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31 01:17: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下企业实践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素质,培养专业带头人,实现行业与企业对接、专业与岗位对接、学校的实践教学与企业对接,学校组织了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企业实践活动。其目的主要是进行现场观摩、上岗实践操作,熟悉机械加工专业、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切实感受日常教学和企业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之间的差距,为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的发挥教学能动性,积极促进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做好准备。
二、在企业锻炼的基本情况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最大的机电部件产品制造商,专业研发生产各类家用电器用ac/dc类电机、中小型工业电机、工缝电机、汽车电机、办公设备电机、微波炉变压器、空调电抗器、罩极电机等机电部件产品,年综合产能微电机类产品9800万台,工业电机720万千瓦。
威灵公司旗下拥有以产品为管理中心的空调电机事业部、洗涤电机事业部、电子电器公司、清江电机公司四大经营实体,拥有广东顺德、安徽芜湖、江苏淮安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为1万,所在地区位于天津宝坻区,主营产品或服务为各种灵电机制造。我们以诚信、实力和质量获得业界的高度认可,坚持以客户为核心,“质量到位、服务一流”的经营理念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下企业工作内容
刚到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公司技术总监兼高级工程师蒙玉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给我们介绍了企业概况、企业文化理念、生产的产品,还讲解了安全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检查与整改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等。然后带我们去参观了机械加工生产线、装配生产线、涂装生产线等,通过参观了解公司的发展,深知新设备、新工艺、新知识。在低速货车、小型多功能拖拉机及整机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参观结束后,我挂职于公司技术部副主任,技术部主要负责对新产品开发的设计工作、技术标准类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后下发等。
三、实践体会、心得
在公司挂职实践锻炼期间,我始终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地向师傅请教,虚心接受企业管理人员的指导和要求,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经历了一次真正、深刻的职业教育、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收获很多,感触很多。
从校园走向企业工厂,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教师转化为一个一线工作者、一个学生,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理论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下到企业去实践去锻炼,则意味着继续学习深入学习,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应用于实践。我感到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一定是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期间,我通过观察、虚心请教、动手实践的方法对公司进行了解,但是面对新的领域、新的产品和新的知识我最终还是感到自身知识的匮乏,才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只有把学校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践运用相结合,才能更完全的掌握专业技能。
在企业里实习期间,我和实习学生也在共同学习着,也在学习着与不同的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学习一个企业的发展运营的制度等。
实习过程中,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我尽量帮助学生学会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深化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指导学生做好具体工作;在业务不多的实习点,引导学生“找事做”,挖掘他们的实践经验;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日记,掌握实习情况,指导工作及时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习报告。作为实习指导老师,我几乎平均每周与学生们交流一次。指导方式有电话、QQ、下点、面谈等,基本达到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习质量的目的。实习期间,我不仅指导具体工作,还常常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经验。
我也深深认识到我们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方法比较老套,教学过程的不规范,教学设备的落伍,教学与实践的距离,教学形式主义,学而无用等现象。我们学校本来就是培养对企业的技术人才,如何确保学院培养的学生为企业的人才需求服务,保持动态的适应,这是我进公司实习以来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今后教学努力的一个方向。
我将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更好的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把企业规范的生产管理,借鉴到我们的专业教学中来,使教学日趋规范化,用企业的技术标准来评定学生的操作技能,规范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实践教学的步骤,逐步形成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
三、对学校的建议
为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推进学院骨干院校建设和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要求专业教师下到企业单位去生产锻炼。
1、由于校内实习场所和知识尚不完全具备,根据社会的需求要了解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知识,为了应对新的发展趋势,我们的年轻教师要下到企业学习培训来弥补课堂理论上学不到的管理方面的新科技、新工艺和新方法。
2、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去企业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及职工请教引进新的思路以便今后教学的研究和相关专业的结构调整,适应学生能更好的就业,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3、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学校的发展搭建桥梁。
Abstrac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File 2006111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views of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to the corporate practice system"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to corporate practice, aiming at raising the level of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eacher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Through practice of years, some colleges’ teachers’ level has been improved in a certain degree, but it also encountered a variety of issues, which affect the practice effect in the corporate pract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effects, we should response positively.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师;实践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eachers;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50-01
1提高学校认识意识,重视教师企业实践
大学之大,不在于搂有多高,校园有多大,而在于“大师”,也就是各行业的学科专家,而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的高职教育,也是同样的。一所高职院校的好坏更取决该校“大师”数量的多少,也只有具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才可以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因此,职业院校应将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发动机”。纵观国外的职教强国发展道路,可以清晰的发现,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对于其促进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强调学生技能发展的基础上,应首先注重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这也紧密的关系到了院校的发展,学校应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作为全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职业院校领导应制定各项的校内政策,鼓励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由于学校工作时间的特殊性,一般都只能在寒暑假进行企业实践,而进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教师们普遍感到疲惫,且企业的工作环境远不如学校舒适,因此部分教师就产生了畏惧性的心理,这就需要学校进行积极性的引导,在经济上、物质上做好充分的后勤保障工作,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上、入党上,予以优先的考虑,以此来激励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
职业院校在对教师进行物质、经济鼓励的同时也应加强教师在企业实践中的管理工作,学校不能因为教师进入了企业,就放之不管不顾,应该加强其考勤工作,保证教师在企业的实践时间,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企业实践的直来那个考核,在实践结束以后,由企业技术人员对其评价考核,学校根据教师在企业的实践表现,对其进行奖惩,达到对教师的刺激作用。
企业作为教师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因素,应加强其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不能只重视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有些企业对教师的实践具有较大的抵触性心理,认为教师的到来,耽误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也有企业把教师当做是累赘,到了企业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安排,通常只是安排一些简单的参观活动,不允许进入生产线进行动手操作,还有些企业,安排某一名工作人员,充当“师傅”,进行指导,而现在很多企业都是进行经济考核,“师傅”往往由于经济原因,往往疏于对教师的指导,造成了在企业实践的教师普遍感到了学无用武之地,在企业实践中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其企业实践的积极性与实践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样也会最终影响到企业由于无法在学校招到合适的专业技能人才,导致企业无法健康快速的发展,企业应建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努力在教师企业实践中更好的与学校进行沟通,了解来企业实践的实际情况,为教师制定符合切身实际的实践内容,以达到教师实践的愿望和目的。教师在企业进行实践期间,应该与企业进行定期的沟通与交流,并对反应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协调。
2关注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更好的完成实践任务,首先就需要确定实践的内容和目标。去什么样的企业实践,实践什么内容,这是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实践的内容需要由企业、学校、教师三方共同商定。高职院校的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也应该是为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那么学校就应把握住这一原则,为实践的教师选择合适的企业,合适的内容进行企业实践:企业则根据学校所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条件,为来企业实践的教师尽可能的提供完备的软硬件设施和条件。结合企业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自身优势,为教师的实践制定更加紧贴实际的内容,以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参与企业实践的教师来说,则需要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和自身的学识水平和专业特点,制定出最适合自身的实践内容,这样实践的针对性就会越来越强。解决了以往实践中没有针对性,导致教师们学非所用,实践的积极性也就大打折扣,实践效果也就自然不佳。
在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后,实践教师也应和学校教学一样,制定出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毕竟再好的内容如果不按照计划执行,也是白费的。教师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实践的整个过程和每个细节。
注重总结,提升实效性。教师在企业实践结束后,应进行总结反思,把企业中的新知识、新科技及时引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开拓视野,紧跟时展的潮流,将企业生产中的真实生产加工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进行项目化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还需总结在企业实践中的遇到的一些问题,为下一次更好的实践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3采用多种企业实践形式,提升实践效果
为了解决教师无法很好的在企业实践的问题,可以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一线的生产工人,到学校为教师们集中授课培训,进行生产的实例讲解,这样可以使教师们在短时间内疚做到技能有长足的增长,这样目的性强,目标也相对单一,效果也自然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关键词:挂职锻炼;企业;交通工程;专业教师
一、引言
交通工程作为一门宽口径、综合性的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现代工程技术,具备交通工程项目设计、实施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从客观上要求从事交通工程本科教学的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教学基础,更应具有全面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证明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是获得上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在实际的企业挂职锻炼过程中,难免因态度不端正、方法不得当、能力不达标等原因,导致挂职锻炼效果不容乐观。因此,如何使工程类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更积极且高效,对于每一位即将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尤其是缺乏实践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笔者在企业长期挂职锻炼的经历,结合交通工程专业性质,总结了工程类专业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应注意的事项,及在挂职锻炼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若干建议。
二、企业挂职锻炼注意事项
(一)挂职锻炼岗位要与专业教学、科学研究紧密联系
教师赴企业进行岗位挂职锻炼是有一定的任务和要求的,即必须是有意义的挂职锻炼,有益于提高中青年专业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教学与科研能力,调查总结实际产、学、研的需求,以便合理规划组织教学内容使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更好地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挂职锻炼的岗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岗位工作内容必须紧密围绕专业特色或专业本身展开。这样挂职锻炼的内容才能与教学相结合,才能有益于教学内容的充实与改进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才能有益于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丰富并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
2.岗位工作内容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或能为科研提供一定的素材和思路。换言之,从事较为简单或常规意义的岗位挂职锻炼于教师本人及企业均无多大意义,而能参与技术研发亦或是能发现技术难点,针对核心技术问题或技能难题等进行研究方能达到挂职锻炼的真正目的。
3.岗位工作内容必须与学院专业发展相结合。即便是同一专业,每个学校培养的重点和方向亦各有不同,而企业的主流需求在哪里?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是什么?在挂职锻炼的岗位选取中,岗位工作内容不一定与学院专业完全对口,但是应该尽量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发展进行岗位选择,以便挂职锻炼的教师能为学院的专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二)正确处理挂职锻炼与本职工作笔者这次挂职锻炼主要利用的是暑假,但是也包括前期结课后的一段在校时间,此期间本人还负责了5名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此期间,由于应挂职企业工作的需要,笔者大部分时间出差在外,但是为不影响学生毕业设计正常完成,关于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主要以远程视频为主(频次较多),尽管如此,个人发现这样的监管力度和方式对于小部分比较懒散的学生仍显不足。因此,挂职锻炼时一定要处理好学校的正常教学和企业工作,且要以学校的教学工作为重。为了不影响企业正常运作,在学校师资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教师最好脱产挂职或者利用暑假时间挂职,或同一企业至少有两名相关专业教师挂职锻炼,这样在时间有冲突的情况下可轮流进行脱产挂职锻炼。
(三)及时总结,转化身份
在挂职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身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代表的是学校的名誉,一方面作为企业挂职锻炼人员要兼顾企业的利益,因此,在挂职锻炼过程中应注重两方面的工作:及时总结与身份转化。及时总结,要求教师在挂职锻炼过程中,围绕专业教学、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及时进行工作总结与反思。首先,总结、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用的专业技术,并归纳企业实际采用的技术或方法与书本理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筛选、吸收其中较为新颖、实用或有研究价值的内容,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科学地、批判地研究分析这些内容;其次,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组织设计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岗位及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需求,反思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反思自己的专业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养的提高等;也要反思自身的专业知识是否全面,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反思自身的专业素质是否过硬,专业能力是否足够等;再次,结合企业相应岗位对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实际能力的需求,反思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培养模式、设施设备的配备、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是否合理,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为学校专业发展提出可行的意见与建议。转化身份,要求教师在挂职锻炼过程中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将自己视为企业的一份子,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兼顾企业利益,杜绝在企业中“搞特殊”、“走过场”,或“瞧不起”企业普通员工,或过分“巴结”企业领导,对企业交代的合理任务应及时、高效的完成,必要时要与企业员工相互交流沟通,甚至“不耻下问”,为企业提出行之有效又符合企业实际的改进措施与办法,切实帮助企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企业派予的不合理任务可以委婉回绝。
三、挂职锻炼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本人这次企业挂职锻炼是在学院领导牵头、具体教师负责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时挂职企业也是交通与物流学院研究生实习基地,即教师的挂职锻炼和学生的实习锻炼是在同一环境下进行的。此次企业挂职锻炼虽已结束,时间也是断断续续,尽管如此,但此过程中也暴露了锻炼的教师及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它让我感想颇多、感受颇深。
(一)若干问题
首先,此过程让我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如和不同人群打交道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如在给政府官员做汇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汇报要点和技巧不足的问题,如在实际考评过程中遇到的非专业问题无法解答的问题等;其次,此过程让我意识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如在本次挂职锻炼企业实习的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关于最基本的办公软件的应用不熟练的基本技能较弱的问题,如学生面对企业要求加班工作表现出来的不满、在进行具体工作时表现出来的不细心以及处事态度不端正的问题等;再次,此过程也让我意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手段不够强硬,对学生的要求过低,对自己的要求不高等,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了散漫的习惯;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手段刻板,这就导致了学生上课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较差的结果;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不协调,这就导致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工作上手较慢。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二)若干建议
1.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除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外,他本身也是社会一员,因此,除了会上课、搞科研外,还得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与不同人群沟通的技巧,除重视自己的专业外,还应关注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并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专业教师,这样才能教育出具有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人才。
2.专业教学与基本技能培养并重。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加强教学改革,密切联系实际,如教师可以增加多媒体教学,或是丰富多媒体的展现形式以及内容,尽量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增加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的力度,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教师应随时检验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外,对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即监督、检查学生关于各门课程的掌握情况,而不应只注重自己本门课程的教学,如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检验学生检索知识的能力,并以论文的格式提交作业,可检验其对于word的使用情况和论文格式编辑的能力,或是对于某些可以用专业软件快速完成的作业,可以鼓励学生采用最快捷的方法,无论是在哪个教学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严慈相济,但在某些重要环节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3.智育与德育并重。尽管大学生阶段的德智体美发育已经基本成熟,但是由于大学的开放的特性,使得其与社会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多,许多大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更容易受影响,其在做事、处事方面的态度和习惯上容易步入误区,因此,教师在此方面仍要加强教育,时时提醒,并要采用正确、可行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四、结束语
企业挂职锻炼对高校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教师在挂职锻炼中坚持挂职锻炼岗位与专业教学、科学研究紧密联系以及正确处理挂职锻炼与本职工作是挂职锻炼取得成功的基础;快速、有效地深化工程类本科教师的理论教学基础以及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是直接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把企业需求与专业教学相结合,逐步实现人才培养、人才输出与人才需求的有效畅通是根本目的。
作者:卓亚娟 贾志绚 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武超群,赵雨旸.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50(6):126-127.
[2]于景飞,张玥,池秀静.提高《交通工程学》教学质量的方法与实践[J].科技信息.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09).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双师型 实践能力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63-01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后大部分还是踏上工作岗位,能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岗位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即解决了就业问题又能带着兴趣让自己的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作为学校,如果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目的,将是一件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而专业教师在里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事计算机专业教育,就目前的状况对专业教师在企业实践能力和学校教学能力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1 中职计算机教学状况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强调课堂理论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新时期的教学要求,虽然这几年在教学硬件和软件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上也引进了新的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导向,但学生毕业就业仍并不理想,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因素,但学生的专业如果学的扎实而又感兴趣,那将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这就要求我们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如今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双师型”的特征,即能进行课堂教学,又能进行专业实践,然而教师的实践能力有的还只是限于书本上的一些项目实例,还是按照教材内容去设计教学过程的,其实现实中的问题中可能要比教材中的更复杂一些,这就要求我们最好有在企业实践的经历,能将企业中的实践情景和想法灌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去,将课堂教学与实践能力两者有机结合,互相渗透。
以“网站的建设与管理”专业课为例,笔者就有切身的体会,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虽然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当时的综合能力进行了情景项目设计,在课堂上强调以学生实践为主体,但最终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大部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由内而发,学生一般来说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项目实践,不能把工作中所碰到的情况真实的反应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话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也会受到影响,那么,如果专业教师有过企业锻炼的经历,就能将课堂模拟出一个工作情景,在情景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例如学习网站建设首先要明白网站工作的一个整个流程,如果只是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就很难把一个问题具体化,教师也很难讲明白,学生也难理解,这时就可以将课堂中模拟成一个具体的工作环境,如:谁负责网站,谁负责域名,谁负责服务器等,在操作中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掌握网站建设的流程。通过这样的课堂设计,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提高,老师能够灵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将书本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2 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
2.1专业与企业岗位相结合
在下企业锻炼前,必须联系好跟自己专业有关联的企业,笔者在几次下企业锻炼中主要是负责企业的网站建设与维护,刚不熟悉的时候,只能请教企业的工作人员,同时自己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并进行实践,最后掌握了企业网站的整个运行流程。在企业中,首先自己在角色上从教师变成了一名企业员工,熟悉企业文化,遵守企业制度,其次,学会了团队合作、共同进步,能跟随企业发展而自我充电和摸索。
2.2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于下企业锻炼的专业教师来说,可能碰到的问题就会不一样,这样要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就要选择不同的企业去锻炼。例如:笔者在多个企业进行网站方面的实践锻炼,有的企业只要进行一些网站的基本管理如编辑文章、处理图片,有的企业进行网站的模板设计和一些网站编程和数据库操作,其中有一次,在一个旅行社的暑期下企业锻炼中,从网站的域名、空间和整个网站的开发都是笔者和同事完成的,这些平时能在企业中碰到的问题都在这次锻炼中得到了解决,自己的实践能力也大大增强了。
2.3总结实践勇于创新
下企业锻炼的老师就好比一个厨师,开始的时候要学会做很多菜,而且要不断的总结自己的经验,同时还要学习他人的技艺,最后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有创意的菜肴。专业教师在企业锻炼中要学会碰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让自己在问题中不断更新、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最后能够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去解决企业的需求。就拿网站建设来说,它就要求专业教师能在网络、编程、数据库和网站制作方面能掌握一些基本知识,然后不断的深入学习、操作实践才能应对不同的需求,才会有自己的设计和创新。
3 在实践中思考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有教师的教的能力和学生的学的能力组成,但着重点还是在教师的教上,主要体现在如何让学生的学的能力培养出来。大部门专业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专业教师经过企业锻炼后,在备课的时候,就能按照实际情景进行模拟设计,对知识点的进行筛选,在课堂中能将自己在实践中的感受和碰到的问题和学生们分享,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氛围,同时在课堂上碰到的一些理论问题也能在下一次企业锻炼中通过实践得以解决,使两者的能力互相促进,互相融合。
参考文献:
[1]夏荣慧,潘文丽.教师下企业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3年51期.
关键词:校外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网络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07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目前,多数职业院校采用“2+1”或者“2.5+0.5”的教学模式,即学生2年或2.5年在校进行专业学习,1年或0.5年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另外也产生了很多新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对校外实践教学或顶岗实习的管理和监控.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职业院校正在探索的课题。
通过对同类院校和本校各二级学院校外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进行调研,总结得到校外实践教学的种类大致有如下三种形式:
1 以学校为主导的成建制班级深入企业一线的校外实践教学
如我校外酒店管理专业,在大二里采用的有“3+2”工学交替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学生每周3天在企业进行岗位实践,2天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前半期+后半期”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上半期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下半学期在企业进行岗位实践。这种校外实践教学模式的管理内容主要为:学校带队老师对学生每周工作情况的了解;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实践情况的评价;学生对自己实践内容的记录、实践效果的评价。
又如我校软件技术专业,在大三上期采用了到软件企业为期4周的项目开发实践教学。这种校外实践教学模式的管理内容主要为:学校带队老师对学生每周工作情况的了解、项目总体情况的了解;企业项目经理对学生个人实践情况的评价、团队合作情况的评价、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价;学生对自己实践内容的记录、实践效果的评价。
2 以学生为主导的不成建制班级的校外实践教学
这种情况主要集中体现在各高职院校最后一年或半年的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这个环节最为复杂。因为这个环节通常与学生的就业单位密切相关,学生的实践单位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可能产生多次变化,同时如果学生不能顺利经过培训期,企业可能不会对学生进行成绩的评价。因此,这种校外实践教学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为:学校指定的指导老师对学生每周工作情况的了解、是否已经满足企业的需求成功上岗、学生实践单位的变动情况;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实践情况的评价;学生对自己实践内容的记录、实践效果的评价。
3 以政府为主导的不定期校外实践教学
这种情况是最不可控的校外实践教学。近几年多地出现的组织职业院校学生去富士康、英业达等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就是属于这种校外实践。这种校外实践通常不在正常教学计划环节之内,学校指导老师的作用在不同企业内也各不相同,但大多只是成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沟通者与协调者的角色,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通常也与专业无关。随着学校、学生、家长对这种校外实践的不认同度逐年增加,因此,笔者认为,这种校外实践在今后逐渐会消失。
传统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方式是每位学生发一本实习手册,自行填写与保管,实习期结束时交加学校。学校指导老师通过电话或走访方式了解学生实践动态。这种传统缺点很多,比如教师难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工作变动情况、学生填写时间常常拖延或顺便编写、企业情况与企业指导老师情况掌握不全面、个别学生返校时遗失了实习手册等,这些缺点对收集校外实践信息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传统方式面临着变革,利用网络信息化实现校外实践教学管理能够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工作,并增强教学管理信息的透明度。同时通过网络实现异地情况了解已成为可能。
通过对以上三种校外实践教学的管理内容进行梳理,我总结了以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由于实习指导老师人数通常较多,不可对每位教师授予系统的管理权限,因此特别设计了一个“系统管理”模块,这个模块的使用者可以是学校指定的一至三位管理专员,由教务管理部门负责教师、学生、企业三方的基本信息管理。
系统包括学生、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系统管理员、信息查询人员等几个用户身份,将根据不同用户身份将本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子系统。
(1)学生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是个人信息维护、查看公司信息、查看学校指导教师信息、查看企业指导教师信息、查看编辑学校联系方式、填写修改与指导教师联系记录、填写修改周总结、填写修改月总结、查看修改实习岗位说明、查看修改本专业社会调查报告、查看修改毕业实习报告、换公司申请、修改密码。
(2)校内指导教师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是个人信息维护、查看学生、查看/修改对该生所在公司的实习鉴定、查看/修改对该生的实习鉴定、查看/修改对该生实习成绩的评定、修改密码。
(3)公司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是公司信息维护、查看学生、查看/修改对该生的实习鉴定、查看/修改该生的工作环境、查看/修改该生的指导教师、查看/修改企业指导教师、修改密码。
(4)管理员子系统:主要功能是查看/修改公司信息、查看/修改教师信息、查看/修改学生信息、查看/修改学生与公司关系、查看/修改学生与教师关系、查看/同意学生换公司申请。
参考文献:
[1]李蓓,阎晓强.企业信息化安全与网络管理[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3):165-166.
[2]聂鑫.浅谈如何做好单位信息化网络管理工作[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113+115.
关键词:师资队伍;高职教师;专业带头人;职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27-02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得完成教师的职业化发展,教师队伍职业化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未来和发展。
一、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
目前我们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有余但“职业”不足,体现为以下几点。
1.操作能力差,实践经验少。我国高职在教师选拔培养时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忽视了教师的专业考核,加上近几年高职教育侧重于毕业生的就业研究,忽视了高职教学人才的考核与筛选,多数教师专业教学知识不过关,缺乏基本的教学经验与实践,在高职教学中难以做好课程基本内容的阐述,缺乏基本的教学实践引导。高职作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场所,必须做好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都缺乏与企业的联系,自身实践技能与动手技能不过关,严重影响了高职教学质量。此外高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其承担着巨大的教学压力,多数教师忙于理论课堂教学,没有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并且多数教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多数高职课程也局限于理论教学,理论偏重、实践不足使得高校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高职教师实践技能亟待提升。
2.缺乏系统先进的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理念。大部分教师是原中专或技校的教师或是大学刚毕业前来任教的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培训,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而高职教育的不断调整与改革对专业教师的需求更为迫切,伴随网络的飞速发展,其在高职教学中的优势也日趋明显,在新时期的高职教育中,高职教师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借助多媒体教学优势提升自己的职业教学水平。但是我国高职教学原有的教师结构决定了高职教师老年化趋向明显,多数教师难以接受计算机等新兴教学辅助软件,而且当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都缺乏对应的教师培训,因此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掌握不到位,一度成为制约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之一。
3.对高职培养目标认识不足。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张,高职院校也加入到扩张的队伍中,但是高职教育的定位初衷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因此实践方面的教学引导应该是高职教学的侧重点。但是我国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制约使得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教育时往往基于理论层面进行引导,多数高职教师对职业教育目标定位不准,高职学科教育与一线生产关联性不大,多数高职教育学科过于倾向于理论教学,学生动手与操作能力难以得到有效训练。而走访调查显示,多数参加调查的高职教学没有认识到教学定位不准对高职教学的负面影响,在日常教学中也缺乏对教学实践的关注意识,加上教学实践环境的客观制约,多数教学不愿意开展教学实践。高职教育与教学实践脱节严重,高职教育始终停留在理论表层,实践性不足。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化内涵
高职院校教师一方面要完成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即与社会密切结合,将各行各业职业化的规范要求向学生进行灌输和教育,让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上岗要求。将以上教师要完成的两项主要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化的内涵。
1.尊重教育,献身教育,具备“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指教师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个人基本素质。关键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体现,也是教师教书育人职能实现的前提,而我国多数高职教师关键能力不足,在面对教学窘境时往往无从着手,缺乏冷静分析能力,在公关与合作能力方面也十分欠缺,这些非技术性的个人基本素质成为高职教师职业化内涵不足的硬伤。
2.理论知识扎实,注重应用。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其面向对象是高职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是高职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只有扎实掌握理论知识才能做好课堂讲解,才能更好地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理论疑惑,使得教学工作正常开展。此外,高职教师还应该熟悉一线的工作内容,对基本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有着清晰准确的认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做好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创新。
3.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不仅仅是高职教师,任何人都应该养成勤于学习的好习惯。高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创新进步,将生活与工作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总结、积累经验,在工作中做好生活的反馈体验,实现生活的工作化与工作的职业化,在自身定位上从普通的教学工作者实现向专业职业教师的定位转化,借助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储备及实践技能。
4.用教学研究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高职教师职业化的内涵还体现为职业教学水平的提升,体现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高职教师在教学生活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发现,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并将热点话题付诸阶段性的研究中,形成系统科学的研究体系,以研究的专业化提升教学水平,教学质量。
5.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良好就业,因此在高职教学中,教师应时刻保持学生意识,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研究教学方式,以期借助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教学理念的更新做好教学模式改进与突破。职业化的教学理念更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在日常教学中高职教师应本着服务学生,服务教学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实现学生课堂主导地位的回归。
三、实现高职师资队伍职业化途径
1.树立和强化高职教师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类型之一,更注重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与大专教育及成人教育存在显著差异,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培养目标都存在自身独特性。因此要想实现高职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必须从增强意识做起,职业教育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教育培训,通过定期的业务考核提升高职教师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帮助高职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总结,并实现生活向工作的转化,在日常的学习积累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高职教师在提升职业素养的基础上更应该树立职业教育理念,借助教育观念的强化,做好职业化角色的转变。教师作为教学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其服务对象为高职学生,教师在提升职业素养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榜样引导下自觉参与到职业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形成合作交流的协作关系,从而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获取相应的教学回报后会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去提升职业素养,从而提升高职学校整个师资队伍职业化水平的提升。
2.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职教师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第一,针对原中专或技校、普通高校引进的教师进行实践性内容的补课。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派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熟练掌握工作技能和方法。二是和企业共建搞项目开发,参与项目设计和实施,提高业务水平。三是建设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让教师在实训基地直接参与生产和教学指导。将教师直接派到企业一线工作是培养教师职业化最快的一种途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客观条件难免受限,如企业不一定积极配合、教师本人有畏难情绪、学校对教师的管理难以控制,等等。如果想要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学校必须和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教师要端正态度,虚心学习,把实践当成自己的工作来完成。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制定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制度。第二,针对从相关企业引进的教师应重点培养其教育教学能力。他们有企业工作经验,可以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但他们的教学能力相对落后,因此,应该注重对其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培养。
四、专业带头人的职业化
专业带头人作为科研方面的主力军,是高职学校中的专业优秀教学人才。而专业带头人的职业化可以起到示范引导作用,以小范围的职业化提升带动更大范围与层次内的师资队伍职业化提升。专业带头人的职业化培养必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指导结合起来,理论学习积累知识储备,实践锻炼提升实战能力。专业带头人的职业化培养必须引入企业生产管理体验,让专业带头人深入一线,参与一线生产作业,让其在总结一线生产体验的基础上获取专业教学指导。此外优先推荐其参与国家级培训,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支持他们参加各类学术委员会、学术团体的活动。给予他们充分的科研自,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借助实践技能的提升与专业理论的充实实现职业化的培养。
五、结束语
职业化作为高职教师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提升的评价标准,随着高职教育的推广普及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立足高职教育的实际,从师资队伍及专业带头人的职业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为其职业化程度的提升提供策略指导,我国高职教育将迈入发展创新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王宇苓.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93-95.
[2]刘红星.职业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4,(12):128-129.
一、引言
交通工程作为一门宽口径、综合性的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现代工程技术,具备交通工程项目设计、实施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从客观上要求从事交通工程本科教学的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教学基础,更应具有全面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证明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是获得上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在实际的企业挂职锻炼过程中,难免因态度不端正、方法不得当、能力不达标等原因,导致挂职锻炼效果不容乐观。因此,如何使工程类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更积极且高效,对于每一位即将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尤其是缺乏实践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笔者在企业长期挂职锻炼的经历,结合交通工程专业性质,总结了工程类专业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应注意的事项,及在挂职锻炼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若干建议。
二、企业挂职锻炼注意事项
(一)挂职锻炼岗位要与专业教学、科学研究紧密联系
教师赴企业进行岗位挂职锻炼是有一定的任务和要求的,即必须是有意义的挂职锻炼,有益于提高中青年专业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教学与科研能力,调查总结实际产、学、研的需求,以便合理规划组织教学内容使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更好地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挂职锻炼的岗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岗位工作内容必须紧密围绕专业特色或专业本身展开。这样挂职锻炼的内容才能与教学相结合,才能有益于教学内容的充实与改进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才能有益于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丰富并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
2.岗位工作内容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或能为科研提供一定的素材和思路。换言之,从事较为简单或常规意义的岗位挂职锻炼于教师本人及企业均无多大意义,而能参与技术研发亦或是能发现技术难点,针对核心技术问题或技能难题等进行研究方能达到挂职锻炼的真正目的。
3.岗位工作内容必须与学院专业发展相结合。即便是同一专业,每个学校培养的重点和方向亦各有不同,而企业的主流需求在哪里?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是什么?在挂职锻炼的岗位选取中,岗位工作内容不一定与学院专业完全对口,但是应该尽量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发展进行岗位选择,以便挂职锻炼的教师能为学院的专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
(二)正确处理挂职锻炼与本职工作
笔者这次挂职锻炼主要利用的是暑假,但是也包括前期结课后的一段在校时间,此期间本人还负责了5名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此期间,由于应挂职企业工作的需要,笔者大部分时间出差在外,但是为不影响学生毕业设计正常完成,关于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主要以远程视频为主(频次较多),尽管如此,个人发现这样的监管力度和方式对于小部分比较懒散的学生仍显不足。
因此,挂职锻炼时一定要处理好学校的正常教学和企业工作,且要以学校的教学工作为重。为了不影响企业正常运作,在学校师资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教师最好脱产挂职或者利用暑假时间挂职,或同一企业至少有两名相关专业教师挂职锻炼,这样在时间有冲突的情况下可轮流进行脱产挂职锻炼。
(三)及时总结,转化身份
在挂职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身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代表的是学校的名誉,一方面作为企业挂职锻炼人员要兼顾企业的利益,因此,在挂职锻炼过程中应注重两方面的工作:及时总结与身份转化。
及时总结,要求教师在挂职锻炼过程中,围绕专业教学、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及时进行工作总结与反思。首先,总结、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用的专业技术,并归纳企业实际采用的技术或方法与书本理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筛选、吸收其中较为新颖、实用或有研究价值的内容,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科学地、批判地研究分析这些内容;其次,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组织设计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岗位及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需求,反思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反思自己的专业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养的提高等;也要反思自身的专业知识是否全面,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反思自身的专业素质是否过硬,专业能力是否足够等;再次,结合企业相应岗位对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实际能力的需求,反思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培养模式、设施设备的配备、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是否合理,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为学校专业发展提出可行的意见与建议。
转化身份,要求教师在挂职锻炼过程中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将自己视为企业的一份子,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兼顾企业利益,杜绝在企业中“搞特殊”、“走过场”,或“瞧不起”企业普通员工,或过分“巴结”企业领导,对企业交代的合理任务应及时、高效的完成,必要时要与企业员工相互交流沟通,甚至“不耻下问”,为企业提出行之有效又符合企业实际的改进措施与办法,切实帮助企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企业派予的不合理任务可以委婉回绝。
三、挂职锻炼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本人这次企业挂职锻炼是在学院领导牵头、具体教师负责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时挂职企业也是交通与物流学院研究生实习基地,即教师的挂职锻炼和学生的实习锻炼是在同一环境下进行的。此次企业挂职锻炼虽已结束,时间也是断断续续,尽管如此,但此过程中也暴露了锻炼的教师及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它让我感想颇多、感受颇深。
(一)若干问题
首先,此过程让我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如和不同人群打交道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如在给政府官员做汇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汇报要点和技巧不足的问题,如在实际考评过程中遇到的非专业问题无法解答的问题等;其次,此过程让我意识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如在本次挂职锻炼企业实习的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关于最基本的办公软件的应用不熟练的基本技能较弱的问题,如学生面对企业要求加班工作表现出来的不满、在进行具体工作时表现出来的不细心以及处事态度不端正的问题等;再次,此过程也让我意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手段不够强硬,对学生的要求过低,对自己的要求不高等,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了散漫的习惯;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手段刻板,这就导致了学生上课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较差的结果;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不协调,这就导致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工作上手较慢。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二)若干建议
1.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除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外,他本身也是社会一员,因此,除了会上课、搞科研外,还得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与不同人群沟通的技巧,除重视自己的专业外,还应关注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并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专业教师,这样才能教育出具有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人才。
2.专业教学与基本技能培养并重。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加强教学改革,密切联系实际,如教师可以增加多媒体教学,或是丰富多媒体的展现形式以及内容,尽量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增加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的力度,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教师应随时检验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外,对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即监督、检查学生关于各门课程的掌握情况,而不应只注重自己本门课程的教学,如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检验学生检索知识的能力,并以论文的格式提交作业,可检验其对于word的使用情况和论文格式编辑的能力,或是对于某些可以用专业软件快速完成的作业,可以鼓励学生采用最快捷的方法,无论是在哪个教学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严慈相济,但在某些重要环节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3.智育与德育并重。尽管大学生阶段的德智体美发育已经基本成熟,但是由于大学的开放的特性,使得其与社会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多,许多大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更容易受影响,其在做事、处事方面的态度和习惯上容易步入误区,因此,教师在此方面仍要加强教育,时时提醒,并要采用正确、可行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企业课堂是指充分利用证券领域的企业资源,开展证券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等方面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体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模式,熟悉企业环境,让学生初步树立基本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法律规范意识,为实现由大学生向职业人转变做好前期体验。企业课堂教学内容构成的主要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课堂教学任务。金融与证券专业主要是培养掌握必备的金融基础理论和技术业务知识,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能从事各种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的大专层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依据金融证券专业基础技能的需求,选取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中技术分析和证券投资分析师的基本素质培养内容作为该课程主要的企业课堂教学任务。二是企业师资。企业课堂师资队伍的选择非常重要,企业课堂教师须具备企业专家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企业指导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授课能力。三是企业课堂的教学情景。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教学情景是企业教师实施企业课堂的主要任务之一。比如通过社会调查、小组讨论、证券交易模拟软件的实际操作训练情景,以完成实践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投资操作中要求学生针对操作结果撰写投资分析报告。分析报告要综合分析影响投资的因素,根据自己的投资结果,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教师从分析报告中,可以发现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企业课堂教学管理
在“企业课堂、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课堂不在学校,而是在企业里。学生在校外的安全及学习的管理应建立规范的程序,保障学生在企业里能更好的学习,遵守企业的制度。同时,学校和企业要做好教师的管理,加强教师教学管理。
1.学校负责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要求学生尊敬合作单位的领导和员工,遵守合作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合作单位的合理指派和正常管理。如学生上课期间出现违法行为,学校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2.学校指派带队或巡视教师和证券公司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公司负责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协同学校负责学生学习工作期间的安全教育以及保护工作,提供学生在学习期间必要的操作工具。
3.证券公司根据学习需要,推荐有经验的培训人员或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并书面通报学校;证券公司在学生学习期间,协同学校加强学生的管理教育,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应及时通报学校,并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处理。
4.企业课堂学习结束前,学生应向证券公司书面递交学习报告。学习期满后,证券公司须根据学生学习期间的表现,给出成绩评定。
5.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倡和鼓励教师开发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企业教师应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明确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研室要组织企业教师和校内专职教师定期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讨论教学内容,研究教学进程,安排练习和作业,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
三、教学方法
证券公司提供证券分析师和实训场地,与学校专业教师相结合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实施企业课堂教学。例如,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与国泰君安证券九江分公司合作建立的企业课堂,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有机融合,以理财产品为载体,制定学习任务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一个真实完整的证券投资产品设计分析,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工学交替,促进了学生证券投资实际技能的提高。
四、企业课堂的考核评价
对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企业课堂效果进行评估应建立在评价考核体系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书、课堂、网络,而是整个实施企业课堂的过程。企业课堂的考核评价体系应全面,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必须做到评价主体、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比如证券投资分析的模拟交易成绩可以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实践标准。
1项目设计前提
在开展项目教学活动前,学生首先必须对企业的业务单据有一定的了解,并进行过实际操作。在项目选择中,充分考虑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教学体系选择可操作性强的项目任务,例如以企业利润表编制为例,学生既要对借贷方面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也要熟练运用各类原始凭证,并能独立完成简单产品成本的计算。为了使学生对利润表编制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开展会计理论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保证项目活动的顺利开展。
2班级分组
在会计项目教学活动中,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会计事务所为例,给小组中的每位成员安排职位,如小组组长为项目经理,其余均为组员,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和实施小组管理,明确每个小组的工作任务,如会计、出纳、审核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项目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项目计划与实施
项目任务确定及小组分组完成后,教师需要给每个学生提供企业的业务材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明确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岗位任务,学生通过上网及图书馆查阅等多种途径收集、筛选、整理资料,例如出纳的岗位,需负责企业现金收付及银行方面的结算,对库存资金进行保管,整理有关票据;工资核算的岗位,负责整个企业员工的工资结算、汇总、分配、奖惩等等。当资料收集、整理完成,并且报表填制任务结束后,在学生对企业的生产及销售流程足够了解的前提下,要求每个小组进行项目活动的开展。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信息收集及工作流程进行指导和帮助,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对学生没有涉及到的内容需主动提出并有效指导,使学生顺利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
4教师对项目的总结与评价
当学生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答辩活动,展示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PPT,将项目结果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同学面前,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同学对项目提出质疑,然后共同讨论项目完成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最终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项目总结时,需找出各个小组间的差距,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今后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最后,当学生总结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整个项目进行系统评价,细致概括每个小组完成项目的质量及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也要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及文化素养,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另外,为了方便今后学生的学习,项目完成后,需要将工作结果进行存档,做好账簿、凭证、报告等工作,以达到资源实时共享的目的。
5总结
关键词:企业顶岗实践;高职;“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71-03
笔者有幸在2012年7月2日到8月24日参加了经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批准,由广东省教育厅委托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高职院校骨干教师“企业顶岗”国家级培训。丰富、先进的理论讲座,前沿实效的实操培训,让笔者受益匪浅。笔者现结合此次为期8周培训的体会,就企业顶岗实践与“双师型”教师培养展开讨论,并着重对高职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管理机制进行探索。
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资格认证
“双师型”教师也称“双证型”教师,是指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岗位技能、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双师型”在高职院校中,既指院、系各专业专兼职任课教师的专业和技能方面的人员构成比例,也指教师个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的能力体系结构。笔者此次暑假下企业顶岗,也正是因为需优化“双师”结构,提升企业岗位技能,才被安排参加的。
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论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的附件1“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明确指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客观而言,以上“双师型”资格认证条件不太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过于苛刻。不过让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来国家已大力开展了“国培”等师资培养行动,正用多种途径逐步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
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在我国,各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常用且有效的途径和策略有以下几种。
拓宽“双师型”人才的引进渠道 教师的引进可以不再局限于各大师范类高校的毕业生,在重视学历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专业技术实践技能水平,应拓宽“双师型”人才引进的渠道。从一些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引进的优秀人员实践经验丰富,在企业一般能熟练驾驭各种先进的专业技术实操,并已经取得各种“工程师”、“会计师”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有这些坚实的基础,可以很大程度缩短新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过渡的周期。
做细做大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找到校企合作的利益双赢点,整合双方资源,优劣互补,互惠双赢。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引企入校,或建立产学研合作校外教育基地;从合作企业聘请多位生产和管理方面的高层领导、资深专家,成立产学研结合教学指导委员会,以报告、讲座、集体培训学习等多种不同的形式指导“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产学研教学工作的开展;从实习基地或企业的生产一线聘请工程技术尖子作为校外兼职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研讨教学计划、开发课程;面向地区产业、行业的应用与发展,积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需要开展生产性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走出校门,拓宽社会服务渠道,开展不同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内容上紧扣专业能力培养和社会科技生产,形式上则可以多式多样,如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收集教学案例;开展科技下乡下企业活动,主动承担一些科技项目或工作任务,(如客户管理、产品销售和技术研发)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丰富其理论知识,还可以强化其专业技能实操能力,培养其专业情感、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理论水平、实操技能齐头并进,从而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分派到企业顶岗实操 精选人才作为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分派到企业进行企业顶岗实操,学习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新型实操技术等,达到学有所成,“传帮带”青年教师,激活整个专业师资团队学习与研发氛围,带动课程开发,盘活学科研究,重视职称评定,强化技能实践,优化教师结构,培养更多更精的“双师型”教师。
这次培训,笔者所在学院一共有两个专业共8位教师参与,这两个专业都是省级示范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和文秘专业),参与的教师也都是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示范专业中,选出优秀教师先下企业顶岗,然后再“传帮带”青年教师,辐射其他专业,这种“以点带面,逐步开花”的“双师型”师资培养方式效果非常好。
高职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的作用与意义
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是一种较有效的师资培养方式,其对高职院校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双师”结构优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学习先进专业技能,在顶岗中见“真知” 企业与院校不一样,其应用的专业技术往往是最先进的,也是最适合社会生产和行业发展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没有实际企业和行业的经历与经验,其拥有的通常是丰富的理论知识,而对于先进的专业技术欠缺较多。通过企业顶岗实践,教师可将理论与企业工作中的先进专业技术联系起来,做到相互融通,剔除陈旧的理论,吸收先进的专业技能,在顶岗中见“真知”。
深入企业工作岗位,“角色”改变教学思维 深入企业工作岗位,顶岗承担实际的生产任务,在生产过程中,繁忙的流水线生产、轰鸣的机械运转、灰霾的车间烟尘、刺眼的焊接弧光、往来穿梭的物料车以及团结协作齐心进取的办公室氛围等,所有这些,不再是院校的安静与井然,也不再是院校的为师之尊。在先进的生产理念和人性化管理下,企业间残酷的竞争,使市场成为了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好坏的最终判官,“角色”的改变,无形中培养了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并赋予其知识与技能的时代眼界,提升和改变其陈旧的教学模式与思维。
挖掘行业与专业共性,校企合作到深处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校企合作要做到全面发展,必然要协调发展;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坚持以人为本。不能每个专业都展开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协调先上示范专业;不能所有教师都进企业顶岗,可以协调先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教师下企业顶岗,员工进院校兼教,行业与专业的共性与异性,在不断的学术深入探讨与技能广泛实操中逐渐体现,企业岗位的设定、项目专业的更改、教学计划的修改、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等,都应在持续合作中走向深入,并有凭有据。
高职教师企业顶岗管理机制的建立
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工作,涉及高职院校、行业企业、教师员工和学生等,必须根据目前我国实际国情,结合现阶段教育体制,制定出既符合企业利益,又符合院校发展的、科学的和具可操作性的管理机制,让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规范化、持续性。
领导重视,做好顶层设计 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企业顶岗实践的相关政策、法规、方法和机制等都不够完善。无论是国家层面的高层领导,还是院校与企业层面的高层领导,必须首先重视,结合国情、校情和厂情,充分调研,去旧推新,找准校企双赢点,以院校教师和企业员工为本,以行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终极目的,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政策法规,做好顶层设计。
教师响应,理解顶岗的本质 千百年来,教师内心一直有一种自我优越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都说明了这一点。自我优越感让教师很难放下身段,放下架子,去到企业与一线工人在车间“打成一片”,教师内心深处对于下企业顶岗实践是排斥的。院校主管部门,如教务处、校企合作处和系部必须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向教师讲解企业顶岗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解读发达国家高职院校企业顶岗的有关政策与管理机制,消除教师离开院校孤身一人到企业长期实践的内心不快,解开其放弃教学深入企业顶岗受院校和企业双向管理、监督与考核的疑惑,让教师明白高职教育不能脱离企业、远离市场自成一派地发展,校企合作是必然趋势,企业顶岗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让教师真正理解企业顶岗的本质,从而积极参与,做到主动顶岗,而不是“被”顶岗。
专业对口,合作逐层深入 我国的校企合作虽有相关政策支持,但其实目前依然没有真正配套法律保障,这使得很多地方的校企合作都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政府的实际支持与引导,也没有经费的保障,企业的利益点很难寻找,就会造成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一边热一边冷的局面,合作办学缺失内在动力。合作尚难,寻求对口的专业就更不容易了,若要持续深入地合作,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并切实抓好法规文件的执行,为校企合作提供健全的利益保障,使院校的专业与企业行业互相对口,将合作逐层引向深入。
以点带面,培养有序分段 选派教师去企业,在目前实际情况下,只能以点带面。应先考虑专业课的专职教师,衡量其专业与企业岗位是否吻合,同时做好筛选,优选工作认真负责、发展潜力较大,具有一定带头作用的教师先下企业顶岗,如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并根据上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双师”素质考核的要求,5年一个周期,通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争取让更多教师在企业一线顶岗实践的时间累积达到2年。至于顶岗的具体时间安排和形式等可以校企双方协商,可选择寒暑假挂职顶岗,也可在学期中申请兼职顶岗。一个周期下来,院系各专业师资“双师型”结构能得到大大优化,使更多教师获得企业实践经验,真正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奖惩分明,监督考核全程化 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必须站在教师的角度,以人为本地考虑问题,既要了解教师下企业需要克服很多思想上的和实际生活上的困难,又要对事不对人,凡事客观务实;既要公开公平优择优选,又要严格监督,公正奖惩。教务处、督导室、校企合作办、系部和企业各职能部门必须相互协商,达成一致,并制定出详细的、定性定量兼备的、可操作性强的奖惩制度,做到监督有内容、考核有依据,如此才可以让合作进一步深入、持续开展。
总结吸收,改革循序渐进 将校企双方对顶岗教师考核的结果载入师资培养档案中,同时组织顶岗教师进行专项实践工作汇报,总结经验、分享心得,对顶岗教师收集到的有关最新专业前沿技术、行业发展动态以及企业一线的产品设计与研发、技术改造与应用、项目应用与开发等,充分研讨与吸收,并组织其他教师一起探讨学习,循序渐进、与时俱进地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师资培训等各方面逐步改革,即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完成教学改革,也缩短校企间、专业与行业间的距离,为企业培养出更加全面的、综合的优秀人才。
毫无疑问,企业顶岗实践对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但由于作为一种较新型师资培训形式,政府、院校、企业、院校领导、企业高层、院校教师和企业员工等相关的单位和个人都没有做好准备,同时相关的政策法规、配套管理机制等也都还不够健全,这虽是一条正确的路,同时也是一条需要不断开辟、总结和完善的漫长道路,衷心希望这条路越走越宽,让我们的高职教育、高职师生与企业、行业都受益。
参考文献:
[1]朱向平.“双师素质型”教师的培养难点及其改进对策[J].大众科技,2012(6).
[2]刘丽,张晗,关曼苓.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保障机制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3]方珍,唐敏.高职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途径和策略[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8).
[4]张蔚勇,陈汉章.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途径[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5]王晓峰.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顶岗实践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6]王升平.高职专业教师顶岗实践培养模式的有效性探究[J].科教导刊,2011(8).
[7]张君维.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实施途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8]张翠明.高职教师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12(8).
[9]程雅菊,周鹏鹏.高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2(5).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一、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设计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关键手段。高职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符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和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的要求,形成独特、创新的教学模式。
(一)“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
“项目工作室”是一种仿真的职业环境,艺术设计职业环境决定了艺术设计“项目工作室”硬件设施的投入不用很高,艺术设计类专业全面实现工作室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平面设计工作室”按平面设计工作环境配备硬件设备,包括扫描仪和打印机,学生人手一台高配置电脑,并安装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机与学生机同步显示。本课程校内教学阶段全程在工作室完成。教师通过项目导入,将学生分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项目。教学过程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理论与实训交替循环授课的教学模式
课堂(工作室)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训交替循环的方式进行,教师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就演示一个小型实例,然后要求学生完成,教师进行现场辅导。对于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再进行讲授与演示,学生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授。课程后半段,通过实施项目教学,巩固了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分阶段实施教学。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
现场教学与项岗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要融人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一阶段为校内学习,校内学习场所为工作室,通过针对课程知识点的实训和针对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艺术设计与制作能力。然后到校外实习基地,进入现场教学与实训阶段。安排学生进入相关公司顶岗实践,由公司实训教师与任课教师共同实施本阶段教学,以公司实训教师为主,企业与任课教师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进行综合考核。
(四)把作品讲评与学生作品展作为重要教学环节融入教学过程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成果主要为学生设计的作品。在课程总结阶段,教师指定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设计理念、制作过程等进行简要阐述,并由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讲评,并选择30%左右的优秀作品公开展出,这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
针对职业岗位(群)特点和课程特点,将企业相关项目引进教学。我们聘请了企业设计师担任部分理论及实训课的教学工作,使教学走进企业。通过工学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新模式,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强调“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
(一)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1、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即把学生带到工作岗位现场施教,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工作过程,熟悉专业公司运作模式,并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导人企业真实项目,在教师带领下组成一个团队进行设计,学生自始至终参与项目,学习从项目分析到项目完成这一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与项目实施能力等。同时,通过项目的奖励,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设计水平的提高,养成了其团队协作意识以及注重设计质量、讲求工作效率的良好风气,为适应就业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教学特色。
3、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即以真实项目或模拟项目设置任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中,精心设置项目驱动任务,调动学生去思考、去探索。通过开展对话、讨论、归纳、总结等活动,使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学生的活动中深化,教学难点在学生讨论中突破,不但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而且使学生从多种训练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4、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教师精选企业项目案例导入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案例导人法包括将教师完成的社会实践项目引入课堂,进行讲解、演习,也包括教师对一个设计作品设计制作过程的全程演示。
(二)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为实习实训项目。将实习、实训与产品、技术服务结合起来
1、以艺术设计行业设计项目和真实案例为主,基于职业岗位设计综合性的实训课题
突出应用与实践的职业教育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导入设计项目,通过工学结合形式,组织学生调研,师生共同设计,以教师为主。教师给学生讲解设计理念与设计流程,由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制作。
2、实行开放型、多方位教学形式
实行开放型、多方位教学形式,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课堂授课与网络资源教学相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根据艺术设计类实习基地的特点,实行分散实习与集中进行现场教学二个方面相结合。校外实习教师以校外实习基地实训教师为主,考核主体也以实训基地教师为主。也可将企业相关项目带到校内实训室,师生共同完成,并针对课程辅之以较多的模拟项目。教师可将优秀的课件、教案、教学录像、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共享于校园网,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意义;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15-02
一、引言
“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重视综合素质培养”、“强化技能”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办学共识。近年来,以促进技能提高为目的的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得到了各个院校的重视,从院校内部举办的技能竞赛到地方省市举办的区域性的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到国家级的技能大赛,甚至世界技能大赛得到了高职院校的积极参与。
为了提高本校的技能竞赛水平,扩大知名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为了更好地选拔学生参加更高一级别的比赛,各个院校都会不同程度的举办自己内部的技能比赛。
二、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的意义
高职院校举办技能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赛促合,全面提升院校自身的实力,为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专业水平不断发展
为了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有“一桶水”,才能教学生“半桶水”,因此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必须足够强,只有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有足够强,才能全面指导学生参赛,才能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能给予正确的指点。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参赛,指导教师都需要自己先去参与实践,这样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就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更符合“双师型”的要求。当前很多教师通过参加相关协会或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获得了“双师型”资格,或获得了“双师型”证书,或者是教师考取相关证书,就获得了“双师型”称号,虽然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水平的提高,但是可能在实践操作方面的提升并不是很大,证书并不能代表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但是为了指导技能大赛而亲自动手操作,则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则是实打实的。
高职院校教师都具有一定的学历,理论水平度较高;通过准备技能比赛而增强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使得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增强了专业的师资水平。高职教育是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的,是就业导向的,很多技能比赛使用的设施设备都是本行业最先进的,很多技能比赛的赛题都是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问题,因此技能竞赛也必然是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运作紧密相关联。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教师了解了本专业的发展前沿,教师可以把这些前沿的问题反映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二)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
高职院校技能比赛都是以能力本位的为基本理念,强调“综合素质过硬,专业技能强”。因此,学生在准备技能竞赛的时候,不仅仅要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心理素质、交流沟通也是很重要的能力,而且在很多竞赛项目中也都有体现。比如,全国职业院校模拟创业技能大赛就是以团队的形式比赛,在这类比赛中队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同时由于此类比赛是对抗赛,十支队伍或十二支队伍扮演不同的企业角色在一个共同的市场竞争,在不明确对手的策略的时或自己的策略失误时就需要参赛选手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应对。因此,参加技能竞赛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能全面锻炼学生综合素质。
(三)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在平时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无法遇到的问题。平时教学受课堂时间的限制,以及教学效果得不到及时反馈的影响,教师不能马上获得教学方法的利弊。而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马上就可以发现问题;而且在赛前都会进行集训,遇到问题能马上解决,并把解决方法应用到比赛的准备当中去。此外,参加技能比赛,其他兄弟院校进行同台竞技,可以发现本参赛队伍在比赛准备过程中的不足。指导教师都可以把这些在比赛中获得的经验运用到课堂的教学中去,及时改正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而且也可以把竞赛的模式引进到课堂,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四)促进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为了准备技能竞赛,各院校都会自己购买相关设施设备,这无意之中增强了院校的实训基地条件。为了保持跟省赛或者国家级比赛对接,院校都有及时更新升级自己的比赛设施设备;同时,有许多院校都承办了或将要承办省级或国家级比赛,这对比赛场地的要求就更高了,承办院校为了保证比赛的质量,也及时做好比赛场地的升级改造,无意间就提高了实训基地的建设。
(五)促进校企合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高职院校的很多技能竞赛,都是使用有关设施设备或软件,这些设备基本都是从企业购置的或企业赞助的。通过举办比赛,改造比赛设施设备与升级软件,加强与有关企业合作,企业加强了对相关高职院校的了解,可以提供更加适合学校需求的设施设备。此外,有的企业赞助技能竞赛,希望通过技能竞赛发现好的“苗子”,赛后即跟获奖学生签订合同,或者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这对于加强校企合作有重要帮助。
三、高职院校开展技能竞赛的建议
高职院校开展技能竞赛有很重要的意义,各院校也很重视技能竞赛,但是举办好、组织好一个技能竞赛,并使之持久受益于学生并不容易做好。为此,给出以下关于高职院校开展技能竞赛的建议。
(一)技能竞赛常态化
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在获得比赛通知后才临时选拔学生参赛,或者是在比赛的前一段时间内临时选拔队员进行短时间内的突击式的集训,虽然见效快,但是对于学校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这并不是上策。因此需要在全校范围内使技能竞赛常态化,可以成立与技能竞赛相关的社团,社团内经常组织队员进行赛项学习,积极吸引参加过此类比赛的学生加入社团,以指导其他新队员并分享其经验。
(二)比赛过程公开化
由于学校规模的限制,并不是所有高职院校专业都很齐全;同时由于比赛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并不是所有学生读可以参加比赛。因此,可以在比赛的时候开放比赛场地,让其他没有参加比赛的学生也可以近距离参观比赛,零距离感受比赛的氛围,凸现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同时也有助于其他专业同学了解本专业,扩大本专业的知名度。
(三)赛后总结,将竞赛所得应用于教学实践
事后对于比赛进行总结,对于后续参加此类技能竞赛有重要作用。若此次比赛有什么失误或不当的地方,积极总结,分析其原因,避免下次比赛出现类似情况,同时也可以把此经验放到课堂教学实践里,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