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6 12:30: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内部审计工作思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公路;建设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建议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党的十以来,随着国家反腐形势的不断深入,审计工作成为国家反腐败的“侦查兵”和“利剑”,内部审计工作也被时代赋予了新的使命。公路建设单位内部审计是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行业实施的内部监督,主要通过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等一系列审计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整改,以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提高经济效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一、目前公路建设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以笔者从事十多年内审工作的实践来看,目前公路建设单位内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对实施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全面
随着内审工作的发展和不断深入,尤其是党的十以来,内部审计作为公路建设单位的免疫系统作用也逐步受到了重视,但仍有少数单位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认识存有偏见,对审计工作的本质认识不清,认为内部审计给单位带不来实质性的经济效益,只不过是挑点小毛病,找点小问题,对内审提出的审计建议不够重视,甚至对深入开展审计工作有抵触情绪,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影响了内审工作效果。
(二)内部审计作用发挥不充分,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党的十以来,国家审计署提出应发挥审计监督在反腐中的尖兵利剑作用,公路建设单位内审工作也应根据党的十精神和当前反腐形势的要求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审计监督。但从目前的内审工作实践来看,内审工作依然停留在过去的查错纠弊,经济效益审计等方面,尤其是内审工作独立性较差,有较强的“人治”色彩,内审在反腐败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很小,内审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内部审计涉及的内容较少,满足不了当前新形势的需要
从目前的内审工作实践来看,多数公路建设单位内审工作仅限于履行审计的事后监督作用,审计的事前、事中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审计的内容也仅限于对经济效益指标完成情况、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审计监督,而对中央“八项规定”执行情况、“三重一大”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单位的反腐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等方面的内容涉及的很少。
(四)内审人员的知识面较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都有待提高
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较强的职业道德观。但目前,从数量上看,各公路建设单位内审工作量很大,内审工作人员比较少,内审人员数量满足不了内审工作的需要;从知识结构上来看,内审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公路建设单位的内审人员一般都比较精通财务和审计业务知识,但对公路工程建设、概预算、工程造价等方面的知识严重不足、这些不足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拓展。从审计人员自身来说,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职业道德严重下滑,严重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态度不积极,甚至存在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现象。上述问题成为了当前制约内审工作发展的主要障碍,不仅使内审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也会产生较大的审计风险。
二、进一步加强公路建设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公路建设单位内部审计作为公路行业的一种内部经济监督活动,必须加强。首先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给各单位,依此提高内审权威;其次要注重审计结果的执行,对拒不执行审计结果的单位要加大处罚力度;最后要加强公路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及财务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使其改变观念,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重视内审工作。只有对内审工作的本质有了正确的认识,内审职能才能发挥的更充分。
(二)提高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和威慑力,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反腐利剑作用
公路建设单位的内审工作要根据党的十精神及当前反腐的新形势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内审工作要与单位的纪检监察、廉政建设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依此提高内审工作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对内审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线索,及时与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共享与沟通,并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真实、可靠的书面证据,以便为纪检部门开展后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此外内审工作还要配合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建立和完善不敢腐、不能腐的内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内审工作的反腐败“利剑”作用。
(三)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要不断扩展
公路建设单位内审工作的内容和重点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重点加强对私车公养、公款消费、违规发放补助津贴及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约法三章要求等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此外还要对单位的反腐机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三重一大”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和实质性测试,并出具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以便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
(四)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确保内审工作质量
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是审计部门树立较高威望的基础,不仅要使审计人员认识到内部审计的意义和作用,还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注重审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其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新形势下,内审从业人员不仅要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精神、主席、总理的系列讲话精神和审计署工作会议精神,以先进的理论指导内审工作实践,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全面提升内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内审人员素质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才有保障,内审工作的监督职能和“免疫系统”的作用才能发挥的更充分。
参考文献:
[1]陈洁敏.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J].科技促进发展,2009(2)
[2]李莉.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J].审计与理财,2009(1)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民政单位财务管理,全面提高民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关于“依法属于审计机关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浅谈一点想法。
一、提高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财政部门实施了预算外资金的收支两条线治理、单位编制了部门预算、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物资的购买实现政府采购,似乎不需要再开展内部审计了,其实这是内审的职能和作用发生了错位。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一种经济监督活动,不能削弱,只能加强。要把审计与强化内部经济监督治理于联系起来。只有提高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内部审计保驾护航的作用,使资金最大限度的服务于全区民政工作。
二、明确内部审计工作思路。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把定位点确立在为部门或单位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促进加强部门和单位内部治理,规范其各项财务收支行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审计时,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事、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审计工作中所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向本部门、本单位的领导提出决策依据和可行性建议,为领导的决策服务,把服务寓于监督之中。在具体工作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立足于帮助,使之改正或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恰当作出处理和给出建议。要正确地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不能只讲监督不讲服务,也不能只讲服务不讲监督,要把二者紧密地统一起来。
三、按法律法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坚持依法审计是提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为此,内部审计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和财经法规财务制度开展审计工作,从而实现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为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内部审计人员应加强学习和培训,熟练地把握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规范;其次,应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严厉性。
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通过实施三个结合不断改革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一是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即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微观审计与在宏观方面发挥作用相结合,既从宏观调控和宏观治理的要求出发安排审计项目,又在审计若干具体项目后,综合加以分析,找出共同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规范单位财务收支行为提出建议;三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既要恰当进行处理,又要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从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治理工作等方面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使之不再有重复发生的可能。
五、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按照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内部审计工作队伍的目标,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学习和培训、开展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不断总结内部审计工作实践经验等途径,大力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使审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以适应新形势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
在当前低成本冶炼攻坚战的大背景、大环境下,钢铁企业要立足自身实际,创新管理模式,系统优化成本指标,采取相关措施及管理办法,确保钢铁企业设备维修成本、备件修复节约、备品备件成本管理实现可控性节约降耗目标。本文介绍新建钢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难点、工作总体思路以及工作重点,旨在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把控钢铁企业工程项目投资风险、降低投资成本,为钢铁企业低成本运行提供基础保障。
一、内部审计工作总体思路
新建钢铁企业工程投资金额大,人员多为临时组建,情况比较复杂多变,如何快速组建内部审计队伍、开展审计工作成为许多钢铁企业面临的新难题。新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以服务新建钢铁企业建设为中心,全力以赴开展工程项目日常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纠偏堵漏的同时充分发挥审计服务增值作用,有效防范风险,降低工程成本,为规范项目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搭建学习平台,掌握审计工作要求通过搭建审计信息管理系统,融入项目管理关键环节,项目日常跟踪审计与内控专项审计相结合,创新实施项目全过程审计,事后审计监督的同时突出事前、事中监督与服务,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审计效能;通过建立审计建议书制度,参与专业会议和会签,开展管理制度评审,落实防范重大决策风险的管理要求,及时查堵漏洞,促进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新成立审计组全员要紧跟新建钢铁企业建设节奏,克服任务重的困难,积极提出各类审计建议,有效发挥审计服务增值作用。2.明确内控审计工作总体思路审计组成立伊始,为尽快明确审计任务和工作思路,准确把握审计工作重点,有效发挥审计效能、提高审计质量,以集团公司“及早介入,嵌入流程,努力实现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要求为指导,研究确立公司内控审计工作总体思路,以项目审计为重点,跟踪审计与重点环节专项审计相结合,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立足于建立“服务导向型的内部审计”,促使审计人员尽快明确审计目标任务,创新审计方式方法,适应新的审计工作,同时便于公司充分了解、配合审计,为新成立审计组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奠定管理基础。3.以服务为导向,开展项目跟踪审计根据新钢铁企业项目建设和新成立审计组审计人员配置情况,将初期阶段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确定为招标文件审查、招投标过程监督以及合同评审。通过嵌入重点业务环节,以服务为导向,从规范管理、防控风险、节约投资、减少疏漏角度提出大量意见建议并督导整改,发挥项目审计效能。4.从完善内控管理入手,开展专项审计针对跟踪审计项目发现的重大风险问题,精心组织项目专项审计,挖掘问题根源,以点带面,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通过梳理制度文件,发现管理缺陷,对其中较大风险问题归类总结后形成管理制度专项审计报告,要求各部门举一反三,做好反思,不断改进,夯实内部管理责任。
二、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新成立审计组将以服务钢铁企业建设为中心,以建设项目审计为重点,以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依托,以“及早介入,嵌入流程,努力实现工程全过程审计”的工作要求为指导,以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为目的,结合新建钢铁企业特点和建设进度,重点业务跟踪审计与重要环节专项审计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开拓审计思路,创新审计方法,有效防范项目建设风险,促进项目实现质量、工期、效能三项目标。1.督促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制度从内控制度的设计和运行评价入手,督促完善公司内控管理体系制度。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督促建立项目竣工验收、竣工决算、固定资产转资、项目后评价等管理办法,补充制定重点工作具体流程,建立更加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促进项目闭环管理。2.做好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以服务为导向,以风险防控、降低工程投资、节约建设资金为重点,扎实高效做好项目跟踪审计工作。重点开展好招标文件审查、招投标过程监督、合同审查、合同执行情况的督查等关键环节的工作。3.定期制定项目专项审计工作计划根据项目跟踪审计情况,定期制定项目专项审计工作计划和方案。重点对重大设计变更、重要设备材料采购及验收、施工质量及监理、项目验收、项目付款情况等开展专项审计并督促整改,以点带面,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4.做好工程结算审计针对已交工验收的项目在财务部门结算付款前开展工程结算审计,对项目结算审核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合规性进行审计监督、评价和鉴证,进一步堵塞漏洞,促进结算质量的提升。结合新成立审计组审计人员配置情况和预算部门结算审核情况,提前谋划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结算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制定社会中介机构结算审计质量考核标准及复审管理办法,为准确结算奠定基础。5.开展财务管理审计前期选取短平快、相对独立的工程项目开展财务管理审计,根据审计情况确定后续审计工作计划。重点检查会计核算制度和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财务报表是否完整、真实、合规,科目设置、费用列支是否真实清晰合理合法,同时为规范项目财务管理、降低财务损失、合理转资和决算提供审计咨询服务。
作者:逯红 单位: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论文摘要: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自我诊断,自我约束制度,是管理与控制链条中重要环节,是管理与控制的基础。文章分析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和地位,针对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对策。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公司治理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大趋势。良好的公司治理提高经营业绩、提高投资回报的重点。加强内部计、提升内部控制和管理理念,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一环。
一、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受传统人文因素和传统理念的影响,要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很不容易,特别是民营企业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并不乐观,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需要加大力度予以引导。
1.内部审计工作没有财务工作重视,没有设置内部审计职能或没有开展实质性内部审计工作的企业大量存在,有些内部审计机构的日常工作履行财务职能,或者只限于费用控制业务的审批。
2.内部审计工作一般是从财务会计工作中分离出来,审计队伍全是财会人员,缺乏经营管理复合人才,很难独立全面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工作难度大。
3.内部审计工作不规范,审计方法简单,审计风险大;内部审计工作只有财务稽查,分析、确认、咨询、评价能力不足,跟不上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没有发挥内部审计的应有作用。
4.一些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受老板、老板娘及其亲属的控制,成为维护“家族集团”利益的工具,往往使审计工作抓小放大,失去内部审计的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很难独立地、全面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5.对内部审计工作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监督和服务积极作用的认识不足,对如何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更好地改善企业管理,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缺乏统一的组织定位。
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工作,充分发挥作用。我国内部审计模式的确立应将目标定位转向管理审计,将监督融于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供增值服务。作为内部审计部门,应按照管理层和董事会所确定的政策认真履行其职责,正确处理好与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关系,力争将内部审计部门的宗旨、权限和职责以书面的形式形成章程,得到管理层的批准和董事会的认可,及时将审计中发现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普遍问题向领导汇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赢得企业管理当局的重视和信赖,以保障审计权利和职责的有效执行。
2.明确内部审计工作思路,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式。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于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内部审计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上,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另外,在审计方式上,变传统的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做到事前科学预测与决策,事中、事后跟踪监督,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观念下,年度审计计划与公司最高层的风险战略连系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使用风险管理原则改变审核过程,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需求。
3.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组成,加强业务培训,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上,关键是注重审计人员的构成,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来。要求审计人员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国家财经政策和企业规章制度。要抓好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好他们的待遇问题,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达标上岗制度,加强岗位培训,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4.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审计决定。规范与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是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和职责,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促进内部审计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同时,要严格执行审计决定,认真做好后续审计工作,对审计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有关部门或所属单位认真进行整改。
5.拓宽内部审计领域,拓展内部审计作业领域。内部审计不仅要实现观念上的突破,要重要的是实现内部工作上的突破。凡是加强企业科学管理,防范企业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和事项,都应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范畴。如财务收支审计,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审计等。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日益加强,公司治理的逐步完善,合规性审计目标或效益性审计目标将上升为主要的审计目标。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离不开内部审计,同时也给内部审计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和发展机遇。内部审计通过创新理念,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为优化公司治理,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基础和内部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洋玲.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j].辽宁经济,2007,(3).
通信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控制活动分为两部分:信息化管理层面、业务层面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
信息化管理层面、业务层面控制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但其形式和控制手段相对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嵌入于公司信息系统之中,对业务的控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信息系统控制是公司为了保证信息系统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而采取的控制措施,其控制对象是公司信息系统,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系统控制还必须考虑网络安全和电子商务控制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层面、业务层面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对控制活动有着不同要求,内部控制必须根据公司业务流程的情况和具体的控制点进行设置,因此,控制活动受到公司信息化的直接影响。
二、信息化环境下,通信企业内部审计采取的应对措施
随着国内四大通信运营公司在海内外上市,在当今信息化环境下,通信企业经营业务、经营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管理的难度、跨度、层次比以前更加复杂,面临的风险更多,管理层更关注公司政策、制度在集团所属单位的贯彻执行情况,关注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关注信息是否失真,关注权力是否失衡,控制是否缺失等。
(一)审计观念的转变
观念问题就是认识问题,通信企业必须积极转换审计观念,将审计目标不仅仅局限在查错纠弊,而应全面树立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观念,理解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一个在信息化环境下,完善、良好的控制系统,应该能够防止、发现或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审计的任务就是帮助和促进被审计者建立、健全这种机制,而不应该是代替被审计者去履行他们的“管理责任”。
1.内部审计应积极参与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项目
内审人员应以相对独立的身份,在审计中可以保持客观态度,有助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2.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目前,随着信息化的实施,对内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人员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工作方法和思路,通信企业应以上市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为契机,以效益为中心,以内控体系为载体,以外部审计为驱动力,通过各种培训,使全体审计人员对企业信息化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3.明确信息化环境稳定后内审工作的新方向
内审的职能应从查错防弊逐步向为强化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方向转变。通信企业审计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应向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转型,应积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风险的分析,协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二)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方法
信息化环境下,通信企业应统一审计项目计划,统一调配审计资源,统一审计办法。主要审计工作方法可归纳如下:
1.计划阶段
(1)深入了解、分析业务流程,寻找内控薄弱环节,确定审计重点;
(2)分析存在的内控薄弱环节;
(3)确定审计重点;
(4)进行穿行测试,评估信息化系统控制的实现情况,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审计重点;
(5)熟练掌握信息化系统中相关查询功能,搜集所需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6)导出所需的业务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7)编制可行的审计工作方案,进行合理人员分工。
2.实施阶段
(1)追溯原始数据的来源,抽样核对原始数据的准确性;
(2)分析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异、对会计报表的影响以及前后期是否一贯执行;
(3)对集成部分数据形成的报表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异常,并抽查验证;对非集成数据从系统中导出相关凭证,抽样查阅原始凭证;
(4)利用信息化环境提供审计线索的功能,查阅相关修改记录并进行追查;
(5)形成审计工作底稿。为了便于以后更好地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内审工作,将审计过程所涉及到的审计发现以“实事描述”“信息背景”“风险影响”“审计建议”为内容全部记录下来,形成相应的工作底稿,以待备查,为撰写审计报告打下基础。
3.报告阶段
(1)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
(2)根据相关业务统计数据、审计结果,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编写审计报告,提出管理建议;
(三)消除信息化环境下内审工作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信息化环境下内审工作职能的削弱。有人认为,实施信息化内部审计部门没事干了,原先很多审计工作可以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流程的整合,内审工作职能就相应削弱。
误区二,按照传统审计思路开展审计工作。有人认为:信息化环境下,只需将所需数据从信息化环境下系统中导出,然后按传统的审计工作思路和方法进行核对,不加分析,不加判断,继续按照旧环境下容易出现的错误及舞弊为起点进行审计,其结果可能是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成效。因为许多核对工作信息化环境下系统已经能自动完成,或者说通过添加一些程序能较快地完成,能大量地减少核对工作。
在新的环境下对通信企业内审人员来说,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研究工作,将审计工作重点逐步进行转移。从现实意义上讲,信息化环境下内审活动是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的控制系统,审计的职能从查错防弊逐步向如何加强企业管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分析与控制等方向转变。
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工作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一些观念和做法还不是很成熟,同时,随着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逐步完善,内审工作的重点和方法也需逐步调整,这就要求通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切实提高审计能力;为适应信息化时代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更应该改变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思路和方法,跟踪信息环境下内审工作的新方向,使通信企业内审工作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荣华.信息化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广东科技,2003,(11).
[2]滕佳东.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J].商业研究,2004,(1).
[3]Lawrence.B.Sawyer.索耶内部审计.
内部会计是进行公路工程财务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受项目沿线地形环境等影响,公路建设投资复杂庞大,业内截留、挤占、挪用建设资金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项目投资的可控与安全。因此,做好公路建设内部审计工作,完善财务管理和监督体系是加快地方公路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探讨地方公路建设项目内部审计重要性、现状和相关方法,以期对地方公路建设项目内部会计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路建设;公路项目;财务管理;内部审计
公路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是公路部门开展的一种监管手段,主要对部门自身内部进行监督和管理,为在建的工程做服务和评价工作。这种内部审计有其自身的形态与控制方式,通过监督和控制来规避风险,发挥审计的应有作用。加强公路建设项目内部会计控制方法研究,是为地方公路建设管理领域提供资金安全保障和支持,将进一步优化财务内部控制的金融环境,切实解决公路建设管理遇到的财务审计方法问题。
一、地方公路建设项目内部审计
公路建设的资金需求缺口较大,普通公路缺口、改造大修缺口更为突出。公路建设资金国家公路建设年均需求约3000亿元至4000亿元,省级公路年均建设需求约120亿元,县级公路年均建设需求约1.6亿元。因此,在公路建设项目设计、道路规划、可行性研究、咨询评估、招投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等一系列复杂控制活动中,公路建设单位总结出许多公路建设项目内部会计控制方法,用以适应各种建设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实际需要。公路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是财务收支方面,内部审计要强化预决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检查部门内部资金使用是否遵循相关法规和制度,确保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科学性。第二个方面是对于项目管理方面的审计,公路建设项目周期长,涉及流动资金比较大,容易出现挪用、虚报、假冒等违规违法操作,因此,内部审计会强化资金支付的程序管理,严格控制项目资金的流通,从而降低资金使用风险。第三,对项目各个环节的相关负责人的审计,明确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为单位内部人事考核提供依据。最后,审计工作提出审计意见后还必须由单位落实,因此,督促被审计的部门执行审计意见,对内部管理作相应整改,提高部门财务管理水平也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
二、地方公路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现状
众所周知,公路建设项目一般投资大、跨度长,涉及的市区较多,相应公路建设内部会计控制项目繁多,各市区公路建设指挥部也较多。《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明确提出,要在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推广PPP模式,将“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等领域并列。国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出发对地方道路交通建设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不同规模的公路建设也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因而公路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其重要性与压力也相应加大。《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作为公路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和审计程序,且随着公路审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审计工作也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也更加科学合理,但公路建设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地方公路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独立,导致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地位上的巨大差异,在根本上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一般来说,内部审计的领导层次越高,其独立性就越有保障。但是,事实是很多单位的领导对内部审计不重视,没有专门的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由单位自身财务部门兼任,无法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不利于单位财务的有效监督管理。由于没有具体可操作的部门、行业规章制度,缺乏相关配套指导措施,内部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可操作性较差。
2.审计效果不高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数量和质量的不足,比起没有审计机构的单位,有的单位设有审计机构,但审计人员数量和质量也存在一定问题。无论是审计人员的素质不够还是审计工作人手不足,都无法正常开展审计工作,使审计工作的实际效果不高。尤其是在新建公路项目中,内部审计人员安排的随意,实际审计经验差;离退休人员或临时调聘相关人员审计。会出现工程造价高与当地出行者承受能力低、车流量低的矛盾,使得社会投资公路资本无法实现盈利,导致内部审计无法客观公正地发挥监督评价职能。3.审计缺少权威性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缺乏科学性,审计工作往往只注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而忽略了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对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和存在的风险等重要内容往往忽视,对存在的风险缺乏预见性而导致损失的发生,使审计工作成为追究责任的工具而没有发挥规避风险的职能,这些都不利于公路建设的开展和审计行业自身的完善,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加强公路建设审计工作的方法
公路建设要求单位重视和加强审计工作,审计行业自身的发展也要求审计工作必须有自身的法度和规范,因此必须首先完善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规定公路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设置独立审计部门和专职审计人员,这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只有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地位得到承认才能使审计工作得到认可。只有独立的审计部门才能充分发挥审计超然的地位赋予审计工作的有效监督能力,才能真正发现公路建设中存在的财务问题和潜藏的风险,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道路建设。目前很多公路部门将财务与审计机构合并,审计人员也由财务人员兼任,这是很危险的做法,应坚决杜绝,尽早设立独立审计机构和安排专职审计人员。
1.项目跟踪审计项目投资要围绕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中项目的招投标、合同履行、工程价款结算等要与投资相结合进行控制,同时将建设资金使用、损失浪费等与投资的“效率性”相结合来控制成本,实施全过程成本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追踪项目实施、建设环境保障、征地拆迁方面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的协调落实情况等。审计度整治计划完成情况,工程实施及治理效果情况等,依据公路工程审计规定对被审计部门进行量化评价。
2.工程投资真实性审核审计机构的独立是前提,做好审计工作还得依靠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内部审计工作依靠的是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因此对审计人员的科学任用及长期培养是发挥审计作用的根本保证。审计工作是一项经济活动,虽然审计机构独立出来,审计人员也有自身职业道德和从业资格考核,但审计人员仍处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难免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维护审计工作神圣性和建设项目的安全,必须严格把握审计人员的选用关卡,选用立场坚定,专业过硬,作风优良的审计人员。一个高水平的审计人员渎职对单位和建设项目的危害远大于专业能力稍差的敬业审计人员,因此,必须格外重视审计人员的甄别与任用。非常优秀的审计人员永远是短缺的,而审计人员的需求缺口很大,所以,单位同时也要注重对在职的审计人员的继续培养和提高。单位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培训,不断丰富审计理论和提升审计务实能力,培养专长于公路建设项目的审计人才和团队。
3.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审计工作职责范围,要明确到位和有效监督。审计机构是独立的,又有监督的职能但不是绝对的超然,审计机构的工作是否到位不能仅从实际效果来检验,也需要相应的监督手段。通过培训审计人员的形式来进一步明确审计工作的职责,同时也可以检验审计人员的工作。审计不是简单排查财务报表,查出假账和违规操作,更应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单位提供可靠的经济评估信息和管理服务,实现由监督向全方位服务转型。审计工作的一个职责是督促单位执行审计意见,单位没有执行审计意见最后造成的损失当由审计负责,因此,审计应当具备权威性,对于审计不合格的操作程序和决策应阻止其执行,防患于未然,将风险降到最低。可见,审计不但要向服务转型更要参与到职权范围内的决策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所以,审计工作自身内涵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增加,外延也在扩大,审计工作逐渐参与到单位的重要活动中,审计人员也要不断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和模式,以专业的眼光着眼大局,兼顾细节,积极配合公路建设的各个环节,与公路建设行业相适应,推动审计行业的进步和地方公路建设。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地方公路建设必须依靠内部审计工作来对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监督管理,来发现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降低风险,从而保证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地方经济随交通的完善实现可持续高速发展。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管、服务职能,提高单位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保证单位各项决策的正确性,同时促进审计行业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单位和审计机构要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应对,充分发挥审计对地方公路建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喻素萍.材料采购内部控制缺失风险及应对[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5).
[2]黄道远.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J].中国内部审计,2006(12).
一、深入领会内部审计积极跟进外部监管的意义
2011年,建设银行总行行长、监事长、首席审计官从战略高度对内部审计提出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各项业务发展态势,保持与业务部门的同步,提高对外部监管政策变化的关注度和敏感性,结合外部监管重点,分析探索新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拓展视角,认真落实监管要求,及时调整审计思路,积极跟进和服务外部监管;2012年又提出按照风险导向、监管政策导向、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导向三项原则来组织实施审计项目,并突出信贷领域和监管部门要求的四大风险领域。这些都需要全行内部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全行工作中心和首要任务,从思想上树立服从服务于业务发展大局的理念,把主动跟进、配合外部监管工作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不断提高落实央行及银监会等监管机构方针政策的水平和意识,不断提升审计服务工作精细化、专业化水平,为全行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二、以监管为导向,优选审计项目
审计计划和项目选择,应考虑外部监管内容及要求结合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优先顺序。在每年的审计计划和项目中要体现外部监管精神,并将此类计划和项目列为审计重点排序。如2012年外部监管强化了对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防范系统性风险,为此,总行审计部在系统项目中安排了房地产贷款审计、理财业务审计、影子银行业务审计、新资本协议达标工作审计等,正是监管导向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体现,充分反映了当前经济运行中反映最强烈的金融经济问题,既是外部监管部门最关注的问题,也是银行高管层最需要了解的问题,所以全行审计部门应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思路,在年度系统性审计项目和自选审计项目中,有针对性地加大监管关注的重要领域、重点问题的审计力度,查找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审计预警作用。
三、日常审计监测及时跟进监管政策变化
面对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胀预期不断增强、内外部需求剧烈波动,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普遍增大,经济金融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和愈加严格的金融监管,内部审计在日常工作中唯有从驻地行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和把握金融市场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与时俱进,积极应对经济金融新形势和法规政策新变化,牢固树立“揭示风险、服务发展”的理念,加强前瞻性研究,提高对监管政策及其最新变化的敏感度,实时跟进外部监管要求和摸清驻地行落实情况,在审计项目和日常审计监测中及时将监管重点纳入审计关注视线,如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银行服务收费,不但是外部监管的重点,更是关乎社会民生的问题,内部审计在日常审计监测中应及时跟进,从监管的角度来全面看待和分析银行服务问题,以风险预警、审计咨询报告等多种形式,及时提示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促使驻地行认真履行社会责任,防范监管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
四、提高内部审计专业化研究对监管政策的关注度
我行内部审计经过多年的专业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审计质量和审计价值的进一步提高,但随着全行经营发展方式的变化,内部审计更应紧跟业务发展和监管动向,自觉服从服务于全行发展的大局,特别是内部审计专业化研究的视角和视野决不能局限化,要能够关注到经济金融形势,关注到市场竞争环境,关注到监管政策导向,关注到银行同业变化等,主动掌握信息,深入分析经营环境的特征和变化,结合建设银行的实际情况,提前预判对银行经营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影响,增强敏锐性和前瞻性。
一是各专业研究团队应注重将外部监管政策与现有的审计方法技巧、审计技术创新运用等内容一道纳入研究范围,参加驻地监管部门会议,收集、分析、解读银监会等部门最新的监管规定,明确监管关注重点、监管手段、监管问责以及相关的具体监管要求,及时了解外部监管部门相关要求,针对其具体要求,获取更多信息促进审计工作开展。
二是积极探索专业化建设的新机制,日常研究中结合具体研究领域分别制定监管政策推进情况的调研方案,细化监管动态专业研究的工作事项、时间进度、工作程序等方面内容,使监管要求真正落实到各项审计工作中并得以有序推进,从而达到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和审计价值创造能力的目的。
三是在研究方式上要采取深入系统研究与灵活快速反应相结合。对全行或区域内,重要业务的发展和系统性监管风险的防范,我们可以采取立项、确定专题的方式,组织开展相对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于一些监管热点和难点,特别是一些监管新情况、新变化、新苗头,我们要有敏锐的审计视角,采取短频快、灵活机动的方式开展分析研究,迅速提供高价值的审计信息。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风险审计
一个企业的管理机制是否在进行具有实际效果的运行,往往反映在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效果上,换而言之,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将一个企业管理机制中所存在的漏洞进行及时的发现与反馈,从而使企业对其自身漏洞进行及时的弥补并对其管理机制加以及时完善。然而就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的大环境来看,一个企业若想得以生存与发展就必然需要对其自身在大环境中的竞争与发展进行战略性部署,然而战略性发展过程中必然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如何将企业的这部分风险把控在可控范围内与如何对这部分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与预防便成为了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何为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工作实质与工作特点
若想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工作实质进行透彻的了解,首先要从真正意义上理解“风险”一词的含义,所谓风险并不是人们口中常指的在未来时间所要发生的不好的结果,而其真正含义是对于事件结果偏离所期望值程度的一种有效衡量,因此根据这一理论,COSO将企业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理解为,在该企业发展过程中将要出现而尚未出现的,会对企业发展过程与目标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的发生可能性,由此将对于企业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规划入企业内部管理的工作范畴。
(一)关于其工作实质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内部审计部门对其战略发展风险所做的良好的管理与预控工作,是使该企业的运营效率得以有效提升以及企业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对于我国当前的大多数企业而言,其首要任务便是将其内部审计部门的传统工作思路进行及时有效的突破与改良,使其脱离传统审计工作思路的束缚,将工作中心逐渐向企业的战略风险管理与预控工作方面进行偏移[1]。根据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所指出的相关理念,企业通常将其内部审计部门对于风险管理审计部分工作的工作范畴规划为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审计与评估,然而着眼于我国当前企业发展现状,这种理念与规划是较为片面的,当前的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应当是在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关审计人员对企业整体风险体系进行全面而透彻的了解的情况下,对企业可控制部分风险进行相应的管理与评价,并对企业所面临的不可控部分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与评估,而后设计有效的方案将该风险尽量降至可控制范围内。
(二)关于其工作特点
关于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性质,其实就是在对于传统审计管理工作的优点进行完全汲取的基础上,将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范畴拓展为针对企业整体风险进行审计与管理,因此相较于传统审计工作而言,如今的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在工作特点上也有所拓展与改进,其中较为主要的工作特点包括:加大对审计对象的相关运营模式与发展规划的关注力度;在审计工作进展过程中将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观念进行充分有效的渗透;加大对风险的预测与评估力度从而使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得以及时有效的控制与管理等。
二.如何准确设立风险管理审计的审计目标
(一)对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进行准确的评价与估算
当前形势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根据对于相关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设立规范与业内专业权威的文章报道的分析与思考,来判断自身所在企业是否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与需求,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条件下对自身的风险管理框架进行了合理准确的建立,于此之后将原有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框架与后续所建立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进行有机的结合,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范畴拓宽到企业的战略管理层面,将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上升为企业的战略性发展风险,从而使企业的战略风险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及时发现、预测、评估、管理以及控制等工作程序得以良好的把控与降低,是企业对于整体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更加有力度且有效率[2]。通过对COSO所指出的相关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原则与规范的严格遵循与执行,企业原有的发展战略层面风险与其不断变换更新的运营决策风险都将得到合理有效的初级管理,而且相较于企业原有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框架而言,企业的风险控制管理框架对于企业的战略性发展目标具有更高层次多角度的支持与协调,并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准确预测与全方位具体评价予以了加大力度在重视,对可控制范围内的风险进行加大管理与把控力度,对暂时不可控制的风险进行及时的发现与评估,并通过有效对策与手段尽量将其降至可控制范围内,而后加以管理与把控,因此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工作重心在于将企业的运营风险与战略层面风险进行透彻全面的分析与了解,并对二者的关键因素加以周密的分析与研究,从而使企业的发展目标得以早日实现。
(二)对企业所面临的不可控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
提出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概念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企业所面临的不可控制风险或者控制无效风险得以有针对效果的管理与审计,因此企业的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不同于企业原有的将工作重心安放于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传统风险审计工作,其审计内容与审计重点对企业的相关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相关的审计人员不仅要对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进行准确合理的评价,将企业的原有风险范围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规范,其还要将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中所存在的漏洞之处进行严苛的分析与评价,从而检验出企业所需要面临的不可控制风险,进而根据分析与评价内容向企业管理层进行汇报与提议,使企业管理层对面临的不可控风险进行直接有效的管理,与此同时,在审计过程中将企业对于风险的管理体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地发现与完善,从而使企业内部的原有风险尽量降至最低甚至得以消除,而后在企业运营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对企业的运营风险以及战略风险进行测试、评估与控制,是企业得以更加健康的运营与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当前国内外各企业发展与竞争的形势,在不久的将来企业的风险管理审计必将成为使企业得以良好生存与发展之关键,因此企业应当提早对其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得以继续良好的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成喆.COSO框架下的内部控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46-91.
(一)转变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观念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注重于全过程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管理活动,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属于一种典型的个性化经济评价活动。这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宏观经济意识以及全局意识,并积极地转变以往错误的观念。在具备了丰富的审计经验和审计业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一个优秀的审计人员还应当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较强的信息意识和宏观透视能力,也就是说要学会站在宏观的角度来考虑经济效益审计工作。
(二)完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制度,增强审计规范性
为了健全审计理论、控制审计质量,企业应该建立行之有效、完善和规范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体系,以此对审计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同时,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也要做到井然有序、有头有尾、环环相扣。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工作内容上,要逐步转向绩效审计、内控制度审计,维护企业利益,规范经营行为,理顺企业资金的运行管理机制。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应该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机构,充实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力量,适时制定工作计划和相关管理制度,并将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纳入企业年度工作目标统一考核。
(三)改进方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水平
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经济活动来拓宽审计领域,转变工作思路,不断地改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水平。要认识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这一过程可以调查研究、综合评价、监督检查等审计手段来进行,认识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管理、挖潜提效的建议并加以实施,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服务。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及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发展,审计工作方法也相应地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企业的经营活动已经很难用单纯的事后审计来进行准确、及时、科学、全面地评价,而应该让事后审计、事中审计、事前审计三者相互结合。事后审计主要是评价、考核整个项目,以确保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事中审计主要注重认定项目的阶段性效益,侧重对责任成本进行管理;而事前审计的重点则是注重审计企业的资金来源、投资决策以及投资的可行性,以此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工作水平。
(四)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要通过增强业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爱岗敬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经济效益审计管理规范化,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造就一支思想进步、业务过硬的内部审计队伍,把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做得更好。此外,要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既安排审计人员外出参加各类培训班,也要邀请专家学者到企业、到岗位上对全体人员进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知识的培训和指导,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作者:区敏婷单位:广州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一、强化内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内审工作是提高审计覆盖面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对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提出了要求。刘家义审计长认为,“全覆盖”,要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在审计任务重和审计力量不足的客观情况下,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把每个项目都审深审透,力争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完全靠审计机关自己的力量非常困难。内部审计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加强自我约束和监督的内设机构,通过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互动,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实现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果在双方之间的合理利用,达到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效果,推动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二)内审工作是国家审计充分必要的补充
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联系紧密,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工作的“前哨”和“第一道关口”,对内部审计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推动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具体来说,国家审计应重点探索在以下几方面对内部审计工作加以利用:一是利用内部审计对单位内控制度的评审结果。对内控制度的评审是内部审计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内部审计人员对本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控制程序开展监督,其对内控的评审结论具有较高的可信赖程度,国家审计在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评后可以加以利用;二是利用内部审计机构对下属单位进行审计的结果。如果内部审计机构对有关下属单位进行全面审计,审计人员应对其工作进行评价,评价后利用其工作成果,减少对下属单位的审计工作量;三是利用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线索。审计人员通过翻阅内部审计报告或其他工作资料,可以发现内部审计已发现的问题,或是其他线索,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这些线索进行深入的检查;四是利用内部审计人员力量资源。国家审计机关可以探索筹建内部审计人才库,在审计人员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内审人员力量资源。在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时,可聘用素质高的内审人员参与审计。
二、目前我市内审工作主要特点和做法
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功能和作用,有效整合内部审计资源,我市审计机关对现有内部审计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国家和内部审计合力,达到“1+1>2”的效果,促进审计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具体来说,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完善网络。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网络,景德镇市内部审计师协会涵盖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机构、重要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骨干企业等。
二是建立专家库。积极开展审计专家库的建立工作,对专家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对其工作单位、联系方式、专业特长、审计成果、审计纪律执行情况、优缺点分析等进行电子数据化管理。截止目前,专家库涵盖土木工程、财政金融、计算机、法律等专业人才40余人。
三是统筹内审人员力量。探索性安排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家审计项目,实现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优势互补,提高审计成效。
四是利用内审成果资源。审计过程中在对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成果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其工作成果,尤其是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线索,避免工作的重复,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五是积极组织业务培训,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近年来组织内审人员参加审计业务培训168人次,参加审计沙龙10余次,出刊《瓷都审计》10余期,有力的提升了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我市内审工作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取得较好成绩,景德镇焦化集团、人民银行等6家优秀内审工作部门以及12名优秀内审工作者被给予表彰。
六是促进内审机构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我市内审机构在履行好财务收支等监督职责的同时,还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如我市焦化集团内审机构探索购买社会服务开展审计,弥补了内部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提高审计效率,更好实现了审计的总体目标;有的内审机构探索开展所属企业单位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以及所属企业单位建设项目工程审计,创新了审计方法,履行了内部审计监督职责。
三、当前内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国家层面对内审无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未明确审计机关对内审牵头指导作用。审计机关指导监督什么、如何指导监督、指导监督的责任权限以及对内审工作的评价标准等方面目前尚未做出具体的规定。这种开放的、没有刚性的管理模式使审计机关在履职过程中难以依法依规指导监督内部审计工作。
二是内审协会如脱钩以后,审计机关如何对内审工作进行指导。当前国务院要求协会与管理机关脱钩,内审协会面临发展的新问题,特别是对内审工作薄弱刚起步的地方,内审协会从国家审计机关脱钩以后,审计机关面临如何加强与内部审计机构的沟通交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等现实问题。
三是对内审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有的审计机关没有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快速发展对国家审计发展、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促进作用,没有将指导监督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来抓,没有把内部审计纳入审计机关工作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内审工作基本停留在会议号召,文件布置的层面上。
四是内审机构点多面广,情况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薄弱。我国内部审计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依然存在内审机构设置不规范、运行质量不佳、人员素质不高等情况。内审人员对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业务以及内部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和内控制度不熟悉,不能很好地用内部审计理论指导内部审计实践。
四、对下一步内审工作的若干思考
一是完善法规体系建设,保障内部审计工作依法依规进行。国家层面尽快出台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各级审计机关促使地方政府通过建章立制把一些成功的内审理念、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规章制度,规范内审行为,推动内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如山东、宁夏等地审计机关已经探索出台了规范内审工作方面的制度性文件。
二是转变指导监督观念,重视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议审计机关设立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专职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把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和是否纳入下一年度国家审计项目计划的重要依据;要做好内部审计业务质量检查、评估及考核评比工作;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管理。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为内部审计事业发展创造条件。国家审计机关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应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协调者、组织者、管理者、服务者和信息传播者。要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推进内部审计规范管理;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审计专业素质;要建立内部审计工作档案,将内审机构、人员,业务开展情况等归档管理,进行分类指导和监督考核。
(一)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内容和现实状况
风险管理审计是由内部财务会计审计、管理会计审计发展而来的,主要是针对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包括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等实施的一系列内部审计评价工作,风险管理审计的主体是内审机构,客体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措施。风险管理审计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手段,目前我国企业实施风险管理审计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实施风险管理审计还不是很普遍,很多企业并没有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执行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职能。但是,随着我国企业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会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并逐渐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管理支持作用。
(二)风险管理审计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帮助意义
我国的国有企业数量不少,规模也较大,涉及的行业也多,建立、经营的时间都比较长。因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思想普遍较为落后,对市场经营风险的管理意识不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活动多半都组织在事后,并且对市场和经营风险的抵御能力有限,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很多损失,也失去了很多市场拓展机会,极大地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生存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逐渐放开了一些国有垄断行业的门槛限制,允许非国有资本参与垄断行业的投资经营,这给国有企业的生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国有企业管理层必须要认清形势,积极与市场对接,规避市场和经营风险,搞好风险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高
国有企业设立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会获得较多的财政补贴资金支持,承担生产经营和维护国民经济稳定的任务,一些企业还具有一定的公益作用。因此,国有企业本身风险意识内生力不足,企业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尤其是处在一些垄断行业的企业,受到的市场竞争压力小,市场和经营风险不大,导致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风险管理的意识也不强,对风险管理审计部门即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重视程度有限,很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人员较少,专业性也较差,甚至被认为是企业中最悠闲的部门。这些内外环境因素都不利于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发展,发挥出其内部管理的作用。
(二)风险管理审计目标和范围不明确,影响审计工作开展
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不同于财务会计审计,在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目标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内部审计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审计,多数都偏向财务会计审计方向,并未实现对风险管理活动的内部监督检查作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花费较多的精力在财务报表合规方面与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调查,目的在于规避、降低会计核算风险。但是,管理会计核算风险仅仅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种,并不是全部风险管理内容。因此,需要内审人员明确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调整工作方向,实现审计目标。
(三)内部审计部门人员工作思路和审计技能有待提高
适应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内容的变化,发挥好风险管理审计作用,需要具有一定风险管理审计的思路,并且具有一定风险意识和特定审计技能的队伍。国有企业内审部门员工知识结构单一,审计技术还是以传统报表审计技术为基础,对企业风险管理问题的识别能力不强,还不具备敏锐的风险“嗅觉”能力。同时自觉提高审计能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动力不足,导致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还不能满足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必须要从加强人才培养入手,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审计水平。
三、加强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对策和方案
(一)提高风险意识,加大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
随着政企分离范围的扩大和国企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将会参与到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多的风险。对于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的国有企业,必须要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影响中走出来,用风险管理的意识指导企业发展与经营。企业管理层要更新观念,重视对企业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工作,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中,制定风险管理审计活动的监督措施,提高企业各部门的内部风险管理意识,也有利于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开展。另外,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强化风险管理审计职能,促进其内部风险评估与建议的作用。
(二)扩大风险管理审计范围,提高风险管理审计效果
一般来说,企业风险管理机构不仅包括财务会计部门,还包括生产经营部门、后期保障部门、安全保卫部门、管理部门等几个重要机构,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要围绕这些部门面临的风险展开评估检查工作。例如,对生产经营部门要检查是否对产品的功能设计、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方面有改进制度机制,是否安排研发投入,成本效益是否合理等;对于后期保障部门要围绕设备和材料采购过程是否合规合法,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是否能保证产品质量等;安全保卫部门风险管理目标相对较为明确,是否足额提取安措费,相关安全措施是否安排落实,危机应急预案安排的是否合理等;对于管理部门就是要围绕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设计的应对措施是否有效,相关风险损失测算是否合理等。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内容和范围较为宽泛,涉及的风险管理问题较多,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风险管理审计时,应该从风险管理成本、管理收益、发生风险之后的弥补成本、控制成本等成本收益角度评价和监督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从经济利益角度提出可行的风险管理改进意见,帮助企业完善风险管理工作。
(三)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内部审计技术,满足风险管理审计要求
风险管理审计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敏锐的风险识别能力。国有企业管理层应该有计划地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人才培养,通过增加专业技能培训,对现任内审人员进行知识结构更新,丰富管理知识的应用途径。另外,在招聘内部审计机构员工时,多考虑招聘一些具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具有丰富风险管理经验的审计人员,从而改善国有企业内审人员的组成结构,保证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审计思路方面,要培养国有企业内审人员的风险管理审计理念,逐渐了解和掌握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内容和范围,把握与传统内部审计工作的区别,有针对性地应用审计技术对企业风险问题进行审计评价,保证风险管理审计目标的实现。在审计技术方面要革新工作方法,在传统报表审计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利用网络和大数据的数据共享性,及时了解审计行业最新的审计技术,丰富评估风险管理机构固有风险和变动风险的技能,利用ERP等企业管理平台,设计和应用风险应对检查模块,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最终提高企业潜在的经济效益,降低风险损失。
四、结束语
【关键词】 高校内涵建设;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一、高校内涵建设的基本特征分析
一是“085”工程项目涉及面广,囊括内涵建设的所有领域,“085”工程项目的推进与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紧密相联,项目实施过程需要涉及学校所属职能部门、学院和学科团队,它要求学校提高整体综合管理能力,关注“085”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相关管理措施的到位情况,特别是在学校范围内对现有人力、实物资产、经费等资源的整合能力。
二是“085”工程项目以学校“整体”形式滚动投入,可以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便于提高学校内涵建设的整体效果,它要求工程建设涉及的学校内部各部门、单位和有关教学科研团队,强化学校发展的整体意识,打破部门、二级单位之间的界限,进一步优化学校二级实体业绩考核体系,避免以局部利益的得失而影响学校整体利益的事件发生。
三是“085”工程项目实行投入资金与建设项目完成质量挂钩的工作机制,将安排2012年中期检查和2015年终期评估,考核学校承诺的建设目标和指标的完成情况,检查学校所处的国内外地位现状,以及“085”工程建设前后的学校内涵建设水平的进步与提高情况,目的在于检验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发展潜力凸显的提高程度,它要求高度重视和评价好投入资金的实际产出效果,特别要处理好短期产出与长远产出之间的关系。
四是“085”工程项目管理采用各级项目的“责任人”制度,对项目完成的资金、进度、质量和绩效加以管理,看各级项目责任人在执行制度过程中的责任履行情况。
二、高校内涵建设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
正是由于高校内涵建设存在的上述特征,从而对高校内审工作也将产生较大影响,要求内审工作更加突出以下几方面。
(一)内部管理审计
即内部审计要关注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相关管理措施的到位情况,提高部门间的工作合力,消除部门间可能存在的影响或阻碍沟通的障碍,以促进学校全校范围内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即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应主要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完备情况,重点看各部门、二级单位现有的工作制度及实施办法,是否存在对“085”工程项目推进产生阻力的现象,关注制度执行效果。
(三)投入产出绩效审计
2012年中期检查和2015年终期评估是上级主管部门对“085”工程项目进行的评估、检查、验收工作,这主要是看产出效果。实际上,在“085”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既包括“085”工程项目的增量投入,也包括其他有形的存量投入和无形的投入,要做好对投入产出绩效的整体评价,需囊括上述全部投入。为迎接2012年中期检查和2015年终期评估,内部审计工作可以超前介入,在上级部门检查评估前做好投入产出绩效的核实工作。
(四)经济责任审计
做好任何事情的关键在人,每一个在岗人员都应切实履行职责,而许多没有做好的事情则是部门、人员之间的职责和权限不清,一些人员的责任履行不到位。在“085”工程项目推进中,应全面贯彻执行各级项目“责任人”制度,将有关主要责任人的职责履行情况列入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中,进行专门评价。
三、高校内审职能发挥的现状分析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内审工作能够全面服务学校工作大局,内审人员积极履行内部审计职能,认真发挥内审工作应有的作用。也应看到,目前部分高校内部审计在机制体制、工作内容、内部管理、人员素质、环境条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情况或问题。
(一)机制体制有待创新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审计工作的具体运行机制体制得到全面优化和完善,也存在管理机制不太健全、保证机制尚待进一步优化、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激励机制作用效果不明显等情况和问题,影响到审计工作效果;再者,在教育审计整体运行机制上,仍有大部分高校的教育审计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审计“免疫系统”的预警、保障等职能履行不充分,影响到自身工作职责的履行。
(二)工作内容有待拓展
目前,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重点仍放在财务收支审计,或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要内容的其他审计工作上,较少涉及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管理审计等审计工作新领域,信息化审计水平有待提高,高校审计工作领域尚待进一步拓展。
(三)内部管理有待完善
主要有:一是由于部分高校存在绩效考核目标模糊、绩效考核标准较低、绩效考核缺乏监督等情况,部分审计人员提高个人素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二是部分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过程中程序不到位,取证不适当、不充分,从而导致审计风险;三是内部审计机构与校内相关部门、二级单位间的沟通协调尚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在社会审计中介机构审计质量管理上,部分高校没有制定出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或规范,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
(四)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更新较慢、专业胜任能力不强、审计服务意识不足等情况,能够直接从事管理审计、内控制度审计、绩效审计的人员更少,加上少数内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观念(特别是审计职业谨慎意识),直接影响到内审职能的发挥,人员思想意识尚待转变,审计职业精神有待强化。
(五)工作环境有待优化
主要包括:一是部分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地位有待提高,审计资源配置不到位,审计手段欠缺,内部审计成果层次不高,内部审计效果不理想;二是部分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进行必要的内部审计工作宣传,展示审计工作成果,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加强内部审计形象建设;三是部分高校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使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产生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增加,造成审计风险。
四、内部审计进一步服务好学校内涵建设的主要工作思路
(一)创新内审工作机制体制
为服务好学校“085”工程项目的整体推进,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工作体制机制,建议做到:
1.创新内部审计机构管理模式,使内审机构工作成果更直接、及时地到达学校领导手中,减少内审机构的协调周期,降低工作难度。
2.加强与校内相关部门、二级单位的沟通协调,促进建立“085”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内部审计有序介入等工作机制。
3.进一步优化内部审计的管理机制、保证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运行。
(二)拓展内审工作领域
在继续夯实现有审计工作、提高信息化审计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高校内部审计新领域。
1.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将高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在“085”工程项目推进中的职责履行情况,列入到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中,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涵。
2.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即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中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要求,对高校所属各部门、各单位执行教学、科研、财务管理、实物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环节,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评价,重点关注制度之间是否存在冲突,是否会对“085”工程项目推进产生阻力,有效的制度应注意制度执行是否到位,执行效果如何。
3.投入产出绩效审计,就是在考虑“085”工程项目的增量投入和其他有形存量投入、无形投入的基础上,审查产出效果,进行投入产出绩效分析,为迎接2012年中期检查和2015年终期评估,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4.内部管理审计,即内部审计工作要关注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在“085”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管理措施的到位情况,主要看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现有管理水平,是否有助于推进“085”工程项目的实施,消除部门间影响或阻碍沟通的障碍,以实现全校范围内的综合管理效益。
(三)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1.尽快转变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观念,其中,一是强化目标意识,要紧紧围绕学校内涵建设的战略目标,跟踪目标实现情况,及时向领导反馈有关情况;二是增强审计风险意识,保持审计职业谨慎;三是增强审计服务意识,根据学校内涵建设的实际需要,开展各类不同形式的审计工作(包括咨询服务),及时提醒学校相关工作人员注意工作规范性,积极支持推进教学、科研等学校重点工作,多角度发挥审计工作建设功能。
2.着力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是积极适应高校内涵建设的要求,增强个人素质提升的紧迫感,利用好外出学习培训、审计课题理论研讨、参加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资格考试、参加审计职业后续教育等各种学习培训和研讨机会,同事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提升高校内审人员的审计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或个人综合素质。
3.在学校员工业绩考核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审计工作特性对内部审计人员工作业绩考核的影响,给予审计人员适当的政策倾斜,采取物质待遇与非物质待遇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内部审计管理
1.根据高校内涵建设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建设,制定、修改和补充相关的审计制度文件,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切实关注审计取证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切实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的全过程管理,降低审计工作风险。
2.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加强与社会审计中介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利用好社会审计资源,尽快制定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工作管理的制度或规范,加强社会中介机构质量监控,逐步实现内部审计机构从“具体操作型”到“协调管理型”的角色转变。
(五)优化审计环境
1.通过办好内审部门网站等方式,宣传学校领导支持审计、高校内审机构与校内相关部门及单位构建和谐审计关系的典型事例,突出审计服务意识,宣传审计知识、审计法规、审计工作进展及内部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切实提高全校员工特别是学校所属部门、二级单位负责人的学法守法意识,发挥网络媒体在审计宣传中的主渠道作用,提升内部审计部门形象。
2.积极取得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主动向学校领导汇报审计工作情况,听取学校领导对下一步审计工作的指示和安排,解决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审计工作阻力、审计人员和经费资源配置不足等困难或问题;另一方面,建议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内审部门开展工作,为内审人员撑腰、打气,肯定并宣传审计工作成绩,增强审计人员从事审计事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3.认真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行业指导,及时汇报审计工作进展、审计工作成果等情况,寻求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审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及时获取上级主管部门在高校内涵建设项目的审计、检查、评估等方面的政策和信息,为学校内涵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