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母鸡教学设计

母鸡教学设计

时间:2022-02-03 01:44: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母鸡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母鸡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 幼儿教学 愉快歌唱 音乐教育

我认为首先必须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理解水平的歌曲教材,同时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之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学设计合理

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及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如在《两只小小鸟》的歌唱活动中,把学小鸟飞当成重要目标看待,使歌唱活动变成律动教学,幼儿会更愉快地进入活动。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对小班、中班、大班每个年龄段每次活动时间都要有适当考虑,特别对活动中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应安排恰当,不然容易出现重点偏移或虎头蛇尾的现象。如在小班歌唱活动《老母鸡》教学中,可对各环节做这样的安排:

1.听音乐律动进活动室(1分钟);

2.理解歌词,节奏练习(4分钟);

3.学习歌表演:老母鸡下蛋(5分钟);

4.游戏:老母鸡下蛋(5分钟)。

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节奏感强,教学密度得当。教学环节并不是越多越好,需处理好主次关系,不能因为时间限制而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二、课前准备要充分

有相关经验准备,教具准备充分,使用合理,直观性、趣味性强。课前准备主要分为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两个部分,经验准备可以为歌唱活动做出铺垫,可以是认识方面的准备,也可以是某种技能方面的准备。例如:

1.巧用图谱

在教学活动中,可适当利用图谱帮助幼儿学习歌曲,减少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1)歌唱活动中图谱的巧妙运用可以助幼儿提高演唱兴趣,如歌曲《大鞋和小鞋》的后半部分是模仿鞋子走路发出的声音:“踢拖/踢拖/踢踢踢踢/拖-/踢踢拖/踢踢拖/踢踢拖/踢踢拖/踢拖/踢踢踢踢/拖-”。可以利用图谱,把“踢”和“拖”分别替换成两只不一样的鞋子图片,伴随音乐的出现,再加上语言的引导,幼儿再现歌曲的效果会很好,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2)利用图谱有助于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如歌曲《理发店》,为使孩子理解推子的含义,为幼儿提供推子和剪刀的图谱,并用若干不同大小的叉叉表示“喀嚓喀嚓”的声音,孩子们在生动形象图谱的帮助下,很快理解并掌握歌词内容,很轻松地学唱起来。

(3)利用图谱有助于幼儿熟悉旋律、节奏及性质,如歌曲《大母鸡》,用弹簧线表示“咯咯咯咯嗒/咯咯咯咯嗒/咯嗒/咯嗒/咯咯嗒”,很形象地表现出快节奏的母鸡的叫声及慢节奏的母鸡的叫声,区别出两者的快慢,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设计好的图谱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节奏。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在歌唱活动中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效果。

2.经验准备

如学习歌曲《买菜》活动前可以做以下经验准备:“参观过菜市场,认识几种菜市场中常见菜的特征。”这样一来,幼儿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对歌词中的内容“鸡蛋圆溜溜呀,青菜绿油油呀,母鸡咯咯叫呀,鱼儿水里游呀……”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教具准备

歌唱活动中教具的准备要非常充分,但不求多,弄得太花反而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所以教具的准备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具体形象的、便于操作的、趣味性强的,对实际教学有帮助。如小班歌唱活动《老母鸡》中,教师使用的教具只有一样――人手一个乒乓球,乒乓球圆圆的、黄黄的,很像老母鸡下的蛋,就在这个“蛋”的“诱惑下”,每位幼儿都认真地投入歌唱,努力表现好老母鸡的形象,还摆出各种母鸡下蛋的造型,希望自己能“生”出一个可爱的“蛋”。在这个活动中,教具用的很简单,但很到位,活动效果自然好。

三、精炼游戏情境

1.设计有趣的游戏情景,提升幼儿记忆歌词的兴趣。

一首歌曲包括乐曲和歌词两个部分,两者是歌唱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在熟悉歌曲之后,记忆歌词便成了重要任务。短时间内让幼儿完全记住歌词是唱歌教学的难点,使老师容易走入教学误区,一遍又一遍反复“训练”幼儿,容易使幼儿对唱歌活动逐渐失去兴趣。

2.设计有趣的游戏情节,让幼儿乐于学习。

第2篇

【关键词】 主题教学活动 FLASH 动画

一、主题教学活动

主题教学活动是将社会、生活、语言、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综合到一个网络状的主题之中。围绕主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可由教师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也可由幼儿根据与主题相关的学习经验发起活动。活动能够充分的展示幼儿智慧和个性、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和表现,激发幼儿兴趣,开发幼儿各种潜能。与分领域活动相比,主题活动的开展,注重将幼儿园的各领域课程整合,更加体现了幼儿活动整合统一特点。总之,主题教学活动通过将不同领域间存在的联系恢复,将某个教育活动内容还原成整体的、相互联系的状态,以构建起多科合一的主题网络式的活动内容结构,并在为儿童呈现一个具有丰富、多元刺激和材料内容的活动场景的同时,尽可能地去发现和挖掘领域间新的、更多的联系线索,从而使整合的活动内容更紧密联系与儿童的生活、贴近儿童的发展。

二、flash案例《小鸡出壳》在主题教学活动“小鸡出生的秘密”中的应用

2.1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了解小鸡出生过程、发展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爱心;

活动准备:提问:小鸡是怎么出生的;播放音频文件:公鸡,母鸡,小鸡;

活动过程:1)听播放声音,提问:请小朋友听听这是什么声音?2)小朋友知道小鸡是从哪儿来的呢?(幼儿互说)3)听故事:可爱的小鸡;4)了解鸡的成长;5)提问:鸡蛋怎样才能变成小鸡呢?鸡妈妈蹲在上面这叫什么呢?6)播放课件:小鸡出壳;7)请幼儿看图书说一说鸡的成长;8)教师总结

请小朋友轻轻跟着老师说,母鸡生蛋鸡妈妈孵蛋小鸣啄破壳出来了变成毛茸茸的小鸡小鸡吃很多东西又长成大公鸡和大母鸡大母鸡又能生蛋了。

2.2运用FLASH 8制作小鸡出壳动画过程

1、展示动画效果并叙述动画过程;

2、新建文档,绘制鸡蛋,删除边框线;

3、绘制裂纹(和鸡蛋在同一个图层):1)利用套索工具或直线工具绘制;2)利用墨水瓶工具描秒裂边。

4、制作裂纹逐渐出现效果:注意:在第一帧不显示裂纹,从第二帧开始显示裂纹,然后到第九帧每帧出现一个裂纹,制作逐帧动画效果。1)选中第2-10帧插入关键帧;2)然后制作2-10每帧的裂纹效果。

5、新建图层2,选择鸡蛋上半部分转换为图形元件,在图层1的第10帧处删除鸡蛋上半部分,然后到图层2插入空白关键帧,原位置粘贴(CTRL+SHIFT+V)。

6、制作鸡蛋上半部分落地的动作:在图层2的20帧处插入关键帧,然后将鸡蛋上半部分落地,并旋转180度(利用变形工具),为了解决鸡蛋落地不自然情况,在15帧插入关键帧,然后调整鸡蛋位置和旋转方向。

7、制作脱落后鸡蛋的裂纹:进入元件1编辑状态,利用墨水瓶工具L制裂纹

8、导入两张小鸡图片,拖拽到新建图层。

注意:上半部分鸡蛋落地的时候,小鸡出现。

1)新建图层,拖拽到最下面,导入两张小鸡图片。2)在第10帧插入帧,放入小鸡1,在第15帧插入关键帧,创建其中补件动画;3)在第20帧插入帧,然后在鸡蛋左侧低端放入小鸡2,创建15到20帧的补间动画,为了使动画效果自然,在17帧插入关键帧,然后调整小鸡位置和旋转方向。

总结:FLASH软件制作的《小鸡出壳》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表明幼儿更加形象而深刻地认识到了鸡蛋和小鸡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增长了幼儿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幼儿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幼儿的兴趣得以激发,各种潜能得以开发,他们的活动呈现一种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 极大地帮助幼儿形成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幼儿身心发展需求提供必要条件。

参 考 文 献

[1]贺晓丽.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2013(42):190

[2]罗帅多.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2

[3]赵楠.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1

第3篇

这是大班主题活动《动物王国》教材里的一节普通的歌唱教学课。通常的歌唱教学,教师都觉得比较枯燥,让孩子学会歌词演唱歌曲,需要不停反复的练唱。在本次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想尝试在学习歌曲的手段上和练唱的方法上有所突破。

本首歌曲有两段,我设计用鲜明生动的课件来让孩子们学习第一段。他们一边看课件了解第一段歌曲的内容,一边可以初步感知课件里歌曲的旋律,通过分析,他们很快就理解了歌词内容颠倒的意思。第二段,我想换个形式,请幼儿来创编简单的歌词,让他们来主动学习,提高他们学习歌曲的积极性。歌曲学会了,要让他们唱得生动,富有情趣。在练唱的方法上,我定位在一个“趣”字,就是用不同有趣的方法来演唱,教师先引导幼儿用加“语气词”演唱,让孩子们一下子觉得很有趣,然后启发幼儿已有的演唱经验,想出各种有趣的方法演唱。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体会歌曲幽默、风趣的特点。

2.启发已有经验,用各种有趣的唱法来演 唱歌曲。

教学准备: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特征。

课件、图谱、笔和空卡片。

教学过程:

一、看课件学唱第一段

1.引出课题

师:听说颠倒王国里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2.播放第一段课件,教师有节奏的把歌词根据课件内容说出来。

问:你看到了什么小动物?他们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幼儿说到什么动物,就把相应的动物图谱贴在黑板上

3.分析歌词颠倒的意思

师:这些事情什么地方有趣?

小结:原来是歌词内容全部颠倒过来了,才这么有趣。

4.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师:你觉得哪句最有趣?

幼儿说到哪句,教师就分句演唱,也可以叫幼儿一起来唱唱。

5.幼儿看图谱完整演唱歌曲

(通过课件,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第一段歌词的内容,理解了歌词颠倒的意思,学得很轻松。)

二、幼儿仿编演唱第二段

1.出示小鱼和小鸟图片,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问:小鱼和小鸟也来到颠倒王国里玩,它们在这里会发生什么有趣颠倒的事情呢?

公鸡和母鸡也来凑热闹,它们会有什么颠倒的事情发生呢?

幼儿回答后,教师用笔把答案简单的画出,贴在黑板上,请幼儿一起说一说。

2.看图谱演唱第二段仿编的歌曲。

(因为理解了颠倒的含义,教师又出现了第二段歌词里的小鸟和小鱼,公鸡和母鸡,他们很快就可以自己编出了歌词“小小鱼儿飞呀飞在蓝天里,小鸟儿游呀游在大海里,公鸡会生蛋,母鸡喔喔叫”,孩子们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很高。)

三、引导幼儿趣味练歌

1.引导幼儿用加衬词的方法演唱歌曲。

教师引导:

(1)小小老鼠森林里称大王了,它心里怎么样?开心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耶)

(2)大狮子害怕了小小的老鼠,它心里怎么样?会发出什么声音?(唉)

(3)蚂蚁扛大树,大象反而没力气,太奇怪了,奇怪我们会发出什么声音?(啊)

(4)这些有趣的事情,大家一起来笑笑吧。(哈哈)

(幼儿发出声音后,教师用简单的图谱画下,贴在每一句的后面,引导幼儿加声音来演唱)

2.启发幼儿经验,用各种有趣的唱法来演唱歌曲。

师:我们加了声音以后,这首歌唱起来觉得怎么样了?(有趣),请小朋友也来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有趣的方法演唱歌曲呢?

(幼儿通过启发,想出了许多以往唱歌用过的方法,比如加衬词唱;每一句最后一个字默唱;分组接龙唱;加上有趣的动作表情来表演唱等等。最后教师用RAP的说唱方法,把孩子们的演唱积极性推到了,孩子们跟着RAP节奏,非常开心的表演说唱。在不同的唱法中,孩子们自然而然的熟悉了歌曲,而且唱得很动听,并且保持了浓厚的兴趣,一遍又一遍的练唱,孩子们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在玩中学会了歌曲。)

四、活动延伸

师:还有其他的小动物,也想来到颠倒王国,他们也会发生很多颠倒有趣的事情,下次我们再来演唱。

(最后的延伸,为第二节课的创编歌词埋下了伏笔。)

附歌曲:颠倒歌

1=D

5 5 3 1│5 5 3 1│3 6│5 —│6 6 6│5 6 5 3│5 3│2 —│

小小 老鼠 森林 里面 称 大 王, 大 狮 子 害 怕 那 个小 老鼠,

小小 鱼儿 飞呀 飞在 蓝 天 里, 小 鸟 儿 游 呀 游 在大 海里,

3 3 3 2│3 0│6 6 6 5│6 0│2 2 2 3│5 0 5 3│2 2 3 2│1—

第4篇

关键词:整合教材;简约有效;课堂教学

党的十以来,落实中央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厉行勤俭节约,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大道至简”,它看上去是挺“轻松”,做起来却不容易。践行十精神要求我们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构建简约有效的教学,这需要教师练好自己的“内功”,不断提升和锻造自己,底气来自于积累。具体到教学中,需要的是对教材的深入解读。教材凝聚着众多专家、学者的经验与智慧。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与保证。惟有深入,才能浅出。有效的课堂一定是建构在对教材正确、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的,笔者认为一定要在钻研教材上下工夫,针对教材特点,立足教材内涵上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而不是盲目追求设计的新颖。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对每节的教学内容要精心安排,找出其内部的逻辑联系,即使内容比较琐碎、联系不十分紧密的章节,教师也一定要将其逻辑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学会立体思维方法,构建教材知识网络体系。本文就是笔者在一节内容为《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公开课的教学实践中对教材结构进行逻辑调整的思考与总结。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一课,主要讲授政府要依法行政,围绕这一主题,构建了这样的课堂教学基本脉络――什么是依法行

使?为什么要依法行使?怎样提高依法行使的水平?但教材的内容编排上有些散乱,我在备课时困惑:(1)依法行使六点具体要求与怎么提高依法行使的水平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如何突破?(2)第三目的政府审慎用权部分,关于政府行使权力的三环节,跨度较大,跳跃性强,如何处理?思索再三,我豁然开朗:何不用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的立体思维,整合教材,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立体知识网络。

首先从纵向政府行使的权力的三环节(决策、执行、监督)入手,与第一单元的(政府)民主决策和下一节课的政府接受监督能够有效地衔接,使前后的内容也有紧密联系。在教学设计上,我利用教材开始的两则材料:

镜头一:某市政府以发展地方酒业为由,下达文件给全市各机关、团体,要求单位在接待工作中使用当地酒厂生产的酒,并按照各单位的规模,规定应达到的指标。

镜头二:某市政府为奖励纳税大户,宣布该市企业凡是纳税额超过50万者,其法人代表若发生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可免予追究责任。

(设问):1.上述两市政府是如何决策的?决定是否合理、合法?滥用权力的后果及危害?

2.请同学们从多角度思考,政府如何依法行使好手中的权力。

引导学生理出政府权力的行使横向三环节: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使、接受监督,(即权力行使前、权力行使中、权力行使后)引出本课的内容――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好本框内容。

其次,在教材处理上,如果学生能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六个具体要求,就很容易推出怎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措施。虽然六个具体要求是小字部分,我在教学上还是把它作为教学重点来突破。在教学设计上,指导学生根据《小贩崔英杰案》编排小品,学生观看小品的过程中感受城管与小贩的社会矛盾,结合现实,人们自然会同情弱者小贩。同时,我剪辑了网上流行的Flash版本的《城管之歌》,卡通的城管形象,借用轻松的曲风道出了城管执法人员工作中的无奈和渴望被理解的心情。

学生活动一:

1.城管是否必须要管小贩?若同情小摊小贩,不予理睬,城市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通过讨论,学生可得出要政府合法行政,还要合理行政和程序正当。在此基础上引导,政府要合法行政的前提,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第一条措施――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材料):广州市正招聘女城管,要求大专以上文凭,身高1.63米以上,声音甜美,形象亲民,待人有礼,精通普通话和粤语。上岗前还须经过体型训练、执法艺术培训、城市管理法规知识考试、队列训练以及相关心理学常识培训等重重考验。宣传队还对队员做出“三理、三心、三不”严格要求,即纠正违章要有理、宣传教育要讲理、应用法规要合理,说服教育要诚心、对方不服要耐心、纠正违章要公心,不准打人、不准骂人、不准搜身。

学生活动二:

2.“法规要维护,生活要吃饭”。你们觉得女性执法有什么优势,政府招聘女城管体现了什么执法理念?还有哪些办法可减少或避免行政执法中的冲突?

通过讨论,学生可得出政府要合理行政和程序正当,行政执法时避免简单、粗暴,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为此,推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第二条措施――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与水平。(视频资料):山东城管的便民修车、西瓜图。

(漫画)人造鸡蛋――母鸡维权进行时

工商部门说:“假冒商品”我们无权认定的,应由质量技术监督局来认定。”

质量技术监督局:鸡蛋属于农产品,“假鸡蛋”归属于农产品,应由农业局管。

农业部门:“假鸡蛋”根本不是母鸡下的蛋,应该属于工商部门的职权范围。

(设问)这违背了政府依法行使的什么要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这体现了政府部门之间存在权责不明确,有事相互推诿的现象,

政府应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由此得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第三条措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最后,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精心整合教材,整个教学过程主题突出,脉络清晰,起伏转折中又有前后照应,学生逐步学会立体思维方法,构建教材知识网络体系,本框教学效果自然提高。当然,不仅在一框,在一单元甚至一模块,引导学生找出内在逻辑联系,这就要求我们追求简约高效的政治课堂,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刻的钻研,对教材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要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对相关素材进行整合、加工和简化,提高教学效率。根据自己所教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合理调整教材体系,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5篇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包括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能量流动的意义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本节内容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需使学生掌握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和会简单进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这些内容是对之前已学的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内容的延续,又为第二节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又是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1.2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量流动过程中每个营养级同化量的去路问题;摄入量、同化量和粪便量的关系;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2 学情分析

2.1 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食物链和食物W等内容;并且已经掌握了能量、能量传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概念。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涉及到模型的构建,如用光合作用图解描述光合作用的主要反应过程、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等。

2.2 思维基础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概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2 能力目标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小组合作与交流能力、思维迁移能力、处理数据及运算能力、构建模型能力及动手能力。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生物科学与生产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4 教学过程

4.1 课堂导入――荒岛求生,设疑激趣

教师结合教材第93页“问题探讨”,课前找三名学生(一人扮演求生者、一人扮演母鸡、一人扮演玉米)彩排一个小的情景剧,上课进行表演。

求生者:我好饿啊,这里什么吃的也没有,我只能把你们(母鸡和玉米)吃了啊。

母鸡:敬爱的主人,别吃我,您用一部分玉米喂我,我能给您下蛋,这样玉米和鸡蛋您就都能吃到了。

玉米:傻主人,你应该先吃鸡,不然的话它就会和你抢着吃我啊。

求生者:我该听谁的呢?谁能帮帮我啊?

教师:为了帮到这位可怜的求生者,让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从本节课中寻找答案。

4.2 能量流动的过程――问题导航,层层建模

教师围绕学生熟悉的一条食物链“草兔子狼”层层设问,引导小组讨论。

(1) 草的能量来自什么形式的能量,通过什么途径获取?

学生根据已学的光合作用相关知识回答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并且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就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构建能量输入过程的模型(图1)。

(2) 草固定的能量哪里去了?

教师通过幻灯片播放一段有关小草的Flas。

小草:我是一颗小草,我最矮,我的兄弟姐妹们都笑话我,我想长大,所以我利用体内的叶绿体拼命的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合成有机物。可我旺盛的生长一直在消耗我的有机物。唉,什么时候能长大呢?

老草:我是一颗老草,我马上就要入土为安了,地球上将不再有我美丽的身影,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的死将换来来年更多的生机。

死草:我是一颗死草,我死的好冤啊,我还没来的及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就被一只山羊一口吞进了肚子里,呜呜呜……

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归纳,分析出草固定的能量去路,构建生产者能量去路的模型(图2)。

(3) 兔子摄入的能量全部流入兔子体内了吗?

学生根据常识回答兔子摄入的能量中有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其余的才流入兔子体内。教师顺水推舟,告诉学生流入兔子体内的能量称为兔子的同化量,从而得出“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的关系,继续构建概念模型(图3)。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兔子产生的粪便最终也是被分解者利用,所以对生产者能量的去路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图4)。

(4) 流入兔子体内的能量又有哪些去向?

学生借鉴生产者同化量的去向分析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去路,并构建模型(图5)。

(5) 每个营养级的同化量的去路都一样吗?

教师引导学生:狼作为此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它的同化量没有哪个去路?这样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构建一个完整的能量流动的模型(图6)。

4.3 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小结,生成概念

通过以上5个问题,学生掌握了能量流动的过程。教师利用幻灯片进行小结:

(1) 能量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2) 传递渠道:食物链(网)

(3) 能量转化: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4) 能量散失: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4.4 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案例,巧构模型

教师用幻灯片呈现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每个小组有九块木板(图7),A1至A4四块木板之和表示生产者的同化量;B1至B4四块木板之和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木板表示次级消费者同化量。结合本图解写出每个小木板表示的能量去路及其数值,写完后将同一营养级的四块木板拼成一个规则的长方形,最后将拼成的三块长方形木板按食物链的相对位置摆放。小组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并修正模型(图8)。

通过模型演示,学生定性分析能量流动过程的特点并定量计算此案例中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学生通过变换模型的位置,构建能量金字塔(见图9)。

4.5 解决实践问题――释疑解惑,首尾呼应

为了更科学地帮助鲁宾逊做出决策,教师用课件提供以下实例:假设鸡自身重1.5 kg,按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策略1先吃母鸡;策略2中有1/5的玉米给鸡吃,剩余的玉米给人吃。则两种策略人的体重各可以增加多少?

学生计算如下:

策略1:1.5×20%+15×20%=3.3 kg。

策略2:(15×1/5×20%+1.5)×20%+15×4/5×20%=2.82 kg。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据模拟,解决了实际问题,体验了由定性分析到定量研究的方法。

5 教学反思

课堂导入采用角色扮演,创设荒岛求生的情境,设疑激趣,最后释疑解惑收尾,首尾呼应。

问题导航,层层设问,教师引导,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构建概念模型的过程中掌握了能量流动的过程,同时也攻克了每个营养级同化量的去路和摄入量、同化量和粪便量关系这两大难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例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利用简易材料构建模型,既加深了学生对能量流动过程的理解,同时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出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进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最后再利用模型构建能量金字塔。

教师注重学生的评价环节,采用小组竞争机制,在提问环节,学习委员记录各组答对问题的次数,评出最佳小组,模型构建环节,组组之间展示、评价及修正。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幼儿 语言教学 规范 训练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人们说话、写文章等信息流通离不开语言。因此,如何正确而规范地使用语言,是幼儿教学工作中时时应注意的问题。幼儿教师正确地传递使用语言,实际上是将前人的文化(文明)信息及当时的社会现象准确地传递给幼儿的大脑记忆。幼儿语言教学涉及两个问题:一、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规范地传承使用语言;二、语言具有时代的特征性,如何判别、理解流行语言对幼儿教学工作的影响。针对这两个问题,现就个人在幼儿教学工作中的心得和体会做番梳理,试与诸贤商榷,交流探讨,共同促进幼儿语言教学工作。

一、读书识字不容易

前年参加一个教师培训学习,授课老师讲到美字,说“美,甘也。

据专家近期考证,美,从甲骨文的形态上看,非羊、大的合体字,而字形乃是一个头戴羽饰的人形,装扮得十分美丽。从形、义、语源的演变来看,美的本意来自以羽毛为装扮的舞蹈。 因此,美,起源于舞蹈。

美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所传递引发的文化信息自然影响我们的人生观念,寻根溯源,一曰味美为“美”,是“物质享受”的范畴,可以解释为古人有好东西吃就是美丽的,美好的事情;一曰与“舞”同义,是精神层面的需要,追求人类精神上的文明。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经考证比较,立现语境格调的高低,因此对幼儿教师来说,训练幼儿语言能力,规范教学用语不是一件轻松随意的工作。

二、借我一双慧眼辨别时尚语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网络语言更是把人看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是长期浸于电脑网络世界的人,看网络语言简直是看天书,例如:菜鸟(技术水平差)、MM(妹妹)、7451(气死我了)……面对这些语言,我们只能徒叹,借用一句流行歌词,“不是我不明白,实在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说来是个笑话,仔细思量,反映出我们个别青年幼儿教师说话用词的随意性,不规范。在平日,幼儿教师之间说话同样有此类似的现象,比较热忠于“旧瓶装新酒”式的翻新与改造;或者处于逆反心理,正话反说,把原来的意思换成反面理解。

但是,如果把这些时尚语言带到教学课堂上去,显然不妥,容易造成幼儿认知上的混淆。为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教学上,说话用词应与时尚语言保持适当距离,以规范的语言循循善诱,使汉语的魅力成为幼儿的吸引力。

三、形式多样训练幼儿语言能力

如何训练幼儿语言能力?如何准确地规范地将前人的文化(文明)信息传承给幼儿,是我们每个幼儿教师严肃思考的问题和神圣的工作职责。我认为,首先要了解中国语言的特征、内涵及运行规律。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如蜜蜂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即使读一些与本专业联系不大的书,也是有益处的,因为知识的本身有它的共性,万物同源,读书的过程既是精神享受,同时是引发工作灵感的源泉所在。

其次,结合幼儿兴趣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法训练幼儿语言能力,这里,就个人从事幼儿教学工作中谈点体会和见解。

1、音乐训练法。音乐是陶冶人的一种艺术,针对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我适当地将一些日常教学工作、语言学习的内容用音乐进行。例如,上课前小朋友们吵吵闹闹一时安静不下来,我就坐在钢琴前弹起法国作曲家圣・桑(1835-1921)的《母鸡和公鸡》乐曲,歌词是由我填写的,琴声一响,小朋友立即张开小口齐声唱:小朋友啊坐下来,坐下来,老师就要上课啦,谁先安静注意听,谁就是妈妈的乖宝―宝―。一曲弹下来,教室里立即安静下来。在轻松明快的音乐节奏中,达到管理和语言训练的双重效果。

2、游戏训练法。要开阔幼儿的眼界,提高幼儿语言能力,就一定要把人类文化最精华的东西展现给幼儿,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里与唐诗宋词拥抱,与李白、杜甫、坡对话,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及自然和谐之美相交流。上学期我教给小朋友一首骆宾王写的《咏鹅》诗,我先是通过电教形式让小朋友们学习了几遍,个个会背诵之后,再将全诗18个字分解变成游戏动作,三个小朋友扮装成三只美丽的白鹅,剩下的15个字根据诗的意境、背景,由15个小朋友分别装扮,并在头饰上涂上不同颜色,15个小朋友即是字的画意,又是诗意的组合再现,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幼儿对诗的欣赏力和理解力,同时又感受到汉文字的语言魅力。

3、讲、听故事训练法。幼儿爱听故事,掌握这个特点,我每个学期要花一个月时间进行“讲、听故事”主题教学设计。教学的方式:一是听老师讲,二是通过多媒体听故事,三是由幼儿复述,大家轮流“当一回小老师”,将故事的内容表演给小朋友看,目的是通过听、讲故事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嫦娥奔月”这则神话故事,我采用“模拟现场情景”进行教学设计,将故事的内容改编成四个剧幕场景,由七个小朋友以不同的角色完整地表述这则经典神话。

第7篇

丑小鸭课文预习教学设计

一、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生词注音。

丑陋(lou4) 讪笑(shan4) 嫉妒(ji du4)

来势汹汹(xiOng) 沼泽(zh60) 铰链(jiao3)

进出(beng4) 绅士(shen3) 冰雹(bao2)

木屐(『『) 飕飕(sou)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丑陋:(相貌或样子)难看。

(2)讪笑:讥笑。

(3)嫉妒:忌妒。

(4)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盛大的样子(贬义)。

(5)沼泽: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是由于湖泊里面的物质长期沉积,湖水越来越浅,湖底长满苔藓、芦苇等植物而形成的。

3.阅读全文,思考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1.作者作品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祖母曾行乞街头,父为鞋匠,母帮人洗衣。因父早逝,十三岁即出外谋生。当过商店学徒、剧院杂役。1827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有诗歌、戏剧、小说、游记等各类体裁作品,以童话创作成就最大。共一百六十余篇。《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因有底层生活经历,作品多能站在劳苦人民的立场。暴露统治阶级的奢侈、残暴和愚蠢,描述劳动人民的贫困与智慧。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内容、简洁而明快的艺术形式著称于世。

2.导语 。

作者在丑小鸭这一形象中融入了深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可以说是他本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写照。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生活体验,丑小鸭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动感人。这正应验了作者本人的话:“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三、正课

1.质疑:丑小鸭遭到哪些歧视和打击? ,

讨论并归纳:由于长得丑陋,在鸭群和鸡群中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大家都要赶走他,连自己的兄弟姊妹也不欢迎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他独自流浪到一块沼泽地,讨好那些野鸭们,但野鸭们也不喜欢他。他还差点被猎人打死。在黑夜里,他顶着狂风跑到一个家舍。但因为他不能生蛋,发不出喵喵的叫声和进不出火花,又被母鸡和雄猫赶走。后来,丑小鸭还受尽严冬的折磨,差点被冻死。

2.质疑: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讨论并归纳: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一切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

3.质疑: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丑小鸭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讨论并归纳:

(1)他在农家生活安定下来,但他渴望到水里去游泳,渴望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

(2)当他看到美丽的天鹅,从寒冷的地带飞向温暖的国度,丑小鸭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再也忘不了这些美丽的鸟儿,这些幸福的鸟儿。当他看不见他们的时候,感到非常空虚。

(3)春天来了,当他又看到三只美丽的白天鹅时,便不顾生死飞向他们。

正因为丑小鸭的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最终获得了幸福。

4.质疑:P30最后两行。小鸭认出了三只美丽的白天鹅时为什么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讨论并归纳:因为他向往美,追求美,但又感到自己丑陋,不能与美丽的白天鹅为伍而难过。

5.质疑:P31第一段。丑小鸭飞向这些美丽的天鹅,为什么要说“请你们弄死我吧!”

讨论并归纳:因为丑小鸭觉得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他们会把我弄死的,但他抱定了决心,拼得一死也要向往美,追求美。

6.质疑:P31第二段“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讨论并归纳: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7.质疑:P31最后一段。当大家都赞美丑小鸭的美时,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

讨论并归纳: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卑微、无力和渺小,不习惯别人对他的赞美。

8.质疑:P32第一行“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讨论并归纳:“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谦虚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9.质疑:丑小鸭形象对我们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启示?

讨论并归纳: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小结

第8篇

一、创造情景

学习应该在现实情景或相似的情景中,学生得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为目标,教学设计不仅需考虑教学目标还要把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学环境又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等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样教学环境反作用于兴趣,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控教学环境中的诸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学生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我对以下要素进行调控,来实现创设和谐教学环境的目标。

(一)注重引入

引入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

新课的引入虽只占几分钟或仅几句话,但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阶段,它正如戏曲的“引子”、影剧的“序幕”一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恰当的引入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因此,设计好每节课的引入是十分重要的。而引入的方法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灵活应用,切不可千人一面。例如,在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课时,我会以这样一个故事引入,假如现在某位同学单独被困在一个海岛上,这时,你身边只有一只母鸡和一袋玉米,海岛上除了有一些淡水外,找不到其他的食物,那么如何做,使你可以活得更长久,更有希望等到救援队的到来?这样引入后。同学们觉得很好玩,那我就紧接着让同学们看书回答这个问题。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问题

创造教学环境探究教学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问题”即“思维”,一切探究发现和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示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提问应具有思考性提问应具有艺术性提问应具有层次性提问应具有艺术性提问应具有整体性。所以教师在突破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明确问题探究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尽量减小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训练学生归纳、综合、抽象等思维能力,逐步掌握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又如在复习生态系统有关内容时,提出本节复习课的目标:如何设计校园某一指定区域生态系统?具体要求:①此生态系统要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②具体列出该生态系统所含生物的种群和群落③列出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因素;④该生态系统的可操作性和美观性。每人按要求独立设计,设计完后请几位同学介绍,并由学生评价,最后各自修改。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学生虽围绕着同一个问题探讨,但由于每个选择的思路、采用的思考技巧不尽相同,因而在结论上就具有独特之处,具有新见解和首创性:有从经济上考虑种植果树的;有放养龟、鳖、鱼、虾的;也有从美学考虑放养白鹅的,以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意境。这些独特的思维过程,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实验的重要性

生物学本来就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各种生物结论的得出基本上都是通过实验来确定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忽略生物实验对生物学习的重要。学生经过实验探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从而总结出初步结论,然后对初步结论进行质疑,检查和思考探究方案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周密性以及所获结论的科学性,再利用已有知识和实验探究释疑,最后得出可靠结论,并用文字、图象、公式等方式表达出来。这使得学生感觉到自己也能象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发现”科学规律,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与每位学生交流。而且教师走下讲台,在实验桌前与学生一起交流仪器的使用、实验因素的控制、实验现象的观察和问题的发现,这时教师更象是学生实验的一个合作者、助手。这种经常性的活动强化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关系,实验室中稳定的互动关系将进一步迁移到其他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在非实验课上同样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三、增加课堂教学气氛的互动性

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创建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而懒散沉闷、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甚至严重对立的课堂教学气氛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习兴趣,严重的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增加学生分组实验,创造更多的师生互动机会。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究。教学时,采取交互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进行阅读、体会、分析和讨论,从中挖掘出蕴含的若干个矛盾,并从中筛选出主要矛盾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明确了待究问题。比如:在《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课中,①先[设问]:胰液的分泌可能的调节有哪些?②怎样证明不是神经调节?通过学生猜想设计的实验,只要有意义就应加以肯定,对于有新意的实验方法要加以表扬,事实上,学生时代的有些与主题无关的实验探究往往很有意义,导致今后重大发现的事例在科学史上屡见不鲜。

四、小心善待学生错误的回答,创设安全的课堂心理环境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答对,显然这个问题是毫无意义的。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接受信息的快慢、思维角度的不同等,学生得出的答案会与“标准答案”不一样,甚至是错误的,这些现象都是客观的、正常的。教师不要急于否定,甚至批评,否则学生会形成听到提问就紧张害怕,心理感觉不安全,于是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无益于学习活动。因为错误的答案往往是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原认知。此外,教师不要嘲笑学生的回答,也应制止其他学生的嘲笑,否则学生会将真实想法隐藏起来,不利于教师挖掘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探究式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第9篇

(一)理解并体会小说传达的超越道德、世俗、宗教的无所畏惧的母爱情感和悲悯情怀

(二)体会小说手法中节制胜于放纵的力量,提高学生对小说是如何处理情感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

体会小说手法中节制胜于放纵的力量,深入理解“悲悯情怀”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加西亚·马尔克斯以斐然的小说创作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一名记者问他“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动手写一本书”时,他很干脆地回答:“一个目睹的形象!”他认为:“别的作家有了一个想法,一种观念,就能写出一本书来。我总是先得有一个形象。”那么《礼拜二午睡时刻》中他塑造的是一个什么形象?(学生自由发言:母亲、神父、妹妹等)

明确:母亲:有尊严、坚强、倔强、慈爱、执着、瘦弱

(二)母亲为什么要在礼拜二午睡时刻去看望儿子

明确:母亲的时间很急,“火车三点半就要开了”;午睡时刻,知道消息的人很少;这是个很远的小镇,母亲要坐火车经过长途跋涉才到达。

(三)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明确:

1.母亲一贯的作法: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苦难练就了母亲的坚强,不屈就。

2.母亲特殊的身份:她是一位小偷的母亲。她是带着屈辱前去的,她如此镇静地前去,是因为她对儿子的爱护,她认为儿子是“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无论是怎样的儿子,在母亲的眼里都是最优秀的,“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事”,母亲的镇静是在为儿子洗刷别人带给他们的耻辱,所以母亲必然是镇静的。

3.母亲所见的对象:神父。作为神职人员,“神父”这一身份代表着宗教的某种权威,他的一举一动也许会被认为寓示着人世的基本道德准则,在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对“小偷”及“小偷”家属的态度也无疑将成为一种参照。

4.母亲面对的环境:“在这个钟点,大街上通常是没有人的。可是现在不光是孩子们在街上,在杏树下面还聚集着一群群的大人。”“大街上乱哄哄的反常样子。”母亲所面对的这一群人是充满着敌意的陌生人,他们爱看热闹,没有同情心,是冷漠的人群。

这是作者在设置故事情节时的需要,他让我们看到了特定情况下的爱。这是在一个特定时刻、特定背景下、特定的人群参与的特定的爱,由此体现出的母爱是无所畏惧的,是无所不在的,是超越了世俗、道德、宗教的爱。

(四)小结

正如受马尔克斯影响的作家余华在《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中所说的:

马尔克斯的叙述简洁和不动声色,人物和场景仿佛是在摄影作品中出现,而且他只写下了母亲面对一切的镇静,镇静的后面却隐藏着无比的悲痛和宽广的爱。为什么神甫都会在这个女人面前不安?为什么枯萎的鲜花会令我们战栗?马尔克斯留下的疑问十分清晰,疑问答案也是同样的清晰,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感受到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感受还远远不够。

读第86页上的44—57段,再次体味节制的母爱。并思考:除此之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结合神父的这句话作深入的情感体会。

“您从来没有想到要把他引起上正道吗?”

“哎!上帝的意志是难以捉摸的。”

这句话体现了神父内心的一种很复杂的情感,不仅仅是被这种痛苦悲悯所打动所感染,更体现出了作为神的代言人的他内心世界的一种矛盾。这里他并没有否定上帝的意志、否定神的安排,但他觉得有点不合理。一个苦命的儿子,即使他有小偷行为,也应当宽容,而且他偷的是食物,可以原谅。这句话在整篇文章的价值,不仅仅是余华所讲的“不动声色”,这句话背后也蕴含着一种深深的爱意,揭开了神父的宗教面纱,流露出他作为人的悲悯之情。这是人的悲悯情怀的自然流露。

(五)神父的悲悯情怀还体现在哪里?请说说你的理解

1.“天太热了,”他说,“你们可以等到太阳落山嘛!”

明确:神父心里没有负担,完全从天气状况出发的,很常规很家常的问候。

2.“等一会儿走吧,”他说。说话的时候,他没有看那个女人。

明确:为避免母女俩受到更多伤害,力阻她们在人群围观下去墓地,是一种设身处地的体贴。

3.“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神父说。

明确:面对态度和行为坚决的母亲,神父的劝阻显得无力。

小结:面对孱弱的母亲,神父的悲悯情怀占了上风,他的“脸红”、“冒汗”、“劝阻”早已超越了他的身份所应持有的情感,所以悲悯情怀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

(六)结合整篇文章,说说你所理解的悲悯情怀

明确:悲悯情怀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它是超越了宗教与世俗的界限,超越了贫富与阶级界限的情感。神父面对母亲的坚强与执着,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这种母爱又促生了他内心对一个贫穷者在落魄时的深深同情,这种同情基于人内心的善良,而非宗教;在母亲的身上,她同样也有这种悲悯情怀。她将母爱深深地克制起来,但是又无时无刻不在释放着对儿子的爱。在面对神父的质疑与小镇人的围观时,她“挽着小姑娘的手朝大街走去”的行为,更显示了她不屈的尊严,让小镇人见识了母亲对儿子的不一般的爱,这种爱超越了贫穷与身份。

(七)总结

母亲面对神父时的情感是节制、冷静的,神父面对母亲时的情感也是简短、欲言又止的,两人都把自己的情感很好地收敛了起来。这样的情感处理方式不仅没有使他们显得冷漠无情,相反让我们看到了特定情境中的两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正如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所说:“在一种激情的整个过程里,最不能显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想象就被捆住了翅膀……”所以在处理情感上,不宜饱满和激烈。相反,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能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八)拓展作业

悲悯情怀是人类最高尚的一种胸怀,这种情怀超越了贫富与阶级、国家与民族的界限,使人们关注那些苦难中的同类,关怀和同情弱者,令我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感到了一丝暖意。

结合我们以前所学的作品,说说作品中的悲悯情怀。

四、教学反思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的文章,这篇文章所阐述的故事很简单,讲述的是母亲去看望亡儿,但这简单背后却隐藏了丰富的情感,需要仔细阅读、细细探究才能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收获。在备课之时,笔者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情感的“节制胜于放纵”上。

如何突出这个重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是教学设计上的一个难点。先前笔者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先从母亲这个形象入手,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比照出母亲在对待不同人时所持的同一种态度——冷静,但这样一来,如同给人物贴标签一样,很容易使学生先有母亲形象,而后缺乏深入的分析。所以在正式分析人物形象时,就改换了提问方式,不再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母亲”,而是换成了“《礼拜二午睡时刻》中塑造的是一个什么形象?”让学生先自由分析自己喜欢的角色,结果学生的自主发言大多都集中在了母亲身上,这样就在分析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母亲的形象分析。其次,在分析了主要的人物形象时,我们很容易忽略掉这篇文章中的另一人物——神父,在很多分析资料里,神父这一人物的出现主要是突显“悲悯情怀”这一主题,但如果深究人物的语言、动作,不难发现在神父的身上其实也有着节制的一面,比如他对母亲的三次劝阻的话语。正式教学时,让学生朗读、分析神父的话语,加深理解“节制胜于放纵”这一情感的处理方式。

在作最后总结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再次回看神父的情感和母亲的情感,这两种情感都有超越,所以学生在看到神父身上的“悲悯情怀”时,也看到了母亲身上的“悲悯情怀”,这样一来,“悲悯情怀”的厚度也就加深了。

第10篇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学;准确和规范地传递语言;形式多样地训练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人们说话、写文章等信息流通离不开语言。因此,如何正确而规范地使用语言,是幼儿教学工作中时时应注意的问题。幼儿教师正确地传递使用语言,实际上是将前人的文化(文明)信息及当时的社会现象准确地传递给幼儿的大脑记忆。幼儿语言教学涉及两个问题:

一、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规范地传承使用语言;

二、语言具有时代的特征性,如何判别、理解流行语言对幼儿教学工作的影响。针对这两个问题,现就个人在幼儿教学工作中的心得和体会做番梳理,试与诸贤商榷,交流探讨,共同促进幼儿语言教学工作。

1读书识字不容易

前年参加一个教师培训学习,授课老师讲到美字,说“美,甘也。

据专家近期考证,美,从甲骨文的形态上看,非羊、大的合体字,而字形乃是一个头戴羽饰的人形,装扮得十分美丽。从形、义、语源的演变来看,美的本意来自以羽毛为装扮的舞蹈。因此,美,起源于舞蹈。

美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所传递引发的文化信息自然影响我们的人生观念,寻根溯源,一曰味美为“美”,是“物质享受”的范畴,可以解释为古人有好东西吃就是美丽的,美好的事情;一曰与“舞”同义,是精神层面的需要,追求人类精神上的文明。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经考证比较,立现语境格调的高低,因此对幼儿教师来说,训练幼儿语言能力,规范教学用语不是一件轻松随意的工作。

2借我一双慧眼辨别时尚语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网络语言更是把人看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是长期浸于电脑网络世界的人,看网络语言简直是看天书,例如:菜鸟(技术水平差)、MM(妹妹)、7451(气死我了)……面对这些语言,我们只能徒叹,借用一句流行歌词,“不是我不明白,实在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时尚语言的创造者主要是青年,传播和使用者也主要是青年。无庸讳言,时尚语言的流行,对一些青年幼儿教师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今年5月中旬发生的汶川地震,有位幼儿教师在课堂上讲起抗震救灾的故事,说有位大款捐了很多钱,突然有位小朋友站起来,问:“老师,什么是大款?”“大款是指有钱的人。”老师回答。“那我也是大款了,我口袋里有两块钱。”小朋友认真的样子让当场的老师们忍俊不住的笑了起来。

说来是个笑话,仔细思量,反映出我们个别青年幼儿教师说话用词的随意性,不规范。在平日,幼儿教师之间说话同样有此类似的现象,比较热忠于“旧瓶装新酒”式的翻新与改造;或者处于逆反心理,正话反说,把原来的意思换成反面理解。

但是,如果把这些时尚语言带到教学课堂上去,显然不妥,容易造成幼儿认知上的混淆。为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教学上,说话用词应与时尚语言保持适当距离,以规范的语言循循善诱,使汉语的魅力成为幼儿的吸引力。

3形式多样训练幼儿语言能力

如何训练幼儿语言能力?如何准确地规范地将前人的文化(文明)信息传承给幼儿,是我们每个幼儿教师严肃思考的问题和神圣的工作职责。我认为,首先要了解中国语言的特征、内涵及运行规律。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如蜜蜂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即使读一些与本专业联系不大的书,也是有益处的,因为知识的本身有它的共性,万物同源,读书的过程既是精神享受,同时是引发工作灵感的源泉所在。

其次,结合幼儿兴趣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法训练幼儿语言能力,这里,就个人从事幼儿教学工作中谈点体会和见解。

3.1音乐训练法。音乐是陶冶人的一种艺术,针对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我适当地将一些日常教学工作、语言学习的内容用音乐进行。例如,上课前小朋友们吵吵闹闹一时安静不下来,我就坐在钢琴前弹起法国作曲家圣·桑(1835-1921)的《母鸡和公鸡》乐曲,歌词是由我填写的,琴声一响,小朋友立即张开小口齐声唱:小朋友啊坐下来,坐下来,老师就要上课啦,谁先安静注意听,谁就是妈妈的乖宝—宝—。一曲弹下来,教室里立即安静下来。在轻松明快的音乐节奏中,达到管理和语言训练的双重效果。

3.2游戏训练法。要开阔幼儿的眼界,提高幼儿语言能力,就一定要把人类文化最精华的东西展现给幼儿,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里与唐诗宋词拥抱,与李白、杜甫、坡对话,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及自然和谐之美相交流。上学期我教给小朋友一首骆宾王写的《咏鹅》诗,我先是通过电教形式让小朋友们学习了几遍,个个会背诵之后,再将全诗18个字分解变成游戏动作,三个小朋友扮装成三只美丽的白鹅,剩下的15个字根据诗的意境、背景,由15个小朋友分别装扮,并在头饰上涂上不同颜色,15个小朋友即是字的画意,又是诗意的组合再现,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幼儿对诗的欣赏力和理解力,同时又感受到汉文字的语言魅力。

3.3讲、听故事训练法。幼儿爱听故事,掌握这个特点,我每个学期要花一个月时间进行“讲、听故事”主题教学设计。教学的方式:一是听老师讲,二是通过多媒体听故事,三是由幼儿复述,大家轮流“当一回小老师”,将故事的内容表演给小朋友看,目的是通过听、讲故事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嫦娥奔月”这则神话故事,我采用“模拟现场情景”进行教学设计,将故事的内容改编成四个剧幕场景,由七个小朋友以不同的角色完整地表述这则经典神话。

3.4舞蹈训练法。中国文字和词具有形、声、意、音的特点,而如何用舞蹈艺术阐释中国的字和词呢?环视海内外,不乏勇敢的探索者和创作者,他们或在中国传统文化上注入现代元素,使中国古老的语言复活;或在现代艺术上加点传统元素,使人们看见祖先模糊的影子。其中杰出者,有台湾文化学者白先勇先生创作的青春版《牡丹亭》,有评注者云:戏剧活化石——昆剧复活了。这些勇敢的探索者和创作者,无疑是值得后人敬仰的。可我心中想到的范例,是由林怀民先生创立的现代舞蹈团——云门舞集,他与其他创作者不同的是,舞台上演员的形体语言、手法、灯光音响的装饰,完全是现代的,舞蹈的内容却展示如书法、水墨画写意、唐诗等中国最经典的艺术。林怀民先生杰出的贡献,为他赢得天下名。受他的启发和影响,2006年为迎“六一”儿童节,我编排了一个《蜀道难》现代舞蹈,舞蹈的内容取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七言古体诗《蜀道难》,舞蹈的音乐、节奏、形体语言,基本上模拟云门舞集的创作。但为了加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舞台整体效果,我根据音乐的节奏安排了10位小朋友站在后台进行诗歌吟咏。这一设计,起到舞蹈背景及烘托舞蹈空灵氛围。汇演时颇受现场领导和观众的好评。

总之,中国语言的艺术美感及无穷的魅力,常常激发我教学设计上的灵感,同时是我们幼儿语言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创意是无限的,形式是多样的。我选择上述四种教学方法进行回顾,并不惜笔墨介绍训练方法的背景和感受,以及创作者的范例如白先勇、林怀民二贤,其目的就在于此。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浙江教育报刊总社,2008(5).

[2]江西铜业教育.准印证考号(赣)第2055号,总第五十六期.

第11篇

一、意外之处让学生自悟

《课标》指出:教材应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新教材大多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课文提供给学生阅读,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探究文本内容,说说自己读课题后想到了什么。接着,请学生自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检查初读效果后,再请学生仔细读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交流读后的体会。

在学生畅谈读文体会的时候,我又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交流: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比如,当小男孩听保罗说自己的新车是哥哥赠送的时候,惊叹地说:“哇!我希望……”我们本以为小男孩是希望也有一个能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他的哥哥,却没有想到小男孩是“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石破天惊,不可思议。从小男孩对这辆新车羡慕的神情、轻轻抚摸的动作,我们也许会认为,他会和我们想象中的其他男孩一样,希望得到一辆这样的新车。可是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正是这样,才让我们看到小男孩一心只想着给予而不是获取的高尚品德,使我们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

当小男孩在兜风的过程中提出“把车开到我家门口”的请求时,我们猜想小男孩是想在小朋友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却没有料到小男孩从家里背出了腿有残疾的弟弟,让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从这些最自然、朴实的话中,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小男孩纯洁无瑕、美好无私的心灵和乐观自信的性格。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性强。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课堂上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真正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最佳效果。

二、关键之处让孩子探究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内容。那种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只会把学生的思维囿于狭小的天地里,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那么,教师如何用好手中的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材”呢?

首先,教师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转变其呈现方式,使学生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感悟,获得新知识,提高新认识;要注重探究知识过程的美,而不能把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教《颐和园》一文时,生:“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我认为句子中的“滑”字用错了,游船、画舫在水中行走应用“划船”的“划”字。师:你很爱动脑筋,请大家结合下文读一读,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思考了一会儿,陆续举手发言。)生1:我也觉得用错了,这个“滑”字应用在光滑的地上或冰上。如“滑冰”,船在水上行走,应该用立刀旁的“划”字。生2:其实书上的“滑”字没有错,因为湖面及其周围的景色太美了,所以游船、画舫行驶得很慢,给人的感觉不是在水上行驶,倒像在冰上慢慢滑动似的。只有这样,游人才能尽情地欣赏。生3:如果用立刀旁的“划”字,船过去以后,水面上就会出现痕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驶过以后,“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所以用“滑”字比“划船”的“划”好得多,使昆明湖显得更静、更美了,让人回味无穷。师:是的,这个“滑”字用得真是太巧妙了。课堂上教师利用教材当中的亮点,努力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探究,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符合“以学定教”的评价方式。

三、必要之处让孩子拓展

新《课标》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基于这一思想,教学仅仅囿于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敢于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遵循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内引外延,努力拓宽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爱学、愿学,学得轻松,学有所成。如:教《鸟的天堂》一课时,我在课堂上特意安排了这么一个环节:师:鸟的天堂多美啊!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欢之情。好吗?生1:我喜欢唱歌,我写了一首歌,并用我的歌声来表达我对鸟的天堂的喜爱。生2:我来做几个鸟儿飞翔的动作来表达我的喜爱之情。(上台表演)生3:我想做一幅画来表达我的感情。(生板画、贴画)生4:我要用我的诗歌赞美鸟的天堂。生5:我来为这一旅游景点做导游……这样的课堂,完全避免了以往传统说教方式“老师辛苦,学生痛苦”的尴尬局面,扭转了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真可谓“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新教材不配备老师用的教辅书,也没有准确的答案,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新的挑战。纵观许多成功的教学案例,我们再次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材观,旧的教材观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把那些本来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课程搞得沉闷、单调、乏味,学生自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一个教师如果只会按课本顺序讲一遍课本内容,举一些课本或教参上的例子,而不会做出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了交流、互动,课程的创新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课堂也将变成一潭死水。

四、对比之处教孩子创新

第12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是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任何学习行为的产生都受学习者自身的需要与有明确的目标相结合的动机支配。有效教学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这就要求教师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树立服务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定位目标;创设有效情景,实现有效合作;关注学生情感,满足合理需求”等有效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合理定位目标

著名教师钱梦龙著书指出:“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学生达成度高,是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标志。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与标准,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评判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

1.1 根据教材本身确立本课教学目标。教材是新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研究,去开发。只有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秋天的雨》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含蓄的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典范。我确立了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懂课文内容,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我就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将课文的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提炼出来组成一首描写秋雨的小诗吗?这时孩子们跃跃欲试,一会儿一首描写秋雨的小诗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通过让学生自由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将这些句子储存到学生的知识库中,同时也为作文教学的展开埋下了伏笔。最后让学生把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抄下来,去读读、背背,以便今后写作。学生通过这三个层次的积累,体会到了课文的语言美。

1.2 根据教材的前后编排定位教学目标。新课标实施以来,加强了教材的整合,相关主题的学习目标却有不同的要求。如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白鹅》、《白公鹅》、《猫》、《母鸡》中单元导读指出本单元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我们来认真读一读,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还可以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这一单元注重的是感受表达上的特点,《白鹅》一课作者除了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1.3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定位教学目标。教师如果能将有潜在意义的学习材料同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学生也就能采取相应的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就能积极主动地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出最易于与新知识联系的旧知识。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会发生积极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即“同化”,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新知的获得。因此在定位教学目标时,不仅要了解教材的编排,我们还要明确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关注学生合理需求

2.1 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最终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策略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低年级的孩子喜欢游戏、爱表现自己,所以低年级的教学要以游戏为主,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例如在教学第一册《识字4》时,课前先准备好贴有生字的金牌和花形卡片,学了生字后,巩固字的偏旁、结构。导语:小朋友,我们来玩一个找相同偏旁的字做朋友的游戏。操作过程如下:一生拿一张卡片“打”,说:“找呀找,找呀找,谁是我的好朋友?”拿卡片“拔”和“拍”的同学就都可以上前说:“我是你的好朋友。”大家说:“对对对,‘拔’是‘打’的好朋友。”最后大家一起读读两位好朋友手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偏旁。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在游戏中学会了生字,总结出提手旁的字和手的动作有关。一般可以表演的课文,我都组织学生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学生表演的热情高涨,在表演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2 创设和谐的氛围。教师首先应该心中有爱。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爱和期待。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其次、教学设计目标不要过高,要实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我注重引导学生写批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小组讨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努力创设情景,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语文教师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