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3 08:50: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现代都市;市井人生;后现代
[作者简介]张新英,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2005级博士生。
尽管影片取了个颇具“后现代”意味的名字,但其内容却具有相当现实主义的内涵。导演通过主人公姨妈这个人物,表达的是对复杂矛盾的都市生活的体验。少年的心事,青年的困窘,中年的无奈,老年的悲哀,都在许鞍华的镜头中得到了精准的铺展和呈现。看到最后,观众会恍然醒悟:影片所谓的“后现代生活”,其实不过是繁琐庸常的现实人生。由是,影片也便成为一幅现代都市市井人生的浮世绘。
刚出场的姨妈是活力四射的,在火车站台,她撑着小绿伞,身穿红底黄点的连衣裙,大步流星地穿梭在人群中寻找着外甥宽宽的身影,中气十足的叫喊甚至导致一位老年乘客发病晕倒。虽然住在古旧的上海里弄,但姨妈还是极力向精致的小资生活靠拢:喜欢养鱼、养鸟,能说一口纯正的英国伦敦音,常以正牌大学生、先进工作者的身份洋洋自得,鄙视打扮得花里胡哨的水太太。然而,姨妈的现实生活却并不闲适优雅,骨子里的姨妈只是一个平凡庸常的小市民――善良、小气、自私、精打细算斤斤计较,小市民的优缺点在她身上都能得到集中体现:家中空无一物的冰箱和拔掉的电源表明了她的节俭;与宽宽实行AA制;限制宽宽用空调自己却开着空调呼呼大睡;失去工作后拿别人出气;把钱藏在地板下……当然,她也不乏善良的本性,在别人危难时热情相助。姨妈身上散发的,是浓郁的小市民气息。那时的姨妈,生活虽然并不优雅却也怡然自得。
但潘知常的出现却让姨妈的生活偏离了原有的轨道,并导致姨妈原有的生活方式迅速崩溃。空镜头中摇曳在风中的枯叶似乎预示了姨妈生命中深秋的来临。公园里,潘知常的一段《锁麟囊》吸引了姨妈,姨妈在盛情邀请下唱的一段《霸王别姬》已然注定这是一出终将各奔东西的邂逅。饭桌上潘知常天南海北故作风雅的多情浪子形象打动了孤独寂寞的姨妈,但导演却有意把二人吃饭的空间设置在一个悬空的位置,似乎预示了这段感情恰似虚幻的空中楼阁。在经历了借钱、寻找、第二次的偶遇之后,姨妈一头栽进了与潘知常的爱情,也让自己荒凉的暮年提早到来。“爱情”为姨妈单调的生活带来了新鲜和刺激,也使影片的剧情基调急转直下,姨妈在潘知常的游说下怀着发财的美梦,用自己的毕生积蓄买了一块墓地。在两人庆贺发财之际,邻居水太太的宠物猫悄无声息地闯入了姨妈家里。为了不让前来寻猫的水太太发现潘知常的存在,姨妈撒谎瞒过了水太太,老潘更是失手将猫弄死。心怀歉疚的姨妈欲用买来的墓地厚葬宠物猫,却发现买墓地根本就是一个骗局。她去寻求水太太的原谅,却被告知水太太已心脏病发去世。精神恍惚的姨妈从过街天桥上摔下,受伤入院。似乎是一夜之间,她由一个生龙活虎的中年女人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妇。“墓地”在片中作为一个有象征意义的物象,无疑喻示着生命的消亡。宠物猫的死,水太太的死,以及姨妈生命活力的丧失,彻底消解了影片前半段的谐趣幽默,影片由此被打上了忧伤凄凉的印记。
姨妈的女儿刘大凡从鞍山来到上海,她对姨妈的冷淡让我们看到了母女亲情的疏离。此时影片插入姨妈当年抛夫弃女决绝地离开鞍山回到上海的镜头,向观众揭示了母女之间情感淡漠的原由。夜里,姨妈随女儿离开上海,重返鞍山的另一个家。她从车窗里探头张望,夜幕中的上海依然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但对姨妈来说,她似乎从来不曾拥有过这个繁华热闹的都市和都市里的现代生活,渐渐远去的上海终于成为一个遥远的背景,迎接姨妈的,是空气污浊色彩灰暗的鞍山。当宽宽再次来探望姨妈时,他发现姨妈已经成为一个失语者。导演通过宽宽的视角,向观众展现了一幅底层市民家庭的生活场景:狭窄的空间内,姨妈在默默地拖地,丈夫边刷牙边看电视;画外传来女儿和对象激烈的争吵声,与电视的音响混在一起;丈夫大声地咳嗽,刘大凡骂对象没本事并将其赶出家门,对象临走前要走了买给刘大凡的白金项链;姨妈木然地将开水倒进暖瓶中,对一切视若无睹。垂垂老矣的姨妈,似乎已经丧失了曾经的生命活力。影片结尾,姨妈与丈夫来到市场摆摊卖鞋。瑟缩在寒风中的姨妈,听到了身后收音机里响起的《锁麟囊》唱段,不知在这一刻,她有没有想起上海曾经有过的浪漫。姨妈从包里拿出馒头和咸菜,在寒冷的空气中一边吃一边咳嗽,呼出的白气瞬间随风飘散。久石让的音乐响起,空气中弥散着难言的悲哀与凄凉。
这就是影片着重展现的姨妈的一段人生。似乎是突然之间,姨妈由生龙活虎的中年步入了死气沉沉的老年。上海那个打绿伞、穿花裙、伺弄花鸟虫鱼、自在地混迹于市井民间的姨妈,蜕变成了鞍山那个衣着黯淡、步履蹒跚、沉默无语的老年女人。其实姨妈何尝不向往水太太那样优雅做作的悠闲人生,连12岁的宽宽都一眼看出了姨妈对水太太的嫉妒,但在现实生活里她却只能做一个平凡庸常的女人,故作清高地维系着一个小知识分子的尊严;她也幻想与潘知常的相遇是“胜却人间无数”的才子佳人般的相逢;游泳时也曾渴望与老潘上演一出“英雄救美”的浪漫传奇,但无奈潘知常只是一个浪荡成性的平凡男人,而她只是一个实利算计的平凡女人,两人穿着霸王和虞姬的戏服行头翩然起舞时显得如此滑稽可笑,已暗示了这段恋情春花秋月般的虚幻结局――他不是豪气冲天的霸王,她亦不是柔情万种的虞姬。影片的季节由上海的炎夏过渡到鞍山的严冬,不知是否应和着姨妈生活轨道的变迁。唯一不曾表现的“暖春”是已然逝去还是就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影片中我们看到姨妈原有的生活在现实的逼迫下步步后退,直到完全丧失。鞍山的寒冷隔绝了上海的小资情调,姨妈的人生兜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当初拼命想逃离最终却又无奈回归,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确实是一种后现代的幽默和嘲讽。
影片将上海和鞍山这两个一南一北的城市作为前后两个大的叙事场景,象征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现实人生。上海繁华多姿,鞍山单调寒冷,它们是姨妈人生停靠的两个点。从上海来到鞍山,从鞍山回到上海,再从上海重返鞍山,姨妈的生命画了一个奇怪的圆。寒冷的鞍山没有花鸟虫鱼和诗词书画,也不需要精致的小绿伞和檀香扇,姨妈必须和年迈体弱的丈夫为生活挣扎。收音机里传来的《锁麟囊》唱段,已不是“才子佳人”邂逅的浪漫前奏,而只是“常恨此身非我有”的一声悲凉叹息。
而生活在都市市井中的不仅仅是姨妈,还有各种形形的人们。来城里打工的乡下女人金永花、疤脸女孩飞飞、五金店的老板娘,他们都是漂泊或居住在都市中的小人物。对他们而言,生活已经褪去了轻松优雅的外衣,呈现出粗糙残忍的底色。不知是编导有意的设计还是偶然的巧合,影片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承受着身体的残缺或心灵的折磨:姨妈心存对水太太的忏悔和自责,失足滚下天桥,最终成了一个瘸子;金永花一出场便以血淋淋的脸部伤口示人,她的女儿也因呼吸衰竭奄奄一息地躺在医院里,最终,不堪生活重负的她拔下了维系女儿生命的呼吸机,自己也锒铛入狱;用最炫最酷的发型遮掩自己的女孩飞飞只有半边完美的脸,她的张扬和不羁只是为了掩饰难堪的缺陷;她的外婆则因患老年痴呆症而神志不清,为了工作,飞飞只能将外婆送到养老院;姨妈鞍山的丈夫不停地咳嗽,明显处于年老多病的状态;即使是12岁的少年宽宽,一开始便拄着双拐出现,在影片结尾,扔掉双拐的他成了一个瘸子,情窦初开的少年只能将自己对心仪女孩朦胧的爱恋埋在心底;刘大凡不甘于生活的平庸,却不得已做了一个厨师;即使优雅高贵如水太太,也只能将一只宠物猫当作全部的精神寄托,在宠物猫死后不久便心脏病发去世。水太太的突然死亡,再次印证了生命的残缺和脆弱。城市市井人物身心双重受挫的生活图景,从不同角度呈现了现实生活的残酷。
这些都市市井人生的形和相,都被许鞍华的镜头一一摄取。所谓的“后现代”只是一个噱头,谐趣幽默的开场不久便是市井生活的真实呈现。姨妈居住的上海里弄,喧闹的菜市场和小吃摊,邻里之间彼此提防又彼此窥探的日常生活,无不浸染着浓厚的市井生活的气息。对那些市井小人物而言,生活并不总是温情脉脉诗意盎然,萧瑟、寒冷、沉重和压抑也是现实人生的一部分。在看似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都市中,一定还有着许多像姨妈这样的老年、金永花一般的中年、刘大凡一样的青年和宽宽一样的少年。少年宽宽在片中见证了姨妈风风火火的上海中年和衰老凄凉的鞍山老年,也见证了两个城市的两种异样人生。
在姨妈、金永花们的市井生活表象之外,影片也以另一种含蓄的方式指涉着当下都市生活的另一种现实,那便是都市中破碎残缺的家庭和淡漠疏离的亲情。上海里弄封闭的生活空间,盘旋曲折的楼梯,鞍山荒凉污浊的环境和拥挤狭小的住处,作为空间的象征直接指涉人们的心灵。少年宽宽以他开头的上海之行和结尾的鞍山之旅结构起了影片,而对于他的背景,影片却未做多少说明,我们只知道他拄着双拐孤身一人来到上海,又独身一人去了鞍山,然后还要独身一人到另一个国度的另一个城市读书。宽宽很少提到自己的家庭,他的母亲只在宽宽玩失踪时以电话中的声音形式出现,而她对于儿子的失踪似乎毫不在意。这个12岁的孩子也没有那个年龄的无忧无虑,小小年纪便已满怀心事。他对亲情、爱情并非没有感觉,只是这些情愫他无处诉说,只能以另一种方式表达;而影片中的其他人,也同样陷入情感残缺、彼此无法交流和表达的困境:姨妈当年抛夫弃女,如今无法与女儿、丈夫沟通;飞飞与外婆只能通过哨子交流,而代表家庭和亲情的父母在飞飞的脑海中只剩下遥远的记忆;刘大凡与对象激烈争吵后分道扬镳;姨妈和老潘同床异梦的露水情缘转瞬即逝,孤身一人的水太太外表的妖娆和内心的空虚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稀疏和艰难,正是日益封闭的现代都市生活的一大症结。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两次出现的黄月亮。第一次是在上海医院的病房里,酣睡中的姨妈一夜白头,她看到窗外那个巨大的月亮照亮了整个病房,一切恍然如梦;第二次是在鞍山姨妈的家里,宽宽一觉醒来,也看到了悬在窗外的月亮。那个光华四射的黄月亮,洒下的似乎是予人希望的光芒,它是对人们痛苦心灵的抚慰;但或许,它也意味着月圆月缺、人生无常的遗憾和惆怅。
正如导演所言:这部影片表达了她对时代的困惑[1]――时代变了,都市变了,人生也随之起起落落。影片借助那些都市市井人物和他们的日常生活,透视了现代人身心的双重困境,也由此描摹了一幅现代都市市井人生的浮世绘。
[关键词]小人物 社会问题 寻根
八十年代中期,在中国文坛上曾兴起“寻根文学”的热潮,他们从文学寻根到文化寻根,力图找到自己国家的独特文学样式和风格,从而立足于世界文坛。尽管在寻根文学的实际创作中,大多数作家往往抓住某种民俗、习惯便刻意进行渲染,从而忽略了对“民族性”的真正解剖,甚至当时一些作家一味迷恋于挖掘已凝滞的非常态的传统人生,从而导致了几年后“寻根文学”的衰微,但不可否认的是“寻根文学”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促进中国文学自身的发展上是功不可没的。
回归当前的电影界,从1994年第一部美国大片《亡命天涯》登陆中国以来,中国的电影也同样走上了“亡命天涯”之路。以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为核心的国内大腕导演们力图以他们的努力接轨世界电影。在我们看到的国内大片中,从暴力血腥的画面、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到个人英雄主义的主题以及电影的管理模式、制作发行方式和竞争机制上,我们都清晰地看到了好莱坞大片的影子,而高投入高票房也似乎成了电影是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对国内外所谓大片的叫好或咒骂声中,我们却突然发现,中国的电影在追求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却缺失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对人的关爱。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以高达3.6亿人民币的投资,把的《雷雨》改编成了一部没有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充满暴力和血腥场面的电影,整部影片已没有了对与错、是与非的标准,观后让人索然无味。从《英雄》、《无极》、《夜宴》到如今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些大片除了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强烈刺激之外,真找不出还有什么东西留在人们内心。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电影“亡命天涯”之路何时才是个尽头?中国电影艺术何时回归对人的关爱?而电影《落叶归根》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导演张杨和许鞍华努力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并通过电影语言表达对人的关爱,这种电影艺术的本色回归让人在艺术中更深切地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
电影《落叶归根》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分别讲了两个很简单的故事。在《落叶归根》这部影片中,主要讲述了一个由赵本山扮演的打工者为履行承诺把客死异乡的同伴背回老家,入土为安,使其落叶归根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笑中带泪的故事。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则讲述了一个年近六十的知识分子从对上海精英生活的依恋与追求到最后无奈随女儿回东北并在集市中以卖菜过活的经历,重现了那一代知识分子对生活从追求到失落从而至幻灭的过程。两部主题截然不同的影片却让人看到了许多相同的东西,笔者试从这人手对这两部影片作深入评析。
一、两部影片都体现了对社会小人物的关注
与众多商业大片渲染英雄主题不同,在《落叶归根》这部影片中,老赵(赵本山饰演)是个十足的社会小人物,他只是中国成千上万的打工者中的一员,为了一句承诺,老赵毅然辞别自己的打工生活,千里背尸回工友刘全有的故乡。小人物与大事件就这样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一路上,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一连串的小人物,有失恋的司机、有骑车旅行的青年、有面部烧伤的养蜂人一家、有为自己后事担忧的老人、有善良单纯的发廊妹、有捡破烂供儿子上大学的异乡人,导演正是通过这些人物,来展示影片对社会小人物的关注。关注他们的情感生活、关注他们的志向抱负、关注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注他们的担忧、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正是影片在对社会小人物的关注中,让观众对社会底层的人在思想上有了较深地触动并在情感上产生较为强烈的震动。观众的思想与情感会在电影与现实中徘徊,并在现实世界努力寻找着同类人的影子,从而产生深深的共鸣,这正是导演所追求的效果之一。而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这部影片中,姨妈叶如棠(斯琴高娃饰演)从表面上看明显不同于《落叶归根》中的老赵,姨妈有着较高的学历,她有着一口标准的英式英语,有着知识分子的清高和孤傲,然而在整个影片中,我们却不难发现,如果说《落叶归根》中的老赵是农村中小人物的浓缩,那么《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的叶如棠可以说是都市与农村之间小人物的写照。她受过高等教育,却满身带着小市民气:她向往城市的美好生活,却与整日享受着城市生活的水太太貌合神离,她自命清高,却处处显得小气:当年为了回上海,她不惜抛夫弃女,“如同赶着相亲,连头都没回”就走了,对人却声称自己的女儿在美国,最后又无奈地回到了东北。正如像看到阿Q我们都看到了自己的某个侧面一样,在叶如棠身上,许多人也担心自己今后是否会成为姨妈式的人物。在这部影片中,出现的也全是小人物的影子,水太太、潘知常、姨妈的女儿、民工金永花、宽宽以及他的朋友飞飞,他们之间发生着种种矛盾与冲突,同时却又相互取暖、相互宽容,在绝境和困境中寻找各自的出路。这正是社会上小人物的超现实写照。在这两部影片中,我们不难看出,导演试图通过众多小人物的命运来集中体现社会上许多小人物的真实的生存状态。
二、两部影片都不同程度地穿插和反映了当今的社会问题
在这两部影片中,不仅有对社会上小人物的关注,同时更是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的展示和关注。在《落叶归根》这部影片中,有利用高科技的公路抢劫、有多年来一直无法根除的遍及城乡的黑店问题、有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有城市的下岗工人问题、有充噬着金钱与欲望的发廊业、有连众多发达国家至今也无法解决的城市流浪人群的归宿问题、有地下卖血和由此引发的传染病问题、有大学生的金钱观和道德观问题引发的教育问题、有三峡移民问题、同时也有从反面折射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诚信问题。在老赵千里背尸的故事中,导演或隐或显地表达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并试图在呈现中追问这些问题的根源之所在。在一部喜剧电影中,对当今社会问题作如此精心的展现,让观众笑中带泪,这不能不说是导演的精心安排。
《落叶归根》从横向展示了众多的社会问题,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则更多地从深度上对社会问题进行了展示和挖掘。影片中有网恋问题、有农民工的救助问题、有“安乐死”引出的法律与道德问题,有“碰瓷”等欺骗问题,而最为突出和深入的则是当下社会中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引发的种种问题。影片中姨妈的理想是在上海这座现代大都市中真正生根,过上知识分子应有的体面幸福的生活。因此,当年她会不顾一切抛夫弃女地离开东北回到上海,她又会对别人说自己子女在海外,她在固执地守着知识分子的酸腐清高中穷困潦倒,倍尝生活给予的失落与辛酸。她虽独身一人在上海多年,但从内心深处却渴望得到爱情的滋润,这才会有 月夜里姨妈与潘知常穿上戏服一唱一和的情景,才会有游泳池边奋不顾身的一跃,然而到头来积蓄竭、情人飞、邻居逝,嬉笑之后是悲凉,“姨妈”从台阶上跌落的那一刻也暗示了她的生活也一下子跌到了谷底。最后,在女儿的白眼与斥责声中,她抛下上海回到了东北,回到了原本属于她的地方。同样,姨妈的女儿刘大凡也有着自己的理想,她的梦想是不甘平庸的一辈子当厨子,而姨妈的侄子宽宽也有自己的理想,他喜欢一个女孩子,但女孩子不喜欢他。导演也是特意安排了两次大而圆的黄月亮来表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任何一个人,都有像那轮月亮那样美好纯真的理想,然而理想的实现除了自己的努力,往往又受制于出身背景、经济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等种种社会因素。在这两部影片中,导演或从广度或从深度巧妙穿插和反映了当今的社会问题,让观众在艺术中真切地感受着现实的残酷与无奈。
三、两部影片都在积极寻找根之所在,却最终失落于现实之中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人死后,尸体要回到自己的故乡并入土为安,电影《落叶归根》就是以这个为出发点和归结点来演绎整个故事。刘全有在外地打工,因喝酒过度而致死,老赵要把刘全有的尸体背回到他的故乡,否则刘全有就会变成孤魂野鬼。为了完成工友的这个遗愿,一路上,遭抢劫、被敲诈、受愚弄、挨饥饿,甚至一度有了不想活的念头,但老赵还是凭借他的智慧克服种种艰难,试图把刘全友的尸体运回其故乡。但最后因其过度劳累,老赵累倒在一处山体塌方的事故现场,事情暴露后。他把尸体火化了,最后警察护送老赵和骨灰一起到了刘全有的家乡,让他落叶归根,然而故乡的所有人都已搬走,只剩下一堆废墟,三峡水库也即将淹没这里的一切。刘全友的骨灰回到了故乡,却无法在故乡入土为安,很显然,刘全友无论是生还是死,都最终失去了自己的故乡,自己的根。而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这部影片中,导演也试图努力让叶如棠找到自己的根,她的生活之根、她的爱情之根,姨妈也为寻根付出了代价,与丈夫的离异、与女儿亲情的疏离、被情人欺骗,最后只能随女儿回到她原本急于逃离的地方。姨妈选择了和那个刷牙都会流口水的前夫一起摆摊做生意以维持简单的生活,在姨妈迷惘、失落的眼神和她机械的动作中,她不仅失落了现实生活之根,更失落了心中理想之根。在叶如棠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那一代知识分子心中的困惑和苦闷,他们在现实中积极寻找自己的根之所在,却最终被无情的现实所淹没。
回眸一笑,倾倒万界众生,那是西施;回头遥望,等待梦中情人,那是如萍;回首零七,思考世纪,那是我。。。。。。
回首零七,真是让人点头又不得摇头啊!
赵薇
参演了《谢谢你曾爱过我》,《夜上海》,《大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多部影视作品,并发行了第六张专辑唱片:《天使旅行箱》,并大卖,成绩较为突出,不愧是四小花旦之一啊!
对于她,我只能充其量当她的FANS,至于对手,还要等到十年之后才见分晓啊!
韩庚
参演了《花美男恐怖袭击事件》,将参加《双城少年》,在该剧中饰演男一号。是中国第一位进军韩国发展的艺人。在加入Superjunior之后,和多名韩国艺人成为好朋友。
至于他,我也只能把他当作偶像,和他之间,也不曾想过有什么,只是。。。。。。开心就好。
至于回首我自己,我认为,没必要了吧!本人是女孩,是一个可爱的女孩,是一个可爱与智慧并存的女孩。(不然怎么能写出如此佳文呢?对吧!)
酒桌上,一位做民政工作的朋友说,很多女人都明目张胆地把离婚的理由归结为:性生活不和谐。在座的女性朋友们都惊诧地坐直了身体,脸刷的都红了。真直接啊!
如果你在场的话,你能保证脸不红,气不短?很多人责骂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的姨妈怎么就那么笨,看不出来自己被骗。你是坐在电影院里看别人的故事,而且,你肯定是有点姿色又不那么老的女性。如果,屏幕上那年老色又衰的姨妈换成你,你能抗拒得了周润发饰演的骗子老白脸?一辈子斤斤计较、后半生孤枕难眠的姨妈,纵使受骗也不舍得把一个知暖知热的老帅哥推出去啊!
过去的唱词这样唱:“我爱她,能劳动,会生产……”现在,你下岗了,不能劳动也不会生产了,他还爱吗?男人爱你什么,女人不能一脸迷茫。所以,几乎每一个适婚的女子都这样逼问过自己的爱人:“你爱我吗?”然后是“你到底爱我什么?”也难怪,买辆车都要上保险装气囊,更何况婚姻。
恋爱中的男人往往比女人更理智,因此答案更能博得女人的欢颜。倘若男人诚实地回答说,爱你的身体,你会有什么反应?最不济也要送他一耳光再加一句经典定性:流氓!然而,科学证明,男人爱上女人多是惊艳于女人玲珑有致、苗条或丰腴的身体。他们的爱从女人的身体开始,再慢慢地波及女人的一切。倘若男人爱的是你永恒的身体,而不是你身外的物质或思想,难道不值得庆幸?倘若真的有爱,他会爱你新妇起严妆,也会迷恋你宽松内衣下有些变形的身体。
报载一女子状告丈夫有了外遇,且非婚生子。法庭上,相貌显然不如原配的第三者哭诉说,男人一直在骗她,甚至还请了假婆婆来哄她。原配终于凉了心:“真是无微不至的骗局啊!”语气既生气又艳羡。失爱的女人甚至会为失去被男人费尽心机的哄骗而妒忌不已。
谈了很久恋爱的男女如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你信吗?倘若真的有自制能力这么强的男女,免不了让人怀疑他们之间是否真的有爱情。要么是男人健康有问题,要么就是性冷淡。
通俗点说,结婚就是一起睡觉,婚姻中最盛大的事就是在床上完成的。他很久不碰你那依然光洁如缎的饱满身体了,他熟睡后梦中念叨的再也不是与你的名字相关的字了……爱情很多时候就表现在男人对女人身体的迷恋上。基因使然,荷尔蒙使然。倘若他连身体的冲动都没有,怎么可能爱你?
男人因为你的好,便有了爱。这爱里有尊重,也有讨好。有谁见过一个男人对自己的附属品患得患失?失去婚姻的女子,大多并不是年老色衰的缘故,而是缺少独立自我的品性。有男人热爱MM,也有男人对菜市场里分厘必争的主妇情有独钟,虽然那女人有点邋遢。所以女人要独立,独立也是一种美。
淑女们还要记得,男人喜欢彬彬有礼的女人,更喜欢女人们在床上偶尔的放纵。倘若你的男人说不喜欢女人在床上捣点乱或使点坏,哼,那肯定是绷着脸装的!
男人有两个情形我最不忍心看,一个是露出磨得很脏很破的棉毛衫袖子,和没人管的野孩子一样凄惨。当然,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周润发演的那个一顿能吃“2斤小排骨”的男人例外,只有“蓬头垢面”的经济能力,却非努出一副“油头粉面”的富人嘴脸,这样虚荣的男人向来无须同情。
另一个不忍看的细节是,男人吃不上正顿儿的饭,孤单单地一个人啃很干的饼,特别是那种死面的烙饼。
有一次去一个同学家,他离婚了,桌子上放着一块吃了一半的饼。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第一次觉得没女人照顾的男人真可怜,像荒芜了的冷土,没有水的滋润。现在想来,如果当时他桌上摆的是一碗白米粥,可能我的怜悯会少些,毕竟粥比饼温暖又温软,还是个家的概念,能滋养人。
所以,我喜欢南方,因为那里喜欢吃米,而且经常吃糯米,既能熨帖一天的饥劳,又是能点缀生活的零食,情趣自然比烙饼多。也因此,所有带“米”字旁的字,在我都觉得养眼,比如“糯”“糍”“粑”之类的。看书的人,有迷书中“添香红袖”的,有迷纸上“如玉红颜”的,其实,字中的米香也很值得贪恋。
相比之下,饼之类的食物就显得粗粝而苍凉了。
西北人很喜欢面食,特别是饼。小说《土门》里贾平凹写的刽子手,就拿烧饼当下酒菜。贾平凹虽是文人,却有西北硬汉的气质,他对饼写过一文,说七十年代,一农民有冤,携饼一袋步行赴京告状。正值暑天,路人干粮皆坏,唯其饼质量不变,存一年仍完好无异。
经久不腐的饼肯定不能有多少水分,嚼起来也一定费劲,自然不容易吸收。和绵糯的米粥相比,饼类的面食虽然实在,但缺乏温情,只可填充空虚之胃,不能安抚孤独之心。
但偏偏是这种难咽的吃食,却是现在人的健康救星。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日子甜蜜过度,温情泛滥吧,于是就需要一种反向佐剂。
因为糖尿病已经是世界第一发病率的慢性疾病,研究者开始对食物的“升糖指数”做研究,他们发现,全麦烙饼的升糖指数是51,而大米粥的则是90。食物越容易吸收,升糖指数越高,糖尿病人吃起来也就越危险,它会使血糖在瞬间达到胰岛不能耐受的高峰,只有指数低于70的食物才安全。所以,有苍凉感的烙饼,比有温馨感的米粥更有益现代人的健康。中国的糖尿病在大城市的发病率是7%,在贫困农村是3%,相差悬殊。不能不说大米粥之类更容易消化的精粮,做了“富贵病”的帮凶。
《欢乐颂》中那个风风火火、随性洒脱的曲筱绡让很多人开始关注王子文,现在的她工作忙,连轴转,只感觉时间不够用,并未觉察到自己人气的攀升。尽管连睡觉都是奢侈,但面对镜头,王子文立马又显露出她鬼马精灵的一面。
很多人不知道王子文是成都女孩,她生于成都,但很小就选择独自到北京闯荡。小时候母亲送她去学过艺术体操,学校里凡是文艺活动她都喜欢上去露一手。王子文有一个当吉他老师的父亲,她说,自己的艺术细胞一定程度上是遗传了老爸。2000年,王子文通过某公司的选拔,从全国众多女孩中脱颖而出,成为由中韩两国四个女孩组成的演唱组的成员之一,并远赴韩国培训,体验了韩国明星的养成机制。
记者: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北漂”的路?王子文: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别人跟我说这小姑娘形象挺好的,就来北京了。
记者:一个女孩子来北京,家里支持吗?王子文:我做什么他们都会支持的。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独立的人,基本上任何事都是自己做主,所以不光是走表演这条路,选择别的家里人也是会支持我的。
记者:当初有没有特别困难、感觉走不下去的时候?王子文:对于一个小孩来说当时是挺迷茫的,因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不是说我在北京才迷茫,而是因为在成都很迷茫才来了北京。而且我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能给自己安全感了,这种迷茫感才会消失。那时我也不太懂演戏,因为从来没学过,最后选择干这行是由于得到了很多业界的人的认可和鼓励,才能一直走到今天。其实我是个挺容易放弃的人,没什么毅力。
出道十年,王子文演绎过的角色无数。从《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与外婆相依为命的孤女飞飞,到《寒秋》中身陷家族斗争的秋红,从《唐山大地震》中善良温婉的贤妻小河到《男人帮》中敢爱敢恨、单纯直爽的潇潇,加上《家,N次方》中简单快乐的邻家女孩齐齐,她所塑造过的角色,总能让观众或多或少的产生好感,就如她自己所说,饰演了太多全是优点的角色,才希望表现不完美。
担心女儿受委屈,中国岳母欲驻洋女婿家
2000年中秋节,史可回湖北枝江老家看望父母。见女儿满面春光,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母亲陈文英试探着问女儿:“可可,你是不是有什么喜事要告诉妈?”史可一脸幸福地告诉母亲,半年前,她参加国际旅行社组织的地中海之旅,邂逅了瑞士男孩柯里泽。柯里泽西方男人特有的诙谐幽默、豪爽大气,仿佛给史可吹来一股清新的风。两人一见钟情……
史可的话搅动了陈文英的心事。一年前,女儿与著名音乐人黄小茂结束了长达7年的婚姻,她和女儿一样痛心郁闷。而今女儿好不容易抚平心伤,没想到却找了个外国男友,况且是在游轮上认识的,对方可靠吗?
陈文英忧心忡忡地对史可说:“我不同意你找个外国男友。”史可的父亲史若愚也在一旁表示反对:“见一次面怎么就和人家谈恋爱?你对对方的了解有多少?”
史可丝毫不肯让步:“爸爸妈妈,你们不要一棍子将柯里泽打死,见见面再下结论好吗?”10月,在史可的要求下,柯里泽从瑞士飞赴北京,拜见未来的岳父岳母。柯里泽身高1.80米,长得魁梧挺拔,面相有几分憨厚,一看就容易相处。陈文英夫妇对他的外表表示满意。柯里泽将带来的意大利红酒和瑞士巧克力交给陈文英,用蹩脚的中文大声说:“陈文英,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柯里泽怎么这么没教养?怎么能直呼长辈的名字?陈文英的脸一下子拉了下来,将红酒和巧克力扔到沙发上。柯里泽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摊开双手吐了吐舌头:“陈文英,我做错了什么?”
陈文英气得说不出话来。史可也愣住了,她没想到柯里泽会直呼妈妈的名字,虽然她很生气,但还是替柯里泽圆场:“妈,他们外国人都这样,柯里泽在家里也直呼妈妈的名字弗芮妮。怪我事先没有跟他说好。”陈文英虽然嘴上不再说什么,但心里对柯里泽老大意见。
两天后,史可和柯里泽要回北京。陈文英悄悄将女儿拉到一边:“可可,妈还是希望你认真考虑与柯里泽的事,你受过挫折,再也经不起打击了。”史可能体会到母亲的苦心:“妈,感情的事我自己做主,您就别操心了。”忧伤的泪水涌满陈文英的眼眶……
这年12月,史可与柯里泽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中式婚礼。婚后,史可随柯里泽在瑞士定居,夫妇俩住在苏黎世郊区的一套别墅里。那里风景如画,空气清新,史可很享受这种田园牧歌式的婚姻生活。
2001年11月5日,史可生下了一个健康可爱的男婴,夫妇俩给他取名史瑞克,乳名叫虎子。在瑞士生活了近一年后,异域生活的新鲜渐渐褪去,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尖锐地凸现出来。抚养孩子的艰辛,远离舞台的失落……种种烦恼在史可心里结成了一个疙瘩。
因为心情不好,史可格外思念亲人,强烈的思乡愁绪让她常常忍不住泪流满面。柯里泽深爱着史可,当史可要求回国定居时,柯里泽同意了。既然爱妻子,妻子到哪里,哪里就是自己的家。不久,柯里泽就辞掉了瑞士的工作。
2002年5月,史可带着丈夫和儿子回到了北京。见女儿脸色暗黄,气色不好,陈文英心里很难受。她猜想,柯里泽一定欺负女儿了,她决定进驻女儿家庭,要是柯里泽再欺负史可,她们母女可以结成同盟对付他。想到这些,陈文英打出了外孙史瑞克这张牌:“可可,史瑞克还小,妈妈想过来帮你照看他。”史可同意了。
史可与柯里泽商量这件事。柯里泽耸耸肩,摇头晃脑:“NO!我可以照看史瑞克,还可以请钟点工做家务,不需要你妈妈代劳。”史可生气了:“在我们中国,母亲住到女儿家天经地义。柯里泽,你现在在中国,要随乡入俗。”柯里泽这才无奈地同意了。
中国岳母与洋女婿尖锐斗法,明星女儿痛苦不堪
7月中旬,陈文英从枝江来到了北京。史可和柯里泽从机场将老人接回家后,柯里泽突然一拍脑袋:“哎呀,还没有租房子,老太太住哪里?”史可和陈文英都蒙了,待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时,陈文英气得脸色煞白。
丈夫的“一根筋”让史可哭笑不得,尽管心里有气,但她还是帮丈夫说话:“妈,瑞士的生活模式都是老人和子女分开居住,柯里泽刚来中国不久,脑筋转不过弯来,你别与他计较。”史可要求柯里泽向妈妈道歉,柯里泽耸耸肩:“NO!我没有错,道什么歉?”史可板着脸:“如果你排斥我妈妈,你就回瑞士!”这一招将柯里泽镇住了,在史可的授意下,柯里泽很不情愿地向陈文英认错:“妈,对不起,欢迎你住家里来。”
女婿总算给自己一个台阶下,陈文英没有再在这件事上与柯里泽纠缠不清,但在她眼里这个女婿是个“二百五”,不知不觉与他有了隔阂。 而柯里泽也对这位中国岳母不满,认为她进驻他们的家庭,干扰了自己的私生活。
随着朝夕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陈文英和柯里泽对彼此的不满在心里越积越多。最先引发矛盾的是吃饭问题。陈文英和史可一日三餐吃米饭,而柯里泽吃不了两顿中餐,就嚷着要吃面包、牛排。不仅如此,他每次还要在面包上涂上一层厚厚的牛油,陈文英一闻到腥膻味就反胃。这让她与柯里泽隔了一层,连饭都吃不到一起,还算什么一家人呢?
随着史瑞克一天天长大,陈文英与柯里泽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分歧越发明显。2004年5月的一天,史瑞克感冒了,高烧达39度,小脸烧得通红。陈文英赶紧抱起孩子去医院打退烧针。柯里泽坚决不同意,说打针吃消炎药会破坏孩子的免疫力。他从岳母手里抢过孩子放到床上,用瑞士的古老方法给孩子退烧。他把凉毛巾在醋里浸几分钟,然后裹在孩子的腿上。
看着洋女婿像巫医一样折腾孩子,陈文英急得高血压犯了,一边哭一边骂洋女婿混蛋。柯里泽烦了,干脆将岳母从孩子的房间里推了出来。整整一个晚上,柯里泽待在史瑞克的房间里没有出来,而陈文英和史可在客厅里提心吊胆地坐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柯里泽推开门,得意地高呼:“史瑞克高烧退了,怎么样,这方法管用吧!”陈文英冲进房间,用手一探外孙的额头,体温果然正常了,心头悬着的石头这才落了地。
史瑞克5岁半后,柯里泽就让儿子做家务,每天让他拖地板、擦皮鞋、浇花、喂金鱼……陈文英觉得女婿太狠心了,孩子这么小就让他干这干那,大人心里怎么过意得去?她多次与柯里泽交涉:“史瑞克还不到6岁,这些事还是我来干吧!” 柯里泽寸步不让:“你不要干涉我,我这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
柯里泽理论一套一套的,陈文英说不过他,但心里很不服气。2006年2月,史瑞克蹲在地上擦皮鞋,小手和脸上沾满了油污。陈文英实在看不下去了,她走过去替孩子擦了起来。这时,柯里泽从卫生间里出来,见到这一幕,惊讶地对陈文英说:“你怎么能替他承担责任?你知道吗,你这样做会让孩子养成凡事推脱、不负责任的习惯!”洋女婿给自己扣这样的“大帽子”,陈文英怒火万丈。
此后,陈文英和柯里泽一句话不投机就发生争吵,史可在家里他们还有所顾忌,只要史可一转身,两人就吵得不可开交。
明星女儿甘当剂,岳母女婿和谐一家亲
这年4月初,史可主演的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在怀柔拍外景。突然,史可接到柯里泽的电话:“你妈又和我吵架了,我去咖啡馆里避一避。”史可的心缩成了一团。一分钟不到,母亲的电话又来了,哭哭啼啼地说:“可可,你家里我是待不下去了,妈妈现在就回老家。”
史可火速开车赶回家。在小区门口,她迎面碰上了拎着大包小包的母亲,史可一把拉住母亲哽咽着说:“妈,你跟我回家吧,有什么事回去再说。”说完,史可强行拉着母亲往回走。
一进家门,陈文英伤心大哭起来:“我没有要求柯里泽像别的女婿那样,将岳母当亲妈看待,可他最低限度也不能给我气受呀!”看着母亲头上花白的头发,想到母亲一路风雨地陪伴自己走到今天,史可觉得母亲太不容易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她将怒火烧到了柯里泽身上,当即打电话让他回到家。为了安抚母亲,史可违心地对柯里泽说:“这日子没法过了,我们分手吧!我不能容忍一个不爱我妈妈的男人!”
柯里泽委屈地分辩道:“我没有做错什么,你不能这样对我!”看着丈夫痛苦的眼神,史可心里很不是滋味。
4月9日晚上,史可与母亲进行了一番长谈,她客观地分析了母亲与柯里泽闹矛盾的原因,希望母亲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原谅柯里泽。其实这段时间里,陈文英也在进行深刻反思,她明白了矛盾的症结所在:自己戴着有色眼镜看柯里泽,对他少了一份长辈对晚辈的宽容与理解。其实柯里泽很不容易,为了女儿放弃瑞士优越的工作,对一个男人来说做出的牺牲也是巨大的!陈文英认真地告诉女儿:“可可,妈想通了,以后会尽量改变自己。”
史可又与柯里泽沟通:“中国丈母娘都很爱女婿,只要你顺着她、尊重她,她会把你当亲儿子看待。再说我妈妈是长辈,你不应该与她争吵!”这些天,柯里泽冷静了许多,他知道岳母和自己都深爱着史可,吵来吵去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史可和孩子。既然一切都是为了爱,还吵什么呢?
从那以后,陈文英和柯里泽都开始改变自己。史瑞克两岁后,柯里泽就去瑞士驻香港一家巧克力公司上班,每周星期一飞赴香港,星期四再飞回北京。和岳母关系缓和后,柯里泽经常给岳母带各种各样的巧克力,陈文英血糖高,一次不能吃太多,柯里泽就用丝线将一颗颗巧克力串起来,挂在陈文英的窗户上,陈文英一看到那些巧克力心里就暖意融融。
在史可的打造下,柯里泽一天天“中国化”。他也开始像中国的巧女婿一样,当着陈文英的面夸史可能干、聪明、美丽,懂得持家。他感谢岳母给他生了一个好妻子。陈文英听了这些受用的话,喜得合不拢嘴。
经历了这一次,陈文英心底对柯里泽残存的隔阂彻底消融,她开始像所有的中国岳母那样疼爱柯里泽。她知道外国人说话直接,有时柯里泽说话不讲分寸,她不再放在心里。她也不再与柯里泽争吵,即使柯里泽遇事有做得不恰当的地方,她也不像从前那样与他针锋相对,而是采用“软办法”说服他。
陈文英是个善解人意的老人,知道柯里泽一个人在中国生活,难免会有思乡的愁绪。因此,每逢瑞士的传统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陈文英都要做柯里泽爱吃的家乡奶油煮牛肉、烤火鸡,还要准备红葡萄酒。吃着家乡的美食,听着瑞士乡下民谣,柯里泽满足地对岳母说:“我太幸福了!妈妈,你做的菜我能吃出瑞士妈妈做的味道来。”喜得陈文英心花怒放……
母亲与丈夫和平共处,为史可营造了巩固的后方,她将全部精力放到了事业上。短短两年多时间,史可主演了《血色残阳》《常回家看看》《娜当娜的灵光》等多部影视剧和话剧,迎来了事业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怀揣电影梦想的中国考生们,奔波于四处“应战”的旅途中。尽管扩招在不断进行,却仍然无法匹敌残酷的淘汰率。以北京电影学院(以下简称“北影”)为例,本科生比上年扩招了近百人,计划招生440名本科生,却仍有13019人报名,平均录取比例接近1:30,竞争激烈。除录音专业报考人数略有下降外,其余各专业报考人数均有上升。
北影导演系停招的消息传来,考生们没有就此却步,除了选择报考文学系等相关专业外,还继续“转战”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15所具备导演专业的院校(其中有7所为音乐学院)。
除了受报名人数的激增、学校专业设置的限制,热爱电影的考生们还要面临一个巨大关卡――文化考试分数线的逐年增高。例如,北影美术系影视广告导演方向,按专业考试成绩占录取总分数50%,文化考试成绩占录取总分数50%综合排序,达到北影录取分数线后,择优录取。计算公式为:总分(百分制)=考生文化考试成绩÷750×100×0.5+考生专业考试成绩(百分制)×0.5。
那一纸录取通知单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吸引着考生的足迹呢?无疑,学校培养出的优秀导演是晚辈们前仆后继的绝对标杆。然而,正如北影党委副书记王黎光所说,“导演系毕业的学生不一定一毕业马上就要做导演,就如文学系的学生毕业不一定只当编剧一样,他们都得一点一滴地从最基础做起”,同样,导演们的成才之路,也往往不是只有学院这一条而已。
从以下导演的身上,或许你更能明白什么叫“曲线救国”
冯小刚 从美工到大腕儿
高中毕业后进入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后参军,转业后,到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当了工会文体干事。1985年,任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美工师,在《便衣警察》等电视剧中任美术设计。导演处女作《永失我爱》。
赵宝刚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在北京钢厂做了十二年工人。其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编导系88-90级干专班学习毕业。1984年的《四世同堂》中饰祁瑞丰。因《编辑部的故事》成为家喻户晓的导演。
杨德昌 理科学生情系电影
先后就读于新竹国立交通大学控制工程学系、佛罗里达大学计算机专业。1974年转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学电影并成为导演,但没修完课程就离开。后从事计算机设计工作。1982年参加拍摄《光阴的故事》,被称作台湾新电影的开山之作。
许鞍华 文学才女自风流
最初于香港大学进修英国文学及比较文学,并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后赴英深造,在伦敦电影党校攻读电影课程。1975年后进入香港无线电视台任编导。执导《女人四十》、《玉观音》、《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作品。
杜琪峰 来自信差的畅想
27岁时进入香港无线电视台,最早却只是个信差打杂。后进入艺员培训班,这才开始从编导做到监制,一跃到成为拍摄《雪山飞狐》、《阿郎的故事》等的著名导演。
吴宇森 我的“电影院”大学
中学刚毕业时父亲去世,全靠母亲在工地抬石子负担家计,只能打消去台湾学建筑或是美术的升学梦。曾就读于某教会学校,精读大量神学、历史学、哲学、美术学著作,中学时代经常从课堂上溜出来跑到电影院去看电影。
北野武 不只会“动嘴皮子”
18岁进入明治大学工程系机械工程专业攻读,大二辍学。当过出租车司机、脱衣舞秀场的喜剧演员。1973年与兼子清组成对口相声团体《Two Beat》,成为日本80年代相声热潮的灵魂人物。1981年开始参与电影及电视剧的演出。1989年取代著名动作片导演深作欣二,自导自演处女作《凶暴的男人》从而一鸣惊人。
昆汀・塔伦蒂诺 从卖片到拍片
16岁从加州Harbor城的Narbonne高中退学后,开始在James Best公司学习表演。1984年,在曼哈顿的著名音像店Video Archives里做营业员,从大量的观片中得到启发。因《落水狗》一举闻名。
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陶行知
关键词:女性导演;许鞍华;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 J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144-01
随着第48届台湾金马奖的落幕,许鞍华和她的作品《桃姐》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中国的影坛上以男性导演居多,女性导演则隐藏在男性导演光环背后。建国后,中国影坛上相继出现以张暖忻、李少红为代表的杰出的女导演,并逐渐成为中国电影的核心力量。在镜头下她们以女性的独特眼光书写生活,表达自我,作品有着明显的时代与个人特征。她们的作品大多以女性为题材,试图凭借电影传达一种女性独有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近年来,一批个性鲜明的女性导演相继推出了一批各具代表性的作品,例如李玉的《苹果》与《观音山》、许鞍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得闲炒饭》与《桃姐》、马俪文的《我们俩》、《桃花运》等。在她们的作品中,女性形象被深入刻画,试图彰显新时代女性的困惑与精神历程。李少红的电影或是电视作品,最鲜明的艺术特征,便是贯穿始终的神秘音乐与古典唯美的幽幽情殇。许鞍华作为香港新浪潮的杰出代表人物,是一名具有鲜明特征的女性作者导演。她对类型片技巧的掌握,使他无论拍摄惊悚片、以至纪录片,都挥洒自如,她的多部作品仍渗透着浓浓的作者信息:对过去历史的执迷、对飘泊人间的关怀怜惜、对个人与城市变迁的重视,我们在感受许鞍华的电影风格与独特感性之余,亦可细细体味香港人在这幻变年代的百般滋味。 香港女性导演张婉婷在“新浪潮”中,她的电影以女性特有的敏感,以及如油画般色彩的镜头,描写着爱情的种种无奈。
女性书写女性,本身具备着明显的优势与强烈的意识觉醒。许鞍华《女人四十》中用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一个寻常家庭的寻常故事,沉重而富有亲和力,将香港小市民的生存现状与种种无奈展现出来,寻求观众共鸣。马俪文的《世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及其富有现实主义,在自己的世界中一个最特殊的人用最平凡的方式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用平静带来最大的感动与震撼。现代语境使女性导演拥有充分自由的表达空间,她们将思想触及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大胆表现近乎边缘的人物与情感。但是在电影日趋商业化的同时,一些女性导演在市场与票房的压力下不得不放弃艺术性而追求一些商业元素。马俪文在《世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和《我们俩》之后,推出的作品《桃花运》以及最近正在上映的《巨额交易》成为彻底的商业大片。徐静蕾的《杜拉拉升职记》走时尚路线,被华丽的服饰及大量的广告植入包装,成为彻彻底底的时尚商业大片。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女性导演也面临着难以抉择的境遇。但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看来,中国女性导演更应该“坚守着对生活和情感的关注,并坚守对艺术和审美的探索。正因为不盲目迎合市场,才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身体在文化中往往被身份、阶层、阶级、性别、种族等所标示,女性的快乐与痛苦与身体有着密切的联系。《消费文化中的身体》中提到:“身体是快乐和表现自我的载体”,相对于男性,女性被社会认可更依赖于身体的表达。《苹果》中范冰冰饰演的刘苹果被老板,身体受到侮辱,心灵上的失落带给家庭的是更大的伤害。在电影的世界中,身体是一种符号,是各种权利角逐的场地,这背后隐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在女性导演的镜头下,女性形象在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下挣扎,在政治与消费文化的多重规诫下,女性意识寻求突围。正如《无穷动》的结尾三个女人毫无目的地走在空旷的大街上,女性一直在寻找自我的途中,从未停止过。
许鞍华在48届台湾金马奖荣获最佳导演奖,凯瑟琳・毕格罗凭借《拆弹部队》成为奥斯卡第一位女性导演获奖者,票房也取得可喜的成就。在男性操纵的电影世界里,女性导演逐渐突围。她们的成长阶段恰是处在社会转型期之中,社会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她们的身体、心理、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化,这种同步变化虽于无形之中,但生性敏感、敏锐、善于思考的她们却从中收获了自己的感受和认知。
在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华语影坛需要女性导演的声音,而女性导演们也渴望被认同。女性以其敏感特质,展现的是与男性视角完全不同的世界。与第四代、第五代女性导演极尽所能地消除女性意识呈现相比,新一代的女性导演对女性这一性别身份已不再闪躲,创作风格与类型也不再局限。在男性导演执掌的电影天下中,女性导演对女性形象、对社会、对美的感受,将极大地丰富着电影中的世界。
参考文献:
2012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精彩不断,包括先锋电影单元、午夜疯狂展映单元、纪录片展映单元、实验电影展映单元和儿童电影展映单元的数十部新片,都轮番登场。由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布鲁斯·威利斯及中国演员许晴主演的科幻大作《环形使者》作为开幕片9月6日登场;本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从9月6日持续到16日。
在华语电影中,章子怡、张柏芝和张东健主演的《危险关系》入围了主展映单元,除了之前公布的陆川《王的盛宴》、陈凯歌的《搜索》、冯德伦的《太极》之外,张元的新片《有种》也进入了先锋电影单元。张元导演新片《有种》进入了先锋电影单元,电影展现了北京一批“80后”年轻人的残酷青春。陆川导演暂时未能在国内上映的《王的盛宴》,也将在电影节进行特别展映,主演刘烨、吴彦祖和张震有望前往多伦多。陈凯歌则将带着《搜索》主演亮相,在电影节上展映、卖片。冯德伦的《太极》在威尼斯电影节亮相之后,再度前往多伦多展映。
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有一批优秀的华语电影受邀参加多伦电影节,李安的《色,戒》、周星驰的《功夫》、陆川的《南京,南京》,许鞍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都是既叫好又叫座的佳片,此次由章子怡、张东健、张柏芝联袂出演的《危险关系》成为唯一入围多伦多电影节主展映单元的华语影片,更是彰显出电影节主办方对该片质量的肯定。
《塞拉的领主》 首曝恐怖海报
导演罗布·赞比(Rob Zombie)的恐怖惊悚新作《塞拉的领主》在9月举行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午夜疯狂“单元首映。《塞拉的领主》是一部有关除魔的恐怖电影,由罗布·赞比自编自导。本片将于2012年9月于北美上映。导演罗布·赞比的妻子雪莉·穆恩·赞比(Sheri Moon Zombie)、老牌影星乌多·奇尔(Udo Kier)也将出演。这是罗布·赞比指导的第五部电影。
《记忆望着我》亮相洛迦诺电影节
2012年8月7日,中国女导演宋方携处女作《记忆望着我》亮相第65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影片将角逐当代金豹奖。整部影片具有浓重的作者风格,几乎全部在一套单元宿舍中完成,只有两个汽车里的镜头可以透过车窗看到外面的城市。宋方解释:“封闭空间的使用,是出于对主题表现的考虑。我每年回家两次,每次回去和家人在一起都有很多感触。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家庭内部,带有私密性,所以我选择集中在家庭内部这个空间里。这部影片有很多个人的色彩,我希望用一个比较小的制作团队去完成。监制贾樟柯在这方面很尊重我的想法,他给予了很多艺术上的指导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第65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开幕
第65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8月1日晚在瑞士洛迦诺开幕,为期11天的电影盛会将放映来自50多个国家的300多部影片,作品涵盖各种类型,在国际竞赛单元中有19部电影角逐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金豹奖。洛迦诺电影节诞生于1946年,与戛纳、柏林和威尼斯电影节并称为欧洲四大电影节,其特点在于更注重为年轻一代电影人提供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爱的替身》入围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
第60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日前公布入围名单,国产电影《爱的替身》从3000余部送选影片中脱颖而出,入围官方主竞赛单元,在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重量级奖项上将与众多国外优质大片一较高下。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曾经为数位中国电影人带来荣耀,陈凯歌的作品《和你在一起》、徐静蕾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荣获2002年和2004年最佳导演奖,2009年陆川曾凭借《南京!南京!》斩获最佳影片金贝壳奖。但在今年公布的第60届首轮入围名单中,《爱的替身》独挑大梁,成为15部主竞赛影片之一,也是继年初《白鹿原》入围柏林电影节后又一部入围国际A类电影节主竞赛的中国电影。
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10月举行
由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主办,美国纽约电影学院、加州艺术学院、韩国忠北大学、清州大学协办的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暨高峰论坛将于10月在北京举行。
微电影节着力突显“微”概念,以“一分钟影像大赛”、 “一个镜头大赛”、10分钟以内的纪录短片和剧情片为主。预计将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部以上作品参与本次活动。评选出的优秀影片将会选送参加德国科隆电影节、法国PIPA电视节、半岛国际电影节、日本山形电影节和意大利罗马电影节的评比和展映。本届微电影盛典以“国际性、前沿性、创新性”为特色,展现国际影视创作的未来趋势和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专业追求。旨在鼓励大学生和青年人用微电影的形式,探索多样化的原创影像,发掘优秀的短片创作人才并加强世界各国大学生在微电影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 多重视野探索台湾
第八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于8月6日公布了“台湾映像”单元20支入选作品,影片内容包括环境、家暴、外籍劳工、草根文化等多元视野,共同探索台湾。主办单位表示,20支影片包括3部已经获得百万电影首奖的作品,都将共同角逐影展的“台湾奖”,精彩可期。 “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今年迈入第八届。主办单位表示,影展的重头戏“台湾映像”单元今年收到超过200部的纪录片报名,内容多元,呈现不同视野的台湾风景,评审初步选出20部作品,将共同角逐“台湾奖”
许鞍华喜欢拍那种“透明到可以接触到生活的戏”,这种文艺片连内地投资人都不愿涉及,可拍“烂片”的王晶却连续为她投资两部电影。香港电影金像奖评委曾说:“香港电影之所以能撑起来,是因为还有王家卫和许鞍华。”
一个怪女人
在人群里,有些人总是会显得很怪。
比如这位,六十三岁了,还依然剪冬菇头,脚踏一双涂鸦的布鞋;出来见人时为了体面一点,穿黑鸦鸦的一身川九保玲——这是她最喜欢、最贵的衣服,如果不是时装精,谁知道这种四四方方的装扮原来要上万块?在一个非常少女化的头型下有一张中年女人的脸庞,这样的出场每次都会产生一种荒谬感,但她却不慌不忙,不像那些女明星一样涂粉画眉,眉目间更透着一股不愿意掩饰的坦然。她身上最可贵的,原来就是这一点不跟世界讲情面的骄傲。
这就是许鞍华。
许鞍华,一个江湖人称阿Ann的女人,身后战功彪炳:入行超过30年,出产过23部电影,名片无数,《狮子山下》、《投奔怒海》、《倾城之恋》、《女人四十》、《半生缘》、《千言万语》、《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以及最近的《桃姐》;手下调教过的明星更不计其数,如钟楚红、周润发、梅艳芳、李丽珍、张曼玉等;三夺金像,两夺金马,堪称香港历史上最牛的电影导演。
可就是这位最牛的导演,却天天拿着超市大袋子挤地铁,对记者害羞地表白:“我这个人好普通,没什么好写!”
最能显示她个性的事例是:有一天,一个影迷在街上碰到她,开始没认出来,以为撞到大婶问路,友好地详细指点;后来再一看,咦,这不是偶像许鞍华么?马上要求合影。许鞍华当场拒绝:“唔好了,唔好意思,我赶着有事做。”
在人的层面,她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个好人;而在艺术家这个层面,她则是无意与这个世界讲和的知识分子。她总说自己穷,但叫她拍商业片她又不肯——她就是要让自己穷,她就是要让整个香港都看到一个最好的女导演。她靠偶尔在港大兼课或者拍广告为生。“我不怎么喜欢拍广告,但是为了赚钱也要拍。不过这样的机会也不是太多,前几年我只接拍过一条广告。”
她就是这么怪的一个女人,就如她自己所说,人都是矛盾体。
影坛沉浮
香港资深影评人列孚曾说:“1984年,许鞍华如日中天,比今日的王家卫更红。”也是,港大硕士,游学英国伦敦国际电影学院,1975年担任大导演胡金铨的助手,三年后即拍出电视剧集《狮子山下》,四年后的处女作《疯劫》被认为是香港新浪潮电影代表作之一,接下来的《胡越的故事》和《投奔怒海》是浪潮时期巅峰作品,“那个时候的许氏作品,几乎是无可匹敌。”
只是过了1984年,她突然跌进怪圈,进入一个漫长的不明朗期,水准时高时低。10年后,她的状态恢复了一些,1995年的《女人四十》,1997年的《半生缘》,以及1999年的《千言万语》,都是出色的,《女人四十》和《千言万语》获奖无数。眼看着似乎状态回勇,但谁料此后她又进入沉寂期,拍片数量越发稀少,2004年的《玉观音》更是烂得让人不敢相信是出自这位名导之手。
眼看着许鞍华踏入六十,人人都对她不抱希望之际,她居然凭着一部120万元投资的小成本影片《天水围的日与夜》,击败投资超过3亿元的《赤壁(上)》的导演吴宇森,第三次捧得最佳导演奖。此后不过两年,又一部小成本电影《桃姐》扬威戛纳,横扫港台电影颁奖典礼,不但让久霉的老演员叶德娴咸鱼翻身,更让雄心勃勃的刘德华再得影帝。
许鞍华,终于在六十岁之后再登事业顶峰,成为香港电影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悲喜人生
许鞍华的电影里,有一种奇特的情怀,便是于苍凉人生里焦虑地寻找,却总归无疾而终的感伤。这种感伤统统来源于她“没有母亲的童年”。
许鞍华出生于鞍山,父亲是文书,两个月大时她跟随父母移居澳门,5岁到香港;直到15岁,许鞍华才知道母亲是流离的日本人。1990年,许鞍华拍摄了半自传电影《客途秋恨》,讲的是二战结束后,日本女子葵子嫁给一名中国军官的故事。军官退伍后在香港工作,妻女则留在澳门老家。葵子因语言不通,与公婆及女儿感情疏远。在女儿晓恩的眼里,母亲是个自私自利、只懂打牌的混蛋女人,她有母亲等于没母亲。但当25年之后,晓恩因为妹妹已出嫁并移民,只能无奈地回来陪着母亲,这才慢慢了解母亲当年的处境。
这部片子票房惨淡,算得上是许鞍华中年境遇最艰难时期的作品,它惟一的好处是化解了许鞍华与母亲之间不解的情结,从极度疏离变到慢慢亲密。现在,60多岁单身的许鞍华与80多岁的母亲同住。“我妈妈年纪愈来愈大,我也是。早几年有段时间很亲近,因为都是老女人。”“两个老女人互相支持。”母亲有一次突然跟她说,你不适合结婚。许鞍华自己想了想,表示同意。
《天水围的日与夜》里,贵姐的母亲感叹道:“做人真是很难啊。”贵姐答:“有多难呀?”
是的,人生很难,但再难,也要坚强地活下去——这就是筋道的人生,豁达的态度。
老女孩的归宿
“我的每一部片都找不到投资。”“胎死腹中是常事。”
“我自小不喜欢做第一,做第二似乎好些。谁知做了导演,什么都要孭到正。”
这个女人,冬菇头,夹杂白发,涂鸦布鞋,一身川九保玲,大笑,大口抽烟,粗糙的皮肤,害羞的笑,独居,不养宠物,闲时去逗逗邻居家的鹦鹉,这就是现在的许鞍华。她对自己处境的最现实设想是:白天在外面拍戏,晚上回家到老人院。
她不是没有成功过,但她仿佛是在刻意回避成功。“成功是一个跟我不搭的词。”“太舒服的生活要小心,不能沉迷。”许鞍华说这些话的时候,非常酷。我突然明白了她这样的女人,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那些“老女孩”。
柏邦妮出了本书叫《老女孩》,在她的定位里,所谓的老女孩就是:还喜欢二十岁时喜欢的香水,还戴着二十岁时的琥珀戒指,还穿二十岁时候的衣服,还喜欢二十岁时喜欢的那种男孩。她也许成熟,但绝不世故;她也许复杂,但并不浑浊。永葆好奇之心,永远赞叹,期待奇遇。对她们来说,梦想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种气质。
永远让自己处在失败里,永远让自己行在低处,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去仰望星空的力量,你的眼里就永远光芒四射。
在日本动漫电影风靡的八九十年代,宫崎骏的《风之谷》、《龙猫》、《幽灵公主》、《天空之城》、《千与千寻》等一系列动漫作品让当时的每一个孩子都如数家珍,也让久石让的名字随之在中国声名鹊起,音乐大师地位逐日生成。虽然绝大多数听众通过动漫熟知他的名字,但这位音乐大师所承载的绝不仅仅于此。1991年至今,久石让与众多日本著名导演如:北野武、泷田洋二郎等合作了多部电影配乐,其中《菊次郎的夏天》《花火》等电影配乐广受中国乐迷钟爱。而近年来,他与国内多位导演合作的《太阳照常升起》、《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让子弹飞》等多部电影配乐,更加展现了这位国际音乐大师的非凡才华。
久石让的音乐情绪丰富,画面感极强,并配合每部电影的剧情,融入不同地域音乐元素,那些贯穿其中或纯真温暖、或天真烂漫、或深沉悠扬、或气势恢宏的旋律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将每一幕场景用一串串跃动的音符神奇的串联起来。例如《幽灵公主》,配乐充满了浓郁的古日本音乐风格,为配合战争的背景及曲折的剧情,大量使用弦乐,用交响的形式奏出宏大篇章。深沉的大提琴描绘苍凉广阔的大地与村落,坚定有力的管乐则刻画战争的烟火纷飞,气势宏伟却不失细腻悠扬,音乐主旋律的变奏与再现深刻表现出剧中人物的内心变化与情感纠葛,而米良美一的男假声独唱更是极具日本民族特色,整部配乐不仅形象刻画出故事的曲折情节,更让人遐想无边;又如《菊次郎的夏天》,随着钢琴跃动的音符流泻,简单纯真的旋律仿佛把你我一起带回了童年时光,美好的夏日之风徐徐吹过,仿佛我们将随着旋律的指引一起上路,寻找那即将逝去的时光;而《太阳照常升起》则运用苏联音乐风格作为主要基调,通过坚强有力的进行曲式过度到三拍的俄罗斯民谣,通过圆号的坚定过渡到弦乐的悠长,充满原汁原味的年代感和画面感,把我们带入无限回忆遐想,即使不作为配乐,而是独立演奏时,也可以让人们脑海中形成的意象轮廓清晰。
盛夏7月,“久石让电影音乐盛典”大型交响音乐会即将在中国国家体育馆隆重上演,这不仅是一场独一无二的视听盛宴,还是一场触碰心灵的情感盛会。而在这场盛会中又将会萌生哪些看点呢?
看点一:久石让主持制作,亲临现场,亦弹亦指
久石让无疑是这场音乐会最大看点,没有久石让,就没有这场音乐。久石让电影音乐盛典由久石让本人监制,从曲目选择到排练演出,都以久石让本人的要求为品质标准。音乐会上,久石让亲自指挥,同时,钢琴也是久石让最常用到和最主要的乐器,指挥台前还将摆放一台斯坦威钢琴,久石让将在钢琴和指挥台之间变幻角色。
看点二:吉卜力首次正版授权画面 ,国家体育馆里看电影
此次音乐会得到了吉卜力工作室的授权,将在音乐演出过程中,配合音乐播放宫崎骏导演影片的正版画面,画面经过吉卜力工作室的剪切,使之与音乐演出配合得更加贴切,全面展现影音结合的迷人魅力。这在国内将是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同时,音乐会也获得了《入殓师》、《恶人》等影片的播放版权。
看点三:武道馆制作团队打造,顶级视听盛宴
本场音乐会的制作方为日本武道馆音乐会的原班人马,有着丰富的制作大场馆音乐会演出的经验。音乐会将按照日本团队的技术要求,使用当今国际最先进的视频和音响设备,力求超越武道馆音乐会的技术水平。
看点四:武道馆大屏幕原物重现,国内现最大屏幕
本次音乐会为保证国家体育馆大场地的观众多的需要,对屏幕尺寸提出了最大要求,为此,日本制作团队决定将武道馆音乐会使用的超大屏幕空运至北京,因此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喜爱的武道馆音乐会中使用的大屏幕,将原物出现在北京国家体育馆,这将是我国使用的最大屏幕。极大提升了音乐会的含金量。
看点五:国家级交响乐团,大乐队、大合唱阵容
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是国家级的乐团,也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乐团,他们的水平令业界刮目。此次该乐团将排出近百人的超大编制,并与120人的合唱团联合构成超豪华阵容。雄浑有力的铜管乐,欢快轻松的木管乐,悠扬哀伤的弦乐,以及庞大的合唱声部组合出音乐中无与伦比的丰富层次。这是首次带合唱的电影音乐会。
看点六:童声合唱,天籁回响
童声合唱被誉为天籁之音,令人无法抗拒,久石让在其为宫崎骏的电影配乐中多次用到童声合唱,《幽灵公主》、《龙猫》,优美、纯洁的歌声令人身心迷醉。此次音乐会邀请到我国成立最早、最著名的童声合唱团――中国少年广播合唱团,使用超过50人的最大阵容,与乐团和成人合唱,构成色彩丰富的交响世界。
看点七:国际著名大提琴家朱亦兵演绎《入殓师》
以大提琴为主奏乐器的《入殓师》主题曲,旋律凄美动人,感人至深。该曲根据电影的故事情节,要求大提琴首席演奏独奏部分。为此,音乐会特聘我国享有国际声誉的大提琴家、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教研室主任朱亦兵教授担任乐团大提琴声部的首席,演奏整场,并在《入殓师》一曲中担任独奏大提琴,与久石让的钢琴对话。
看点八:旅德抒情女高音翟鹏炫技领唱
久石让为宫崎骏的《幽灵公主》配乐中有段著名的独唱,该片段从未在中国以声乐的形式演出过,此次音乐特别聘请活跃在欧美歌剧演出舞台上的旅德抒情女高音翟鹏,担任音乐会女高音声部的演出,除《幽灵公主》外,她还将演唱当红日本青年导演李相日的著名电影《恶人》的主题曲。
看点九:与国际电影先驱巴斯特・基顿隔空对话
此次演出中,久石让特意设置了一个激动人心的环节。2004年,久石让应法国电影学会邀请,为美国默片大师巴斯特・基顿1927年拍摄的默片代表作《将军号》配乐。此次音乐会上,久石让将配合巴斯特・基顿的黑白默片画面,演绎他为该片的配乐。80年的隔空对话,让我们的思绪飞得更远。
看点十:特为中国观众设计,影音再现《让子弹飞》
久石让和姜文,这两位在不同领域引领时尚青年文艺潮流的大腕,在此次音乐会上也得以碰面。久石让特地为中国观众准备了他为姜文导演的两段电影配乐,演出中将结合电影画面,让观众再次回味一遍去年底风靡全国的脍炙人口的大片《让子弹飞》的迷人魅力。
看点十一:北京吹响集结号,全国久迷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