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

时间:2022-11-14 01:45: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语文教学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

第1篇

高一语文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语文教学,任教班级还是高一.21班和高一.22班。因为已经教过一个学期,磨合较好,可以提高教学要求和教学质量,重点和方法也稍有变化。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非常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平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会议,并经常注意翻阅报纸和杂志,努力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学以致用,时刻调整自己的方向,使自己能随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为人师表方面,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谨言慎行,不忘以德育人,坚信教师无小节,时刻注意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随着教龄的增长,越来越向老教师看齐,敬业爱岗,诲人不倦。能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争取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不只对学生如此,平时与领导群众关系和谐,与本组及相关处室工作人员合作愉快,人际关系较好。廉洁从教,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从事有偿家教,保证以全部精力投身于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服从组织的安排,也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学期满工作量,教案和各种业务资料齐全,备课认真规范,每一堂课都保证有备而来,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考虑到这一学期要向高二过渡,所以继续注意了高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了对笔记的要求,注重打牢基础。并且分层次作要求,对基础好的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要求,尤其写作方面,在班内形成比学赶帮的热潮,以学促学,为以后高二和高三的学习作好足够准备,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所以,让学生学会为自己负责,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一直是我这个学期的工作重点.同时我在其他同志的启发下,加强了教学手段的探索和变化,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平时我和其他同志经常一起备课,共同探讨,寻求最好的方法来处理每一课.新的高一语文教材,使我更像一个新手,如履薄冰,举步维艰,但和学生一起学习使我获得了很多的乐趣,也增加了以前没有的一些经验.到期末,这两个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尖子生脱颖而出,达到了我的学期要求,基本奠定了较好的局面。 

    近一年我虽然没有从事班主任工作,但不忘“身正是范”,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从语文的角度,积极主动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以身示范,真诚对待学生,与学生是师生,也是朋友,和学生一起努力搞好教与学,积极进取,使学生不只会学习,而且起码会做一个好人,这是我在语文课上一直在做的,两年的高三经验证明明确这个宗旨事半功倍.语文教学必须有大语文观念,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同现实联系,才能从根本上取得理想的成绩,才符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注重了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让学生在领略祖国悠久古代文化的同时,促成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健全人格的无形塑成. 

    其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教案、听课记录齐全认真,上交及时。参加学科组、备课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这学期经由老师们的帮助,经过自己的认真准备和反复练习,较成功地上了一堂年级观摩课《黄鹂》,听课的领导老师反映还不错。在此我要感谢罗敬中、余国治、曹秋菊、王淑玲、胡文娜等老师前后对我的无私帮助。但是长久以来,对某些学生(尤其是某些男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够,没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影响了全班的成绩。自己也有一些惰性,笔不勤,个人教研活动还有明显缺陷,尤其课件做得不够好,今后一定要向别的同志学习,时刻注意加强研究,总结经验,探索新路,做到有成绩,有发现,有创新,争取做一个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 

这一学期出勤准时,正常教学时间是全勤,从没无故旷工。 

    这一年总的来说收获良多,最起码算是初步了解了新的高一语文教学工作,也锻炼了自己的耐力,提高了能力。还有许多不足,如与学生相处还不够自然融洽,还不能教学相长,还不能多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所以还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在指导阅读方面方法还不好,需要加强学习,向其他优秀老师借鉴.下一学期,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争取让学生发挥出自己更好的水平!

第2篇

大家好!

我是博兴二中的语文老师,2010年,被评为县骨干教师。但我知道荣誉只代表了过去,对于将来,它应是更大的动力和压力。能不能对得起这一称号,只能用自己的工作和成绩来证明。

2010年,根据学校安排,我继续担任语文教研组长,负责语文教研的工作,并担任高一语文备课组长,负责高一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年来,我积极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带出了一个团结、实干、创新的团队。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从以下六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教学工作

(一)学案教学

实行学案教学是我校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和老师们加强集体备课,做到每节必备,研究学案的内容、规范学案模式,特别是帮助年轻老师修改学案,通过听课指导老师们充分利用学案。带年轻老师不是容易的事情,高一的年轻老师最多,没上过高三的也最多,因此帮助他们完善知识系统,灵活运用教学教法,责无旁贷。我以学案为主要阵地,展开了工作。每个学案我都认真审核,和老师们精心研讨,有时一个学案我们几易其稿,不厌其烦。我们边教学、边讨论、边规范,学案越来越趋于完善、合理、实用。在年级会上,语文备课组的学案模式,得到领导的好评,成为年级的样板。

(二)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活动是一种基于教师合作与促进提高的更高层次的听评课的形式。新课改形势下,为了尽快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学校没有安排的情况下,我自发组织高一语文组老师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得到老师们的积极响应。通过交换不同的观察点观课,积极议课,在评议别人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每位老师都感到课堂教学的水平确实提高了。我们组的观课议课案例,选在了《教科研导报》,我们这一行动,得到学校和年级领导的赞扬。

(三)教学比武

每个学期,我校举行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我负责语文学科的组织和评价工作,并担任郝娟娟的指导教师。组织听课、评课,活动结束,及时作出活动总结。

二、教学创新实验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我的团队,其实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相对高二高三备课组,力量比较薄弱。

十二名教师男女比例为4:8,女老师中还有两名休产假,男老师中有两名主任,一位身体不太好,一位负责学生管理工作,事务繁多。春节过后,又有一名老师因妻子重伤而不能上班,盘算一下,我们人员齐的时候,仅在两个学期的两头。其间,我们有四位老师长时间每人承担三个班的教学工作,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但就是这样一个团队,却历经艰辛,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本年度,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带领高一语文备课组,走在教改的前沿,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创新实验。

(一)选课走班实验

《 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指出:“规范课程教学行为,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努力形成具有山东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教学体系。”

响应省课程改革的号召,高一语文本学期率先进行选课走班实验,这在全市是唯一的。我们敢为天下先,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一项新的改革,我带领的团队又走在了最前列。

走一条从来没走过的路,困难可想而知。从校长、教科研处主任、年级的领导到各位语文老师,都花费了很多的心血。从动员老师学习,到制定选课指导手册、分发选课单,再到指导学生选课,给学生分班,制定课程表,重新分配教学班老师,经历了非常繁琐的过程。到上课后,繁琐的事情就更多,仅发作业、收作业一项,就很容易出错。每个教学班均有来自2-3个班的学生,每个班的作业都要单独分发,单独收交,每天我们办公桌上都堆着至少4-6层作业,加上当天要分发的作业,有8-12层,如果有晚交的作业,更容易混乱。下课后,学生就回到原班级,如果有事情,信息的上传下达就相当麻烦。还存在学生不适应老师的问题,不同班级的学生组合后不适应班级的问题,等等。

但语文组的老师们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群策群力,加班加点,担当起班主任的重任,克服重重困难,顺利的完成了选课走班工作,无论班级秩序还是教学效果,都超出了预期。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提出当前的困惑和问题,为下一学期几个科目的选课走班趟出了路子,提供了借鉴。

其间,我负责编订了《博兴二中高一语文选课走班指导手册》,做了总结《关于走班制的实践与思考》,设计了教师与学生调查问卷,并将对问卷进行分析研究。

我们的选课走班工作,得到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的关注和赞扬。市教育局高局长高度评价了我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称赞“博兴二中从办学理念到办学业绩确实在全市乃至全省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为全市高中学校提供了可供学习借鉴的样板” (博兴教育信息网)。省级领导也多次对我们的选课走班工作进行调研和指导,我们的经验将在全省交流和推广。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实验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中的新角色,而且是必修课程。本来应该有专门的老师来上,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学校把这一任务安排给了语文老师。高一语文组在教授语文课的同时,又承担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任务。这是我们从来没接触过的课程,为了上好这一课程,我们从零开始,集体研究,查阅资料,根据学生需求,学校资源等情况,综合分析,确立了“走进名著”这一研究课题。于是在两个学期,分别引导学生开展了对《三国演义》《红楼梦》的阅读及研究。学生分组,撰写研究论文,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

其间,编辑了以下材料:《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走进三国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红楼梦研究课题一览表》等。

(三)五步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实验

五步三段式教学模式是我校高二年级开始实验,其他年级学习之后推广。我听取了高二的观摩课后,指导本组老师们按照五步三段模式编写学案,并推举郝娟娟老师在全校执教观摩课,这一教学模式正在被老师们接受和实践。

三、课题研究

一年来,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主要进行两个课题的研究:一、继续XX年年以来的省高中语文活动化教材研究课题研究,收录老师的教研作品近百篇,编订教学设计、教育案例成果集,受到省教研室的高度评价;二、继续“十一五”国家级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研究,6月征集参赛作品近30篇。

今年的高中语文论文评选,由市推荐到省的六篇论文中就有我校的两篇。

这些都体现了老师们高度的教研热情。

四、业务指导

2010年,在省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工作中,我担任指导教师,我指导的班级,总评价在全省名列前茅,个人成绩位列全市第一名,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学校的师徒“结对子”活动中,指导郝娟娟老师,她的课荣获学校优质课一等奖,并被推荐执教学校观摩课,被学校评为“教坛新秀”。

每个学期,按照学术委员会的安排,我都执教校级观摩课。我选择的课题,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作文讲评课、文言文特殊句式,这样的课,我尽可能从教法的角度展示,以期真正以身示范,起到榜样的作用。

五、学生活动

在高一年级成立春芽文学社,举行社长竞选活动,编辑《春芽》社刊,组织辩论、诗朗诵等活动,深受学生欢迎。这些信息都在博兴教育信息网上。

六、学习和总结

新课改形势下,需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更新知识结构,明确教育目标,以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本学年度,我拜读了《爱心与教育》《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听袁卫星老师讲课》《一个语文教师的心路历程》《新教育之梦》《怎样观课议课》《一份特别教案》等专家著作,重读《做有品味的教师》,学习《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不断丰富理论素养,提高个人修养,了解教育前沿问题。

我认为,做班主任不可不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做语文老师,不可不读程翔的《一个语文教师的心路历程》。走近大师,受益匪浅。

学习的同时,我努力积累经验,撰写教学论文、设计、心得等文章,取得丰硕的成果。一年来,撰写文章三万余字,具体目录如下:

《高一语文备课组观课议课活动案例》

《确立合适的观察点——观课议课的关键一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学大比武活动总结》

《示之以范,导之以蹊——我这样教写作》

《作文热点题型解析与佳作欣赏》

《点亮信心的火把》

《让阅读提升品味——读<做有品味的教师>有感》

《<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走进三国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

《<红楼梦>研究课题一览表》

《博兴二中高一语文选课走班指导手册》

《关于走班制的实践与思考》

《博兴二中高一语文选课走班调查问卷(学生卷)》

《博兴二中高一语文选课走班调查问卷(教师卷)》

(调查报告正在分析和撰写中)

第3篇

一、高一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高一学生当中,大概有40%以上的学生认为好作文就是文章语言优美的作文;30%左右的学生都曾按照初中老师的要求背、默过所谓的优秀作文;27%的学生说不清楚自己是否喜欢写作。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我们确实也发现有些学生的作文语言很是华丽,乍一看还觉得不错,认真读起来才发现其内容并不充实,缺少真正的思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走入了刻意追求语言华丽的误区,没有把握写作的要旨,以致其内容空洞、立意不高。

另外,在教学当中笔者还发现一些学生写作目的太过于功利化,能够把写作当作自己内心情感表达和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表现形式的学生还不足10%,大部分学生觉得写作就是为了应付作业和考试。有些学生因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或是行文结构安排不当,难以表达内心真实的观点和看法。

二、改善高一学生写作现状的教学策略

根据对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我们教师应该对此研究出相应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首先,针对每个学生,建立对应的信息卡。学生从初中进入到高中,不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心迷茫,而教师也不了解学生。每个学生经历的教学方式不同,写作水平也是各不相同。因此教师了解学生写作情况的最好方式是建立每个学生的写作信息卡,通过一两次的写作训练,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掌握。再根据班级的写作能力和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写作弱点准备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

其次,制定详细的写作教学计划并做好后期的调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制定写作教学计划都是以学习的课时和教学单元进行的,每次的写作教学计划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没有太大的相关性。这就会导致学生在上一次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解决,影响写作教学。教学中实施的一些策略产生的效果也只是暂时性的,不能够长期保持下来。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长期性,教师应制定长期的教学计划,根据每个学生信息卡中的信息反应的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尽量完善写作教学方案。

再者,加强逻辑训练,培养深度思维,让学生成为有深度的思考者。背诵大量范文、死套写作模式等途径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只有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训练,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学生从逻辑思维出发获得写作灵感,才能真正改善学生的写作现状。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打破常规、选择新的立意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培养逻辑思维。另一方面,设置疑问,以活跃学生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构架文章。

最后,鼓励和督促学生广泛阅读。针对学生不喜欢写作的情况,教师首先应该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指导。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向学生推荐读物或组织阅读交流活动。教会学生理性思考,学会有效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对课本和读本中的专题进行探究,在每节语文课开始的前3分钟让学生加以展示,班内小组之间互改互评。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外扩展阅读,每个月进行一次“读书简报”活动,让学生对本月的阅读进行总结,展示阅读的成果。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高一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有足够的尊重,多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肯定,不直接发表负面评价,更不能粗暴批评,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使他们通过自己琢磨和改进,慢慢从初中作文的写作圈套中走出来。

第4篇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前言

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如今的语文教学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拉近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是当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既能够同时满足教育学习和生活指导的要求,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予以肯定和鼓励推行。

一.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生活热情

生活化教学强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适当地加入一些生活方面的元素。一方面,以生活化的表达方式进行文本叙述,化难为简,通俗易懂;另一方面,让学生理解到语文育于生活百态之中,拉近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与语文教学的距离,从而真正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生活热情。

(2)丰富学习内涵,拓展教学领域

我们说的教学是指狭义上的学校教学与课堂教学,而生活化教学无疑打破了这一限制,它开始引导学生思索课堂学习与社会感悟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方法,既丰富了学习活动的深刻内涵,同时又拓展了课堂教学的领域。初中生正处于心智逐渐成熟的关键阶段,此时世界观的拓展、学习方法的优化、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等因素,都对他们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生活化教学是真正“立人”的教学模式[1]。

二.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主要方法

2.1.教材联系实际,产生共鸣

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皆是名家名篇,其事迹与人物皆具有典型性特征,因而很容易引起中学生的联想和感触。生活化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摒弃传统的课本与现实生活相割裂的错误观念,而是将课文中所记叙的事件视之为活生生的生活场景[2]。例如人教版高二语文(上)的《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名篇,朴实无华的文字由于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广泛引起阅读者的共鸣。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不妨进行思维发散,从朱自清说到自己对于父母的感恩之情,再将话题抛向学生,让学生回忆起父母曾经为自己做过的一系列感人的事迹,通过将不断升华内心的这种感恩之情,最后重新回到文本,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朱自清在看到自己父亲那蹒跚背影时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在循环往复中升华课堂教学的效果,并指导学生们学会感恩,常怀感恩之心,鼓励他们多多孝敬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2.道理直观化表达,着重塑造人格

对于一些比较贴合中学生实际生活阅历的课文内容,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机会,将课文中所想表达的观点、态度暂时隐藏起来,通过询问学生或者课堂谈论的形式盘敲侧击,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总结出相关道理、观念时,此时将课文中心思想引入,就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以人教版高一语文(上)的《羚羊木雕》这篇课文为例,它主要叙述两个好朋友围绕着一只羚羊木雕所发生的故事。初中生正处于敏感、心理活动丰富的年龄阶段,会结交大量的朋友,也自然而然会发生各种事件。羚羊木雕的故事很容易就能引起学生回忆起自己和朋友的交往经历。教师不妨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们回忆自己与朋友们曾经发生过的矛盾与冲突。文章当中两个小伙伴最后和好如初,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产生珍惜朋友、重视友情的观念。当然,由于这篇文章比较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还可以适当设置一些问题来“刁难”学生,例如“爸爸妈妈让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这种行为对不对”,这样的问题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也有助于科学塑造孩子们的完整人格,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2.3.课后社会实践作业的布置

真正地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还应该着重从社会实践入手,只有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中掌握到的知识或者道理真正作用于实践,这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才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执行力。以上述两篇文章为例,教师在课堂可以给学生布置社会实践作业,给父母洗脚、对父母说“我爱你”,向自己的朋友道歉、坦诚与朋友聊天等……学生们只有自己真正经历过这些实践活动,才能够透彻地理解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学会怎样做学问的同时也学会怎样去做人。

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指导意义,教师应不断加大教学活动中生活化教学的力度,不断创新拓展生活化教学新方法和新思维,真正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寓教于乐、影响长远的新时代新课堂。

参考文献

[1]何晶晶.转型中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发展走向――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综述[J].江苏教育研究,2013,1(03):26-27.

第5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群文教学;指导经验

所谓“群文教学”,指的是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一组文章,教师和学生根据这组文章展开阅读,师生充分利用个体智慧优势,围绕共同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在学生不同意见的基础之上逐步建构文本最终意义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群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新形式,预示着一场语文教学革命正在悄悄到来。在农村地区开展“群文教学”,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阅读缺乏指导等问题,教师必须要有策略地进行教学指导。下面谈谈农村地区语文“群文教学”指导策略。

一、议题的选择策略

语文“群文教学”活动的基础就是议题的确立。整个“群文教学”都是围绕着议题展开讨论的,科学合理的议题对于提升“群文教学”指导工作质量、实现课程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议题的选择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学生阅读资源有限等问题,因地制宜确定可操作性强、具有实践意义的议题。

农村地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资源相对较少,教师不妨以教材为依托,选择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的探究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群文教学”中来。事实上,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现在人教版教材每单元的文章基本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例如,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都是描写祖国风光的文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说“屏”》,都是说明文;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课文《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包身工》《飞向太空的航程》,都是新闻体文章。教师可任意选择某一单元,围绕本单元几篇文章的主题展开“群文教学”,这样就不需担心学生难以获得阅读资源的问题了。

二、集体建构的策略

在“群文教学”过程中,议题和文本确定之后,教学就要进入集体建构阶段了。在集体建构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就议题和文本展开讨论,最终在立足个人观点的基础之上吸纳集体智慧,就该议题达成共识。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起城镇学校,农村学校面临着更为沉重的升学压力,农村语文课堂笼罩于应试教育阴霾之下,学生鲜有机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看法。上课时,教师急于向学生灌输考试重点,学生并没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受过科学系统的集体建构训练。集体建构过程应当是高效、有目的、有方向的,切忌胡思乱想、漫天胡侃,学生在集体建构过程中可以就议题自由表达想法,但教师应为学生给出方向,使学生的讨论能契合议题,和文本进行心灵火花的碰撞。

教师应当针对“群文教学”集体建构,为学生提供问题和方法,使学生围绕议题将多组文本横向联合、纵向分析,学会在群文中提取、整合对集体建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主题升华。

问题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设计,应力求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会重整、伸展、评鉴。蒋军晶教授教学《创世神话》之后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神话传说是先人的想

象,并不是真实科学的,为什么现今仍要学习?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可以学会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思考神话传说对于研究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结晶的重要意义。

比较是“群文教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主题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多种方式,以供学生鉴别思考。例如,在“抓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家借景抒情”的群文阅读指导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初一下册第三单元的三篇文章《春》

《济南的冬天》《秋天》,让学生了解作者在表达自己感情的时候常常与周边景区结合起来进行表达的写作手法。

“群文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形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旧面临着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农村地区开展语文“群文教学”也遭遇了诸多挑战。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以期完美实现“群文教学”目标,推动语文课程教学研究进程。

参考文献:

第6篇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根据省,市教研室和县教育局2004年工作思路,围绕"课程改革"这个中心工作,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加大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的工作力度,发挥指导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为巩固我县"创强"成果,顺利实施新课程而努力工作.

二,工作要点和策略: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积极稳妥地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实践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人才观,评价观和课程资源观.

1)认真组织好第三次县级学科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调整培训模式,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一批课改骨干力量.努力探索与教研,科研及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

2)研究和改进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评价.

3)召开课程改革实施工作专题研讨会,组织"走进新课程,实践新理念"的教师论坛活动.

4)试行《湖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

5)积极探索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内容,方式的改革和促进学生发展学业评价方案.

6)配合市,县教育局,积极做好"省课改成果巡礼"的参展准备工作.

2,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是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工作.

1)完善一日集体调研制度.本学期在调研活动中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帮助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予以推广

2)配合市教研室,加强对高中段教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研究05年高考对策,收集,整理和研究新的高考信息及其措施,供学校,教师参考.

A)组织中学教研员对高中段学校进行集中教学调研(重点是昌硕高级中学);各科教研员根据各校学科的实际情况,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指导,帮助高三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B)组织好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

C)重视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指导工作.要与各校教师一起进行探讨,切实加强对高一,高二年级的过程管理;组织好高一,高二"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以保证高中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根据新课程理念,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管理的指导工作.做好中,小学教学质量抽测工作.

4)加强对学科教研活动质量的管理,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A)本学期的各学科教研活动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通过活动切实促进教师业务提高,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B)加强教研活动的策划和运作.活动前要有充分准备,要有目的,有计划,活动后要总结.

C)各学科教研员,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组织好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评议课和实验课等多形式课型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内容个性化";"课堂时空拓展延伸化";"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

5)继续加强初,高中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估办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改进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的测试办法.配合督导室,基教科等科室做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6)组织中,小学教导(务)主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7)继续重视全县各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使教研组,备课组团结协作,较好地发挥群体效能.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各学科要建立和建好学科教学基地;各校教学要逐步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8)科研向教研落实,教研向科研提升.积极做好省,市,县三级教学教研系统课题的实施工作(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成果推广),在学科教学科研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9)加强对高中会考工作的领导,思想重视,操作规范,切实提高各会考学科的合格率,优良率,降低会考工作的差错率.

3,加大教师培养的工作力度

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教学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课改新形势的要求.

1)配合教育局做好"名师工程"的实施工作.

2)继续做好对新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3)对重点培养和指导对象,要按计划搞好培养,指导活动.

4)建立,健全学科教师业务档案.

5)各学科在教研活动中除要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工作外,更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组织好学科的各类评比活动.

6)继续进行各级教学明星,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送教上门等活动.

7)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教师的培训,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辅导和研究,争取更好成绩.

4,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提高教研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研室不论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到学科教研员个体,都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才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1)组织教研员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真正在学习,研究和指导服务上下力气.

2)完善教研室内部管理制度及岗位工作目标,岗位考核等办法,积极稳妥地进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本学期要完成几个有质量的教学调研报告.

3)办好《安吉教研》安排好每期内容,职责落实到人.

4)继续关心和改善教研人员的工作条件,确保教研人员全身心投入教研工作.

5)加强教研室工作作风建设,密切与基层学校的联系,强化服务意识.虚心听取意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

三,2004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八月份)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

初中科学新教材培训

初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中学政治教师理论学习

初中政治新课改培训及调研工作

(九月份)

初,高中语文教研大组会议

高三语文高考总结分析会议

初中学校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高中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省初中数学优秀课评比

组织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活动

召开初中科学,高中化学大组成员会

物理教研大组长会议,高三物理竞赛

高中(各完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10,中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1,高一与高二英语备课活动

12,初,高中历史与社会教研大组会议

13,各完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调查

14,市初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

15,传达省高中劳技信息

16,县中小学体育教研大组成员会议

17,布置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比事宜

18,新教师听课(职教)

19,中小学成绩统计分析表下发

20,全县教科室主任会议

21,小学高段语文大组成员活动

22,组织召开小学低段语文大组成员

23,小学低段语文"重培"组活动

24,小数(高段)教研大组活动

25,小学常识大组活动

26,县新课程备课活动(小学思品)

27,县小学思品大组会议

(十月份)

1,初中语文学科青年教师阅读能力竞赛

2,高一语文教研活动

3,初,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4,全国高中数学竞赛

5,高一数学教师集体备课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情况交流

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

市级初中自然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比武推荐活动

高三化学2004高考试卷分析研讨会

10,高一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比

11,初中自然中考复习分析会

12,高一物理新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

13,高二新教材(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4,初中新课程教案评比(历史与社会)

15,高中历史教学片段评比

16,市地理学科论文评比

17,高三生物教研活动

18,总结03年度体育健康标准实施情况和布置下届……

19,课堂教学指导(职教)

20,高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21,教科研成果推广

22,小学语文作文序列研究活动

23,小学语文参加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24,小学语文第二册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25,小学数学,小学常识命题竞赛

26,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27,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一)

28,小学思品培养对象活动

29,1—6年级思品命题竞赛

30,小学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高二语文教研活动

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

初中数学课改研究小组活动

召开高二化学教学指导研讨会

高三物理研讨活动,初二自然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初赛

高三英语教研活动

初中社会优质课评比

体育高考研讨会

10,体育青年教师教法培训(中,小学)

11,期中高三语文教学评价(职教)

12,初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13,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指导)

14,小学低段语文命题竞赛版权所有

15,实践新课程的论文评比(小学低段语文)

16,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二)

17,一年级教师上课比赛(小学思品)

18,骨干教师外地学习(小学思品)

(十二月份)

中学数学优秀教研组评比

湖州市高二数学竞赛

初三数学竞赛

初中科学第三批培养对象会

高中综合理科复习研讨会

初中科学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高二物理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决赛

新课改评价研讨会(历史,社会)

10,高一历史教师县外教研活动

11,高二生物教研活动

12,生物优秀论文评比

13,中小学体育检查辅导

14,职教语文教师公开课

15,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结题)

16,承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活动(小学语文)

17,小学高段语文第二批"重培"对象课堂教学汇报活动

18,小学4—6年级数学竞赛

19,小学低段数学教案评比

20,小学电脑课教研活动

(05年一月份)

做好期末考试工作(物理)

《历史与社会》教师教材教法竞赛

第7篇

论文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改对每位一线教师都是一次机遇与挑战,如何解读新课改新教材,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一节《奇妙的对联》课的三个环节的设计践行了新课改的理念给了我一些启示与感悟,即设计课堂问题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要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高中新课程培训进行了20天。可当手中拿着高一新课程教材,脑中装着新课程的观点和理念,真正面对高一新生的时候,却又不知道这新课改的课堂该怎么组织,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怎么完成。在跌跌撞撞、似是而非的状态中,上了一个多月的课,困惑挣扎了这一段时间后,没想到《奇妙的对联》这一节课却给了我一些启示,让我看到了新课改的曙光和影子。

《奇妙的对联》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式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对联对学生来讲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如楹联、春联、贺联、挽联等。但是真正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对对子,好像又没那么容易。以前课堂教师只是一味的理论讲解,学生似懂非懂,动手能力很差。那么新课改如何组织课堂,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动手是备课必定要深思的一个问题。枯燥的理论讲解不可能使学生有什么收获。于是,整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学生分析理论知识。走上讲台,我问了一个问题: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有这样一道试题,上联:孙行者;下联:——。有以下几个答案:之,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等。阅卷的老师认为非常好,为什么?同学们看到是清华入学考试的题目,来了兴趣,又看到如此简单的上联,更有兴趣,看到只是评价答案而不需要对,更是兴趣大增,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言开了。一些同学回答“者(zhě)”是仄音,“之(zhī)”是平音,平仄相对。我说好。什么是平仄教材的知识短文中有讲解,能回答上来,说明这些同学自己看并理解了,一些同学回答上联中间字是“行”,下联中间字是“适、退、冲、引”,都与行动有关,相对仗,我说好,这就是对偶。接着,我就又问,谁能从内容上评价一下?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最终有一个学生小声地说了一句“之是一个首倡白话文的作家”……我及时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便要他再重复一遍。同学们愣了一下,突然都鼓起掌来。我想有戏,我问为什么鼓掌,不知哪位同学说了一句:“那还用说,都是敢做第一的。”然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孙悟空斗天斗地,敢于反抗;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冲之的圆周率……一个小问题引发了学生各方面的思考。看来,设计问题要巧妙,有趣味。

理论知识解决了,第二个环节就需要考查一下学生的文学修养。我把几副与一些名人有关的句子写在黑板上:

一代文章推——,毕生心血似——。(茅盾的两部作品,查资料填写)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涉及到哪几个作家)

同学们在一番紧张的翻阅资料、讨论之后,答案准确地写了出来。我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提问:《子夜》、《春蚕》写了什么内容?你还了解作者哪些作品?唐宋家是哪几个人物?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连续的问题,不但没有让学生感到厌倦,相反,他们的兴趣却越来越高。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文学储备,真令人惊喜、欣慰。

整堂课的还在第三个环节上,学生当堂对对联。开始我只要求每组写两句上联,相邻组对下联。一会儿,情况就失控了,上联一出,学生就争着抢着对下联,一个上联甚至有好几个下联,学生也不由自主地离开了座位,围着讲台,思考着,评论着,争抢着,没有了回答问题的羞涩,没有了课堂上的挺身端坐,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展现自我的身影。看到好的下联,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便骤然响起。黑板的每一个角落都写满了学生稚嫩的对联,如

中国字四四方方,方方正正;西洋文弯弯曲曲,曲曲折折。

平顶山顶平;青草地草青。

东升旭日山河秀;西落残阳星空奇。

高一十班小组擂台热火朝天;鹰城二高运动盛会硝烟四起。……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不愿离开,还围着讲台讨论着……

课下交流,业务校长说,这节课,上得很好,如果买来红纸与毛笔,当时让学生来写对联,岂不是锦上添花?一语道破天机,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怎么完成?怎样在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回忆一下参观所见,资料所看,我恍然大悟。新课改的课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做学习的主人。

反思这一节课,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设计课堂问题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不是传统的分层、背景、写作意图与思想,让学生局限在这样的框框中而厌倦。形形的资料给了学生偷懒的机会,人云亦云的表述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备课切记远离现成的教案,给自己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更是给学生一个创新思维的机会,也就是说,备课一定要把“备学生”放在首位。

二、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就让他们担当当家作主的责任行使权利。“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每一个个体的才能是不可小视的,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权利,智慧的火花就会开遍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第8篇

关键词: 初一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习惯养成

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初一年级语文教学是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初一新生,进入新的环境,见到新的同学和老师,接触到新的知识,心理发生了巨变:新鲜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强、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一、利用心理优势,注意中小学阶段的衔接

初一学生处于由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初期,已经过小学阶段的教育,语言、文字、词汇、句子、阅读理解、写作等各项基础知识、基本训练均已涉及,这为他们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初一新生上进心强的心理优势,对于课前要认真预习,上课要专心听讲,细心读书,积极思考,认真清楚响亮的回答问题,课后要及时复习,以及读书、写字的姿势等各种教学常规要继续强化。同时还要注意纠正学生已养成的各种不良习惯,随时发现并表扬那些有良好习惯的同学,经常对他们进行角色教育,让他们感到“我是中学生了,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字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业要人认认真真地完成,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义务教育要面向全体。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成绩参差不齐,加上初中知识比起小学,深度和难度有所加大,各种要求有所提高,如果强求全班同步前进,或者一开始便让他们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必须因材施教,尤其是对后进生不能讽刺、挖苦,切忌用“你们小学老师是怎么教你的”之类的话来责备,因为初一学生对小学母校老师常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对初中老师的情感和教学方法的接纳,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的。

二、注意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养成习惯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充满热情,精心备课,讲究教法。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许多课文,学生自己看时,兴味盎然,而经老师一讲解,反而如同嚼蜡。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课堂上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一些有意义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正确的阅读过程中去辨词析句,仔细咀嚼课文。另外,教师还要更新教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满堂灌,也不要满堂问,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另外,注意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兴趣,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

1.背诵诗文,增加积累。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发展记忆和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感,为说话和写作积累语言材料。小学所学的诗歌已达几十首,还有不少优秀的篇章,学生们都曾花许多时间背诵过。开学初,我将相邻座位的每四人编成一组,进行小学诗文背诵竞赛,每小组再将优胜名单报给老师,全部背出就算优胜,学生们经过几天的摘录、复习,绝大多数学生都成为优胜者。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让学生有了一次在新的同学和教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我趁势提出新学期的背诵任务,总结背诵方法,每篇再予以辅导,仍以小组竞赛、教师抽查的方式进行背诵。这比硬性布置任务、板着面孔检查的效果要好得多。

2.练习写字,打好基础。

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写字习惯,有的把本子横放扭着头写字、有的歪坐桌前、有的脸贴课桌、有的躬腰摇腿、有的手指紧靠笔尖……这些不良的写字姿势需要花大力气进行矫正,至于书写潦草、行款格式不合要求、错别字连篇的现象,更不是一两天所能解决的。于是,我结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附录》中的《写好硬笔行楷字》一文,对写字的重要作用,以及怎样写好字,作出了具体说明,并要求学生人手一册钢笔行楷字帖,规定每天临摹的字数和具体要求,定期进行张贴评比,注意从学生中树立榜样,并结合优秀作业展览、纠正错别字竞赛等活动,进行适时表扬和鼓励。全班学生在整体气氛中纠正了错误写字习惯,同时在前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长进,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兴趣。

3.勤于观察,写好日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生活中取材,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写日记是一有效良方。

对写日记,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使学生消除紧张、应付的心理。批阅日记,充分尊重学生,保证为其保密,可以让他们心之所想则笔之所及,感情自然流露,语句顺畅。定期收批、适当表扬,是督促和鼓励学生养成日日观察、练笔习惯的必要手段。

4.广泛涉猎,注意交流。

有些学生,能回答课堂问题,基础知识题做得也不差,但作文却思想枯涩、语言生硬、词汇贫乏。小学阶段训练不够是一个原因,课外书看得少则是另一个原因。经常阅读课外书刊,可以开阔视野,丰富想象,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接受新鲜思想,吸取丰富的词语,学习多种写作技巧,大大增加大脑仓库的储备,那么书到用时就会有余了。那些阅读和写作水平高一些的,大多是课外涉猎较广的学生。可见,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与是否重视课外阅读的关系极大。

农村中学,条件受限,秋季开学,教师“行政命令”式地要求每个学生每个月拿出一本课外书刊,年底则动员订阅下年度的报刊。利用同学们的书和教师自己的书办起班级图书角,很受学生欢迎。

为使学生读得认真,定期让大家互相推荐自己认为最好的文章,努力说出文章好之所在,并经常交流传阅读书笔记,同时定期公布阅读篇目登记表,此举往往能促使竞相阅读风气的形成。

5.编写小报,提高兴趣。

学习小组按周轮流出黑板报,每个人每月出一期手抄报,看起来麻烦比较大,花费时间比较多,其实学生对此项活动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在“撰稿”“编辑”“出版”的过程中,培养了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好习惯是靠逐渐养成的,在没有养成的时候,要用一些强制功夫,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不待强制与警觉,也能行所无事地去做,才能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

第9篇

一、把舞台留给学生,让语文教学不再是一个套子

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要打破机械、沉闷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把“舞台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充当“导演”。如此,课堂气氛才能融洽、热烈,学生才能乐学、好思,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任务才能按质完成,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提高。如我在讲《雷雨》时,课前先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编自演小品《雷雨》,让他们都动起来,都参与;上课时演员用心演,观众用心体会;演完后,我趁热打铁,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大家讨论。如①周朴园对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②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③周朴园已经知道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看出什么问题?④你怎样理解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让学生都动脑筋思考,动口回答,并逐层深入地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都学进去了,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这样就避开了对人物形象分析贴标签的传统套子式做法,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倾听他们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这样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语文学习插上翅膀

学会积累。知识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学好语文关键在平时,学生不妨准备三个归纳本:现代文归纳本,主要归纳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文化常识、文学常识;文言文归纳本,主要归纳文言词法和句法,即常见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摘录本,主要把日常学习中精彩的句、段和热点问题汇总,并及时写下自己的感悟。这项工作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若能坚持,则对语文学有好处。

提前思考。高一语文以课文为例子和依托,着重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与初中教材不同的是,高中阅读教材信息量大,层次多,篇幅长,如果不提前预习和思考,课堂上就会处于被动状态,降低听课效率。因此,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在课前熟读课文,在理解不透彻的地方打上记号,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会给课堂学习带来动力和求知欲。

勇于表达。表达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学生在高中阶段要特别重视课堂上的讨论,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敢于和同学、老师辩论。同时要勤动笔,及时写下自己的点滴思考,日积月累,语文素养就会显著提高。

二、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品尝写作的乐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命题设计应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谁架构生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课文能担此重任。随着新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予人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典范作用。因此,作文教学以课文为范例,可谓就地取材,两全其美。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第一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反映家庭生活的,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感受最深的,这一单元的学习容易触发联想,诱发写作欲望,教师要注意情感的渲染、写作技巧的总结归纳,巧妙运用迁移思维,将学生引领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写作。如第一单元中的《金黄的大斗笠》、《金盒子》、《羚羊木雕》都是以物为题目,并以具有意义的物品为线索叙事,进而揭示中心表达情感。因此,在学过《金盒子》一课后,可以以“金盒子”为创新支点,设计写作话题:“在你的生活中也有类似金盒子的玩具吗?其中一定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凝聚着手足之情、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等,你能将其写出来吗?”学生都感到有话可说,都能真实地再现生活,并掌握以“物”为叙事线索揭示中心的写法。再如学过《社戏》一文后,设计以“童年”为题作文,很多学生无形中模仿《社戏》的写作风格,以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时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写作,为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架构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增强写作信心。

四、运用音乐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感染力

在一次全国性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大赛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一中的来凤华老师执教《我与地坛》一课,在赏析过课文并和学生深入探讨了“地坛”的象征内涵及作者在文中表现的对民族和母亲的爱之后,授课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母爱的认识,意在点拨学生懂得母亲、懂得母爱。因史铁生的文章开启了学生的认知,教师的引导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各抒己见,谈得十分动情,教学现场十分感人,台上台下热泪盈眶。这时,音乐响起,来老师用饱含感情的声音总结道: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出家门

却永远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诵读声未落,“花,轻轻地绽放……”满文军《懂你》的歌声在不知不觉中轻轻响起,并且越来越响亮,课堂在《懂你》的歌声里结束,但母爱的旋律却久久在学生和听课教师心中回荡,此课在强手如云的比赛中力拔头筹。

《懂你》这首歌曲本身就十分感人,用于这堂课的收尾,似乎更增添感染力,原因何在?

第10篇

(一)对高中语文必修模块学业评定的定位思考

对高中生语文必修模块学业成绩做出合理而正确的定位,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能否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模块学业成绩评定,是在学生完成一个模块之后,对该模块学习活动结果进行的评价,它是对学生已经达到的学习水平或已经具备的条件进行判断,衡量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某个标准。现在有些学校和老师在对学业成绩评价的定位上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些学校和教师采用高考语文的测试水平来衡量学生,有不少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只有40多分。这是违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的错误做法,对此我们从以下几点予以分析和澄清:

首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学业评价属于标准参照性测试,其测试的目标主要是看学生是否达到模块要求的水平。而现行的高考主要定位为选拔性测试,主要目的是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这两个评价在目标上有所不同,考试的范围、内容和难度就有所不同。从总体上说,必修模块学业评定的范围、内容和难度要小于、底于高考语文测试。有了这个基本的认同,高中语文必修模块的测试范围、内容及难度就不应参照高考来选定,而是应该参照模块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来确定。如某一模块语文没有涉及文言文,那么,该模块的语文学业的评定就应不涉及这部分内容。当然,与高考相比,语文必修模块学业测试评定在某一个语文学习内容上的考评分量可能要超出高考。

其次,把高中学生语文必修模块学业评定定位在高考水平上,不但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还会影响学生对自己学习中的成绩和困难做出正确判断,进而影响学生自我调控水平的发挥,更会影响语文教师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进而影响其教学的改进。

再次,高中语文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应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如果按照高考的要求;来评定学生对某一语文必修模块的学习,容易让很多学生产生挫败感,而使广大学生有被淘汰的感觉。这样做的结果,违背了新课程的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最后,反对把高中语文必修模块评定搞成高考的样子,并不是说必修语文模块的学习评价和高考就没有关系,而是希望学校、教师、不要太看重功利,以高考来指挥教学,是希望能把对高中生语文必修模块的学业评价看成是促进学生发展语文素养的一步步台阶。

(二)怎样进行过程性评价

过程评价是对评价对象发展状况的评价,是一种动态评价,着重纵向比较,关注评价对象的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过程性评价不只是对微观意义上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也不是只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的评价,而是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三位一体的评价,或者说是人的生命意义上的学习评价。它要求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的融合,评价学生学习的不仅有教师、校长和家长,也包括作为评价的客体,同时也是评价的价值主体的学生。评价的过程不仅包括学校外部的和教师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相互之间和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一般来说,过程性评价有隐性评价(如伴随课堂教学的随机评价)和显性评价。具体可分如下几种:

1、随机评价法

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修习情况所做的一种即时的、随机的、口头的评价,它不像正式评价那么按时、准点、正规、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调节与激励,也是对学生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一种有效手段。语文教师上课时,应学会随时随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做出评价,这是落实新课程过程性评价理念的方式之一。

2、档案袋评价法

建立档案袋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情况。通常,档案袋内容的选择或提交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决定。档案袋制作的进程,涵盖了一项任务的整个流程。例如,国外从事写作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求学生提交“头脑风暴”记录、第一份提纲、早期的草稿、修改过或再次修改过的草稿,以及最终的作品。现在,一些语文教师不知道应选择哪些东西装进去。应当说明,档案袋中究竟选择哪些内容,并没有硬性标准。关键是,采用这一评价的语文教师必须清楚建立档案袋的目的是什么,档案袋是给谁看的,档案袋将如何使用,它对学生有什么帮助,这些都会影响到档案袋内容的选择。美国教育家比尔"约翰逊把档案袋评定分为最佳成果型、精选型和过程型。了解这种分类可有助于语文教师认识档案袋的作用。

现在实验区运用这一方法的语文老师还不太多,能够熟练运用的语文教师则更少。但准备运用的语文教师则很多。加强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档案袋评价方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操作。这里提出一些基本的设想和思路以引发更深入的研究。语文教师首先要思考应该怎样利用档案袋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这个袋子应该在哪些语文内容的教学中运用?是让学生做一个袋子,还是做一系列的袋子?要让学生花多长时间来完成?教师对学生做这个袋子应该提出怎样的要求?应该制定怎样的标准来评定档案袋的制作?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建议语文教师灵活处理一些问题,如条件好的地方可尝试用电脑文件夹来做,条件差一些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自制文件袋并自己保管。对于这种新的评价方法,应鼓励学校老师大胆尝试运用,再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改进。

3、项目评价

这种评价主要用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具体任务的能力,是考查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方式。它要求设置真实的任务情景,在学生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或完成后实施评价。比如,要求学生进行一项社会调查、完成一个小制作、小发明,或是自行收集资料,完成对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述评等。

4、列表评价法

运用这种评价方法首先要确定能真正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评价内容。相对来说,列表评价法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活动性较差,缺乏真实的情景。实验结果表明,在活动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列表评价法效果比较好。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对高中语文必修模块学业成绩中的过程性评价可以采用如下步骤:

(1)结合所学模块的内容从学习的过程着眼,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多角度确立过程性评价的内容、相应的分值或等级标准。

(2)确立多元的评价方案。

(3)选择评价方法。

(4)实施评价。

第11篇

[摘 要]新课改强调突破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向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对教师教学策略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对高中文言文教学进行策略研究也就十分必要。

[关键词]新课改;文言文教学;《师说》;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6-0036-03

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前提的新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等。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人格和个性,为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这一理念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死记硬背”的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迫在眉睫。这就涉及教师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教学策略是考查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教师能否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对于教学策略的研究,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中叶。但是,对教学策略的定义却始终没有统一的定论。由于着眼点和考虑的角度不同,对教学策略的理解本文由收集整理和分类也就因人而异,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是,不管侧重点在哪里,“所谓教学策略,就是关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由此可以看出,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可以说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但它同时也兼具陈述性知识的特点。综合这两种因素,教学策略具有自己的特点。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

“无论如何理解教学策略,它都包括教学过程,内容的安排和对教学方法、步骤、组织形式的选择”,致力于为教学目标服务,最终目的又是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影响制约因素众多,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教学目标、教学对象以及教学者。本文从这三个最重要的影响教学策略的因素着手,旨在研究分析新课改条件下应该如何把握文言文教学策略,达到有效教学。

一 、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方向

新课改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所谓工具性,是强调语文在现实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运用,这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而人文性,则侧重语文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个性特点的培养与塑造的作用。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过去一味注重知识记忆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学能力。文言文作为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通过古文的学习,一方面有利于我们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和陶冶情感,培养高尚的人格。同时,文言文的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重点之一。在高考中,古文阅读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含义及意义等,而且还要求学生学会筛选要点、概括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作为教学指挥棒的高考如此要求,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也有必要依此而定。

教学目标是影响和制约教学策略的关键性因素。所选择的教学策略只有实现了教学目标,才是有效的。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策略直接决定了教师如何教、教什么。“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且是教学活动的确定者,教学目标一经确立,就会反过来给教学活动以积极的影响。”教学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也不一样。新课改背景下,课程目标反对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标准》中明确提出:“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根据这一理念,教师教学在文言文时,要设计三维教学目标,并且要根据这篇文言文的具体特点有所侧重,因地制宜。我们以高一的重点课文《师说》为例。这篇文章是高一语文的重点课文之一,不仅涉及许多文言文基础知识点,而且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并且涉及韩愈、古文运动等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三维目标为:第一,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通假字等,如“师、传、道,之,其”等;第二,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学习其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品味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语言特色;第三,深刻理解韩愈在文中所倡导的尊师重道、谦虚好学的思想内涵,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刻体会韩愈敢于触犯流俗的可贵勇气。笔者认为第三点至关重要,这不仅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而且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和价值取向的形成息息相关。基于第三点教学目标的考虑,在新课导入的时候可采用故事法,引用韩愈的名人轶事,如韩愈名字的由来和“字退之”的起因等,一方面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加学生对韩愈本人的了解,为后面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教育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具有方向性的指引作用,因此,拟定恰当而合理的教学目标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二 、教学对象:教学策略的实施对象

教学对象是教学策略的实施对象,具体到高中阶段的教学,则教学对象主要是高中生。他们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心理状态、学习风格等,对教学策略也有重要的影响。前文中我们提到教学策略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并且最终要达到教学目标,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的中介者就是教学对象。因此,对教学对象各因素的综合考虑必不可少。

所谓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即指学生原有的古文基础。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按照实际情况授课,同时也有利于更有效地运用和选择先行组织者策略。例如,在《师说》这篇文章中,讲解“说”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联系初中时学过的《爱莲说》《马说》等,向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协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认知结构中与组织者和学习材料有关的知识,在温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同化吸收新内容。另外,可以进一步横向拓展,让学生回忆“志”“铭”等相关文体,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学会联想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影响,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二是教师要积极运用祖母法则,将语法与学生喜欢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促进他们的学习。我们知道,文言文中含有大量的文言词汇,相对来说比较晦涩难懂,跟现代汉语差距较大。而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又是一个比较枯燥烦琐的过程。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并不喜欢文言文,对其兴趣缺乏。因此,了解学生的感受,抓住其心理特点,投其所好,能激发起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普遍性的基础上都有各自的独特性。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风格、思维方式等也因人而异。这就要求在选择教学策略的时候,要注意综合比较与兼顾,寻求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策略方法。同时,也要协助少数同学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跟上大家的步调,适应共同的教学策略。总之,在考虑教学对象这一要素时,教师要综合所教学生的总体特点和个别差异,巨细靡遗。只有这样,所选择出来的教学策略才能更有针对性,更能行之有效。

三、 教育者:教学策略的实施者

教育者是教学策略的直接实施者。若将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归为客观制约因素,那么教育者就是影响教育策略的直接主观因素了。教学策略本身复杂多变,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是相对稳定的。教育者作为教学策略的最主要决定者,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选择教学策略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对象等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客观因素加以整合,寻求最有效、最合适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内部各要素的优化组合,统筹安排好所包含的各部分,使得它们的排列组合达到最优,同时也兼顾好各部分内部的排列。也就是说,教学内容、过程的安排要与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相对应,达到最优。文言文的学习,要求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一要求既包含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与掌握方面,也包含学生道德情感、价值取向的塑造方面,还包括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和有步骤的行为,教师应根据这三方面的要求将教学内容优化组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信息集中地部署安排,有条不紊地贯穿在语篇和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重复,而且能缩短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对教学策略掌握和熟练运用,是能够有效教学、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也是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教学策略对教学行为有指向性、结构功能整合性、启发性和灵活性的功能。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因此,教育者要有一定理论基础,了解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这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站在理论的高度,更能随机应变、驾轻就熟。一些专家结合有关学习理论研究出了许多新的学习方法,如发现学习、掌握学习、程序学习、合作学习等。只有教育者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见机行事,因时制宜,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出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教育者对教学策略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应盲目追随,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因地制宜。这就要求教育者自身有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坚定的教学理念。比较教学方案、教学经验总结、集体备课等,都是提高教学策略运用的有效方法。

第12篇

通过对高一新生的诵读现状的调查发现,学生的整体诵读水平并不高,读不准语音、读不出意蕴、读不出情感等现象普遍存在。影响学生诵读的因素很多,有学生羞于表达、缺少诵读技巧等自身因素,也有教师指导不力、训练量不够、中考不检测诵读等外部因素。寻找有效指导高一新生诵读的策略也是高一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纠偏,纠正学生对诵读的错误认知和不良的诵读习惯 经过调查发现,不少学生认为诵读无关紧要。我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对比阅读,让两位诵读水平悬殊的学生诵读《沁园春・雪》,看看谁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为什么你会这么评价。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前提,而诵读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深化表达,学会诵读能大幅提高我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二是结合高考试题,让学生认识到高考不是不考诵读,只是变化了考察方式而已。比如,高考有默写填空题目,就是考察诵读记忆能力;病句题目,就是考察语感能力,而诵读是获得语感能力的首要方法。再如2013年高考湖北卷,比较周朴园的话“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和“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哪一句更好,没有一定的诵读水平的学生是很难回答的。

学生不良的诵读习惯往往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字一字读,体现不出节奏与语速的调控;二是唱读,对重音和语调的理解有偏差;三是夸张读,对语气和语势的理解有误。为了初步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本人采取示范诵读的方式,通过教师诵读《有的人》,让学生认识到诵读最高境界其实就是“说话”,就是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情感,要注意重音、停顿、节奏、语速、语调和语气等。

二、激趣,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诵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诵读感兴趣才愿意学习,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措施:一是看听名家诵读的视频,选取濮存昕与肖雄的男女合诵《钗头凤》,通过名家的诵读让学生体会到诵读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感,音乐与诵读可以完美搭配,创造出感人的旋律。二是教师的领读,通过领读《沁园春・长沙》让学生感受到诵读的魅力,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对诵读的恐惧心理。三是评价鼓励,对学生的诵读在指出问题的同时,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不断树立信心。

三、引导,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及时加以诵读引导 引导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示范式引导、领读式引导、对比式引导、品味式引导、评价式引导等。

1.示范式引导,即教师通过绘声绘色、形神兼备的范读,把课文所表现出的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听读中受到熏陶,进入课文意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会诵读方法。示范式引导适合在诵读指导初期,或是诵读《蜀道难》等难度较大的文章。

2.领读式引导,即由教师或学生领读,其他学生同步跟读,从而直接学习诵读技巧和情感处理的方法。教师领读一般用在诵读难度较大的地方,如《雷雨》中“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中,“好人物”是反语,应该用曲折调读出,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曲折调怎么读,教师就必须通过范读来演示,再通过领读来引导。学生领读是让诵读水平较高的同学领读有一定难度的文章,通过生生互动,既强化诵读效果,又激发诵读兴趣。学生领读耗时较多,一般在早自习进行。

3.对比式引导,即通过比较不同的诵读处理,来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诵读的难点,本人就用三种语气来读,一种消沉,一种激昂,一种豁达,然后让学生比较哪一种要好。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第一种太悲伤,与上阕不相配;第二种太激昂了点,与上面的失落不和;第三种读法最好,体现苏轼的超然与豁达。在诵读的时候要重读“还酹”,读“江月”时语调不能过高或过低。

4.品味式引导,即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品味出语言背后丰富情感,再来处理好诵读的方法。例如在诵读《项脊轩志》“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这一句时,学生的情感处理比较平淡。可以采用“删去品味法”,删去“矣”字,让学生品味情感的不同。通过比较品味,学生发现,“矣”字带有感叹的意味。在封建社会,大的家族往往聚族而居,不轻易分家,归有光家现在却是“诸父异爨”,家道没落已经很感伤了;现在“庭中始为篱,已为墙”,由“篱”到“墙”更暗示了亲人间的隔阂加深,更增添了无限怅惘,因此“矣”字不可删。然后再引导学生,把“矣”字拖长音节,读出作者的感伤之情来。

5.评价式引导,即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点拨,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诵读方法。评价一是要多角度,可以从音质角度评价,可以从读音角度评价,可以从情感处理角度评价,可以从诵读技巧角度评价。二是要侧重理论提升,由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尽量从重音、停顿、节奏、语速、语调、语气等角度规范学生的诵读意识,提升诵读能力。三是要多肯定,逐渐树立学生的诵读信心,否定过多就会挫伤积极性。

四、归纳,对诵读的基本技巧加以归纳总结 经过阶段性学习实践,学生的诵读也应该由简单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升到要有明确的方法和理论指导的层次,此时作好归纳工作,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明确的提升作用。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归纳诵读技巧如下:

1.停顿 停顿的一般规律是:一句话说完要有较小的停顿,一个意思说完要有较大停顿。意思复杂或句子较长时,中间按句子的成分作短暂停顿。朗读时处理好停顿,可以使语言显得流畅而有节奏,从而更好表情达意。

诗歌的停顿表现为节奏。古代的诗歌最讲究节奏。绝句和律诗好把握,多以音节划分。五言多为“二三”,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七言多为“四三”,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古体诗和词曲多以意义划分,如“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现代诗歌也讲究一定的节奏,这也是其与散文的差别。现代诗歌也主要是从意义的角度考虑,并兼顾各音节的长短、匀称,可灵活把握。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是按音节读,也可按意义读为“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2.重音 语句重音可分为语法重音和情感重音。

语法重音的规律是:偏正关系的重读修饰语,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中,应重读“无边”和“萧萧”,以突出落木的范围之广和飘落的萧然之态;主谓关系的重读谓语,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应重读“击”“翔”,以突出鹰的矫健和鱼的自由;补充关系的重读补语部分,如“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中,应重读“深沉”,以突出爱国情感之浓烈。

情感重音最重要、最常见的,也是最难把握的,必须根据对情感的把握,灵活处理。如“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中,“星辉”一词既刻画了梦境般的夜景不也正是作者追寻的梦想吗?因此该重读。“放歌”一词不正是作者陶醉在梦境般的夜色里,沉浸在曾经的梦想里的得意忘形之举吗?当然该重读。再如“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出一点进步了”中,“进步”一词讽刺了当局不惜一切讨好外国列强的丑恶嘴脸,必须重读。

3.语调 语调主要有四种:平调、升调、降调、曲折调。一般情况下,陈述句用平调,疑问句用升调,祈使句、感叹句用降调,反问句往往用曲折调。特别是反语也常用曲折调来读,《包身工》中有这几句“粥菜?这不是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慈祥”“佳肴”是反语,表达作者对这些老板们的痛恨和对包身工的同情,应用曲折调读出。

4.语速 通常情况下朗读用匀速,但往往会根据作者的情感波动而略有变化。感伤哀怨、含蓄蕴藉、忘情陶醉之时语速往往稍缓。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作者对经历战火摧残后萧条荒芜扬州的无奈与感伤之情,需缓缓读之才能打动人。动作急速、情势紧迫、愤怒激动之时语速往往稍快。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裂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连用短句,一系列的动作,充分表达出仙境洞开的神秘与恢宏的气势,不用快速的语调不足以传情。

5.语气 语气有肯定、否定、征询、赞叹、禁止、劝慰、告诫等多种。若能深入体察出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复杂情感,并以富有变化的语气表达出来,那么对作品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如《沁园春・长沙》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要读出激昂的语气,《再别康桥》中“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应该读出怅惘的语气,《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就应该读出对大堰河赞美与敬重的语气。

五、强化,即把所学理论进一步通过实践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