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农业可行性报告

生态农业可行性报告

时间:2022-11-12 10:33: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农业可行性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态农业可行性报告

第1篇

(一)项目的计算期与具体实施进度如表1所示。总之,初步规划建设期为2年,生产期为15年,项目计算期(即有效寿命期)为17年。项目计算期与实施进度安排合理,利于项目的有序开展。

(二)项目初始投资额估算建设投资估算内容主要为固定资产投资,垫支的流动资金主要包括购入的鱼苗、苗木等。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如表2所示。初始投资资金的投放分两批进行,第一批资金于建设起点投放,按照投资建设进度和内容要求,投放金额为919万元,第二批资金在第一年年末投放,金额为551万元。

二、项目建设财务可行性评估

(一)产品成本估算1.营业成本估算。按照项目内具体产品进行估算,估算内容包括外购原料及辅助材料、外购燃料与动力、运输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备件费、销售费用等。营业成本估算表如表3所示。2.固定资产折旧费。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270万元,按直线法计算,残值率取5%,平均折旧年限按15年计取,每年折旧费为80.43万元。3.经营付现成本估算。总成本费用扣除折旧费、摊销费和借款利息支出后即为经营付现成本。本项目年经营付现成本为947.57万元。

(二)营业收入与营业税金附加估算1.营业收入估算。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按达产计算年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估算表如表4所示。2.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根据现行税收政策,销售农产品免税,应交旅游和其他收入营业税及附加11.55万元。

(三)利润总额及其分配估算1.利润总额估算。利润总额是产品营业收入扣除年总生产成本费用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之后的余额,本项目年平均利润总额为920.45万元。2.利润分配。项目获得的利润总额首先应在弥补以前年度亏损额后缴纳所得税25%,并从税后利润中提留10%的法定盈余公积金。本项目年均税后净利润为920.45×(1-25%)=690.34(万元)。

(四)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现金流量分析。该项目的现金流量表如表5所示。从现金流量表来看,现金流入全部依靠营业收入,从第三年末开始盈利,假设每年的营业收入不变,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所得税不变,从第三年年末到第十七年年末,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维持在770.77万元。现金流出主要来自建设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以及之后每年的经营成本。从累计税后净现金流量来看,到第四年开始为正值,即第四年可以收回所有投资,第四年末的累计净现金流入为71.54万元,到第五年末累计达到842.31万元。2.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指标是财务可行性分析的核心,是所有者最为关注的,也是企业经营者和债权人必须关注的。盈利水平的分析主要选取三个指标,分别为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1)净现值(NPV)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其他设定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净现值是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其实质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现值。其计算公式为:NPV=∑(CI-CO)t(/1+)i-t。其中,NPV为项目在起始时间点上的净现值;i为折现率。在i的选择上,本文结合行业情况,选择基准折现率为12%。通过Excel表格最后计算结果显示,税后净现值(NPV)为2812.27万元。从这一指标上看,净现值大于0,且比较可观。(2)内部收益率(IRR)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一般情况下,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因此内部收益率等于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0时的折现率。具体公式为:NPV=∑(CI-CO)t(/1+IRR)-t=0。通过Excel表格最终计算结果为税后内部收益率为32.47%,远大于12%的折现率(也就是最低期望收益率)。因此,内部收益率显示项目可行。(3)投资回收期。静态投资回收期指以项目的净收益回收项目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假设从第M年末开始累计现金净流量大于零,含有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计算公式如下:Pt=(M-1)+第M-1年末尚未收回的投资额/第M年的现金净流量。根据公式计算结果为:税后投资回收期为3.9年,投资回收期较短。因此,经过盈利能力分析显示,无论是内部收益率、净现值还是投资回收期都显示该项投资可行,即该项目具有较强盈利能力。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本项目计算期内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累计净现金流量总额为10091.55万元,该数额足以维持项目的正常生产运营,实现项目自身的资金平衡,而且还具备确保项目财务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2)在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累计盈余资金不出现负值,这是项目财务生存能力的必要条件。由于项目能实现自身的资金平衡,不需要依赖短期融资来维持正常生产运营,由此进一步证明项目具备良好的财务生存能力。4.不确定性分析(1)盈亏分析该生态园区项目建设完成后进入正常营运年份,该项目的年固定成本约为462.6万元,可变成本为565.4万元,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的盈亏平衡点为:生产能力利用率=固定成本(/年营业收入-年可变成本-年营业税金及附加)×100%=462.6(/1960-565.4-6.81)×100%=33.33%产值=1960×33.33%=653.27(万元)计算结果表明,当项目建成后只要生产能力利用率达到33.33%或产值达到653.27万元时,便能实现盈亏平衡,说明该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2)敏感性分析选取初始投资、年营业收入和年经营成本作为影响项目效益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项目净现值敏感性分析。经过分析可知,项目效益相对年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成本比较敏感,尤其是年营业收入,而对初始投资额不甚敏感。今后在园区生产经营中应把握市场动向,调整经营策略,努力提高营业收入。具体见表6。通过以上对该园区项目的财务可行性的分析,综合而言该项目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较强,企业能获得较好的利润,经济效益良好,但须注意要不断保持和提高营业收入。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表7所示。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1.该生态园建设项目基于循环经济的要求,利用地理优势和资源特点科学规划和配置资源,立足生态,巧妙地将旅游和农业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也符合当前民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具有独特性和发展潜力。2.该生态园建设项目具有技术可行性,某农业大学和畜牧水产局的技术合作为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从上述分析中来看,该项目具备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将会带来明显的示范效应,该项目具有操作可行性。

第2篇

面对挑战,沟底村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以建设高效农业产业化基地为目标,启动二次创业,大规模地进行治山、治水、治沟,退耕还林,复垦矿区土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走上了一条持续发展之路。 此举,对于山西依赖煤炭资源发展经济的农村进行矿山复垦工作,走持续发展道路,极具典型借鉴意义。 为此,我们对该村一年多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情况作了详细调查,现就此作出报告。

一、因地制宜

科学决策 沟底村是一个典型的依托煤炭资源富裕起来的农村之一。地下煤储量原高达5600万吨。凭借这一优势,1985年到1986年,县、镇、村三级相继在境区内兴办起山城、左岭、王街、沟底、香园沟五座煤矿。其矿点数量在阳城全县农村位居榜首。其中,该村所属香园沟煤矿年均产煤9万吨,年均产值1000余万元。 从1985年以来,煤炭产业始终是该村经济实力的骨干支柱,收入占到全村经济总收入的90%左右。

同时,村民依托当地煤矿布点多的便利条件,男劳动力几乎全部从事务工劳动,使之成为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煤炭产业的高收入,不仅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小康富裕,而且使该村公益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0年起,该村先后投资150余万元,修建了村办公大楼,兴建了新型小学校舍,硬化村道路三公里,兴办了近5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并配备了一整套文化娱乐设施,还修建了40栋现代化的居民住宅。另外,该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领取固定工资,得到了老有所养;考取中专以上学校的学生,一律享受不同等级的助学奖励金;村民不仅不负担任何集体公益事业的费用,而且,逢年过节均有物质福利。

然而,由于十多年来境内五个矿点的竞相采挖,乃至在急功近利思想支配下的掠夺性开采,导致该村三号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其中,该村村办香园沟煤矿到XX年已无煤可采,只得停产关闭。其它四个矿点也必将紧步后尘。随之而来的后果是:沟底村的经济支柱已呈风雨飘摇之势,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将失去依靠。

村民们担忧地说:过去乌金换黄金,沟底一步一层天;如今乌金已挖空,沟底今后靠什么? 在此危机面前,沟底村不是左顾右盼、无所作为,而是面对危机积极应对,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因地制宜,科学决策,决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走资源生态一体化发展道路。 XX年元旦的钟声刚刚响过,该村召开了党员会、干部会、村民代表会,就农业综合开发问题进行了积极研讨。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走资源生态一体化发展道路,必须拥有一定的土地实力作基础。而土地正是沟底的劣势,全村原有耕地几乎全部在山岭上,且生产条件十分恶劣。如果依靠原有耕地发展农业经济是不可能走向富裕。一是土地质量极差。原有900亩耕地85%以上为沙质土壤结构,透水性强,贫瘠易旱,即使风调雨顺年景,每亩产粮不过百公斤;久旱年头则大部绝收。改良土壤,既不现实,更不合算。 二是水土流失严重。全村90% 以上的耕地坡度均在25度以上,难以保水、保肥;同时,一到洪期,地里的禾田必将打了水漂。 三是耕作条件维艰。其显著特点是,人在沟底住,地在山上挂,百分之八十的耕地分布在七道山岭上,距村一至两公里。环村周围又是嵯峨巨岭,将村落夹在深沟谷底。历史上,村民耕作只能依赖老祖宗留下来的羊肠古道,肩担人挑,爬上爬下。

一般的农业机械根本派不上用场,投入 与产出得不偿失。 四是山体塌陷,耕地撂荒。历年来,由于五座煤矿的大量开采,造成多处山体塌陷,还使500余亩耕地被迫弃耕;加之煤矿与基本建设用地,使耕地锐减到人均仅有半亩。 这就表明,沟底村是远地弃耕,近地好地奇缺,剩下穷沟,无路可走。 对此,上级有关部门领导曾提出要沟底村拿出30万元到黄岭乃至五公里之外的泽州县周村一带买100亩土地耕种,借以生存。 这样,到外村买地耕种,势必要移民大搬家,不仅要耗去巨资,经济上难以承受;而且,前景难料,后果可怕。 沟底村经过研究,立足自己的实际,果断作出了三项决策: 第一,填沟造地,建设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 第二,实施荒山宜林战略,大力发展以优质核桃为主要品种的经济林。 第三,依托皇城相府旅游景区近水楼台的先决条件,大搞生态林与观光农业,以吸引游客,发展自身。 就此,一场综合开发农业的攻坚战在沟底村全面展开。

二、合理规划

奋力攻坚 XX年6月,在山西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晋城市水利局和阳城县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大力支持下,沟底村出台了《国家农业开发阳城县沟底项目区土地治理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 根据这一可行性报告,结合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设想,沟底村制定出开发农业的发展规划。其指导战略是:以地面资源为依托,以建设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目标,以土地综合治理与水利设施建设、生态林建设为基础,以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为重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向农业现代化进军。

其发展规划为工程:

㈡、塘坝工程。 沟底村北部樊山山腰老母掌沟有一股地下泉水,长流不息。然而历史上却有水未用,任其顺沟而下,白白流去。为了对新造土地实行自流灌溉,计划投资120万元,在此处兴建小型塘坝一座,设计库容量为10万立方米。利用自然条件,发展水浇地。 此项工程XX年秋动工,XX年秋完成。

㈢、经济林与水土涵养生态林建设工程。 建设林业生产基地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规划山岭瘠薄土地全部退耕还林,计770亩,占总耕地的71.%,全部作为经济林基地,以种植优质核桃为主。XX年退耕430亩,XX年全部完成退耕任务。山岭坡梁规划为生态林基地,计1500亩,XX年完成600亩,XX年全面完成。两项总投资70万元。

㈣、排洪渠工程。 为了保持水土不流失,投资60万元兴修排洪渠工程三公里,XX年到XX年分期完成。

㈤、引水隧道工程。 为使农林产业稳定发展,投资70万元,修筑引水隧道160米,XX年动工,XX年贯通。

㈥、田间道路工程。 为改善落后的交通道路环境,计划投资4.7万元,修筑田间道路13条。

㈦、高科技农业园区。 为发展高科技农业,规划樊水沟240亩新造沟坝地全部实施大棚生产,以栽培具有高产高效、且科技含量高的优质品牌蔬菜及高营养食用菌为主要产品,发展高科技农业。

㈧、发展旅游观光业。 该村北部老母掌(因山形形似母指掌部而得名)为清代名相陈廷敬之母的避暑山庄之地,且至今那座一进三院、占地6000多平米的古代建筑依然保存完好。尽管三百多年它饱经沧桑,但仍不失其昔日雍容华贵之貌。开发它很有价值。

为此,规划此处在维修避暑山庄的基础上,修建休闲度假村一所,两层小楼50栋,作为游客到皇城相府观光后的休闲下塌之处。同时,以此为据点,开通旅游线路一条,让游客在休闲之际尚可巡游观光。此工程计划XX年筹建,XX年完工,总投资XX余万元。 上述八项工程是一个美好的蓝图,全部完成后,沟底将是一个富裕而秀美的锦川(沟底古称锦川)。 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沟底村的干部群众提前介入,及早动手,于XX年3月初,在工程规划过程中就紧锣密鼓开工建设。 工程上马后,首要的困难是资金问题。尽管沟底村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然而,数千万元的巨额投资不可能全部拿得出来。

引水隧道工程相继进行。 与此同时,沟底村在春、秋、冬三个季节,全民上阵,大搞植树造林,决心让一道道山岭披上绿装。

三、众志成城

此外,高科技农业园区也正在筹划设计之中。

四、几点借鉴

总结沟底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战略的大胆发展思路与成功实践,在以下四个方面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必须由资源型向持续型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就阳城而言,大凡富裕起来的农村,普遍是依托地下资源,很少在地面资源上作文章,尤其是土地资源。这些村重工轻农,弃耕土地,撂荒耕地,形成恶性循环。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煤炭资源是有限资源,挖空后何以生存?沟底村力开先河,并为此提供了成功范例,值得借鉴。 第二,因地制宜,大胆作为,是沟底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鲜明特点。在当今经济大潮中,填沟造地往往要被人们视为在做学大寨的蠢事。当时,这一举动,不仅在少数村民中,而且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对此都顾虑重重。然而,沟底的干部认准了一条理,那就是,没有土地,就没有赖以生存的基地。沟底的实际,就是要造地,造出地,千秋万代是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