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培训个人心得体会

教师培训个人心得体会

时间:2022-09-13 16:26: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培训个人心得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培训个人心得体会

第1篇

今天有幸听到我市语文学科专家莫雪莲老师的讲座《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让我感触很深,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呢?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

通过莫老师给出的实例,我们看到了,老师的教学多数比较注重教师是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是如何学,教师给学生一个自认为对学生有益的课堂,而忽略了学生需不需要这样的课堂,所以我们的老师经常都在抱怨学生不爱听课,上课老爱走神,却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课堂是不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要进一步明确,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励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完成特殊的认知过程。换句话说,教师的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为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服务。教师要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树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观念,在备课中才能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堂上才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教师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情感等才能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为学生的需求考虑,以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真正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

第2篇

  青年教师个人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最迫切的愿望就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教师。但什么样的老师可以堪称为是优秀教师?优秀教师的身上又具备哪些综合素质呢?这次的青年教师培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优秀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师德素质、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素质。

  首先,我想先谈一下师德素质。万事徳为先,师德对于为人师表的我们而言更是尤为重要。我们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必须塑造好自己的灵魂。师德素质具备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两个方面。所谓政治素质,就是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知道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会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必须要谨言慎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自己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力争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所谓职业素质,就是在教师这个行业所应有的特质。要爱事业、爱学生、爱面子、爱沟通、爱学习。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对于教师这个行业更是如此。只有爱上教师这个职业,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爱事业的同时必须要爱学生,这样你才能跟学生在心灵深处有密切的交流,更好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学生也才能更喜欢你,学习成绩及其他相关方面才能有更快的提高;光爱事业爱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爱面子爱学习,有些教师总是在原地踏步,不思进取,不进步其实就等于是退步,我们必须要有不甘人后的决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钻研,力争使自己尽快踏入优秀教师的行列;爱沟通那是必须的,无论是跟学生跟家长还是跟领导,你都必须要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只有你爱沟通,愿意耐心听取班中同学及其家长、领导的意见,你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更好地胜任班主任的工作。

  其次,我要谈一下专业素质。专业素质包括两方面,本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一位优秀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而这只是前提,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试想一下,一个满腹经纶的人如果不会形象的表达,那将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所以说,除了专业知识之外,我们还必须要有教育教学素养,善于慷慨激昂地表达,使学生也能跟你分享所学,使自己也能得到用武之地。

  最后,要谈的是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最重要的就是语言、激情和质量意识。语言就是要声音洪亮、抑扬顿挫、言简意赅。激情就是指上课不要把生活中不好的状态带入课堂,只要走上讲台,就应该忘掉一切烦恼,心中只能有课堂。质量意识,这方面我做的是比较浅的,而这方面一般也是学校主抓的。一堂课结束,你要清楚地知道这堂课上的效果如何,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你所强调的重难点学生又是否有了解,这都是需要我们下功夫仔细揣摩的。

  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你不努力向它靠近,它永远都不会奔向你来。所以,努力吧,探索吧,20xx,争取更辉煌的明天!

  青年教师个人心得体会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提高教学水平,学校于11月9日、10日开展为期两天的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在这一轮讲课,听课,评课过程中,我获益匪浅。

  第一,七位教师准备充分

  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精心的准备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的把握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达成比较好,课堂把控能力强。

  第二,教学环节设计好,教学流程安排合理。

  教学流程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虽然以前曾经在课本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概念,但是并不知道应该如何运用到现实的教学中去。而通过这次活动,感觉流程这个概念一下子清晰起来。教师们的教学流程都非常清晰,环节安排合理,衔接自然,重难点把握得当,把知识点清晰的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学生能在愉悦的环境中有所收获。

  第三,本次课堂教学设计,特教味足。

  七位老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课堂支持等方面都是分层教学,特教味足。课堂运用“动手动脑”的理念,调动学生手脑等多重感官参与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实践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的每个环节,每节课都学有所获。

  第四,教师基本功扎实

  ,教态自然亲切,语言流畅优美。七堂课听下来,他们给我的感觉是上课语言富有感染力,每个人在教学中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让同学们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同时及时的运用鼓励性语言进行激励,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不足之处:1、个别教学环节组织形式太单调,整堂课安排内容太多,时间不够,目标达成度不高。

  2、培智学生智力发育迟缓,行动不便,教师示范的时候动作要领要多次重复,反复强调动作要领,速度要慢,声音要洪亮,兼顾到每个学生。

  3、音乐体育课堂安排活动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分组进行,同时要安排助教,专门支持特殊学生。

  通过这次展示课活动,我也学到很多,也充分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名教师,我们应该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不断学习,才能提高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样才能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青年教师个人心得体会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式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教师来说应具备全面的素质教育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现代社会在带给人们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沉重的负荷。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作为培育下一代的言传身教者,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与培养下一代息息相关的大事。

  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增添光彩。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另外,教师还应具备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展需要。

第3篇

我有幸在今年暑假期间,参加了保定市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培训会议。此次会议上,各县区的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围绕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展开交流研究。这次会议课程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骨干教师成长之路、谈班级管理观念的转变、多媒体课件制作、初中政治教学中法律问题分析、中学政治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开掘智慧做学生最受欢迎的教师、思想品德新课程评价与中考改革、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研究、科学思维方法在中学政治学科中应用分析、以及观摩交流课、教师的心得体会交流等内容。紧凑的日程,让我们在匆匆中体味收获,体味成长,受益匪浅。俗语说的好:学一事,长一智。限于自身的认知水平,也多少取得了一点“真经”,体会颇深,感想也颇多。下面是我的几点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通过崔福林教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我了解了教师职

业道德修养的特点及作用,以及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实践等内容。充分领悟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它不仅表现在对教学工作的职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关怀学生,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教育事业孜孜追求和不断完善上。要求我们教师奉献自己的同时,更要不断的汲取,不断的超越自我,有勇于创新与创造,锲而不舍的精神,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科学施教,开拓自己的教育视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完善自我,以便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 教师在新课程下要有新理念。

通过王全乐主任的《赢在观念——谈学生管理观念的转变》,以及思想政治前沿理论探讨等课程,知道了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的经历和经验,而在于他的观念和思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在学生管理方面要更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也要有所更新。

从这些课程中,首先感受到了教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风趣幽默的事例,内容十分丰富对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师职业生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不同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对我有很大的触动。耐人寻味的提问让我们轻松获取知识,充分肯定了当前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我国现阶段课程改革的先进教育理念,强调了我国当前教学的主要任务,要努力提高新课程下的课堂艺术,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主动地发展,同时告诫我们要成为名师,必须关注自我,关注文献,关注收获,更应该更新观念,注重教育教学行为。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要作为一名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该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中,成为新课程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程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改革的新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我们教师要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程新时期教育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通过教师更新观念使学生在新课程中获得各种能力的提高。

三、 摒弃传统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听了班主任赵振江《开掘智慧——做受欢迎的老师》,赵老师讲述了十大最受欢迎的老师,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师的管理智慧,教师人格魅力,促进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教师要严而有度、向母亲

一样慈爱、有宽容的精神、要有激情给学生带来欢乐、要有风趣幽默、要有爱心、以身作则说到做到、有真才实学的老师、赵老师在介绍每一位老师时还播放一部电影,对我们很有吸引力。

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取成功的前提,思想品德情操以及敬业爱生精神,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必先有高尚的灵魂。只有这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才有神奇的魔力,深深地吸引学生并感染学生。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师唯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方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我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专制思想和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会让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被压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的观念更新了,学生才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学习环境,从而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

四、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当今中国,时代变化与科技迅速发展,正孕育着教育的深刻变革,冲破应试教育的攀篱,排除来自各个方面的重重阻碍,,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这样情况下,现代教师成为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面对挑战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满足学生的渴望,社会的期待,以及时代的期望。 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的养成》、《思想政治前沿理论探讨》、《科学思维方法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应用分析》等课程的学习,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有创新精神。授课过程中从政治文化和素质教育的角度阐述了教学的价值,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知识建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学习是创造性的自主活动,教师通过自己的创造为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思维过程,讲座扣人心弦,回味无穷,队在新素质教育改革中如何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进行了全面的展示。讲师们在教学中通过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中如何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行了举例说明,使我们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过程。

五、 关注中考试题的特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这次培训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市教研员徐永胜的《对2011中考试题的几点思考》,对如何把握中考试题的特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进行了讲解,首先对中考试卷各个题型进行了分析,这次试卷命题思想上有所创新,材料选择鲜明典型,体现了学科的教育功能与价值,体现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发挥了对命题材料不同的考察效能。

第4篇

“送教下乡”项目以“突出师德、立足课堂、服务基层、送教到校”为宗旨,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为乡村教师送去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帮助他们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快速提升乡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该项目包含五个子项目,即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和学前教育。每个子项目各负责100名相应学科教师的培训任务。在衡东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衡东县教育局直接领导下,“送教下乡”项目于2016年9月中旬开启,至2016年12月中旬结束,历时三个月圆满结束。

一、六阶段

整个“送教下乡”活动分为六个阶段:训前调研、通识培训、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每个阶段皆以前一个阶段为基础,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步步相接,环环相扣。

1. 训前调研

训前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乡村教师的培训需求,制订后期培训实施方案,增强送教下乡的针对性。根据送教下乡五个子项目,全县划分为五个相应学科片区:杨林片区为初中语文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第二中学;新塘片区为初中数学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吴集片区为小学语文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吴集完小;杨桥片区为小学数学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杨桥镇完小;城关片区为学前教育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育星小学附属幼儿园。从2016年9月13日开始,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派教师分批多次到各个片区内的学校通过听课评课、个别访谈、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最后总结分析出各学科教师亟须解决的代表性的实际问题,确定各学科组送教下乡的主题。初中语文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专题研讨阅读教学,努力在细读文本和品析语言方面下功夫;初中数学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语文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语文课上,我们应该教些什么;小学数学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在活动中探究规律;学前教育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此外,根据教师所教学科和教师的意愿确定下阶段参培教师名单,每个学科组100名教师。

2. 通识培训

2016年9月30日,五个学科组的500名参培教师共赴衡东县五家山会议中心聆听专家讲座,就此拉开送教下乡活动的第二个阶段“通识培训”。“通识培训”以更新教师新课程理念和提高师德素养为目的,通过领导讲话、专家师德讲座、专家学习引领等系列环节,帮助乡村教师树立师德师风,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和成长。来自湖南省蓝山县楠市中心小学副校长盘晓红作了《爱的使者――教师的定位》的讲座,与教师们分享了自己扎根山区农村学校27年,省吃俭用坚持照顾10多个孤苦孩子的艰辛感人的历程。盘老师感人的事迹和对教育的执着打动了所有人,让老师们受到一次别样的心灵洗礼。来自长沙市青园中信学校的刘菲菲校长的《教师如何提升学习力》讲座,则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让教师明白自身发展与完善的意义和方式方法,给教师以崭新的理念与体验。

3. 示范教学

2016年10月17-18日,“送教下乡”第三阶段“示范教学”活动暨由湖南省教育厅王建华副厅长、教师工作处王俊良副处长、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贾腊生主任、黄佑生科长率领的湖南省国培办“国培”管理者高研班现场会在衡东举行,为期两天。示范教学由两堂送培课、两堂展示课和一堂专家讲座与互动三个环节组成。送培课是县学科带头人或名师的示范课;展示课是由基地校选送的公开课;专家讲座则聘请本土或附近地区的资深专家对送培课、展示课做精彩点评,并作相应学科的主题讲座。不管是送培课、展示课,还是专家讲座,都紧紧围绕第一阶段训前调研确定的送培主题,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每个学科组相应的100名参培教师集中到送培点基地校参加这三个环节的培训。五个学科组共计10堂送培课、10堂展示课和5堂专家主题讲座。送培课有县教研室向康老师的《鹬蚌相争》、教师进修学校刘吉香老师的《信客》、文冲小学陈宜老师的《掷一掷》等;展示课有衡东县第二中学罗亚红老师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衡东县吴集完小曾玲玲老的《植物妈妈有办法》、衡东县杨桥镇完小康淼老师的《找规律》等;专家主题讲座有长沙师范学院马学刚副教授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长沙师范学院催红英老师的《家校合力,助幼儿健康成长》、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邹清宴老师的《如何激发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送培课、展示课的精彩示范,与示范课教师的热烈互动,参培教师积极思考探索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尤其是资深专家的主题讲座,更是为参培教师现实中迷茫和困惑的解决另辟蹊径,拨云见日。湖南省国培办高研班领导们认真参与了全过程,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就后续培训作了重要指示。

4. 研课磨课

2016年12月5日,“送教下乡”活动进行到第四阶段“研课磨课”。每个学科组安排三位送培教师到基地校示范一堂微型课、一个微故事、一个微案例。微型课、微故事和微案例跟上一阶段的示范课、展示课与主题讲座一样紧紧围绕每个学科送教主题。每个学科组的参培教师在相应基地校集体观看这三堂微型课、三个微故事和三个微案例。之后,全体参培教师按照示范课的要求精心准备好一堂微型课,一个微故事和一个微案例,并将参培教师分为三大组,每组推选出2名教师在下一阶段集中研修时上好一堂微型课,展示一个微故事与一个微案例,也就是第五阶段的成果展示。为了成果展示的闪亮登场,为了保证送教下乡活动的最终效果,2016年12月8日,五个学科组共54名教师集中在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课程打磨,认真准备课件。衡东县进修学校肖志泉副校长组织大家开会,就研磨课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作了重要讲话,然后分组进行课程研磨,精心准备。

5. 成果展示

2016年12月10~11日,五个学科组共30名被推选出来的教师通过集体精心的准备后分别在五个相应的基地学校进行了成果展示。也就展开了本次送教下乡的第五阶段――“成果展示”阶段。展示会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参加成果展示的参培教师的精彩演绎充分展现了送教下乡的高效实用。经过专家评审,肖林凤、阳平辉、欧阳晓林等老师获一等奖;肖微、陈华、吴国华等老师获二等奖。在大家的收获与欣喜中落下了“送教下乡”的帷幕,但培训并未结束。

6. 总结提升

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增强教师培训的后续作用,本次送教下乡活动特意设置了第六阶段――总结与提升。要求参培教师从第二阶段“通识培训”到第五阶段“成果展示”,每个阶段都写出阶段性小结与心得。最后到第六阶段则需就整个参培活动写出《参加国培计划(2016)衡东县“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和《个人发展计划》。此外,五个学科组分别建立相应学科送培QQ群,群员包括本次送教下乡中聘请的资深专家、衡东县学科带头人、本地名师、示范课和展示课教师以及全体参培教师,目的是增强培训的后续影响力,让专家名师跟踪服务参培教师。这样,参培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随时可以与专家名师交流,适时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高送教下乡活动的实效和后续影响力。

二、三特色

1. 管理方面

(1)领导重视,统筹得力。衡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和实施,成立了“送教下乡”活动领导小组。衡东县教育局陈宏建局长担纲任组长,衡东县教育局副书记丁麦秋、师训股长刘启贤、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颜亚华校长、罗利辉书记等任副组长,五个子项目即五个学科送培点的基地学校校长和各个教育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以及师训专干任成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政令畅通,配合协调,领导小组的成立确保了项目的有序高效开展。畅顺的管理体系是培训实施的关键。

(2)精心组织,职责严明。在实施过程中,衡东县进修学校就五个子项目分别成立相应的管理团队,派专人负责。管理团队精心策划,事无巨细,培训环节周全到位,每一环节有分管领导负责,每一件事有专人落实,确保本次送培计划高质顺利完成。优秀的管理团队是培训成功的核心。

(3)科学安排,严格考勤。乡村学校教师编制紧,教师工作量大,为解决教学和培训的矛盾,集中培训时间都安排在双休日,从而保证参培教师的培训时间。五个学科组的基地校派专人负责考勤,对学员进行上、下午签到,中途查勤,以保证参培教师按时按质完成培训。合理的时间安排和严格考勤是培训质量的保证。

(4)后勤保障,关爱教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每次培训,基地学校精心安排可口的饭菜、茶水和必要的车辆;及时发放专家和示范课教师的授课津贴等等。关心老师们的饮食,提示老师们安全出行,让参培教师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后勤的关爱是培训有序实施的有力保障。

2. 送培方面

(1)专家现身说法,深入人心“接地气”。不管是外地请来的资深专家,还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名师都是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和管理者。他们在长期的一线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育风格和教育方式。相同的身份、相同的工作经历,使他们在培训中更能从参培教师的角度出发,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这样“接地气”的现身说法,提高了培训的可信度,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教师在学习专家名师经验的同时,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结构,以促进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2)内容新颖独特,切合主题促成长。无论是外地聘请的专家,还是本地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亦或展示课的教师都始终围绕教师成长主线,针对送培主题精心组织材料,准备课件,用新颖的内容,从全新的角度,实施精准培训;力求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切实提高教师处理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全面协调发展和成长。

(3)方式研培结合,勇于创新求实效。送教下乡采用了研培结合的新模式,即调研确定培训主题-参培教师围绕主题上展示课-展示n教师说课与专家团评课-本土专家名师上示范课与专家团评课-资深专家专题讲座-反馈交流这一形式,创设聚焦课堂,增强互动合作交流,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 参培方面

(1)领导教师齐上阵,巧取时间争培训。全县五个子项目,共计500名参培人员,他们当中既有管理者,又有一线教师,都妥善安排好工作事项,积极争取时间完成培训任务。整个“送教下乡”活动的到培率100%。

(2)目的明确求成长,按时签到出勤高。与以往培训混学分拿证不同,此次参培教师目的非常明确:通过培训提高职业专长,促进自身成长与发展。所以参培教师积极主动,每次集中培训,出勤率均在95%以上。

(3)国培舞台夺成效,争奇斗艳显真才。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参培教师认真听讲,扎实做笔记,积极与专家互动,潜心写心得体会,精心准备课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长的收获。尤其在成果展示阶段,30名参培教师纷纷闪亮登场,百花争鸣,尽现才华。国培的成效遍地开花,大放光彩。

三、两反思

1. 不足

(1)缺乏主动性。培训仍然以送培为主,参培者处于被“参培”状态,没有突出参培者的主动地位。参培教师与示范课、展示课教师以及专家名师交流互动不充分,没有充分发挥参培教师在培训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研磨课时间仓促。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员与专家指导老师交流互动,学员没能充分掌握和领会指导老师的意见,来不及将培训所得内化成自己的实际能力,导致成果展示效果不佳。

(3)教师跨科参培,浪费资源。“送教下乡”活动国培系统报名时出现差错,导致一些教师不能参加本学科培训,而要参加别的学科培训,这样专业不对口,浪费培训资源。

2. 建议

(1)创新培训模式,使参培者变“要我培”为“我要陪”。充分考虑教师的培训需求,切合教师的切身利益,给予教师更多时间和机会,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建立科学的教师参培信息系统。包括教师学科信息和参培数量统计等,避免教师乱培错培现象。因为缺乏这方面的具体统计数据,在安排教师参培时缺乏科学根据,导致有些老师参加培训过多,成为“培训专业户”,有的老师却几乎没参加培训,致使受训机会不均等,浪费培训资源。

(3)建立培训后续跟踪评价机制。“上课时很激动,下课后很冲动,回家后一动不动”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培训缺乏后续影响力。建立完善的培训后续跟踪渠道,结合可操作的跟踪评价方式,避免教师只为学分和证书而培训,真正提高培训的后续效果,服务于中小学基础教育。

第5篇

校长研修心得体会范文:

转眼间,小学校长研修班研修活动即将结束,我的心头涌上深深的留恋之情,留恋专家们精彩的讲座,留恋老师们悉心的教导,留恋学员们深厚的友情,留恋课后大家释怀的欢笑……“提升理念、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交流碰撞、激情理性、合作共进”是我们共同的收获。

一、通过学习充实了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

在四个板块,360学时中,有120学时的教育理论学习,教育学院为我们聘请了国内一流的教育专家和学者,就“教学思想与教学领导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学思想”“教师专业发展”、“校长的教学领导力诊断”、“新课程改革与教学领导力”、“校长的价值领导力与教学改革”、“学校品牌建设”、“校长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的评价”、“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改进”、“性别差异与课堂教学的改进”、“教学制度的创新”、“校长的生态型领导力”“国外教学的新进展”等理论问题组织了专题报告,使我们对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以及教育改革中,尤其是校长教学领导力提升的具体问题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提升了学员的教育理论修养。在理论专题讲座中,还适度地加强了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了理论讲座的针对性。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

有选择性地邀请了多位校长作了专题讲座,如崇文区光明小学刘永胜校长、北京小学李明新校长、北京实验二小李烈校长、广渠门中学吴生校长、昌平区昌盛园小学吴宝文校长分别就“校长管理艺术”、

“用科研引领学校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教学制度创新”“校长的教学思想”、“如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有效性”、 “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做了深入的剖析,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和教育考察,增强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通过参与式研讨和有主题的自主研讨等多种研讨活动,促进了我们的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

先后围绕“学校文化建设”、“教师校本研修”、“教学管理工作诊断”、“教师团队建设”等问题组织了有专家参与的研讨活动,邀请了北京教育学院季萍教授引领讨论,提升了研讨的质量;另外,精选学员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自主研讨活动,通过定主题、明目标、有任务、重交流,共分享,保证研讨了质量。在学校办学实践反思和经验分享中,引入了专家和学员有针对性的点评活动,激发了学员积极参与热情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很多校长一致认为在分组研讨交流中,既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也对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帮助我们反思了自身的工作方法,明确工作方向,提高了校长教学管理的能力。

四、外出考察重实效,提升教学领导力。

本次培训先后参观考察了深圳的华富小学、西乡街道中心小学,海南海口市英才小学、十一小学四所学校,深入学校课堂,通过听课、评课,与校长交流对话,在考察中,学员们就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模式、教育管理体制、教师队伍建设、校本课程的开发等问题进行了畅谈,在分析深圳、海南与北京文化背景和教学条件差异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南方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感受到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促进了学员对自身办学实践经验的提升和对学校未来改革的思索。

五、在和谐的班级文化中实现了共同的发展。

尽管28位学员来自北京市各个区县、不同工作经历,也尽管学员的年龄差异非常大,年龄最大的比最小的要大20多岁;然而,所有这些都没有阻碍学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为学校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家有许多共同关注的话题,那就是“怎样通过教学的有效管理和领导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如何通过校长领导力的提升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怎样落实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相互的碰撞,加深了各位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另外,学员之间年龄和工作背景的巨大差异使业余生活增加了许多话题,丰富了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内容。特别是通过外出考察、拓展训练、参观学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我们增进了相互的认识和理解,加深了彼此的友谊。

关于校长研修心得体会:

20xx年3月21日-3月 3日本人参加了区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在华东师范大学的集中学习,以及在上海和苏州对几个知名学校的考察。学习考察期间虽然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旅途上舟车劳顿,饮食上水土不服,气候方面阴雨连绵。以致最后身患感冒。但从思想上来说却收获颇丰。

华东师大冯大鸣教授在“学校文化建设问题的诊断与分析”中谈到:一个单位不管建与不建都有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一个社会群体为了位育处境所生成的一套生活方式。在这个群体中的个体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态度行为具有一致性。文化是人与处境互动的产物,它一旦形成,本身又成为人的生存处境。一个学校离不例外,都有它自己的环境和工作氛围,在日常的教职工相处的过程中,又都会以自己的言行或多或少的对学校的环境产生着影响,特别是学校领导的有意识引导与极力的促进,对学校主际文化的形成与改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校长都要面对而且不可回避这个问题。

如何构建和形成学校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

对于一所新建学校说。校长就应该紧紧抓住教职员工新来乍到。都努力想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的特点,从各方面创造条件,让大家表现,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有意识地让大家感受到这种良好的氛围,长此以往,持之以恒,良好的校风就会形成。我们莲池学校在这方面就有切身的体会。曾有一段时间,在部分教师中出现一种消极倦怠,特别是部分青年教师以苦叫累。不论安排什么工作总是要喊一陈。似乎全世界的活都让他们干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学校领导班子没有急于去找这些教师,而 是分头深入教师当中调查研究,摸查情况。经过调研,其实并非象他们说得那样忙和累,而是在他们当中有几个人与在机关工作的几位同学或亲戚经常接触,无所事事,轻松自在的机关工作与对时间质量要求严格的学校教学工作相比,自然学校做都是苦和累的。鉴于此,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教师职业道德讨论,请优秀教师作报告,特别是请本校的优秀教师和中年教师谈对工作的认识和自己的做法,逐渐在教师中形成了一种关爱学生、乐于奉献、钻研业务、团结向上的氛围。

当然文化建设不同于制度管理,不可能依靠由上而下的垂直贯彻,而主要是靠事同间日常共处中的横向弥浸。在这方面,我们在过去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带动作用,师徒结对,师德交流讨论,优秀教研组、优秀年级组的评选等等。都有效的发挥了作用,而这些都是在非认识到文化建设的情况下做的,属于不自觉的文化建设。

通过冯教授的讲座,使我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解有了一个较为明晰的概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对照冯教授的论述,联系莲池学校的实际,我认为莲池学校的文化建设可以整体上作一这样的设计:

莲池学校建校已20xx年,在过去的20xx年中,不论是否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与否,学校的办学理念已基本形成,文化建设上还是应该围绕办学理念去开展工作,中心就是“中国道德、科学头脑、世界眼光”,而且在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的学习与继承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

在传统的文化建设措施上:

1、校景的建设。虽有岁寒三友、桃李园等已建成的东西,但还不够系统。还要形成系列,象再建设经典园、文化名人园以及春华园、秋实园等。

2、校服。现在只是全区统一的样式,没有本校特色,下一步对师生的校服都要设计制作上学校的标识,同时又有现代流行的新元素。

3、校徽。请专业人员或发动师生家长等共同参加设计,使之更符合莲池学校实际。

4、校歌。虽已有,但唱的不多,以后设立合唱节时将校歌作为必唱歌曲目之一。

5、校训。不仅要有,更重要的是要使每一个师生融汇于心,理解共含义,并能自觉地落实在行动上。

6、校史。20xx年校庆已对校史作了系统的整理。但如何发挥校史的作用做的不够。今后要做三项工作:①撰写校史展室的解说词,使之通俗易懂。②把校史作为青年教师及学生接受学校传统教育的教材,作为他们来到莲池学校后必须接受教育的第一课。③总结整理莲池学校建校以来的教育故事,编辑成册,以此作为教育师生的教材。

对学校已有的东西也要不断更新。在文化的带新上,我赞同冯教授的观点。即在制度文化上,既要尊重教职工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民主,又要根据学校实际果断出台一些带有刚性的规章。只要是在法律台评的框架内,对学校的文化建设有极大帮助就推出,不要回答那么多的为什么。其次,要使师生明白,展示自己的个性是有框架的,特别是教师是职业教育者,说话、做事是职业行为,不可随心所欲,可以讲真话,但不一定非要讲真心话,个性是可以有的,但不能不受框架约束。从事教师这个行业,就要遵守这一行的行规,世界上没有一个真正的完全自由者,自由是必须受法律约束的,教师不能挑战教育最基本的东西,否则就是无知。使教师充分认识这一点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教师自律与他律的一个标尺。

文化改革的抓手还可以有如下几种:

1、一两份荣耀,莲池学校20xx年获全国十佳标兵红旗大队称号,是学校师生树立现代环保理念,积极参与环保教育活动的结果,环保活动已是莲池学校的特色。建校以来先后有三名学生获省十佳少先队员、市十佳少年。三名教师获市十佳师德标兵称号。这些都是有待开发的文化建设资源。

2、一两件实物。建校初期的照片,师生建设校园植树绿化的情景,教师备课本、教师用的办公用品以及学生的作业(特别优秀的)都应认真保存,是学校办学的质量又是教育师生的材料。

3、一两个故事。学校已将编辑整理《莲池学校的故事》列入计划。包括教师的故事、学生的故事、师生之间的故事、学校建设之中的故事等。

4、一两个标识。对学校现有的校旗、校树、校花、校色进行规定,并做出科学的阐释,使学校的这些标识深入人心。

5、一两种仪式。抓好莲池学校校训及各班班训的呼号仪式,使之形成常规。另一方面做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五年级学生的毕业典礼仪式,使之成为教育师生的重要形式。

6、一两条共识。全力在师生中形成这样的共识:①学生是会犯错误的,学校和教师应允许学生出错,但不能因为学生出错就放弃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学校应是学生内心的自觉得到唤醒的地方。

②教师要使与学生相处的短短几年,变成今后友谊长存的良好开端。

7、一两门课程。继续做好学校口语训练课的开发与开设,坚持学生每天的10分钟演讲,做好学生特长的达标考级,使学生主动发展,自主发展。

强化学校文化的认同这是学校领导主要任务之一。

如前所述。学校文化虽然不是校长口头任命的,也不是别人强加的,但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却也不是对此无所行为的。完全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制度的规范以及日常渗透进行影响和改变。在这个过程中追求文化的认同。

校长研修心得精选范文:

今年4月19日至29日,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为期11天的学习时间里,受到很大的启发。也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校长应具备的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提升了校长的领导力、管理力、执行力,实现学校快速发展。应该说,这次学习不仅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更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虽然时间很短,但受益匪浅。

此次培训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前沿理论学习、挂职学习名校管理经验和考察参观。教育部原副总督学郭振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梅玲、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严寅贤、北京第十四中学校长王建宗、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校长徐向东、北京光明小学原校长刘永胜、北京五中原校长吴昌顺、北京八中原校长龚正行、北京建华实验学校校长李金初、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等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就校长的领导和力和执行力、生态课堂的构建、学校常规与特色的有机融合、办学育人的核心素质修炼、学校办学思想特色形成与实施策略、学校特色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思考、校长的角色职责和使命、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学校教师们的教育智慧和敬业爱岗精神的乐于奉献、让基础教育回归本真等为参培校长作了理念超前、发人深思、有借鉴作用的讲座,在培训中专家们还与我们参培校长进行了互动交流。

本次学习,不仅使得我们有机会和专家们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中国基础教育科研信息网研修培训中心组织我们参培校长参观考察了北京一零一中学、第十四中学等名校。北京一零一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市属重点中学,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历经坎坷,坚持改革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市重点对外开放单位。该校老师师德高尚、严谨笃学,严格的师徒挂钩制度、学期评优制度、听课制度、师生共同评课制度和鼓励教师教书育人、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管理机制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可以说,这些名校有一个共同特点,注重品牌建设、办学特色突出,使学校各项工作获得长足进步,并获得很高的社会认同。

这次培训,我获得了几点深切感受:

一、对校长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角色地位理解更深刻。从教育部原副总督学郭振有的《校长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到王建宗、徐向东等名校校长的《通过突出“特色”,提高办学效益》、《学校办学思想特色形成与实践研究》等专题报告,演绎了这些名校怎样一步步打造学校特色。精辟的论述,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都在教育引导着我,促使我反思而奋力前行。

二、认清形势,明确了我今后工作的目标,心底踏实了。培训让我更加理解了学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我们更明白了独特的办学视角和管理思想决定了学校今后的发展。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校长自主权首先体现在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及课程设置等方面。校长,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校之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校之长,应该担当好改革发展、全局工作等重要角色。

三、找到差距,增添措施。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深感我们的教育与北京等发达地区的教育不仅是教育投入的不足与教育观念的落后,还有管理意识的粗放随意。作为我们这个教育相对滞后的地区,首先要规范办学行为,通过制度规范办学,也要根据教育发展的多元化或特色发展的需要,在办学评估与学校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选择性,这样才能促进大邑教育的快速发展。

几点思考:

1.怎样做好学校课程改革及学校发展的设计师

学校的改革发展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在学校各项规划和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校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这些规划和计划其实就是校长教育思想的集中反映。所谓校长的教育思想,就是校长对教育的本质和育人功能的理性认识,对教育发展趋势的总体把握,对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深刻理解。然而,校长决不可以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或一厢情愿去制订、设计学校规划,而需要充分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的力量,群策群力去完成。校长不能把自己的既定想法有意无意地强加给老师,而是以和谐、民主、尊重的姿态去感召和激发教师的智慧,以自己先进的思想、开阔的视野、丰厚的积淀去引领教师的智慧,使他们积极地、自觉自愿地参加到学校规划的制订和设计中来,以集体智慧构建学校的发展蓝图。只有这样,学校的规划和计划才能被大多数教师所主动接受,才能成为激励大家奋发进取、努力工作的行动指南。

2.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在改革创新上做教师的引路人。没有改革就难以发展,缺乏创新发展就会滞后。作为管理者,我们究竟可不可以通过一种有效手段,让教师反思自己的能力素质是否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岗位,自己是否还应该继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能否制定一套激励机制使我们的教师乐意的、主动地接受培训,将“要我培训”转化为“我要培训”。如何构建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为教育管理者与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为教师形成终身教育思想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对学校教师而言,校本培训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培养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对学校管理而言,校本培训强调一切“以学校为中心”,学校管理有了更广泛的自主权,逐步由“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转变。使教师培训不再是一种外在的负担,而是一种使学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内在激励机制,是学校变革、教师发展、素质提升的兴奋点,让学校能真正地做到因地制宜地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我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思考较多的问题。

第6篇

2014年暑假结束,时任湖南省岳阳县新墙镇中心学校校长的陶六星,接到湖南省岳阳县教育局一纸调令:8月24日赴职湖南省岳阳县第三中学(以下简称“岳阳县三中”),担任校长。这有点出人意料,也令他喜忧参半:组织的信任与重托,工作的艰难与压力,自身的经验与担当,都使他进退两难。他从1988年参加教育工作,从99年开始,先后担任小学、初中、乡镇联校校长,而今要主政一所普通高中,其中深度与广度、抽象与具体的跨越,需要多大的努力!况且岳阳县三中是一所“老大难”的农村普通高中。说其老,是因为三中办学历史长,关注关心的干部群众多,为之永葆青春是人心所向。现有教职工196人,学生达2000人,就目前的农村学校而言,办学规模实不算小。说其难,主要体现为,一是校址地处城乡结合处,教师易进难出,流动小更新慢、二是生源一般,质量提升潜力小;三是全县普高布局调整后,落下人员冗余、资金短缺等困难;四是学校已于2007年挂牌为首批市级示范性高中,起点较高,突破很难。面对新的重任与艰难,他服从组织,坚定信念,走马上任了。

短短一月,他进班听课52节、走廊巡课48节、办公室查看备课66次、征求学生意见近300人次,摸清了全校专任教师的教学工作现状。他走访后勤服务人员,征集了10多条提高服务质量的建议。近三十位校务委员的座谈记录,写满了两个笔记本。第一个教师大会上,陶校长的计划工作报告立足校情,数据详实,分析中肯,目标明确,全体教职员工惊叹不已。

一年来,他未曾叫苦喊累,也不曾怨天尤人,岳阳县三中朝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行。群众调侃:山(三)中自有领头虎,林深何惧风雨骤。他自己却一语破的,誓为此任付身心!2015年高考成绩揭晓,岳阳县三中本科上线率位居全县同类普高榜首,超额完成岳阳县教育局下达的高考目标任务。高二学考,岳阳县三中又以诚信参考的美誉赢得一致好评。在岳阳市中学生篮球运动会上,岳阳县三中男子代表队勇夺第二名。七月八日,教学楼维修加固工程正式动工,预计投资四百万元,且由校友全额捐建的报告厅不日即将破土动工。

他身负重任,践行承诺,从以下四个方面起步,也付出了他的全部身心。

一、多“管”齐下 致力赶超

陶校长崇尚人本管理。凡是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有利于调动教工积极性,有利于创建优良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各项工作,他都要调查研究,反复征求群众意见,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他的具体指导下,合成了《岳阳县三中管理制度汇编》,成为学校的管理大全、教书育人的工具书和创建文明校园的乡土教材。

陶校长坚持“人文三中,和谐三中,特色三中”的学校发展方向,秉承“让学生终身发展”,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推进新课程改革,培养“四有”学生的办学理念,倡导“勤思博学,文明守纪”的校风,让每一个三中人,都能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稳妥、更踏实,走向更优秀。

陶校长勤奋务实,善于带班。在他的日程表里,没有节假日,也没有休息日。周一他与各管线校长对接工作,共同确定工作中心;周二到周四分年级下班听课,掌握教学动态;周五他到相关处室现场办公,就地解决实际问题;周六在食堂与学生一同进餐,了解学生需求;周日指导社团活动,延伸教育触角。在他的影响下,班子成员团结一心,校务委员敬业奉献,与全体教职员工休戚与共,形成了一个办事效率高、师生信得过的战斗堡垒。

陶校长十分注重名师工程。在着力打造以道德高尚、本领过硬为目标的教师队伍建设上,尤其关注青年教师成长,成立“青年教师教研沙龙”后,经常指导并参加他们的活动,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拿出教师培训专项奖励基金,全校专任教师,无论年龄大小,参加国家、省、市、县级等不同层次的培训率,位居县直中学榜首。此外,关心教师的生活,与全体教师关系融洽,每逢传统节日,他还自掏腰包请教师聚餐。

陶校长重视教育观念的转变,他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要求是,抓超前准备,抓模式灵活,抓有效训练。他所倡导的“精选、精练、精讲、精批”,“有练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练,有错必纠”的“四精四有”的常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稳步推进,使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张扬和提升。

二、精教为主 通力合围

“袁主任,今天是3月12日,请教导处把各班学困生档案送交到会议室来。”这是陶校长每月的必修课。作为一所农村普高,生源素质偏低,存在部分学困生,厌学、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如何留住学生、发展学生是陶校长的心病。通过调研,找准症结,因材施教,创设“特辅制”,建立学困生辅导提升档案,逐周登记,逐月检查,逐期跟踪,逐年移交,三年付出,六期真情。一年来,学生流失率仅1%,创历史最低。

2015年3月18日晚,在每月例行的专任教师会上,陶校长针对前段教学常规检查和期考质量报告的情况,发出了“功夫花在备课上,效益出在课堂上,本领显在作业上,奇迹亮在辅导上”的“亮剑”行动号令,并对在作业批改上做得不够的教师进行了专题谈话,就备、教、批、辅等常规教学工作,注入全新的含义。“一对一”结对子、“能带新”等措施,是落实提升教师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他强调“凡是要求学生做的,教师必须先做;凡是学生作业,教师必须批改;凡是学生做错的,教师必须督促学生订正和修改”,确保了教与学的过程更加扎实。课堂需要督查,需要竞技,需要示范,“推门课”“过关课”“示范课”,都倾注了集体备课组的智慧和上课教师的心血,彰显了高效课堂的风采,学生更爱听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了。

三、育人联动 发力向善

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需要创设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努力挖掘校园教育资源,形成德育向心力,引导学生向上向善。

2015年3月5日早晨,起床铃响后20分钟,高一1407班学生方XX、黄XX、张XX、毛XX等同学配戴“学生值勤”袖章来到男生公寓北栋406寝室,检查水龙头、被子折叠、地面清洁、物品摆放等情况,并逐一对照逐项赋分,这是我校学生自主管理实践活动的一个镜头。记得在2015年第一个校务会上,陶校长语重心长地说:“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活动,是自我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培桃育李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幸福奠基。”为此,他经常参加相关会议,指导学生会、安管会开展工作。如今的岳阳县三中校园,事事有人做,处处有人管,参与自主管理的学生,督促起床,清洁校园,检查校徽,维护秩序,纠正行为。从寝室到食堂,从教室到操场,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生活,处处有他们活动的身影,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养成,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2015年2月28日上午,岳阳县教育局长李有根把原岳阳县三中校友晏娟有关恢复山钟文学社的一封建议信转交给了陶校长,陶校长回校后认真阅读、调研,采纳建议,迅速恢复了文学社,并和建议人晏娟通了电话。他说:“晏娟校友,感谢你对山钟文学社的厚爱,你这种热爱文学的情结,我非常理解。过去文学社办成了全国十佳社团,由于多方面原因停办了两年。感谢你的建议,我们不仅要办好文学社,还要办其他的社团,发挥学生特长,张扬个性,让每个学生成为社团的终身受益者。”陶校长说于斯,行于斯。教导处牵头,出台管理办法,划分场地,添置设备,安排老师,确定内容,补助津贴,组建了文学类、竞技类、美术类、音乐类、技术类、播音主持和编导类、摄影类等26个社团,学生参与面达90%。学生兴趣发展了,个性张扬了,能力提高了,素养攀升了,千帆竞渡的局面正在形成。

四、任重道远 全力追求

2014年中秋节前一天,陶校长打开校长信箱,取出一封学生来信:校长,您好!我是一名高二学生,虽然您不认识我,但我认识您,因为每天清晨我都看见您站在教学楼前迎侯我们;您到过我们寝室询问过热水供应情况;您在学生食堂打饭打菜,和我们边吃边聊天;我看见您为高三教师球队当过裁判;您多次在我们教室听课,看过我的笔记,翻过我的作业。我开始不知道您是校长,后听别人说,您是校长,更是“拼命三郎”!哈哈,校长,您还记得我吗?可我记得您呵,您是我见到的第一个好校长。明天就是中秋节,我们想放一天假,可以吗?我还想代表同学向学校讨个月饼尝尝,行不?陶校长马上召开相关会议,做出决定,中秋放假一天,每人发放一个月饼。师生心里都感到暖融融的,因为这在学校是首开先例,是校长人文情怀的展现,是人格魅力的有力传递。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无论学校人事安排、新生招生,还是教师招聘、工程招标,他都一律交由校务会、职代会讨论表决。他对己严,对人宽。教工患病,他带领班子成员上门慰问;教工家里有大事,总能见到他温暖的身影。

为提高管理水平,他每天坚持自学一小时。做了近15万字的读书笔记,在《中外教研周刊》《中国教研交流》等杂志上刊登了多篇心得体会和专业论文。

27年来,陶校长就是这样尊重理解人,信任关爱人,鼓励帮助人,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潜力。因此,无论是当教师还是当校长,陶校长都能把他的同事和学生当做贴心的工作伙伴和知心的朋友,关系融恰了,生活顺心了,工作有劲了,绩效提高了。2014年,在湖南省岳阳县教育局年终绩效考评中,岳阳县县三中以满分得到充分肯定,常规工作和特色工作综合考评,首次位居全县第一。

第7篇

对于其他一些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来说,稳定的收入、晋升的机会,则是他们所需要的。这些求职者因为有过工作经历,经验也相对多一些,对招聘单位提出的要求也比应届毕业生高很多。

关键词: 求职者;求职;心态;大学生;机遇;就业

一、大学毕业生求职心态

自1999年国家实行高考扩招政策以来,各大院校每年提高新生入学比例,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人数也相继增加(详见下面表格)。毕业生本人、学校、家庭、社会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为此,国家也出台了相应政策,鼓励毕业生早就业或自己创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相对于每年好几百万的毕业生来说,这些政策的实施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长此以往,必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年份\&毕业生人数\&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1万\&2010年\&631万\&2011年\&660万\&2012年\&680万\&2013年\&700万\&]

总体来说,社会大环境都是一样的,求职成功和失败的区别多取决于个人心态是否正确,是否真正了解和认识自己的现状,是否乐于为改变现状而尽最大努力……

就以上情况,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就目前我国求职者在就业方面存在的一些心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分享一下心得体会。

首先,欠缺工作经验,尤其看重在校期间所取得的荣誉而产生自高自大心态者,应该认识到,同等社会条件下,优胜劣汰,这是竞争的必然结果,是自然法则。

信息社会,信息的传播途径比较多,求职者得到各种招聘的信息也相对比较容易,这对求职者来说是有利的一面;另一方面,各种社会信息,当然也包括了一些不良信息,充斥着大家的生活,难免产生浮躁心理,难以真正安下心了思考自己的现状和未来要走的道路。相反却是急于求成,盲目自大,跟风攀比,在求职过程中造成各种被动局面,最终一事无成。

另外,在求职者和招聘企业之间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企业时常抱怨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而求职者也经常抱怨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样一种现象说明,企业希望招到有经验的求职者,而大多数刚毕业的求职者又是没有工作经验的,这样一种类似悖论的逻辑,使得招聘企业和求职者双方都陷于苦恼。归根结底,除了自身实力和能力以外,更多的是自己的心态问题。

懂得“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求职者就能平和心态。比如,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家房地产知名企业急需业务人员,在一次招聘会上,有两位男士过来应聘,这两个人,一个是学市场营销专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小李;一个是“久经沙场”、阅人无数的中年男子小王。虽然两人都是西装革履过来应聘,投递了简历,也都接到了面试通知。在真正面试的时候,小李和小王给面试官的第一眼印象是不同的,小李的气质和小王是没发比的,一个满脸稚气,大谈自己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各种荣誉,考取的各种证书和纸上谈兵的营销策略,这样一个人和一个工作经验丰富、有实战经验的老将是无法比的。可想而知,最后谁能够赢得这份工作。

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它告诉我们,自身的实力是取胜的资本,如果我们还没有成功,无须自怨自艾,我们只是欠缺成功的资本,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内在素养和能力。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三年或五年之后,自己是不是比刚出校园的时候有所成就?所以时刻记住,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铁一样的法则,必须领悟、遵守。抱怨无用,提高自身素养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把名利和成功看得太重,又缺乏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最后伤到的还是自己。这样的求职者,应该树立切合实际的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求职者,他们将大学四年积累的书本知识,学得很扎实,只等待毕业之后,能够厚积薄发,实现理想和抱负,为此,他们把名利和成功看得特别重要,一心求成,急于表现,而事实上,这样的初衷往往适得其反。一旦遭遇失败的打击,就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

如何看待成功?成功不是看你有多少钱,有多少房子。成功就是达成所设定的目标。成功其实是一种感觉,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感觉,它是每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一种自信的状态和一种满足的感觉。总之,我们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是各不相同的,而到达成功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先得学会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东西,承受比他人更多的挫折和失败的打击,依然能够积极奋起直追、面对一切的人。人生的价值也在于此。

把所有的经历都看作是一种人生历练的过程,抱持着一种积极的心态,承受任何打击和风雨,使每次失败包括求职的经历,都成为人生的一笔财富,激励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

第三,还有一类求职者,心态摆得很正,这或许与他们的人生经历有关。他们求学和做事一样踏实、勤奋,对自身也有很清晰的认识。

我身边有这样一个案例:

2000年大学毕业的小胡同学,就读于省会一所专科院校的机电系机械工程专业。从农村走出来的他,三年时间里除了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还自学了与自己专业相近的计算机信息专业的本科,三年专科毕业后,他同时也拿到了本科学历证书并取得了学士学位。大三的最后一个学期,他被学校选派到一家私企实习,因为自身的踏实好学,为他赢得了就业的机会,看到很多同班同学毕业后都选择了其他更好的去处,有的选择了北上,有的去了南方发展……只有他自己留在了当初实习的这家公司,他有明确的目标和自我认识,他知道一份工作来之不易,他还年轻,有的是机会,但眼前最重要的是把这份工作做好再说。后来他从该公司的实习车间调到技术部从事软件编程工作,虽然与自己的专业不是完全对口,但是他善于学习和钻研,很快掌握了最新的编程软件和单片机开发技术,再加上自己的机械专业,工作中得心应手。在这家私企一待就是八年。随着该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小胡有了出国的机会,经常出国为公司的产品安装、升级或调适程序。也得到了很多晋升的机会。

2008年的时候,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从天南海北赶回来的同学们,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失败与收获并存,荣誉与辛酸参半。小胡一直坚守着自己原则,做人和做事一样踏实、认真、执着。就在这一年,他被一家大中型企业的老总看重。

小胡大学毕业后的这些经历,足以说明,人生的资本在于奋斗和积累,真正有用的人才放到哪里都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二、有工作经验者求职心态

有工作经验者,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经过实际工作经历,有真才实学,名副其实;一类是在某一行业或领域涉足不深,浅尝即止,名不副实;还有一类是将自己求职经历的经验吹嘘为工作经验,与真正的工作经验大相径庭。

当然,除了以上三种类型外,还有一种类型,就是有工作经验但是为跳槽而跳槽,狂妄自大。

首先,真才实学,名副其实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一般对招聘单位提的要求较高。这样一个群体,再次求职,多是因为原单位的待遇福利或发展情况已不能满足该员工自身的成长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无法满足经济生活的需求。这种人群结构年龄一般大都在三十岁左右,或面临买房、结婚、生子以及赡养老人等诸多问题,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如果在工资、福利等待遇方面无法满足自身生活的需求,他就会另谋他路,以求得更高的工资福利待遇。

其二,原单位的发展状况,已无法满足员工自身成长的需要。通过在职场拼搏几年后,积累的一定的工作经验,如果一直待在某个职位上而没有晋升的机会或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再努力的员工也会有一种挫败改,这是人的本性。如果一个非常努力,工作中面面俱到的人自身存在的价值,没有被接受或认可,内心所遭受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这种情况下,员工就会觉得自身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是到了离开和重新选择的时候了。

有这样一个案例:

小刘同学是2005年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工程系,2009年毕业后保送本校研究生,三年研究所期间有两年都在新疆做环评项目,因为踏实能干,他两年时间做了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环评项目,期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并于2013年7月份考取了环境工程师资格证。

无论学识还是工作经验,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但是在2013年9月份,他向新疆的工作单位提出了辞职,原因很简单,就是目前的工资无法满足家庭的开支,他已经27岁了,结婚一年时间,准备经营自己幸福的小家,同时还有双方的四位老人需要赡养……一时间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他向这家环评单位递交了辞职信。

一个人即使有再大的理想和抱负,如果无法满足自身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一切都是徒劳。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所以小刘的做法我们应该予以理解。

其次,对于之前的工作,浅尝即止,自吹自擂为“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这种情况也大有人在。浮躁、缺乏对自身正确的认识,自以为是,自作聪明,是这类人的共同特征。

经常看到在一些大型人才交流会上,写着有各种工作经验的个人简历,胡编乱造者不乏其人。这样的人做人都不诚实,怎么可能指望他们能进入工作岗位后做好工作呢?

在2011年春天的一次省人才招聘大会上,我的同事,一位人事部的主管,她从人才市场回来跟我讲起了招聘的经历。她说,很多人只看简历,让你恨不得不惜重金引进公司重用,但是当真正通知面试的时候,他们回答问题都没有底气,问到以前的工作经历的时候,他们甚至有的回答说“我随便写的,实际上没有干几天就不干了……”听罢,真是令人气愤,对企业来说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到头来是一场无用功;对应聘者个人来说,不诚信的简历,最后害的都是自己。

对于这样的人,无论经历多少次求职,恐怕成功的几率也没多少,即便偶尔一次蒙混过关,最终还会是以失败告终。

再次,还有一种人抱着某种侥幸心理,把没有任何工作经验说成是有工作经验。他们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从来不敢真正开始工作。一方面他们缺乏自信,一方面不愿意接受现实和面对现实。每天都过着自欺欺人的日子。

这样一个人群,大都是有着光鲜的家庭背景,父母有丰厚的经济实力,自己工作不工作都无关紧要,缺乏责任感。游走在各种招聘会上,于各招聘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的招聘人员见面熟,能说会道,侃大山式的递交简历的场面也给招聘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正通知面试的时候,往往不会参加。拿自己的人生当儿戏,不尊重别人的工作。

最后,除了以上三种,还有一类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要求一般相对都比较高,会产生自负心理,产生不良后果。这种心态的求职者,需要谦虚需要归零和放空自己,不断汲取新的技能,以提高自己,适应更高的工作需求。

这类人群的特征是,在职场已经奋斗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当自己不满足现状的时候,就选择了跳槽,重新求职。这样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在重新求职过程中占绝对优势,于是对用人单位提各种要求,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等。即便是顺利求职成功,在实际工作中,会狂妄自大,对年轻员工或其他不及自己能力强的员工不尊重,造成负面影响,长期如此,也不会长久下去。可想而知,如果不端正态度,摆正心态,不谦虚好学,没有归零的意识,只能永远在求职的路上痛苦挣扎,追悔莫及。

任何工作除了每个人的努力,还要靠团队来共同完成。想融入新的工作环境,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只能从心态上放空自己,吸纳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学习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尊重他人的心态。唯有此,才能长久,才能成功。

三、求职就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对以上几种求职过程中心态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求职者抱有不同的心态。造成这些各式各样心态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从客观上来讲,我国的教育模式,存在教育资源不公平的问题。

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孩子们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明显低于城市的孩子们,这样就使得他们在真正不如社会后,自身缺乏竞争力,甚至在面对一份工作的时候,屡遭淘汰。

举例来说,一个来自农村山区的孩子和一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他们从学前班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所享受到的教育资源相差甚远。这是现实,也是现状。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大力着手改善这一局面,力争缩小差距,比如实现优秀教师轮岗制度、优秀教师支教、加强农村教师培训等一系列措施来实现教育资源优化合理配置。使祖国的花朵,都能茁壮成长为国家未来的真正栋梁之材。

第二,从客观上来讲,很多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脱离了社会实际需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提倡以市场为主导,实行资源优化配置。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也应如此,不能盲目设置专业,需要对实际工作中各行业各工种有透彻的了解和把握,开设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使毕业生能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时候实现顺利衔接。

比如,有的高校,为了显示自己院校的专业丰富,吸引更多的生源,盲目设置法律类专业、管理类专业,在开设这些专业的时候,各决策层根本没有进行市场调查,没有根据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和竞争力进行深思熟虑,而是为了扩大生源,迎合扩招的需要。甚至有的工科院校设置各种艺术类专业,吸引大批生源前来就读。这样的专业在开设三年或五年之后,因为社会影响非常差,就此取消。而这样的决定,在设立和取消之间的这几年时间里,对于高校来说没有任何损失,而是赚得了钵满盆满,而对个体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无业可就,毕业生就业问题被一股脑的推给了社会,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就此,国家也在努力改变现状,教育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鼓励和支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各大中小型企业培养各种优秀人才;开展委培生招生工作,定向为地方单位培养人才,毕业之后能顺利回自己的家乡就业;实行一些社会招生考试制度,比如村官的招聘、各种职业资格考试等,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创造条件。

第三,从客观来讲,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发展不完善,企业制度不健全,使得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发展规划缺少前瞻性,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对员工的各种待遇也不尽如人意,无法满足员工自身需求和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离职,然后加入到求职大军,成为另一些招聘企业的选择对象。

第四,从客观上来讲,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很多在职员工无法为今后的生活获得保障,比如医疗、养老等等。虽然国家规定各企事业单位必须为员工上社会保险,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企业单位还是无法满足员工对社会保险的需要,有的企业甚至无视国家规定,亵渎职工的应享受的权利,作为弱势群体的职工,靠自身的力量无法与企业抗衡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选择辞职,或者被企业辞退。成为又一支求职大军的一员,希望再次求职的时候,能够获得一份好的福利待遇,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第五,除了以上四种客观原因,求职者在主主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自身认知不足,缺乏对就业形势的认识,个人成长经历影响正确人生观的确立与形成……这一点主要就我个人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谈一下心得: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就求职方面的经验来讲有以下几点需要分享:

(1)做事先做人。

(2)靠人不如靠己。别人帮得了你一时,帮不了你一世。

(3)心态很重要。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4)极强的责任心。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出现任何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推卸责任;善于反思己过,自我剖析,不断成长。

(5)善于学习、总结,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6)爱、理解、包容、尊重。这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键。

总之,求职者的经历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是迈向工作岗位,取得成功的第一步,求职过程中,机会与挑战并存,拥有良好、健康的心态,是成功的前提。

无论哪一个群体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心态,是自身性格和行为的一种反映,同时很多心态也反映出了一些社会问题。求职者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和急需解决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随着国家各项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都能一一解决。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也将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