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0 06:18: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作改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签派 人为因素 素质 改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218-02
飞行签派是航空公司航班运行管理体系的指挥中心,按运行规范和有关飞行运行管理规章的要求,负责组织、指挥、协调航空公司的各类航班运行,实施飞行计划、签派放行和飞行监控作业,保证航空公司飞行任务安全、正常按计划实施。同时又是空中与地面及各保障部门信息沟通的桥梁,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和航空运输产品的提供。
人是生产活动各个环节的中心,影响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是人为因素,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同这个观点,早期占航空事故的20%,现在已上升到75%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设备的可靠性显著提高,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航空安全事故的比例将会更加明显。
1 影响运行控制安全的人为因素
笔者认为,人为因素大致可分为两方面:
一是签派员的自身综合素质。自身素质又包含主观思想和职业素养两个方面。主观思想主要有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不够,自满或自信,表现在不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执行工作程序,盲目蛮干,凭感觉和侥幸做事等;职业素养主要有心理素质,应变能力,业务知识,纪律性和工作作风,沟通协调能力等。
二是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再优秀的签派员也有可能出现工作差错,如何将签派员的多个个体有效的整合成一个团队,尽量避免个体差错,增强团队凝聚力,使签派员的素质有效发挥,达到1+1>2的效应,则体现了内部管理对保障飞行安全的价值。运行控制部门的内部轮岗有利于签派员的知识面扩展,员工之间的配合默契,避免签派员的工作惰性;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特殊情况下的处置预案、奖罚措施等是保障飞行安全的层层屏障;建立人为因素差错防范可构筑网式结构安全体系,并使其常态化,系统化,最大程度的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航空安全隐患。
2 改善签派工作中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的影响
对于航空公司来讲,要加快发展和保障飞行安全,提高运行控制能力,首先就是要充分挖掘从业人员潜能,运行控制中心是现场运行的中枢和指挥中心,而飞行签派员作为运行控制工作的核心,主要工作是制定飞行计划,飞行监控,航班放行,这就决定了签派员必须综合考虑公司的利益,考虑安全,对运行负责,所以签派员综合素质尤显重要。但是,仅仅要求签派员的素质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个体的能力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才能发挥出较大的效能,对于团队来说,如何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把工作差错率降到最低,提高团队战斗力,在改善人为因素对签派工作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将从签派员的素质和企业内部管理两个方面,提出改善建议。
2.1 签派员的综合素质
航空公司对签派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对签派员的要求不断提高,把签派员当作“ 地面的飞行人员,控制中心的机务人员”。对于人为因素在签派工作中的影响,各航空公司已经在培训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有关人为因素的课程,但实际情况是流于形式,没有贯彻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也没有把它变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很难避免因签派员的人为差错造成飞行安全事故。以下从签派员的主观思想和职业素养两个方面具体阐述。
2.1.1 签派员的主观思想
签派员作为航空安全敏感人员,在运行控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飞行人员、机务人员一样,要求签派员必须严格遵循规章制度,遵守岗位职责。但是在航班运行不正常的情况下,签派员会出现高度紧张和麻痹松懈。在长期重复作业的条件下,要求工作人员被动地执行规章和遵守纪律,工作出现差错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影响航空安全。所以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在工作实践中培养职业责任感,让工作人员确实感觉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担负其工作责任。要培养这种责任感,企业要努力营造一种团结、上进、务实且富有活力的工作氛围,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使每一个人认识到自己是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自己的工作失误会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以积极、乐观、严谨的态度去完成工作,对航班安全运行,公司效益的提高都是至关重要的。从而,使工作人员逐渐养成一种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
2.1.2 签派员的职业素养
主观思想上有了提高,并不意味着就能将工作做好。随着航空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签派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应用、总结、再学习,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熟练使用各种专业设备,按照工作程序,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久而久之,签派员的职业素养将大大提高,减少工作失误,改善运行控制管理,保证飞行安全。要做到这一点,航空公司必须按照《签派员训练大纲》和《121部》的要求,对在职签派员进行各种培训,并注重培养签派员以下几种能力。
(1)签派员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
为了让运行控制工作更具严谨性、科学性、经济性,要求签派员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筹帷幄,各种决策有理有据,避免盲目蛮干,顾此失彼。签派员对飞行的专业知识掌握得越牢固、对飞行动态把握得越严谨,在特殊情况发生时,才能有很强的自信心和控制力。因此签派员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而且对飞机的性能、航空气象、空中交通管制程序、机场运行条件等各种知识等等,都应该详细的了解和学习。因此如果签派员熟悉航空方面的各种知识,能够给出具体明确的指示,提供专业的飞行建议,即使出现特情,地面签派支持有利于增强飞行员的信心,从而确保飞行安全。
(2)签派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在正常的签派工作中,这一点体现并不明显,但在特殊情况下,签派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将会直接影响飞行安全。特殊情况的常常具有复杂性和突发性,如果签派员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自己先慌了手脚,不知所措,把业务知识和规章制度抛掷脑后,就会丧失正确处理事件的时机。所以航空公司应从心理、智力、意志品质等方面加强签派员这方面的培养。
(3)签派员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航空运输过程中,签派员是代表航空公司与民航管理部门、空管、机场各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同时,还要和公司内部的飞行人员、机务部门、现场调度、气象部门、配载及情报人员进行不断地联络和传递信息。其中,航班计划的申请、天气资料的索取和分析、航行通告的收集和传达、航班动态的监控等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培养提高签派人员协调与沟通能力是保障航班正常,提高航班运行效率的内在需要。
(4)签派员要有纪律严谨的工作作风。
签派工作是一项极其严谨的工作,做到令行禁止,有章可循,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严格按照《航空公司运行手册》及相关航空法律法规行使职权,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培养签派员严格的纪律要从新进的员工抓起。对于新进员工的培训首先是严格的职业纪律意识,它是各种工作流程得到执行的基础。工作流程会不断地完善,但对流程的严格执行是永恒不变的。此外,当航空公司的经济利益触碰甚至越过安全边界时,签派员必须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正确的运行控制,这是对签派员的职业纪律意识更高的要求和体现。
人为因素造成的航空安全事故越来越突出,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签派员要在主观思想和职业素养上不断提高,不断学习,培养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荣誉感,继续改进自身的职业素养。
2.2 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再优秀的签派员也有可能出现工作差错,如何将签派员的多个个体有效的整合成一个团队,尽量避免个体差错,增强团队凝聚力,使签派员的素质有效发挥,达到1+1>2的效应,则体现了内部管理对保障飞行安全的价值。具体阐述如下。
2.2.1 运行控制部门内部岗位流动循环
长期处于特定工作岗位导致自身的专业化水平越来越深,而在横向上,由于缺少相关知识的了解,在部门和部门接口上存在越来越模糊的倾向,由于缺少整体把握和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导致部门对相关部门传递的知识缺少把关,从而在错误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分析,必然导致出错,形成风险隐患。
新进签派员需要在业务层面内部轮岗,从而对整体业务支持工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为签派放行和监控储备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可以合理应对放行中出现的问题。有工作经验的老员工,放行经验作为隐性知识存在签派员的大脑中,成为签派员的个人资产,同时具有管理人员潜质的签派人员还面临着岗位晋升,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进而标准化,形成公司放行资产。同时由于他们曾从事签派放行工作,能够从签派人员的角度考虑如何最有效地支持签派放行工作。通过内部轮岗从而解决工作单调性问题,可以从整体上系统考虑放行过程中出现的应急状况,创新性解决放行问题。
职能制组织中人员和职位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于上级命令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对于重复性工作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任务团队依附于临时的项目目标,项目成员来自不同单位和部门,具有不同的业务领域,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特长解决非重复性工作。
2.2.2 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防范人为因素的基础
规章制度是提供一种规范功能,把个人、岗位、部门统一起来,联系具体的工作流程,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协调组织,使得整个工作系统规范、协调有序地运行。签派员要熟悉与签派工作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公司内部规章、飞行运行手册、运行规范,在运行控制中要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员工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做到尊重事实,准确把握,赏罚分明,使规章制度得到职工的普遍认可,才能在职工的思想上牢牢扎根,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合理完善。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来有效保障飞行安全,克服人为因素的影响。
2.2.3 建立签派人为因素差错防范系统
根据事故链理论,只要将事故发生前的一连串的不安全因素去掉其中一个,该事故就不会发生。理论上,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即便是最优秀的员工也有出现疏忽和工作差错的时候,建立差错防范系统可有效的防范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的影响。在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岗位与岗位之间,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交叉检查、复查,相互监督,有公司规章制度的规范,有各个网络间的相互制约,形成一个交叉的网状结构的防范系统,网络中的各个单元各尽其责,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动性。即使在某个环节出现人为差错,差错防范系统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航空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谢春生,赵煜,韩红蓉.签派工作中的人为因素分析[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5).
[2] 臧宁宁.航空公司签派人员组织激励模式探讨[J].中国民用航空,2012(11).
[3] 孟骞.签派资源管理.科技资讯,2010(35).
近年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北工业集团”)装配一分厂围绕集团公司的总体部署与要求,以质量效益改善提升活动的“九降低、三改善、一杜绝”为牵引,立足自身实际,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推行合理化建议“一二三”管理模式,逐步培育形成了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全员参与、自主改善,凸显价值创造,解决瓶颈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文化氛围,为西北工业集团持续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该分厂连续四年荣获西北工业集团公司“精益管理先进单位”称号,一个项目荣获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二等奖”,三个项目荣获集团“QC质量管理小组奖”。
抓住“一个中心”推进合理化建议常态化
该分厂始终以加强合理化建议活动与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融合为根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岗位降本增效,围绕生产组织、质量、安全、物流、工艺优化、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围绕分厂承担的某引信及各类引信所用安全系统的装配任务,针对产品零件小、数量多、工序长、性能要求高,且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工作特点,一是积极推行“生产目标管理三步法”,即:分厂月目标、班组周目标、员工日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管理费用,促进生产任务完成。分厂通过对近年来各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用秒表进行工时测算,确保目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近年来,分厂每月生产任务完成率均为100%。二是梳理出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瓶颈难点,将原因追溯到工序,通过技术攻关,加以解决,减少重复劳动,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在生产线上推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通过“员工提问、技术把关”的方式,提高操作动作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提高生产效率。
规范合理化建议管理流程,即:收集一评审一回复一奖励一实施一展示“六大步骤”等,促进合理化建议管理工作的常态化。设置《分厂合理化建议提案表》,班组每月收集上报到分厂;由分厂合理化建议评审组对每个建议的内容、效果和可行性进行评审;同时,每月对员工提出的建议及时予以回复;对符合一原则、三性、五要素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奖励,并在精益看板上按时公示;组织相关人员对已采纳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实施;制作精益改善成果看板,及时展示精益生产的优秀成果和先进个人,在分厂内大力培育并营造浓厚的精益文化氛围,形成合理化建议常态化的推进机制。
促进“两落实”推动合理化建议有效落地
推进“提”与“做”有机结合,落实责任。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关键是实施,及时将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到工作中。为此,分厂把合理化建议“提”与“做”进行有机结合,设置《合理化建议实施跟踪表》,包含项目名称、提案人、提案内容、提案所在班组、推进实施班组、参与实施人员以及实施完成时间等内容,每月由技术室、计划管理室室主任牵头进行实时跟踪和推进,将每个改善建议落实到具体的推进班组和责任人,促进了生产问题的有效解决,提升了改善建议的有效实施。
倡导合理化建议特色“一不要”原则。在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推进中,分厂强调不要设门槛,对员工提合理化建议不要用“一原则、三性、五要素”的标准去“严格卡”员工,否则,职工的思想可能会受到束缚,思维打不开。应该让他们想到什么就提什么,至于是否儆诤侠砘建议,由评审小组去“定夺”。有很多建议虽然不符合合理化建议的标准,但它可能反映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值得我们深思、整改。通过这种工作思路,拓宽了职工创新创效的思想,打消了职工对问题的顾虑,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了职工持续改善的激情。
发挥“三个作用”强化精益改善意识和能力
发挥精益理念教育引导作用,营造文化氛围。分厂利用职工大会、班组长会议等形式,倡导“精益每一序,精进每一天”的精益文化理念,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道工序的班产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道工序的装配良品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道工序的实物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解决每一个管理及技术问题的效率。将精益理念贯穿于员工的思想、工作、生活的始终,每天都有进步,提高团队素质,做到持续改善,接受精益,喜欢精益,享受精益带来的快乐。分厂创建以精益为主题的“精益堂”,创建“分厂级精益道场”,“传精益之经,布精益之道”,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学习交流、制作成果展板、展示成果实物等活动,分享改善成果,推进分厂精益文化理念落地,提升全员改善意识和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精益班组管理活动,涌现出具有特色的“郭连付班组”,如开展班组“OPL十分钟教育”、员工技能自编讲义分享、产品综合展示台以及员工自我管理的“巡查员”等活动,提升了班组精益管理的能力,受到公司的认可。2015年、2016年该分厂成为兵器集团“精益管理对标学习单位”,先后有170余人到分厂进行参观交流学习,受到了学员们的认可和肯定。
发挥正向激励作用,激发职工创新创效的活力。一是分厂健全合理化建议实施正向激励机制,即:每月的及时性奖励、个人工资二次分配奖励、班组奖励,季度积分实物奖励,半年的“十佳金点子”奖励、幸运奖、参与奖等形式,通过“一事一奖”、“积分实物奖励”、“个人与班组相融合”等多层次奖励机制,激发创新创效的能力。二是分厂通过召开半年精益生产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对评出的半年“十个金点子”奖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开展“我参与、我创新、我改善”的职工合理化建议抽奖活动,提升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热情,把降本增效活动引向深入。近年来,该分厂收集合理化建议1302条,采纳645条,在岗职工为88人,职工参与率为100%。如职工樊红革运用工程分析法,针对某产品进口滚字机设备在生产装配中出现的故障,通过分析设备结构和运行过程,提出用“汽缸原理”取代该装置中“皮碗”的新方案,经现场实施改善后获得成功,为分厂节省资金24.7万元,确保了生产的顺利交付。
【关键词】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 开发管理
一、人才培养层面的相关建议
1.针对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开发建议
促进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工作能力/素质方面的提升,一方面,可以通过外聘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自学,以及在实践中对其提出要求和指导,以促进其能力/素质方面的提升;此外,还可以通过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培训机会或学习条件等方式,促进其成长。以下分别从这三种途径提出可行性建议。
(1)外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中小型企业视自身企业状况,不一定非要聘请资深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而是可以优先考虑综合素质较好,有一定相关工作经验,或工作经验虽不足但有较好的学习基础,且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意愿这样的人员。
(2)通过工作中培养的方式,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我能力的提升。高层管理人员或企业主,在平时工作过程中,有意给予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某些锻炼机会,并在工作过程中予以激励和相关指导,这些措施也会极大的促进其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方面的提升。
(3)通过企业内/外部培训或提供学习机会的方式,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我能力的提升。对于对工作能力提升有益的且收费上可以接受的某些培训机会,企业可以鼓励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前去参加,并给予其相关支持。
2.针对中小型企业各层级经营管理人员在相关方面的人力资源开发建议
各层级经营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水平的提升,主要通过内部培训或提供学习条件,或者通过员工意见反馈以及员工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使经营管理者们意识到自己在相关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加以改善。以下分别从这两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内部培训以及提供学习条件方面。企业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设立公共阅览室,供企业全体员工参阅和学习,企业可以为经营管理者专门订购与管理相关的书籍报刊,此外,企业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在企业内部开展培训交流活动、培训资料的学习活动,或外聘专家进行内部培训。同时,在平时工作过程中,企业主以及各层级经营管理人员之间,可以相互提一些改善建议供参考。
(2)员工意见反馈/调查方面。员工意见中很大部分包含了经营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管理方面需改善的问题。首先,企业可以设立公开邮箱、电话,请员工为企业的管理层提改善意见,并及时就意见进行反馈,使员工相信意见渠道的有效性,从而激发其更大的热情提出更多的想法;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了解员工对经营管理者在相关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经营管理者们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和改善自身的管理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此外,各层级经营管理人员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及时、准确的了解其想法、感受,以及意见建议等,并及时予以改善。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工作层面的相关建议
中小型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工作层面,主要可以从部门设置、制度建设,以及企业文化/战略等三个方面着手,因此以下分别从这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部门设置在相关方面改善的建议
中小型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应当主要注意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设置上,以及其与其他部门的相互职能关系方面做好系统性的安排,以利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各项工作过程中的顺利开展,主要建议如下。
(1)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理,而是涉及到人员激励、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考核、职业生涯规划等多方面的职能,因此,首先企业需要向所有员工普及相关观念,让他们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更多的了解并予以更多的支持。
(2)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一个单独的部门,但是其在工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各个部门不同职级人员的广泛支持,此外,部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是通过各个部门的经营管理人员来协助完成的,因此,在部门间关系的设置中需要明确这种协助关系。
2.制度建设在相关方面改善的建议
在制度建设方面,与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水平提升相关的主要有培训制度、晋升制度、激励制度、福利制度、信息化制度等,以下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培训制度。就全体员工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需求定期/不定期的开展调查,提出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开发解决方案,可用多种方式,如:培训、讨论、比赛,定购专业书刊等。
(2)职业生涯规划/晋升制度。使员工的人力资源开发状况与晋升相挂钩,这样能够更好的激发员工参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积极性。人力资源部就各职级员工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成长状况定期/不定期进行考核,并根据其业绩、成长状况在职务、职称上对其进行相应的提升。
(3)激励制度。就员工在能力/素质方面得到较大改善,且因此在工作绩效上有较大提升的情况,企业给予其荣誉、物质方面的奖励,以促进员工更多的投入对自身能力的开发。
(4)福利制度。中小型企业在员工假期方面,尽量给予其适当宽松的政策,以鼓励员工有更多的自主时间投入对自身的开发,对于员工有志于进修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的,企业可给予其鼓励,并在假期、补助方面予以支持。
(5)信息化制度。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企业业务特征,可以考虑通过网络手段促进员工之间在能力方面的交流、锻炼与提升。
3.企业文化、战略在相关方面改善的建议
企业在战略、文化方面进行改善,可以提升员工满意度、安全感和自豪感,并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工作绩效以及自身能力的开发等方面。因此,中小型企业尤其需要树立战略意识和企业文化意识,创建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发展的战略远景目标和企业文化。以下分别就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方面改善的文化和战略的创建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企业文化方面。创建积极、进取、团结、互助、灵活、高效的企业文化氛围。提炼出文化内涵中的精髓,反复强调并以身作则,以这种精神作为全企业在工作过程中的典型风范,并作为一切工作价值观评判的基本准则。
(2)企业战略方面。在企业发展战略方面,树立远大但可实现的战略远景目标,并制定有长、短期计划以实现对战略目标的分阶段完成。
参考文献:
[1]周传会.关于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 2003.
[2]曹蓉.基于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6.
摘 要: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的根本手段和重要环节,煤矿通风安全是煤矿的以安全运转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煤矿通风安全评价的质量和建议对于改善和煤矿通风效果和质量,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减少和消除瓦斯事故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煤矿通风安全评价的介绍、内容及结论等出发,对煤矿通风安全评价的一些改进建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评价
1引言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煤矿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开采和利用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地经验。同时,作为国家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行业和煤炭企业对于如何确保安全生产,减少和控制重大、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消除较大和一般事故是当前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的核心。其中,通风安全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既承担着井下供风、控温的作用,在根本上还必须保障瓦斯其他的控制和外排,减少瓦斯中毒和爆炸事故,因此,通风安全评价作为一项专项的安全管理工作在煤矿行业必须严格的落实和保障。
2煤矿通风安全评价介绍
2.1煤矿通风安全评价的内容
首先,是设计和方案等相关资料的评价。通风设计是否完善,通风组织机构是否健全,通风管理人员是否齐全,通风设备是否完善等方面,从通风相关设计的组织文件上对通风设计的理论参数予以验证,确定通风设计是否可行,运行是否可靠,设计目标是否符合煤矿具体的生产实际要求。
其次,是具体通风管理对象的检测。风速、风量、风压是通风管理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在风速的管理和检测上,使用相关设备主干支巷道的通风风速进行测量和计算,是否能够保障作业是排风作业的效率和瓦斯气体的外排质量。在风量的测量上,与风速类似,根本上是通过进风风量、通风用量、巷道断面面积、风速等多方面的条件的是算,其根本是保障供风数量上的满足,保障人员需要,保障排尘排烟需要,保障瓦斯气体的外排需要。最后是风压的测量,与风速、风量类似,风压是体现风速和风压的重要因素,通过风压的控制和通风构筑物的实施,实现风速、风量的调节,保障通风效果能够按照设计行走,能够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使通风管理更加安全和灵活。
最后,是煤矿的特色,也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对象。瓦斯气体的检测。通风效果是否能够满足瓦斯气体外排量的需要,单位时间内瓦斯气体产生量与通风外排量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在通风管理和调节过程中,是否能够始终满足瓦斯气体的控制和管理等。
2.2煤矿通风安全评价的作用
首先,在安全管理的角度上。通过煤矿的通风评价,能够对煤矿企业的通风质量、效果以及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到位情况予以摸底和测量分析,能够及时的为煤矿企业的通风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建议和措施,实现通风安全管理的有效提高,实现通风质量和通风效果的根本改善,确保安全生产。
其次,在环保的层面上讲,煤矿通风外排的各类粉尘、气体,尤其是瓦斯气体类,对于大气的影响如何,对地表大气的影响如何,可以通过煤矿通风评价得以体现,为后续煤矿实现绿色发展,末端控风,保障清洁生产参考性的建议和措施。
再次,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评价也是落实我国安全管理法律和制度的重要体现。积极践行国家安全评价方面的要求,积极引入中介服务单位,为煤矿的安全管理提供专业性的技术服务和专业性的建议,为不断提高煤矿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等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也是落实责任制管理的重要体现,通过专业人员的引入和机构的介入,保障专业工作专业管理,实现专家提意见,企业来改善。企业水平不足的,通过外委中介服务机构来实现管理,来实现安全责任的有效控制,而中介服务机构,为保障机构的利益,也会严格的落实相关评价工作,从而实现责任制的体现和安全的有效保障。
3评价结论及建议相关内容
煤矿通风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从根本上也是为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和企业的安全发展目标。因此,主要方向也从三个方向。
首先,纠正和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通风安全管理重点内容,也是安全评价工作中的重点对象。一方面,人员是否齐全,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对通风管理工作进行落实和实践,能够严格落实制度,操作规程,实践通风安全管理工作,能否保障工作质量,往往是评价结论和建议的重点内容。
其次,消除和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上主要体现在设备、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通风设备、测量设备、传感设备、控制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转,各通风段风量、风速、风压以及瓦斯浓度是否能够直接的体现和超标的报警,相关设备的布置和使用是否合理等,通过保障的安全运转,消除设备的隐患和故障,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而保障通风管理的质量。环境方面,季节性风压变化、各中段、各采矿单位瓦斯溢出量、通风压力等环境因素也制约和控制着通风管理,如何实现环境控制,来保障物的安全状态和工作的安全开展开展。
最后,健全和完善管理上的缺陷
管理上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制度、机制、机构等建设方面,通风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能够指导和管理各项通风管理具体工作;通风安全操作规程、保障机制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完善,是否能够保障通风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通风管理机构是否健全,是否具备专业的组织人员对通风安全管理进行控制和落实,都是管理完善的重点和方向。
4改进煤矿通风的建议
4.1强化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强化人员培训,通过各层级的强化培训,提高通风安全管理的意识、技术、能力。一方面,提高管理拥娜鲜叮强化对通风安全管理和评价的认识,通过评价的建议的落实,持续改进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水平和状态。另一方面,提高通风职工、作业职工对于通风管理的认识和落实态度,从具体的工作中,实现对通风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对于通风不良及时处理、反馈和消除,保障隐患的减少和及时消除。
4.2落实技术管理,推动设备升级
技术的发展需要设备的改良和完善来实现,因此,一方面,在技术落实方面,不断参考安全评价意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逐步取代落后和淘汰技术和设备,推动通风安全管理和通风质量的改善。另一方面,在设备的更新方面,不断更新先进设备,在通风系统化平台建设方面,不断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传感设备、信号传输设备以及中央管理系统,提高对于通风管理质量的实施检测和控制,提高通风事故产生的前期检测能力,将事故控制在萌芽期,进而保障安全生产。
5结语
煤矿通风安全评价工作对于指导煤矿企业落实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强化煤矿通风安全条件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落实通风安全评价相关建议,保障通风安全管理的逐步完善和持续改进。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1 人员流失的理论回顾
2 相关概念的描述
2.1.1 人员流失的概念
2.1.2 离职意向的概念
2.1.3 人员流失和离职意向的关系
2.2 国外人员流失的理论回顾
2.2.1 马奇和西蒙模型(March Simon)
2.2.2 普莱斯模型
2.2.3 拓展的莫布雷模型
2.2.4 Price-Mueller(2000)模型
2.2.5 组织平衡理论和展开模型
2.3 国内人员流失的理论回顾
2.4 国内物流企业人员流失研究回顾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中国物流行业人员流失问题分析
3.1 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3.2 中国物流行业人员流失现状分析
3.3 中国物流行业人员流失主要原因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M物流公司人员流失的现状分析
4.1 M物流公司经营状况.
4.1.1 M物流公司概述.
4.1.2 M物流公司经营现状.
4.2 M物流公司人员流失现状.
4.2.1 M物流公司存在的人员流失问题.
4.2.2 M物流公司离职员工的访谈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物流公司人员流失问题分析
5.1 问卷设计与制作
5.1.1 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
5.1.2 问卷的制作.
5.2 问卷调查
5.2.1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5.2.2 样本特征分布的基本情况
5.2.3 描述性分析
5.2.4 差异性分析
5.2.5 相关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改善M物流公司人员流失现状的建议
6.1 从市场环境角度对改善M物流公司人员流失问题的建议
6.1.1 提高市场竞争力,削弱外部就业机会的威胁.
6.1.2 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降低员工对流出行为的预期.
6.2 从企业组织角度对改善M物流公司人员流失问题的建议
6.2.1 改进工作条件,增强企业文化活力.
6.2.2 畅通沟通渠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6.2.3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保持对员工的长期激励.
6.2.4 加强员工素质培训,拓宽员工上升通道.
6.2.5 推进人本化的管理,消除员工组织疏离感.
6.3 从行为个体角度对改善M物流公司人员流失问题的建议
6.3.1 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为员工工作压力减负.
6.3.2 体恤特殊家庭员工,体现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
6.3.3 充分发挥员工专长,提升员工工作热情.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的创新点及总结.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由于大多数微型企业处于产业链底端,加上自身特点,微型企业内部存在着不少问题。超过半数(54%)的受访企业承认“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企业更好地发展”,“没有自主品牌(42%)”、“缺乏核心技术(36%)”、“员工培养难等(19%)”也成为制约微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参见图9)。其中“员工培养难”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用心培养员工,员工学到本事以后就跳槽到其他高薪企业,这一现象非常普遍。苏州某家政公司先后培训过1500人,实际在岗员工只有100多人,流失率高达90%。二是针对微型企业员工的政府培训力度不足,很多微型企业的培训项目仅限于企业内部的简单培训,限制了微型企业更好地发展。
3.微型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完善
雇主问卷和员工问卷结果均表明,尽管政府长期关注中小企业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但对于微型企业的政策和服务仍相对较少,微型企业迫切需要得到资金扶持、减免税费、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
在148名受访员工当中,只有34名(23%)是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找到现在的工作的。微型企业员工最主要的就业渠道是“熟人介绍(60%)”。只有24%的雇主向员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培训,半数以上(51%)员工不知道或没有利用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员工们的迫切希望是“政府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就业信息”。
微型企业雇主最常用的招工方式同样也是“熟人介绍(65%)”,其次才是“利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50%)”。微型企业雇主认为仍有待完善的政策涉及多个方面,比率最大的前三项是“资金支持不足(62%)”、“税负过重(58%)”以及“社保缴费负担重(50%)”(参见图10)。
4.微型企业员工的工资待遇有待改善
(1)工资偏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85.1%的员工表示金融危机以后工资有所上升,但仍然有58.1%的微型企业员工的工资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甚至有2.7%的员工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大多数(92.6%)企业的工资按月支付,但仍有2%的企业存在着克扣工资的现象。
(2)工时偏长。有61%的员工超时工作,每天平均加班两个小时以上的员工占5%。而多达26%的员工不能依法获得加班工资,有的企业甚至既不支付加班工资,也不安排补休。
(3)工作条件需改善。尽管64%的受访员工认为目前的企业工作环境“较好”或“很好”,但是,近两年更换工作的员工所选的换工作理由当中,“企业工作环境太差”占14%,可见微型企业的工作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
(4)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以短期合同为主。89%的员工和企业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仍有11%的员工或是因为雇主员工双方都不愿意、或是因为某一方不愿意,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从合同期限来看,1年或1年以下的短期合同占51%,其次是3年(24%)、2年(14%)合同,无固定期限合同占11%(参见图11)。
(5)社会保险参保意识有待提高。微型企业雇主为员工缴纳的各类保险当中的前三位依次是养老保险(84%)、医疗保险(82%)、工伤保险(70%),12%的企业还参加了商业保险。“什么保险都没有缴纳”大多是因为员工已经参加了“新农保”、退休人员返聘等,其中也有雇主不给上保险的情况。员工不参加保险的主要原因是“工资低、拿到手的现钱太少”,“个人承担部分保费过高”,“还年轻不需要”,“没想在这里长期工作”等(参见图12)。
(6)微型企业工会组建率较低
所有受访的微型企业当中只有22%的企业有工会,微型企业雇主和员工之间缺乏缓冲矛盾的机制。如发生劳动争议,员工们首选的解决方式是“劳资双方协商解决(74%)”,其次是“通过政府部门解决(45%)”和“通过法律途径解决(37%)”(参见图13)。
三、改善微型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苏州市、吴江市的实地调研、座谈访谈、问卷调查以及数据文献分析研究,针对微型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改善微型企业的发展环境,促进微型企业吸纳更多求职者就业并改善他们的劳动条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微型企业的财政信贷支持力度
1.将已经创办微型企业人员纳入享受贴息贷款范围。“贷款难”依然是微型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按照现行规定,参加政府组织的创业培训并于当年创业的人员,可以享受创业贴息贷款政策。然而,许多已经成功创办微型企业的人员,在经营过程中为提升创业能力,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创业培训,但却不能申请贴息贷款。这样,不利于微型企业的存活和发展。建议将已经开业的并参加政府组织的创业培训的微型企业经营者纳入可以享受贴息贷款人员的范围。
2.将已经毕业若干年内的大学毕业生纳入申请创业贴息贷款范围。现行政策规定,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以申请创业贴息贷款。这项政策对于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经调研了解到,一些已经毕业若干年的大学毕业生也有创业意愿,他们积累了一定的职业经验,对市场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的形成了创业打算,他们创业的条件相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更好。因此,建议将已经毕业若干年内(3年内或5年内)的大学毕业生纳入可以享受申请创业贴息贷款的范围。
3.建立微型企业扶持资金。目前,重庆等省市已经建立起微型企业扶持资金,用于创办微型企业资本金补助、设立担保基金和服务对象的创业培训及孵化,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建议在有条件的省市推广这种做法,在本级财政内编制微型企业扶持资金预算,加大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力度。
(二)减轻微型企业税费负担,扶持微型企业发展
1.减免微型企业税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规定,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些政策对于帮助小型微型企业度过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小型微型企业面临着许多新困难、新问题,仍需要政府在税收方面给予继续支持。建议将已初现成效的税收减免政策形成制度,对微型企业实行差别税率,在增值税和所得税方面予以减免,切实减轻微型企业的负担。
2.对微型企业实施减收社会保险费或降低费率政策。《意见》规定,对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困难中小企业,将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或减低费率政策执行期延长至2010年底。这一政策有效地缓解了微型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受到微型企业的欢迎。课题组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仍有部分微型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很大困难,社会保险缴费仍然使一些微型企业感到难以承受。目前,社会保险缴费的费率是按照社会平均工资计算的。而社会平均工资的计算是以规模以上用人单位作为计算基数的。这样计算的社会平均工资较高,以此为基数计算的社会保险缴费的费率也高。实际上,这是以大中型企业和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工资作为计算基数,计算出的社会保险缴费的费率。要求小型微型企业以此费率缴纳社会保险费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且小型微型企业也确实难以负担。鉴于此,建议对小型微型企业实行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减收社会保险费的政策。
(三)加强对微型企业员工的就业和培训服务力度
1.调整微型企业员工就业补贴政策。按照现行规定,微型企业雇用“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可以享受岗位补贴。这项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4050”人员已经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人数逐年缩小。建议适时调整微型企业岗位补贴政策。对于微型企业雇用新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其他青年工人、零就业家庭人员以及其他需要重点帮扶的就业困难人员的给予就业补助。具体设想是,微型企业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政府给予相当于雇员工资一定比例的补贴。
2.公共就业服务应向微型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需加强宣传,将广大微型企业纳入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简化服务手续,提供便利服务。同时,对于拟创办微型企业的人员进行普遍性的创业培训,并加强对创业的指导和创业后服务。为微型企业的员工提供技术和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管理水平。政府免费为微型企业员工培训提供培训教材、教员以及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等,并给予创业培训补贴、交通补贴等。
(四)改善微型企业员工的劳动条件,提高就业质量
1.加大对实施《劳动合同法》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联合执法检查,提高微型企业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纠正超工时标准加班的行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使微型企业员工都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险待遇。
2.提高工会的组织率,通过行业和区域集体协商保护员工权益、改善劳动条件。建议由上级工会组织帮助微型企业员工组建工会,或是一个地区组建行业工会组织,微型企业员工自愿加入,提高微型企业工会的组织率。同时,建议由地区工商联组织帮助微型企业雇主建立雇主组织。借鉴武汉市餐饮行业开展集体协商的经验,在微型企业集中的地区和行业探索开展地区性或行业性集体协商。通过集体协商提高微型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逐步消除加班过多、工时过长的现象,并全面改善员工的劳动条件。
(五)完善微型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1.政府有关部门为创办微型企业提供联动服务机制。微型企业的创办与发展涉及工商户管理、税务、金融、财政、城政管理、环保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多个行政部门以及社会服务组织。创办和扶持微型企业发展需要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因此,各有关部门应为创业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从组织创业培训、发放创业扶持资金、发放工商执照、给予岗位补贴、社会保险及税收减免等方面落实优惠政策、提供相应服务。政府还应推动社会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微型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进行产品转型或升级、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法律咨询等。
2.推广微型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微型企业的创办和发展需要集聚效应的推动。目前,苏州市已经建立起一些创业基地,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场所、信息与服务。苏州市在市区创建了婚纱产销服务街区,为数十家微型婚纱订做销售服务企业提供了生产经营平台,带动了一大批生产销售人员就业。苏州市建立了产业(行业)创业基地,实行“一镇一品”,根据本地不同乡镇的资源特点,每个乡镇重点发展一种有特色的微型企业,创立产品品牌,重点打造。如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根据本地家家户户有苏绣制作传统工艺的特点,重点扶持苏绣制作的发展,创立了不少优秀苏绣品牌。借鉴苏州市的经验,建议继续大力推进微型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产业集群环境建设,改善产业集聚条件,完善服务功能,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
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和县政协七届二次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对全县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饱满的政治热情,围绕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努力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等重大事项,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质量较高的意见建议和提案。认真办理这些意见建议和提案,是完成“两会”确定的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内容。今天,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联合召开“两会”交办会,就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和责任,确保今年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下面我就如何办好这些建议提案强调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多年来,我们通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解决了不少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于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水平不断提高,建议提案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建议提案办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承办单位和办理工作者,要适应形势,把握规律,在思想上要有一个新的认识。首先,要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去认识办理工作的重要性。我县各项事业的发展还不平衡,还有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各级主管部门来认真解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通过建议提案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也是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办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其次,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办理工作的重要性。代表和委员通过建议提案来反映社情民意,也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信息渠道,建议提案的办理过程也是了解民情、倾听民声、集中民智,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过程。各部门、单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一定要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把建议提案扎扎实实的办好。第三,要从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办理工作的重要性。政府部门如何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必须充分调动和利用好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认真采纳和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对于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提高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各承办单位要把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安排,马上办、盯住干,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确实要在提高办理质量上下功夫。
二、重点突出,明确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时限
今年,县政府共收到十六届二次人代会意见建议35件,共收到政协七届二次会议提案33件,这些建议提案大都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经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后提出的,主题突出、内容充实,涉及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有对政府决策的献言,有对部门工作的建议,还有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呼吁。交办会议之后,各承办单位要按办理规定尽快安排分解下去。总的要求是:各承办单位务必在3月5日前完成转办工作,3月10日前完成本单位内部交办工作,3月15日前下发现场办理计划,6月底前完成70%以上的办理任务,在8月31日前法定的办结时限内完成全部办理任务,按期办结率和答复规范率均要达到100%,进一步提高办理质量。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发展项目是一件大事,各承办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分析研究这些建议提案,抓住国家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抓住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重点向“三农”倾斜、向社会发展倾斜、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向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的机遇,用足用活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资金,落实建议提案中提出的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和增加财税收入的项目,优先办理与能源、交通、环保和基础设施相关的建议提案。特别是对代表和委员多次提出的改善农村水利、交通、生态等基础条件等方面的建议提案,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进一步得到国家和省上的关注和支持。
二是突出解决“三农”问题。各承办单位要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个重点,认真研究办理有关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扩大劳务输出和农业产业化方面的建议提案。要在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基础上,加强农村安全饮水、病险水库加固、通村道路建设和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
三是落实工业强县战略和科技创新工作。“改革抓创新”是我们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我县整体实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各承办单位要高度重视关于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企业改革、创新和发展方面的建议提案,对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要积极采纳,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用以指导全县的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增长总体目标,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增强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度,努力提高我县的科技水平。
四是认真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各承办单位要把解决就业岗位、城乡“低保”、弱势群体救助、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作为民生的关键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加大办理力度,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确实得到解决。
三、创新方式,进一步探索办理工作新途径
各承办单位要认真总结办理工作经验,进一步探索办理工作方式,力求在创新上有所突破。一是要进一步抓好现场办理。今年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各承办单位要抓好现场办理工作,扎实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确保质量和效果,不能只追求场面,搞形式主义。会后,政府办要及时和各承办单位进行协调,尽快拟定现场办理计划,务必在3月15日前下发实施。二是要进一步提高联系沟通和面商率。承办单位要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回访等形式,与代表和委员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年,沟通和面商的要求是,总体沟通率要达到100%,面商率达到60%。三是要进一步加大跟踪督办力度。政府办要继续采取派人督办、电话督办、发函督办和通报督办等方式,实施跟踪办理。凡去年列入计划需要今年落实的和今年代表委员对办理结果不满意的建议提案,都要列为跟踪对象,进行督办,问题什么时候解决了,什么时候向代表和委员进行二次答复。对不认真办理的单位和办理不到位的建议提案要抓住不放,查明原因,一抓到底。四是要积极主动探索联合办理的新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议提案涉及的内容由单项向多项、由个案向综合的方面不断提升,这些建议提案质量高,面广量大,要认真研究多部门联合办理的有效形式和方式方法。
四、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督查落实力度
关键词: 回避制度; 自行回避; 回避理由
中图分类号: D92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064-01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回避作了专章规定,这对于客观公正处理案件,维护司法机关的威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刑事诉讼回避制度尚有不够完备成熟之处,它从消极方面制约着回避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集中表现在应当回避的理由、范围过于狭窄、有权申请回避的人员种类尚需扩大、回避的具体程序不够健全等问题。本文对相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建议相关机关在修改立法时应当对此加以补充完善,从而保证司法公正,维护并影响到审判机关的公信力。
一、我国刑事诉讼回避制度概述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办理该案的一项诉讼制度。回避制度是现代各国刑事诉讼法普遍确立的一项诉讼制度。根据西方国家的诉讼理论,回避制度的建立,旨在确保法官、陪审员在诉讼中保持中立无偏的地位,使当事人受到公正的对待,尤其是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因而,回避的对象主要限于那些制作裁判书的法官和陪审员,回避也主要在法庭审判阶段适用。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章第28条至31条专章规定了刑事诉讼回避制度。我国的回避制度不仅适用于审判人员,而且也适用于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甚至适用于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这些人员在侦查、、审判等各个诉讼阶段上如果有法定的可能妨碍诉讼公正进行的情形的,均不得主持或参与诉讼的进行。
二、自行回避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建议
1. 存在的问题
刑事诉讼法第28条确立了自行回避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质是通过公安司法人员的职业自律和自我约束意识,用于消除可能导致案件得不到公正处理的人为因素,使符合法定回避情形的公安司法人员自觉退出诉讼活动。有学者认为,相对于当事人及其法定人的申请回避而言,审判人员、检察人员等的自行回避更能体现司法公正,但是统观我国现行有关回避制度的法律、法规,可以发现现行法律及相关解释对当事人及其法定人申请回避的程序及其结果等规定的较为详细,而对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的自行回避规定相对比较少。这种立法上的欠缺与司法公正的现实需要显然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因此相关立法人员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体现司法程序公正的目的。
2. 改善的建议
针对现行自行回避制度的缺陷,建议通过立法可以建立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等的庭前声明制度,即在庭审前,由这些相关人员声明自己没有法定的应当回避的事项。相关人员所作的声明将计入庭审笔录,如声明有误或虚假,应当予以相应惩处。
三、回避的理由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建议
1. 存在的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1条规定,参加过本案侦查、的侦查、检察人员,如果调至人民法院工作,不得担任本案的审判人员,凡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合议庭组成人员,不得再参与本案其他程序的审判;《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9条规定,参加过本案侦查的侦查人员,如果调至检察院工作,不得担任本案的检察人员。通过这两条规定,我们可以看出,从相互制约的诉讼原则出发,侦查、及审判工作必须由不同的人员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要求。但从《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现行的回避制度是有缺陷的,参加过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侦查工作的人员是否还能参加本案审查工作及提起公诉工作的问题,未作出明文规定。
因此,实践中往往存在着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侦查人员同时充任该案公诉人的现象,当事人以此为理由申请该侦查员回避的请求则往往被驳回。这种做法是不合法的:(1)侦查人员作为公诉人参与诉讼有悖于《宪法》规定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第135条规定,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相互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刑事诉讼法》第七条则将其作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加以规定。因此,享有侦查权的检察机关对自侦案件的处理也应遵循《宪法》的此项规定及《刑事诉讼法》的此项基本原则,即检察机关内部应由不同部门及人员负责自侦案件的侦查、审批逮捕、审查等工作。(2)侦查人员作为公诉人参与诉讼违反了《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制度的规定。依照该法第28条规定,本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而自侦案件中的侦查人员因参与了该案的侦查而显然与该案有厉害关系。该法第29条规定的意图是为了防止先入为主,而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已形成了思维定式,不会因为其角色由侦查人员转为公诉人而改变。司法实践中侦查人员作为公诉人与诉讼不利于建立法治国家,容易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容易造成错案;刑事诉讼法关于三机关互相制约的宪法规定及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形同虚设;易造成浪费司法资源,加重当事人的负担;侦查阶段的违法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损害了诉讼程序的公正性。
2. 改善的建议
针对前述问题,立法机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有权机关可以对《刑事诉讼法》第28条、第29条作出司法解释,明确规定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侦查人员不得参与该案的批捕和审查工作,不得充任该案的公诉人。
检察院内部因人员调整或调动而使某自侦案件的侦查人员可能负责该案的其他诉讼工作的,该检察人员应该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要求回避。
四、回避的法律责任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91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违反回避制度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鉴于这种情况,立法机关应当考虑具体规定从严处理违反回避制度的行为,专门规定回避对象应回避而不主动回避,如查证属实,视情节严重,予以处罚。情节较轻的,给予行政纪律处分;造成错审错判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从而保障回避制度的公平合理。
综述,建议相关机关在修改我国刑事诉讼法时,应该完善回避的理由、自行回避中注意的事项及法律责任等相关规定,更好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体现司法程序公正。
参考文献:
[1]陈卫东.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很多胃部疾病是吃出来的,现代人食无定时,工作压力大,精神又紧张,造成胃病发生率越来越高,有过胃反酸、胃胀气、胃痛的人越来越多。当这些小麻烦干扰你时,你又采取什么方法应对呢?喝牛奶喝粥?下面我们就对这些养胃偏方进行解析,看看当胃部疼痛来临时,最适宜的急救方法是什么?
误区1:胃痛了,喝杯牛奶
完善建议:跟固体食物一同食用
都说胃部酸胀不适时,喝杯热牛奶便可缓解症状,人会感到舒服。实际情况如何呢?胃痛有很多原因:像便秘会引发胃痛,情绪不安能引起胃痛,肠道传染病会引起胃痛等,并非所有情况喝牛奶就能改善疼痛。只有真正因胃部损伤引起的胃痛,喝牛奶才有止痛效果。这是大家喝牛奶之前要分辨清楚的。
此外,胃痛者喝牛奶不能空腹喝,需跟固体食物一同吃进肚子。牛奶能跟胃酸中和以减轻胃痛,但牛奶在胃中停留的时间只有短短半个小时,这样反而会刺激胃酸增多,增加疼痛。跟固体食物一同进食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消化时间,让牛奶在胃部停留时间延长,以达到中和胃酸、减轻胃痛的效果。
误区2:粥易消化,胃病勤喝粥
完善建议:选煲得黏稠的粥,而非水泡饭
粥容易被消化,能减轻胃的负担。但有一点要注意,粥别过热,温度过高的粥会伤害胃黏膜。另外得保证你喝的是真正的“粥”,而非水泡饭。
合格的养胃粥是黏稠的,米粒不会沉在水下,而是和水均匀地混合在一起。而有些粥严格来讲并不是粥,米是米,水是水,两者还未融合在一起,只能称为水泡饭。粥养胃,而水泡饭伤胃。
粥有助于消化,因为基本上不需要胃再做太多揉碎的工作。而水泡饭缺少咀嚼地吃下肚子,水冲淡胃酸,米粒不易被消化。这对胃功能本来就比较弱的人来说,就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
误区3:吃姜能暖胃
完善建议:胃虚寒才适合
中医有个说法是“食以喜为补”,意思是不讨厌的食物才能更好地对身体发挥作用。首先,姜的味道并非人人喜欢。其次,姜来治胃病要分清体质,如果本人属于胃虚寒,容易胀气拉肚子,含些姜片喝碗姜水确实有改善作用,但如果本人为热体,容易上火有口气,就不建议再吃姜刺激了。
误区4:人人都吃七分饱
完善建议:有胃病的人更应遵循
现代人都有繁重的工作,餐餐吃七分饱并不能保证有足够能量应对工作。身体健康的人只要吃到感觉不饿了,肚子舒服了就行,千万别吃到连路都走不动了。
1、目的:
为了拓展广大员工参与公司管理的渠道,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推动公司技术改进、改善经营管理、增强企业活力、鼓励员工多提改善提案、双提(开源、节流)项目及合理化建议激励员工的参与来提高士气,以持续不断地进行现场、管理改善,同时不断提高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工作能力,实现公司和员工的双赢,特制定本办法。 2、意义:
所谓改善提案是指公司通过一定的制度化的奖励措施,引导和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地提出并实施有利于改善公司经营活动的革新建议、改进意见、发明创造等。它是激活员工智慧,推动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有力武器。一来可以求取经济效果,二来可以提高士气。
改善提案工作的开展可以刺激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多加思考;让员工有被别人赏识的机会,因而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参与感;表示公司愿意接受员工的构想、主张鼓舞员工提出创造性建议,以利公司运营;对员工建议有一套处理的方法;发掘潜在人才加以提升,使其对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取得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构想。
改善提案活动最重要的是追求一些无形效果,而不是直接追求经济价值。通过改善提案活动,可实现员工的全员参与,提高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员工的问题意识和改善提高意识,使改善自主化、全员化。 但在改善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总是存在一些误区:
有人认为,公司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没做,工人素质这么差不可能提出好的建议,因而改善提案活动产生不了任何效益。微缺陷与大缺陷之间存在成长、积累的过程。员工关注现场的问题,往往能够将微缺陷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大缺陷甚至重大灾害的产生。因此,一定要摒弃员工改善提案活动是“芝麻”的观念。 再有:改善活动必须要持续开展,对此有人抱有疑虑:现在提出这么多提案,一年以后不是没提案可提了吗?实际上在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企业在改善活动的开展中,一直维持着员工的提案数量在每人每月10件以上的规定。这是因为
员工能够在改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能够发现更深层的问题。因此,担心改善以后就没有提案可提是没有必要的。
总之:改善,不仅是公司从生产到客户端的全面品质改善,更是全员深度参与公司经营的改善。提案改善活动象征着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从侧面反映出了公司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努力的积极态度,随着提案改善制度实施的进一步深入,公司的工作能力将会得到不断完善,进而使得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都上一个新台阶。 3、改善提案特征:
3.1员工改善提案活动的范围可以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只要是对企业有益就可以进行提案,如安全、卫生、环境、成本、质量、效率等;但提案应当尽量避免对他人的诽谤与投诉,如要求提高工资待遇、要求其它部门改善工作与服务态度等。
3.2提案要求员工必须立足于先解决了自己工作中的问题点,再提出改善提案。 3.3由直属上司审核。由自己的直属上司进行审核可以做到公正而迅速,汇报、审核的过程可以收集有用的情报,并且可以达成对部属工作的熟悉之目的。 3.4对实施提案给予奖励。通过奖励使提案成果价值明确化,引导员工做出更好的提案。 4、适用范围:
适用于天津航天瑞莱科技有限公司的每位员工、团队和部门提出的有利于现场、管理、技术创新、设备改造等方面提升和改进的提案。 5、原则
提倡全员参与,立足本岗,并由提案人参与实施。对于可行性提案部门管理 者应指导、培训、引导、帮助下属完善提案,并取得良好效果。 6、改善范围
每一件工作,都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改善无止境。员工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找出工作、生产经营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可实施的解决办法或方案,
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6.1 安全防范:试验中安全作业、灾害的预防等 6.2 质量提升:有利于试验质量品质提升:
6.3 成本节约:试验使用的原料、辅料、能源等使用流程、方法方面的改善、节约
6.4 现场改善:生产现场、环境等方面的改善,提升工作效率
6.5 设备维修/改造类:设备自动化、省力化、省人化及省时化的改善; 6.6 技术创新:试验技术、工艺改善提升; 6.6其他类:其它有利于公司生产运营方面的提案 4. 非改善提案范围
7.1批评、抱怨、无具体的改善内容; 7.2曾被提出采纳过的改善提案; 7.3已由其他部门实施直接引用的; 7.4已被指令整改的; 7.5设备故障需恢复的; 7.6只提出问题而无改善方法的; 7.7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7.8属民主生活会内容的。 8. 改善提案管理及评审委员会
委员会主任:**** 委员会副主任 评审委员:****** 8.2职责
8.2.1组长:改善提案活动的总体方针制定, 改善提案的活动中重大事项之決策。
8.2.2副组长:全公司改善提案活动开展的推动,改善提案方案的审批,及提案所需重大资源的审批。
8.2.3推进专员:进行相关培训,协调提案人与各部门间的沟通,提案评分准确性的抽查,提案实施进度的验证、提案效果的验证、组织优秀提案发表和表彰
会议等。
8.2.4部门组长:部门内改善提案活动推动,提案可行性评估,提案实施所需资源的协调。引导完成提案,提案效果的点检。
8.2.5部门兼职提案员:提案申请表的收发和上报,提案的归档备案。提案评分准确性的抽查,提案实施进度的验证、提案效果的验证。 9. 流程及职责
10. 评审奖励细则
10.2.1鼓励奖:若提案本身具有积极意义但因一些客观原因而无法实施,经部门经理同意可给予鼓励奖5元。 10.2.2评分标准
10.2.3奖励规则
注:提案人与实施人为同一人时可获得两份奖金。 10.2.4月度绩效
为实现改善提案情况稳定上升,制定以下目标和绩效 10.2.4.1 各项绩效指标定义
①、月提案件数:各部门上交的提案总数量,包括采纳与未采纳的提案;
②、月有效提案件数:被审核予以通过的提案件数,未被审核通过不予计数。 ③、月提案人数:按月提案件数统计提出改善提案的人数,如1人提两条及以上提案,计为1人;
④、月人均提案件数:月人均提案件数=月有效提案件数/部门关键岗位总人数;
⑤、月提案参与率:月提案参与率=(月度提案人数/部门关键岗位总人数)*100%;
⑥、月提案实施率:月提案实施率=(部门采纳的提案已实施件数/总件数)*100%;
10.2.4.2 各项绩效具体指标
①、生产部门月人均提案件数≥0.6件/人;其他部门月人均提案件数≥1件/人
②、生产、技术、设备、供应、综合部门负责人每旬至少提出并参与实施的提案一份;但不作为部门人均提案率的考核范围。
③、各部门月提案参与率≥60%; ④、各部门月提案实施率=100%。 ⑤、每月上报改善提案分配表:
10.2.4.3 奖罚
①、未满足月人均提案件数的部门,给予相应的部门负责人50元负激励,兼职改善专员连带100%;生产每月提案件数在0.8件/人≤月人均提案件数<1.0件/人,给予相应的部门负责人50元正激励,兼职改善专员连带100%;1.1件/人≤月人均提案件数<1.3件/人,给予相应的部门负责人80元正激励,兼职改善专员连带100%;月人均提案件数≥1.4件/人,给予相应的部门负责人100元正激励,兼职改善专员连带100%;综合、技术、管理推进组、设备、供应每月提案件数在1.2件/人≤月人均提案件数<1.5件/人,给予相应的部门负责人50元正激励,兼职改善专员连带100%;月人均提案件数≥1.6件/人,给予相应的部门负责人80元正激励,兼职改善专员连带100%.
②、未满足第二条指标的,上述所有正激励折半,负激励不变;
③、未满足月提案参与率的部门,给予相应的部门负责人100元负激励,兼职改善专员连带100%;
④、未满足月提案实施率的部门,每未实施一条给予部门经理10元负激励,兼职改善专员连带100%,提案实施完成后将相应的负激励奖回。 10.3其他激励措施
10.3.1改善提案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员工,在优秀员工、星级员工评定、旅游费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10.3.2 对采纳的新工艺、新方法等,可由采纳部门提出,经公司评审委员会确定,用建议者的名字命名并载入公司事记; 10.4.1特殊奖励
改善提案优秀先进个人评比条件:
(1)必须由评审组评经过评审的方可生效; (2)评审组评审后被采纳参加评比; (3)提出的提案被采纳的数量最多;
(4)提出的提案符合车间工艺及改善要求的; (5)根据采纳数量评出最佳提案人两名 改善提案优科室评比条件:
(1)每月科室必须上报改善提案,不上报的科室取消评比资格 (2)必须由评审组经过评审的改善提案方可生效;
一、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实施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中的作用
(一)企业所有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价值,企业各项活动连接起来就是一条价值链,这就意味着企业创造价值,必须从管理的全要素、运营的全流程,全方位地进行价值分析,在整个一条价值链上实施基于价值的管理,即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
(二)企业所有部门都应成为价值管理的实施主体,有直接创造价值的环节,如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有辅助创造价值的环节,如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等。
(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是全价值链体系精益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施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内部审计部门负有双重责任。一方面是实施者,另一方面又是评价者。作为实施者,要用精益管理的理念指导审计工作,提升审计工作的价值和效能。作为评价者,要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管理咨询服务能力,在认真查找企业价值形成过程中的问题和浪费的基础上,帮助管理者消灭那些不能产生价值的环节和活动,把成本费用率、废品率、研发周期、“两金”占用,劳动生产率等经营指标的改善作为精益管理成效的评价标准,及时为企业实施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的效果做出准确评价,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促进企业全面优化业务流程并持续改进,减少和避免损失,有效控制企业风险,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目前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增值的作用弱化。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其主要职能是就账审账、查错防弊。内部审计审计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其相关资料,工作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等领域。一般采取事后审计、秋后算账的工作方式,但在事前预防和过程控制方面效果甚微,缺乏前瞻性,而不是对企业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转变还需加强。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普及,账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审计的重点应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三)内审工作在标准化、量化作业方面难以突破。中国内部审计虽然有二三十多年的积淀,但一直难以形成一整套易操作、有效的标准化和量化的执业方法和工具,不能大幅度提升审计的价值和影响力。
三、创新审计工作方法、拓展审计工作领域,实现增值作用
在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中,将内部审计工作增值作用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创新服务理念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拓展审计工作领域,创造精品审计项目,在每一个审计项目上明确地体现价值所在,用精益管理的理念指导审计工作,提升审计工作的价值和效果。用科学的方法,及时为各级单位实施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的效果做出准确的评价,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提升审计工作水平,使审计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下面从实际工作出发,谈谈几点体会。
(一)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审计创造价值”的理念
在公司实施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审计创造价值”的理念,强化审计的服务意识,主动服务于公司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提升审计人员风险的识别能力、分析能力及风险应对能力,加快知识更新,提高胜任能力,提高咨询服务能力,成为精益管理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及时提示风险,及时纠正错误,减少和避免损失。积极推广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揭示问题的能力,消除浪费,使审计工作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环节。
(二)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强化审计服务职能
围绕公司年度奋斗目标,从预算的编制、分解、执行、控制、考核、分析等环节入手,认真分析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以关键KPI预算指标为牵引,综合各项管理因素,重点对采购、生产、销售及经营管理等环节有针对性选定审计项目,制定审计方案,明确审计目标。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督促各单位持续改善,落实预算进度,提高预算执行效率。1.重点对公司年度奋斗目标分解及落实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制定工作目标、检查内容、检查方式以及时间安排,在进行具体研究的基础上,制订检查工作实施方案。针对目标值、指标量化值及重点检查内容,设置检查工作专用表格。检查方式采取听取汇报、查阅相关记录、实地走访、与一线员工交流等形式,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把存在的问题反馈至公司领导层,明确公司下一步的工作重点。2.主动与业务融合,深入基层单位了解情况,每月通过对各单位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审计,对各职能部门预算管控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月督促、季总结的方式,加强对各单位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的监督,促进形成供、产、销的联动机制,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做到网络化全覆盖。以单元成本为过程管控,以关键KPI预算指标为牵引,重点关注预算结果对考核绩效的应用,查摆问题,并提出管理建议,以促进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进一步突出审计工作的风险导向
1.按照全价值链管理的目标要求,企业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以价值创造为主线,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将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与企业价值创造、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相融合,并将精益的管理方法贯穿于其中,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升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落实内部控制措施,有效防范企业风险。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通过设置内控测试有效性测试表格,明确测试流程,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与方法,提高服务意识,强化对制度可操作性的指导,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及业务流程的缺陷,客观揭示内部控制缺陷,消除重大内部控制缺陷,落实整改措施,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改进,做到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提升企业整体管控水平。2.定期对公司财务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关注财务风险,对债务、结构、偿债能力、担保及履约责任等事项加强分析与评估,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3.将重大决策执行情况、重大项目、重大合同、重点资产、大额资金使用等项业务,作为全价值链体系中审计工作的重点,强化审计服务职能,提高审计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抓住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环节,揭示重要风险,避免重大损失。
(四)充分发挥年度财务决算审计的多重功效
1.从督促盘点清查,落实实物资产盘点、往来款项核对、货币资金盘点、低效资产处置等环节入手,查找薄弱环节,落实责任,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充分发挥年度财务决算审计的多重功效。2.做好分析诊断,研判资源配置和运营效率、评估经营风险,揭示经营短板,提出对策与建议。
(五)加大两金占用的审计力度
1.加大对存货占用资金审计的力度。从存货成因入手,延伸至原材料的购入、储存、领用环节,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存货控制环节以及产品销售环节,认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管理建议及降低库存物资的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存货边界管控力度,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盘活资金,降低库存。2.开展往来款项管理专项审计。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专项审计工作方案,定期对公司往来账款做了全面清查,分析款项形成的原因,从行业信用风险、营销政策、产品竞争力分析;应收账款管控边界确定;信用政策和赊销额度的确定;逾期应收账款的清收措施等环节入手,对相关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重点查找薄弱环节,对加强业务衔接制度的修订及考核制度制定提出了管理建议。
(六)抓好项目审计,提升项目审计创造价值的直接效果
在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中,充分发挥审计的预警、防御功能,从差错纠弊向风险防范、价值增加、促管理转变;从事后向事中、事前全过程控制转变;变被动防御为主动控制,针对建设项目关键环节实施跟踪审计,随着建设进程,把握好介入时机,严格控制审前审中和审后各阶段工作质量,凭借跟踪优势,及时对关键阶段和重要环节事项进行审计监督并提出改进建议,防范问题再度发生,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浪费,使项目管理规范、有效。持续做好竣工结算审计,重点把住资金关,进一步提升项目审计创造价值的直接效果。
(七)统筹审计资源,提升审计监督科学化水平
统筹审计监督资源,充分发挥“三位一体”大监督体系合力。使审计与纪检监察、监事会工作同部署监督、同落实、同检查,协调配合。在企业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中,提升审计监督科学化水平,着眼于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开展系统性的改善,查找出影响企业发展质量的根源性问题,提出系统明确可量化的改善目标,并逐层分解,有计划有步骤地督促实施改善。
(八)强化整改落实,确保审计工作成果最大化
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加强对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的跟踪管理,及时把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整改要求传递给相关业务部门,督促相关部门整改。通过对审计结果信息的归纳、分析和提炼,以及审计成果的多层次利用,为公司决策和业务部门管理活动提供建议的支撑服务,切实促进公司管理水平提升,发挥审计工作价值创造关键控制环节的作用。
(九)加强审计体系建设
在经期前会觉得肚子胀胀的,下腹部突出,一到经期就会便秘;经血颜色为暗沉的颜色,感觉黏稠,有时会有像猪肝色般血块流出;经血量多,第一天比较少,但是第二天与第三天起突然变多,经期会达7天以上。
改善小秘方:血液循环不佳的人要多活动身体,小心别受寒,不要吃冰冷食物;最好不用卫生棉条;多吃黑色、红色、紫色食物,蔬菜最好都是加热处理;避免长时间坐着,要多走路,让骨盆的血液循环好些;可以喝些姜黄茶或是中药的玫瑰花、红花、山楂茶。
怕冷型
一到经期,腹部就有受寒的感觉,经痛严重,一受寒会更严重,但是保暖会觉得舒服一点;经期通常都迟来,常会持续7天以上,经血暗红色,会夹杂像猪肝色般的血块流出;特别怕冷,并发虚弱型的几率很高。
改善小秘方:要做好保暖功夫,可以穿厚内衣或厚袜;不要穿裙子,因为要是下半身受凉,经痛会更严重;建议吃温性食物,可喝姜母茶与肉桂茶;平常可以盆浴或泡脚来驱寒气。
压力过大型
经期前精神不安定,情绪焦虑不安,容易发脾气;贪食与厌食两种现象不停地重复着,老是打嗝,会乱长痘痘,不是便秘就是拉肚子;每个月经痛症状不同,会随当时的身体状况改变,在经期前会腹胀或腹痛,但是月经一来这些症状会消失;经血是一般的红色,是正常的四到五天。有时会提早,有时迟来。
改善小秘方:平常就要学习控制情绪,日常生活作息要合理安排,经期可听听音乐或喝喝药草茶来安抚情绪;平常房里可放些绿色植物,起床后可以做些简单的伸展操,如果有时间可以散散步;建议喝茉莉花茶与薄荷茶,中药可试薄荷与陈皮。
贫血型
容易头晕,一站起来就眼冒金星;皮肤摸起来粗粗干干的,精神不集中,老是健忘;生理期腹部不舒服,还会腰酸背痛以及并发各种不适症状;经血颜色是粉红色或浅红色,经血很稀,经期很短;月经迟来的情况很严重,经常会拖到四十天以上;即使经期已经结束了还是觉得全身无力。
改善小秘方:平常不要用眼或用脑过度,睡眠要充足,日常饮食生活要注意补血;每晚12点以前睡,若是睡不着可以喝杯热牛奶;可以吃动物肝脏或其他补血食物;建议喝枣子茶或枸杞茶,中药可用当归与龙眼。
虚弱型
一到经期前,脚就会浮肿;容易疲劳,且腰酸背痛,不太有食欲,容易感冒或拉肚子;几乎不会有经痛现象,经血是浅红色,有时量多有时量少,呈两极化;经期短,若是并发贫血,月经就容易迟来;新陈代谢差,水肿严重,尤其下半身更是肥胖。
改善小秘方:三餐不能少,多吃好消化、营养均衡的食物;早餐一定要吃,因肠胃不好,吃东西时要细嚼慢咽;不适合做激烈运动,若想运动,最好选晚餐后散步;建议喝杜仲茶与高丽参茶,中药可用莲子与黄芪。
“后遗症”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