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工作

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工作

时间:2022-02-14 20:47: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工作

第1篇

初级助理工程师不需要报考,只需要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评审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

初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时间目前为每1月到2月进行助理工程师评定,初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时间过后1个月左右发放初级工程师职称证书。

评定条件:

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员级职务。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1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条件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专业技术评价制度(职称制度)始于计划经济时期,经历了任命制、评定制、职务聘任制三个阶段,实现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由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改革为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第二次是由评聘合一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过渡为专业技术资格社会化、专业技术职务社会化的平行运行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及各行各业改革的深化,人事管理逐步由过去的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而作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重要基础的职称评审工作,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按着一套方法、标准等在实施。综合来看,我国专业技术评价条件体系一直在进行改进,也对我国主业技术队伍建设和科技进步发挥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但已与现代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不相适应。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相比较而言,专业技术人才在自我发展、公平公正,尊重与参与等方面的需求,更加强烈,而且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条件体系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针对新形势新要求,现有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条件体系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对科研成果的要求更多的是讲“量”,而对“质”重视不够;不同系统使用同一个量化标准可比性不强;不少量化标准难以细化,不易操作;教学工作的量化标准不好把握等等。随着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条件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2我国部分省份构建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的探索

作为我国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职称评价法律依据,中央职称改革办公室于1986年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建立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造就一批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立规范工作制度,促进科研院所职称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现有的评价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对自然科学系列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要求,也无法对自然科学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做出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了进一步规范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工作,更好地发挥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的导向作用,我国各省基于自身的省情及国家的相关规定,对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自然科学研究员资格条件(试行)》、《江苏省自然科学副研究员资格条件(试行)》、《江苏省自然科学助理研究员资格条件(试行)》,对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业绩与成果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评价的标准主要为科技奖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效益、技术成果、学术水平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强调研究的内容要有创新性,二是承担项目要求高,三是将发明专利等指标作为评价条件之一,四是关注科研开发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五是不采取分类评价。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自然科研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主要从基本条件、申报条件和业绩条件三个方面入手。主要内容与特点是:一是采取分类评价。将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分为从事科研及科研管理工作,从事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从事科技情报、信息查新、文献咨询及软科学研究三类人群。二是不把论文作为必备条件。三是突出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经济收益。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系列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主要从申报条件、评审条件两个方面入手。主要内容与特点为:一是把论文论著作为必备条件,二是不采取分类评价,三是突出国家级科技奖励的重要地位,四是突出科研成果的应用开发价值,以及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3构建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的建议

目前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工作,主要依据《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管理工作的意见》、《浙江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实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评价标准与条件已不能满足自然科学研究专业技术人员自我评价诉求,条件的设置可操作性弱,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导向性不强,在专家评审时不利于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对自然科学科研人员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对完善职称评价体系的意见。针对现有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存在的问题,以构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分类人才评价机制为目标,根据调研结果,借鉴国内职称评定的实践,结合职称评定的发展趋势,提出如下建议:第一,科学确定评价思路。专业资格评价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工作水平、能力、业绩、职业道德、接受继续教育的程度等。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相应的评价条件体系要坚持重业绩、重能力、重贡献的导向,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潜力的发展。通过分类评价的方式,不唯论文、不唯奖项,突出产学研所获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综合考虑奖项、论文、专利等成果的同时,兼顾过程性指标,对科研活动进行全方位考量。第二,进行分类评价。分类评价,有利于明确不同类别人员的评价条件和重点,更好地发挥评价条件体系的导向作用。

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评价对象,为省内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社会组织中,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在岗人员,应根据其研究内容不同,将专业技术工作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咨询与科技推广、专利服务四大类,明确各个类别的评价条件和要求。第三,内容涵盖要全面。目前,浙江省已出台的文件多以高级职称评价为主,无法对各市和省级主要部门,开展中级职称评审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应该涵盖中高级职称的评审,评价对象为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的助理研究员(中级)、副研究员(副高级)、研究员(正高级)。第四,要重视基本条件。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应对申报各级职称的基本条件,作出具体规定,包括思想道德条件、学历资历条件、破格申报条件、外语要求、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年度考核等级要求、继续教育要求等。如思想道德条件,要强调职业道德及学术道德,继续教育,要依据省里实施的细则进行规范管理。第五,评价条件要以认可度作为依据。笔者向主要省属、市属科研院所中的中级、副高级、正高级从事农业、林业、医学、药学、科技管理、化工、生物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设定为100分,其它打分项目以此为标准进行赋值。要求填写人根据所从事的专业工作领域,认真、负责、客观地对表格内各项目进行打分,由此,分析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的客观评价与认可度。通过求平均、看频率,确定科技成果及其不同排名的影响力,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成为确定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中,具体评价条件的依据。

研究人员对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不同排名的参与者认可度大致一致。第六,具体评价条件要明确规范。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可将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审条件,分成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与能力、专业技术工作标志性成果三块,评价条件应该严谨规范,对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这两块内容要作定性不定量的描述,强调应该具备相应级别的能力和经历,在每年的评审中由专家把关,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第七,注重业绩指标。为进一步突出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在项目、论文等要求之外,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应增加产学研合作项目、专利、社会贡献等评价内容或指标。例如从事科技咨询与科技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研究员,可以在专业技术工作标志性成果评审条件中强调:作为技术带头人参与的技术推广达到显著规模,获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并获得与科技推广相关的较高荣誉。这些业绩指标,可以纳入“专业技术工作标志性成果”中作为选择项之一。第八,倡导标志成果。在成果体现方面,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应给予申报人员对标志性成果的选择权,打破传统评价对论文、项目的必备要求,兼顾多元化与实效性。在“专业技术工作标志性成果”这一评审条件中,可以由申报人在奖项、科研项目、论文论著、知识产权、业绩指标这5项具体内容中进行2-3项的选择。例如从事专利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助理研究员在“专业技术工作标志性成果”的评审条件中,可以由申报人在以下5-6个条件中进行2-3项的自主选择:组织制定专利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独立完成一定量的专利申请文件;独立完成本单位或委托一定数量的专利检索查新、专利统计分析等报告;参与或主持一定数量本单位专利侵权纠纷和诉讼案件;以第一作者在一定级别的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第九,破格申报条件要明确具体。对不具备规定的学历(学位)或资历条件,但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业绩和成果突出者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可以设立打破一般晋升途径的评价方法,规定明确具体的破格申报条件。可以在以下5项成果中选取2~3项:作为第1完成人获已授权发明专利;作为第1作者发表SCI、SSCI收录论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在本专业岗位上贡献突出。面对世界和未来,自然科学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生存和发展,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改革迫在眉睫。我们要用面向世界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它既是事实评价,也是价值评价。我们应该把握好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的导向性,从而高效地评价人才、预测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性,为祖国繁荣富强服务。

作者:王莹 叶琳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省科技厅

第3篇

(一)评聘分开。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实行评、聘两条线原则。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后,必须在本单位定编、定岗、定责的基础上进行聘用。对无编、无岗、岗位责任不清或考核不胜任的,原则上都不能聘用。

(二)专业对口。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必须在所学专业或从事的技术岗位对口,对非专业、非技术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不能参加职称评定。

(三)从事技术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按各自系统晋职,两者不能同时双跨。

二、管理范围和职责

(一)管理范围

1、计生委主要有卫生、统计、图书、会计、新闻5个专业系列岗位。

2、在干部编制内,具有干部身份,并且在上述专业技术岗位任职工作人员。

(二)管理职责

所属事业单位的职称评聘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三、评审条件

(一)政治立场坚定,熟悉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能较好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忠于职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二)具备履行相应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知识。

(三)具备相应的学历和工作年限。对不具备学历,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符合评审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根据需要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四)年度考核为优秀者。

(五)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四、指标分配

按市人事局对专业技术人员核定的指标实行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

五、评审材料的填报

评审材料要按评审委员会的要求,不能空项,评审材料缺项或无单位意见的,一律不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

六、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及待遇

(一)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本人的现实表现,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聘任,但要履行续聘手续。

(二)专业技术人员在聘任期内享受相应的待遇。

七、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和培训

各单位除有计划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外,可采取灵活多样,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自行组织培训。

八、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和奖惩

(一)考核的具体内容(1)政治表现;(2)专业知识;(3)工作能力;(4)工作实绩。

(二)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和奖惩工作各单位可结合年终考核一并进行。每位专业技术人员要认真填写考核表,考核小组根据本人的工作情况,划定考核等次(优秀、称职、不称职),并写出评语,报人事局审核。

第4篇

写自己我鉴定时,申明自己的政治立场,态度应当虔诚认真,应当给人一种成熟可靠的印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职称评定自我鉴定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职称评定自我鉴定范文一

本人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尽职尽责,积极奉献,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岗位承担的工作量和工作任务。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去,除了做好学科辅导外,还细致地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与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工作中谦虚谨慎、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学态度认真,治学严谨。精心备课,教学内容充实、丰富,能吸收学科新知识、新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能根据课程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实行启发式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讲授清晰、表达准确,重点突出,难点、疑点处理恰当,课堂设计合理,节奏适度。培养了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明显改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评定职称时的自我鉴定本人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尽职尽责,积极奉献,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岗位承担的工作量和工作任务。

精心备课,教学内容充实、丰富,能吸收学科新知识、新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能根据课程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实行启发式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讲授清晰、表达准确,重点突出,难点、疑点处理恰当,课堂设计合理,节奏适度。

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明显改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职称评定自我鉴定范文二

我在大学里学习的是建设工程监理方面的专业,因此在我毕业之后,我就投身到了相关的工程建设监理中去了。时光飞逝,从毕业后参加工作到现在有三年多的时间了。在这将近四年的工作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原来学习的知识理解,而且对以前书本中没有接触或接触不深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工作以来,在单位领导的精心培育和教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收获,现将工作个人总结如下:

工作中,工作之初,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监理员的状态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在工作之余四处收集资料,并多方面向前辈们监理的工作性质及情况。回顾近几年的监理工作,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做好监理工作,就必须严格认真,有较强的责任心,不管多么复杂的工程只要我们能够一丝不苟地按照施工规范、规程履行职责,就能全面的掌握整个工程动态,控制整个工程质量,同时我们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就能对每一工序,每一环节,做到事前提示,将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对可能造成质量隐患的环节事先防范,这两点对我们的监理工作大有帮助,必将有力推动我们的工作。

思想上,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xx思想、x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与水平,不断地探索与追求。

学习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自身很好的为自己定位。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将理论与实际的工作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工作中不断地改变自我,适时地对自己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也在工作中逐渐的成长。

在过去工作中,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经过不断的努力,我适应工作节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同时我清楚地认识到社会较快发展的形势下,今后还需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求实创新,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成长,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工作能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第5篇

提问:请问执业药师考试报名需要什么条件么?

解答:报名条件有以下几点。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获准在我国境内就业的其他国籍的人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1.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医学、药学、生物化学、中西医结合、药品营销、临床、化学制药)中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七年。

2.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医学、药学、生物化学、中西医结合、药品营销、临床、化学制药)大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五年。

3.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医学、药学、生物化学、中西医结合、药品营销、临床、化学制药)本科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三年。

4.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医学、药学、生物化学、中西医结合、药品营销、临床、化学制药)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一年。

5.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医学、药学、生物化学、中西医结合、药品营销、临床、化学制药)博士学位。

报考执业药师是否要先考药士

提问:我是药学专业的大专生,想考执业药师,执业药师必须从药士考起吗?

解答:首先您应该区分好执业药师考试和卫生资格考试中的初级药师考试。

执业药师考试是行业准入式考试,考过后在药店驻店工作中用处比较大。而初级药师考试属于卫生资格考试的药学职称考试,分为药士、药师、主管药师等,是用于职称评定的凭证,在医院工作中用处比较大。您要先弄清楚是在什么工作中需要的证件。

其次,大专生报考执业药师条件是: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大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五年。

大专生报考初级药师条件是:取得药学专业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指定与自修项目是什么意思

提问:听说执业药师考试还有继续教育,还有什么制指定项目和自修项目,都是什么意思?

解答:执业药师考试都是要进行继续教育的,指定项目为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是执业药师的必修项目。执业药师参加指定项目学习每年不得少于7学分。

自修项目为执业药师自行选定的项目,如参加学术会议、专题考察、撰写论文、专著等。

第6篇

8月27日,记者从湖南省新材料产业合作对接会获悉,湖南省新材料产业已有规模以上企业700多家,年产值有望突破4000亿元,总量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据湖南省经信委主任谢超英介绍,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新材料产业企业完成产值3700亿元,实现增加值610亿元,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7%。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新材料产业企业完成产值1950亿元,全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目前,全省形成了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先进复合材料5大优势新材料领域。(来源:《湖南日报》)

云南:打造中国首席花园式旅游商业综合体

目前,一场以“旅游·价值·云南——消费满意在云南”为主题的云南旅游发展高峰论坛在昆明举行。在就“以旅游配套的整体提升促进旅游大发展”话题的讨论中,与会者普遍认为,云南旅游产业的升级将带来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而目前正在打造的“七彩云南·花之城”就是这样一个创新商业模式的旅游综合体。

“七彩云南·花之城”是一个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新360度商业平台,它拥有全球最大的天然化妆品体验中心、亚洲最大的世界花园、中国最大的旅游购物中心和最大的单体五星级酒店、云南最大的花卉卖场和最大的特色美食广场,将食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完美结合,同时也将会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提供配套服务。据悉,“七彩云南·花之城”的项目招商工作已全部完成,预计明年底投入运营。(来源:《人民日报》)

重庆:新版全市行政区划图出炉

日前,新版《重庆市行政区划图》出炉,完成印制并投入使用。相比2005年的老版地图。8年来,4个“市”没了,多了6个“区”——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而“县”却少了两个。同时,街道多了,但乡镇相对少了。

“其实变化的不只是名称,每一次调整都标志着重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重庆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街道多了,说明重庆的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城市味也越来越浓了。

重庆市行政区划经过几次大调整,形成了以主城区为依托,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的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城市群,是中国目前人口最多、直管行政单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按照计划,重庆行政区划地图有望一年更新一次。(来源:《重庆日报》)

四川:核准新增境外投资民营企业35家

8月19日,记者从四川省商务厅获悉,1月至7月,四川省核准新增境外投资企业(含增资)40家,其中民营企业35家,民营企业核准中方投资(含增资)17亿美元。

民营企业“走出去”范围正在扩大,从以往的东南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逐渐走向发达国家。2013年4月,川内最大综合性民用爆炸物品生产厂商雅化集团与新西兰红牛公司签订框架协议,拟投资9000余万元人民币持有红牛公司70%的股份。

民营企业“走出去”领域不断拓展,从原来主要以承包工程的方式到直接投资。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模式正在改变,对外承包工程呈现出民企与央企强强联手、优势互补联合开发海外市场的模式。近两年,四川省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共100余项,争取经费15亿元以上,民营科技型企业对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拉动作用突出。(来源:《四川日报》)

广西:工人农民可评职称

第7篇

加强网络化建设是图书馆的生命线。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实现网络化对各类图书馆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是校园网上运行的重要信息资源,在数据库建设中要避免重复建库和数据结构不标准的现象,保持图书馆信息机构拥有丰富信息资源的优势。同时,加强对网络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要把图书馆的网络建设纳入校园网建设规划和预算之中。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图书信息机构的现状,全国图书馆进行国内外广泛联网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光盘将是使用最方便、信息量最大的一种文献载体,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引进和使用Internet是发展图书信息事业的快捷方式,也是电子信息不可缺少的资源和工具,为用户开展信息服务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信息时代,将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实现为用户服务的,“网络交换手”,要源源不断地向信息网络补充、更新信息。要能从庞大的信息流中筛选信息,图书信息机构迫切需要加强图书馆网络化人才的队伍建设,下大力气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对图书馆员实施继续教育迫在眉睫。目前,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包括:

(1)学历结构不太理想。我国培养了许多图书馆专业人才,但目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还不是多,具有研究生、硕士学位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学历结构的不平衡,使有些专业技术岗位人才短缺,而一般性工作岗位上人员又过剩。由于学历较低,有的人员只能干一般性的工作,承担不了较复杂的技术工作。造成这种学历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不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会影响图书馆各项职能的发挥。

(2)专业机构比较单一。现在图书情报专业人员队伍中,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人较多,而其他专业毕业的人相对少些。虽然这些人员受过系统的图书馆专业教育,但对其他相关学科和专业知之甚少,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一些具体问题往往是一筹莫展。这说明图书馆界在交叉专业教育方面还做得不够。现代化的图书馆不仅需要图书馆专业人才,而且还需要计算机、外语、信息服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形成专业结构的多维化。

(3)职称结构不太合理。由于图书馆多年来地位低下,在职称评定上也曾受过不公平的待遇,致使初级职称人员积压过多,高级职称人员数量较少,高层次人才不足,而水平较高、年富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又很少,这就很难承担图书馆较复杂的科研项目。由此可见,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迅速提高其自身素质,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需要,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对图书馆员进行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措施主要包括:

(1)坚持以老带新,以少带多、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原则。目前,图书馆专业人员日益增多,在人员培养上,要充分发挥馆内老同志和业务骨干的作用,以老带新,搞好传、帮、带,以少带多,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业务素质。

(2)走出去、请进来,因材施教,使馆员不断深造。为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要不断提高馆员的个体素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其业务素质。图书馆在实施继续教育规划时,一定要把培养高层次人才放在首位。如对大学本科毕业生鼓励和支持他们报考在职研究生和双学位,要创造条件选拔优秀人员出国深造,使他们成为现代图书馆的骨干。此外,还要加强交叉学习。对图书馆情报专业的人员鼓励支持他们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对非图书馆专业人员要支持他们学习图书情报知识以及外语、计算机技术等。要聘请计算机网络技术专家来馆培训,使馆员掌握现代化技术,适应网络时代图书馆的需要。

第8篇

[关键词]物流 “双师”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63-02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各类高职学院物流专业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向社会输出“应用型、技能型”的毕业生,已成为摆在高职学院物流专业办学者面前的首要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要依靠教师这个教学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努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成了高职学院物流专业办学目前需要研究的主要课题,围绕这一课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学院物流“双师型”教师的确认方式

依照国内高职学院物流专业目前的师资状况,现阶段物流“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范围已基本达到统一,即具有物流师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物流“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内涵,目前尚处于探讨阶段,无统一的、科学的定义。而国内各高职学院在物流“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方式上的普遍做法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种:

(一)要求教师具备同系列技术职称中相对应的两种职称

具有物流专业讲师、实验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又取得物流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物流师、物流职业经理等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具有3个月以上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胜任本专业实践教学工作。

(二)要求教师具备教师系列职称和基层工作经验

具有讲师、实验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累计有二年以上物流企业(或生产企业物流岗位)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胜任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或者是具有讲师、实验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专职教师,主持市级及以上物流专业或相关科学研究课题,并通过鉴定;或获物流类省部级二等或市级一等及以上科技进步奖;或本人科技成果获技术转让费10万元以上;或在科技开发、科技服务方面获项目经费20万元以上。胜任本专业一门以上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工作。

(三)要求教师具备工程系列职称和教育经历

在物流企业或科研单位取得物流工程师及以上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或者具有物流师、物流职业经理等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且具备了物流专业技术领域技能的技术人员,在高职学院任教一年以上,考核认定具备了教师的基本素质,胜任本专业一门以上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工作的人员。

二、高职学院物流“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模式

为加快物流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物流专业职教事业的发展,我们走访了许多物流企业,结合物流行业的特点,对此进行了有效地探索,对构建较高素质物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多种模式,归纳如下:

(一)企业衔接模式

主要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利用与企业产学研结合的密切关系来实现。一方面,高职学院将教师派往合作的物流企业锻炼,接受实践教育,这样有助于“双师”素质的培养,要求带着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问题及课题去锻炼。另一方面,将合作的物流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聘请到学院兼职。再者,将有能力的物流教师派往各级物流协会挂职或研究项目。

(二)校内培训模式

主要是实施校内互动,让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与实训课指导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或物流快递经营部等实体,组织教师定期参加技术培训和进入实体锻炼;产教结合,以做代训。充分利用学院地源优势,发挥“校内联动”优势,建立起物流“双师型”师资与外界通畅的信息渠道,及时了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并随时反馈到教学中。

(三)深造培养模式

依托物流师资培训基地和相关高校师资和技术资源的优势,将物流教师送往基地和高校学习,以加强物流专业教师的培养工作。

(四)自主演绎模式

通过建立物流教师自我提升机制,按照实际企业运作要求,进行自学自培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创办实体,或依附就近实体企业进行兼职,从而激发教师内在动力,彰显教师的内在价值,在物流“双师”培养过程中既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避免利益追求化。

三、高职学院物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一)确定比例,深入生产第一线锻炼

为解决理论和实际脱节,以及校内实习实训设备和条件不足的矛盾,有计划、有目的的确定8%专业课教师到深度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锻炼。每学期组织10%的教师深入快递公司、配送中心第一线,了解最新的技术信息,熟悉物流企业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使之成为拓宽教师知识面,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请进来,走出去,组织实际操作流程培训

利用教研活动或假期聘请物流企业资深岗位专家举办教师技能培训班。选派有实践专长的教师或到第一线锻炼过的教师,进行生产问题分析。分期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劳动人事部门、物流协会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脱产学习,并予以专业技能登记考核。

(三)设岗练兵,变投入性实习为产出性实习

有条件的高职学院要积极建立物流实体,教师边指导学生实训,也边参与到实体的运营过程中,以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同时达到育人与创收双赢。

(四)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技能鉴定

通过担任考评员,能对职业技能鉴定等级标准和试题、考试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也对行业的职业能力、职业岗位群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与来自物流界的其他考评员的接触取长补短。

(五)组织进行实训室建设,大力推进科技服务与开发

教师参加实训室建设,能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依托学院实训基地和与企业合作,有计划的组织教师承担流程设计、运营管理等科技服务与专业开发技术工作,既增强了才干,也提高了创造能力,帮助他们开阔视野,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改革。

四、高职学院物流“双师型”教师的政策支持

(一)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物流“双师型”教师工程

在构建物流“双师型”教师队伍时必须遵循一系列教育法律,高职学院物流师资队伍与普通高等院校师资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完善适用队伍建设的法规和政策,例如《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务评审条例》中应增加“双师型”评审要求,或新制定《高职学院“双师型”教师认定和管理办法》等制度,使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力求在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地位与待遇、聘用与解雇、考核与奖惩以及培训进修等方面有相应的政策依据。

(二)建立物流“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制度

应当对物流“双师型”教师每年度单独进行考核。主要内容为教师自身的工作态度、专业知识素养、职业教育专业能力、物流实践教学基本技术与方法能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能力、操作性实践与指导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要做到分项与综合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评定的结果,应归入“双师”教师的业绩档案,作为聘用、晋级和职称评定等考量的重要指标。

(三)建立物流“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政策

第9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筑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作为高职院校能否建立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关系到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内涵建设时,要突出、强化实践教学,创新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建筑业的施工特点和企业的用人要求,在原有“2.5+0.5”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学校构建了“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元合作,实施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实现毕业证与上岗证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校企合作制订培养计划,按企业和学校的双重要求考核学生,实现学校与企业双元合作;打破了传统学期设置,实施工学交替,每年在施工旺季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工作和学习,提前了解自己未来工作的岗位要求,较好地解决高职院校存在的学生“厌学”或者说学习动力不足、毕业生职业岗位能力差的问题,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书,真正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同时,在学生的工作学期,教师随学生到企业顶岗,每学年专业教师将有2~3个月的时间到企业锻炼,解决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时间不足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促使学校构建符合土建类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构建

1.土建类专业实习基地的管理体制。被批准为土建类专业实习基地的各建设企业:(1)张挂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制作的实习基地牌,并可在国内外的交流中使用此称号;(2)有一名企业领导负责教学工作,并设立教学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及兼职学生实习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管理的人员;(3)把教学工作列入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4)兼职教学人员,享有在高职院校借阅图书资料、进行科研协作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权利,可参与高职院校组织的教材与实习指导的编写工作。

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对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要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1)政府。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对建筑企业在资质年审条件中加上接收学生实习的要求,对承担学生实习任务的企业予以一定的税费减免。以适当的形式确认土建类高职院校作为行业内企业进行职业资格鉴定、企业员工、再就业培训的培训基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出台企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逐步建立起岗位准入制度。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学生实习实训及教师下现场锻炼的培养成本分担比例。(2)企业。原则上一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才能作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实训基地。企业应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对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学生的管理,配备一定数量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企业为参加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学生培训及管理创造一定的软硬件条件。提供满足一定规模实习学生基本的食宿条件,建立针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制度。企业每年接收一定数量的学生和教师下现场挂职锻炼。企业按照学生实习和教师挂职锻炼期间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实习报酬。(3)学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技能要求,并符合企业相关岗位的用人要求。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建立与企业稳定的交流合作平台,引入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进行课程改革。定期为企业提供学生实习的规模、实习实训内容等信息,便于企业按要求做好相关准备。设立实习专项经费,提供学生完成实践教学环节所必需的相关费用。实习期间,学校派专职教师到现场协助企业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确保实习实训的实效。学校跟踪企业的技术革新,主动与合作企业联合进行应用性科技研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4)学生。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生到企业实习之前必须有单项技能训练的基础,便于到企业进行综合性技能训练,参与企业相关岗位的技术管理工作,通过实习达到提高技能的要求。学生进入企业之前要办理保险手续,并承担相应的费用。 转贴于

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要保证组织管理工作到位、教学环节合理衔接,还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法可循、教学监督和检查有制度可依。

三、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包含以具有一定生产管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和较完备先进的设备设施及仿真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两个方面。

1.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双师计划”,抓好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通过“聘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选派专业教师去企业、聘请工程师进学校,引导教师不断深入企业一线挂职、合作研发、技术服务和实践进修,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指导核心技能训练、兼职授课、举办讲座、开设论坛;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以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加强专兼结合的“工程型”教学团队建设。在待遇上向“双师型”教师和参加专业实践的教师倾斜;在政策上把参加专业实践作为专业教师晋级的一项考核指标;在管理上确定教师的专业实践目标,通过过程监督、述职、答辩进行目标考核。对那些将实用新工艺、新技能、新技术流程、新管理方法融入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教师在评优评先、年终考核、职称评聘上优先考虑;鼓励教师到企业做访问工程师,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使企业欢迎教师到企业锻炼;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短期、长期(半年以上脱产)相结合的办法,周密安排教师实践进修的计划,所有的实践尽可能安排到深度合作企业,让教师进行顶岗锻炼。在人员的安排上,重点安排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一线骨干教师参加实践进修。对新教师,要求进行一年以上的专业实践后,方可参加职称评定。同时加强对专业实践的考核,规定实践结束后教师需要填写专业实践鉴定表,并提交专业实践日志及实践申请表中目标任务的支撑材料等,还要在本部门进行不少于60分钟的实践情况专题汇报,学院统一组织专家对脱产实践的教师进行鉴定,在职称评定体系中给予不同的分值。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师资;师资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

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现状

1.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化。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来源比较单一,不利于高职院校办学基本条件的整体改善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普遍提高。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现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是通过原有条件较好的中等职业学校或成人职业学校改组、合并而组建的,教师多是从高校毕业生或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中引进,他们虽然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在教学中突出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特色。

2.教师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培训。目前,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社会制度尚未形成,产教结合的教育模式还没有形成规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脱节,相当多的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顶岗生产实践,使得教师参加实践的场所难以保证。

3.实验实训设施设备较为落后。由于高职院校经费短缺,实验实训设施经费投入普遍不足,造成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发展缓慢,实验实训设施简陋落后。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也影响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师的自身发展。

4.兼职教师数量和质量不足。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高校毕业生,校外兼职教师严重不足,现有教师的实践操作与现场指导能力有待加强,没有形成一支精干的、既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又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由于没有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的理论与实际生产脱节,知识更新速度较慢。

二、发达国家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

1.重视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按照职业岗位需要,实现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与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教师理念和新的教师职业理想,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社会公职资格的认定, 是教师个人实现持续发展目标和教师个人奋斗的过程。

许多国家都建有独立的技术师范大学, 如日本的“职业能力开发大学”、俄罗斯的“乌拉尔国立职业师范大学”都是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独立院校,其办学宗旨要求学生不仅学完与同层次普通工科大学相同的课程,而且要学习教育类课程,还要进行技能训练。

2.重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聘任兼职教师是十分重要的。发达国家高度重视, 而且兼职教师的比例很高。如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兼职教师数要比专职教师多,如柏林应用科学大学,专职教师300 人,兼职教师有 500 余人。兼职教师绝大多数来自企业,他们不仅具有相应的学历和职称证书,能把企业的最新情况与学生所学的内容紧密、及时地结合起来。

3.高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有着较为优越的社会地位与丰厚的待遇。如日本,教师的报酬比一般的公务员高15%,工资原则上一年提升一级,因此高学位教师流动相对较少。德国的职业学校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稳定的工作环境,其工资每两年增加一次,最高工资可超过大学教授的起始工资。正因为有较优厚的待遇,才吸引、稳定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从而产生了高水平、高效益的职业技术教育。

三、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1.多样性方式引进教师。高职院校在教师的引进方面要体现多样性。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应从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及社会其他组织中按一定比例引进,并注重引进人员的素质与质量,宁缺勿滥。

可以从两方面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一是可以从高等院校吸收一些热爱高职教育的研究生和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使他们较快地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二是可以从相关企业引进一些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教师岗位培训,取得教师任职资格后,可以迅速改变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2.复合性方式培养教师。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教育尤为重要。可以鼓励教师继续进行学历教育,提高学历水平;定期进行顶岗轮训;利用假期选派骨干教师到教育部指定的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到各大企业挂职锻炼等。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与职称层次,优化年龄结构,逐步建立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建立高效的教师管理机制。教师职称评审要实行评聘分离。例如,在企业引进的个别教师,没有高校教师职称,但有极强的动手操作与现场指导能力,对于这样满足职业教育特色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可酌情聘用为高级指导教师,享受高级职称待遇。要采用灵活合理的奖励与激励机制,由于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工作并举,因此要建立一套教学、科研与生产的工作量换算体系。可以以课时量为衡量标准,将科研项目、论文、参加生产实践等都换算成课时量,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形成师资的合理分流与配置,提高教师的待遇,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建立高质量的兼职教师队伍。在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的同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也十分重要。国家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数量也做出了规定,其数量要逐步达到教师总数的30%以上。兼职教师是缓解目前各院校“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的重要举措。既弥补了各院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的现状,优化了教师结构,也适应了产学结合与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高职院校可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按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积极聘请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人才库。

5.建立高职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高职院校的教师教育能否得到较好的发展与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与激励机制是分不开的。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聘标准,要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从事专业工作年限和实际工作成绩作为重要条件。同时还必须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倾斜政策,要从用人标准、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奖励等方面建立一个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投身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8-121.

第11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7-0084-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外科手术学实现了划时代的飞跃。显微技术、腔镜技术、器官移植、微创手术不断发展;新器械、新仪器层出不穷;手术室建设布局日新月异。特别是手术室管理理论、模式的创新,以及市场竞争机制的引进等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手术室应有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重视护理教育,加速护理人材的培养。现将本人对手术室护士的教育管理十年来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成立科内护理学术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主管负责,研究与制订年度的在职护士培训计划、科研计划,指定专人负责临床带教工作。

2 在职人员可根据毕业后年限和技术职称,进行教育和培训,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考核。具体教育和培训内容有:

2.1 晨会提问

每周一次的晨会提问从不间断(节假日提前或退后),提问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专科手术配合、重大手术配合、医院感染等。

2.2 业务学习

科内二次/月,学习内容:专业思想教育、院内感染知识、手术室管理、消毒隔离、精密仪器使用保养、专科配合等。护理部一次/月的全院护士业务学习。内容:主要是全院共性的护理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理论水平。

2.3 实施手术室护理教学查房

每月进行一次以问题为本的护理教学查房,在查房之前的一周先由护士长制订方案,每位护士认真复习,查找有关资料,通过介绍病情、提问、讨论、答疑等方法,并结合整体护理及相关的护理知识,使护士普遍认为查过房的病例,心中有了底,在术前访视可顺利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非常自如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加强术中关心、术后随访,以适应和满足病人的需要,提高了整体护理的效果和护士的业务水平。

2.4 参与重危、特殊病例患者的术前讨论,在讨论中除了听介绍病例、手术方案和各级医生的意见外,手术室护士可就术中配合的有关问题作出分析评估,便于术前准备更充分,术中配合更默契,这样更有利于培养手术室护士参与手术配合的积极性,完善科室整体护理的内容。

2.5 人力资源相对专业化固定。被相对专业化的手术护士通过连续性的专科手术配合,体会到专科手术配合的特殊要求,如病人的手术,术殊物品的使用等。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形成专科手术配合技术的连续性、经验积累和总结。同时每个手术室护士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技术娴熟、具有一技之长的专科手术配合人员。因此,她们能够自发的努力学习进取,使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2.6 开展新手术、新业务前,请专科手术医生讲解有关的解剖学及手术步骤等,以便熟练的配合新技术的开展;新仪器、新设备使用前可请医疗设备专家介绍有关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保管等知识,可制订出工作流程,便于熟记,人员出现流动时,可于最短时间内有条不紊的配合手术的开展。

2.7 有计划、有措施地选择有责任心、事业心、吃苦耐劳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学习,进修期满考核评价,并做好传、帮、带、教工作。

2.8 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全科人员相继参加了大专、本科自考及大专、本科的函授,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3 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分别担任新护士及进修护士的指导老师,负责带教工作,新老护士搭配共同值班,参加手术巡回、洗手配合和急诊手术抢救、复苏技术工作等,逐渐放手新护士独立工作,独立值班。

4 严格执行医疗管理条例,实施医疗举证倒置,加强护理人员对有关知识的学习和教育。要知法、懂法、学法、用法,严格规范护理行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把握好手术室护理治疗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培养护理人员的“慎独”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确保护理安全。

第12篇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衢州 324000)

摘要:教师的职业品质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动力源泉,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内涵根本,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施保障。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对影响高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加以分析,有助于完善教学激励机制、强化教学管理的服务意识与质量、促进教师职业品质养成,有助于强化课程型团队建设、丰富教师专业素质,有助于开展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有助于促成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073-04

作者简介:廖建平(1978—),男,浙江衢州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失序与重建:我国社会第二次转型中的职业教育秩序研究”(项目编号:13YJA880117)

课堂教学质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师个人教育理念的蜕变升华、专业素质的成长及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还需要院系、学校甚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资源分配、师资建设、教学管理、科学评价及激励机制等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与科学导向,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统筹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学监督与管理,形成科学实效的教学评价,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不断学习,逐步完善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现专业自主,提升专业道德,提高自身从教专业素质的动态成长过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除强调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征外,还必须体现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特征。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应该包括专业教师职业向度和教育职业向度两个方面的内容。作为教师职业向度的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具备优良的师风师德、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深化专业知识和实践创新,提升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职业向度的教师专业发展,由于培养目标的职业性,高职院校教师自身必须熟悉培养目标面向岗位的企业文化与职业素质,及时掌握工作过程的动态更新,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实时跟进技术前沿,推进技术应用创新。教师的职业品质、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及执行者,教师的职业品质、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品质是指高职院校教师对于所从事的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判断,具体包括爱岗敬业精神、科学严谨的教风,饱满的教学热情,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内容,教师职业品质是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动力源泉。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指与从事专业教学及专业培养目标相符的职业技术工作领域内专门化的知识、能力及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结构与专业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专业培养岗位的职业素质、生产实践经验及行业企业技术前沿等内容,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内涵根本。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等各教学环节的综合能力体现,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理解、转化和表达能力;教学方法手段和媒体的选择与应用能力;教学诸要素的整合、设计能力;教学组织、交往沟通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等等,教学能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施保障。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意义在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

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分析

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笔者针对浙西地区10所高职院校的600位专任教师,就教师专业发展与课堂教学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调研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挖掘制约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分析影响高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的创新应用能力不强、专业素质不高、职业品质在一定程度上缺失等问题。

教育理念与教学实际脱轨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教学项目,需要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适时处理好不同学习个体发散性的思考、疑惑及感悟,积极发挥导向作用,使学生具备明确的学习动机、熟悉课程的内容架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有些教师由于对专业人才培养面向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不到位、没有典型岗位工作过程的实际经历,依然惯用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组织教学内容,课程整体设计与工作过程脱节,教学单元设计缺乏情境性。不少教师由于缺乏对开放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以大量的机械化操作步骤充斥实验、实训指导,无视学生的主体性与独立性原则,忽视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将传统“输灌式”、“填鸭式”教师讲解演示的课堂转变成学生按部就班的麻木机械操作性课堂,导致行动导向教学中导向性的缺失。

教师专业素质与生产实际脱轨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性特点必然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实时掌握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生产管理及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信息,迅速掌握行业前沿先进设备的操作技能,并能及时通过案例化或项目化将其引入教学中。多数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有企业实践的要求,青年教师多数都是从注重理论研究的本科院校应聘到强调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的,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即使容易学会新技能,但教学经验尚浅,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偏弱,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没多大的直接效果。而教学经验丰富、具备高级职称的老教师,由于缺乏企业锻炼,对新技术、新技能的掌握不够理想,导致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的专业素质落后于生产实际。

教学督导与科学评价脱轨 教学督导是当前课堂教学监控管理的主要形式,其工作职责的核心是以督促导,导教导学。通过监督检查,规范教师课堂教学常规,对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效果各方面形成科学评价,发现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意见,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重监管、轻评价,评价目的未彰显,是教学督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多数院校教学督导人员以校内教师为主,缺乏高水平、权威性的督导队伍,由于缺乏不同专业、不同类型课程量化细化的评价标准,加之碍于同事情分,致使教学督导工作普遍停留在教学常规层面的检查上,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效果缺乏权威性的科学评价,更没有合理的整改建议,致使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服务质量未能达到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期望。

激励机制与工作实际脱轨 首先,在高职院校职务职称定岗定级的工资分配体系中,教师岗位的职称评定覆盖了教学业绩、学术论文、课题项目、获奖荣誉及社会服务等诸多领域。每年度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硬性指标又重复包括情况、教科研项目、获奖成果数、科研经费等内容,教学业绩在职称评定中的比重偏低。由于国内多数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三项工作的契合度不高,教学促进科研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项目、服务于社会的良性机制尚未形成,教师在职称材料准备上疲于奔命,很难保证有时间与精力潜心教学。其次,现行的个体奖励模式也存在忽视团队业绩的负面影响,不仅教学团队的整体合力未彰显,还会破坏团队协作的积极性,造成教师之间的封闭与孤立。再次,课堂教学具有周期性与重复性,由于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接受能力不强,面对职称晋升的压力,在各种自身利益的驱使下,高职教师容易在教学态度上产生“教学疲劳”,整天忙于“报课题、写论文、应付课堂”,最终导致教师职业品质的缺失。

基于教师发展视角的高职

课堂教学实效策略研究与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与课堂教学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学激励机制、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服务质量、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及学生学习态度与效果,是制约教师发展、影响高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要切实有效地提高高职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完善教学激励的保障制度、提高教学管理的服务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

完善教学激励保障制度,突出教育教学中心地位 教师的个人发展面对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多重压力,要在周期性重复岗位上持之以恒地创新课堂教学,需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激励机制,让每位教师都意识到潜心教学是值得的,上好每一堂课是必须的,使教学工作成为教师个人发展的基石,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以浙江省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以深化浙江省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为契机,修订了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方法,引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工作,完善团队激励机制,进一步突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主要围绕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研究与改革等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突出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由学生评教、二级学院(部)评教、校级督导评教三部分按比例组成。教学研究与改革考核教学项目与教学成果,主要包括与教研改有关的项目、论文、成果及指导学生的业绩,为提升教育教学工作在职称评审中的比重,科研项目及成果不纳入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范围,教师获得的荣誉虽纳入考核但有最高分值限制。周期性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工作,将教学能力测评结果作为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如果教学能力测评未达到优秀,则教学业绩考核不能评定为优秀。将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推先、推荐访问学者、项目申报及职称评聘、晋升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使教师教学工作业绩成为教师岗位所有工作的基石。

建设跨院校共享型教学督导队伍,提高教学服务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是所有高职院校的共同愿景,每个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与精品课程,在教学成果与经验上都有深厚的积淀。院校之间要有比较、借鉴、吸收,才能实现更快、更好的内涵建设跨越式发展。应联合省内外兄弟院校,围绕专业设置与课程开设,各自选取教学专家或优秀教师,聘请企业专家,组建共享型专职督查队伍。要制定周期性互访制度,实现跨院校的互评互学第三方教学督查,按期开展评课教学例会,及时做好教学反馈。这样,既可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又可以相互吸收优秀的教学经验,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从宏观上看,优秀的课堂教学具有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起点的适切性、教学重点的突出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师生沟通的流畅性。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称的授课教师,教学与实践经验不同,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也应有所不同。不同性质与类型的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着重点也应有所区别,应本着以评促优的激励原则,推行分类分层教学评价模式。要以优秀课堂教学宏观标准为参考依据,联合专业设置或课程群相近的兄弟院校,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类型,共同拟定不同层次的通用性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建设专兼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课程教学团队是以课程为纽带,由执教相同课程或某个专业课程群的教师组成,主要开展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制定和课程教学等教育教学工作。应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基础上,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或技术骨干,组建校企共赢的专兼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依托高职院校创设的研究所、工作室、校企教研室等平台,实现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的融合。一方面,专业理论深厚、教学能力强、有学术研究基础的职业院校教师与实践技能突出、创新应用能力强的行业企业专家相互协同工作,可以实现高职教育理念与技术前沿的完美融合、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的优势互补,突出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与职业性,有效提高专兼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课程教学团队共同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合作研发科研项目,承接企业员工培训,在强化教师专业实践锻炼的同时,可以提高企业行业对高职院校的信任度,为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奠定良好的合作基础。到2013年底,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学院办学实际,先后成立了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养生养老护理研究所、茶叶机械研究所等9个校级科研院所和1个校企共建助产专业教研室。以此为平台,吸收优秀专任教师、企业技术人才,组建了专兼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围绕课程建设、项目研发及教育培训三大基本任务,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成结构优化、分工协作的教学共同体,在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发展、校企共赢态势的同时,切实有效地提升了教师专业素质,较好地实现了教师岗位工作的融合。

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是指通过教学文件评定与现场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教师的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等综合素质与能力。教学文件主要包括课程的整体设计、教学单元设计及教学资料准备,重点考核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的运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开发、教学组织实施与评价设计等方面的内容。现场测评主要有说课和讲课两种形式,重点考核行动导向教学实施、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及学习效果反馈等情况。教学能力测评的目的不在于定级,而在于发现教师在专业素质及教学能力方面的不足,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践锻炼或培训,进一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是一个理念不断深化、质量持续提升的动态过程。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10年就制定了“三阶五步”教学能力测评计划。“三阶”指“观念转变、全员课改、质量提升”三个阶段,“五步”指“听、看、做、改、推”五个实施步骤。在观念转变阶段,通过听讲座、报告,接受、吸收先进高职教育理念;通过考察、观摩优秀课堂教学,感受课改成果体验。在全员课改阶段,全体教师至少选取一门任教课程,完成测评教学文件的设计及现场测评。在质量提升阶段,就测评成果进一步聘请国内外知名职教专家提出整改优化建议,以学年为单位,开展周期性测评工作;对于测评优秀的课堂教学成果,在全院范围内推广。通过4年来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工作的开展,无论是从专家评价、教学督导反映还是从学生信息反馈看,课堂教学质量都得到了持续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锦.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与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

[2]李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3).

[3]张忠华,李婷婷.论大学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与发展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