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5 21:28: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酒店实习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顶岗实习;酒店管理;实践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l(2010)05-0089-02
一、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的意义
“工学结合”就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交替安排理论课学习和顶岗实习,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模式。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主要形式是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可达到三方(企业、学校、学生)受益。即企业获得了储备稳定人力资源并且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学校方面可以以此为契机,适当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引进企业标准和教师、拥有稳定校外实习基地、改革学校教学模式;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享受实习津贴、提高职业技能、从而获得就业岗位。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旅游教研室在学院领导的安排支持下,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制定周密计划,联合北戴河幸运国际酒店、杭州萧山国际酒店(四星)深圳银轩酒店(四星)嘉兴平湖圣克雷酒店(四星)深圳百合酒店(五星)等优秀饭店企业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于2008年5月-8月、2009年4月-1月、2010-年4月10月,分别安排旅游0601、0701、酒店0802、0901班162名同学到北戴河幸运国际酒店接待部、餐饮部、客务部、商务中心、会议中心等部门实行顶岗实习活动。通过真实岗位环境的职业体验。学生可以更好的将课堂所学知识融入到生产和社会实践。迅速提升和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同时将工作体验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快速提升其职业素质,使之成为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顶岗实习期间管理程序上采用企业、学校和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三方共同管理。实习结束后学生按照要求填写顶岗实习报告册、实习周志,实习考核采用企业、学校双重考核的方式。
三、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价
(一)顶岗实习前学生存在的问题
1.对酒店管理专业认识不足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认识不够,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环境的差距使得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
2.适应能力不强
学生参加酒店的定岗实习工作需要一定的体力,要有遇事不慌的应变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健康的身体等。而现在的多数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优越,一时间难以接受繁忙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严格的规章制度。
3.缺乏职业素质
现代酒店行业非常重视学生的敬业合作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质、工作态度。目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缺乏社会经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较弱,缺乏合作精神,这都为将来的就业埋下了隐患。
(二)学生酒店实训感想
切身感受了工作单位对员工的实际要求和酒店业的服务标准。掌握了各服务岗位的基本技能;熟悉了酒店业的运行规律及特点,增强了对酒店管理的认识;增长了社会见识,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开阔了视野、也体会到工作的艰辛;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还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
(三)获奖证书展示
由工业与信息化部机关服务局联合举办的酒店服务技能大赛近日举行,在北戴河幸运国际酒店顶岗实习的我院酒店管理专业0802班学生周国峰、张彩宏、郑晨和段媚同学载誉而归。分别荣获客房技能组银奖和餐饮技能组银奖。
(四)酒店对顶岗实习的评价
个人品德较好。勤勉守纪,服从分配和管理,对新的工作任务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有集体荣誉感;适应岗位快,工作效率较高,办事认真,能吃苦。操作程序清晰、规范;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头脑灵活、好学,工作技能提升较快。大多数学生能在1个月内比较熟练地掌握业务技能。
四、推进我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工作探索与实践的若干建议
(一)扎实开展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入学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大赛相结合
为了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岗位和顶岗实习的环境有所认知和准备,从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始,我们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介绍、校内外实训基地介绍、参观本地高星级酒店、邀请酒店经理人做报告等形式让学生提前了解酒店的工作类型和所需岗位要求,为自己定向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学校期间的专业课学习不断渗透行业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提前做好思想上和知识上的准备。此外,也可以通过技能大赛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举办一个成功的实习动员大会
举办的实习动员大会一方面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实习单位的情况,相关的实习协议,实习生的权利和义务,解答学生的疑问,使学生对实习的相关问题有所了解,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理性地面对实习,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另一方面,强调酒店实习对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明确实习目的。同时,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签订实习协议,建立实习档案
为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规范学生的行为,学校在学生实习前应确定实习管理教师,负责实习期学生的管理、家长的联系及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协调等工作。学校还应当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实习协议,请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协议,接受学校和酒店的双重管理。
(二)明确带队老师在顶岗实习中的作用
,带队老师应提前制订好实习计划,并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意义。带队老师应在实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进行职业道德渗透;应在实习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最新动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带队老师代表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顶岗实习考核方法,根据企业对岗位职责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做好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探索。
(三)强化实习过程管理。提高实习效果
一方面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关注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另外应加强与酒店的协调、合作。
(四)注重实习结束后的总结工作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顶岗实习;对策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受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因此,顶岗实习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与应用,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采用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自2015年至2017年,对扬州的两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170名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其中发出调查问卷170份,回收调查问卷165份,有效调查问卷165份。接受访谈和问卷的学生都参加了为期6-8个月的顶岗实习,实习的酒店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扬州、常州和三亚,其中在外方管理的集团品牌酒店实习的比例是16.67%,在国内连锁型酒店实习的比例是38.89%,在普通国内酒店实习的比例是38.89%,其他约占5.56%,学生实习的岗位都是在酒店的一线岗位。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了解到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与困扰,在对影响顶岗实习效果的诸因素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一、访谈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一)专业/职业认同感的变化
笔者根据学生入学前、专业学习期间、课程结束后、顶岗实习初始阶段和实习结束这五个时间节点,以学生对专业/职业认同感和兴趣度为测量点,观察学生在不同阶段对专业/职业认同感和兴趣度的变化。这里的“专业/职业认同感”仅指对职业的忠诚度,是学生基本认同或认可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有持续从事此行业的意愿;“兴趣度”为职业认同感中的向上力,是学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的一种状态。问卷统计:入学前学生自主选择酒店专业的比例是36.43%,其中了解酒店行业并对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比例是12.4%,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度较低,此时的专业/职业认同感大多受中学老师、父母的影响。进入学校后通过知识讲授和实验课的练习,学生逐步了解酒店行业,专业认同感增长到48.39%,其中大部分同学都对本专业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课程结束后顶岗实习前,学生对专业/职业的认同感和兴趣度双双达到了第一个峰值、均超过半数,通过访谈发现学生此时已经有走上工作岗位的迫切愿望,调查的数据印证了访谈结果。顶岗实习开始后,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不升反降,而兴趣度更是下降到16.67%,这一问卷数据逆向变化的原因在访谈中得到了解答:学生顶岗实习后,由于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社交群体、新的业务内容,相当一部分同学感到不适应、心理上有焦虑和挫折感,认知行为上出现暂时和自我否定的倾向,所以反映在调查问卷的职业认同感与兴趣度上出现了双降的现象。访谈中实例如下:例一:无法适应酒店三班倒,生物钟完全打乱了。例二:平时上课只注意这门课的一些知识点,但是实习的时候有时效限制的压力、可能还要同时应对几个客人。平时知道与能否应用自如不是一回事。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与访谈可以看出,顶岗实习初始阶段属于比较特殊的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上都会有一个不适应期,在这一阶段许多学生出现程度不同的岗位业务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协调、自信心受挫、情绪波动焦虑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职业的认同感以及对职业的兴趣。从顶岗实习结束后调查问卷的数据可以看出:最终选择继续从事酒店行业的学生比例为88.57%,经过顶岗实习的锻炼后,学生对行业的认同感大为提升,但其中69.13%的学生认为酒店工作很辛苦,可以坚持但谈不上感兴趣,有19.44%的学生觉得通过坚持和努力积累了工作经验,并对酒店行业产生了兴趣。其中决定从事酒店行业的学生忠诚度相对稳定,而对酒店行业保持兴趣的学生比例较低与行业认同感较高之间的落差,可以视为初入职场的学生自信心受挫后在问卷上折射的结果。因此,如何提升顶岗实习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如何保护与提升学生的职业自信心?尚有较大的努力空间。
(二)顶岗实习中学生的“眼高手低”问题
在顶岗实习的学生调查问卷中,有62.86%的学生觉得宾馆一线岗位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待遇不高;37.14%的学生觉得在学校已学习了酒店行业的相关知识,对新的岗位培训不感兴趣,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只有非常少的学生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岗位的需求。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40.31%的学生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有基本思路,但分析过于理论化,常常出现程序缺失或细节遗漏的情况,所以处理问题时漏洞多、错误率高、效率低;有43.41%的学生缺乏逻辑分析能力、重点不清,解决方法无效或没有解决思路,处理问题只是简单地上报给上级主管,完全依赖于他人;只有16.28%的学生案例分析思路清晰、言之有据,提供的解决方案可行性较高。调查看出,虽然经过系统的专业课学习,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问题,认为这些工作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工作的技巧和程序课程都讲过,对岗位职责、部门间如何合作及酒店整体情况知之甚少,以臆测的方式质疑酒店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而不是虚心地通过沟通和学习知其所以然。学生在实际操作时遇到问题才发觉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自信心受挫,甚至逃避困难,情绪出现大起大落。
(三)学生应对问题的方式和心理倾诉的途径
对于“顶岗实习中遇见问题如何解决”的问题,69.77%的学生主动向上级汇报,等待上级解决;27.91%的学生被动等待上级领导解决;2.33%的学生什么也不做,等事情不了了之。问题解决后只有10.67%的学生会和上级领导沟通、总结经验教训。虽然有近七成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会主动向上级汇报,但大部分学生在将问题汇报给上级后就无后续跟进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没有主动了解和学习的意识,另外对于可成为案例的问题,有25.71%的同学有记录并表示愿意和同学及老师分享;71.43%的同学仅作为自己的经验积累;2.86%的学生没有记录问题的习惯。有37.14%的学生觉得与领导和同事的人际关系处理的不是很好;48.57%的学生觉得难缠的客人较为棘手。综合以上数据与访谈结果,只有不到两成的学生能够主动讨教、而80%以上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对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只有约10.3%的学生会和朋友面对面倾诉,约九成的学生选择通过网络倾诉或宣泄情绪,其中34.81%的学生选择社交媒体如朋友圈或说说心情或吐槽;42.25%的学生会通过网络一对一向朋友倾诉;12.64%的学生遇见困扰和问题后,会打游戏或看视频,在网上闲逛,但无倾诉行为。当询问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如遇难以解决的专业问题,会通过何种途径解决或寻求帮助时,有68.55%的学生表示会向同学求助,29.03%的学生首先考虑向老师求助。学生求助的手段倾向是通过社交媒体,如qq、微信等。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我们可以了解到: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有情绪宣泄、心理倾诉的诉求。
二、提升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顶岗实习典型案例数据库
从已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和在校生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来看,93.55%的学生认为真实的案例分析教学,有助于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鲜活的案例也为学生了解社会与职业提供了直观的帮助。有44.35%的学生有过在社交圈分享同专业前辈个人案例的经历,并参与了讨论。92.74%的学生希望通过前辈们顶岗实习的经验分享,提前获取信息、增加了解,这反映了多数学生的主观诉求,同时通过对已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清醒的认识到: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效果越好,其顶岗实习的成效也就越好,所以笔者建议:一是在学院主导下对历届顶岗实习学生的典型案例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以课堂为平台的案例教学数据库,强化案例教学的直观性,为应届顶岗实习生提供“情景再现式”岗前培训,这些案例可成为生动的学习素材,帮助在校生更直观地认知社会,提前了解未来顶岗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为此做好心理与专业的准备。二是基于大学生偏好使用社交媒体“社交”功能的特点,指导老师以社交媒体为平台,引导学生增加对社交媒体“言论/评论”功能的使用,在专业圈内除去隐私信息的真实案例、问题等,鼓励同专业学生多角度思考、参与讨论,提供建议和可行性方案,在网络互动中,使更多鲜活案例内化为参与互动学生的间接经验,使参与互动的学生从同辈群体中得到更直接的启发和更有效的成长经验[1]。
(二)建立校企结合心理辅导网络
根据访谈及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顶岗实习的学生容易出现:进入岗位角色慢、岗位适应性差、自信心不足、人际关系不协调、畏难情绪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引起初入职场学生情绪的焦虑,心理上的挫折感,如果不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干预,极易导致学生对工作丧失热情、对职业失去兴趣、产生畏难情绪甚至选择逃避。根据高明的研究成果,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与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获得社会支持较多的学生会表现为外向、信赖和乐于助人;反之获得社会支持较少的学生会更加内向、神经质、不合作和冷漠[2]。因此,学校可在顶岗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来普查和预测实习期间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针对潜在问题做心理辅导和预案,建立以指导教师为主体,实习单位为辅的心理辅导网络,将心理测试和普查的信息与顶岗实习单位分享。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领导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观察,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帮助、请老师进行心理辅导。二是充分运用网络和社交媒体,保持与学生的常态沟通,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调节情绪、疏导心理压力,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把人文关怀带到学生身边。
(三)建立个人成长档案
人们如果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时间、精力去探索,获得知识积累或成就感,从而感到情绪上的满足,所以培养、引导学生产生职业兴趣至关重要。学生缺乏工作经验,面对棘手事件和难题有畏难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企业领导,主动或被动帮学生处理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不能完全替代学生解决问题,以至于使学生缺少了直面困难、从问题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成长过程。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记录自己面对困局或难题时,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既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总结经验;又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学校领队老师可以运用网络,及时地了解顶岗实习学生所面临的专业困境和心理压力,及时进行指导与疏导;根据学生的实习进度,定期查看个人成长档案,对学生的成长客观点评,对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客服困难的勇气,从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提升顶岗实习效果,更好地承担起岗位职责。
(四)建立多轮循环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在顶岗实习学生的调查问卷与访谈中,有的学生谈到通过顶岗实习,发现了自己在校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意识到应该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学生谈到通过顶岗实习,开阔了视野,发现了职业新的发展空间,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多练就一些专业特长和本领;很多同学表示如果能再有学习的机会,一定会倍加珍惜。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顶岗实习机会,使学生第一次面对真实的社会和工作岗位,在实践中他们亲身经历了各种挫折,承受了巨大压力,也检验了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在感知社会的同时,他们也在更客观地认知自我、自觉意识开始唤醒,他们发现了自己以往在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毅力培养以及成才意识等诸多方面的不足,比以往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怎样的努力;且更珍惜自己在实践中得到的直接经验,希望能够得到总结和提升。鉴于目前大多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采用的2.5+0.5顶岗实习模式,笔者建议采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1+0.5+1+0.5模式)多轮循环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这既满足了学生在顶岗实习后,希望能再有学习的机会来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的迫切愿望;同时符合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转化,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在下一轮的学习中得到升华,在实践中发现的不足在下一轮学习中得到弥补和纠正,这样的每一循环的内容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能动地进行到更高一级的程度。这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成长的机会,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澳大利亚TAFE已实行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多循环培养模式,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也采用两个学期的操作实习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无疑对我们会有更多的启示[3]。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提升方面还有较大的努力空间,做好这项工作,对落实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顶岗实习的学生,探讨的是高职院校与指导教师在提高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诸方面的正相关性,从实习单位的角度去探究如何提升顶岗实习的效果,还有待以后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段喜莲.“微时代”环境下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兴趣的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2-3.
[2]高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8):36-37.
学院2010届毕业生总数为192人,其中地理科学专业97人、旅游管理专业95人。通过顶岗实习,这两个专业目前已经实现了53%的就业率。目前,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签订就业协议的有21人,另外还有15人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旅游管理专业签订就业协议的有65人。而且在这些学生中,地理科学专业的多名学生已经成为实习学校重要的教学力量;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酒店、旅行社等工作岗位上也大多成为中层领导,部分学生已经在总经理助理、人事部经理等关键岗位工作。
一、“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就业模式概况
学院旅游管理、地理科学两个专业在培养方式、培养类型、就业方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在促进就业方面采用了相同的模式:在大四第一学期,学院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个人意愿,安排学生提前进入用人单位,按照正式员工的要求开展工作。无论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进入中学任教,还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星级酒店和品牌旅行社顶岗任职,两者之间都有着内在的相似性。学院把这种实习方式定位为“顶岗实习”,或者从培养模式上讲应该称为“订单式培养”模式,这是学院近两年保证高就业率的法宝。
(一)旅游管理专业的“订单式培养”
学院历来重视学生的实习工作,而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的专业性又很强,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学院已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完善的学生实习渠道。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校企直接合作,即学校和酒店直接联系,确定用工数量和种类,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二是学院与酒店管理公司合作,由酒店管理公司负责为学生联系实习酒店、入职培训以及实习期间的管理事务。
1.校企直接合作。学院与酒店合作省去了中间环节,便于沟通,可以直接获取酒店的特殊需求,如员工种类、数量及针对各自服务的客户群体的特殊语言和礼仪要求等。为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学院特意邀请酒店高层管理人员到校作报告,向学生介绍酒店行业的特点、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酒店行业的前沿信息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从而对他们所学专业有了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为“顶岗实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2.与酒店管理公司合作。学院与酒店管理公司的合作虽然沟通环节比较多,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优势。作为专业为酒店选拔与培训人才的公司,他们对区域酒店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及趋势有着更准确的把握,能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给教学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同时,酒店管理公司还负责学生入职前的员工培训,使学生到岗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另外,公司还为每家酒店的实习生配备一名辅导老师,在学院老师非常紧缺的情况下,辅导老师对实习生的生活、工作和心理等方面的指导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地理科学专业的“顶岗实习”
目前,师范生的实习时间一般为6周,实际在校实习时间仅有4周,而且实习学校的配合程度参差不齐,使实习生普遍感到“实习时间短、不够深入、效果不佳”。鉴于目前的就业压力和存在的实习弊端,受旅游管理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启发,学院主动出击为毕业生联系中学,让毕业生提前到有地理教师岗位空缺的中学顶岗任教。学院自2005年起与安阳二中、安阳三中等学校签订协议,安排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到校“顶岗实习”。通过一年或半年的实习,学生经受了锻炼,教学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大大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同时,学生在实习期间所发现和反馈给学院的基层学校的信息,能够使学院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培养更加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
二、“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模式总结
“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就业模式的关键在于双方的沟通,借用现代市场营销的观点就是生产“定制化”产品而非“标准化”产品。按照这种思路组织的实习最终获得了校企双赢的结果,来自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信息为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修订等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同时用人单位也通过这种合作渠道提前进行了员工培训和教育,从而节省了员工上岗的前期培训与教育成本。
“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就业模式是在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主导理念的引领下进行的积极探索,当然,作为一项在探索进程中的实践活动,这一模式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尝试和总结。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专业 酒店实习
随着旅游饭店业的发展,饭店从业人员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职学生已成为旅游服务行业从业大军中的主要力量。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具有较为明显的专业特色,应将校外实习作为培养高质量酒店专业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实习是学生从课堂走向工作岗位,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通过实习,学生能获得实战经验,增强自身能力,企业则可获得专业人才。这本是一个让学校和企业双赢的好设计,然而在实践中却成为双方都头疼的问题:学校对实习学生的管理感到“头疼”,企业则害怕接收来自学校的实习生。对于实习生来说,学不到更多的专业技能,反而对本专业失去原有的热情和兴趣。
一、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酒店专业实习中出现了多种问题,导致实习结果没有达到实践教学应有的目的,反而可能令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错误认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酒店接受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实习生的实习时间一般相对时间较短,如果实习结束后不能留在酒店继续工作,酒店为之付出的管理成本、培训成本就存在难以回收的可能性。此外,实习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较差,往往会给酒店的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2.许多学生认为自己是酒店专业的大学生,有种先天的优越感,进入酒店以后,才发现从事的工作是最基层、最繁重的服务岗位,这就使他们心中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加之在校期间学校对实习生的思想引导不够,实习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脱离实际的现象。
3.学生对于实习机会不珍惜。受社会的影响,很多学生对在酒店工作存有偏见,实习心态不够端正,常发生无故缺勤的现象,使实习过程仅仅成为一种完成学业的形式。
4.酒店分岗挫伤实习生工作的积极性。大多数酒店在新员工到岗前会根据每个人的外貌、身高等外在条件将实习生分配到餐饮、前厅、客房等有一定区别的岗位。这种仅凭外表分岗的方法让很多实习生觉得不公平,进而产生失落感,影响正常工作。
5.酒店将实习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实习薪酬待遇不合理。由于没有报酬或报酬过低,且酒店工作任务繁重,劳动强度较大,实习生难免对工作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到实习工作效果,而且使他们失去在酒店从业的热情。
6.实习效果不佳。由于酒店实习管理模式不够完善,实习并未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也没有为酒店培养出专业性人才,仅仅作为校企合作的一种形式,成为学生获取毕业证书的一种手段。
二、对酒店实习管理的建议
具体实习管理工作可从酒店、学校和学生三方面入手。
1.酒店
(1)建立实习制度。
酒店应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实习生项目、实习生评估制度等。可每年定期接收一定数量的实习生,在完成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起到宣传企业、培养人才的作用。
(2)薪酬合理化。
建议酒店为实习生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使他们更易获得工作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减少酒店由于实习生带有不良情绪而影响工作的机会成本,也减少酒店由于实习生对工作环境不满而流失造成的重新招聘人员的招聘成本,这也是酒店人性化管理最为深刻的体现之一。
(3)工作任务培训。
培训是让实习生了解工作内容、感受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的过程,保证实习生能独立胜任工作。
2.学校
对实习过程中所发生的许多问题,可指派专门指导老师负责处理,做好酒店与学生间的桥梁,及时总结经验,做好预防管理。
(1)实习前
①组织学生对行业现状及专业前景进行调查,就调查结果组织讨论,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并坚定学习本专业的信心。
②聘请酒店专业人士对酒店业人力资源使用和发展现状进行详细介绍和客观分析,使学生了解行业用人标准。
③组织与往届优秀毕业生、实习生经验交流会,学习往届实习生的实习经验,使学生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清晰认识。
④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酒店众多岗位中,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个人素质选择岗位、职业方向,并引导其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
⑤尽量选择三星级以上、管理制度较完善的酒店,高标准、严要求,使学生在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的同时,更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学习掌握服务技能,提高应变能力,得到锻炼。
⑥召开实习动员会,邀请实习酒店负责人参加,详细介绍酒店情况、实习协议、实习的权利和义务,解答实习生的疑问,使实习生对实习相关情况有所了解,明确实习目的,调整好心态,做好准备,以尽快适应酒店工作。
⑦与酒店企业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这是为了避免某些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双方应以合同为依据,坚持履行合同责任,保证双方的利益不受侵害。
(2)实习过程中
①可指派有工作责任心、擅长做学生思想工作、有较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生的联络及信息反馈,做好实习过程中的指导。
②与酒店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交流实习心得,及时了解和掌握实习生的心理动态和其他情况。
(3)实习结束后
根据教学计划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实习考核项目,实行实习达标管理。学校可以酒店的实习生评估结果为依据,将实习生的表现情况记入档案,并结合实习生的在校表现给出公平恰当的实习成绩。
3.学生
(1)摆正实习心态
酒店是一个操作性非常强的行业,酒店专业的学生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从基层做起。基层实习是为了日后的求职与工作经验的积累。一线工作并不是永远要做的,却是万万不能缺少的。实习生应该提前认识到这一点,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实习任务。
(2)理论联系实际
酒店管理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仅从书本上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技能都是从实际工作中得到的。实习生要结合自己所学,从理论中总结经验,从实践中丰富知识,使理论与实际连接起来,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锻炼社会适应能力。
(3)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实习是学生和社会接轨的第一步,实习生要得到锻炼,掌握更多专业技能知识,就要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本领,正确处理和他人的关系,真正融入到工作氛围当中,给实习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
实习活动是为了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更好地适应现代酒店行业的需要,也是使酒店专业的学生真正向企业员工迈进的极其重要的一步。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学校要始终坚持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教学环节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出真正满足酒店行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我们仍需要大胆探索,以创造新局面,实现新突破。
参考文献:
[1]谭辉平,李芹,廖俊杰,张成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8,(1).
[2]陈江.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3]高振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效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12).
[4]吴水田.浅谈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中的几个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2001,(10).
[5]蔡丽伟.饭店企业、学生、学校的三赢[J].饭店现代化,2004,(07).
[6]侯国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反思与创新[J].旅游学刊,2004,(11).
Abstract: Work-study combination is an activity that makes students to apply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practice. It contacts the students with society before their graduation to make them adapt to the work of the hotel.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in the work-study combination of students, the more prominent is th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Guid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purpose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understand self adjustment and face to lives with positive attitude, constantly breakthrough themselve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help the students to realize the alternation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and help students to realize self-value.
关键词:工学交替;心理调适;引导
Key words: work-study combination;psychological adjustment;guidance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215-03
0 引言
①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工学交替式的认知实习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基本环节,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部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就明确提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现在学生自主意识较强,自我维权意识也较强,成功的愿望强烈,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简单累加起来的,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去做。如何科学组织,合理引导,解决好学生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中的各种心理矛盾是能否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强化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高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现代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关键。
②研究的目的和动机。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从2005年尝试工学交替,本人一直负责工学交替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多年来碰到许多新问题,尤其是实习生在工学交替中的心理问题的分析与研究目前还没有被许多学校重视,也没有相关的酒店专业学生在工学交替方面心理调适和管理的论述,很多学校只重视学生实习的酒店星级的高低以及工作岗位的安排,忽视酒店是不是重视和关爱学生,能否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职业规划,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忽视学生在酒店工学交替中的心理变化、发展,尤其是后9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特出,所有这些目前还是一个管理和研究上的空白区。本文主要对该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习中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不同的阶段和不同酒店岗位工作环境下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和方法,这不仅可以给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一些帮助,对同行也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1 酒店专业学生在工学交替中出现心理变化的原因
1.1 新岗位工作的压力
一个人的成长与周围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可以帮助人的成长与发展,锻炼个人的能力;反之,则工作、学习、生活一团糟。酒店在经营中每天会有各种各样的客人,实习生初入酒店各个方面都还不能很快适应,如果实习生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调节,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在抱怨,产生抵触的心理。同事之间交流少,和老师接触的机会也很少,这样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很压抑。在酒店的工作时间是一天三班倒,早班、中班、晚班。这样日复一日的工作,给人一种很枯燥乏味的感觉。久而久之,让实习生产生厌倦工作的心理,变得更加不想上班,想到上班心里就很烦躁。这样的话,一系列的抵触心理就出现了,如果不能及时疏解可能会影响工学交替的开展。
1.2 吃住及薪酬的影响
对于刚踏入社会的酒店专业的学生来说,食宿问题其实是个很在意的问题。很多酒店不太注重员工工作餐安排,每天差别不大,时间长了员工就都没有食欲不想吃了,但又要工作不得不吃。其次,住宿条件简单,多人合用一个卫生间,电脑上网状况差,洗好的衣服不能晒在太阳下,等等,都会带来学生的不满意,最后就变成抱怨酒店了。这样的话,心理极度不平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地减少,工作的效率也会降低。所以,好的食宿条件是很重要的,不仅能影响工作,还影响心理健康。
薪酬对于每个刚参加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即使是实习生也是很在意这方面的,到了酒店学生每天都在忙着上班,休息的时候因为不怎么熟悉地方,再加上工作没适应很累就不怎么出去玩,只有偶尔买一些生活用品,所以工资还是够花销的,不用再向家里要钱,减轻了家里的负担。期间,感到自己独立了很多,不再过多的依赖别人,也更成熟了些。
1.3 新型人际关系建立要求
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现达的社会中,每个人与别人的交流都很密切。而且人际关系状况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的需要。
一个人如果处在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爱护,关系融洽的人际关系中,心情会很舒畅,有利于身心的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保持一颗轻松平静的心,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反之,不良的人际关系,会让人产生不安、焦虑等情绪。
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
人际关系对人的事业有很大的影响,更是人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人际关系加上正确的处世技巧,有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为事业成功创造良好的环境。
③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幸福的需要。
人生的幸福是建立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满足。好的人际关系能让你事半功陪,工作生活变得更好,这样我们才会感到幸福,所以我们需要的它。当然,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酒店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人际关系直接影响酒店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所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够维系员工的团结协助能力、加强信息的沟通、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树立一种积极进取的企业形象、扩大酒店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同时关系到酒店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在酒店中工作要时刻注意这些问题,努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这样你工作的时候才不会感到很吃力,心情也会很好,这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也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
2 学生在不同阶段心理变化的具体表现
2.1 实习初期
在工学交替的开始阶段,实习生的心理极易产生波动和抵触的情绪。由于现代科技的发达,实习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了解自身所在酒店的情况。也可以从上一批工学交替的学生中知道酒店中哪个岗位好,在哪个实习酒店最辛苦,各个酒店的管理方面有哪些不理想,工学交替中的实习生福利和津贴还有工资怎样等等。实习生刚进入酒店不怎么熟悉岗位工作,心里比较紧张,情续上会有较大的波动。其中比较多的大概就是平时休假的问题了,有的酒店双休,有的酒店单休,学生互相一通消息,心里有不平衡,在学校都是双休的,现在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了,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酒店要做一些改变,和学生及时沟通,酒店行业的特殊性就是别人休息我们忙,对学生少休息的时间可以调休、补休或以加班费的方式抵充,同时学校老师要协助酒店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平复学生心中的不满,放下包袱,让学生重新愉快的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中。
2.2 实习中期
实习的中期其实是个过渡的阶段,也是工学交替最艰难的时期,实习生的身份发生了转变,职业认识才刚刚开始,顺应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大多的实习生会产生浮躁情绪。在工作过程渐渐熟悉之后,实习生会发现酒店的这些工作大多是机械的、枯燥无味的体力劳动,酒店管理专业的知识几乎是用不到的,随着工学交替实习的进一步深入,实习生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心里会对工作有一个厌倦期,而我们有的人会选择努力,有的人则会选择混日子,这不仅达不到工学交替的目的,还有可能在以后工作的道路上产生障碍。
2.3 实习后期
实习后期,这个阶段实习生对社会的认识、对专业的认识、对企业工作的认识更深了一步,对工作的薪酬和福利的观点也必然会发生一些变化,许多实习生会觉得辛苦的劳动付出与实际收入不对等,从而心理上产生怨气,对专业的兴趣也会减退。也有的实习生会觉得反正还有没多久的时间,就这样随便干干,工作的积极性大大的降低了。也有的人,会觉得第一次的工作就要结束了,会从中总结自己得到了什么经验,自己进步了没有,反思自己在这份工作中的不足,日后在工作中要注意哪些等等。
3 酒店专业学生在工学交替中心理变化问题的调适
学生进入酒店工学交替后学校不是就放手了,学校还要继续做好一系列事物,会同酒店制定好在酒店期间的学习计划,实习岗位的安排,指导老师的安排,生活上的关心,安全教育,还要制定专门有经验的教师去现场指导学生等等,下面具体谈谈。
3.1 酒店方面
酒店是工学交替的主要场地,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指派专人负责,注重对实习生的培训,建立定期与实习生进行交流沟通的制度,选派一些有经验的资深员工做学生的导师,及时缓解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压力,生活上关心学生,减少实习生因一些不必要的原因而导致工作倦怠。每一家酒店都有自己的优秀的企业文化,酒店要把优秀的企业文化传导给所有的实习生,感染他们,使他们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2 学校方面
学校是学生工学交替项目的主要倡导者、组织者,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与酒店企业共同制定工学交替的实习计划,明确目标、实习任务,制定考核标准以及学生的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在工学交替前应该全面详细地向学生介绍各酒店的情况、签订好校企实习协议、明确实习中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使实习生对工学交替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学校可以请一些酒店的负责人到学校里做宣讲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酒店,对工作环境也有初步认识。强调工学交替对学生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调整好心态,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实习的目标,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同时选派经验丰富、责任性、业务素质好的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和学生交朋友,密切师生关系,和学生交心,并且和酒店积极沟通协调,实时解决学生实习中的突发问题,全程全面负责管理工学交替的学生。
3.3 实习生方面
自我心理调整,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最重要,学会进行自我调整是每个人的基本心理素质。学生进入酒店肯定会有心情低落的时候:工作不顺利,生活上的不如意,个人感情波折,遇到素质较差的顾客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心理变得消极沮丧的原因。这时学生就应该学会进行心理调适,和同学、老师及所在部门的师傅多交流,克服消极负面情绪,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找准定位,找准目标,及时修正显得极为重要。
这里举例说明学生自我心理调整的重要性:
2012年秋天,我们酒店专业的一名女学生在苏州张家港市一家五星级酒店做酒店午间宴会服务,看看时间快到1点半了,但客人还没走的意思,这名学生去和主管请假要先离开,称有急事,由于是她自己服务的包厢,客人没走,主管就没同意。结果这名同学转身就往宿舍走,换下工作服就离开了酒店,而且一离开酒店就是24小时没出现,手机关机,本来酒店领导对她没能完成工作任务就生气,现在又失踪,非常着急,马上打电话给学校。我们知道后也很着急,首先要找到学生才行,问了在酒店一起实习的同学和部门的所有同事,都不知道去哪儿,打电话给她的父母也说没回家,最后决定报警,警察查了所有的宾馆、酒店和旅舍也没她信息,最后决定从她出实习酒店的监控录像查起,终于在一家小旅馆找到了。事后对她进行批评和处理,我们了解到事情发生的原因:当天这位女同学的男朋友从连云港来张家港看她,约好1:45在张家港汽车站见面。顾客的拖延拉长了工作时间,和主管请假又没得到批准,导致这位女同学的心理不高兴爆发了,最后不计后果一走了之,在酒店造成很坏的影响,以至于酒店方、同学,老师、家长很担心她的安全。如果这位同学当时能调整好不满的心态,又或主管能人性化细心的关心一下,可能事情不会这样糟糕。
积极的心态让人身心健康,每天以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去工作,培养一个人很多优秀的品质,如勇于探索、积极思考、敢于承担,这些好的品质对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都非常重要,也是工学交替的实习目的之一。如何引导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培养自己用积极心态去面对遇到的困难,才能解决工学交替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客人的投诉与不满,同事的诘难,生活上的困难,工作中的难题,顺利完成工学交替的实习任务,达到顶岗实习的目标。
4 结论
实习生在酒店工学交替中会收获很多,也会有很多的变化。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些都是她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事情。在酒店这样一个相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当中,实习生们要能够抵制各种诱惑,面对问题需要自己独立的去解决,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是不能完成的。每个实习生都会遇到心理上的问题,重要是要鼓励学生,敢于面对,引导好学生及时解决,这样就不会对实习生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清楚的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能迷失了自我。特别是我们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刚出去一定都是从基层的服务人员做起,心理上不太甘心,不大愿意服从管教。这些问题都是很容易出现的,引导学生及时的进行调节与分析,多与他人沟通、交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与劝导,只有学校、酒店、学生三者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实习的主体学生真正达到做中学,做中教,学以致用,学做互相促进,学生才会不断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2]韩永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周晓虹.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吕勤.旅游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刘纯.旅游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黄山学院 旅游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摘 要:本文运用“潜流失”概念,分析了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其中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潜流失;酒店实习生;体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43-02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旅游人才培养规模的日益扩大,每年旅游管理类毕业生人数众多,而且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然而旅游行业的专业人才就业率却一直很低,特别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不从事酒店业,造成了酒店业的人力资源危机.一面是院校大量学生毕业,一面是酒店行业整体缺人,出现“尴尬”的矛盾局面,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酒店行业.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实习体验较差是造成酒店实习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基本上对酒店工作还是有热情和信心的,而在实习过程中,部分实习生在实习体验中,没有感受到职业吸引力,降低学生的就业热情和对本专业的信任度,进而导致在最终择业时放弃本专业,转而流向其他行业.这种“潜流失”现象是迫切需要关注且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1]
2 体验教学理论与实习的关系
易丽分析了体验在教学中的特殊意义,并提出了增强学生体验的三种途径:创设教学情境、操作探究和提炼成长体验.这里的“创设教学情境”,正好适用于实习期间的指导和管理.[2]在体验教学理论下,酒店实习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体验的主体是实习生,体验强调实习生自我价值的实现.[3]这个体验过程对学生今后工作的选择存在首因效应,即:如果实习体验良好,实习就成为学生就业前的过渡阶段,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适应岗位,成为日后酒店工作的准备和基础;如果实习体验不良,反而会促使学生就业时避开酒店行业.将体验教学理论应用于指导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正是因为实习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而且是决定其择业方向的重要环节.实习期间的感受,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日后的就业目标选择,是关系酒店业人才储备的大事.
3 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潜流失的相关概念
欧臻提出了“潜流失”的新概念:“高等院校饭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不选择饭店就业,而是流失到其他行业工作的现象”,并指出: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专门为酒店培养的高级管理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酒店对这个群体并未表现出特别的青睐,同时毕业生也没有对酒店产生应有的就业兴趣,而是流失到其他行业工作.[4]通过对大量研究统计数据进行总结,绝大部分学者定义毕业生“潜流失”为: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毕业时未选择在酒店行业内就业,或就业后短期内改行流失现象.这个定义的角度区别于酒店正式员工的离职.[5]
4 体验教学理论下酒店实习生潜流失现状和影响
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康奈尔酒店学院和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均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有实习经历,以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为主,掌握酒店的服务技能.然而,就目前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来看,对实习环节的安排还有很多欠缺.有的高校对实习完全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己去找饭店实习,学生凭借个人的力量找不到管理正规的高星级酒店,只能去一些二、三星的酒店甚至私人旅馆,有的学生甚至根本没有实习,只是把虚假的实习单位盖章鉴定表交到学校就可以顺利毕业,学校不过问学生是否真正参加了实习、实习的效果如何;有的高校虽然给学生联系了实习酒店,但对实习酒店的条件要求不高,实习岗位和环境不能达到要求,实习效果自然也不能得到保证;有的酒店和学校沟通时承诺各种便于学生实习的条件,但当学生真正进入酒店实习时,和当初的承诺有很大的偏差;有的学校把学生往酒店一送,就不管不问,学生实习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专业指导和心理辅导,使得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度大大削减.许多原本对酒店管理专业充满信心的学生,实习回来后反而认为在酒店工作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不再认同该行业.实习竟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直接原因.[6]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近40%的学生认为实习对日后就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高达80%的学生表示,实习体验不良反而会使他们逃离酒店业.如表1所示,90名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前后分别接受了调查,其中男生27人,女生63人,结果显示,学生正是由于经历了实习环节,反而避开了酒店行业,实习成为堵塞人才进入酒店业的屏障.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酒店和学校双方的重视.
5 预防酒店实习生潜流失的对策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习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酒店工作的乐趣和价值,做到“在校爱专业,工行业”.酒店则要更多的考虑学生的感受,本着为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接收和培训实习生,围绕实习生的需求进行管理.具体对策有以下几点:
5.1 用科学的评价指标评估实习酒店
实习酒店评价指标应涵盖酒店的硬件和软件,包括酒店所在地的城市形象、位置、星级、知名度、客源对象、管理规范状况、薪酬和福利待遇、员工宿舍情况、工作环境、企业文化、治安状况、合作态度、实习岗位的安排等众多因素.在对实习酒店进行全面认真的实地考察后,综合权衡各项指标,对所有备选酒店进行综合打分,从中选择一些管理规范、经营业绩突出、企业形象良好、热衷于培养酒店人才的酒店进行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及时放弃一些不符合要求的酒店,确定一批可以长期合作的酒店.
5.2 酒店应严格遵守实习协议
学校在与实习酒店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都会与酒店签订具体的实习协议,规定双方的具体责任和义务,保障实习生的合法权益,适当约束酒店行为.一般实习协议都会明确规定酒店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但是否能真正落到实处,还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很多酒店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只能基本履行协议内容中规定的各项条例,但没有根据实习中出现的各种意外状况作出应变反应,只是单纯地履行实习前制定好的条条框框,导致出现问题时以实习协议作为处理问题的借口和“挡箭牌”,严重挫伤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很多研究证实,酒店实习生的工作报酬是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最重要的因素.由于受到社会影响,再加上渴望得到应有的尊重,实习生往往非常看重自身价值,他们一直强调要和正式员工享有一样的待遇,自我维权意识较高,况且实习期间他们个人也有各种消费需求.因此,酒店要结合当地的消费水平,制定一个兼顾各方利益的实习期薪酬方案,既能体现实习生的劳动价值,又考虑到酒店的实际利益.实习协议还应反映出对实习岗位的要求,酒店最好能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将学生安排到适合的岗位,如果有可能,尽量安排轮岗实习.学生如果能在适合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实习效果也会更好.
5.3 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态调整和择业观教育
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到一线基层实习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也是行业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在目前的情况下,从基层做起的惯例也不会因学历高而改变,另一方面,学生们则认为自己学历高,很难接受经过四年的学习后,还要同中专生、职高生一起从一线服务员做起,于是纷纷抱怨自己的专业没有用,读大学没有意义.同时,社会也对从事酒店行业的人有偏见,认为酒店行业是“吃青春饭”,年纪大了就不能继续工作了.
这种情况下,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择业观教育:要使学生认识到一线服务工作短时期内体现不出学历高的优势,但可以为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基层员工普遍学历不高的情况下,大学生晋升的机会反而更多,基层的锻炼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现代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已经非常注重对人的培训与开发,员工不会因为年龄而离开酒店行业,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业经验的丰富,会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劣势,全方位提升自身能力,“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为我国酒店业和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努力.
5.4 酒店应从开发专业人才的角度来培养实习生
现实中很多酒店往往把实习生当成“临时工”,认为他们完成实习后一般都不会在本酒店就业,于是就把脏、重、差甚至是正式员工不愿意干的工作交给实习生干,通过半年或一年的实习,并没有培养起学生对酒店的兴趣,反而引起了学生对酒店行业的强烈反感.所以,酒店不应以招收“临时工”的态度来对待实习生,虽然实习生经过半年左右的实习期,很有可能离开实习酒店去其他酒店或行业就业,但是从宏观上看,为酒店业培养人才是每一个酒店都应承担的责任.酒店可以通过建立实习生人才档案、为实习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可持续的培养方案,完成专业人才的利用和开发,为酒店乃至整个行业留住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6 结束语
酒店专业人才“潜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彻底解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还需要旅游院校和酒店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12(4).
(2)易丽.教学中的体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EB/OL].中国期刊网,2006,5.
(3)高振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效果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4)欧臻.饭店解决饭店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潜流失问题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实习生;有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10-
现代教育越来越趋向于素质及能力教育,各高职院校除了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外,也越来越重视其实践经验的积累。“校企”共建,“产学研”结合已成为很多高职院校办学的一种理念,顶岗实习已成为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备环节。当前绝大多数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模式都采用“2+1”方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理论知识,最后一年进入酒店实习。但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实践及对课程体系改革,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完善了一整套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2+1+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饭店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分为中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两个阶段。中期实习(即大二第一学期加上寒暑假共计六个月时间),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验工作流程、磨练意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因为学生通过大一两个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旅游饭店的基本服务程序和一般的服务技巧与常识从理论上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实习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去应用理论知识,更在实践中去提升理论水平,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毕业实习(即大三第二学期),这一阶段的顶岗实习为职业能力实践。其目的是在前一阶段的实习基础上完善自我能力,提高酒店职业能力,见习岗位部门基层管理。
一、“2 + 1 + 2 + 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1.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大学生在中期顶岗实习期间,身兼两种社会角色,既是在校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员工。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工作中实践理论,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学中做,做中学”的良性循环。
首先,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提升。酒店企业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各式各样的人、各种突况都可能碰到,学生通过沟通,不但可以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同时又能学到许多的交往方法与技巧。
其次,专业技能得到强化。学生在校虽然已经学习了相关的酒店服务技能,如服务礼仪、餐饮摆台、对客服务等,但那都是在课堂上的一种操练,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去具体实施,停留在理论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中期阶段的实习,学生在具体的对客服务中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全面掌握酒店对客服务的技巧,使自己能很好地胜任将来的工作,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再次,团队协作能力得以增强。由于酒店的工作整体性很强,环环相扣,很多工作都需要团队协作完成,这就需要平时在学校里都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主动地融入实习酒店的大环境里,协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如餐厅服务前台直接对客服务的员工与后台传菜员工的衔接就必须整体协调一致,如有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就必将引起客人的不满、投诉,继而影响酒店的声誉。因此,通过实习,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团队协助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最后,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证明通过半年的酒店实习,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都加强了,并总结出了处世十字方针:会说、会做、会想、会听、会忍。当今80后、90后的大学生,个性非常鲜明,自我意识都很强,平时大多数是趾高气扬,任何人都不会放在眼里。但到了实习单位,在这里哪怕是最普通的员工都是他们的师傅,他们就不得不收起自己的任性,虚心向老员工请教,也深刻体会到了社会的人情冷暖。因此,在顶岗实习中也磨练了他们的处世能力,学会了尊重师长、关爱父母,学会了感恩。
2.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得到强化
通过第一阶段的顶岗实习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也看到了自身知识能力的欠缺,同时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也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中期实习结束后回到学校再学习时,都能根据自己在实习中某些知识的欠缺,有针对性地加以强化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如外语学习。有很多学生在实习中就深刻地感觉到外语在酒店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性,当面对外国客人时,由于自己的口语水平很差,根本不敢开口,自然服务工作也不能很好地完成,所以回校后就会主动地加强外语知识的学习,参加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而且通过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毕业实习的选择空间更大
因为有了中期实习的经验,学生对于酒店基本的服务技能都已经非常熟练,到毕业实习时,学校并不强调组织学生统一实习,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选择实习酒店。由于学生整体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毕业实习生进入酒店只需进行短期的简单培训就能直接上岗,因此每年都能吸引一些条件优越的高星级酒店到校来选聘毕业实习生,学生也可以自己联系合适的酒店。由于在毕业实习时以双向选择为主,学生在毕业实习时选择的空间更大,很多学生在实习时就为将来的就业考虑,而酒店也希望毕业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能留在酒店成为正式员工,这样既减少了成本,又能留住想要的人才,无论是对酒店、还是对学生都很有益,多年的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二、“2+1+2+1”人才培养模式中期实习存在的问题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即大二第一学期的中期实习管理采取集中统一实习。第二阶段的毕业实习采用的是一种灵活的分散式自主选择实习的模式,不需要统一集中实习,完全由学生自我进行管理。因此对于实习生的管理主要针对第一阶段的实习生来说的。由于这一阶段的实习生刚进入大学学习才一年的时间,没有任何的社会经验,很多想法还停留在学生的角色上思考问题,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实习生心态不好,个性太强,往往不听从领导安排
酒店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实习生去酒店实习,一般是从基层的服务员做起。有些实习生因心态不好,认为大学生应该是做管理者而不是服务员。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部分学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而现在去酒店实习,要扫地,摆台,收台等,一般吃不了这个苦,因此他们往往不听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当一些部门的领导、主管安排工作时,常常与其顶撞,发生冲突,甚至出现旷工的现象。
2.实习生容易与正式员工发生矛盾
实习生不是酒店的正式员工,由于心态没有摆正且总以自己是大学生自居,不能很好地融入到酒店新的集体里,以及正式员工对实习生的态度问题,如有些正式员工还会歧视、欺负实习生,把一些重活、累活都交给实习生去做,还有的正式员工往往将实习生定位为帮手和打杂的,有事的时候就使唤,没事的时候就搁在一边,没有真正尽到“辅导”的职责。大家缺少沟通,造成了双方之间的矛盾。
3.由于待遇低,实习生往往工作积极性不高
实习生去酒店实习,实习工资比正式员工的工资低,尤其是当一家酒店同时有两个不同院校的实习生时,如果工资有差距,学生心理会更加不平衡。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因为双方实习时间长短不一致,最终会导致实习生对工作缺乏热情,从而影响服务质量。
4. 由于是学生身份,晋升机会少,缺乏主人翁意识
由于实习生不是毕业实习,六个月后学生必须回到学校再学习一年,在酒店实习期间哪怕表现再好,也不可能留下来工作,甚至晋升。因此,有的学生在工作中缺乏主人翁意识,难以产生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造成他们的酒店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对酒店的感情,对现有的实习机会重视不足,不能真心实意工作,只图表面应付,不利于服务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三、有效管理实习生的措施
(一) 学校方面
1.开好实习动员大会,让实习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实习动员工作中,首先树立学生的吃苦意识。虽然在大学生入学专业教育中一直贯穿着这种思想,但在真正进入实习酒店后,很多大学生都表现出不愿从事服务员工作,怕苦怕累,不了解酒店服务工作的性质。因此在实习动员大会上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实习的真正目的,强调酒店实习对就业及将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调整好心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其次,教育实习生做好角色的转换,让其明确到酒店上岗后,实习生身份即转换为酒店员工身份,在客人面前代表酒店,应尽快地适应酒店工作。再次,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实习单位情况、相关实习协议、实习的权利和义务,解答实习生的疑问,使实习生对实习的相关情况有所了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理性地面对实习,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2.组建临时的实习管理班委会
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等原因,一般酒店实习都不能委派长期的老师跟随定点管理,只是定期委派专业老师或班主任前去巡察,因此组建临时的实习管理班委会就很有必要。临时班委会一般由2~3人组成较合适,一名主要负责人,两名协助人员。其主要职责负责管理实习生的日常事务,当实习生出现问题时,能及时与同学沟通,向酒店领导、老师反映,协助解决。因此在人选方面应考虑选择那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强,同学关系好,能吃苦耐劳的学生为宜。
3.制定严格的实习考核制度
酒店中期实习作为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占到整个学分比重的15%左右,因此为了更好地约束学生的行为,学校与酒店共同考核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学生的实习成绩主要由实习酒店部门领导、主管的意见及评分,实习报告、临时班委会的评分、同学的评价、操作技能的得分情况等构成。具体评分标准:酒店的评价占30%,实习报告占30%、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占30%,临时班委的评分占5%,同学评价占5%。这样就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发扬优势,弥补不足,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酒店方面
1.增强实习生对酒店的认同感
实习生没有社会经验,最开始实习时心理自然会产生一种恐慌感。如果从实习生的住宿、饮食、工作中能给予更多人性化的关怀,让实习生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自然会给实习生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在实习初期,酒店还应加强与实习生的互动,打破陌生感,在诚实互信的基础上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着重培养实习生认同酒店的服务理念和经营方针。另外,酒店经营管理者在感情上要把实习生当作正式员工一样对待。对他们要多鼓励,少处罚,多指导,少埋怨。酒店部门应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实习生的意见,一方面了解部门配合实习的情况;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给酒店找缺陷,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建议要给予表扬、奖励,对实习生多关心,密切注意他们的思想变化,让实习生感到酒店确实在为他们着想,从而增强他们对酒店的认同感。
2.正确处理实习生与正式员工之间的关系
酒店管理者应在酒店内部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提倡个人和团队竞争,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酒店管理者多活动,让大家共同参与,培养实习生与正式员工的团队精神,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酒店管理者要鼓励实习生主动虚心地向老员工学习,对于老员工则要引导他们端正态度,不能因为实习生的参与而带有歧视性。
3.薪金合理化,提高福利待遇,调动实习生工作积极性
酒店使用实习生本身有降低人力成本的考虑,而薪酬对实习生的激励作用不可小觑,因此,酒店要为实习生量身订做一套合适的薪酬体系,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最大程度地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实习生的工资可以设计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福利”的形式。如果实习生的基本工资是800元,可以把其中的500元作为基本工资,另外300元作为绩效工资,在实习期间碰到过节等也能享有与正式员工同等的福利待遇,同时酒店对实习生还可以设计一些特别的福利,且不一定需要很多成本,如参加酒店的相关培训和一定级别的会议,得到职业生涯的建议,实习结束后能定期收到酒店内部刊物或者包含酒店最新信息的电子邮件等,对实习生来说都是很好的福利。这样能为酒店带来很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效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各方面的进步,自身的努力也得到了酒店的肯定,最终达到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4.签订就业意向书,解决实习生的后顾之忧
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于实习生来说将来能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酒店行业来说,如果新到一家酒店,不管你之前有多少经验,也还是有可能从一线服务员做起,而这是学生所不愿意的。因此对于酒店来说,可以明确承诺,对于在实习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实习生酒店可以与其签订就业意向书,一年后当学生毕业实习可直接享受酒店的正式员工待遇,并在其毕业后有晋升机会优先考虑实习生。这对酒店和学生都是一种相当好的措施,有利于酒店挑选到优秀的企业人才,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实习生的工作热情,解决实习生的后顾之忧。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的“2 + 1 + 2 + 1”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截至目前,学院已与多家酒店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通过酒店与学校共同的努力,在对实习生的管理中摸索出一套合适的管理模式,很好地完成了专业教学任务,真正使实习达到了“校、企、生”三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永坚.关于饭店管理专业实习的思考[J].琼州大学学报,2004(10).
[2]邓振锋,温卫宁,林增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效果调查与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3]费寅.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问题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3).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学生;酒店管理教学;学徒;职业素养;有效性
1现代学徒制的存在
学徒制是一种技术传承方式,对中职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程中,现代学徒制的出现,也是职业教育不断自我完善的结果,更是对学徒制的继承与发展。在原职业类学校传统专业教学基础上,体现出真实工作场景中师傅带徒弟这一特点,强调实践经验教学活动。我校深度校企合作,酒店管理专业在“拜师—学技—出师”三个环节,通过管理模式项目化、师生关系师徒制、学习环境开放灵活、教学实践交替互动、课程内容真实有效等途径,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并展开实践。
2现代学徒制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运用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在完成基础知识、技能要领教学之后技能实训环节,让学生既获得学校系统的专业知识,又获得酒店岗位的实践训练,学校和企业资源优势互补,逐渐完善并发展自身职业能力。一是专业课程设置。在中职课程教学中,专业技能作为核心课程实施有效教学,一直是专业课教师无法规避的难题。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普遍存在专业课程内容滞后,教授知识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轨,学生虽然经过系统学习,仍无法对口就业这一难题。实施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就是要解决酒店需求与学校教学直接的矛盾。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把酒店实际需求、岗位资格标准作为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主导作用,师傅和专业教师共同制订课程,理论和实践交叉进行,实训课占专业课程一半以上,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练”,掌握更多实操本领。二是专业教师社会化。深入校企合作的核心是让专业教师不断地走进企业,教学内容紧跟企业发展,与企业需求相匹配。专业教师在酒店任职,明确定位培养目标,锁定学生发展目标,促进学校与酒店的互动交流。三是营造真实工作环境。在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灵活运用酒店实操案例,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在工作环境中学习收获。真实的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学会思考、体会过程、获得经验。四是明确工作职责。确保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顺利完成,要求明确职责,履行学徒义务,保证教学计划、课程目标顺利完成,达到教学目的。此外,酒店要参与到学校教学环节,制订实训内容、培训任务等,保证培训具有针对性。五是多对一师徒模式。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建立多对一师徒模式,学生在不同岗位都有一位师傅对其言传身教,学生在酒店获得多位师傅的单独指导,把各岗位技能分解,实施针对性教学,集中授课、训练,在多位师傅的关注下加深技能培训。六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中,学生学会适应酒店的要求,遵守酒店制度和岗位规范,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职业能力,把自身当作一个服务者,提升职业素养。
3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难点问题及解决办法
难点一是缺乏政策支持。企业因盈利需求,对现代学徒制的合作热情不高,学校与企业关系从确立到合作,都是凭借个人人脉资源,存在大量的实际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给予专业和企业有利的政策支持。难点二是企业营业时间与学校授课时间不一致的矛盾。酒店营业时间一般为24小时倒班制,顾客最多的时间是在晚5点后和周六、周日,而学校上课时间为早上7点40分至下午3点35分,周六和周日学生休息。这就产生了一个时间矛盾点。顾客多时,学习的东西也多,可是我们由于课程时间限制就只能是周三、周四到店学习。针对这个问题,需要与企业反复沟通,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到企业实习,企业师傅在我校学生去实习期间,再单独为学生授课。难点三是企业用人标准与学生个人情况的供需矛盾。酒店管理专业的岗位用人要求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行、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有一颗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心。我专业大部分学生可以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可是有部分学生因为个人形象和性格问题,无法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矛盾,学生想从事的岗位,可是企业不能录用。针对此问题,需要说服企业给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统一的学习机会,在双方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的基础上,坚决完成现代学徒制教学培养任务。在实习期结束后,如果不录用,学校进行再次推荐。难点四是企业师傅实操能力远大于教授能力,理论总结能力更是不在业务范围内,所以,达不到最好的教授效果,也无法撰写教材、编写现代学徒制成果性材料。针对此问题,经过几次的沟通磨合,由专业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成长,弥补教学过程中疏漏的环节,在理论提升过程中,双方共同完成,提炼、总结、撰写部分。
4结语
总之,我校在中职酒店管理教学过程中,现代学徒制模式被广泛运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在接受院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深度校企合作,还会接收酒店师徒关系的实践训练,对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提升大有益处,也为学生更好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学校、酒店、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促进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顺利完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51-0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原为“2+1”模式,学生入学后前两年在校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训,第三年到校外实训基地——高星级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但实际上学生到实习岗位后,对所学理论的综合运用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在实践中找到结合点;而从学校到顶岗,学生也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期,在适应期中存在的问题颇多。我们经过认真思考和摸索,试图探索与本地高星级酒店进行“工学交替”的理想模式,即利用学校和本地酒店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让学生交互进行理论课程学习和酒店企业顶岗实习。
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工学交替”的作用
理论与实践能够紧密结合,学生能力显著提高 高职学生入校后,经过专业入门教育,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行业和行业所要求的人才规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已经树立了良好的专业思想;学习专业课之后,其中涉及的实践内容虽有校内实训室模拟演练,但毕竟与实际工作环境有所区别,此时如能够进行“工学交替”,无疑能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一些案例还可以回到学校与教师和同学在交流会上进行研讨,这对培养学生能力效果明显,也符合酒店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酒店对高技能人才求贤若渴,“工学交替”能有效缓解假日用工需求 酒店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逐步与国际接轨,酒店行业需要大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在一线从事服务与管理,需要储备人才;另外,酒店假日经济特点突出,有节假日用工需求,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恰好有空,既可以结合专业学习进行实践,还能得到生活补贴,可谓一举两得;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训练学生职业技能,强化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也需要在校内进行岗位适应性锻炼,以培养出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高技能人才。“工学交替”实现了酒店、学校和学生三赢。
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工学交替”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学生的角色转换问题
学生对工作认知的心理影响因素及角色转换障碍 教学模式的变革改变了传统的育人氛围,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校园环境和单一的师生群体,他们的思想时时会受到来自社会的种种思潮的冲击,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不便。加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经济上尚未独立,又大多没有经历过艰苦环境的锻炼,虽已具备一定的专业思想,但主要还是在学校和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工作交替”,并未做好准备,真正进入酒店企业工作,碰到实际问题,很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随着“工学交替”实习的进一步深入,学生的职业认知会停留在表面上的高强度体力劳动,出现岗位工作与心理预期的差异,使学生的工作热情受到挫伤,工作责任心也会受到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继续完成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任务,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的角色转换问题。
解决思路:充分准备,突破障碍 面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工学交替”前,应将准备工作做到位,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首先,要重点强调“工学交替”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找准定位,调整好心态,做好角色转换,让其明确“职业身份”——在酒店企业面前是高职院校学生,而在顾客面前则代表酒店企业,必须肩负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其次,要全面介绍酒店企业的情况,告知学生酒店企业的客观状况、优势与劣势,重点强调对员工的岗位要求和素质要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同时理性地面对“工学交替”实习,以责任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做好思想和行动上的适应性准备。
(二)指导教师过程跟踪的问题
实施“工学交替”的酒店较分散,指导教师较难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变化 指导教师需要与酒店沟通,协调好酒店企业用工需求、专业教学及“工学交替”之间的关系,同时协助企业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保障酒店企业和学校教学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由于酒店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分散,指导教师无法全程全方位跟踪,很难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
解决思路:多渠道、多方法稳定学生思想,让学生带着专业问题快乐工作 指导教师可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稳定学生思想,协调人际关系,让学生带着专业问题快乐工作。这就对指导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负责“工学交替”工作的指导教师,首先必须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同时具有行业工作经验,对学生在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能够及时释疑,善于调解。其次要专业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多想办法。如可通过建立电话热线对学生进行个别引导;可设立“工学交替”酒店小组长,通过组长了解组员思想动态,亦可通过重点培养小组长协助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可建立校企联络中心,通过酒店企业联络员了解学生思想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还可布置学习要求,如收集相关酒店管理核心课程如餐饮服务与管理、会议和宴会设计、前厅与客房服务等方面的案例,通过定期召开学生个人感想会、总结分享会了解学生动态,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酒店企业要求及学校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再次,需要专业指导教师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因为学生思想尚不成熟,多变性突出而稳定性不强,指导教师要做好长期反复指导的准备。很多学生在碰到困难时,就会找教师和同学哭诉,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会很快适应“工学交替”的学习和工作,也有很多学生能在快乐和放松状态下工作,实习工作相当出色。
(三)企业经营目标与学校教学目标糅合的问题
企业经营目标与学校教学目标间存在差距 酒店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又具有面客服务的特点,要将良好的顾客关系放在首位,而学生刚开始进行“工学交替”时,与酒店员工相比,在工作能力及应变能力上都存在差距,只能在餐厅做传菜员,在客房尚不能独立操作,在前厅部也无法直接面客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也会有所差异,而酒店企业往往会按照学生的表现和酒店实际需要安排学生到不同岗位工作,不利于学生专业的全面发展和酒店专业核心岗位课程“工学交替”工作的全面铺开,影响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
解决思路:寻求校企合作共同基础,实现双赢 对于企业而言,之所以欢迎学生到酒店进行“工学交替”实习,是因为能给酒店人力资源方面带来好处,还能够解决临时的人员急需;对于学校而言,“工学交替”是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途径。校企双方是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的,双方应维护实习合作的信誉,并探寻更多的合作方向,如选择管理规范、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酒店,以便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为学生争取合理的津贴与福利,减少不良情绪导致的机会成本和招聘新员工的交易成本,从而节约经营成本;教师挂职逐步成长为酒店培训师;企业挑选满意学生进行“订单”培养,为酒店储备人才资源;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工学交替”企业化管理模式等。在兼顾盈利的合作中,在校企双赢中,就能将企业经营目标与学校教学目标加以糅合。
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工学交替”的理想模式
探索“工学交替”的“跟进式”思想教育模式 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工学交替”的教育管理中,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酒店企业。要坚持由酒店管理团队教师每月进酒店企业进行一次调研,每月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并注意与酒店企业进行协调管理,解决学生在“工学交替”过程中的具体困难,解答学生在实习中的困惑,引导学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的优良作风,从思想教育上保障“工学交替”的实效。
注重企业文化的教育作用,将企业文化移植进校园生活 高星级酒店大多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也很注重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我们要注意企业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和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自觉适应和融入企业文化,积极组织开展“企业文化进大脑”活动,让学生将酒店企业优良的文化移植到学校生活中,良好的班风也会悄然形成。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带动作用,培养学生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期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挂牌”实习,共同召开“例会”,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定期向班主任进行汇报;要实行各酒店“工学交替”学生小组长“轮值”挂牌管理制度,全面负责小组成员的实习考核工作,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能力培养与道德修养结合起来。
完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使酒店企业考核标准与学校评价标准一体化 首先要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对接。其次要建立一整套贯穿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实施过程始终的管理文件,包括实习认知、岗位流程、导师制度、人身财产安全管理条例、实习日志、酒店考核、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方案、顶岗实习奖励办法等,同时借鉴企业人事管理制度,使酒店企业考核标准与学校评价标准一体化。
通过三年的“工学交替”实践,不断探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工学交替”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工学交替”中锻炼了职业技能,提升了实际工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酒店企业对我院学生的工作表现的满意度一届比一届高,“工学交替”工作的实效性不断增强,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家伟.工学交替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职论丛,2011(3).
[2]聂伟.工学交替存在问题辨析[J].职业时空,2010(1).
[3]许莲.浅谈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的负效应[J].广西轻工业,2011(6).
[4]高春津.论“工学交替”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合作基础[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5]周义龙.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
作者简介:
(一)课程建设改革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传统的酒店管理课程建设重理论轻实践,涉及面广而泛,给学生灌输的是大杂烩式的酒店管理学科知识。烟台南山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中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基础课程要为专业课程服务。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对一些基础理论性课程进行精简,而对一些能力培养与拓展性课程进行深化与增加。比如专业基础课中的英语教学,学生在掌握基本单词与语法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对酒店中具体部门、具体岗位英语对话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专业课教学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
(二)教材建设改革,进行专业教材的整合
搞好教材建设,完成一整套特色明显的酒店管理系列教材,是实现教学建设改革的重要保证。烟台南山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依据现有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相结合的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和总结,以“服务于区域经济”为宗旨,培训自己的课程改革师资队伍进行教材开发。鉴于市场上目前缺乏真正适用性的学生实习、实训指导教材,该院教师亲自参与课程开发过程,赴各大酒店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同时邀请各大星级酒店的酒店管理专家共同参与《星级酒店实习指导书》、《中、西餐饮技能实训指导书》、《前厅、客房技能实训指导书》、《茶艺与茶文化》、《鸡尾酒调酒技巧》等一系列真正适用型的实践教材的编写工作。
(三)教师到企业挂职实习,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为酒店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服务人才和管理人才。酒店管理课程培养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零距离就业。因此对师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除了掌握一整套理论体系外,要不断学习学科专业发展中的新知识,跟上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更重要的是能够在酒店一线部门进行现场的服务,能够对服务程序的具体要求及客人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烟台南山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规定青年教师在两个学年之内至少要有一个学期在酒店企业一线岗位进行挂职锻炼。实践证明,这对年轻教师个人的成长和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这种模式的有效运作形成了“教师—企业—学校”的良性循环,对酒店管理的专业教学质量也是一个极大提升,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与市场的零距离接触。
(四)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应用
在课程建设中,需要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习效果的检测起主导作用。烟台南山学院院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讲授形式,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不是让学生被动接收,而是让学生主动思考。在授课技巧上,采用破冰式、体验式、小组活动式、情景法、练习、复习、多媒体、排序法、讲解、生活例子、老师示范引导、比赛、角色扮演、配对等14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该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用任务驱动、开展社会调研、总结汇报、组织技能大赛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融合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适应酒店业需要的人才,使所培养的每个人都能就业于酒店尤其是星级酒店的各个岗位,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是为了让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因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课程改革之间就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而课程就是二者最佳的切合点。为使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得到很好的衔接,烟台南山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以专业选修课的方式专门开设了《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茶艺师》、《调酒师》、《营养配餐师》、《酒店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课程。有机的实现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融合。这也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了职业保障。
二、实践教学改革
(一)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在加大实训周课时的基础上,将本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都增加课内实践学时
在以前的教学中,烟台南山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对3门专业核心课程(前厅、客房、餐饮)的实践教学采用的主要是为期一周的校内实训周。从2008年下学期开始,该专业率先对其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革,不仅将原来三大核心课程(前厅、客房、餐饮)的校内实训周增加到两周,还在原来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课内实践学时,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课内实践训练达到了同步进行,加强了对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增开相关实训课程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要充分体现实用性、技能性。传统教学重视3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对其他技能训练重视不够。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更趋向于多样化与个性化,酒店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也更加丰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传统的三大核心技能外,酒水经营与服务能力、英语会话与接待能力、营养配餐服务能力、茶艺服务能力等技能也必须掌握,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鉴于此,该专业增开了《酒店接待礼仪》、《宴会礼仪》、《调酒技能实训》、《营养配餐实训》、《茶艺》、《酒店情景英语训练》等一系列实践训练课程。
(三)开设配套的教学顶岗实习,强化校内实训效果
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校内实训的理解,强化校内实训效果,与行业进行更多的接触,该专业将专业课程进行分岗位、分模块,在每一岗位、每一模块的理论学习结束之后安排与之相匹配和对应的教学顶岗实习,教师在一线岗位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实景教学模式既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亲身体验行业的真实环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校内实训效果,加强对行业的认识,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学生参加教学顶岗实习,实习单位会给他们发放相应的工资还可为家庭适当减轻负担。
三、学习效果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
(一)改革考评体系,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考评
实行“过程考核”,采取知识考核、能力考核和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评价。学生的最终的综合成绩由几个方面确定:综合成绩(100%)=平时成绩(30%)+理论考试(30%)+实际操作考试(40%)或综合成绩(100%)=到课情况(20%)+作业情况(20%)+终结考试成绩(60%)。
(二)学分互认和完全学分制
实行校园内外学分的全面互认,学生的学业学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所参加的考试成绩合格所取得学分、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取得成绩者所赋予的学分,这些学分是可以被全面互认,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实行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实践(实习)学分、创新学分相结合的完全学分制。在完全学分之下,学生的个人发展与能力训练被加倍重视,学生在校期间、发明创造与设计、科技成果与竞赛奖励以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等最终均以学分形式加以体现。
(三)改善考试内容
有针对性的考核,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的融入企业,更好的服务企业。考试内容强调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试验实践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主。
(四)改善考试方法
根据课程确定不同的考试方法:过程考核,纸质考试、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随堂考试、技能比赛式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在学校大力推行各类竞赛活动,倡导“校园竞赛”文化,特别将竞赛引入学业评价、课程考试无疑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调动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和潜能,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培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都将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是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人才能力本位的体现,也是学校教育与企业文化、市场经济相对接的举措。在专业课的的实操部分采用技能竞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过程采取竞赛的模式,场面隆重,严肃认真,过程公开透明,给每位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施加压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整个过程也得到了公平、公正的考核成绩。“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四、以“学生和酒店”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由传统教学的以学校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和“酒店”为中心。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的就业需求、职业技能需求、个性需求、职业发展需求为中心打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在重视学生就业适岗能力培养的同时,关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设计好生涯规划,提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教育平台,锻炼学生的创新、就业能力。
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的构建,将高校和企业两者的本位模式的优势进行结合,架起校企之间深度合作的桥梁,实现了供求双方的紧密结合。第一,高校通过校企共同研究人才需求走势、定位学生修习方向、规定合理的专业设置、实施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策略、对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和积极反馈等,有助于学生了解特定企业文化、改革高校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就业率及就业满意率等问题。第二,酒店企业依托高校在人力资源数量及质量上的优势将人力资源需求供给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培训、人才储备等核心或边缘项目,依托高校有效解决酒店行业人员流失问题、人才储备问题、企业招聘成本问题等。
二、构建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基地的问题
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应以“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双赢”为基本原则,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共同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深层次的产学共赢。建立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基地,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高校酒店专业关注的问题
1.目标酒店的选择高校在与酒店企业构建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时,必须考虑该酒店企业或酒店集团的综合实力,应涵盖软硬实力两方面。传统的校企合作主要关注酒店的星级、酒店的品牌、酒店所处的区位优势、提供的实习岗位及相应的薪酬等;而对于构建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而言,除以上关注点之外,还必须考虑酒店企业或酒店集团未来时期的发展计划、扩张形式、经营业务及服务产品的时代变化性、薪酬体系及晋升机制、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等。2.校内师资职业技能的培养高校可以依托酒店行业,进一步改善校内师资职业技能不足的现状;同时也可以承担酒店集团或酒店企业内部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技能等级资格认证考核任务及在职教育培训,为企业服务,进一步与行业接轨。3.酒店企业职业管理团队的构建传统的校企合作,企业人士在高校主要以开展讲座等形式,传递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形式比较单一,且无法在时间的连续性、人员的稳定性上给予保证,酒店行业企业尤其明显。通过构建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以一家或几家酒店集团、企业的职业管理团队作为相应的基地战略合作伙伴,为各自酒店集团、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及储备等方面提供服务。第一,对于学生学习、培养而言更有针对性;第二,在时间和人员方面起到了保障作用,也有利于在学生中强化企业形象,提升品牌效应;第三,弥补校内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的脱节,如酒店收益管理等知识的学习。
(二)酒店行业关注问题
1.培养周期、成本的控制高校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周期普遍较长,一般为3至4年。诸多酒店企业只单方面地认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工作,酒店企业只是在高校酒店专业实习双选期间进入高校进行实习生招聘,往往带来的就是高校及企业、企业及学生之间两两的不熟悉,不利于工作的开展。酒店企业应打破传统观念,通过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主动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一方面利用自身的优势提供相应的带薪兼职岗位给学生创造实践认知机会,去弥补培养周期长、收益见效慢的劣势;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招聘及用工的成本支出。2.酒店文化、服务意识的推广对于酒店工作而言,操作标准、业务流程等知识容易学习并掌握,但酒店企业文化及服务意识则需要通过较长时间,使之养成一种习惯。相对于社会招聘而言,学生在意识观念及服务理念方面接受能力较强,有助于深度理解酒店文化及服务理念,对酒店企业树立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降低流失率。一方面酒店企业可通过参与高校酒店专业技能比赛,在作为评委的基础上可将酒店产品作为奖品提供给获奖学生,让其体验;另一方面,酒店企业也可选拔学生作为代表参与企业内部或行业技能比赛,进入酒店企业内部并接受指导。通过以上两方面让其感知酒店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对酒店企业的深层次认知。3.酒店业务操作流程的认知酒店企业招聘学生进行实习,希望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实际上学生对酒店具体标准工作业务操作流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呈现工作能力不足的现象,导致酒店企业还需再次对学生进行培训,既浪费时间也增加了成本。通过建立基地,校企双方可以在课程内容上进行重新设计,引入相应合作酒店集团或企业的SOP、工作职责及工作任务说明,真正做到让学生上岗即可操作,降低工作失误,提高服务满意率。
(三)酒店专业学生关注问题
1.酒店企业的薪酬、晋升机制酒店企业的薪酬体系及职业晋升机制是越来越多的高校酒店专业的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影响其是否从事该行业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生通过参与到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酒店企业可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按照考核结果将学生学习阶段时间折算成一定的工作年限,为其在酒店集团或企业工作时核算薪酬、晋升职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实行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化,有利于提升其积极性及稳定性。2.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目前,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后,一般依据在招聘时对其的考核结果,被安排进相应的部门工作,且在此期间轮岗学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利于学生自身职业定位及职业发展。其实学生通过一定时期的学习及工作,在对本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酒店集团、企业必须给予重视和考虑,为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其每一阶段的成长目标及所需具备的相应要求,降低人才的潜流失和不稳定因素。
三、结论
酒店餐饮服务实习的总结
从x月十五日到xx月十五日在外实习半年,经历了不同的人和事,开始学会了执行命令和担责任,这半年我是以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的角色去经历着,学习着,体会着。
我清晰的记得从学校送我们的大巴车里走出时我是以一种怎样的雀跃又复杂的心情看着眼前的实习地点---宁波开元名都大酒店。那是尚是夏日,首先宁波给我的感觉就是”清爽”,这种感觉一直持续了半年,也许以后当别人再次和我提起宁波的时候,我就会第一时间觉得那是个干净的透彻的城市,不管是白天的云卷云舒还是夜晚的被灯火遮掩的有些黯淡了的满天繁星,它们都以一种再寻常不过的存在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我想说不管这段时间我曾经经历的又给了我以怎样的注释,但这些时间里,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和二十几位同学在一起,我们认识了更多的人,学习着怎样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自己的价值,同时更是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学会生存,在生存中成长。
感谢这次机会让我认识了更多的以前在同一个学校、年级、却无缘相识的同学,这次实习中我们在工作上互相提点,在生活中相互帮助,在异地一起从初来时的懵懵懂懂,到分派到具体岗位后的跟随师父实操,以及后来大家实习结束之后微微的怅惘和对未来充满的希冀。这段时间生活充斥着的再也不是以往在校时的话题,而是工作,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的背负起了一个作为成年人的责任。生活自然与以往再不一样,我们也从单纯的一直生活在家庭和学校的学生,慢慢的明白了所谓的社会和生存。
刚刚到酒店我们进行了为时七天的理论培训,包括一些企业文化,酒店的布局以及相关的信息,职工工作纪律等等,然后就是分配部门,我是被分配到了西餐厅,我来西餐厅的目的很明确---练习口语。恰巧刚分到西餐厅的时候酒店正在承包一项”国际象棋比赛”的接待工作,这段时间来西餐厅用餐的外宾很多,记得第一次向外宾询问”Wouldyoulikeblackteaorcoffee?”时甚是紧张,生怕自己的发音不够标准,他们听不懂,但当他们讲”coffee/blacktea,thankyou”时很是高兴,那时我觉得一切都挺新鲜,我一向喜欢和自己较真,只要是我接手的事都要求自己尽量做到自己满意,这也是最后我的实习生涯结束时为何我的领班和经理讲我是一个极认真的人,只要是认为应该做好的,都会去做到。
刚开始两个月左右是我们接触并慢慢适应这种生活,工作的过程,从熟悉身边的人,到认识这个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完全陌生的城市,接触到更多的以前不曾见过的事,慢慢的掌握并熟练操作自己的工作流程,这段时间于我来说是一段不可多得的宁静岁月,也许身体上是达到了以往都不曾经历过的,但心理上我在告诉自己这是一趟旅行,岁月静好。
刚来XX的这两个月,因许是夏天,风总是很大的,有的时候人窝寝室里,仍是听到外面呜呜的风声,宁波的夏雨总是来的很蹊跷,前一刻还是艳阳高照,下一刻也许就会哗哗的一泻而下,我记得有一次下雨的时候我打开窗子,看到顺着墙壁而下的雨水,一时就愣住了,当时脑子里就只有一个词---蔚为壮观。现在想起在那里认识的人和在那里也许当时觉得只是平时最为常见的事物都在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半年告诉了我应该把眼睛睁大一些,看一下别人的生活,品一下不一样的风景,
酒店餐饮服务实习的总结
转眼间,五个月的实习生活已顺利结束,现在回望一路走来的日子,感想、感悟、感动颇多。现就小发一下感慨,记录一下我的难忘酸甜并在的实习生活。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这个珍贵的实习机会,使我们相对容易的和社会接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给我们提供一个犯错误的机会,让我们更早的认识社会,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更好的提升自我,投入到实习后短暂而珍贵的大学生活中。
怀揣着种种期待,少许激动,我来到了XX一家四星级的酒店。经过简单的介绍与了解以及考核,很幸运我被分到酒店客房部担任客房文员一职,和我期待的更多的与人接触,培养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力、解决力以及学习更多人身上的闪光点的愿望要求相满足。在这种感谢与幸运中,我开始了我的工作。
期间遇到很多状况,让我收获了很多,认识了很多,学习了很多。通过与客人的交流以及解决客人的要求与问题中,让我意识到了高质量服务的重要性。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不仅能够为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其再次光临打下基础,而且能够使顾客倍感尊荣,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通过酒店组织的培训和平时部门的强化练习,锻炼了我的服务意识,学会了用标准化礼仪礼貌待客,明白了学好外语的重要性。
经过五个月的酒店实习,我对酒店的基本业务和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礼貌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酒店更是如此。要敢于开口向人问好,在向人问好的过程中还要做到:口到、眼到、神到。对于客人的要求要尽量帮其转达。尽管有些要求不合理的不能办,都要用委婉的语气拒绝,帮他寻求其它解决办法。
在与同事一起合作学习的实习工作中,我认识到我不只是一名实习生,是和其他酒店员工密切合作的员工。和各部门同事密切合作,维护酒店形象和创造最大利益,不会因为自己是实习生而受到特别的礼遇和其它新员工一样,从酒店基本知识和本职工作开始了解,偶尔做错事也不会有人偏袒。所以要坚强,要独立。
文员的工作要求我要比较全面地了解酒店的组织架构和经营业务,接触形形的客人,同时与各部门的同事进行密切合作与交流。这让我了解到人际沟通、理解、包容的重要性,让我更深刻地了解社会,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教会了我如何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实习生活让我认识到我的方向。我将利用实习给我的启发,珍惜最后在校的学习时间,不断提升自我,朝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
酒店餐饮服务实习的总结
第一,人际交往技巧的重要性,要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在餐厅里,一方面要学会如何与其他服务员交往,如何虚心向他们学习。而且要学会怎样与领导交往。酒店其实就是个小社会,和他人交往和在学校与同学老师交往不一样。另一方面,和客人的交流技巧也很重要。经常在包厢里,客人一眼就能认出我是一名正在读书的大学生,我会笑着问他们为什么,他们总说从我的表情和讲话语气就能看出来。这大概是社会经验少的原因吧,许多大学生刚进入社会人际交往时还是会有点羞涩放不开。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是我们大学生要加强的地方。
第二,要有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酒店工作时,不能偷懒,比如打扫。
卫生不能漏掉任何一处死角。餐具要勤刷干净。另外有些体力活必须得能干。工作时要做到心到,眼快,手勤,手快。上班虽然累,但是得有耐性克服,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三,学到许多服务方面的知识。首先学习到酒店的相关部门结构和人。
员职位设置,也了解到前厅和酒店其他部门的关系,还学习到服务员的规范化知识。当然酒店里无所不在的是服务文化、礼仪文化、地域文化、饮食文化等等。比如说餐桌上的礼仪,和客人打交道,还有就是服务员该怎么面对客人的不同要求。接触来来往往的客人也能学习到不同地域的文化。
第四,通过实习也更加了解酒店业对大学生的专业要求。知道自己有许。
多不足,要学习的还很多。不仅要会服务员的基本技能当然还要学会许多东西,比如收银员的基本知识会使用传真机,会开发票及使用电脑的常用知识。当然还需要很多知识,比如虽然我英语过了四六级,但是当有国外客人来酒店吃饭,当客人点菜及酒水时,在交流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的英语口语很蹩脚,知道自己的许多漏洞与不足。当然我知道旅游业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很广泛的专业,从考导游证时就能充分意识到。客人吃菜时有时会提出许多关于菜系的问题,这时候会发现自己缺乏许多知识。这也对我们在学校的学习方面提出了许多要求。
通过一个月的暑期实践,充实提高自己。实践中有欢乐当然也有困惑。在酒店工作中产生许多关于自己以后就业的想法,对社会都有很多想法。印象最深刻的想法就是,当我觉得酒店工资低打算去找其他工作时,发现不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也做不了,虽然工资还好,但没那方面特长,就很苦恼。后来我想到,其实社会就像很大的一堵墙,上面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地方,当然这些不平是有一定规则的,而我们这些要就业的人就像一个个小按钮,其实每个按钮都可以嵌进社会那堵墙里面,当和那凹凸的地方刚好吻合时,那边就是最适合我们的职业。都说就业难,其实我觉得或许可以换个说法,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很难。比如说服务业就总出现招工难的问题,因为许多人不愿意从事这行。当然,我知道要想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块地儿,我们得把自己这块按钮磨好,使自己适合社会那堵墙上适合自己的那块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