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6 00:32: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师政治学习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机构
教师年度思想工作总结摘要: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党政主要领导能把师德建设年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师德建设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研究制定师德建设年活动方案,成立师德建设年领导小组,部署师德建设年活动,每项活动领导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到位。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素质
1、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了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依法治校、净化育人环境的暂行规定》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吉林市教师师德五条禁令》、《昌邑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的十条工作纪律》,学校并将禁令和工作纪律张贴在教师的办公室,每位教师和学校签订了三个责任状。
(1)严肃工作纪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责任状。
(2)依法治校,净化育人环境责任状。
(3)杜绝乱收费,乱办班责任状。
3、学校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了《我的师德观》录像,学习了马宪华、林占春同志的先进事迹,并组织了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去昌邑区一实验小学听全国十杰教师林占春的事迹报告,林占春朴实、生动的报告深深地感染了每位教师。回校之后,学校组织了讨论,谈感想,谈体会,特别是教师听了贾局长的讲话,决心以林占春为榜样,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力争在几年之内,成为一名林占春式的名教师。
4、学校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年学习材料汇编》为蓝本,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引导教师正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内涵,把握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及教育法规,提高认识、规范行为,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讲课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校师德建设年领导组组长高校长从北京学习回来,进行了《顺应时代改变思维模式,更新观念达到教育创新的》师德讲座,学校还聘请了吉林市小学校长主编李博生同志进行了《学习型组织》的辅导讲座,会后教师进行了师德论坛,通过论坛,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与创新能力均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学校要求教师结合自己在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自学,并写出千字文师德体会。同时,学校认真向教师传达吉林市教育局XX年16号文件,组织教师逐条学习,并将《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暂行处理办法》复印,每位教师人手一份抄录在政治学习笔记本上,做到入脑入心入耳,并落实在行动上。学校严格贯彻落实市教师师德禁令及其他师德规范均公示上墙,教师人人熟知,真正做到令行禁止,真正做到有举必查,查实必处。
一、夯实教材,这是学好政治的基础
课堂中认真听讲。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跟着教师的思路一步步地学习,在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讲解之时,还要督促学生认真听教师是如何分析讲解的。对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学生要做好笔记,因为这些板书都是教师精心提炼过的,都是精华内容,对这部分知识做好笔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加强课后复习。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只有在课后反复记忆和消化,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掌握。由于知识的学习讲究连贯性,前一节课的内容没有掌握好会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效果,因此,每节课学习之后教师都应当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并且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可见复习的作用不可小视。第四,做好习题练习。检测学生是否学好政治内容的最好手段就是做题,通过做题目可以了解学生是否牢固掌握了所学知识。做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加深对政治概念的理解,学生做的题目多了,自然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的技巧和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去驾驭和运用政治知识的能力。
二、掌握规律,有利于透彻把握政治知识要点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该学科的编写规律,政治课也一样有政治课编写的规律。因此,学生如果掌握了政治规律,那么学习政治就非常简单容易了。通过仔细分析政治课本的编写顺序,可以分析得出,政治课本的编写规律先是介绍主题,然后是讲解含义,最后是提出要求,主要包括这三大部分。教师在初中政治教学课堂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正确地把握教材规律和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哪些是重、难点需要理解,哪些内容是只需要识记就可以的,这样做到有的放矢,将有利于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三、挖掘内涵,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政治内容
学习政治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政治重在学习观点,树立起正确学习政治的意识后,就会有意识地思考,当前这堂课学到的观点是什么?而对于每一个观点,不能光了解观点的表面,还要理解其内涵。挖掘内涵,往往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是什么。“是什么”,就是所讲的主题是什么,即先介绍主题,提出观点。第二,为什么。“为什么”,就是阐述这个观点的意义。政治课程的编写者,往往通过“正反论证”“对比论证”来表达观点。第三,怎么样。“怎么样”,就是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政治课所要阐述的观点,还要学习好观点和观点之间的关联,建立正确的思维程序,更加深入地把握知识内涵。
四、学会变通,更好地解决政治难题
初中学生在学习政治时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政治课容易听懂,但是政治题目难以做正确。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那是因为学生在做题时不懂变通,也就是不会灵活运用知识点。政治教师在出试卷时,不可能不加变动地将书本上的内容全盘搬到试卷中,肯定会做一些变动,这就要求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教材的知识点,并且透彻地理解每个知识点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如果学生具备了这样的变通能力,那么政治题目就都迎刃而解了。因此,政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变通。首先解题思路要清晰,只有在清晰的思路下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联想到课本中的知识要点,回忆教师是从什么角度思考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回答的答案更具深刻性。另外,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多注意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加强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五、善于观察和思考,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老师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同学的做法,仔细倾听老师的说法,善于琢磨,善于观察思考,总结政治学习的方法,掌握审题答题的技巧,把握政治学习材料的分类,并明确各类材料的立意中心,做到有的放矢,思路明晰,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由于政治课程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比较少,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被学生所重视,甚至在有的学生心目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副科,从思想上轻视,认为初中思想政治可学可不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因此,作为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政治课程的学习是连贯性的,高中政治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教师在教授初中政治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作者:许忠浩 单位:江苏省射阳实验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思想政治,把政治问题生 活化,体现“思想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生活化的课堂把抽象的理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把生活变成学生学习的实际内容,进而让知识变得灵动易学,把课堂塑造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获得发展的过程,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光彩。
一、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课本中的知识有学生熟悉的场景,瞄准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结点,感受政治学科的趣味。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创设生活化情境带领学生入境:
1、创设体验性情境,谱写教学前奏。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政治学科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政治课堂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政治学科产生亲切感。如在教学“我知我家”时,教师可以这样导人:同学们,你们家庭有多少个成员,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热情高涨犹如身临其境。
2、摸拟生活化情境,激活教学内容。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重新组织学习材料,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小品饰演、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等方法和手段来模拟生活情境,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学科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如可将以上的教学“我知我家”的“父爱母爱的伟大”改编成“小品表演”、“故事演讲”等,把教材内容生活化,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3、展现生活原型情境,活化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原型作为探索实践活动的感性支撑,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适当地把学生引入现实的学习场景,亲历日常生活的真实情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强化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体验与感悟,常能够收到囿于书本之中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二、课堂上要再现生活情景
教师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书本所描写的情境,用心感悟和体验,在情景中体验。
1、再现生活,真情体验。针对不同的情况用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最有成效的就是真情体验。比如,在教学“竞争?合作?”一框之前,我们首先在班上建立了若干个活动小组,并收集学生身边关于竞争与合作的例子,亲历具体的生活事件,让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其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积极的行为感悟和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更富有实效性。
2、贴近生活,角色体验。角色体验的生命力是强大的,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学生一旦进入角色体验,便会产生真实的感受。如在教学“竞争?合作?”的市场规则时,学生的小品《好朋友获奖之后》的表演,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忌妒心理的坏处。这是在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地研究课文,理解、收集、整理、运用有效信息,凭角色体验,建构起生活世界。
3、利用音像,视觉体验。有很多复杂的事理单纯地用文字描述,难于获得真切的感受,如果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示出来,往往能产生现场体验的效果,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如教学“竞争?合作?”时,讲授竞争的积极作用时,播放2010年林丹亚运会比赛花絮,能形象生动表达出所需要讲授的内容。这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在宏大的气势和场面中满足了学生的视觉效果。
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畅谈生活中的体验和困惑
在“走进父母心灵”一课的教学中,从问题的提出,到小组的学习探究、与父母冲突的表演、从认识到这种冲突是“爱”的冲突,到出谋划策解决爱的冲突的各种方法,以及到践行与父母的主动沟通等化解冲突行为的成功,使我看到,今天的学生是充满智慧、潜能各具特点的鲜活的生命体,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和教学过程的主宰,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朋友、伙伴,学生才是真正的课堂主人;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而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互动的过程,是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在活动中与教材的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伙伴对话的互动过程。这一过程,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老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
四、教师要让教材上的内容真正走进学生的具体生活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适合自主学习的材料。目前学科教材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资源,可以说,教材合适与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和效果。但在现在条件下,有些教材不完全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这时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一些个性化的处理,比如简略化教材、结构化教材、丰富化教材。
1.简略化教材,就是将教材中相对重要的或学生需要学习的 内容筛选出来,而忽略那些旁枝末节或是学生不那么需要的内容。
2.结构化教材,就是将教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按照一定的规则重新组织起来,成为简明的结构。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引导学生重点学习。
3.丰富化教材,则是指老师可以建立除教科书以外的学习“资源库”。目前,高中学生的政治学习材料主要来源于指定的教材,然而,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愿望不可能总与教材、教师保持完全一致,如果让学生完全根据教材进行自主学习,那么这种自主学习有可能就是“假性”的。因此,老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如相关参考书、相关链接等,为学生建立学习“资源库”,让有需要的学生能便捷地获得相关知识,继续学习。老师还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却又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教材。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组织得系统、严密、循序渐进、逐层深入,而且使所教知识新颖、有深度,使学生达到开一把锁,上一层楼的效果。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1.建立融洽的课堂人际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更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需要将自己的课堂建设成一个师生之间彼此相互尊重与合作的学习场所。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首先必须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其次,在课堂中应强调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而不是激烈的相互竞争。最后,除了关心学生的课堂生活,还应关心并了解学生的课外生活,从多方面了解、关心、帮助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积极设置疑难情境。 人们常常会感觉到,在那些疑难情境中,自己想要学习的愿望会变得非常强烈,但是,疑难一旦被解答,学习的愿望就会消失。实际课堂教学中,一些老师没有疑难,只有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中缺乏学习动机;有些老师则认为学生的全部问题应该在课堂上得到解决,而学生在课后也就没有学习动机,因而造成学生学习动机不具有持续性。高中政治是一门时代性、实践性、探究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更应结合生活实际、时代背景创设疑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学习,课后让学生带着未回答的问题离开班级。
3.合理归因、期望,重视学生成功体验。 学生的学习动机还与自我效能感、归因和期望目标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成功可能会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而反复的失败则会使自我效能感减弱,同时,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将带来较高的期望目标和更为积极的归因。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相对稳定的自我效能感,为了改变它,就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反复体验成功。
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归因以及期望目标的高低,还会受到他生活中权威观点的影响。作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影响人物,教师对学生的预期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归因倾向和期望目标。当教师认为学生在较高的能力时,学生也倾向于认为自已有较高的能力,从而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并使教师和学生自身都对学生提出较高的期望,这就是教育界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所以,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表现出更高的期望。
归因是对学生的学业成功做出能力或努力方面的反馈,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在老师教学指导中的观念和行为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归因方式,教师要针对客观实际,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适当归因,这种归因不一定要等到考试过后,每堂课、每一次作业甚至一个问题回答之后都可以进行。
三、采取多种有效指导方式
1.正确处理好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己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助于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接受学习则指学生通过老师呈现的教材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掌握大量、系统的知识,并对知识的体系、逻辑有所了解,这就意味着老师不仅要重视发现学习,也应正确认识接受学习,特别在学习选修《国家与国家组织》时,可能要更多地让学生使用接收学习这一方式。
2.正确处理好个别学习与集体学习的关系。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发挥自主性,是一种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学习方法,具有个别学习的特点,因此老师在教学指导中,要注意到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指导方法。但完全的个别学习是一种封闭的学习方式,它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更有可能妨碍其发展完整的人格,所以除了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外,教师也应安排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集体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向他人求助,并吸取他人良好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
自主学习中,积极而适当的练习机会不可或缺,甚至更为重要。第一,这是因为学生进行练习时,能够自主地运用习得的新知识 和新技能,检验、巩固其自主学习成果;第二,自主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相比讲授、听讲,学生进行练习更多地表现为个体学习活动,因此,更符合自主学习的精髓;第三,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本人能对刚才发生的学习进行检验,不仅为教师的评价提供依据,也为学生的自主评价提供依据。当然,教师在为学生提供练习机会的同时,应该注意以下情况:
1.提供多样化的练习机会。在高中政治学习中,多感官通道有利于记忆的加深,多样化的练习机会能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通道,提升练习的效果。很多时候,教师喜欢为学生提供书面的练习机会,大量既有的书面练习材料容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这也也意味着政治老师除了设计书面练习以外,还应考虑演讲、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机会。
2.提供个别化的练习机会。在提供多样的练习时,老师也应注意,政治课堂中每位学生都拥有公平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一致,学习能力有高低,在练习上也应有所区别,不能让水平较高的学生重复简单的劳动,也不能让一些学生的练习如“镜中之花”没有实际意义。
3.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相结合。高三复习中,很多政治老师喜欢用集中练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练习越是集中就越能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快速提高。这种观念在心理学中被认为是错误的。集中的练习可以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高原现象”,学习停滞不前,再多的练习也难以取得进步。而此时如果停止练习,在一段时间后重新进行,学生却往往能突破“瓶颈”,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应结合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两种方式。
4.控制练习的数量与质量。在自主学习中,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但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练习机会,也不意味着学生的课堂时间应该在题海战术中度过。因为过多的练习将会使学生后期的练习变成无聊的重复劳动,浪费学生时间和精力,甚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其次,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也不意味着让活动充斥着整个课堂。一些课堂搞得热热闹闹,老师、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并美其名曰活动教学,但在这样的课程中,对于学生是否真的学到了知识、是否得到了真正的练习,我们却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总之,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政治;主体性;教学
新课改以来一直要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本人对政治教学的几点探索,供同行参考。
一、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随着政治新课程的日渐推进,我们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将重心真正转移到学生身上。教师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中唯一的中心,而应变身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咨询者,将课堂变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积极探讨、共同发展的有力平台。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以教材为主,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因此,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慎重对待学生提出的建议,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即便是不着边际的想法,也不能急于反驳,打击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而要给予循循善诱的引导,同时,要给予学生解释的时间,具体倾听一下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只要体现出丝毫的“闪光性”,也要加以表扬和鼓励,不要让学生产生任何的压抑感。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师生的距离,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经常与学生进行谈心交流,掌握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爱和鼓励学生,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做学生的知心人,实现和谐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与教师积极互动,突显自身的主体地位,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还要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信任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即自己完成“阅读—质疑—思考—探究—得到”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唱宋祖英的歌曲《越来越好》:“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收入多了,工作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好”,让学生在欢快的歌声中感受新时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变化共同讨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课堂内容,还能增加学生主动学习政治的兴趣。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得力助手。多媒体技术是集声音、色彩、图形、影像、动画等一体的高科技产物,能够带给学生最直观的视觉冲击和强烈的感官刺激。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音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大学生自主创业或就业过程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创业与择业的艰难和心酸,领悟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还可以播放《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片段,体会我国人民民主国体下坚持多党合作制度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也要适时播放新闻联播的相关片段,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政治形势和时事热点,使政治教学能够与时俱进。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创建自己班级的政治学习论坛,加强师生互动。在论坛上,学生可以就课堂上没弄懂的问题留言,请老师进行讲解;可以自由发表言论,针对所关注的社会政治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教师同学讨论交流意见。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与政治理论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教学中要求政治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提高政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措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反思学习效率
近年来,在教师群体中掀起一股反思热潮,写教育教学反思愈来愈受到众多教育者的推崇,在我们日益重视教师反思,探讨教师反思的价值、意义和途径的同时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反思。
高三上半学期,我班一位成绩一直很好的学生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高三是很关键的一年,面对下降的成绩她很着急。通过与她谈话,观察她平时的学习状况,我了解到这位学生学习很认真,当别人在课间时间闲聊时她就已经开始看书、做题,但即便这样,学习成绩没有提高反而有些下滑。我拿出一张前天做过,上课已经评讲过的试卷,挑出一道她做错的选择题让她分析,结果她只能说出选正确答案A的原因,却说不出为什么不能选B、C,她的问题暴露出来即缺乏反思,对于做错的题目没有反思,对于老师没讲的选项没有反思。所以即使她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题,仅仅是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提高。
缺乏反思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没有反思的意识或不知道如何反思;(2)、学生被大量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时间反思;(3)、教师没有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认为反思浪费时间,没有实质性效果;(4)、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关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反思方法的指导;(5)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反思的重要性
一、政治学习过程中学生反思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
学生的学习反思与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是相统一的,都是新课程的精神。反思能力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核心特征。“在认知框架中主体的自我反思是构成认知结构更新的一个必要条件。”建构主义认为一切知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设置的目标。
政治知识抽象程度高,特别是《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需要学生反复思考,不断领悟才能理解,而领悟又离不开不断反思。因此,教师舍得花时间,坚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强调随时对思维过程进行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措施。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上文中那位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以那道学生做错的题目为例,指导学生如何去反思,并在全班推广这一学习方法,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各种方式提醒学生注意反思,在高考中,那位学生政治成绩取得了A+的好成绩,五六位平时在B、C间挣扎的学生竟然也得了A。当然,这主要是他们努力的结果,但也说明了反思在政治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在分秒必争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如何进行有效反思?
从时间上看,反思可分为课堂中反思、一天学习反思,一个星期学习的反思,一个月学习的反思等
1、课堂中反思在听课中,目己原先的理解可能会与老师、其他同学的思路和角度不同,受到启发,这些碰撞的产生就需要学生不断的反思。为什么会产生这一观点?他人为什么能得出这一观点?我的观点有没有道理?等等。然后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进行思维的交流与碰撞、沟通与合作、达到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和提高的目的。
2、一天学习的反思学生在一天学习结束后,对这一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反思,它可以包括如下几块: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今天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结果、对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通过一天内容的反思,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弥补不足,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3、一个星期学习的反思、一个月的反思主要是对较长一段时间的学习状况进行宏观把握,学生根据作业、测评通过写“反思日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学习有没有进步?总结进步的原因,反省有失误的地方,及时纠正。
从内容上看,反思可分为反思学习目标,反思做过的题目,反思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反思学习方法,反思自身学习情感等
1、反思学习目标,及时调整学生一开始制定的学习目标有一定的盲目性,过高的学习目标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过低的学习目标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需要根据学生一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思,不断调整,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目标,发挥其动力作用。当一阶段结束时,通过考试或外在的测评,判断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如果实现了,学生就需要进行成功经验的反思.并把成功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否则,就应在老师的帮助下反思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反思做过的题目,弥补知识漏洞,提高思维水平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他们只是满足于做出题目,对自己解题方法和解题过程从来不加反思。事实上,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如果不及时地进行反思、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从而也就失去了宝贵的思想方法和训练机会。长此以往,学生花了不少时间但做题能力没有得到多少提高,错误会一犯再犯,最终学生的信心和兴趣都会大大减少。因此,应常常鼓励学生回顾解题思路.反思错误原因,如在做政治主观题时,学生往往会犯全面肤浅或片面深刻的错误,有的甚至答不到要点,在学生做完题目的基础上,我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反思以下几点(1)要点都答到了么?有几点没答到?为什么没能想到?是题目中关键词语没抓准还是知识点遗忘?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在知识点或做题方法上有什么启示?(2)如果要点都答到了,能不能得满分?如果不能为什么?这道题提醒我们在答题格式方面要注意什么?(3)分析这道题目的设问,应属于哪一类题型?这类型的题目有什么共性?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漏洞并及时弥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习效率。
3、反思知识内部联系完全按照书本中单元、课、目的结构体系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时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反思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目、一课、一单元内部的结构体系,以及课与课之间、单元之间的内部体系。如学习《文化生活》时,知识点琐碎、冗长、抽象,学生学了一遍后对书本上的知识几乎没啥印象,脑袋中如一团浆糊,我引导学生反思并建立每单元的体系(如第一、第二单元所示),最后建立整本书的体系,学生就能容易把握。
第一单元是什么:把握文化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单元为什么: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文化的发展:文化传播、继承和创新)
第三单元怎么看:中华文化的精髓(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怎么办: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文化的选择:当代文化生活)
第一、二单元讲得是文化的共性,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去看文化的含义、文化的作用和文化的传播、继承、创新
从空间看
从时间角度:文化发展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因此:
从空间上看,不同国家的人民创造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的人创造不同的文化;不同地方的人们创造不同的文化;不同时间段的人们创造不同的文化;不同地方的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需要交流,这就是文化传播。
从时间上看,同一民族在不同时间上创造的文化延续下来,形成传统文化。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传承
从时间和空间上看,传统文化只有创新,才能继续向前发展。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而文化创新要立于于社会实践,同时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博采众长。
4、反思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材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适当,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所以合适的学习方法很重要。有些学生看到背书头疼不已,有些学生却能轻松应对,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背书方法问题。通过教师传授、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反思哪一种方法更有效、更适合自己。
5、反思自身学习情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牵涉到学生能否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能否拥有良好的自尊并以正确的心态进行学习,能否对学业成败进行良好归因”。如果学生经常在学业上获得成功,且经常得到他人的良好评价,他的自我定位就会比较高,就有可能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但如果他不对自己这种评价的合理性进行反思,就很容易导致骄傲自满的情绪,反而会影响他自己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经常遭受学业上的失败,且很少得到教师的良好评价,或者平时是成功的,但突然学业上受挫,就可能导致自卑的心理,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引导学生对自我评价进行反思至关重要。我让学生写一天学习活动中印象最深的感悟或今天有哪些收获,或遭受到了一些什么挫折等,引导学生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肯定的评价,带着良好的学习心态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从时间角度和内容角度划分的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是交叉进行,没有明显的界限。在具体实施中还要注意“让反思成为学生的习惯”。很多学生的反思并未形成习惯,而是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要想使反思成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策略和自我我教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应强化他们的反思意识,促使其逐步形成反思习惯,避免三分钟热度现象,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反思的作用。
有人认为反思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争分夺秒的高中阶段不宜实施这一方法。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这两者紧紧相连,缺一不可。只学不思,就如人吃饭不加咀嚼,囫囵吞枣,未经消化吸收,举一而不能反三,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有。只有学而思,才能将所学知识深刻内化,融会贯通。“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只有关注学生的反思学习.不怕花时间.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习反思的机会,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政治学习效率。
参考资料: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1999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利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脱离生活的政治课是不可想象的。学生不愿意学习政治课的很大一个因素是感觉和生活联系不紧密,体验不到学习后的用处,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多学生认为政治课就是讲大道理,都是条条框框,学生对此毫无兴趣,甚至会产生厌恶和逆反心理。要改变这种情况,要求教师灵活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课本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而相对于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课本内容确实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教材知识与时政热点的结合。政治科目开卷考试所选取的材料多为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收集最近时间发生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国际和国内大事,让学生对时政热点进行总结分析,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大胆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如结合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这一的时政新闻,可以梳理如下知识:① “一定能”的信心源自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坚持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 ②制约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因素有: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在经济、科技上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面临着严峻的资源、人口和环境等问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比较严峻;面临着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恐怖势力的威胁。
二、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学会蹲下身来和学生谈话,建构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有目的、适时适量地为合作小组创设适宜的合作情境,置合作小组于灵活多变且民主和谐的环境中,让学生在保持心理自由而无须压抑的状态中参与合作、讨论。大力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尝试成功的喜悦。
学习小组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简单地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学生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民主平等意识、交往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及其成员展示其成果,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时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发言。通过小组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共评,对每节课进行评比,看哪个同学发言很积极,哪个小组表现得很出色、很精彩,就给小组加分或给小组发喜报给予鼓励。通过评比,使学生体会到奖励的珍贵,激励他们积极去争取。
三、创设多维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政治教学有些概念晦涩难懂,教师一味枯燥地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尤其重要。在政治课堂中,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在讲课过程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创设语言情境教学氛围。教师要尽量压缩讲授的时间,相应增加阅读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在文本情景中不断探索与漫游。阅读以泛读和精读两种方式进行,先通过泛读对所学知识有个整体的了解,再引导点拨学生精读文本,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最后以同桌或是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概念的提炼与总结。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去生成情境,如讲故事、读诗词、看图片、放幻灯、听音乐等方式教学,将概念和基本原理讲活。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而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为其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的机会,能让学生有兴趣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以便于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政治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在学政治的同时学会做人,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和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在课堂中引入一些知识竞赛、辩论赛、即兴演讲和小品表演等形式,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四、重视课本的内涵要求,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政治科目开卷考试,试题中记忆的内容减少,更多的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部分学生以为开卷就是抄书,在考试的时候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就开始写,殊不知如果不能对课本很好地把握,对相关的知识点了解不清,就不能把握试题,只会机械照抄知识点,回答的问题也是不准确的。中考试题考查的范围广,试题综合性比较强,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就要熟悉课本,熟悉基本的原理。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045-02
心理学对“悟”的一般解释是:“悟”是豁然明朗的一瞬感受,是思维思索到一定高度的质的飞跃。而苏联心理学家卢柯则认为“悟”是“一种逻辑中断和思维上的飞跃。”“领悟”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巧妙结合、对立统一的过程。朱熹的“一旦豁然贯通”的说法,便含有“顿悟”的意思。可见“悟”是瞬间突然明白的感受。“领悟”却要经一个思索过程而后达到“悟”。 那么,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悟性呢?
一、领悟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功能
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常常会发出“噢,明白了”的感叹,应当说这是学生苦苦思索后的结果,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愉快体验,也就是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领悟。教师在教学中,应珍惜学生的这种体验。因为它不但给学生带来愉悦感,而且形成内报偿动力,使学生的求知欲更旺盛。同时,学生由领悟而获得的知识,往往是他们真正理解了的知识。这些知识不同于机械学习而获得的知识,机械学习获得的知识,一般仍然游离于原知识结构之外,不能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基础,时间一久便容易遗忘。领悟而得到的知识,是与原知识结构中相应部分产生同化后,变成为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并使原知识结构产生扩大或改组,从而具有获取新知识的更大的磁力,成为学生自学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努力增强和发展学生的领悟能力。 那么,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思维飞跃,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呢?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认为,这方面的方法很多,且富有灵活性、机智性,有时往往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小小的暗示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领悟,真可谓其妙无穷。
二、领悟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置情景,定向领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设多种教学情景,通过文字材料、故事、笑话、音乐、漫画、表演小品、电影故事、现代电教多媒体等手段,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在心理上营造一种由此而发出来的主观情境。但在创设情景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由静态到动态,变平面为立体,从不同角度或更深层次提出要求,让学生按要求分析经济、政治、哲学问题,借助情景使之成为新问题的“停靠点”,并对照思索产生定向领悟,即思维由已知目标而定向。促使学生形成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过程启发,借果悟因。领悟重在过程,即对问题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思想政治学科是开放性的,许多问题的结论不是唯一的。过程领悟教学要求教师的提问指向思考过程而不是答案,让学生受到思维过程上的启发;要求教师把思考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向自己提问,自己启发自己的思维过程。比如以“激疑”为先导,以“质疑”为基本过程。教师除了用兴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外,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方式,比如:列举问题(如,列举在经济常识中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的因素)、比较问题(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替代问题(意识、社会意识、认识、价值观等能否替代)等,这一方法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问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有许多问题,并不是教师用语言就能讲清并让学生领悟到的,在学生“百思”后,教师对这些问题可以机械地给“解”,然后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以果追因,因果联系对照而领悟结果的由来,从而获得寻求问题答案的方法。如,可能的问题(联想推出前瞻性的问题)、想象的问题(如果商品价值量不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会出现什么情况)、组合的问题(提供相关的资料加以排列组合)、连续追问的问题、类推的问题(对东部经验,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启示是什么)等等。这样,学生不仅启而有发,而且能最终不需要教师的启发。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挑战性、问题解决的成就感相互融合,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三)信息轰击,自主合作。实施领悟教学法,培植“激发点”是关键。信息轰击能培植激发点,即在某个问题情境中,教师不断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信息或输出不完全答案信息,使学生的思路不断扩展,并迅速对轰击的信息进行“整合”“内化”,从中领悟出完全的、正确的结论。“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就是先提供给学生大量有人民币升值利弊两个方面的信息,这为培育“激发点”打下基础。其次,学生在领悟信息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激发点”,自主地或分成小组的形式参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思考作为新情境的学习材料。在实现师生、生生的课堂互动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合作、感悟知行,大胆发现和创设情境,把学生导入“思考的境地”,通过引发想象、引发联想、激感,最后让学生的激发点在游离状态中把“知情”“明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领悟人民币升值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也理解了国家总的货币政策。因此,在新课程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课程资源,尤其那些与当前学生生活、当今社会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新课题(尤其是时政热点、焦点问题)联系紧密的课程资源。同时要进行新情景(文字符号图像或其他媒体提供的)的设定。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为学生创设一个发散思维的学习平台,知识在对话中生成,情感在互动中升华,行为在活动中规范。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新教材 问题
自从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行新教材以来,得到了普遍的好评,但是并不能说使用了新教材就能上好课,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还要深入地思索,才能把课上好。事实上,教材是教师备课、教学的主要依据。传统的做法是“教教材”,而现代课程论则主张“用教材教”,这就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我们经过两年的摸索与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以供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参考。
1.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在使用新教材讲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教师要充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是指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的身心稳定和集中地指向于一定事物的意向活动。注意力在认识和学习活动中起着主导和保证作用。有位专家说:注意力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注意力的好坏也是至关重要的。有经验的教师在总结教学经验时,都知道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可能与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的分配或分配不合理有关。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力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怎样讲好开头呢?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和深度的挖掘,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或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
2.将空洞的思想品德课拉回到现社会生活中
新的课程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众所周知,过去的政治课教学一般以说教为主,灌输理论,脱离学生实际、社会实际,以致于在学生头脑中政治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空间。如今,新课程改革正努力改变这一点。使用教材时,要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来关注社会生活,从而赋予新教材以新的气息和活力。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讨论与观察的话题。也就是说,既要将书本外、课堂外正在发生的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也要主动走出课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
3.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全方位地使用教材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事物不断出现,学生所见所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学生不仅兴趣爱好各异,个性也不相同,又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性格特点,独立意识、逆反心理较强。如果课堂教学呈现出单一化、成人化、模式化,就会使教学单调、枯燥,缺乏吸引力。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上下功夫。灵活多样的形式,不失为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好方法。为此,在使用教材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新课标明确提出:“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体现实用性,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为此,要注重挖掘教材中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礼仪教育等方面的素材,引导学生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其实,新教材中这方面的素材非常多,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有效使用。
5.积累资料,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用教材的关键不是教教材,除了教材上的知识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多选择与思想品德课有关的材料来讲授。思想品德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杜绝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一定要选取相当数量的实际事例进行教学。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在尊重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前提下,还从社会生活和文字资料中搜集授课的素材,注意积累。把积累到的材料分类分条标号记载,并装档存放,建立“教学资料档案”,需要时从中提取,方便快捷。利用资料,逐步使教学做到有理、有
据、有趣,使学生对政治课愿学、乐学。
6.充分挖掘新教材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挖掘教材,创设情境,提供“场所”,努力使学习材料提供上的“静态封闭”呈现为由师生共同探究的“动态生成”。
新课程下,学生不再是“工具”和“容器”,而成了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地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课堂教学应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结合体。实现“预设”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出现“生成”才是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才能充满“生命”的气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在独立探索中成长,在自主发展中成熟。
7.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强化德育管理的总体思路
学校贯穿“一种思想”,即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实行人文关怀,倡导“爱的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增强“两种意识”,即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意识。促进“三个落实”,一是养成教育、二是班级管理、三是综合治理。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管理由随意型向规范型转变,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单一的学校管理转为多元化管理。搞好“五结合活动”,即德育管理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管理工作与德育创新相结合,常规工作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德育管理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力争“六个学会”,即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新。
二、营造校园育人环境,使德育管理网络化
根据《中小学德育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明确了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的办学目标,同时确立了德育工作的具体目标:保持在校师生犯罪率零记录,校园常规管理井然有序,德育竞赛榜上有名,创建文明校园,平安、宁静、洁美校园。以上目标的确定,有效促进了德育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学校―年组―班级―个人”为一体的教育目标体系。
我校始终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健全德育领导组织,由校长任组长,组织成立了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即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分管领导分别包年组、包楼层,完善以“德育副校长―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德育管理,促进德育活动的开展。以“业务副校长―教务处―教研组―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德育教育体系,使德育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团委―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体系,使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体,内化其行为,以“学校―家庭―共建单位―社会力量”参与的德育教育体系,使学校德育工作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上述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校同时把加强教师政治学习,提升整体思想素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每学年我校依据工作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时事政治、法律法规、教育典型案例、优秀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等,激发教师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储备,拓宽教师的视野。
三、优化环境建设营造德育氛围
学校为了营造德育氛围,主要从人文环境和校园环境入手,加强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
我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十分重视人文环境建设。校领导在加强学校管理中,首先从自我做起,净化自身人文环境的同时,带动全体教师,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教师自身环境建设,要求教师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黑河市师德师风“十不准”》、《团结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团结中(小)学教师十忌》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文环境建设感化、教育和引导学生。
几年来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学校环境建设。校内水泥甬道环绕合理,周边绿化自然美观,健身器材安放安全,合理有序。校门内橱窗排列有序,能够醒目地看到学校办学目标、宗旨、校风、教风、学风。教学楼内各楼层分别展示传统文化、爱国教育、文明养成、安全知识、环保知识、师德修养以及悬挂各位任课教师的警示语等不同专题的文化建设内容。班级建设各具特色,形式不一,但统一的是各班的黑板报要求每周更换一次,读书角每周更换一批新图书,每个班级都设有好人好事记录本等。人文环境和校园环境不断进步与发展,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引领作用。
四、科学合理地开展德育活动
为了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我校在班级管理体制上实行了改革,合理创新,科学管理班级。即运用检查、测评和考核等手段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的自理和自律的能力,为强化班级管理创建良好的学风和班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校多年来严格落实德育常规工作,始终坚持每周一次德育领导小组会议,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每周一次各班级常规检查,每月一总结,这些常规工作有效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结合教育系统师德建设活动的要求和学校的工作实际,学校签订责任书,在教师中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开展自查活动、读书活动,撰写高质量的师德反思材料,每学期进行师德经验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推出典范,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对推进我校师生道德素质发展起到了模范、榜样作用。
每学期开学初,我校以市教育局规定的3月和9月份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月为契机,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对老生进行巩固教育。德育处全体成员深入班级指导及检查,加强新生对《团结中学新生学习材料》的学习和老生的巩固。月末进行各年级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知识竞赛或演讲比赛,同时月总结评选出文明标兵及先进个人,此项工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思想素质。
关键词:高中生 政治课 学习兴趣 原因 对策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知识可知,兴趣是一种力求认知、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可以转化为学习动力,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某一门课程来说也是如此,学生对某一门课不感兴趣,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却与形势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低落。高中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低落也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势不容乐观,亟待解决这个问题。
一、影响高中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
高中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受到社会转型和人们价值观念变化的影响。目前在传统美德上,不少的青少年崇尚拜金主义,丢失了传统美德,如自强、自尊、自爱、自立等,不思进取;在道德观念上,不少青少年集体主义精神减弱,社会责任感淡薄等;在生活方式上,贪图享乐,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贪图高消费。这些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影响都使得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认为政治课是一门副科,可读可不读,读的不好也没有关系,严重影响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2、学校因素
目前有些学校对于政治课的地位和教学并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学校的教师把政治课当作自习课来上,或者其他主科的教师也喜欢拿政治课来上语文、数学、英语之类的课程。政治课的地位严重受到削弱,更别谈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3、教师因素
政治教师的素质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在政治教师的素质上,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政治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教师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有些教师教学能力差、知识结构陈旧、教学模式简单化;有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能力欠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师自身的素质,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同时目前由于高考及升学的压力,很多政治教师都是拿着教参抱着大纲,一切只讲课内的内容,一切的教案设置都是为了考试,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怪圈,从而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更加没有兴趣,纯粹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而有的教师的教学模式仍是采用传统的“师讲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机械性和教学手段的陈旧性,使得政治课缺乏活力,导致政治课学生厌学的比例增多,久而久之,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更加低下。
4、学生因素
高中生对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认知不足,也影响了他们对政治课的态度。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初中不重视政治课、政治的基础不扎实,再加上课外知识面较窄且阅历有限,这些因素使得他们在进入高中学习政治课的时候难以理解和把握。同时很大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自身道德修养,只认识到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忽略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导致对政治课的兴趣低落。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建议
1、从观念方面
政治课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应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磨砺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不仅认识到政治课的智育功能,也认识到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政治课的由心底产生热爱,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2、从学校方面
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政治课,不仅重视政治课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政治课的学习过程。在学校内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发挥政治课的智育功能和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传统道德品质。学校从高度上重视政治课,从而引导教师及学生也重视政治课,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学习政治课也能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激发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3、从教师方面
优秀的政治教师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这要求政治教师要自觉加强学习,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永不毕业的勤奋学生。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理论武装,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师德。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模式及方式方法上,英国著名学者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教学手段应该是导火线、冲击波和兴奋剂。”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积极改进课堂讲授方法,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加大现代化信息资源在教学中的开发及应用;关注时事热点,把时事热点带入课堂教学中。在讲解经济生活时,可以把社会热点问题的驶入课堂,激发学生思考;在讲解国家宏观调控时可以运用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调控楼市的社会热点,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等;在讲解文化生活时,可以运用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比如语文中的人生格言来熏陶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采用富有哲理的诗句来丰富教学内容,让课堂美不胜收。如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来说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明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解释内容过程中可以达到深入浅出的示意作用。
4、从学生自身方面
在学生方面,应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培养意识。高中生相对初中生来说,自我培养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首先应该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体验到政治课的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效率。把政治课看作是一门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智育,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德育的课程,认真对待政治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培养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学生经常受到鼓励,可以产生肯定性和愉悦性的体验,慢慢对政治课产生更为积极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郎补俄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组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王玄武 邓京华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219。
[5]陈厚德 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9-87。
关键词:成人学习者;经验;学习迁移;
学习是一个相对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的基础上进行的。众所周知,经验性是成人学习者的主要特征之一。成人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就构成了学习的基础。 从学习的迁移角度对成人学习者经验的再认识,促进学习者学习的正迁移,优化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学习的迁移
(一)迁移的定义
迁移是人类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普遍的存在于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的学习过程中。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迁移不仅表现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而且表现为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James M. Sawrey)认为"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或者简单地说"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另外,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迁移的过程。
(二)迁移的分类
学习的迁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迁移发生的学习类型或领域来看,迁移不仅发生在知识和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同样也发生在情感和态度的学习和形成方面;迁移既包括顺向迁移,即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也包括逆向迁移,即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从迁移的影响效果来看,迁移的发生不总是积极的影响,它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通常被称为正迁移,消极的影响被称为负迁移;从迁移发生的方式来看,迁移又可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特殊迁移是某个领域或课题的学习直接对学习另一个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非特殊迁移则是指迁移产生的原因还不明确,既可能是原理原则的迁移也可能是态度的迁移,这样产生的迁移可能是由动机、注意等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学习的其他准备活动或学习方法、策略引起的。
二、 影响成人学习者学习的迁移的因素
迁移是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影响学习的所有因素都会直接、间接地对迁移产生影响。结合成人学习者的特征,对影响成人学习者学习迁移的因素分析如下:
(一)主观因素
1、年龄的差异性
在成年初期阶段(18岁-35岁),成年学习者的言语成熟,记忆意义识记能力强,具备抽象思维能力;成年中期(35岁-60岁)成年学习者的机能处于缓慢的减退状态,人格特征相对稳定;成年晚期(60岁以后),成人学习者衰老缓慢发生,但人生的经验积累达到顶端,言语、推理、判断能力不会显著下降,此阶段的成人学习者学习、组织新材料有一定困难。
2、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一般是指个人在以前学习和感知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的,由知识经验组成的心理结构。其质量,如知识经验的准确性、知识经验间联系的丰富性和组织性都影响成人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提取已有知识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影响迁移的发生。这就要求在面向成人学习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成人学习者业已形成的认知结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已有知识经验影响迁移的发生。
3、成人学习者对待学习的态度
成人学习者对待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随后应用所学知识对工作、学习的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有助于在以后的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学习或解决新的问题。如果学习者对于学习的态度是积极主动、重视的,有利于学习的迁移,学习效果优良。同时,成人学习者对指导教师及其他学习者的态度也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学习的迁移。如果他与学习的环境、指导教师以及同伴建立了比较融洽的关系,将更好的促进学习的迁移。反之,如果成人学习者对学习施行的外在环境不满意,都会影响成人学习者学习的迁移。
4、成人学习者学习的心向和定势
心向是一种准备状态,具有利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比没有这种心理准备状态更有利于已有知识对新的学习的迁移。如果成人学习者能较好的意识到已有知识、经验对未来学习的准备性,基础性,则利于学习有意识的迁移。学习定势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的学习引起的,对以后的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具有定向作用,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迁移的心理背景,又可以成为消极迁移的心理背景。关键在于成人学习者能否具体地分析当前的学习情境,从中找出哪些是可以利用的已有知识和策略学习和解决的,哪些需要打破已经形成的反应定势灵活处理创造性地解决。这一步对于已经拥有相当知识经验的成人学习者学习的迁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引导成人学习者打破学习定势,有利于优化其学习新知识新经验的效果。
(二)客观因素
1、学习材料的特性
由于成人学习者具有分析问题的抽象、逻辑理性,必须注意的是包含了正确的原理、原则,具有良好的组织结构的知识以及能引导成人学习者概括总结的学习材料,有利于成人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或者解决问题时积极的迁移。
2、教师的指导
成人学习者的特性和其心理成熟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面向成人学习者的教学应采取的强调成人学习者充分参与的特性。然而,教师的指导对成人利用已有经验促进学习的迁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指导成人学习者学习时,应有意地引导学习者发现知识的相同之处,启发学习者积极思考,引导学习者自我导向的学习,对学习和迁移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3、学习场景的选择
对成人学习者而言,学习时的场所,环境的布置,都有一定的要求。针对实践性较强的知识技能,采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习或解决问题中迁移的出现。
三、 促进成人学习者学习的迁移,优化学习效果的几点启示
(一)对成人学习者差异性的准确认识
在指导成人学习者学习时,这是一个前提条件。只有建立在对成人学习者的主观因素细致分析上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充分利用成人学习者的知识经验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二)学习目标选择的适切性
布鲁姆指出: 有效的学习迁移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对成人学习者来说, 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教学在一定意义而言也都是为学习目标服务的。确立系统、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是促进成人实现学习正迁移的重要前提。由此可见, 准确结合成人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学习目标, 支配着成人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和前进方向。
(三)学习内容的合理性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及各自特征的成人学习者,学习内容的选择,安排都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只有内容合理,编排得当的内容才会省时省力、循序渐进的促进成人学习者学习的迁移。
(四)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包括为了促进学习所采取的一切活动、程序的总和。可以在对成人学习者进行的学习指导之前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促进知识和学习的良好吸收。针对成人学习者丰富的经验,可以采用参与式教学、互动方式的多边教学、案例式教学或者行动式教学利用成人先前的知识和经验,促进成人学习者学习的正迁移,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促进成人学习者学习的迁移,进而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生活,是成人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在成人学习中,利用对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的合理控制,科学指导成人教学,优化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中强.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教学促进研究[J].科技资讯,2006,(3).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