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德育科研总结

德育科研总结

时间:2022-11-19 23:40: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德育科研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德育科研总结

第1篇

我应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素养:加强课外阅读,关心海内外教学改革的动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工作,总结、归纳和提升教学经验。深入学习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从学生的实际水平、经验出发寻求相匹配的教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及方法,并切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认真组织和参加教研活动,并在详细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调整。及时进行教后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阶段目标

2011年科研目标 :做好“十二五”科研课题参加学校的科研课题“读好书做好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申报工作。

2011年德育目标 :通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实践活动,开展弘扬传统美德教育、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011年教学目标 :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2011年科研目标 : 以科研指导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渗透美德教育,形成美德教育特色。积极总结课题成果经验。

2011年德育目标 :深刻领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推行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初步培养学生读好书的习惯。在美术课程中参透德育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

2011年教学目标 : 完善和实施现代评价制度,探索“自主、和谐、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2011年科研目标 :参加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科研课题,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力争“利用传统美德教育 引导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2011年德育目标 :形成德育工作特色,从美育下手,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美术习惯。

2011年教学目标 : 要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试评价等各方面多问多学,帮助自己尽快把握教学常规工作的要领,展开对教材、教法和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分析,使自己尽快深入领会并详细体现我校优秀教育文化和先进教育思想。

第2篇

关键词: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都在从事着德育工作。在中等职校,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途径鲜明特征决定了德育工作的内涵更为丰富,专职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员也就更多。通常将学校里专门从事德育教育教学与管理的人员,即学校的德育管理干部、班主任、德育课任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团干部、心理咨询师等)构成中等职校德育队伍。这支德育队伍是德育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其专业能力的高低是影响中等职校德育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内涵、特征及内容对提高德育工作成效和德育队伍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内涵

专业能力是指专业人士具备从事专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及所形成的合理的知能结构。教师专业化观念已得到广泛的认同,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质量和成效、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某些能力的综合。专业能力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其大小和高低是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中等职校德育工作具有自己显明的特点,中等职校德育队伍要胜任工作的要求,就必需进一步明确和剖析其专业能力的内涵。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就是中等职校德育队伍根据德育工作的变化和要求,在德育活动、德育课程或其它特定的场所中,运用一定的德育技能,将德育知识让中职学生吸收、内化的能力。

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特征

1.发展性特质更为明显

在中等职校,学生素质不高,自信心不足,忽视德育,重视技能等问题给中等职校德育队伍带来许多挑战和困难。从短期来看,这些挑战和困难给中等职校德育队伍带了太多的困扰和麻烦。但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这些挑战和困难使中等职校德育队伍在繁杂的工作中积累大量的德育实践经验和教训,为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提供更多的契机。挑战激发动力,积累创造机会,所以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发展性特征更为明显。

2.社会性特质更为明显

中职学生不再是象牙塔中的学生,在三年的学习后将要走向社会,是否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是衡量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考评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与社会、企业没有相关度的专业能力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因此,中等职校德育队伍在工作中要密切联系社会、企业,融入更多的社会因素和企业因素,善于发现和处理社会、企业带来的正面、负面影响,使中职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这是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价值最重要的体现。

3.灵活性特质更为明显

几乎每一个中职学生都有过失败的经历,德育工作要深入学生的内心,就必须找到正确的切入点。每个学生的经历不一样,对德育工作的感受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德育工作不是“一刀切”工程,必须具有针对性、适时性特点。从德育工作过程来看,德育队伍的专业能力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中职学生,适时的选择德育内容,采用恰当的教育形式进行德育工作,这对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灵活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内容

1.基础性能力

中等职校德育队伍的基础性能力是一个人成为德育队伍中一员的先决条件,这也是成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根本性能力,主要包括品行、认知能和表达能力等。

(1)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是一个人对德育知识内化的呈现程度。中等职校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品德不仅是已有德育知识的认同和接受、对新德育现象的辨别和分析等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德育工作者“身教”能力的体现。中等职校德育队伍通过自身的事业心、爱生情和责任心感染学生,让学生信任,从而达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很难想象,一名思想品德不合格的教师在从事德育工作中所带来的后果。要想中等职校的德育工作深入学生内心,中等职校德育工作教师必须要具有较为高尚的思想品德水平,这是从事中等职校德育工作的最为基本的要求。

(2)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智力,包括中等职校德育队伍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审美能力等。

(3)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主要有语言表达能力、体语表现能力和书写能力等。中等职校德育工作是传播德育思想,培养德育意识,形成德育行为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教师的表达能力是媒介。中等职校德育工作者要通过良好的表达能力向学生传授德育内容,讲解道理,让学生理解、接受德育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语言表达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要准确、通俗、具有条理性、感染性和启发性;体语表现能力是指德育工作者的体态语言,包括目光、表情和动作等在内的体态语言要合理、恰当。在德育工作中,良好的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德育工作的成效。

2.关键性能力

德育队伍专业能力中的关键性能力是中等职校德育队伍胜任德育工作的关键,在德育队伍专业能力中起着核心作用的能力,不可或缺。根据中等职校德育工作的特点,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关键性能力主要有两个:

(1)洞察能力。

洞察能力是基于“观察力”而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将无意识的观察变为有意识的观察。这里的洞察能力专指德育队伍根据德育目标,对与德育工作相关方面的有意识的观察能力,主要是指对中职学生的内心的洞察力。中职学生群体具有独特的群体特征,每一个中职学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是不同的,德育工作要求又要触及学生的心灵,所以洞察能力是衡量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数。不同德育岗位的沟通能力内容和目的是不一样。

(2)组织能力。

德育有别于其它教育,德育知识的习得和行为的养成只能是衡量德育成效过程性尺度,德育最终目标是中职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最终认可和内化。而学生德育知识内化的契机是有条件性,稍纵即逝。此外,在学生所生活的环境中有许多是与德育方向相背离的力量存在,会削弱和抵消学校的德育成果。这些都要求德育队伍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即以职业良知、敏锐的判断力和长远的眼光洞察环境,分析对学生可能产生影响的性质、程度,综合运用有效的社会资源创设德育情境,组织教育教学,进行教育和引导。

(3)信息处理能力。

影响德育工作成效的因素是多样的,忽视任何一个因素或信息都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因此,信息处理能力是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不可缺少的能力。中等职校德育队伍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对各种德育问题、德育现象等信息变化的敏感度。一是善于获得信息。中等职校德育队伍应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信息网,运用包括网络在内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流、进行教学、处理教学问题,从而获取信息。二是善于处理信息,现代通讯这么发达,不像以前信息来源很少,现在信息量非常大,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要从众多信息中分辨出有用的、真实的、及时的信息,交对信息进行及时的简化、分类等处理。

3.发展性能力

(1)基础:系统学习能力。

系统学习能力是指中等职校德育队伍学习和掌握德育知识、德育方法等的能力,是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形成的基础,是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源泉。

①学习德育基本理论。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数以万计的研究者总结各种各样的德育规律和理念。为提高德育的实效,中等职校德育队伍必须通过学习和掌握德育基本理论,了解德育基本理论的研究最新研究成果。除学习和掌握共同的德育基本理论外,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中德育管理干部、班主任、德育课任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团干部、心理咨询师等)还要掌握的与其工作相关特定的德育基本原理。例如,班主任学习和掌握的德育理论更多侧重于与班级集体的管理相关,德育课任教师更多的侧重于德育知识(德育内容)体系的教学等。

②学习德育学科知识。德育学科知识是指当前中职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德育内容。中等德育队伍对德育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是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者的作用力是否方向一致,这是德育工作作用高效的前提条件。根据中等职校德育大纲要求,德育知识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职业生涯和职业思想以及心理健康等知识。与中等职校德育教师全面和专业的学习不同,其他德育队伍成员则侧重对加强德育学科知识的认同和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德育工作运用有效的形式和方法强化德育学科知识。

(2)关键:教育科研能力。

中等职校德育队伍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在中等职校德育工作过程中,德育队伍专业能力中教育科研能力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3]中等职校德育工作繁杂、德育成效低效都会大大打击德育队伍的工作热情。德育队伍教育科研能力提高了,对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去审视,分析,总结,使德育工作不在是简单的重复、众多的埋怨。因此,“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教育科研能力是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提高的关键。一方面,要提高选题能力、查阅文献能力、取样能力、运用科研能力、整理分析资料能力、撰写研究报告能力、评价分析能力等基本教育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德育队伍要有问题意识和定向能力、提高德育队伍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研究能力。

第3篇

一、统一了认识,明确了研究方向

“八五”、“九五”、“十五”以来,我校通过德育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提高了德育的整体水平,但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我校德育工作仍然不适应改革新形势,存在着针对性不足,实践性不强的问题。青少年中是非混淆,法纪观念淡薄,行为习惯不良,甚至犯罪的状况时有发生。尤其是我们城区初中学校更具有挑战性。因此,开展社区德育的整合与运用研究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完善了方案,得到了专家指导

在开题初制定了《社区德育的整合与运用研究方案》,对我校德育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理论,提出了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内容实践意义。课题方案成功通过州教科所的专业评审,成为州教科所的德育研究项目之一。州教科所陈泽奠所长,市教研室冉研君主任成为我校课题研究的指导专家,并就我校课题研究的方向与方式作了专业指导。

三、启动了研究,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08年5月,作为州德育科研项目的子课题,拟定了研究方向和课题方案初稿。

08年7月,确定学校研究方案的定稿、申报课题项目。

08年8月,通过州教科所的立项申请。

08年9月,课题组核心组成立学习课题方案、课题开题。

08年10月,派出子课题负责人参加市周边课题学校交流会,听取专家报告。

08年11月,课题负责人接受专家指导,调整研究落脚点。

08年12月,全体教职工接受了科研开展的常规指导,全面了解整个德育研究的开展情况。

09年1月至4月,按照课题组要求开展德育活动实录和教学软件制作,撰写论文、研究报告。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申请验收、结题。

四、注重积累、初步见成果

因为准备充分,注意宣传发动,全体教师都能自觉投入到课题研究实践中去,都能自觉运用德育手段。课题负责人注意引导并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现阶段研究成果有:

1、汇编了社区德育整合与运用研究的方案论文集。

2、汇编了五个子课题的课题方案与课题小结。

五、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1、课题组的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社区德育的实践需进一步加强。

3、争取市民宗局的课题经费需进一步落实。

总之,我校德育课题组按照课题方案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我们将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有步骤、有秩序进

行,力争圆满完成课题任务,务求德育实效。

附:子课题项目

1、整合城区文化场所的开掘与运用研究

2、整合教场村委的德育资源运用研究

3、整合城区旅游资源的开掘与运用研究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江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教和全国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德育工作思路和要点,加大德育创新力度,深化教育改革命战争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强化学生个体,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探索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与方法,完善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科研带队伍,突出特色,务求实效,探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过程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结合学习贯彻全教和全国德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制度,使德育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德育领先,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挖掘新的德育工作增长点,确定把德育工作真正融入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发挥德育在学校工作中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要求全员在工作确定德育目标,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做到有机渗透,在新的实践中实现德国育工作新的创新发展,建立学校德育工作及活动的流程体系,优化管理环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基础的师德教育为保证,以生活化、社会化为基本形式,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个性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1、校级管理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管理网络,校长——教导处——年级组——班级,党支部——工会——少先大队——少先中队,家长委员会——家长,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考核班主任工作,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德育工作的日常管理由教导处、少先大队部负责,由值周教师值周生监督具体执行。班级的纪律、卫生、文明程度全部纳入教师的量化考核之中。

2、年级管理

年级组要依据学校总体计划内,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年级德育工作计划,开展体现年级特色的教育活动,学年组长要及时协调组内工作,每月底要召集一次碰头会,小结学年组内工作情况,具体安排下月工作要点。

3、班级管理

班主任要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开展班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晨读、晨训、班会和队会的作用。

制定班级激励机制,完善班级光荣榜的利率,定期公布班级的好人好事,建立学生个人《成长册》

加强班级日常管理,落实班级值勤制度,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评比活动,把养成教育落到每位学生身上,规范学生的言行,形成良好班风。

(二)突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行为养成教育

学校在“双全学校建设的基础上,乘势而上,以完善日常评比机制,规范学生个体行为,发挥先进集体的示范作用为重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上水平,上品位,努力在学生个体与群体的行为自律,文明规范上见实效,从开学第二周起,以规范教师护导,学生值勤工作形成风景线为起点,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

1、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文明素质,形成良好校风,加强班级环境建设,优化班级文化氛围。

2、构筑师生、学生间和谐和的人际空间,倡导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善、团结、合作、尊重、爱护。

开展道德风景线,风景点建设(校门区风景线,间操风景线,放学路队风景线,绿色通道,花海世界风景点,值周师生风景点,课间活动风景点)

3、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加强校级、年级、班级***护导值勤,分层推进,分段达标,实现七个达标,即升旗仪式,校内外文明礼貌,一日行为规范,课内外行为,间操及课外活动,眼保健操,清洁卫生和身心健康等七个方面设立监督岗。加强管理,履行职责,评比表彰礼仪班,文明班,期末评先出文明小标兵。

规范升旗要求,优化升旗氛围,点评升旗面貌,评选最佳升旗手,升旗式。

三、加大德育科研指导,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巩固科研成果,进一步壮大德育科研队伍,加大德育科研力度,力争出新成果,上新水平,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落实德育总体目标,以递进性,分层性原则,改革教学与活动方法,落实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识,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学生达应社会的能力。

1、搞好德育科研工作,成立科研小组,每位班主任要认定科研课题,制定计划,开展实验,积累经验,转化成果,总结提高,争取学期末出有力度的科研成果。

抓好具有我校特色的以发展教育为主导的创新教育实验的德育研究,适应信息社会发展,以校园网建设为重点,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提高德育活动实效的研究,让学生感受“数字化社会”的发展趋势。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以《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搞好学生群体与个体心理辅导,建立班级学生心理分析档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社会以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3、加强课外活动小组的管理,开展主题活动课的研究,指导学生社会调查,展示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全面技能,做好活动小组辅导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课外活动小组做到“四有”(有活动计划,有备课,有总结,有成果)积极参加各级组织各项竞赛活动,本学期进行活动成果展示活动。

(四)完善德育网络,建立开放型德育新体制

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开放型德育新体制。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重新认定家长委员会名单,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请家委会代表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学生反馈表,建立校长热线,共商育人大计,沟通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完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双体日小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爱心。

重视劳动教育,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开展“一日家长”实践劳动,(低年级不让父母为心,以自我服务劳动,中年级孝敬父母,学习家务劳动,高年级在家长指导下做一日小家长)期末各班评选出劳动小能手。

(五)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德育教师队伍是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关键,坚持班主任辅导员例会制,加强班主任培训,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鼓励年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更新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通过学习研讨在德育管理与实施中,处理三个关系:

1、主导与主体关系:注重学生自主管理,自行设计,自我教育。

2、放手与放任关系:提倡教师精心管理,精心设计,精心教育。

3、指挥与指导关系:指挥得当,指导到位,活而不乱,管而不死。

改革整体化的管理方法,注重班级特色发展,通过重心下放在德育管理实施中,增强四个意识:

1、集体意识:爱学校,爱班级,维护集体荣誉,为集体增长增光。

2、课程意识:重视并认真上好每一门,每一节课,达标创优。

3、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遵守学校的各

项规章制度,以法规范行为。

4、责任意识:做事要有责任心,学习要有责任心,待人要有责任心,对自己负责对老师负责,对父母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

四、工作安排

本学期以“情系祖国,做新世纪的小主人”为主题,通过学校少先大队,创造性开展读书,演讲,演唱,主题升旗式,知识竞赛,主题班队会,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三月份:开展“雷锋与我同行”奉献活动,做“一日家长”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用雷锋精神鼓舞自己,用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培养学生自我服务意识,学做父母、老师的小帮手。

四月份:1、开展“校园手拉手”帮助特困生活动。

2、开展“学日常规”竞赛活动,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

五月份:1、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队会活动。

2、在各项活动中开展“寻找我的榜样”争做校园十星活动,使全校形成“比学赶帮”良好氛围。

第5篇

关键词:科研平台;德育素质;创新能力;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47-02

大学生德育素质与创新能力的融合是时展的需求,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高校科研平台作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研究基地,吸引、培养人才的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中心,它具有技术集中、人才集中、课题集中多种特点和优势;同时,其工作性质决定其研究与自然、社会距离更近,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更近,是对大学生德育素质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融合培养的最佳场所。近年来,我们依托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科研平台进行了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通过近三年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平台功能,树立德育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相互渗透新理念

当前本科教育中德育素质与创新能力的融合缺少有效载体,是导致当前高等教育中创新能力与德育教育失衡的主要原因。高校科研平台以其科技、人才和社会资源优势在本科生创新能力与德育素质培养中彰显其独特的魅力。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依托科研平台,建立了全程参与,整合培养新体制。通过平台教师全员参与对学生的管理,做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心身育人;通过召开大会、老教师和学生自我介绍、参观实验室、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面对面谈心等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平台教师除了负责指导学生的具体科研项目外,从学生的思想动态、科研设备分配、学术讲座、文体活动、后勤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安排专人负责,做到教师人人培养学生,学生事事有人培养。通过团队统一管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犹如在一个大熔炉里相互交融,德育素质与创新能力在管理活动中达到了共生互动,相同互通,相异互补。

二、开辟新渠道,促进德育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相互渗透

科研平台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以实践活动作为渗透德育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化,人文素养、公德意识、心理素质的培养客观化,教育形式趣味化,提高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效果。(1)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人文修养:通过阅读历史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阅读励志书,强化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及奉献精神;阅读文学书,净化心灵,陶冶情操。(2)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活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让本科生参与科研平台管理把自己当作平台的主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利用假期组织大学生到东阳光集团、宜化集团、人福药业、神农架聚能药业等企业参观学习,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大学生严谨、务实、多思的良好品德,增强对国家的使命感和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4)开展主体实践活动,催生个性成熟:将科技创新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重视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文素质的教育。重点实验室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工作中,有目的要求学生以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和“挑战杯”活动的方式参与到相关企业的管理和产品开发活动,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5)注重毕业实习指导,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德育素质:本科毕业实习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德育教育最佳整合期,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我们通过科技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精神,养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从而实现科研创新能力和德育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构建科研平台内部考核与社会评价结合的机制

我们对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和科研期间的表现,从科研、管理和社会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检验实验室实施科学精神与德育素质培养效果。科研上,学生的科研的成果为考核指标之一,同时对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也进行考核,指标包括科学态度、科研成本、学习能力、工作效率、仪器设备和低值耐用品使用的完好率、团队协作精神等。管理上,主要考核学生参与实验室公共财产管理、安全卫生管理、考勤管理和对实验室建设的建议与思考等。社会实践活动考核学生参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活动的效果等。实验室对学生的考核改变单纯通过理论考试评价学生能力的模式,以实践工作能力考核为主,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引入社会考核内容,对在实验室走向社会的学生,通过对其社会竞争力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以及学生对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反馈调查,评价实验室对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与意义。通过100份问卷调查,我们科研平台推行创新能力与德育素质融合的培养模式受到社会和毕业学生的一致好评,用人单位对实验室培养的学生满意度达到92.5%,毕业生对培养模式满意度达到100%。用人单位对实验室毕业的学生评价为优秀的包括职业道德,事业心、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认识能力。社会评价客观反映了科研平台将德育素质与科学精神融合的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人才。

四、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德育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近3年来,我们通过“科研平台―团队统一管理为主导―创新能力与德育素质教育并重―活动式教育为载体―内部考核与社会评价结合”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先后培养本科毕业生38人,有7人获得湖北省优秀学位论文,发表研究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2篇;接受大学生科技创新小组17个,培养科技创新学生45人,培育出科技创新团队8个;指导的学生先后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大赛、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湖北省人福科技“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大赛、三峡大学“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诸多奖项;学生参与申报成功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3项。申报专利5项。协助完成课题鉴定3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通过主体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在社会各岗位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及用人单位满意度明显提高。

五、体会

通过开展“科研平台―团队统一管理为主导―创新能力与德育素质教育并重―活动式教育为载体―内部考核与社会评价结合”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实践活动,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提升当前大学生的德育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的科研平台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庄明珠,陈闽军,刘玉敏.发挥科研平台优势,努力培养创新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

[2]张桂春,张萍,刘新海.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J].科学教育,2005,11(6).

[3]费正东,屠美玲.科研平台反哺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2,35(4).

[4]王莉,韦革宏.浅谈科研平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08(2).

[5]张泽民,李伟,张秀香等.如何利用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2).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小公民道德建设,树立基本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继续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拓展少先队活动的时空,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二、工作目标

1、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整体素质。激发班主任参与德育科研的热情,努力提高德育科研水平。

3、培养学生的自律、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队干部的自主管理能力与策划活动能力3。

4、注重结合节假日、重大活动开展各类主题性活动。加强学生行为规范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

5、做好少先队工作计划,利用“三结合”德育网络大力拓展社区少先队工作舞台,保障少先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工作重点

1、继续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从小处着手,从小处落实。对《好习惯记录册》进行修改,并开展每两周为周期的“好习惯之星”评选。

2、紧抓祖国华诞60周年这一契机,以此为主题整和各项活动,使德育活动形成系列。继续开展“四色”实践活动,推进德育主题教育。

A、红色系列:

活动一:九月底开展“红诗会”,以爱国诗歌朗诵的形式迎接祖国六十华诞。

活动二:十二月底开展“红歌会”,以爱国歌曲大合唱的形式迎接元旦。

B、绿色系列:

活动一:结合10月4日“世界动物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等开展环保活动。

活动二:十一月开展科技月活动。

C、蓝色系列:

活动一:开展交通安全工作计划教育活动。

活动二:结合11月9日“全国消防日”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计划。

D、粉色系列:

活动一:九月份开展推普周活动。

活动二:十二月开展读书月活动。

活动三:结合重阳节、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开展慈孝教育、文明礼仪教育。

4、继续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计划。

四、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开学式:言行举止显规范,诗书歌乐庆华诞

2、班主任例会

3、庆祝教师节

4、第十二届全国推普周活动

5、爱国主义教育周活动

6、迎国庆活动:红诗会

十月份:

1、班主任例会

2、环保教育

3、庆祝建队60周年

4、儿童军校第21期集训活动

十一月份:

1、班主任例会

2、科技节活动

3、消防安全教育

4、期中家长会

十二月份:

1、班主任例会

2、读书周活动

3、迎新年活动:红歌会

一、二月份:

1、班主任例会

2、交通安全工作计划教育

第7篇

全局工作要深化、具体工作要实化,运行机制要创新化,工作绩效要成果化。

1. 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学习+二级传导”三线推进的培训模式,通过“构建学校和谐的与网络”专题培训,深化理念,提升技能,促进德育领导及班主任队伍专业化成长。

2.在初步形成校本德育特色的科研模式基础上,总结经验,注重引领,整体推广。

3.以心理教研会为依托,以示范课为载体,全面提升我县心理健康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由xx——xx年度开展的关于《全教科xx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实验研究的初步尝试与摸索阶段,向xx年度和谐德育“xx”规划重点课题的全面推广阶段转型。

在过去的五年科研研究基础上,xx年度,教研室将通过宣传、指导、典型经验介绍等多种手段,以点带面,面上推广,在全县中小学范围内全力做好“xx”和谐德育课题研究的申报及开题工作。

1.以往的培训对象为基层学校骨干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师,本年度,为了大力推进德育队伍建设工作,促进德育工作者专业成长,努力发展德育特色,坚持推进德育工作创新,教研室将把培训对象重点确立为学校德育主管领导上来,立足德育科研,以“如何构建学校和谐德育网络”为主题,采取辅导讲座、交流研讨、答辩质疑等方式对我县中小学校德育领导及部分优秀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注重对集中培训后的二级传导落实情况的管理,做到有序、有效,有成果。

2.结合我县中小学校德育领导、班主任“六个一”创建活动,开展德育领导及班主任,为德育队伍的成长提供平台,促进交流,实现优秀资源共享。

3.为了促进德育领导的专业成长,开展《农安县中小学德育领导才、能大比拼活动》。评选活动以全县中小学德育领导为申报对象,以设计一个以某一年级学生为对象的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现场演讲以及特长展示为评选内容,分别予以量化打分,并按参赛领导比例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荣誉证书。

以往的心育管理模式是以培训及心理主题班会评选活动等为载体,本年度教研室将以心育教研为依托,以示范课为载体,通过观摩、研讨等双向交流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1.在xx年度心理健康“十佳”教师评选基础上,组织开展《农安县xx年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教学研讨大会》,研讨大会采取示范课展示、现场说课、教研员评课以及专题辅导等方式,旨在提高我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素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2.以“和谐、阳光、快乐、健康”为主题,在全县中小学范围内开展优秀心理主题班会评选活动,预计在xx年上半年教研室组织开展优秀心理主题班会展演暨颁奖大会。

3.本年度,教研室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班主任阳光评语征集活动,并将优秀评语汇编成册,在教师中广泛推广。

3月中下旬及9月份教研室将采取听课、座谈、查阅材料、现场查看、指导反馈、问卷调查六种方式,对县城及农村10所学校进行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视导检查。

(1)整体规划,强化管理,重点关注网络培训及网络教研的参与度。

(2)鼓励学校、教师撰写教育管理经验性文章、教育叙事及教育心得,注重资源共享。

(3)对发表的文章要严格把关,使其内容健康、具有可操作性或长效教育意义。

(1)继续本着和谐融洽的管理原则,服从进修学校的管理大局,努力工作,注重部室内的常规管理与人员之间的团结和谐。

(3)以学校读书活动为载体,部室内倡导多读书、勤积累,撰写读书心得、工作日志或心情日记,开展“每周大练笔”活动。

(1)爱岗敬业,打造良好个人形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职。

第8篇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小公民道德建设,树立基本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继续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拓展少先队活动的时空,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二、工作目标

1、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整体素质。激发班主任参与德育科研的热情,努力提高德育科研水平。

3、培养学生的自律、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队干部的自主管理能力与策划活动能力3。

4、注重结合节假日、重大活动开展各类主题性活动。加强学生行为规范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

5、做好少先队阵地建设工作,利用“三结合”德育网络大力拓展社区少先队工作舞台,保障少先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工作重点

1、继续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从小处着手,从小处落实。对《好习惯记录册》进行修改,并开展每两周为周期的“好习惯之星”评选。

2、紧抓祖国华诞60周年这一契机,以此为主题整和各项活动,使德育活动形成系列。继续开展“四色”实践活动,推进德育主题教育。

a、红色系列:

活动一:九月底开展“红诗会”,以爱国诗歌朗诵的形式迎接祖国六十华诞。

活动二:十二月底开展“红歌会”,以爱国歌曲大合唱的形式迎接元旦。

b、绿色系列:

活动一:结合10月4日“世界动物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等开展环保活动。

活动二:十一月开展科技月活动。

c、蓝色系列:

活动一: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活动二:结合11月9日“全国消防日”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d、粉色系列:

活动一:九月份开展推普周活动。

活动二:十二月开展读书月活动。

活动三:结合重阳节、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开展慈孝教育、文明礼仪教育。

4、继续开展班主任培训活动。

四、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开学式:言行举止显规范,诗书歌乐庆华诞

2、班主任例会

3、庆祝教师节

4、第十二届全国推普周活动

5、爱国主义教育周活动

6、迎国庆活动:红诗会

十月份:

1、班主任例会

2、环保教育

3、庆祝建队60周年

4、儿童军校第21期集训活动

十一月份:

1、班主任例会

2、科技节活动

3、消防安全教育

4、期中家长会

十二月份:

1、班主任例会

2、读书周活动

3、迎新年活动:红歌会

一、二月份:

1、班主任例会

2、交通安全教育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特色发展带动学校内涵发展、优质发展,推进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打造教育品牌,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努力实现我中小学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由外控式发展向自主式发展、由同质化发展向特色化发展、由间断性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师生认同、社会认可、有影响力的特色学校;建设一支教育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个性特长突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群体,总结一套可学、可用的特色办学经验和做法。

三、基本原则

(一)独特性。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二)稳定性。正确处理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关系,在特色学校建设中持之以恒,形成成熟的经验和稳定的工作机制,不因校长、师资以及其它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巩固办学优势和成效,不断培育、充实和发展学校特色。

(三)示范性。学校特色教育理念、办学经验符合教育规律,满足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需求,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在同类学校中得到高度认可,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四、创建重点

(一)德育类特色学校。创新德育机制,挖掘德育资源,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拓宽德育工作渠道,德育特色鲜明、育人效果明显。

(二)教学类特色学校。对教学过程、内容、原则、方法等进行积极探索,构建并形成有特色的课堂文化,创造出先进的教学方法,形成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高。

(三)学科类特色学校。加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建设,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协调发展,形成学校系统化、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在某些学科和领域如外语、科技、书法、综合实践、信息技术、艺术和体育、海洋教育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

(四)管理类特色学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特色办学思想为引领,探索有特色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形成学校管理文化特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成绩显著。

五、创建程序

(一)申报。按照“自愿申报,竞争入选”的方式,由各学校参照《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根据各自前期的探索和实践,从德育、教学、学科、管理等方面选择1类特色建设重点,每年4月初向教育局递交申请,申报“特色项目培养学校”。

(二)确认。4月下旬,由教育局牵头,组织评估认定小组,对照《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要求,对申报学校进行考察评估,确认“特色项目培养学校”。

(三)培育。教育局对特色项目培养学校进行严格的项目管理,指导学校明确特色教育思想,制定特色创建规划,构建特色发展体系,完善特色实施策略,总结特色建设成果,推进特色建设健康发展。

(四)验收。教育局组织对条件成熟的特色项目培养学校进行现场评估验收,评估验收主要采取学校汇报、校长答辩、现场考查、师生座谈、资料查阅、调查问卷、电话访谈等形式进行。通过教育局评估验收的特色项目培养学校,由教育局发文命名为“特色学校(xx类)”,每年根据申报和培育情况组织评估。

2013年4月份,组织首批特色项目培养学校申报、立项工作,2014年3月份组织评估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学校要充分认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特色办学、特色发展的意识,把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作为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要把特色学校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具体工作落实到人、责任到人,进一步加强对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宣传发动和过程性指导管理,激发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营造有利于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第10篇

一、确立学校核心办学理念、明确教育科研奋斗目标,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坐标,是全校师生工作学习奋斗的方向,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价值取向的重要理论和精神的核心灵魂,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形成的基石。它需要这所学校为之长期努力不懈的奋斗去实现,是形成特色学校的理论依托。实践研究过程使我们体会到:学校教育科研必须围绕学校办学理念设计,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办学宗旨。实现办学宗旨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那么学校教育科研围绕这一宗旨的发展方向也需要有相应的长期性。在不断的深入研究中不断提升办学理念的科学含量,不断的使学校的发展内涵更具有科学性,减少波动和挫折,因为教育教学本来就是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努力去探索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才能更理性的去做好工作。因此,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长期坚持是必要和必须的。

二、以主导课题研究为核心、构筑课题研究项目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校“十一五”科研课题总体布局特点是:一个核心,多面同研。一个核心是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现在深化为培养学生科学、有序发展意识和能力;多面同研是围绕这一核心,在德育、智育、教师校本研修培训等方面工作同时展开研究实践。在智育方面再根据学科特点分别以这个核心为向心展开研究实践。这样,就把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师队伍建设、培训与提高指向了一个方向。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文化的形成;有利于对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集中并发挥教育者的集体智慧;有利于学校工作重点的管理与落实。在实践中,我们确立了“一个核心,多面同研”框架体系。这个体系推动着我校教育教学、教师培训研修和管理走向健康发展之路,并逐步实现科研立校的目标。为了保证课题的研究实践质量,我们强化了教师的科研激励机制,把教师的科研情况纳入教师的业绩考核,分值占考核总值的20%。到目前为止,所有立项课题按计划结题率100%。

多年的教育科研实践使我们体会到:科研是人们准确、快速、更好地实现自己奋斗目标的最有效途径,是学校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是学校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依托和载体。为此,我们牢牢抓住“科研带动策略”这个学校发展的助推器,通过举办系列活动,有力推进教育科研健康发展和成果普及推广。学校坚持搞“课题研究成果汇报课”、“青年教师成长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外出学习模仿课”、“片区主题研讨课”等。通过这些科研交流活动,有效提高教师科研和自我反思及互启、互动、互助的能力。

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学校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逐步形成了校长和教师培训的文化特点及德育文化、教学文化特点。在教师校本培训方面形成了“科研带动式校本培训模式”的工作格局;在德育文化建设方面,以德育研究成果形成的四本校本教材为依托,基本形成了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工作框架体系;在教学方面以各学科教法、学法和学生自学为主式的课堂教学为依托,基本形成了学校文化的特点。至此使学校结束了只有办学历史没有真正的教育文化建设的历史。课题研究成为学生、教师、学校整体发展的一个实践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体现了课题研究对我校发展的推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服务、一个追求”上:服务于对学生管理、形成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的探索;服务于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的实践;追求学校整体教育力的优化运用和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和谐发展。这“两个服务、一个追求”,为学校整体发展确立了方向,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深化指明了道路,使学校能较好的践行“科学发展观”。

三、以科研带动为先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所有参研课题的共同特点是:围绕学校核心办学理念,从根本上为学生创造提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主学习的成长、发展、学习所需的条件,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启迪学生从内心逐步形成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品质,同时辅以基本的学习方法指导教育,从而形成一套科学、有序、能终身发展的基本意识能力,可以说今天的学习方法就是明天的做事方法。这样就形成了面向每一个学生,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形态,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所在。因此,我校的教育科研有效的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自立、安全和谐发展成长的学习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养成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多年来,我校学生中考全员升学率在47%~53%之间,这个成绩应该说得益于教育科研的引领,进而拉动学校整体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十一五”期间,获得上级主管部门诸多荣誉:先后被评为“白山市教育科研先进校”、“白山市校本培训示范校”;白山市教育局评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学会2004-2007年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白山市“教学先进单位”、“白山市教育科研示范校”;省教育学会2007-2009年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省、市、区“十一五”及本年度校本科研先进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德育先进实验校;省教科院、市教育局、浑江区“十一五”及本年度校本科研及科普先进单位;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2010年度“新课程改革先进学校”。

以上成绩的取得,只能说明过去。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在认真总结“十一五”工作不足的同时,不断修正、完善学校德育、教法、学法校本课程,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发展,尤其是在科研队伍梯队素质的培养提高方面,在科研成果理论升华上,在打造学校发展特色上下大气力。“以科研求发展,以带动见成效”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科研方针,进一步发挥教育科研的管理、研究、服务、指导的功能,加强教育科研与教改实际的紧密结合,进一步体现教育科研的先导地位,为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作出应有的努力。

二、具体工作:

一、积极营造理论学习氛围

本学期,本室将继续抓好广大教师的普及性理论学习及课题组研究成员的专题性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发动并引导教师学习教育书籍和有关教育刊物、杂志,鼓励教师在积极参与教科研的过程中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同时,在学习提高中更好地参与教科研工作。为此,我们将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进一步激发教师理论学习的热情,让教师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不断超越。

教科室将在校长室的领导和支持下,根据我校的特点,完善以调动和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为着眼点,以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需要为切入点,以集体组织开展理论学习研讨活动为着力点的校本学习制度。继续坚持全校性的理论学习研讨活动一学期不少于两次,专任教师的参与率达到100%,坚持聘请专家来校作讲座一学期至少一次。通过学习制度的完善,引导和激励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更好地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更好地把握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成为站在教育改革前沿的实践者、探索者。

为保障学习制度的有效执行,教科室将继续借助《教科研学习手册》这一载体,控制填册的过程,引导教师将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手册填写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二、全面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本学期,教科室将按上级有关精神,对“十一五”立项课题《弱势群体子女学生心里偏差策略研究》,将根据学校实际,按课题方案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本学期成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做好各班辅导员的心理培训工作,做到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争取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同时,教科室将配合学校教导处、德育处、少先队指导校级相应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三、搭建交流平台,提升阵地建设质量

继续办好校刊《五彩枫》。旨在加强理论探讨,追踪热点问题,提供交流平台。本学期拟进一步贴近教师教育教学实际,推广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加强新课程改革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及时总结我校教师贯彻实施新课程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本学期,教科室还将根据《吴中教育》、《教育天地》杂志开设的栏目,继续积极向区教科室推荐有思想、有新意、有特色的文章。

本学期教科室将结合区教科室开展的“吴中区第三次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评比”活动,围绕本校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评比。

九月份:

1、学习区教科室工作计划;

2、制定学校教科室工作计划;

3、举行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教育教学成果奖颁奖活动;

4、召开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课题中心组成员、班主任会议,布置新学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5、推荐教师论文参加2006年度师陶杯竞赛;

6、指导各班辅导员撰写德育案例;

7、收交《教科研学习手册》;

十月份:

1、聘请学校心理咨询师对各班辅导员进行第一次心理培训;

2、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

3、举办教育科研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4、收交《教科研学习手册》;

5、印发《五彩枫》;

十一月份:

1、召开《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和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会议,了解各课题开展情况;

2、聘请有关领导到校来作专题讲座;

3、各班辅导员心理辅导情况交流;

4、收交《教科研学习手册》;

5、印发《五彩枫》;

十二月份:

1、开展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择优向区教科室推荐;

2、召开各课题组成员会议,商讨课题研究中存在问题;

3、收交《教科研学习手册》;

4、印发《五彩枫》;

一月份:

1、评选先进教研组;教科研先进个人;

2、教科研工作总结,资料整理、归档。 共2页,当前第1页1

第12篇

本学年德育处将继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以德育主题活动为依托,建设学生喜爱的德育平台,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引导、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继续以班级、年段为实施幸福德育的平台,推进幸福德育工作在我校的深入开展,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恩师长、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培养高素质、明礼仪、善感恩的人才。

二、工作目标

反思总结上一学年幸福德育开展情况,进一步推进幸福德育工作深入,积极推进德育校本课程——幸福读本实施,加强幸福德育科研工作,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地推进幸福德育的方法与制度;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培育良好校园氛围,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意识;结合教师节、拗九节、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推进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继续推进我校体育节、艺术节、元旦迎新、社团节等大型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本学期工作重点

1.增强幸福德育研究,推动幸福德育工作在我校的深入开展

(1)在总结我校去年幸福德育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幸福德育科研工作。以科研项目的推进带动我校德育工作团队理论水平的提升。我处今年将着力推进省级两个新的课题: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以幸福德育为目标的高中班会课课程建设》、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发展基金课题——《普通高中的幸福德育的分层次研究》的研究工作,相信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将进一步提升我校德育队伍的理论研究水平。

(2)继续以班级、年段为平台,大力推进幸福德育的实施。加强班级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课堂文化、管理文化建设工作,营造愉悦和谐的人际关系,组织有向心力的班级活动,培育多元包容的班级文化、形成阳光向上的班级气质,让幸福班级建设成为年级、学校的基础,从而推进幸福德育工作在我校的深入开展。

(3)有效推进年段工作,培育、塑造年段德育工作特色

立足我校德育工作年段分层次推进的特色,德育处根据学生三年成长特点,结合我校德育培养目标,统筹安排年段德育工作重点,加强年段工作研究,从高一、高二、高三年段学生特点出发,优化落实分层次德育目标,依托我校学生成长手册,记录学生成长历程,推进年段管理工作,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4)编印德育校本教材,打造三中德育特色品牌

编印《幸福读本》、《班主任工作指南》、《三中学生指南》、《高中班会课课程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校本德育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丰富学校德育资源。

2.加强高三毕业班管理工作,通过强化常规管理,使学生的思想统一到年段、学校的要求上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表现出的不同思想状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提高备考效率。关注高三年段班主任、学生心理状态,营造良好毕业班氛围,组织适宜高三年级德育活动,密切家校联系,促使学生、家长、班级、年段、学校形成合力,增强团队意识,为明年高三取得更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升德育干部素质

除了依托班主任例会,以会代训外,还要转换培养方式,加强班主任培训。本学年成立三中青年教师“读书会”,将继续通过为班主任定购教育书籍,引导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相关理论知识;观摩学习主题德育活动,不断学习兄弟学校、本校先进班主任工作先进经验;定期组织教育理论学习、读书沙龙活动,使班主任能够及时地接受到新思想,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定期聘请有经验的班主任就常规管理、班集体建设、育人的成功案例等方面进行经验介绍等四种方式不断引导班主任们学习先进的管理、育人经验,不断提升班主任队伍素质水平。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注重发挥骨干班主任的示范作用,力争打造一只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4.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继续完善德育考核制度建设,扎实推进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针对近年来学生素质情况,大力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公民美德,发扬社会公德,增强国家认同,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扎实推进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1)认真落实《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孝敬感恩、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完善我校的德育考核细则,依托智慧校园平台,进一步推进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日学生的检查制度,增强常规管理工作,增强德育实效,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落实《福州三中德育考核细则》,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让学生明确在校学习生活中应怎样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文明礼仪教育,营造校园内对学生对行为规范养成的浑厚氛围。动员全教师,全员育人,引导学生讲文明礼貌,做时代新人,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4)依托校园数字化德育考评系统,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本年度,我们根据去年数字校园体系使用经验,修正,改进考核系统,并将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卫生、课间操、眼保健操等考核工作相关电子表格引入到德育考评系统,进一步完善了考核内容,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以评比促管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5)充分发挥年段力量,落实学生常规管理工作。以三个段长为主要负责人,以班级为基础,引导各班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交流,对于优秀班级在年段会上给予表彰、鼓励,对不良现象和不良行为及时总结有效经验,互补有无。

5.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推进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种人格品质,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道德修养,作为三中的学生应该具有这种人格特质或一种习惯,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够使人体验生活的幸福感,对环境与他人充满敬重、关切和珍爱,还会激励人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加美好而奋斗。本学年将做好以下工作:

(1)将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活动中,作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新学年开始,要求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公约中就加入尊重老师,礼貌可人,团结,对人友善,每天微笑。不抱怨,不沮丧,找到快乐,有爱心,能付出,有责任,做一个受更多人欢迎的人,不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做内心简单透明的人,多做自我批评,宽容他人等等内容。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把感恩教育落到实处

本学年拟开展以下活动:开展一次征文活动,开好一次主题班会,组织一次以“感恩父母”为主题内容的演讲活动,举办 “感动瞬间”书法、绘画和摄影展,让师生用书法、绘画、摄影等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感恩之情。开展“感恩父母,从点滴做起”活动,鼓励学生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师生中开展写一封家信、打一个电话、等活动,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师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6.进一步整合家、校、社会资源,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开展

完善家、校、社会网络,充分、有效利用社会、家长资源,拓展德育工作资源,积极争取家长、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与参与。积极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加强家校联系,邀请家长到校做讲座;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校外实践和公益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与xx市的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使社会实践、日常校外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常态化、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7.增强学生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加强与xx市检察院的联系与合作,特别聘请林承杰检察官为我校法制辅导员,通过邀请xx市检察院领导、专家来校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讲座,外出参加相关法制、安全教育活动等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社会公德意识及安全防范意识,对违反校纪校规学生既要严肃处理,又要做好受处分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之明确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关怀、增强自信、树立正确人生目标、改正缺点。

8.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