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9 19:32: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管理案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也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模平稳增长,教育结构也进入适应需求、不断优化的新阶段。在“新常态”下,如何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融入研究生教育管理中,以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成为研究生教育管理改革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本文以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常态”下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理念与方案,并以福州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设计为应用案例,为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常态”; 研究生教育管理;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7)01-0071-06
“新常态”是中央执政新理念的关键词。作为核心人力资源与科技生产力的重要连接点,高等教育也是当今社会得以不断发展的智慧基础,我们必须意识到现阶段高等教育所存在的新常态与新特点(杜玉波, 2015)。在“新常态”背景下,从国家、区域、高校等层面分析和梳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发展面对的新趋势,能够极大地促进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研究生教育事业成了促进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的学位授予点与研究生教育规模也快速发展,我国逐渐跻身世界教育大国行列。即便我国已经具备了成为高等教育大国的实力,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强国(任毅, 2016)。在今后推进“双一流”建设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也对研究生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研究背景
研究生教育体量的增加对研究生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大量学者以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如林勇和倪有源(2009)对研究生学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进行了研究,开发了功能完善的研究生学位申请及学位授予管理系统,优化了学位申请与授予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办公效率。也有部分学者就如何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各个步骤进行信息化的改造进行研究,如王婧(2014)从在职研究生培养过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展开,根据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在职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开发出具备教学流程、开题报告控制流程和论文撰写流程三大核心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孟俊峰(2009)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入手,采用模块化的编程思想,设计了研究生招生管理、培养与选课管理、毕业与学位管理、学籍管理等八个功能模块,实现了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与数字化。另有部分学者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如李门楼和郭嘉(2011)以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为例,论述了其信息系统的结构、实现的过程、功能,以及取得的实效,探寻了影响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还有一部分学者则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入手进行研究,如张建华(2014)研究设计了具有“社会―技术”双重属性的研究生教育知识管理系统架构,并对环境支持子系统的资源支持层和管理支持层的实现策略、调整方向和适配策略进行了分析与说明。以此为基础,本文从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管理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实际应用案例,重点探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设计的理念与方案。
二、“新常态”下研究生教育管理
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近几年,研究生教育管理改革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性学制、学分制培养等诸多的创新教育路径使研究生教育管理难度加大(李门楼, 郭嘉, 2011),也给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数据分析带来了困难,甚至连管理决策的制定都出现了很大的障碍。新形势需要一个很合理的顶层设计,针对研究生的招生、入学、培养、学位等各个环节开发一个综合管理平台(胡忠辉, 2015)。
(一)研究生培养新需求带来新挑战
“新常态”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然改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需求。可以说,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研究生人才质量,以满足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李立国, 2015)。如何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体现研究生分类管理的特点并做到有实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除了研究生培养类型多这一特点之外,研究生培养环节多、个性化强、流程长,研究生、导师、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自律意识参差不齐、诚信意识尚未全面建立起来,特别是研究生多校区分布等客观问题,给研究生教育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在校研究生达到万人规模时,完全依靠现有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利用一般的研究生信息系统辅助的管理模式,难以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质量进行实时、全方位的有效监控。
(二)传统人工管理方式影响管理效率
采用传统人工手段辅以简易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模式,管理效率低,难以保证研究生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由此可能产生学籍信息、专业培养方案、个人培养计划和课程学习成绩不一致等问题,难以杜绝培养过程关键环节可能存在的不规范现象和管理漏洞,包括部分任课教师随意调停课和上课不到位等现象,这些问题冲击着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正常秩序。此外,及时、全面地收集培养过程各环节质量数据往往十分困难,更无法及时进行全面的培养质量分析。采用传统人工管理方法,研究生学籍异动、培养方案修改、调停课程、学位论文送审以及导师考核和管理等,往往需要依据纸质报告传递、审批,既烦琐又耗时,制约着管理效率和质量。
(三)大数据时代推进教育管理模式变革
传统的信息系统不仅无法满足研究生教育管理精细化和标准化的要求,更无法满足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程跟踪、及时监控、质量评价和反馈优化的需要。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大数据”,充分发挥数据的收集挖据、统计分析和预测等功能,能够极大地推动高等教育管理的变革。
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除了关注研究生群体的学习、科研等宏观情况之外,对研究生个体发展的关注也必不可少。例如,通过对系统设计的重新调整,在跟踪研究生学业和科研情况的有关数据基础上,有效地分析和预测个体未来发展与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否存在偏差,以便对培养计划做出及时调整,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
设计理念与方案
(一)系统的建设目标
将研究生教育管理新理念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把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各项规章制度以软件代码的形式融合并固化在管理信息系统中,打造一个覆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研究生培养管理与质量监控的规范化和精细化,保证培养质量。
(二)系统的总体设想
从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影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明确导师、学术负责人、行政管理人员的学术责任与行政责任,理清质量保障机制,在培养过程质量监控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将研究生教育管理新理念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把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融合在管理信息化系统中,打造一个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从研究生入学、培养到毕业和学位授予全过程各环节管理的信息化,确保每个培养环节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完成,无法进入下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超过时限,下一个环节自然延期,直到延迟论文送审,从而实现研究生培养管理基础业务流程规范化和管理的精细化。研究生可以通过该系统详细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获得的及时预警等;平台的各使用方(包括研究生、导师、任课教师和相关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该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各种申请,进行网上审批;根据系统设置的待办事务提醒功能,各角色可以方便、及时、高效地处理和审核相关的业务事项;系统根据操作用户角色的不同,赋予相应的工作内容和权限,对各角色工作任务的进程进行全程记录。此外,通过与移动通讯网互联,利用手机短信,实现业务流程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及时送达和提醒;该系统还提供培养过程各环节数据的多种统计分析功能,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实时监督培养过程,为培养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
(三)系统的设计方案
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依托校园网、因特网和移动通讯网,实现覆盖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管理全过程的业务信息化和自动化,应具有较高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既适应研究生培养流程改革的新要求,又能适应不同学校、不同时期、不同管理方式和业务要求,还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1. 系统需求分析、功能模块与流程设计
根据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现实需求,该系统包含培养方案管理、学籍管理、教务信箱、基础数据管理、专业与个人信息管理、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包括导师和任课教师)、论文管理、毕业与学位管理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类申请管理、系统管理和短信平台等功能模块。以面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出发点,按照系统用户设计功能模块和用户界面,不同的用户角色具有不同的业务需求和管理对象,因而具有不同的权限和相应的操作功能。图1显示了导师角色的操作界面。
由于研究生培养过程涉及多级多方的配合与交互,需要满足各种用户(包括研究生、导师、任课教师以及相关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等)通过网络提交和审批各种申请,包括调课申请、调整个人培养计划申请、开题报告申请、论文送审资格申请、授予学位申请等。针对本系统主要操作用户不同的角色,赋予相应的工作内容和权限,并对各角色工作任务完成的进程进行全程记录;根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动态分配功能,同一用户在该系统中可以进行不同身份间的切换。设计不同操作用户待办事项提醒功能,集中列出待办事项,及时进行提醒,方便各角色及时、高效地处理和审核相关业务。
根据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设计各业务环节的管理流程运行规则,主要包括:学籍和注册管理流程,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提交、论证和审核流程;课程信息、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管理,研究生通过网络选课、排课管理,调停课管理,考试、成绩管理,课程评测流程管理;论文阶段开题申请、公告以及开题报告论证流程,论文预答辩申请与审核流程;学位(毕业)论文送审资格审查毕业与授予学位资格审核流程;研究生和导师可通过网络商议培养方案、开题报告等培养过程遇到的事宜。
2. 系统权限管理与信息安全设计
系统涉及多种操作用户,同一用户可能担任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行使不同的审批权限,本系统设计出一个高效、安全的权限管理模块。由于系统存储着研究生和教师的大量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联系方式、家庭住址以及研究生平时课程分数等重要隐私资料,严格限制非授权用户访问管理信息系统,构建适合于各类合法用户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本项目设计了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方法,对系统所有的合法用户进行对应的身份认证。基于此,根据不同用户在系统中所扮演的不同身份角色,在该系统中对其赋予相应的权限并进行严格的管理,并对用户的访问和操作加以控制与管理。
就管理部门而言,相应的岗位所承担的职责以及工作内容是基本稳定的,而岗位上的管理人员会发生调整。在系统设计上进行相应调整,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例如:分离管理人员与业务角色的操作权限,并相应增加其工作内容和业务权限的范围。当管理人员所处的岗位发生变化时,只需进行简单的调整操作,就能使其拥有新业务的操作权限。系统的安全性也是考虑的重点,系统会对操作用户的操作动作进行全程监控和记录,并以操作日志的形式进行管理。此外,还要保障系统运行的准确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以防止因系统故障而导致重要数据的丢失。
一、注重学习,努力提高教研素质。
本人一生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学习,总在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教研水平。曾多次随教育局领导到省市观摩学习,XX年10月20日至23日,与县教研室覃道炳主任一起参加了湖南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XX年10月21日至24日,在周泽树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常德市政治课竞赛活动。XX年4月和XX年5月两次参加了省级规划课题研讨会等。县里如果有大型的教研活动,我都会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参加,只要有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经验的教育教学研讨机会,我都不会放弃。除此之外,我还会读许多有关教育教研的业务书刊,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时代的脉搏,掌握教研的信息,与时俱进,努力地提升自身的教研素质。
二、勤于教研,成果突出。
本人一直勤于教研工作,在教学中熟练地驾驭教材,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驾驭课堂,结合先进的教育经验,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 “显性”学习化环境,关注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的构建,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教学效果达全县一流水平,教研成果比较突出。
1、教学比武和教研示范情况。
XX年10月参加常德市思想政治课教学优质课竞赛中,执教的《与友同行》一课,荣获二等奖。每学期都在教研组上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
2、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XX年8月参加湖南省第四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三优联评”活动评选中,《与友同行》一课的教学设计荣获省级一等奖,课件制作荣获省级二等奖。
3、教学案例与反思。
XX年4月在湖南省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中,《畅谈理想》一课的教学案例与反思,荣获省级一等奖。
4、教研论文。
①《让智慧之花绽放》在《教师》杂志XX年第六期上发表,并入选国家级出版大型教育文献《全国教育管理与实践创新探索》一书。
②XX年6月撰写的《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文,在湖南省第十二届学校心理教育学术年会上荣获一等奖。
③论文《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在《今日教育》XX年第五期上发表。
④XX年6月撰写的《如何让思想品德课 “活”起来》获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三等奖。
⑤XX年5月撰写的论文《师德修养是引领德育工作的旗帜》,在湖南省“十一五”规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5、课题研究。
关键词:非全日制 农业推广硕士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10-01
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平时不影响学生正常工作,采用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学习,主要是为农林相关行业及相关部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企业为国家创造出更大的生产力[1~3]。它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
农业推广硕士是完善农业科学学位和研究生教育而设立的新型学位类型,对于调整和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的生源绝大部是工作时间较长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他们大多在农业技术生产第一线工作,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丰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4]。但由于学习方式的限制,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群体共性少,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职业和工作性质不相同,年龄参差不齐,工作经历、专业知识结构方面有很大差异。(2)英语水平偏低,专业理论知识相对陈旧、薄弱,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由于他们离校时间较长,平时缺乏系统的培训教育故对很多新理论、新概念、新知识体系的理解起来会倍感压力。(3)学习时间与工作的矛盾突出,用于学习的精力较少。学生们大都是在职的,工作和生活上还有其相应的任务和压力,所以用在到校学习上课的时间就会很少和难以专心的研究新理论知识。(4)学生分散。学生们各自在自己所在的单位上班除了平时时间少外,还有工作单位距离学校较远,无法方便的到校上课的情况,老师无法进行集中教学、答疑等。
因此,为了提高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质量,既要保证学生不耽误本职工作,又要保证其硕士阶段学习和科研,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教学管理方法。
2 完善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建议
2.1 严把入学资格审查入口关
我们应该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对考生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复试,每人都要验证《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淘汰滥竽充数、弄虚作假的考生,要把整体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人员录取进来。
2.2 加强建设完善的农业推广学科导师队伍
农业推广硕士的研究方向多样、他们工作经历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导师队伍的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上,全日制研究生的模式不能完全照搬到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上。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实行“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模式,研究生无法经常得到校内导师指导,因此,采用“双导师制”,除了校内导师外,还要请实践一线部门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校外专家共同指导。“双导师制”不但弥补了高校导师实践经验不太丰富的缺陷,而且可以让校外导师经常指导学生,有利于对研究生的培养。
2.3 合理的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应强化农业推广硕士生产和管理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在教学中采用多安排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现代化技术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6]。在集中学生学习的时间里,通过对课程合理的学习安排,充分利用好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
(1)讲授讨论互动教学。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的学生所工作的地区和工作内容均不尽相同,他们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在授课中参与讨论,增加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间的讨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课堂的信息量大大增加。(2)案例分析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某一典型案例,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让学生从实践出发,提出自己熟悉的案例,继而引导学生讨论。(3)专题讲座式教学。平时开设的课程有的内容不太多,或者太难以短期内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太高,可以聘请某方面的知名专家来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在听讲座中提高学生自身的理论知识。(4)网络或远程教育手段教学。可以集中通过学校相关部门购买一些常用中文数据库的阅读卡,或者联系图书馆或网络信息部门开通VPN服务,方便学生在家在单位进行数据库或者精品课程资源查询,帮助学生进行自学和消化理解课堂所授的理论知识。
2.4 确保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论文质量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更侧重于实践性,题目应从农业生产第一线,具有生产和应用价值的农业实践中选取。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集中提前返校进行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设计实验、撰写和修改论文,期间校内和校外的导师要定期听取学生的论文进展情况汇报,并及时对论文的写作过程做出指导。论文应该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写作规范。同时,应当严把论文开题和中检环节,严格规范论文的写作,严格审查论文的质量,建立完善的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制度。
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应从实践出发,校内外兼顾,既保证学生不离岗,不耽误本职工作,又要保证其接受高质量的深造,切实提高科研工作能力。目前在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中采用的教学管理方法还不太成熟,需要广大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和指导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改善,使其质量提高,特色突出,确保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丽丽.全日制专业学位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教育模式的探索比较[J].科技信息,2010(19):19-20.
[2] 何东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9.
[3] 庄晓媛.提高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以福州大学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1):210-212.
[4] 詹婉华,肖锡湘,盛立琨,等.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形式的特征分析与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1):108-109.
关键词: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 教师教育 误区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专门面向在职中小学教师或教育系统中管理人员设立的专业学位。10年来,我国先后有六万三千多名中小学教师和基础教育管理干部攻读该专业学位,其中已有3万余人获得学位,成为教学及基础教育科研领域中的中流砥柱。然而,在教育硕士招生和培养的过程当中,笔者也发现,尽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教育硕士考生和学员当中依然存在不少误区,综合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报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盲目性
近年来,随着各省市对培养教师队伍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老师加入到报考教育硕士的队伍当中来,各省市教育管理机构、中小学为了提升教师学位水平,使学校层次更上一个台阶,也纷纷给出优惠条件来鼓励教师报考,使得目前学校对于报考教育硕士学员的资格审查不严,只要教师有报考的意愿,一般来说学校都给予推荐盖章,而并不考虑学员报考的专业领域和报考的院校等问题。这就造成了考生报考的盲目性,包括填报专业的盲目性和选择学校的盲目性。
1. 盲目填报专业。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教育硕士学员盲目填报专业领域,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报考自己上线把握更大的专业。有的学员对教育硕士的专业领域并不了解,只是道听途说某方向比较好考,就盲目填报了。笔者就碰到过这样的例子,某个学员原本来自美术学科,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教育技术学方向,上了几堂专业课之后发现自己的技术功底实在没有办法跟上老师的授课内容,考虑再三最后只能退学。二是争相报考教育管理专业。我们知道,教育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是专家型的教育管理者,填报此专业领域的学员应当是中小学或教育机构当中的管理人员,或拟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可是在实际的报考当中却有非常多学科教师都放弃自身所任教学科方向,转而报考教育管理专业领域,使得每年报考该专业方向的人数过多,有时甚至超过了其他所有学科领域报考人数的总和。报考人数之多首先因为该专业不受考生原专业的限制,更因为很多考生都希望通过该专业的学位证书的取得来更换工作性质,从一线学科教师转变为学校管理者。追求职务的提升本无可厚非,可是如此多的学科教师都转向管理岗位,使我们不免产生疑问和忧虑,学科教学方向的工作岗位究竟还有多少教师愿意认真坚持呢。
2. 盲目填报院校。考生报考的另外一个误区在于填报院校的盲目性。有不少考生冲着学校,甚至城市来填报院校专业,而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条件限制,为自己的学习带来不便,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虽然不少考生有着心目中向往的学校和教授,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国情、考生所在单位以及培养院校的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还是使个人理想与现实有一定距离。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教育硕士培养院校采取的是以寒暑假集中脱产学习为主,平时非脱产学习为辅的培养方式,加之中小学教师一般工作负担比较重,往往假期还要组织课外教学和辅导等,如果考生报考外地的高校,即使利用寒暑假集中授课,也难免与考生本职的教学时间安排产生矛盾;而对于教育硕士的培养院校来说,只招收本地生源不仅利于学校管理、课程安排、授课内容的组织,而且利于各项教育实践活动的展开。
二、 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内涵的不理解
教育硕士学员当中比较普遍存在的另一种误区,就是对自己所就读的专业学位不甚理解,把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两个概念搞混淆。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职业性学位,招生对象主要为在职中小学老师,一般利用业余时间半脱产兼读,完成论文后可申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而后者是一种学术性学位,招生对象为拟从事教育研究相关职业的人员,一般全日制脱产攻读,完成论文后可申请教育学硕士学位及学历证书。两种学位的侧重也有所不同,前者注重培养教学能力,而后者更加注重培养研究性人才。目前不少中小学老师仅仅把考上教育硕士当作自己学位提升的手段,而对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把握不清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的效果也必然受到影响。
另外,也存在不少培养院校和教师,为了省时省力,把教育硕士同教育学硕士,尤其是课程论方向的教育学硕士一起培养,没有专门针对教育硕士制定的课程和方法,使得课程目标不明确。在教育硕士的课程教学教学中,应当制定专门的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和大纲,并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用案例教学,才能更好地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构筑桥梁。
三、 取得教育硕士学位后目标期待的偏差
笔者在对一些教育硕士学员进行交流中发现,虽然大部分的学员报考教育硕士是为了自身学位和水平的提高,仍然有不少学员寄希望于通过这一纸学位证书来更换更好的工作,更理想的学校,更想去的城市,甚至有的学员希望通过学位的取得跳槽到高校当教师。追求个人事业发展应当鼓励,可是事实上,随着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越来越普及,目前重要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学位普遍提升不说,职位也趋于饱和,使得教育硕士学员想要靠教育硕士学位证书来跳槽变得不现实。实际上,高校和中小学培养教育硕士是为了更好地为本校、本地区的基础教育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而服务,教育硕士学员取得学位后应当在本职工作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更好地用于课堂教学,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如果单纯为了个人的利益来报考,把换取学位证书当作学习的唯一目的,那么学习的效果也一定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针对教育硕士学员经常存在的几个误区,笔者认为,应当从教育管理部门,培养院校等几个方面加强对教育硕士考生及学员的引导,使教育硕士更好的发挥其在专业技术领域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 低年级 管理
一、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形象
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也应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每天下午放学后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要首先做到和科任教师、年级同事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严”“爱”相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对待学习,坚持一个“严”字。儿童刚刚入学,天真浪漫,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且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学习中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的现象。这时,老师就要争取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我看到有的学生坐不住开始玩的时候,就会提醒:“我最喜欢某某的眼睛,又圆又亮,看着老师,注意力可集中了。”或是“你看某某某多爱学习呀,眼睛一直看着老师,我爱她。”这时,其他孩子唰地就坐好了,眼睛一起看向了黑板。同时,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对所学内容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
2.对待生活,做到一个“爱”字。作为老师,我给学生更多的是爱。有孩子生病了,我会给他喂药;有孩子因贪玩来不及上厕所而尿裤子了,我会及时跟家长联系……下课后,学生会经常围在我的身边跟我说说心里话,这时候,我真的就是他们的妈。这样严爱相结合的教育,使得班里的学生课堂听讲较好,这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小干部队伍的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惟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四、实施全程管理
实施全程管理是民主化管理的中心环节,它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教师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协商制定班级管理计划。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法定责任人,拥有班级管理的知识、经验及相应的组织手段,在制定班级管理活动计划时拥有主导地位。但是班主任不能包办代替,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他们也有制定计划的参与权。与学生协调制定管理计划,会使这些活动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他们的实际需要。有一次,班主任想在“六・一”国际儿童节那天给孩子们庆祝一下他们自己的节日,并邀请家长一起参加。有一些学生建议说,如果时间能变一变就好了。为了能使活动更尽兴,老师和孩子们最后商定把庆祝活动提前两天举行。这一计划得到学生们的积极响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合作实施班级管理活动。班主任参与实施过程的督导,同时又给学生一定的权利,运用激励手段激发班级成员的进取心,达到调动其实施计划积极性的目的。如班上开展评选“每周之星”、“每月之星”的活动,把那些上进心强、进步快的学生的照片及自我介绍贴在班级最显眼的地方,由学生自己进行评选,班主任只是提出意见。正因为是同学们自己评选出来的,每一个学生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当选孩子更是高兴无比,当选以后充分发挥了其榜样的作用。再如,与学生商量如何轮流当班干部。孩子们纷纷出主意,有的说按学号排,有的说按表现选拔,还有的说已当过班干部的带动从未当过的同学。由于是师生协调确定的,学生十分信服,以后的“班干部轮流制”进行得十分顺利。
3.共同评价班级管理成效。评价和总结是教育管理活动的必要环节。一方面班主任了解、反思班级教育管理的进展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教育管理计划的进展心中有数,纠正偏误。每周,老师都与孩子们一起回顾上一周班级管理情况,并结合学校的常规检查引导他们发现进步之处,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还通过“我评教师‘三个一’”活动,让孩子们对教师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到学生们最喜欢听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相信你能行”,最喜欢老师的一个动作是“竖起大拇指”,最喜欢的一件事是“下课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及时的评价、总结使得班级管理工作目标更明确、措施也更切实可行。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艰巨的,是需要很大的耐心的。但看到自己精心浇灌的这些花儿茁壮成长时,我想,每个人的心情都会充满喜悦的。
参考文献:
[1]陈市.让爱的种子播种在留守学生的心田[J].新课程教学案例,2008(9)
[2]白云霞.班级管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3
【关键词】高师院校 教育管理专业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9-0062-02
很多师范类院校教育管理专业(又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毕业时面临着诸多尴尬,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时缺乏实际的经验,而从事教学工作,在实际备课、上课等具体环节上又不能从容应对。本文将从教育管理专业的现状出发,对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使教育管理专业具备自身的专业性。
一 高师院校教育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1998年,国家为了整合统一本科专业,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本科生专业目录及专业介绍。在新颁布的目录中,把原有教育学门类下二级学科――教育管理专业归属到管理学门类,和公共事业管理二级学科下的文教、卫生、体育、环保及社会保险五个专业方向共享一个三级专业代码110302,成为一个三级专业方向。教育管理专业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知识及实践能力,能在教育行政部门、大中学校、成人教育部门从事业务管理工作和管理学科的教学,并能从事其他部门教育管理工作的人才。并且,把公共管理学和教育学规定为主干课程,使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学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接受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训练,并初步具备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素养。
二 高师院校教育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专业所属学科和专业名称的变化,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随之发生变化,但事实并非如此。
1.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与培养目标脱节
课程体系由一定的教育目的决定,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决定性手段。它的编订既要遵循我国总的教育目的,又要符合我国各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的培养目标的要求。大部分高师院校中的管理学科特别是核心课程――教育管理类的课程比重较少,而教育学课程比重过大。甚至有些高师院校教育管理专业与教育学课程设置差别甚微,体现不出一门学科鲜明的专业性。这些易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培养目标不相符。
2.课程设置缺乏合理的统筹安排
教育管理专业所设的课程主要有管理类、教育类和心理类的课程,这三类课程之间应该统筹安排,但课程安排中仍存在一些弊端:(1)课程设置的顺序倒置,缺乏连贯性。很难建立承前启后的知识体系,既不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也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体系的构建;(2)三类课程之间缺乏整合。由于该专业的课程有教育、心理、管理三类课程,又缺乏教育管理方向的专业教师,因此该专业的教学大多是由这三类学科的教师分工完成,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对不同知识之间的整合。
3.课程实施形式过于传统,很难与时俱进
教育管理专业中教育学科、心理学科的本身授课形式较为传统,甚至最应与时俱进的管理学科,也多是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师讲,学生听,最后以考试或论文的形式结束。教学手段也大多是课件教学模式,对其他授课形式较少采用,且授课多局限于课堂,较少将地点延伸至课外实际。
4.实践课程缺乏,且过于集中,缺少连续性
教育管理专业是一门以实践和应用为主方向的课程。但各高校教育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普遍较为薄弱,有的实践课程甚至流于形式,未得到真正实施。实践课程大多被安排在大三下半年或是大四上半年集中完成,缺乏连续性,学生在实践中产生了问题,之后面临的就是毕业,对问题进行思考后无法再进行连续的实践,收到的效果甚微。这样的实践课程体系成为了制约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瓶颈”,急需优化。
三 高师院校教育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对策
传统的课程体系很难继续适应现代社会对于高素质教育管理人才的要求,必须调整教育管理专业现行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才能体现高师院校教育管理专业的“宽口径、厚基础、专业特色明显”的目标。
1.整体上加强课程的专业方向性,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
教育管理专业应该把握住自己的职业方向,以师范教育类课程为依托,突出管理学科特色方向,辅之以教育学科、心理学科为必要的补充,建立起有自身职业特色的专业课程设置模式。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均体现实际应用的特点,增加实务性内容。对于没有足够时间、精力和人员去开设的教育管理细节方面的课程,可采用“引进来”的方法,聘请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在固定的时间内以讲座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2.统筹专业课程体系,抓住核心课程建设,积极开发新课程
管理类课程、教育类课程与心理学课程比例要适当。对于教育管理专业来说,应注重三种学科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确立“管理教育”的课程体系定位。强调以管理学科作为学科基础,按照实践管理者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构建,侧重于实践型管理者的塑造。在课程内容上不断拓宽、创新,紧密关注专业领域的最新理论与研究成果。自主开发或者和其他院校教育管理专业联合开发与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例如:案例教学、教育管理调查与研究、中外教育管理史、教育(管理/心理)名著选读、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决策科学、班主任工作艺术、教育管理专题讲座等。这些新课程的出现定会为教育管理专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3.采取多种新型教学方式
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入新型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新的前沿的教学方式,例如实习作业法、演示法、课外实践法等,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服务。同时应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改进,采用多媒体教学。此外,还要拓展网络教学等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
4.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建立多种实习方式
根据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管理专业的特点,应建起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的实践课程体系。
第一阶段(大学一、二年级)。教师在此阶段应指导学生,通过去各个小学、中学等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部门进行调研,了解学习的领域、社会对此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主要是提高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知能力、认同能力,从而给自己进行明确的定位。
第二阶段(大学三年级)。开设几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案例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辅之以短期的课外实习。主要为到各类学校或实习基地中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初步运用。
第三阶段(大学四年级)。毕业实习课,一般安排在大四上半学期末或下半学期初。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给他们提供实习场所选择。在实习过程中,应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具体的计划与规定,有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指导老师的指导与考核,从而保证毕业实习的质量,为以后独立开展工作、扮演教育管理者的角色以及就业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要求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层层深化的原则,开设与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专业课程,并力求学分、课时的合理分配。坚持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统筹专业课程体系,改进和完善新的教学方式,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建立多种实习方式。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建设来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符合未来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教育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红.高师教育管理专业与课程的迷失与重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7(8)
关键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工作机制、工作模式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社科基金项目合同,课题名称:以效率提升为目的的学生管理服务机制研究, 课题编号:SK201317-2 .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课题名称:工作室为平台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 课题编号:SD132025 .
一、研究意义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高校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是高校育人的基础性工作。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效的提升、工作水平的提高、质量的保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培养、发展和成才,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全面落实。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生数量剧增,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层次素质不一等变化的出现,使高校学生工作重心逐步下移,院系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体。然而,现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很大程度上还受过去工作经验的影响,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前学生群体在思想状态、价值观取向、主观意识等方面产生的新变化,导致了一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也直接导致了诸多思想教育工作问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因此,不断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效,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的建设,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研究现状
目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观念上的问题,也有机制上的问题,既有高校自身的问题,也有社会和学生本身的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就目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问题的研究资料来看,国内大部分学者对于新环境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的研究较为全面,但很多研究和论文往往从某一方面或某一点进行探讨和论述,虽然具体,但是往往在研究过程中忽略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对一些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效的潜在积极因素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全面的分析,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与实践。
三、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的探索与研究
(一)转变思想教育工作模式,从以“管”为主的说教模式转变为以“导”为主的师生互动模式,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矛盾问题的疏导上。要重视对学生前期引导教育工作的开展,充分利用听课、班会、年级会、个别谈话、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注意加强教师、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特别是倡导教师、辅导员与学生开展日常的“角色平等”交流活动。注重教师、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强化其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态度、价值观、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引导,把教育潜移默化于师生日常的交流沟通之中。
(二)明确思想教育工作主体,从传统的以“学工、政工干部”为主体转变为“教职员工”全员为主体的参与,使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的教育、培养、服务、就业指导等工作的全过程。高校要倡导全体教职员工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同时积极构建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比如建立教学单位与学工单位的联动互动机制等,把学生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育人工作思想为先的原则,努力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全视角和全覆盖。
(三)建立健全从上到下的建制完整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科学的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根据思想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认真研究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本着切实促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科学设计考核指标和考核制度。进一步明确思想教育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意图,积极调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确保思想教育工作收到实效。建立完善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学生表现考评机制,使之规范化和常态化。并注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对工作体系的成果进行及时评估,以便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总结和推广工作成果,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表现考评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实施学生骨干培训工程,侧重对学生干部综合能力的培养。抓好骨干的选拔,制定科学的干部骨干选拔选任计划,注重选聘的公开、公平、公正,切实保证选拔干部的综合素质过硬;通过专题报告教育、理论学习、研讨交流、素质拓展、工作实务培训、实践教育等方式强化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培训;注重通过业绩考核、同学互评、实践工作检验等方式加强对学生骨干的工作考核;逐渐建立学生骨干信息库,择优向有关人才需求部门推荐,努力为学生骨干创造就业、深造机会;通过开展“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学生服务工作标兵”、“一名干部一面旗”等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
(五)思想教育工作要及时占领网络阵地。思想教育工作队伍要及时学习和掌握各类网络工具的操作和应用技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加强现代化媒介工具和软件系统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引入,充分利用好网站和QQ网络空间、微信、飞信等网络资源[5],发挥好这些资源对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促进作用。积极开发学生基本信息库、评优评奖、实践登记、网络调研、舆情关注、校园文化活动的前期调研、组织宣传、学术活动、就业创业教育、就业择业指导等工作功能的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综合信息平台。
(六)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划与统筹管理。根据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线和实际需求,科学制定校园文化活动总体方案,将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搭建和不断拓展活动平台,探索校园文化长效工作机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所学、所需,组织一些受到广大青年学生欢迎的活动,使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同时,要注意理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主线,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谋划要注意倾听校园文化最大主体――学生的诉求,努力实现校园文化与学生需求的有机结合。此外,还要注意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与规范,确保校园文化活动的正确方向。
(七)逐步建立从学校到院系层级清晰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及相关危机干预制度、机制,建立校园突发事件的相关预案和应急处理工作机构。平时注重抓好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干部、学生骨干的有关心理危机问题和突发事件处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对已经出现的危机问题和突发事件要作为案例及时组织一线工作人员进行研讨、总结和提炼,分类做好案例事件的定性判断、问题分析、干预方案选择、应急措施、经验总结,形成模板式“教案”,充分做好平时的“战备”。 以便帮助一线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心理危机问题和校园突发事件及时开展必要的防范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苗头在萌芽阶段进行必要的干预,尽量避免心理危机问题和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一旦问题发生时,一线人员也能及时、客观、准确的进行定位与处理,避免事态恶化。
(八)理顺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流程,捋顺部门工作关系。对现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和发展,树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系统观、立体观和整体观,对外探索与社会、家庭的联系、联动机制,对内探索与学校教学、服务、管理等工作部门的联系、联动机制,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资源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服务。同时,进一步明确思想教育工作的职责职能,严格规范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工作程序和流程,捋顺部门工作关系,加强与校内部门间的合作交流与信息互通,不断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九)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团队建设,由学校学工部门牵头搭建全校性的工作平台,建立全校性的思想教育工作研究部门。建立学校与院系、院系之间的工作信息交流机制,建立定期的全校思想教育工作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工作简报、辅导员沙龙、全校学生骨干交流活动、工作快讯、网络会议等工作形式的作用。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信息、经验、方法等在全校范围内的共享。同时,努力搭建辅导员素质提升学习平台,分别成立学校的辅导员工作研究室和院系辅导员工作研究小组,建立辅导员人才梯队,建立此类思想教育工作研究部门的分工机制、例会制度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院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例会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实行全校性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会商制度,强化思想教育工作的交流与沟通,不断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房丽华.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实践与探索,242.
[2] 张晓莉,唐小云,王宇,等.探索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切实提高扩招生教学质量[J].医学信息,2009,22(11):2307-2309.
[3] 李亚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J].新西部,2012(8):143,182.
>>2013年10月陕西自考真题
>>2013年10月陕西自考答案
2013年10月陕西自考科目(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
>>2013年10月湖北自考真题
>>2013年10月湖北自考答案
2013年10月湖北自考科目(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
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同于非全日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区别于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的学术型研究生。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既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一部分。目前,我国专业学位体系基本完整,专业学位种类较为齐全,并呈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协调并进的专业学位体系基本形成。仅在硕士学位层面,即已有39种专业学位,学科类型涉及管理、工、法、医、农、教育、文、军事等学科门类。
2009年1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教发[2009]6号)规定:“……除管理类专业和少数不适宜应届本科毕业生就读的专业学位外,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设置的专业学位,均可招收这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这一规定不仅改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结构,同时也扩大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专业学位领域的适用范围。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主要体现在:一是形成了中央(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地方、学位授予单位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在国务院学位办的组织和指导下,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挥研究、指导与协调组织的作用。二是建立了政府部门制定审核政策办法、高校申请、专家评审的较为科学的授权审核机制,该机制兼备竞争机制和指导建设机制。国务院学位办委托专业学位教指委接受高校的申请并组织专家评审。各高校向有关专业学位教指委提出申请,由教指委论证、研究、评议和认证。三是构建了学科专家指导体系,各专业学位均设有教指委,其成员构成充分体现了学术性、代表性、权威性。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尚处于启步阶段,在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等方面尚不完善,例如外部机制尚不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和师资配备有待加强,质量评价体系有待建立等。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管理是复杂多变量的系统工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架构呈国家、省市、学校三级管理模式,在质量管理上具有轴两翼”的显著特点,即以高校自主自律为主轴,政府宏观调控与专家咨询指导、社会参与和监督为两翼。
基于三级管理模式,可以认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由外部宏观质量管理、内部微观质量管理两大模块组成。其中,内部微观质量管理是核心,外部宏观质量管理是支撑和补充。这两个模块以不同功能和不同方式作用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形成。内部管理内部质量管理主要包括控制生源质量、规范培养过程、优化导师队伍、完善规章制度和监控内部管理。外部质量管理主要包括政府宏观指导、监控评估和社会评价等。
1.外部宏观质量管理
外部宏观质量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国务院学位办、省级政府学位办)、社会组织和教指委,它们以法规政策规范、规划计划协调、指导服务和评估监督等职能方式,作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形成。
国务院学位办是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行政机关;其质量管理功能体现在:制定和实施国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法规和发展规划,协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外部关系,营造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环境,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体系,发挥专家治教作用,筹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资源,指导地方省级政府学位办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单位的工作,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统一性和有效性。
省(市)级政府学位办省级政府学位办是省(市)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统筹协调行政机关,发挥承上启下的独特作用;其质量管理功能体现在:制定和实施本行政区域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筹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资源,构建本行政区域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激励机制和督导机制,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周期性质量审核机制和准入退出机制,组织专家咨询指导,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标准和质量要求。
教指委是国务院学位办按学位类型组织成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咨询机构,在业务上受国务院学位办直接领导,具有专家治教组织特点,发挥同行共治的质量保障作用;其质量管理功能体现在:制定和完善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标准,组织认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单位,组织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单位提供咨询,发挥中介作用等。
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用人单位和公众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日愈重要。其质量管理作用体现在: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等。社会组织、中介机构通过其评估,既可以为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和高校提供决策咨询和参谋,又可以为公众问责提供信息服务。用人单位的深度参与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作用有助于开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天地,实现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良性互动与合作。
2.内部微观质量管理
内部微观质量管理的主体是高校及其研究生管理部门、院系、教师等,它们以计划调控、管理协调、资源配置、督导检查和教育教学等职能方式,作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形成。高校及其研究生管理部门在质量管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整体质量管理的根本。尽管外部质量管理对教育质量保障有一定的监督、控制和激励作用,但内部微观质量管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决定意义。高校内部的质量保障和控制涉及招生、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过程、课程体系、导师制度、学制、学位论文、考核与淘汰机制等方面。
高校的研究生院(处、部)是学校行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负责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制度和激励措施,为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院系提供服务,组织开展教育督导和检查,组织协调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工作。
承担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院系在培养与质量管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职能是制定和实施本院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计划、制订并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师资队伍、制定和实施本院系的专业学位质量审核、监控和激励机制及建立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教育和研究基地,并发挥其作用等。
总之,高校既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体,也是质量管理的主体,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发挥着实质性影响。高校既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发挥作用,更可以通过各院系和师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影响。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价值取向和质量评价的思考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价值取向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应当面向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以应用导向和职业潜力为价值取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要求和学位论文上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以在职工作为主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他们在学习意识和学习针对性、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真实感受,对学习效果效用的期待存在明显差异。
应用导向的价值取向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强调“应用性”,即教育活动对社会的实用性,根据所培养的人才服务社会的效果衡量其教育质量的高低。职业潜力的价值取向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注重“发展性”,强调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即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和开拓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质量评价
质量评价是依据评估标准,收集评估信息,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评估对象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其教育培养的质量评价仍需研究探索。
质量评价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范畴,狭义质量评价包括学位论文的评价,办学单位的培养质量评价,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评选等。广义质量评价除了包括狭义质量评价外,还应有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毕业生的中长期社会声誉等。通常,质量评价包括微观质量评价和整体性质量评价。
1.内部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部质量管理贯穿于招生录取、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选题研究、教学组织等各个环节。内部质量管理必须面向关键要素与环节,有的放矢。主要包括导师质量、生源质量、培养质量、课程质量和实践质量。必须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导师遴选制度、激励制度、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以保证导师质量。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招生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复试标准,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以保证生源质量。严格中期考核,论文标准、盲审制度和答辩制度,以保证培养质量。从课程的实际效果和特色着眼,衡量课程质量。从与行业企业的结合和实际应用能力角度,衡量实践质量。
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必须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在教学方法上,必须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和模拟训练。在导师队伍上,必须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度。在实践要求上,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实践问题上,注重研究生的实践质量和实践的长期限。在学位论文上,论文的选题必须来自实践,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
2.微观质量评价
微观质量评价指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个体学生的质量评价。《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这是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因此,微观质量评价应着眼于掌握本专业或职业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学业成绩、实践要求、学位论文等方面的评价。专业学位论文是培养质量最重要的体现,专业实践要求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和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1)制定学位论文的质量评价要求
专业学位论文应着眼于实践,突出社会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价值,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针对实际需求开展研究,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背景解决实际问题,以增强研究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思维。不同于学术性学位论文,专业学位论文的具体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学位论文,也可以是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多样化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发挥特长和优势,为他们职业意识的形成提供多种途径,为提前进入职场提供情景。
为改变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学术化倾向,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合理定位,制定既符合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和教指委的要求,被相关培养单位认可,又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律,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导向作用的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
(2)开展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评选
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评选,有助于促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授权单位提高培养质量。优秀的全日制专业学位论文不仅对实践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而且能为企业和实践部门带来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工程技术为例,其评价要素主要包括:①选题需来源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中的需求;②能够综合、全面地反映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发展与研发状况;③解决行业、系统、工程等领域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④技术突破及与国内外同类间的比较;⑤学术规范的体现等。
3.整体性质量评价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整体性评价是指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学单位的培养质量评价,涉及培养质量生成的主要方面,包括:①培养方案及目标定位;②导师的学术水平与实践能力、师资队伍的结构等;③课程体系、设置及内容,教学方法与过程;④实践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实践质量的考评;⑤学位论文的管理;⑥实验条件、图书资料、实践基地及资助体系等;⑦管理制度及管理工作;⑧用人单位评价和社会评价等。整体性质量评价的重点在于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教育的评价,特别是实践要求、学位论文,以及用人单位评价和社会评价。课程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应着眼于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
整体性质量评价的评价方式应采取以培养单位自评为主、市学位管理部门委托专业评估机构核查和国家学位管理部门抽查相结合的评价形式。
4.定期质量评价和动态质量管理
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实行动态质量管理和准入退出机制,打破学位授权终身制。其有利于监控学位授予单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授权点的发展水平和建设情况,促进学位授予单位对其授权点的制度建设和标准建设,健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另一方面,定期评估意见反馈至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帮助其调整学科结构,达到“以评促建”的作用。
四、推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建议
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导向目标和价值取向决定了其不但要遵循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一般规律,也有其特有的规律。
1.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双导师制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是通过导师的指导与教育来实现的。导师自身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导师队伍建设上,一是强调以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为主,并不断提高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二是实行导师遴选和考核的动态管理方式,优胜劣汰,竞争上岗,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三是建立完善开放式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多方吸纳人才,特别是充实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专家、具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实业家、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技术精英,形成多元化、高学术含量的专兼职导师队伍。四是加强对导师的业务培养和管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派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参加企业的科研实践活动,与企业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工作,通过科研合作了解行业的新技术、新标准,提高教师自身的应用技术水平,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
2.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衔接
专业学位教育以职业领域的需求为导向,否则就没有生命力。因此,政府应当统筹协调,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衔接,使二者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具体包括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单位应当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人才培养目标应与职业需求相吻合;二是专业学位课程设置要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相对接;三是推进有关行业和政府部门(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及时介入专业学位教育的过程之中,参与对课程设置、教学和学分等方面的评估认可,逐步建立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到职业任职资格认证之间的直通车。
3.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摘 要:活动理论是日益受到各学科领域重视的研究人类行为的哲学框架,尤其在用户行为研究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潜力。然而由于
>> 基于CNKI的大数据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 spaceⅢ对于大数据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卫星地图的雷电故障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 Space的内部审计可视化分析 国际商务会话研究现状的计算机可视化分析 我国智慧档案馆研究现状与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区域发展研究现状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竞争情报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的“和”文化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Maps API的可视化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CSSCI文献的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研究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SSCI的专利论文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卢章平 基于引文耦合的数字图书馆研究结构可视化分析 基于CSSCI的我国管理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的研究机构情报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mashup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Transana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分析案例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图书情报学合著网络研究:基于CSSCI基金论文的可视化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1]Chen, C.M.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57(3): 359-377.
[12]吕巾娇等. 活动理论的发展脉络与应用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07,(01): 8-14.
[13]Xu, Y. and D. Wang. Order effect in relevance judgment[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59(8): 1264-1275.
[14]Xu, Y.The dynamics of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retrieval behavior, Part I: An activity theor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58(7): 958-970.
[15]Xu, Y.J. and C.L. Liu. The dynamics of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retrieval, Part II: An empirical study from the activity theor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 58(7): 987-998.
[16]侯剑华等.国际科学技术政策关键节点文献演进的可视化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11): 10-14.
[17]Nardi, B.A., Activity Theory 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 Context and consciousness: activity theory 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M]B.A. Nardi, Editor 1996, MIT Press: Cambridge, MA.
作者简介:牛春华(1978-),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兰州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网络计量与信息分析;李慧佳(1984- ),女,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
[关键词]幼儿教师;生存状态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92-01
教师的生存状况指在新课改的历史背景下教师群体所处的物质精神环境的综合。有的学者把教师的生存状态定义为:教师在学校工作中与职业有关的现实状况,主要包括教师的工作基本状况、教师工作压力、教师工作倦怠、教师心理、生理健康等方面。
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涵义和内容非常广泛。从学科上讲,它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外延包括教师的经济收入、内心活动、年龄工资、文化学历、社会保障,以及衣、食、住、行等广阔的范畴。本文中的幼儿教师生存状态是指幼儿教师为履行教师职责,谋求事业发展和自身发展,其所处的生存环境及自身素质、工作负荷、工作回报、社会地位、对自身价值追求等全部的情形和状况。也即幼儿教师在工作待遇、工作压力、社会地位、继续教育等全部的情形和状况。
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期为人的终身发展作了重要基础铺垫。2010年《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对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幼儿教育师资的建设。有良好的师资作保障才有可能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对幼儿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民众的优育意识逐渐提升。特别是在我国范围内,由于大部分年轻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子女的教育质量要求更是“从娃娃抓起”,对幼儿教育质量及教育师资的要求更是逐渐攀升。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形势发展下,幼儿教育理念经过了重大变革。2001年的基础教育改革中颁布了幼儿教育的新指向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上产生了革新性的变化。日趋发展的社会形势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教育阶段,负有教育和保育兼施的任务,这就要求了幼儿教师不仅是在教育经验上而且在生理状态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幼儿教师队伍偏年轻化的现象。所以青年教师成为了幼儿教育的主力,也成为了我国幼教事业发展的后续主导动力群体。因此要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必然要从幼教群体中的青年教师群体素质开始抓起。
但是在呼唤提高教师素质提升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幼儿教师自身的生存状态。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学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要提高生命质量就应该从教师的生存现状开始关注,能够生存才能够谱写生命。
关注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通过对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分析,了解其影响因素及形成原因,提出改革意见,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一、理论意义
能够为学前教育及幼儿园管理领域提供相应案例和数据,能够丰富学前教育理论,为学前教育学科基础建设和学前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思考点,为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制定幼儿教师管理政策,幼儿园进行师资培训,为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践意义
青年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师的主力群体,更需要在生存发展上得到普遍的关注。对青年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研究、对幼儿师资队伍的稳定与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展示青年幼儿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引起社会对青年幼儿教师群体的关注,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为改善其生存质量提供契机。
(二)为青年幼儿教师的自我表达、自我成长提供平台,为提高其生存质量奠定基础,从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三)为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幼儿教师管理政策的制定、幼儿园的师资培训提供指导依据。
笔者从教五年中,送走了五届幼儿教师。在后期交流中发现这些已经成为幼儿园“元老”或主力军的青年教师生存状态不容乐观,大部分后来甚至放弃了大学几年所学的专业,在从事幼儿教育一两年后便更换了职业。而在了解他们的情况后便不禁扼腕叹息,很多都是迫于生活或发展的压力不得不放弃。在我们不断为社会培养输送师资的同时,我们年轻的幼儿教师却在不断流失。这让我开始关注幼儿园青年教师的生存现状,关注他们,为我们的幼儿教育事业把根留住。
[参考文献]
[1]闫伟鹏,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