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通信工程新技术论文

通信工程新技术论文

时间:2022-03-03 10:55: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通信工程新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通信工程新技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 专业技能 达标考核 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TN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036-02

一、引言

通信工程专业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很强的工科专业。大学期间实验和实践类课程贯穿其中,它在锻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比如在本校的教学计划中,明确要求学生必须修读基础性实践课程6学分,提高性实践课程2分以及创新性实践4学分。

为了评价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本校依据教学大纲以及通信领域技能要求,制定了统一的专业技能达标考核体系。此体系的实施一方面能够指导实践类课程的课程设计,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重视专业技能训练。本文详细介绍该考核体系,并反思实际实施效果。

二、考核体系建设

(一)考核项目和考核流程

论文梳理了本校实践类课程的项目内容,并充分依据现有的实验设备情况,在考核项目中设立必考核的《基本设备配置和操作类》项目以及随机选做的三大提高类(《网络通信类》、《程控交换类》和《现代通信类》)项目。具体项目如表1所示,考核流程按照图1开展。

(二)考核标准

为了对考核的评分标准化和规范化,对各项考核内容制定了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三、反思

笔者在本校初步实施了通信工程专业技能达标考核项目,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考核方案以及层次化的考核项目题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考核小组在考核结束后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主要考虑到以下问题。

1.教学计划和专业技能达标考核的衔接问题。目前达标考核并没有体现在通信工程系的教学计划当中,如何将实践类课程和达标考核进行关联,使得达标考核是实践类课程的一种自然延伸,这是要考虑的问题。

2.达标考核的考核内容。本次考核的考核项目是针对之前实践类课程内容的汇总和综合。虽然难度上有所提升,但是本质上没有脱离之前实践类课程的影响。如果能够和中国电信、移动等业内公司建立达标考核的对接,将其对员工技能的考核加以借鉴,并应用到通信工程系的专业达标考核体系当中,那么更能体现考核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3.考核方式的改进。目前采用的是集中进行考核,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技能提高有限。建立一种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的长效技能考核机制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面对以上问题,如何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通信工程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和方案,使之有机融合到教学计划中,并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2篇

关键词: 通信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应围绕着致力于满足建设方要求的质量总目标而展开。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一般分为几个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包括决策阶段、设计准备、施工安装等方面的质量控制。

一、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决策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在广泛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比较,决定项目的可行性和最佳方案。比如2008年寒冬的那次冰灾就暴露了电网通信规划上的一些缺陷,比如说省调与系统光通信连接路由太少,导致在冰灾期间,很多地方的变光缆中断时,省调主网环网开环运行,业务失去保护功能;以及地区网和主网使用同一路径的光缆组网,当发生光缆中断时,导致主网和地区网同时中断,降低电网通信的抗灾能力等等。

要提高通信网的可靠性及应对灾难和突发事件的能力,首先就要在规划上下工夫,充分考虑通信网对应急预案的支撑作用,把规划做细、做好,比如要考虑到省调路由的保护迁回,以及主网、地区网的相互支持和补充等等细节问题,有了好的规划才能有通信网较好的发展。

二、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设计阶段一般可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流程。笔者认为在初步设计阶段应该把应急管理的理念融进设计思想中,如提高设计标准(如抗冰、抗震、防雷等能力);或在设计线路走廊时,应结合实际地形、天气等特点,优化线路走向;或采用新技术、少使用抗冰能力差的技术;还可以考虑差异化设计,对重要通道、故障抢难度大的线段提高标准,或者考虑将优质通道尽量用于主干网或主干互联的通道等,以提高通道利用效率;这些措施对提高通信设施的防灾能力或减小灾害影响范围都具有一定作用的。

优秀的施工图设计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施工图设计必须在对现场进行详细勘察的基础上,对初步设计做必要的修正,标明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的结构尺寸,安装设备的配置关系和布线,明确施工工艺要求,编制施工图预算,是用于指导施工的重要文件和依据,但是目前在通信工程建设中,对施工图设计一直不是很重视,尤其是一些较简单的工程,常常是做了初步设计就直接做施工,或者是做完施工才补施工图设计,这种程序上的乱序或者跳跃当然使工程质量得不到最好的控制。作为通信工程的管理人员,首先一定要转变观念,对施工图加以重视。

三、施工准备阶段的质盘控制

3.1审查施工队伍资质

在施工招标时,要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审查,选择一支合格的施工队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严格要求施工队按资质等级承包工程任务,不得越级,不得挂靠,不得转包,严禁无证施工。如果发现施工单位与投标时的情况不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3.2做好技术交底

按照工程重要程度,单位工程开工前,应由企业或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全面的技术交底。工程复杂、工期长的工程可分阶段组织技术交底。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参加该项目施工的所有班组和配合工种进行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等。通过交底明确对轴线、尺寸、标高、预留孔洞、预埋件、材料规格及配合比等要求,明确工序搭接、工种配合、施工方法、进度等施工安排,明确质量、安全、节约措施。交底的形式除书面、口头外,必要时可采用样板、示范操作等。

3.3认真审核施工方案是否可行、完善、切实可行

施工方案应该是一份真正能指导施工的文件,应包括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技术方案主要是指施工的技术、工艺、方法和机械、设备、模具等施工手段的配置;组织方案是指施工程序、工艺顺序、施工流向、劳动组织方面的安排。

对施工方案的审核应包括: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规范要明确;施工程序、步骤要清楚;人员及其职责要明确;器具配置要合理且足够;工程质量、进度及安全保障措施要具体清晰;施工中将要采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鉴定书和实验报告等。目前多数的通信工程施工方案编制质量不高,作为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和引导,逐步提高施工方案的编制水平,使施工方案切实可行,并成为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可靠保障。

3.4严把辅材质且关

一般情况下,通信工程主要设备、主材等都严格执行招投标和采购流程,质量大多得到了保障,但是通信工程辅材一般都由施工单位提供,虽然业主对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的辅材有质量要求,但一般都没有人来监督和检验,在实际情况中常常都是失于监管的情况,经过这次冰灾,管理部门要吸取教训,作为建设单位工程管理,要重视辅材的质量,提高辅材的使用标准,可制定明确材料设备在封样、采购、进场检验、抽样检测及质保资料提交等一系列控制标准来防止在辅材的使用上以次充好;同时材料进场时监理要实地检查;必要时还可对厂家、供货商作考察以确保材料的质量。使通信工程建设不留隐患,提高通信设施的防灾能力。

3.5全面检查开工条件

开工条件具备是使工程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要充分发挥监理人员的作用,加强对施工现场和施工队伍的监督,全面检查开工条件。开工条件应满足:(l)施工图经过会审;(2)合同或协议已签定;(3)许可证已领取;(4)材料和设备已落实;(5)施工方案已经编制,并经批准;(6)临时设施已完成并能满足施工,和生活需要。

四、结束语

笔者从事通信工程管理的时间不长,在这里结合工程管理中的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质量控制做一点粗浅的阐述,目的是为了和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总结经验教训,使以后的工程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更顺,从工程质量控制方面来为提高通信网的建设尽一份力,其中观点难免有片面及不对之处,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参考文献:

[1]李睿. 论工程监理制度与工程总承包制度[J]大众科技, 2006,(02) .

[2]杨青叶. 严格项目管理,狠抓质量和投资控制[J]公路交通技术, 2004,(04) .

[3]李本东. 强化质量管理 确保工程优质[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S2) .

[4]姚红卫.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初探[J]中国水运(理论版), 2006,(02)

[5]岳宜宝. 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设监理, 2003,(04) .

[6]陆璐.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11) .

[7]高晶.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11) .

作者简介:

第3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通信工程项目建设, 能够有效保证通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稳定发展,随着我国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通信项目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 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通信工程项目的建设步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对于通信工程建设的进度以及造价要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同时还要做好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通信行业顺利、稳定地进行。

1.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具体特点

1.1通信工程的技术存在很多特殊性,与建筑工程的技术广谱性特点不一样,通信工程项目必须要有专业通信方面的技术人员才能够完成,通信工程的管理还必须是本专业的人才才能够胜任。

1.2通信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每个工序活动都有很强的连贯性,如果只 依靠监督和管理部门很难完成整个工程,通信工程项目以及系统要有技术部门参与,专业的建设单位管理,共同组织实施完成,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协调性。

1.3通信工程项目的投资金额非常大,而且施工的技术要求很高,难度相当大,再加上对专业化的程度要求也非常高,通信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干扰,比如说天气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等等,这些都会给通信工程项目的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通信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很多方面的风险,对通信工程项目实施必要的关联措施,才能够保障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及实施。

1.4通信工程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应用到的主要原材料以及设备等等因为不同的应用存在很大差异,对通信工程进行核算时,不能够将工程量都按照定额进行计算。通信工程项目的定额计算还存在很严重的滞后现象,这种滞后问题很难避免或者控制。

1.5通信工程在实施中的控制和管理涉及到的问题很多,管理的过程比较复杂,层次也比较多,比如说:在通信工程进行项目管理的前期,其中包括可行性的分析、项目的发起、立项审批及计划任务书的下达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到设计的管理、评审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等多种管理事项;在通信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包括项目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以及进度管理方面的内容;在通信工程竣工的阶段,还包括成本的效益考核以及统计分析等等多种事项。

2.通信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通信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门集经济知识、通信技术、应用施工技术以及管理知识为一体的综合学科,要做到各方综合平衡,才能有利于企业资金的合理运用,合理流动,从而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我们只有重视通信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扎实做好基础成本控制工作,才能应对未来市场新的要求和变化。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在成本控制问题上要充分注意以下几点:

2.1加强工程项目资金的结算管理

一方面,工程价款结算必须符合国家政策和有关法规,财务部门要认真审核付款单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确保审批手续完备。另一方面,工程项目资金结算额度应严格控制在计划范围内,避免超支。另外,在结算方式选择上,可以采用银行承兑汇票、预留工程尾款、延长付款期限、增加付款次数等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2从技术措施上进行成本控制

对通信工程施工方案做好论证的基础上,广泛采用新工艺、新办法等,想方设法在技术上实施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新技术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工期,有效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还大大增加了企业竞争力。因此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人员应足够重视,并在实际中多实践多应用。

2.3控制材料和人工费用,防止浪费论文

1.利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合理地组织劳动人员,采用科学的现场管理措施,减少与避免劳动力途中消耗的同时,提高劳动效率。

2.控制材料用量。加强材料管理,严格用料制度,对施工现场耗用较大的辅材实行包干,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实行租赁,可以提高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利用率,项目结束后立即归还,减少租赁费用。

2.4实行施工方案审批制

通过对施工技术方案的审批,防止施工方案的不合理而导致的成本增加,并协助项目做好技术分析,从技术方面保证实际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之内。

2.5建立分包单位信息库

掌握分包单位信息及劳务市场价格,做好队伍的优选工作;严格控制现场零工使用,采取先审批后使用的原则,做到零工使用的合理、有据。

3.质量管理

通信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一个很关键的方面就是质量管理和控制。现在很多工程建设都采用项目经济的责任制制度,第一责任人就是负责建设的项目经理。为了保障施工的质量,在对项目实施管理和控制时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做好事前管理

在设计方案以及设计计划上要确定好,对于施工的准备阶段一定要提前做好控制,并要贯穿施工准备阶段与施工整个过程,科学、合理的设计一定要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得以体现,对现在的通信技术以及网络要进行优化和整合,要运用先进的、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手段,要为工程建设做好咨询服务以及技术支持。对于施工过程的自然环境、图纸的检查以及经济条件要做好调查和分析,在正式施工前一定要对生产物资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比如说: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资以及机械设备设施等等。对于施工人员的安排一定要合理,技术工人的安排更要恰当,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施工组织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施工保障措施和管理制度体系也要做好计划和方案。

3.2事中控制和管理

在通信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影响施工质量。而且这些施工问题可能是之前施工过程中从没有遇到的失误,因此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做好及时地分析和解决,要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施工的质量在有效控制范围之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多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施工人员流动或者是施工机械设备没有做好事前检查等状况造成,所以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做好质量监督和检查工作,施工进场工作人员的技能知识以及技术要求等都要严格考核和检验,专业技术及技能要求必须符合通信工程施工的要求和规范,对于施工整个过程中的质量都要做好控制和管理。

3.3事后质量控制和管理

通信工程项目在施工完成以后,项目经理要将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实施,并且做出相关报告分析,对项目工程的整体质量做好检查和验收工作,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要及时与施工单位做好沟通和交流,完成交接工作以后,再进行项目工程的结算工作。

4.结束语

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复杂、技术含量很高、系统性强的过程,要想达到预期目标,就要对通信工程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中的进度、质量以及成本做好控制和管理,确保通信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工作,要对通信工程项目实施中所有的工序活动都做到熟悉和了解,才能够做到有效管理和控制。要将先进的、科学的、合理的通信技术应用到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当中,全面提高通信工程项目整体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问题的提出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让优秀学生从本科教育起就接受更系统、更全面的教育,从而探索研究型大学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的新途径,许多高校都在探索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北京交通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全国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学校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厚理博术,知行相成”的教学理念,意在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品质的高水平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人才的要求[3]。着力在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合作精神的前提下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通信技术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北京交大通信与信息系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在高校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为了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步伐,追踪通信技术的国际前沿,通信工程本硕连读贯通培养试点由此孕育而生,成为北京交通大学人才培养的创新试验区。

二、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个性突出、基础宽厚、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掌握信息处理、传输、交换、通信网络基础、光纤通信、计算机应用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及发展潜力,重点培养能够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通信设备与系统的设计、网络运营、信息管理、科学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以理工科拔尖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采取精英化培养模式,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结合科学研究项目与社会需求,将最新的学科专业知识引入课堂,突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在基础知识方面更扎实,在知识结构方面更具前瞻性,既增加学习与专业训练的强度,又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发展培养出具有潜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科技人才。本硕连读拟为培养厚理博术、踏实笃行的更高层次的科技拔尖人才奠定基础[3]。

三、培养模式

本硕连读培养是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培养方式,是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的重大改革举措。北京交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本硕连读贯通培养,是经过专家、教授充分论证后,在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的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现在国内各大学本硕贯通培养学制年限一般设置为6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工程本硕连读试点在6年学制的前提下实行3+1+2的培养模式。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学前3年,按照本硕连读的本科阶段课程设置进行培养。为了激励学生,保证培养质量,每个学年结束后按照成绩进行排序并实施分流,普通班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调整到本硕连读试点班,试点班学习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分流到普通班,来自竞争的压力给学生带来了自主学习的动力。三年经过三次调整,通过考核和面试选拔确定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人选。入选学生在第一阶段所学部分专业课比其他学生增加了学时,提高了理论深度,减少研究生阶段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叠[4]。

第二个阶段:大学第4年。第4年第一学期根据自身爱好和兴趣双向选择导师,进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第二学期进行本科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选题来自于导师的研究领域,毕设题目一般是由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课题给定,从而实现本科生阶段与研究生阶段培养的无缝对接。第二个阶段是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同时交叉选择,本科课程以专业选修课为主,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自主选择,所选课程与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有机衔接,研究生课程以硕士基础课为主。

第三个阶段:获得研究生学籍的学年开始为第三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和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根据个人意愿,综合素质与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在硕士第一年第二学期可以申请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资格。其他学生则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最后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授予硕士学位。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按照博士培养方案进行培养,最后授予博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

本硕连读培养是把研究生培养和本科生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前后贯通,避免课程设置上的重复,重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培养[4]。课程设置总体框架以强化自主学习和科研训练为主线,分为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自主教育三个层次。其中通识教育层次为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奠定基础,主要为人文、艺术、体育和思政课。学科专业教育层次又分为学科门类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三个模块。学科门类基础模块是必备的数学和物理等基础性课程;专业基础模块是为专业领域中必要的、最基础的知识和能力而设置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专业模块除专业必须主修的理论课程和毕业设计外,还特别设定了导师指定的以科学研究训练为载体的研究性专题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自主教育层次关注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而设计[3]。本科阶段部分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程和专业主修课程及研究性专题、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如下(见表1)。

大四第一学期本硕连读学生可以选择硕士生阶段的基础课程,例如数学、英语、政治类课程。硕士生的总学分是28学分,由于本科阶段部分课程的学分可以计入到硕士生阶段的学分中,所以硕士生阶段只需要选没有学过的课程即可。硕士生阶段随同正常入学的硕士生一样选课,在此不再赘述。

1.构建“厚理博术”的教学模块

按工科需求在理论方面拓展和加深了数学和物理课程内容,如解析几何、傅立叶变换、实数理论、常微分方程组、近世代数、近代物理等知识模块;专业课方面,在学好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注重新技术和专业前沿的发展,强化学生实践与科学研究训练。为了加强学生的新技术研发能力,掌握专业前沿技术,增设了电子系统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DSP系统课程设计、片上系统课程设计、移动通信研究性专题、数字通信研究性专题等技术课模块。

2.优化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按照“电子电路、信号处理、电磁场”三大课群,重构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如图1)。新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强化了课群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了课群之间的相互关联,其知识结构更加清晰,教学内涵更加丰富。引入教研与科研成果,优化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使理论更加深厚、技术更加先进,形成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例如,在信号处理课群中,精简了经典的时域分析系统响应的方法,淡化了三大变换的计算技巧,增加了信号的多速率处理和时频分析理论,拓展一维信号处理至二维图像处理;在电子电路课群中,弱化了经典的割集分析法、回路分析法、网孔分析法,融入了适合大规模电路分析的修正节点法、双图法等,引入了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现代设计方法,以及现代仿真技术和系统实现技术等。为丰富电磁场课群的内涵,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了电磁兼容和工程电磁场等课程。

3·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依托我校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了以实验目标为导向、实验内容为载体、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如图2)。该实验体系分为基础性试验、综合设计性试验、自主探究性试验三个层次。各层次既有侧重也有交叉。基础性实验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和基本工程素质;综合设计性实验侧重训练学生电路级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系统级的开发应用能力;自主探究性实验侧重提高学生自主性探索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实验内容注重趣味性、工程性和探究性。本硕实验班的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实验机会和更优越的实验条件,除了完成教学大纲的实验要求之外,还需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独立设计综合性实验,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导师的科学研究项目。实践表明,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创新能力,实现共性要求和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

五、方法与手段

1.强化科研训练环节

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强化培养科研训练能力。以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教育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支撑,以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项目和全国电子大赛为载体,以学术前沿讲座为先导,形成了学生自主选择和导师引领的科研训练体系。增设了研究方法课程模块,如专业导论、文献检索等课程,引领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吸引学生参与知识探索,使学生对专业产生兴趣。学生在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和研究内容基础上,可以自主选择各个试验项目,获取自主教育学分,学校鼓励学生通过各类竞赛和科技训练发表科研论文,申请专利。通过科研进课堂、进教材、进实验、参加竞赛等环节,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通信技术前沿发展趋势融入全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研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化学生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专业主干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

实施研究性教学,推进创新性教育,是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和推行“基于问题驱动”的研究性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延伸等环节,实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性教学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创新。在课程目标上,形成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理解与运用、总结与凝练、挖掘与升华等多元化目标;在课程内容上,强化教学方法设计,以专题研究为主导、以启发式、研究式、问题式、案例式等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在课程实施上,以专题研究、综合设计、综合实验和开放式大作业等为手段,结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科研训练系列项目,使学生达到参与、合作、探究、实践的目的[3]。例如,一门课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布置小专题,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撰写小论文,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课堂上讲解,任课教师及学生代表现场评议打分,这将作为本组学生的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对专业课程采取教改立项的方式进行支持,鼓励教师主持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支撑创新拔尖人才培养。

3.推行双向选择的导师制

在本科阶段,进行双向选择导师,形成贯穿四年的学业指导、科研训练、成人成才“三位一体”的导师制,实施全方位导学。学业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重要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自主性学习与研究。科研训练指导是对试验班的科研训练进行总体策划和实施。成人成才与学业规划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引导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指导他们选择专业课程,形成自主学习计划。导师制的推行有助于学生提早接触科研活动,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4.建立淘汰和分流机制

培养模式的变革必须有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才能行之有效。学生进入本硕连读试点班,并不等于拿到了免检资格。学院每年对本硕连读学生进行年度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成绩、科研能力以及思想品德表现等方面,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淘汰和分流。凡学业成绩不合格或受到纪律处分的学生,将被取消本硕连读资格,滚动到其他班级学习。普通班学生如果成绩达到试点班水平,其他方面考核合格,将加入到试点班。

5.营造学生自主学习氛围

通过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从灌输式学习变为自主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点燃其追求科学梦想的火花,这样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首先,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适量增加选修课的比例,让学生多选择一些感兴趣的专业拓展课程。据统计,美国研究型大学选修课的比例占到总课程的50%左右,而我国研究型大学一般情况下则仅占到25%左右,这样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成长[5]。目前,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本硕连读选修课的比例占总课程的27%,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扩大了知识覆盖空间。改变以前课堂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开设了多门讨论课和专题研讨课,以问题入手训练创新思维,以科技前沿激发学习兴趣,以课堂互动启迪心灵智慧,以鼓励质疑倡导探索精神[6]。这样,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第二,强化实验环节,改善硬件条件,创造良好的实验室环境。由于通信工程是电子信息类学科,很多课程要通过实验环节强化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它不仅能验证理论,又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学校在这方面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下大力气改善实验室环境,更新硬件设施,购买了多种软件和硬件设备,满足了学生的实验要求。第三,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构建研究型学习小组,抽调部分教师专门设立针对性专题带领学生进行赛前准备,已经连续几年在全国性电子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目前,学院有各类教学或科研实验室十多个,完全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第5篇

关键词:立人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06-02

一、引言

2010年,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教育改革要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高等工程教育的主旨首先是要“立人”,其次才是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高等工程教育片面地强调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导致了工科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社会适应能力很差。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起决定性因素的却往往是个人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人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而且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体会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只有真正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才能在四年的时间里培养出卓越的工程师和行业的弄潮儿,而不只是局限于技师和匠人。基于此,作为湖南省的地方性综合院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学校目前的实践教学现状,以“立人教育”为指导,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完善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秉承吉首大学“立人教育”的理念,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扣企业对通信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个性,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按照一、二学年重基础,三、四学年重创新的思路,分为“基础技能、专业能力、工程实践、应用创新”四个阶段完善和创新学科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技能阶段:改革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和环境,改变中学学习惯性,充分熟悉计算机系统,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对专业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建立初步的工程素养和思维方式。

专业能力阶段:改革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直观和深刻地理解专业基础知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分析和思考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验夯实基础知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工程实践阶段:改革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解决企业工程实际和生活中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

应用创新阶段:改革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和热点,学习行业中的新技术,并能够利用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在实习基地完成毕业实习,熟悉企业研发和工程模式,完成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进一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全方位地培养和锻炼。

三、打造一流教学实验平台

实验室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对通信工程实验室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分四个层次构建实验平台:公共教学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研究性实验室。目前,建设有“移动通信综合实验室”、“嵌入式技术实验室”、“PCB制板实验室”等综合性实验室,建设有“通信仿真实验室”、“DSP技术仿真实验室”、“MATLAB仿真实验室”等设计性实验室,与企业联合建设有“3G移动通信实验室”,已经初步形成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验室体系。在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完善与华为浙江通信技术公司联合建立的“3G移动通信实验室”,与华为浙江通信技术公司协作筹建无线通信设备E-LAB,构建基于MATLAB和LabVIEW的相关通信专业课网络虚拟实验室,探索建立移动互联虚拟实验室。

四、构建综合创新实验平台

通信工程专业积极推进综合创新实验平台建设,首先,积极与长沙拓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等企业展开合作筹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创业平台,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和产品研发;其次,继续完善校级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科竞赛在实践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实施“一专业一竞赛”的计划,以学科竞赛作为推进器,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有选择性地参加相关专业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者,准备启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行动”,形成了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团队,鼓励教师指导学生承担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制作课外科技作品和吉首大学本科生专项科研项目,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将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在工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作为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重点的培养方向,主要涵盖“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与网络优化”、“嵌入式与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工业4.0及信息技术”、“Android手机应用开发”等四个方向,积极开展与华为浙江通信技术公司、长沙拓建科技信息公司、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嵌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建校企一体的实训基地,共同完成课程见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选派优秀老师进行企业培训以及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共同作为专业知识教学以及各实习阶段指导教师,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自己的意愿,大力推进学生进行从业资格认证和企业资格认证。

六、结论

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推动实践环节中人文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着积极的意义,是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途径。文中对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实验平台、创新实验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构建和完善进行了探索,并将“立人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实践表明,实践教学改革对学生培养和学科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相信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黎奇升,冷志明,刘晗,等.吉首大学“立人思想”来源[J].中国高等教育,2014,(24):32-33.

[2]崔琦,王晶.加强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177-180.

第6篇

通过近四周的生产实习,我们从中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的确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次实习丰富了理论知识,增强了操作能力,开阔了视野,并使我对以后的工作有了定性的认识,真是让我收获颇多。现将本次实习就实习内容以及未来自己努力的方向两方面作自我鉴定。

在实习的1个月时间里,我担任工程部里面的巡检工作,学习最基本的cdma网络知识、gsm网络知识、室内分布系统知识。nokia手机工程模式和三星常用工程模式的认识跟应用。nokia测试手机使用的bcch、cid、rx、rq跟tx测试g网的网络信号,三星手机使用的pn、ec/io、rx和tx测试c网的网络信号。巡检组员关于测试的方法和要求,室内分布代维服务内容和要求,用户感受要求,网络指标要求,工艺要求等。室内分布系统总台账中巡检站点信息查找。论文写作分析c/g网络信号系统设计方案,绘画系统原理图跟设备安装图,从而弄懂网络的覆盖区域,馈线的走向,设备器件的参数等设计方案的要求。学习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应用于室内分布系统整改、优化工程:结合更高的网络质量要求和大网变化、有必要对已建的室内分布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评估、系统指标调测、整改方案实施、系统优化网络优化。用户投诉分析处理、室内日常通信保障获得更大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际巡检操作要掌握的要领:gsm的通信测试用nokia移动电话的工程模式名称为“net monitor

"分组画面为改锥、铁锤和手机,诺基亚的工程模式启动后可以通过命令开启或关闭。工能选择-net monitor-01进入画面00退出的程序一样,只不过后面的01该成了00。记录bcch﹑ci﹑rxlve﹑rq﹑tx—pwr(等级)最强邻居小区1跟最强邻小区2的数据,以及切换测试。打通10010电话,对数据变化进行记录。主要记录数据为菜单1﹑3和9。cdma用三星移动电话第三行的pn数值是代表者手机信号接收基站的代码。在建筑物内&室外大家可以尝试着播打。看看pn值的变化。后面的d0xx数值就是下行rx接收电平值。也就是手机信号接收功率的强弱数值。数值越小,代表功率越大,信号也就越强。反之也亦然。正常范围应该是50~90之间。后面的—0x数值代表者ec/io值,通俗的说就是扰频值。数值越大说明手机受到外界干扰越大。超过+10几乎无法正常通话了。第四行的数值t—xx代表了手机上行也就是手机发射功率数字。数字越大代表发射信号的功率越强。关键就是第一页的cdma monitor,是工程测试人员必看的一页。如果要判断信号问题还是手机故障,依据都来自与此。完成了这些的数据记录后,还要对电表位置/读数以及主机设备的具置进行记录。

通过实习,我才有了机会去面对着专业性人员,听着他们对专业性的讲解以及亲自看到了许多的大型通信设备,这些都很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与实际相联系,工作体会很益于我在以后的工作。实习让我体会通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加深对通信工程在生产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了解这些企业生产和运营的规律,学习这些企业组织和管理知识,巩固了所学理论,培养了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此次实习通过各种形式我了解当前通信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美好的前景。感受到了信息科技给今天带来的美好生活,当然以后自己也要立志献身于通信事业,重点研究移动通信新技术。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1-0000-01

一、引言

我国计算机教育正从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职业教育模式转变。在高等院校的内涵建设中,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极其重要,加强专业教学计划改革,通过重点专业改革的引领,形成专业领域高地,形成高等院校的专业特色,这是新一轮高等计算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快我国新型信息化进程而言,加强计算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新技术在信息技术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为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拓宽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其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通过分析企业的用工需求及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结合企业反馈信息,不难发现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已不适应人才市场新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原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基本未脱离学科型教学体系,已不适应企业对院校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从整体分析,原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相对独立,课程门数较多,相关知识未能有机渗透融合。从知识方面分析,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后,因不能及时与应用“接口”或与相关知识接轨,很难形成综合应用能力。从能力方面分析,原专业教学计划难以对企业所需高素质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技能操作体现不明显。

其二,原教学计划中实训技能培养欠佳。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原计划采用的课程模式是“三段式”,它是以学科为中心,辅以实践教学,这样就失去了高校以能力为本位的特点。而目前企业技术有它的科学性、灵活性、发展性、实践性。

其三,课程内容及部分教材陈旧。教材是教学的依据,选好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老的专业计划中,教材中原理知识较多,对于目前广泛采用的新型应用技术介绍相对少,其内容远远不符合生产、实践的需要。当代企业专业技术类的教材普遍存在着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的特点,要使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满足当今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原有专业课程体系中注入新的内容,以保证毕业生从业后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三、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企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步伐。企业对毕业生要求除具备综合文化素质外,更多的是会使用现代设备以及具备转岗应变能力。教学计划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突破“学科体系”旧的传统体系,建立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相交互的教学体系。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过去单一的产品竞争和市场竞争,已上升到一种多方位、新理念的竞争。我们提出的教学计划改革,只有树立全新的现念,专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构建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以专业知识为核心,以专业实训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技术理论知识适用而简,专业知识要专而精,针对性强,专业知识面和视野要拓宽。要构建知识与能力和技能培养之间的“接口”,使毕业生能真正适应时展的需要。以核心能力为培养目标,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结构。

(二)以培养核心能力为基础,优化课程结构。

高校计算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突出实用性技能。改变原理论课和实习课的比例,根据培养目标,对多门专业技术课程结构进行整体优化:例如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通信工程概预算整合,课程名为《通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课程目标更加突出培养学生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通信工程绘图的能力。

(三)合理安排职场环境实训

走出教室到行业去,在岗位中学习,在职场环境中测试已成为必然,让学生早接触社会,早了解和熟悉他们将从事的工作,可以让学生从心理和技能上产生接纳和适应。行业还能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学生职业能力考核完全可以在行业里进行,可由学校教师及实习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是否形成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比如,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让学生去电脑公司硬件当前发展现现状及价格等。这样既达到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以后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只有合理安排实训教学,使理论和实训相结合,才能最终实现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尤其是在当今以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为主的时代,对技术工人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通过更多的综合实训,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四)引入证书培训机制。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一个重要筹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职业资格证书又分为初、中、高级等多个层次,考试方案甚至考试题目都预先告诉学生,目标性很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争取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以考促学,实现学生能力本位的目的。因此,引入证书培训有两种方式:一是和企业建立联系,签订合同,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课程体系。二是考察和分析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各种企业培训项目。包括劳动部各种职业资格认证,全国计算机应用软件人员水平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信技术考试、通信行业职业资格考试等。通过证书培训,使学员能力充分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快速掌握主流技术。同时,此项目也是政府大力支持项目,政府为学员参加培训和认证考试提供费用补贴,培训课程通过后,学生可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小结

计算机专业教学必须紧跟先进技术发展的步伐,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不断的进行更新,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由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在教育学和计算机技术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以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浩平.关于编制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探讨[J],郑州经济治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81-82

第8篇

论文摘要:油田通信综合信息网是油田的重要基础设施,服务于油田的生产、生活、调度。树立油田企业通信专业、严密、准确、精细的服务形象,才能使企业在外在的市场竞争以及内在的压力中求得生存,才能实现“和谐电讯,持续发展”的目标。文章对石油企业通信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油田企业通信经营概况及特点

油田通信综合信息网,是油田的重要基础设施,服务于油田的生产、生活、调度。主要业务需求有普通话音业务(POTS),N-ISDN业务(2B+D),分组数据业务(PHI)、视讯会议、有线电视传输,计算机数据(ERP)等需求。油田通信综合信息网与公网之间可以自动互拨。在数字化油田、办公自动化和服务社会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油田通信综合信息网有以下特点:(1)客户服务分散单一,区域大小结合,点多而分散,既有成片用户小区,也有一些十几部、几十部电话的油田小片生产用户群。(2)业务内容较少,只具有112、114、170等简单的投诉受理业务,其它通信业务的咨询都只能面对面进行,没有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3)油井生产电话通信业务量较低,话费收入少。但对通信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维护成本高。(4)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二级单位及油区之间的数据通信业务量大幅上升,对通信的要求已发生变化。

二、面临的挑战

1.我国电信事业高速发展对油田通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原来需要油田通讯企业解决的许多通信需求,部分已经可以通过公网来解决。

2.油田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几年,油田企业在海内外都有新的战场,油田的通信站点也随之有所拓展。如果抓住这些新站点的用户,就可能使得油田企业通信在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上,得到脱胎换骨的更新。如果逐渐丧失新区用户,就会更加凸现设备陈旧、人员老化、单机维护成本过高的问题。

3.通讯业务单一、设备老化带来的压力。电信重组,移动通信的发展,电信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电信、联通、移动等多个电信业务经营者都希望在油田企业通信的蛋糕上切上一刀。油田固定电话的装机量每年都有所减少。加上油田企业通信没有基础电信业务经营权,经营范围只能局限在油田内部,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4.投资压力越来越大。“十一五”期间,以江苏油田通讯为例,通信工程花费375万元,完成了邵伯、真武交换机改造和邵伯至扬州通讯传输设备更新改造。同时,邵伯至扬州的光传输通道得以改善。随着勘探局在通信上的投资逐年紧缩,人员数量多、年龄老化,设备陈旧的通讯队伍,使得油田通信企业发展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5.网络布局不尽合理,站点分散,尤其是的一些站点及线路投资效益差。受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网络即时通信广泛应用以及各单位降本压费的影响,固话市场难以有效拓展,影响通讯收入水平。

三、油田企业通信的正确定位

面对诸多的困难,油田企业通信如何实现“加快有效发展,构建和谐电讯”的总体目标。我认为只有树立“融入油田生产的每一个角落,坚持效益优先,面向用户”的经营理念,合理利用和改造现有的通信能力,提高综合服务水平,适应油田生产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对通信的需求,为油田企业和各二级单位提供良好的通信服务,才能实现“和谐电讯,持续发展的目标”。

油田企业是一个大型的企业群体,油田企业内部需求的特殊性、内部联系的广泛性、内部信息的机密性、尤其是油田企业长距离大范围生产指挥调度的普遍性,都是公网难以满足的。油田通讯经过多年的锤炼、发展,具备比较广泛的网络资源,拥有较高的服务评价,具有信息网络基础建设、运行、维护的经验,随着油田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包括信息网、ERP、电力调度自动化、有线电视等在内的油田各类信息系统,对信息传输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油田企业通讯必须积极争取政策、充分发挥优势、牢牢抓住机遇,认真做好“通道”文章,逐步建立、完善覆盖油区的,以光纤和数字微波为主的,多业务、大带宽、高质量的综合信息传输平台。以建设数字油田为机遇,将通讯融入到油田企业生产中,成为油田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把握住多年的建设的成果,牢牢掌握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的用户群,利用好“最后1km”的资源优势,择优选择“性价比”高的电信运营合作商。为用户提供话音、会议、视频、和网上浏览业务,深化“三网合一”。为油田企业生产、职工生活提供可靠的通讯保障,为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油田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经营理念的探讨与尝试

第一,在硬件建设上。逐步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完善油田企业通讯系统,对企业通讯网内落后的电源、交换、传输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保证主要设备可靠运行;更换油田企业通信网内矿区老化的通讯电缆及线路设施,降低线路故障率,并逐步实现主要矿区的光缆接入,提高接入能力;完善机房动力环境监控、交换网管、传输网管系统,集中设置,统一管理,研究并在中心站部署NGN主要设备及系统,提高运行管理能力及水平。

结合油田企业通信网的特点和现状。在硬件建设具体需要做以下工作:首先以有线光传输为骨干,连接主要生产、生活小区。同时以无线传输为辅,连接前线生产区域。其次抓住新建小区通信网建设,以“投入产出比”高,用户群集中的生产、生活小区通信业务,养活用户零散“投入产出比”低的油区生产电话。再次改造交换网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增强数据业务和宽带业务在生产、生活区域的硬件投入,适应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最后选用具备语音、数据、图像综合接入能力的接入设备,采用有线、无线接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油区大范围“三网合一”的覆盖。以数据、图像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设备的远程维护和监控,提高无人值守站点的维护水平,提升专业素质。

具体到油田企业通信生产的实际中。首先要对油田企业通讯网早期的部分站点交换机进行更新、改造。传输方面:将通讯的投资重点放在网络建设上来,特别是做好主干传输网络的规划,满足ERP、电视、网络等信息通道的需求。改造微波设备,新建微波路由,改造支线微波,电力传输通道等。综合业务方面:建设油田企业通信全局范围的视频会议系统。线路方面:改造矿区部分用户电缆,完善支线电缆,保证“最后一百米”的服务能够到位。交换方面:改造更新交换设备,保证新业务的实现。语音、数据交换网络的控制层面:配置软交换设备,完成语音的呼叫处理和对周边各种网关、终端、服务器的控制和接口,以及数据交换的控制;在互通层面配置信令网关、中继网关,实现软交换与现有PSTN网络的互通;在业务管理层面配置综合网管系统,实现对有关设备的拓扑、配置、性能、安全、故障、计费等完善的管理功能。

第二,在“软件”建设上

1.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对于经营管理人员,要以提升科学决策、市场应变、改革创新、经营管理和应对复杂局面等五种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经营管理队伍。有针对性地安排年轻干部进行岗位轮换、挂职锻炼,参加重点工程。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的聘任办法和评价体系,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培养技能操作人员在优化生产操作、解决技术难题、排除事故隐患等方面发挥作用。鼓励高技能人才进行小改小革、创建特色,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解决复杂问题和技术革新创造能力;对重点技能操作人才择优推荐参加培训和竞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树立形象。加强营业场所环境建设,对营业场所精细设计,统一制定油田企业通信的形象标志,如徽记图形、服务标语口号、统一营业厅颜色等。展示快速和有效的服务效果。给用户整洁明快的感觉,给办理业务的用户足够的空间。

提高窗口人员的专业素质。营业人员必须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回答用户的提问。同时还要对业务知识、通信产品有充分的了解,给用户专家般的指点,为用户提供满意的解决方案,满足用户的通信专业需求。提升用户对油田企业通信的认同感。

服务价格保持简单明了,增强用户的信任感。建立客户服务的专门机构,整合通信营业窗口以及对各二级单位大集团用户的服务,给用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一站式、主动式的保姆服务”。成立“客户服务中心”,同时开通客服热线,让用户能很方便的解决咨询和投诉问题。

3.提升服务意识,树立“以用户满意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将业务开发、技术改造、生产管理、经营效益等工作统一到“服务于用户”这个中心上来。管理、生产、后勤部门向市场窗口部门提供服务。作为每一个电话站不能仅限于营业厅,机务和外线人员服务的好坏对经营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要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还要对整体运行有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用户,实现“以用户为中心”。

4.强化经营理念,区分油田企业通信用户群体,实行差别化服务。坚持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投入与产出的统一,改变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用户对通信消费需求属于功能性需求,价格的弹性系数较低。因此,促进话务量增长的主要措施是推出新的业务和增值业务,引导用户使用。如来电显示、号码携带、同时振铃等业务。

五、结语

市场是残酷的,我们只有面对市场,找准自己的定位,保证合理的投入,树立正确的、先进的经营理念,以用户为中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满足多层次不同用户的需要。树立油田企业通信专业、严密、准确、精细的服务形象,才能使得我们在外在的市场竞争以及内在的压力中求得生存,才能实现“和谐电讯,持续发展”的目标”,才能使得我们永立潮头,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 电信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第9篇

关键词:现代通信网;“双主”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Exploration of "double-center" teaching mode in moder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ourse

Peng Luoli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ourse, a new "double-center" teaching mode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lead the students to learn self-regulating, the teaching method of discussion and experiment is proposed with the examination pattern reformed. This method makes students have a chang from learning knowledge passively to actively. Their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creative ability are trained.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is improved.

Key words: moder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double-center" teaching mode; self-regulated learning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学是依据教学认识的基本规律采用多样综合的教学结构去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这一观念提醒我们必须从过去比较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现代通信网课程是高等院校通信与信息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强、涉及内容多、概念比较抽象的特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在长期从事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对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引入新型的“双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1 明确教学目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现代通信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现代通信网系统的概念,明确现代通信网的基本理论、结构组成,掌握现代通信网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由于通信网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多种网络技术体制交叠并存的网络结构,如果仅仅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列举各种网络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理想。况且,教学学时数十分有限,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去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与技术,也是不现实的。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出: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得,而主要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双主”教学模式正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它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主导”与“主体”相辅相成,不可偏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既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又要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弊端,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要使这样的“双主”教学模式能够成功地达到教学目标,关键还要有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要能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精心设计教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信新技术新业务的高速发展带来了通信网的不断发展演变,现代通信网不仅包含传统电信网,还包含了计算机网和广播电视网等各种网络,课程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必须以注重基础,整合内容,加强实践为原则,在教学方案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课堂讲授式教学、问题讨论式教学和实验研究式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环境。

课堂讲授式教学仍然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主要解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前提。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一方面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本身的特点,将内容相关的部分放在一起,采用对比的方法讲授,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课程内容涉及的相邻层与对等层、端到端与逐段链路、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等概念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条理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另一方面可以打破先讲概念再举例的传统讲授程序,以恰当的、有针对性的例子作铺垫,引出概念或问题,搭建起从形象到抽象之间的桥梁,使新概念的建立更加迅速,更加明确。

问题讨论式教学作为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环节,主要使学生能对一些问题更加深入、更多角度地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代通信网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网络的拓扑结构、路由选择、控制机制等关键技术,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点多且分散的特点,将部分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探讨。允许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形成团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外研究学习,也可以由学生自拟主题进行课外研究学习。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善于提出目标明确、启发思维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完成相关教学内容更深入的学习。为了兼顾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并能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在课程开始的阶段就要给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逐步了解,逐步深入研究。例如:问题一、列举典型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对同属于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对比分析它们之间在设计思想、完成功能等方面的差异;问题二、列举出常用的路由协议,对比分析它们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协议交互过程及应用特点。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相关信息,对信息加以整理、分析、综合,得出自己的结论。课外学习以团队的形式来组织,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发挥学生的个性,又有助于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观点的碰撞,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团队讨论的最终结果要求通过论文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既可以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的东西,形成有见地的观点,又培养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结合论文写作,再安排一定的课堂学时,让部分学生作为团队代表介绍其论文的内容和观点,其他学生可以自由提问,教师做最终的归纳总结。在这样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而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获得,而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交流互动来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由于前期有论文写作的铺垫,使得课堂讨论的效率大大提高。

实验研究式教学作为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另一个环节,主要解决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理论知识,教师需要将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小课题,安排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例如:课题一、OSPF虚链路的配置与分析;课题二、路由协议的综合配置与分析。教师给出课题大纲,让学生了解课题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向学生介绍实验室设备的基本情况,给学生推荐一些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实验研究。学生仍然以团队为单位自主选择某一课题开展活动,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收集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确定课题总体设计方案,利用实验室设备组建网络环境,编写配置脚本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结果,针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研究报告。自主实验研究补充完善了前面两个教学环节无法更具体、更全面完成的教学内容,例如:通过课堂讲授了解了OSPF协议的基本特点,通过问题讨论理解了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协议交互过程及应用特点,再通过实验研究来掌握在规模较大的自治系统中划分区域的方法。课程实验是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而自主实验研究是按照学生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深刻地感觉到学习的不断深入,能力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进实验室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

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能有新发现、新提高,另一方面也能从中考查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有何独到的思想、创新的工作,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及时的肯定。通过实验研究式教学,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改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不可否认,不管通过什么模式进行教学,学生都希望能有一个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对自己的努力给予肯定,考核方式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有他们内在对知识的需求和动力,能够自发积极地学习,但是,要让这种内在的需求和动力长时间保持,尤其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能够持续有效,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动力。传统考核方式中一直过于依赖卷面考试,一考定音,这样的考核方式自然使学生只注重于书本的内容和课堂讲授的内容,而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对问题作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在“双主”教学模式中,我们更加强调了问题讨论式教学和实验研究式教学,将这些由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纳入到考核范围内,注重在这些环节实施的过程中进行考核,并且加大这些环节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只有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和学习能力的评价,才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不断克服困难、积极探索的动力。

4 结束语

“双主”教学模式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懂得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必须懂得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引。现代通信网课程所采用的“双主”教学模式,力图通过不同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探索思路。

参考文献

[1] 林静.高校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及实现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9):74-77.

[2] 邹丽玲,李志宏.关于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10):90-91.

[3] 张安富.改革教学方法探索研究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2(1):65-67.

第10篇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媒体;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0-0077-05

新媒体是指用数字化技术生成、制作、管理、传播、运营和消费的媒介平台及其内容产品,具有大容量、无限复制、交互性强、“病毒式”扩散、“碎片化”受众等典型特征。以新媒体应用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体系已经广泛渗透到电影、电视、出版、戏剧、舞蹈等传统领域,并催生出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IPTV、微博、微视频等新的媒体类型,成为拉动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

我们应当认识到,随着新媒体产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新兴的融合性媒介,新媒体具有典型的跨行业特征,集信息技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市场营销等专业于一体,对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具有高度的复合性。既需要具备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开发的技术基础,又要有平面艺术、视听艺术的创作能力和软件操作技能,还要具备现代传媒的市场运营和管理经验。显然,高校原有的基于理、工、文、艺的学科划分和相对单一的课程设置,无法适应新媒体企业的用人需求。

本文正是建立在此种背景上,以研究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艺术的内涵和结构特征为出发点,着重探讨新媒体企业各岗位人员的能力素质需求,努力在传媒教学与新媒体行业的人才需求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推动我国现代传媒产业的发展。

一、媒介融合与新媒体

自从现代媒体诞生以来,技术一直是媒介发展和变革的首要因素。新一代数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媒介之间的生产融合、组织融合、市场融合以及传播平台的融合,成为媒介融合的主导力量。新兴的媒体类型层出不穷,传统的以地域和行业为基础的媒体界限被彻底打破,各种数字化信息有了通用的传播平台。新旧媒体中的内容可以相互嵌入,并根据自身的媒介特征和受众需求进行分装和,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个性化传播。从产业角度看,新媒体不是独立、封闭的产业领域,更不是传统媒体的“副业”,而是一种全新的信息组织和传播方式,它必将渗透进广播电视业、信息产业、休闲娱乐业和终端制造业,打破原有的产业壁垒,使各个产业互联互通,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态势。

1.新媒体的界定

最早使用新媒体概念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Goldmark,他在1967年的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产品的计划中首次使用了这一词汇。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新媒体的概念并没有统一,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多元化的界定。时任阳光文化执行主席的吴征认为新媒体是一种“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强调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清华大学熊澄宇则从媒介发展的角度指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报纸相对于图书是一种新的媒体,广播相对于报纸也是一种新的媒体。”安徽大学的蒋宏从新媒体的内涵和外延给出了相对宽泛的概念,“就其内涵而言,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就其外延而言,新媒体主要包括光纤电缆通信网、都市型双向传播有线电视网、高清晰度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和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平台、多媒体技术以及利用数字技术播放的广播网等等。”它与吴征的定义一样,都认为数字技术是新媒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辨别新旧媒体类型的重要依据。但是,这种过于具体的表述方式并不能完整地涵盖当前新媒体所涉及的领域,也无法适应未来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应当指出,新媒体并不单指某一艺术种类,而是基于计算机数字平台创作出来的多种媒体艺术样式。它采用统一的数字工具、技术语言,灵活运用各种数字传播载体,无限复制,互动传播,成为数字技术、艺术表现和大众传播特性高度融合的新兴媒介领域。新媒体的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它们多是传统媒体与数字新技术的融合化产物,如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出版、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等;另外一种是新兴的媒体艺术样式,它往往兼具数字化、网络化与交互性特征,如FLASH、虚拟现实、网络游戏、微博、微视频等。

2.新媒体的结构

当我们面对具体的新媒体现象时,常常会产生概念上的混淆:完全符合上述界定的新媒体是很少的,普遍存在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上述定义的不那么“纯粹”的新媒体。科学地分析新媒体的复杂结构,是了解新媒体属性的基础,也是建立新媒体人才能力结构的必然要求。从宏观上看,新媒体的结构主要存在于三个层面:新媒体的本体——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创作:新媒体的应用层——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服务功能、娱乐产品及其数字化表现形态;新媒体表现的艺术性——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审美功能。基于新媒体的结构特性,北京服装学院李四达教授认为,新媒体的交叉应用性存在于“设计学、视觉艺术、媒体文化、计算机技术和社会服务等层面的属性”。

首先,新媒体的本体是一种艺术创作,它与传统艺术门类一样,需要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典型的艺术形象去吸引受众,这就需要创作者熟稔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包括文学语言、平面造型语言、视听语言以及各种艺术思维和艺术表现方法,并结合新媒体的特性进行艺术创新。

新媒体的应用层具有显著的信息服务功能和娱乐功能,包括计算机动画、虚拟现实、数字电影电视、网络动画、多媒体展示等领域,它们大多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沉浸性等特点,形式表达依赖于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等多媒体创编工具。

在掌握应用软件的基础上,创作者还要学习计算机语言。例如:计算机分形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模拟自然和有机体的特征,用以满足电影特技制作需求;Flas、网页设计需要ActionScript、HTML、ASP、JavaScript等编程的帮助;网络游戏设计师需要精通C++或Java,以便进行动画场景设计、构架设计和动作设计。此外,由于新媒体的传播手段与各类硬件技术密切相关,诸如计算机通信技术、数字视音频处理技术、存储压缩技术、版权保护技术、数字仿真技术等也是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必备技能。

二、新媒体人才的培养现状和问题分析

新媒体的结构特性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复合性,它要求从业者熟练掌握从前期策划、创作、操控,到后期的传输和互动等流程,具有基于计算机通用平台的艺术生产和表达能力。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培养依然是基于传统学科的划分,与新媒体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学科体系、学科属性、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对滞后;专业师资和教学资源不足;新媒体专业教育的评价体系与其它学科雷同,忽视新媒体的新规律和新特点。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间的错位成为制约我国新媒体发展的障碍。

对此,课题组首先选取了上海文广新媒体人才培养基地中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对其相关专业(新闻、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编导、广告、编辑出版、播音主持、影视工程、计算机/通信工程、汉语言文学、行政/经济管理)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8份。同时,课题组还选取上海文广旗下的百视通等4家新媒体企业,对其经理和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08份。旨在了解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现状,掌握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和能力结构,以期在人才培养和行业用人需求之间寻找契合点。

1.新媒体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教学措施

针对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只有28%的专业制定了新媒体方面的教学计划,采取的相关教学措施包括:开设新媒体相关课程,在原有课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新媒体方面的信息和经验,邀请专家和有经验的业界人士开办讲座等。有61%的教师表示并没有这方面的打算,这虽然与一些课程的性质有关,但也显示出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适应现代媒体的发展变化。

(2)课程设置

统计结果显示,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依然局限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中。首先是课程设置陈旧老套,没有跟进现代媒介的发展进程。新闻专业普遍没有开设数字媒体、二三维动画制作等技术类课程,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计算机/软件和通信/电子类专业对新媒体开发所需的视音频编码、流媒体技术类课程鲜有涉猎,也没有开设对编程依赖度较高的游戏开发类课程。其次,学科之间的资源整合乏力。如电视编导专业普遍没有开设产业经济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经济类课程,计算机通信类专业学生缺乏必要的影视常识和新闻素养。“泾渭分明”的学科体系,无法适应以生产、技术、市场“融合”为核心特征的新媒体行业的用人需求,学生的适应力明显不足。

(3)各岗位素质要求

为了准确分析新媒体企业对各岗位人员的能力素质需求,我们对新媒体企业的员工进行了典型调查,并将数据与教师、学生的态度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看来,师生群体与员工在各选项上的重合率较低,体现出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之间的错位。

图1的数据表明,在内容制作岗位,教师群体对各项能力的认可度普遍较高,尤其注重新闻理论、内容策划、文案写作和编辑制作能力的培养。相比而言,学生群体选择的差异度较大,重视编辑制作、内容策划、流程管理等能力,对于新闻理论、文案撰写等课程并不看重,这一方面与学生的兴趣有关,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当前的理论教学还无法与新媒体实践有效结合,这应当引起专业教学的重视。新媒体企业员工更加看重版权管理、内容创新、信息平台风格把握、编辑制作能力,这也代表了当前新媒体行业在内容开发上面临的主要问题。

图2显示出技术研发岗位的能力要求,师生群体的选择重合率高且比较平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对新媒体技术比较陌生。相比之下,新媒体员工则更加看重流媒体研发、版权开发、技术标准应用等能力。

在市场营销岗位,学界和业界普遍看重产业链沟通能力,认为良好的产业链沟通是新媒体企业进行内外价值连结、实现产业增值的有效途径。图3显示,师生群体的选择比较平均,对市场营销岗位的认识还不够明确。新媒体企业员工认为,良好的整合营销能力和商业模式开发能力是市场营销人员的核心素质要求。新媒体并不是单一的媒体类型,它与传统媒体在内容资源、资金、市场、人员乃至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互补和融合的关系,它的市场推广需要有效地整合多种媒体资源。同时,当前新媒体在商业运营模式方面还处于探索期,如何快速争取受众,将媒体内容和服务推向市场,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复制。

如图4所示,对于企业管理岗位,师生看重战略管理、产业链沟通、生产流程管理能力,企业员工则更加看重产业政策、资本运作和资源调配能力。目前,我国的三网融合进程仍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的产业政策并不明朗,加之广电业与电信业既有的行业壁垒,为产业的拓展、主导权的建立制造了许多障碍,也使运营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风险和技术风险。因此,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受产业政策的影响极大,需要管理者对相关政策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管理者还应有灵活的资本运作能力和高效的资源调配能力。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在这些方面也应当有所侧重。

(4)制约因素

在制约人才培养的原因方面,师生普遍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观上,高校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依然是沿袭传统媒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学科之间缺乏交流和融合。教师业已形成的传统教学观念和知识体系也不能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要求。客观上,新媒体的发展变化过快,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支撑,还无法采用像在职培训、职业教育那样灵活的教学方式。同时,高校缺乏新媒体研发所必要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学生也缺乏在新媒体企业的实践机会。

2.调查的主要结论

(1)相关专业的师生对新媒体行业的关注度较高,对该行业的发展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并愿意积极投身到新媒体的学习和研究中。

(2)与新媒体企业的从业人员相比,高校师生对该行业的实际用人需求还有较大的认识差距,对各岗位人员的能力素质需求还不甚了解。尤其在版权开发与管理、流媒体技术、产业政策、整合营销、资本运作与商业运营模式方面,还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和研究。

(3)高等学校基于传统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与现代传媒业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差距甚远。这既来自于传统教育观念和既有学科划分的束缚,也是由于不断变化的媒介格局下,难以构建起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次被调查的10个相关专业中,近五年内几乎没有专业进行相应的课程调整。新媒体的发展既需要节目形态的创新、市场营销手段的创新、资源组织架构的创新,也需要熟练把握快速变革的数字技术,而这种创新人才的培养无法从既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中获得。

(4)高校与新媒体企业间的联系松散,无法为专业教学和科研提供充足的行业资源,也无法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

三、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分析

新媒体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间的平衡,面对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高校应当不断跟踪、研究行业用人需求,灵活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1.更新教育观念,整合学科资源

上海文广百视通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在深度访谈中表示,当前企业在用人上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受制于原有的学历教育背景,员工的能力结构相对单一,视野不够开阔,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这与我们的调查结论是一致的。

课题组在调查中还发现,当前高校在相关专业的设置上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追求大而全,课程涉猎面过广,课程之间的衔接缺乏科学论证,常常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教学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不足;二是专业面过窄,有些学校片面地将新媒体理解成数字影视艺术、数字媒体技术,将已有影视类专业、软件工程类专业直接移植过来,“换汤不换药”,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新媒体专业教育首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突破传统的泾渭分明的学科界限,对优势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在课程建设方面,综合教学体系的建立是达到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途径。我们对新媒体结构层次的分析表明,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注重课程的衔接整合,围绕新闻传播理论、视觉造型艺术、文学艺术史论、软硬件创编工具、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市场营销与企业管理构建课程模块,建立起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教学体系。

2.突出特色,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学校传媒专业在数量和规模上得到了迅猛发展,竞争也随之加剧,未来的优胜劣汰几成定局。可以说,谁抓住了未来传媒发展的脉搏,谁在人才培养上就会占得先机。然而,专业的发展不能简单地复制它人,更无法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面对业已形成的教师、资金、设备、研发团队等优势学科资源,高校可以围绕新媒体的发展需要重新进行构建,保留原有专业特色,在优化组合的基础上突出新媒体的适用性。

新媒体全新的传播方式和呈现形态,对人才创新能力的需求是多元的。它首先需要从业者在内容上的创新,交互式传播、数据库挖掘、精准营销等手段的引入,使得新媒体可以针对特定受众的接受心理和行为习惯组织内容生产,实现定向传播,这就需要从业者开发出更为丰富的个性化内容,创新适合新媒体播出平台的节目形态。其次,新媒体的发展没有现成的运营模式可以借鉴,它的产业链更长、更复杂,更加强调资本运作,需要根据新媒体的阶段化发展特点,创新商业模式,在扩展市场、争取受众和企业赢利之间寻找平衡。

3.注重技术研发,加强产业研究

新媒体发展所运用的新技术多、技术融合度高,横跨硬件平台开发、通信工程、视音频处理、数据库应用等多个技术领域,所涉及的技术标准化应用、数字版权保护、新一代互联网、流媒体开发等技术,都是新技术领域的热门应用。而这些技术在当前的相关专业教学中却很少体现,学生就业后不得不面临新的技术培训。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专业应当在教学中有所侧重,强化学生对新技术的认知、使用和研发。高校还应发挥自身的专业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新媒体行业的技术研发。早在2005年,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就开始参与TD-SCDMA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研发,为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在实践中锻炼了师生队伍。

调查表明,高校还未注意到产业政策、商业模式、资本运营等环节对新媒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正是因为新媒体的跨行业特性,导致其更容易受到技术、资金、政策多方面的影响,新媒体的产业化进程充满变数。这就要求从业者熟悉产业政策,灵活分析、预判产业链的价值走向,寻找企业自身的产业定位,并积极构建商业运营模式,善于资本运营。

4.强化校企合作,紧跟用人需求

课题组调查发现,多数新媒体从业者认为自身缺乏必要的理论素养,无法认清所从事行业的特有属性和核心竞争力,对新媒体产业和自身企业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高等院校在这方面有丰富的智库资源,能够为从业者提供客观的理论指导和培训,拓宽他们的视野,为新媒体企业创新内容生产和市场运营提供策略支持。同时,新媒体企业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众多的学习实践岗位,以及在产业运营中暴露出的系列问题,都将为高校的专业教学和研究提供方向指引。

四、结语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国家三网融合战略的逐步推进,新媒体所带来的媒介变革必将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对人才的广泛需求,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强调“资本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形态,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才是传媒业发展的发动机”。本文在新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之间提供了一种参照,以此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机制,让各路精英在新媒体这一魔方舞台去施展自己的才能。

第11篇

关键词:通信原理 研究型教学模式 Matlab 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28-02

Abstract:Communication principle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for the majors in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the research- based teaching model of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is investigated. The new idea is presented which introduces the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Matlab-based software experi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heuristic teaching into instruction of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The research- based teaching model stimulates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in study, improves the teaching effect, foster the students’ creative spirit and their ability to analys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Communication principle;The research- based teaching model;Matlab;Heuristic teaching

通信原理课程是高等院校通信、电子、信息类学科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通信工程等专业的标志性课程,是电子信息学科的主干课程。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通信原理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信原理课程作为现代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其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我国通信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并间接影响我国通信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通信原理课程对于本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到重要作用。

通信原理课程以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线性代数为数学基础,涉及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的理论基础。通信原理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综合性强、包含较多理论分析和大量公式推导、直观性差的特点,这给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目前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多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黑板板书为辅。授课中以知识传授为主,“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过程较少。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进而产生畏难情绪,使学习兴趣下降。

为解决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难题,我们针对通信原理课程进行了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主要思路是,基于通信原理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通信原理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课堂教学和课外互动、知识教育和素质培养相结合的新模式。

1 通信原理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内容

19世纪初,德国学者洪堡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观点。之后,许多大学纷纷把科研引入教学,形成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信息,更加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

我们在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进行了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以教师的研究型教学和学生的研究型学习相结合为平台,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具体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1.1 将科技前沿知识引入教学

随着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通信原理教材上的内容略显陈旧。在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讲授教材上的现有内容,将难以满足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需求。为将通信原理课程与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相联系,我们在进行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的同时,始终密切关注通信领域的最新研究内容和前沿技术,并及时将一些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乃至学科最新发展热点引入通信原理的教学中。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将教材上的内容与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引导学生对一些优秀的科研论文进行扩展阅读,了解科技前沿动态和产业界现状,并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与讨论。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了解了最新的学科知识和发展动态,丰富了其学习后续课程所需的专业知识,也为学生的未来工作进行了知识储备。

另一方面,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通信领域的学术活动。针对目前高校中学术活动多样化的特点,由教师选取内容基础性较强、易于学生理解的学术报告,推荐学生参加。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在本校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等项学术交流活动。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开了一扇可行的大门。

同时,引领部分优秀学生进入教师的课题组,接触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参与科研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通信知识的理解和领悟。鼓励本科生与研究生进行交流、讨论,从中了解从事科学研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这不仅能弥补教材内容相对陈旧的不足,也有利于为高校培养优质研究生和科研后备力量。

1.2 采用基于Matlab仿真的软件实验辅助教学

包括南京邮电大学在内的一批国内高等院校为通信原理课程配备了硬件实验环节,为学生进行硬件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但目前在通信原理课程中开设计算机仿真环节、进行软件实验的高校为数不多,通信原理课程在软件实验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信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通信系统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周期则越来越短。这得益于强大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技术和仿真工具的出现。计算机仿真技术是分析、研究复杂系统的重要工具。

在通信原理课程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中,设立基于计算机仿真的软件实验环节不但可以更好地向学生阐释通信的基本原理,而且仿真图像的引入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软件仿真实验能增强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系统级设计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计算机水平,也将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软件实验无需复杂的硬件平台支持,只需采用普通计算机即可实现,便于开展和进一步推广。

在仿真软件的选择方面,我们充分考虑到Matlab作为一套功能强大的系统仿真软件,具有操作性强、易于上手、开放性强等优点。与此同时,我们借鉴了国外的一些优秀通信原理教材使用Matlab仿真软件辅助教学的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把 Matlab软件引入通信原理教学,开设基于 Matlab的软件实验,对教学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在软件实验的设计方面,我们通过 Matlab仿真将通信原理的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相结合。Matlab的 Simulink开放平台适合应用于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它有助于学生避开繁复的计算和编程细节、专注于通信系统的系统级仿真。通过 simulink开放平台进行系统验证性实验,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建立起对通信原理的系统性认知。

同时,Matlab软件具有数值分析、矩阵运算、图形处理等诸多功能,其内部的通信、射频、滤波、信号处理和小波分析等工具箱提供了各种函数库、模块库可以直接调用。学生可以利用Matlab中的现有程序、各种函数库、模块库,加上部分自主编程和设计,进行通信原理课程的设计性实验。引导学生在设计性实验环节进行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及国家举办的各项大学生创新活动。这有效加深了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激发其学习通信原理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既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

1.3 通过启发式教学增强师生互动

我们针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性不足的现状进行教学改革,实施启发式教学,增强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

首先,在教学思路上,重视对方法的分析与讲解。力图使学生领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后续教学进程中带领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围绕知识点在相关工程问题中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从理论联系到实际,增强学生对通信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在每堂课的开始阶段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一堂课程的内容。在各章节内容出现较强关联性时启发学生进行联系和比较、引申,在每章授课内容结束时引导学生梳理本章内容,画出内容主线与脉络图。在授课内容涉及到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时,要求学生提前复习先修课程内容,并在课堂上请学生进行概括性讲解。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单一的课程知识转变为灵活多样的学科知识,提高其自学能力。

再次,在提问环节中,多提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言、提问和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某些与实践关联性较强的主题进行分组讨论,自主搜集材料、撰写整理PPT并上台汇报,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由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达到培养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最后,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品读经典文献,了解通信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里程碑式事件,引导学生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启发学生对通信原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其自学能力。

2 结语

对通信原理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蕴含在课程教学的整个进程中。从我们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果来看,通信原理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通信原理课程的兴趣有所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研究型教学模式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雷.浅谈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1(9):175.

[2] 程铃,徐冬冬.Matlab仿真在通信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117-119.

[3] 张翠芳.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0-94.

第12篇

  南京大学BBS小百合上出现了一段趣闻: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许晨晔于1996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奇虎360副总裁为南京大学软件学院硕士。大家笑称,原来360与腾讯之争还是南京大学软件学院与计算机学院之争啊。

  在2000年的“网络泡沫”破裂之后,IT行业渐渐恢复了作为一个行业应有的冷静和平和,也逐渐退出了人们关注的视线。而今年一场莫名而来的“3Q大战”似乎又重新将这个行业推到了中国大众的眼前。而这仅仅是一个让更多人去关注这个行业的契机――其实他已经默默地影响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从小巧可爱的MP3到关系民生的银行系统,再到载人航天的宇宙飞船,到处都有IT行业的身影。

  IT行业在大学中的相关专业并不是像想象中的只有计算机科学等少数几个专业,额外的专业还有软件工程、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等很多专业,尤以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最具典型性。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在学科的划分上,并不属于同一个科目。软件工程隶属于工科类,而计算机科学更多地属于理科类。他们虽然在大多数人眼中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却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包含着巨大的差异。

优雅学院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他是研究计算机及其周围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亦即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系统(即软件)、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本身的性质和问题的学科。其学科的重点并非是软件的构建,而是计算原理本身。而计算机也好,软件本身也好,只是计算的实现。

  与其说计算机专业是优雅的学院派,还不如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IT行业中起着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的作用。学院派需要的是潜心对计算机专业的研究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启发性。在行业内部,计算机系毕业的学生大多数成为技术高层的架构师。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硬件部件设计及调试、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设计、计算机工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推荐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

行业实干家: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顾名思义是以工程为主,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其学科在学习构建软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工程化的方法,希望能够以传统的工程,如建筑工程、化学工程的方式去构建软件产品。其学生在学习基本的语言基础上,还要学量的软件工程的实践方法学,以期在实践中指导他们的工作,在设计实现软件过程中发挥作用。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比如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比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

  软件工程的毕业生在IT行业中常常扮演着实干家的角色,考验的是将各种想法到实际的转化的能力。比如从美国的IT职业分布中明显可以看出,中下层的工程师都是以软件工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所以想要学习软件工程专业的学子们应该有一个对未来职业前瞻性的定位,这样有利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主要课程:外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高等代数、电子技术基础、离散数学、计算机引论(C语言)、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Delphi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软件需求与项目管理、软件设计实例分析、CMM/ISO9000、Asp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办公自动化处理、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和专业服务器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工作、动态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软件测试与开发及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商品贸易等方面的有关工作。

  推荐学府: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

时代尖兵:信息工程

  专业信息工程专业是建立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研究信息处理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的专门学科。该专业以研究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应用技术为核心,在面向21世纪信息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工程专业对数学、物理、电路理论、信号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有很高的要求,并紧跟当今发展最迅速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最新技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形成风格独特的课程体系。因此说信息工程是时代的尖兵一点都不过分。

  总体来说,计算机专业和软件专业在过去IT行业的发展中已经奠定了自己的基础地位,而信息工程则决定了这个行业是否走在了时代最前端,决定了这一行业能成为先锐科技及先锋科学。

  主要课程:电路与系统、信息论、编码理论、微型计算机原理、软件工程基础、现代控制原理、通信系统原理、信息网络基础、数据采集、数字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信息系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30周以上。主要专业实验:至少完成本专业方向的一组实验,例如:通信系统原理实验、信息网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