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2 13:01: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金工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金工实习 教学实践 技能培养
金工实习是工科类专业课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原国家教委为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将金工实习单独立为一门实践性课程。金工实习是将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训练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训练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然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只能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实习,无法进行现代教育条件的创新设计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大力普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当今的社会,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1.加强理论学习,夯实技能基础
金工实习是一种实践性教学,因其以操作性技能训练为主,理论知识往往是一带而过甚至被忽略。金工实习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一次重要的实习与生产实践活动,而且大多数学校的金工实习的安排比较晚,学生都没有进行专业课的学习,还有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机械专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做一些必要的讲解和介绍。所以,加强金工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培养金工操作技能的重要条件。
传统的教学只要求学生对机械制造获取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一些常规的工艺方法具有初步的动手能力。学生也只能获得一些零散的工艺知识和简单的操作技能,缺乏对工艺过程的整体认识和综合的工程训练,达不到应有的实习效果。因此,根据实习条件合理设置实习内容、加强实习过程控制、保证实习按计划进行成为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学内容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着重培养学生了解和认识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技能和实践知识,促使学生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转化。不仅要力求教学内容简明易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清楚知道所学习每一个工种的目的、要求、操作要领以及注意事项;还要注意教学方法,要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实习的兴趣。
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企业和行业,并能把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相融合,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掌握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对于受到现有设备条件限制和实习实践的局限的学校,在实习教学中结合工程实践教育的特点,可以开展模拟正式环境下的仿真训练,或者通过多媒体视频教育工程实训,通过仿真实验和视频播放,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
2.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训练
金工实习课程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有铸、锻、焊、车、铣、刨、磨、钳等诸多工种。对于在校第一次参加实习,怀着强烈求知欲望和亲手实践的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仅可以认识各种加工性能和加工工艺、掌握实践要领,还可以随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未来工作中的适应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同时,通过生产实践使学生懂得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才能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认识到只有理论知识还不能胜任技术工作,明白有知识并不等于有能力的道理。
2.1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实习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还实践教学以其本来面目。在学生进行实训中,指导教师除了作一些必要的介绍,更重要的是放手让学生大胆动手操作。一方面,在教师讲解上,尽可能做到介绍要简单明了、讲解时间要少,尽量减少对学生动手操作的干预,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应当明确,金工实习这一基础性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由所预想结果的取得来决定的。也就是说,按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也不等于是说实践教学是成功的,因为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虽然不能期望通过金工实习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会使学生有什么发明创造,但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操作任务、整合自己的知识以应用、在操作中调整自己的思维、修正思路这样几个独立的反复,其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创造力及个人潜能在实训中也得到了培养。
2.2教学要体现自主性
古人云:“受人一鱼,解一餐之饥;授人以渔,终身复用。”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基本的、能动的要素。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实习产品,增设自主设计性的实习内容,用“引导式”,“启发式”传授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列举典型实例,让学生去思维、动手和总结。学会辨证思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来共同提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学精神,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和想象空间。在金工实习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并不断创新。
2.3教学要设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当代大部分学生从未离开过学校,极少接触过机械设备与生产实际,对金工实习课程的作用了解很少或不了解;有些学生甚至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缺乏劳动观点。虽然由于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使传统的机械行业正受到机电一体化的冲击,但是作为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的一种手段,常规的机床设备操作方法和技能学习仍然是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常规机床设备容易上手、可操作性强。另外,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如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制造设备、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以弥补学校投入的不足部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展示学生的实习作品也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实习兴趣的好方法。将每个工种中的优秀作品在展柜中展出,并且在每件作品旁注明学生的姓名、班级,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使他们对金工实习有了很大的热情,从而提高实习效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观念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人才需求的变化迫切需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动手能力的大学生,而金工实习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性教学过程。在金工实习过程中,只有注重学生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朱从容,金工实习课程改革的思考口],浙江海洋学院,2005,(03)
[2]杨村川,余永卫,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J],宁夏大学,2004(03)
[3]倪娟,对金工实习的几点思考[J],教研教改,2009(02)
[4]刘云,金工实习管理探讨[J],高等教育学报,2007(08)
关键词: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Research on training applied creative person with practical and training through the college-corporation cooperation
Zhang Cuizhen, Liu Minghui, Chen Lingl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China
Abstract: Training applied creative person is not on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lleges, but also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rporation. The goal of higher education is training high-quality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strong innovative capacity and strong construction practice capacity. In this paper, the practical training and the the integration of campus culture with corporate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engineering talents through the college-corporation cooperation were explored.
Key words: college-corporation cooperation; combined training; applied creative person
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培养的人才是企业未来的员工,因此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1]。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仍然沿用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接受理论教育,学校也比较侧重于理论教学,使工程实践训练处于边缘地位。工程师的成长需要工程经验,但毕业生到企业后要从头学起,需要经历几年的实际工作才能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
大多数企业都希望工科大学生一毕业就具备工程师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招聘的大学毕业生缺乏相关工程实践经验,企业就需要花费相当大的成本使其适应工作岗位。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李立新提出:“工程人才培养绝不应当仅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应主动参与、积极参与。”[2]以下对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实习实训的教学环节、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进行了探索。
1 校企合作联教的实习实训教学环节
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实习实训为例,主要实习实训有金工实习、专业认识实习、检修实习、仿真运行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
1.1 金工实习
我校校办工厂建有自己的金工实习基地,学生通过两周在实习基地的车、铣、焊、铸、钳5个工种的实际操作,了解机械生产制造的基本操作技术和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磨炼学生的细心、谨慎与耐心,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打下基础。
1.2 专业认识实习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是在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与概论课的基础上,到电厂进行认识实习。
专业认识实习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前期准备,这部分工作主要由校内具有企业相关工作经历与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承担这项工作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实习纪律、集体意识,并将电厂的锅炉、汽轮机结构、热力系统等知识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简要讲授与讲解,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第二部分为生产现场实习,这个环节一般安排参观3~4家企业,由指导教师和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带队深入现场,参观发电企业的发电设备、各热力系统的相关生产流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机组容量、不同发电方式的异同,让学生对本专业的设备、工作生产流程有一个感性认识。第三部分为专题讲座,邀请电力行业工程技术人员举行相关主题讲座2~3场,对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邀请本校本专业毕业的优秀工程师结合自身职场成长经历作专题报告,与学生在学业、工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第四部分为总结,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对实习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总结,例如对现场的观察、认识、体会以及对生产形式与生产流程的认识;听专题讲座应写出讲座的主要议题、重点核心问题以及从讲座内容和与相关技术人员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感悟、所思所想,并写出相应的实习报告。
1.3 检修实习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检修实习是通过专业设备检修实习实训,使学生掌握热力设备检修的基本工艺、基本方法、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使学生熟悉火电厂相关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检修实习主要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在电厂大修时由带队教师带领学生到电厂进行实习,学生向电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师傅学习拆装检修的生产知识,熟悉常用工具、专业机具、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熟悉阀门、风机、水泵、转子等火电厂常用设备的结构、各部件作用、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进入检修实习的第二个环节,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利用电厂替换下来的设备,建立了校内检修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电厂检修实习的基础上回到学校进行检修实习实训,把跟电厂工程师和师傅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自己动手对实习基地的设备进行检修、拆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1.4 生产运行实习
生产运行实习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前进行专业生产运行实习的方式是:几十个学生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先由企业工程师进行生产安全教育,然后结合本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学生跟班现场运行人员进行运行实习。由于现场生产环境的限制,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被动地听和看,缺少动手机会,实习只限于参观和旁观,实习结束后,学生对许多问题仍然似懂非懂,达不到生产实习的教学目标。现在采用仿真实习与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仿真实习为主、现场实习为辅的实践教学模式,采用“先现场实习,后仿真实习”的分阶段实习,先到电厂参观学习,再回到校内仿真运行实训中心,学生在实训中心对电厂设备和系统的启停操作、正常运行调整、事故处理过程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参加生产实习的积极性。通过这种生产实习模式,学生对电厂的系统和设备结构、流程、工作原理、运行特性、操作特性、机组启停以及事故处理等的认识显著增强,加强了学生的工程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接受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火电厂这一本专业主要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5 专业课程设计实训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实训主要包括锅炉、汽轮机与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以前的课程设计是在每门课学完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单独课程设计的实训;现在采用的模式是在三门课理论教学课程全部完成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课程设计,三门课的课程设计集中在一起,使学生对火电厂的系统、设备有了全局的认识与了解。在设计过程中,增加了带领学生到选用的课程设计电厂机组学习的环节,学生查看电厂的图纸与设备,学习实际工程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校内三门课的课程设计。
1.6 毕业设计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进行了学生到签约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的实践,采用双导师制,企业安排工程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校也派指导教师到企业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双向指导。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学校培养计划完成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学生所做课题为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利用专业理论优势协助解决一些现实工程问题, 参与企业的项目攻关,同时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企业,节约了培养刚毕业大学生成长为合格工程师的时间,实现双赢。
2 实习实训过程中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不仅要改善教学实践环
境条件,还要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中。校园文化是一种研究文化,比较侧重于一个人的资历、资格、人际;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实践文化,要能够与生产管理实践相结合,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是一种责任文化。在企业里,每个人的责任是清晰的。在考查高校毕业生能否适应企业的发展时,毕业生对企业文化能否适应是极其重要的[3]。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用企业的组织纪律、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生产质量去要求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实践中感悟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学生的实习实训采用分组合作、协作完成的方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认真负责等企业文化理念,增强学生对实习实训单位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在这种企业文化氛围熏陶下,学生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为顺利实现由毕业生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打下坚实基础。
3 结束语
校企合作实习实训联合培养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途径,重视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的每一个环节,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与导向。
参考文献
[1] 李桂霞,钟建珍.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0:4-6.
关键词 工作过程 产业依托 订单模式
《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研究常用工程材料、毛坯成型和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与专业多门相关学科(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知识结构交叉,联系密切。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现代制造方法和工艺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工科学生进行的第一次工程实践训练,也是大学阶段唯一的一次较系统的工程训练。因此,《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的工程技术人材具有其它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积极探索和建立新课程教学体系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
1. 目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实习、实训与理论教学的整合。另外,长期以来,学生的课程实习、实验一直存在着诸如实习(实验)设备单一落后、内容僵化陈旧、学生难以真正融入实践的问题,严重限制了该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机械的依赖于固定的百分
比——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各按一定比例计入总评。但这样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过于片面,对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期间的表现不能客观、灵活、全面的给出科学的评价。建立全面、有效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特色教材的开发与编制。目前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往往格式化、套路化,
不能适应当今对专业型、技术型、特色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立足本地产业特色进行产业特色教材的开发与编制,将为特色、优势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2. 课程建设方案设计
针对高职高专工科《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课程建设需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提出了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一系列新思路,并应用于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 建立系统性实践教学及评价体系,强化实践与理论的联系及融合
根据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整合,尤其注重课堂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的整合,按照工作过程,将实习、实训化整为零,溶入整个教学过程。构建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的模块化、层次化、综合化的课程模式,优化《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结构。结合我院及周边机械产业实际情况,建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金工实习,项目实验,校外实习实训。
经过组织课程组教师与实验实训指导人员共同研究、探讨,调整金工实习在教学计划中的安排,将其定位为《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先期实践课程。金工实习共四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进行,在教学进程中,处于《机械制造基础》理论教学开始之前,为学生对后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供前期感性认识,让学生初步建立“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第二阶段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与《机械制造基础》教学过程并行,让学生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参与实践,为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提供实践保障。
重新定位金工实习课程的教育目标,以“学习工程知识,增加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为方针。由金工实习基地担负金工实践环节的提高性实验与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验,由实验指导人员针对学生在实习现场的具体表现完成对学生现场实习任务布置、实习过程指导、实习表现的总结和实习效果评价等工作。
依托本院周边支柱产业, 采用厂家实际产品为金工实习任务对象,引导学生进入“真实职业情景”,增强实训实效性的同时,变消耗性实训为效益性实训,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同时,针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各实验项目在各阶段教学中的作用,合理安排各实验项目开展时间。做到理论课内容与相应实验项目的紧密对应和结合;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看实验、记结果”,转变“做实验、重分析”,为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项目设计、实验程序准备、实验过程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效果评价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从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充分与周边支柱产业企业实现对接,扩充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发挥“订单式培养”的优势,定期让学生走进对接企业生产一线,由企业导师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进行现场指导和教学,并对其在指定情境任务中的具体表现给予评价。
2.2 课程质量标准、教学大纲,考核评价方式的开发与改革
针对当前对高职高专《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重视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纽带作用,把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及其评价纳入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并明确及份额。通过“阶段项目考核期中考核阶段项目考核期终考核”的方式,开展理论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实验项目单项评价+实验课程综合评价”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学生平时考勤、作业评价结果、企业导师情境任务效果评价相结合,通过量化综合评价过程,完成教学质量的基本考核。
2.3 产业特色教材体系开发与建设
组织课程组成员、周边支柱产业企业专家,结合当前对高职高专《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拟定教材结构框架,并结合本地企业实训基地产品特点,配合“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要求,完成教材内容的更新和整合,完成产业特色教材的优化和完善,从而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在实训教学中的作用,将“情境、任务教学”落到实处。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拓宽了知识视野,又加强了学生对高新技术的认识以及创新意识。总之,加强教材的实用型,减少繁复的理论,增加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和提炼,使教材成为“实用型的技术手册”。
3. 结束语:一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知识的生硬重组,而是对教育理念的重建和更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人才本身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重塑和完善。这些不是表面功夫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仅仅一门课程的改革能够实现的。只有学校、院系、企业多方位、多层次的协调和合作,从整个课程体系着手。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教学中多方引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才能实现,但改革的成果必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具备共相应的工程实际按能力。
参考文献
【1】吕英波. 关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J].机电技术,2006,(1).
【2】付洪.对高校理科理工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3).
摘 要:针对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强化学生的技能意识,改革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革新,收到了较大的成效,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认可,使让压迫式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学习的方式,将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现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改革;实践教学;生产实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1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变,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大学生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高等学校的教学主要停留在基础知识、传统知识的教学上,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及学习能力,但缺乏与企业生产直接接轨的技术,其所学知识无法立即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往往需要经过企业的再教育才能胜任工作。而企业没有太多的时间也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去培养新手,其需要的主要是掌握一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所以,高等教育应该将专业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将学校教学与企业应用紧密联系,并进行相应的改革,下面就电火花线切割谈谈在实践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一、加强工艺实践教学的内容
电火花线切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践课程,而加工的工艺分析是加工合格产品的关键,
只有工艺合理,才能高效率地加工出质量好的零件,因此,必须让学生对线切割加工的各种工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从操作层面上讲,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切割零件方法,还要求学生会穿丝、上丝。
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实践教学内容上,传统的授课思路是:基本知识―程序编程―演示操作―学生上机实习―布置实习报告。如何让学生记得住所学知识?上课时首先要给学生提出基本工艺要求,现场示范时要结合实际问题作详细地讲解,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二、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
要适应当代企业的需求,高校毕业生必须具备应用创新能力,为此,在实践教学中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数控线切割的编程与加工。在学习基础知识后,学生可以将所学习的其他相关软件技术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从工件功能用途及技术条件分析入手,逐一完成工艺编制、编程调试、毛坯检验与工件安装、加工参数设置等,直到完成加工并检测验收合格,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误差分析为止,全过程、多方位进行职业训练。
三、优化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避免学生在实践中过于懒散、提高实践效率,可以采用分阶段考核,根据学生的实践时间及模块选择,规定相应的进度及要求进行考核,考核分以下几个方面:
1、误操作导致的断丝、切割装夹台、工件切割报废、超差等计入操作考核范围,以强化学生的责任感。
2、模拟实践与演练。利用大型软件进行编程后的模拟调试与加工,我们使用的是YH系统,YH系统不但可以绘图,还可以进行编程,功能比较强大。
3、在真实的生产设备上利用价格低廉的薄钢板进行加工。采用来自生产实际的典型图样,保证了训练项目的实用性。
4、组织学生进行优秀作品评展,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成就感,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这样的考核,增强了实践教学的安全性,兼顾了经济性,只有通过自己分析和判断、亲自尝试,才能使所学知识为实践所用,才能提升他们的工艺理念,提高他们的工程素质和综合素质,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责任感。
在实践教学中,除了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应用创新能力以外,同时注重对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环保节约等观念的树立。在实践中应该强调爱护及正确使用设备、工具、量具、在满足工件要求的条件下尽量节约材料、废料分类回收再利用等观念。
五、结语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的实践热情高涨,知识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使自己的技能进一步贴近企业岗位的要求,对于提升就业有很大帮助。如何搞好数控线切割实训教学,仍需要不断的探索与总结,许多方面还要加以完善、改进,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定能为培养适应时代潮流的高素质人才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姚钟伦,苑德春,付大鹏,等.现代工程实践平台建设与实践教学的探索[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30(3):36-38.
1 工业工程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IE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服务于相应的课程或课程群,但在对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形式、要求、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设计上,较少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与联系。总体来看,目前本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①各实践教学环节独立,多为具体的课程服务,缺少衔接纽带,没有形成体系;②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有效性,主要是因为实验、实习条件限制,很多实践教学内容脱离科技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要[2];③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④实验多以演示性、验证性为主,缺少系列化的综合性、创新型、设计性、开放式的专业课程实验,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⑤课程实践内容和产业需求不能有效对接。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分重视课程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的严谨性,而忽视了产业的实际需求,使得培养的人才在服务社会实践上缺乏后劲,与企业用人要求的期望值,存在相当差距。等等。
2 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思路
IE 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应在现有基础上,围绕国家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以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科技进步为理念,以“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为参照,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以工程技术实践为主线,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围绕培养基本技能、综合分析与综合设计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内容更新和体系优化为重点,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以一线工程应用与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层次化、模块化、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建设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搭建计算机综合教学服务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机制,加大实践教学的管理力度和改革考核方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3 工业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设计
3.1 实践教学目标设计
以创新教学思想推进教学改革为动力,以逐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总体目标。根据我校建设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定位,针对 IE 专业的办学方向和特色以及当前广西“14+4”千亿元产业需求的“研究研发型+工程设计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状况,实施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改革,构建一个以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多元化、开放性、多层次、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实验与科研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新体系[3],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区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形成自己的特色,满足今后实施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进一步集成专业建设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成果,使 IE专业的实践教学形成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在同类地区和同类专业中具有推广和示范作用的专业建设实践教学规程与规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实习和创新的场所。
3.2 实践教学设计原则
根据我校所具有学科优势及 IE 专业的特点,对实践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机械、电子工程素质教育背景的训练。我校工业工程专业,设在商学院,该专业的 IE工程定位,主要依托机械、电子工程背景,并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了工程力学、工程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 CAD/CAM、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子制造工艺学等多门相关课程,进一步强调了该专业的机械、电子工程特性。(2)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科研相结合;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注意个性发展的原则,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一方面要求本专业高年级学生主动参与到专业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中,在加强技能培养和实践环节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方式的能力。
3.3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按照 IE 专业实践教学设计的目标和原则,通过以专业教师科研项目、校企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科技协会项目、企业实训等项目驱动的形式为依据,进行 IE 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建设。我们提出的具体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如图 1 所示。在 IE 专业实践创新改革中,我们强调将实践融入到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实践环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本原则,在分析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综合考虑各个实践环节,提出了以课程实验知识点为基本要素,以课程设计、学生科研等集成和衔接基本要素形成专门技能;以生产实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专业实训、毕业设计等综合多种技能实现专业知识的全面综合,从而形成一个点线面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到综合实践应用,逐步巩固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如 IE 专业实践教学中能力递进过程:(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秒表测时、预定时间标准、工作抽样)(工作方法设计和优化、标准工时制定)生产系统优化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专项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最终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当然,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离不开其各组成环节的优化。为此,除了加强各实践环节的过程控制以及严格科学的考核以外,本文认为,各实践环节还应作如下安排:
(1)认识实习。认识实习应广泛涉及企业产、供、销、质管、技术等多方面,并选择典型工业企业作为实习对象,包括管理规范与不规范的企业,以利于学生考察、对比,从而加深印象。
(2)金工实习。金工实习是学生真正通过上岗操作了解机床、了解产品生产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且能够为后续的生产实习做出直接的准备,因此必须采用集中的方式在校内工厂完成。为提高实习效果,金工实习应要求学生根据实习工厂条件和具体的机器设备进行适当选择,自行设计产品及其零部件,自行编制零部件的加工工艺,自行完成零部件的制作,自行组装成产品。
(3)社会实践调查。社会实践调查一般安排在假期,并没有教师的现场跟踪指导。因此,为保证实习效果,指导教师必须在实习前做好统一部署,对社会调查的内容、时间、方式及写调查报告的标准要求作出具体的统一规定,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及兴趣对实践对象作具体深入的调查。
(4)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室,学生在认为必要时可以随时进入实验室。实验实习主要对应各门课程,属于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
(5)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实践大练兵,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岗位胜任能力和磨合期长短。基于实习效果及学生兴趣等方面考虑,生产实习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集中方式,教师应加强过程控制;而对于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分散方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到签约单位参加生产实践。另外,由于有金工实习做坚实基础,对于考察产品工艺的学生,在企业不允许顶岗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及与工人、技术人员探讨来了解机床地运转方式、工件的定位与装夹、产品工艺路线等知识。
(6)毕业设计。为尽量减少“闭门造车”现象及真正体现学以致用,这一环节实践应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及工作岗位情况,鼓励学生到签约单位生产第一线做课题,或者将课题带回学校来做。
4 工业工程实践教学创新措施
(1)完善符合专业教学规律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结合特色课程建设,改革相应的教学实验。对于核心课程的教学实验要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开发一些新的选题。如《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实验主要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突出控制算法、系统分析与计算机仿真,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及探索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计算机语言应用能力。《基础工业工程》的实验主要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以广西“14+4”行业为工程背景,强调以真实的工业环境、完整的工艺流程、有价值的改善项目,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科研激情,按实际项目的方式组织实验教学,提出系统化的改善方案;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将产学研合作、科学研究的优势资源引入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实训。提出改变现有IE专业实验室运行机制和教学模式,将教学实验与IE实践相结合,倡导教师、学生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开展IE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建立企业导师、科研导师制度、研究生助教制度,要求企业导师、科研导师参与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的专业实训工作。要求研究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实验辅助指导等实践工作。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充分突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熟练使用实验设备,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培养本科生的综合能力[4]。毕业设计题目要直接来源于实习基地及本专业科研团队的科研项目和预研项目。鼓励支持学生到生产、科研第一线去进行毕业设计,在工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加大自制设备的投入和研发力度,促进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本专业教师有较强的开发能力及较丰富的工程经验,也有不少科研成果。在实验设备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大自制设备的投入和研发力度,鼓励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在性价比相当时,优先考虑自制设备。这样开发、使用、维护、升级自主化,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利于实验室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依托学生会、大学生创新基地等学生社团,引导更多的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ERP 沙盘模拟,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在行动计划中,要坚持学生自主开发、自主管理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为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学生逐步转变观念,使他们树立从传统的寻找工作,转变为创造工作,再到为别人提供工作的新观念。
(5)开发综合网络平台,整合多维资源。根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我们拟开发涉及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程实践、前沿技术等主要功能模块的综合实践教学信息平台。该平台将整合工业工程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各个环节、各个层次的实践素材,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主学习,方便地与教师交流、互动,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6)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专业特色。积极引进在实验技术、工程技术方面非常有造诣的人才。同时要吸引较多的能力强的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留到实验工作岗位上。使本专业的实验师资队伍形成一支既了解社会需求,又热爱教学工作,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优秀师资队伍,使专业特色得到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生产实习 技能训练 严格训练 实习老师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F42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111-02
我是一名班主任老师,同时还肩负着冷作钣金工实习课、理论课教学任务。职业教育以技能训练为主,它是当前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也是职业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谈谈自己想法和做法。
一.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学习品质
1.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世界观的教育,使同学们不断地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教育激励学生,精通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生产实习,完成学习和生产任务。对学生人生观的教育,使他们懂得人应该为什么活着,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对待理想、前途、幸福、苦乐、生死、家庭、恋爱等人生会遇到的问题。端正学习态度,今天的努力学习,正是为了明天国家建设需要做准备。不能满足于毕业后有个“铁饭碗”就行的雇佣思想,立志为革命刻苦学习,做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
2.专业思想的教育
要注意引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变化,做细质的思想工作。结合实习教学在学生接触本专业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从过去、现在、将来的发展看,使学生了解冷作工专业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从而培养热爱冷作工专业思想情感,激发学生从事本专业自豪感和光荣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逐步养成朴素的职业道德。实习教学过程是一个既枯燥乏味又慢长的过程,使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准备。努力做到眼勤、嘴勤、手勤,使学生逐渐养成不怕苦、不怕累、刻苦钻研、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品质。
3.劳动纪律教育
增强对劳动的责任感,养成诚实朴素勤劳勇敢的习惯。对模范遵守纪律的要经常鼓励表扬,对违反纪律的要批评和相应的惩罚,以教育大家。在奖惩中要树典型,宣传遵纪守法的好人好事,以提高执行纪律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树立学习自信心
到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普遍是参加过高考受过挫折,个别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我们应该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成绩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经常创造条件使学生接触社会企业。请身边成功人士和有成就的毕业生,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树立起学生的信心。
5.安全文明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光荣,应尽职尽责、一丝不苟、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教育学生爱护国家机械设备、工具、材料都是应具有的优良品质,锻炼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安全生产是文明生产的前提,文明生产是安全生产的保证。
(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纪律性。
(2)教育学生保持设备、工具、量具良好的状态。
(3)保持实习工位车间卫生整洁。
(4)严格遵守安全文明生产制度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我一直带冷作钣金工技师班的实习课,没有统一的实习教学大纲,没有具体的实习内容、没有成型的考核套题、没有成型的考核评分标准。这些都要靠实习教师自己不断地学习、探索并在实践中总结提练出来。
1. 基本功训练阶段
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本功操作技能训练,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对关键课题内容多次反复练习,正确掌握动作要领操作姿势和方法。同时还要培养锻炼学生耐力、速度和准确程度。学生如果没有好的基本功,不可能有好的生产技能。所以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地掌握基本功。
冷作工专业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展开放样,而这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建立的基础是《机械制图》,制图不过关,展开放样就无从谈起,所以从学习《冷作工工艺》课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开始,要求学生打好基础。在教学上正投影法和基本体视图,结合挂图模型反复讲、反复练,或让学生做模型,增强同学的立体感。引导学生从挂图实物想到立体图,看到立体图能想出实物模型。特别是进行截交线和相贯线讲解时,一定让学生明白点与线,线与线之间的关系,这样展开放样才能顺利进行。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从作简单展开图开时,就有意识地要求同学把图1:1比例做出,并用硬纸壳作出样板,再用样板作出实物,增强同学立体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把枯燥无味、陌生的基本技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教师在教会每个学生正确地掌握动作要领、操作姿势和合理操作方法,还要使学会运用。
2. 综合训练阶段
冷作工实习教师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既巩固了基本功又运用基本功,逐步提高操作技能和工艺分析能力。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训练的各种方法,冷作工实习教师根据学生技能训练的差异,分配给学生的实习工件内容要复杂化、多样化。实习工件不一、工位不一,展开作图下料都要达到要求。以达到对学生掌握综合训练的课题所规定的内容。在实习内容的选择上我采取的办法是,首先要求学生要掌握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的技能,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题进行练习,保证学生通过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
3. 独立操作训练
这是生产实习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提高。能够达到比较复杂的操作技能,能熟练独立完成生产任务。实习教师对工艺性和操作技术等教学内容,着重采取启发性教学,注意不要有限制学生思维活动的倾向。鼓励学生创造革新,
使教学内容多样化,以便培养学生各种能力。采取组织操作技术表演赛、公关课题讨论和生产实习竞赛,以及结合学校招生工作,有意识地每年在校内搞自己创作的工件展,激发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广泛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工人状况,结合本专业理论课的要求,参考历年工人技师考试题的类型、难度,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课题进行练习。并按标准规定和产品的质量要求制定出考核评分标准,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有章可循。为了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课题选好后实习教师必须自己要先做一遍,然后再给同学讲解工艺流程和每一步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三个阶段是互相联系交叉和促进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延续和发展。各个阶段均有自己的教学重点和内容。实习教师既要全面掌握三个阶段的教学主要内容,又要把握住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具有牢固扎实基本功和较好的操作能力,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内容贴近生产一线
以往学生分配到企业没有头绪,企业指责、学生抱怨,总得适应很长一段时间,其原因大至有三方面:
1、 实习所用的材料
我们通常实习时采用2mm薄板,而企业多采用6mm以上的厚板。
2、 实习工件通常是比较典型复杂的单件
而企业的产品是由许多单件装配组合而成的整体,如何将每个工件从整体的装配图中分离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精通图纸,搞懂装配图是通过什么视图表达的,掌握剖视图、断面视图、局部视图和管口方位图等内在联系。知道每个件又是怎样配合的,精度是多少,多年来由于这方面较为欠缺,学生进入企业后无从下手。
3.学生不懂得产品的生产工艺
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在什么地方干,用的什么设备、什么工具。
4.企业的生产环境比较生疏,加之产品比我们工件要复杂的多,学生进入企业后不知所措。针对这种现状我从以三个方面着手解决:
(1).抓两头带中间,因材施教
学习作产品展开图是冷作工钣金工实习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学生基础不一,反映到实习教学上的问题很多。由于前面打基础时所上的课,如《数学》、《几何》、《机械制图》、《公差配合》等课程没认真扎实地学习混过来的,到头来实习课时问题全集中到实习教学上。基础差的学生点、线、面投影关系都不清楚,甚至不会计算圆周长,更别说作展开图了;基础好的学生学的快,求知欲很强。为此我采取的办法是:基础好的同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保证吃饱,尽量拔高,提供发展空间;结合学生和学院现状,给其它专业和外单位加工产品,给其它专业和外单位下料备料。启发学生集思广义找资料或做展件。基础差的逼着他们学、带着他们干,反复讲解,反复指导,保证他们消化和掌握进行的最基本的课题。消除以往有的学生只能简单的跟别人干,只会做弯曲成型、不会作展开图、不会做下料样板的这种比较别劲实习任务情况。
(2).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冷作工在工厂里基本上都具备独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图纸是技术语言,所以看图的基本功必须扎实过硬。看实际施工的装配图,对于冷作工钣金工技师班的学生来说,是在学校几年来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一次大检查。也是综合能力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通过看产品装配图,加深对已学的《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材料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看图也可以弥补这些知识在学习中的不足,产品装配图内容繁多复杂需要我们的学生下大力气搞明白。总装配图和部件图都配有明细表、标题栏、技术要求、管口方位图和零件图等等,都需要我们逐项对号入坐搞明白。我采取办法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企业产品图纸,在这里也费了不少心思。大家知道现在行业竞争比较厉害,好多企业严格控制技术图纸,封锁消息不外漏,不准参观、不准拍照。好不容易搜集到的图纸当成宝,汇综起来编上号,学生分组分给大家看。发现问题先自己查资料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集中起来师生共同解决。把装配图逐步假想分解成单一的零件图。弄明白零件图中的名称、材质、形状、尺寸、数量,与哪些件配合,配合形式怎样、精度是多少、是否需要做展开图。然后把以前做过的课题与产品零件图、装配图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3)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最终参加冷作工钣金工技师技能鉴定,通常采用2mm的板做工件,比较典型复杂难度大,给学校配备的设备也仅限与实习用。而企业生产中用的是6mm以上的厚板,生产的产品通常由许多简单的单件组合而成的复杂整体,并且几乎不重样,设备也是各色各样。为了尽可能缩小这种差距,正常实习时采用2mm板做练习。完成课题练习后,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写出产品工艺流程。通过产品的工艺流程,让学生知道完成一个工件应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在哪个地方干?用什么样型号设备、需要哪些工具、量具等等,填好工艺流程卡。然后我把原来课题的厚度几何尺寸都分别放大5倍,再给学生讲解板厚变化了,具体操作上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工艺流程怎样改变,区别在哪里。弄明白后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工艺过程,尽可能达到了举一反三效果,这样学生进入企业后会很快适应企业。
四.反思
社会在发展,时代要求实习教师要及时学习充实提高自己,才能与学生有共同语言,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素质,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老化,需要自己具备的知识在不断更新。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我们,不能仅限于在岗位操作能力上,而应该是从业素质的全面提升,把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为此结合自己的专业,我参加了一系列进修学习充实自己。 2011.03. 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CAD高级操作员培训。2013.07. 参加全国中职德育管理创新与新时期智慧型班主任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我撰写的论文《冷作技师班实习课如何走出困境》受到大连市职业技术教育学术委员会好评,荣获2014年大连市职业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并且我撰写的论文《冷作工技师班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在《中国科技博览》杂志2015年第12期发表,使我在教学基本功和专业技能上有较大的提升,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特别是专业课教学,能够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保证学生在每次考试中,都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根据本专业实际开发培训项目,在全市研训活动中组织培训社会企业高级技师,效果良好。
2012.05-2012.08培训社会和企业冷作钣金工考高级技师,16名学员技能鉴定一次通过。
2013.09.对5706厂大学生岗前培训。培训的钳工、冷作钣金工,130名大学生达到国家技能鉴定高级工水平。
先后参与编写本院理论实习教材四本书《焊工实训指导书》、《冷作钣金实训指导书》、《冷作钣金加工工艺》、《冷作钣金工作页》。和自己编写的实习套题并在本院和社会同行中试用效果良好。同时,传、帮、带青年教师,进自己的力量,并取得可喜成效,有的已成为教学骨干。总之,我有信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发扬成绩,与时俱进,努力为职业教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目录:
(1)作者: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室
题目:《生产实习教学法》
出版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一九八四年六月
(2)作者:罗明基
题目:《教育学》
出版单位:大连出版社
出版时间:一九八八年八月
(3)作者:沈玉顺
题目:《现代教育评价》
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二00二年
(4)作者:张向葵
题目:《教育心理学》
出版单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二00七年八月
姓名: 刘鸿顺
年龄:56
性别:男
职务:冷作工实习指导教师
实践是检验学习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于高职设计类专业的学习,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必须要融入实践的环节,这样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必备的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由学校到企业岗位专业技能上的无缝过渡。根据我专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需要,强调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着力构建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可将实践教学归纳为以下三层次、五模块。构架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三个层次:
(1)基础层次。
以培养学生了解专业基础知识为主,掌握专业基本技能。这个层次中,最重要的是培养本专业的方向感与认同感,了解产品造型设计是做什么的,步骤是什么以及如何进行设计。让学生对专业有深刻了解与认识,熟知产品造型设计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与流程,这样才能使其产生对专业的兴趣,为后期进入另外两个层次做铺垫。
(2)综合层次。
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知识的能力为主。突出培养学生进入企业实际岗位的系统操作能力。在基础层次中,学生已了解了专业发展方向与熟知了专业学习内容,进入这个层次,就要开始实践在基础层次中所学习的设计步骤与设计方法。根据课程具体要求,按照设计方法学的指引,进行课程上的实践,项目上的实训,或是社会上的岗位实习,以此来检验基础层次的学习。
(3)创新层次。
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重点,利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式实训课程、参加设计竞赛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的能力。对于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学生而言,设计创新才是课程完结后需要。“五个模块”是针对创新实践类课程设置而言,分别为:
1)课程实训。主要指技能课程的训练,以相关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为实训主体,着重对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专业技法等开展有针对意义的实践教学。如前期的素描、色彩,在课程时间安排上,我专业将这两门基础课实训排在第二学期末,这两门课程实训除了可以巩固审美认知基本能力,更能在第二学期学习过设计基础后回过头来对该课程本身进行更深刻的认知与升华。中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两门课程我专业也安排了实训,这两门课程本身就是专业核心课,所以在课程实训内容安排上,我专业将重点放在将课程技能融入到实际项目的操作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实训课程,不再单纯地只学习软件操作或者设计原则,而是用软件实现产品设计,让更多设计想法成为可以修改的设计方案。模型制作实训可以将学生对产品的设计认知由平面带入三维空间,将仅在纸上的尺寸放样为真实效果,可以增强对产品细节的设计与深入。后期的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等,这些课程的是围绕产品专业本身开展的拓展类课程,承接前面对产品设计本身的学习与设计,循序渐进地进行到产品后期的展示与产品的包装,实训也是延续中期课程的实训内容为主,完整完成产品设计的整套步骤。
2)项目实践,主要针对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开展项目式教学。我专业在这一类实践教学中,主要设置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产品专题、产品快题等核心课程。这类课程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进行课程理论学习,后期导入项目进行实践操作。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这门核心课程的安排上,我专业将前段课程作为产品造型设计方法与流程的理论学习,后期引入真实项目,课程结束项目也随之完成,这种边教边学边做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充分强调了动手能力学习与设计思维发展。产品专题是我专业课程中设置的专业拓展课,产品专题这门课分为:小家电设计、玩具设计、家居家具设计三个方向,每个方向的课程实践内容都是一个真实的项目完成过程,让学生在掌握各个方向设计要点的同时,就实际操作这一方面进行加强,为后期社会实习,提供扎实的专业实操基础。
3)社会实习,主要包括金工实习、采风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学生所学知识最终要回报社会,纯理论类教学在高职院校是行不通的,社会实习的设置正是能有别本科类教学与专科类教学的根本。产品设计类专业的社会实习,必须实现由课上授课型转为阶段项目型,由单向教学型转变与自主学习型。将实践教学场所由传统课堂向实训中心、实习基地、实习单位延伸与扩展。将实践教学方法以符合学生实际为根本进行改变,才能促进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平台。
4)专业创新,是将课外变为第二课堂,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参加院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以及各项设计竞赛等。加强课外实践场所的建设,积极参与设计竞赛、企业合作、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动。这种活动的参加可以使学生从自我角度出发,与同阶段更多同学进行对比,有利提高对专业学习的积极度与热情。
5)素质拓展,是邀请与产品相关的设计界人士进行讲座、带领学生参加艺术设计类相关展会、组织本校优秀毕业生回母校举办职业规划与就业讲座、去各大院校同专业进行交流等。主旨在于拓展学生的专业认知层面,提升设计类欣赏水平,了解业界相关信息。并且,我专业常进行兄弟院校同专业互动,举办小型设计比赛或专业讲座,给予学生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协助各校同学共同进步发展。
2总结
关键词:大工程观;工程训练中心;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98-02
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目的是要在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背景下,培养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发展需要的工程人才[1]。“大工程观”的本质可看作是在工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将技术与非技术要素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可持续的工程教育教学理念。“大工程观”要求工程教育要为学生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强调工程的实践性,不仅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背景,还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扩展知识领域的深厚潜力与创新性。在工程教学活动中,实践性是工程教育的主要目标,当代社会要求培养出的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很强的现场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工程观下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践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也是重要的环节。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只能在持续不断的工程实践过程中培养,一个完整、高效率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运行管理及工程维护等必要环节。其中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尤为重要。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向全校理工科本科生提供工程创新实践训练的公共教学平台,涉及面广,相对于专业教学来讲学科交汇融合度高,因此,工程训练中心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
一、国内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大工程观背景下的工程训练中心要求在构建科学基础、文化基础、工程技术基础及基本技能有机结合的大基础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成为各个环节交汇融合的平台。但是受传统金工实习教学模式的影响,全国大多数工程训练中心在建设方向、思维理念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
1.实践性教学环节缺乏战略性规划,实践教学时间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实践为理论让路是当前我国各个高校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从战略高度上对工程实践进行系统规划,形成由基础到系统的可持续性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各个高校工程教育改革需要认真思考和突破的任务之一。
2.工程训练内容“碎片化”现象严重,教学模式还停留在“技能型”与“学科型”创新模式主导的时代,迫切需要建立与“设计驱动型”创新模式协同的新范式[2];许多院校在创新和设计方面做了广泛的宣传,但是很大程度还是写在纸上,并没有真正形成集团、规模化效应,学生受益面窄、不具备广泛的代表性和持续发展的势头,许多措施还停留在概念的层面上。
3.没有形成将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的工程训练体系,工程教育没有有效地由学校教育向社会延伸,而且受经费不足的限制,新技术更新换代慢,导致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对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够,造成了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不高。
4.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尚未找到最佳的融合点与高效的可持续机制。企业有先进的设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真实的实践环境。高校学生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与系统的理论知识,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还需要学校和企业一起在更高的战略层面上进行规划。如何进行校企合作互动,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得到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的工程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校企双方沟通的重点。
我国各个高校之前采用的简单的工厂加工技能训练型的工程技术培训模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如何建立适合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工程人才需要的可持续的工程培养体系、实现工程训练由学校向社会的有效延伸,是各个高校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重庆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现状与改革
重庆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在2007年被授予“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在“大工程、生产型”工程训练的教育背景下,规划建设了多条教学型工程训练生产线,由原先以机械制造实习为主内容逐步向多技术、多门类、全方面的工程训练发展。以大工程、大制造为背景,重庆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在重新整合不断分化学科的基础上,直接从技术模式跨越到工程模式,形成由机械制造实习部、电子技术实习部、创新实践研究中心和工程综合训练部组成的工程培训体系。充分体现现代制造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主要面向机械、汽车、材料、电子等专业的学生,让学生在工程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各方面得到持续的锻炼和提高。中心现已初步建成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工程训练基地。
中心十分注重工程训练内容的拓展和学生兴趣的延伸。教师在学生完成课内常规工程训练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向课外科技活动拓展,成立了科技竞赛活动组委会和教练班子,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智能机器人竞赛”活动、两年一届的“工程技能创新竞赛”活动,从创意构想、方案设计、成本核算到具体的产品制作,均由学生组成的参赛小组独立完成,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了广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011年中心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并代表重庆赛区参加6月2~4日进行的全国总决赛。重庆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在如何体现教学实验环境体现生产的实践环境和实现工程训练的持续性上做了积极探索,结合企业主流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水平,使学生可以把所学直接与科技发展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中心不脱节、开展大工程观-生产型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探索形成了以工程训练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并结合教育认知规律,建立适合不同阶段和基础的学生、体现不同专业应用的知识模块、促进各专业间相互开放和融合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通过以上措施达到工程训练四年不断线,形成可持续的训练教学过程。训练内容融入四个层面,如下图所示。
三、后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工程训练中心是我国各个高校为数不多的将学生教学、技术服务和技能鉴定融合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对外能与企业合作进行生产加工业务往来,比较深入地参与到企业的产品研发中,可以比较系统地将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学活动向社会延伸,是建设大工程观下生产型工程训练中心的关键内容之一。今后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
1.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研究及与企业深度融合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还相对滞后。传统意义上的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一般由学院从经费中拨款,自主建设,自主管理。建设完成后,因资金投入等原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根据市场情况和技术发展进行全面整改。这种模式的实训基地一旦建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设备技术参数会落后于市场现状,缺乏“造血”功能,不能随市场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以及受资金投入的约束不能够持续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工科院校的工程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表现在:对工程教育思想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足够的重视,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缺乏整体优化与应具有的独立性;工程实践内容陈旧,缺乏更新;工程训练强度不够,与生产现场脱节严重;教学环境缺乏应有的投入,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相关资源、各类基地保障、仪器设备和教师的工程素质等方面,不能适应生产实际的需要,学生到企业后进入角色的时间变长。因此,必须建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应首先体现在培养方案上,把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创造精神放在突出的位置,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工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结合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其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体现在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教学过程之中;第三,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科学设计实践环节。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实践环节可分成实验、实习与设计三大类。这些实践环节犹如桁架结构中的一个个节点,通过这些节点可以把原来相对孤立的理论知识连接在一起,对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起着支撑作用。
2.具体分析我国各个高校工程训练实践情况,加强统一区域各个高校之间的资源整合,加强不同区域校际间合作。多年来,工科院校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层次一直停留在开会、参观访问等浅层次的交流,尚未形成系统的、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后续可以项目合作形式为主积极探索校际合作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程设置 教学模式 专业实习 课程考核 阶段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188-02
在高等教育中,工科类专业课程作为工科课程设置的最后一个环节,具有以下特点,即专业课程必须与基础及专业基础课程相结合;专业课程必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专业课程必须与应用教学相结合;专业课程必须考虑传统经典理论与现代前沿技术相结合;专业课程必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本文就工科类专业课所具有的以上特点,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专业实习、课程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工科类专业课程“阶段式”教学改革模式。
1 工科类专业课“阶段式”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改革
工科类专业课课程内容通常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两大部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必须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实践知识除了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外,通常包含有许多的实践性、现代前沿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知识。目前工科类课程设置普遍存在“脱节”现象,即各课程之间“脱节”、课程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脱节”。如何做到专业课与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相接、连贯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
专业课程设置应贯穿于专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传统工科专业的教学模式,研究探索一种科学、实用的“工科专业分段式教学”的模式[1]。笔者认为,工科类专业课程设置应避免集中式授课,可考虑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将专业实习贯穿于专业课程设置内容中,进行“阶段式”课程设置及教学。
1.1 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教学阶段
该阶段课程应安排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业实习前。通常工科专业都有明确的培养方向,但在培养过程中各门课程变为一个个独立的课程,课程之间的连贯性以及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性被忽略,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必须以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因此,课程内容中应适当设置习题课及讨论课,习题课主要以分析、讲解、讨论为主,使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将所学基础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运用到专业课程的分析及计算中;讨论课程主要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提出“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有哪些具体的运用”等问题,并以此为作业的形式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1.2 专业实习教学阶段
工科专业实习主要包括金工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是高校培养适应性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高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专业实习对于专业课程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通过专业实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经过专业实习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也不再显得那么抽象、费解,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然而传统的工科类课程设置中,专业实习通常安排在专业课程前后成为单独的课程,甚至专业课教师并不参与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这就使得专业课程教学与专业实习教学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可根据不同的专业实习内容将其设置在相应的各专业课程内容之中,作为专业课程中的一个教学阶段,即专业实习教学阶段。
专业实习教学阶段可在基本理论知识教学阶段的基础上展开,学生带着“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运用”等问题进行专业实习,将更有针对性,同时可更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中去。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工程,并主动对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及关键、前沿技术进行记录。本阶段教学可考虑外聘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联合指导的模式,既可以很好地解决师资问题,还能充分利用现有实训技术平成实践教学任务,让学生得到应有的专业实训。
1.3 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及难点知识教学阶段
第三阶段为理论联系实际及难点知识的课程内容。学生通过第二阶段的实习对具体工程有了具象的认识,同时对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关键技术、前沿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及了解,再进行本阶段的学习,将会使其更容易理解专业课程知识。
本阶段教学应采用讨论及综合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对其在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工程问题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及讲解;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仅就学生讨论结果及相关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课后以实际工程为依据布置综合性习题,进行理论分析及计算。综合性习题可考虑学生分组的形式进行,一方面可解决专业课作业计算量繁而重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由于各小组综合习题的实际工程不同,也避免了同学之间作业抄袭的现象。
通过以上三阶段课程设置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可做到专业课与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实习的相接、连贯,传统经典理论与现代前沿技术的相接、连贯。同时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高效地利用现有实训技术平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做到生产、教学两不误[4]。
2 工科类专业课“阶段式”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1.1构建符合新能源(太阳能)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设有制冷与空调技术、制冷测试技术与自动化、太阳能利用三个专业方向。理论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前三个模块构成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体系,为学生继续深造和进行能源动力方面的研究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专业选修课模块根据2014年3月德州及其周边地区对新能源类特别是太阳能应用方向的人才需求设置了相关课程[2]。结合行业企业用人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实践环节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前三年,学生的实践环节主要有包括认识实习、金工实习、制图测绘在内的基本技能训练,以及把课堂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等专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掌握了扎实宽厚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后,第四年有计划地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包括专业方向实习和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012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聘请中科院物理所孟庆波为教授,聘山东大学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韩吉田教授、天津大学“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赵军教授、国家太阳能热利用研发中心主任赵玉磊为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完成了德州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专业规范的撰写、培养方案的修订、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规范的撰写工作。同时,德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与中国太阳能产业联盟联合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太阳能热利用方向)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班,2012年9月首届招生50人,2013级招生正在进行中。鉴于太阳能专业高校教材紧缺的现状,机电工程学院编写了7本太阳能系列高校教材,其中孙如军教授编写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已于2012年11月出版,其余几本已经完稿,等待出版。
1.2培养适应新能源(太阳能)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人,均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是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近三年来,专业教师共近12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20余篇,在外文期刊15篇,被SCI收录9篇;承担或参与国家、省科技厅、市科技局项目20余项,院级科研课题30余项,承担国家教研立项课题5项,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28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1.3能源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近几年在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大赛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仿真竞赛、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等各类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都获得了优异成绩,获得国家级奖励2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教师指导学生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实用型新专利20余项,获奖层次和数量均居全国同类院校和省属高校前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参赛作品《太阳能电动车》、《太阳能服饰》、《绿色压力环保鞋》、《自切换高效太阳能干燥装置》连续四届分获国家级一等奖,尤其是在2011年8月的竞赛中,学生的参赛作品《害虫自杀式太阳能灭虫器》,在全国182所参赛高校中,荣获国家特等奖,现场总决赛全国成绩排名第一,同时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学生就业率高。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主要就业行业为省内制冷、空调、汽车、太阳能等行业,许多同学现已成为企业设计主管或现场主管。到目前为止,与皇明太阳能集团联合培养的太阳能专业的学生中已有160名进入了相应的岗位,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1.4构建协同创新的新能源(太阳能)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2007年至今,德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先后在国家太阳能热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立实习实践基地5个;2006年12月,机电工程学院与山东奇威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投入了30万元,校企合作共建了“太阳能中央空调实验室”。2007年3月与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成立了“太阳能热利用工程技术实验中心”,面向全校相关专业师生、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及地方新能源企业开放。该专业分阶段安排学生到各公司进行见习和实习,并聘请高级工程师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讲座和兼课,带来了大量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科研课题,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指导,开阔了学生视野,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状况,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自2007年与皇明联合办学以来,相继已经开设了五届“太阳能班”,实验室教学配置都相应固定且配备齐全。所用教材都是德州学院和皇明集团合作编写,共20余部。集团派相应的各部门高级技术人员到校指导教学工作,联合办学借助皇明集团国际领先的检测与研发设备,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借鉴与皇明太阳能集团联合培养人才的经验,2010年又先后与德州旭光太阳能集团、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等太阳能应用企业成立了相应的企业冠名班。2012年,德州学院与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已获教育部批准。在合作办学基础上,总结出了“三三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经验,在2010年山东省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工作电视会议上做了大会典型发言。由此构建的“强化专业技能、突出创新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了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2009年至2011年,德州学院连续三年被评为“山东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2011年德州学院列入首批“山东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2建设规划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新能源行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建成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引领的能源类专业群和能源类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为德州及周边地区新能源行业发展起到引领和推进作用。
2.1打造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引领的“特色突出、优势显著”的能源类、机械类、自动化类专业群目前,我校已确定重点打造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暨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方向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引领的能源类、机械类、自动化类专业群,为德州市新能源产业共涉及的太阳能利用、风电装备、生物质能、热泵应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六大领域做好智力支撑。根据德州市及周边地区对新能源装备与环保机械领域人才的需求,对三个专业群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能源类专业群主要侧重于新能源(太阳能利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机械类专业群主要侧重于新能源装备与环保机械的设计制造,自动化类专业群主要侧重于新能源装备与环保机械的自动控制。在现有基础上,完善理论———实验———实践人才培养路径,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能源类、机械类、自动化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同时对现有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同时购进必需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积极打造群内共享的公共实验教学大平台,建成山东省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2深化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将围绕德州市及周边地区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太阳能利用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建设,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进一步完善“3+1”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修订教学计划,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纳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学校的教学活动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灵活调整教学周期,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2.3打造一支满足新能源(太阳能)行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依据德州学院的柔性人才引进制度,引进教授、博士、企业技术骨干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新能源行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同时结合实际需要,兼职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加大在职教师培养培训力度。通过下企业、做访问学者、进修多种方式,在新能源行业造就出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人才,使专职教师下企业制度化,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和岗位聘用的重要内容。完善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习制度,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双师素质。
2.4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打造新能源行业卓越工程师的教学目标指导下,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共同研讨,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平台设计应用能力平台综合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平台科技与创新能力平台”的“渐进式四平台”实验教学体系按照校企联合、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依托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奇威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等校外实验教学中心(研究所),以及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等5家实践教学科研基地,建成集研究创新、基础实训、生产实训、学工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创建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山东省实验实习示范中心、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学生的课堂教学、课程实习、专业实践及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与企业实际、教学研究与企业产品开发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
3结束语
就像“舌尖上中国”一样,美味源自新鲜的食材。要想做到“教学内容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就必须建造丰富多样、与时俱进的实验内容。首先应在实践内容进行优化,达到引导学生、吸引学生去主动学习的目的。
1.面向对象的实践内容
土木工程实验中心负责学院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和工程管理三个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同时还负责全校包括采矿工程、冶金工程和机械工程在内的二十余个本科专业的力学相关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着时间不确定、内容类型多,培养对象相对复杂的情况。中心不仅开设土木类课程的专业基础实验、集中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项目,同时还面向全校开设力学实验公共选修和创新实践内容,有基础类、专业类、综合创新类等几十个子项目,培养的层次不统一,同样的选修内容由于学生专业背景和学习层次不同,就要求指导内容和深度也不相同,造成实践教学过程中规范化化难、量化指标不明显。针对实践教学中项目层次多、服务专业多,现场训练与工程应用为主的特点,实验中心构建了“一体化、二系列、三模块、四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体化”:对实验中心所有实验课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实验内容体现“加强基础,强调综合,发展个性”的原则,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二系列”:根据专业特点,设计了土木类,非土木类两个系列的实验内容。“三模块”:按照教学内容划分了实验与上机、课程设计与综合实习、创新性实验项目三个模块。“四层次”:根据“加强基础,突出实践,引导创新”的思想,由浅至深设计了基础型(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巩固型)实验、应用型(提高型)实验、创新型(研究探索型)实验四个层次。这种科学的实验体系保证了实验教学模块与理论教学同步,为培养学生实践分模块、分层次教学管理提供了保障。
2.阶梯化能力培养模式
面向对象的实践内容划分和有效执行,必须逐项设计实践内容的培养目标,明确每项实践教学要培养学生何种能力。中心突破传统观念束缚,对于大部分实习和课程设计实践项目在面向对象的基础上,采用“阶梯化能力培养”的模式,即针对能力培养目标划分了等级,明确量化每项实验能力培养目标,形成实践内容的层次化。中心按照实践内容难易程度和技术先进性,设计了ABCD四个级别的阶梯能力培养目标,分别是A基础操作能力、B综合工程应用能力、C工程管理能力、D研究创新能力,中心阶梯化能力培养模式。基础训练型实践内容主要侧重于基础实验和工程训练,如材料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测量实习等,这些项目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综合工程型实践内容包括各类实习和设计,如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主要是通过实习和设计来加强学生的综合应用、工程执行能力和工程管理的意识;应用实训型实践内容包括各类软件的学习和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如建筑结构CAD、PKPM结构设计和注册师实训,这些项目主要是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研究型的实践内容相对灵活,选题可以是课外的科技活动、科学竞赛和创新实验,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结构设计大赛等,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行业最新工程技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当然,每项内容一项实验内容能力培养可以是一种能力,也可以是多种能力综合训练。
二、实践教学组织的科学设计实践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课堂
要引导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学习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剧本,即好的教学组织设计。一个科学设计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实训主观能动性,更能让学在实践过程做到“在模仿中超越,在超越中创新”。正如杜威所说的那样:“教学方法就是安排教材,使教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和安排,使之最有效地在学生心中产生印象并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对于实践环节来说,就是具体实践教学组织。
1.实践教学组织理念
每种实践项目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级别和类型是不一样的,有的实践项目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的实践项目培养的是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有的实践项目是侧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形成。培养目标不同,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应该不同,中心针对不同类型实践项目选取不同的理念进行指导,实践教学组织理念如图2所示。工程类实践项目注重的是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按照职业资格教育的模式,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来组织具体的实践内容,按照项目“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步来进行,如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研究探索型项目强调的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执行,因此采用美国著名教学设计专家梅里尔(merrill)倡导的“五星教学模式”,即在“针对问题求解”的宗旨下,由不断重复的四个阶段的循环圈构成———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练习应用、融会贯通掌握,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实践项目根据实践内容特点和能力培养级别选取相应的组织形式,可以是某一种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形式交叉进行。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论验证—实验设计—综合分析—创新思维各阶段的实践能力,从而最终具备工程应用和创新双重能力。
2.实践教学组织方式
对于综合工程类项目采用项目管理形式进行实践组织。将实习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实习内容则按任务下达,在任务展开以及工程进行过程中,学生会在不同环境中,产生种种不同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包括:①与教师互动;②到教材、指导书、规范等相关资料中求证;③学生之间研究协作;④小组之间相互交流;⑤实践验证等。以学生自己能采用的一切方法求解问题,以实习学生集体智慧和小组按建制的、充分的、独立的、积极的运行完成项目,教师对研究过程和方法不做统一规定和要求。通过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互动协作完成项目,达到知识的验证、升华、深化和总结,实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设计研究性项目,采用互助协作方式进行,让老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学生互动协作学习的方案,采用集中观摩与分配任务、项目展示评估、工程项目设计三种方式进行。①集中观摩与分配任务是展示宣讲实习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之初面对学习任务,建立实习关键问题,然后成立实习小组,分配具体工程任务,激发学生形成学习动机;②项目展示评估是让学生在实践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学习,从互相检查和自我检查实践学习的效果角度,促进理性思维学习。③工程项目设计环节是让学习者通过实践学习重新运用各方面知识综合,进行创新设计。整个教学组织过程,通过形式上的多样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将所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联系起来。
三、结语
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电气设备运行的技术管理知识、电气设备的制造过程知识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向工人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从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通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入厂以来的工作内容
我对技术工作的理解
我想在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有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技术工作的全部内容—“研究、试验、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七件大事技术人员要一竿子到底!”。我认为这里所说的“七件大事”就是技术工作。有些人认为只有研究和设计一些高科技含量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技术性工作,而贬低看不起安装、使用和维修这些工作,认为技术含量低甚至没有技术含量。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错误的,从哲学的观点看,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创造出来的,用于指导实践。而试验、制造、安装、使用、维修就是我们的实践工作。这就好比是一台计算机,要想使其正常运行,硬件和软件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硬件是软件的基础,软件是硬件的灵魂。毫无疑问,我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新员工,实践方面的经验还很缺乏,在学校中学到的是更多的理论知识。因此,很荣幸上级领导给了我这次车间实习工作的机会,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在实践中的技术工作,弥补在实践经验中的不足。
我对公司工作的理解
很荣幸成为公司的一员。xx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公司是一个团结的整体,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公司需要依其更快更好发展的需要并结合个人的情况来安排工作岗位。有做技术工作的,有做市场工作的,还有做管理工作的等等众多的工作岗位。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是不允许的。因此,我认为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很重要。作为一名未来电气控制方面的技术员工,我会始终坚持公司提出的“七事一贯制” 原则。技术员工不能只会配线、接线、调试和装配,而不懂研发、设计和编程等工作。我对公司发展的理解,xx电信设备制造公司自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太阳能行业后,最近几年一直处于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从李总的工作报告出站报告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对半导体硅锗材料的需求同目前的市场供应相比,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太阳能产业作为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也发现公司管理和技术上的某些问题。
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下面主要汇报一下我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如配电箱开关是否接错或安装是否到位等,通过观察可以通过目测容易地解决;对于一些偶然的、特殊的问题,在调试过程中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需要积极地思考,向有经验的员工请教,亲自动手进行各种检测和试验,问题解决后须做认真的总结,使自己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此外,我认为整流主板的电路接线原理对于掌握维修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可是很多维修工根本都不懂。
最后,在公司技术和管理上提几点建议:
1)目前,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电气控制柜设备比较陈旧。从公司长远发展和经济利益考虑,我认为应当对电气控制部分的产品在控制方案上加以改进,推出自己的新产品。
2)在机柜的接线、布线、调试、安装过程中,我认为机械人员与电气人员应当加强交流,互相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入厂以来的工作体会
在生产车间,我首先在电缆班,毕竟是第一次,所以起初做起来笨手笨脚的,也挺辛苦的,不过在同事和同学的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进步和成长,也充分感受到公司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和温暖,于是我决定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所以工作起来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更是通过虚心请教,在师傅的指导帮忙协助下,我很快的适应了这份工作,经过这几天的过渡,我已经初步掌握了制作电缆的步骤和一些基本注意事项。不过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我知道甚少,于是我虚心请教师傅同时自己也阅读相关的书籍,并细心专研,最终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在车间实习的这段时间,虽然有时候工作很苦很累,但是,我从中体会到了实践中的专业技术,不断积累实践技术经验。生产实习是白云学院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我们通过实习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骨干打下良好基础。通过生产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多种电柜的主要结构、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使用的主要工装设备;产品生产用技术资料;生产组织管理等内容,加深对交直流变换的工作原理、设计、试验等基本理论的理解。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交直流变换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学好专业技术,从事这方面的接线、布线、调试、安装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次生产实习过程中,不但对所学习的知识加深了了解,更加重要的是更正了我们的劳动观点和提高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等。
最后,我至少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缺乏工作经验
因为自己缺乏经验,很多问题而不能分清主次,还有些培训或是学习不能找到重点,随着实习工作的进行,我想我会逐渐积累经验的。
工作态度仍不够积极
在工作中仅仅能够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虽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但若没有工作做时可能就会松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主要还是因为懒惰在作怪,在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惰性,没有工作任务时主动要求布置工作,没有布置工作时作到自主学习。
工作上不够钻研
我自己选择的,因为在我看来,只有被市场认可的技术才有价值,同时我也认为自己更适合做与人沟通的工作。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老师和同事的关怀与培养下,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也有了全面的发展,但我知道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还要更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优秀的同事学习,继续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自动化专业实习报告(二)
来上海有一个月了,每天都在不断接受新知识、开阔新视野可编程控制器是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新型自动控制装置。由于它可通过软件来改变控制过程,而且具有体积小、组装维护方便、编程简单、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是现代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之一。随着技工教育的发展,为了适应plc日益广泛应用形势,近几年,许多技工学校都开设了plc这门课程。技工学校专业课程在理论要求方面难度不亚于大专院校,而技校层次的学生 基础较薄弱,且近年生源素质不断下降,增加了技校教师的教学难度。另一方面,在新技术的专业课教材使用方面,没有成熟、统一的技校配套教材。如何在技工学校教好这门课程?现在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plc教学的一些见解。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具有多变性、综合性、典型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五大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有一般又有特殊,既有新授又有复习,既有理论又有实训,既有工作原理又有编程方法,既有典型单元程序又有复杂实用案例,同时技工学校的学生又是一个学习基础、习惯和动机差异很大的群体。这就决定了我们技工学校的教师一定要根据本课程不同教学内容及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我们教师还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如何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广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上多下功夫。但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担任《plc原理及应用》的很多教师采取的是“一言堂”和“填鸭式”的教学,势必也就造成了“言者津津,听者昏昏”的教学局面。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上,尤其是plc指令及应用、编程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教学内容上,最适宜于采取双边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大胆引入“行为引导学”教学方法。为了搞好双边互动式教学,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教材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课堂上动态的教学信息,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创造出一个可以实现双边互动式教学的环境和气氛,通过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共同讨论、动手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地开展双边互动式教学。不仅是老师传授给学生编程方法等,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给出的任务书,从各方面获取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完成任务书的同时,不自觉地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过程中还增强了学生之间信息交流。例如:在介绍了一些基本指令后,让每个组的学生自己讨论这些指令能解决的基本电力拖动问题,并动手画有关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用相机拍或者从网上下载与plc应用有关的机床拖动图片,连成一幅作品,完成后粘贴在班级教室内,供学生参观他们所做的成果。
我们知道,用于教学的plc教材,在编写时一般是按照:基本原理、基本指令、基本应用、基本操作等分成各个独立的章节。编者按照结构严谨性进行编书,教师实施教学时,则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而开展教学。这是教材使用者要注意处理好的问题。如果任课老师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就是要将全部基本指令学习完毕,再学习基本应用,基本学习完毕再进行基本操作的学习。这样,在一段期间内学习完所有指令,学生学习后的印象不深刻,容易混淆,到基本应用的学习时,又得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学习,效率不高。所有理论学习完后,才进行基本操作,不能互得益障,教学效果不好。
为此,我在plc教学中采用了课题式单元教学,重新自编教学内容。任课老师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了上百个plc应用实例,并通过筛选、整合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几个同类实例组成。每个课题以一个应用实例为主题,其内容包括了:应用实例的生产目的,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的介绍,用plc实现控制的线路,所用的基本指令,编程方法、调试应用。由几个应用同类指令的实例课题组合成为一个教学单元,全部教学内容分为五个教学单元。五个单元主题分别是plc原理、时序控制、计数控制、位置控制和特殊功能综合应用。单元内的课题按照其难易程度安排教学的先后顺序。第一单元有电机的点动控制、电动机的连续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机的手动y-Δ控制、抢答器控制系统、数学显示控制系统这六个实例作为对plc工作原理部分的学习(其中也包含几个最简单指令的学习)。第二单元以电机自动y-Δ降压启动控制、两灯来回闪亮循环控制、多台电机顺序控制、货物传输带控制系统等四个实例为学习对象,学习按时间顺序控制的原理及应用。从以上列举的两个单元可知,任课老师精选设计的每个实例课题有一定的科学性、连贯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目前在《plc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践教学上,由于我们教师所编写的实训指导书详尽有余,明明白白,加之所做的实习实训都是“简单验证式”或“机械重复式”方面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依葫芦画瓣”提供了方便,学生在实习实训时只需要进行程序输入、线路连接等简单操作即可顺利完成。这种实习实训教学方法,目前已被我们教师广泛认可和采用,但至少我认为:没有问题的、不需学生动脑的实习实训是毫无意义的。对于与plc技术应用密切配合的实习实训教学,教师只有指导学生运用plc编程方法亲自编程操作,在实习实训中既动手又动脑,既能发现问题又能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从本质上学好这门课程,从而最终实现本课程在技工学校的教学目标,我们教师应该根据企业对plc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设备情况,针对技工学校本课程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在如何引导广大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既动手又动脑上多下功夫。技工学校是一个学生学习基础、动机和习惯差异很大的群体,因此实习实训教学同样要做到因材施教,采取因人而异的分层教学,即按学生学习能力分组,确定每组不同的实习实训目标,从而使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在实习实训中,都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培养。除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做完基本的实习实训项目外,还要安排一定量的选修实验项目和研究性课题,让广大学生自主选择,教师现场指导,或者督而不导,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地分析在实习实训中所遇到的问题,写出实验报告 交教师评判,师生共同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对于大型的实训项目,如电梯、机械手等,还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教学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由教师明确各小组在实训中的任务和目标,从而培养广大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 素质和能力。
每个课题以实例为重点,这些实例都是来自我 们身边的生活、生产。学生对教学课题感兴趣,认识到所学的东西有用,能解决现实问题,学习热情是自然地高涨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学习效果肯定不懒。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之一,他们对学习的追求往往来源于兴趣。凡是有兴趣的东西,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若能有兴趣地学,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时机,结合教材特点,把兴趣的东西引入课堂,这些东西越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又不偏离教材,学生对所学知识就越容易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越浓,从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跟着提高。教师积极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从开始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逐渐地由学生提出问题,自行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plc知识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实例来自生产、生活、要处理及注意的有关问题我们都向学生交待清楚,引导学生具体的处理办法、解决方法步骤、方向。通过多个实例的学习、实践与积累,学生能逐渐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课老师把plc技术应用教程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中的几个实例都是以某个重点指令的应用为主线。应用程序由简单到复杂。这样,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将该单元的重点指令很深刻地留在脑海中。他们灵活应用指令的能力会逐步增强。课题式教学中通过恰当的引导,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应用plc的能力。
㈢ 提高竞争意识巩固所学知识
我们知道,适度的压力是动力的泉源。为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我们任课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单元过关制度来增强学生学习的适度紧迫感。每个课题教学的最后环节是课题小测验,测试内容与课题大至雷同。一单元结束时进行一次单元综合测验。实施单元过关制度后,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曾有这样一个事例:一名学生在单元过关小测后,突然停下正在参与的足球比赛,跑到笔者身边来,求证他刚想到的解题思路是否正确。当他得到肯定的答复时,高兴得手舞足蹈。由此可见,任课老师应通过单元测验,给予学生适度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有较大的动力,学习效果好。通过测试来检查学生对课题的掌握情况,以及时地查漏补缺,也是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技工学校学生的plc应用能力,以适应上岗要求。《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最重要的特点是“综合应用性”,因为一个实用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往往是很复杂的,其中可能包括机、电、液、气等内容,而且还会因行业不同控制要求也有所不同。故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应把机械、电工、电子、液压、气动和计算机等知识与plc技术进行有机地联系,扩大实习实训课时的比重,逐步加大学校相关设备的投入,建立较为完备的plc技术仿真实训室,从而为“plc仿真项目开发”的实训教学创造良好条件。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通过plc仿真项目方面的实训,让学生亲自编程、实际接线和仿真调试,并对运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职业能力,真正实现学生毕业后在plc技术应用领域“零距离上岗”的最终教学目标。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作者在电工专业《plc应用》教学中改革教材,以精选出的实例为重点实施课题教学;丰富教具,运用合适的教学辅助手段,尽量运用直观教学;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做好引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生plc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岗位要求。,我到上海科研单位和工厂的实习实践,使我增长了知识和见闻,也让我增长了很多实践知识,很有收获,也很有感触。在几天的活动 中,我至少强化了一个观点——发展经济要有长远的目光,要有知识,也要有技术。这次的实习,我也增强了一个信念——要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发展中国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此,要感谢两位老师对我们的悉心照顾和帮助,这些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对我的支持和关爱,他们教给了我许多知识和课本以外的东西,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我的暑期实践活动,没有他们的讲解,我也不会学到那么多的东西,有那么多的收获了。非常感谢他们!
是的,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尽量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要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例如市场部的同事相处好,那工作起来的效率才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无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与前辈们聊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尽管许多情况我们不一定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底,也算是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了。
除此之外,还有我感触很深的就是认识到了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差距,内陆和沿海的差距,认识到了资金和人才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一个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科研环境对科研团队的重要性等等。
暑假作为一个很好的接触社会的契机自然不可浪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公司领导和老师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从我的实习过程来看,我有以下心得 体会 :
一、刚接触一样新东西,要有信心把它做好,不要退缩。其实再难的事只要有信心,肯用心,积极主动就一定能做好!我刚开始项工作的时候,也感觉什么都不懂,什么都难,常常都摸不着头绪。但我仔细地想了想,万事开头难嘛,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不是在为自己找借口,而确实是这样。所以,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便开始了实际的行动,努力地学,有不懂的就问,有不清楚不明白的就通过各种途径去弄明白,根本就不怕别人笑话,因为我知道,刚从学校出来的我就像一张白纸,我要用各种颜色的笔去描绘它。
二、实践才是活生生的东西,通过实践,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很容易甚至比理论上的更简单。条条框框的理论看起来很乏味,有时也难以理解,但自己亲身去实践,去操作,慢慢地就会变得很熟练,大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刚开始看到那测试流程时,觉得很烦琐,很多东西都是一头雾水。但当我真正独立去实践,去体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原来那么简单!所以,我现在觉得,单纯理论上的东西,没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是无法真正透彻理解它的真正含义的,就算你把它背得滚瓜烂熟也不起什么作用!不把死的东西变成活的东西就等于没有真正的东西。
三、初涉社会,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外面的世界与学校有太多的不同,远远比学校复杂得多,所以在外面如果还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的话就会使自己到处碰壁。在学校,有一个在各方面都很接近的群体,很多问题都比较容易沟通、较容易理解和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但在外面可不一样,你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你要面对形形的事,孤独无助的你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想办法,去寻求一切可能的途径去解决。
在这几个月的实习时间里我所获得的最为深刻的体会就是以上几点,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最后,我用一句话来总结 我的心得体会:外面的世界是复杂的,但你必须去面对,即使你有过太多的苦闷和不适应;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自动化专业实习报告(三)
此次生产实习是我们机制专业学生在已进行过金工实习,并已学完基础课,基本学完技术基础课和已经开始专业课学习之际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它让我们巩固、验证已学过各技术基础课(如机械制图、材料成形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材料成形原理、控制工程基础等)所获得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对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的观察、了解,让我们初步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包括设备、工艺、刀具、液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和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现场实习、观察,我们每个人的知识面扩大了。实习使我们获得了基本生产的感性知识,同时又锻炼和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我们接触社会、了解机械行业状况、了解就业行情的一个重要途径,逐步实现由学生到社会的转变,并且让我们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体验企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这些实际知识,对我们学习后面的课程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基础。
根据学校的实习安排,我们在郭老师、王老师、李老师、徐老师的多位老师的带领下总共去了四个机械类的公司,它们分别是:建华厂,齐二机床集团,德达重工,红旭达公司。
实习内容
实习时间安排:
月30-8月31号 教室看机械生产实习相关的视频;
月1号下午 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 接受生产实习安全教育;
月2-5号 齐齐哈尔建华厂参观实习;
月6-7号 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参观实习;
月8-11号 齐齐哈尔德达工厂参观实习;
月12-13号 齐齐哈尔红旭达参观实习;
实习具体安排:
月2、5号上午:我们的首站是建华厂有限公司的北车制动生产车间。
带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我们班同学陆陆续续的来的了建华厂门口,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了建华厂北车制动车间,它主要是加工制动设备的,是汽车行驶途中重要的安全保障,因此,要求其具有较高的性能。我们看到了正在加工的制动设备的主要零件半环,和炮弹前引爆管。
其中重要的加工工艺是车、铣、磨等。有加工中心、车床等设备加工的。
经过这些加工艺以后,汽车的制动半环各道工序也就基本结束了,当我还在沉浸在对机床、工艺和加工的惊讶中时,我们第一天上午的参观实习算是参观完毕。
月2、5号下午:我们任然是来到的建华厂的建华电梯厂,我们这次参观的是建华电梯厂的装配车间。在这个车间里我们看到了剪板机和锻压机床。
顺着这个顺序我们首先见到了落料阶段的设备:电动剪板机。电动剪板机采用抵抗键形式离合器结构和开式齿轮传动,并采用较先进电器(脚踏开关、手动开关)操作,噪音小操作维护方便。采用全钢焊接结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造型美观,能耗低。广泛用于冶金、轻工、机械、五金、电机、电器、汽车维修、五金制造及其它金属薄板加工行业。
在快要结束这次电梯厂转配车间之行的时候我又意外的在华星的一个车间内见到了在学校的金工实习时用过的车床,看着工人师傅们熟练的操作车床,用麻花钻钻孔,内心很是兴奋和激动,车床和麻花钻对于我来说算是比较熟悉的。
建议:在被车制动车间看到车间的地面不整洁而且东西杂乱的摆放,得在管理方面加强点,高的生产效率是基于好的管理。
月6-7号我们都在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参观实习。
齐齐哈尔第二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主要产品有落地式铣镗床系列、双柱立式车床、重型回转工作台、立式精镗床系列、卧式铣镗床、珩磨机床、数控铣镗床、加工中心等系列100多种数显、数控机床产品。
到二厂北门之后接待我们的师傅带领我们进了二厂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生产的各类产品以及这个公司的发展壮大的过程,接着他又详细介绍了从接单到交货的整个流程
首先是市场部的人员拉到订单或者是外面的公司要我公司帮助制造某种机床床,提供具体的生产要求和符合标准,我公司根据上述情况进行各项工作。
听了老师傅的讲解,我们带着好奇心来到加工车间,车间负责人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产装配流水线,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龙门铣床各个主要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工艺和整机的动力驱动问题以及内部液压系统的一系列构造。它的液压系统共分为供油机构,执行机构,辅助机构和控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液压系统分成不同的形式。按油液的循环方式,液压系统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开式系统是指液压泵从油箱吸油,油经各种控制阀后,驱动液压执行元件,回油再经过换向阀回油箱。这种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发挥油箱的散热、沉淀杂质作用,但因油液常与空气接触,使空气易于渗入系统,导致机构运动不平稳等后果。开式系统油箱大,油泵自吸性能好。闭式系统中,液压泵的进油管直接与执行元件的回油管相连,工作液体在系统的管路中进行封闭循环。其结构紧凑,与空气接触机会少,空气不易渗入系统,故传动较平稳,但闭式系统较开式系统复杂,因无油箱,油液的散热和过滤条件较差。为补偿系统中的泄漏,通常需要一个小流量的补油泵和油箱。由于闭式系统在技术要求和成本上比较高,考虑到经济性的问题,所以机床采取开始系统,外加一个吸震器来平衡系统。 现代工程机械几乎都采用了液压系统,并且与电子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结合,成为现代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设计好液压系统,是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加工车间,对龙门刨床,牛头刨床等我也有了更多的确切的感性认知,我不但亲眼看到了不少工作的机床,还见到了机床是如何加工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巨大的刨床来回的对一个工件进行加工,铁屑也在加工的同时飞快的落下。老师傅们把机床的五大部件:床身,立柱,磨头,拖板,工作台细细道来,如孢丁解牛般地,它们的加工工艺,加工特点在不知不觉间嵌入了我们的脑袋。 在齐二机床厂的实习,让我了解了目前制造业的基本情况,只是由于机械行业特有的技术操作熟练性和其具有的较大风险性,很遗憾地我们不能亲自动手进行具体实践的操作,但是观察了每台机床的各个零件的生产加工过程及其装配过程,使许多自己从书本上学的知识鲜活了起来,明白了本专业在一些技术制造上的具体应用。
在结束了车间的参观后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的工作人员又跟我们介绍了机床整个产品的设计流程并以支座的加工工艺熟悉了基本机械加工的工艺工程:
龙门刨 按图纸要求刨各面,留余量,完成倒角;
划线 画出尺寸加工线;
平铣 铣加工尺寸的两名;
平磨 磨需磨尺寸各面到要求;
听了他的介绍,我对加工工艺、机床的
生产及销售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至此我们第三天的实习结束了。
建议:二厂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机械厂,为了能在整个机械行业种成为领军企业要好好发扬“马恒昌小组”精神。以实干务实为生产指导。
在接下来的几天生产实习中我们去了德达重工和红旭达公司,在这两个工厂里我们看到了在其他地方不同的生产设备。其中给我留下生科印象的是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它是有我国自行研制的高速走丝的采用3B格式编程的线切割特种加工机床。
在德达重工我们看到了三台大型双立柱立式数控车床,工人们正在用它加工第三类压力容器和民用核电设备
建议:齐齐哈尔是中国重型机械的起源地是很有实力和历史的,各个较小型的工厂要以强强联合和指导思想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壮大自己的企业。当然,齐齐哈尔的政府要是能从政策上加以倾斜和优惠,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小结
为期三周的实习结束了,在这期间我们总共在四个厂进行参观实习,在老师和工厂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让我对原先在课本上许多不很明白的东西在实践观察中有了新的领悟和认识。
在这个科技时代中,高技术产品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也各不相同,但不管何种产品,从原料加工到制成产品都是遵循一定的生产原理,通过一些主要设备及工艺流程来完成的。因此,在专业实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其生产原理,弄清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构造及操作。其次,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通过实习过程见习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开发等环节,初步培养我们得知识运用能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了解了当代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生产目的、生产程序及产品供求情况。
了解了机械产品生产方法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确定以及流程的编制原则。
了解了机械产品的质量标准、技术规格、包装和使用要求。
在企业员工的指导下,见习生产流程及技术设计环节,锻炼自己观察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
社会工作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从企业职工身上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使我们学会了企业中科学的管理方式和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到了生活的充实和学习的快乐,以及获得知识的满足。真正的接触了社会,使我们消除了走向社会的恐惧心里,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同时,也使我们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了解了当前社会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促使自己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增进了我们的师生感情,从这次生产实习的全过程来看,自始至终我们都服从老师的安排,严格要求自己,按时报到,注重安全。
本次实习使我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算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这次生产实习对于我们以后学习、找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浅。在短短的一个星期中,让我们初步让理性回到感性的重新认识,也让我们初步的认识了这个社会,对于以后做人所应把握的方向也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