构。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是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的。

3.形象性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与其他各相关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学院的各项政策需要下级部门的贯彻和执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各项工作也同样需要其他系部及相关部门的鼎立配合,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担当着为全院各相关部门服务的重担。所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作风代表着学院的整体形象。它不仅是执行和协调机构,而且也是部门形象,乃至学院形象的代表机构,这就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处处起到表率作用。

4.服务性

服务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价值和作用只有通过具体的服务来体现。作为教辅部门,要体现超前服务意识,把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调动平时的信息积累,把正确的思想、观念、新闻和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教师、学生和社会,把好档案关,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充分依据和优质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耐心、仔细、周到的服务,从而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

5.安稳性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掌管着全院主要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如:校园网或主要干网,多媒体教学设备、语音教学设备等。这不仅要求对这些设备的分布、数量、和性能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一定的维修与维护,使得各种设备经常性的处于一种健康的工作状态,以充分发挥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作用,从而满足教学、科研、办公等的需要。此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对学院的各种论坛、发言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确保学院对外窗口的健康。

6.繁杂性

从工作的内容来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几乎涉及全院各个方面,范围广,工作量大,具有繁杂性的特点。从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教学课件编辑录制、校园网、办公网络、学生网络等等,既有常规性的教学设备、办公设备管理工作,又有突发性的教学设备、办公设备异常情况的处理工作,工作面面俱到,繁琐而复杂。这就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面对多样和繁杂的工作,能沟通协调,合理安排,使得每一项工作都顺畅、正常的进行。

三、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高校的基层单位,既要明确它的职能作用及工作特点,完成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任务,又要充分利用它独有的优势,不断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规律和方向,明确目标任务,试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办公数字化、自动化建设,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效能,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上过硬是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

其次,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第三,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第四,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造就一支思想好、业务精、团结进取的高素质队伍。

2.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第一,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在明确岗位责任制的同时,还要提倡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做到岗位分工不分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支持,团结协作。

第二,建立配套的监督、考核、奖惩、聘任等制度。保障岗位责任制的落实,还必须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建立健全各项具体制度。

第三,加大制度的约束力度。增强规章制度本身的约束力和透明度,以制度来约束人、教育人,并诚恳接受广大师生员工和各相关部门的监督。

3.建立高效、协调、集成的自动化、数字化办公系统,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必须加强信息环境建设,建立高效、协调、集成的自动化、数字化办公系统,同时,要不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不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理论研究和建设,并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不断的推广和传播,这是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看似平凡,但须臾不可缺少,作用极其重大。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也有待于有关工作人员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探索出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学科理论,为学院的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杰.加强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的策略思考[J].管理探索,2010,(9)31-32.

[2]余翔,曾丽珍.以评估促进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效能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4)115-117.

[3]钟舟海,张兵.试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5)15-16.

第11篇

【关键词】工地试验室;规范化;系统化管理

青海地处高寒内陆省份,由于受施工条件恶劣、气候寒冷、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影响,其施工难度加大,加上公路工程建设自身特点,直接影响到工地临时试验室在建设与管理方面难度。

众所周知,工地试验检测是最直接、最原始的质量状况反映,大量反映工程质量的数据都可追溯至工地试验室,其工作成果也是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工地试验室承担着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任务。我省于2010年3月《青海省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开始执行,而笔者所在单位也于2012年6月了《公路施工标准管理指南》,其第二章以五个方面对工地试验室标准化管理做出了指导性规定。面对边远高寒地区特殊施工地区如何建设和管理好工地试验室,对施工主要参数控制、工程材料质量、施工质量重要环节严格把关,满足设计、规范及评定标准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 强化监管,发挥其母体试验室在工地试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主导作用做为施工单位母体试验室应根据其主要职责为服务项目部特点,在一般工期要求紧张情况下,应以试验室进场选址、布局建设,仪器合理配置及补充购置,就位调试,标定计量,工地试验室备案等一系列程序耗费时间较长而繁杂过程中,发挥其协调沟通方面优势,高度重视,重点做好此项筹备工作。根据施工内容,而工地试验人员在此期间侧重于熟悉掌握设计文件,料场调查原材料检测等前期工作,合理利用好资源、时间使其争取早日取得备案通知,尽快启动工地试验室开展试验工作,为本单位所承建工程施工服务。

2.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在工地试验室的建立和运转,确保质量体系文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组织全体进场试验人员进行学习,让每一位试验人员都能熟悉和把握自己的岗位职责,了解质量活动的各个环节,在其后的质量体系运行阶段,及时进行审核和必要的修订,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确保体系的持续有效,建立健全完整的开展工地试验检测项目所需各项制度,工地试验室能否正常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工作的成效,管理制度化势在必行,建立各项与母体试验室相适应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范围、任务和职责,建立良好工作沟通,联系和汇报体系,确保试验工作秩序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并加强指导工地试验室制定各项实施细则,加强与施工现场和项目部总工办、质检办联系,定期以试验检测角度分析工程质量控制情况。

3. 人员管理是工地试验检测中十分繁重而琐碎工作

3.1 在高寒地区工作还要注意进场人员健康状态,劳动强度在高海拔地区适应能力,为了充分发挥试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需要,工地试验室负责人必须由高原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精通的专业试验检测工程师全面负责工地试验室运行管理和授权范围内各项试验检测活动,组织领导好试验人员并对其进行合理、细致、明确分工,人员配置数量专业人员至少5人以上,并适当配置辅助人员和专用小型车辆,分成室内试验室和现场试验两大块分工,室内可设置各试验室负责人,对各工地试验室全面负责(包括各工作室日常环境、温度监控、卫生工作),现场试验可按构造物或桩号划分,全面负责现场试验检测,分工不分家,相互协助,主次明确,配备熟悉试验资料工作的内业资料员及办公设备。

3.2 并保证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轻易换人,人员培训工作要持续化,主要由母体试验室组织工地试验室配合方式进行,主要学习内容:(1)业务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2)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信用评价及其他知识培训。

4. 资料管理规范化、系统化,试验资料真实性反映出工程质量受控状态和管理制度落实和贯彻和执行有效性,资料及文件是工程施工的真实记录和工地试验室的成果,最后要通过验收并做为技术档案移交建设单位等保存,所以资料及文件的管理要规范系统,及时归档,分门别类,按有关规定建档、存阅

根据以上内容,切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作出以下建议:

4.1 在建设工地试验室时,应充分考虑高寒边远地区用电、用水,保温保湿困难问题,临时用电要标准化,并配备备用发电机,大功率稳压器及水源质量保证问题,加湿、保温要采取集中供暖,加湿器,空调相互配套保证试验环境条件,充分考虑各室的功能,尽可能一次将室内高度,通风、电源、水源排水,机座预埋,通道宽度,工作台位置设置齐全,平面布局科学、合理,总面积在300m2大小为宜。

4.2 高寒边远地区,由于工地距单位驻地、城市距离较远,路况较差,仪器设备的配置按管理办法及所承担的工程规模决定外,在配置时除注意符合规程要求技术性能、性价比外,要求外尽量做到节约、易运输,仪器本身材质良好,并在高寒地区工作性能不降低仪器功率大小满足在高海拔地区运转良好,装运过程包装妥当,行驶平稳外,并对关键小型仪器有备份及必要配件替换用品,耗材有少量贮备,计划要超前,大型或精密设备安装与调试应由生产厂家或供货商售后参与,并做好人员培训与咨询联系工作,并认真做好计量标定工作和日常校准工作制度化。

4.3 切实处理好工地试验室与原材料质量管理关系。(1)加强原材料出厂质保资料审查与收集,并按规范要求做好复检试验,并应加强授权范围外如钢绞线、橡胶支座等外委材料复检工作,在此期间应取样及时,并和相关部门和单位做好交流和沟通,统一意见,减少不必要开支。(2)从源头上加强取样方法、频率、标准规范化操作,执行和落实。(3)加强对非常规、非结构用材料的检测工作,避免不必要损失。

工地试验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由于工地试验室组建临时性特点,首先母体试验室要从思想上重视工地试验室管理工作,确保其在人员能力、环境设施、设备管理检测方法等方面都满足工作要求。其次,工地试验人员要有高度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现场要勤跟踪、勤检查,管理过程中应勤汇报,征得领导支持和帮助,并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和积累经验,保持清晰思路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发挥工地试验室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12篇

近年来,区供销社信息化工作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助农增收为己任,以构建系统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为重点,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加快全社网络化进程,推行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我社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加强领导,切实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推动公共行政现代化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推进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我社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密切供销社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任兼任,副组长由副主任兼任,办公室人员为小组成员,指定两名信息员负责此项工作。二是按规定及时开通了区供销社政务信息网上查询系统,并确定了系统管理员和信息员。及时录入常见问题20条,适时监控政务信息查询情况,确保在规定时限内按程序查询问题的回复。三是加强培训教育。以普及信息技术知识为目标,积极开展信息化培训,鼓励全社工作人员自学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应用技能。

(二)完善设施,搭建信息服务平台

近年来,我社通过各种方式积极筹集资金,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9万元添置了信息化办公设备,主要有:传真机1部、数码照相机2部、扫描复印机2台、打印机12台,计算机12台,其中涉密机1台,建立了区供销社信息化办公平台,基本上做到领导和科室都配齐电脑,办公打字、起草文件、修改材料、上网查阅下载文件资料和信息、通知,办公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

(三)强化制度,规范信息化建设

区社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供销工作实际,及时制定了机算机设备管理制度、计算机上网制度、涉密计算机使用维护制度、网站信息报送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信息化建设的行为,为我社的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严格规范上网有关规定。出台了《区供销社信息化管理工作考核细则》,并把信息化工作纳入了区供销社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中,对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要求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了信息数量、信息质量顺利完成。

(四)发挥功能,开展多元化为农服务

为了全方位宣传区供销社工作,充分展示供销工作特色,提高工作效率,我社加快了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利用电子邮件、电子文档等科技手段处理日常信息,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范化网点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现代网络建设步伐,更好的服务“三农”。

二、我社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社信息化建设近年来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全区信息化发展战略要求和本系统超常规发展的现实需要,都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农民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认识还不足、重视不够,信息资源利用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尚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区供销社现有在职人员15人,办公已实现自动化,但尚未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已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三是下属分支机构硬件设施缺乏,存在“一公里”障碍,无法发挥网络优势。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区供销社系统对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认识,促使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同时充分调动开展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加快推进我社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是继续完善服务功能。积极争取建立区供销社信息网站,加快全系统内部局域网站建设,建立起全系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平台,方便各部门、单位为农民服务交流经验,实现资源共享,努力把供销社建设成为网络健全、覆盖城乡、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开放型、服务型行业。

三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将系统内所有经营网点纳入网上供销社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经营网络,把孤立、分散的网点连结起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手段整合行业资源,使系统内实现信息共享,产销对接,从而使供销社的行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传统的经营服务网络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四是充分利用网上供销社的技术优势来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供销社这一平台,大力推进系统信息化建设,开拓市场,搞好产销对接,提高工作效率。

五是继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紧紧抓住企业信息化这个关键,开展企业上网活动,引导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农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