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利文化论文

水利文化论文

时间:2022-10-22 20:20: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利文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利文化论文

第1篇

一般认为,水利工程专业英语属于特殊用途英语的范畴,因此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大多重视知识技能的“跨域性”,极力促进水利工程专业和英语专业的融合。在全球一体化格局下,中国水利工程人才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专业挑战,还有源自“跨文化交际”形成的交流障碍,特别是在参与国际水利工程招投标、项目建设、技术型劳务输出等过程中,往往要面对不同国家、地域的文化冲击。反观我国高校水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在翻译能力及技巧培养上相对欠缺,存在语法表达不准确、专业词汇不规范、文化情景不协同等现象,包括一些水利工程方面的专家学者所撰写的英文报告、论文也存在明显的“中国式英语”特征。为了提高我国水利工程专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水利工程专业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跨文化”意识。《水利工程专业英语》一书由王兆印、[美]梅尔钦、易雨君、王睿禹著写,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8月出版,本书立足国内水利工程专业英语发展需要,对于跨文化背景下的水利工程英语翻译特点及技巧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探索。总览全书,具有以下三方面特色:

一、材料丰富、展示了跨文化背景下的水利工程特色

《水利工程专业英语》一书的结构简洁,全书仅4个章节:“基本概述”“主要河流管理问题”“专业”和“教学附件”,但每个章节下呈现的学习材料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水利工程专业全部领域。在材料表述方面,以具体水利工程知识点为媒介、以专业英文翻译为工具,实现“专业+英语”的跨学科领域融合效果。例如“DrainageNetwork”部分中对“流排序”知识点的介绍,英语表达采用的是科技期刊语体,而在语料加工上对应我国水利工程知识体系,如“一级支流”“二级支流”等词汇只在中国水利工程领域使用,以此保障跨文化背景下语义的一致性。同时,本书所选用的材料来源广泛,如希腊境内的河流侵蚀景观、挪威境内的河流地貌发展动力、阿富汗境内的穆尔加布河等,这些材料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出现,不仅能够为水利工程专业英语翻译特点及技巧掌握提供依据,还能够将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间接地渗透出来,作用于水利工程专业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二、主旨突出、呈现跨文化背景下的英语翻译技巧

该书研究主旨是水利工程专业英语的翻译特点与技巧,就“特点”而言,作者研究视域集中于“CommonhabitsofChinesewriters”层面,重点分析中国水利工程技术人才在英文成果翻译上的常见问题,如专业词汇采用“中国式英语”表达,翻译思维存在“先中文、后英文”的割裂性等。通过相关问题的分析,作者强调跨文化背景下英语翻译应遵循“本地化”特点,如文中举例“围垦区”的英文词汇是“Reclamationarea”,但水利工程如果处在荷兰境内,应以“polder”(圩田)表达,这样才能保障英语翻译在跨文化背景下的精确度。就“技巧”而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翻译技巧提升途径,包括大量专业词汇、例文修改等,最重要的提升途径为“撰写论文”,通过学习、模仿、借鉴国际水利专业期刊论文写作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中国水利专业人才的英语翻译技巧。此外,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大量阅读文本,形式上短小精悍,内容上契合章节主题,可做为一章节学习完毕后临摹练笔之用。

三、实用性强、提供跨文化背景下的多种专业资源

该书以专业水利工程学科知识为载体,很好地兼顾了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如第二章“主要河流管理问题”包括“水库管理”“洪涝防治”“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等内容,本书在此类知识讲解中搭配了丰富的图片、表格、公式等要素,其价值完全可与水利工程专业教材媲美,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从跨文化交际需求出发,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专业资源,如清华大学水利工程专业英语测试题、国际广播电台听力材料等,相关资源可通过扫描书内二维码获取,极大地丰富了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专业英语作为特殊用途英语,学习难度大,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书中提供了一些英语笑话,可用于水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调节氛围、激发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中所选的英语笑话也凸显出“跨文化”的特征,如“Ioldlikeyou”(我老喜欢你了)在中文语境下具有意义,但在英文语境下无解。总体而言,本书结构精简,内容丰富,语言平实又不失幽默,是一本优质的水利工程专业英语著作。

第2篇

论文摘要:南阳作为汉代的名邑,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大量的文字石刻。2003年南阳邓州汉代水利巨石的发现丰富了南阳汉代石刻文字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这批文字石刻的考释、研究,旨在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南阳汉代的文化,从而全面的认识南阳。

一 前言

两汉时期,南阳经济发达、文化事业繁荣,在政治上又有着特殊的地位,使南阳成为当时与洛阳、临淄、邯郸、成都齐名的名邑之一。今天我们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大量文物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说法。在南阳出土的汉代文物中,数量最大,也最受人们关注的是汉画像石、汉画像砖,其次就是汉代石刻文字。

在南阳出土的石刻文字中,有歌功颂德的,有标明墓室情况的等等,但关于南阳汉代水利方面的石刻文字,几乎没有发现,仅在汉书中有一处记载,汉书载“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増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畜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关于此石,其它史志均无记载。石早佚,不可考。但是我们从文中所说可知,刻石的内容是为了百姓的合理、平均用水而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无独有偶,2003年我们有了新的发现,在南阳邓州我们发现了一批汉代水利巨石。

二 南阳汉代水利巨石的发现及考释

2003年5月在邓州元庄乡曾庄村肖湾组赵河南岸拐角漫滩地发现了99块刻有文字的水利巨石,是该乡村民在平整废弃的砖瓦厂时偶然发现的。这批石头除刻有“虞少文石”一块石头留存于邓州花洲书院外,其余带有文字的石头都存于南阳市卧龙岗汉画馆内。(图附后)

从这批石头外观来看,基本上都是长方体,表面粗糙不平,看样子是经过简单的处理之后便被刻上了名字,并且有的石头凿有铆口(如图三)。从完整的石头来看,除了一块特殊的石头和残砖外,基本上每块长约140厘米,宽约50厘米,并且每块上面都用隶书刻一人名,如“虞少文石”、“云伯山石”、 “何吴石”、“何武”、“许阳”、“苏文遼”、“庞君髙”、“鲁孟山”等。

在这批出土的石头中,有一块残砖和一块石头比较特殊。残砖(图一),长约19厘米,宽约14厘米,上部稍残,竖刻隶书两行:左边为“石渠下部”,右边为“艸基石文甫”。石头(图二),长约100厘米,宽约15厘米,竖刻一行隶书为“石渠下部艸基石文甫”,由此可知图一、图四文字内容是完全一样的。从“石渠下部艸基石文甫”的含义来看,应该是对上面这批石头用途的一个简单说明。

我们先来看看“石渠下部艸基石文甫”这九个字,《南阳晚报》及《邓州文化》一书将其读为“石渠下部”、“基石文甫”,其中一字未释出来,他们可能认为“艹”不是一个字,盖误也。我们来看图一,“基”字上面有“艹”,此时认为“艹”不是一字,在情理之中。我们再来看图四,在“部”和“基”之间也有一个“艹”,两个铭文都有“艹”,看来这不是偶然的写错或者误笔,“艹”应该是一个字。在南阳出土的汉碑《张景碑》中有一“草”字,和我们这里提到的“艹”的写法一样。在汉代的隶书中“艸”同我们今天的“草”字。《说文》:“艸,百艸也,从二艸。”如果按《说文》中的意义来解释铭文的含义,显然说不通。“艸”还有粗糙之意,《史记》:“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臣故载来,秦王弗信使,舍食草具,待命岁余,当是时昭王已立三十六年。”(索隐谓:“亦舍之而食以下客之具,然草具为粗食草菜之馔具也。”)《元史》中曰:“以大麻索缚之,急复缚横木三道於头桅,皆以索维之,用竹编笆夹,以草石立之桅前,约长丈余”。 这两个例子中“草”都有粗糙之意。笔者亲眼目睹了这批巨石,这批石头虽然是方形,只是经过简单的加工,表面粗略,高低不平。我们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艸”应为粗糙之意。

我们再来看看整句铭文怎么断句,应该有两种断法,一为“石渠下部艸基,石文甫”,一为“石渠下部艸基石,文甫”。我们看这批石头每块上都刻有一名字,并且很多名字后面都刻“石”字,如“虞少文石”、“云伯山石”、“何吴石”、“宋少平石”,所以此句应读为“石渠下部艸基石,文甫”,所以笔者认为后者的读法是正确的。“石渠下部艸基石,文甫”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明这批石头的用途,是用于石渠下部的基石;二是“石渠下部艸基石”这六个字是由“文甫”这个人写的。

在图一、图二两个铭文中,字的结构和精神基本相同,应该都是由“文甫”一人所写,图一应为草稿,图二才是正规的铭文。此铭文字体结构方正、宽博,略带隶意,我们从中看出“文甫”应该是一个书写水平较高的人。

根据这批石头出土于邓州元庄乡赵河漫滩,及上面对铭文“石渠下部艸基石,文甫”的分析来看,这批石头应该是与水利有关。这批石头虽然没有确切的时间纪元,但我们从石刻文字的气象、造形特点和运笔方法上看,应该属于东汉后期的。在这批石刻文字中,“何武”之名与汉书同,但与汉书所载何武不涉。汉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五十六有何武,字君公,蜀都郫县人,一生历经汉宣帝、哀帝两朝,此两帝时期皆为前汉,故何武应为西汉人,而石刻铭文中所涉及的何武应为东汉人。

我们知道南阳汉代的冶铁业相当发达,因此为大规模兴修水利提供了得心应手的铁制工具,使汉代南阳的水利工程建设卓有成效。汉代南阳兴建的水利工程比比皆是,主要有钳卢陂、三郎堰、郑渠堰、召父渠、六门堰、樊氏陂、邓氏陂、新野陂等。其中在邓州境内尤多,有钳卢陂、三郎堰、召父渠等,这些水利工程为汉代邓州农业的丰收提供了保障。今天邓州好多村庄的名字都是以“渠”、“陂”、“堰”来命名,这也说明水利工程在邓州的兴盛。

这批水利巨石是在邓州古六门堰遗址范围内发现的。六门堰,又称“六门石碣”或称“六门陂”,又称“穰西石碣”。西汉时,召信臣任南阳太守时修建,继召信臣遗业,东汉杜诗为南阳太守时,复修六门堰,之后不断的复修。《汉书·沟洫志》有关于六门堰的记载,但不够详细。按骆立群《邓州古代史考》中所说,单就六门堰下属水渠陂堰就有三十个之多,灌溉着穰、新野、昆阳三县。后汉末,由于兵乱,工程全毁。

关于这一大批石头,没有文献记载,我们只能根据出土的铭文“石渠下部艸基石,文甫”,断定它是关于水渠的。那么,为什么每一块石头上都刻有人名呢?他们为什么不把所有的名字刻在同一块石头上。在汉代,象这种集体劳动,通常会将所有人的名字镌刻在同一块石头上。我们再看看这批石头上镌刻的文字,形态各异,差别甚大,非出自一人之手。笔者推测,当时人们为了灌溉农田而修建水渠,每家每户捐出来一块石头,然后刻上户主的名字。然而,像这种大规模的文字石刻和这种石刻形制,在中国出土的汉代碑刻中尚属首例,它是否就是当时的一种文化制度,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

从这些石刻文字整体来看,应该属于东汉后期民间的通俗隶书,虽然是隶书,但是里面蕴含着楷书的因素,这些文字应和南阳出土的《许阿瞿画像石题记》所刻的年代大致相同。在这些石刻文字中,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大部分的名字第一个字刻写都很大,第二字或第三字相对较小,这是不是当时民间的一种书写习惯或者是有其它的原因。在这些石刻文字当中,如“何武”(图四)、“何吴石”(图六)、“苏文遼”(图十)、“庞君高”(图五)等字,结体宽博,波磔分明,隶书的味道比较浓,书法风格类似于《石门颂》之类的摩崖石刻。从这几个名字的书写来看,书者应该属于书写水平比较高的人。 如“云伯山石”(图八)、“西门廿二淳”(图七)、“鲁孟山”、“陈雎”等字,几乎看不到了隶书的波磔特征,基本上已成了楷书的体势,只是还略带点隶书的余韵。

在这些石刻文字中,还有几个特殊的。如“西门廿二淳”(图七),“西门”应该是姓,像“廿二”这种数字,在过去的人名中也经常出现,如“席廿二妻方氏”、 “贾廿二郎”, 也就是说“西门廿二淳”就是一个人名。“云伯山石”(图八)、“由孟闓”这两个名字的姓氏在邓州现存的姓氏中是没有的,这两个姓氏的发现无疑对我们研究邓州古代的姓氏文化提供了新的线索。我们再来看“窦建”(图十一)这个名字,这两个字应该是这批石刻文字中最有情趣的。“窦”字为什么写这么长,好像三个字组成,当时作者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呢?是不是作者当时正思索着修水渠的事,或者正和人谈话分神而造成的呢?或者说书者是一个书写水平低的人。

三 结论

对这批石刻文字的考释,不但对我们研究汉代水利工程、中国水利史有一定参考价值,而且也为研究汉隶的楷化提供了更有力的实物资料。

参 考 文 献

[1]

班固撰颜师古注《前汉书·循吏传》四库全书 卷八十九

[2]

汉 许慎撰宋 徐铉校订《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003年版 15页

[3]

司马迁撰 裴骃集解 司马贞索隐 张守节正义《史记·范雎列传》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 卷七十九

[4]

明 宋濂等修《宋史·河渠志》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 卷六十六

[5]

《大清一统志》四库全书电子版 卷二百三十三

[6]

宋 周密撰《武林旧事》四库全书电子版 卷十

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发展趋势;分析

1引言

在经济与科技日益发展的今日,我国的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我国的工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因此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导致水源越来越短缺。在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水利工程的设计尤显重要。水利工程主要是指通过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地区均衡,防止洪涝灾害而修建的工程。由于自然因素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气候不同,河流分布也不同,这就造成全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比如西北地区为严重缺水地区。为了满足全国各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我们必须大力修建水利工程,认真规划水利工程的设计,关注水利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1]。

2水利工程的设计趋势

2.1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审查、监管的力度会加大

由于近些年曝光的豆腐渣工程越来越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审查、监管的力度会越来越大。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派专人监管,防止出现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及建设资金被贪污,建设完成后要对工程进行严格审查,以免出现豆腐渣工程。例如1998年长江发生全国性特大洪水。其原因除自然灾害外,工程建设质量差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在以后的水利工程设计中,就更要借助法律和市场的手段来进行全面全方位的审查,使得水利工程的质量过硬,禁得起时间的考验。

2.2设计时突出对自然的保护

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更加注重对自然的保护,力求减少因水利工程建设而带来的生态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影响,有些是不可避免的,而有些是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避免或减小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到河流的生态环境,严重的话会对鱼类的生存繁衍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渔业与养殖业。水利工程建设会对上游植被造成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这就要求下游平原应该扩展植被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轻下游港口航道淤积的程度。如果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后不仅会导致物种灭绝,而且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例如,葛洲坝的建成导致了中华鲟的数量减少,再例如,阿斯旺水坝施工人员没有做好建成以后对环境影响的预测,造成水坝建成以后下游水域居民大量得血吸虫病,对身体健康造成了重大危害。

2.3设计时重视文化内涵

完美的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城市美好形象的树立,可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杭州政府重视西湖,并为西湖做出很好的规划、修整、维护,使西湖之美与时俱进。所以说完美的水利工程,不仅为杭州增添了几分自然美,也为杭州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2]。城市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要注意地上建设,也要兼顾地下建设,这样不仅能防止城市内涝,而且能突出城市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例如巴黎的地下水道,干净、整洁,许多外国人都曾到地下水道参观,而我国在这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2.4设计过程中注意对地形的影响

大型水利工程的选址不应该在地势较低,地壳承载力较低的地区,例如盆地,这样易引发地质灾害。如果选在地壳承载力较低的地区,水库中的过大拦截水量会侵蚀陡峭边岸,可能会导致山体滑坡,再加上水位波动频繁,会导致地质结构变化,可能会引发地面塌陷,严重的可能引发地震。

2.5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对周围文化古迹的保护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文化古迹造成影响,未来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建立在不破坏或者是尽量减少对文化古迹的破坏的基础上,从而保护当地风景名胜的安全。如三峡大坝建成之时许多文物古迹都被淹没江水当中,对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破坏很大。

3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

3.1大坝建设会减少,近海港口工程会增加

自三峡大坝建成后,我国的大坝建设的需求量也在减少,大坝建设即将迎来低谷期。水利工程更多地开始投入到近海城市港口当中,近海城市港口的开发也越来越重要。所以,以后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近海港口工程会增加。

3.2水利工程的功能在不断拓展

现在水利工程的功能已经拓展到调节洪峰、发电、灌溉、旅游,航运等方面。就拿三峡大坝来说,它的功能不仅仅是防洪灌溉,而是集防洪、灌溉、发电、旅游为一体。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1820×104kW,年均发电量847×108W,每年售电收入可达181×108~219×108元,除可偿还贷款本息外,还可向国家缴纳大量税款,每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3]。以往,三峡险峻众所周知,建国后虽进行了系统处理,但是航道状况复杂,仍旧不时出现航运事故。但是,三峡大坝建成之后,万吨大船可直达重庆,通航能力增加数倍,航运压力减轻不少。三峡大坝的建成更推动了三峡旅游热,现在去三峡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3各个部门的合作会不断加强

水利工程的建设离不开地理勘探,而且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协调各方,促使各方的通力合作,这样才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首先,水文部门要通知施工部门详细解释施工地区的情况,从而促进施工人员对施工地区各种情况的了解,然后,施工部门需要采纳环保部门的意见,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环程度。

3.4国外市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大于国内市场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的水利工程趋于完善,国内市场对于水利工程的需求量越来越低。而国外某些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急需水利工程的建设,但其自身的水利工程建设技术不成熟。因此,我国可以去外国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还可以促进我国与他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4结语

水利工程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也关系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只有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才能把水利工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大型水利工程建成以后,不仅会对当地的气候造成影响,而且很有可能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所以,这就要求在水利工程完工之后,气象部门、水文部门、林业部、国土资源局共同监控,做出预测,为及早地应对水利工程所带来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做好准备。水利工程有利有弊,只有让利增加,让弊减少,这样的水利工程才称得上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于武盛,王守杰,吕锦有.辽宁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3(4):25.

【2】李智慧,姜延辉,郁凌峰.辽宁省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11(11):30.

第4篇

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概述

1.1质量控制的基本模式

动态控制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建设周期长、建设环境影响因素复杂的工程项目。通过动态的控制及时纠偏、调整措施,达到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

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模式。主动控制是一种事先预控,被动控制是一种事后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目标偏离的情况,对此采取被动控制及时制定预防措施,而此措施将成为主动控制的指导计划。

项目综合管理模式。项目综合控制的目的是:一方面控制各项建设目标的实现程度,另一方面又要协调各项建设目标之间的各种关系,并通过目标协调来保证建设目标的组中实现。在展开项目综合依据时首先要开展单目标控制和阶段目标控制,才能为开展项目综合控制提供依据。

1.2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项目内容与大型工程相比基本一样,施工的要求与标准并不会因此而降低。本着对国家、人民、社会负责的态度,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工程的建设要将隐患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因此必须加强事前控制,严格过程监控。事先预控要贯穿工程的始终,从项目的审批、立项、设计、招投标、承包人的选择及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对项目的每个环节加强全过程监控。

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要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保工程质量。

2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中小型水利工程具有小而全、专业多、单项工程量小、单价低、投资少、工期短等特点,其质量控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项目管理水平差。项目部人员素质不高,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项目管理科学化决策少,相关的技术支持比较少,随意性较大。中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由地方筹资,采用地方单价都较低,加上资金到位情况比较差,是工程往往不能够按照计划进行,而一些地方矛盾也由于领导的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工程前期勘测设计不规范。个别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规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由于前期工作经费不足,规划只停留在已有资料的分析上,缺乏对环境、经济、社会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特别是缺乏较系统全面地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址勘测资料,致使方案比选不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严重滞后,整个前期工作做的不够扎实,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立项﹑进度和质量等。

监理单位之间无序竞争比较严重。我国监理单位的人员来自不同部门,监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监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水准与职业道德,影响了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由于监理人员素质低下,管理水平有限,也导致监理单位工作质量下降,市场上无法形成有力的竞争优势。

3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研究

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质量是一个工程水利项目的灵魂,是整个工程管理系统的基础。在对一个项目施工时候,通过对施工各个阶段和整体项目质量相关的内外因素进行实施监控,从而依据项目在不同阶段的施工要点做出科学合理的指导,促进整体项目质量的提升。但是,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受到人员施工,材料设备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加上对质量的评判缺乏一定的严格明确指标,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过程变得更加庞大而复杂,只有不断加强施工监督,实施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技术控制,走出一条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质量管理之路,才能让水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

二、水利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进行施工准备时候,工程的质量管理有着很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质量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质量管理才能。其次是材料物资的质量管理问题。工程建设项目的材料物资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质量管理的成败,目前,我国很多单位在采集物料时候,难以达到质量要求,或是不符合设计施工的标准,或者是材料的保管不当,发生挥发磨损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使我国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2.我国目前在对建设项目施工的阶段也有着很大的缺点。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受到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较少,缺乏高端技术施工人才,使得在进行机械设备操作时候不熟悉,或者是误操作造成质量影响。同时,我国虽然工业化进程加快,但对整个水利行业而言,在施工过程中,机械化,自动化的水平偏低,对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推广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因素,都会对项目的质量管理控制造成消极影响。

3.在水利项目施工后期,存在着抽调技术力量的情况,造成整个工程质量的虎头蛇尾。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需要施工的项目也日渐增多,很多施工企业急功近利,在一项工程建设到了为期时候,由于本身企业的高端技术施工人员紧缺,或者设备不足,往往会在项目即将竣工时候,将这类型的人员或者设备抽调到下一个项目,使得整个项目工程建设后期的维护管理难以持续,从而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的控制。

三、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技术措施探讨

1. 加强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视

要对水利工程管理者进行宣传教育,使领导者从思想上加强对工程质量重要性的高度重视;实行质量管理终身责任制,将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与个人的切身利益挂钩,使每位工程人员都能够增强工作责任心,积极主动地加强质量管理。

2.要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施工单位在水利工程施工报建前,应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并按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设置项目管理机构,以及合理有效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所有的项目建设单位,进行发包时要对承包单位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和规定;施工单位在水利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将项目的施工发包或委托给具有—定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不得将发包工程进行肢解。

3.要对水利材料和机械设备的合理控制

水利工程所需原材料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方可进场使用,对于进场的实物,严格督促施工单位按规定比例取样质捡或抽捡,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对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作出标识,并及时清理出现场;以确保机械设备运行处于最佳状态,还要求施工单位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4 .实施动态控制,事中进行科学监控

(一)要有效合理的控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要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质量计划,与实现目标的质量计划进行对比审核,确保施工方法的可行性;对于技术难度大和施工复杂的关键部位要求施工单位提交作业指导书,内容应包括施工方法、质量要求以及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的应急措施;在任何分项工程施工前,应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相应的工作程序,理解技术标准,明确分工,以保证工程施工后有效的控制好工程质量。

(二)做好每个工序质量点的动态合理控制

水利工程项目要与工程监理单位密切配合,监理工程师要明确工程特点,把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工程节点部位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并纳入监理实施细则或监理规划中,在施工的整体过程中进行重点控制。

5.坚持以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为重点

在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应督促施工单位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监理质量控制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需要重点进行监控。可以通过三个“三”来达到这一目的:第一个“三”是指要求施工单位实行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专职质检员终检的“质量三检制”;第二个“三”是指严格控制“三关”:材料、技术以及工序;第三个“三”是指质量监督要“三全”: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

6.大坝基础混凝土防渗墙的质量检查与验收

防渗墙施工采用先造孔连接成槽,分为一期、二期槽,两槽在砼浇筑时采用接头管法进行连接成墙,主要施工工艺为:施工准备一防渗墙成槽施工(冲击钻进成孔)一槽孔检查、清孔、验收—— 墙内预埋件安装—— 防渗墙砼浇筑(接头管法)— —墙体质检查(墙体取心、注水试验或声波检测)

(一)钻孔取芯检验:按常规在成墙28d后钻进检查孔为主。沿墙体轴线每20~40m左右布置8个检查孔,孔径为9 1 mm,检查孔深度不小于防渗墙深度不小天防渗墙深度,钻进时取芯,砼岩芯分段编录装箱,由工程师进行描述图和拍照,检查孔中设置骑缝孔,以检查墙体接缝质量。

(二)对砼孔分段做注压水试验(分段长度一般为5m)。检查孔封孔方法为机械压1:3砂浆封孔法。

7.溢洪道砼工程施工

砼施工程序为:进水渠边墙及挡墙陡槽边墙及底板溢流堰体闸墩、交通桥、检修桥挑流鼻坎及挡墙,陡槽边墙先于底板形成,以利用边墙脚趾作为拉模轨道。对每个块体的施工程序实行清基验收预埋支模安装止水绑扎钢筋浇筑准备浇筑养护拆模。砼由坝左下游集中拌和站进行拌制,砼自拌和系统出料后,用3.5立方米砼搅拌运输车经上坝公路运至溢洪道各浇筑点附近。用于溢洪道砼浇筑的模板选用特制的定型模板,部分基础砼使用标准钢模板。钢筋在钢筋加工厂制作成型,由平板汽车运至施工点附近,人工配合履带吊搬运至现场进行安装,钢筋接头施工符合规范要求。砼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式振捣器振捣。砼振捣分层进行,一般控制层厚40cm,振捣时插入下一层砼5cm左右,层与层浇筑间隔时间不超过砼的初凝时间。砼在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以内(视外界气候条件定),加以覆盖和洒水,当气温低于0℃时,覆盖彩条布和草袋。砼试块制作按规范要求进行,试块制作后在养护池进行养护,并及时送试验室进行强度试压。

四、结语

当今社会的工程建设竞争越发激烈,但究其核心,我国水利行业之间的竞争要归结于项目工程的质量竞争,因此,加强对项目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将会对一个项目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已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有限的物质生产资料得到高效利用,通过不断科学合理设计,不断加强质量管理监控力度,,我国的水利工业将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春光,周代喜,杨传华 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探析[期刊论文] 《企业文化(下半月)》 -2011年5期

第6篇

论文关键词:湖北回族乡,回汉关系,和谐

美国社会学家密尔顿·戈登(M.Gordon)在1964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的同化》一书中曾提出7个“变量”:文化;社会交往;通婚;意识;偏见;歧视;权利分配,来具体衡量和测度族群关系。我国学者马戎根据国外有关理论,总结了8个测度民族关系的变量指标,即语言使用、宗教与生活习俗的差异、人口迁移、居住格局、交友情况、族群分层、族际通婚和族群意识[1]。本文借鉴学者们的研究,从变量分析以及政策方面探讨湖北回族乡和谐的回汉关系。

一、回汉民族居住混合杂居,有利于民族间的交往

民族居住格局是指特定区域内不同民族在空间上的排列与组合情况,它可以反映一个民族所有成员在居住地与其他民族相互接触的机会。民族居住格局是民族交往的一种场景和变量,通过居住格局可以来观察和调节民族交往的内涵、形式及质量。同时,它作为族际社会交往的客观条件之一,决定着两个具有不同语言、宗教、文化传统的民族间是否有相互交往的机会,且不同民族集团成员间广泛的社会交往有助于增强相互理解,在交流和互助中建立融洽的关系。一个特定区域(如某一省级行政区)内的民族构成(是单一民族还是多民族)、人口比例及各民族居住空间的组合状况(是相对隔离居住还是明显交错居住),可以反映民族凝聚程度、民族间交流合作的空间条件和相应的发展动力[2]。

散杂居是湖北回族的重要特点,就回族民族乡回汉族居住格局来说,基本上属于“混杂居住模式”。各回族乡的回民居住集中程度比较低,每个小聚居区域较小且都有汉族居住。就洪湖市老湾回族乡来说有回族4586人,在回族乡及下面的兴隆村、和平村、六和村三个村有回族聚居区。以兴隆村为例,其共有5个村民小组,回族组有3个,共有253户,人口有1276人,其中回族680人,从这种比例来看,回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一半稍多一点,单从数字上来看,回族与汉族在有限的空间内交错杂居或是近距离居住的可能性就很大。而事实上,笔者一行人走访时发现各回族村回民总体居住相当分散,只有几家相连的小集中区,其周围是汉族居民。这种居住格局是各民族增进了解、增强民族感情的重要环境。“空间分布上的交错穿插决定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生产者、日常生活方面接触和交往的不可避免性,从而使回汉民族关系更具有开放性、直接性、高频性。”[ 3]基于此居住格局,湖北回族乡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回民与汉族人的接触,回汉民族的交往频率很高。回汉人民的日常交往表现在娱乐、节日问候、相互帮助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错杂居格局为回汉民族交往、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可能,是回汉关系良好发展的平台。

二、民族通婚增多,有利于回汉民族的相互了解

根据西方民族社会学理论,族际通婚是体现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惟有两个民族之间语言能够沟通,有大量的日常社会交往、价值观念彼此认同,在法律上和权利分配方面基本平等、相见时没有民族偏见和歧视行为这样的客观条件下,才有可能发生族际通婚”[ 4]。传统回族一直主张族内婚和教内婚,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回汉通婚的比率在不断的上升。散杂居地区由于受回汉人口比例差距、文化素质程度差异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毕业论文题目,回汉通婚的比率往往要高于聚居区。就湖北回族乡来说促进族际通婚比例上升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回民传统观念的现代变迁是其族际通婚比例上升最根本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传播以及农村地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传统观念都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不同程度地发生变迁。回民关于婚姻的思想观念变迁则表现为对自由恋爱的理解与赞同。据对湖北回族乡的调查了解到,三代之内有回汉通婚的家庭占大部分,年轻一代几乎都没有族内婚观念,95%以上的年轻人是回汉或是回族与其它民族通婚,而长辈对于现在年轻人的婚姻选择都表示支持。其次,打工热潮也是有利于族际通婚的重要条件。打工热是近年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而绝大部分家庭都被此浪潮波及。在此过程中,年轻人接触外面开放世界并融入它,他们改变的不仅是服装上更潮流,更重要的是观念的现代化,自主的选择婚姻便是最直接的体现。笔者走访中发现,没有读书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外出打工,而他们往往是在工友中寻找结婚对象,家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事实上这成为中国农村大众家庭的普遍现象。

各民族的现代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此过程中观念的变革是其最重要的一环,散杂居回族民众传统的婚姻观念的变革有利于民族间的交往,民族的界限在婚姻中被越来越淡化甚至消失。现代化成为族际通婚的重要条件,族际通婚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条件也是结果,回汉通婚是以友好的回汉关系为前提的;反过来通婚又推动了回汉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互助。

三、学校教育是民族交往的重要场所

湖北散杂居聚居区由于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较少比例,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回民区没有回族学校。例如洪湖市老湾回族乡、赤壁回族镇都没有回民中、小学,回族的学生都直接进普通中小学,与汉族及其它民族的学生一起学习、生活。这样的教育环境反而是为各民族交往并相互理解创造了最天然的有利条件。学校里回汉师生都能彼此理解并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生活和学习上相互帮助。如此以来,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纯粹在教育中来发展和体现,民族的界限被打破,师生及同学交往超越了民族身份。与此同时,民族团结意识在教育中被发扬,也促进了民族间文化及思想的交流,有利于回汉人民从小就建立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观念。此外,高等教育场所更是各民族交往、民族感情培养的重要场所。近年来教育在回民的生活中日益被重视,回族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回民的传统文化在高校里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接受。回汉和谐的民族关系在教育场所被广泛的传播论文开题报告。

四、回族的宗教信仰得到尊重

伊斯兰教作为回族的宗教信仰,在回族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很重要的纽带作用,而伊斯兰文化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文化表现在生活上的风俗习惯使回族在生活中与汉族有很大的特殊性,以往的回汉民族矛盾也往往由风俗习惯上的误解而产生。但是,随着回汉人民交往的日益密切,回族的风俗习惯被理解和尊重。据笔者一行访谈及问卷的结果看,基于日常生活上的直接接触、交流,汉族人都知道回民生活上的禁忌,并能尊重他们的伊斯兰教信仰。同时,政府高度重视回族的宗教信仰,2006年洪湖市老湾回族乡筹资10万多元兴建了民族贸易货栈和清真牛肉供应点,尊重并支持回族人民的信仰传统。与此同时,承载于两个民族之上的两种文化不断的潜移默化,回族人过春节,汉族人也喜欢上回族人的清真食品,回汉文化的差异随着社会生活一体化的发展而逐步缩小,文化隔阂因为开放的文化发展空间而消失。回汉民族的交流空间在回族宗教信仰得到尊重的事实下更加开阔,回汉人们在生活中逐渐淡化了民族身份,回汉关系也直接建立在最简单的邻里之间。

五、经济发展,回汉差距缩小,是回汉关系和谐的基础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普遍提高,湖北散杂居地区的回族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与汉族相当,在工作及生产领域没有民族身份的差别对待。湖北洪湖市老湾回族乡中三个回族村之一的兴隆村是政府新农村建设的一个试点,所有村民都享受当地政府扶持新农村建设的福利,比如村风优良、村容整洁的建设等。村里的回民和汉族人一样主要以养鱼、种田为生计,每年的收入有三四万块钱。走访中,我们看到很多家回民都是新建的漂亮楼房,在村里依然很醒目。同时,乡政府把农民增收作为近几年的工作重心,各项促增收的措施都得到实施,主要表现在:以“民营兴水利、民主谋水利、民众干水利”的思路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1000亩为目标,继续扩大生态甲鱼养殖规模,积极支持生态甲鱼养殖协会申请绿色食品标志;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工作。此外,政府对民族乡给予资金上的扶持政策。2005年以前湖北省民宗委每年给予每个民族乡10万元,用于民族乡发展社会事业。从2006年开始,每个民族乡的民族事业费上调到20万元。在政府及回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回汉贫富差距日益缩小,回汉民族和谐的在经济基础上有了保证,能够促进和谐民族关系的建立。

六、坚持民族平等,民族政策得到贯彻执行

各民族平等毕业论文题目,是我们一向所坚持的原则。在湖北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政府坚持民族平等、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洪湖市老湾回族乡实行干部梯度培养,即培养老、中、青三代干部,在24个乡政干部中有3个回族干部。此外,国家对回族的优惠政策都得到落实。据统计,调查地100%地落实了少数民族子女中考加5分,高考升学加10分的政策。另外,回民商人减免税收政策的落实也使很多回民商户获益匪浅。同时,政府关爱回民生活,根据当地情况为回民发放牛肉补贴,照顾回民因牛肉价格上涨所带来生活上的不便。例如洪湖市每年拨2-3万元作为牛肉补贴基金,城镇回民每人每年7元牛肉补贴,农村回民2.5元。尽管钱不多,却体现了国家关爱少数民族民生问题的宗旨,这有利于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努力建立和谐社会的方略。

回汉关系从总体看是和谐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汉关系也会因少数个人的矛盾而成为其中不和谐的音符。特别是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回族的传统文化不断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回族的民族认同感更多地表现为民族意识的加强。尤其是在发生民族冲突、过民族特色节的时候回民的自我意识就更强烈。[ 5]个别回民与汉族人的矛盾到最后演变成回汉民族矛盾的例子已不止一个,我们应该看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尤其在散杂居地区,回族是较弱势群体,回汉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如果处理不善,单纯的人与人的矛盾可能会因为回族民族内聚力及被激发的民族自我意识而致使所有回族人都参与矛盾的处理,最终可能会演化为民族矛盾。这就要特别引起社会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关注,在第一时间合理地处理散杂居地区的经济、生活纠纷等问题或矛盾,坚决杜绝个人问题向民族问题转化。

此外,着重发展是民族关系长久和谐的基础。“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质也是民族的发展问题,而这一切集中表现为民族物质利益的矛盾”[6]。大力扶持回族发展,搞活回族经济、重视回族教育、加快回族的现代化进程,是维持社会和谐的有力保证,也是加强回汉民族团结的最有效途径。

[1] 作者介绍:李亚,1986年12月17日生,女,河南南阳人,硕士,武汉长江工商学院预科部教师,助教。

注释:

[1] 丁宏主编. 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民族关系研究[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132~133。

[2] 马戎. 拉萨市区汉藏民族之间社会交往的条件[J]. 社会学研究,1990(3)。

[3] 马宗保. 回汉民族居住格局分析[J]. 第12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M]. 1999:438。

[4] 马戎主编. 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380。

[5] 马宗保. 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回汉民族关系[M]. 银川:宁夏民族出版社,2002:111~113。

第7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对策

一、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趋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依然存在很多主要问题:

1.水利工程中有不少标准偏低,工程质量差,不能满足防洪兴利需要。水利工程大多兴建于六、七十年代,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加之工程已运行了几十年,随着运行期的增长,工程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和损坏,形成病险或隐患工程

2.资金投入不足,重建轻管,工程效益降低。由于水利工程缺乏维修资金,致使很多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特别是不少病险工程没能得到及时除险加固,工程效益锐减。

3.水利工程配套不全,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多年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只重视枢纽工程的建设,而忽视了配套工程,致使受益范围窄小,影响了灌溉面积的正常发挥。如一些水库只重视枢纽工程,而忽视了对渠系配套的建设和管理,造成渠道淤,致使每到放水季节,上游淹死,下游旱死,渠水白白流失,影响了灌溉效益的发挥。

4.机械设备流失,老化现象严重。由于缺乏管理,使原有的机械设备有的流失,有的已经老化,还有些零部件已经损坏,无人修理,带病运行。如一些水利工程的排涝站、电灌站平时无人管理,导致变压器、输电线路等被盗,加之设备缺乏必要的维修,每到防汛抗旱季节,机器不能运转或带病运行,制约了工农业的发展。

5.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一些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较低,造成了在执法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一些小型水库管理人员广文化水平低,更换频繁,缺乏水库的管理经验,造成工程管理不善,财务管理混乱。更有一些水库无管理机构,无专管人员,造成水利工程毁损严重,乱扒、乱挖现象时有发生。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重建轻管”使水利工程管理行业“不景气”,管理水平落后,技术水平低,制约了水利工程的发展。

1.管理不善,群众集体观念差,特别是近几年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

2.自力更生精神不强,伸手向上要思想严重。有些地方无论是建水库、电站、渠道,还是堤防加固甚至管理都依靠上级拨款,无钱不干,等靠要思想严重。按照中央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应以群众自办为主,国家只能在器材方面给予适当支持。现在群众存在着一种偏向,国家不投资,水利没人搞,纯粹依赖国家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水利建设及管理。

3.管理人员待遇低,无自,影响了工程的积极性。部分人员未参加养老保险,加之水库无财务自,水库一切开支都需由各所在政府统管,这样势必挫伤管理人员的工程管理积极性,阻碍了水库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抓好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安全是保证工程正常运行,扩大再生产的关键。开展水利综合经营,搞好水费征收是实现以水养水,良性运行的重要途径。建是基础,管是关键,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管理单位的生存命运。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水利事业的强大推动力,谁先解放思想,不等不靠,勇于开拓创新,谁就能抓信住机遇,迅速发展。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大力提高经济效益,使水利行业早脱贫。

2.强化对工程管理的认识,切实加强工程管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因此,认真管好水利工程是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求各管理单位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做到有管理房屋、有子、有办公设备、有规章制度、有经济实体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其次加强财务的监管工作,管理单位必须有财务自,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同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对财务管理进行审计,对不当,违反财经纪律连年亏损的水管单位负责人给予清退。

3.认真学习水法规,进一步落实工程管理措施。水利工作应在水法规的正确指引下,广泛开展水利工程安全鉴定、大坝注册登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利投入政策和水利项目社会经济评价等,使水利工程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实现良性循环。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

参考文献:

【1】陈雷:《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供水利保障》,水利发展研究,2008,12

【2】尹艳青:《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的研究》,北京工业大学,2006,6

第8篇

论文关键词:水稻规模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广西贵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耕耘土地不再是农民获得生活和经济收入的唯一途径,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改变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质量。据2009年在平南县上渡镇调查外出务工人员占总劳动力的比例高达79%,而在家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年龄多为45岁以上居多,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劳动力紧张;一些地方开始出现耕地撂荒弃耕或粗放的耕作的问题,对粮食生产安全和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这时小范围,近距离的土地出租悄然进行,种粮大户出现,2010年中央1号文件又明确指出:“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此,水稻规模化生产驶进了快车道,粮食生产稳定持续发展。

1 贵港市水稻规模生产现状

一是水稻规模化生产发展快。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阶段,规模从0.67 hm2发展到66.67 hm2以上,形式上从单家独户发展到专业合作社。据2008年的调查数据:贵港市种粮大户达54户,耕作面积1 084.27 hm2,生产稻谷7 462 t,从事水稻生产的专业合作社达7个。天银优质谷生产合作社经营面积达133.33 hm2以上,自营种植53.33 hm2,购置了耙耕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一批种粮大户进行规模化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了水稻粮食生产的领头人。二是良种良法是规模化生产的关键。大力推广米质优、产量高的优质稻和超级稻生产,已经成为了水稻规模化生产的基础措施[1]。同时大力推广和应用水稻地膜覆盖、旱育稀植、秧盘、无纺布等先进育秧技术,以及免耕抛秧、水气平衡、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栽培管理技术等[2],为水稻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保障。特别是抛秧和免耕抛秧技术的推广,解决了千百年来农夫耕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劳作,同时明显大幅度加快了水稻秧苗移栽进度,一般每个工日抛秧可以完成2 000 m2左右,是过去插秧方法的10倍。三是农业机械大显身手现成效。近年来,从水稻机械插秧到病虫害防治、联合收割机全面进入水稻生产,使得水稻规模化生产正如鱼得水。较好地解决了水稻生产抢时间、抢季节、与群众和其他作物管理争劳力、控制生产成本的老大难问题。四是政策扶持力度大是规模生产的保障。国家及时地出台了水稻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土地流转、实行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等政策,从根本上保障了水稻规模化的生产,使承包者能依法依规租用或转让土地进行生产,解决了转租者因土地租用、流转出现问题的担忧和规模化生产卖粮难的问题。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对推动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水稻规模化生产的发展。但是,目前水稻规模化生产所占全市水稻种植面仍很小,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当前,农业水利设施多为20世纪60年代建设,有些甚至是50年代所建,设施陈旧,虽然近年大幅度增加建设资金,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很大,但多投入到大中水库和主干渠,面上水利疏通、硬化等设施仍然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渠道阻水、漏水严重,同时也由于管水机制的不完善,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加剧了本来用水就紧张的情况。特别是在天气干旱而作物用水集中量大的季节,规模化种植大户用水更加困难,常与周边农民发生争水矛盾突出。二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偏低。这影响了水稻良种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加大了农民撑握和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的难度,导致劳动效率不高。三是生产成本仍然偏高,对比效益较差。国家虽然出台了很多的支农惠农政策,一些生产资料价格略有下降,但总体水平仍在高位运行,特别是生产者劳动工资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上升快。四是农业机械不配套是制约水稻规模化生产的瓶颈问题[3]。主要体现在水稻生产最后一个环节的稻谷干燥问题,贵港地区6—8月是多雨季节,有雨日数多,据当地气象部门提供(2006—2010年)的资料7月有雨天数平均为19 d,最高年份为24 d。此时,正值贵港的早稻收割季节,成熟的稻谷因雨天难以收割或被雨水淋湿没有地方晾晒,导致堆沤发芽或烂掉,造成很大的损失。桂平一种粮大户2010年承包水田种植早稻 8.5 hm2,因未能及时干燥,沤坏发芽的稻谷就有10 t以上。

3 对策

一是加大支农资金的投入,着重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在主干渠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加大力度、加快田间水利支毛渠的硬化三面光建设。成立和完善村级水利协会组织,把有限的水资源管理好、用好。加强农田田间机耕运输道路建设,方便农业机械田间作业农资以及产品的运输。加大农业科技培训的力度,提高生产者的素质。根据农民的特点,注意利用办示范样板和优良品种、选进技术展示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着、灵活易懂的方式培训农民,注重效果。二是从发展来讲,要注意经营者到专业院校继续学习更新知识,同时积极探索与科研单位和院校合作,创造条件引进人才,使经营和生产者的整体素质管理水平都得到提高,增强持续发展的后劲,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效益[4]。三是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力度,推进水稻规模化生产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在水稻育秧、移栽、收割机械的不断成熟取得良好的效果后,要着重解决稻谷干燥的瓶颈问题。可研发造价较低、质量优、一般规模经营者买得起用得起、效果好的干燥设备,试行成立专业干燥企业,综合处理各种农产品,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降低农产品的处理成本。水稻规模化生产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广良种良法,不断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机械化的进程,扩大经营规模,努力降低水稻的生产成本,才能提高效益,持续有效的发展。编辑

参考文献

[1] 虞国平,朱鸿英.我国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6):122-126,130.

[2] 赵以林,韩才明,樊卫妹,等.有机水稻规模化生产优质稳产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5(4):27.

第9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难以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

1 人力资源管理的极端重要性

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竞争已经成为企业之间、国有之间、地域之间竞争的焦点,人力资源管理也成为管理科学的核心课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对生产力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一个单位经营战略的实施起着保证作用。

当前,水利事业单位用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有其独特的管理职能,既有公益性的行政事业单位性能,又有生产经营的企业单位性能,而大多是二者相兼一体的混合型号事业单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水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一直没有间断过,改革的目标是要使得水利事业单位人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尽管国家逐步放开了部分水利事业单位人才招聘权力,并演变成为目前的人才招聘制,但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人才资源管理机制不活,经费短缺,人员臃肿、管理粗放,导致人才流失、跳槽频繁,积病成险、效益衰减,不仅影响了水利事业单位的安全运行和效率的正常发挥,也给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2 当前水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选拔人才标准缺位,导致德才兼备的人才留不住,引不来

水利事业单位本身带有很强的社会公益责任,国家投资目标是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而单位各级领导由以他们控制的单位资源的优势谋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目标。而现在的激励规则范围内,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不外乎两种情形:一是最优选择,即谋取更高的职位;二是次优选择,即争取个人福利最优化,包括工资奖励与在职消费。目标对事业单位控制人的激励是以行政组织为主题设计的晋升激励,长期以来事业间接控制人追求级别晋升的行为取向就是对行政组织作为强激励主体制定的规则的一种反映。为实现晋升,单位各级领导不懈努力,这种努力包括生产性、非生产性、甚至破坏性的行为,比如为了体现业绩,不顾单位的现实情况,千方百计地设计形象工程等。事业单位控制人往往不考虑单位的长期发展而招聘一些关系人员即所谓的裙带关系。让有能力或者有技术的人没有机会坐位子,发挥其才干,没有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给单位造成严重的损失。

2.2 偏好伪装严重导致人才管理决策的偏离

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人才的极端重要性。“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可见,“为政之要在于得人心”。

所谓偏好伪装,是指在某种特定社会压力下,一个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欲望的行为。偏好伪装,没有反映自己的真实想法,原因是有种社会压力无形中迫使自己做出不是自己内心真实想做的行为。水利事业单位人才管理方面存在强大的集体偏好伪装,尽管我国已经在水利事业单位推行要严格按照市场及单位职位要求招聘职员,但由于存在集体偏好伪装,最后的结果往往偏离了职员招聘的正常决策。

2.3 考核和培训形式化,导致人才管理的形式化,教育工作滞后,专业知识体系不能得以及时的更新

绩效考核是现代人才管理的核心,它为工资分配、职称评定和人才提拔提供重要的信息,在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方面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考核指标。水利事业单位考核制度实施十多年来,考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我国水利事业单位考核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考核普遍形式化。水利事业单位考核问题主要表现有:一是考核指标没有全面考虑各级职员工种、能力等差别;二是考核指标没有量化,普遍是定性的指标;三是考核带有严重的情感性及考核过程形化。

2.4 人才薪酬偏低且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现代薪酬管理是一种动力管理,它直接决定着员工的工作效率,成功的薪酬才能留住人才。薪酬标准的高低决定了单位所能吸引到的员工技术水平的能力高低。薪酬水平同时也是人力资源成本中最大的一部分。

目前我国水利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主要是考核、职务晋升、奖励、工资保险等。虽然水利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但人才薪酬管理机制产生了激励不相容现象,主要表现有:一是严格按职位和职称收入分配;二是激励机制还是主要体现在晋升方面;三是薪酬偏低且收入分配基本是严重的平均主义。因此这些激励机制与职员个人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人才竞争的时代,水利事业单位激励机制不相容会产生有能力职员跳槽到别的单位,

而能力差者会继续留在本单位,最后该单位普遍是能力稍差职员。

3 强化水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我国事业单位一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当前事业单位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只有解决现存问题,才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1 真正转变水利事业单位人才管理观念

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造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与生俱来的不平等地位,形成了实际工作中支配与补支配的领导方式。在工作中表现为偏好高度集权的管理方式,不重视人的真实感受和需要;这点诸葛亮可谓高手,他爱民如子,爱兵如子,以心换心,以情感人,这历来是开发人力资源、调动下级积极性的重要策略;另一方面他又法令严明,刑罚维护纪律,规范下级行为,维护上级权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能有丝毫变通的余地。错误的水利事业单位人才管理观念是在收入分配上实行“一刀切”的管理,不重视发挥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工作安排上实行“控制――服从型”的管理方式,把人才视为归我所有,为我所用,严重制约了人才潜能的发挥。因此要转变水利事业单位人才管理观念,首先,从“工具论”转变为“以人为本”,传统的人才管理观念把职员当作工具管理,缺乏人性,而现代观念注重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意愿;其次,从“对人管理”转变为“以事管理人”,传统观念强调人的管理而忽视人从事的事情,具有片面性。最后,打破传统管理中心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权力要受到约束,使权力要透明。摒弃僵化的用人观念,观念应打破家族制人观念的禁锢,大力引进人才进入管理层,尤其是优秀人才,并让他们发挥应有的作用。

3.2 人才培训切实从形式转变为实质

培训是事业单位获得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手段。只有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注重知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资源的共享,才能发掘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有利于员工的发展;注重员工发展机会的公平,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员工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主动局面;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激励性、效率性、保障性有机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关心员工生活,提问题的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用人制度上,以德立人,坚持唯公不唯亲,唯才是举;在工作要求上,培养职工的集体意识,把单位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在干部管理上,要求各级管理干部唯公不唯亲,廉洁奉公,勤勉敬业,属尽职守。真正的培训是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注重具体业务知识性的培训,又要突出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新方法的培训,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员工的整体素质、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的培训,使人才培训工作切实从形式转变为实质。

3.3 设计激励相容机制,注重事业单位文化建设

建立合理的利益能动机制,实行因人而异、与绩考核相结合的激励制度是实现人才开发行之有效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差异,有条件满足员工需求,采取因人而异的激励相容机制。要将劳动贡献与报酬直接挂钩,以人为本,确保人与人,人与单位之间的和谐,始终关爱员工,一定能够不断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激励手段中要将个人收入更多地以货币改入形式出现,抑制个人对非货币收放的摄取动机,使个人与集体的两个目标函数一致起来,使两者的价值追求相容。

事业单位激励机制除了物质利益外,还有精神利益,因此要加强事业单位文化理念建设,文化建设不是短期行为,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阶段性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动态过程。人才资源管理在一个单位的战略制订和实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因此水利事业单位应该营造一种充分尊重、关心、理解员工,依靠、培养和造就人的文化氛围。因为只有人,才是单位最重要的资源和宝贵财富;只有人,才是单位经营活动中的主体;只有人,才是单位创造价值最大化,追求永续经营、发展的保证。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新区规划城市文化历史特色保护与延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各地城市规模的普遍扩大,新区占城市建成区的面积比重不断上升甚至成为城市的主体。因此,新区逐渐取代旧城而成为一个城市主体风貌的体现。通常谈到“城市文化保护与延续”,都局限在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以及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等,而往往忽视了新区建设中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延续。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现阶段国内很多城市建设中都出现了传统风貌特色消失、历史文脉中断的现象,并造成“千城一面”的后果”。

因此,如何在新区规划中延续城市文脉、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无论是对历史文化名城还是新兴城市的新区开发,都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以下就以浙江省近年来部分新城建设的规划实践为例,对在新区规划中保护与延续城市历史文化这一课题进行探索,希望能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对策。

l新区规划中城市文化保护与延续的意义

忽视城市文化特色的继承,一味追求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方式正在使今天很多城市富有历史意义的城市结构、城市意象和城市景观消失和破坏,城市历史文化在逐渐地被消磨殆尽,城市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出现了城市空间环境形象平淡、雷同等诸多问题。而在新区规划中注重城市文化保护与延续,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手段,从更深层面上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体现,对城市的建设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

1.1有利于传承与延续城市的文脉,避免城市文化归属感缺失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其鲜明的文化特色,象上海的海派文化,绍兴、苏州的水乡文化,温州的山水文化等等。城市的文化特色经过历史的积淀,也就形成了城市的文脉,城市的生命力也就源于此。这并不仅指欣欣向荣的经济景象或者直插云天的高楼大厦,而更多的是指城市的人文精神,也就是说,由城市人文精神所构成的城市文明才能说明城市的厚重感。尤其是在当代经济发展已成为主题的必然趋势之时,城市文化的延续也就成为当务之急。继承和弘扬传统历史文化,延续城市原有的文化特色,不仅仅局限在老城区中,更要注重在新区规划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城市文化归属感缺失与城市精神模糊的困境,为城市居民创造具有生活感的城市空间,使城市文脉得以传承与延续,才能使城市文化、城市理念和城市性格乃至整个城市更具生命力。

1.2有利于塑造历史城市景观特色,构筑鲜明的城市特色

每个城市的空问都具有独特的空间特色,象温州的“斗城”、绍兴的“水城”、重庆的“山城”等等。城市文化的保护与延续同样表现在城市的空间营造上,对新区规划而言,就是指城市的空间设计、建筑风格是否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维、是否体现了城市独特的人文精神、是否顾及了人性化的目标、是否演绎了城市性格、是否承载了城市的文化理念。通过新区规划,可以重塑城市形象,有利于塑造历史城市景观特色,提升并创造全新的有历史文化传承的城市形象,进而使城市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强大的可持续发展力。

2新区规划中城市文化保护与延续的方法与对策

如何在新区规划中体现城市文化保护与延续,将城市文化特色和底蕴真正渗透于规划中去呢?笔者结合具体项目实例,提出三点方法与对策:

2.1强化与再造历史城市空间格局,延续城市原有认知意象

借鉴历史城市具有特色的空间和景观,运用于新的城市空间,并经过梳理、调整和改良,生成现代版本的新的城市认知意象。以《温州三江口片区概念规划》为例,温州建城历史悠久,有“斗城”之称,市区有号称“鹿城九山”的松台、郭公、海坛、华盖、积谷、巽吉、仁王、黄土、灵宫九座小山,相互环列,大致排列成北斗七星形状,“斗城”之称由此而来(图1)。

而规划的三江口片区周边山环水绕,与温州古城选址环境颇有相似,规划借鉴温州古城的筑城思想,延续温州古城的北斗七星的“斗城”传统风水布局,从古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得到启发,按北斗七星的“斗柄”、“斗魁”、“辅弼”三个部分布局(图2)。

以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广场和公园形成的东西向文化公共轴带构成“斗柄”,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交往活动空间和娱乐游览空间,同时形成片区内部的步行系统;以多个公园和广场构成“斗魁”和“辅弼”,丰富了滨水的带形公共开敞空间,形成沿瓯江和楠溪江富有变化的连续的绿化系统和步行系统(图3)。

“斗城”的格局蕴含着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二元对比的片区特征,在延续传统风水格局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自然生态、人文环境、现代城市需求等多元要素,将三江口片区塑造成一个现代型的“斗城“和“山水城市”,并实现新区中的人能够“亲水”(瓯江和楠溪江)、“见山”(大嶂山和双塔公园山体)、“望塔”(罗浮双塔和江心双塔)、“忆城”(文化公共轴带)和“观都”(瓯江南岸主城区都市界面)(图4)。

2.2用象形隐喻城市文化图形的方式来塑造特色城市空间意象

找到反映城市文化精华的空间结构形态要素,在规划中借助建筑和道路系统,水系和绿化空间的设计,象形隐喻城市文化图形,从而来突出地方的空间文化内涵,表现城市的文化精髓。

以《绍兴市迪荡新城规划》为例,绍兴是古越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越文化中心。规划通过对绍兴地方深厚文化历史的深入研究,首先从绍兴画家的《稽山鉴水图》(图5)

作品中得到启示,提炼出“远山、村庄、流水、拱桥、渔舟、古树”作为城市重要的意向特征:绍兴城市与山水的和谐,从而确立了“和谐”城市发展与山水和谐是本规划的主要立意。然后又从绍兴的书法艺术家的《王和女》作品中获得灵感(图6)

书法作品集中体现了越王与西施这两个在绍兴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图7),

越王勾践的隐忍、坚毅和谋略使他最终复国,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传奇人物,而西施的美丽、以身为国的高尚情操使她成为美的化身,受到后人的怀念。规划从这幅作品中找到两个反映绍兴文化精华的空间结构形态要素。规划经过一定的图形艺术处理,用网格形的道路系统和有秩序的建筑群体与自由流畅的水体和灵活、丰富的绿化空间互相穿插,形成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体现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温柔的对立和统一。网格形的道路体系隐喻书法家的笔下的“王”字,自由灵动的水体则隐喻“女”字(图8)

规划用象形隐喻城市文化图形的方式实现了传统城市文化的继承与传扬,以现代城市空间承载了传统的绍兴文化(图9、图l0)。

2.3挖掘本土、本地文化特色,创造一个全新的具有原生文化生态传承的城市空间

挖掘本土、本地文化特色,依据规划片区的空间特色来创造一个全新的城市空间格局。这种创新与原有城市空间格局并不是完全无关的,而是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即在创新中注重原生文化生态的传承与转化,形成全新的具有城市文化内涵的城市空间。

以《湖州市东部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湖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之称。新区规划并不是简单地在此处复制江南水乡的传统风貌,而是首先仔细分析片区的地段环境特征,挖掘基地的独特性—塘浦抒田系统(图11)

第11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水利状况日趋严重,摆在水利建设者面前的任务日益艰巨,因此搞好水利安全施工对水利行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全施工是水利建设企业的永恒主题,只有不断探索水利建设的新思路和安全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才能使各类事故得以有效的控制,确保安全事故零目标的实现。

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水利工程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

水利工程与其他建筑工程不同,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更多、更大安全隐患,主要有:一是工程规模较大,施工单位多,往往现场工地分散,工地之间的距离较大,交通联系多有不便,系统的安全管理难度大。二是涉及施工对象纷繁复杂,单项管理形式多变,如有的涉及土石方爆破工程,接触炸药雷管,具有爆破安全问题;基坑开挖处理时基坑边坡的安全支撑;大型机械设施的使用,更应保证架设及使用期间的安全;有的隧洞涉及引水发电,导致隧洞施工时洞室开挖、衬砌、封堵的安全问题。三是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易造成安全隐患,如隧洞洞身钢筋混凝土衬砌,特别是封堵段的混凝土衬砌,采用泵送混凝土,模板系统的安全和悬空大体积混凝土立模、扎筋、混凝土浇筑施工安全问题等。四是施工现场均为“敞开式”施工,无法进行有效的封闭隔离。对施工对象、工地设备、材料、人员的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五是民工文化层次较低,加之分配工种多变,使其安全适应和应变能力相对较差,增加了安全隐患,如曾发生的民工从脚手架上坠落、钢筋穿过胸腔,多系民工缺乏安全常识所致。

2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预防

2.1抓好安全教育,在思想上重视安全

安全预防,思想是关键。一是应使各施工单位最高管理人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能否坚持安全第一,关键取决于施工单位管理层领导和工程项目部主要负责人能否把安全作为各项工作中首先考虑的问题,为此施工单位应明确提出把安全作为管理层领导和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并采用一票否决制,凡出现安全事故,并追究领导的责任,年度考核不合格,视情节严重扣发年度奖金,直至解聘和辞职,通过“一票否决制”,迫切和激发从管理层到项目部人员抓安全的自觉性。二是以人为本,强化广大职工、民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切实改变民工心中你要我安全的心态,通过3级安全教育和一票否决的制度以及大量事故案例、事故通报、大会动员、小会布置讨论、摆事实讲道理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极大地提高职工、民工对安全的责任感,使每个人都明确;施工安全不仅关系个人的生命安危,它同时也关系着工程的声誉和形象,关系着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与否,它确实是每一个人的头等大事。在思想上建立了忧患意识,使每个管理人员和民工都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就为贯彻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2.2制订安全制度,进行制度教育

从业主到施工单位项目部、基层班组,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层层制订落实安全制度。安全制度必须结合本部门、本班组自身情况,既有一般要求、一般情况下的安全制度,也结合各单位情况提出特殊要求,对安全制度应“警钟长鸣”,采用各种形式贯彻、灌输、落实、执行。

2.3利用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进行安全施工技术教育

为了使工程建设施工重大安全技术措施得以落实,应在项目施工前编制《安全防护手册》作为安全规范,发给全体职工进行认真学习,并利用施工组织设计或项目施工技术交底,进行本项目安全措施的教育,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针对工程项目特点,提出本项目应特别强调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通过对安全技术的交底和教育,使施工人员和每一位工人对工程施工总的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心中有底,这将给施工中落实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奠定基础。

2.4施工队伍组建时重视安全管理,从组织上落实安全措施

每一项目上马,工地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安排质量安全员,赋予相应安全管理权力,包括违章作业制止权、严重隐患停工权、经济处罚权、安全一票否决权,保证其有效行使职责。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危险作业岗位,应严格培训、持证上岗,并明确规定工人有权拒绝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及无安全防护的危险作业。

3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监控

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是过程性的,管理的时间长、跨度大、涉及面广,同时也是管理是否有效直接接受检验的阶段,在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中,既要统筹兼顾,不留死角,又要集中力量抓好重点;既要重视施工高峰期的施工安全,又必须注意其他施工期间各个安全环节;既要严格控制关键工序安全操作规程,又要全面抓好一般工序施工的安全要求;既要抓好关键部位施工对象的施工安全,又要保证全部施工对象的安全生产。

3.1控制关键施工对象和关键施工工序,保证安全生产

关键施工对象(包括危险施工部位)和关键施工工序应作为安全管理布控的部位,关键施工对象(包括危险施工部位)如高空部位施工、导流洞引水洞衬砌封堵施工、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土石方爆破开挖施工等,关键施工工序如大体积浇筑、钢筋焊接加工、大型构件吊装运输、脚手架工程等,对以上2个关键实施安全检查制度及专人安全盯岗制度,真正做到制度落实、检查落实、责任落实,保证施工安全。

3.2标准化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控制

坚持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执行标准化和规范化施工时安全生产最强有力的保证,项目施工中应将每一天施工对象、作业人员及作业程序、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均执行标准化要求后规定,使作业人员在施工前和施工的每时每刻都做到施工地点明确、施工对象明确、工作要求明确、安全注意内容明确,杜绝了因情况不清、职责不明、盲目施工导致的安全隐患,保证了“三全”安全系数控制的要求。

3.3作业现场抓安全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作业现场是安全管理最终落实点,也是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最终发生的地点,必须严格把握作业现场的安全作业,安全施工。一是建立和健全各类现场作业管理制度,如责任制、抽查制、安全交底、防火及安全用电制;机具和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安全纪律等,设专职安全检查员监督实施,发现任何安全事故隐患和苗头以及违章操作,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严肃查处。二是严格各类人员无证上岗,严禁非专业人员从事专业工种,严禁非电气人员安装维修电器电路,严禁闲杂人员进入高空悬垂、危险作业场地和易燃易爆品堆场,避免发生各类意外伤害。三是各工序交替、工种更换、作业面交付等环节,应包括安全交接;应特别交代安全控制的“预警点”和“关键点”,防止因情况不明或情况陌生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四是赶工作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深夜班作业及连班作业极度易引起因施工人员的疲倦、深夜瞌睡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一般应尽量予以避免;工程特殊情况,确实需要加班加点作业,安全员应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监督巡视,时刻控制现场作业状态,严格防范事故发生。

3.4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系统安全管理

目前,我国对水利工程管理的力度越来越大,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的特殊性,点多面广,人员分散,管理难度大,薄弱环节多,在安全管理中可应用系统管理理论,全面管理控制,以收到最佳效果。要把整个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抓好,使工程的安全系统处于有机联系、整体优化的状态。水利工程施工流动性大,职工长年野外作业,施工现场环境艰苦,业余生活单调、枯燥,容易影响情绪,引发心理压力,导致各种安全隐患。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项目部应以人为本,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和待遇,改善民工业余生活,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做好职工心理疏导和心情调节,使职工处于身心愉悦、情绪开朗的状态,虽身处工地却给职工以“家”的感觉,提高广大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各类积极向上的竞赛、评比活动,把职工的精力引导到工作岗位上,给安全管理带来“人气”。

4参考文献

[1]吕中东.水利施工中的安全控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建筑业,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

 

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是否拥有别人所无法模仿的、具有独创性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并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而作为知识和技能“承载者”的人力资源则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总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和核心。建筑企业间的竞争也离不开人力资源的竞争,因此,作为建筑业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相关概念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一个国家或组织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控制、激励、调整人的能力并将其整合到组织中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其潜能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可以说人力资源开发包含2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对人力资源充分发掘与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发展。建筑业人力资源可以定义为从事建筑业生产活动的所有人员所蕴含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具体包括3个部分:处在劳动年龄的依法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人员所具有的劳动能力;超过劳动年龄没有退休或已经退休但仍在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人员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将来拟从事建筑业生产活动的人员所具有的劳动能力。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可以把建筑业人力资源划分为2大类:(1)现实人力资源。处在劳动年龄的依法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人员,即现在在职的从业人员。(2)潜在人力资源。将来拟从事建筑业生产活动的人员,主要包括正在各级各类建筑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和想报考建筑类学校,将来有志并能从事建筑业工作的人员,以及将来想进入建筑业工作的其他人员,主要指从事建筑业工作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

2. 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 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肩负着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住宅、生产性建筑、公共建筑、道路、铁路、桥梁、水利、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大,从1978年的3.8%逐渐增长到2004年的7.0%(见表1)。

表1 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年 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比重/%

3.8

4.3

4.6

4.6

6.5

6.6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