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资源网络

资源网络

时间:2022-06-27 07:50: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资源网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资源网络

第1篇

关键词: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教学资源;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092

现代社会网络迅速普及发展,因此提供高素质计算机人才成为国内各高校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网络程序设计是现代高校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产生较大影响。然而对目前国内高校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网络程序设计课程建设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如网路课程资源缺乏、师生互动及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缺乏等,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因此探讨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的优化措施及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1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概述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主要内容为Java语言基础知识、多线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文件操作等,在整个Java平台架构的授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传统桌面应用程序设计已经不再是程序设计的重点,逐渐被Web应用程序所取代。HTTP为Web应用程序的核心通信协议,而Web信息多采用HTML语言对用户传递信息,主要为一组动态网页及静态网页构成。常规状态下,浏览器提供给用户的网页是静态的,然而互联网发展速度较快,现代社会中,普通静态网页无法满足网上信息交流,这就使得动态网页的推广及普及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高校相关专业已经对教学计划进行了有效改革及系列的调整,特设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等。网络程序设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通过教学有效提高学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能力,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培养,从而为国家建设提供专业、高素质人才。网络程序设计课程具有其自身特点,内容丰富,需要学习的知识量较大;面向对象,高度抽象;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及实践性,同时知识掌握难度较大。

2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是知识结构驱动,教师对一门课程知识结构进行分析,按部就班的根据教学目标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虽然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实例,然而对于整个教学课程而言,实例仍然相对独立,与课程之间联系较为薄弱,教师采用实例仅是为了知识点的讲述而选用,实际意义并不明显,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很难根据实例、知识点等进行操作,对本课程的整体知识框架的掌握能力较差,知识应用难度较大。

传统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存在目前国内教学普遍存在的缺点,在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中,教师为课堂中心,课程内容主要为讲,而学生的动手、练习能力并未被重视,在教学中,学生未能参与,较大程度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同时学生知识掌握受到教师主观性的影响,因此与教师教授情况有着较大关联,知识点掌握极易出现不系统化、零碎等特点。学生仅是学习理论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下降,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总之,传统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语法知识,轻编程思想、重课堂学习、轻课外学习等现象,同时教材内容与技术发展未同步,明显滞后,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成为广大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3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的应用

3.1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设计。在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的设计中,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四维模型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思维模型中,信息.人员.过程、技术为核心要素,同时四者共同发挥作用,互相补充。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导航信息、基本信息、参考信息、内容信息等,如电子教案、学习指南、课程标准、试题库等。人力资源主要为专家、教师及同学,在学习及解决问题过程中,三者互动、互相交流、答疑,同时合作完成。过程资源是指学习者将网络作为学习工具,在学习的过程中与他人、机器之间互动时产生的所有再生资源,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行为、结果等监控、记录及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技术资源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物质工具资源,主要包括教学系统、技术设备等资源,同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时运用的策略、技巧、方法等,其中蕴含的教学理论、思想等亦包括在内,如常见问题、编码规范、安装演示视频、常用工具等。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主要包括教材、资源库、后台管理与互动交流共四大模块。(1)资源库,对以往多年的实验、理论、课程设计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总结,主要有项且开发实践的工具库、教学标准制定的各种文件、项目驱动的教学案例库、针对初级阶段和实践教学的试题库、自评自测的习题库及课后练习等,资源库内容展现方式较为全面,主要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2)主要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发的纸质及电子教材,同时由多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及专家进行修正完善,从而更加全面的补充课堂教学;(3)互动交流,辅助答疑及心得交流为主要两大板块,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学生间、师生间交流少的问题,为学生及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学生及教师能够在这一平台对日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提问,学生主动思考能力提高,同时学习兴趣明显提高;(4)后台管理,教师可通过这一平台监控学生的日常学习,通过对学生登录网站情况、作业上交情况、在线考试及提问次数等对学生的学习详细了解,从而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3.2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实际操作。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构成体系为学生自学需要的教学资源的教学服务及管理支撑体系、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料两类,针对上述两个体系的需求,在网站建设中数据库服务器以MVC--三层架构、以SQL Server2005为主,web服务器以Tomcat为主,建模工具则采用Rational Rose。界面设计,课程资源、课程介绍、教学视频、课内联系、互动交流、实战演练及相关资源为一级导航。数据库资源主要包括上传文件信息表、用户信息表、学生成绩信息表、帖子信息表、留言信息表等。关键技术主要为Ajax技术、基于MVC的三层架构(主要包括业务逻辑Model、用户交互View及沟二者沟通桥梁Controlle)。

4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应用效果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在教学中推广使用,课堂教学得到明显提高。在社会实践中,对就业情况进行调查观察,结果显示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与以往比较明显提高,而对聘用单位HR进行交流时,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较高,学生上手快、能力强,同时后劲足。通过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中的应用,学生的学习能够良好展开,课程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传统教学中出现的缺陷等均被有效的解决,学校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而教师的教学能力亦明显提高。本网站在其他程序设计类课程中能够得到推广及使用,在相关课程的实践、改革中,借鉴及指导作用明显增强,在教学中应用前景良好。

5 结束语

传统网络程序设计课程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网络程序设计的方法及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因此探讨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方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活动的更好进行有着显著的意义。在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采用资源网站辅助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克服了传统教学的缺陷,同时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因此可在教学课程中不断的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宛楠,张义.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12):32-33.

[2]Artrick J.Lynch S H.李静,译.优秀网站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4.

第2篇

关键词:农村档案 网络平台 共享

中图分类号:D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281-02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数字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档案管理部门只要抓住这一机遇,学习掌握和运用当代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快农村档案工作融入信息社会的步伐,就一定能够推动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就可以使全国档案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建设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必要性

1.建设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加快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构建现代档案管理体系的客观需要。2010年10月27日至28日,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会上指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基础工程,是反映广大农民迫切愿望的一项民心工程,是反映农村档案工作新方向的一项带动性工程,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十二五”期间把农村档案信息共享作为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就是通过采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和完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应用机制,推进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的步伐。“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村档案信息化共享工作要以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载体,做好农村各级档案馆(室)信息资源联合目录服务、数据同步接口服务、资源定期发送服务、数据适时更新服务,不断提升农村档案资源配置与管理水平,丰富完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利用网站上传开放档案目录或开放档案全文,实现档案远程利用。

2.建设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转变档案服务方式,加强农村政务公开、密切农村基层党委政府与农民群众关系的有效措施。我国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各级档案信息部门存在于相应各级政府机关内部,农民群众查询档案极不方便。建立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各级农村档案部门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把贴近农民实际需求的农村政策文件、政府公开信息、馆藏档案资料等上传到网上,农民通过互联网在家就可以查阅所需档案信息。建立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与政府电子政务系统无缝链接,对电子政务系统中已有的文件资料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涉农电子文件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提供利用,为农民群众和社会公众提供统一有序、权威全面、高效快捷的信息服务,真正实现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搭建起政府和农民群众沟通的桥梁,树立起政府良好的形象。

二、建设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可行性

1.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为建设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了美好前景,海量存贮技术的不断成熟为人们集中管理电子文件提供了可能;大容量硬盘和磁盘阵列等为电子文件的生成、归档提供了基础;磁带与光盘备份技术的推陈出新为电子文件的脱机备份与物理归档打开了方便之门;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广泛使用以及应用软件对于数据兼容性的发展取向,为电子文件在不同平台上的创建、读写与传递创造了条件;网络互联及带宽的高增长为电子文件的广泛利用提供了舞台。全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搭建了平台。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建立了党政办公内外专网,联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覆盖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依托各级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利用现成的网络资源,成为电子政务系统的配套项目来实施。这样既可以节约投资,又可以缩短工程的建设周期。

2.国家档案局开展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2008年,国家档案局提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并把它作为农村农业档案工作一项新任务。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指出,“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2010年10月,国家档案局在山东青岛召开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会上确定,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档案局将把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作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也作为全国档案工作的一个亮点来抓,争取在“十二五”期间,使这项工作取得突破性和实质性进展。具体地说,就是要争取在全国90%左右的农村实现各种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其中,确保东部地区省份有80%左右、中部地区省份有60%左右、西部地区省份有40%左右的乡镇和村,要实现网络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

3.农村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目前,全国已经全面启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各级档案部门也都提高了对农村档案信息化工作的认识,狠抓农村档案资源建设,从农民群众身边产生的,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入手,在采集整合档案馆、乡镇、行政村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同时,积极与民政、农业、林业、水利、社保、公安、卫生等部门联合,实现有关涉农、涉民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和资源共享,构建尽可能覆盖农村各方面和广大农民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库。同时,全国正在推进涉农档案专题目录的数字化和上网工作,推进各级政府公开信息在农村的网上查询工作,推进农村档案信息服务利用共享平台建设,为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三、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原则

1.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国各地根据农村档案信息化的现状,可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建设,逐步使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趋于完善。

2.坚持业务驱动、发展导向原则。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包括档案数据库建设、信息查询系统建设、网站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电子邮件系统建设、数据交换系统建设等基础应用系统建设,集中整合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软、硬件资源,统筹全网安全保密设施建设,实现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在各级档案部门之间共享,全国农村群众和社会公众都可以通过信息中心平台实现共享。

3.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在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既能满足目前需求、又能兼顾长期发展和扩展的需要,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选择业界性价比高、性能稳定的产品。

四、建设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几点建议

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通过3~5年建设,建成面向为全国农业发展、农村管理、农民生活服务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根据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总体进度,可采取分为筹备、全面建设和完善提高三个阶段,各阶段承担不同的建设任务。

1.筹备阶段主要任务。

一要示范带动,夯实基层农村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基础。各省按照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下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办法》(档发[2010]3号)文件精神,加大农村档案建设人、财、物、政策投入力度,切实抓好农村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经济条件好、档案管理基础好的县,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验收标准》要求进行验收,实现农村档案示范县建设目标。加强和督促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建设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要狠抓人才储备,强化县、乡、村三级档案人员培训机制。“加强档案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不断为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省级档案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县级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乡级档案部门也要定期对农村基层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熟悉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和系统软件,能管理与维护系统,排除一般故障,进行日常维护,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要科学论证,争取项目,将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纳入全国农村信息化工程、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项目。在《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大力发展农业农村公共服务”部分指出,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推广和应用,稳步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力争使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实现覆盖最大化、政务网络化、应用平民化、效果最优化,切实解决农业农村信息服务问题。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在《关于开展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办函〔2011〕99号)提出,在全国选择10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用一年左右时间,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因此,各省县级档案管理部门要对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进行科学论证,争取多方面支持,力争将其纳入全国农村信息化工程、电子政务系统重点项目建设中。

2.全面建设阶段主要任务。

一要全面改革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传统的公文、档案管理对象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接收、处理、传递信息方式的不断变化,而由物质实体变成信息产品。”根据地方农村档案需求进行部署,各省档案主管部门要统一购买或开发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无偿提供给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所有涉农部门要统一采用主流的xml数据格式、Web service传递方式,完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集成,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网上自动、实时归档。

二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数字档案资源体系。加强主要涉农部门档案工作,帮助并督促他们把大量涉及民生的档案及时归档并尽快予以数字化,及时提供数字化信息。各省、县要加强乡镇档案室的建设,赋予其档案信息整合的管理权限,成立乡镇档案数字加工点,及时提供数字化信息。同时要积极推进村级建档工作,确保村村建档。条件较好的村可以设立基层数字加工点,条件较差的村可以实行“村档乡镇数字加工”。

三要初步建立全方位的数字化信息中心安全体系。信息安全是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信息中心安全体系分为三部分,包括电子数据链接及网络访问安全体系、数据存储安全体系和信息中心基础设施安全体系。

四要建立完备的基础设施及支撑保障体系。各省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规模和水平,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经济实用,满足档案利用工作实际需要。选择能够满足大型网络环境的数据交换、存储、安全防御需求的交换机、服务器配置、防火墙、磁盘阵列系统、数据备份系统、UPS、病毒软件,采用自动温湿度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自动消防与气体灭火系统和智能密集架控制系统,规范布线局域网络,合理配置计算机、高速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电话等现代办公设备。

3.完善提升阶段主要任务。

一是构建覆盖档案收集、管理、利用全流程的农村综合档案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全面实施农村档案业务优化与重组,实现农村基层档案管理集成化、信息化,实现档案收集和服务利用网络化、自动化,全面提升农村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形成与信息中心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管理运行模式。

二是构建丰富、完善、优化的农村数字档案资源体系。“农村档案数字化工作要突出重点,优先数字化那些与农民群众利益最直接、关系最密切的档案,比如婚姻、计划生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安全饮水、农村低保、林权档案等。”形成覆盖全国农业发展、农村管理、农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村数字档案资源数据库,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发展提供档案信息资源保障。

三是构建多元化的农村档案开发、服务利用体系。加强农村档案资源的编研开发,深度挖掘农村档案史料为现实服务的巨大潜在价值。转变以人工服务为主为以自动服务为主,转变以各地分散服务为主为以远程服务为主的多元化服务模式,为农村基层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为我国农村建设提供支撑服务。

四是构建全方位的信息中心档案资源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数字档案保管、存储管理基地和数据备份、恢复中心建设,加强改善数字档案资源的安全管理利用手段,形成涵盖网络、资源、机房、库房的安全保障体系。

注:[本文为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河南省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项目编号:2011-X-40]

参考文献:

1.沈耀东.浅谈“参公”管理后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J].中国档案,2010(4)

2.王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传统档案管理方法的矛盾[J].北京档案,1997(12)

3.王红娟,代国辉.关于加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的思考[J].山东档案,2011(1)

第3篇

关键词 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化;预约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5-0109-02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实验场地、实验内容、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等实验教学资源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在迅速增加。但受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学资源仍然存在浪费与短缺现象。很多高校的实验教学资源由各部门自行管理,开放程度低、信息公开少、资源浪费多,缺少资源共享机制,大大降低实验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在“十一五”期间,教育部组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参加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CERS)建设的申报和评审工作。进入“十二五”后,“共享系统”将继续建设和倡导。河北医科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为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资源的作用,促进资源共享,加强了药学实验教学资源网络化共享平台的建设。通过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开发了实验教学资源预约使用系统,并对预约系统在实验教学资源网络化共享平台中的应用环境、所起的作用、应用范围、相关技术、框架结构和功能模块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 预约系统的应用环境

1.1 网络技术环境

实验教学资源预约系统需要在校园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共享平台上使用,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预约使用实验教学资源。所以校园网的建设与畅通是预约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其次,预约系统需要具有一定实验室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挖掘资源,开发基于网络环境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1.2 资源管理环境

预约系统在一些高等院校不能推广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部门之间的资源相互独立,缺乏有效支持资源共享的环境,不能做到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充分利用。即使在同一所学校,由于各学科发展不均衡,学术带头人课题申报资金有限,各学科带头人自筹的仪器设备仍然归该学科管理使用。但由于管理和使用的人员忙于科研、教学,没有时间和精力为其他人服务,加之实验场地限制,造成缺乏有效支持仪器设备共享的环境。所以,要想发挥预约系统的作用,必须把这些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资源的统一调度。

2 预约系统在药学实验教学资源共享中所起的

作用

2.1 建立使用者与管理者的沟通渠道

在预约系统中,管理者可以通过共享平台来展示可供使用的资源,使用者也可以通过共享平台来预约自己需要的资源,预约系统在使用者与管理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增强实验教学资源供需的透明度。

2.2 提高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预约系统可以有计划地对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达到合理安排、有效使用,增强实验教学资源的管理、采购、成本核算和共享利用的规划性,减少积压浪费和库存短缺,提高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3 预约系统在实验教学资源共享中的应用

范围

3.1 实验室预约

预约系统可以展示实验室位置、实验室布局、实验室功能、已经预约使用的时间和可供预约使用的时间。使用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室和使用时间段进行预约,以此提升实验室资源的使用效率。

3.2 实验预约

学生通过开放式实验预约系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实验项目、指导老师和实验时间。实验预约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教学仪器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可满足学生实验时间的灵活控制。

实验预约也可以应用于社会服务方面,如为其他高校、制药企业、科研院所、医院临床药学等使用者提供预约服务,从而使实验教学资源拓展了应用范围,提高了使用价值。

3.3 实验药品及低值易耗品预约

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库房的实验药品和低值易耗品的信息,并可在网上预约使用实验药品和低值易耗品。信息公开可以减少库存积压和提前申购,为实验教学提供便利。

3.4 仪器预约

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项目和实验进程安排,提前在网上预约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正常进行,也便于安排协调仪器使用时间,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

4 大型精密仪器预约系统的功能模块

大型精密仪器预约系统的功能模块分为前台申请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如图1所示。

4.1 用户前台申请模块

前台申请界面(图2)是申请者浏览、注册和预约的界面。用户点击仪器展示中的图片或仪器列表中的仪器名称,将显示相应仪器的详细资料,其中包括仪器编号、仪器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购置日期、仪器单价、安放地点、仪器现状、仪器负责人、联系电话、收费标准、技术指标、主要用途、功能特色、样品要求及使用须知等信息。

用户必须经过会员注册并进行会员登录后才可以进行仪器预约,当点击“我要预约”时,将出现“用户预约登记表”,若没有进行会员登录,系统将提示先进行会员登录,否则将被拒绝进入“用户预约登记表”。

“用户预约登记表”中包括仪器编号、仪器名称、预约人姓名、预约人导师、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研究项目、项目类型、样品性质、测样方式、预约时间段、申请备注等信息。按要求逐项填写“预约登记表”后点击“提交预约”,完成前台申请程序,这时在“预约记录”中可以查询预约状况,分别显示“审核中”“审核通过”或“审核失败”。整个系统中的“仪器编号”“仪器名称”和“仪器图片”互为关联项。

4.2 管理员后台管理模块

后台管理界面(图3)是系统管理员对使用者和大型精密仪器资源进行管理的界面,其中包括会员管理、仪器管理、预约审核、管理权限等。系统管理员通过后台管理界面对大型精密仪器资源进行调配,对会员资格进行审查,对预约申请进行网上审核。

1)会员管理:包括正式会员的用户名、真实姓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注册时间等,并可查看“会员日记”,了解会员登录网站的时间;对非法会员可以在后台予以删除。

2)仪器管理:可以对预约仪器进行分类、、查看、修改或删除。

3)预约审核:由管理员对预约申请进行审核,决定“审核通过”或“审核失败”;未经审核的预约申请将显示“审核中”。

4)管理权限:系统管理员可以添加或删除分类管理员,并授予相应的管理权限。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约系统在药学实验教学资源网络化共享平台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整合现有实验教学资源、计划购置仪器设备、严格评审论证程序、资源管理与有效使用、资源管理与使用统计、挖掘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价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积极的示范作用。预约系统的应用是现代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于药学实验教学资源网络化共享平台的建设、增进资源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沟通和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等项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春阳,袁欲彬,王伟.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机制新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5(3):18-19.

[2]沈大琨.高职院校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1):95-96.

第4篇

1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未来图书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必由之路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时代的到来,决定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关于这一点已经达成社会共识。这是由于:

1.1图书馆实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知识信息剧增与馆藏力不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已成功地加入了WTO,世界经济格局开始进行重新定位,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的与日激增,书刊数量的急剧增长对于信息容量相对较大的每一图书馆来说,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收藏力相对低下,对业已产生的知识信息根本不可能尽包尽容,各图书馆孤立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愈显力不从心。况且各图书馆各自为政,固定用户对现有馆藏的利用率不高,对信息资源的浪费极为痛心。例如我校图书馆自97年以来购置的数10万元的学术期刊光盘,极少有人问津,但是,相对迫切需要此类信息资源的其他用户,只能望而兴叹。还有就是用户普遍需求的同类信息资源,各图书馆竞相购置,以满足当地用户的需要,造成目前这种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复购置的局面。因此,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1.2实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用户的迫切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及内容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颖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用户的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够满足的,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服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还反映在要求所需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的工作,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如果每个图书馆单独进行这些工作,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

2网络环境下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

2.1积极因素:

2.1.1网络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Internet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以及中国信息网的开通与互联,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Internet网成功地采用了TCP/IP(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互联协议),TCP/IP采用的互交换技术,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网络产品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任何计算机只要采用TCP/IP协议与因特网中的任何一台主机通信,都有可能成为因特网的部分,进行大规模的网络互联,自由地选择利用各种网络服务,顺利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2.1.2部分国家或地区图书馆相继协议协作,不断推进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出的“开放”思想,在促进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由封闭向开放,由被动向主动,由浅层向深层,由粗放向效益密集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从20世纪50年代国务院批准公布《全国图书馆协调方案》起开始的,但那时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还处在萌芽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注入了虚拟图书馆和跨行业通过网络协作的特征。如1999年1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召集,全国各行业系统的图书情报机构在北京发出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并共同签署了《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

2.2不利因素:

2.2.1管理体制的滞后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管理体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因素,起着统筹规划、全面协调的作用。图书馆的管理决定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活动能力、规模、形式和效益,一个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规章制度、馆藏特色、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等也极大地影响着其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水准。网络环境孕育了崭新的管理观念,并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但是从我国目前图书情报系统的状况来看,仍处在无章可循的状态,传统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纵向管理体制极大地影响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

2.2.2部分馆员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理念的滞后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专家型”素质,他们除担负传统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外,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去伪存真,有效地抵制信息垃圾,以健康有序的全方位信息资源满足用户。但在我国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从事图书情报及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存在着学历偏低、专业知识结构老化,新的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一些领导思想认识不足,对图书馆继续教育工作缺乏积极支持等,比较严重地阻碍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进展。

2.2.3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局限性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不断发展的过程,目前的一些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计算机及其配件市场比较混杂,升级换代频繁,给信息技术工作者的选择带来困难;通信线路传输速率低,尤其是在传递多媒体信息时更显能力不足。集成管理系统缺乏标准化,如在多平台技术方面,多数未采用C/S技术,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不支持字符终端;在网络功能上,多数未采用Z39.50协议、HyperLink技术。各级种类图书馆发展不平衡,有些图书馆还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除此之外,网络环境下制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还有诸多网络信息的安全与否、正当的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部分信息霸权主义能否消除、紧缺的图书馆经费能否得以保障等。

3网络环境下如何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建共享

3.1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

完备的法制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动指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即将出台的我国《图书馆法》及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做出明确规定;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要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必需高起点、创造性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途径及办法。保证广大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3.2规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上的保障措施

我国图书馆界分成公共、科研、高校及工会等几个系统,管理松散,不利于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合理的体制应该是多元化的、立体的、综合的。最好建立统一协调、条块分割、布局合理,能确保进行宏观调控的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全国性信息资源管理职能机构,负责全国信息资源建设、布局、共享及优势互补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图书馆合理配置信息资源,对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统一协调管理,对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与发展等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横向上,在省一级加强各省学会的功能,以便协调和统一各类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减少重复投资与建设。纵向上,各系统加强领导。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教育部的领导下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目前实施的CALS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可以使高校图书馆按学科合理地配置信息资源,并达到共有、共建、共享的目的,由此带动整个高校图书馆事业健康良性地向前发展。超级秘书网

3.3普及使用新技术

21世纪,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将由传统和实体图书馆向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存转移,用户要求的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包括跨地域)、任何时候自由地咨询、搜索、利用虚拟图书馆及传统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不受借阅时间、期限与区域的限制,是信息资源真正共享的“大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这就迫切需要各图书馆积极投入普及使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缩微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及计算机应用等新技术,引进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及掌握该技术的人才,所有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及其他广大科技人员应结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和制作,加强图书馆局域网、广域网及Internet网等系统工作人员高级技能的培训普及以及深层次继续教育,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3.4加强网络建设,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施

首先,应建立一个全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同时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统一系统网络环境软、硬件和技术支持。其次,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尽快完成全国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第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心,建立公共查询系统,以集体契约方式购买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MARC数据和国外的文摘索引类书目信息数据库,通过成员馆的分工协作,建立全国的馆藏联合目录和公共查询系统。第四,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交换书目数据库,图书馆可以此来、登录、催缺、加工预订目录和新书报道。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协调的联合采购机构,从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调控。第五,建立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信息资源在库情况、预约借阅等。

参考文献

1刘彩虹,杨玉红.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创新.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1)

2李家清.我国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

第5篇

关键词:教学资源网;维护;更新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728-02

The Maintenance of Operation of the Teaching Resources Network in Higher School

JIN Hong-e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Minjiang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Abstract:After the teaching resources network's putting into operation,the maintenance of the network will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for the workers of the network. Only maintenance can ensure the regular service of the network. The maintenance's cont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levels, and for each level, there are different measures. Based on the teaching resources network of Minjiang University,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you some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maintenance.

Key words:teaching resources network; maintenance; update

教学资源网主要是为了方便教师使用校内的各种电子资源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局域网络,其建立原理大致是:先将电子资源集中存储到一些存储介质中(主要是大容量硬盘),这些存储介质就组成了教学资源库;然后建立资源库的相关数据库;接着制作资源网的网站,测试网站,网站,这样资源网的建设工作就告完成,接下来便转入网站运行阶段。此后,对网站工作人员来说,维护网站成了他们的主要工作。本文以闽江学院教学资源网的维护为例,介绍了教学资源网维护的内容及方法。

1 网站运营维护的必要性

资源网上有着大量的电子资源,点击闽江学院教学资源网(172.16.21.10/esource/start.asp)首页的导航栏就可以看到,资源网上的资源依据其类型或用途共被分为五大类,每一大类下面又包含很多小类,这些资源涵盖了全院各个学科教育教学所需要的材料,这些丰富的信息,对于学校的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2 网站维护的内容

所谓对教学资源网的维护,就是指在教学资源网络投入运行之后,为了保证网络的正常运作,网站工作人员应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网络本身所进行的一些必要的更新或完善。

相比较于一些大型商业网络,教学资源网体系规模较小,因此多采用两层B/S结构,即Browser(浏览器)/Server(服务器)结构。以闽江学院教学资源网的结构简图为例(如图1),处于大、小虚线框之间的层是B层,即浏览器Browser层,此层负责一定数量的“逻辑运算”等事务处理工作;处于小虚线框之内的是S层,即服务器Server层,主要负责数据操作业务,同时还承担一定的事务处理。对应于以上两个层次,教学资源网络的维护工作也有了两大层次――浏览器端维护和服务器端维护。

2.1教学资源网浏览器端的维护

浏览器维护即网站显示界面的维护,维护的目的是使网站功能完善,界面友好,趋于人性化。以闽江学院教学资源网为例,这个网站在2007年6月份投入运行后,网站维护人员对网站的许多地方进行了改进。以首页为例:在“网站数据”板块中,增加“课程点击”、“音频点击“、“资源点击”和“影视点击”信息的显示,如图2(闽江学院教学资源网首页)中修改一;把“在线课堂”、“资源下载”、“影视点播”三块中“最近更新”的时间信息增加月份的显示,如图2中的修改二;还有用户根据人们上网习惯和视觉规律给出建议:把网页右上角的“用户登录”板块和页面左上角的“网络数据”板块的位置进行对调,此建议已被采纳。

图1

图2

功能完善,界面友好是教学资源网的必备条件,为了保证网络的正常使用,还必须对网站的内容进行更新,这就是服务器端维护的内容。

2.1教学资源网服务器端的维护

2.1.1更新资源库和更新上传内容

更新资源库和更新上传内容,在网站的运营维护中占据了绝对比重的工作量,同时也是一个网站保持吸引力的关键所在。以闽江学院教学资源网为例,网站维护人员共有三个,分别负责三组板块:“在线课堂”、“听力在线和资源下载”、“影视点播”。笔者本人就是“听力在线和资源下载“板块的版主。为了提高网站的吸引力,笔者总会用一些新鲜的资源来充实资源库,并定期地把资源库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源传到服务器上,以使教学资源网能“常换常新”,保持吸引力。

2.2.2服务器端硬件设备的维护

服务器端的维护除了上面的更新资源库和更新上传内容外,还包括服务器端硬件设备的维护。闽江学院教学资源网的服务器端硬件设备主要有四台服务器,还有一些辅助设备。首先,为了保证教学资源网的正常运作,必须保证这些硬件设备所处环境的低温干燥,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服务器控制室有大功率立式空调日夜运作,以使周围环境保持在低温状态。其次,必须保持这些硬件设备的清洁,因此,网站维护人员会定期对这些硬件设备进行保洁工作。另外,硬件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期限,为保证资源网的正常运作,硬件设备的更新方面一直保持着良好态势。

2.3教学资源网络体系的安全维护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程序代码,能够自我复制,对计算机的危害小时,能使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降低;危害大时,能够突破网络的安全防御,攻击网络主机,使整个网络系统陷于瘫痪。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家族亦快速发展,它们种类繁多且愈来愈难以被检测到,网络安全维护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网络的安全维护变得日益重要。

为了保障整个教学资源网络的安全,网络维护人员采取了如下手段:

(1)网站机房管理上力求安全。闽江学院教学网站的维护人员主要有三个,笔者即是其中之一,但是三个维护人员的权力并不是对等的,而是存在一个主维护人员。只有网站主维护人才拥有机房的钥匙,其他人员要进入机房需要得到主维护人员的许可。

(2)服务器数据备份。为以防不测,教学资源网维护人员会定期地对服务器数据进行备份。

(3)服务器端口的安全控制。为了防止一些非法用户通过服务器的一些端口进行越权操作,教学资源网维护人员关闭了服务器上的一些端口,只开放必须端口。

(4)为不同网络用户设定不同的权限。闽江学院教学资源网的用户共分三类:系统管理员、VIP用户和普通用户。用户类型不同,权限不同。

2.4教学资源网络体系的技术维护

此处的技术主要指的是数据库技术和动态网页开发技术。教学资源网的技术维护内容可以分为三种:对网络前台功能进行局部的技术上的完善和改进;采用和原来相同的技术把整个网站重新设计和开发;采用一种全新的技术把整个网络体系重新构建。第一种技术维护是一般网站维护中最常用的,本文前面提到的浏览器端的维护就属于此种维护。闽江学院教学资源网在07年6月份就进行了第二种技术维护――采用asp技术对整个网站重新进行了设计和开发。第三种维护我们暂且称之为全技术维护,相较于上面几种维护,全技术维护的难度和代价都是最高的。为安全见,要对教学资源网进行全技术维护,必须对维护的可行性进行周密的论证。

3 结束语

教学资源网虽然采取了以上几方面的措施进行着维护,但是任何事物都在发展,教学资源网的维护内容和方法也不例外。

参考文献:

[1]赵瑞钦.校园网站的管理与维护[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202.

[2]李辉.等.网络安全分析及安全策略[J].中国水运,2007,6:122-123.

第6篇

关键词: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 BP神经网络 资源检索 优化算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49-01

在信息化大潮的今天,高校教学资源已步入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网络化的时代。在教育部的主导下现在各大高校已经建设起了上万门的精品课程;现在又大力开展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支持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如此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就意味着必须有一个优质高效的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才能发挥这些资源最大的教学效能。其中这种类型的平台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资源检索的优化问题,以期解决在大规模访问时支撑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服务器能同时对多个使用者快速准确的完成检索并返回检索的结果。

为什么我们把优化检索效率放在首要解决的问题上呢?我们对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使用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大三学生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其中一项的的调查为在什么情况下会放弃使用该平台,四个选项中检索速度慢和检索结果不精确这两个选项分别占据了38%和32%。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现在的现实应用中我们已经有了很多优质的教学视频资源,由此对于一个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而言现在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解决检索的速度、效率、和准确度的问题了。因此我们把对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信息检索的优化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神经网络的基本特征在数据检索上的应用具有以下四点。

(1)非线性:非线性现象大量的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大脑的神经网络活动就是属于这种现象。神经网络的基本单元神经元一般具有两种形态:激活或关闭,在数学上该行为表现为一种离散特性而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信息检索所产生的指令数据就是典型的离散信息。这些神经元在一定的闽值控制下进行激活或关闭,由此它们所构成的网络具有更好的容错性。

(2)非局限性:由网络化结构来组成的大量神经元网络可以模拟出大脑的非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可以限制对整个系统的无限制遍历,可以更精确的先行定位搜索的范围。单个神经元的特性并不能决定一个系统的整体行为,而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连接却能够决定一个系统的整体行为。

(3)非常定性:在处理检索信息的时候,如果引用神经网络,其本身具有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能力,可以使其处理各种变化的输入信息,且在处理信息的同时,非线性动力系统也通过迭代过程不断的变化,就可以适应一段时间内检索内容的变化多寡而改变针对某个检索内容的检索效率。

(4)非凸性:由于非凸性可以让检索信息在神经网络中拥有自组织学习的过程,可以达到多个较稳定的平衡状态,这可以解释为数学原理,某个特定的状态函数在一定的条件下将会决定一个系统所进化的方向。例如检索变量函数的极值对应于系统的结果输出的稳定状态。而非凸性指的是该检索变量函数可以达到的多个极值,所以系统有多个稳定的检索结果,因此这就使系统检索结果具有变化的多样性。神经网络算法有多重类型由于检索的信息需要有反馈所以该文使用有反馈的前向网络即BP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一般是输入层检索目标对输出层的检索结果有反馈信息,使得输出层输出相应的检索结果,而这种类型的网络中对输入层存在反馈信息,用于存储某种模式序列,典型的神经认知机和回归BP网络就属于这种网络类型。

(1)在多级的神经网络中,同级的神经元节点是独立的,它们之间没有联系。

(2)通过相互的权值各级层神经元之间互联,前一层的输入要查询的检索信息是后一层的输出结果。

(3)检索信息从前一层逐层向后一层传递,并没有反向连接信号。

在该文中作为实际输出,通过对上述公式的计算就可以不断的检索出实际的检索目标对应的字段标志参数,完成分类、模式识别或者函数逼近和模拟的任务,最终不断的逼近最优化的值,形成最快捷的检索通路。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可以BP算法在检索信息时的训练过程总结(如图1所示)。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初步得到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信息检索的优化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是可行的,在检索优化的过程中在检索效率和准确度上由于神经网络具有的自我学习能力使之具备较好的检索性能。

参考文献

[1] 陈国良.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6-80.

[2] 蒋宗礼.人工神经网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4-78.

第7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六十条明确规定: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与共享[1]。共建共享中小学网络化教育资源不仅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需求,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正确认识网络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做法,对于中小学网络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中小学网络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现状

中小学网络化教学资源不仅仅局限于中小学资源网,还应包括校园网资源等,目前,国家倡导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并将其作为学校建设新的发展方向,校园网资源的建设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环节。现在中小学教师上课备课基本上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工具和网络资源,如果校园网在资源建设和共享方面有自己绝对的优势,将给教师查找资源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创造条件。同样,现在的中小学生对于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已经不再陌生,他们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查找需要的学习材料和工具,如果校园网资源中有很多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和资源并能共享,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构。

为清楚了解中小学校园网资源建设及共享现状,笔者分别就合肥市十三所小学、八所中学的校园网以及芜湖市十所小学、八所中学的校园网资源分别进行分析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网资源建设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在调查的所有学校中基本上都存在同一个问题,资源更新速度缓慢,有些学校最后一次更新时间是一两年前,有些甚至是五六年前。国家投资建设校园网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不仅是方便学校的教学管理,更重要的是为学校师生交流、共享资源提供平台,但是,学校却没有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平台优势。

(2)调查的学校对资源建设都不够重视,有的学校网站甚至没有资源中心这一相关栏目,有的即使有这一栏目,资源数量也很奇缺,这已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更不能满足数字化校园软件建设要求。

(3)校园网资源不仅数量有限,资源的质量也比较低下,大多仅限于文本资源,符合教学需求的音视频资源很少,内容也较为单一呆板缺乏参考价值。

(4)本地校园网不能和外地校园网在资源中心实现互通,若通过本地校园网的搜索引擎查找到外地校园网相应的资源,不仅可实现校园网间的资源共享,也使得数字化校园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5)资源建设模块中缺乏用户交互反馈栏目,因而,无法知道已建资源是否符合用户需求,应通过与用户的交互交流来建设用户需要的资源,这样,才会避免资源“建”而“不用”和“用”而“不建”现象的出现。可见,校园网在资源建设方面做的并不是很好,存在普遍的重硬件轻软件现象。

同时,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现在有很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如:“中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中国教师教育网”、“K12”、“中小学教育联盟网”等,关于资源共建共享方面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各资源网建设标准不统一,导致资源重复建设、检索不便、资源难以交换共享,使得各资源网成为“平台孤岛”、“信息孤岛”。

(2)资源网平台缺乏与用户交互交流的板块,导致很多资源建设了却用不到,需要使用的资源却没有建设,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资源并不多。

(3)各资源网的资源大多是通过专门的企业开发建设而成,并没有调动社会一切力量共同建设,所以,绝大多数是以盈利为目的并没有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

(4)没有将资源按照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分类,而是将适合教师和学生的资源都归为资源一类,不利于用户的查找。

(5)很多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缺乏专门的学生资源产品,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大多还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开发的产品,缺乏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

(6)缺乏强有力的搜素引擎,比如:针对关键字、篇名、作者等进行搜索,无法利用搜素引擎来方便自己的查找。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育资源网存在重建设轻共享的现象。

鉴于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建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和重建设轻共享两大问题,因此,探讨中小学网络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小学网络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

针对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网络化教育资源的现状和问题,笔者认为共建共享需要从资源标准、资源建设、资源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入手,具体讨论如下。

(一)多措并举,构建有效的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致力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并不是靠单方面的力量或者群体就能够解决的,它需要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同时,要统一资源技术标准,为广大用户共享提供条件。网络基础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具体需要政府、学校、专家、企业、广大用户五方的协同努力,政府应当承担起政策制定、标准制定、资金支持和宏观指导四个方面的工作,并在协调各方的行动中扮]重要的角色;专家组主导并宏观管理相应学科的资源建设,进行资源开发、认证和评价;学校是共建共享的主体,应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资源建设和实施共享这些最重要最具体的工作中发挥作用;企业则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其运作机制也可能为共建共享注入活力;广大用户是资源建设的真正受益者和体验者,用户不仅是资源使用者同时还是建设者,为资源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局面。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规划资源建设

要解决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资源更新不及时、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共享等问题,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中央教育部的行政优势并将权利下放,对资源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领导、规划、部署和管理,可以将全国的资源建设以区域的形式展开,建设符合当地需求的教育资源,各区域政府有效整合其它部门在资源建设中的优势,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宏观调控资源库的建设,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同时,政府应规范资源技术标准,统一标准是实现共享的前提。

2.吸引广大教师、学校积极参与

以往很多资源网中存在资源“建”而“不用”和“用”而“不建”的现象,为了避免该种现象的发生,应该更多地倾听广大教师和学校的意见,满足他们对资源的需求,吸引广大一线教师和学校积极参与资源建设,发动师资力量雄厚且信息技术实力强的学校参加到该建设中来,鼓励学校申报教学资源建设子课题,一方面可解决资源的来源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广大教师对于资源需求的方向。

3.建立“专家引领”的研究模式

只有在先进教学理论和理念的指导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才会更加规范,更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为此,需要建立专家组引领的研究模式,成立由教研员、教育技术专家、教研专家、课程专家等组成的指导小组,运用新理念和新知识指导教育资源建设发展方向,保证资源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大力推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4.引入“市场运作”体制

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资金投入大,单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借助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尤其要吸收大公司、大企业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引进和培育市场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为网络基础教育资源的建设注入活力,减少技术开发的时间和成本,使之进入良性循环。

5.鼓励用户参与到资源共建共享行动中来

用户是资源建设效果评价中最有发言权的人,现在很多资源网都缺乏用户评价模块,用户的意见和要求应该予以重视,在资源建设中需要用户参与其中,用户可以对某个具体的资源建设发表意见和看法,同时,还可以上传自己制作的资源,资源网审核通过后将给予用户一定的奖励,以提高用户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二)建设区域性统一资源库和地方特色资源库

实施新课改以后,教材趋向多样化,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教材,建设区域性统一资源库能够满足不同区域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它是在政府统筹规划下,由政府出资,公司、学校共同建设的资源库,而且该平台对外实现所有资源全部共享。要建立统一的资源平台需要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行统一化管理,方便不同系统之间交流资源,共享资源,要制定统一的资源标准,采用统一的数据交换,实现统一的资源存取。[2]地方特色资源库主要是指以学校为基本单元,形成学校特色资源库或者县、区特色资源库,建设该库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各校建设自己的特色资源、校本资源,定期对各地各校的资源进行评比,奖励成绩突出的地区、县或者学校并给与一定的荣誉证明,将其作为重点学校评比的一个标准参照,强化各地学校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并将各地优秀的学校资源升级到统一资源库中,这样各地各校的资源不仅会及时得到更新和维护,同时,也扩充了统一资源库中资源的来源途径,区域性统一资源库与地方特色资源库共享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区域性统一资源库与地方特色资源库共享模型

(三)建立区域内分布式资源网络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省、市或地区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都是分散存储于该省、市的各个学校或该地区的不同学习资源网站上,应当采用何种机制才能对分散存储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呢?我们认为,建立“区域内分布式资源网络管理系统”是解决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3]其核心技术与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对资源目录的集中管理

中小学网络化教育资源中心要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能覆盖本地区所有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站的资源目录管理系统,以便本地区不同资源信息中心之间互相访问与资源共享。资源目录中心只存放各个资源节点的资源目录信息(即资源的基本描述信息),但是它并不存储资源物理文件,而相应的物理文件则存储在不同的节点服务器上。而且,还要有专人对该资源目录系统进行经常性维护,从而达到本地区范围内各资源站点目录的同步更新与统一管理。与此同时,系统还应提供专用的教学搜索引擎,以实现对不同资源站点上相关信息的快速查询与检索;当用户需要打开某个资源时,资源目录管理系统应提供重定向功能。

2.对资源数据的分布式存储

中小学网络化教育资源网是由多个资源站点组成的,资源网内每一个提供资源信息服务的站点都是资源网中的一个节点——用于存储实际的物理资源,资源节点之间基于一定的信任授权关系进行资源互访,资源元数据信息与本地区学习资源中心目录管理系统中的目录信息保持同步,因此,可以实现网络系统内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分布式存储和集中式管理,并提供广泛的基于共享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

总之,实现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的复杂过程,虽然目前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只要将建设、管理和维护每个环节做到位,并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和管理,相信教育资源将会在基础教育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Z].http:///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012-4-25.

[2] 陆绍飞等.统一资源库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5,(4):11-

13.

[3] 何克抗.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理论探讨,

2009,(10):5-9.

[4] 杨玲.区域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

2008,(11):60-63.

第8篇

关键词:教学资源 信息网络化 创新人才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55-02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高新技术开始引领时展,教育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是以前那种封闭的、单一的教学体系。教学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之一,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提升学校自身的竞争力,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网络化就成为了当前高校发展的当务之急。近几年来,我国各大高校也在尝试运用网络教学、办公,逐步拥有了自己的网络课程和资源,大多数院校都拥有了自己的校园网,并基于校园网实现多媒体和远程教育教学,形成了校内和校外教育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建设,对促进重点大学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

以信息技术为导向,引入现代化教学方式,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配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主自觉学习的热情和态度,提升学习理念,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高校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的最终目标走向。基于上述目标要求,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

1.1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目前各大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提升和改善图书馆基础设施,更新了完整的基础文献数据库,开发研制出符合教学需求的光盘数据库,进行了全面的网络等级升级和提升等项目,实现了虚拟图书馆、网上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先进功能。

1.2 计算机开放实验室建设

计算机开放实验室是基于网络技术平台,针对课堂教学设计开发出来的教学型实验室,其主要功能包括:熟悉计算机语言、掌握计算机软件的操作程序、能够熟练运用校园网进行资料和相关书籍的查询、利用网络进行学术探讨、给师生提供良好的上机环境和交流环境、师生通过网络完成作业和答疑等教学活动。

1.3 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建设

现代化远程教育技术是高校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可以丰富知识传播途径,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跨时空传播;开拓更加广泛和成熟的信息交流模式,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产生重要的影响。

2 教学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的需求

现代教育发展总体趋势是面向现代化,建设综合性大学。国内各大高校进行教学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是紧跟时展趋势,发挥自身特点,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必要前提,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有利于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独特性研究和发展,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建设教学信息资源网络化符合现代化教学理念,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巨大突破和创新,现代科技开始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发展就需要更多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单纯地以课本知识讲授为主、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以及不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求。新型的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三大转变:由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向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由单调枯燥的填鸭式课堂教学转向形式多样的研究讨论式教学;由学生被动学习转向尊重学生个性,培养个性化人才的发展模式。高校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致力于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简单的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已不适合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当前我国高校大多采用学分制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旨在充分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新型人才。学分制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学校更方面的教学信息,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地选择跨学科跨领域的选修课程,这就要求学校教务中心要建立统一的教学网络,将课程相关授课教师及其他教学信息公布于网上,供学生自主选择。高校教师要能够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及教学网络进行课堂知识讲授与辅导,教学信息资源网络化有助于把不同班级、年级、专业的学习资源整合在一起,为教学提供充足的信息网络平台。

建设教学信息资源网络化有助于教学管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学科课程的安排,课程设置关系学生知识系统的统一和完整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获得及运用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教学水平的评价,因此,学校对课程建设的检查与监督作为质量监督的重要内容。学校教学信息资源网络化有助于更好地监督教师课堂教学和检查教师教学水平,是学校管理方式走向现代化的可靠保障。

3 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作用体现

高校引入信息网络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给高校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模式,而且这种模式已经逐步走向了国际化,国际上关于该领域的相关学术、实务讨论活动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在发展现代化教育的进程中发挥极其关键的作用。

3.1 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和思路

随着创新型社会的构建和发展,当前社会各个行业领域都在努力积极践行创新型发展理念和模式。为了更好地发展现代化教育,要将创新理念渗透到学校师生头脑中,在更高范围和领域内开展创新型学术探讨活动,实行创新课堂、创新教学,推进知识和技术创新。建设先进的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工程,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准确清晰判断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趋势,用世界性、开放性的观念指导我们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

3.2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世界著名大学都注重网络化发展,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进行相关教育教学改革。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在新型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建设中,要培养高端人才就要充分利用当前的网络教学资源,加快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的改革和修改,将现代化创新型理念深入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与此同时,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必然涉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要建立完善的符合网络化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3.3 提高教学水平

在我国很多高校都在各自的校园网上开设有校长信箱以及教师公共信箱,这就便于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交流,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些建设性意见及时反馈给校长及学校相关部门,各大高校校园网还设置专栏,给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公开课,给学生的课堂外学习提供的大量的资源;除此之外,本校老师的一些授课视频也上传至校园网,既可以让更多的人获取知识,还可以更好地监督教师是否敬业,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这些措施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教学办学水平,从而有利于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

在经济和科技日益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化成为时展的最强音,我们要立足自身,抓住信息网络化发展带来的机遇,深化对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网络化建设,把先进的网络技术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建设高校教学信息资源网络化有助于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能够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设计出符合多种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提升学校公共服务和教育教学体制建设。高校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是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化教育,建设世界性大学的重要内容,是符合我国教育改革方向和适应世界教育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将在长时期内为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电子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7)

参考文献:

[1]张东军.网络在现代化教学中的作用[J].信息技术学报,2007,(02).

[2]李晓玲.当前高校教育资源与互联网相结合[J].中国教育网络,2008,(08).

[3]陈为国.现代化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J].中国教育学报,2005,(03).

[4]韩赛.创新型教学模式在高校网络化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2005,(09).

[5]张东军.网络在现代化教学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学报,2007,(02).

[6]李晓玲.当前高校教育资源与互联网相结合.中国教育网络,2008,(08).

第9篇

关键词:中学 信息技术 教学资源网

网络教学资源在中学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近几年来,人们更加意识到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可以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时代性、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它是当今信息时代所孕育的一门新型课程。笔者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网络资源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收获良多。

一、网站建设的环境与目的

当前,中学教育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阶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学网络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加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网建设是一项时代教育课题,也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网站的没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课程内容。内容的设计应符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要求,还应立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囊括多方面的知识,平时应该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资源的设计不要只将课本的电子版给予照搬过来,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结构出发,充分运用多种媒体、认真选用多种素材,构成丰富有效的中学信息技术网络教学资源,以辅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二是设计人员。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不仅需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还需要计算机设计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及教育技术学和心理学的相关人员。三是界面设计。中学生学习自主能力较差,学习方面注重兴趣、可塑性强,因此界面的设计应吸引学习者注意,提起学习者兴趣,并且界面相关操作简单快捷.使学习者更加方便的获得相关资源。

网站结构的构建

根据网站建设标准,网站的设计分为网站前台和网站后台两大部分,网站前台主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信息技术相关教学资源.而后台主要为前台的资源提供上传、下载和数据库的管理服务.使学习者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所需信息。以达到信息资源最优化。

一是网站前台结构。网站前台界面的设计要符合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要求。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网可由中心简介、信息热点、下载中心、在线测试、用户服务无大版块以及若干功能版块组成。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网页布局方面,针对中学乍对网页基本知识相对薄弱的特点,布局通常采用“厂”字型布局。即标题栏在上方.导航栏在网贞左面,易于学生操作。网页的风格方面,对于中学生.常选用较为活泼的页面风格.色彩主题一般选用天蓝(清爽明快)、淡绿(希望、心愿)、橘黄(热情、积极),符合中学生积极向上、活泼好动的特性,也符合学习者的视觉特性。

二是网站后台结构。网站后台主要是通过对数据库的添加和修改,对网站前台进行内容更新、页面修改、软件上传,数据库维护和数据备份对网站进行会面管理。针对网站前台的结构版块,网站后台可以由系统管理、用户管理、中心简介管理、下载管理、新闻管理、友情连接管理、留言管理、访问统计等若干个网站控制版块构成。

三、网络教学课件的设计

网络课件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设计原则:一是交互性原则。软件要有良好的交互性,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相应的反馈。表现的知识应该是可操纵的,而不是教材的电子搬家。

二是界面直观友好原则。软件界面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操作要简单,不需要大鼍的预备技能;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三是创新能力培养原则。知识创新和信息获取的能力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软件应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以便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而不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从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强信息文化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科学性原则。教育软件中所要表达的知识要具有科学性,措辞要准确。行文要流畅,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五是教学设计原则。要注意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结构与设计,使其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知识表现形式。

网络教学媒体的选择

一般来说,在教学环境中使用媒体,是为了帮助教师教学。经过正确设计的媒体,可以强化、促进学生学习。网络教学媒体设计要紧密结合教学设计,目的是要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中学信息技术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学媒体的设计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目标控制原则。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应该通过教学目标来控制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网教学媒体的选择。二是内容符合原则。学科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各章节的内容不一样,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一样。中学信息技术网络教学媒体的选择要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并且分析相应课程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媒体。三是对象适应原则。在进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绝不能只用某种固定的、僵化的模式。中学阶段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学会运用语言符号去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根据中学生特点,可选用PPT、Flash等直观性强,交互性强的教学媒体来呈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网络题库的建设

一般来说,网络题库基本功能包括:试题管理、组卷、统计分析、试卷库管理功能。为此,中学信息技术网络教学资源的题库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内容符合大纲要求。题库中试题所涉及的内容,应符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二是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对于每一个项目的知识点,题库中应存放着考察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三是题量要适中。对每一教学项目均应准备从不同角度进行考查的不同类型的、足够数量的试题.以求从各个侧面进行考查。四是科学管理。对网络题库的建设必须做到科学化与动态化,及时更新试题。

结语

综上,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网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过程比较复杂的工程。应该在现代教育思想的统领下,将现代信息技术跟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科学合理的建设思路,才能建成科学有效的教学资源网,才能被广大中学师生所接受与运用,从而更好地为实际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沈涛. 以教学资源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J]. 科技资讯,2010(02) .

[2] 安国有,王淑妍.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运用几点体会[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3).

[3] 何怀金,严丽岚.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性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5(09).

第10篇

目前,国内外出版社、教育部门等有关机构以及国外的大学、公益性组织等都着手建立资源网,提供教材、课件与其他相关资源的下载。笔者从其中选取了4个出版社资源下载中心或资源网,2个国家级教学资源网/平台以及2个国外组织/大学的开放资源项目网, 这些网站的所属方不同,建立的目的也不同,但其作为教育资源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对这些网站进行评价需借助教育资源网站评价的办法。国内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尝试对教育资源网进行了评价,如:利用Web技术和Google Analytics工具对教育技术开放教育资源网站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运行模式的研究,探讨化学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调查教师需求,理清供需矛盾,提倡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依据对网站资源的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等。这些探索都为进行教学资源网评价提供了思路或者方法。此外,廖蓉和李琳还从使用者的视角,对教师这一教学资源网的主要使用者进行了调查,通过词频统计等提出、构建了一套包含3个大的方面、细化成11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笔者借鉴其主要指标,总结了国家级教学资源网或平台、国外组织或大学项目网站的发展经验,并对出版社资源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梳理。

(一)发展经验

国家级网站和OER网站都建立在基于很长的历史和各方的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其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放共享、注重实用、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

1.开放共享:

开放共享是国家级网站和OER网站共同具有的特色。开放共享从国外组织中萌芽、发展,国家级网站对其进行了理念的借鉴。从资源量上看,开放共享的先进理念是这些网站资源获得大量积累的关键之一。

2.注重实用:

国家级网站主要以视频、flash课件等为主,教师、学生可以借助其中一部分进行教学和学习;OER网站主要以各种形式在课堂上实际应用的视频为主,每一个资源可以直接为教学、学习所使用。从一线教学角度来看,这些都比提供PPT、教案在实用性上更近了一步。

3.注重交互与用户评价:

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改造之初,刘菊霞提出要改变网站交互及传统的评价方式,多样化交互成为解决方案之一。笔者调研发现,OER网站不仅通过用户评论对资源进行评价,另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对face-book、twitter等的集成,用户在这些社交网站上进行分享、评价,网站也会把它记录成为次数等信息,形成了一整套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

4.版权保护:

国外网站在版权保护上建立了一整套的机制,对个人、组织提供的资源如何进行使用、在什么范围内使用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样的标识可见于OER网站上每一个资源的具体页面。但我们的国家级网站还未引进和建立版权保护机制。

(二)存在的问题

在对上述选取案例中的国家级网站和国外网站的特色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出版社资源服务网站建设目前所处的阶段。出版社的资源服务网站暴露出了哪些问题?

1.资源量的匮乏

出版社资源网建设维护是随着书籍版本的更新来做,不是很及时。同时,网站不能对外开放,已有的吸引用户上传资源的功能由于得不到很好的利用而变得形同虚设。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资源量的匮乏。

2.实用性较差

首先,出版社资源网目前能下载到的大多是纸质书籍的简单电子化资源、PPT等,实用性较差。另外,PPT的加工也不能达到课堂使用的要求,如一些计算机类课程的PPT经常将打断的程序粘贴在PPT上。教师不能直接使用这些资源进行课堂教学,而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深度加工。少数教师直接将其用到课堂上,其学生不得不忍受照本宣科的烦恼。

3.用户评价缺失

出版社资源网充当资源的提供者,不能很好地向用户提供评价的功能。Web 2.0技术已经促使网站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但目前的资源网评价大都只提供了评论功能,而且发言者寥寥无几。

4.版权保护机制缺失

版权保护机制缺失引发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出版社很难将自己的资源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二是导致社会资源难以加入资源网的建设。

5.技术性瓶颈

出版社资源网站建设仍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如结构层次、搜索、浏览器兼容性、访问速度等。

二、应对策略

在对国内外教育资源网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并反思了目前的不足之后,我们应该看到,代表OER运动的两个国外网站建设应该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对象。针对上述阐述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审视OER运动到底可以给配套资源的建设带来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来应对?

(一)“拥抱”OER运动,共建共享

国内外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给教育资源建设领域带来的冲击已经不可抵挡,世界开放的进程也不可逆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版社要做的不再单独进行资源网的建设,而是要“拥抱”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积极投身建设能体现开放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特性的服务平台,使群体智慧能够在未来数字出版领域的竞争中积累资本。

(二)丰富资源类型,遵循标准

OER运动从OCW发展而来,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当初的课件共享。配套资源从类型上来划分,除了课件、教案,还可以是动画、虚拟实验、学习工具等。资源种类的增多会带来兼容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创建丰富多样的资源类型时要遵守通用一贯的内容标准。目前现有的OER运动组织都支持SCORM等规范标准或者与之兼容,能够保证资源的复用重用。

(三)引入版权协议,规范使用

在出版领域引入开放教育资源理念需要特别注意版权保护这一问题。开放教育资源也并不是意味着随便拿来就可以使用,它有一套特定的版权保护协议。这就要求我们在引进其“共建共享”理念的同时要同步引进其版权保护机制。开放教育资源版权协议中规定了六种不同的使用权限,如:署名(BY)、署名-相同方式共享(BY-SA)、署名-禁止演绎(BY-ND)、署名-非商业使用(BY-NC)、署名-非商业使用-相同方式共享(BY-NC-SA)和署名-非商业使用-禁止演绎(BY-NC-ND)[10]。这些版权控制协议能够很好地规范用户的使用,从而维护资源原创者的权益。

(四)开展Web 2.0技术的应用,增强交互

Web 2.0技术自诞生以来的十多年间已经对网络及人类的生存产生了广泛的影响。Web2.0强调交互,充分调动网站接受者的积极性,引发了“草根狂热”的浪潮。如果说Web 1.0时代意味着信息是受控的,信息和资源的来源是网站的提供者,这样信息的量必然会少。自进入Web2.0时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我们仍要清楚地看到,目前我们Web1.0的建设也还未达到“丰富”一说。因此,出版社优先可以考虑社交网络在网站建设、资源共建共享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既加强了网站的交互性,又能与OER运动产生协同效应,进一步丰富资源。社交网站是Web 2.0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产物,从早期的博客、播客到现在广为使用的微博、Wiki、微信等。社交网站大大加强了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各大主流媒体、网站现在都集成了可以用社交网络号进行绑定登陆,免除用户注册。但除此之外,国内做得比较少,仅多见于团购等网站。国外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则将社交网络引入资源评价,实现了资源在facebook、twit-ter等网站上的分享。从国内来讲,我们也有自己本土化的Web 2.0网站和应用,如微博、微信等,能够和这些平台和工具形成整合也是未来资源网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Wiki版本控制,实现共赢

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背景下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之后,资源的审核成为一个难题。如果资源上传、审核全部依靠网站的维护者是不现实的,这里就需要引入Wiki版本控制。用户发现现有的资源上有错误之后可以修改,或者提交管理员审核,这样可以加强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原有的资源大都是封装好的,如PPT演示文稿、Word文档等,这些都要求用户能够遵从版本控制规范,在提交修改时,说明修改的部分,以减轻审核人员的负担,保证资源的权威性。

(六)优化网站,增强可获得性

针对目前出版社网站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首先,网站层次结构要有所调整,部分目录下面的二级标题之间重复度很大,区分模糊。其次,搜索功能过于简陋。建议在简单搜索的基础上加上高级检索,如可以输入作者、主题等信息进行检索,检索的结果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为书目、资源、课件等。再次,导航框架要重新设计。目前仅根据学科门类进行划分,应该添加根据素材类型、提供者等进行导航。此外,还要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排序。最后,使用版权和权限控制,对不是有版权保护的资源进行开放下载。此外,要优化网站数据库、代码等,提高访问速度。

三、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班班通;教育资源;应用机制

随着我市“班班通”工程的实施,各级学校信息化硬件设备不断更新,通过购买、开发和网络下载也存储了很多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数量、质量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如何用好“班班通”的教育资源,对于提高师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发展具重要意义。

一、建立“班班通”环境下教育资源应用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目前学校“班班通”环境下教育资源的现状

1.重建设轻应用

省、市、县对学校的教育督导评估、办学水平等众多评估检查,只对硬件建设标准、软件配置有明确的规定,但对教育资源的应用机制建设却没有规定。

2.部分师生无法使用教育资源

目前,尽管“班班通”环境下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水平进展很大,但部分师生缺少必备的信息技术水平,使得教育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应用。

3.教育资源重复建设,严重缺乏共享性

每个学期学校通过山东省电教征订平台购买设备和软件资源,各自为政,资源重复建设;学校对电教管理不够重视,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共享;必要的资源缺少,用不上的资源太多。

这种教育资源应用的现状,要求学校必须建立“班班通”环境下教育资源的应用机制。

(二)建立“班班通”环境下教育资源应用机制的紧迫性

新课程教材改革,要求教学逐渐向学生生活、课本以外开放,在平时教学中要求适度增加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但地方和校本课程资源共享缺乏机制保障。

“班班通”工程实施较为有力,但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应用中真正可共享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少之又少。

目前,烟台市正在全面推进“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要有效利用“班班通”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迫切要求学校建立全面的教育资源应用机制。

二、建立“班班通”环境下有效的教育资源应用机制

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有没有教育资源可用?如何获得可用的教育资源?可用教育资源应用效益如何?这些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班班通”环境下有效的教育资源应用机制。

(一)建立有效的“班班通”教育资源,这是教育资源应用机制首要解决的问题

1.树立建立有效教育资源的意识

(1)树立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意识。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在开发建立教育资源时,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实际、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对未来成长的影响。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教育对象也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成长变化和情绪感受。

(2)提高教育资源服务意识。树立“班班通”环境下教育资源的服务意识,归根结底就是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并使他们能够快捷方便地使用。

(3)克服“等、靠、要”心理,树立共建共享意识。

2.通过多种途径建立有效的多元化的“班班通”教育资源

(1)学校订购。学校通过山东省电教征订平台每学期有选择地订购资源软件,包括各种资源库、素材光盘、教学软件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筛选、加工再上传到学校的教育资源网站上。

(2)网络下载。因特网上的教育网站也是学校教育资源网重要的来源,如山东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烟台市教育资源网,以及一些学科专门网站等。我们可对这些免费开放的教育资源进行下载、修改、整理和分类上传,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网的重要资源补充。

(3)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共同开发。每个教师、学生本身都是教育资源:如教学实录、各种教学设计和课件、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学生作品、学生订正的错题、学习经验得失等,都是极有针对性和使用价值的资料,可上传到学校教育资源网供大家共享使用。

3.改变教育资源建设模式,建立学科教育资源网站

如海阳市网上教研平台,网站界面简洁,资源信息分类简明,采取等级结构来展示知识的系统关系,实现资源分布式存取和检索,可提高“班班通”教育资源应用的方便性、便捷性,实现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共享,避免学校间教育资源重复开发。

(二)加强“班班通”教育资源的管理和培训,让使用者能快捷方便地获得有用的教育资源

1.“班班通”教育资源应用机制是个系统工程

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实行分管校长统一领导、信息技术组教师具体管理、各学科各教研组分层实施、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层层管理,以保证“班班通”教育资源应用机制的正常运行和教育资源的有效使用。

2.坚持“人、物并重”,坚持用制度来管理的原则

(1)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与管理。①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为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要加强对他们进行Word,Excel,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基础培训和学习。尤其要对他们进行网络使用技能技巧、网络资源检索方法和使用策略的培训。②加强教师对学校学科教育资源网的使用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确学校教育资源网的登录方式、功能模块,掌握资源的上传、下载、修改、评论、审核等。③制订完善相应的激励和管理制度。制订并完善学校教育资源的管理制度,保障全校教师全员参与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保障上传的教育资源的规范化。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对教师参与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与教师学期考核直接挂钩。

(2)加强对物的管理。①要设计合理的网络教育资源分类,对上传的网络教育资源分学科、分章节、分知识点、分类别(如导学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素材、习题、试卷、教学经验、其他参考资源等)存储。②“班班通”教育资源要保持不断更新。网络教育资源的更新是网站保持活力的必要手段。一方面要不断上传新的网络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把网站中原有的不合适的网络教育资源删除,以保证教育资源网的活力。③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管理。信息技术组教师要管理好服务器、网络设备,维护好网站,使服务器、网站运行稳定,以确保网站上的音频、视频等教育资源能够正常传输、运行。

(三)切实提高“班班通”教育资源的应用效益

1.掌握好“班班通”教育资源的应用原则

(1)应用的时机要恰当。根据教学和学生认知的需要,抓住时机,及时应用相关的“班班通”教育资源。

(2)应用的种类要适当。依据不同的学科、章节、知识点、教学目标、学生对象应用不同种类的教育资源。

(3)应用的数量要适度。应用教育资源的数量要把握好“度”,不要不分对象、不分场合滥用网络教育资源,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2.灵活运用好“班班通”教育资源的应用模式

(1)课前导入中应用教育资源。在课前导入中,应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或音频或其他教育资源,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适当的“班班通”教育资源,创设故事情境、仿真情境、虚拟情境,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知识背景、理解课本知识,掌握事物内在规律和发生发展过程。

(3)课后评价中应用教育资源。课后评价中应用“班班通”教育资源,呈现习题或练习、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提供拓展练习的资源等。

3.关注学生、钻研教材,是提高“班班通”教育资源应用效益的前提

只有关注学生,结合学生实际,才能在教学中应用适当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感悟新知。课前,如果教师对教材研究不到位、准备不充分,就不能合理应用教育资源,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4.切实做好“班班通”教育资源的应用评价,促进“班班通”教育资源应用效益的再提高

“班班通”教育资源是否适用、好用,只能由使用者进行评价。通过对资源的科学评价,能实现对资源的优胜劣汰,使资源进一步完善优化,提高资源的循环应用率。学科教师可根据资源使用效果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是否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是否有助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2篇

信息安全的防护归根结底就是保护信息资源的安全,保证其不会被窃取、泄露和破坏。而对信息资源带来风险的外部因素,是由于人们对其进行的各种误操作。

传统的信息安全保护一般采用单独对局部进行保护的方法,常由于疏忽或错误导致安全漏洞。但是将整个系统当成一个安全等级来防护,也难免造成没有防范层次和防范重点,对风险尤其是内部风险的控制能力不足。

由双洲公司提出的实现信息资源安全防护的设计思路,就是从信息内容和对信息内容的操作这两点入手: 一是收缩防线,将信息内容集中管理,集中保护; 二是控制对信息资源的各种操作。

这一思路的核心在于,将涉及业务信息系统的网络规划,从原来的广域网、局域网、虚拟子网等各种网络概念中脱离出来,提出了将网络划分为资源网和用户网的规划方法。

基于这种规划方法,uniLink的设计思路可简单描述为: 收缩资源网,控制用户网,并在IP层形成阻断。

这种方式是按照信息资产的重要程度划分安全域,将信息资产归入不同安全域中,每个安全域内部都有着基本相同的安全特性,如安全级别、安全威胁、安全弱点等。在此安全域的基础上确定该区域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和防护手段。

安全域划分的目的是把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安全问题,化解为更小区域的安全保护问题,是实现大规模复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有效方法。uniLink安全系统架构就是根据不同的安全需求将资源网和用户网分为多个安全域、多个用户安全域、多个非安全域,并且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策略消除了信息泄露的途径,使安全边界变得精准和可控。

资源网从安全域划分上又分为安全域和非安全域,并根据安全域业务性质以及安全特性的不同划分为机要区与工作区,将非安全域划分为应用区与工作区,根据用户的实际业务情况随时增加多个安全域与非安全域,并根据业务使用情况将用户区划分出业务用户安全域,实现分域使用、分域管理、对核心机密防护性更加牢固。此部署适用于不允许登录互联网,但允许使用部分业务专网(不与互联网连接),与非多个业务并存的电子政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