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

时间:2022-07-23 16:35: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做一体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

第1篇

1.1对象选取

我校2009级护理本科生597名为对照组,在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模式;2010级护理本科生709名为观察组,在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护理教学模式。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大学前4个学期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1.2.1.1对照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理论课+实践课+医院见习的培养模式。

1.2.1.2观察组教学方法①教学过程融通: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让护理专业学生从入学开始接触临床实践,并逐渐增加接触临床的时间,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对职业的感悟,提高学生融人职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学习专科护理技能的同时,每月安排1次或2次让学生进入校内实践基地及各专科病区,并根据课程进程有计划地安排科室,见习专科护理或在指导老师的带教下实施专科护理,完成简单的专科护理任务,培养职业认同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②教学情境融通:根据临床护理情境设计情境教学,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临床的病例资源,按照“展示病例一病例分析一找出健康问题一选择护理措施一制订护理方案一实施方案一观察、记录一分析评价”的护理工作流程组织实施。在校内护理实践基地,模拟各种临床护理情境,让学生练习,然后进入医院临床实践完成真实病例的护理工作,在学生实习前,进行为期2周的岗前教育和强化技能培训,让其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认识护理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和培养职业能力。

1.2.2评价方法①期末成绩:包括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两部分。两组学生理论课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由任课教师出试题库妇产科护理学共2400题,内科护理学共3200题,其中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填空题、案例分析题及简答题6类题型,由学校考试中心按照组题原则随机形成考试试卷;实践成绩(含技能操作)由任课教师根据每次实践课考核标准进行评议。②问卷调查。教学结束后向观察组(2010级)学生发放“教学效果调查表”,该调查表白行设置,共8个条目,包括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等方面,调查评价结果为“赞同”“中立”及“反对”,发放问卷709份,回收有效问卷70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护理职业岗位出发,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将“教学做”有机结合,尝试着“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探索和发现;在“做中学,学中做”中培养了与人协作的团队精神,锻炼了护理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做中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建构知识,提高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学生自主、主动、积极的学习模式回归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在学生实习前进行为期2周的岗前教育和强化技能培训,缩短学生进入医院实习的适应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让学生参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强化职业引导,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并通过病例分析、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学生执业能力。张秀英一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结果显示有95%的学生表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脉络清晰、思路明确、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对操作程序和内容的熟练掌握,在边讲、边学、边做中,理论知识很自然地与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可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2.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教与学融于一体,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设疑、讨论、学生动手操作,促使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而教师处处通过释疑、引导、点拨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紧跟教师的目标,使知识真正通过理解而获得,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又按照“记忆、理解、应用、创新”的能力层次去发展学生的智能。教师融入到学生中,在有利“做”的实践环境指导学生、电子条、1日期示例支持学生,帮助学生不断从借助支持到摆脱支持,逐渐达到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真正成为教学的主导者,成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点拨者。

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临床评判思维能力

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校 《液压传动》课程 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059

1 引言

液压传动技术是工业企业工程机械产品的核心技术之一。所以,《液压传动》课程教学对于职业教育学校的工程机械应用与维护专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然而,《液压传动》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实践教学分开进行,很难满足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就业的教学要求。为此,本文结合笔者所任教的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液压传动》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情况,对《液压传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液压传动技术方面的人才的需求。

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实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生的操作实践密切联系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课程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将其灵活地在操作实践之中得到应用。

3 职业教育学校《液压传动》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实践

3.1 了解企业的生产环境及工艺流程,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为了科学有效地实施职业教育学校《液压传动》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了解企业的生产环境及工艺流程,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来说,笔者亲自到企业参与实地调研工作,笔者看出无管化连接方式的液压阀块能够很好地应用在企业的液压系统之中。所以,笔者仔细地研究了企业混凝土泵车液压主阀块的装配工艺流程,以液压阀块为基本教学模块,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作业标准的实训及理论知识的拓展链接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3.2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认真执行生产工艺规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通过笔者到企业参与实地调研工作发行,生产现场的许多职工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工作量而并未根据企业生产作业标准的要求来合理地操作,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达标。液压阀的装配一方面具备普通机械产品装配的共性特征,另一方面,也具备其独特之处。在保证液压阀块零部件完全合格的基础上,也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装配。鉴于此,笔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解清楚企业的相关作业标准,并且要求学生严格根据标准进行实际操作。结合相应的产品的特征,笔者采取有针对性的讲解方法,例如,对于超声波清洗机类等大型专业设备,可以采取实地参观或观看视频的方式来进行讲解。

3.3 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为了保证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能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就应该努力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来说,对于穿插于对应作业过程中相关的关联液压理论知识点,笔者安排学生通过课堂小组讨论、课下查阅资料学习等各种各样的途径来深入地掌握,教师要发挥出指导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4 采取灵活性的教学评价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该采取布置作业、布置小论文、随机排障、现场设问、相互为难等灵活性的教学评价方式,防止学生通过考前临时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切实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拓展学生的思维。具体来说,针对混凝土泵送主油缸活塞防水液压回路,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唇形密封圈的作用”及“溢流阀的作用”等问题作为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教师也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来验证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学校《液压传动》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进行职业教育学校《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方面的工作的实践经验,并且查阅了国内外的大量相关的文献,深入地阐述了职业教育学校《液压传动》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实践。可以预测,职业教育学校《液压传动》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液压传动技术能力,从而能够使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王宏.《液压传动》教学方法探索[J].甘肃科技,2010,(4).

[2]韩京海,张春阳.项目教学法在“液压与液力传动”中的教学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4).

[3]卢霞.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液压传动》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1,(1).

[4]李天明.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

[5]李晓光,魏晓波,吴克勤,周丽楠,贺优优.“3+1”人才培养模式下液压传动课程的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

第3篇

[关键词]高职 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企业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教育部[2006]16号《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若干意见》的明确要求,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普遍追求。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和课堂内获得能力,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教学做一体化”不仅是一种教师追求的教学模式,更应是一种学生追求的学习模式。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经过几年的投入和建设,尽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建校时间短,底子薄,缺乏资金的积累和经费的支持,综合实力弱。特别是实验实训设备,仍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条件好一点的院校,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训室,或则做仿真模拟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也难以真正体现教学环境的企业化。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2006年教育部文件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2011年教育部再次发文指出: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这进一步明确了“教学做”一体化作为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的重要定位。而深化研究“教学做”一体化下的学生学习方式及与之相应的考评方法,则是“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特色关键。

严希清,陈红艳(2009)结合课程特点,提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须以实训室、企业现场教学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为依托,从教、学、做三个环节全面深入开展。李桂春(2009)认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是一套重自主、重交流、重实践、重创新的教学模式,每一模块的教学,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王全升(2010)认为“教、学、做”一体化是一种可行的新的高职教学模式,其核心是教学的模块化、项目化、理论、实训、技能的统一。“教、学、做”一体化可以有专业一体化、课程一体化、校内外实训实习的一体化、生产岗位训练的一体化。李勋(2012)从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学生如何考评的角度出发,总结出一套可行的方法。他认为可以从学生的职业实践推导出学生学的方式,从学生学的方法得出教师的教的方法,通过对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的学生考评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促进教师教学,达到教、学、做、评的融合。

顾晶(2008)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实训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的深入开展,以“工作过程系统”来安排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解决学生的“出口”就业问题;重视实习实践,加大实习实训项目开发与实习实训过程管理的力度;鼓励教师下企业实习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

叶军(2011)认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工作体验。项目设置结合企业需求,紧扣教学大纲具体要求及课程教学培养目标,唤醒学生认知兴趣,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零距离的设计岗位工作体验,提高学生在设计工作中的创意、策划、营销、公关、团队协作等职业岗位能力。龚成清(2012)认为以项目为导向,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中,教学的内容应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以项目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学生进入到校企合作的工作室进行学习和实训,都是以完成企业项目的形式来进行。

三、“教学企业”建设的研究现状

朱益新(2009)介绍了新加坡教学企业实践科目、学生实习时间安排、学生工作评估情况,阐述创办教学企业的意义,指出经管类专业创办教学企业可资借鉴的经验以及对教学企业设计规划方案的思考。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林靖东先生提出的“教学工厂”办学理念,是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基础上推出的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学校教学有效融合的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体现的是一种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以学院为本位,全方位营造实际工厂环境作为教学环境的办学理念。新加坡利用“教学工厂”理念进行了非常成功的实践,实现真正的“教、学、做”一体化,为学校开拓了极具生命力的发展空间,为新加坡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具有多元技术的人才。创建教学企业是实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改革理念的有效途径。它不是英式的“三明治”课程安排,也不是德式的“双元制”课程安排,而是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的教学的有机结合。不过,我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新加坡“教学工厂”的建设经验不一定能完全适合于我国的高职教育,因为新加坡的“教学企业”是建立在以学院为本位的基础上,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而我国高职教育缺乏政府、行业的有效支持,企业参与的动力不足,建设“教学企业”更多是学校单方面的意向,难以达到校企双赢。

周海英,严中华(2011)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给出了“教学企业”的定义,她认为“教学企业”是将实际的企业引入教学组织之中,由学校和企业共建教学企业,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完全按企业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企业的运作,实施以“项目课题”为导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一种教学,实现真正的“教、学、做”一体化,为学校开拓了极具生命力的发展空间。康志(2010)总结南洋理工学院“教学企业”发展经历了模拟、模仿、扩展、融合等四个阶段,教学企业与高职教育的“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融合,有利于职教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有利于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发挥,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但是当前“教学企业”建设中存在以下困境:经管类专业的普通实训实践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的企业实践存在障碍;缺乏政策法律保障或引导,以及高职院校资金、制度、人才方面的制约等问题。但是对于如何破解上述难题,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邱小平(2009)总结了“教学企业”建设的意义:促进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企业真实环境的了解;大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为学生提供掌握实际技能的条件.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采用“1+1+1”模式实施“教学企业”教学,即在第一年时就把学生分成不同团队,以在企业学校学习的形式加以教育:第二年进入企业实战;第三年到校园外企业实战和回校再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完成最后学业,不过这种教学模式并未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过多强调了企业的实践,忽视了学校的教育指导作用,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有待检验。

四、高职“教学企业”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困境

尽管有教育部推动,社会学者的多方面研究,以及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推动。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依然还在探索阶段,存在着如何深化和融合的问题。其发展历程主要是经历了下面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通过对企业的调研设计模拟项目

“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项目的设计上很难找到真实的企业项目。高职院校普遍认识到了项目化教学在课程开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许多院校也开发了数量可观的“项目化”课程,但最终的结果却与预期相差甚远,改革后的课程与原课程似乎并无太大区别,或只是形式方面的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参与,很多只是通过企业调研或者与企业成立专家委员会的方式让企业参与到项目设计上来,然后模拟企业岗位设计项目,这种模拟在项目化设计上找不到真正“载体”,因而不能很好地体现校企合作内容,内容组织上没有真实项目,另外就是传统教师团队“双师”的比率不够,真正的企业教师参与度不够,因而产生了课程开发中的“回归现象”。

(二)第二阶段是校内开设“教学企业”

经过第一阶段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后,发现很多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寻找真实项目的瓶颈很难突破,使得设计的项目载体很难走出传统教育的圈子,很多高职院校开始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理念,提出构建“教学企业”的理念,对“教学企业”的构建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提出“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或学校投资为主、或企业投资为主),融合双方优势资源和育人环境,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集生产运营、专业教学、实训实战、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并按市场机制运营的企业实体”。

于是,“教学企业”建设变成了职院校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虽然“教学企业”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解决了真实项目来源的问题,但同时遇到很大的阻力和瓶颈,主要存在着企业、教师、学生三个主体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存在着很大的冲突,具体表现在企业为了利润和人力资源的稳定要求学生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并且时间上不好安排,教师安排的教学项目往往有时候体现不出经济效应而不被企业方接受,学生很多时候当从了廉价的劳动力。不解决这三方面的矛盾,教学企业的教学做一体化很难真正推行下去。或则说只能止步于理论范畴。

五、结束语:

研究各自的利益诉求、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来推动“教学企业”的内涵建设。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企业主体的关键问题:与学校合作的动力,利益保障、资源互补、企业收益、可持续性问题;二是教师主体的关键问题:如何将企业的业务转变成教学项目,项目难度要适当,确保知识性、可行性,有效组织、跟踪指导、科学考核评价,专兼职教师的有效合作,教师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满意度、扩大学生受益面;三是学生主体的关键问题:学习兴趣的激发、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搭便车问题的处理,就业及创业能力的提升。这几个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具有很深的实际意义,也是将来如何将项目化教学落到实处的必经之路。

项目类别: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级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教学企业”中教学做一体化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网商创业中心”为例

项目编号:XJZD201206

[参考文献]

[1]李桂春.“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3)

[2]王全升.高职汽车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讨[C].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六届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3]李勋.教学做一体化下的学生学习与考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4]邱小平.运用“教学企业"理念加强高职商务管理类专业的建设[J].考试周刊,2009(44)

[5]朱益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企业介绍与启迪[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6]周海英,严中华.双主体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企业建设探索与实践[C].物流技术,2011(7)

[7]康志.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学企业”建设探讨[C].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

[8]钱爱萍.“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

[9]严希清,陈红艳.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4)

第4篇

一、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还是采用在多媒体教室讲理论、在实训室练操作的教学分离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是以教师逐个知识点讲解为授课内容来进行课程教学的,教师始终处于主导位置,学生则充当了模仿的角色,导致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渐淡化,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减弱,不能够“学以致用”。

2.课程教学中的“非零起点”问题

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计算机的基础教育在我国高中阶段就已经全面开展和实施。新生中来自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已经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然而来自偏远山区特别是农村的学生由于其高中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其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微乎其微。传统模式下“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满足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等级考证与实用技能掌握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各行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视,计算机等级证书成了诸多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的必备技能证书,无形之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就成了计算机等级考证的培训课程。课程的授课内容围绕着等级考试大纲,课程的上机练习采用等级考试的模拟试题库,而忽略了二者之间教学目标的不同之处。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的一种教学模式,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做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一体化教学。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以职业为导向,充分结合社会需求、知识结构、个性发展等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打破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综合性信息化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密切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钻研、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做到实训室一体化、教师双师化、教材任务化、教学多样化、评价多维化,使得“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得以实施。

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践

1.一体化实训室的建立

一体化教学是要将师生双方安排在具有专业教学设备或教学软件的实训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一体化实训室。该实训室不仅要有计算机、网络、投影仪,还要配备一套完善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控制系统,使得教师可以随时将授课的操作步骤传送到学生机的屏幕上,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学习到授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也能实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操作进度以及任务完成的情况,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2.组建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一体化教学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大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都没有配备专门的实训课辅导教师,因此任课教师应该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上机动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这样才能将课程中的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合到生动有趣的实践操作过程当中,使学生们“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有效提高综合能力。

3.编写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教材

组织计算机基础教研组的资深教师编写《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训教材。该教材编写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设计好的具体的教学任务为主线贯穿于整套教材之中,将其与各个授课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考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堂教学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易学、易懂、易用。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一体化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重点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易于操作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出切合学生实际、符合专业特色的“任务”。根据课程中每章节的内容设定成一个大的任务,大的任务又可以分割为若干个子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先对各章节关键内容进行重点讲解,然后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子任务,最后整个章节的总体任务也就迎刃而解了。

分层教学法。由于高职院校新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分层考核。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深入性,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则要注重实用性。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

案例分析法。教学案例选择要遵循实用性、典型性、启发性等原则。比如在Excle软件的使用章节中,可以设计“学生成绩表”的制作案例;在PowerPoint制作章节中,可以设计“个人简历”的制作案例;Word软件的使用章节中,可以设计“毕业论文”的制作案例。学生通过模仿案例的制作方法,举一反三地完成其他各项相关任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应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评价体系。

(1)每个学年组织全院性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技能竞赛,竞赛内容围绕课程的核心教学任务,如打字竞赛、PPT制作竞赛、电脑小报制作竞赛等。力求考核项目涵盖学生的知识、能力。通过竞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

(2)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和二级办公自动化等级考试,对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进行全面鉴定考核。

(3)总评成绩按照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50%、创新能力20%的计算方法来考核。这样可以全面地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应用技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的考核体系。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操作,积极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其职业能力。

第5篇

1.改革核心课程

按照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岗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的需求,将原有课程通过整合、补充和引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建设园艺植物育苗技术、园艺植物花果管理技术、园艺植物景观应用技术三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编写特色教材。

2.创新教学模式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按照模块项目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任务实施过程程序化,任务明确具体,教学过程科学、合理、方法多样,经常与学生交流,对学生教学进行人性化管理。

3.创建“四段式”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体系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第1学期,主要是参观认识实习;第二阶段,在第2~4学期,在校内一体化实训室或校外企业实现“教、学、做”的有机融合;第三阶段,在第5学期,通过毕业综合技能训练,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四阶段,在第6学期,顶岗实习,学生直接参与专业的生产与科研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四个阶段,层层推进,循序渐进,不断深化,既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又使校企合作便于实施。

二、创新了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评价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教学效果评价重点评价学习者的职业能力。从教师、企业、学生三个视角完成考核。四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成果

第一,形成了“园艺植物生产过程和景观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任务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四段式”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等创新成果。

第二,创新成果已全面应用于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得到有效的实践,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校企融合更加紧密,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服务社会能力得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第三,“创新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探索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运行体制机制建设”已经作为教改课题立项,并且发表了多篇论文。第四,学生参加2012年高职高专“新神农”杯技能大赛,取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2014年参加自治区专业技能选拔赛取得第三名。

第五,通过课程教育渗透、社会实践等途径加强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3%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达100%,有的学生取得2~3个工种证书。

第6篇

关键词:单片机;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041-02

目前,计算机硬件技术向巨型化、微型化和单片化三个方向高速发展。自1975年第一块单片微型计算机芯片问世以来,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间,单片机技术已发展成为计算机技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分支,它具有体积小、性能优越、价格低廉等优点。一方面,单片机芯片是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化仪器仪表、通信终端设备、家用电器、高档电子玩具等领域;另一方面,单片机也是电子技术数字化的核心部件之一,在数字化电子产品中承担着数字信号处理的重任。鉴于单片机技术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很多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均开设了《单片机技术》课程,但是院校之间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为了找到此类课程的理想教学方法,有必要对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一、传统的单片机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职院校《单片机技术》课程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适合高职学生的优质单片机教材较少,很多教材偏重于理论,相应的教学计划针对性不强,传统教学方法因过多体现“讲授式”特点,缺乏对学生主动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关注。传统的“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往往是“理论课+实验课”。理论课在教室采用多媒体或“粉笔+黑板”的方式,以逐个知识点的讲授为主。实验课在实验室环境下练习,且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是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过后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开展《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教学方法已是必然。

二、单片机一体化教学模式

《单片机技术》自身就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光靠理论讲授和后续的实验验证根本不可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这项高新技术,为了改变现状使学生掌握这项受之有用的技术,唯有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的力度,使得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自己动手做而获得成就感,通过自己动手做而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自主的学习。基于此,本文对单片机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究,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以项目情景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做的过程中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来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三、单片机一体化教学具体实施

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按照“理论引导普通项目实训典型项目实训综合(创新)项目实训竞赛”的系列步骤展开。

1 实施方案。每个教学过程均安排在实训室采用“理论讲解-分析设计-学生编程-仿真-实训-设疑-再编程-再仿真-再实训”的方式进行,边讲边动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先完成普通项目实训,再完成典型项目实训,然后完成综合(创新)项目实训。例如,要完成“8个发光二极管轮流点亮”的任务,教师先讲解完成这个实例需要掌握的相关电路原理和指令规则,接着引导学生一起来分析思考如何实现任务功能,待学生发现指令和任务之间的联系之后,让学生动手写程序,并仿真看结果对不对。如果仿真正确。再尝试将程序代码下载到实验板看结果是否正确。接下来再适当改变任务要求,让学生动手完成新任务。通过这样的过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将“学-思-知-行”统一起来。

2 实施方法。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按照“普通项目实训典型项目实训综合(创新)项目实训竞赛”的步骤循序渐进地展开,其组织形式也有相应的区别。

(1)普通实训项目。普通实训项目采用集中进行,统一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训后学生必须根据要求,写出项目实训报告。实训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向、纠偏、督促、检查。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地完成:资料查找、方案构思、电路设计与制作、编程及调试等工作,注重讲练结合,教师一般先有统一的入门指导,讲解实训的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根据需要作必要的现场操作演示,然后巡回指导。通过普通项目的实训使学生掌握单片机开发工具、单片机仿真软件、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获得基本实训技能。掌握单片机指令应用、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动手能力。

(2)典型实训项目。教师下达典型实训项目任务,提供参考资料书目,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确定设计方案。在教师对设计方案检查无误后开始进行硬件原理图的设计和软件程序编制,调试硬件电路、调试设计程序直至成功,整个过程由老师提供技术支持。学生根据任务书的时间内容要求完成设计任务。典型实训项目采用相对集中、任务分散,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典型实训项目的实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片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接口电路的工作原理,理解接口技术、中断、定时/计数器等功能部件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单片机应用与开发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3)综合(创新)项目实践。综合(创新)项目实践采用课题组形式,每组学生进行任务分工,共同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设计任务:审题、查阅资料、方案构思、绘制原理图、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编程及调试、论文撰写等工作。教师采用相对集中、任务分散,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在实训全过程中起技术指导作用。要真正提高学生单片机实际应用能力,单靠课堂(理论、实验)教学是不够的。为了巩固、提高学生单片机理论教学的效果,单片机应用设计综合项目,旨在继续强化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比较全面的单片机综合应用项目,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竞赛。竞赛主要采用学生自由创作的形式,教师只对作品进行评价,通过学生独立对整个作品的设计制作、设计报告的撰写及答辩,使学生真正达到能够独立面对实际问题,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实施步骤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理论课加实验课的单片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使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实现了一体化教学,对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辅助教学 便携性 嵌入式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002-01

目前,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在一部分方面能够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但由于受到场地和设备的限制,理论授课与技能训练仍然在不同的地点。同时,教学的环节仍局限在教师“设置情境―布置任务―知识讲解―完成任务”的一体化教学初级阶段,并未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而真正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设置情境,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寻找解决方案,教师归纳提炼”,但要实现自主学习,仅仅依靠教材上的知识远远不够,学生又不可能同时吃透多本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另外,要达到规范的操作水平就必须经过反复训练。但是,不同教师的授课模式不尽相同,教师授课精力有限,学生很难能够达到良好的训练水平。

1 电气专业辅助教学装置结构组成

(1)基于S3C2410最小系统架构搭建硬件平台。现在ARM系统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对其功能进行裁剪,进行电源模块电路设计、复位及复位芯片配置、JTAG调试接口设计、时钟模块电路、SDRAM硬件设计、Nand Flash电路设计、UART串口设计、驱动电路设计,以及联网通信进行设计。硬件框图见图1。

(2)操作系统移植。以ADS作为开发环境对Bootloader程序进行开发并移植嵌入式操作系统。基于FLASH、3DMAX、JAVA等软件作为平台,应用专家系统、多媒体信息处理、数据库管理以及电子出版等技术,将技能训练指导、维修过程指导、技术图纸等信息精炼,构成高度交互能力的智能化技术手册。教师机可以与学生机进行通信,实现教师在线进行理论和技能的教学、考核和管理,也可教师离线,由学生单独操作学生机进行自主学习、技能操作、信息检索、测试考核等。系统软件系统结构如图2。

2 电气专业辅助教学装置功能

2.1 理论教学功能

该系统通过仿真动画、视频讲解、指导手册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进行系统学习。具有联网实时通信功能,实现上位机操作下位机,现实教学内容,实现教与学的同步,将课堂移到训练场。可单机独立运行,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2.2 操作训练功能

该系统利用系统软件进行模拟,使受训人员可以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技能训练;学生可以在教师机的指令下展开操作,也可以独立操作学生机,对电力拖动线路技能训练内容进行熟悉;同时在训练过程中系统对训练的每一步操作目的、操作规范和关联关系,并对操作错误进行提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反复训练直至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

2.3 考核功能

利用本系统可进行理论考核和实作考核[3]。理论考核时,系统自动生成试卷,考核学生对结构原理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考核学生通过学生机对技能训练的操作步骤、方法进行,并与教师机进行通信,实现教师机对学生机过程监控,并有教师机给出成绩,实现无纸化考核。

3 结语

该装置在实践过程中,学员可以在无教师讲授的条件下,通过自主查询的方式,完成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排除训练,大大节省了教师的讲授时间,提高了训练效果。在功能完备性,可靠性方面得到了良好的验证,该装置体积小,便于携带,同时采用的是开放式技术,可以将本技术向相关课程进行延伸和移植。

参考文献

[1] 徐昊.基于S3C2410的嵌入式音视频播放系统研究及应用[D].贵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第8篇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现状与趋势

随着教高[2006]16号文件中高职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教学模式的提出,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该教学模式,《果树生产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还未见报道,有待积极探索研究。

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学阶段教师主要采用以讲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升入高等院校的学生习惯“接受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习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习惯主动学习和积极发言且容易忽视技能操作训练。然而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学习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学习,还要会学习,主动学习。高职学生要实现的目标是面向社会、直接就业;高职是一种就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对于他们来说,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但绝非要做研究型人才,教学方法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要从机械的“满堂灌”到“灵活地动手学”;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把沉闷的课堂变成兴趣的乐土。所谓一体化教学,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里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一体化教学的表面似乎只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实质上它是奠定职业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系统工程。毋庸置疑,一体化教学已是左右职业学校向前发展的一条定律。因此,深入探索一体化教学的真谛势在必行。

二、《果树生产技术》一体化教学的方法

1.理论教学的组织与安排

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模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能学到系统知识和技能,又能在课外活动中使个性得到发展。而且两种教学形式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课外活动准备了知识,课外活动用到了课堂学来的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知识的兴趣,反过来又推动了课堂教学。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力中心。

(1)课堂授课精讲多练

根据本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要精讲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知识易于理解、掌握和记忆。采用案例法联系生产实际,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活动时间,避免“满堂灌”。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形成虚拟生产现场

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和计算机等辅助教学设备,通过多媒体手段,将果树生长过程、生产技术的操作过程逼真地展现出来,以丰富多彩的表现力和强大的交互性,产生不是实际而像实际的效果。

(3)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及测评系统

①建立“果树生产技术”课程网站。将教学内容、课件、电子教案、视频库、学法指导、网上讨论等资源充实于网站中,起到辅教辅学的作用。

②建立试题库。以多样的题型,使学生随时测评自学情况,也可进行网上测试。

③建立网上师生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在网上提出问题,教师给予在线辅导和答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整体的理论实践能力。

(4)加强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①开展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时,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或学院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在现场教学前,先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参观一边讨论,把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

②开展专题讲座。请行业专家讲授果树产业的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发展前景;生产上的新技术、新方法,使学生及时了解生产动态。

③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将标本采集、苗木栽培、科技论文撰写等内容纳入活动计划中。定时进行总结及评比,并展示活动成果。

④搞好技能鉴定培训工作。针对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标准,进行专门指导培训,保证资格证书的通过率。

2.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安排

将必做实验、选作实验、教学实习、综合实习结合于一体。必做实验在实验室完成;教学实习在校内外基地完成;综合实习在学生家乡、校外基地和企业岗位中主要利用假期及顶岗实习完成。

(1)课内组织安排

在实验室进行,皆采取小组实验操作与单人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2)课外组织安排

①加强实验室的开放。教师制定轮流值日表,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完成选作实验及探究性实验项目。

②使基地生产化。在校内基地实行实体化教学。把学生分成小组,承包一定生产任务,进行不同品种、不同模式的栽培实践,完成从制种到栽培的系列化生产过程。以磨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职业素质、综合能力。

③使校企一体化。教师及早进行调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发展情景好的企业顶岗实习,实训场地落实、师傅配备落实、管理措施落实、实训计划落实。实习期间,做好跟踪调查,与企业联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将学生在岗实绩、单位评价、论文质量等作为顶岗实习成绩。

④使考核综合化。实行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注重过程化、考核地点灵活化、考核形式多样化的综合考核方案。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习成绩与作品或产品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第9篇

论文关键词:模块教学,制作,电子钟

 

单片机技术作为现代电子技术的重要基础,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机电一体化产品,智能仪器,家用电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等方面,是各类控制系统的核心。《单片机控制技术》是在前面所学《单片机基础1》和《单片机基础2》教学模块的基础上,进行小型单片机电子产品软硬件设计和制作的教学模块。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单片机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为将来从事单片机新产品设计开发、检测和维护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实施设想

依据单片机系统的开发研制过程,模块《单片机控制技术》可分为单片机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与调试和单片机程序设计与调试两个部分,在综合应用阶段将二者融为一体。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硬件设计和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熟悉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组成和开发方法,懂得单片机系统调试与维护技术,并在实际制作的基础上制作,了解单片机控制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和生产管理方法。

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实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及协调能力,提高学生严谨的逻辑思路,缜密的工作方式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教学实施按照3个阶段逐级深入:①基础知识复习讲解;②基本应用训练;③综合实际制作。

二、教学内容设计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用数码管和按键,做一个可以调整时间的电子钟出来,那么你的单片机就算入门了60%了。我认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基于单片机技术的实时时钟能够涵盖单片机课程的大部份知识点,对单片机知识的应用,其综合度是相当高的。

本模块以4位数码管实时时钟的硬件电路和程序设计为载体,以8位数码管实时时钟的设计和制作为任务驱动,将单片机有关知识点融入“教、学、做”一体,采用分组实施,逐级深入的方式,重点培养学生应用单片机知识进行小型电子产品的设计、调试和制作能力。

本模块按照教学计划,可以分为5个学习情境:

1)单片机最小系统软硬件设计

以4位数码管实时时钟为例,讲授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核心期刊目录。

2)单片机定时与中断功能的应用

以含四个按键和4位数码管的可以调整时间的实时时钟为例,讲授单片机定时与中断功能的实现方法。

3)单片机与数码管显示器接口的设计

以4位数码管实时时钟为例,讲授单片机与数码管显示器的接口设计方法。

4)单片机与LCD显示器1602接口的设计

以一片1602作为单片机实时时钟显示屏为例,讲授单片机与LCD显示器1602接口的设计方法。

5)制作单片机电子钟

在教师指导下,应用单片机中断、定时技术,通过调整键、加1键、减1键、确定键四个按键,用8位数码管(或用一片1602)制作一个可以调整时间的电子时钟,显示格式为:时-分-秒 XX-XX-XX。

通过以上5个学习情境的训练,学生最终完成1台具有调时功能的单片机电子钟作品,并以作品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过程进行考核评价。

三、思考与展望

1、模块《单片机控制技术》 以单片机控制的电子钟的设计制作为载体,将单片机多个知识点串连到一起,按照由浅到深逐级深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细致耐心、动脑动手等能力,全方位地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融为一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制作实用的单片机电子小产品。

2、“单片机工作室”是我系单片机开发应用的“第二课堂”制作,对于已不能满足模块课程教学内容的优秀学生,要依托“单片机工作室”,注重单片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参与创新实践的能力,特别是在参加市、省各项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和技师班课程设计及毕业论文设计中,为学生采用单片机技术,设计开发作品提供有力的支持。

3、今后要不断延伸教学模块。要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实训项目,按照企业标准将“教室与实训室”、“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作业与作品”四者合一的开展单片机教学。在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依据企业标准将单片机实用项目的开发设计过程融入教学,实现仿真企业环境条件下的教学,突出技术应用的职业性。

4、要积极整合校内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强化课外“产学研”与课内“教学做”的相互渗透。由单片机课程专任教师、企业技术人员与部分学生共同组成项目组,开发研制科技含量高、低成本、测量数据准确、使用简单、实用的单片机产品,使学生不断积累单片机产品的开发经验,熟悉企业生产开发流程,深刻理解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直接接触社会流行技术,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第10篇

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是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体育新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公关行业快速发展和学科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分析,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通过文献理论研究法 、问卷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以及行动研究法,以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侧重应用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公共关系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体育公共关系课程问卷调查是以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2013级体育新闻专业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生对于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情况的意见,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体育公共关系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1.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对学生问卷的发放采用现场发放当面回收的形式,共发放63份,回收63份,回收的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为95.23%。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汇总如下:学生认为课程所包含的实践教学内容难度适中;该课程教学应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进;课堂师生间的互动一般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实训学习这三种教学形式获益最大;课程教学形式的次数安排中讲授过多 ,实训过少;课程在激发学生对体育公共关系兴趣的作用一般;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很大;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作用较大。

(二)教师访谈问卷结果分析

通过对学院相关专业课教师的访谈,得出一些结果:学生应该多参与社会实践;应该引领学生做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实践、实训项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改革教学观念

体育公共关系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为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中,针对本课的特点,在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形成了较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实践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比较、分析,使得出的经验更加科学,更具实践意义。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配合进行。

(二)改革教学内容

从现有的教学内容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内容笼统。第二,教学内容混杂。第三,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探索符合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讲授教学理论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加大各章节的实践力度、技能和技巧的训练。

(三)改革教学方式

改变学院现有的体育公共关系学教学模式,结合专业和职业技能要求,将实训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上岗就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能上手工作 ,突出职业教育的优势,从而形成符合专业和行业特点的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新模式。侧重应用研究,深入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四)考试形式的改革

体育公共关系课程考试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即理论成绩、实践、实训成绩相结合。实践操作技能是考试改革的重点,学生自主选择实践操作技能。包括:公共关系社会调查、模拟策划公关方案,策划新闻传播活动,处理危机公关案例、编写案例等。这种实践操作技能的考试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第11篇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宜兴214206

摘要:本文结合“爱他的”教学理论,探索“爱他的”教学法在数控维修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实施“爱他的”教学法的原则与要求。论文大体分为“爱他的”教学法理论介绍、引导性行动的设计和“爱他的”教学法的实施等几个部分。

关键词 :“ 爱他的”教学法;数控维修实训教学;引导性行动

1 概述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类企业中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企业对数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来大,尤其缺乏数控维修调试类人才,因为维修力量的不足严重影响了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这就需要各类院校培养大量的合格的数控维修类人才,而数控维修与调试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广泛,尤其是数控维修实训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针对性非常强,而现有大部分职业院校的“理论为主+实验为辅”“讲解为主+学生为辅”的学科体系式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新的形势,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早在20 世纪80 年代,职业教育领域就提出了行动导向教学。我国的许多职业院校对这种教学模式加以吸收发展,使教学改革获得重大突破。特别是上海厚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吉连先生提出了一种新的行动导向教学法———AITUD(中文简称“爱他的”)教学法。该教学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恰恰突出了数控维修实训教学的特征,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符合数控维修实训教学的需要。

2 野爱他的冶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爱他的”教学法主要有五个教学环节:引导性行动、知识点归纳、知识点讲解、举一反三、主题讨论。首先通过精心设计把每个知识点都通过行动来导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接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出知识点;然后由老师进行讲解,或者由老师引导学生讲解;讲解完之后立即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训练从而达到举一反三;最后再进行分组讨论,对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以便下次更好的应用。

“爱他的”教学法是一种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教中做”的职业教学理念,在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主导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数控维修实训教学。

3 野爱他的冶教学法的应用

3.1 设计合理的引导性行动

要在数控维修实训教学中成功地运用“爱他的”教学法,首先就要结合“爱他的”教学法设计出合理、科学的引导性行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自主的探索和学习。

在设计数控维修实训教学的引导性行动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难度适中,以确保每个小组都能顺利开展活动。(2)结合数控机床维修工作的实际情况,围绕解决常见的数控机床故障设计引导性行动。(3)按照数控机床的实际工作过程设计引导性行动。从机床上电启动到最后加工出零件,针对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故障,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故障进行教学设计。(4)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引导性行动。将数控机床常见的故障进行归类,构建出若干个典型的项目任务,每个项目用多个小的故障作为引入,突出排故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循序渐进的过程。(5)兼顾数控机床的参数设置、PLC 调试和机械精度调试。虽然数控机床调试的难度较大但是我们也应该选取一些必备的简单的内容进行训练,让学生能够掌握的更全面一些。(6)每个大的项目任务应是一个完整的排故或调试过程。

按照以上原则可以把数控维修实训教学分成以下9 个主要的项目实施教学:机床机械精度调试;强电故障维修;数控系统故障维修;机床软硬限位的调试;回参考点故障维修;主轴故障维修;刀架故障维修;主轴故障维修;工作方式转换故障维修。这9 个项目涵盖了PLC 技术、变频技术、伺服技术、数控系统技术、数控编程技术等多个专业学科的知识。

3.2“爱他的”教学法的实施

把制订好的数控维修实训教学项目再进行细化,根据故障维修的一般步骤设计出适合该实训的“爱他的”教学程序。

(1)引导性行动(Act)。各小组学生根据老师和教材的引导,通过查看故障现象、组内讨论,合理运用维修工具,广泛收集故障信息。通过引导性行动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知识点归纳(Induce)。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找出问题的原因,自己分析归纳出产生故障的原因。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知识点讲解(Teach)。知识点的讲解也尽可能的由学生自己进行,在此过程中老师加以引导,小组成员共同制订出故障排除计划。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使得学习变得不再枯燥、死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效得提高了教学效果。(4)举一反三(Utilize)。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每个小组成员合理运用维修工具,根据故障排除计划解决相应的故障,教师在一边巡回指导,确保维修正确、顺利进行。(5)主题讨论(Discuss)。在完成一个项目任务之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评价完成的效果,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认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果一个项目包含的知识点较多,那么前4 个环节可以分多次循序渐进,这样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确保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很好的适应了职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4 结论与分析

笔者在数控维修实训教学过程中研究性的使用了“爱他的”教学法,教学效果良好。“爱他的”教学法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了学生本位思想,做到了让“教”“学”“做”合理有机的结合。它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所不及的优点,比较适合数控维修实训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春生.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控机床故障维修》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2(9).

[2]时振伟《.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课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J].网友世界,2013(12).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技校;文秘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据原人事部2008年的全国人才市场供求信息,文秘专业位居需求数量的第六位,其中,大部分需求是中初级文秘人员。面对巨大的就业前景,技校看到了办学市场,纷纷开设文秘专业,并推动着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由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训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校培养出来的文秘人员素质较低、技能不高、缺乏实战经验,造成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高。人们可常听到一些企业高层抱怨手下的行政管理者只是一个“高级勤杂工”,经常埋头处理一些琐碎的事务,从不系统地全方位处理行政管理工作。因此,如何进行文秘专业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文秘职业能力,就成了当今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加速技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步伐。目前,各技工院校积极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文秘专业的毕业生素质得到了稳步提高。

一体化教学改革对师资素质、课程设置、教材、实训场地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本文以秘书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对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加以探讨。

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课程改革

目前,很多学校根据企业普遍喜欢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文秘人才的外在需求,对传统课程进行了改革,将课程开设得应有尽有。除了常规文秘专业课程,如秘书实务、文书处理与写作、商务沟通、办公自动化与日常事务处理、速记、商务英语听说、公关礼仪等,还开设了基础会计、经济基础知识、统计知识、世界文化遗产、财经应用文、企业管理基础、网页设计与网络应用、心理学、英文应用写作、酒店管理、茶艺、人力资源、公关关系等课程。但学校只顾及了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喜好,却无视自身的实际能力,造成某些专业课程连基本的实训场地都没有。在讲授课程时,教师只能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去想象。如此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能力可想而知。

文秘专业在一体化课程改革中,应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能力及行业的特点,与行家里手一起,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共同完成课程改革。根据行业的需求,目前,技校文秘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可整合为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相关能力三部分。职业基础能力主要包括执行能力、礼仪运用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使用与维护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文书拟写与处理、会议管理、事务管理、文档管理、商务活动安排等能力;职业相关能力主要包括商务法律运用、电子商务、速记速录、英语应用、财务管理等能力。应根据这三种能力的要求来开设课程。这样,就能做到先确保核心能力与基础能力的教学,再强化职业相关能力的提高。

围绕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一体化教学过程“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特点,技校文秘专业教学通常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一)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现代教学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一体化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需要面对每一个工作项目,课堂推进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对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的寻求,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是“导演”而不是“主演”。对每一个具体项目,教师只作基本的讲解,给定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同的工作任务,指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和思路,由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来完成工作任务。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实施教学,较成功地解决了文秘专业课如何面向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的难题。现实工作中,秘书工作人文性浓郁,工作过程灵活,流程性不强,多工作细节,多案头工作,少固定模式的流程,少过程性的产品,如会议场地布置,结果就是布置好一个符合会议主题的会议场地,而就会议场地如何布置只有原则和理念的指导,没有具体的流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明确学习目标,即明确所需掌握的秘书某一工作技能的前提下,教师可布置工作场景或相应的项目,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转换身份,真实操作。

(二)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与OTPAE教学模式相融合

现实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有的教学项目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而有的教学项目是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与OTPAE教学模式相融合。OTPAE教学模式即目标(Object)-任务(Task)-准备(Prepare)-行动(Action)-评估(Evaluate)“五步训练法”。我们将学生按照5人左右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碰到问题先在小组内部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再咨询教师,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项目工作任务。

(三)采用角色扮演法,提高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

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设计场景和情节,学生在仿真场景中充当相应角色,身临其境地对相关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人际协调等提出观点、方案或进行实际操作。应用角色扮演法组织教学的基本前提是教学内容的适宜情境化,教学内容的可情境化程度越高,则应用这一方法的效果就越好。比如,秘书实务课程的可操作性很强,因而其教学内容的可情境化程度相对也较高。因此,在秘书实务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大大提高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

(四)构建网络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能够让学生更及时、更全面、更主动地去学习,而且能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办公的能力。学校可从两个方面构建网络教学环境:(1)利用网络上的各种免费资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利用信息能力,锻炼学生的网络办公能力。(2)校园网文秘专业教学平台可设置如下教学资源:在线秘书职业技能水平测试系统;教学软件和教学影像资料;课程网站;秘书论坛BBS交流系统;秘书职业技能考试题库;案例集及参考资料;学生作业提交系统等。

通过建立校园网教学平台,形成以网站为载体的教学资源库,可以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地学习,从而加快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围绕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开展实践性教学

加强实训是培养文秘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实训教材的编写不仅要体现以现场教学为主、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的知识模块,也要体现以项目实践教学为辅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教学项目模拟真实秘书岗位业务工作,完成“工学交替”,实现课堂教学与秘书工作岗位一体化。

鉴于目前技工院校大都缺乏充足的、仿真度高的文秘实训场地,文秘专业教师应深挖资源,创设职业岗位,开展实训教学。秘书专业的实训教学可以在实训室模拟、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等几个形式来实现。

(一)做好学生在实训室的模拟实训

学生在校的第一、二学期主要以实训室模拟实训为主,配合课堂理论教学,教师设计实训项目,通过任务分配、小组合作、情景录像、案例教学等形式,要求学生在实训室模拟情景中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练习秘书实务的动作、语言以及处理各类突况的技巧,完成各项任务,强化实务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秘书工作的特点以及职业定位,使理论学习成果得到初步检验。

(二)深挖资源,创设职业岗位,实行校内轮岗实训

学生在校的第三、四学期,除了实训室模拟实训外,文秘专业教师可配合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教材,拟定实训教学大纲,利用校内的艺术节、运动会、文艺晚会、家长会等各种活动机会,创设职业岗位,让学生参与具体的项目策划和筹备。例如,起草策划书、开幕词、报告、计划等有关文稿,承担会议的组织、安排与接待工作等等。在整个过程中,相关岗位的教职工负责项目指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独立进行实地训练,参与组织管理全过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边干边学,使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操作技能。

在学生积累了足够多的实训经验后,从第四个学期起,文秘专业教师可以开发利用校内现有的场所资源,将学校一些部门与秘书工作相近或相关的岗位提供给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轮岗实习,如在文印室、档案室、学生科、图书馆、后勤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安排学生轮流实习实训,并逐步使这些部门成为较为稳定的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践实训的需要,让学生在没有走出校门的时候,就获得了真正文秘人员的经历。在校内实训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写实训日志,使其在记录的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索和独立的判断。校内实训结束阶段应进行实训总结,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同学和教师面前展示自己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讨论,加深印象,从而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表达的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重视校外实训,建立多层次的校外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