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线实训总结

电线实训总结

时间:2022-12-23 02:55: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线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线实训总结

第1篇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针对电子专业和电接触的高频率,在学习基本电路之前让学生学习安全用电,形成一种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树立安全责任意识,树立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安全用电常识是电工类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学会安全用电是每个学生的基本任务。

2、学情分析

刚入校职校的中职学生普遍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不强,对纯理论的说教不感兴趣,大部分同学不善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见解,但他们熟悉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多分析,多表达,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校园安全用电基本常识

2.知道排除用电安全隐患的方法

3.知道触电后的急救常识

【技能目标】

能排查常见校园危险用电隐患

能正确对触电事故做一般急救处理

【情感目标】

培养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

1、排除常见校园用电安全隐患

2、对一般触电事故能做出正确的处理方式

【难点内容】

1、对一般触电事故能做出正确的处理方式

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①、讲授法

对于安全用电常识部分适当扩展内容并采用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授教学

②、情景教学法

以教室、实训室和宿舍为依托模拟危险用电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学习找出危险用电的行为并及时改正。

2、学法指导

让学生联系生活,亲自在情境中寻找问题和答案,通过分析、讨论和总结学习安全用电知识。

3、教学手段

多媒体、事实情景

三、教学程序

1、案例引入

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案例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本次大火案例,让学生明确用电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作为一名电子专业的学生更为重要。

导入:列举实训操作中安全用电的操作要求?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讲授新课

⑴、学生在校园内的用电安全情景演示

 教室用电安全

 实训室用电安全

 宿舍用电安全

设计意图:以“我们来找茬儿”的小游戏的模式,利用学生情景重现校园内常见的危险用电行为,让学生现场找到错误的地方并及时改正这些危险用电行为,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用电安全的重要性

⑵、介绍不同情景的安全用电常识,此过程注意和学生的实际校园生活相联系。

1.教室安全用电法则:

 不在教室内违规充电

 不在教室私自拉接插线板

2.实训室安全用电法则

 电烙铁冷却后才能放入工具包

 应定期检查实训用具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 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

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

 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新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

3.寝室用电安全法则

 不要随意更改线路

 不使用大功率电器

 经常检查电器

 养成安全用电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引导、对比分析、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介绍触电急救措施,注意此时需要注明只是理论急救措施,具体操作方法下一次课程中再详细介绍。提醒急救的重要性和正确性,否者只会给伤者带来二次伤害。

3、课堂练习,教学反馈

投影展示安全用电练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的练习、总结,加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

4、小结:简洁、突出本节知识的重点

5、布置作业: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扩大获取知识的途径。

四、板书设计

第2篇

关键词: 土木工程测量 项目教学法 情景导入法 任务驱动 成果评价

高职土木类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建筑施工管理的专门人才,使管理者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及技能水平。其中,土木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导向技术,是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技术。土木工程在各个阶段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工程施工过程和运营管理阶段,对高层、大型建(构)筑物进行沉降、位移、倾斜等变形观测,以确保建(构)筑物的安全,并为建(构)物结构和地基基础的研究提供各种可靠的测量数据。因而学习并掌握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是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现代工程建设的基本条件。对于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项目确定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教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分解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学生完成的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将知识分解为具体的项目是核心的步骤,并且项目要能够有效地涵盖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因而分解的难度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分解项目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以内;

(2)学生对所确定的项目及其结果有着较强的兴趣;

(3)项目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所比较熟悉的;

(4)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所涉及的内容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学习是有能力完成的;

(5)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最好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土木类专业测量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量仪器的操作应用,为将来从事土木施工管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具有实践性、技术性强的特点,较为适用项目教学法。据此特点并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可将此课程分为四个阶段性的项目。具体内容如表一。

表一中的各项目是根据一定的情景导入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任务的需要去学习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再进行综合实训。任务的完成由学生来主导,而教师则是通过引导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通过示范操作引导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练习操作掌握所应具备的技能,进而利用所学技能完成项目中的任务。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能始终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

2.任务实施

对于项目中的内容我们可通过情景导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实施,而“任务驱动”法中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探究的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要由浅入深具有层次感,要注意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例如我们为让学生掌握全站仪(经纬仪)的操作应用技能可进行如下的情景、任务设置。

通过情境展示和对三个递进式的提问的解决来完成。

情景展示:选一有高(低)电线通过的道路。

提问1:目测,电线距路面铅垂距离(悬高)为多少?

视觉的局限性不能满足施工或设计需要,引出利用工程测量的需要。

提问2:用什么方法可以既简单又准确地知道电线悬高?

从电压线上悬线绳测量出线绳长度,或找一较长木杆置于电压线下再量出线与地面间木杆长度。

提问3:高(低)压电线都有通电,上述方法因危及工程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不可使用,这样我们如何测量电线的悬高呢?

通过分组讨论,形成共识:

①利用我们已具备的数学知识――勾股定理;

②先离开高(低)压电线一段距离并测出已选点到电线最低处在地面上的投影的水平距离;

③测出所选点与电线最低处连线的垂直角,算出电线悬高。

归纳总结,得到全站仪的应用实质,说明全站仪的一种应用――悬高测量。

最后由学生分组去完成悬高测量。通过任务的完成,学生体会到工程需要产生了工程测量,问题推动着测量技术的发展,测量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工程产生的实际问题。

从项目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对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初步形成了计划,但真正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却又不知如何开始,这恰恰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教师不要急于指导,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启发式地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进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关注各小组任务实施情况,及时发现指正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不当之处,以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成果评价、分析总结

评价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当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评价对学生探究学习有很好的约束作用,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促进作用。在任务完成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及总结。可由学生各级组代表上台发言,讲解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情况,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同学间相互协作的情况;然后其它小组提问由发言小组回答,最后教师对各组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分析各组任务完成情况,表扬先进,指正不足,进而提出改进的方法及方向。总体来讲,在本课程的项目教学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在上课前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其实际情况精心设置项目中的任务;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做到分组合理,以利于教学任务的实施;

(3)在每一任务(或任务中一阶段)完成后要及时总结分析,给学生一定的约束感,同时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巩固与提高;

(4)对于学生的成绩考核与省测绘局职业技能鉴定站联合采用考证制,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具有实用性。

4.结语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项目教学真正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及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践为中心的转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体验到探索、发现、创新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增强了成就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因而是较为适合高职测量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汉雄.《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矿山测量,2007,(3).

[2]肖鸾等.工程测量教学改革[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5).

第3篇

关键词:线路理论基础;工程项目;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曾令通(1972-),男,广西灌阳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广西 南宁 530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JGB38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112-02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任务驱动,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是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基于典型产品或服务所设计的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工作任务的课程模式,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知识、技能学习结合任务完成过程来进行,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有利于避免任务本位课程围绕任务教的状况,有利于学生把握任务之间的关系,把握完整的工作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一、问题的提出

“线路理论基础”课程主要为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提供必要的技术理论依据,是从事该专业的技术人员不可缺少的基础理论课程,在高压输配电专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压输配电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2]“线路理论基础”课程内容庞杂,计算量大,公式复杂,概念抽象,课程建设相对滞后,教学模式仍以学科体系为主,忽视实践环节,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模式陈旧,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的脱节,缺少相应的工程项目为载体,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把各章节的内容彼此孤立,不注重其内在的联系及灵活运用,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毕业后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适应工作岗位,无法实现与企业零对接,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兴趣中求知,使学生在“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提高技能的同时,把理论知识也拓展到更高的水平,使其能够符合企业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通过将课程内容项目化改革,引入“110kV靖安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实例,重构“线路理论基础”课程体系,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工程实践,使线路设计来自实际而用于实际,培养学生线路设计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线路设计的兴趣,实现与企业零对接。

二、项目化教学设计

1.总体目标

通过对“线路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线路设计的基本方法、理论,按照电力勘察设计企业线路设计流程进行线路初步设计,具体线路初步设计的能力。

2.课程内容设计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通过去企业进行学习,聘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招开座谈会、讲学等措施,明确企业的对线路设计职业岗位变化和人才需求情况,重构“线路理论基础”课程体系。引入“110kV靖安输变电工程线路初步设计”实例,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电力企业线路设计流程,将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其课程模块及课时分配设计如表1所示。A线为课内项目,分别是:导、地线截面选择气象条件设计线路路径设计导、地线机械特性曲线绘制导、地线安装曲线绘制绝缘配合设计防雷设计杆塔设计基础设计设计说明书编制,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训练。B线为课外项目,学生可到企业进行训练。

通过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整合和优化,把相关的教学内容溶入到项目所对应的教学情境中,其课程内容与项目融合设计如表2所示。[3]

表1 课程模块及课时分配设计

序号 A/B线 项目名称 工作任务 学时

1 A线

(110kv靖安线路初步设计) 导、地线截面选择 设计导、地线截面 3

2 气象条件设计 设计气象条件 3

3 线路路径设计 设计线路路径 3

4 导、地线机械特性曲线绘制 设计导、地线比载和安全系数 6

设计导、地线的控制条件 9

绘制机械特性曲线 6

5 导、地线安装曲线绘制 绘制导、地线安装曲线 3

6 绝缘配合设计 选择导线绝缘子、金具 3

7 防雷设计 测量土壤接地电阻率 3

设计导线防雷措施 3

8 杆塔设计 设计杆塔的外形尺寸 6

绘制线路平断面图 9

设计导、地线防振措施 6

制作杆塔明细表 6

9 基础设计 设计铁塔、水泥杆基础 3

10 设计说明书编制 制作线路概预算表 3

编制设计说明书 6

小计 80

11 B线(海口狮子岭输园110kv输电线路初步设计) 80

3.教学手段

按照线路设计流程,A线项目以“110kV靖安输变电工程线路初步设计”实例在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线路设计室进行实训。依托道亨SLCAD平断面图处理及定位设计系统和西安思维PCAD、LCAD输配电线路设计系统等软件,按线路流程进行设计,加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为方便学生学习,本课程建立了网站。学生可利用本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库,随时下载电子课件、习题库、技能训练项目、开放性课题等内容。利用课程网站逐步建立课程学习的教学平台,开展网上答疑,通过邮件、论坛等网络通讯工具可实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学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教学方案

注重任务驱动,以项目为导向,推行项目化教学。每个项目学生自主完成,通过布置任务提出工程实例项目分析解决方案设计相关内容讨论总结经验讲解相关知识等环节,在此过程中,学生为主,老师为辅。遇到问题采用自己解决小组解决老师提示的步骤来完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训练方式和手段:布置任务;由各组选派代表(每次必须选派不同人员)用5分钟时间汇报方案,说明组内分工情况,如有遗漏,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根据汇报情况,小组间进行相互点评方案的合理性,教师作理论指导,解决部分出现的问题;各组完善方案,教师解决各方案的关键问题,分析各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作为过程考核依据;教师收取各小组的报告,并由小组代表汇报选择结果,教师做验收考核;教师做工作总结。

5.考核方式

每个项目按企业标准流程进行实训,多方参与考核,注重过程评价。以项目“测量土壤接地电阻率”为例,该项目主要流程为:准备工作断开电源接地电阻测试接线测量分析数据工作终结。团队制订测试方案,小组成员为操作员,小组长作为项目负责人,其他小组的组长作为监护人,教师监控整个项目的实施。项目考核由学生自评、小组评价、老师评价组成。学生自评由小组长根据本组成员参与情况完成考核,小组评价则由作为监护人身份的其他小组长来考核,教师评价侧重于过程监控。这种考核方式相对客观、公正,有助于过程评价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改革成效

1.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临场应变能力。

2.实现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

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都是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紧贴生产实际,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胜任岗位工作,实现与企业零对接。

3.丰富教学资料库

及时更新课程网站,通过上传最新的线路设计规程及相关设计的条文说明等资料,丰富了该课程网站资源,增强了学习的时效性,达到终生学习的目的。

4.提高教学效果

项目化教学深得学生的认可,学生的评教议教从原来的90分提高到98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改善。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第4篇

以我院化工工程系化工设备维修专业(非电类)为例,我对《电工技术》这门课程有以下一些教学改革的设想:

1教材内容的改革(以化工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席时达主编的《电工技术》第三版教材为例)。

首先,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删除不同科目交叉的重复内容,例如可编程控制器一章与化工仪表自动化课中一章内容重复,故删除不讲;正弦交流电一章,基本都是数学中相量的内容,内容繁难且与实际脱节,学生学习效果不好,故简化内容,以学生了解基本概念为主,例如电工考试中经常考到的“正弦交流电三要素”的知识点等;删除复杂的公式推导过程,教学生会直接使用公式计算即可,例如正弦交流电有效值的计算公式、补偿电容的计算公式等;变压器与电动机这两章,以学生了解这两种设备的结构、作用等为主,对于设备运行特性等复杂且不易理解的内容进行简化。用电安全知识和电工测量两个章节正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并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但有的教材中反而是轻描淡写,所以建议应强化和拓展这两部分的内容。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尽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解教学难点,例如讲变压器的结构这节内容,文字和图片不够直观,学生不好理解,变压器实物又不方便拿到课堂上,所以可以下载一些讲解变压器结构的视频或者演示动画,使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有趣的视频演示,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增加了信息量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讲电动机这节课时,电动机的结构单靠图片和语言很难描绘清楚,准备一个小的电机实物或模型,拆开后直接向学生展示电机内部构造和组成部分,既直观又简便;在讲电工测量中的万用表这一节课时,理论内容讲起来比较简单,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会万用表的使用,这一节课完全可以移到实验室,将这节理论课和万用表的使用实验课合并成一节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然的学会了万用表的使用方法,而且还节省了课时;对于电路分析方法和正弦交流电两章内容以理论知识和计算为主,所以要重视教师讲与学生练的有机结合,每次课后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课后的计算题,然后根据学生接受的具体情况,适时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的知识点迈进,计算题的选择以基本和简单为主,不要一味追求复杂的电路分析和计算,这样不但起不到掌握知识的效果,反而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尽量将所学内容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讲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时,可以直接在课堂上打开教室中的一个配电箱,让学生看看学校的供电就是三相四线制,而又紧接着讲解为什么我们家里用的却是单相两线制,这样让学生觉得不管学习的知识能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用到,最起码学会了一些生活常识,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知识是贴近生活实际的。

3实践教学的改进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的电工的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利用实验装置进行一些固化模式的操作,同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结合较少。学生学习完电工课程后,竟然还不会最基本的剥电线、接电线,更不用说是设计和维修电路了。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多增加一些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例如在三相异步电动机实验这节,让学生在维修电工实验室亲手剥线,接线,按照电路原理图自己连接电动机运行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多设计几个有实际意义的项目化实验实训,例如让学生为自己家的室内楼梯上设计一个由两个开关控制一盏灯的电路,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促使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并且加深了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学期末学生的考核,要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既要包括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的考核,又要包括实践应用能力的测试。在出理论试卷中,减少纯理论知识所占的比重,加大一些与日常生活或者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的实践题目。课堂的上多组织问题讨论,并把学生的表现加到其平时成绩中,引导学生学会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上是我通过一年来的教学总结出来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对《电工技术》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以供和同行进行探讨和交流。当然,这些改革的设想这还需要在进一步的教学实践中进行验证,我相信这些改革一定会对改善教学质量、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作者:班磊单位: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第5篇

关键词:教育培训;创新;素质提升

作者简介:吴萍(1981-),女,江苏南京人,江苏溧水县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助理工程师;赵红芳(1979-),女,江苏南京人,江苏溧水县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工程师。(江苏溧水21120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48-02

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加强“三个建设”,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的重要指示。2011年,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电网公司更是从战略高度,作出“进一步加强队伍素质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工作部署,并指出:提升企业素质,归根结底要靠提升队伍素质。要统筹推进员工队伍建设,确保员工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明素质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企业素质有效提升。

一、出台《员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考核办法》,激励员工自我提升

在培训工作上,江苏溧水县供电公司(公司)始终在寻求一种激励机制,努力促进员工从“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转变。2010年,公司研究出台了《员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考核办法》,为员工自我提升进一步创造好的条件和氛围。

把员工综合素质体现从16个方面来考量,包括员工当年绩效、人才当量提升、岗位练兵、技能竞赛、QC成果、科技论文、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年度评优等。员工在16个方面取得的排名、成果、成效,按照等级、格次不同均折算成相应分值,员工得分上不封顶。一年期满,每位员工以“自我举证”的方式为自己打分,获得的分值累加后,排名前30%的员工可获综合素质提升奖励,体现“有能力呈现者得分、能力呈现多者多得分、能力呈现突出者得高分”的素质提升激励思路。为防止员工工作重心有所转移,公司在综合素质提升中体现了员工“年度绩效”、“年度评优”两方面重要内容,向员工表达“绩效为先”的意图,个人提升应该首先以良好的绩效为前提,从而使员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和优质高效完成本职工作相互促进。

为体现综合素质提升举证过程中的公正透明,在经历员工自评和资料举证、部门和人资部汇总审核后,还专门设置了“公示”环节,目的是接受广大员工的监督,并进行员工间的提升情况的对比,这样有助于在公司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型组织氛围。

在综合素质提升奖励比例的确定上,设置的奖励额度中等,基数2000元,既不过重强调,也不使员工觉得奖励幅度小,无所谓。根据员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实际得分,由高至低排名,排名在前10%的员工为一等奖,奖励系数为2.0;排名在前10%-20%(不含10%)的员工为二等奖,奖励系数为1.5;排名在前20%-30%(不含20%)的员工为三等奖,奖励系数为1.0。另外,考虑到多经后勤员工在全面提升考核办法中能涉及到的项目较少,和主业一起排名无优势,为提高他们积极性,采取单独排名措施,在多经后勤员工中也产生前30%。2011年3月初,公司首次员工素质全面提升考核工作圆满结束,经举证评审,公司有179名员工参加排名,主业60名员工、多经19名员工获得素质提升一、二、三等奖。

2011年3月,公司根据素质提升考核办法实施后的分析反馈,并结合队伍素质建设要求,将原来16项考核细则进行了分值、考核内容的修订和完善,使之更趋合理。将考核项细分为“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明素质”三方面内容,新增廉政建设、行风建设、民主管理以及社会公益等四方面考核项,更加全面体现上级对队伍素质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公司层面开设“每周课堂”,专业部门深度参与自主培训

为切实推进专业业务与专业培训一体化工作,2009年底,公司尝试让专业部门深度参与培训项目确定和实施,并发挥主导作用,人力资源部全面归口负责。2009年11月,公司举行“每周课堂”开班仪式,使公司专业部门的培训实现了有组织、有计划。两年来,公司领导、部门主管、首席技师、主要技术工种核心和后备梯队成员以及兼职教师共计40余人陆续开设专题讲座,在全公司相关部门、员工中普及各类专业知识,全面提升各级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其中,公司层面共开展智能电网、人力资源、党风廉政、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突发事件等专题“每周课堂”28次,共有582人次参加。

公司“每周课堂”在管理上体现了常态化管理。仅活动筹备历时两个月时间。成立了以总工程师总负责、人资部具体负责的工作机构,出台了《“每周课堂”活动办法》,征集专题讲座、课题共计42个,并行文下发,涉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公司文化三大类。每课按照不低于2课时的标准开设,授课原则上在每周三或周四下午进行。每课结束后,人资部组织听课人员填写课堂反馈表,作为年度评比依据,同时收集员工关心的课题,作为以后“每周课堂”计划的参考。

公司“每周课堂”计划一个年度开展一次教学总结,评选优秀课目,对年度学习成果回顾,并部署下一年度教学重点和计划。每个学年将编制一套成果汇编,重点刊录具有推广学习价值的备课笔记、论文。2011年3月,经公司评审,我们共评出优秀培训教案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鼓励奖12篇,形成了公司《2010年每周课堂优秀讲稿汇编》发放到各部门,继续在专业知识培训和应用上发挥作用。

通过“每周课堂”的开设,公司为员工直接获取培训积分创造了条件。既有助于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积极推进专业培训一体化模式的探索,又督促公司管理干部加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使管理干部在综合素质上进一步提升。

三、长期致力于主要技术工种核心和后备梯队建设,鼓励员工争做技术带头人

公司主要技术工种核心梯队和后备梯队建设始于2006年,目的是加大公司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生产一线人员岗位成才。公司每年在变电、线路、营销调度等主要技术工种中采取评聘结合的方式,选拔一批技术骨干和业务尖子,引导他们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担负起本专业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责任和使命,并致力于培养年轻员工岗位技能提升。员工一旦被聘为核心梯队、后备梯队成员,每年要求他们针对本专业领域中的重点和难点开展专业分析、实践,至少有一个成果应用到生产管理工作中;要承担“师带徒”责任,传授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要带头参加故障分析、撰写科技论文、参加QC活动等,并取得成果。

2010年5月至9月,公司以核心、后备梯队成员为核心,利用迎峰度夏期间系统封网运行,班组生产安排较为宽松的时间段,在变电、线路、调度、用电等9大类12个专业中开展了专业调研,先后历经4个多月的时间。彻底摸清各专业现状,提出本专业具体存在的问题和专业发展建议,更好促进公司生产营销管理,同时为专业带头人成长成才提供平台。专业调研工作刚做完,在年底增补项目、2011年相关电网、基建技改项目上报过程中就发挥了积极作用。准备在此基础上,每年对专业调研报告滚动修订完善,力争使其能够成为生产营销管理一项基础性工作,长期发挥作用。

公司对主要技术工种核心梯队和后备梯队实施动态考核,坚持一年一考核、一年一聘用。各方面表现优秀、积极的成员将在下一年度继续聘用,没有起到专业带头作用的成员或因岗位性质改变的将不再聘用。同时,注意吸收专业成绩突出的新成员。

2011年2月,公司领导、人力资源部、生技部、营销(农电)部对2010年度聘用的11名核心梯队和5名后备梯队成员进行了年度考核,经过个人自评、递交举证材料、考评小组评定等环节,最终评出2名优秀核心梯队成员和1名优秀后备梯队成员,并经过层层筛选重新确定了2011年12名核心梯队、后备梯队成员。3月份,我们又对《溧水县供电公司核心(后备)梯队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核心后备梯队建设、逐步成为溧水公司提升员工专业素质的一项常态工作。

四、加强实训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员工随时就近的实战式培训

溧水公司对员工培训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并把员工实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早在2006年就建成了省公司农网配电营业工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基地建有能满足农电初、中、高级工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功能设施,主要包括一个培训中心和一个配电线路实训场。

培训中心根据操作项目需要,建有装表接电和低压配电实训室,定制了6套标准计量柜(GGD)内含电动机控制接线功能模块板6块;动力配电盘制作功能模块板6块;照明配电板制作功能模块板6块;单相电能表校验台1只;三相电能表走字台1台及各种规格电能表30多只;1套电能表错误接线电子模拟装置。加工了3块带支架的木板用于室内PVC管布线与护套线布线的项目。能够实现计量装置安装接线、故障查找及处理、电动机控制回路配线、低压照明及电力回路配线等实训功能。

另外,培训中心建有1个多功能教室计60个座位;1个计算机教室计55个工作终端,接入局域网。培训基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后勤服务方面,立足于在硬件上满足使用要求,在软件上提供人性化服务。设有学员餐厅、学员宿舍、活动场所等后勤设施。其中标准客房34间,可满足87人培训需要,一楼大餐厅可供100人同时用餐,并设有包间2个。活动场所设有羽毛球场地1块、乒乓球桌1套、健身器材1套等设施。以高质量的水准为各种培训、竞赛提供可靠、周到的服务。

在室外配电线路实训场地,架设了一套完整的10kV及以下高低压配电系统,共有12m水泥电杆4根,10m水泥电杆15根,10kV电缆1根(含电缆分支箱),配电变压器2台(含JP4型箱与进出电缆),10kV柱上开关1台,支线令克1组,高低压架空线路共16档,拉线11套。能够实现0.4kV架空线路更换绝缘子、制作安装拉线、接户线安装、接地电阻测试、变压器档位调试和直流电阻测试、导线弧垂调整等杆上附件安装检修等实训功能。

近年来,公司实训场所在满足员工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提升以及历年技能竞赛活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先后分批实施了全市1000多名农电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与南京工程学院联合举办员工中专、大专及本科后续学历教育;接待市公司多个单位装表接电、抄核收、配电线路等多项竞赛封闭训练,并承接过市公司层面配电线路竞赛项目。此外,市公司历年农电新进员工实训也安排在公司培训中心,较好满足了公司培训竞赛工作需求。由于员工技能培训上极为便利,溧水公司在农电技能竞赛、调考连续多年取得全市团体第一和多个单项第一,出现了陈德宝等全国农电技术能手。

2011年,根据江苏省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培训中心(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公司按照实训场所建设标准化的原则,制定上报了2011-2015年实训设施建设方案,计划分步分批建设、更新、完善培训中心相关设施设备,逐步建成供电所“四个一”工程,为公司员工“随时、就近、灵活”学习提供更多便利。

五、结束语

第6篇

三大培训

国网重庆电力调控专业教研室抓实继电保护骨干人才培养

集优秀师资力量,聘请17名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培训师,耗时5个月时间,除安排系统内三名现场经验丰富的兼职培训师手把手指导外,还聘请4名设备厂商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和讲解,让参培学员学到扎扎实实的真本领。开展培训师和学员“双向”考评,从课程、时间、师资、学员等多方面编制培训方案,采取教师与学员互相评分、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分阶段召集学员、教师进行讨论分析,获取教、学、用三者的交集点,及时改进培训工作。利用电科院二次智能实验室,将培训工作与工程建设相结合,编制可操作性强的培训计划,让学员在110千伏吊岩坪站、铜鼓山站、高观站等真实的工程中学习IEC61850的工程应用模型、智能变电站建设管理流程、二次系统集成测试技术、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分析装置工作原理、报文查阅和分析方法,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典型故障查找和分析方法等知识点,着力提升培训针对性。培训结束后,总结授课内容,安排专人对授课教师的课件、参考资料、复习题等培训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继保骨干培养教案,教案分理论和实作两部分,详实收录培训授课内容,并对部分内容进行解释和扩充。理论部分重新编制课件中的公式及表格等内容,优化排版,便于容易学习和理解;实作部分对保护的检验、排故等操作有详细的实施步骤、计算方法、示例数据及图例,能够直接应用于现场实际工作,将培训成果推广到基层单位各继保从业人员。

国网重庆检修公司:“案例教学”促直流专业骨干提升

在国网重庆电力运检专业教研室的指导下,国网重庆检修公司在开展电力直流专业骨干培养期间,利用500千伏万县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直流电源系统全面升级的契机,由两名国网优秀人才担任教练和老师,现场开展“案例教学”。首先,查勘。教练交代直流电源系统改造内容,分配工作任务,分组查勘汇报、评比。其次,编写施工方案。根据查勘情况,各组按“四措一案”制定施工方案,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完毕后各组宣读各自方案,比较鉴别,看看哪组的技术方案优越,看看哪组的安全措施到位,看看哪组的危险点分析准确,看看哪组的控制措施实用,自行查找差距,取长补短,落实最佳施工方案。第三,施工。严格要求召开班前会,组织工作人员落实安全工器具和设备,落实安全监护人,注意施工标准及工艺要求,每天工作完毕后清场,召开班后会进行总结。第四,调试。熟悉设备布局,熟悉直流电源系统电气原理及各部件功能原理,熟读设备说明书,熟练使用各种检测调试设备,熟练掌握各种调试方法。第五,验收。清楚验收标准,熟悉验收规程,掌握验收作业指导书,做好验收记录,给运维人员交代运行注意事项。

经过直流电源系统技改工程的全过程参与,各参培人员深刻感触到了“工作中培训,培训中工作”的乐趣和收获。“学习首先靠主动,其次靠动手,没有学不会,就怕不去学”璧山供电公司学员覃玲如是说。

国网重庆技培中心开发流动实训车送教送学上门

坚持“科技兴电、人才强企战略,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思路,开发并实施岗位培训、职业鉴定和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研制“流动实训车”,采用送技能培训上门的形式,为公司系统各单位送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教育培训的综合效益。

国网重庆技培中心开发流动实训车共两辆,每辆流动实训车内设有8个车载“多功能实训柜”,通过专用滑轨能够便捷地组建成24个实训工位。多功能实训柜上可更换二次接线安装板、无功补偿装置安装板 、低压配网故障模拟实训板等功能面板。流动实训车可以进行电工工艺、电气安全技术、装表接电、用电检查、隔离开关检修、电气试验、配电变压器测试、变电仿真、电力营销、低压配电、触电急救等实训项目,还可扩展其它实训项目。目前,流动实训车已先后到20余个供电企业,为基层单位开展技能培训、鉴定万余人次,行程超2万公里,在全员培训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依托工作现场开展线路竞赛

2013年10月17-18日,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在新建 110 千伏昌坪南北线路验收现场开展首届输电专业技能竞赛。30名参赛选手随机分为15个小组,经过初赛、决赛的激烈比拼,最终输电高级技师何荣六小组获一等奖,运维站站长贺晓勇小组获二等奖,运维站技术员邹峰小组获三等奖。

首轮比拼为验收新建 110 千伏昌坪南北线#40-#55段,2013年10月17日上午,15 组参赛选手经抽签确定比赛顺序后,各小组间隔20分钟,分5个点和裁判员同步驱车赶往现场,轮次从线路小号侧往大号侧验收,现场执行线路验收标准化作业,工作人员两穿一戴,严格履行现场安全工作制度,开展登塔检查和地面隐蔽工作开挖检查,对导地线、绝缘子、杆塔、附件安装、基础工程和通道情况分别记录缺陷,验收完成后将缺陷记录交裁判组,经裁判组集中评定,查出工程施工遗留有效缺陷条数排在前6位的优胜小组顺利进入决赛。

2013年10月18日,决赛现场同样设置为验收新建线路,110千伏昌坪南北线 #1-#10段施工单位在线路本体上的施工质量、工艺水平无可挑剔,这给参赛队员带来新的挑战。参赛队员充分发挥各自专业技能水平,清理交叉跨越、测量安全距离,发现杆塔迈步、绝缘子污秽、施工遗留物等缺陷。裁判根据比赛规则和选手在比拼中呈现的技能亮点,最终确定前三名得主。

“工作40多年,第一次经历这样高水平的激烈比赛。”“真正的理论结合实践的竞赛方式,比赛中可以深入学习线路设备结构、施工工艺等”……比赛结束后,不管是坚守输电一线几十年的老员工,还是新生力量,都纷纷感叹此次实地竞赛收获颇丰。

国网潼南县供电公司:把现场培训所学“克隆”给最基层员工

为切实提高配电运检人员岗位胜任能力,国网潼南县供电公司特邀电缆生产厂家技术专家到现场对配电运检人员开展电缆头制作技术培训。培训采用“克隆培训”即复制式的培训方式,分级自上而下培训,有层次、不走样的将培训内容逐级“移植”给各岗位员工。课上,由培训师给学员授课(我讲你听),讲述电缆仪器使用、电缆制作要领及在施工中电缆穿墙、埋设应注意的事项等。为检验学员掌握情况,再由学员进行复述(你讲我听),有偏差的地方由培训师现场纠正并做强化讲解(再讲再听),保证培训内容和信息传递一致性。与此同时,学员现场制作电缆头,由培训师全过程指导,让学员在实作中了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切实掌握电缆头制作关键要领。课后,上一级的学员担任下一级学员的培训师,利用工作闲余及固化培训日(每周五下午)采取同样的培训过程,对下一级学员进行“克隆培训”,确保将相同的培训知识“移植”到最基层员工。

国网垫江县供电公司:“能力考评”见成效

国网垫江县供电公司创新培训方式,采取“1+5”滚动培训、“3321”变电运维员工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对各专业生产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按照生产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考评实施方案,通过理论考试、实作考试、现场提问、综合测评,对6个专业94名生产人员进行了岗位胜任能力考评,考评合格率达97%。对考评合格者,不定期举行专业技能大赛,对优胜者予以通报表扬并奖励;对考评不合格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并通过“一对一”方式强化培训。

国网巫山县供电公司:“转岗培训”支撑用工调整

一是对供电营业所、后勤服务等低端业务岗位上长期职工实施转岗培训后,转移到主营核心岗位。二是对现有供电营业所“半工半农”的市场化用工采取强化培训,提升岗位胜任能力,以“加量不加价”的方式,承担长期职工转岗后的相应工作量。三是配套开展“农电队伍人才储备培训”,采取“推荐+退出”方式,建立农电人员储备队伍,有序置换技能不合格的农电人员,优化队伍结构。

国网重庆南岸供电公司:多方式检验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胜任能力

国网重庆南岸供电公司按照“人员全覆盖、分级分专业、实用实效”的原则,采用“一培训、二考评、三送检”的方式对生产技能人员进行岗位胜任能力测评。在变电、输电、配电、调控、营销5大类30个专业,全面开展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胜任能力培训与考评,自主测评的变电、输电8个专业采取“双盲”考评方式,即理论无复习题、实作无指定项目。自主测评的营销11个专业实作考评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将日常核心业务定为评价指标,对工作数量和质量进行量化评分,作为实作考评成绩,充分体现以学促用的目标要求。

做好全员培训工作,必须在观念上突破,在速度上追赶,在方法上创新。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曹宁

国网重庆长寿供电公司:开展“2+3”培训做实培训分中心

国网重庆长寿供电公司以渝东南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实施“2+3”培训(“2”即硬件+软件;“3”即跟班学习+集中培训+送教上门),全面落实“大培训带大中心”的要求,发挥辐射渝东南的培训作用。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建成投运线路、变电、电气试验、营销、通信等多个现场实训基地,基本满足渝东南片区各单位主要专业现场实作培训需要。二是培养师资队伍,聘用了78名兼职培训师,包括12名曾到渝东南各兄弟单位开展过短期培训的培训师,并向市公司推荐10名兼职培训师。三是多种形式开展现场培训。实行长短结合的跟班学习,组织国网秀山县、黔江区等5家供电公司12名干部和206人继保、调度、自动化等专业学员到分中心交流学习、跟班学习。开展220千伏张秀线属地化运维集中培训,对线路跨越的9家供电公司开展220千伏输电线路运维培训520人次,提高了属地单位高电压等级线路运维水平,确保了220千伏张秀线的平稳运行。以送教上门的方式派配电运维、营销专业等优秀兼职培训师到需求单位上门授课。

国网重庆江北供电公司:为片区培训建好技能实训基地

作为片区培训分中心单位,国网重庆江北供电公司致力于建设能用、实用、好用的技能培训实训资源,为片区和本单位员工技能培训提供坚强支撑。受两江新区的整体规划影响,现有综合性鱼嘴实训基地即将拆迁,将对近两年的现场培训工作带来极大影响。为解决此困境,国网重庆江北供电公司克服困难,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内部挖潜,有效整合前期GIS改造后调整出的开关场,积极筹建五里店技能实训基地,计划建成约300平方米室内和2000平方米室外的小型综合实训基地,以满足技能培训需求。

国网重庆綦南供电公司:以“劳模工作室”为平台建立“三带”员工培养机制

国网重庆綦南供电公司以“席世友劳模工作室”为平台,以各级技术技能优秀人才为核心,搭建优秀人才“带骨干、带徒弟、带团队”的培训平台和学习机制,促进全员能力素质提升。

一是“带骨干”主动履责,培训互动。根据技术技能专家评选相关管理办法评选出“带骨干”专家,通过班组学习、座谈会、交流活动等形式,让每个“带骨干”专家结合自身专业工作实际和学习心得轮流讲课,发挥特长,取长补短,分享知识经验,共同提高。

二是“带徒弟”延伸内涵,结对培训。以技术技能专家评选“师傅”,以全公司员工为“徒弟”,引入职业开发概念,自由双向选择,延伸“师带徒”的内涵,提升实用价值。

三是“带团队”研究课题,孕育成果。按照“导师+专业理论+实际经验”的构架,组建研究团队,结合企业中心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确定研究课题,开展针对性研究,在为企业破解难题的同时,建设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国网重庆北碚供电公司:以“全覆盖、双挂钩、三落实”为主线开展全员培训

一是“全覆盖”整体动员。工作方案涵盖“主业和集体”技能员工。二是“双挂钩”促进主动作为。制定完善相关机制,采取岗位胜任能力测评与风险抵押挂钩,与绩效考评挂钩。三是“三落实”提升培训效果。周密制定方案,抓好“岗位胜任能力测评”、“骨干送培和兼职培训师送教”、“竞赛调考的考前准备”三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培训效果。

国网铜梁县供电公司:自主培训出新招

一是建立“三年一轮”长效机制,覆盖生产营销主要工种,逐级加大考核力度,对考评不合格人员岗级降1岗,补考2次不合格人员岗级降3岗。二是实施“达人”计划,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利用公休时间,扎实开展调控“双技能”人才培养。三是深入开展“人人上讲台,有才讲出来”专题活动,把经验和做法讲出来,全面推进班组一线互帮互学,化解工学矛盾。

国网重庆合川区供电公司:“五措施”推进培训工作

一是早行动。2013年年初确定涵盖公司全部工种的11个培训专业,95个考试科目。二是严要求。培训标准覆盖岗位工作需求,制定分月计划,并纳入重点工作管理。三是细完善。建立周总结和计划机制,将进度分解到周,将计划细化到班组,化整为零,破解工学矛盾。四是强推进。按照差异化策略,通过外送,“一对一”部门帮扶基层班组,落实师徒结对,开展“管理人员讲指标”和“明星大讲坛”活动,实施全员考试等多方式全方位推进。五是建通道。对岗位胜任能力考评成绩突出的个人,按照能手、标兵、专家的晋升序列建立职业生涯成长机制,优秀者比照中层干部进行管理,拓宽人才成长空间。

第7篇

关键词高职 电工 照明 能力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既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证。高职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实质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这个素质结构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二是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是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四是在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

1 高职院校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现状

电工照明实训环节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楼宇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技能性的实践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照明设备的安装、室内配电布线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能和方法,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真正达到电工中、高级的技能操作目标。

电工照明实训环节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再进行实训,由于之前大量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导致在实训过程中很多理论知识已经忘记或记得不是很清楚。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先把理论知识一股脑的灌给学生,后面全部是进行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相反还会有厌恶和抵触,学得很多,学会的却少。特别是在电工照明实训装置上,大多都是在平面的木板等物体上进行,缺乏真实环境下的立体的实践学习,学生碰到实际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有的同学回家后连自家的照明系统出问题都不知如何去处理。学生就业时,在工作岗位上还要实习半年到一年时间才能胜任工作岗位,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进入角色太慢。

2 改进高职院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措施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实际状况,主要从教学方法和实训装置上采取措施:一是采用项目的一体化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二是更换原来平面的实训装置,改为立体的房间式的装置。

项目一体化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的工作任务。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实践中把电工理论与电工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和体验,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真正实现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理论实际一体化的教学。

电工照明实训项目的主要内容为:室内电气照明系统的主要组成;照明点的布置和线路敷设操作;常用室内电气照明装置的选用、安装、布线、调试与验收;室内电气照明工程材料预算;室内电气照明工程资料整理等。可以让学生在七个方面的技能得到训练:室内电气照明供配电系统及配电箱的安装,电线导管及线槽的铺设,导管穿线与导线连接,开关、插座的安装,灯具安装,电气照明施工图材料计算,电气照明施工资料整理。

电工照明实训项目化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步骤:

(1)确定电工照明实训任务。以室内配电布线装置(小房间)为实体,房间内可设置有常用的照明电器、家具等。根据房间内家具位置和照明与控制要求,将房间内的照明系统分成多个任务,如用白炽灯实现的双联控制、用日光灯实现的单联控制、床头插座和写字台边的插座安装、电表与控制箱的安装接线、风扇调速器的安装接线。确定完成室内配电布线装置(小房间)电气照明工程的时间与目标建设要求。

(2)制定电工照明实施计划。学生根据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间,制定完成电工照明设备配线与安装的实施性计划,编写项目实施计划,确定操作步骤。

学生一般由4-6人组成一个施工小组,项目实施计划由小组内成员共同商量制定。在项目实施计划中应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项目预计完成时间与进度安排,施工步骤与质量目标等方面内容。项目实施计划经教师确认批准后,即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3)电工照明实训计划实施。学生根据任务要求的质量目标,制定自己小组的施工方案,完成室内配电布线装置(小房间)电气照明工程的操作施工,同时整理出施工的资料。

(4)电工照明实训质量控制和检测。为了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教师与学生均需要按电工照明安装的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与质量检测,并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施工资料,如建设方案、每项任务的实施与合作、质量管理要求等。

(5)反馈与改进。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把在操作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学生,首先由学生提出整改方案,不完善的老师再加以引导,最终达到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项目任务,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6)电工照明实训课程成绩评定。在电工照明实训教学中,由于将实训分成多个任务进行,涉及到的实训项目较多,学生要完成每个项目的操作训练,因此采用综合评分的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考评更为合理。综合评分是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综合成绩、平时成绩的综合。理论成绩包括每一个项目的动作原理、检查方法和故障分析的书面记录的完成情况;技能操作成绩包括学生完成每个项目的先后顺序、接线工艺及平时技能项目比赛的综合;综合成绩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实训纪律、问题解答、环境卫生等几项情况的综合;平时成绩包括平时每个分项目考核成绩的平均。

3 电工照明实训环节项目教学带来的思考

整个电工照明实训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相长的一体化教学过程,教师扮演一个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项目教学法的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则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起指导或提示作用。

而对于学生而言,实现的是“项目学习法”,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训练的一体化学习,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它将电工照明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独立计划工作的机会,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完成的同时,项目工作成果和学习方法的过程评价也同时产生。

因此教师的项目教学法的本质是使学生实现“项目学习法”,目的在于学生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训练,体现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

3.1教师的观念要转变

教师需要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良好规范的习惯。在电工照明实训环节中,将实训装置设置成一个真实的室内场景,可配备相应的照明电器与家具,让学生自己感受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实现室内照明、负载插座、布线等任务的实施。让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易错易混淆的知识也是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而不是教师给予的;实践经验是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也不是教师灌输的。学生通过这样的“项目学习法”,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

3.2项目化教学要有基本设施保障

项目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学生不再像以往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课,而是突出学生是“项目化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训练操作中自主“动”起来、“学”起来。如电工照明实训里面接日光灯、白炽灯、电风扇、电表、布线等,为了能给每个同学有“动”起来的机会,需要一些设备的支撑,教室要配有多媒体,给实施项目化的电工照明实训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3.3项目教学法应注重团队合作,要注意学生两极分化

项目教学法,是几名同学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团队的合作很重要。如电工照明实训,床头开关和插座的布线有一段可能就要在同一个线管中,这时负责任务的同学要相互配合。另外,他们与负责照明灯具接线的同学也要相互配合好。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学生两极分化,特别是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思想,教师要有思想准备,并设计好应对措施。

3.4项目教学法的不同任务之间要有衔接

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衔接性语言,能够把不同任务、不同模块衔接起来,把理论与动手操作环节衔接起来,把前后不同工作任务中出现的理论知识衔接起来,如白炽灯的工作原理和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单联开关和双联开关的区别,这样学生才不会有“零乱”的感觉。这不仅需要教师对整个训练内容体系之间的关系有深刻把握,而且要求教师打破线性的教学思维,将系统网络的思想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3.5要有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素质能力方面的评价

电工照明实训课程可以延伸包含有多个项目、模块或工作任务,且这些项目模块都有各自的特点,如照明和网络,电压等级不同。因此,如果采用单一的考核评价模式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要针对各模块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考核评价方法,先分别考核,再统一评价。评价内容要从理论知识、技能水平、素质能力三方面进行。特别要重视对学生实际工作基本态度和规范操作意识的训练,一个同学在进行安装接线操作,其他同学就一定不能随意送电,这些都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目前国家在高职院校中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方法,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具体实施,项目驱动、学生考核评价等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教师对项目教学的驾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且,我们也要思考电工照明实训采用项目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不是最好的,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的去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左秀珍.建筑电气安装与装饰照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 阴振勇,李英姿.建筑供电与照明.教学实验装置的研制与开发[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3:56~58.

[3] 吴全全.“项目教学法”――中德职业教师资进修项目收获之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5O~55.

第8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实践教学校企结合仿真软件电力仿真实验室

新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培养工作于生产、施工、服务第一线必须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建设的基础和重点。

近期我校大力开展了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活动,通过教研会讨论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结合,不断的创新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践教学制度。为我校学生毕业后顺利被用人单位接受创造了有力条件。

在过去的两年教学过程中,我先后担任了我校发电厂专业06、504级和07、505级的电力工程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对这门课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发现了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课程性质

《电力工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能较好地适应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理论知识面广博和工程应用能力强的人才培养需求。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工程应用、实践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电力工程是我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遵循电力生产“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的方针,以电能生产和传输为主线,主要讲解电力系统的组成,发电厂、变电站与输电网的接线方式,输电网主要电气设备的结构、参数与运行特性,电力网的潮流计算、调压调频、电力系统稳态与暂态特性及其分析计算方法和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让学生能充分掌握好电能生产、输送、变配等相关的系统工程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以及电力工程技术在国民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让学生了解电力工程领域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和内容。使学生不仅具有广博的电力工程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工程计算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

1、发电厂概述。知识点:能源开发与有效利用;火力发电和水能发电的生产过程与生产原理;风力和太阳能发电、以及其他新能源的发电的原理。

2、电气主接线。知识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形式与种类;各种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主接线;高、低压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工厂供电系统的主接线;建筑配电系统接线;配电装置。

3、输电网运行分析。知识点:电能质量分析;电网各元件的参数和等值电路;电网的等值电路;输电网的潮流分析;电力系统频率分析。

4、配电网运行分析。知识点:配电网的电压计算;配电网的损耗计算与降损措施;简单配电网的潮流计算;复杂配电网的潮流计算;配电网的无功补偿和电压调整;配电网的短路电流计算。

5、电力设备的选择。知识点:电力设备的发热和电动力计算分析;电气设备选择的条件;母线、电缆、绝缘子的选择;高压电器的选择;低压电器的选择;发电厂和变电所

6、电力负荷特性与计算分析。知识点:负荷曲线与特性分析;负荷计算的方法;工厂、建筑供电负荷的统计计算;负荷预测简介。

7、继电保护基础。知识点: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单侧电源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电网的接地保护;主设备保护;10kV配电系统的保护;工厂、民用建筑供电系统的保护。

8、防雷与接地。知识点:接地概述;雷电的形成与危害;防雷装置;输电线路和变电所的防雷;工厂供电、建筑配电系统的防雷。

9、电力工程设计。知识点:电力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电力设备图形符号;电力工程CAD简介;变电所电气设计示例;工厂供电设计示例;建筑配电设计示例。

四、实训课程的改进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我觉得关键在于改革实训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比例,加强校企合作。

《电力工程》作为发电厂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获得从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或工矿企业供电部门工作所必须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而这些部门也正是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主要领域之一。也为进一步选修其他电力类课程奠定必备的专业基础。原授课计划中更多的是侧重于理论课的讲授,强调电力系统设计与短路电流的计算,但是针对于目前的就业情况,高职学生已经很难从事电力系统设计工作,更多的毕业生会从先一线的生产,监控和操作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训条件与学生动手机会。

电力系统静态仿真模拟实验及暂态仿真模拟实验,国内只有少数几所学校拥有此实验条件,因需要投巨资购买基于VLSI的多机系统仿真软件,并且实验目的主要是针对与锅炉与汽轮机操作,及电气自动化专业电网控制方面,对我校发电厂专业作用并非十分显著。可适当调整,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定课时的发电厂电气部分仿真上机实验,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了解电厂生产现场的操作流程及应付突发状况的方法。

同时,应适当组织学生到发电厂和变电站参观,直观地感受各种电气设备;并安排学生进行断路器控制及操作等实验。大力推行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以学校和课堂教育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着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订单式培养的模式转换。

近年来,我校通过不断的改善教学条件,与河南煤化集团下属多个电厂通过协议达成了“双赢”的合作机制。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使得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到现场去,与工作人员同吃同住,实实在在的操作设备,按时按质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甚至通过思考,提出的某些创意可被应用到生产中,为企业创收。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带动了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因此,应充分利用学校优势资源,增加实践教学力度,发展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室内装饰设计 装饰施工 实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66-03

1 学习装饰施工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升温,室内装饰行业迅速崛起,各式各样、档次各异的装饰公司随处可见。与此同时,基于市场导向,各大专院校、高职高专、技工学校等纷纷开设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专门针对装饰行业的培训机构也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表面看来,装饰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学生有相当多的途径学习装饰设计并投身到该行业中,但实际上由于该专业开设门槛低,学生报名踊跃,导致很多学校忽视了教学质量,学生在校期间得不到优质的教育,毕业后在投身到装饰行业的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再者,大批专业素质不过关的学生涌入,对该行业的长远发展也十分不利。

纵观开设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的各个办学机构,其课程开设都以美术基础、设计表达、计算机软件等为主,有关装饰施工的课程,其课时在教学整体安排中所占比例普遍不到5%,而且大部分都是以讲授的形式进行,实训内容很少涉及。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学校对装饰施工课程不够重视。从室内装饰行业来看,室内设计师与装修施工人员有着明确的分工,室内设计师主要负责跟客户交流、设计方案、绘画图纸、施工现场指导等,而装饰施工人员则在工地施工,既脏又累。普遍认为,室内设计师主要从事技术工作,无论社会地位、收入都较施工员高,所以办学机构开设的室内装饰专业也是主要以培养室内设计师为主,从课程安排来说向装饰设计极力倾斜,只象征性地开设少量装饰施工课程,草草了事。

实际上这是办学机构对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的一种误解。虽然从分工来说,室内装饰设计师并不需要从事实际施工工作,但其从事的是装饰工程的规划统筹工作,从工作规范来看,需要对装饰工程各个部分都熟悉,其中当然包含装饰施工。从工作内容来看,室内装饰设计师需要绘画施工图纸,如果不懂施工工艺,绘画出的施工图纸就失去了实际指导意义,容易造成错误施工或留下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施工现场复杂多变,室内装饰设计师还需不时进行现场施工指导,协助施工员解决问题。如果室内装饰设计师不懂施工,那就只能依赖施工人员自行调整,如此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

2 装饰施工实训模式分析对比

既然装饰施工课程如此重要,那应该如何开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装饰施工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所以其教学侧重点也应该放在实训上,装饰施工实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尽管比例不高,但目前确实有部分办学机构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在开设装饰施工实训,其实训模式各有优缺点。通过对这些实训模式进行总结归纳,并对较常见的装饰施工实训模式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如下所述。

2.1 校外施工实训见习

校外施工实训见习,即组织学生到装修工地现场观摩施工工艺,通过教师讲解及施工人员现场示范进行学习。这种实训模式的优点在于能让学生亲临施工现场,增加其对施工工艺的感性认识。如果学生对某些施工环节存在疑问,可以直接请教老师或施工员,进行现场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图纸与实物对照,了解施工图与实物之间的关系,帮助其熟悉施工图纸的绘画。通常情况下,工地是多种工艺同时进行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相对陌生的工艺进行重点学习。学习时,先在旁边进行细心观察及记录,尽量保持独立思考,带着问题去观摩更能加深学习印象。

尽管校外施工见习有着诸多好处,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不少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地联系困难。

安排学生进入工地观摩学习会加大施工管理难度,影响施工进度,所以大部分装修工地并不欢迎学生前往,即使同意,前往工地的学生人数一般也控制在5人以下。一般来说,一所学校一届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这样一来,需要安排的见习工地一年就要达几十个,实行起来难度极大。

(2)教学安排困难。

从时间上来看,装修工程的动工时间具有不确定性。为了让学生跟踪施工全过程,必须在工程启动时就迅速安排学生赶赴施工现场,如此原有的教学计划也不得不中断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由于每个工地能容纳的学生人数有限,同一个班的学生往往只能分批到不同工地进行见习,各个工地的启动时间又存在差异,这给教学安排带来极大的困难。再者,每个见习小组必须至少配套一名负责教师进行现场指导,这就要求学校必须配套相应数量实习指导教师,很多学校的师资配备难以达到要求。

(3)交通住宿安排困难。

由于装修工地与学校存在一定距离,学校必须安排车辆送学生到工地。装修工程时间跨度大,少则一个月,长则半年,学生要学习完整的施工流程,必须进行全程跟踪,这样车辆就必须经常在学校与工地间往返,如果同期见习的人数及工地较多,学校的车辆运载能力往往跟不上。让学生在工地附近进行临时居住是解决交通问题的一个办法,但是高昂的租金以及学生校外长期居住所带来的管理及安全问题,也是必须考虑的。

(4)安全隐患大。

由于学生对工地十分好奇,见习过程中必然表现得十分活跃,但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即使做好安全措施,也有可能出现意外。事故一旦出现,无论学校还是施工单位都要负上重大的责任,这也成为学校开展校外施工见习及施工单位接收见习学生的最大顾虑。

校外施工见习实训是施工实训教学中最直观、最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给予学生最真实的施工体验,但执行过程中需要克服组织、安全等问题,操作难度较大。

2.2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近年来大城市的房地产项目都纷纷采取买房送装修的销售策略,开发商需要在短期内对商品房进行批量装修,需要临时招募大量装饰施工人员。这些临时招募的施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工人低劣的施工质量更是造成业主对物业不满意、验收不通过的主要原因。为此,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开始考虑构建自己的施工团队,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以保证施工质量。为了保证受训人员的基本素质,相对于面向社会进行学员招聘,开发商更偏向于与学校合作进行定向培养,校企共建装饰施工实训基地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校企共建装饰施工实训基地有诸多好处,具体表现如下:

(1)资金充裕。

由于有企业的介入,资金问题很容易得到解决。在企业的资助下,实训基地内所有的施工设备、材料均可按实际生产标准进行配备,否则使用真实装修材料进行实训所带来的巨大消耗是学校单方面难以承担的。有了企业的支持,学生就可以真正动手,亲身体验真实的施工工艺,真正掌握施工技能。

(2)专人指导。

为了培养出合格的施工员,开发商一般会委派技能出众、认真负责的熟手施工员对学生进行培训,所教授的内容也必然是最贴近实际的。在教学过程中,其必然会对教学质量严格把关,让学生反复训练,直至达到上岗要求。另外,由企业配备实训指导教师能进一步壮大学校的教学团队,使教学安排更灵活。

尽管校企共建装饰施工实训基地有着以上优点,但这种实训模式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从选择合作对象的角度,由于以培养装饰施工员为主要目标,所以开发商往往选择办学层次较低的学校进行合作,如中专、中技等,较高层次的学校由于学生择业定位较高,开发商一般不会考虑合作。从办学安排来看,由于开发商对施工员的需求受开发项目的影响,具有间歇性,所以也不能以此作为学校教学的常规实训方式。从学生角度来看,尽管企业愿意出资出力,所教授的内容对学生未来在行业内发展也很有帮助,但仍然有不少学生认为施工员社会层次低,工作又脏又累,以致于他们不愿把握由企业提供的定向培养机会。由此可见,尽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能提供学生最完善的实训环境、最优质的指导、但其局限性也注定了这种实训模式只能局部开展。

2.3 校内施工实训室

即使没有企业的支持,学校也可以通过自身的投入,建立校内施工实训室。校内施工实训室由学校单方投资运作,独立性强,可行性高。校内施工实训室内所设置的实训工艺及实训材料应该与实际施工流程相符,指导教师也应该具备一线装饰施工经验,根据真实施工流程对学生进行指导。校内施工实训室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掌握各种装修工艺,边做边学。

与校企共建施工实训基地相比,校内施工实训室失去了企业的支持,施工设备及装饰材料由学校单方面提供,学校所承担的经济压力会比较大。目前,只有少数学校创建了校内施工实训室,且一般都只能选择性地开展诸如铺砖、铺设木地板等损耗低、材料可重复使用的工艺以节省开支。个别办学资金比较充裕的学校会开设木工、贴墙面砖等项目,这些工艺都属于一次性施工,后续的施工实训必须对原有工艺进行拆除,这必然导致墙面等原有建筑结构受损,施工次数到达一定数量后甚至需要对墙体进行拆除重建,成本投入极高。

总的说来,校内施工实训具有教学效果好,操作自由度大及投入成本高等特点,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承受能力适当开展。

2.4 校内施工工艺展示室

由于资金投入较高,校内施工实训室只能涉及个别工艺,那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整个施工工艺都有所了解呢?设立校内施工工艺展示室是个不错的选择,根据施工工艺展示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材料展示室、工艺展示室。

(1)材料展示室。

材料展示室有两种,一种是对材料进行单独展示,这种展示室构建简单。由于装饰材料往往需要相互搭配才能产生效果,对材料进行单独展示不利于学生掌握材料的装饰效果,同时难以让学生对材料的施工工艺形成感性认识,这种展示方式仅适用于通识性教学。另一种是整体效果展示室,展示室实质上就是装修样板房,其材料搭配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对他们今后掌握材料的运用与设计都很有帮助,但整体效果展示室仍然没有对材料的施工工艺进行交待,对学生掌握施工工艺帮助有限。

(2)工艺展示室。

工艺展示室也有两种,一种是单独工艺展示室,在展示室内一般会划分成若干区域,每个区域会对材料的构造进行局部展示,如木饰面施工的展示会在一独立砌筑的小面积墙体上进行施工,把工艺的侧面进行暴露,让学生在正面观察其装饰效果的同时,亦能从侧面观察其内部构造,对学生掌握材料运用及施工工艺都有一定帮助。一些由于安全等问题不便由学生动手实训的工艺(如电工)也可通过工艺展示进行辅助教学。然而,此类展示室所展示的工艺往往彼此独立,缺乏联系,不利于学生对装饰工程进行整体把握。另一种是整体施工展示室,与单独工艺展示室相比,整体施工展示室一般以整个工程案例作为展示内容,简单说来,就是一个正在施工的样板房,所有工艺都处于半施工状态,学生通过观察完工部分了解材料装饰效果,通过观察未完工部分了解材料施工工艺。此外,由于所有工艺都处于同一个工程当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施工流程系统讲述,与实际更贴近,学生印象更深刻(见图1、图2)。

尽管学生不能亲自动手,但由于施工工艺展示室工艺齐全,方便教师对施工流程进行系统教学,其展示功能也能增加学生对材料装饰效果的感性认识,且只需进行一次性投入,后续运作及维护成本较低,所以对于有意进行装饰施工课程建设的学校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2.5 施工模型制作

大部分的装饰施工工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模拟,尤其一些原理性较强的工艺,掌握其布局原理比具体操作更为重要。如电工布线设计,电箱、各处电器与开关间的连接是关键,一旦设计错误很可能造成断路或短路。相对而言,电线的具体操作不外乎是导线的交接以及绝缘体的包裹,并无太多技术含量。由此可见,对于一些侧重原理设计的施工工艺,完全可以通过操作施工模型来达到教学目的。

施工模型实训教学的关键在于模型设计,负责模型设计的教师首先要对相关工艺掌握得十分透切,然后根据工艺选用实际施工材料的代替品,并提供案例图纸,最后由学生动手组装。仍然以电工布线设计为例,教学时,先给定施工案例的平面布局图,学生根据图纸使用轻质板材按比例制作墙体模型,为后续布线工作准备载体。学生可根据电位的分布,在相应地点安放小电灯及插座。接着,学生从事先准备好的供电盒引线到各电位,对于灯位还要引出开关。最后,在电盒内放入小号电池、通过小电灯检验各开关及插座的有效性,最后由教师对电线的布局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改进建议。除了电工外,水工、木工同样可采用模型实训教学(见图3)。

相对于现场施工实训来说,施工模型实训对教学场地并无特别要求,即使在课室都能开展。教学投入也较为节省,很多施工材料都可以使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代替,例如水工的水管可以采用吸管进行代替,取材简单方便。另一方面,由于学生需要自己进行工艺设计,并动手组装,这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帮助。

施工模型实训教学有着成本低、针对性强的优势,尽管其实训效果不如施工现场操作明显,但对于一些侧重原理设计的工艺来说,其教学效果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2.6 数字虚拟施工实训

当今社会,一些学科开始采用先仿真虚拟再实训的教学方式。这种实训方式主要适用于一些实训成本高、危险系数大的学科,例如数控、汽车驾驶等。采用这种实训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员在计算机前熟悉操作流程,在实际操作时能起到节省资源、安全保险的作用。由此看来,数字虚拟教学方式同样适用于装饰施工实训教学,如果能把数字虚拟施工实训与各种实践性施工实训模式配套,必定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数字虚拟施工实训对场地要求较低,只要一个配备完整的计算机室就可以了,尽管其成本不算低,但都是一次性投入,且后续使用和管理相对简单。在计算机前,学员除了可以了解实际施工步骤外,还可以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材料装配施工。另外,交互操作部分还可以加入一些游戏以及考核元素,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学习配套要求较低,而且可以进行远程学习,因此,学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学,学习效率较高。

尽管数字虚拟施工实训有着以上好处,但实际中甚少有教学机构采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市面上暂时没有专门针对装饰施工实训的仿真软件,基本都是作为建筑施工仿真软件的一个附属内容,涉及的内容比较单一,教学上也缺乏深度。从实际来看,一般只有专门开设建筑类专业的学校才会考虑购买这类软件,并主要作为建筑施工专业的学习工具来使用,室内装饰专业只是在使用该类软件的附带功能而已。另外,市面上的仿真软件一般是按节点进行销售的,一台计算机只能对应一个节点,仿真软件无法随意复制扩展,如果想成规模地使用,则需要购入大量节点,教学成本也随之大幅提高,这使得虚拟实训软件的使用规模受到很大的限制。

尽管数字虚拟施工实训暂时还处在起步阶段,其推广存在着诸多的困难,但应该看到,随着数字化教学的逐渐普及以及数字教学资源的快速增长,今后虚拟仿真必将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数字虚拟施工实训也必将成为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主要实训模式之一。

3 结语

装饰施工实训不但可以让学生熟悉施工工艺及施工图纸阅读,且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活跃学生思维,是室内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在具体执行上,装饰施工实训种类繁多,且各具特点,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从培养目标、经济能力、教学质量、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不同装饰施工实训项目进行合理搭配,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菲,黄杨.室内设计教学中应重视的实践环节[J].现代交际,2010(12):228.

[2] 曾猛.浅谈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综合实训室的建设[J].现代装饰,2011(3):102-103.

[3] 张冰.可拆装式装饰施工实训教学装置[J].中国专利,2008(1).

[4] 罗晓良.模拟教学法在室内设计实训课程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2):127-128.

[5] 曹会波.小议模型制作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中),2011(6):54.

第10篇

关键词:维修电工;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教学思路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我认为要想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我就自己的个人经验着重几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完善

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已经不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求,因为理论课的教学大纲是以研究讨论为出发点,而单纯的实训课程的教学却又注重实物操作和反复实践。为了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走校企合作,工作结合之路,我们必须重新制定和编写符合理实一体化教学需求的授课计划和教学大纲。并结合教学大纲编撰出一本适合自己学校和社会需求的一体化教材,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和信息来源,因此,理实一体化教材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没有好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就很难取得良好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此教材最好由各校各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共同讨论商议完成。根据自身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硬件设备进行编撰。要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理论知识应服从实践教学的需要,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是教材成为实用性教材。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跟专业不相关的一些知识要大胆舍弃,但是语文,英语,数学,体育等基础教育则必不可少。教学大纲中还应把安全教育的部分着重标识出来。请同学们在安全的基础上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不仅能够做到理论分析,更能熟练的操作,把学生打造成全能型人才。不再是眼高手低,一问三不知的毛头小孩。

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领域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好的教学方法 之一。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课堂和车间为一体,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为一体,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为一体,让学生有计划地按照教师确定的课题和学习要求进行的专门理论结合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有理论讲解,有操作示范,还有操作训练,最重要的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在课堂上有秩序的动起来,我认为的较为恰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如下:

1、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需要讲述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对同学们的学习有什么要求也要提出来。

2、分析学情:要对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以及掌握技能水平的高低有所了解,只有将学生这个主体的基础了解的够透彻,才能制定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3、剖析重点难点:将重点难点贯彻到课堂中,让同学们快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同学们将复杂变简单。

4、设立特定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进度和速度,设立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法,帮助同学们拨云见日。教师多做项目案例示范,情景教学示范等。

5、创造优良的实训环境: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的硬件和软件都要配备,创造真实和仿真环境。最好理论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进行融合。边讲理论边做实训联系。穿插教学。

6、划分学习小组:每组3-5人为宜,分组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学习积极程度,每组设立一名小组长,并保证每组都有学习能力强和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以先进带动后进。这样全班同学都能最大限度的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

7、编排教学过程:包含(1)工作任务的提出。(2)教师讲解知识。(3)教师示范操作。(4)学生分组练习。(5)教师巡回指导。(6)教师检测评价。(7)教师归纳总结。(8)教师布置新任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8、奖惩分明:鼓励学生,调动积极性,对那些做的好,做的快的学生给一定的奖励,对哪些等着吃现成果实的懒惰者要有一定的惩罚,鼓励同学们互帮互助,团结一心。体验团队力量的优越性。

9、举办技能大赛:在一定的时候举办技能大赛,调动同学们的参赛意识和荣誉感。让同学们在学习中就开始有一定的使命感,还能鼓励同学们更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三、分享自我经验,不断总结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下面我就以一个简单的设计课题具体描述一下我认为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例如电力拖动理实一体化课程,首先我们知道电路的原理非常重要,如何讲清楚很重要,想要让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丰富多彩必须想一些小办法,传统的分析电路未免显得枯燥乏味,我在讲课的过程当中经常把学生身上都分配许多角色,例如我在讲接触器的时候,先拿一些实物给同学们发下去让他们自己先观察,讲到接触器中的七付触头同时动作时,可以找一根很长的木棍,叫几位同学抓着木棍不能松手,然后我拉着木棍向前移动,这几位同学就会跟着向前,让同学们理解接触器的线圈得电之后,接触器的七付触头是同时动作的这个原理。我还把接触器亲切的称作“白雪公主”,把那七付触头称作“七个小矮人”,并告诉孩子们永远记住,七个小矮人永远伴随着白雪公主。我这样试过很多班级,好多同学毕业了还一直记着。我尝到了甜头,于是想方设法在其他知识上也尝试一下。在同学们都将电力拖动实训盘上所需要的元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都了解之后趁热打铁,下一步就是要讲解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图的工作原理了,我会告诉同学们,我就是一个某某工厂的老板,现在我需要找“设计师”帮我设计控制线路好更好的完成生产。而孩子们就是我需要的设计师,他们就会动脑筋帮我想办法,比如用一台电动机进行拖动,经过大家的讨论我就会带着学生画出点动控制线路原理图。等到下个课题,我就会说我需要一个连续控制的线路然后让他们动脑子设计,慢慢的单向连续运行控制线路也出来了,之后就是正反转,星三角降压启动,双速控制,顺序控制等等各种电路图。甚至到后面学到PLC和变频器的时候也可以让他们自己设计。从而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而不是传统的老师一味的讲而学生只是去听。

其次,除了设立情境让学生们参与进来之外,还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刚开始可以几人一组,让他们有明确的分工,靠团队的力量完成整个操作。但是,需要个人展示的时候也不能示弱。例如我们在讲维修电工安全教育的时候,我会找来一些旧的电线,木棒,还有常用的一些电工工具,在教室现场模拟触电突发状况,让同学们几人一组现场对触电者就行施救,几位同学互相商量对策后,按照正确的触电急救知识将“触电者”救活。之后再模拟一个现场只有一个人的时候,看他如何进行触电急救,此人只能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操作。课后让同学们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重要性和自身的缺点,之后的学习当中就会根据情况作出调整,该独立的时候沉着冷静尽个人全力完成任务,分到小组时互相配合,尽情的感受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培养出又能团结一心又能独立完成任务的全能型人才。

第11篇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

作者简介:江梁艳(1982-),女,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电业局,工程师。(福建福州350025)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21-02

一、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现状

未来的五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步伐,全面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即“三集五大”),这将引发电网格局和功能定位的深刻变化和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重大变革,这一至上而下的重磅改革举措无疑将对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县公司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职称等级、技能等级偏低,加之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专业素质的总体水平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相距甚远,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优秀专家人才匮乏;从事电网核心专业人才紧缺;员工总量超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管理人员冗余相对严重,生产一线留不住人才,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管理、技术、技能人员的能力素质处于公司系统的中下游,普遍文化素质、职称等级和技能等级偏低,管理水平、新技术应用能力、技能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通过加强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全面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主要做法

福州电业局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将县公司员工培训纳入全局各专业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采用集中教学、送教上门、跟岗培训、竞赛帮带等方式,将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强化各职能部门对分管专业的帮带责任,根据县公司的薄弱环节和培训需求,制定专门针对县公司的专业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项目和责任人。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帮带部门预先制定培训策划书和现场技能考核方案,明确培训和考核的目标内容。县公司人员到局本部跟岗学习,每人指定一名导师,开展“师带徒”全过程管理,通过安排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方式,强化动手能力,确保工作量饱和,提高县公司员工专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1.建立健全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机制

(1)建立帮带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局总工担任组长,各职能部室和帮带部门行政负责人、分管培训领导担任组员,统筹帮带培训工作相关事项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2)制定并下发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管理办法。明确各帮带单位行政负责人作为帮带培训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各班组长作为各帮带培训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部门培训员作为本部门全部帮带培训项目的联络人,明确帮带培训工作各方以及参训人员的责任义务,规范帮带培训流程,严格考核管理。

(3)制定并下发全面推进岗位资格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农村供电所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修订细化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师徒培训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并要求各县公司遵照执行。

(4)在年初充分调研各基层单位培训需求和职能部室业务培训要求,在逐个县公司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福州电业局加强全员培训工作的方案》,将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列入年度重点培训任务,下达《福州电业局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表》,明确具体帮带项目、帮带方式、时间安排、项目负责人等,作为全年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开展和考核的依据。

(5)根据《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要求,稳步推进教育培训积分管理,借助培训管理系统平台,对局属各单位(含)的职业能力培训工作成效和员工的能效进行全面量化管理。将单位培训成效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责任状、月度KPI和月度工作计划合约考核,纳入县公司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验收考核,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各部门参与自主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励和促进员工“岗位成才”。

2.规范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过程管控

(1)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需求定期(年度)征集制度。一是各县公司负责根据本公司人员情况及工作实际,在收集、甄别、分析本公司重点紧缺专业人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定期向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申报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二是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对各县公司报送的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初步审核把关,并报培训中心审核。

(2)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方案正式行文通知制度。帮带单位负责提早与送培单位就具体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对口沟通,结合相关岗位技能要求、计划参培者的工龄结构,把送培单位最盼、最缺的作为帮带培训工作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培训策划书,明确培养目标、学习和工作任务,并于计划开班前一周向培训中心报送相关帮带培训项目通知文件、帮带培训策划书、现场技能考核方案等,由培训中心统一行文并通知送培单位报名参训,从而保证帮带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

(3)实行帮带单位为主导、送培单位为主体的考勤管理制度。一是帮带培训单位负责为帮带培训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对帮带培训人员进行统一考勤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定点点名签到、集合学员并将学员交接给当天指导人,及时与送培单位沟通联系,协调解决帮扶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各送培单位负责妥善做好参训人员的相关工作交接事宜,保障参训人员在培训期间专心、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和学习任务,定期与送培单位联系,并在参训人员中指定一名负责人,积极配合做好参训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做好参训人员业余生活的安排工作,确保参训人员不酗酒、不赌博,保障培训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三是帮带培训原则上不得请假,帮带培训人员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应事先向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提出申请,并履行书面请假手续,再由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商局培训中心同意后方可请假。

(4)严格履行作业安全资质确认和安全监护制度。一是参培人员经原单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相应岗位资格证书,并向帮带单位提交相应证明,帮带单位检查参培人员安规培训考试合格证明、岗位资格证书,确认合格后方可允许参加现场培训,并将参培人员名单报安监部备案。二是进入生产区域,帮带单位指导人负责告知参培人员工作岗位和作业现场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紧急处理措施,并做好书面记录,严格落实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加强参培人员作业过程监护,检查督促参培人员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规定,对参培人员不符合安全作业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三是进入生产区域,参培人员负责自备、正确佩戴、使用全套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服从现场工作负责人指挥,严格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负责,不允许单独工作。

(5)专家挂帅,严格把关,确保培训实效。一是在综合考虑帮带对象、帮带需求的基础上,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各级专家人才、劳模、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竞赛教练、个人前六名选手、班组长、业务骨干专工作为指导人,承担理论辅导和现场业务技能训练指导任务,为帮带培训工作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二是采用集中培训和跟岗学习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以及系统化模块化培训方式,侧重技能操练。根据培训规律,集中培训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安排技能项目的操练,采用老师讲解示范,参训人员分组分批操练观摩,老师指导点评的方式帮助学员逐步适应直至熟练掌握相关操作程序步骤、工艺和规范。指导人统一对每个参训人员的技能掌握情况、熟练与否进行总结和记录并及时反馈至参训人员。三是跟岗学习以压担子、交任务、提要求为主要方式,保证一定的工作量,切实提高帮扶人员动手能力,以工作带培训,以工作检验培训成果。

(6)实行跟岗学习一周一总结,期满总考核和日常随访制度。一是指导人负责为每位跟岗学习人员编制《周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学习与工作任务,并对计划完成情况实施跟踪。跟岗学习人员于每周学习与工作任务完成后认真填写《周工作总结》。本周计划和上周总结于每周二之前报培训中心备案。二是帮带培训期届满时,帮带培训部门会同培训中心和专业职能部门,组织专门针对帮带培训人员的现场技能考核,并对帮带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工作态度、工作表现、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出具鉴定意见。

3.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制度

一是培训中心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全年帮带培训项目应于11月之前完成。帮带培训计划中未明确具体帮带培训项目执行时间的,由送培单位和帮带责任单位积极协商确定并报培训中心备案。因送培单位未能按照计划时间送培或怠于送培而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送培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因帮带责任单位原因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帮带责任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二是经期满考核鉴定优秀的,参照《师徒培训管理办法》给予指导人适度绩效奖励。

4.结合竞赛开展帮带,以赛促培,以考促练

将竞赛调考作为促进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构筑“金字塔”型竞赛体系,搭建了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海西・榕电杯”竞赛平台,以一个本部单位员工搭配两个县公司员工的方式组队,由各小组组织本小组内县公司竞赛选手跟岗培训,做好赛前集中培训调考、跟岗学习、赛时观摩、赛后总结,以赛促培、以考促练,锻炼新人,促进经验交流和推广。

(1)“海西・榕电杯”继电保护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均已于2011年5月23日至7月13日之间结合营前变验收和鼓山变综自改造等项目分期分批完成了赛前跟岗学习任务,2011年7月14日至8月4日分三批安排至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培训中心县公司大二次实训室进行实操训练,每批一周,对三套线路保护和三套主变保护装置进行试验和调试,以线路保护试验和调试为主。

(2)“海西・榕电杯”送电线路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2011年7月18日至28日统一安排在鼓山输配电实训基地进行第一阶段集中培训;集训技能项目主要为“110kV线路耐张塔更换单串合成绝缘子的操作”、“110kV线路停电补修导线”两项技能项目的竞赛规范化训练;理论辅导以送电线路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高级工部分)所有题库为主要内容。第一阶段集中培训期间每5天安排一次理论笔试,集训结束安排技能考核,于2011年8月1日至14日安排跟岗学习,2011年8月15日至24日安排第二阶段集中培训。

(3)“海西・榕电杯”调度自动化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已于2011年7月底分期分批安排跟岗学习,以现场实际操作为主,培训内容包括网络线、2M线制作及测试,调度数据网设备配置,自动化主站系统问题排查,数据库操作,调度画面绘制等。

(4)“海西・榕电杯”办公应用软件竞赛,县公司人员于2011年6月23日至26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基础应用培训,于2011年7月17至19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深化应用培训和公文写作培训。

5.将兼职教师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定期举办涵盖县公司的兼职教师年度轮训,每年至少举办1期县公司兼职教师技能项目考评工作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县公司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促进县公司技能考评工作的规范化。

6.专家人才传艺授课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根据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安排,结合福州电业局专家人才众多的优势和一线员工对技能提升的强烈需求,全面开展专家人才传艺授课活动。认真搭建培训讲座平台,为福州电业局各专业专家提供授课机会,为全局员工(含县公司)提供专业学习、跨专业拓展,专业深入学习机会,开办专家传艺授课24期,授课专家24人次,参训学员638人次,其中3期应县公司要求送教上门。

三、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成效

第12篇

Key words: power system;neutral point operation mode;comparative teaching;MATLAB

中图分类号:G712;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200-04

0 引言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之一是在企业从事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工作,“供配电技术”课程旨在为这些职业活动提供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1]。其中“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这部分教学内容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技术课题,涉及到供电可靠性、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继电保护、通信干扰、系统稳定等方面[2],对于电气类专业学生来说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学要求以理解与掌握基本概念为主。为提高教学效果,笔者从中性点概念、运行方式分类、比较教学法、MATLAB仿真等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

1 中性点概念的理解

GB/T2900.1-2008《电工术语 基本术语》中对“中性点(neutral point)”的定义是:多相系统星形联结的公共点,或单相系统的接地中间点。GB/T2900.50-2008《电工术语 发电、输电及配电 通用术语》中对“多相系统中性点(neutral point in a polyphase system)”的定义是:星形连接的设备中(例如电力变压器或接地变压器)的n绕组公共点。对于这两个定义,学生并不难理解。对于星形联结的各类电力设备,譬如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调相机、避雷器、电容器组、电抗器组、用电负载等等,“电力设备的中性点”是指“电力设备的星形联结公共点”。

在以往教学中,一般都笼统认为“电力系统中性点”就是星形联结的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3]。然而在工程和科研实践中,笔者深刻感受到,将“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与“电力系统中性点”区分开来,视为两个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以下两个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基本概念。

实例1:图1是某0.4kV电力系统简图[4],该系统有两台变压器。图中A点是变压器1的中性点,B点是变压器2的中性点,那么系统中性点是哪一点呢?

学生经过讨论,有几种意见:①A点、B点都是系统中性点。②C、D、E、F点都是系统中性点。③D点是系统中性点。④E点是系统中性点。

笔者分析如下:从理想电路拓扑结构的角度来看,A、B、C、D、E、F点没什么区别;但是从实际电路与施工运行的角度来看,这些点是有区别的。A、B点是变压器二次侧星形绕组的公共点,位于变压器室;C、D、E、F点则是配电盘PEN母排上的结点,位于配电室。从D点引出的线作为0.4kV系统的中性线,从E点引出的线作为0.4kV系统的保护线,因此D点才是0.4kV系统的中性点。从A点至D点、从B点至D点之间的这段导线则是变压器的保护中性线,它必须绝缘。

实例1总结如下: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简称IEC标准)为了区分“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将星形联结的发电机或变压器的公共点称为星形结点(star point)[4]。笔者认为,“发电机或变压器的星形结点”名称更为科学,但由于历史原因,国内习惯称作“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因此必须明确,“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对于0.4kV系统,不妨这样来理解:从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引出一根绝缘导线,根据具体需要,在这根绝缘导线上选择某点,即可作为系统中性点;若发电机或变压器没有中性点,而系统又需要中性点,则可利用接地变压器,得到一个系统中性点。

实例2:图2是某110kV电力系统简图[5],该系统有三台变压器。图中A、B、C点分别是三台变压器的中性点,三个点之间没有联结线。那么系统中性点是哪一点呢?

学生经过讨论,大部分认为A、B、C三点都是系统中性点。

笔者分析如下:若此110kV系统只有一台变压器,则系统中性点当然就是这台变压器的中性点;若此110kV系统的三台变压器的中性点联结在一起,则可根据具体需要,在这根联结导线上选择某点,作为系统中性点。但是现在三台变压器的中性点没有联结在一起,因此系统中性点在物理上不会特指哪一台或哪几台变压器的中性点。

实例2总结如下:对于110kV及以上系统,在分析单相接地故障等实际问题时,可根据网络拓扑、网络元件参数得到一个等值电力系统。该等值电力系统就有一个中性点[6]。

2 运行方式的分类

中性点运行方式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由此带来较多的名词术语,学生在看技术文档时,对这些术语常常觉得模糊不清。笔者在教学中抓住两点原则:一是将“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与“电力设备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区分开来,二是弄清术语的物理意义。

若讨论对象是某台具体的电力设备,则设备中性点运行方式的物理意义很直观、清晰。譬如变压器,有以下几种:

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高阻抗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中阻抗接地中性点经低阻抗接地

若讨论对象是某个指定范围与等级的电力系统,譬如某钢铁厂110kV系统,则该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的物理意义有时不是很直观。目前最常用的是按照接地短路时接地电流的大小分为大电流接地系统和小电流接地系统[7]。为了突出物理意义,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的分类如下:

中性点有效接地中性点非常有效接地中性点普通有效接地中性点非有效接地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谐振接地中性点高阻抗接地中性点低阻抗接地

“中性点非常有效接地系统”在物理上是指系统的所有变压器都直接接地,也叫“中性点全接地系统”;“中性点普通有效接地系统”在物理上则是指系统的部分变压器直接接地,至少要有一台变压器直接接地。

对于现场电气技术人员来说,判别某个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具有实际意义。以图2为例,该系统有三台变压器。若三台变压器的中性点运行方式都一样,则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当然也就与之一样。若三台变压器的中性点运行方式不一样,则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是怎样的呢?

美国电机工程师学会(AIEE)第32号标准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该标准沿用至今,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认同[6]。GB/T50064-201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中引用了这一标准。根据标准可知,无论这三台变压器的中性点运行方式怎样,只要各种条件下系统的零序与正序电抗之比为正值且不大于3,而且零序电阻对正序电抗之比不大于1,则该系统可被认为是中性点有效接地的,否则就是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笔者在教学中,一开始就将“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区分开来,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两个概念。相应地,将“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运行方式”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也区分开来。实践表明,这样做是有效果的,因为概念清晰了,在进行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实训时,可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避免很多操作失误。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两个问题要让学生弄清楚:

①若某个系统的发电机中性点直接接地,是否意味着该系统是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

发电机中性点不能直接接地,这已成定论。至于原因,文献[6]有详细分析,教学中可简要介绍其中的原因。因此判断系统是不是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不能看发电机中性点,而应该看变压器中性点,当然仅看变压器中性点是不够的。

②在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能否就地直接接地?

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笔者根据标准和实践总结后认为:

1)在中性点有效接地的低压系统中,不允许“变压器中性点就地直接接地”,须从变压器中性点引出一根导线,根据具体需要,在这根导线上选择某点直接接地。GB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对此有明文规定。至于原因,文献[4]和[8]均有详细分析,教学中可简要介绍其中的原因。

2)在中性点有效接地的高压系统中,迄今尚有争议,没有定论。施工实践中,有将变压器中性点就地直接接地的,也有从变压器中性点引出导线后再选择某点接地的。

3 比较教学法的运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在众多的教学法中,笔者对比较教学法情有独钟[9]。“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这部分内容非常适合采用比较教学法,将每种运行方式从接线、特点、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与特征,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更加鲜明、牢固。为此,笔者精心设计了三张表格:接线比较、特点比较、应用范围比较,在理实一体化课堂用多媒体展示。

对于电气类专业,该教学模块约占4~6个课时,主要为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教学内容打基础,因此表格里的内容需要精心选择、组织,以定性分析、实用结论为主[10]。譬如特点比较,笔者从供电可靠性、过电压、绝缘、防雷、继电保护、系统稳定、断路器工作条件、对电网结构的要求、故障点附近的生命危险等九个方面进行比较[11],见表1。

4 MATLAB/SIMULINK仿真教学

电气领域从业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在现场进行电气故障诊断。各种电力系统在发生各种故障时,三相对地电压和线电压、线路零序电流、故障点接地电流的暂态波形和稳态波形是怎样的呢?目前在供配电实训装置或电力系统实训装置中无法通过实验观察得到,学生得不到直观、深刻的感性认识。

考虑到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既有趣又增加了感性认识。图3是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仿真模型[12],电源采用“Three-phase source”模块,输出电压为10.5kV,内部接线方式为星形联结。四条输电线路Line1~Line4均采用“Three-phase PI Section Line”模块,线路长度分别为130km、175km、1km、150km。

在图3的基础上,在电源中性点接入一个电感线圈,其他参数不变,可得到中性点谐振接地系统仿真模型。两种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波形结果如图4、图5所示。对比分析波形可知,当单相接地故障的暂态过程结束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故障点接地电流幅值在29A左右,中性点谐振接地系统则在4A左右,学生由此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消弧线圈的补偿效果十分明显。

另外在图3模型的基础上,稍加改进还可以模拟同相两点接地故障、间歇性单相接地故障等,不赘述。

5 结语

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学生毕业后在企业从事值班电工工作,反映“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给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是:

①基本概念很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概念清晰了,在从事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实际工作时,可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避免很多操作失误。对于教师来说,要努力让学生建构起正确的、清晰的概念,避免让模糊的,甚至错误的概念占据学生的大脑。逆向教学法创始人钟道隆将军认为“基本概念管用一辈子”,笔者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