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辅导员助理工作

大学生辅导员助理工作

时间:2022-03-16 13:47: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辅导员助理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辅导员助理工作

第1篇

[关键词]“双肩挑”;辅导员助理;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李建坡,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分党委副书记,讲师,河南 新乡 45300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5-0176-03

一、高校“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历史考证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在高校中率先提出并在清华大学建立了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办法是选拔学习成绩优良、政治觉悟高的党、团员担任辅导员,“半脱产”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这种政治辅导员制度被形象地称为“双肩挑”,即两个肩膀挑担子,一肩挑专业学习和工作,一肩挑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了完善和发展政治辅导员制度,清华大学先后制定了《关于政治辅导员制度的若干规定》《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工作暂行条例》等。清华大学这一做法很快对全国高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院校也先后采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它不仅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符合清华大学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而且有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作保证。中,各个高校的政治辅导员制度受到了强烈冲击。20世纪70年代后期,各个高校又相继恢复了辅导员制度。到了20世纪90年代,清华大学“双肩挑”辅导员制度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以青年教师为骨干,以研究生为主体,以本科生为补充,并进一步明确了分配原则,辅导员队伍中高年级大学生不得多于1/4。但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许多辅导员转岗,辅导员队伍人数严重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高校大面积地实行了“双肩挑”辅导员制度。

二、“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必要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是“以兼职为主,配备少量专职人员”的辅导员制度。兼职辅导员又分两种模式:一种是由优秀研究生和高年级优秀大学生担任,实行以专业学习为主,兼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另一种是业务教师兼职,以业务工作为主,兼作学生思想工作。“双肩挑”辅导员制度存在的意义在于:首先,它解决了辅导员队伍人数严重不足的问题。近些年来,由于对辅导员的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辅导员的责任较大、任务繁重,而职业声望低、待遇又较差,许多辅导员转岗或考研深造,造成辅导员流失严重。随着高校的快速扩招,辅导员队伍人数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但“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实施,迅速解决了辅导员队伍严重不足的问题。其次,资金投入少,并可以摆脱今后如果专职辅导员不断增多而带来的出路难的困局。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大约有2000万,按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就需要配备10万名专职辅导员,加之辅导员队伍职称问题没有得到落实,这必然会使高校辅导员的出路成为一个难题。“双肩挑”辅导员由于是兼职性质,不仅不存在编制的问题,更不存在解决将来的出路问题,从而化解了这对矛盾。第三,有利于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业务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双肩挑”辅导员通过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可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驾驭全局的能力。实践证明,担任过兼职辅导员的教师和学生,在后来的工作岗位上都表现突出,绝大多数成为单位里的骨干力量。第四,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增强了学生工作的针对性、深入性和实效性。业务教师通过做兼职辅导员,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增加与学生交往的亲和力,在专业学习上也可以给学生更多、更直接和更有效的指导。而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担任兼职辅导员,更能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通过帮带方式,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榜样的示范作用。同时,对高年级学生的快速成长也起到了督促和激励作用。

三、当前“双肩挑”辅导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实施,已取得了很大成绩,有许多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但也有许多弊端值得注意。

第一,学习任务重,教学和科研压力大,难以全身心投入学生工作,无法全面履行辅导员的职责。调查数据显示,60%以上的“双肩挑”辅导员认为,“业务学习与教学科研工作任务重”是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难题。辅导员最基本的两项工作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但当前辅导员工作非常烦琐,消耗时间较多。作为专业教师的“双肩挑”辅导员,业务的提高需要很多精力,角色和时间的冲突难以调和。而作为“双肩挑”辅导员的研究生、高年级大学生压力更大,他们面临着专业课的学习、毕业论文的撰写、考研的准备以及寻找工作等任务。在难以两全的情况下,往往只有应付差事,以“放羊”的方式对待“双肩挑”,难以履行辅导员整体职责。第二,政治理论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单一,使许多“双肩挑”辅导员难以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规律、原则、任务和方法,它要求从业者不仅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工作责任感、良好的政治素质、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律等社会科学的系统知识。目前,不管是业务教师“双肩挑”辅导员,还是研究生、高年级大学生“双肩挑”辅导员,绝大多数没有接受相应的业务培训,仅凭着学生时代的经验积累和过去辅导员的传帮带而开展工作。许多“双肩挑”辅导员由于所学专业的限制,大多数社会科学知识不够系统,难以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无法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也难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第三,“双肩挑”辅导员制度造成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有一支思想稳定的专业化队伍,并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从目前来看,教师担任“双肩挑”辅导员时间最多为两年,而研究生或高年级大学生“双肩挑”的时间更短。第四。“双肩挑”辅导员大多数缺乏工作经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题性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落实。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在当前的形势

下,辅导员工作的确头绪繁杂。当前,一个辅导员负责的年级少则两百人,多的达到四百余人。随着高校机构改革的进行,几乎所有的行政后勤机构部署的事务,最终都是通过辅导员来实施和完成的。诸如办理户口、学生证、图书证、注册、助学贷款、各类考试报名手续等,发放学习资料、教材等;二是由于“双肩挑”辅导员缺乏应有的工作经验,并缺少应有的培训,因此,不能抓住工作中的主要方面,不能在繁杂的事务中快速有效处理各种问题。

四、完善“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对策

在新的形势下,“双肩挑”辅导员制度仍然是一种有效的制度,但“双肩挑”辅导员制度面临着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从高年级大学生(或研究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独自承担一个年级上百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改革的精神,赋予“双肩挑”辅导员制度在形式、内容、作用等方面新的内涵和形式。为了进一步发挥“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优势,克服“双肩挑”辅导员存在的缺陷,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并实施聘请高年级优秀大学生(或研究生)兼任低年级大学生辅导员助理的办法,不失为实践中的两条较为顺畅的途径。

一是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专职辅导员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学生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所谓辅导员的职业化,就是把辅导员岗位作为一项可以终生从事的职业来对待;所谓辅导员专业化就是把辅导员工作看作是一项融合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的专门技能。当前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管理体制、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群体演化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对辅导员队伍的功能任务、模式结构、工作内容和方法、培养和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教育管理任务异常繁重,诸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安全稳定、班级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宿舍文化建设和宿舍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就业指导、学生社团建设、贫困生工作、考研指导、学生发展指导、学风建设、班风建设等。完成上述职责,需要辅导员有专业化的水平和素养。因此,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势在必行。高校要从根本上稳定辅导员队伍,应该从制度上为广大辅导员搭建一个专业平台,进行专业化的建设和职业化的培养。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道路并不意味着辅导员应该完全由专职人员组成,也并不意味着就不能有“双肩挑”辅导员。坚持辅导员队伍专兼职相结合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并不矛盾。专兼职相结合在当前的条件下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但应该以专职辅导员为骨干,以兼职辅导员为补充,这是目前专兼职相结合模式应坚持的原则。

二是选拔高年级优秀大学生(或研究生)兼做低年级大学生辅导员助理,是新形势下“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一个新的补充形式。实行“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辅导员助理(高年级大学生或研究生)”的辅导员工作模式,不仅能发挥高年级优秀大学生(或研究生)做“双肩挑”辅导员的优势,也克服了其存在的弊端,而且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其一,可以使辅导员集中精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题。辅导员助理可以帮助辅导员完成一部分事务性工作,如进行学生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宿舍管理,办理有关证件,发放有关物品等。从而减轻了辅导员的许多工作压力,这可以使辅导员从事务性工作中抽出身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二,辅导员助理可以做到工作与学习双丰收。辅导员助理是协助辅导员开展工作,只完成一部分工作任务,而且工作任务具体,目标明确,管理的学生人数有限,一般是一个班,工作时间一般也在课余时间,不会造成工作与学习的冲突,完全可以做到学生工作与专业学习的双丰收。辅导员助理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帮助辅导员完成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任务,而且自身也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如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等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其三,辅导员助理都是本专业的优秀分子,能给低年级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起到榜样的示范作用。由于在学习、生活上有同样的经历,他们更了解学生的需要,更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再加上年龄上相差不大,容易沟通,给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指导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很好地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其四,克服了辅导员助理工作经验不足的弊端,并增强了学生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辅导员助理是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的,辅导员助理直接向辅导员负责,工作方案、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重点等,都是在辅导员的领导下制定和确立的,不会因自身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不足等原因,给工作造成损失。辅导员助理的存在,也不会因辅导员助理毕业离职而出现不稳定,可以保持大学四年学生工作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范绪锋.永葆生机“双肩挑”――写在清华大学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走过52年之际[N].中国教育报,2003-11-16.

[2]赵厚均,刘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道路探析[EB/OL].上海海事大学学生处网,2006-11-23.

第2篇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学生管理学生辅导员助理

1 实施学生辅导员助理的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地位不太高,待遇不太好。辅导员工作缺乏足够的激情和主动性。担任辅导员工作只是为应付评职称需要,往往导致人员配备不足、队伍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助理辅导员队伍对于缓和教师辅导员队伍的不足有很大的弥补与调和作用。建立、完善、深化学生辅导员助理制度,提高学生工作水平,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自我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学生辅导员助理提出背景

当前,我系2011级有8个教学班级共352人,配备一个专职辅导员和一个兼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是马克思思想政治专业毕业,本学期刚引进的研究生,有理论学识,但缺乏管理经验。另一个是老辅导员,工作经验丰富,管理较到位。这样无论在上课,上早操和上晚自习,班风,学风和纪律要求方面都有明显差距。为了均衡管理,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经系党政联席会议决定,本学期配备学生辅导员助理进行试点。学生辅导员助理从学生会当中选拔大二的优秀学生,由系团总支推荐,系党总支审核,按照专业一致的原则负责一年级各班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同专业一、二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帮助2011级学生尽快适应专业学习、树立专业思想,继承优良的专业传统,尽快进入角色。

3 学生辅导员助理的角色扮演

学生辅导员助理具有双重身份:一是学生,二是辅导员,同时又是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学生辅导员助理和学生年龄相仿,很容易融入班级,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情况,把获取的有效信息及时反馈给辅导员,为辅导员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学生辅导员助理作为学长,能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引导学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指导学生开展班级工作。

4 学生辅导员助理的作用

4.1 学习引导作用

新生普遍存在学习与生活方式的不适应问题,他们能够通过自身说教,让新生能够尽快确立起新的学习目标,同时加上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帮助新生逐步适应大学学习。

4.2 生活指导作用

大学一年级新生刚来学校时,对环境不熟悉,生活起居不适应。这时学生辅导员助理就能用他们自身和身边的典型事迹告诉他们大学生活应当如何度过。

4.3 榜样示范作用

因为学生辅导员助理的选拔条件都很高,无论在思想、学习、工作及生活上都很优秀,他们是一面旗帜,是一根标杆,“身教”甚于“说教”的示范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5 学生辅导员助理的选拔、考核与聘用

5.1 学生辅导员助理的选拔

为了把那些有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工作积极主动,胆大心细,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工作,且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同学选拔到学生辅导员助理队伍中来,我系从部长级以上干部中进行了认真选拔,并召开了辅导员,学生辅导员助理,所任班级班长见面会。确保学生辅导员助理选拔工作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

5.2 学生辅导员助理的考核与聘用

学生辅导员助理需进行中期及任期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职责完成情况和实际工作效果等方面。中期考核由团总支进行,对在任期内不能认真履行职责、学生反映意见较大的助理,经团总支提议,党总支审核,情况属实即终止聘任,收回聘书。任期结束后,由党总支会同团总支负责对其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成绩颁发“优秀学生辅导员助理”证书,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同时还作为今后评先评优、发展党员和向用人单位推荐录用的依据。学生辅导员助理聘任期限为一年。

6 实施学生辅导员助理工作,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辅导员助理不仅是客体的学生,而且还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他们对班级的管理以及对学生的教育,都要经过学生的响应、接受再付之实施。学生辅导员助理不能唱“独角戏”,在开展活动前都要运用“头脑风暴法”和“专家意见法”召开会议,避免片面性,确保活动成功。大学生是具有意识、情感、意志、能动性和创见性的主体,学生辅导员助理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认真开展班级创建工作,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除在大是大非、重大决策外,可有目的的开展第二课堂,丰富班级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6.1 学生辅导员助理和学生共同确定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港湾,它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组织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功能。要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必须创设班集体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这就要求学生辅导员助理每学期开始就要组织班委进行讨论,根据学院、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班级工作目标,并以此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然后在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讨论修改。虽然制定出来的班级工作计划并不全面,甚至于在辅导员眼中显得幼稚,但它是学生主动参与制定,同学们都能遵守执行。通过这项活动能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心得以充分体现。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培养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并且以《大学生行为准则》对照自己,由此引发他们更具有当好一名好学生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通过学生辅导员助理带领学生参与目标与计划地制定,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在集体这个良好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发挥他们个人的才能、发展其个人的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有序化,使班级目标与学生的个体目标协调一致,相互促进,使班集体内的所有力量融合在一起,更好地促使学生不断的规范自己,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6.2 通过学生辅导员助理协助管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辅导员助理协助管理,它是辅导员独立管理的有利补充,辅导员需把握好自己的参与度,既不能让学生辅导员助理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导作用时,给学生辅导员助理留有足够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逐步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在班级的自主管理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学生辅导员助理制定班规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学习、纪律、品德、体育、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由于这些班规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在执行中、学生都较为自觉遵守。其次要根据班规,建立一整套学生自查自纠、值日班干部督促检查的自主管理的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学生自主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班级的管理是长期、复杂的过程,学生的自主管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辅导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在工作上给学生辅导员助理进行指点和帮助,使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不偏离正确轨道。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辅导员助理与学生一起去主动地安排计划,选择方法,勇敢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和义务,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集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培养自立能力、发展创造性个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促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成为自主教育的榜样。

6.3 在班集体中培养责任感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学生辅导员助理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当前学校管理者研究的课题。作为校方要给学生辅导员助理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让他们在班集体中去锻炼,去提高,使之有对家庭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才能培养他们努力工作,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7 实施学生辅导员助理的成效

本学期,实施学生辅导员助理后2011级各班班风、学风,学生的精神面貌明显好转,他们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的负责了新生报到接待、新生入学教育、军训服务、班团会组织策划、指导班委会、晚自习纪律和辅导、早操督促和检查、与学生谈心、组织学生课余文化活动等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学生辅导员助理的实施得到了一年级广大同学的接受与欢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辅导员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使辅导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履行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职责。

参考文献:

[1]彭远威,龙在飞.高校学生助理辅导员队伍建设刍议[J].现代企业教育,2006,(6):85~87.

[2]冯立.学生辅导员助理工作探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4):62~64.

[3]陈万阳,王集杰.高校辅导员知识读本[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8.

第3篇

关键词:研究生 助理辅导员 选拨 考核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琐碎繁杂,工作量大,专职辅导员往往要兼管学生教育后勤和心理咨询等多个方面,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 的比例配备。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配备均显不足,加大了辅导员工作的任务量和工作难度。[1]

从在读硕士研究生当中选拔助理辅导员参与本、专科学生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进行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设置研究生助理辅导员(以下简称研助),一方面是对辅导员队伍的有益补充,为辅导员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年轻的力量。另一方面为尚未走出校门的硕士研究生们提供了接触社会,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参与学生工作的研究生个人成长,同时起到统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作用。但在研助的选拔、队伍建设及考核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硕士研究生担任助理辅导员存在的问题

1、研助工作能力稂莠不齐。

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多为本科阶段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但并不代表其工作能力也一样优秀。很多研究生尚未接触社会,更未接触过学生工作,对学生工作一无所知。在工作中不仅缺乏基本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并在协助专职辅导员完成学生工作时上手慢,领悟力差,造成布置工作的时候要从头教起,无形中反倒加大了专职辅导员的工作量。

2、时间精力有限,人员流动性大

在研助工作中,经常出现研究生的导师“不放人”的情况,研究生在平时学习的课余要协助自己的导师完成很多学术科研工作,造成没有时间完成助理辅导员的工作,使很多助导岗位形同虚设。

在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培养一名能够很好地协助辅导员工作的学生干部通常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高校理工科类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2.5 年,文科类专业研究生为 2 年,如果硕士研究生担任助理辅导员他们会面临第一年迎接新生,第二年面临本人要毕业的情况。这也就是说,要将一名没有学生工作的经验的研助培养成可用之才,不仅要投入辅导员的大量的精力,同时面临着培训完的人才不能“为我所用”的问题。

3、部分研究生参加研助工作的动机过于功利。

多数高校是通过勤工助学劳酬的形式每个月给研助发放一定的经济补助。有些研究生觉得这份酬劳挣的轻松,同时又可以为日后入党和求职增加一点点法码。正是这些功利性目的,使部分研助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出现应付差事,混日子、敷衍工作等情况。

4、研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研助管理制度中,多数高校是通过勤工助学劳酬的形式发放薪酬,并可参加“优秀助理辅导员”的评选。而对于助理辅导员的工作具体内容没有统一的、细化的要求,同时也没有相应的考核及处罚措施。这种只有奖没有罚的制度使助理辅导员工作成了良心活,大锅饭,干好干坏都一个样。

另外研助经过自愿申报,学院推荐,面试等环节入选后,多数为直接上岗,没有参加过统一培训或培训多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造成上岗后不熟悉工作内容,无法独立完成工作。

二、对研究生助理辅导员工作的几点建议

1、完善研助选拨制度

研助的选拨工作对研究生助理工作顺利开展尤为重要。现行的招聘方式多为,“学生自愿申请,经学院推荐,确定入选人员进行举行公开答辩,开竞聘演讲,并需接受台下评委与师生的提问。报名人员的自荐书可以间接考察其文字水平,公开演说答辩可以展示其沟通交流能力,回答提问可以考察其应变能力与对岗位的理解认识程度。通过这些环节的筛选,最终确定各岗位人选。”[2]我认为应在公开答辩前增加综合素质考核笔试环节,主要包括学生工作的基础知识,学生工作、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办公软件应用,文件整理、办公室礼仪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抬高选拨门槛,保证入选者不仅仅是学习优秀同时是工作优秀者。

2、建立健全研助培训、考核制度

建立完善研助岗前培训制度。在研助上岗之前应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选拨过程的重重考验确保了研助的政治素质和基本工作能力。所以岗前培训内容应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传授学生工作的具体内容、工作方法、技巧等。使研究生上岗后即可独立开展工作,真正起到协助专职辅导员工作的作用。

建立专职辅导员一票否决制和研助末位淘汰制。研究生助理辅导员顾名思义,就是协助专职辅导员完成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学生工作具有无法量化的特点,所以不能用具体的量化标准来评判一个研助的工作成绩,但是研助工作是否称职专职辅导员最为了解,所以我认为专职辅导员对工作不称职的研助应有一票否决的权利。同时应定期对研助进行民主测评,对于民主测评成绩不达标的研助实行末位淘汰制。这样才能有效激励和监督研助的工作,杜绝混日子,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研究生助理辅导员对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无疑是一股清流,但如何进一步完善选拔、培训和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研究生助理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有的作用,是未来我们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丁永斌 王喜忠.高校在读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的优劣势浅析[J].高校讲坛(科技信息)2013(3).

第4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新生入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1-0046-02

[作者简介]康慧(1983―),女,四川雅安人,硕士,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助教;周渝(1981―),男,重庆南岸人,硕士,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一、新生情况分析

(一)对全新的大学生活不适应

很多经过高考走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第一次独自远离家人,开始集体生活。大学全新的环境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不同生活习惯让许多新生感到不适应,尤其是地域、民族、语言、成长环境、家庭条件、兴趣爱好的差异,让新生之间容易产生矛盾。

(二)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距大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90后”的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不强,不会照顾自己,有的学生甚至需要父母陪读。这显然不能满足时展对大学生的需求。新生需要学会处理问题,勇敢面对坎坷和挫折,让自己尽快走出“恋家”情绪,正确面对暂时性的失落等。

(三)全新的学习、教学模式有待熟悉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是脱节的。大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空间相对比较自由,学习和教学模式与中小学相比都有很大变化。大学教师只是在课堂中教授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有限、偏重基础,需要学生课前预习相应知识,课后需要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以扩展知识。新生需要尽快熟悉这种全新的学习和教学模式。

(四)学习目标不明确

当学生承受高考压力实现梦想,拨开“象牙塔”的神秘面纱时,往往会有大学生活不过如此的感觉。很多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学习方向性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等问题。大学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生活,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多的靠自己的自觉和自律来度过每一天的大学生活。没有教师会像高中一样每天监督和敦促学习。很多学生因为经历了十年寒窗的辛苦,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金榜题名”的目标,应该好好放松了。当他们踏进大学校门,就潜意识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失去学习动力,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大部分新生入校以后没有职业理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也没有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规划。

二、新生入学管理新途径

(一)做好入学教育工作

第一,提高自身的印象分。每一个人都对自己到大学第一天的感觉印象深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学校,对辅导员、教师的印象分格外重要。辅导员要注意迎接新生时的仪表,言谈举止,争取以个人魅力感染学生。如在新生报到前通过相关信息认识部分学生,提前在假期和新生电话交流,了解家庭情况。报到的时候,辅导员就能和新生如老朋友一样交流,消除陌生感。第二,及时关心学生,第一时间深入宿舍。入学报到的当天辅导员要及时和新生做联系,到寝室走访了解新生对学校对寝室的感受,第一天饮食等情况。提醒他们在陌生环境中一定要注意人身财产安全,看看学生是否还有需要解决的困难,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与他们亲切的交谈,嘱咐他们要尽快适应新环境,尽快结交新朋友。通过这样的走访,会让学生感到很温暖,更增加对辅导员的信任。第三,认真备课,做好入学教育。辅导员应及时召集新生,集中开展入学教育。辅导员应做好正式见面的准备工作,注意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做到严肃而不失活泼,切忌一言堂。

(二)做好新生军训动员、准备工作

军训是每年开学新生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军训是大学的第一堂课,提前了解好学生思想动态和身体情况,认真组织做体测工作。和新生做好思想交流,让他们认识到军训的重要性,带领新生学会坚强,学会克服困难,让他们完成军训任务。

(三)以学生为本,培养核心班级团队

军训过后,新生正式进入学习阶段,选举班委是培养核心班级团队的首要任务。新生班委会对今后的班级建设产生很大的影响,担当班委的学生应该具有开拓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能够主动工作,担当重任。

笔者通过迎新前对新生档案的查阅,并在学生进校后及时了解思想素质、家庭情况、个体特长等情况,在每个新生班级选定2~3个人作为临时负责人,负责新生刚进校到军训结束期间的班级管理工作。通过在新生军训期间对学生的观察,发现适合做学生干部的苗子,最终通过民主选举成为正式的班委。

班委确定后,辅导员应该在他们平时开展工作的时候用心指导并有意识地培养。班级是充分让班委发挥自己才能进行管理的平台,是班委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地方,辅导员应该充分鼓励班委独立开展各项活动,只要计划具有可行性,不干涉活动的具体过程。通过开展活动,班委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集体凝聚力。

当然,组建班级管理团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班委应该是学生中的核心人物和楷模,拥有较高的素养和出类拔萃的特质。2.充分体现优势互补、优化组合。注意班委能力与素质的搭配,做好分工,扬长避短。3.要善于调动班委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人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四)做好特殊学生的思想工作

1.及时关注贫困生

辅导员在假期通过调查提前了解学生个体情况,帮助他们顺利入学,开学时通过各种资助渠道帮助他们。对于贫困生来说,家庭条件的贫寒,难免会让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要让贫困生更好的完成大学的学生任务,就要首先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然后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宣传好国家资助大学生的资助学金政策,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多渠道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感受到国家、社会、学校、教师的关爱。坚定信念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去改变家庭和自己的命运。

2.做好单亲家庭、性格孤僻等学生的工作

要掌握这些信息,需要辅导员尽快完成和新生的一对一谈心工作,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落实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监测,掌握个例学生情况,借助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辅导站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五)拓展工作空间,发挥学生助理辅导员的作用

当前,很多高校在学生工作中都实行助理辅导员制度。学生助理辅导员是新生大一第一学期学习上的指导者、生活上的辅导者、思想上的引路者,从大二、大三同专业学生中选的1~2名学生,这些学生具备思想素质好、富有责任心等优势。要让学生助理辅导员的优势在新生班级中有效发挥,辅导员要敢于放手让他们参与到新生班级管理中。辅导员对学生助理的工作在给出明确目标的前提下,仅需给予宏观指导。

在新生班级管理方面助理辅导员也能起到积极作用。助理辅导员来源于学生,新生在他们面前没有距离和心理负担,增强了工作的有效性。他们通过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组建班级核心领导力,并指导班委根据年级的活动安排制订本班的工作计划,以此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助理辅导员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让新生有一个学习的榜样,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助理辅导员和班干部共同讨论、协商有计划的主题班会及各类竞赛活动,逐渐把学生吸引到班集体中来,让班级更有凝聚力。

(六)让新生尽快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大一新生如果能在进校后尽快找方向,明确学习任务,确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修正人生观世界观价值将对个人成长带质的变化。良好的个人管理,在大学学会如何做一个社会的人对他们人生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学生走进校园,就应该让他们认真问问自己,“我的抱负是什么”“我需要怎样规划四年的大学生活”“我要怎样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有了这样的自问,学生才能找到大学学习、生活的方向,减少入学阶段的迷茫,他们的大学生活才会更加充实、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美会.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新生工作[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第5篇

大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军训,正在如期进行着。新生们统一着装,一身迷彩服显得英姿飒爽。为更好的关心、服务于新生,使他们在军训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照顾与关怀,以便新生军训工作能更好的进行,我院专门为辅导员配备了助理。

据了解,辅导员助理在这次新生军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与我院一位辅导员助理的谈话中得知早在接新生之前他们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要帮助辅导员全方位地为学生着想,力争做到思想上起标榜作用,生活中树学长关怀,心态上表长者风范,学习上扬鞭策敦促;从学弟学妹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站在新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也要将心比心,做到以好朋友的方式相互沟通,帮助新生顺利而又充实地度过大学的第一堂课。

白天,他们奔波在训练场上,伴随在训练队伍的左右,不畏辛劳,不辞疲惫,他们为精神懈怠的同学加油鼓劲,借休息之余向同学们嘘寒问暖,并特别关注着连队里面的“伤员”。晚上,他们适时的走访新生宿舍,为新生带去关怀。“最近天气比较冷,要穿得暖一点,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小心着凉。”“你们有什么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问题尽管说,我尽量帮助你们解决。”等类似的关心话语充斥着新生们的宿舍,使他们忘却了身体上的疲惫,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随着军训的一天天进行,伴着训练难度的一天天加大,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着身体的极限,一次又一次的经历着精神的疲惫。在这种艰难的时候,大一新生辅导员助理们帮助辅导员为新生送去了亲人般的关怀与照料。虽然军训的主角不是他们,但支撑着军训顺利进行的却是这些可爱的辅导员助理们。因为有他们,所以疲惫的军事训练中多了一丝温情;因为有他们,所以陌生的大学之中多了一点家的味道;因为有他们,所以身心疲惫时多了一些精神的支撑。辅导员助理们就是这样在军训中用自己的爱与关怀去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感动着每一个人的灵魂。

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于整个大学生军训的主旋律,更是军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宗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是我军的光荣使命。广大官兵怀着对祖国一草一木和每寸山河神圣的至高无上的爱,始终站在维护祖国尊严的最前沿,这支队伍本来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生动感人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高校青年大学生融入军营,参加军训,在军队封闭的管理、开放的教育、软功硬做的氛围中,与有着强烈的爱国之情的广大官兵朝夕相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的国防观念在军训这一特殊氛围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军训培养了大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实践证明,军训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极好形式。军训培养和磨炼了大学生果断、勇敢、顽强、自制和坚忍不拔的优良意志品质。这种意志品质不但能有效地克服大学四年中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难题,激励青年大学生在奋发、成才之路上努力攀登,而且为他们踏上工作岗位、走上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今天这种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健全的意志品质成为他们正确把握人生航向,迎着狂风巨浪向理想目标迈进的必要条件。

军训塑造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用大学生们的话来说,那就是“军训,是集体主义精神的熔炉”。军训有着最集中、最统一、最紧张、最严格的集体活动。在这些集体活动中,每一个大学生都变成了普通一兵,过战士生活,接受组织的指令,接受各级领导的管教,受各种纪律的约束,按各种规章制度办事,受艰苦生活锤炼。每个学生生活在这种优良的集体中,使之相信组织,依靠集体,关心集体,维护集体,不断克服不良行为和习惯,不断克服个人主义,不断塑造集体主义思想。同时,把这种精神带到了军训后的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中,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军训的成果,推动了良好校风、系风、班风建设,促进了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光大。

军训有利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

军训以其特有的方式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主要作用有:军训培养了青年大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自觉意识,军训时间虽短,但经过刻苦训练,身体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身体强壮了,精力充沛了,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紧张有序的军训生活节奏使大学生学会了科学利用时间。军人的铁的纪律和挤时间的“钉子精神”,使大学生们受到启发,从“时间就是胜利”的至理名言中,找到了成功的秘决——科学地利用时间搞好专业学习;军训调动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当问到军训的最大收获时,许多大学生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军训使他们获得了攀登书山、博击学海的勇力和毅力。他们在军训中得到了启迪:明知学海无涯,偏要竟舟苦渡;明知书山险峻,总要奋力攀登。与惊涛博击,与激流抗争,历尽限险,矢志不移。

第6篇

[关键词]辅导员 学生工作 班级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074-02

大学扩招后的大学班级发展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相对滞后。高校班主任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与辅导员队伍的非专业化、非职业化的发展现状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个体以及学生班级发展的多层次需求。高校的班级发展工作应逐步转向班级内部,依据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班级,培养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同时积极探寻高校辅导员队伍及班级发展的新途径。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学生班级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学生班级建设的辅导员工作模式

高校实施学生班级建设工作主要采用“辅导员+兼职班主任+班级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助理班主任+班级干部”两种模式。前一种模式辅导员工作内容较多,包括班级管理、宿舍管理、生涯规划等。后者辅导员工作较为明晰,辅导员大多从事学院的学生事务管理、学院行政工作,但管理的学生工作较为繁杂,包括院校评优评奖工作、贫困生认定工作、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等。

1.“辅导员+兼职班主任+班级干部”的班级建设模式

云南大学采取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共同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引导班级干部对班级进行建设。2001年建立了由校学生处集中统一管理的兼职辅导员制度,每年选拔一部分青年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一定年限后再回到学院担任专职教师或继续从事学生管理工作。[1]

2.“班主任+辅导员+助理班主任+班级干部”的班级建设模式

四川农业大学采取“班主任+辅导员+助理班主任+班级干部”的班级建设模式。其具体操作如下:由学院硬性要求每个小班配备一名教师担任班主任,学院再公开选拔学生工作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同学作为助理班主任,辅佐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这种模式主要被用于新生班级建设当中。

(二)辅导员工作与学生班级建设的联系

1.高等农业院校班级建设内部需求分析

高校班级内部需求能直接反映高校学生工作重点内容,系统地了解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班级建设的内部需求有助于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更好地实施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总结,得出班级建设内部需求主要包括学生对优秀班级组织的需求、良好班风学风的需求以及班级内部成员自身大学规划的需求等。优秀的班级组织需要班级成员共同创建,班委与团委将起到巨大的作用。良好的风气包含了班风、室风以及班级整体的学习风气,良好班级风气的塑造是班级成员的内心渴望,是促使班级成员互促成长的必要环境。大学规划包括大学生的学业、职业、就业规划,从入学之初到大学毕业,学生对自身的科学规划是促使他们快速成才的核心步骤。

2.高等农业院校班级内部建设结构分析

根据学生班级建设的辅导员工作模式,辅导员与班主任共同作用于学生班级建设,其侧重点有所差异,但又相互交错。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班主任主要针对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的引导工作(如图1)。在高校学生班级内部建设中,班级干部分为两个组织团体:一是由班长牵头组织班级整体建设的班委,二是由团支书领导的团支部。班委与团委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开展班级建设工作,构成完整的班级建设结构(如图2)。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学生班级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以《高等农业教育》期刊2009-2012年有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为例,分析总结当前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王效仿(2009)认为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模式、学生管理理念的不适应,反映出教育内容和实践脱节、职业保障政策设计不到位等实际问题。[2]郭军洋(2010)总结辅导员队伍建设主要面临“岗位职责不明且任务繁重”、“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辅导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原因在于辅导员日常事务繁重,多数辅导员的工作偏重于行政工作和日常事务管理,没有充裕的时间从事学生的心理辅导、学业和生活指导工作,同时也无法腾出时间给自己充电。[3]田东林(2011)指出高等农业院校办学规模急剧膨胀,辅导员的总量不足、综合素质不高、配置效率低下、岗位职业倦怠、结构不合理、待遇偏低等问题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瓶颈。[4]叶光华(2012)指出目前“教”与“育”的分工导致了两者分化,不单是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可度和社会地位不高,且辅导员专业化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5]

(二)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班级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结合网络搜索、文献检索以及四川农业大学班级建设的实例研究,总结当前班级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中学班级管理经验的缺失。当前班级干部缺乏培训指导,学生班级干部建设班级多沿用中学时代的治理经验实施大学班级的建设,而课程任务繁重的中学学生干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致使其升至大学后不能较好地担起班级建设重任。2.班级建设发展的随意性。大学班级建设的成果是一个集体建设的集中体现,然而现时班级建设集体共同目标的缺失以及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指导教育的缺乏,使大学班级建设发展呈现出自由发展的趋势。3.班级个体及群体的差异化。大学扩招后班级规模迅速扩大,班级集体成员的差异性突出。班级个体与个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群体与群体间的情感磨合度低、价值取向差异明显、生活习惯不统一等表现突出。

三、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学生班级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抓好班级建设三大板块,体现“班、辅”重要角色

综合各类高校学生班级建设内容,以及结合农业院校学生班级发展需求,现归纳出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实施班级建设的三大板块:一是学生群体建设板块,主要包含了新生教育、学生宿舍建设、学生学业指导、学生干部培养等学生事务。二是学生班团活动开展,学生班团活动的开展贯穿大学班级发展始终,是班级成员实现良好沟通、互促成才的载体。三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板块,它是农业院校学生接触基层、深入乡村、服务社会的重要实践环节,主要包含学生党建、寒暑期实践等工作内容。

总体来说,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在大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必须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努力扮演好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者、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学习生活的指导者等重要角色。

(二)创建特色班级,缓解新时代班级发展压力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心系三农、在不同的岗位服务三农的创业者的客观需求”[7],高等农业院校结合自身的办学层次与特色,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创建农业院校创业人才培养“特色班级”。如在农业院校内部筛选出“心系三农、思想品德优良”的学生并对其开设“特色班级”,加设课程,配备专业教师,区别培养“特色班级”成员,即着重提升“特色班级”成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特色班级”成员实践能力,打造高等农业院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等农业院校开设与服务三农相关的“特色班级”,有助于集中选拔一批“三农”的人才,为学校人才培养树立“标杆班级”,同时提高农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培养出心系三农、服务三农的综合型人才,创造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4]田东林,谭淑娟,彭云.普通农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1(10).

[2] 王效仿. 社会分工视野中的辅导员队伍建设[J]. 高等农业教育,2009(1):39-41.

[3][6]郭军洋.对高校辅导员职能定位问题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0(11):37-40.

第7篇

1.1 高校扩招带来班级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激增,同时许多高校都在全国范围内招生,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基础、性格特点、生活方式都不尽相同,差别越来越大,情况更加复杂,固有的班级管理体系和班级活动很难满足每位同学的兴趣爱好。在学生人数增长的同时,相应配套建设不能及时跟进,最为明显的是专职学生管理工作者人数普遍不足,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1:200,导致学生人数和学工人员的比例严重失调,加之辅导员日常工作就纷繁复杂,面临各种考核和职称评定的压力,放在班级管理上的精力就不能保障,很难细致入微的做好各项工作,使得班级管理难度加大。

1.2 班级缺乏凝聚力

部分高校班级容量增加,原来几十人小班扩充到近百人的大班,加大了班级凝聚力形成的阻力;与此同时,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全面实施,学生课程选择也不尽相同,同班同学在一起上课的机会较少;上课形式和高中也发生改变,学生们都是上课来、下课走,每门课程都在不同的教室,自习也基本没有班级固定教室。种种原因造成同班学生间的交流机会减少,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概念渐渐淡化,个别学生四年大学都不能认清本班同学,使得学生的班级集体归属感普遍不高,班级缺乏较强的凝聚力。

1.3 学生价值观取向多元化为班级建设带来阻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西方思想的交融,加之学生地域差异、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等原因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而且差异较大,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弱,功利主义等问题突出。部分同学参加班级以及学校活动的标准是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能不能为评优评奖增加砝码;一些同学的入党动机也发生偏差,头脑中想的不是怎样为师生服务,怎样在工作中提高自身素质,而是怎么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带来帮助,这些同学往往在入党后会发生很大改变,工作消极、自私自利,一门心思为自己精打细算。随着国家对优秀学生奖励和贫困生资助的不断加大,有些学生面对利益和荣誉的时候为了拿到“实惠”而把集体利益、团结友情跑到脑后,个别同学甚至弄虚作假,这些都为构建和谐班级体带来阻力。

1.4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学习动力不足

经历了高中的艰苦学习,通过高考成功的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一时失去了明确的目标。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严宽尺度不一,旷课现象较为普遍,“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充分体现了目前大学学习氛围。一些学校还开展学生评教考核,让学生通过评教为任课老师打分,分数直接影响到老师的职称评定和晋升等,造成部分任课老师会“讨好”学生,课堂纪律宽松。补考政策的普遍实施,为平时学习不积极、旷课严重的学生提供了第二次机会,因为补考过程往往监考不严,加之任课教师阅卷尺度会放宽,通过率较高,更是让这些人有恃无恐,种种原因都造成了学风不正、学习动力不足的不良局面。

2 创新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2.1 加强学生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日常工作较为繁琐,涉及学生在校期间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学校各部门下发的各种文件、各项考核也给辅导员带来很大的压力,占用了很多精力,因此辅导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办事效率。学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首先需要的是热情,工作要做到实处,热爱学生是把工作做好的基础,要深入学生当中,经常和学生们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一个温暖的言行,一束期待的眼光,一句(下转第228页)(上接第187页)激励的评语可能会改变一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在认真工作的基础上,还要不断的学习、充电,提高自身素质,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都需要较为专业的知识,辅导员要与时俱进。

2.2 实施辅导员助理制度

为了解决高校学生管理队伍薄弱,辅导员配置不足的问题可以实施辅导员助理制度。所谓辅导员助理制度,就是指在高年级学生党员干部中,通过选拔、竞聘选出思想觉悟较高、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较强、有责任心和爱心的学生党员干部,协助辅导员老师了解新生情况,传授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指导新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辅导员完成一些事务性工作等。这种制度能使学生工作的开展更加深入细致,提升学生工作的效果;有利于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树立榜样,发挥优秀学生党员在广大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锻炼和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

2.3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加强班级管理

大学班级管理工作要从一入学就抓起,要从帮助学生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入手。高校的工作就是要服从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一切以学生为本。因此要关心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新生刚入学后在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目标上可能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而这时正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最佳时期。现在一些高校为新生都开设职业生涯课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最为重要的是有了明确发展目标的学生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非常有利于班级管理。

第8篇

【关键词】JD-R模型理论 辅导员 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

0106-03

研究表明,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助人和服务职业中,由于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往往过于执着生活和工作的理想方式,当无法获得期望的美好时则会产生疲倦感。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高校辅导员属于典型的助人职业。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业指导问题、恋爱问题、网络对大学生的冲击问题、贫困生的资助问题等,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内容和挑战,辅导员不仅要从事思想教育,还同时从事日常管理、心理辅导、学习引导、就业指导等工作,所以在生理和心理上高校辅导员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因此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值得关注。

一、辅导员职业倦怠和JD-R模型的理论

(一)辅导员职业倦怠及表现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是指辅导员个体在长期压力下,因不能及时缓解工作中的压力或不能妥善处理工作中的挫折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表现有三个维度:一是情绪衰竭,表现为性急易怒、容忍度低、工作丧失热情、缺乏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并对生活产生冷漠和悲观。二是去人性化,表现为在工作过程中变得没有耐性,对学生抱消极态度,有意减少与学生的联系,进课堂和宿舍的次数减少,与学生谈话的时间越来越少,拒绝了解学生。三是个人成就感降低,表现为辅导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自己从职业中获取的成就感较少。职业倦怠的产生,不仅不利于辅导员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工作效率以及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还同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JD-R模型理论的内涵

JD-R模型是“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简称,是2001年Demerouti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已经在各种职业中验证了该模型的普适性。该模型的核心假设是:任何职业都有其特定的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但无论这些因素是什么,都可以归为两大类: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而根据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研究者检验了工作要求、工作资源与倦怠三维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作要求与情感衰竭存在高相关,而工作资源缺乏与去人格化、低效能感存在高相关。基于这个结果,研究者提出职业倦怠的形成过程存在两个潜在的心理过程:第一,长期的工作要求可能导致情感衰竭;第二,工作资源的缺乏对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将产生决定性影响,从而导致去人格化和自我效能感降低(见“JD-R与职业倦怠的三维度模型图”)。

二、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一)工作要求过高引起过度疲劳,进而导致情感衰竭

1.工作超负荷。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手续办理,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疏导到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从课堂教育到宿舍管理,从学生个人问题的解决到班集体建设,从文明礼貌督查到安全隐患排查,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到择业面试的指导等,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都最终落实在辅导员身上,这让辅导员成为高校中一个相当辛苦的工作岗位。当超负荷的工作与有限的精力产生冲突时,辅导员就会产生高度的焦虑和紧张,工作热情和兴趣消退,最终诱发心理疲劳和厌烦。

2.时间超限度。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往往开始得比别人早,休息得比别人晚,从早晨学生起床做早操、早读,到晚上就寝休息,各类日常管理工作一茬接着一茬。加上学生的很多课外活动都利用周末的时间举办,辅导员的周末经常被无偿占用,在休息时间也必须不厌其烦地接受学生的咨询和求助。有人说辅导员“除了睡觉时间是自己的,其他时间都是学生的”。这种工作时间的弥散性导致辅导员长期处于忙碌的工作状态,渐渐地就会引起脾气暴躁,容忍度降低。

3.情感高投入。《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为了扮演好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角色,辅导员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由于现在的高校辅导员大多是年轻的80后,虽然很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但他们阅历浅,工作经验少,在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及矛盾纠纷时还不能很好地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工作,因此即便竭尽全力,辅导员还是会感觉自己的能力难以胜任学生的人生导师,尤其在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时往往感到无助和心力交瘁。

(二)工作资源缺乏影响工作动机,进而导致行为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

1.地位和社会认同感偏低。各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选拔的都是政治素质过硬、沟通协调、组织管理乃至文字表达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在大学时代都是班级甚至学校中的佼佼者,然而,优越感较高的他们在高校中却属于弱势群体。因为绝大部分辅导员属于学校的外聘人员,没有编制,岗位存在不稳定性。同时,很多教师和行政人员对辅导员工作不认可,他们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只是临时处理一些学生的事情,这些工作都是很琐碎的事务,层次不高,是谁都可以干的。这种看法不仅导致辅导员自卑心理的产生,还影响了辅导员对自身岗位价值的正确认识,最终反映为减少对工作的投入。

2.经济待遇相对较低。在高校,辅导员的平均工作报酬比专业教师要低得多。教师的收入主要按职称和课时来计算,上课之外的其他加班或工作如监考、改卷、课后辅导等都能以劳务费的方式进行补贴;而辅导员的收入主要按所带学生人数或行政坐班时间来计算,至于工作日以外做的事情,如在晚上休息时间做学生思想工作或周末指导学生搞活动等则被定义为是本职工作而忽略不计。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由于感觉到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辅导员对待工作逐渐消极散慢,找学生谈心交流的次数越来越少。

3.成长发展的机会受限。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从理论上看辅导员似乎可以走行政和教师两条道路,但实际上却“两头不到岸”。走行政道路,虽然可以兼任系党总支副书记或团总支书记等职务,但能晋升为领导职务的辅导员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辅导员不能在职务上有所提升。走职称道路,由于辅导员的工作以学生管理为主,很少能参与科研项目的申请。然而目前的职称评定是以科研为主要条件,因此,在职称评比的条件上辅导员根本不占优势。发展机会的缺乏,让辅导员内心充满了沮丧,对学生管理工作丧失了信心和动力。

三、JD-R模型理论视角下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一)调整工作要求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活力

1.采用“1+1”的管理模式,激发工作热情。“1+1”的管理模式指的是“专职辅导员+班级助理”的模式,即给辅导员所带的每个班级都配备一名班级助理。班级助理可以从优秀学生或学生党员中选拔,主要任务是协助专职辅导员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如主题班会、综合测评、纪律考核、活动组织。作为辅导员的左右手,班级助理在辅导员工作繁忙时帮助辅导员管理班级,不仅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还能使辅导员从琐碎的工作中抽出身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思想教育工作中去。

2.实行弹性工作制度,增强工作的自主性。所谓“弹性工作制度”,就是指工作者在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或固定的工作时长的基础上,可以灵活自主地选择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来代替固定的上下班时间。例如,在工作日内可以采用轮流值班的方式安排辅导员上班处理日常事务,非值班时间辅导员可以不用到办公室坐班。当辅导员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的时间指导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时,还可以安排其在工作日的时间进行补休。这样一来,辅导员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进行工作,他们的“充电”学习和社会交往等其他方面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将有助于工作创新性和主动性的提升。

3.加强心理辅导,缓解心理冲突。心理辅导是应对和预防职业倦怠的直接手段。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关心和维护,健全辅导员的心理辅导机制,应尽量在倦怠感尚未出现或程度还很轻的时候,就及时给予关注和安慰,帮助辅导员迅速走出职业倦怠的阴霾。一是多组织辅导员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二是建立辅导员心理档案以及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三是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咨询;四是设立“辅导员心灵驿站”,对辅导员进行个性化指导,以防止职业倦怠感的继续累积和加深。

(二)整合有效工作资源,促进辅导员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1.提高社会地位,培养职业自豪感与幸福感。要想减轻辅导员工作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就要把辅导员岗位变成为一种令人向往和羡慕的职业。首先,各电视媒体和报刊杂志等要积极宣传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营造尊重辅导员的良好氛围;其次,树立辅导员的良好形象,转变大众对辅导员的偏见与错觉;再次,在辅导员的定位问题上,应该将高校辅导员定位为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导师,以增强辅导员岗位的专业性。辅导员社会地位的提升将会增强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幸福感,从而逐渐淡化职业倦怠感。

2.改进工资待遇,提升自我价值感。高校应进一步合理调整校内奖金分配办法,参考专业教师的平均年收入水平,尽可能让辅导员的平均收入与专业教师的平均收入保持在同一个水平。提高辅导员待遇应该充分挖掘现有条件,采取多种形式。一是加班性工作津贴;二是职务性工作津贴;三是调查研究经费支持;四是鼓励性津贴。尤其对能长期从事一线专职辅导员工作达3年以上、6年以上、9年以上者应给予相应的补贴,肯定他们在岗位上的付出和贡献,让辅导员感受到工作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进而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开展工作。

3.职称评聘单列,提高工作成就感。要想让辅导员长期保持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让他们意识到从事这个职业是可以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的。应该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单独为辅导员设定职称评聘制度,实现辅导员职称序列单列、岗位单列、标准单列、评审单列。可以参照事业编制管理岗位,按照五级序列定岗定级,或参照教师评定系列从低到高设立思政专业技术职称,最高级别的辅导员的职称与教授级等同。独立的辅导员职称评聘制度能为辅导员提供在本职岗位上继续发展和提升的空间,增强其继续留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的信心和动力,并且把辅导员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经营。

【参考文献】

[1]谭娟晖.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1(4)

[2]王 莉,王俊刚.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3]江莉娜.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2)

[4]黄雄英,宣跃文,董承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干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4)

[5]徐晓玲.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之危害及因素的实证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2)

[6]何 峰.高等学校学生辅导员职业倦怠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2)

[7]史 伟,张 琪.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维度思考[J].陕西教育,2009(4)

【基金项目】2010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课题名称“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0SZ011)

第9篇

一、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需求出发

当代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90后学生的主要问题是独立生活能力弱、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弱。进入高校后学生工作重点关注的问题有:贫困生问题;恋爱问题;亲情、友情问题,情感上的残缺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幸福感、安全感的找寻有助于学生一辈子的幸福;大学适应问题;心理问题等。

学生入学所面对的问题,对专业的了解当然是刻不容缓,但是学生管理这部分做的到位不到位,才是整个大学教育培养人才的一个基石,学生经过高考高压后所释放的问题涉及面广、危害性大,大一是关键时期,刚踏进大学校门前对大学充满着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对大学生活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要抓好大一,对学生摸底排查、着重适应教育、养成教育,利用大一一年奠定他们整个大学学习、生活的基调,这些工作量靠辅导员一人之力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二、高校大一新生辅导员加班主任的管理模式

1.高校大一新生辅导员加班主任管理模式的内涵

辅导员、班导师、班主任等称呼我们耳熟能详,但不同的作者在运用这些名词时赋予其内涵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班导师和导师制有相似之处,班导师从担任这一职位的人员选择上往往是新进的专业教师,设置这一职务的主要目的是在学业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新进的专业教师本身进入新的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走上工作岗位有一个身份转换的过程,自身科研压力和教学压力都较重,空闲时间不足,自然重心不在所带班级的学生身上。为了配合学院工作的需要,学院如果安排自然也会参加,但往往是有形式而未达到最初的目的,学生往往反映一学期只能见为数不多的几次,更有甚者从未露面,学生完全不知道班导师的存在。这个时候比较尴尬的往往是辅导员,工作安排不能落实,增加辅导员心理压力和工作量,学生也得不到实惠。

这个时候每个班配备班主任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和班导生不一样,班导生往往是由高年的学生干部担任,一是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立场不坚定,学生工作的严肃性极易被挑战,随意性大,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引导质量上没有保障;二是在开展工作中没有权威性,不能把握好与所带班级的距离感,彼此熟悉后开展工作难度极大。当然高校很少设立专职的班主任,很多学校在学生工作中尝试着采用研究生助理,研究生助理在大学第一年的时光里,对刚入校的新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影响力,既能达到一定高度的引导作用,又能弥补辅导员的距离感,辅导员和班主任相互配合和互补,既能在学习、生活大的方向上起到监督、引导作用,又能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了解学生最新的动态和想法,完成从高中一个班一个班主任的管理状态顺利过渡到大学一个年级一个辅导员老师的管理模式。

2.班主任的选拔、职责、实效及考核

(1)班主任的选拔

实际表明,刚入校的新生对班主任的期待度往往比辅导员还高,辅导员这个名词对新生来说具有陌生感和距离感。所以在班主任的选拔上要严格把关,从多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包括专业素养及个人的学历经验、品德、统筹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充分起到班主任的积极作用,对刚入校的新生在学习、生活起到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奠定大学学习、生活积极向上的基调,进而影响学生的人格及价值观,为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注入活力。

(2)班主任的职责

虽然研究生的身上有诸多的优势,但是本身实践经验少,对于新生入校后工作方向及内容不明确,遇见突发的状况不知如何处理,工作方法单一,工作中注意事项不清楚等因素,班主任上岗前进行培训明确班主任的职责,培训工作应由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担任,通过培训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班主任主要协助辅导员完成各项工作,培养班干部,开展班级特色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对于学生入学不适应现状可以及时的发现并引导,规范学生自身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学生较为顺利的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度。

(3)班主任的实效及考核

班主任的考核既是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督,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肯定。参照的标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辅导员日常对各位班主任的工作的考核,常规性的考核包括考勤、各项工作完成的质量以及各班的综合表现等;二是制作量表让学生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评价打分;对于不按规定尽职尽责的班主任可以采取批评或将其表现返回研究生院。有了这样的考核体系,可以确保班主任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当然为了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对于表现合格和优秀的班主任进行一定的奖励。

3.高校辅导员加班主任管理模式的注意事项

(1)班主任个人素质及言行

班主任在学生的眼里具有较高地位,个人魅力在学生中影响较大,如果班主任个人素质较差,极容易会被学生放大,进而影响班集体的团结、和谐,导致学生的叛逆。班主任的言行一定程度上代表学校的形象,言行不恰当也会影响学生对集体和学校的归属感和爱,甚至会带给学生困扰和情感上的伤害,觉得老师不像老师,遇到问题找不到求助的对象,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也违背了设置班主任的初衷。

(2)避免辅导员被架空

辅导员和班主任之间是相互配合,以辅导员为主,班主任为辅,辅导员管理的学生多,很多班级的具体事务都落在了班主任的身上,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是班主任,但是我们要明确的是大学时光中剩余更长时间的工作要辅导员来完成,所以辅导员不能因为有班主任就放手不管,学生的主体事务辅导员要尽量参与,学生活动也要尽量参加,班主任反映的各班的情况要及时处理,将与学生谈话落到实处,要带领班主任走进寝室,走进教室。

(3)大一到大二的顺利过渡

养成教育要落到实处,不断强化班级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大一期间管理上要注重将学校管理、学院管理、年级管理以及班级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在观念上要建立艺体类的学生可以独立,可以自我管理,大学的课堂是开放式的,管理方 式已经实现了“保姆式”到“导师型”的转变,不再是老师跟在你的身后赶着你向前进,而是站在你的身旁,关键时候进行提醒,自我管理对个体的发展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转型期;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改善

在高校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必须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辅导员在建设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了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他们整体教育水平和素质,对大学生起好带动、师范作用,开始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家水泥和实施职业化教育,提高其整体素养,更好的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校实施的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实际上是一种制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建设,主要体现在职业租养、技能和专业化等方面,而职业化要求从业人员素质、知识、道德等方面都能够符合从事职业的规范和标准。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职业化工作理念逐渐被纳入工作中,但是实际教师事实上中与职业化定位相差比较大,很多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一)身份认同感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对辅导员职业和岗位重要性认同感不高,特别是在一些民办高校中学校比较重视专业课教师的培养,但是对辅导员的培养并不重视。导致很多辅导员感觉自己职业工作得不到重视,工作待遇比较低,同时还存在职务和职称等问题。这些问题和和其他年轻专业科教教师相比,辅导员个人发展空间比较小,身份认同感被弱化。同时高校部分学生对于辅导员缺乏足够的尊重和了解,这些问题都影响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从而会影响学生工作的开展。

(二)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确

一般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工作量均标记哦大,工作面比较宽,这种情况下辅导员角色定位比较模糊。首先辅导员是集学生管理、教育、服务和科研于一体的教师,需要从事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等等,工作量比较大,这些工作占用了辅导员很多时间和精力,导致辅导员很难全身心的投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时对其角色定位不明确导致的。

(三)辅导员考核难度大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在完成上级领导任务的同时还要管理学生,没有时间提升自身,也没有时间做科研工作,而高校工资待遇直接和科研挂钩,辅导员职称评不上深南提高待遇,影响工作积极性。民办高校这样的辅导员考核激励措施做的并不好,很难提高辅导员工作主动性。

二、转型期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改善措施

(一)树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观念

我国教育部已经出台了有关高校辅导员工作具体的工作要求和职责内容,辅导员不仅管理学生日常工作,还有承担学生思想工作指导,只有提高辅导员心理认同感,使其向职业化方向发展才能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高校辅导员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行政管理者,必须承担大学生全面生长、发展的指导者责任,高校要根据辅导员具体岗位和工作任务设立专业化的辅导员,比如生活辅导员、职业规划辅导员以及政治辅导员等等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辅导员负责不同专业的学生,依据其具体需求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细化辅导员的工作,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更好的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三)完善辅导员考评机制

辅导员考评机制对转型期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有很大的激励错用,科学的考评机制要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实施,同时以辅导员业务能力和工作实效为导向,通过考核对辅导员工作水平给予公平、公正的评价,同时为辅导员进修、晋升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首先要确定辅导员的考核内容,然后制定相关考核原则,对高校辅导员实施多角度动态考评,注重考核连贯性和反馈,有效的反馈能够让辅导员明确自己的工作状态,从而更加积极发挥考核工作的重点,对考核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讲辅导员工作考虑和专业化建设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有效促进辅导员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四)完善高校相关规章制度

高校在招聘辅导员的过程中要注重专业化,专业化是职业化发展的基础,所以必须要严格高校辅导员准入机制,并结合高校实际需求明确辅导员从业资格和标准,制定辅导员内部选拔机制,提高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同时在辅导员工作中建立激励机制,统筹规划学校辅导员发展秩序,并对其实施科学的管理,推动高校辅导员工作职业化水平的提高。另外建立辅导员培训基地,对辅导员实施日上培训和专题培训,提高辅导员专业化素养和职业化素质,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水平的提高。

三、结语

近几年,民办高校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工作理念。在高校管理中树立辅导员职业化艺术,提高管理专业化和辅导员自身素养,并将这种综合及嗯呢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让高校辅导员以职业化的心态完整日常工作任务,积极改善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加强学校教育管理质量,促进高校培养人才力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伟.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3,(10):49-50.

[2] 何奎.试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3):38-40,47.

第11篇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29-01

一、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意义

(一)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就包括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指的是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免会遇到很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学习成绩方面的问题,比如情感上的,处理人际关系上的,或者是对未来计划上的。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就需要学校的辅导员进行适当干预,包括心理危机发生前的心理健康宣传,危机发生后的指导和人文上的关怀等。

(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既然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也就意味着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解决自身无法解决的困惑,从消极的心态中走出来,培育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此外,也可以强化学生的某种精神信念,比如本来对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存疑,对未来的人生方向感到迷茫,通过辅导员朋友般的关怀和支持,使得学生树立信心。

二、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

(一)危机信号发出后才进行干预,比较被动。虽然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各个辅导员也在开展自己的心理教育工作,但是由于自身的或者学校方面的原因,这种对大学生的心理干预往往显得比较迟缓,经常要在学生的心理危机信发出以后,甚至已经产生很严重的心理问题之后才去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机制不健全。学校方面,虽然也有成立心理教育的课,也有设立心理咨询室,但是普遍存在着不重视心理课的问题。有的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根本就是为了应付,学校是为了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教师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要求,学生是为了凑满学分。

(三)辅导员综合素质不高,角色定位不清。有的辅导员可能在某方面的知识的确丰富,但是在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上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根本是无心无力。比如辅导员缺乏心理危机干预的技能或者经验,不知道如何和学生打交道,让学生敞开心扉和自己沟通交流。有的辅导员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也不清晰,有的认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就是他辅导员一个人的职责,有的却认为心理工作和辅导员无关,是学校心理老师的工作。

三、改善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

(一)及时主动地关心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是学生生活中的老师,这也意味着辅导员需要和学生搞好关系。首先,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比如去学生宿舍查看,开展一些座谈会,或者平时多和一些学生聊聊天,正面侧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现在的学习生活状况,也需要清楚心理危机的表现,一旦发现学生在某方面和心理危机的表现有相近情况时,指引学生从不正确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

(二)健全心理危机干预的有关机制。学校方面必须要给予心理健康教育足够的重视。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要重视起来,比如在老师的评奖体制中,把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方面也要考虑进去,在学生的考勤上建立奖惩机制,严格要求学生来上课,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心理小测试并和成绩挂钩。老师的上课形式也要丰富起来,让学生参加讨论,分组比赛,做一些心理有关的模拟测试等,这可以提高学生兴趣。

(三)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辅导员要熟练掌握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要学会正确的倾听、交流等技巧。最好是选拔一个心理委员,通过这名心理委员一方面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现况,一方面也有助于辅导员更好地融入学生群体,传达辅导员在心理指导方面的实用性建议。此外,最好定期地开班会、座谈会,传播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四、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目前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自身都关注的问题。如何通过辅导员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综上所述,当今学校在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辅导员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辅导员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所以辅导员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清楚自己的职责,掌握干预的技巧。相信学生的健康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杨静.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

[2]阮值华.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探讨[J].才智,2015,(09):102-104.

[3]刘建军,陈国印.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研究[J].新西部,2011(06).

第12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辅导员 有效性

自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来,各高校不断探索,在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积极推出多种举措,有力推动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高职高专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职高专类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正积极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辅导员利用新兴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引导高职学生利用新兴媒体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新兴媒体,利用手机闹钟、备忘录等功能,合理地安排个人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控能力,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快捷、健康的服务。通过手机和校园网络等渠道,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的难题,并加强学生人际交往的愿望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适时利用手机、互联网开展受大学生欢迎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网上评优、网上满意度调查、征集好创意等活动,在活动的同时掌握在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充分发挥活动载体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的强化作用。在新媒体时代下,广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当创新工作方法,开辟思想交流和学习的新渠道。电子邮件、手机短信、飞信、BBS以及QQ等聊天工具都能非常有效地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通过这些途径,可以有效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做好大一新生的适应教育是关键

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许多学生因个性因素而无法融入集体;因学习压力而厌学;因环境的改变而“水土不服”;因目标的缺失而茫然;教育者如果无法把他们带到课堂、运动场、报告厅、实验室、社区、街道、实践场所,必然把他们推向网络。那些自控能力差,自制力薄弱的学生,一旦形成网络依赖,便很难自拔。如网络文明的宣传,班风、学风的隐性影响,班级第二课堂活动的教育等等;对于辅导员而言,他们的教育对象具有主体能动性,既不能采取堵、禁、批的教育方法,又不能听之任之,而是积极疏导,让学生明白网络的利与弊,学会趋利避害,使网络成为大学生沟通现实的经验世界和语言文字的书本世界的桥梁,让学生的自我教育从书本世界和经验世界扩展到网络世界,将其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沟通互动,在网络世界凸显自我教育的现代化,创造新世纪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新模式。”同时,针对大学生业余时间较多,积极提升自我素质的要求,把同学们的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衔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协调,拓展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融思想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真正地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由学校延伸到社会,实现校园的书本世界与现实的经验世界的互动、互补,从而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认识,转化为自己行动的动力;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高尚的精神感染人、教育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突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总之,为当代大学生搭建良好平台,以积极向上的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舞台,体现自己的价值;让积极、乐观、自信的思想占领大学生学习、生活阵地,让消极、颓废、庸俗的思想、活动没有生存的空间而无处藏身,是预防网络成瘾的根本,也是辅导员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关键环节。

三、辅导员采取的职业指导措施

针对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作为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班学生在校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辅导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鼓励和帮助学生培养“走出去”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到企业真实环境中去,切实感受企业的职业环境,提前认知和熟悉职业环境[1]。 (2)建立健全信息沟通体系建立健全信息沟通体系,具体做法是:通过建立班级就业工作联系人负责制及党员包干制,落实就业工作网络图,即辅导员了解到招聘信息,迅速传达给各班级就业联系人,就业信息通过各班级的就业联系人传达给各班级学生党员,再经由各班级学生党员传达至每一名学生。与此同时,就业信息通过年级公共邮箱、每个班级的QQ群、飞信、人人网等各种形式,使信息直接传达给每一个同学。为了更快捷有效地服务同学,辅导员可以安排已经直研的同学负责信息网络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拓宽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做到求职情况掌握到人。定期召开由辅导员、各班就业信息联系人、学生助理等参加的就业工作例会,了解学生就业进度、布置各项工作。及时排摸重点困难学生,对就业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与推荐。对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家庭状况、求职意向等信息,辅导员要做到心中有数[2]。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包括女生,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的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带来一些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亮.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与规划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