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5 23:39: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项目管理案例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手机终端销售项目管理
目前个人手机终端设备已经迈入了网络时代,在3G时代,各种移动电子设备也开通了上网的功能。销售管理系统本身就是作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对于移动公司而言,建立智能手机销售项目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由于现有的移动通信市场已经处于一种高度饱和的状态,手机终端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客户保有量以及新增用户之间的拉锯战。由于在手机终端销售的质量管理方面涉及到企业多方面的而工作岗位,市场人员在具体执行销售目标的过程中经常不能做到顾全大局,所以本文尝试使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来实现企业手机终端销售质量的控制,为拓展手机终端类的销售渠道尽可能的提供一种标准化以及可执行的项目管理的方式。
1 手机终端销售目前存在的问题
该公司在手机终端类销售渠道质量的控制上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社会销售渠道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偏低。该公司的销售渠道的数量在经历了初期的快速增长以后,手机终端的营销商家基本上稳定在4000家,站到全市行业的70%以上,但是在每年新增市场的份额中却不到50%,充分说明了该公司销售质量的管理已经处于市场落后的状态;(2)对手营销能力的快速扩张,一方面,电信从2010年开始了3G渠道网点的飞速建设和升级,另外一方面联通与IPHONE手机等移动终端展开深入的合作,通过明星移动终端来提高自己的市场核心竞争力;(3)手机终端的销售渠道与用户的使用要求并不匹配。该公司的仍是以传统的销售终端为主,在全球网上使用套餐、销售质量控制和相关的服务功能严重缺失。(4)手机终端销售渠道掌握较弱,违规现象十分的严重。
2 如何使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来加强产品销售质量的控制
笔者针对目前该公司手机终端销售数量的下降,新增市场不断下滑的问题,该公司的项目管理小组从市场人员管理、市场竞争形势、销售渠道管理以及相关销售人员的薪酬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2.1 手机终端销售的项目管理的定义与启动
本项目小组成立的目标分为总体质量目标和次级销售质量目标。总体质量目标为确保手机终端销售总量在新增市场的占有率达到65%以上,并连续稳定至少三个月以上。所谓的次级销售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渠道酬金优化,其中酬金获取来源种类不低于20%;其次是对公司的业务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最后通过销售渠道管理来提升网点人员的满意程度从而防止网点销量被竞争对手抢走。该项目的周期共计6个月,主要包括销售渠道资金的优化、产品的业务升级、网点布局优化、渠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对于项目的四个阶段采取里程碑的方式来逐一进行。由于手机销售渠道提升的项目所涉及公司的项目较多,工作量较大,时间跨度较长,所以笔者根据该项目的具体特点,建议采用矩阵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矩阵形式的销售人员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公司的领导层对销售质量提升的重视。
2.2 制定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项目进度计划和项目质量控制计划。在具体的项目进度计划中,对其中的该公司的业务与产品进行升级、手机销售渠道的资金优化、销售网点的布局调整以及手机移动销售终端的提高四个方面的工作进行具体的细化。只有细致的划分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才能够确定手机终端销售质量提升的项目总工期。对于该项目的执行质量计划而言,是通过对该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的控制来实现的,在项目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要针对这个阶段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编制实际的质量计划。
2.3 执行该项目所列出的计划
在执行该项目的开始阶段就要建立一支高效的项目团队。在控制项目进度方面主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对该项目进行进度检测,包括关键点检查,所谓的关键点就是在项目计划当中的每个里程碑的时间点;其次撰写每周进度报告,在本项目的执行周期内,每周都要制作项目状态的进度报告,从而报告给项目经理,目的是为了更方便的安排下周的具体工作。
2.4 本项目执行的结果进行质量验收标准
对本项目执行结果的质量验收,笔者认为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核。(1)对手机移动终端在新增市场的占有率方面是否有达到项目的预期目标。(2)从手机销售终端的社会渠道进行产出效能的相关评估,不仅对社会销售渠道整体销量进行评估,还要对具体每个销售网点的实际销售能力进行考核,从而判断手机销售的产出效能是否有所提升。(3)对手机销售渠道的掌控能力,各个销售网点要达到销售目的,就必须加快销售的流转速度,很多销售网点为了提高销量都采取了降价的措施,从而进一步带动了其它渠道商的降价,很大程度上可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4)从销售网点布局的改善进行考察,主要包括销售渠道网点空白区的补点,实行一村一点和一厂一点的销售模式。其次对销售渠道的扎堆区进行集中清理,销售网点的扎堆会直接导致消费者的忠诚度降低。
3 结语
随着手机终端类3G时代的来临,销售市场的竞争逐渐激烈。本文通过大量的参考文献的调研,主要分析了某公司在手机终端销售市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项目管理的角度,阐述了如何使用项目管理措施来实现对手机终端销售质量的控制,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手机终端销售的项目管理的定义与启动、制定项目计划、执行项目计划、最终对项目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赵俐渊.项目管理理论在销售渠道管理中得实践与应用.硕士学位论文[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46.
[2]张旭.项目管理在信息安全企业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D].西安:中国政法大学.2011,34.
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教学模式;问卷调查
作者简介:李宝儒(1983-),男,河北廊坊人,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助理工程师;罗格非(1986-),女,河北邯郸人,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助理工程师。(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73-02
自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以来,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种类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不断增强,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起,开始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预计到2015年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将达到1:1的比例。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教学、教师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华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体系不完善
全日制工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学位类型,在我国实施的时间较短,许多高校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和高效的教学模式,将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同样培养。担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大多同时担负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更有许多课程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在同一课堂上课,不利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
2.全日制工程硕士任课教师工程经验不足
高校教师中的大部分是博士毕业后直接从事理论教学,他们缺乏在企业中的工程实践经验,在长期的科研和学术成长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性知识的研究,从而形成了学术型的知识结构,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或者不能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的指导。[1]
3.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质量不高
全日制工程硕士社会认同度没有学术型硕士高,被动选择攻读专业学位现象普遍。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对象以应届本科生为主,他们没有工作经验,也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技能培训,但是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要把他们培养成“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其培养模式必须要与学术型研究生区分开来。
二、“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课程开课情况介绍
华北电力大学从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作为学科行业特色鲜明的院校,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探索和实践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本文通过结合我校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素质类课程“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的开课情况,提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现介绍给大家,以便共同探讨。
“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结合华北电力大学的行业特色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而开设,是职业素质培养模块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在工程硕士实践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结合各培养领域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学习,使学生对电力工程项目的整个流程及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关键问题有所了解,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课程教学采用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理论学习部分,由于该课程涉及到我校各个培养领域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他们对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基本上没有概念,所以首先对工程项目管理分为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包括主要工作内容、项目管理的一些基本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大概的讲解。案例分析部分则要求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对项目建设过程可能出现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触类旁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可归纳为工程管理类案例与工程技术类案例。工程管理类案例要结合工程建设阶段的实际情况,侧重于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管理的分析;工程技术类案例要针对电力工程项目立项阶段的方案比较、设备招标阶段的技术参数选择、施工阶段的设备的安装调试、项目验收阶段发现的问题等工程建设内容设定案例分析的背景资料。
各个案例针对各培养领域的特色,充分利用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培养基地、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科研院所等资源,选聘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和校内责任教授共同承担案例教材的编写及案例分析课程的授课任务。我校共开设了16组相关的案例,涉及到电气工程、动力工程、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以及物流工程等7个培养领域,聘请了包括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力设计院、国电能源研究院、中广核集团公司等多家单位的专家亲自为学生授课。这些企业专家均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选用真实具体的工程项目作为案例背景,为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和交流。通过课堂教学和项目设计,使研究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掌握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课程作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素质课,要求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根据培养领域和个人需求必须选修5个案例。这种开课方式使得选课研究生可以跨越个人培养领域,选修其他领域案例,有利于研究生实践能力、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课程开课效果调查分析
为了解全日制工程硕士“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课程的上课效果,发现上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本课程的上课效果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活动。调查对象为部分选课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对本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课的方式、上课的效果等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本次调研采用了不记名问卷的形式,共发放“‘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课程调查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34份,回收率为89.3%。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23份,有效率为91.8%,符合调查要求。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们普遍认为“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课程的开设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很重要,课程的开设方式和学时基本能够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大多数学生都更加倾向于同校外专家进行交流,并且认为课程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同时,调查结果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有些案例对于非本专业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些困难,因此期望适当增加本专业案例数量。还有学生提出许多建议,如希望能够增加模拟教学或去企业实地参观;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加入视频等方式;课程中更加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等。
四、结束语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课程已经连续开设三年,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上课师生发现这种由有着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和校内责任教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以具有行业特色的实际工程案例作为教学背景的教学模式,对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任课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学生无法获得职业技能指导的问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普遍认为受益很大。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terminations and relationships of earned value management's three basic parameters and four evaluations, then proposes appropriate measures, and analyzes the case combined with an engineering project's cost control, which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arned value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projects' cost control.
关键词: 赢得值法;成本控制;措施
Key words: earned value management;cost control;measure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087-02
0 引言
赢得值法是指通过综合考虑工程进度和成本状况,计算并分析计划预算费用、已完工实际费用和已完工预算费用三个参数和费用偏差、进度偏差、费用绩效指数及进度绩效指数四个评价指标,全面掌握工程实施的实际状况,确保在工程项目发生进度和成本费用偏差时,能够及时为项目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有效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从而实现项目成本目标。
1 赢得值法的相关参数和指标
1.1 基本参数 计划工作预算费用、已完工作的实际费用、已完工作的预算费用三个基本参数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参数,是项目管理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项目实施情况的重要基础与前提。[1]
1.2 评价指标 赢得值法的四个评价指标能够为项目管理者反映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最新进展,是项目管理者全面了解项目实施状况,发现项目偏差并采取相应有效措施的关键指标。项目管理者可以通过分析四个评价指标,掌握当前项目发生费用和进度偏差的情况,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避免偏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大造成的损失,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三个基本参数的基础上,可以确定赢得值法的四个评价指标,它们也都是时间的函数,具体计算公式[2]如下:
①费用偏差CV=BCWP-ACWP,当CV0时,项目节支,实际费用没有比预算费用多。
②进度偏差SV=BCWP-BCWS,当SV0时,进度提前。
③费用绩效指数CPI=BCWP/ACWP,当CPI1时,节支。
④进度绩效指数SPI=BCWP/BCWS,当SPI1时,进度提前,即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靠前。
2 赢得值法参数分析与应对措施
赢得值法应用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其最大的意义就是在工程项目实施到1/5阶段时就能够为项目可能出现成本超支敲响警钟,及时向项目管理者传达项目进展状况的最新消息,从而让项目管理者有足够的时间来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为了使管理者能够迅速地作出反应,可制定对应措施表。具体的做法为:对三个基本参数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最后把参数结果、参数分析及应对措施制定成表格,作为项目管理者做成本控制工作的指南,为项目管理者发现成本或进度偏差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 案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某综合楼工程合同价为7187261.78元,现利用赢得值法对该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控制。
3.2 参数计算 对项目的各分项工程在完成30%时的成本费用利用赢得值法进行成本控制,以检测目前项目执行的效果,各分项工程完成30%时各参数计算如表2所示。
3.3 评价指标的计算 四个评价指标是利用三个基本变量计算出来的,是判断项目实施效果好与坏的重要依据,是做好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该项目的评价指标计算如表3所示。
3.4 参数分析与应对措施 由表1和表3可以知道,本项目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四个评价指标的状态和项目运行的实际情况,作参数、指标关系分析。然后再根据参数分析的情况,项目管理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分项工程的执行情况,可依据项目执行效果好与坏,参照表1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3.5 成本控制成果 本项目竣工结算总金额为7446896.24元,其中合同价为7187261.78元,现场签证工程金额为259634.46元。工程实际成本5946896.24元,预算成本为6446896.54元,成本降低率达到了7.8%,比预算成本降低了500000元。可知本项目运用赢得值法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有效控制了工程的成本,实现了施工企业的成本目标。此外,在工期目标的控制上,也完成了目标。
4 结束语
目前施工企业运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对工程进行成本控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暴露了很多弊端。随着专家学者们的不断继承与发展,赢得值法这一成本控制方法,以能够提高企业的施工效率,有效控制工程成本,给施工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领域的趋势不可逆转,其在成本控制方面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永坤,仲维清,黑瑞卿.基于挣值理论的工程质量、成本、进度集成控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7(06).
关键词:信任;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基于情景模拟的行为实验;研究框架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5.01.26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5)01-0119-05
Research Framework of Trust Improving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Based on Situational Behavior Experiment
YIN Yi-lin1,2,XU Zhi-chao1
(1.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72;
2.School of Management,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mechanism that trust influences large-scale proj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s object, and proper risk allocation and contractors behavior as the starting point,to explain the path that trust influences large-scale proj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from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action of owner and contractors dynamic behavior,with integrating experiment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objective factors which based on market regulation and social norms will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employers trust.For this reason,the trust environment which developed from engineering project organization will promote active cooperation of both sides,the resulting reciprocal behavior will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large-scale project management.
Key words:trust;large-scal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situational behavior experiment;research framework
1 引言
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持续改善始终是项目管理研究者与工程管理人员追求的目标,合理风险分担被认为是推动项目绩效改善和提升的驱动引擎[1]。然而在实践中,合理的风险分担往往不能实现[2]。发包人的防御行为使其对风险分担的负面效应越来越重视,试图将更多风险通过免责条款设计转嫁于承包人,形成发包人风险分担决策中的逆向选择。究其原因,发包人缺少对承包人的信任[1]。信任也由此获得了诸多学者的青睐。
不可忽略的是,信任作为风险的双生体,会衍生出更多风险。发包人对潜在损失的习惯性防御态度无法保证信任促成合理风险分担的实现。此外,合理风险分担与承包人激励并不是因果使然的关系,发包人合理风险分担对承包人的激励可能会失效。因此,如何从根本上保障信任对大型工程项目绩效的正向推动成为当前的研究难点。为此,本文试图构建信任改善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研究框架,以合理风险分担为中心,向前探索信任建立的初始集与信任对发包人合理风险分担的推动作用,向后证明风险分担对承包人的激励路径及承包人行为对项目绩效改善的影响,为解析信任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研究机理提供理论支持,也为我国大型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的实践及今后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信任已成为影响风险分担的重要关系治理因子
工程项目中的信任是指施信方相信受信方不会辜负自己,即使存在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受信方也不会令施信方失望的预期[3]。信任作为重要的关系治理因子,对风险分担的扰动性影响是近年来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Girmscheid与Brockmann等研究认为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可以缓解对合同完备性的需求,提高风险分担争议条款缔约效率,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信息搜集成本 [4]。基于行为预期的视角,Cheung与Wong指出发包人与承包人在不信任状态下会试图通过合同条款降低所承担的风险,相互不信任将最终导致风险分担的不合理配置[5]。
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的高度信任可以促进项目风险分担调整的灵活性,嵌入信任就是要扩展现有风险分担优化空间,有针对性地在信任视角下为合理风险分担提供对策[6]。
2.2 影响发包人初始信任形成的条件集仍待补充
整理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个体要素(能力、诚信、忠诚等)和互动要素(过往合作、目标协调、合作前景等)交织影响着工程项目中承发包双方的信任水平[7]。与此同时,工程项目的本身属性(项目周期、项目投资金额、招投标形式、采购模式、项目评价方式等多因素)也会起到调节作用[8]。在中国的交易过程中,施信者对信任的评估更加关注被信任方与己方的社会联系[9]。以关系(Guanxi)为核心的社会规范要素对信任影响已受到学者的关注[10]。
考虑到信任的情境依赖性特征,在西方文化中,信任更偏向于市场规范范畴,其社会规范意味着在中国文化中得到了增强。上述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工程项目中影响信任的因素集应用到中国管理情境中则会产生偏差。因此,结合中国文化背景探索工程项目中信任形成的条件集显得更为重要。
2.3 合理风险分担是推动承发包双方合作的系统动力
工程项目组织中讨论发承包双方行为与项目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对行为经济学中积极互惠理论的继承。毫无疑问,项目中合同条款设计是风险与利益分配的焦点,谈判期间的风险分担条款直接影响着项目中利益相关者彼此的行为预期。在合作行为的互动循环中,基于满意条款而产生的合作行为是开启良性合作循环的重要因子。其推导过程在于,合理风险分担机制下的满意条款是双方互惠思想的表现,而这种互惠关系可以促进合作的产生。
在积极互惠理论的假设下,发包人的合理风险分担策略可换取承包人的“安分守己”(Act Dutifully)。合理风险分担保证了承包人在合同状态发生变化时得到预期的合理收益;发包人也会因己方承担风险,激励承包人不利用合同漏洞,有助于发包人建设目标的实现。承发包双方合作行为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工程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的持续动力。因此,探索发包人合理风险分担对承包人行为的作用机理已成为亟需解决的课题。
2.4 信任研究更加关注数据动态收集与数据收集的保障机制
工程项目中信任的研究广泛采用社会学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案例分析法等。其中,问卷调查法因数据收集的便捷性被广泛使用。但由于研究结论来自于各时点,上述研究方法无法反映信任的动态特性[11]。因此,一些学者开始向信任动态研究方法转移。其中,较为典型的是Badenfelt,Swrd等分别在使用多案例对比法、纵向案例分析法的基础上,嵌入半结构性访谈收集数据,分析了工程项目中信任与控制间的关系及工程项目各阶段信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效解决了传统手段动态数据静态处理的问题,提高了数据结果的解释力[12,13]。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研究者采用系列保障机制。其一,增强了被试者可信度的保障机制,如要求被试者是参与项目全过程工作的高层管理人员。其二,完善了研究方法的保障机制。一方面,集成现有数据采集方法;另一方面,进行数据的跟踪回访,对被试者提供的信息进行再核查,为数据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3 信任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的影响路径分析
现有理论研究成果支持了信任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影响性的假设,其角度涉及信任形成、风险分担、承发包双方互动行为等。发包人合理风险分担与承包人策略选择是搭接信任与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关系的重要介质。基于上述分析,信任改善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信任改善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研究思路
3.1 发包人对承包人产生初始信任条件集的确定
本文研究的起点是发包人对承包人初始信任的形成,因此需要明确促使发包人对承包人产生初始信任的条件集。考虑到信任的情景依赖性,要嵌入中国交易文化建立发包人初始信任形成的条件集,并验证此条件集中各因素对初始信任影响的效果水平及作用点,为发包人对承包人初始信任建立提供基础支撑。
基于上述分析,发包人对承包人产生初始信任条件集确定的研究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首先,通过文本分析获得影响发包人初始信任的初始条件集;其次,通过基于焦点小组访谈将初始信任条件集划分为市场规范要素的条件集和社会规范要素的条件集;再次,通过多案例研究对上述假设进行验证;最后,以此为基础指导发包人资格审查文件的优化。
3.2 初始信任对发包人采用合理风险分担方案的激励机理
研究表明,信任是一种经济预期的行为,信任意味着交易双方均有共同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的愿望,相信己方的漏洞或缺点不会在交易时被利用[13],且现有研究支持信任会促使发包人采取合理风险分担方案的基本假设。因此提出“信任―合理风险分担”的理论模型。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及实际案例分析,构建“信任―合
理风险分担”的理论模型,寻找出信任、合理风险分担的观测变量,形成调查问卷;其次,通过对大型工程项目中发包人的半结构性访谈确定项目中的信任水平;再次,查找上述大型工程项目的合同文件,确定风险分担状态;最后,通过分析大型工程项目中发包人信任水平、风险分担状态验证提出的理论模型。
3.3 合理风险分担对承包人策略选择的影响机理
基于积极互惠理论,承包人在合理风险分担条件下会得到合同状态变化的补偿,进而会以互惠行为对发包人予以回报,即不利用合同中存在的漏洞。由于此部分内容涉及被试者道德与品行问题,为了观测承包人真实的行为反应,增强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宜采用情景模拟的行为实验研究方法。
首先,筛选被试者。被试者必须是承包人的高层管理人员,具有决定权力;其次,对被试者进行艾克森人格L问卷测试,选择真实显现心理状态的承包人作为实际被试者;再次,明确合同漏洞要素的集合。通过专家访谈、合同条件分析、案例研究等手段确定合同漏洞要素的集合进行编码,确定承包人可利用合同漏洞的调查问卷;最后,进行行为实验,向承包人提供四种情景资料下测试承包人对合同的响应行为,揭示合理风险分担对承包人策略选择的影响机理。具体实验研究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承包人因发包人的PRA方案而采取的不利用合同漏洞策略机理的子研究框架
3.4 施信/受信双方互动对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改善机理
承发包基于信任提升的积极互动最终将改善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即承包人获得合同状态变化的补偿,发包人实现预期的项目目标。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承发包双方的“信任”、“合作互动”与“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的作用机理,具体内容为:
首先,明确“信任”、“合作互动”及“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可观测变量;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确定上述变量的观测时点;最后,利用纵向案例分析,根据案例中承发包双方的信任水平、合作状态以及项目管理绩效水平,探究信任提升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的作用机理。
综上所述,信任改善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研究可以沿着“初始信任注入合理风险分担方案承包人不利用合同漏洞双方良性互动实现项目管理绩效”这一路径展开。但是这一路径目前仍然存在黑箱,即缺少对路径上各个关键点的解构。因此,为了打开“信任―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黑箱,需构建“信任―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关系模型。整体研究框架如图3所示。
图3 信任改善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研究框架
4 研究框架的初验
为了检验构建的信任改善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绩效机理研究框架的信度、内部效度、构建效度和可行性,在对天津地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预研的基础上,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天津市地铁建设项目案例对研究框架进行初验和初步分析。地铁项目的连续建设注重功能的配套性,技术的专用性强,易形成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的长期合作,信任在合作过程中尤为重要。对天津地铁公司的项目管理经理进行了访谈,以验证上述假设。
4.1 发包人对承包人产生初始信任条件集确定的验证
发包人对承包人之间初始信任的形成表现出多维特征,是发包人在招标过程中对承包人进行综合认知的结果。在对天津地铁项目经理进行访谈并与其他预研企业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案例研究小组的调研结果发现天津地铁的招标决策部门加强了资格预审环节的工作,重点审核了投标人过往项目业绩、投标人资质并对各投标人的市场声誉进行了调查,反映了发包人对承包人产生初始信任条件集的部分子集。天津地铁公司在换乘站的连续建设中倾向于选择大型国有施工企业,且拥有专利施工技术的单位在技术标中评分更高。案例研究小组对投标人的访谈也表明了相同的结果,证实了承包人能力、资质与市场声誉皆为大型工程项目发包人对承包人初始信任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初始信任条件确定的研究框架相契合。
4.2 初始信任对发包人采用合理风险分担方案的激励机理验证
地铁工程的复杂性与技术标准的不断升级要求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形成互助战略联盟。天津地铁公司对承包人能力、品德的信任一方面为双方的合作共赢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也是风险分担决策转型的关键拉动力。天津地铁公司决策者的个人经验和对承包人的信任在风险分担决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承包人在业内享有的声誉构建了公司高层领导间的互信关系,相信对方不会恶意利用合同中的漏洞牟利,巩固了发包人选择合理风险分担的决心。信任的存在使得合同管理的柔性提升,发包人有机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完成对初始风险分担决策结果的补充、 完善和修正,并在合同状态变化后,通过再谈判高效解决过程纠纷。综上所述,天津地铁公司对承包人的信任形成了发包人合理风险分担的动力支持,与本文研究构建的理论框架一致。
4.3 合理风险分担对承包人策略选择影响机理的验证
通过分析对承包人主管进行的访谈资料发现,在天津地铁项目建设全过程中,承包人因发包人的合理分担,对项目设计、施工及运营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发包人进行交流,为承包人因发包人的合理风险分担方案而采取不利用合同漏洞策略的机理提供了佐证。案例研究小组的判断结果、对承包人的访谈结果以及发包人对承包人行为的认知形成了一个证据链,实现了案例数据的三角验证,表明了发包人合理风险分担对承包人的激励作用。
4.4 施信/受信双方互动对工程项目管理绩效改善机理的验证
从天津地铁建设的实施结果看,发包人对自身规范、积极合作及互利共赢的认知与承包人的考量几近相同,双方都表现出高度合作的特征。就风险分担而言,发包人执行了合理的风险分担方案并在合同中注入柔性管理因素,提高了风险再分担的灵活性;承包人则未采取任何不平衡报价策略,使得项目结算金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就及时足额付款而言,发包人始终严格履行合同,按照合同及时支付承包人合同价款,并对合同内规定的物价波动引起的价款调整予以调价,迅速按照合理程序处理承包人的索赔,做到最终及时合理结算;承包人则在项目全过程中尽可能保持预期进度、确保工程质量,项目出现变更时为发包人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降低发包人成本,当出现不可抗力时会及时恢复施工进度,在保证移交工程同时,履行保修期义务。综上所述,天津地铁承发包双方的合作互动对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结果与本文构建的研究框架相吻合。
5 结论
本文以大型工程项目中信任对项目管理绩效改善机理为研究对象,综合多种研究方法,阐释信任对大型工程项目绩效的影响路径,结果发现:基于市场规范的客观因素及基于社会规范的主观因素会影响发包人的初始信任;发包人的初始信任可推动其采取合理风险分担的方案,形成发包人与承包人良性互动的开端;基于积极互惠理论,承包人会对发包人的互惠行为予以回报,合理的风险分担会降低承包人利用发包人合同漏洞的可能。双方的互惠行为最终会实现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的目标。总之,信任改善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绩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不能只关注信任本身,而需基于动态视角更全局、深入地审视信任的形成要素、承发包双方行为互动等研究内容。
尽管本文为信任改善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并用单案例进行了验证,但仍有必要通过模型中提供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进行再检验,进一步揭示发包人初始信任形成条件集、信任推动合理风险分担的形成机理、风险分担激励承包人的作用机理以及承发包双方行为互动对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的影响机理,增强模型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Badenfelta U.I Trust You,I Trust You not: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ontrol Mechanisms in Incentive Contracts[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10,28(3):301C310.
[2]Loosemore M,McCarthy C S.Perceptions of Contractual Risk Allocation in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s[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2008,134(1):95-105.
[3]Laan A T.Building Trust:The Case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D].Twente :The University of Twente,2009.
[4]Girmscheid G,Brockmann C.Inter-and Intraorganizational Trust i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Joint Venture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0,136(3):353-360.
[5]Cheung S O,et al.Developing a Trust Inventory for Construction Contrac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1,29(3):184C196.
[6]Tuuli M,Rowlinson S,Koh T.Dynamics of Control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Teams[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10,28(2):189-202.
[7]Ling F Y Y,Tran H B T.Ingredients to Engender Trus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Teams in Vietnam[J].Construction Innovation:Information,Process,Management,2012,12(1):43-61.
[8]Eriksson P E,Laan A.Procurement Effects on Trust and Control in Client-contractor Relationships [J].Engineering,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2007,14(4):387-399.
[9]Huang K P,Chung T,Tung J,Lo S C.Guanxi Embeddedness and Trust Building in Chinese Business Markets:A Confucianism Perspective[J].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2013,13(3):333-340.
[10]Kriz A,Keating B.Business Relationships in China:Lessons about Deep Trust[J].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2010,16(3):299-318.
[11]Laan A,Voordijk H,Noorderhaven N,Dewulf G.Level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Trus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Empirical Evidence[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12,138(7):821C831.
我国正式引进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始于1999年,2005年有了项目管理专业硕士教育[1]。目前,国内各大院校相继在工商管理专业、电子类和工程类等专业开设了《项目管理》课程[2]。高校一线教学人员对于如何开展《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实习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研究,提出了适应于《项目管理》课程的轮环式、研究型、合作学习式、案例讨论和沙盘模型等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3-6]。但是,目前的教学研究大多针对工商管理、电子类和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还鲜有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本文将对此展开一些探讨与分析。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项目管理》教学必要性
目前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有关项目管理知识的教学,一些学校是单独设立了《项目管理》的课程,一些学校则没有《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计划,而是将之融入了《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教育当中,笔者认为由于我国在公共事业管理领域项目管理的方式使用越来越多,而公共事业的项目管理与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在内容和方式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国际国内公共事业项目管理经验也不断积累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项目管理》课程,以适应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
1.公共项目不断增多。公共项目即是作为一种政府对社会进行义务承担和履行的具体形式[7]。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调节以及政府对公共项目管理支持力度的逐渐加强,使得我国公其项目在规模以及管理层面均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公共项目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公共卫生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教育项目、文化项目和体育项目等。仅以国家级公共卫生项目为例,2014年所开展的公共卫生项目就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健康中国行、全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新家庭计划、幸福家庭项目等诸多项目。
2.公共事业项目管理与行政管理的不同。由于项目的一次性、独特性、目标性、整体性和渐进明细性等特点,项目管理相对于职能化的日常公共事业管理来说,有着诸多的不同点。如项目管理的工作环境更加开放,需要与更多的机构和个人打交道,沟通难度更大,有着更多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和期望需要识别;项目的目标性使得项目目标在计划、实施和评估中处于核心地位,结果管理比过程管理更为重要;又如项目的独特性和项目产出的渐进明细性也使得项目过程不可能完全遵循既有的程序和方法完成任务,需要有内容、手段等多方面的不断创新等等。因此,项目管理更需要能够容忍风险,更需要高度协调和保持创新性,整体性要求也更高。运用行政管理或一般公共事业管理的程序和方法对项目进行管理会面临诸多的不适应,甚至会因此而产生问题让项目停滞不前。
3.现代公共事业项目管理经验不断被积累和提升。随着公共事业项目的不断增加,不乏对中国公共事业项目管理经验与教训的分析与探讨,这一领域的项目管理经验也不断被积累和研究,而这些经验和研究都可以丰富理论的教学。如关晓红认为我国公共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目标以及实施目的需要明确,需要法律制度跟进[7]。张江涛认为地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管理存在招投标主体行为不规范、缺少专业评标人员、招投标制度不完善、监管上存在疏漏等问题,建议重视资金管理、加强对投资监督"严格执行审批程序、进行法制化管理和实行代建制[8]。贾俊明等人认为我国的公共项目绩效管理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而言,制度建设滞后,尚未能形成适应于中国的模式,评价技术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树立公共支出的绩效意识、完善项目绩效评价的法规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注重绩效评价信息和结果的应用和做好各项配套改革工作[9]。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项目管理》课程设置建议
1.教学性质与教学目的。进行公共事业项目管理工作主要需要三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即一般管理知识、所从事专业领域的知识和项目管理知识。一般管理知识是学习项目管理的基础,项目管理学是从其中分支出来的一门学科。而掌握一定专业领域知识也为项目管理人员在进行具体领域的管理需要掌握的信息,需要在遵循专业领域基本规律和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管理,因此,《项目管理》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管理项目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为从事公共事业项目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础。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项目管理与日常公共事业管理的不同,项目管理特有的理论、流程和技巧,从而具备对公共事业项目进行计划、实施、控制和评估的基本能力。
2.教学内容。目前,《项目管理》课程国内外的教材主要有两种编排体例。一种是按照项目管理的课程进行介绍,即按照项目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和收尾的管理过程将《项目管理》课程分成五部分。另一种方式是按照项目管理的内容将《项目管理》课程分成九大知识体系,即项目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笔者建议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使用第二种教材,一方面这类教材的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联盟的权威著作PMBOK(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体系一致,另一方面按照九大知识体系来进行介绍,有利于学生对项目各方面的管理形成整体印象,更容易理论传授,也有利于其未来从事项目时能够尽快入手。因为学生毕业后往往是在从事公共事业机构的某个部门干起,在参与项目管理时往往也先从某个方面如财务管理、质量控制或人事管理开始,而不会一下子成为项目经理/负责人。
3.课程考核。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10-11]。《项目管理》的课程考核需要充分体现这一点,期末的笔试成绩所占的比例不能超过50%,平时成绩比重可以高于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考核方式也要比较灵活,将课堂案例讨论、各类项目文本写作作业、团队作业和考勤等成绩按事先商定的标准计分,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应用上,功在平时,于讨论、练习和实习之中提高项目管理的技能。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项目管理》课程参与式教学探讨
与《管理学》或《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不同的是,学生在学习《项目管理》课程时,更容易呈现“高不着低不就”的情形,一方面觉得项目管理很简单,认为按照管理内容、程序和格式操作即可,另一方面面对项目管理实习时,甚至在大学生的小型社团项目管理实习时也无从下手,试图用传统管理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本科《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以知识/技术介绍为主,能更多激起学生兴趣的管理艺术介绍较少,如果不能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在不断的积极思考中教学相长,学生容易失去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也无法学习到专业需要的管理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此,除了采用相对较多的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方式,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促进学生参与教学: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可以形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开拓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项目管理》课程可以在多边形定理、挣值分析、项目时间计划强制和依赖关系分析、项目沟通障碍及应对和合同谈判等较难理解或技巧性较强的理论教学中,选择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案例进行研讨,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案例既可以来自教师自己参与的项目,也可以从项目管理网站、专业研究文献和媒体的报道中选择国际国内的知名项目。为保证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中要做到:(1)事先准备案例,提前布置学生思考;(2)案例分析交流可以在理论教学前,也可以在理论教学之后。前者重点放在案例自身问题和学生应对策略中的问题发现上。后者侧重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在既有知识/经验上的进一步创新;(3)案例分析过程中,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以偏概全。教师既要尽量给予学生自主权,不要过度干涉,又要在偏题或者需要支持时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2.项目文书写作练习。公共项目的管理在从项目的启动到项目收尾阶段都会形成很多有形文件,对学生相关文件的撰写能力培养也是“项目管理”教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项目管理九大内容的活动中都有一些格式文件,如项目变更申请书、项目章程、时间网络图、项目人力资源计划、招标文件、总结报告等等,而不同的项目中这些文件虽然格式要求不尽相同,但关键内容相同,建议教师在教学各类文件内容与要求的同时,从政府网站、大型公共的项目网站、国际国内项目管理研讨会,或从事公共项目管理人员那儿获得文书的格式,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和课堂交流点评。需要注意的是,书写文书练习时,为减少一些专业领域知识缺乏而带来的文书书写困难,教师可以不规定领域,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和熟悉的领域锻炼文书书写。如果限定具体领域,专业性又很强的时候,教师要给予事先的专业知识支持。
3.团队作业。项目的高风险性和整体性使得项目管理更强调团队精神与团队合作,每一个团队成员应该围绕项目经理的管理和项目目标的要求,齐心协力完成项目任务。因此,在《项目管理》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团队作业是一个很好的实现方式,对改善教学效果也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项目管理团队作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亲自去演习,把自己置身于一个项目团队中,配以小组安排的项目人员角色,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当然,项目团队作业对于学生和老师的要求都更高,也很费时间,因此,不宜过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在集成计划的制定、项目变更和项目自我总结会议(教学过程结束前)三个环节安排团队作业,每次给予学生2周的时间准备,需要团队在完成任务后准备一个包含关于作业过程记录、作业结果和活动反思的小组报告,PPT汇报,但汇报人员由老师在小组成员中任意选定,团队分由老师打,而成员的得分则由每次作业的组长/项目经理打分,成员的平均分为老师给出的团队分。团队作业分计入平时成绩。
4.项目管理全程参与式教学。为加深学生项目管理过程和知识的整体性理解,参与式教学的设计也要体现整体性特点,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一个项目进行全程作业。在项目管理概述介绍结束后,即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5-7人,分组依据由学生自己选定,大多会选择以宿舍为单位并依据个人的要求进行微调分组。分组确定后,在集成管理一章中,小组完成项目选题和团队命名,其后的项目文书写作、团队作业均以此项目为基础完成。学期结束时,将完成的可交付物/活动成果按项目过程重新进行整理,并对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的得与失,成功与失败经验形成个人和小组总结,也作为平时作业的一部分予以打分。
作者简介:
关键词:房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控制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房建施工项目的管理不是单方面的,为了保障房建施工项目的各项工作顺利地进行,则要求管理者对于施工项目的组织设计、项目质量以及成本等做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标准化的管理。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在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国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房建施工项目管理概述
施工项目管理是在施工项目所在地,按工程规模大小,实施动态的、有步骤的管理。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项全程的管理,是从开工开始到交钥匙及回访服务结束。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和全过程的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施工项目管理的三大要素分别是质量、工期与成本,施工项目管理需要统筹三者的辩证统一。
二、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是项目管理的前提
在以往的施工企业中,生产、技术、经营一般都是独立的,结果就是造成施工组织设计由技术人员进行编制。但是到了实际作业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与现实无法操作的事项。因此,组织设计与现实操作就得不到统一。要做好房建施工项目的管理,做好组织设计是前提。应该由项目经理组织各部门进行参加,按照合同、技术、质量标准要求等,结合企业能力以及项目的利润目标,进行编制项目的组织设计。并且将其作为各个部门的指导性大纲,上报批准后严格执行动态管理,这是项目管理经济运行的一个十分重要依据。
三、质量管理和控制是项目管理的关键
1.组织施工技术交底
在工程开工之前,由企业或者项目技术负责人员组织全面的的技术交底;然后在各个分项工程施工前,向参加各个分项工程的所在班组长和配合的工种组长进行交底。
材料质量控制
要对供应商家进行多家比选,根据供货方资质、质量保证体系、生产工艺等进行综合比较。另外,也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管理,根据型号、品种等对其分区堆放,对有防湿、防潮要求的材料,做好防湿防潮的工作;对容易损坏的材料、设备做好防护工作,减少材料损失或者变质。要建立材料管理制度,对材料的采购、加工、运输、贮存建立管理制度。这样可以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占用量,避免材料损失、变质,按质、按量、按期满足工程项目的需要。
隐蔽工程验收质量检查控制
所谓的隐蔽工程,顾名思义,就是相对比较隐蔽而且不容易被发现,检测比较困难,修复也比较困难。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每一项的隐蔽工程在开工之前,都要由项目施工的技术人员和班组进行互相检测,然后由项目组的质检员进行自检。达到合格后,再由监理组进行专门的检测。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点出现异常饿情况,应该马上停止施工,并且对其进行认真分析,仔细找出其中异常的原因,然后做出相应的对策。
四、工程竣工验收是项目管理的最后关口
工程竣工的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是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最后一个关口,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建筑成品的保护与对局部缺陷的修复。由于施工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全部完成的,因此在某些部分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其他部分在施工的时候难免会对已经完成的部位或者产品产生破坏,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和工期的延迟。因此,有必要对先完成的部位或者产品进行妥善的保护。
五、提高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
完善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体制,规范建设工程市场秩序
要加强施工企业管理的法律意识,在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时候,承包人和发包人是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合同条款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这样的合同才能保证施工合同在施工过程中得以顺利的履行。同时,这也是施工质量的有利保障。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的签订要严格按照程序来执行。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
完善工程监理制度,充分发挥监理的积极作用
提高工程监理人员的素质
总结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监理工程师的考核和认定,定期对监理工程师进行培训。同时,对监理工程师的职业资格考试辅之以年龄、工龄、工作经验的限制。
扩大监理人员的监理范围
监理人员的监理不仅限制于施工阶段,工程项目设计、生产设备招标等重要环节也应该纳入监理范围。
施工项目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的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若是没有一定的安全措施,容易产生一定的安全问题。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就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预防的措施,对容易导致建筑事故的生产因素进行控制。消除或者减少其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进行。
六、某公司厂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1、项目简介
某公司厂房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场地东西向宽179m,南北向长187m,占地面积3.35万m。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首层的柱距9m,跨度为10m,首层层高为5.1m,二层层高为4.8m,地面活荷载为10KN/M,楼面活荷载为8KN/M。E型厂房建筑面积是15000m,F型厂房建筑面积是9000m。轻钢轻型屋面,空心砖填充墙。外墙面采用外墙涂料。工程项目一共有17项分项工程,总投资为2.3个亿,工期为2年。
2、项目的组织结构设置
按照项目经理负责制的要求,依据组织原则建立了项目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项目组织结构
3、案例分析
(1)项目设计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在公司厂房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控制体系中,项目设计过程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将要提供给顾客的项目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而采取的必要活动。首先,是确定项目合同的谈判、审评及签订;其次,是项目的设计策划。这些设计策划将形成项目的质量目标与要求,保证施工过程的管理。
(2)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公司的厂房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包括了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施工阶段是房建工程项目的主体,也是工程项目的关键。因此,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也是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是否有效的管理施工阶段的质量是整个项目的最终质量能否达到国家规范和业主要求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结束语
房建工程施工的时候,要通过现场管理来加强质量管理,落实质量的责任制,重点进行施工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与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降低营运成本,增加使用寿命,而且提高房建工程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贾斌.我国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2.
[2]徐大众.山东省路桥集团公路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孙佳.天津市滨海新区X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2.
[4]闫超.亦城财富中心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实践[D].北京工业大学,2012.
[5]周靖.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4.
[6]郑杰良.房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7:175-176.
[7]马鑫,刘一鸣.如何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J].考试周刊,2012,56:192-193.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管理科学、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建设法规等学科。随着信息化管理方法的更新,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方法与内容也应解决。课程内容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以及实践环节操作性弱等问题,通过对信息化的广泛应用,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来体现项目管理课程的前瞻性,为建筑行业管理岗位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方法;信息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9014801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知识体系中涉及的理念、方法、程序等知识点比较多,其中许多知识点与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建设法规等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看似简单但要完全掌握应用却不容易。所以,课程的教授必须将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利用项目教学基于真实条件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更适应的教中学模式的评价等,能让学生及时掌握有关工程项目管理的新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上岗能力以适应日后工作的需要。
但在从实际工程项目选为教学项目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工程项目的信息量太大。实际工作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处理信息,能够准确的将信息化项目中的任务条件进行及时的整理和分析,从而更好的控制案例项目工程的质量,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传统的项目教学方法也不能让血色还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信息,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将信息化模型融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中,即能提高学生收集各种信息的能力,还能让信息处理过程快速进行。因此,以下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改革建议:
1采用信息化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性能力
由于改革前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项目管理的相关概念、原则及方法等,严重缺乏实践环节,所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化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启发式的互动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学主体之间要强化相互的交流,有利于形成利于学习的教学环境和效果,这种教学模式特别适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
对着教学硬件环境的提高,多媒体技术已经进入工程项目管理课堂,大量的信息资料可以通过互联网便捷获取,并由学生利用来分析项目中的任务。教师可对所选取的项目进行知识点的选取和整理,使项目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针对有这些知识点组成的任工作过程务让学生分析、讨论,能让学生学生从项目工作过程中发挥创新能力,增强岗位工作潜力。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它由三个部分组成:质量检测;工程管理;系统维护。质量检测的目的系对工程试件的质量展开评估,首先对数据进行采集,然后再将采集到的数据整理到数据库中;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作为传输至系统的门户模块环节的基础模块;最后系统维护模块,它可以对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和评估系统的硬件设备等实施维护和更新。
3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建设
改革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目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工程项目,为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关键在于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科学的结合在一起。而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稳定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企业实训基地;二是充分利用项目案例教学的信息化系统来更好贴近实际的管理模式。
学生能够对其掌握的管理程序、方法及控制环节并对其增加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对学习中存在的缺陷有所了解捉进其主动加强后续学习。
4对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选取的工程项目应确定任务及考核方式,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并结合评价体系加以提高。任务是针对每节教学内容设计的,所以要求学生迅速完成,目的是让学生们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教师也可根据教学主体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完善课程的项目设计。教师将学生分成5人左右的项目小组,每组组设置一名小组长。小组讨论后针对项目的子任务进行深入分析,填写教师所布置的项目任务书。通过课程任务,即能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习情况,更能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另外,卷面考试内容应以课堂讲授的基本原理、方法运用和案例分析为主应着重考核学生运用信息化管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已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因此,企业采用的管理手段也不再是传统的方法,而是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对整个项目开展信息化的管理,我们也应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与评价分析,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与时俱进的、优异工程项目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廖奇云,陈安明.工程项目管理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6):8285.
[2]郭庆军,刘慧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1):8589.
关键词:电子商务;案例;课程;现状;构建主义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2-0144-03
案例教学是目前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在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8年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中,也明确包含了大量与商业案例分析有关的知识点、技能点;不少高校还专门设置了一门涵盖整个专业知识体系的、以案例教学为核心教学手段的课程:《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作为一名连续5年任教该课程的高校教师,本文作者将在接下来的篇幅中,结合自己的经验、心得和思考,对《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改进和创新问题做一粗浅的探析。
1 课程性质与特点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分析目的、采用若干分析方法,依一定的程序对经过整理的电子商务领域案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检验和分析,得到所研究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而指导实践的过程。《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则是一门以电子商务案例的介绍及分析为核心教学内容,以讲解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等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综合化实践性课程。
对现阶段高校的专业教学体系而言,《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既不是单纯的理论课程,也不是纯粹的技能实训课程,而是一座连接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桥梁,既要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及能力;在目前高校电商专业普遍重理论、轻实践、重技术、轻商务的大环境下,本课教学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实验室、自编综合案例库等资源,使学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那种缺乏系统性、脱离现实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当然,作为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较特殊的课程,《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教学有着其它课程所没有的要求和难点,也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和误区,所以任课教师只有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持续的研究和改进,才能充分发挥出本课程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2 课程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方式简述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本文作者曾对多家院校的《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进行了观摩,为自身的课程教学工作获取了不少有益经验,但也发现这些院校的教学工作尚存缺陷,其中有些甚至与深层次的问题和误区有关。例如,部分教师将课程教学的形式理解成由教师借助案例来“讲故事”,学生对“听故事”虽然也会感兴趣,但由于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没有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分析,学生最后往往不清楚这些“故事”对自身能力培养的意义和价值究竟在哪里;而有的教师能打破单纯依靠教师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以自主方式展开案例分析,却又反过来忽视了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把“填鸭”式教学变成了“放羊”式教学,将教学过程完全变成了学生的自主讨论;此外,有的教师对本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作用和地位确有周到的考虑,能注意加强本课程教学内容与其它课程间的联系,但其处理方法过于简单,只是将其它课程的案例分门别类地拼凑起来进行教学。
本文作者认为,上述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的存在价值——比如说,如果开设本课程只是为了让学生开展自由讨论,或是将各门课程中开展过的案例学习一一重复,那高校完全可以将这样的案例教学安排在其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或是学生的课余时间里,根本不用开设专门的案例分析课程。所以,针对前文所述的本课程教学的特点,以及各种可能出现的误区与问题,本文作者认为有必要根据自身经验和体会,提出一些较为独到的改进和创新意见。
2.1 厘清课程教学的目标与定位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这座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能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最大作用,首先应取决于任课教师首是否能厘清最基本的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知道要搭建一座怎样的桥。
在课程定位上,《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可以看作诸多理论类和实践类课程的共同延伸(所以建议在高校的最后一个或倒数第二个学期开设该课),但又不应是各课程案例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成为一门结合其它课程所授知识,对具有全局性、代表性的现实案例展开系统研究、细致分析的综合案例教学课程;学生学习该课程时,可以进一步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自己掌握的技能在整个商业项目中的运用时机和途径。
在确定课程教学的目标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行业的实际需要——电子商务领域需要的是既掌握必要技术手段、又知道如何利用技术工具实施商业策略、增进企业利益的复合型人才;而能够在该领域获得长远发展的高端人才则需要进一步具备规划、实施电子商务项目的全局掌控能力乃至创业能力;所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不能只是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简单叠加,他们必须要进一步具备在实践中对它们进行系统运用的能力。通过《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这一综合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应能使学生对如何运用恰当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来解决电子商务领域的现实问题、建立完善的商务模式有全面且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团队合作式的分析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为将来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实践工作(尤其是项目策划与管理、自主创业等需要综合化、全局化技能的工作)做好更完善的准备。
此外,从整个课程体系来看,上述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也能使《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成为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既能够作为大量先修课程的延伸,又能为《网上创业》、《电商项目管理》等项目驱动式实践课程(一般在最后的学期开设)的教学打好基础,使整个人才培养计划更符合循序渐进、条理清晰的要求。
2.2 借鉴乔纳森建构主义理论确立教学思路
本文作者在长期的实践研究中发现,美国教育学家戴维?H?乔纳森(David H Jonassen)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LEs)设计模型可以帮助任课教师更有效地明确《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学的核心思路。
CLEs设计模型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学习和认知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构建接近真实工作条件的、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CLEs设计模型包含六个基本要素:问题、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主要是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分析工具)、会话或协作工具、社会背景支持。其中,问题是整个学习环境设计的焦点和核心(对各类问题的解决也恰好是现实中工作实践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其他五个要素的设计都要围绕着问题进行,以有效支撑围绕问题开展的学习过程(目标是要学会阐明和解决问题,或是回答提问、完成项目、解决分歧);案例同样是一个重要元素,能够为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示范、增加学习者的间接经验;信息资源、认知工具则能够帮助学习者获取、整理和分析解决问题所必须的各类信息;会话或协作工具则使学习者群体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协商——在实践环境下,个体学习通常是很少发生的,更多的是以团队为单位共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合格的人才必须能够主动与团队成员开展沟通与协调;社会背景支持这一要素则要求我们必须将社会文化背景、客观环境、物质条件等因素引入到学习的内容和过程中来。《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完全可以参照CLEs设计模型来确立教学的核心思路: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作为培养实践能力的渠道;以教学案例作为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工具,甚至可以引导学生代入案例所涉企业成员的角色,构建更接近真实商务活动的学习情境;在基本教学案例之外,要进一步指导学生开展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并鼓励学生以案例研究团队的形式开展协作和自我管理;案例教学还必须紧密地联系与社会和行业的最新发展状况。围绕这一思路,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设计出更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体系。
2.3 改进对教学案例的挖掘、选择、利用方式
案例素材的挖掘、整理是一切案例教学的开端和基础,而在这方面,《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的很多任课教师习惯于完全按教材案例来进行教学,而且部分高校的教学检查制度也使他们在开教学时不敢偏离、超出教材内容。本文作者认为,这类做法对教学效果完全是有弊无利的,必须予以改善。首先,案例教学的内容应紧跟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而教材案例总会或多或少地缺乏时效性;其次,无论是根据乔纳森CLEs模型还是本课程的定位、思路,学生都绝不能单纯围绕着篇幅有限、内容局限性同样很大的教材案例展开分析和学习。教材案例和教师自行整理的最新案例可以作为教学案例的主干和问题载体来运用,但绝不能成为约束实践学习的桎梏;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进一步获取更详尽、更全面的案例信息,帮助他们探寻更详尽、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
另一个事关教学效果的问题是案例类型的选择。首先如前所述,本课程的案例不应是其它课程教学案例的简单叠加,而须多选择更全面、更贴近现实商务流程的综合案例;根据内容和功能定位的区别,电子商务案例则可进一步分为已决问题案例、待决问题案例、设想问题案例,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的做法是:在课程教学初期,由教师介绍、分析一些已决问题案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期,则开始引入待决问题案例,并加大师生互动的比例,引导学生探讨案例中既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课程教学后期,则安排学生展开分组式的设想问题案例分析,即只提供某项目的背景资料或迹象(可以允许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商业策划案作为分析的基础),从中判断可能出现的问题、趋势和相关因素,并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
以上措施的运用其实还可进一步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师生们在教学过程中搜集整理的资料、数据可以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课程案例库,学生团队自主发掘、整理的设想问题案例及其分析过程则能为未来的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示范,将上一批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经验间接地传递给新一批学生。
2.4 综合利用各类校内外实践平台
根据乔纳森CLEs模型和相应的教学思路,《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完全不必被局限在普通教室内开展教学,而是应综合利用校内外的实践平台及各类资源,将教学手段进一步多样化。例如在校内,可以将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验室(或其它的经管类实验室)作为课程教学的实践平台,这些实验室不但能提供完善的信息化设备和网络资源,还具备实践教学所需的模拟商务环境,开展课程案例分析的学生能够在实验室内构建逼真的环境,通过模拟商务操作等方式,对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和检验。而在校外,则可以吸引企业的参与——许多企业和机构都能提供大量丰富、真实、时效性强的案例素材,也愿意将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契机,学生甚至可以将企业提供的真实问题作为参与各类电子商务类大学生赛事时的项目选题,利用竞赛项目的研究和实施,提高学生的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又能利用参赛团队的项目运作成果,促进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做到互利共赢。
2.5 灵活地开展学习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对学习成效予以评价和肯定的过程。合理的学习效果评价既可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激励学生投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和锻炼。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的效果评价包括四个部分:教师的成绩评定、学生的自我评价、团队对内部成员个人贡献的评价、团队对其它团队的成绩评价。在这四种手段中,后两种手段是最值得重视的,因为通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成绩和团队协作成效进行有效评价,可以使学生为获得更好成绩而更积极地投入到本课程所的教学过程中去,使课程教学方法体系的运用变得更有持续性。 3 结语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建设是我校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所以本文作者谨将自己5年来在该课程教学岗位上获得的认识、体会和经验在文中做了粗浅的总结性阐述,希望本文能同时对兄弟院校校相关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知识体系[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谢瑾. 电子商务案例教学利弊分析及方案探讨[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08,(8): 126.
[3]陈刚. 浅谈职业教育如何开展电子商务案例教学[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 174-182.
21世纪的大学应该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创新人才,目前多数高校的课堂学习现状远不能满足这样的需要,这种形势迫使我们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进行有效的高校教学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施密德特说“青年必须用文明人的好奇心去接受知识”。一所真正的大学,应该创造知识,而不只是传递知识,是“教育产出”而不是“教育输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采用了以“能力为导向”,以“服务学生为核心”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软件项目管理这门课程是与实践结合很紧密的课程,我们多年逐步进行课程改革,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获得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充分体现“做中学”、“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理念,增强了自学和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工作和沟通的能力。本文介绍了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组在课程教学方面的探索研究,结合最新教学理念,进行课程创新和课程建设。通过“爱课堂”iClass.bupt.edu.cn平台进行了SPOC课程建设,在校内教学中进行课堂与在线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在课程设计、学生评价等方面探索在线课程教学规律,研究在线课程的质量规范和标准,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和特点,推动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提升,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软件项目管理的混合教学模式
软件项目管理是IBM-教育部精品课程,本课程开课10年多,教学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随堂录制2次。本课程在实践中经过多次的改进、完善,也经历了网络课程实践,基本实现了面向软件学院学生的SPOC授课模式,同时体现了混合教学过程,而且也不断总结经验,提供了可以推广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参考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POC模式,基本模块如下。
(一)学习前提
本课程是面向软件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或者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他们基本掌握了开发语言、数据库等软件开发的一些工具,同时,学生需要遵守相关的网上学习要求,完成项目实践。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学习”,学生们通过做项目来学习课程。在实践中分组进行,5人一组,需要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
(二)学习资源准备
本教学团队在原有教学平台SPM/JSP/index.jsp的基础上,借助“爱课堂”iClass.bupt.edu.cn平台,建设了课程的线上资源。它们内容丰富,使用方便,互动教学便捷和频繁。平台包括课程主页、课程介绍、教学大纲、网络课堂、在线测试、课程实践、课程小组、交流互动、课程案例分析、课程资源等等,其中网络课堂不但有课件,也包括了教学视频,课程实践不但包括了实践指导书、实践提交结果,也包括了学生的讲述视频等。为了方便学生观看视频,将每章的教学录像按照知识点给出视频片断,视频时间基本控制在5-10分钟左右,最长的40多分钟,方便使用。本课程2007年建立了课程教学网站.buptsse.cn/SPM/JSP/index.jsp,而且此网站也经历了多版本更新,2014年借助“爱课堂”iClass.bupt.edu.cn平台又进一步得到完善。网上教学资源,尤其课件、视频、教材是经过多年多次的不断磨合、修订完善的结果。教学团队出版了《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软件工程案例教程》《软件过程改进案例教程》等多本教材,其中《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软件工程案例教程》在实践中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好评,近百所高校采用这个教材,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第2版)》是“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2011年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软件工程案例教程》获得“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本课程的教材《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自从2005年出版到目前已经出版了3版。
(三)学习计划和实施要求
本课程有16个教学周、2个考试周,学生可以按照教学计划,在线学习课程内容,完成在线测试。在线测试是自动评分的,及时得到反馈,可以验证学习结果。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在线提问,参与讨论,通过博客发表自己的想法。此外,学生线下分成5人一组的团队完成实践项目,按照实践指导书完成项目,之后在线提交项目,在指定的期限内可以随时修改提交内容。在课堂教学上实现了师生混合授课模式:对于学生,按照要求讲述对章节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讲述和展示相应项目实践过程;对于老师,课堂上总结重点、难点,回答学生的问题,评价学生的项目实践。在课程的16个教学周内,学生按照教学计划,结合自己的节奏、进度和方式随时随地地通过网络学习基础内容,课堂时间更多地用来进行师生间的深度互动,讨论重点和疑难问题。每章的在线测试是自动评分的,自动评分功能允许学生多次提交作业,在获得更高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每个实践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发并管理项目,成功完成后可以随时网上提交结果。
(四)学生成绩评价
学生成绩由线上、线下以及团队合作项目等评价组成,对于学生的成绩评价是综合性的。1.在线学习评价学生在线学习时间、发表的帖子、博客内容都是评价的依据。2.课堂讲述评价每个团队在课堂的讲述也是评价的指标。3.项目实践评价每个团队在线提交项目实践结果,包括项目文档,程序,运行结果,针对每个团队的实践结果,采取自评、互评、老师评价、专家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其他的团队也可以给予建议或者批评。这些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基础。4.期末考试当然,为了适应学校的要求,期末也有试卷考试评价。
三、结束语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是国外经济管理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科学组织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管理素质非常重要。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应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在管理类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会推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对整个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而且也给新世纪的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信息技术通过与各类课程相整合,可以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现代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概念定位是应用工程科学、技术科学、数学、系统科学及社会科学知识,对人员、物资、设备、技术、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各种系统进行设计、评价、决策、改进、实施和控制的一门学科。
概括地讲,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要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其知识结构应建立在工程技术平台、管理学平台、经济学平台、法学平台这“四个平台”的知识体系之上。四个平台的课程内容如下:
(一)工程技术平台的知识体系
工程技术平台的知识体系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事与工程、特别是土木工程有关的管理的学科基础。是管理科学与工程有别于其他管理的基石,工程管理人员若不懂得工程技术的相关知识,就无法实施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首先应该是工程师。
(二)管理学平台的知识体系
管理学平台包括通用管理学和项目管理方向管理学两个方面。在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管理学规定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而且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既培养工程师,也培养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人才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性人才。
1.通用管理学知识体系
通用管理学知识体系由以下课程内容构成:运筹学、组织行为学、质量与安全管理、数据库应用、管理信息系统、ISO质量管理体系概论、风险与保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PMP)。
2.项目管理方向管理学知识体系
项目管理方向管理学知识体系由以下课程内容构成: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工程管理软件应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施工企业经营管理、项目总控、外资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
(三)经济学平台的知识体系
经济学平台的知识体系是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学知识越来越显得重要,而且在工程管理中,大量的管理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管理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因此管理科学与工程(特别是工程造价管理)必须掌握相关的经济知识。经济学平台包括通用的经济学和工程管理方向的经济学两个方面。
其一,通用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由以下基本课程构成:西方经济学、工程经济学、应用统计学、会计学、则务管理、项目融资、可行性研究与评价。
其二,工程造价管理方向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由以下课程构成:建筑工程概预算、安装工程预算、道路工程预算、市政工程预算、投资估算、工程估价、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造价软件应用。
(四)法学平台的知识体系
法律是调整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从事管理者必须熟悉、掌握、应用法律,因此法学知识也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知识平台,一般包括以下课程内容:建设法规、经济法等。
在四个平台基础上构建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以及相应的课程设置,较完整地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业务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也较好地体现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以及整体优化”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在课堂上,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特殊情境(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处理方案,在课堂外,帮助学生选择一个专题,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经验、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
案例教学法最早应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美国哈佛工商学院将案例教学应用在管理学科教学中推动了这一教学方法的普遍应用,目前它己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经济、商贸、管理、法律、教育等各类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将特定的情境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并在群体中展开共同讨论,使学生主动地进人特定情境和实践过程,建立起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在分析探索和讨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它以其先进的“能力本位”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满鲜活性、灵活性、启迪性的教学手法和极具针对性的实施方式,成为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不可替代的教学方法之一。然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出现之前,案例教学仍然多是以教师讲授的形式在课堂中出现的。尽管有一些教师讲解案例可以十分生动,有时候还可以将案例印发给学生边听讲边看,但是案例本身的特点不能充分展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案例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案例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和由其提供的无限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一)优点
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又称为学习情境(或学习环境)。这种教学环境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交互与交流方便、时间与空间开放等特点,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其中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信息组织方式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能培养他们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素养;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及创新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互助,促进合作精神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特征
第一,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基本特征。作为该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而且为学生的学习和学习环境的创建提供无限信息资源,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就象教室、黑板一样,是学习环境的一分子。
第二,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第三,教学形式多样,提倡师生、生生、师师等多种教学因素的互动。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因素,结合东北林业大学的信息化硬件水平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课程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过程中探索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挖掘、提炼、展示、讨论、评价案例的方式方法,寻找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培养和评价学生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能力的途径,研究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案例教学过程中所处地位和应当扮演的角色。
四、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式的模型设计(图1)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建立在案例学习任务基础之上的,设计或提出学习任务是教学模式形成的灵魂:学习任务不同,教学模式也应有所区别;同一学习任务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学习任务的提出或设计又是以学习者特征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为依据的。通过教学目标分析,教师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确定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分析学习者特征,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智能水平,从而为正确提出或设计学习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从创设情境和设计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并通过相互协调的循环设计,最终形成稳定的教学模式。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将一个个学习任务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内置其中的认知工具(含会话与协作工具)有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内置的大量信息资源有助于问题的理解和可行性方案的提出。教学策略的设计为学习者指明活动的方向,提供可供选择的问题解决模式。
五、案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效果分析
一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得到增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引用书本上的理论、独立寻找案例、独立分析和撰写学习报告、独立进行分析演讲、独立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一系列学习中的独立行动,摆脱了一贯依靠教师的倾向,大大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自学精神,并使得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后来有同学表示,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展示他们的个人才华,一部分同学还争着要上台演讲,主动提问的同学也很多。
二是积极思维与创新思维得到发展。最近.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2006)说:“我们的高等教育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连贯性,这的确很重要。但是,如果过于强调完整、系统连贯地学习知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大学生可能直到毕业都来不及学到最前沿的课程。”这席话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传统填充式教学方法的弊端。而案例分析教学采用紧密联系现实,自学、讨论、演讲、面试等多种方式,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舞台,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积极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展,也获得了参与学生的热烈拥护。
三是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在案例分析中,让学生演讲,互相提问辩论、毫无准备地回答学生临时性的各种问题,这对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都带来了很多好处。由于学生事前有所准备,又有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对于讲演的好坏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今后他们会去总结经验和教训。特别是今天的大学生就业往往遇到面试这个环节,如果在学校中从来没有得到锻炼的话,将给自己的顺利就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在案例教学前把这一点说明清楚,更鼓励了学生演讲的积极性。许多学生由于演讲的成功更增添了自信心。
四是开创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佛莱雷种指出:‘役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过去的教学是教师一言堂,现在是群言堂。不但允许学生提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在下面谈论或商量问题。总的来说,课堂教学和学习气氛热烈、学生发言积极,学生自己的评分更具有神秘感和吸引力,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了推动作用。另外,在课前的小组学习准备中,学生主动自由讨论,常常争论激烈,一份案例分析报告经常要修改多次才能定稿,开创了课内外学习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六、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以讨论式教学为主,但也应注意和讲授式教学相辅相成。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应在现代教育理念框架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问题无所不在。只有强化问题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除注意克服落后的传统教学方式外,要利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手段,如现场调研、网络应用、CAI多媒体教学等。
案例教学需要创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案例教学重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考试的目标、内容、形式也应随之改变。
比如某些管理学科的课程,为了考核创新能力,试卷给出的案例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判断正误的笔不一定掌握在老师的手,而是靠实践的检验。一些同学可能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答案,这就要看其是否能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得是否有道理,思路是否清晰、准确,再予以成绩评价。
关键词:异形建筑;项目管理;造价控制;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4-0041-03
1 工程概况
无锡市新区科技交流中心工程,造型新颖,形如无锡市市花—梅花,故亦简称为梅花工程。这是一座典型的异形公共建筑,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地下部分和地面部分的面积大致相等,都为1.8万平方米左右,基础为桩承台+筏板基础,结构类型为钢筋砼结构+屋面钢网壳系统。因为该项目的建筑立面多为圆弧状,施工难度大,管理难度大。因此通过招投标,聘请了以同济大学为背景的上海科瑞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进行项目管理,自2008年4月起,上海科瑞公司开始履行项目管理服务,现场从2008年8月开始施工,至2011年4月底竣工,并于2011年5月4日顺利举办启用剪彩仪式。
以“项目管理公司为主、业主方参与管理”的项目管理模式获得了造价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安全控制四方面的成功。尤其是工程建设的造价控制,由于采取了适当的措施,获得显著的控制效果,工程造价由投资估算4.8亿元控制到结算价为4.23亿元。其管理与技术措施,在异形公建项目的造价控制中堪称经典。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2 造价控制措施与案例分析
2.1 实行优化设计和优选材料,以控制专业设计阶段造价
项目管理公司发挥同济大学专家支撑、技术知识积累的优势,控制幕墙、内装、建筑泛光等专业设计,并进行市场调研、多方案比选,从而优化设计文件和相关产品的选择。
例如梅花形屋顶最外层的蜂窝铝板,展开面积约1.25万平米。按业主方要求,在建筑效果方面要体现地标建筑的品质,要求选择高档的进口产品。项目管理公司组织了市场调研和技术分析,在中国市场的进口品牌有美国阿鲁克邦和荷兰亨特道格拉斯,异形双曲蜂窝板进口品牌的报价在1800~1900元/平米;国产优质品牌有四家,其报价在700~900元/平米。科瑞管理公司经过技术性能分析,研究蜂窝板的构造与结构(图1),建议业主采用外层面板进口(美铝或加铝,并在国外完成三涂三烤工艺),蜂窝芯和背板采用国产西南铝(国内最好的铝),胶水采用美国胶水,然后在国内恒温恒湿车间固化,可以达到进口品牌的性能与品质,又大大节省造价。这一方案被业主方采纳,结合招标竞价手段,实际工程实施600多元/平米。项目管理公司的这一项调研建议就节省总造价1000多万元。
2.2 制定合适的招标策略,控制招标采购阶段造价
项目管理公司针对异形建筑的招标,采用“详细界定技术特性与要求”的方法,将性能描述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相结合,防止项目实施过程的签证与索赔。
例如,针对弧形玻璃幕墙与金属屋面工程的招标,采用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招标策略,合同为固定总价。从而有效地防止于后期工程实施阶段的设计变更与签证,成功地控制了该专业工程的造价:本专业工程(含增补6幢炮楼等工程量)合同价5660万元,工程实施后结算价为5797万元。作为异形建筑,设计变更所引起的签证非常少,控制非常成功。与本工程(梅花形)相对照的常州某地标异形公共建筑(玉兰花形),金属屋面和玻璃幕墙工程,采用设计与施工分开招标,固定单价合同,玉兰花形的护中标合同价为4500万元,工程尚未结束,玉兰花的设计变更已增到7000多万元。正是项目管理公司通过调研,掌握异形建筑幕墙和双曲面金属屋面设计文件变更多的特点,从而针对性地制订招标条款,通过严格界定护各部分的性能参数、建筑效果,实行总价包干的策略,有效控制了后期的变更与
索赔。
2.3 基于专业的预见性,增加招标条款说明,规避索赔风险
梅花形建筑的檐口是空间双曲形,而且呈波澜起伏状,是该建筑的亮点和难点。设计图纸并不能很好地用二维蓝图表达,只能通过电脑三维放样和现场放样进行制作和安装。基于这样的专业认识,科瑞公司在审定招标文件时,增加了“在现场制作1:1檐口节点大样”要求,而且注明其造价综合考虑在投标报价中。
施工单位中标进场后,根据建筑效果制作要求,必须做1:1檐口节点大样,而且花费50多万元做了檐口节点大样(图2),依据该大样解决了10多个设计和施工相关的问题。但是其投标文件的工程量清单中并无该项次,幕墙施工单位项目部在现场实施大样后,提交了一份工程量增加的联系单,项目管理公司依据招标文件的条款说明驳回增加工程量的请求,从而规避了业主被索赔50多万元的风险。
2.4 基于对规范的理解,有效处理职能部门的要求,从而节省项目成本
基于科瑞公司专业人员对规范的理解,可以有效处理质检、安检、消防等职能部门的要求,从而节省一些成本。
例如,梅花形钢结构网壳施工完成后,屋面主次檩条安装将要结束时(图3),无锡市消防支队到现场检查工作,发现该工程的钢结构网壳刷了防火涂料,而钢结构主次檩条全都没做防火处理,消防部门发出通知:必须停止金属面板的安装,将主次檩条全都做防火处理。业主方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工程师和设计院设计师都与消防部门沟通无果。若按消防支队的要求进行防火处理,将要增加成本约200万元,并且增加工期约2个月,因为所有檩条都已安装到屋面花瓣上了,施工难度很大。
项目管理公司专家到无锡市消防支队,从结构受力与建筑消防的关系入手,引用消防权威专家倪照鹏对《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释疑,向消防支队的专家系统解释了梅花工程与普通钢结构工程的差异,得出结论:本工程的主次檩条全部不是主要受力构件,无须做防火处理。消防部门接受了同济科瑞专家的释疑,从而节省了成本和工期。
2.5 严格审核现场设计变更与签证,控制施工阶段造价
梅花工程合同签订总额为3.92亿元,工程设计变更和签证发生的费用为0.3789亿元。作为异形建筑、又是地标建筑,使用单位各部门常常会增加一些变动要求,能控制变更和签证在10%以内,实属不易。
钢结构景观走廊的大样图在2007年就已设计完成,并通过专家论证。但是该部位采用的是众多细小的钢管桁架传力系统,幕墙单位中标进场后,绘制玻璃幕墙效果图后,使用单位领导对该景观走廊的效果很不满意,原因有三:(1)透过玻璃,从室外看到众多的钢管桁架,显得凌乱难看;(2)人站在9米标高的景观走廊上,在楼面上约3米高处就是一些钢管,显得十分压抑;(3)由于钢管桁架的存在,建筑泛光“见光不见灯”的效果无法实现。因此,业主领导要求进一步修改景观走廊钢结构受力体系,以消除以上三个缺点。项目管理公司专家基于对结构受力的理解和建筑效果的要求,提出“混凝土劲性柱+钢结构悬挑梁”的支撑体系,与业主、设计人员研讨后实施。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图4),建筑效果明显改善。
这项设计变更的工作量,幕墙施工单位提交了400多万元的工作量签证单,并且经过监理和跟踪审计审核,流转至科瑞项目管理公司,项目管理公司专家提出6条审核意见,依据意见重新计算工程量,在跟踪审计核减的基础上又核减近200万元。
3 结语
专业课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工程制图与CAD,管理学原理,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计价,土建工程计量,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电工学,流体力学,建筑电气与施工,安装工程计价与计量,建筑给排水与施工等。
专业简介:从事工程造价的工作人员主要涉及到的能力应包括,对工程具有较强的工程量计算能力,能编制施工图预结算,工程量清单,造价控制价,投标报价,工程结算,熟练应用造价软件,有一定的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