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9 22:29: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路服务保障交流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公路;造价;现状;管理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监管现状
1.1造价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交通运输部于2016年11月正式颁布实施了《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暂行办法》,作为行业规章、全国造价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从国家层面完善了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体系,明确了各方职责和权利、义务,确定了监管机制,为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有法可依、遵章守规提供了制度保障,部分省份也已相继编制出台了实施细则。为加强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我省公路工程造价,各地结合公路工程建设实际和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要求,相继出台了《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的补充规定》《公路工程造价文件审核规定》。
1.2造价文件审核情况
近年来,不断规范造价审核的相关流程,积极调整审核方式,按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完成的原则,由专家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文件进行评审,有效提高了造价文件审核质量与效果。定期编制公路工程造价信息,结合当前市场的需求,对地方砂石材料、进行了重点摸查,掌握在建项目地材价格及具体供应情况。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市场与现场、上报与实地、固定与随机等方式,及时准确掌握了解公路工程材料价格,对材料价格信息、后期项目变更、材料调差、造价审核等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1.3造价督查开展情况
造价管理是全过程、全要素、全寿命周期的活动过程。《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处理方式等内容。造价的监督管理应贯穿公路建设的全过程重点环节,但有别于常规的建设项目督导,应更侧重于与投资控制相关的管理行为。通过加强监督和信用评价、信息公开等方式起到提升管理的作用。近年来开展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专项督查,主要内容包括造价分析、项目审批、征地补偿、合同履约、计量支付、材料调差、项目控制、设计变更、资金管理、信息上报、制度建设,通过督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规范设计变更及项目资金的使用,进一步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增强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风险意识,保障造价管理控制目标如期实现。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对促使相关单位落实造价管理责任,合理确定、有效控制公路工程造价,确保建设资金得到有效监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建设资金,树立了行业威信,维护了行业形象。
2.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全面推进公路工程项目高质量安全建设,努力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题,造价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一是造价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从事造价业务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人员梯队及架构不够完善,严重制约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二是随着新的建设管理模式不断涌现,BOT、EPC、PPP等建设模式的融资渠道相比传统模式更为复杂,融资成本更高,这些投融资体制机制变化对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三是地方砂石材料价格极不稳定,对造价审核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也大大地增加了造价管理的风险。四是公路建设环境条件发生改变,工程复杂程度大幅度提高,增加了工程造价成本和管理风险。公路建设化、深入山区,甚至深入高寒、高海拔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桥隧比大幅增加,且运输条件差,施工措施高。同时,山区往往也是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对工程方案、施工措施、环境保护与恢复等都有更高要求,桥隧比大幅提高对造价的影响很大。五是国家对耕地实施严格的保护,占补平衡和为失地农民购买社保等政策落实,导致公路建设用地征地价格出现上涨。现行道路选线普遍比较困难,线路中天然气管道、光缆、电力电线等较多,改迁费用增加了公路投资成本。
3.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对措
3.1完善制度建设
一是关注投融资方式变化,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随着新时代交通建设投融资方式不断变化,就要求造价行业加强投融资体制研究,加快PPP等新建设模式造价管理制度的研究制定工作。二是加强宣贯培训,抓好贯彻落实。各级单位应及时组织新定额标准的宣贯培训工作,及时研究制定配套制度,抓好落实,确保新老计价标准的有效衔接、平稳过渡。三是针对五新技术工艺,及时补充定额标准。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公路建设,科学合理的确定五新技术工艺的造价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应主动作为,及时出台补充定额,注重定额标准的推广应用。
3.2加大监管力度
一是健全公路造价市场监管制度,建立行业信用体系。通过健全监督制度和建设信用评价体系,规范市场从业行为,提升合同履约管理。二是依法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每年按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造价督查,各市州应及时组织开展自查,将监督检查工作将常态化、制度化。三是关注重点环节,开展专项整治。重点关注公路建设工程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工程设计违规变更、未批先建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3.3加强环节管理
合理确定造价,投资决策阶段深化前期工作研究,将初步设计阶段部分工作前移到工可阶段,提高工可阶段建设规模准确性。充分研究,科学确定投资,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前期决策失误给项目建设带来损失;设计阶段是造价控制合理确定的关键环节,提倡精细设计,推广限额设计,加强设计方案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比选,准确确定工程规模。各专业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加强设计阶段造价审查,合理控制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实施阶段重点要通过招投标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建立计量支付台账,加强设计变更、竣工决算管理,从管理上要效益,合理控制建设成本;养护阶段要完善养护工程计价依据,合理确定公路养护和运营成本。3.4加大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建设统一的造价信息平台,使之成为不断提升交通造价行业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有效整合资源,规范标准建设,注重交通运输行业信息资源、数据的整合和开放共享,规范信息化平台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打破信息孤岛,闭环造价数据,实现公路造价数据价值和平台效益最大化。加快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BIM等先进技术,加快信息化平台开发应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智慧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不断增强交通造价行业管理和服务能力。
3.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要牢牢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必须重整人员结构、优化专业组合、提升队伍素质。加强培训交流,提高学习能力。高度重视造价人才培养,加大教育培训投入,积极组织技术交流,重点在推进工学并举,拓展教育方式,丰富培训手段,提高培训质量等方面下功夫,加强与住建、铁路、水利、市政等其他行业部门的横向交流,拓宽视野,相互借鉴,加强公路造价人才队伍建设,为全过程造价管理培养人才,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保障。加强人员管理,培育咨询市场。注册管理制度是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体系的核心,要推进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公路造价人员经过注册才能执业,不诚信执业就被取消注册或者不予注册,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氛围;进一步培育造价咨询机构,鼓励发展公路造价行业专业化咨询队伍,为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市场平台,营造“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市场氛围。
4.结语
【关键词】预防性养护 养护新技术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2014年3月,国际稀浆罩面协会亚洲工作委员会在成都举办了“第七届(2014)沥青路面养护技术交流培训会”,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现就参会心得做如下介绍:
1 会议概况
在本次交流培训会上,国际稀浆罩面协会(ISSA)组织了为期两天半的精彩演讲,这次培训内容主要有: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包括超薄罩面、微表处、雾封层、路面灌缝和贴缝、路面冷补料等;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包括厂拌热再生、就地热再生、厂拌冷再生、就地冷再生等。由国内外公路行业的知名专家通过教授讲座和现场演示的方式开展培训。
2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
2.1预防性养护的特点
(1)养护周期规律。预防性养护的标准高,可是路面的使用性能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会逐步下降,为了保持路面的使用性能因而必须采用有周期性的养护措施。定期对路况进行病害调查,及时收集路况调查数据,对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及时制定出有效的养护方案,消除一些安全隐患,有利的保证路面的使用性能。
(2)合理的养护时机。预防性养护的关键主要取决于养护时机的选择,应在路面处于良好状态或有病害发生的先兆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有效的保障公路的运行状况,从而有效的延长使用年限。
(3)高标准的机械化。路面预防性养护离不开先进的检测手段。先进的检测手段不仅效率高,而且可以满足预防性养护的检测频率,并且能保证检测数据的精度和科学性,在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上也大大提高。预防性养护应采用机械化的施工方法,确保路面施工能够高效、快速的完成,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养护效率。
2.2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路网的不断完善,对路面使用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当道路严重损坏时,再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城市发展和道路使用的需求了。对路面预防性的养护,在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对其进行养护,不让病害进一步发展,保持道路完好率,提高公路质量,节约养护成本,延长使用。
2.3预防性养护新技术
(1)同步碎石。同步碎石封层是用专用的机械设备将碎石和粘结材料(热沥青、改性沥青、乳化沥青等)同步铺洒在路面上,通过自然行车或轮胎压路机的碾压形成保护原有路面的沥青碎石磨耗层。它具有很好的路面抗滑性能及较强的防渗水功能,可以处治路面轻度的松散和裂缝,有效的延缓路面材料的老化,从而减少路面应雨水带来的损害,防止下层路面受到氧化和磨耗。
(2)稀浆封层。沥青稀浆封层是将适当级配的骨料、填料、水、乳化沥青、添加剂等几种原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掺配拌和,制成均匀的稀浆混合料,按一定要求的厚度和宽度摊铺在路面上。稀浆封层既可以有效的处理沥青路面早期出现的病害,也可以作为新铺沥青路面的封层。
(3)微表处。微表处混合料按矿料公称最大粒径的不同,可分为MS-2 型和MS-3 型。MS-3型微表处,公称最大粒径为9.5mm,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罩面和车辙填充。MS-2 型微表处,公称最大粒径为4.75mm,适用于中等级交通量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的罩面。微表处技术于20 世纪70 年代在德国出现,如今已成为高等级公路的主要预防性养护手段之一。我单位于2011年6月在S201线K27+000-K29+950、K77+500-K90+000段和S308线K22+742-K31+000、K35+000-K36+700、K37+150-K43+400、K44+600-K46+700、K46+880-K47+888段实施了34.766公里微表处,从实施效果看,该项工艺能有快速提高路面行驶质量。
(4)薄层罩面。薄层罩面是原路面在经过病害处治后,在其表面加铺的一层沥青混合料面层,薄层罩面不仅提高了路面的平整度,改善了行车的舒适性,提高了路面的抗滑能力,又延长了公路的是使用寿命,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项预防性养护技术。热薄层罩面需加热材料后方可施工,按照级配类型不同可以分为开级配、密集配、间断级配,按照实施的材料不同又可分为普通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AC系列)、SMA罩面、SAC罩面、超薄橡胶粉改性沥青罩面等,其用于处治路面综合病害效果好,但养护成本稍高;温拌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是介于冷拌和热拌沥青混合料之间,性能接近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新型混合料。
(5)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是当前世界上使用最为普遍的沥青再生方法,是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对旧沥青路面或者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进行处理,并掺加一定比例的新集料、新沥青、再生剂(必要时)等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技术。按照再生混合料拌制和施工温度的不同,沥青路面再生可以分为热再生和冷再生;按照施工场合和工艺的不同,沥青路面再生可以分为厂拌再生和就地再生。
对再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来说,如果经过正确的设计和施工,其性能通常能够相当于甚至优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据统计美国公路部门每年回收超过5000万吨的混合料,其中33%用于厂拌热再生,47%被用于其它形式的再生,废弃的混合料不超过20%。
(6)雾封层。雾封层是一种将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等材料,通过沥青洒布车喷洒在原沥青路面上,形成一薄层结构层的预防性养护技术。这种技术对路面孔隙和轻微裂缝的封闭、面层贫油的改善及原路面材料的稳定都有较好的效果,而且雾封层施工所用的材料是乳化沥青,因为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所以能够很好地渗入到路面的裂缝中,进而能够提高路表沥青的粘附性,将原路面上必将大的孔隙和微笑道 裂缝填满,提高路面结构的密室程度,有效地阻止了路表水的渗透,保护了面层的稳定,经雾封层处理后的路面其性能将维持两三年的时间,相比其他养护措施其经济效益比较明显,而且这种技术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封闭交通时间段,对路面的正常使用影响较小。我单位于2011年在省道201线部分路段实施了雾封层,从实施的效果来看,起到了封住地表水、消除路面轻微裂缝的效果。
五大特点凸显交通特色
浙江交通网站创建于2003年,经过数次升级改版,目前公众使用的网站是2009年正式上线版。改版后的网站主要设置了交通资讯、浙江交通、信息公开、办事大厅、公众出行、互动交流和我的交通等几个主要栏目,同时还设置了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的专题窗口,建成了以省交通网站为主站,11个地市交通网站为子网站的大网站群。总体来说,浙江交通网站定位准确、功能强大、结构清晰、形象新颖,可以归纳为五大特点。
特点一:频道设置含义明确、突出服务。浙江交通网站以公众服务为出发点,将网站主要分为首页、综合信息频道、办事大厅频道、公众出行频道等四大频道,指向性明确。同时,首页突出重点,各频道突出服务。综合信息突出实时更新的动态信息,办事大厅突出行政许可审批的在线服务,公众出行突出交通行业特色。
特点二:首页内容简洁、重点突出。首页分为头条信息、热点栏目导航、公共功能入口等区域。头条信息既是宣传交通的题中之义,更有利于集中公众焦点,有针对性地建设精品栏目,扩大网站影响力的同时满足公众需求;以访问量为依据设立的热点栏目导航,解决了不同需求用户在网站浏览过程中的直达意愿,既符合网站多数用户的利益诉求,也有助于调动全员办网各单位和部门的积极性。同时这种架构设置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可以针对不同时期的重点灵活调整。
特点三:综合信息频道信息量大,与政务信息公开无缝衔接。综合信息频道集合交通资讯、浙江交通、信息公开等内容,在政务公开的基础上实现网站各个栏目的职责分工、协同互动,建立起内容更新的制度保障,实现了全员办网的目的。同时开展了政务公开平台同内部办公系统的对接,做到公开内容有依据、公开流程有审核。
特点四:网上办事大厅场景式服务呼之欲出。创新性设立网上办事场景式服务频道,增加政府网站的亲民性。在强调用户体验的同时对网站中长期应用的扩充建立了架构基础,提高了大部制改革后网站资源的兼容性。
特点五:深化公众出行品牌服务的技术含量。公众出行频道强调服务平台上的信息互联与整合,增设个性化出行应用以加强网站与公众的联系,全面提升公众应用性信息服务的品质。
公众服务是建站的宗旨
作为政府网站的生命线,在线服务是政府网站区别于其他网站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浙江交通网站将在线服务作为网站的核心,将信息公开作为在线服务的基础,将公众参与作为在线服务的动力。浙江省交通网不断完善网上办事、公众出行服务和政务公开服务,提升交通网站的在线服务能力。浙江交通网遵循“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应用为目的”的宗旨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并完善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实现一站式服务,提升网站的网上办事服务能力。
浙江交通网站办事大厅
浙江交通网站的办事大厅是场景式虚拟办事大厅,整合了所有网上办事(包括行政许可审批、网上查询、网上申报)的应用入口,按照物理办事大厅的模式场景化设计应用界面,并分类整理办事类别以引导公众应用。主要栏目包括办理事项、受理部门、地市交通、交通部、浙江省等。办事大厅还设置了类似QQ的在线咨询窗口,公众可以通过这个窗口与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实时沟通,提高办事的效率和准确性。
网站的办事大厅共提供五大类35项行政许可项目,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表格下载、在线咨询、在线查询和在线申报等功能,提供网站受理、后台办理、网站反馈的“一站式”服务入口,可以方便企业和社会公众办理事务,减少实地来往交通部门的次数,提高办事的效率和成功率。
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系统
众所周知,网站的办事大厅只是在线服务的对外窗口,其成效还得取决于内部信息系统建设――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系统。浙江省交通厅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系统为浙江交通网上办事大厅的在线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早在2006年就开始实施建设,目前省交通运输厅的五大类35项行政许可项目已全部完成内部流程上网审批建设,正在全省交通公、航、运系统应用并加以完善。
目前,省内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或窗口提交申请、通过手机、网站获知办理过程信息、得到在线的便捷服务;政府工作人员通过网站或各办事窗口接受许可申请,通过审批业务系统处理交通行政许可事项,并及时将办理信息通过网站、Email、手机短信等方式告知办事者;各级监管部门可通过监控平台掌握所有审批事项的办理情况,并可调用更为详细的审批信息进行监管、分析、统计,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为保障行政许可网上审批工作的顺利开展,省交通运输厅制订相关保障措施:制订省交通系统网上审批体系建设的使用、管理、监督和考核的相关规定和制度;按照“一切为方便服务对象”的理念全面梳理、规范审批项目,避免和减少地区差异,准备详细、实用的业务指南;对包括审批平台、审批业务系统、对审批项目进行数据支持的其它交通业务系统,以及支持上述系统互联互通的网络、数据库、网站等的建设;整合电子化的申报材料与纸质文档流转渠道,完善辅助服务支持等的建设。
公众出行服务
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是交通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浙江省公路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于2006年7月启动建设,历经数次改版,目前上线的是2009年1月全新改版的浙江交通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纵向而言,公众出行平台重点建设了“12345”工程。“1”即综合查询一键式服务,以综合交通的概念,提供汽车、火车、飞机、自驾车、公交车等信息一键查询;“2”即智能地图二图层应用,智能地图上增加卫星地图和交通实施路况图;“3”即高速枢纽三维互动,在国内首次实现三维导航在线互动应用,三维导航提供了互通枢纽的实景漫游、车辆模拟跟踪、二维三维对照式导航等先进功能,极具高科技感和全新应用体验;“4”即物流在线四类查询,通过调用物流信息基础平台接口,在网上为公众提供物流企业查询服务、货物跟踪服务、车货交易等服务;“5”即持续应用五大突破,增加“我的出行”,宣扬绿色出行理念,增加出行经验交流与评价,改变地市特色栏目形式,全面整合交通出行参考信息,方便公众应用。
从横向覆盖面来说,公众出行平台坚持以人为本、以出行服务为主线,提供的服务能够基本覆盖公众出行的所有需求。从公众出行的实际信息需求出发,分析了多种出行方式和出行阶段,借助呼叫中心、广播电台、出行网站以及短信平台四大服务手段,全方位地为公众提供准确有效的交通信息服务。网站围绕各类公众行前、行中、行后等出行需求,充分挖掘各个阶段公众的需求,向出行者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务。如“图行浙江”栏目提供智能地图、高速枢纽、专题地图、客运网络、交通图册五种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地图;“出行策划”栏目提供汽车、火车、飞机、自驾车的信息对比,使公众能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同时,在对比结果中列出到达地的一些景点情况,以供公众参考;“高速互通”栏目将省内300个高速互通用可爱卡通形象做成flash教材,告诉公众每个互通到什么地方、如何走、哪里要收费等信息;实时路况分析系统提供全省各条公路的拥堵情况,可以在GIS地图上查询任何一条公路的堵塞、拥堵、缓慢、畅通等实时状况。网站还为出行者提供实用、正确、全面的数据信息服务,实时路况至少30条/天、GPS数据涉及全省2.8万多辆运营车辆,OD数据(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信息)每天2万多条、高速公路里程与通行费2万多条、客运班次约25万辆/天,此外还有一些特色小栏目,包括寻找路径、寻找服务区、寻找加油站、寻找维修点等,帮助出行者解决实际问题。
政务公开服务
浙江交通网站主要侧重于政务公开、政务类动态信息、互动交流的渠道建设,突出信息内容覆盖面广、时效性强。2013年省交通厅全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932件,较上年增长31.43%;公开各类信息33741件。网站围绕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开设信用信息、项目信息、公开目录等四个一级栏目,将所有的公开信息归类整理。同时,网站将政务公开纳入浙江省交通系统政务公开工作办法,使网站成为政务公开的主渠道。在政务服务中,网站还突出建设了厅长信箱、在线咨询、网上调查等互动交流功能。仅2013年,通过口头、电话、网络等书面之外的方式解答咨询次数2577件,较上年增长72.37%。
建立健全网站保障机制
为保障网站日常工作运行,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专门成立了网站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管理和协调网站相关工作。网站工作领导小组由省交通运输厅巡视员周群任组长,省交通运输厅办公厅主任和信息中心主任任副组长,由省公路局、省港航局、省运管局、厅质监局、省机场管理局的办公室主任和宣传中心主任组成成员班子。
在网站内容保障方面,网站坚持“全员办网、分级负责、严格把关”的内容保障原则,由厅管厅属各单位、厅机关各处室指定专人负责网站的信息更新与,且的信息按照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每类信息的上网审核程序,确保网站信息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准确性。同时,充分调动各处室、厅管厅属各单位的积极性,为网站的信息提供丰富的来源和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农村公路;路网;标志;信息资源
1、引言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在目前公路这个大发展阶段往往容易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农村公路里程有了较快的增长,但是却容易忽视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公路设施的效率和农村公路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即出现了“重于增长、轻于服务”的现象。因此,我国农村公路的整体服务水平较低,服务质量与农村居民日益提高的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特别是农村公路管理部门日常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活动与农村居民要求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对于“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稳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路交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不断推进和落实。
新型农村公路信息服务除了包括基本的道路通行受阻、维修、桥梁损毁信息、断头路信息、超载超限等基础信息外,还包括路旁村庄信息、农村生产、旅游娱乐信息、生态及人文地理环境信息服务等。农村公路信息服务体系的完善将促进农业生产、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拓展城市工业产品出路、增强城乡人员交流和旅游业的兴旺、扩大农村的消费市场及就业市场,建设可持续发展、更加和谐的新农村。因此,用有限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信息服务,加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提升农村公路整体服务管理水平,为政府的公路建设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2、路网信息资源现状与需求
2.1路网动态信息服务需求
随着农村公路里程不断增加和路网的逐步完善,农村与城镇的人员、物资交流也逐步加大,人们出行时需要对农村公路实时路况信息的了解就像对高速公路的了解一样方便快捷,这也是农村公路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而农村公路里程长、情况复杂、变化较大,仅靠少量的农村公路管理人员按照传统的方法去收集整理庞大农村公路信息数据,已很难对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管理及养护决策提供强有力信息服务支撑,因此需建立农村公路动态信息数据库。
2.2路网基础信息服务需求
2.2.1村庄信息服务
农村有大量规模大小不一的村庄,因为过去道路交通不方便,与外界联系较少的原因,邻近村民又比较熟悉,所以村庄的名称往往很少标出,外界行人很难了解这些公路附近村庄名称。但是随着农村公路的通畅,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村与城市、周边乡镇之间人们的相互交流在迅速增加,这些大大小小的村庄必然会引起来来往往人员的关注,人们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些村庄。因此在村镇入口处和重要交叉口设置村镇信息,包括地名、方位信息,标注重要关键村庄的名称、里程距离,将会有力促进乡村的对外交流和发展,同时方便行人的出行,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
2.2.2农村生产、旅游娱乐信息服务
农村正在深深地吸引大量城市人的目光,农家旅游、娱乐、休闲具备了更加成熟的条件,发展速度加快。良好的农家旅游娱乐服务信息将有效提升农家乐的服务水平。可以避免跑错路,节约能源、减少不必要的交通事故。农村养殖业、加工业等生产单位也需要公路为他们提供服务信息,使人们在农村公路上就可了解周围农村生产情况,有利于农村养殖业、加工业的发展。
2.2.3特殊路段整体性信息服务
很多农村山区公路都有一些的特殊路段存在,每一个路段都有其特点,驾车人员必须对这一路段的情况有整体性的把握。所以应向驾驶员分段提供道路的整体信息,使驾车人员行车时做到心中有数、主动的适应道路的实况,安全行车。整体性公路信息就是在某一相同特征路段前,用简洁明了的语句或图形概述该路段的主要交通特征,使驾车人员充分掌握该路段的整体情况。
2.2.4路况预警性信息服务
驾驶人员对信息的认知和处理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感觉、领会、决策、起始响应和动作5个阶段。感觉阶段是驾驶人员识别信息的初始阶段,他们只能够意识到信息的存在,但是他们不能判断出信息的具体内容;领会阶段驾车人员能够得知信息的具体内容;决策阶段是大脑在领会的基础上分析加工处理接受的信息,迅速做出下一步行动的决策;起始相应、动作阶段是驾驶人员根据大脑的决策,各运动器官系统响应,并进行实施操作的过程。驾驶行为不仅仅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更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驾驶人员在行车途中要处理大量的信息,所以交通信息设置时要“以人为本,以车为本”,充分考虑驾车人员的行为特性,向驾驶人员提供及时、足够、准确的道路交通信息。对于特殊的路段要向驾驶员提前警示,使驾车人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心理准备。再者由于公路上的驾驶人员不仅仅有职业驾车人员,而且随着私家车的不断增加,出现了大量的非职业驾车人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驾驶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对预警子系统进行设计时,要以初次使用该道路的驾车人员或对该道路不熟悉的驾车人员能够安全行车为依据。给驾驶人员提供的安全信息要准确无疑,既易观察又不增加视觉和心理负担,要以最大限度保障道路的交通安全。
2.2.5生态及人文地理环境信息服务
农村公路提高道路信息服务水平的目的就是使人―车―路(环境)能够协调运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开始向往农村田园生活,自驾车旅行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因此向驾车人员提供道路周边的生态及人文地理环境信息成为道路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人文知识传播以及环境保护的需要。生态及人文地理环境信息主要应包括:道路两旁主要人文风景区的信息和道路所处的生态地理环境信息。
3、路网动态信息服务数据库框架建立
3.1路网动态信息数据库的基本功能设置
为了做好农村公路动态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以带动地区农村公路信息化发展,系统以地市县为工作对象,在目前农村公路通达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和整合省、地、县三级农村公路路网空间数据库、搭建省及各地市县的农村公路路网综合信息平台。
农村公路动态信息数据库总体上可分为基础数据管理、数据采集、管理决策支持、统计报表管理、WEB综合查询、数据交换等模块。后台数据库由基础库、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业务数据库、综合数据库以及历史库构成。建立基于WEB应用的农村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可及时更新相关数据。
3.2路网动态信息数据库框架建立
现有农村公路改造项目数据库主要包括对各市、县公路通达、技术状况的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上报、接收、汇总,能够方便快速获取公路建设的明细数据和汇总数据,并可通过电子地图直观地查询相关属性信息,开展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工程规划、养护项目管理等。但相关信息内容还不能满足农村公路发展需求,为提升农村公路整体服务水平,需要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动态信息数据库。建立路况实时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农村公路实时动态信息化管理。路况实时信息采集系统应有三个子系统构成。
3.2.1路况实时信息采集子系统
该子系统可以利用农村中小学、乡镇企业、村委会,甚至小商店作为农村公路路况实时信息采集点,由公路管理部门聘用,根据提供路况信息情况给与适当资金补助,并定期检查评比;同时可以从不同信息点收到的信息进行相互核对,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信息采集点采集的实时信息可以立即通过电话方式汇报,有网络的地方也可通过互联网自动上传信息。
3.2.2信息汇总子系统
每一个地市县农村公路管理部门设立信息汇总子系统,专人负责汇总各个信息采集点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分类。这些信息内容需要不断定期更新,技术上应有相关提示、警告功能。
3.2.3路况信息子系统
有了农村公路路况实时信息采集、统计分析、整理分类,还必须建立路况实时信息子系统。农村公路路况实时信息子系统有多种形式构成:广播节目、电视字幕、报纸公益广告或交通专栏、互联网或电子地图标注、客运站的电子显示屏、问题路段前的公路告示等。
4、路网基础信息服务标志设计及设置原则
4.1分级管理原则
农村公路按管理权限分为县道、乡道、村道,按照技术等级分为二级、三级、四级、等外公路。一般农村公路的县道和部分乡道可达到二级、三级。大部分乡道为四级,村道大多为四级、等外公路。
4.2简洁易读原则
汽车在高速状态下,驾驶人员的视觉会发生变化,速度越高,对公路信息的接受能力越低,因此公路信息的内容要简单明了,易读性强。提供给驾驶人员的信息必须能全面、准确反映道路的安全状况以及环境变化,使驾驶人员做到行车心中有数,判断无误。
4.3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原则
农村公路投入资金有限,但是要达到便捷、通畅、安全,必须要遵循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需要根据农村实际就地取材,材料成本低廉、实用,并且与周边环境协调,赋予人性化。可充分利用农村公路两旁崖壁、建筑,设置标志牌,使用石料、水泥混凝土等当地无回收价值材料作为标志原材料。即可节约成本,又防止被盗。例如村庄地名和方位,可以涂料标示在村头醒目的房屋墙上或设置简易的砌石墙标示。
4.4服务农业生产、兼顾旅游原则
农村公路不仅要服务农民的日常出行便捷,而且还要服务农业生产、兼顾新兴的乡村旅游。在信息标志设立上应充分考虑农业生产、兼顾新兴的乡村旅游。可提供农村生产企业位置、产品以及标注旅游景点、农家乐服务信息,既可承担指路标志,又可服务农村经济建设。
4.5标志数量精简原则
农村公路投入资金有限,过多设置交通标志将会增加农民和政府负担,实施落实也有困难。并且农村路面较窄,信息标志过多将会显得冗繁、影响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因此应该尽可能精简标志,用最少的标志达到安全通畅的目的。
【关键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随着公路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工作职能的转变,加强公路干部职工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公路人才队伍,是实现新形势下公路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现就我局干部职工队伍现状及其建设提出以下思考与对策:
一、市公路管理局基本情况
(一)主要公路业务
负责2条国道、7条省道和9条重要县道共792公里的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履行公路行政许可、路政执法、超限治理、养护管理等行政执法和路网运行监测、公路损毁抢险等行政管理职责。
(二)机构设置情况
市公路局成立于1985年,为市交通运输局直属的副县级事业单位,内设12个科室,下辖6个分局(公路路政大队)、4个固定治超站、1个流动治超站和1个公路收费站。市公路局以下人、财、物实行垂直管理。
(三)人员结构情况
市编制部门核定编制806名,现有在职职工638人。其中:35岁以下85人,占13.3%;36~45岁282人,占44.2%;45岁以上271人,占42.5%;全部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358人,占56%;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280人,占44%。
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
(一)职工素质整体偏低,难以满足公路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过去,公路等级低,技术含量少,公路行业从事的大多是简单体力劳动,只要有力气就行,招收的工人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目前,一些养护工人初中及以下学历占到60%,他们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能力素质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同时,自2000年以来,总共才招录了15名大学毕业生。在职职工第一学历普遍不高,全日制大中专以上学历职工只占职工总数的16%。一部分职工通过电大、函授等方式取得在职学历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一纸文凭,而忽视了知识积累和素质提高。如今,公路的网络化、功能化、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急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保障,当前的职工队伍素质已难以满足公路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人员结构比例失调,难以适应公路行业转型发展的需求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职工偏少,队伍老化,后继乏人。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工勤技能人员偏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多年来,公路部门较重视路桥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使用,忽视了其他专业人才的培养选拔,导致专业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四是人员能力结构不合理。多数专业技术人员都是应用型人才,在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施工组织、养护生产、路政执法、超限治理工作中缺乏新思路,缺少创造性、前瞻性和研究型人才。在治超站执法岗位,还有近四分之一的同志未取得交通行政执法资格,离严格规范执法和公路转型发展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三)复合型人才紧缺,难以适应公路行业创新发展的需求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公路发展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对科技和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升,人才的交流融合趋于频繁。许多职工长期从事单一工种、单一岗位,学习方向单一、专业技能单一。由于经常在固定的环境里工作,思维方式单一,创新意识不强,形成目前单技能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的状况,这对人才的交流、调动和使用带来很大的限制,致使一些岗位和专业人员过剩,一些岗位和专业急需人才,而又无人可用,极大地制约了公路行业创新发展之路。
(四)职工队伍管理方式陈旧,难以适应人才成长发展的需求
公路行业的职工队伍管理,强调以“事”为中心和单方面的完成工作任务,忽视了职工的再教育和科学管理,职工的潜能难以调动和持续。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存在提拔使用难、交流轮岗难,干部缺乏锻炼;在人才引进上,存在招录难、引进周期长等问题,后继乏人;在收入分配上既存在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又存在收入分配不均和不合理的现象;在人才使用上存在重技术人员、轻管理人员的现象;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干部职工队伍的健康发展。
(五)职工思想起伏波动,难以适应改革纵深发展的需求
一是对行业改革有不m应感。公路职工相继经历了养护机制改革、成品油价税改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绩效工资改革和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并未使职工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工作条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职工普遍感到幸福指数降低,产生悲观情绪和不适应感。二是对收入分配有不公平感。2002年养护改革至2011年,养护职工档案工资作为保留,实际工资与养护定额和工作绩效挂钩。由于养护定额标准低,改革十年,有的养护工实际工资收入每年比档案工资要少近万元。近年来,随着预算体制的改革,职工收入才得到改变,但以前减少部分却难以弥补。三是对安居乐业有失落感。一线养护职工和治超站职工大多未享受福利分房,也未享受货币化补贴。同时,由于近年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一些基层干部职工存在异地工作,其家庭子女无法照顾、夫妻长期分居,给他们生活带来实际困难,后顾之忧难以排除,无法安心开展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的对策和设想
当前,公路部门作为依法承担行政职能部门,正在全力推行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旨在建立依法有据、程序规范、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着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是保障公路科学发展正确履行权力的根本保证。
1.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依据公路发展目标,结合公路管养状况、治超任务与形势、改革发展趋势等,认真研究公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总量和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同时,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岗位设置,对机关内设机构和局属单位的人员,按照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勤技能岗位进行合理配置,力争干部职工队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能保障公路科学发展和正确履行职能的需要。
2.完善干部队伍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岗位聘用、专业技术评聘和人员内部流动制度,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优先提拔任用和褒奖,对连续两年考核靠后的干部予以调整,建立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能进能出的考核激励机制。
3.加强职工队伍教育培训力度。加大教育投入,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切实满足职工对知识的渴求和岗位技能提升的需求。分类、分层次开展职业教育、专业技术教育、知识讲座、适应性培训、应急能力培训、法制培训、进修深造以及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技能比武、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等活动,努力造就一专多能、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4.加大人才队伍招聘引进力度。在编制范围内,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分批分期招聘引进人才,逐步优化干部职工队伍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既要招聘路桥、工程管理、财会等专业的毕业生,也要招聘法律、中文、信息化、人力资源和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建立专业结构互补、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关键词】:高速公路;道路养护;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概述:随着社会大众对高速公路管理需求和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的正规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水平,是高速公路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建设为目标,以防堵保畅、征收管理、文明服务、安全生产人力资源、文化建设等工作为重点开展工作,确保为社会大众和经济发展提供“道路品质保持一流、应急保障高效联动、征收管理秩序井然、文明服务不断提升、安全形势保持平稳、人力资源推动进步、团队文化引领发展”的高速公路公共服务。
1 坚持科学养护,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
始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管理、全面养护、确保质量、注意安全、保障畅通”的养护基本方针,从基础性工作做起,切实提高养护管理工作水平,为过往驾乘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行车环境。
1.1规范化推进养护管理
建立健全计划控制、道路巡查、工作例会、检查考核、整改落实等一系列相关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对原有日常养护巡查、日常养护管理等规范和要求进行梳理,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养护管理办法,逐步实现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有针对性地制定养护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开展月度和季度养护工作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书面反馈,提出限期整改要求,通报养护单位,收到了良好成效。
1.2日常养护与预防性养护并举
在全面实施养护维修工程的同时,进一步有融合日常性养护、预防性养护和病害快速抢修。一是加大对日常养护的检查和督促,坚持日巡查制度,养护单位每天安排人员上路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填写和反馈“督查记录表”,确保道路病害得到快速修复,始终保持良好的路容路貌。二是重点加强路面修补、桥梁伸缩缝处治、防排水设施维修等工作,积极探索和应用养护新技术、新材料。出现沥青路面龟裂和网裂病害,及时采取铣刨加铺的措施,保证了良好的使用性能。对路面出现的纵向裂缝,及时采用水性环氧沥青混合料灌缝处理,要做到有缝必灌,有效防止了地表水渗入。对一级公路部分车辙严重的路段,采用微表处工艺进行处理,有效解决车辙路面的积水问题。积极采用LTC沥青再生氧化剂维修技术进行处理,既节约成本,又把影响交通的时间降到最低。针对钢结构桥面存在推移、松散的病害,采用环氧粘结碎石加沥青混凝土罩面处理技术,进行了铣刨重铺。进行水性环氧沥青水泥处理桥头跳车,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及时消除道路安全行车隐患,对桥面T型粱绞缝形成的反射裂缝病害进行了加固处理。对红绿灯路口破损严重的沥青路面进行了水泥路面改造。坚持做到受损护栏及时修复。及时绑扎人为打开的护网,有效地改善了道路条件,消除了安全隐患。四是严格落实桥梁养护工程师、桥梁安全责任追究等规定,一桥一档,对路段内所有桥梁进行定期观测和维护保养,对存在栏杆松动、扶手缺损、锥坡坍塌等隐患进行快速修复,确保行车安全。
1.3应急保畅和联动机制实现长效化
始终把保障道路安全畅通作为运营管理的首要工作和政治任务,一是针对各种恶劣天气频繁发生和复杂多变的道路特情,着力在预防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了恶劣天气及突发事件联动处置、桥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交通事故应急处置、交通管制应急处置、社会治安应急处置、以及雨雾冰雪恶劣天气应急处置等工作预案和操作手册,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确保各类应急防范工作有章可循、随时启动。二是建立和完善了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了应急保障联动大队和预备大队,在各收费站成立了应急保障突击小分队,定期组织召开由沿线交巡警、路政、养排障等相关协作单位人员参加的联席会议,不断加强沟通和协调,及时分析和解决道路安全保畅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三是以指挥调度中心为信息指挥调度平台,与各协作成员单位之间始终保持动态联系和协调,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确保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短的时间处置各类道路特情和突发事件,及时开展交巡警、路政、养排障、施救、消防、急救等单位,联合参加的突发时间应急处置预案演练,为进一步提升应对交通事故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积累宝贵经验。四是根据不同季节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在做到勤于巡查、检查、维护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沥青冷补材料、砂石料、编织袋等夏季防汛物资的储备,以及冬季除雪防滑物资、设备、人员的落实,坚持做到早准备、早安排,确保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各类特情处置工作做到未雨绸缪。
2强化征收管理,确保征收秩序井然
强化征收现场管理入手,不断强化劳动纪律,组织开展业务技能竞赛,切实加大道口保畅力度,保障良好的征管秩序。
2.1道口和广场保畅力度加大
牢固树立“路畅我荣,路堵我耻”的理念,扎实开展防拥堵保畅通工作。
2.1.1 建立和完善防拥堵预案。一是根据各收费站的具体情况,逐站点,逐路段进行推敲和研究,最终确定道口和广场防拥堵预案。结合雨雾冰雪等恶劣天气、重特大交通事故、重要警卫任务、重大节日、恶意堵道等情况,对防拥堵保畅通的应急处置流程和联动协作单位的各方职责进行明确,形成工作方案。二是明确防拥堵保畅通工作的责任人,重点开展特情处置流程和收费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收费效率和快速处置各类特情的能力。三是加强预案演练,提高特情处置效率和效果。
2.1.2 道口防拥堵措施要实实在在。一是在收费站配备喇叭、移动隔离栅、警示标志等应急设施和工具,确保应急车道随时开启。二是不断加强与交巡警等单位的协作,保障收费广场、收费道口的滞留车辆和人员得到及时清理和劝离,确保良好的收费站通行秩序。三是在出现司机恶意堵塞道口的情况下,以保障道口畅通为首要任务,积极采取先行引导和清排障等应急措施,首先保证道口畅通,再对特情进行妥善处理。四是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春节、清明、五一、国庆等节日期间的道口保畅工作,根据不同的节日特点,研究和制订详细的防拥堵方案,提前做好票卡调配和备用金兑换等工作,及时检查和维修系统设备。同时,根据车流量情况,合理调配人员、开足道口,确保车辆快速通过。
2.2征收现场管理健康有序
近年来,我处对收费工作抓细节管理。一是采用日常检查、月度检查、季度检查、年度检查以及不定期检查等多种方式,对收费政策落实、收费道口保畅、优质文明服务、强化劳动纪律、安全工作防范、环境卫生保洁、录像资料审核、票卡管理使用以及各类收费台账记录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二是定期组织召开征收管理员、收费班长、调度员等业务骨干会议,及时交流现场管理的经验和做法,探讨收费现场各类特情的解决途径,有效促进和提高了现场管理能力。三是强化对收费现场的监控管理,坚持文明用语监听,及时提醒和纠正发现的问题,重点突出夜间和节假日等薄弱时间段的稽查,保障现场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2.3征管工作水平稳步提高
一方面要经常组织开展以“技能达标”为主题的征收业务技能竞赛活动,通过学习考核、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全面考核,有效带动了员工学业务、练技能、讲规范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举办点钞、点卡、识别假钞、上机模拟操作等技能训练。再者,要扎实开展“工人先锋号”、“红旗班组”、“五优员工”、“星级收费员”的争创和评比,促进和提升征管工作水平。
2.4有效防范系统和网络安全
三大系统是收费工作的技术保障和重要支撑,为确保系统和网络的安全运行。一是未经允许禁止私自将外来设备接入网内计算机,严格执行出、入机房登记制度,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机房,对征收管理计算机进行封闭式上锁管理,钥匙由专人负责保管。二是严格遵守操作权限和范围的要求,确保“专机专用”,定期更换系统计算机登陆密码。三是加强系统维护,从故障报修流程、安全网络防范等各方面对维护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了外场、收费站三大系统设备巡查制度和维护人员节假日驻点保障值班制度,定期对全程监控设备,尤其是智能摄像头进行清理维护,确保及时巡查、发现问题、快速处理。
3营造温馨环境,确保文明服务上水平
高速公路作为基础性、服务型行业,要始终把营造温馨服务环境作为运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工作目标。我处在总结多年来文明服务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索优质文明服务方式,落实优质文明服务措施。一是结合工作实际,对全处征收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了规范,制定微笑服务、温馨服务工作流程,明确和细化收费工作中的微笑标准和动作标准,对文明用语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设定特殊环境下的服务用语,使得收费人员的语言更加甜美、笑容更加灿烂、手势更加温和。二是持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把微笑服务技能、收费手势动作、仪容仪表规范等作为日常业务技能培训的重点,下发文明礼仪规范手册,定期组织开展考核验收,确保人人过关。三是扎实开展优质文明服务竞赛活动,重点加强收费员工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教育,通过对服务明星、微笑之星、温馨使者等优质文明服务能手的评选,不断激发员工服务驾乘人员的热情。同时在高速段所有收费亭内安装了智能广播系统,起到了适时调节工作气氛,缓解工作压力的作用。通过对站容站貌和环境卫生的整治和规范,有效营造了优美温馨的缴费环境。四是进一步规范投诉受理流程,处理征缴矛盾时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妥善处理现场出现的各类矛盾,积极提升社会满意度。
4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发展
始终牢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与管理工作。一是健全安全责任网络,及时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确保人人都是责任人。二是结合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和重点岗位,制定下发了驾驶员、水电工、无人机房等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三是建立季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长效机制和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广泛开展安全培训,重点是收费现场安全教育、消防知识讲座、电工进网证审核。每月组织一次驾驶员安全集中学习,积极开展消防演练、安全知识考试等等,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四是定期组织收费站管理人员和全处水电工,侧重于发电机组、配电柜、高杆灯、污水处理设备、消防泵等五大类机电设备维护保养的经验进行交流,挑选业务能手进行示范操作,有效提高了水电工安全操作技能。五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结合安全生产1000天、安全生产月等安全主题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做到:每月经常查、季度定期查、重大节日提前查。根据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有效防范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5发展企业文化,确保以文化引领高速公路持续发展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中,文化越来越成为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先进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塑造高速公路特色管理模式、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造就高素质员工队伍、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加快高速公路持续有效和谐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高速公路在长期管理实践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培育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高速公路管理应该更加注重管理创新,为实现新的发展目标,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要尽快建立控股系统统一的企业文化体系,加大整体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促进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对高速公路持续、快速、率先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对高速公路基层服务单位的文化将设提出了更高、更管用、更贴合实际的要求,及时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绩效硬实力,我处在工作实践中总结提炼的“稳、实、新、正、严、和”的“六字”团队文化,为我处的发展催生战斗力、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6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地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方法、新机制,
公路运输经济 管理
一、强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交通运输对于我国各地区的发展和城市之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公路运输进行有效的经济管理,不仅可以大力的促进地区与地区之间在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的交流,同时还有效的带动了地方经济水平的全方面发展,为地区商品的及时供给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时还保持了物价的稳定性,从而全面的带动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发展速度。
1、保证地区商品的正常供给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公路运输模式是我国常用的一种物流手段,它具有稳定、安全、经济等多个特点,广泛受到商家们和买家们的青睐。商品的正常供给是维持物价稳定的必要条件,当经济市场出现商品供应不够时,商品的价格将会出现上升趋势的状态,当通货膨胀时,商品的价格又会下跌。因此,为了维持地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对公路运输采取经济管理手段十分必要。
2、保障财产运输的安全
公路运输是我国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每天的运输量数目非常可观,为了保证进行公路运输当中财产的安全,加强公路运输的管理显得至关重要。对公路运输经济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公路运输的整体水平,为所运输货品能够安全抵达目的地提够了有力的保障。
3、满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衍生出市场经济,而交通运输业则是市场经济的关键环节。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各类公共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建设与完善,从而来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促进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
良好的公路运输能力能够吸引外资企业在该地区的投资,推动本土经济及该地区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从而促使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往来。因此,加强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力。
二、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在不同的地区逐渐对地区经济产生着重要影响,并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关系。
(1)公路运输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尤其对于内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公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中是关键部分。公路运输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及公路网的日趋完善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公路在当代已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2)公路运输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周边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要致富,先修路已为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经历所证实。一个区域公路网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当地及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公路建设的适度超前,会起到促进、支持当地及相关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公路建设的滞后,会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
(3)良好的公路运输能力,能更好的吸引外资,促进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的发展,以及同周边地区的经济往来。为了支持、促进当地及相关地区的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公路建设也必须保持适度超前。
(4)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良好协调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谐产生活力,和谐创造需求。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基础作用的公共交通建设,也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解决和改善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问题是普通百姓生活的主要诉求,社会主义公路运输体系的建立,其宗旨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公路交通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以促进建立一个和谐的公路交通体系。
三、强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策略
1、加强公路运输成本管理,实行全面预算
要实现公路运输成本的管理,就必须做好工程的全面预算,将施工成本降至最低,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的持续发展。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是发达国家在多年的经济管理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其作为一个预算体系,是综合考虑了各个责任单位的责任、利益和职能,通过监督、激励和分配等手段,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工程的预算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路施工企业的成本水平。因此,做好公路运输成本的管理,就是要充分地做好项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对比选择较好的材料供应商,制定好项目的成本计划,为工程的顺利完成奠定全面基础。
2、要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要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使之既满足运输业发展现状,又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立足于现实又高瞻远瞩的政策和规划。要做到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双向结合。二是要多方筹集资金,以雄厚的经济基础来推助改革的顺利进展。例如可以采用公路运输费鏖战基金、增加政府投入和拓展筹资渠道等来提高公路运输的投入等来做好这项工作。
3、借助行政手段
公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运输业以及经济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但是由于公路建设过程相对较长,建设中需要的资金比较多,投资的收益比较缓慢,如果仅仅是由一些企业进行相应的投资和市场化的管理,难以更好地完成公路建设。因此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行政化的市场手段,保障整个公路建设顺利进行。政府对于公路经济管理的干预不仅仅是保障公路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同时也与公路经济管理运行时间相对较短有关。政府可以赋予一些企业特殊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允许企业垄断经营某条高速公路,但同时要对其进行治理,治理方式就是以特许经营为特征的微观规制。
截至2015年,我国的高速公路的修建里程已达到十二万公里。高速公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建立科学的经济管理体制为其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在高速公路建设、维修、养护等的过程中,都需要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对相关的操作过程进行规范管理,这是确保高速公路建设的前提保障。经济的发展需要道路的支撑,特别是高速公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当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呈现出一些特征,比如说工程建设体系投资较大、规模复杂;资金密集等。另外,高速公路管理方面,对于经济管理方面关注不强,同时缺乏有效且规范的经济管理体制,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不是很高,这一系列的因素造成了我国高速公路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不足。[1]本文主要就新时期我国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新特征、加强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建设的意义、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完善措施等三大方面进行论述。
2新时期我国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新特征
2.1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信息科学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表现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就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强转变管理的理念,提高工作人员的适应性。特别是国家采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这些政策,更需要就高速公路建设及管理方面制定更高的要求。
2.2来自国际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领域积极“走出去”来适应全球化的环境。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有关经济管理方面的要求被提上日程。在高速公路领域,需要结合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体制来应对国际的挑战。
2.3信息技术化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环境下,任何行业领域都离不开信息及科学技术。具体到高速公路建设领域,就需要高速公路在经济管理方面需要紧密结合最新的技术及信息,通过不同地区及国家间的交流及时完善管理办法,做到与时俱进。
3新时期加强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建设的意义
3.1国有资产的保障
高速公路属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在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同时,高速公路属于国家管控,并通过下放到市场的方式为高速公路建设注入活力和创造力。高速公路建设是为了保障国家经济的发展,并同时方便百姓出行,为广大百姓造福。作为国有资产的一部分,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我国高速公路规划及建设进行市场化改革后,会存在管理形态、投资主体、经营管理主体等多样性的特点,但高速公路的最终所有权依然归国家所有。[2]因此,依照法律法规对高速公路实施管理,保护高速公路的设施,是国家及相关政府的权力及职责。
3.2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某个阶段后必然会产生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环境下,不管是公有制或者是私有制,必定要运用市场经济体制进行运转。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一部分的高速公路建设,它是国家经济发展运行的重要因素。道路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物流的快速运转,并且拉动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最终加快国家经济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国家的生产力进步。
3.3方便百姓出行
自古以来,道路建设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都必不可少,道路建设也关乎着百姓的日常生活。现代社会,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频繁,更需要建立高速公路来方便百姓的出行。
4新时期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完善措施
4.1通过宏观调控方式来确保责任制度落实到位
高速公路自身的特征使其具备了相比其他领域更高的风险性特征,另外,当高速公路施工结束后资金方面并不会立马回收。因此,为保证高速公路的健康运转,需要在运行的效率方面进行加强管理。因此,在政府方面,就需要加强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为事后的相关情况及时解决负责。
4.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高速公路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最终目的是达到高速公路科学化管理的目的。制定科学有效的法规有利于为高速公路的经济管理提供法律保证,使其管理者和执行者能够按照法律法规执行任务和处理问题。当今社会,高速公路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确保相关工作人员按照法律法规行事是高速公路能够在健康环境中运行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4.3加强成本管控
首先是提前预算施工的成本费用。一方面是需要对成本进行预算,对项目成本的相关费用进行严格管控,做好施工预算的工作。另一方面是注意计划施工的成本部分。在发生实际开支之前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各种费用进行预算管控,综合考虑材料和成本,将施工失误降到最低。[3]其次是加强成本管控。高速公路建设属于投资量巨大的行业,在我国投资量有限的情况下,更需要就高速公路的项目进行开发,确保国家将高速公路建设下放到市场的环境下得到社会资本的回收。另外,如果资本投入得不到盈利回报,相应的公司企业也会退缩受挫,最终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
4.4加强高速公路的信息化管理
将信息化运用到高速公路的建设中能够降低公路建设维护的成本,同时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高速公路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相比之前的高速公路管制,实行信息化之后,高速公路管理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工作人员,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岗位,防止部门之间的冗杂现象,同时也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一方面能够节约运行的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对高速公路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查询,保证高速公路为出行的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务。
5结论
总之,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家高速公路的建设及经济管理也需要跟得上时展的步伐。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高速公路在具体的管理运行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问题,但通过各方的学习改善来实现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兼顾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因此,更需要在实际的管理当中不断地汲取经验,对一些先进有效的方式进行借鉴利用,总结更好的方式,最终实现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健全完善。
作者:庄勇智 单位:内蒙古锡林浩特养路工区
参考文献:
[1]刘奕.高速公路经济适应性理论与评价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2013(10).
陈宗波
仁怀市公路管理所 贵州 仁怀 564500
摘要: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地基础保障部分,是“村村通”工程的主要任务。但是在当前农村公路工程的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加强
对其问题的解决就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就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加强解决的措施,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
鉴。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问题分析
一、农村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质量不高
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要求不算很高,但调查发现,近年修建的农
村公路,能达到质量标准的并不多,大多数农村公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质
量问题和隐患。例如:一是未按要求设置错车道、涵洞、边沟等配套设施;
二是路基松软地段未处理平顺和压实,就直接灌注砼路面,而导致砼板厚
薄不一,路面强度不够;三是工程材料配比不达标,质量不合格,甚至在
施工中偷工减料,导致所修乡村公路成为“豆腐渣工程”、前修后烂等问题。
2.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进展缓慢
很多农村公路建设施工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施工技术水平无保障
性,也给工程监理人员增添了严重的负担,不少监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
了具体施工等工作中而淡化监理职能,致使工程进展缓慢,质量低劣,返
工不断,不但拖延了工期,难以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完成工程任务。同时也
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本就不足的工程经费更加紧张。
3.农村公路建设的安全设施不齐全,存在严重的交通事故隐患
由于农村公路的修建受地形、地质、气候等条件的限制,因此,设计
要求比国、省、县道公路均低,加上在实际施工操作时,受经费、材料和
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少乡村公路弯急、坡陡、路滑,危险路段、桥梁。
上述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严重的交通事故隐患。如不引起各级重视,将会
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4.建设资金筹集困难
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体制决定了公路建设资金筹措的难度越来越大。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支持投入的资金,占农村公路建设
资金总量的80%以上。“民工建勤”制度的确立和执行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但近年来农村费改税后此制度似乎将难以施行。由于贵州省地处,经济发展
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各项资金投入较为困难。
5.相关建设未考虑后续发展需求
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虽然发展较快,但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
使规划思想在实际建设中无法得到应有体现。农村公路的主要功能是解决
农民出行和生产便捷问题。但受自然条件制约,村民和田土很难集中分布,
特别是丘陵山区的农户一般都是散居在各个山弯僻处,土地大部分分布在
不同的地形地貌上,也很少集结在某一区段内,公路的服务功能难以得到体
现。而地方在进行农村公路建设时,很少经过相关公路交通科研部门科学规
划,建设的农村公路往往不能考虑后续未来发展需求。
二、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对策分析
1.提高认识,加快村级公路的发展步伐
农村公路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一
定的重要地位。是我国公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开拓农村
市场,加强城乡交流,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调整农业生产布局结构,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是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建
设,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的大局。因此,在公路交通建设中,
坚持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实施西部大开
发战略相结合,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村扶贫开发的山、水、林、田综合
治理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和旅游业、矿产资源开发相结合,提高领导服务质
量、加强技术指导工作,注重科技进步,注重生态环境,确保公路网,建设均衡
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建设。
2.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科学规划
坚持规划优先的原则,研究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方案。从农村社会经济发
展和农民群众出行的实际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小城镇建
设、扶贫和旅游资源开发等要素,重点应抓好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以及
连接国省干线的“出口路”、循环路网建设,抓好资源利用、贫困地区联片
开发的“经济路、产业路”建设,抓好通往交通闭塞乡镇、行政村的“通达
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要与村镇整体发展规划结合,与合乡并镇结合,与扶
贫开发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结合,最大限度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使农村公路建
设实现从单纯的总量计划控制到工程项目、公路网络布局合理规划的转变,
达到优化路网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有序协调发
展。
3.充实农村公路建设技术力量,严格工程质量监管
实践证明:施工监管人员素质高,业务熟练,监管到位是确保农村公
路建设质量的根本保障。如何使众多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得到保障,已成
为有关部门的当务之急。作者认为:第一,应对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通过送
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进行农村公路工程施工和质量监理等专业知识培训;
第二,分片区对各乡、镇、村分管公路建设的领导和有关人员进行上岗培
训,使他们掌握有关政策,施工程序,质量监督等基本方法;第三,购买
试验设备,成立工程试验室,并聘请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化验员,对全县
“农建项目”进行跟踪试验检测,用试验数据指导和监控工程质量。
4.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公路建设投资新机制
农村公路是服务于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公共产品,应建立财政投入
为主的农村公路交通投资机制。省(区、市)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要发挥主导
作用。同时建立国家和省(区、市)级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较为稳定的投资来
源。逐步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
与的多渠道农村公路投资新机制。 一是建议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按照
“科学发展观”的规律,联系当地实际,合理规划有序发展农村公路;二
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各乡、镇、村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有效方式筹措资
金;三是联系实际调整乡、村社投资比例。
5.设置交通安全设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农村公路行车安全,是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和有
关部门足够重视。一是建议公路有关部门在测设规划农村公路时,从确保
安全的角度出发,尽量降低坡度,增大弯道半径和增加弯道路面宽度,施
工单位和监理人员也应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施工;二是由主管部门和安全部
门统一设置急弯、陡坡、危险路段以及桥涵等处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限载、
限速等标志,并增拨或事先在总投资中提留专项经费,统筹安装到位;三
是建议统一在农村公路进出口设置醒目的限制超重、超载的大型车辆进入
标志。各乡、镇、村也要落实专、兼职路政管理人员,管理农村公路,并
由市公路管理部门统一对其进行培训指导和按政策制订车辆违规处罚措
施,举报奖励办法等,才能有效地预防农村公路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确保
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束语:
正所谓的“要致富,先修路”,交通不便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因
素。所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村公路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
取措施来加以弥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建设,让农村
公路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
实现共同富裕服务。
参考文献:
[1]彭春蕾. 浅谈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监控和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11,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加快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铁道部、交通运输部相继推出3.5万亿元铁路建设计划和5万亿元交通建设计划为契机,两省市共同争取国家支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区域内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工作汇报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强化农业合作、拓展金融商贸合作推进电力开发合作,积极加快相关项目建设、加强建筑市场合作,具体材料请详见:
今天双方签署的会谈纪要,就进一步深化十个方面的合作达成了共识:
一、加快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铁道部、交通运输部相继推出3.5万亿元铁路建设计划和5万亿元交通建设计划为契机,两省市共同争取国家支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区域内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深化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生态水源保护林工程、森林保护、实施“稻改旱”工程、水资源环境治理、水库上游矿山生态恢复、区域空气质量治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三、强化农业合作。鼓励北京企业在河北省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北京市为河北省的蔬菜运输车辆进京提供便利;河北省做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生产,为北京市场提供稳定的蔬菜供货渠道。
四、发展旅游合作。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共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治理,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展旅游景点联合促销。
五、扩大教育合作。建立冀京高校干部交流挂职制度,支持两地高校进行校际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冀京人才需求信息平台或人才市场联系基地,为双方用人单位和学校毕业生提供相应服务。
六、拓展金融商贸合作。支持相关银行在河北省设立分支机构及参股河北省地方商业银行,支持北京产权交易所和河北省产权交易中心开展合作。加强商贸流通市场建设合作和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培训。
七、健全劳务市场合作。定期互相通报劳务供求信息。河北省在京建立劳务输出服务机构,组织好劳务输出,双方加强用人单位监督治理,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八、推进电力开发合作,积极加快相关项目建设。
九、加强建筑市场合作。发挥建筑市场各自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构建共同建筑市场,力争用三年左右。
1在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中,需对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
目前,在公路施工技术规范中,对施工质量管理提出的一系列控制指标,是解决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手段,也就是说,对于各个控制指标要有相应的计量检测仪器和计量检测方法。譬如,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面材料的制备、摊铺和压实这三个主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前面已讲过路面材料的制备离不开严格的计量检测和测试手段。摊铺和压实更离不开严格的计量检测和测试手段。在进行路面的试铺和压实时,试验工程师应测试摊铺温度、碾压温度并作出记录。并按照规范规定进行规定的和其它检测试验,以便获得最佳的碾压遍数、松铺厚度等经验参数。而后对试铺后的路面进行测量,检查其标高、平整度、路面横坡是否合格,并随机取样试验,检查密实度和厚度。当路面面层施工正式摊铺后,监理工程师应不间断地对试验室、拌合厂、运输、摊铺、压实进行监督、检查、测量、抽样试验。直至面层摊铺压实完工交付验收。
2在工程完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中,需对承包人所完成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和评定
检查所完工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有关的质量标准。在工程质量的验收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每项工程完工后应进行的检测项目和标准。科学的计量检测技术是进行工程完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的必要手段。譬如,沥青面层外形尺寸技术指标的验收检测是通过几何量的计量才能实现。目前我区正在修建的高等级公路中所用的一些几何量计量仪器,如平整度仪、水平仪等是从国外进口的,这些先进的计量技术成果的应用,对高等级公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也推动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发展。在对路基、路面进行质量验收时,国内常采用环刀法和灌砂法测定密实度,这些方法需要在路面上挖坑取样,不仅速度慢,费人工而且会破坏完好的路面结构,既影响了路面的美观,又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目前国外利用电离辐射计量技术研制的核子密度仪广泛应用于我国公路工程检测中,它是一种全表面型的密度与水份测定仪。它不破坏土基或路面结构层,测量迅速准确、微机处理功能齐全。目前我国在计量检测技术方面逐步向国际靠拢或接轨,高精度、小型化的计量仪器不断得以应用。大力开发应用连续自动计量设备及其它先进的计量设备;研究大流量、高速计量设备的实物检定技术。公路工程自动化检测仪器向小型化、便携式方向发展;开发和推广应用适合施工和监理单位使用的轻型、简便、快速的检测仪器。准确的计量器具和科学的计量检测手段为指导、控制和评定公路工程实践提供科学的检测结论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3对加强试验检测工作,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的一些建议
3.1进一步加大对专业型试验检测机构的扶持
专业型试验检测机构是指那些拥有专门试验检测人才、专用试验检测设备、只能承担单项或少数几项试验检测工作的机构。由于这类试验检测机构所能承担的试验检测项目较少,按资质等极标准,很难对这类试验检测机构进行认定。但这类试验检测机构在试验检测市场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其试验检测水平、技术能力在交通系统属于领先地位。一些国家重点试验室、省重点试验室都属专业型试验室范筹。这类试验室主要有:土工类、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类、钢绞线类、桩基检测类、软土地基处理检测类等。
3.2要充分发挥科研型试验检测机构的作用
科研型试验检测机构是指那些人员技术力量强、学术水平高、具有先进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在承担试验检测的同时,还承担相应的科研工作的试验检测机构。这类试验检测机构一般为数不多,但是他们代表着交通工程试验检测的最高水平。这类试验检测机构科研和试验检测相辅相成,以科研促进试验检测技术的发展,以试验检测技术带动科研水平的提高,可以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设备优势,为交通试验检测工作服务。
科研型试验检测机构对交通工程试验检测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代表着交通试验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这些试验检测机构紧跟时代步伐,经常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积极引起先进的检测技术,提出新的试验检测思路,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试验检测方法,以适应交通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其次,代表着交通试验检测技术的先进水平。这些试验检测机构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试验检测设备,拥有高水平的试验检测队伍,可以承担非常规性的试验检测工作,在交通试验检测市场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对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三,充分发挥了试验检测工作为工程质量服务的特点。这些试验检测机构,利用先进的试验检测设备,优秀的试验检测人员,在对工程材料进行试验检测的基础上,对材料优选、材料级配、施工工艺控制、质量保证措施提出独到的见解,并积极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努力提高交通工程建设质量水平,充分体现了试验检测工作为工程质量服务的特点。
鉴于科研型试验检测机构具有的特点,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带动交通试验检测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3.3应进一步加强对试验检测市场准入的管理
关键词:公路建设;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supervision work, and expounded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control of each stage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put forward the method to solve.
Key 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41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强大,公路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世贸组织后,公路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也是日新月异,投入营运的各等级公路越来越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公路行业也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多方面都期待技术上的创新。由于公路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设质量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检验等特点,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建设高质量的公路,保证公路的稳定性与行车安全,必须对公路建设各个阶段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1、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有利于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监控作用。为此,即要加强“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控制和各层次的职能,又要理顺“三者”的关系,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单位三者的关系。即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的关系,是依据工程建设发包和承包合同或协议,构成承包和发包的关系;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通过监理规范服务条款或合同确认职责、权限和经济关系;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没有合同关系,也没有任何经济关系,而只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同时,还要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监督、检验和质量管理机构:(1)监理工程师依据监理规范和监理合同、独立、公正地行使监理职权,对建设单位和承包(施工)单位均具有监督权,以负责保护双方利益。(2)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质检和抽检,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3)施工单位要成立各施工组的质量管理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对施工质量负责。 2、加强质量监督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质量管理总目标,也是为质量管理创造前提条件的最基本的工作。只有重视基础工作,才能坚持做到施工中的“四有”、“五化”,即:有方案、有标准、有制度、有目标;施工规范化、操作规程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数据科学化,才能确保建设总目标最合理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各项工程的设计资料、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点,质量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工程监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文件资料,业主、监理要统一印发至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使其人人目标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现代工程建设要注意技术美学和环境美学相结合,强调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统筹考虑。各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等文件,在开工前送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审批。
(2)强化检测工作。检测工作的加强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为强化检测手段,要求各级公路部门和施工单位建立健全中心试验室,配专职人员负责常规试验和抽验工作,要根据公路建设的要求拨发专款配置相关检测仪具。
(3)重视质量信息,用数据指导施工。工程项目建设在开工前,由建设单位(指挥部)将各种原始记录表、检验记录表、测试报告表及统计表格等发至施工单位,并规定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定期报送各种资料。通过检验测试人员提供的资料,及时掌握现场随时发生的质量情报和数据,以便及时分析质量动态,采取应急措施。
(4)建立健全责任制。建立和健全质量责任制,制定各级职责范围,实行联质奖惩制,发挥经济制的作用。
(5)重视技术培训,加强质量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技术培训班,可利用施工现场举办工程质量研讨会,总结交流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同时,要加强工程技术的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理论、新材料和新工艺。
3、加强公路建设各方面的质量控制
3.1公路规划阶段的质量控制 公路建设规划阶段,即公路施工建设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公路建设质量进行控制:
3.1.1各项准备工作应严格按程序进行,并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工程承建应引入广泛的竞争机制,尽可能让多的有建设资质的单位,参与工程竞标。这样即有助于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更有助于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此外,材料采购也应按照国家对相关公路建设等级的要求,通过竞标确定材料采购单位。最后,项目的外包、材料的采购以及其他各项工作,都应该在上级监督单位下进行。对准备工作中出现的错位及时纠正,确保后续工程顺利进行。
3.1.2科学合理规划公路路线,确保公路质量。公路路线合理规划的目标是:一、保障公路建设质量;二、降低公路建设成本。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应对公路将要经过线路的地质、水文等环境进行勘测,尽量减少对农田的占用,尽量避开地下暗流,地质灾害易发或多发地段。
3.1.3根据公路建设等级要求,选择建筑用料,确保公路建设质量。由于公路建设等级以及公路沿线地质与水文环境不同,必须选择相应的建设用料,如路基铺设所用沙石颗粒大小、桥梁建设所用水泥等级与标号等。 3.1.4最后,应对整个线路规划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以保证高质量工程的可实现性。规划完成的公路建设路线,提交给上一级技术监督小组进行评估,这些评估主要包括建设成本评估、对沿线环境影响评估、对一些关键技术的可实现性进行评估。经过评估,对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
3.2公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3.2.1 控制施工人员质量。施工人员构成、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以及专业技术水平,对公路建设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只有建立一个优秀的施工团队,才能确保公路建设质量。
3.2.2控制工程材料质量。合格的建设用材料,是公路建设达到优质的保障。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几个方面对材料质量进行控制:一是确保材料从具备生产资质的厂家采购。材料采购时,必须要求销售方提品出厂证明、技术合格证或者产品质量保证书等。二是对于建设中的主要用料,应由监理工程师进行样品检验。三是对于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进行配和比生产试验,达到要求方可对这些材料来进行采购。四是对于桥梁架设用的钢梁这类关键材料,不仅要对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还要对其产品进行强度、韧度检测,甚至派出专门的人员驻厂,监督生产企业的生产。
3.2.3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和科学施工方法。在公路建设中,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同样对工程建设质量有重要影响。尤其是桥梁、涵洞以及地下排水系统等关键部位,施工质量的优劣,对整条公路建设质量有重要影响。此外,科学是的施工方法也很重要。如雨天施工方法、严寒气候下的施工方法等。只有采用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法,建成后的公路稳定性和安全性才有保障。
3.3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以前的所有工作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查和考核,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补救的尽量补救,对于无法补救的路段,要进行新建或重建等。这些检查包括路面强度、平整度、桥梁的设计承重等等。只有路面强度达到要求,路面才不易塌陷、开裂;只有路面平整度合格,才能保障行车的安全性、平稳度以及舒适性;只有桥梁强度和承重达到要求,才会避免今后使用中发生大的桥梁交通事故。
3.4 完工后的质量控制 在公路建设中,工程竣工并不意味着这条公路所有工作的完成或终结。由于公路在今后使用中,还会出现路面开裂、塌陷,甚至是路基被冲毁、桥梁边坡塌方等问题。因此,在公路完工后,必须成立专门的机构,对今后公路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即完工后的质量控制。完工后质量控制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定期对公路路面尽心维护、对道路两旁的边坡进行保护、绿化固坡植被进行补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