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7 04:47: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学习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建构主义逻辑下大学物理教学的教学观
在传统思维和教育教学理念下,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即课堂教学经常忽视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发现、萌芽、发展和形成过程,忽略了对学生物理思维、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培养。由此可见,传统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并非有助于对大学生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而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大学物理教学是知识的生长和灌输,是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发掘,创新的过程。通常,我们认为:第一,一般的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被认为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复制、灌输工程,而应当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把握、理解和再创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相伴而生、并行发展的,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不但应当是一个教师讲授、认识知识的过程,而且更应当是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创造新的知识的过程。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忽视和抹杀学生的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灌输”,而应当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总结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领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总结中拓展、派生出新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应当重视学生对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启发学生思考这些想法、方法的由来,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丰富想象空间、创造建构出新的知识。
第三,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对物质世界进行认识和探索的过程,它使得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进而使得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意识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用物理学家探究物质世界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过程来指导、引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的每一次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合理、完整的科学探索、发现、探讨和思考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真正看到物理问题是怎样被提出、发现和发展的;又使得学生能够看到,只有从某一角度来分析、思考问题,才能有利于最终解决问题;并由此真正体会到在探索与发现并存的学习方法和环境下,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动性及其乐趣。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它不仅包括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解惑,而且还应当包括学生对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逻辑能力的综合培养。就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来挖掘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性、思想性和逻辑性,从而变物理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理性思维和快乐成长的过程。
2建构主义逻辑下大学物理教学的学生观
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所在,即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空着脑袋进入学习状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其实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即使对那些从未接触过、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的问题,当这些问题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时,他们其实也还会基于以往的经验总结,依托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来形成对该问题的科学合理解释的。另外,学生的学习是在与同伴、老师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进行的,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可能共同需要针对某些问题展开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相互的质疑与交流,彼此了解真实的想法,这些协作与交流也是应该贯彻于整个学习之中的。通常,课堂交流主要有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学生自我的独立思考等。学生的自我思考是指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进行反复推敲,推陈出新的过程;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则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进行不断讨论、商榷和辨别的过程,我们认为交流性的课堂教学是物理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方式和教学环节之一。
3建构主义逻辑下大学物理教学的教师观
建构主义逻辑下的大学物理教学中,由于我们注重强调学生课堂学习中的自我构建,教师便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思维逻辑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通过建构较为符合课堂教学内容要求的教学环节,来促进和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融合与联系,从而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点和逻辑结构,开展讨论,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构建,使其向着有利于逻辑思维构造的方向发展;进而在讨论与交流之中,把物理知识和问题一步步引向纵深,由此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这样,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在自由探索中不断地去发现规律、认识规律、理解规律、驾驭规律和完善规律。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成为在学生学习上真正意义上的好帮手、组织者和促进者,就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必须注重并善于学习现代的课堂教学理念,转变并更新教学观念,逐渐将素质教育渗透并扩展到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中;第二,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第三,必须掌握和具备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手段;第四,必须具备事业心、进取心和一定的敬业精神。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每个教师只有以宽广的胸怀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并培养、引导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善于接纳他们的失败和挫折,引导、激励他们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和大胆地探索未知世界,才有可能走向未来的成功。随着教育理念的培养和改变,大学物理教师必然会面临各种巨大的挑战,但无论如何,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建构主义的逻辑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4结束语
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建构主义逻辑教学,它以及其丰富的理论内涵来引导学生的成长,以完全开放的、动态的知识视觉来解读课本知识,它是一种不断进取、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新的教学理念,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为当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注入了新的血液。大学物理教学在这种建构主义逻辑体系的指导下,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它完全符合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
作者:马保科常红芳孙琳崔佳庆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理学院西安工业大学理学院
关键词:石油专业 大四学生 学习态度 浅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226-01
在我国,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教育的培养方针、手段的改变已经由过去的精英式教育逐步转变为基础性、普及性教育,培养对象由小范围的人数转变为今天的大众化,人数的增加揭示着教育的进一步普及,但同时衍生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学生基础教育层次不同、学习态度偏差、自我行为控制能力不同等,都会形成学生在大学接受教育、培养方面的优、劣差异。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散漫、被动学习、逃课、考试作弊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学习态度不端正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曾说过:“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积极、正确与否,以及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教学活动中的首要工作。
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基本看法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言行表现。学习态度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学习者个体不断与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而不断变化,是通过学习实践逐步积累和经验总结形成的。先天的智力差异并不是学生成绩好坏的决定因素,学习态度作为一个后天非智力因素显著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就要常抓不懈。
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随着生理、心理上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情感及行为品质,受社会影响。从入学到读完一年级是新生向大学生转变并逐步适应大学生活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虽建立了新的思维方式,但没有完全脱离中学时代的习惯和意识,所以他们的学习态度相对来说是最好的。从二年级初到三年级末,是大学生活全面发展和深化的时期,由于生活接触面和学习范围的扩大,更多地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品质提高,但有了接受各种不良思想影响的可能,很多学生会慢慢养成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行为倾向差于新生。到三年级阶段,学生思想更加复杂,受社会影响更大,层次差异日益突出,会有很多学生学习热情明显下降,多数学生抱有为考试过关而学习的思想。到了大四,临近毕业、面临就业压力,当学生觉得对前三年学习时间未能充分利用而自责且产生紧迫感时,所以学习态度又会转变。
对于石油专业大四的学生来说,课程安排仍是专业课为教学主体,学生就业压力相较于其它专业来比,要低一些。每年都有石油相关的用人单位到学校实行双选,一般在大三的下半年或大四的上半年就已经完成工作签约,学生到了大四学年,面临自己的人生规划基本已经成型,工作签约完成的没有就业压力,考研的面临的是备考压力,其他的学生要么是准备着找工作、要么是等待着,大四学年的学生在学习压力上就是面临专业课的研修和考研的准备,他们的学习态度也就可见一斑。准备考研的学生在正常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千差万别,旷课的学生不在少数、考试只求及格通过,只有个别学生能始终坚持对学习的认真,摆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听讲,以获取专业知识为学习目的。已经没有就业压力的学生也呈现了两个极端,要么认真听讲,要么虚晃度日。学生的学习态度整体表现差强人意,教学效果差。
针对石油专业大四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摆正学习态度是强化教学效果的关键。首先,要针对问题的成因找到症结,寻求解决办法。针对学习与工作的态度问题,要让学生明确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了解课程学习和工作的相关性,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课堂学习与考研的衔接问题,要让学生锻炼提升自我规划能力,不能盲目地认为一切都已考研为先,要学会合理规划学习进程、时间安排,不能占用课堂时间,不能将专业课的学习放弃。针对生活、学习中散漫的学生,要严肃管理,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校的培养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课堂管理,采用课上点名等方式保证学生的出勤,通过课程内容的设置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下也可和学生建立互动,帮助、辅导学生。班级干部也要发挥以身作则、带头作用,班干部的学习态度对其他学生是有影响的,可在班级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加强学生的自信和自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整体素质。因此,高校要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具体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各种渠道,采取不同措施,开展教学工作、学生管理等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成都师范学院数学系,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本文总结了笔者组织开展数学建模培训以及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实施方案和培训经验总结,并结合大学阶段的高等数学教学,探讨了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大学数学建模竞赛并将竞赛培训的有关经验应用于大学数学教育之中。
关键词 数学建模;数学模型;竞赛培训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本项比赛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我校每年11月组织学生报名,随着比赛的逐年举办,学生的热情也是日渐高涨。通过近几年的培训参赛,我们再历年的比赛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有更多经验值得总结探讨。
1 领导高度重视建模竞赛活动
此次建模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和学校、教务处、学生处以及数学系等领导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数学系成立了数学建模竞赛工作小组组织安排此次竞赛活动,学校以及教务处给予此次活动更方面的支持,亲自动员并多次亲临现场看望学生,学生处领导积极解决暑期学生生活方面的各项苦难,数学系领导亲自参加竞赛的培训工作,细心了解学生及培训教师的情况并积极解决,使得此次活动能顺利圆满的进行。
2 选拔优秀学生组队培训和竞赛
数学建模竞赛的主角是参赛学生,选择参赛学生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参赛成绩。我们于每年11月启动了全校规模的报名活动,为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建模以及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系指导教师在报名之前进行了“走进数学建模”主题讲座。学生报名热情高涨,积极半报名参加。
选拔分为预赛和复赛两个阶段。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选拔参赛队员:首先要对数学建模有浓厚的兴趣;其次,要有创造力,勤于思考,用于创新并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能熟悉操作计算机;最重要的还要有团队合作意识。经过预赛以及复赛共选拔出30-40名同学进入竞赛培训名单。
3 科学系统的培训方法
此次竞赛培训共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每年3月至月,培训教师利用周末时间向学生讲解数学建模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Matlab的使用;学生欠缺的知识(如运筹学,概率统计等);常用数学模型(如规划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回归模型,层次分析法等)。经过第一阶段的培训,学生已经具备的初步的数学建模能力,具备了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基础。
第二阶段从8月至9月,数学系对参赛学生进行了暑期培训。经过第一阶段的培训,有33名同学进入了暑假培训班。按照比赛要求,每三人一组,分本科专科组,共十余队,其中本科组四队,专科组七队。由于比赛在9月初进行,暑期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由于我校暑假的特殊情况,学生的食宿等各项问题都需解决。数学系领导及时与学生处以及各部分协调,解决了学生的生活困难,保证了培训的顺利进行。在本阶段培训以模型的案例分析为重点,主要从近年竞赛真题出发,通过对试题的分析,讨论,加深对数学建模的认识,同时学习了竞赛论文的写作规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准备比赛,数学系还邀请了四川省数学建模竞赛阅卷专家来校对培训教师以及学生进行指导。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能力。
由于数学建模竞赛需要大量用到计算机,数学系在培训期间对学生全天开放数学系实验室,并有培训老师现场指导,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练习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
4 组建一支专业的培训教师队伍
在数学建模培训中,培训教师是核心。指导教师保证培训效果和竞赛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数学系从本系老师中抽调了专业教师组成指导教师组,制定培训方案,组织学生培训。从3月份集训开始,到9月份比赛结束,指导教师放弃了周末以及暑假的休息时间进行培训。尤其是暑假近一个月的培训,在高温的情况下给学生上课,所有的老师都是任劳任怨,从未有过一个老师争报酬,讲价钱。为了最后的比赛,和学生一起在暑期奋战。
5 重视参赛工程的指导
在学生参赛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及时指导是学生完成竞赛的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做好参赛学生的心理指导,比赛是在连续72小时内完成的,并且要和同组的队员合作,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是极大的挑战。有很多学生中间会有放弃的心理,此时需要指导教师的鼓励和关心。指导教师细致的思想工作,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不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学生顺利完成比赛的保证。二是做好论文细节方面的指导。论文格式的规范与否与能否获奖息息相关。在竞赛的最后阶段,指导教师会提醒学生注意论文格式,并亲自帮学生检查论文格式是否符合要求,论文题目、摘要、
关键词 是否合适,
参考文献格式是否正确,论文是否完整等各方面问题。这些细节是论文是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参加比赛,数学系在比赛期间抽调了十余名教师在比赛三天中对学生全天进行指导。
6 竞赛培训与大学数学教育相结合
数学建模竞赛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要依靠竞赛培训,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很多学生对数学兴趣不高,主要是由于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无法学以致用。数学建模恰好是一个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生们不仅仅是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是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经过近几年的竞赛培训,我们总结了建模中一些和高等数学密切相关的实例,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融入相关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真正乐趣。同时,在线性代数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中融入相关数学软件的应用,增强知识的应用性,同时为数学建模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辅导员 高校教育 授人以渔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①辅导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职责,从功能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院的行政管理结构中是最低层级的工作人员,相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又是最高级别的直接管理者。②因此,辅导员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和稳定。
1 辅导员工作的特点
1.1 较灵活的地点和形式
辅导员的工作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展开,重点突出,但灵活有度。据最新一项辅导员工作调查结果显示,辅导员老师30%的时间在课堂给学生上思想政治教育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党员教育课和其他的一些诸如开班会、经验交流会等等;40%的时间在办公室处理学生的一些日常管理、服务工作,诸如学生谈话、学生各类报表、综合测评和奖学金的评定,等等相关文字工作;20%的时间和学生在一起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或者参加各类会议;10%的时间在其他地方以其他的形式开展学生工作,如宿舍、食堂、运动场等等。
1.2 数量多和时间跨度大
辅导员工作对象相对单一,面对学院各部门是例行工作,更多的是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虽然国家教育部规定各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应该按照1:200的比例配置,但相对高校迅速扩招和事业单位机构逐步精简的今天,辅导员对学生远远超出这一比例。③本着“有困难,找导员”的思想,辅导员的工作更是应接不暇,甚至凌晨半夜还在做学生工作或者行进在出差的旅途中。
1.3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当代社会也日渐开放,90后大学生的时代感很强,相对辅导员工作也必须有较强时代性。学生们关心政治,辅导员必须及时掌握这些热点时事政治,并引导学生正确思考,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以正确的方式爱国。学生们喜欢非主流的生活方式,辅导员也必须及时了解,并有理、有利、有节地剖析利弊,既要达到取利去弊的效果,又要让同学们欣然接受。
2 辅导员职业的角色定位
2.1 思想政治课的教师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教育,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般由政治理论教育部门负责;二是行为教育,指导和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实践,由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具体为各系部辅导员负责)。这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理论和实践教育基本是脱节的,理论教育的效果难以在道德实践中得到印证,这种情况迫切要求辅导员老师走进课堂,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任务,将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2 学习生活的引路人
大学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把培养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实践能力放在首位,教同学们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这就要求辅导员及时承担起教会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生活的引路人的角色,提供必要的学习方法技巧,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与态度,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生活计划,确立自己的追求目标。
2.3 心理咨询师和职业规划师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全人格,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是辅导员的一项重点工作。同样,大学生普遍缺乏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和指导,可以有效拓宽他们的就业机会,避免他们因为走过多的弯路而引起心理疾病,这些都客观要求辅导员担任好心理咨询师和职业规划师的角色。
2.4 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评判者
组织同学们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磨砺他们的韧性,这些都是开展学生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辅导员组织和参与学生活动需要达到的目的。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知识的转化效率,给他们牢固树立起诚信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取得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3 授人以渔的哲学思想
3.1 针对不同个体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成长的环境是不同的,教育环境也不同,自小到大的人生经历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和思维观念,在看待或者对待同一个事物所得出的结论和做法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做好学生工作必须针对不同个体,细心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基本的思想和思维观念,做到从细节上因材施教,而且还要从不同角度、动用不同的手段,假以时日才能到达教育的效果。
3.2 能力培养和理论教育并重
当前,许多用人单位将综合素质作为评价大学生“实力”的主要依据,特别强调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因此,辅导员老师应该把学生的实践能力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只需要帮助班委会制定班级制度并学习制度,然后由班级自主管理,并定期考察,及时给予班委成员和班级成员不同的建议;在学习生活中,辅导员只需要抛砖引玉地给出一些合理的经验总结、必要的学习方法技巧,并以此建议同学们更多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窍门。
3.3 上行下效的完美管理
《道德经》有言: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辱之。老子把管理的质量从其效果的角度分为以上四个层次,这就为我们辅导员老师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个蓝本,辅导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测试一下自己的学生管理工作到达到的层级,以此为依据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大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们逐渐和社会接触、融合,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辅导员老师也是他们不断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之一,好的辅导员老师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该以公平、公开、公正的方式,以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以幽默、博学、宽容的品格对待和处理每一位同学的事情,才会成为众多同学们所效仿和追捧的对象,达到上行下效的完美管理效应。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论文摘要: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必须重构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模式。主要从理论教学、专业软件实习、课程设计3个方面设计了物料需求计划实验教学系统,并探讨了教学实验系统的新思路和改进方法。
国内外大学经济与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经验都证明,单纯依靠传统课堂传授知识的方式,不但难以使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理论,更不可能使学生具备实务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注重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特别是实验环节的教学。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物料需求实践教学是生产运作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应该更好地研究如何使生产运作管理的实践教学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管理要求的创新转化过程。
1工商管理专业实验环节教学的意义
现代企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及专业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因为:
(1)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统招统分”的招生分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作为就业活动主体的大学生,只是需要初步具备相关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就能对国有企业生产流程进行有效管理,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低。这种长期以来我国管理学科高等教育一直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搞教学,“一支笔,一张纸”搞科研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与工商管理学科面对的国际大趋势和国内大环境是不相符的。为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强和富有创新欲望的人才,仅靠传统教育模式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应该通过专业实验室建设,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平台,专业化软件为工具,为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融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思维,解决工商管理学科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2)实践证明,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不仅仅是普通的计算机机房和网络中心,更是专业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科学研究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基地。实验室应具备向工商管理专业提供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各种环境和条件。
归纳起来,建设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验教学系统有以下4个目的:
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源于人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不但需要创新教育来开发,而且需要实践活动,只有源于实践又转化到实践中的创新活动才有意义,专业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
二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能比较熟练地分析、处理本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三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企业的能力。通过专业实验,让学生掌握应用一种或几种本专业领域的通用软件,例如熟悉生产运作管理领域的“MRPⅡ—生产管理”软件,该软件包含了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营销管理子系统、主生产计划子系统、物料需求计划子系统、车间作业控制子系统、物资采购管理子系统这六大子系统。
四是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通过参加教学实验,使用已知的理论和技术学会从实验中获取新知识,探求和学习新的技术。
2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物料需求计划是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知识的中枢,在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知识的运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系统设计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环节:
(1)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在该环节中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概念、生产运作流程、物料需求计划编制所需的基础数据、营销计划、三层次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进度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等。并针对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特定的概念与知识点(如物料清单、MRP运算逻辑等重点和难点知识点)进行专题的训练,使学生一方面理解透彻这些理论,同时也熟悉相关模块的操作。
(2)物料需求理论知识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企业物料需求案例,提高学生系统应用能力。在对理论和软件操作有了全面熟悉和掌握的基础上,提供另一种类型企业的生产环境和产品的综合课程设计题,由学生系统地进行生产计划系统设计和在计算机软件上运行。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就具备了进入某一企业后,着手收集资料、建立产品生产计划的基础数据、编制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控制生产活动实施的能力。
(3)物料需求软件实习。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不是仅仅重视计划的编制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软件中突出各种概念和知识点的直观表达,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概念和知识点的实际意义。例如,由于工商管理本科学生没有工作的实践经验,“计划覆盖期”、MRP矩阵运算和排序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和核心知识点。学生实习时作了如下的安排:
其一,加深学生对“计划覆盖期”这一概念的理解:计划覆盖期内的数据全部在毛需求和净需求计算结果中展现出来,只是在[
各周期中没有需求的物料的需求量为零。这样,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所设置的计划覆盖期在计划编制中所处的时间段和所起的作用。
其二,有意识地设计计划数据,使得当物料需求计划编制完毕后,通过图1所示的数据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某一在途物料被使用的周期、被使用的数量以及在各个周期被使用的情况等信息;通过图2可以观察到在库物料被使用的时间、数量和首先被使用的时间。通过这两个界面的训练,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净需求量计算时是如何处理在途物料和在库物料的数据的处理。
其三,数据的排序。以图2为例,不仅展现了物料K1—0113的净需求量的计算过程,而且展现出了物料按照有限能力倒排序的结果,使得软件模拟的生产计划与企业的实际运作相一致。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对MRPⅡ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实习用MRPⅡ软件的结构与数据运算传递特点、实习软件与标准的MRPⅡ系统结构比较等撰写实习报告,对实习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全面地巩固实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系统设计流程图(见图3)从3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生产运作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水平。
3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的总结与改进思路
3.1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使得该实践性教学环节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是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学生采用软件实习和课程设计前,由教师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简要的介绍,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软件的相关内容、提高实习的效果。
二是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由于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会给学生带来新的障碍,如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缺乏了解,一些学生适应能力不强而对新的学习方式适应的时间较长,学生有畏难情绪等等。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控制手段,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及时进入状态以获得预期的效果。我们在软件实习的每一阶段都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操作和理论检查,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压力、并巩固每一阶段的成果。在实习即将完成的时候,采取操作与随机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的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检查,既达到了检查实习效果的目的,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三是对整个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系统的知识进行综合与总结,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连贯性。让学生通过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后,对生产运作管理过程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3.2改进的思路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之一,现代市场经济对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该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模式进行创新。我们做了以上的尝试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该教学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是教学模式改进。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走出去”,在操作实习的过程中安排几次时间比较短、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参观学习,获得现代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的感性认识。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开放式合作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聘请在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专业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参与教学软件和辅助教学资料的设计和编制工作,并承担一部分实践性内容强的讲解工作。
二是完善教学的内容。在对学生进行理论课程的测试的同时,安排学生认真完成课程设计实习报告和软件专业实习报告的撰写,让学生在课程设计和软件实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综合和总结,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应用理论和应对各种生产方式实践的能力。
三是教学组织方式的改进。在这种实践性辅助教学方式下,学生会面临多种新的困难,需要教师全天候的适时辅导。但是,一个专业教师不可能同时解决整个实验室所有学生遇到的问题,因此,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除了安排精通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工厂的生产管理实践和精通计算机操作的教师以外,可在专业实习前,抽出专业知识扎实,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实习前的熟悉工作,实习开始后这些学生也能起到带动整个实验室的学生学习。从而确保实习期间能有足够的教师和学生全天候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万福,段杨.我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5(4):44-50.
[2]何维克,鄢家利.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认知与现实[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79-81.
关键词:机械设计能力;创新设计理念;大学生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需要紧紧跟随世界发展速度,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创造大国,由此导致我国的创新型人才极度缺乏。如今,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现在我国的各大高校正探究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对人才培养的资金支持和教学设施改进。积极培养初创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技术人才,是我国教育的重要任务目标之一。
一、创新设计理念概述和机械大赛的作用
创新设计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科学性以及实用成果性的一种实践活动。在机械设计能力中如果将创新理念与其相互结合,将会把艺术、社会、技术、文化等融在设计之中,从而创造出实用性的新产品。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在2000年开始,全国大学生机械大赛就开始举办,在各大高校中,机械创新受到广大教师领导的重视。教育部部长早就指出创新是发展的根本,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设计决定着产品的功能、寿命;机械决定着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程度[1]。学生通过参加大赛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经验。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使创新的理念成为学术界的潮流,将比赛中创新的理念和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激发大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大学生创新设计的不足
1.高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育的改革是在教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在教师,因此,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不能单调古板,反而要有着强大的创新激情,严谨的学习态度和雄厚的学术功底。但是即使有这样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创新意识仍然不足,一方面是由于指导学生进行机械设计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创新教学仍处于开始阶段,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实践能力很强,学生要在短时间里拿出作品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青年教师的经验缺乏,没有专业的专家指导很难实现机械设计的创新。2.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创新意识也十分薄弱。在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所培养的学生只会考试、死读书。不会临机应变,独立自主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之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而其思考能力也十分有限,严重地限制了创新型人才发展,试问这样如何让学生有自己的创新理念?尤其是我国大学的应试化教育更是阻碍学生发展,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学到知识有限,思想十分僵硬。在机械设计大赛的参与中,大部分为高中生,并没有系统地学习专业课,基础课也只是刚刚学完,学生也不能灵活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在学生参加机械设计大赛的时候,虽然积极性很高,但随着机械的加工制作,学生并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来解决困难,这时候学生就会出现厌恶的情绪,放弃参加比赛的机会。而且,高中生的责任感并不是很强,真正参加到最后比赛中的学生少之又少。
三、创新设计理念对机械设计的重要性
在机械设计中,如果单纯地依靠课本上原先的设计材料,无法将机械制造的理论和实践发挥到最大用处,因此,在机械设计中创新理念是机械设计的核心,一个设计产品,如果仅依靠模仿其他人,是无法实现其原本的价值,只有将自己的创新理念与自己的机械设计相互融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产品,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创新型人才,由此可见,创新理念在机械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2]。相对而言,创新的机械设计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自己促进全脑的开发,因为人是通过感觉系统来感知外界信息的,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有不同的信息由大脑中不同的通道进入人体的反射神经中,那么大量的信息就会刺激脑细胞生长,使人脑得到良好的塑造;另外我们所接收的信息分为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直接信息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大脑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出来的对大自然的认知,而间接信息就属于外界告知或者他人总结出来写在书本上的,例如我们课本的学习和老师的授课都属于间接信息。在大脑接收间接信息和直接信息的过程中,大脑会将这两种信息有机结合,帮助促进大脑的发展。就像我们在进行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利用书本的知识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来对产品进行创新一样。总而言之,通过参加机械设计大赛,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工产品的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四、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1.积极参加创新活动。积极参加全国或者高校组织的创新设计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理念。或者在各大高校内由学生自己组织创新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大胆地尝试、创新,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积极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至于没有机会参加机械大赛的同学可以到比赛座位观看比赛,一方面增长自己的机械设计见识;另一方面可以吸取参赛队员的经验和创新设计。通过总结来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2.建立合理制度。学校领导要重视创新活动的组织,让学校中更多的学生一起参与机械设计的活动中来,并且为活动提供良好的比赛氛围,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例如,在机械设计大赛中的一些学生获奖之后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加分。建立类似的激励政策有利于鼓励学生创新,另一方面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了一定的贡献[3]。3.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系统教学。由于对创新的了解不强,但对本专业的知识比较了解,因此,学校对初次参加机械大赛的学生开设了许多与创新相关的选修专业课,甚至允许学生跨专业、跨系来学习各种课程,便于学生进行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训练。另外还为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设了许多的心理学、思维科学、通识教育等科目。还将各种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方法在课堂上一一展现出来,例如,探索规律的现代科学创造法、重视分析的思维创新法、扩展思路的发散思维法、强化动因的群体机制创新创造法。不仅仅学生需要创新理念,学校、教师也需要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教授学生正确的学生观。要把学生当做有丰富个性、创造潜能的主体,而不是看做一个被学校管理的对象和灌输知识的机器。通过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经常参加机械创新设计类的赛事,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出来。4.建立专业场地。学校一方面要支持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另一方面要积极拨款,主动建立创新基地,购买创新需要的活动设备和仪器,同时还有有相关的管理人员对这些场地和设施进行监督管理,防止学生因使用错误而导致受伤,或者学生的故意破坏等意外事故。保证这些基地和设备在合适的时间开放,使学生充分利用空闲时间,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机械设计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五、结语
由上文可知,我国在创新人才培养上面还存在着许多欠缺,要想提高大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就需要我国在创新设计理念培养上面继续改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积极参加全国举办的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在比赛中获得灵感,在比赛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大学生要重视创新理念的自身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积极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才有助于增强自己的机械设计能力。
作者:陈璜 单位: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凤宇,等.提高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考——以沈阳农业大学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8).
可是,与专业的音乐院校的学生相比,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较少,新开办本专业的地方院校中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这大大影响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近几年来,广西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把艺术实践与校园文化、地方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扩展学生艺术实践的途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有校园艺术活动、艺术观摩和民间音乐采风三大块内容。这三大块内容既是音乐教学体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各具特色、互相不能取代的艺术实践形式。
加强校园艺术活动
音乐艺术作为实践性十分突出、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门类,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形成教学互动、学练相融的动态教学模式,是如今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创新教学所提倡的。因为教学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校园艺术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艺术风采的音乐艺术平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校园艺术活动,以使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全面地锻炼和提升素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校园艺术活动的质量。许多生动活泼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校园艺术活动中展示出来,如乐队训练、MIDI制作、知识竞赛、音乐剧、课文剧、音乐会等等,甚至包括活动策划、节目主持、舞台布置、服装化妆、灯光音响乃至礼仪迎宾等一系列的“非音乐”因素,都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习锻炼、施展才华的机会。学生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会发现许多规律性的东西,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能力上、智力上、专业上及情感上弥补和完善课堂教学的缺陷。因此,校园艺术实践活动是学生十分重要的学习、锻炼和自我完善的形式。新时代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不仅具有较深厚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更要有文化底蕴和组织能力,不仅要上好音乐课,而且还要能组织和辅导各类艺术活动。而提高这种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加强校园艺术活动。通过大学时代一系列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让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能力。除了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广泛参加校园艺术活动,我们还组建了广西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金凤凰”艺术团,通过这一平台,把学生的校园艺术活动延伸到社会上。近几年来,“金凤凰”艺术团除了在各种各样的校园艺术活动中展露风采,还承接了那桐下乡演出、第四届广西妇女运动会演出、广西昭平茶王节生态旅游文化年演出、广西师范学院和韩国大佛大学联合举办的中韩学生交流演出晚会、巴马下乡演出、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学术论坛”文艺晚会、平南监狱跨年晚会等多场演出活动,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组织艺术观摩活动
音乐是感官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它用其他艺术学科所不能比拟和取代的形式美、音色美、织体美等等表现手段,通过人的感官,强烈地震撼和感动着欣赏者,使人们在美的环境中体验美的音乐艺术,陶冶美的情操,获取美的愉悦,从而达到审美的目的。从音乐学习的心理过程来看,它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三个阶段。音乐学习的基本机制就是条件反射的形成,因而音乐学习中的感知是整个音乐学习心理过程的开端。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音乐学习中的感觉是学生对音乐语言诸要素如旋律、和声、节奏、力度、声色等个别单位的反映。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体觉等5个种类,其中听觉和视觉在音乐学习中尤为重要。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音乐学习中的知觉是学生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完整印象。学习者不是把音乐音响看成是孤立的、互不关联的单纯音响,而是把这些音乐音响当成完整的艺术综合体加以认识。比如在音乐观摩活动中,学生不仅要具备辨别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的能力,还要能在音乐中听出由这些音乐基本要素综合成的主题、乐段、乐章等整体性的结构,这就是完整的知觉。控制论的研究成果表明:音乐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反馈调节的过程。音乐学习中学生所接触的音乐现象是信息源泉,感官起着检测信息的作用。感官产生的反映通过神经系统传送给大脑,然后,经过大脑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作出判断和发出指令,又通过神经系统把指令信息传给执行器官,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感官再把控制的效果作为新的信息反馈给大脑,大脑作出修正调节的控制,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正调节控制过程,才能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由此观之,音乐学习中的感知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第一步。如果没有感觉器官的感知活动,学生的意识中就无法形成学习内容的表象,那么,音乐学习自然成为不可能。由于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口传心授是学习音乐最基本的途径,因此,对于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现场观摩感受专业音乐家的高水平表演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场观摩专业音乐家的表演,使他们对于音乐的领悟得到深化,学有榜样。
例如,为进一步加强艺术观摩活动,促进学术交流,给广大师生提供学习的广阔平台,著名声乐大师、旅美男低音歌唱家、现任青岛大学声乐系主任王景彬教授应邀莅临我们艺术学院讲学,为艺术学院音乐系师生奉献了一台精彩绝伦的艺术大餐。在理论专题讲座中,王教授首先对他所研究的领域进行了介绍,同时还进行了有效的互动,对老师和同学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王教授耐心细致地作了解答。在公开课教学中,音乐系的师生演唱了经典的中外歌剧歌曲,王教授根据演唱者及钢琴伴奏老师在歌唱及弹奏上的情感把握、气息的运用和演奏演唱技巧等不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做了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还面向广大听课师生旁征博引,讲授了声乐演唱、艺术指导等方面的技巧和知识,使在场师生收获颇丰。
组织音乐采风活动
音乐采风活动是一项十分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能够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科研创作能力,而且它还是挖掘民间音乐宝藏,使民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继承与发扬的重要手段。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有11个能歌善舞的世居少数民族,每个民族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歌种、乐种、剧种,构成了广西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如黑衣壮的山歌,流行于右江河谷的“嘹歌”,龙州地区壮族历史悠久的“天琴”弹唱等等,壮族三声部民歌“三顿欢”及侗族三声部民歌“嘎三锁”更是备受中外瞩目。还有广西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如扁担舞、铜鼓舞、绣球舞、芦笙舞;民族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如壮族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苗族芦笙节、侗族花炮节、彝族跳弓节、京族唱哈节等等,都各具风采。广西拥有悠久独特的少数民族戏剧和地方戏种,如壮剧、桂剧、彩调剧、邕剧、苗剧、毛南剧等,色彩迥异、精彩纷呈。
多年来,广西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挖掘、收集、整理、研究成绩突出。近年来,本土“原生态”音乐不断被挖掘,有许多少数民族音乐在国内和国际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力。然而,对于这些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如不积极地加以保护就无法延续,没有科学的开发更谈不上传承。而保护与传承工作由本地的音乐师范生来做具有诸多便利条件。音乐师范生受过专业教育或培训,具备词、谱的默写、整理和建档能力。他们对自己家乡的本土音乐比较有感情,熟悉当地民间传统习俗,查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不会发生冒犯少数民族传统习俗事件;有些老一辈民间艺人,对政府工作者或外地专家学者的查访有心理上的戒备,但对本地学校的师生则不然。学生通过音乐采风,直接接触到活生生的民间音乐,扩展音乐视野,同时也锻炼了工作能力。我院音乐采风活动包括采风前的准备工作、实地采风工作和采风后的成果展示及经验总结三个阶段。
(一)采风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采风活动能顺利开展,在采风前必须做好周详的准备工作。
1.确定采风的内容,选择好采风地点。民间音乐采风可选择不同音乐类型,如民歌、器乐、民俗活动、祭祀活动、说唱音乐等。
2.与采风地有关方面事先取得联系,争取对方有关人员的支持与配合。这有助于正确安排采风时间和采风路线。因为有些地区只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内才举行当地特色音乐活动。
3.制定采风计划。它包括:采风的目的、任务、内容、地点、时间等。制订一份具体可行的采风计划,可引导采风工作有步骤、有次序地开展。
4.在采风前要准备好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器材。采风过程中音乐资料的记录非常重要,单靠耳听手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用录音机录下歌手、乐手当时演唱、演奏的音响;用照相机拍下音乐活动的表演场面,演唱、演奏者的姿态和民族乐器的形状等;用摄像机有声音有动作地记录下音乐活动表演的全过程。总之,采风前的准备工作越充分越细致,就越能保证采风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实地采风工作
到了目的地,与事先联系好的有关单位人员接上头后,采风工作便可以全面展开了。在实地采风过程中,经常采用与当地民间艺人、文艺团体的歌手、乐手谈话访问的方法以及亲身参与正在进行的当地特色民间音乐活动的方法来采集资料。在整个采风过程中,要尽量完整、准确地记录资料。
1.及时做好尽可能详尽的现场笔记。每次采风工作结束后要尽快整理现场笔记,发现遗漏,及时补充。
2.做好采风日记,对当天的工作进度、遇到的问题加以记录、分析,为下一天的工作做好准备。
3.录音、拍摄要完整、清晰。录音、拍摄所获得的音像资料需及时整理,并注上文字说明。另外,对当地的一些特色乐器、民间乐谱、唱本等也可适量购买做为实物资料保存。采风是一件繁琐、细致、复杂的工作,在整个采风过程中,只有按计划有条不紊、仔细认真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确保采风活动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生工作;人性化;组织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098-02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工作是重中之重,学生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大学生,由于学生是一群极其特殊的群体,他们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军;他们是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更是社会与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同时又具有独立的个性和特定的观念,而且处于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学习时期。因此,对他们的教育要着重走人性化道路,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在信任、激励、尊重中发展人,充分开发出他们的潜力;在感染中教育人,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展。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从而更合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者的效益,做出新的超越。
在现今一个重视素质教育的时代,无论是对教师的管理理念还是对学生的教育都要有一个新的变化。那么,人性化的管理与教育就要围绕着学生展开,人性化管理的组织与实施就要以学生为本。
一、以学生为本,制定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构建和谐校园
作为一个学生管理者与教育者,凭着在学生工作中的多年经验,可以知道,一个完善的教育体制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中,这些教育体制是用来引导学生而非制约学生的。管理学生工作的教师要有多种教育手段,即多样性,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管理和教育手段。如循循善诱法,一点一点地教育引导,而非一时的教育,教师也可不断地激励学生,通过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求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予其鼓励,使学生更加有信心,更加独立自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地发挥其特长,充分地展现自己,从而更加自信、更加肯定自己、更加积极。这样的教育开展起来,就会产生很大的效果,而且会带动整个校园的氛围,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无疑会影响一个懒惰、不积极的学生,因此,营造一个好的校园氛围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事。教育者应本着为大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的思想,积极地广泛地开展多元化且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加强的师生交流,人性化解决其情感问题
教育者要平等对待学生,能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尊重其人格,维护其合法权益。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能善于理解学生,要诚恳热情。
当学生有疑难时,要能够认真对待,并及时结合经验进行解答,比如是否考研等情况,要对其本身及专业情况尽心权衡分析,以达到最好的解答效果。若学生有情感情绪方面的问题时,要能过认真倾听,关怀体谅他们,让他们时刻感到温暖,驱除绝望和悲观的情绪。
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条件和处境。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大学生的思想往往容易被生活实际中一些事情所影响,因此,教师要能时刻直接或间接地留意每个学生的动态,要一切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入手为其成长和成才竭诚的服务。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实际问题和思想教育联系起来。教师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种差异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个性、才能及特长,有适合的活动可以推荐他们去参加从而发挥它。教师们也要联系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不断地变革自己的沟通方法和教育思路,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其人格,张扬大学生的个性。
三、以学生为本,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给与学生张扬个性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把“以学生为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教育的人性化,就是本着使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展开的,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全面发展,并且提高其以后步入社会的能力,就应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者,应多多地开展思想教育方面的活动或多办讲座,使大学生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四、以学生为本,情感育人,应用真善美来感化教育学生
真即要待人真诚。要懂得怎样主动去和学生沟通,去深入地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对于一个沉迷于网络的学生,有可能家长的话他不会去听,但对于一个他尊敬的教师的话他会去听,这时候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他的真诚与智慧打动一个学生。教师的真诚还体现在他对这个学生平时的观察,只有真正地观察过才会对他的困惑了解得详细,分析得透彻,他的开导才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善即善解人意。作为教育者,要能过凭经验总结出学生在大学时代的几个主要心理特征和几大误区,从而具有强大的洞悉力,更好地为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要能过从各个方面去主动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真诚地关心他们、体贴他们。教师也要学会欣赏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并通过适当的方法让有才华的学生展现出他们的特长,为他们铺展一条道路,从而使其能够对人生、对未来信心十足,进而促进大学生成才。
美即品德修养高。思想教育的工作者是跟大学生联系最紧密的人,他们的言行和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要教书育人就要拥有自己的原则,要有言行一致、勤勤恳恳、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用自己的形象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公德心。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要能扬正气,守信用,这种美好的作风将会极大地提高学校的形象,对大学生也将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大学生自然而然会以教师为榜样,成为对社会和他人有责任心的人。
五、以学生为本,以多种手段,推进大学生自我教育。加强其独立自主意识
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阶段,这期间他们必须学会自我教育,教师在这方面应多多举办文化活动,如寝室文化月,不但能加强学生对宿舍环境的热爱,而且培养了他们独立自主意识,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还要开展一些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活动,如叠军被大赛,加强了学生自我服务意识。还有其与相关活动,都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加强克服自己的弱点,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社会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提升。
对于大学生学习的科目要实行松紧有度的管理,对于专业的课程要给予严格的管理,抓旷课和迟到,当然这些是对他们的发展有利的,但对于有些科目,可以采取适度的放松政策,给他们提供更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时间和空间。如选课政策就很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能让他们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给了他们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
>>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设计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初探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高职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控制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基于CDIO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浅谈传媒精英人才的培养 职业院校电算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之我见 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DS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设计 研究型大学精英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具有国际视野的计算机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社会实践助益文化创意精英人才培养 大众化背景下省属高校精英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分析与范式构建 印度理工学院精英人才培养及启示 职业生涯教育视野下的纺织行业精英人才培养 大学环境类精英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高职院校精英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高职院校精英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姚贵光")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在当今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脱颖而出。本文以广东某高校为例,从该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试图梳理该校精英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和经验总结,为高职院校精英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精英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026-02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改革的深化,在不同的层面上更加需要优秀的大学生参与国家、地方的建设和社会的改革。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则需要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从学校层面而言,这体现在能否通过合理的培养方式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型精英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同时,结合国家“十二五”期间对专业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要求,开展精英人才培养计划,有利于更好地整合高职院校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校培养出一批专业技能水平优秀、能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的优秀学生。
二 高职院校精英人才培养设计方案
以广东某高校为例,该校作为一所综合性高职院校,具备了良好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为精英人才培养方案的展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专业设置方面,该校在文科专业上开设了会计、财务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管理与实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拥有电商营销实训基地、现代物流实训中心、会计电算化、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ERP实训室、金融实训室,国际贸易实训室、国际贸易教学企业、市场调查与统计实训室、国际合作办学学习资源中心等10个校内实训室,其中现代物流实训中心、电商营销实训基地为学院重点建设实验室。因此,针对以上专业设置,该校结合人才培养的规律与目标,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对学生开展了一系列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活动,具体的培养方案设计如下:
1.学生分班进行专业课程学习
按照该校文科专业设置特色,把文科专业划分为财经类和管理类2大类,每一类各建立4个专业班。财经类班别分别为1班(财务会计方向)、2班(金融国际商务方向)、3班(电子商务方向)、4班(市场营销方向)。管理类班别分别为5班(物流管理方向)、6班(工商企业管理方向)、7班(社会组织管理方向)、8班(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第一,每班按一定的甄选形式组成30人的小班作为第一方向班进行授课,第一方向班上的学生来源必须为高考录取专业。各班大一大二学生人数参考比例为1∶1.5。
第二,第一专业班上的学生必须修读本班课程,并在所属类别的其余3个方向中选取一个方向作为第二方向班进行修读,最终成绩考核:第一方向班成绩占70%,第二方向班成绩占30%。
第三,课程设置:该校培养方案的课程难度设置应适当比学生平时课堂接受的课程难度稍高;课程内容设置和学时安排由各专业负责人制定,但必须要结合一定学时的实训;授课时间应与学生平时上课的时间不相冲突。
2.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各项专业技能水平。各班的学生都必须参加至少1项的专业技能大赛,级别可以为院级、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不等。班级负责老师应详细记录班上学生参与比赛的情况,没有参加竞赛经历的学生不予课程培训合格。
3.举办企业专家讲座
通过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企业家指导老师团队,定期走进学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各专业应在每学年组织至少1场与本专业相关的讲座,而学生必须听取2个以上讲座才算课程合格。
4.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
以参观校外著名企业的形式为主,必要时可辅之以短期的企业实习。旨在让学生走出校门,提早与社会接轨,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感染和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三 高职精英人才培养方案的经验总结
1.精英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
第一,推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地方精英人才的一个特色,即通过整合学院内、学校内的教学资源和学校外的企业资源,以课程教授和量化指标考核为主,辅之以必要的企业见习,最终达到多方位培养大学生的目的。
第二,搭建家校联合教育平台。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与学校联手培养学生,有助于整合大学生家长资源,充分利用家长的智力资源,密切高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集中反映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学校、家长、社会各界间的横向联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学生整体教育网络。
第三,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这是教育发展的外部规律。随着顺德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生产、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革,必然要求人才培养结构相应发生变革。教育本身就要分类型、分层次,以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满足各类人才的发展需要。精英人才培养计划是顺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体现,有助于为当地产业转型和城市升级储备精英人才,具有广阔的行业前景和就业前景。
2.精英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成效
第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的推行,受到了众多学生的青睐,丰富实用的培训体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该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发展平台,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专业老师及企业家团队导师的沟通交流,加深了学生对专业技能及企业管理运作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参观实习,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促进企业、家长与高校的合作。通过成立企业家指导老师团队及家长委员会,结合校内专业老师,为学生创造了“校企家”携手培育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方资源及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学生的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使其沟通表达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得到了较大提升。企业参与到学生培育上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基地,帮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运作,而且为企业发掘管理人才提供了契机。同时,通过家长的参与,促进了学生与学校、家长的沟通,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入学教育;专业思想;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213-02
大学班主任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角色,是协调班集体教学的中枢,在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班主任从事的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能受益匪浅。我做一个班主任的最大感触是――苦并快乐着。我所在的学院是农林院校的资源环境类学院,教师除教学以外,还要承担诸多的科研任务。鉴于此,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对相关工作进行初步筛理,提炼出几点心得与大家分享,以进一步促进班主任工作效果的提升。
一、重视入学教育的开展
班主任与学生的首次接触对大学生至关重要。在此期间,班主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院的安排,适时开展细致的入学教育,包括:大学生和大学生活的认知和规划、自我定位和心态调整、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的养成等。
从接受班主任工作的那一刻,应着手加深对自己班中学生情况的了解。在新生入学或军训期间,多走访宿舍或利用军训间隙和学生沟通,使之感到教师和学校的关心和重视。针对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和就业观,感知社会的进步,学习上向高标准看齐,明白社会对自己的需求。学习和生活目标的定位应合理,并切合自身实际,努力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此外,应倡导学生加强自身特长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严谨的生活作息规律,不断培养班级团队协作精神,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也为和谐班风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础。
在这一阶段,沟通最重要。沟通的结果决定入学教育的效果。班主任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面谈、电子邮件、QQ、微信、电话或者短信等方式进行沟通。只有通过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探明学生自身的真正所需,日后的工作才具有针对性。班主任以此为基础,才能采取合理的方法,发挥好的效果。简而言之,对学生的了解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具体来说,班主任应当对班里每个人的档案、履历、家庭、性格、爱好特长及中学期间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学习成绩等做到心中有数。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阶段应着重对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的学生予以特别注意,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采取措施与其进行深入交流,逐步培养其形成外向型性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工作中应紧扣培养核心
班主任应时刻清醒地认识到:大学教育归根结底应当是人的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培养首先是人格的培养。人格的培养可以说是班主任的“最大工作”,也是核心工作。各项工作都应紧扣这个核心。但是人格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班主任在这一过程中应起什么作用,如何发挥这一作用,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入手。
抓学风,促考风,着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期末考试时,着重利用课间或班会时间,严肃考风考纪问题,每学期开学后,针对有不及格现象的学生逐一耐心谈话,寻求问题所在,与学生共同找到解决办法。平时注意精简会议,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班集体开会时,其发言要言之有物,逻辑清晰。
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鼓励自由发言。通过民主投票竞选班委成员,逐步培养学生的选举意识和能力,激发竞争意识、民主意识、挑战意识和参与意识,培养竞争、踏实和民主的作风。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开展集体活动。这无疑会增强班级凝聚力。因此,与精简会议不同,应加强集体活动,积极培养集体意识,活动,培养班级荣誉感,增强奋斗意识。开展争创优秀班集体团支部、学习交流班会、冬至包饺子、班级间篮球赛、地质公园参观、师生共看爱国纪录片、“校园樱花”师生合影、手工艺展、青年环保志愿者、校院两级运动会等活动。还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各样的学习型活动,促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寝室学习互帮互助活动等。从细节之处让学生认识到,优秀的人格魅力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例如,捡起散落教室地面的碎纸屑、遵守交通规则、在公交车上让座、爱护集体等。针对毕业后想直接就业的学生,班主任应鼓励他们在学习之余多参加社团实践活动,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工作能力,促升综合素质。对于班内有理想和社会抱负的学生,应当积极给予鼓励,可以送一些名人传记书籍,并在扉页写上对他们的希望和鼓励,这对学生日后的人生有莫大的激励作用。
三、加强专业思想的引导
资源与环境专业是由土壤农化分析专业转化而来的,就业形势并不非常乐观。以其中某一班级为例,28名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对所学专业感到迷茫。对班主任而言,应抓住一切机会着力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挤出时间为新生做2~3场有关专业介绍以及土壤环境形势和发展热点的学术报告,请其他教师给新生做植物营养专业介绍,从不同角度让新生了解资环专业的发展前景,使他们从对专业的茫然逐步认识专业和热爱专业。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开诚布公地向学生介绍当前就业形势,使学生对此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反而会让他们正确对待。也应利用各种公开或私下场合,给学生介绍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情况,用具体事例告诉学生这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专业。
四、谨慎选拔和组建班委
班主任的很多工作需要班委的配合才能进行。可以说,班级工作是否能搞好,与班委有紧密关系。班委是一个班的核心。在班委的选拔阶段,可在充分获知学生基本情况和意愿的前提下,临时先指定几名作为班内负责联系人。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班主任可认真观察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处事方式,及时获取其他教师的评价和相关学生的反馈,着重看其能否胜任未来学生干部的工作,避免纸上谈兵、不切实务,杜绝夸夸其谈。此外,还可特别委派一些工作让其去做,以进一步验证其能力,判断其是否真正具有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在试用一段时间后,通过个人报名―演说竞选―民主选举,组建班委,报送学校备案。
在班委的任用阶段,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这些通过民主选举选定的学生干部,要大胆使用,悉心培养。在日后的评先推优中,对优秀的学生干部,全力向学院、学校推荐。平时多和其交心,不断提升、改善相关工作。依靠这一方式,才能让班委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使班集体生机勃勃,奋发向上。需要说明的是,对任职期间办事拖拉、不团结同学、服务冷漠、学习松懈甚至出现不及格者,班主任应及时视情节轻重,予以沟通教育,如仍不能胜任,应予以免职。
五、做好协调,服务学生
班主任应是一个协调者,本质是服务学生。做好服务工作,班主任的自身修养才能得到提升,并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每年奖助学金的评选及评先推优期间,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误会和隔阂,因此,教师应多次召开班会,务必在征得大家同意后,按照校院要求完成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的发放工作,要求学生填写相应的材料。遇事时,班主任也应和每个班委及相关学生进行充分的商量沟通,不能以班主任的权威进行压制。此外,班主任应听取班委对班级工作的建议,如果班委的建议更好,也应积极采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此外,服务学生体现在很多方面:在新生报到时,留心有困难的学生,对个别学生预垫生活用品费用;当班集体经费不足时,有实力的教师应慷慨资助;借给学生一些专业书、英语口语材料等,定期督促学生学习;利用自己的人脉联系活动场地,提供相机等器材支持班级活动,积极帮助学生协调“第二学位”等事宜;积极联系与自己比较熟悉的企业和项目,帮助他们就业,也可介绍一些没有继续深造打算的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面试,并在应聘书的撰写、着装技巧、面谈重点等方面给予指导;积极给家庭困难学生介绍勤工俭学机会,如帮助相关教师分析整理数据、做家教等。
六、树立标兵,积极引导,号召大家学习
对班级内的优秀或进步突出的学生,积极引导,及时表扬,让他们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这是因为身边的榜样往往会让他们印象更为深刻,以点促面,通过榜样的力量感召学生不断前进,促进班级全面提升,形成友爱团结、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此外,班委应起模范带头作用。在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以学习成绩、工作能力和学生意愿等作为综合指标,以此产生的班干部才是全体学生的优秀代表,是班级的核心。同时,应利用机会加强班干部的培养,帮助其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学习相关资料和文件,引导其养成认真细致、任劳任怨、遇事民主协商、耐心沟通的工作作风,鼓励他们通过行动和人格魅力组织班级活动。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有时也会发生一定的调整。因此,结合相关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分享一些心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以期对其他教师的班主任工作有所启迪。只有如此,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 服装艺术 就业能力
一、研究的背景、内容与意义
从上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在国家的高校扩招政策下,从精英化步入大众化阶段,人才数量的急速增加和企业用人之间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也就带来了僧多粥少的就业严峻局面。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大学四年学费高昂,学习材料费用也较其他专业有高出许多,加之作为艺术生绝大多数同学生活费用较高。导致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工资待遇之后,会产生强烈失落感,难以认同自己的价值,出现在择业时过度挑剔和就业后的跳槽频繁现象。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毕业生从学校初涉社会首先需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的工作内容结合运用产生价值,但是现在毕业生就业的严重不稳定性使企业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中会有明显的需求量下降情况。如何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心理及就业观念,从而提升就业能力是现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当今社会需要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对局限于专业素质提高,而忽视非专业素质培养的艺术类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挑战。由于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而造成就业困境,非专业素质往往是艺术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短板”。本课题将从影响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和非专业知识素质四个方面,展开艺术类大学生从业能力分析,提出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建议。
二、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一)思想品德素质方面
我国目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需要脱节,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培育和养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道德认知思想。对于这一群体的学生而言,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有效满足其现阶段发展的要求。
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相对宽松优越的成长环境,使得当代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群体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从日常的查课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类课程到课率不佳,而且学生上课专注度非常不理想,这一情况的出现当然与课程本人的枯燥性和授课老师本人的授课风格有关系,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服装艺术类大学生本人具有的反叛性、标新立异性与这样正襟威严的课程内容有强烈抵触性。甚至有些学生认为今后工作的好坏跟自己的专业技能有直接关系,与思想政治类的课程内容没有关联。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则沦为空洞的说教,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新特征改变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教授方式便难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也是当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和培育缺失的表现和症结所在。
(二)心理素质方面
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成长的心理压力和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外在的乖张任性也恰恰说明他们成长环境的舒适顺意,就是这样一批没有经历过生活磨难的学生要面对告别十多年象牙塔生涯,进入一个全新的、复杂的社会环境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对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择业、就业心理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只是简单的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已经远远不够,必须结合当代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特征进行切合实可行的思想教育和人文关怀。
其次,现在的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优越单纯,也没有经历过社会生活的磨炼,在求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就业心态浮躁的情绪。从笔者工作经验总结来看,这一心态的产生一方面是学生与周围同学在公司规模、待遇等方面相互攀比。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更多考虑用人单位能给自己提供哪些好的条件,而很少考虑初出茅庐的自己能给公司创造什么价值。学生在物质和生活待遇方便的要求超出企业对一个新人的培养预算。
(三)能力素质方面
服装艺术类专业本身属于偏重技能性、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热情投入。但是社会适应能力弱这块“短板”暴露了高校在服装艺术类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的不均衡。优秀专业能力的顺利实现一定需要社会常识了解、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诸多能力素质的辅助。另外不得不承认并非所有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都是对服装有热情。有部分学生或因为高考志愿不理想,或由于本人不具备这方面的天赋,哪怕经过四年的专业洗礼也出现专业知识掌握不牢、技能水平偏低的问题。
(四)非专业素质方面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重专业轻通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往往过于专注专业的学习,对通识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方向单一,大大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是“双向选择”。用人单位在选择学生时,专业技能是考虑的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非专业素质。比如学生的知识面是否广泛,在校期间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成功组织过学生活动等,甚至某些岗位还要考察学生的办公软件使用熟练程度。面试时这些综合素质方面的考察往往容易令学生措手不及,从而错失就业良机。
三、高校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方法探析
对于提升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紧跟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和设置教学培养计划
高校在对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培养目标、培养策略方面,适当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于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需求做出。目前,我国已经在通过专业调整,将艺术类专业更加细分。以笔者所在的服装学院为例,近两年根据市场需求新设了服饰品设计与营销专业,并对原来已有专业的教学模块进行了重新设定。明显感觉到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和就业问题的有效改善,甚至有些专业和模块学习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早早被用人单位预定。
(二)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借力校友助力在校大学生成长成才
校友资源是高校发展的宝贵资源,高校领导应加强与校友的联系,成功的校友不仅可以直接为服装艺术类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同时还可以为其提供可靠的就业建议。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对于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校友有着极高的信任度。因此,可以考虑设立开放性专业教学模式,邀请相关专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人才或优秀校友与学生交流专业问题甚至进行模块性课程合作。以此弥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缺乏实操性的问题。事实上,类似的课程安排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对于专业课程的知识教授通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丰富通识教育,增强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名全方位的、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服装艺术专业人才一定不仅仅是专业成绩的优异,多学科知识交叉吸收掌握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服装人才。对于极为注重实践能力的服装艺术专业来说,仅仅懂得自己领域的专业技能远远不够,技艺再精湛也只能是一名技工。通识类课程的学习能够丰富提升服装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甚至可以开阔思路,在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中有更高的成就和造诣。
(四)鼓励服装艺术类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在提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时,重点提出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号召。随后,各地方政府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也陆续出台。相对来说,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活跃,个性明显加之所学知识的技能型和专业性较强,三五人组成的小团队就能开展风生水起的创业之路。在校创业的学生通常都是跟同专业及跨专业同学一起合作,这样团队协作的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与就业相比,创业对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完备的能力和素质,那创业之路就会非常艰难。这就对学校师资队伍在创业方面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也是各高校目前必须正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蕊.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5(3).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ARM嵌入式系统;研究性教学平台;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成效
作者简介:谭会生(1966-),男,湖南茶陵人,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株洲412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教学之星专项(项目编号:2011C03)、湖南省教育厅大学生研究型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22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70-02
一、开展本科生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条件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新的现代学习观,它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在教师的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教学设计被看成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研究思想、研究手段、研究策略等各方面进行教学过程的全新设计,激发学生的研究及探索科学问题的兴趣。学生运用探索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最终获得知识。研究性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培养学生做事和做人的能力和素质。
综合现有观点并结合作者多年实际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作者认为开展本科生研究性教学必要性如下: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差异化教育的需要;提高大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需要;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需要;提高大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需要;提高大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需要;改变大学生被动学习学风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学生群体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差异性日显突出。为了提高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更好地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高要求,笔者按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育的同时,对一些优秀和比较优秀的学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职业规划等,进行加深与扩展,实现优才优教。
开展本科生研究性教学的主要条件如下:提高教师研究性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提供研究性教学资源与教学场地;选择一个合适的有效平台;构建有效的研究性教学评价与评估体系。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有效平台,是研究性教学持续而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作为电类专业研究性教学的有效平台,应该方便学生进行软件仿真和硬件设计与制作,并具有综合性强、创新性强、成本低廉、灵活性强等优点。
二、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研究性教学的主要优势
嵌入式系统是指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减,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融合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是集成电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可以预言,嵌入式系统将成为后PC 时代的主宰。
嵌入式系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包括智能产品、工业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电网安全、电网设备检测、石油化工、商业应用、安全防范、网络通信、汽车电子与航空航天以及军事等各个领域,是现代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多领域技术水平的有力工具。
按照体系结构分类,目前世界上有四大流派的嵌入式处理器内核,即MIPS处理器内核、ARM处理器内核、PowerPC和68K/COLDFIRE。其中ARM架构处理器已在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应用领域中占据领先地位,它在当今最活跃的无线局域网、3G、手机终端、手持设备、有线网络通信设备中得以广泛应用。
利用ARM嵌入式系统设计实现电子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芯片内外资源丰富,硬件系统简单;可运行各种实时操作系统,降低了复杂系统应用程序开发的难度;可运行多种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开发难度降低,系统人机界面友好;系统数据处理能力强,控制精度高;有成熟的开发工具,丰富的开发资源和资料;目前ARM具有众多的开发人群,有助于降低企业项目开发成本、保持开发的连续性。
使用ARM嵌入式系统作为研究性教学的平台,它具有以下优点:技术先进、社会急需、综合性强、创新性强、成本低廉。
三、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研究性教学的研究模型
为了描述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研究性教学的研究背景、主要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以及主要研究期望,图1给出了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研究性教学模型。现将主要内容具体阐述如下:
1.利用ARM嵌入式系统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研究目标
利用ARM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系统设计与实现基础训练;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系统设计与实现相关研究;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系统设计与实现课题研究。
2.利用ARM嵌入式系统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研究内容
利用ARM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ARM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基础研究:主要包括ARM器件结构、ARM汇编语言、C/C++语言、操作系统移植、应用程序开发、驱动程序开发等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工具的学习与使用。
(2)ARM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相关研究:主要是与课题设计和实现有关的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工业智能控制、网络通信控制、数字家电控制等基础理论、实现算法和系统仿真等研究,重点是实现算法的设计、选择和仿真。
(3)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系统设计需求分析、ARM实现硬件设计、ARM操作系统移植、ARM应用程序设计、ARM驱动程序设计、ARM系统组装与调试。
3.基于ARM嵌入式系统开展研究性教学的主要形式
基于ARM嵌入式系统开展研究性教学的主要形式,包括组建ARM嵌入式系统学习兴趣小组、课题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小组和选拔教师科研项目助理等,通过专题训练、分散研究、定期讨论、按需答疑、总结汇报等形式开展研究活动。
四、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研究性教学的主要成效
1.熟练掌握ARM嵌入式系统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巧、调试方法和调试技巧
从研究性学习训练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可以看出,他们熟练掌握ARM嵌入式系统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巧、调试方法和调试技巧,能够尽快地适应从事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
2.熟练掌握与ARM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巧
经过研究性学习训练的学生,无论是以前学习过并且掌握的、还是以前学过但似是而非的、或是以前根本没接触过需重新学习的,现在已熟练掌握与ARM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巧。
3.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训练的学生,不但具有良好的参考文献查找能力、分析利用和文档处理能力,同时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大为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80%的学生毕业时均能找到从事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工作,并且工资待遇也相当不错。
五、结论
实践结果表明,以课题为中心,以兴趣为纽带,以新兴的、有着广泛发展前途的ARM嵌入式系统的学习与应用为目标;采用ARM嵌入式系统学习兴趣小组、课题设计与实现研究小组、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形式;通过具体的专题训练、分散研究、定期讨论、按需答疑、总结汇报等活动;开展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电类专业本科研究性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从事嵌入式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高级人才,具有非常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行龙.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着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7,(22):44-45.
[2]王金发.整合理念,构建开放式研究性的教学与学习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21):20-22.
[3]刘赞英,王岚,朱静然,等.国外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及其启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8-75,50.
[4]张伟刚.大学研究性教学与科研方法[J].高等理科教育,2009,(2):65-69.
[5]瞿振元.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提升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9-22.
[6]朱崇实.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7,(21):17 -19.
[7]李昌新,刘亮,庄森.论大学研究性教学的价值取向及实施条件[J].高等农业教育,2011,(3):19-21.
[8]马维华.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9]李新峰,何广生,赵秀文.基于ARM9的嵌入式Linux开发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