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狼爸式教育

狼爸式教育

时间:2022-09-09 17:24: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狼爸式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狼爸式教育

第1篇

关键词:虎妈狼爸;儿童社会化;家庭教育;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085-02

在大众媒体传播渲染下,华裔蔡美儿携其作品《虎妈战歌》从天而降。尔后媒体又将“狼爸”萧百佑及其撰写的家庭教育一书《所以,北大兄妹》带入百姓视野。在当今快乐教育、赏识教育理念大行其道之时,媒体热议的虎妈狼爸式管制教育,在育儿书市场上再度流行并催生出众多耀眼的“成功范本”。强悍管制教育理念催生出一个个成功育儿的案例,是纯属偶然巧合还是其具有普世的价值?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这种教育理念能否代替快乐赏识教育使青少年走向成功,其可行度几何?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对“虎妈”“狼爸”的评析

“虎妈”蔡美儿在其作品《虎妈战歌》中列出了她对女儿的十项要求,如不准在同学家留宿,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留在学校玩,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每门功课至少得到A,必须学习钢琴或小提琴等。她还详述如何把两个女儿调教成全A生,并让女儿们成功登上卡内基音乐大厅。

“狼爸”萧百佑是位商人,他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孩子自由上网,不准孩子随意开空调。他在其书《所以,北大兄妹》中大赞:“藤条是个好东西,打了不伤筋骨,但非常疼。只有疼了,孩子才能记住!”他表示:“孩子是民,家长是主。打是一种文化。”在他的棍棒教育下,他的三个孩子先后被北京大学录取。

在媒体的渲染下,被冠以“虎妈”“狼爸”标签的蔡美儿、萧百佑是凶神恶煞的,除了打骂之外,不会干别的,实则不然。他们的打骂是较为理性的打骂,是讲规矩的打骂,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地一顿乱打乱骂。打骂之外,他们也讲柔情[1]。

《华尔街日报》在《虎妈战歌》的书摘《中国母亲为何更胜一筹》中,将该书定位为“父母如何管教孩子”的育儿手册,在蔡美儿看来这本书实则是一位母亲的心路历程、一部回忆录、一种带自嘲的反思。书中的部分并不是母亲看到女儿钢琴技术进步的成就感,而是和小女儿的激烈争吵让她认识到自己的管教过于严厉,转而让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蔡美儿认为,她这种在外人眼中有些严苛的教育,实质上是帮助孩子掌握人生的最初选择权。因为孩子年幼,不了解社会,不可能理性思考,更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家长要帮助孩子,肩负起这个责任。闲暇时间蔡美儿会和女儿们趴在床上读书,一起做中国菜,和孩子们一起去旅行,教孩子们游泳、打牌。

萧百佑也并公众眼中的“野蛮父亲”。他从三岁起,就和子女沟通好家规,一旦犯规子女们就清楚地知道,爸爸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打哪个部位、打多少下、打的力量有多重。萧百佑认为,孩子身上有三个特性:动物性、人性、社会性。在12周岁之前,孩子身上动物性的特点表现得比较强烈,必须用“打”的方式才能让孩子懂得是非道理。在他的孩子12岁之前,他都是以打为主,但孩子到了12岁后,为人品行已经基本成型,就不会对孩子动手,而是完全依靠说教[2]。

诚然,蔡美儿、萧百佑对子女管教严厉,但是绝非媒体片面渲染下的野蛮、不近人情的形象。子女的相继“成功”有其严厉管教的原因,但绝不可泯灭他们为人父母的通达一面。

二、从社会学视角分析“虎妈”、“狼爸”事件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3]。人的社会化发展贯穿每个人一生,大致经过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其中,儿童期是人的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期[4]。儿童进行社会化的第一个基本单位是家庭,它对一个儿童个性的形成、特定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及行为方式的调节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个人和家庭的交互作用,儿童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最初行为的方式,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能力。

(一)“虎妈”“狼爸”教养方式分析

父母通常采用的教养方式大抵分为:民主型、权威型和放任型。民主式的父母关爱性强,注重理性,以就事论事的态度与子女进行双向的沟通,乐于和子女讨论并解释管教的理由;权威式父母以绝对的标准控制子女,对子女较少接纳,强调服从,常以体罚的方式达成让子女服从的目的;放任式的父母容易接纳子女的各种要求,并给予子女许多自由而少加控制[5]。

1.权威型教养方式分析。“虎妈”在教养女儿的过程中,对女儿们的生活及学习做出严厉的要求,一旦女儿们表现欠佳,将会受到严厉地斥责。“狼爸”与其子女沟通家规,约束子女的行为,一旦他们违背家规,将会受到约定好的处罚。可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孩子严格要求并施之斥责和体罚。

从教养方式分析,“虎妈”“狼爸”具有一定的权威型教养方式表现。他们以绝对的标准要求子女,以体罚的方式达到让子女服从的目的,通常表现为棍棒式教育。“虎妈”、“狼爸”正是通过严厉的斥责或者体罚对其子女的“不当”表现进行管教的。正如萧百佑所说:“12岁之前的儿童动物性表现为多,依靠理性的说教难以产生明显效果。”严厉的棍棒教育能使这一阶段的儿童较为顺利地接受父母的引导,有助于减少克服“父令子不从”的现象。

然而,过度的权威型教养并不能起到有效作用,只能适得其反。对孩子动不动就打骂,成天板着面孔,还自认为是一种好心,殊不知这种严厉打骂对孩子的心理容易造成心理创伤,并且造成孩子缺乏蓬勃朝气与自我判断力,形成唯唯诺诺的性格。

2.民主型教养方式解读。民主型教养方式中,父母对子女不是压迫而是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能够平等积极地与子女进行心灵沟通;家庭充满了民主的气氛,大家是友好协商而不是父母独断独行、专横跋扈。在较多公众眼中“虎妈”、“狼爸”是一副凶神恶煞、专横跋扈的形象,用成套的家规禁锢孩子的天性,动辄就对子女表现欠佳的行为进行斥责。然则,深究会发现“虎妈”“狼爸”民主、通达的一面。“虎妈”在与小女儿激烈争吵之后,反思到自己对女儿管教过于严厉,放弃了让小女儿学习小提琴的打算而允许她学习颇感兴趣的网球。“狼爸”直言到:“在其子女12岁之后就不会采用‘打’的教养方式,而是依靠与孩子沟通进行说教。”同时,“虎妈”“狼爸”都会在闲暇时光与其子女一同旅游、休闲、唱歌、做家务等,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虎妈”、“狼爸”的家长作风中带有民主的风格,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训责与体罚。父母不考察自己子女的特殊情况,一味严加管教容易激化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造成他们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在儿童时期,过多依赖民主式教养方式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思维较简单,不能准确把握父母的意图,只是凭借天性去做事。从这一角度来看,儿童社会化阶段父母为与子女建立良好的心灵契合,诸事与子女进行协商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实施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同时要辅之以权威型教养方式,才能事半功倍,起到良好效果。

笔者认为,“虎妈”“狼爸”的教养方式是以权威性教养为主、民主式教养为辅,这两种教养方式都能从他们与子女的交互中找到原形。对“虎妈”“狼爸”简单定位为不称职父母、只重体罚父母是有失偏颇的。

(二)基于“虎妈”“狼爸”现象分析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家庭是一种具有婚姻或者血缘关系的日常生活的最小社会细胞。家庭和儿童密不可分,两者既有亲情关系、经济关系,又有教育关系。家庭是人社会化的开端,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比任何其他社会元素的影响都要早,并对他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教育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难以替代的。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正规,是以无意识的自然的隐形教育为主。“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第一次人际交往、第一种人际关系、第一次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6]。

在“虎妈”的要求下,女儿们学习音乐、网球、游泳等技能,这些基本生活技能能够让女儿们更好地进行社会生活。同时“虎妈”规定女儿们不准抱怨,这其实是在培育女儿们的耐挫力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培养她们的独立意识与精神,让她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狼爸”在子女的智力、学业、行为习惯等方面付诸较大心血,子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在学业、智力上取得建树,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虎妈”“狼爸”为子女倾注心血,是在培养子女掌握基本生活的技能,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完成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即儿童社会化的过程。“虎妈”“狼爸”从小就与孩子订立“家规”,让孩子们遵从,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在培育子女的契约意识和法纪观念。培育儿童的契约意识和法纪观念同样是儿童社会化重要的内容。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家庭生活是真正的教育中心。家庭教育总是把情感渗透到教育过程中,对儿童的个性、情感、思维、认知、行为技能等方面的发挥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孩子一生下来,最先感知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虎妈”“狼爸”在对其子女进行社会化教育中,努力唤醒、发展和激发孩子的潜在力量,让他们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促进自我观念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奠基人生发展的根基,从而实现子女的不断发展。

三、“虎妈”“狼爸”事件的启示

“虎妈”“狼爸”教育下的子女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功”,尤以学业为著。对于他们的社会舆论形成鲜明的两极:趋之若鹜的热捧与深恶痛绝的批评。他们以打骂管制为主的教育理念在引发热议的同时,也应该带给我们的是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

(一)从教育方式差异看“虎妈”“狼爸”事件的启示

在我国,有些父母依然受残余封建家长制思想的影响,对子女过多干预、过多保护。这些父母一直秉持着“为了孩子明天”的信念刺促不休,为子女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特长班、提高班,精心为子女下一步发展做出安排。一旦子女表现欠佳,轻则一顿说教,重则一次体罚。殊不知,这种严厉的“家长”做派在一步步吞噬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把孩子一步步培养成完成计划、目标的机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过分权威的家长做派很容易导致孩子缺乏朝气,造成子女的胆怯、懦弱、退缩、自卑等不良行为,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子女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父母严厉惩罚式教养也往往使孩子形成粗暴、野蛮、敌对、说谎等不良个性特征,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虎妈”“狼爸”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权威教养型的父母,但是他们懂得在适当的情况下,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子女最真实的想法,增进彼此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对孩子强烈地抵制做出自我反思,权衡子女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强制地要求子女服从。因此,对于那些一直高擎自上而下管束教育的家长应适当给孩子“松绑”,不能过多干预和保护。

(二)从教育目标差异看“虎妈”“狼爸”事件的启示

《论语》有云:“学而优则仕。”自古以来,我国对学业尤为重视。伴随文化的传承,现代社会的很多父母依然把子女成绩上的优劣作为子女发展的成败。在很多父母眼中,“虎妈”“狼爸”的子女在学业上建树斐然,这就代表着成功。他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考上名牌大学,谋取稳定工作。而国外父母却一直秉持自由教育风格,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操作力和创新思维。

从中西方教育目标的差异可以看出,很多人眼中的“虎妈”“狼爸”的成功并不是全面意义上的成功,是狭隘片面的。人生的丰富多彩怎能仅仅用学业上的建树来描绘?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说:“哈佛两个退学的学生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改变了世界。”对于一个孩子的长远发展而言,重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操作力和创新思维,能够让其更适应社会生活。而学业上的成就不一定能够代表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斐然。从高等学府走出的莘莘学子若只是一个个“纸上谈兵”的说客,在实践中不懂得变通、老气横秋、缺乏活力,社会何以发展与进步?

“虎妈”“狼爸”的子女能否在其他方面做出辉煌成就我们尚无法考证,笔者仅对那些视考上名牌大学为教育终极目的的想法做出否定。教育目标不能仅仅局限到上名校方面,更大的层面应该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操作能力、创新思维上。因此,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养过程中,要培养子女的兴趣,给他们适当自由空间,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赏识与肯定,让他们自己在与家庭、社会的交互中自然发展、学会生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是说。

四、结语

“虎妈”、“狼爸”的强制管束教育短期来看是有明显效果,尤其是对于子女的学习成绩而言。但是这种教育能否成为社会的普世价值将却值得商榷。毕竟每个孩子天性和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是不同的,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式是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每位父母不能将所谓媒体热炒的“成功模式”信手拈来,成功不能模仿,更不能复制。笔者依旧倡导:父母应立足子女自身情况,以赏识教育为主,辅之以管束理念,因材施教,才能在当下培养出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怀谦.虎妈·狼爸·犬子[J].啄木鸟,2012,(2).

[2]韩艳,陈力华.虎妈狼爸:教育只需棍棒?[J].神州,2012,(4).

[3]郑杭生.社会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张加勇.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2).

第2篇

在中国这样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国度,家庭教育方式一直是社会话题的热点,许多家长出于对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不满,自己创立一套教育体系,于是“虎妈”、“狼爸”、“羊爸”、横空出世。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引起社会各界的讨论,众说纷纭。

不同的叶子开出不同的花,不同的钥匙打开不同的锁,不同的孩子也适合不同的教育方式。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的人也是各不相同,一种教育方式也就不可能适合所有人。那些在社会舆论中频频出现的教育方式,不见得就是最好的。所谓教育方式,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狼爸”萧百佑对子女军事化的管理,使得他的孩子们从小听话懂事、成绩优异,其中三个孩子被北大录取,但这样的结果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许多提倡赏识教育的人对此更是坚决反对。同样华裔“虎妈”对女儿要求严格,她这种中国式的严厉教育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在美国展开了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羊爸”,羊爸们对孩子们态度温和,互相尊重,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他们的孩子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都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学子,从而也说明了这两种教育方式都不能说是最好的,只能说对于他们的孩子来说那是一种成功,是分别适合他们孩子。

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利有弊,对于不同的孩子,利与弊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也许在某些孩子身上,“狼爸”式的教育会使他们的个性被压抑,而有些孩子则会有更多的自我约束力;“羊爸”式的教育可能会让一些孩子的性格过于软弱,但也可能让一些孩子受到赏识,从而更加自信。两千多年前,教育界的祖师爷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狼爸”“羊爸”的教育方式并不能作为一种模板去效仿,各位家长应理性思考,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慎重走好子女教育的第一步,这样才最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教育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它的目的就在于让每个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让其的闪光点闪耀,让其思维之花绽放。我们正处在一个浮躁的社会,但希望家长们在选择教育方式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教育方式“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让真正的人才在最合适的教育方式下绽放他的光彩!

阳泉一中高一:像夏天一样灿烂

第3篇

“狼爸”萧百佑认为,自己学生阶段的成功(当年高考广州市第八名)主要受益于母亲“动辄就打”的教育方法,所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他也习惯性地选择了家族传统。这与“虎妈”严厉的教育方式极为相像。请看“狼爸”所谓的教子理念:完不成作业要打,背不好课文要打;体罚是师长和家长的权力,是孩子的福祉;家庭民主就是孩子们是民,家长是主;年幼的孩子不需要独立思考;不许随便喝可乐、不能随便开冰箱门……所有努力,都服务于考试成绩,至于人格成长如何,综合素质如何,都可以被“学识”掩盖。

其实萧百佑把三个孩子送进了北大的校门,这并不意味着他“成功”了,也不意味着他的教育方式是“科学”的,这只能代表他的教育方式适合他的三个孩子进入北大校园的路径。其他,则意义不大。这种剥夺孩子童年快乐自由幸福的“奴性”教育,带来的只能是对孩子的伤害,个性的泯灭,兴趣的缺失,发展的不完善。“有可能因为打骂,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但却让孩子产生了无比的 顺从感,失去了主见和自我创造力,人格发生变化,很可能在以后的人生某个节点中就会再次失败”。

事实上,现在的许多家长越俎代庖替孩子规划一切、操办一切,不但把手直接伸进了课堂,甚至连孩子的业余时间都不放过。在“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下,整个社会都在上演着一场“鞭打快牛”的大戏,他们也同样开始将“自身梦想”甚至“未竟的事业”转嫁到孩子身上。

众所周知,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通过玩来了解世界。玩,不仅有助于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和互助精神,增加他们与人交往的机会,以及学会理解他人、控制自己的本领。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只要没有什么危险,孩子玩耍时尽量不要干涉他。不要管得太宽太细,不要过度保护。不要以为孩子太小,不需要自己的空间。其实,孩子也需要自己的领地,一个好的游戏空间,能吸引孩子想玩的动机。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提供符合孩子生理需要和年龄需要的器材条件。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没时间玩是无奈的现实。越来越多的功课,没完没了的“培优”,剥夺了孩子享受童年的权力。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向社会诉说着童年的痛苦与无奈,宣泄着心底的渴望与反叛。如同吃饭、睡觉一样,“玩”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他们在玩耍中接触人生、感悟亲情、认知世界。应该说,“玩”不是有原罪的贬义词,它对于孩子的人际、道德、自控、性格等情感发育以及智力、生理发育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玩”也是孩子们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但曾几何时,人们对“玩”持有偏见,认为是对时间的浪费。“虎妈”、“狼爸”都惯用的是对孩子的钳制和奴役手段,培养出的只能是百依百顺、唯唯诺诺的“羊子、羊女”。

家庭教育是尤其需要注重孩子个性的教育,也是最能体现教育个性化的地方。在我国,家庭教育存在一种“概念化”、“模式化”的倾向,一些家庭出于对管教孩子的焦虑,总想“拿来”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取得立杆见影的效果。“虎妈”、“狼爸”受到一些家庭的追捧,与此关系密切。但是,由于自己的家庭环境不同,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情况不同,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不同,适合他人的模式,不一定就适合自己,甚至极有可能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到头来,模式没有复制成功,倒弄得自己和孩子精疲力竭。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家长似乎很欣赏“狼爸”,于是把孩子送给“狼爸”管教,这不是完全请他人来代替自己完成家庭教育吗?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切教育的真谛。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孩子做人的教育。由于家庭教育的这种功能,往往成功的家庭教育,与父母有无知识无关,而与有无教养有关,很多农村家庭文盲父母培养出懂事、有尊严的孩子,就是这个道理。分析我国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大多与父母不关注孩子的人格健康、采取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与孩子之间的亲子交流沟通缺乏有关,这需要的是父母花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生活,共同成长。

送进名校就一定是“教育的成功”吗,最终就一定能够成才?当然不是。肖川教授说:“只有能够关注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并进而成全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具有‘善的目的’的教育。”中国的应试教育、文凭至上已相当严重,很多父母单纯以成绩、升学、考入名校来评价家庭教育的效果,而对学生社会适应力、交际能力、独立判断力、动手应用能力等培养不足,已造成许多“高分低能”和徒有文凭却不适应社会竞争和需要的“生理成人、心理幼儿”。“狼爸式教育”,比弊端百出的“应试教育”、“填鸭教育”更甚。

现在新课程改革已进行10年,教育应提倡学生自主管理,强调孩子多方面综合发展,不能一味只盯着学习成绩看,“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教育要少一些强制压制,多一些真心实爱,多一些心灵的感动与发自内心的尊重。这样的教育才像是真正的教育。

第4篇

相比于“鹰爸”的特训、“狼爸”“虎妈”的体罚,亲妈“诈死”给予的虽然不是身体上的伤害,却是心灵上的痛苦。“不是亲妈”这句话对于一个孩子的伤害,不是当事人注定很难感受到。由依赖变为独立,骄娇之气消失殆尽,由此衍生出另外一种成长路径,并取得了理想中的效果;但孩子内心的变化、心中的阴影,却绝非一句“实情”就能理解。

“诈死”的得意表情之下,其实并无值得炫耀之处,现在谈论其方法的正确性,其实也未免有失偏颇。即便从最功利的标准来说,“成家立业,事业有成”也并不能完全作为成功的依据。知道实情之后的孩子将如何面对?其在13年谎言中造就的那点坚强是否会崩塌?母女之间由此形成的割裂能否缝合?双方都很难预料。自然,对于其他母亲来说,这样的方法不可复制,也不能复制。

毋庸置疑,亲妈“诈死”违背了基本的人性,使母女之间原本血浓于水的亲情和依赖瞬间荡然无存,并催使孩子作出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要么坚强而独立,要么脆弱而放弃,总之不可能再保持原样而无动于衷。从某种角度上讲,“诈死”是在进行一场赌注,这位母亲就像一个不计后果的赌徒,虽然最后拿了一副好牌,却输掉了所有的筹码。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教育方法同样不同取。当人家都扮演着“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角色,用亲情、温暖和责任去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刻苦,用人格去引导和带动孩子之时,这位母亲却扮演着相反的角色,走上了另一条南辕北辙的路。可以说,她的方法是荒诞而可怕的。但更可怕的地方还在于,即便是如此有违常规的做法,舆论对其的声讨却有气无力,反倒成为了少数家长羡慕的特例,并欲纷纷效仿。这对于孩子、教育、社会来说都是一场悲剧。

事实上,这样的担忧并非没有依据。尽管体罚已为人诟病,尊重孩子的权利也已然成为了社会的共识,然而现实之中,“棍棒教育”“体罚促进”“虐待成长”的教育方法仍广有市场,甚至还有东山再起的趋势。“鹰爸”“狼爸”“虎妈”的群体越来越庞大,辞职回家亲自教育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孩子就像一只玩偶,被家庭式的“应试教育”改造成了另外一种模式,而最大的“园丁”角色扮演者,不是老师,而是家长;最大的“苗圃”不是学校而是家庭;最重的体罚不是教育,而是剥夺。在那些被剥夺的权利中,除了身体免受伤害,成长免受干扰之外,有的甚至连亲生母亲是谁的知情权都已经丧失。

没有什么比“不是亲妈”的伤害更大,没有什么比亲妈“诈死”的教育更为荒谬。没有了人性作底,没有了对教育规律的尊重,收获的终归是痛苦与酸楚。亲妈“诈死”违背了基本的人性和教育规律,其只有教训,没有经验。

―――摘自“东方网”

点评

本文开宗明义,于题目中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全文的观点―――“亲妈‘诈死’违背教育规律”。作者认为,亲妈“诈死”与“鹰爸”“狼爸”“虎妈”式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违背了基本的人性和教育规律”,不能推崇,只能反思。同时对媒体舆论对这类教育事件的反应表示质疑,对“鹰爸”“狼爸”“虎妈”群体的逐渐壮大表示痛心。全文有理有据、批驳有力,给人以警示和启迪,值得大家在写作时评类文章时学习、借鉴。

第5篇

“虎妈”开启“动物父母”新时代

最早应该从两年前“虎妈”蔡美儿声名鹊起,登上,《时代》杂志封面说起。

“虎妈”蔡美儿为两个女儿制定了十大家规,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她写有一本名为《虎妈战歌》的书,一经出版,即引爆全世界对中西方教育的大讨论。虎妈的教育成果显著,大女儿14岁时就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钢琴,小女儿12岁时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如今,大女儿已经跨入哈佛大学的校门。

新闻追踪:其他动物父母不断涌王见

“猫爸”的崛起:“猫爸”常智韬则认为,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他主张采取个性化教育,家长要宽容,并善于和子女沟通。教育态度与虎妈截然相反的猫爸给了女儿极大的自由空间,但结果如出一辙,女儿同样考上了哈佛大学。

“狼爸”的个案:至于“狼爸”萧百佑,“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是他的宣言,他家里常备着鸡毛掸子和藤条,不准孩子看电视上网,甚至随意开空调。他说,孩子是民,家长是主,打是一种文化。他就那么“把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有专家认为,狼爸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复制的极端案例。

虎妈、狼爸、鹰爸、猫爸等“动物父母”层出不穷,他们被冠以动物的称号,缘由来自他们跟动物脾性相似的家庭教育方式。在他们或严厉或温柔的教育手段下,孩子们都很优秀。但对于他们的家教方式,人们褒贬不一。其实,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家庭教育是个性化的,并无可以直接套用的标准模板。不知同学们,你们怎么看?

我家也有“动物父母”

宋诗雨:披着狼皮的羊妈

学校放了四天假,但假期一眨眼就过去了,直到最后一天下午,妈妈问起作业时,我才想起躺在书包里的三张试卷、两篇课后练习和两篇作文。晚饭后,妈妈把我押到书桌前,要我把作业扑完才睡觉。什么?这么多作业,要写到何时?那今晚我都不用睡了吧。

我跟妈妈商量,求她和爸爸帮忙做两张试卷,没想到妈妈黑着脸,严厉地教育我:“前几天干什么去了?你都十三岁了,应该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快写,没写完不准睡觉。”

老妈真狠,难道她女儿的睡眠和健康比写作业更重要吗?委屈的眼泪止不住流了出来。可妈妈看也不看我,转身离开,离开时还不忘叮嘱:“动作搞快点,别拖沓!”

我边写作业边抽噎,哭着哭着就趴在书桌上睡着了。等我一下惊醒过来,看看桌上的闹钟,已经指向十二点。这时爸妈应该都睡着了吧。我蹑手蹑脚地走到爸妈卧室门前,房门没关严,从门缝里透出一道橘色的光,隐约问我听见门内传来爸爸的声音:“……干吗呀这是,你看你都几十岁人了还为女儿流眼泪。别担心……”“唉,我又担心她身体,又怕她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你先睡吧,我再去陪陪她。”

听到这儿,我赶紧溜回卧室,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一会儿,妈妈端着热牛奶走了进来,我留意到,她的眼角泪痕未干。“怎么,还没做完?你怎么这么笨,动作又慢,急死人哟!”又是一通数落,但妈妈叹了口气,接着说:“先把牛奶喝了,剩下的妈妈陪你一起做吧。”

你看,刀子嘴豆腐心,披着狼皮的羊,说的就是我的妈妈。

康荞:家有一只“老麻雀”

我听见班主任又跟妈妈“通气儿”了,老师在电话里告诉她,我最近在课堂上经常开小差,在座位上像个旋转陀螺,转过来转过去与人讲话。

当天晚上,妈妈不提这事儿,反而笑着问我,晚饭吃洋葱肉丝怎么样?我没多想,回答说,行,只要有肉我都爱。

第二天,等我回家后,妈妈问我,听老师说你一整天都坐得端端正正,注意力集中了很多呀?正好憋了一天的苦水,我连忙告诉她,我今天一整天都想放臭屁,坐在座位上不敢随便乱动,当然聚精会神咯。我继续说,我一直忍着不敢放响屁,怕同学们笑话。但一时没忍住,臭屁“哧溜”一下释放到窄中,我就和大伙儿一样,赶紧捂住鼻子,大声质问:“是谁放的屁,真臭!”哈哈,没有一个人怀疑我。

听着我洋洋得意的叙述,妈妈在一旁捂着肚子笑得快喘不过气来。她嘴里直叨叨,哎呀,你下次要再在课上开小差,我还拿洋葱给你吃。

我这才反应过来,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吃了洋葱会放臭屁。都怪我昨晚大意,一时忘记了这茬。妈妈真狡猾!

你不知道,在平常的生活中,但凡我不听话,妈妈眼珠一转,就有了对付我的办法。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一直顽强抵抗着妈妈的“进攻”,只是失败的次数比较多。老爸曾玩笑似的劝我:你妈可是江湖上足智多谋、经验丰富的“老麻雀”,小子,乖乖束手就擒吧!

蔡坤:我的猴子老爸

我的老爸,聪明,狡黠,将其称为“猴爸”,实不为过也。

英语,我的老大难。不久后就是期中考试,我的英语却还徘徊在及格线附近,为此,老爸老妈没少为我着急。

有一晚回到家,老爸一脸严肃地坐在桌前,不时叹气。我凑上前,好奇地问他:“爸,你怎么了?”

老爸皱着眉,苦恼地说:“单位评专业资格证,下个月我要考英语。那玩意儿对我这‘老年人’来说,算得上火星文!唉,你说怎么办?那可跟工资挂钩啊。”老爸突然一把拽住我的胳膊:“儿子,这回你一定得帮老爸。不如我们一起复习英语吧,还可以比赛看谁学得快。”

对了对时间,老爸的考试刚好在我期中考试后一星期,还有一个月,应该来得及。我点点头,勉强同意了他的建议。

每晚,我和老爸各自捧着一本英语阅读集,时而阅读时而记单词、做题,我还像模像样地给他讲解复杂的语法知识。早上起床,老妈为我们打开录音机听英语磁带,我和老爸又是一阵叽里呱啦的跟练。

坚持一个月,还真有效,期中考试那天,一张英语试卷我做得得心应手,再也没了以往的心虚,答案也不用靠猜和第六感。

等考完后的第一个周末,我起床后,看见老爸正坐在椅子上喝茶看报。我纳闷,“老爸,你这周不是要考试吗?你怎么现在还在家,不怕迟到啊?”

老爸悠闲地呷一口茶,狡黠地笑答道:“嘿嘿,我的专业资格证一年前就拿到手啦,笨娃儿。”“啊,我中计了!”我大叫一声,不甘心地一头栽倒进沙发。

我的猴子老爸用一招“苦肉计”就成功拯救了我的英语,他可够聪明、够厉害吧?

小编推荐――

有时候,父母、孩子都需要各自了解对方的想法。除了日常的沟通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书籍,来窥探一番父母和孩子的内心,然后,对彼此多一些理解、宽容和爱。

《怪兽家长》:屈颖妍著,这是一本关于一位香港妈妈痛斥“港孩”父母的“怪兽”行径的书。

《斗妈大全》:北京两名小学生完成的书籍,以漫画形式记录各种斗妈招式。在此书开篇,小作者郑重其事地写着“专为6-12岁学龄儿童编写,图文并茂的大全”。

第6篇

1、虎妈猫爸结局是毕胜男与罗素和好。《虎妈猫爸》是由姚晓峰执导,赵薇、佟大为领衔主演,李佳、纪姿含、潘虹、郭凯敏、韩童生、崔新琴、王森、董洁主演的都市家庭轻喜剧。

2、该剧讲述了虎妈毕胜男和猫爸罗素像很多年轻小夫妻一样,虽然有了五岁的女儿,还过着简单轻松的生活,直到毕胜男忽然发现周围妈妈们早已忙得团团转,而自己和女儿还懵然无知,终于面对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毕胜男一面把女儿从婆婆家接回,一面为女儿上学的问题忙碌。毕胜男和罗素为了女儿上学换房子,不料第二年却因各种原因推迟入学,毕胜男辞职回家陪女儿一年。入学风波刚过,罗素初恋女友、海归教育专家唐琳忽然回国,并主动倒追罗素,让罗素心生摇曳。回到职场的毕胜男和上司杜峰由对峙到和解,并在了解杜峰狼式教育背后的苦衷后,更生理解。而虎妈猫爸间,则出现了教育分歧与婚姻危机。最终罗素在父亲点拨下,明白毕胜男才是此生不离不弃的爱人,也懂得了自己作为一个男人和父亲应有的胸怀和担当。阳光下响起孩子们快乐的笑声,一家三口一起共同成长。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1、剧情:虎妈毕胜男和猫爸罗素像很多年轻小夫妻一样,虽然有了五岁的女儿,还过着简单轻松的生活,直到毕胜男忽然发现周围妈妈们早已忙得团团转,而自己和女儿还懵然无知,终于面对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毕胜男一面把女儿从婆婆家接回,一面为女儿上学的问题忙碌。毕胜男和罗素为了女儿上学换房子,不料第二年却因各种原因推迟入学,毕胜男辞职回家陪女儿一年。入学风波刚过,罗素初恋女友、海归教育专家唐琳忽然回国,并主动倒追罗素,让罗素心生摇曳。回到职场的毕胜男和上司杜峰由对峙到和解,并在了解杜峰狼式教育背后的苦衷后,更生理解。而虎妈猫爸间,则出现了教育分歧与婚姻危机。最终罗素在父亲点拨下,明白毕胜男才是此生不离不弃的爱人,也懂得了自己作为一个男人和父亲应有的胸怀和担当。阳光下响起孩子们快乐的笑声,一家三口一起共同成长。

2、该剧讲述了毕胜男和罗素本是一对幸福小夫妻,随着孩子教育中的难题的接踵而至,两人教育观念的分歧成了导火索,引发了家庭矛盾、情感冲突等一系的故事。

3、该剧于2015年5月3日在东方卫视、天津卫视首播。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

教育方式一直存在于孩子成长之中的重要问题,随着《爸爸去哪儿》等亲子节目的热播,在儿童成长教育中越来越缺失的关爱也重新引起大众的关注和思考。

关于教育缺失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也引发人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反思。我们不禁呼吁:让孩子在平等中成长。给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为祖国花朵撑起一片平等的蓝天。

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撞车事件一度引发大众热议。李天一从小表现出优异的天赋让老来得子的李双江万分欣喜,对孩子的溺爱也更加浓烈,就是这样一个性情温和,表现优秀的孩子在溺爱之下少年才情毁于一旦。我们不禁想要发问难道只有李天一错了吗?作为父亲难道没有觉悟吗?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道德,子不教,父之过。也是这句话反射了当下教育问题的弊端丑态,我们更应该让孩子在平等中成长,少些自私,多些宽容。而不是让孩子在溺爱中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而胡作非为。

在教育上也出现了很多例子,比如“狼爸虎妈鹰爸“,这样典型的教育方式也让人唏嘘一片。自古以来,孩子的教育问题关系整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幸福。让孩子在平等中成长,给孩子一个爱的空间。

向日葵在阳光的温暖照射下茁壮成长;小树在大树的庇护下挺拔高大;万物在春天的柔风里萌芽成长,同样的给孩子一个平等的成长环境,如同向日葵般成长。关爱孩子,我们或许无法做到绝对的平等,但我们能做到相对的平等,让孩子在平等中成长,让教育在孩子的身上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第9篇

但是,也有人提出,不是每个成功者都需要知道农村什么样?一些“五谷不分”的科学家、学者照样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同时,这样刻意地吃苦占用了孩子本不充裕的课余时间,有另一种应试教育之嫌。因为孩子依旧在被动的环境下吃苦、认识事物、培养非课业能力。另外,一些行走学校的过激行为,导致孩子受到伤害的新闻也时见于报端,这不能不引起重视。

面对上面两种观点,你怎么看待“吃苦”教育?你有什么话要说?你身边的人或你自己经历过“吃良药苦口利于病

秋千网@安小叶

无论你从事什么领域,都要有吃苦的精神。这样你才会在逆境中迎难而上,才会过五关斩六将。但不要将这些活动演绎成作秀,要切身地去感受。如果只是走过场,那就是浪费时间。

秋千网@风杨

吃苦好,如果什么都帮着孩子,真到了大学还不懂如何打饭、剥鸡蛋,就坏了!

腾讯微博@严淳杰

我能理解家长们的心情,像我上了初中后,才发现中考的内容很多是课外知识。所以我赞成这样的吃苦教育,毕竟学无止境。

秋千网@西西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作为家长,不得不为自己孩子的前途打算。其实,让孩子吃点儿苦是有好处的,他们涉世未深,享受惯了,吃苦能培养抗逆能力。

利病良药也可甜

秋千网@C丹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承认,他们吃的苦确实比我们多。但是,这不代表成功就一定要吃苦啊!相反,在朝着成功的方向前进时,更应该适当地放松。用应试教育的手段,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到头来意义却不大!

腾讯微博@闭眼睛

其实大家都不怕去吃苦,大家怕的是被吃苦,在应试教育还没改革的前提下,吃苦教育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秋千网@清摇

我觉得吃苦并不好。如果硬要让子女去吃苦,那肯定是被动的,最后得到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盲目地让子女去“吃苦”,这完全侵占他们的自由。培养能力,除了吃苦,还有别的办法嘛!

腾讯微博@自由的孩子

个人觉得“吃苦”这个字眼就不对,不该先入为主认为某些教育形式是吃苦的。体验各种生活本应是快乐的事情,孩子迫于应试的压力而趋于单一,不是刻上“吃苦”二字,他们就能懂得其中的意义。

是苦是甜叫入迷

秋千网@小明友

从小长在农村,也明白吃苦的感受,曾经也羡慕过城里的孩子,却没想到,到头来城里的孩子还要把此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不明白啊!

QQ空间@清时

人类的不断进步不就是为了远离贫苦的生活吗?如果因为想吃苦而吃苦,这样的行为让人费解。

QQ空间@封尘

遇到困难能吃苦是一种品质,但没事儿找苦吃就是吃饱了撑的。锻炼孩子吃苦能力是从日常生活中来,而不是故意制造的。更何况,谁说吃苦就要去农村。(特约编辑:海林夕)

第10篇

【关键词】《虎妈猫爸》 幼儿教育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27-01

一、隔代教育易教出不懂爱的孩子

《虎妈猫爸》一开始就扔出了隔代教育的问题,奶奶钟情于公主教育,倩倩平时就是公主的打扮与作派,对长辈没有丝毫尊重,说什么就是什么,把爷爷奶奶当下人使唤。电视剧演的可能略有夸张,但是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一般来说溺爱是大部分爷爷奶奶们的通病,不管孩子要求是否合适,总会给予毫无节制的满足,造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让孩子变得自私、任性、依赖性强,不懂爱。在工作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孩子不会和小伙伴友好相处,矛盾不断,没有规则的概念,我行我素,对人对物缺乏关爱。

通常来说,不自私的孩子才能看到周围的美好,才能更快乐的享受来自于家人、小朋友的爱。虽然幼儿园教育只是一部分,但是只要用心,这样的情形还是可能有所缓解的。

比如出去玩时,我告诉孩子们要爱护小树苗、小草,因为他们是有生命的,千万不能去踩踏;在吃饭时候,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小椅子轻轻的放下,因为放的重了,椅子也会很疼;在玩玩具的时候,让他们记得一定要在玩完的时候放回原处,并且要告诉他们,如果不能把玩具好好的归类,那么玩具宝宝就会找不到妈妈,就会很伤心的等等……经常把一些爱的教育融进故事里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当然,更多的还是要和家长多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的问题,让家长和老师来一起纠正养成好习惯,家长就可以放手了,用不着一会儿担心孩子不能快乐成长,一会又担心孩子不能适应社会竞争。纠正不良习惯,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幼儿教育切莫“小学化”

虎妈去陪同事面试幼儿园,听到同事的孩子“才会五百个字,拼音倒是学全了,可是数学不行,就会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乘法口决也刚学会。”据我所知,这种情况在各地都偶有存在的,不过不管怎么说,幼儿教育过早的“小学化”对孩子未来健康成长有害无益。

把小学学习内容前移,让孩子提早学会算术、识字、背诗词等最易形成的后果是,孩子对未来的小学课程因为“早懂了”而失去了兴趣,同时,在幼儿园阶段应该发展的个性、良好的情绪和生活学习习惯,却被忽略了。毕竟他们的学习任务是分阶段性的、循序渐进的。孩子在幼儿园基本活动就是游戏,而作为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在玩儿中活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识字是在每天的手口对应一一点读的早读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认识了;算数是在玩扑克牌中学会了辨别大小,在玩超市游戏的购物过程中,学习运用了加减法。润物细无声,在孩子没有感觉到学习的状态下,学习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三、“教”不如“不教”

在各路教育大集结,一起向倩倩招呼过后,倩倩抑郁了。虎妈终于放弃了用某种特定的方法去教她,而是顺其自然的把孩子带在身边,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去感染孩子,走上了言传身教这条路。

对幼儿来说,言传身教是个明智的选择。

第11篇

自从“虎妈”“狼爸”以来,中国式教育一直给人留下严苛的印象,然而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有效的,并不是严苛就不好。那么我们就浅谈谈这种教育现象。

从这类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从尊重孩子的角度出发的,对于孩子的严格要求是在尊重的基础上的。“虎妈”的孩子们也说母亲陪他们玩游戏,使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余感到轻松。

当今大多数的中国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他们只是认为严格就会一定有效,而不尊重孩子,不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从小开始心中满是埋怨,是不对的。

父母总是承诺却不兑现他们喜欢说一些不实际的空话,开一张空头支票给孩子,让孩子满怀希望的达到目标之后,却不得到目标中原先的奖励,甚至出尔反尔,几次三番欺骗孩子天真的心。不要用他还小,过几天就会忘了这种借口推脱。你的一次不履行承诺,都会被孩子深深的记在心里,给你带上一个不守承诺的帽子。这就是家长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父母一直以为家庭教育就是管束孩子,限制他的交友、阅读范围、出行等,而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范本,在家里,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师,父母是怎么样的人,孩子就最有可能成为父母那样的人,所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中国式教育的弊端就在于,中国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想法认为这是理所应当,长此以往,孩子不断模仿父母,也成为这样的人。然后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

中国的家长,愿你们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去尊重孩子吧!

第12篇

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莫过于父母了。我是一个很让父母操心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六年级,我的妈妈不论刮风下雨都是照常姐送我。我很爱她,因为她为了我、为了这个家付出了一切,但她毫无怨言。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看看我们中国的“狼爸”萧百佑怎样教育他的孩子,“三天一顿打”我觉得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为我们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啊。

知道我们第一任老师是谁吗?当然是我们的父母了,想想我们学的第一句话一定是爸爸妈妈叫我们的。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我爱你们,今后我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十几年的养育之恩,心中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爸爸妈妈请你们相信,也请你们放心。我长大了,会懂事的、不会再让你们会碎了心,在班里我会做老师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你们的好女儿,做好未来的接班人。

河南商丘民权县民权县第一初中初一:姚清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