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2 10:30: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生值周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心得
前 言
高中生已经对语文学科形成了较全面的感知,形成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但受初中语文学习经历的影响,部分学生盲目的将前期形成的语文学习习惯照搬于高中语文学习中,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应结合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注重高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语文是高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科,受长时间语文学习的影响,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态度比较固定,由于高中语文覆盖的知识面相对初中语文更广泛,学生的知识储备在短时间内很难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打击,使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被打击,所以有意识的培养高中语文学习兴趣至关重要[1]。首先应对高中语文树立正确的认识,肯定个人经过努力可以在语文成绩上取得突破,由此形成语文学习的动力;其次,培养个人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开阔个人视野,加深对语文学科的认识,逐渐形成语文思维,以此调动个人的语文学习热情;再次,积极与教师、同学交流,认识到个人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激发个人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高中语文相对于其他学科,对知识的积累要求更高,包括知识和精神两个方面,知识方面的积累可以通过扩大阅读范围获取,例如周国平《守望的距离》、梁衡《觅渡》等,语言优美、语文知识涵盖广,都是提升高中语文知识积累的有效素材,由于高中学习压力较大,时间相对紧迫,选择短小精悍的优质文章也是提升语文知识点积累的有效途径,例如《读者》《南方周刊》等文学性杂志中的哲理小文等[2]。精神方面的积累相比知识点的积累更具深度,其同样可以通过扩大阅读范围实现,但对阅读的深度要求更为严格,其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对作者的精神世界进行有意识的推敲,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直至与作者在思想情感上达到共鸣,只有不断进行深度思想锤炼,高中生的精神世界才能得到升华,在其文章写作方面发生飞跃,实现建立在他人思想上的个人感悟;精神上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语文教师方面获取,语文教师是高中生学习期间接触的哲人气质相对浓烈的主体,其阅读量相对高中生更多,通过与语文教师有效的交流,可以使高中生在短时间内对语文学科、高中语文考试趋势甚至更广泛的人生哲理、生命意义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高中生应珍惜与高中语文教师交流的机会,有意识的通过教师的推荐、指导,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提升个人在知识、精神方面的语文积累[3]。托尔斯泰《写给每一天》、南怀瑾《论语中的名言智慧》、《老庄中的名言智慧》和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都是笔者高中语文教师推荐的作品,个人受益颇多。
三、注重“读”与“写”相结合
现代高考模式决定,高中生语文书面表达能力书面表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其直接关系到高中生的语文成绩,对其人生命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高中生在注重扩大阅读范围,提高思想高度的同时必须将“读”与“写”有效的结合,掌握用书面全面、准确表达思想情感、记忆知识点、个人观点的能力,笔者通过对高中学习过程的总结,发现“读”与“写”相结合可以通过一下途径实现。首先,高中生养成写心得体会、周记的习惯,在书写的过程中不要求写作的字数,但求表达的清晰、流畅,可结合内容对语句进行必要的修饰,这实质上是将高中生思想意识书面化积累的过程;其次,高中生应有意识的在阅读课外作品后,书写读后感,这不仅有利于高中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高中生在写作的同时可以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提升阅读的价值并加深记忆;再次,将喜欢的词句、诗歌书面记录,对保证记忆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四、注重语文素养的形成
在高中语文新教学指标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课文的人文因素相对更加重视,希望通过文章精神方面知识的深度挖掘,提升学生对情感的把握能力,形成审美情趣,进而逐渐形成语文素养,但由于高中生在语文知识点积累、语文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不仅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教师的预期目的,而且学习中难以准确的把握重点和关键,学习目标逐渐模糊。为有效的改善此种高中语文学习问题,首先,高中生应纠正原有对语文学科只是听说读写,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即可以获取高分的错误认识,认识到高中语文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以促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创新的意识,只有对高中语文学科的内涵产生全面的认识,高中生才能有意识的主动配合教师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其次,高中生应在语文训练方面有意识的接触与语文素养相关的知识,例如大量的积累语文常识,模仿优美的语句结构;记忆名言警句等,都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等方面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高中语文既具有语言学科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方面,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注重积累,又要积极与教师、同学交流有意识的结合高中新课程指标培养语文思维。
参考文献:
[1]卢守潮.关于高中语文“发展性课堂助学”实践活动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新课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困难对策人们了解和钻研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实验,同时实验也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常用手段。好的生物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激发高中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还可以培养高中生分析、观察、综合思考的能力。生物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学习习惯,并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一些困难,使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
一、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困难
(一)教师人员不够,生物实验教学不能正常进行
造成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原因一共有三点:首先,教育机构配备生物教师速度慢,周期长。高中生入学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生物教师的人数没有变,使得教师教学工作很累。其次,很多优秀的生物教师都流向了更好的高中学校。再次,教师人员配置不合理,没有专门的实验员。往往生物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还要兼任实验员,使很多高中生物教师教学任务过重,对“新课改”下的教学力不从心,使得实验教学活动不能有效开展。
(二)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有很多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觉得生物实验教学既费力又费时,认为只有在黑板上用粉笔给学生授课,给他们讲述实验的原理、步骤、结论才是好的教学方法。殊不知长此以往,高中生的主动性、创新性、敏捷性慢慢就会被泯灭,成为了学习的奴隶,是纯粹地“为了做题而做题”,完全在应付高考。传统老旧的教学模式影响了高中生学习生物的积极主动性,也失去了生物实验课的价值和意义。
(三)实验设备陈旧,资金不足,药品短缺
高中生物实验课往往不被重视,学校投入其中的经费少,导致现在实验用的很多设备都是很久以前购置的,比较陈旧,无法再正常使用。此外,生物实验用的药剂要么缺乏,要么过期,完全失去了效用。我们不难发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硬件设备跟不上,尽管国家对此做出了很大地努力,投入了不少资金加强管理,但仍然无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比如,现在有些学校仍旧缺少甚至是没有生物实验室,对必备的实验药剂和实验仪器没有落实。这些问题,都让高中生物实验课的开展遇到很大的困难。
(四)学生兴趣不高,自主实验困难
由于生物课在初中阶段不是必考科目,使得很多学生在学高中生物的时候,表现出基础差、学不动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实验环节产生懒惰心理,不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课不感兴趣。
二、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出路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应该舍弃旧的发展模式,引进并采用新的发展模式,让生物实验教学符合师生教与学的需要,从而有利于高中生物教学合理有序地发展。以下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培训,发挥网络优势,从而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
毋庸置疑,高中生物教师的学历都是大学本科以上,符合国家的标准,但是有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看重老教材的“教与学”模式。这种观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就显得非常滞后。因此,学校方面要组织生物教师参加统一的新课程培训,让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专业知识有深层次的提升,还要加强力度全面落实网络教研,促进本学校与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更新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还能够借鉴和吸收先进的教学成果,更好地为生物实验教学服务。以上方法使高中生物教师充分意识到,实验教学对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师生都要注重生物实验的重要性。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实验设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要求更加严格,目的是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此,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要想顺利开展,必须依靠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真正改善教学条件。比如,建立大型生物实验室、更新实验仪器和设备、补充生物实验药剂等。努力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使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迈向新的台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配备专门的实验员,分担教师的教学任务,让生物教学合理正常开展。
(三)敢于创新,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教师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即使在实验设备缺乏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实验,模拟实验的场景,比如,制作小生态瓶的实验、制作细胞结构模型等。有的高中学校距离农田比较近,教师就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学生到自然中采集动植物标本、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这样既有利于收集实验材料,还丰富了高中生的课余生活,让实验教学更加有趣。更重要的是,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加强与生物研究机构的交流
高中生物教学的某些实验,对其条件和技术要求比较高,连有些生物教师也不曾做过。因此,要积极地与当地的生物研究所建立交流的平台,得到一些方法和技术上的支持。比如,利用课余的时间,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科技馆参观、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和比赛、邀请生物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等。这些活动都可以提高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他们敢于实验,乐于实验。
三、总结
高中生物课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学习习惯。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与完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当然,这只是“新课改”下的起步阶段,我国未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一定会更加完善和进步。因此,对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我们要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扬长避短。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我相信,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一定会一帆风顺。
参考文献:
[1]黄景辉.浅谈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
[2]慕晓茹.高中生物新课程问题化内容组织与教学分析——真实情境中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解读[J].中学生物教学,2009,(04).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情感培养 新课改
高中历史教育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好相关的历史知识,还需要注重培养我国高中生爱国主义的情感,让学生认同我国的历史及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与此同时,也需要让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让教育者重视高中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学生的健康情感的培养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目标。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培养的现状
现如今的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高考,在此目标下,高中历史的学习主要在于掌握相关知识点及历史发展的规律,高中生只要学会做题、解题即可。这就使得高中生的情感得不到培养,导致其对历史课也会感觉到无味,并且在学习历史时感觉到较为吃力。
(一)容易忽视历史教材的情感部分
高中历史的教材中除了不单只是基本知识的安排,还包括大量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情感事迹,如我国远古时期奴隶时代商朝亡国君主纣王的事迹等等,大量的历史纪实体现出的美与丑、善良与丑恶等的对比,弘扬高尚品质与爱国主义情感。然而大部分的高中历史教师对这情感部分的挖掘力度远远不足。
(二)历史教学课堂的情感氛围不足
在历史课堂上,几乎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氛围,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则会较少。高中历史课程内容中历史人物性格描写鲜活,历史历程一波三折,但是这些历史都远离现实的生活,高中生感触并不深刻。因此就需要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浓厚的历史情感氛围课堂中学习历史,更好地解决教学课堂上情感氛围不足的现状问题。
(三)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缺乏情感表达的素养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情感表达不足以及情感表达方式不全面的根本原因使其教学理念中缺乏情感表达的素养。历史教师是学生培养健康情感的引导者,而如今大多数历史教师都以学生的历史成绩为主要目标,忽视学生情感的培养,体现出大多数教师对情感培养不重视教学理念的现状。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健康情感培养的意义
高中的历史教学一方面是对基础历史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是情感教学。而情感教学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加强有利于达到历史教学课程本身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引导其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
其次,有利于达到我国教育对爱国情感教育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加强对情感教育的培养,有利于高中生对我国当下基本国情的了解,加强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历史教学情感培养的加强使得高中生的个性得到培养,历史人文方面的情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三、高中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健康情感培养的途径
(一)从历史教材方面考虑
在有效利用高中历史教材上,需要做到深度了解历史教材,并准确掌握教材内容上的情感因素。高中历史教材不仅承载了历史知识,还承载了大量的情感信息。在教材里,每个历史真实事件都包涵了丰富的情感。对高中生情感培养的加强首先就要利用好历史教材,深度了解教材的内容,体会其中情感,让学生与教材中的情感表达产生一定的共鸣,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二)从历史教师方面考虑
提高历史教师情感素养与意识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有效途径。学生学习历史主要是通过历史教师的教授,因此教师的情感素养与意识不断提高和情感的教育手段与方法不断的丰富对加强学生情感教育有直接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从而达到历史情感的传递,如创设历史情境。利用情景教学法给学生创设一个历史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事迹中的角色,重现历史发生的大致过程,增强高中生的情感体验。
(三)从学生方面考虑
高中生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培养的主体,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培养,则需要使学生主动去进行体会与思考。良好历史课堂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体会情感。创建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能自主体会教师传授的情感知识与历史教材中情感因素,强化高中生的情感体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
四、总结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健康情感培养是改革内容的重要部分。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体现,当前我们必须认识到高中生情感教育的缺陷以及高中历史教育中学生健康情感培养的现状。为了探索当前情感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本文从历史教材、教师以及学生这三个方面考虑,找到加强情感教育的途径,使高中生健康的情感得到培养,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香梅.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J].学周刊,2015,(25):148.
[2]葛家梅.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感情的培养途径[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1):90+94.
[3]乔芳.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理性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肖翔文.浅析高中历史情感教育的现状及实施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中生优化学习金融知识的必要性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身心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以高考为主要目标注重自身学习能力、文化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全面培养。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之中,高中生没有挣钱能力,自己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亲属的给予和支持,这就在无形之中促使其尚未形成良好的金融管理意识,更无法对自身的金融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和科学设置[1]。同时,笔者对身边高中生朋友的金融行为进行调查中可以发现,85%的高中生没有正确的金融理财认知,甚至有40%的学生认为金融理财知识的学习对自我的全面发展没有必要。此外,在实际生活中笔者还发现某些高中生在父母给其零花钱的过程中,存在“天天光”的情况。也就是说父母、亲属给多少零花钱当天就花销多少,没有一定的金融理财规划。长此以往,这种不合理的金融行为、认知观念将会进一步阻碍高中生的可持续发展,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某些严重问题。因此,笔者作为一名高中生,认为促使其加强金融知识的优化学习是极有必要的。通过高中生金融知识的优化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金融管理素养和自身思想观念认知,对其消费行为活动的规范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中生学习金融知识的策略途径
(一)合理规划自己的零花钱
高中生应该对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进行合理规划,从生活小事层面入手逐步加强自身金融知识的优化学习,从而更好完成自我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成长目标。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学生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学习压力,同时,绝大多数学生都未满十八周岁,处于未成年的成长状态,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亲属[2]。日常生活中会受到父母给其的零花钱,逢年过节又会有亲属、长辈给压岁钱,这些钱高中生都可以看做是金融理财的本金和基础,以此来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科学花费。一般来说,高中生金钱花费主要表现在吃、喝、玩、乐几方面。甚至很多高中生存在“乱花”、“大花”的情况,这就说明当前高中生的金融理财观念不合理,甚至是十分不理智的。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正处于人生成长的转折阶段,即将面临大学生活和社会就业生活,因此,加强对金融知识的有效学习则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培养自身的自主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零花钱、压岁钱的处理过程中,高中生可以将其存在银行账户中,并将银行存储凭证交由父母保管,与父母进行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并选择稳定性较高、风险性较小的银行投资理财产品。同时,高中生还需要及时关注自身投资理财产品的盈亏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金钱意识,并且在实践中自主学习相应的存储知识、金融理财内容。
(二)加强金融书籍的有效阅读
高中生要加强对金融书籍的有效阅读,积极拓展自身的学习视野和阅读空间,通过自身理论知识的不断填充来更好提高自身的金融综合能力。同时,加强金融知识的有效学习可以促使高中生不断提高自我的服务水平,从而为我国社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做出自我的巨大贡献,更好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3]。金融知识是一个综合性的理论体系,其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而在这一过程中,高中生要明确自身金融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应以提高自身的资金管理能力、使用效率为根本出发点,以免对资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对此,高中生在金融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高中生可以借鉴大学与金融知识有关的书籍进行专项学习,学习程度应该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表面含义的粗浅理解来巩固金融理论知识,从而形成一个简单的金融知识框架。值得说明的是,金融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比较而言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高中生要根据自身理解、认知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保证其认知程度在适当的范围之内,切勿给高中生造成一定的金融知识学习压力。同时,高中生还可以选择书店、图书馆等地方进行阅读,以此来巩固学生的金钱消费观念,以便能够更好的提高自身资金的利用水平和管理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正确消费观;分析研究
一、高中生青春期的特征
男生消费为游戏,女生消费为美丽。青春期的学生懵懂、充满好奇心,很难抗拒外界的诱惑。为什么人人都有手机,家家都有电脑,而网吧却还是开了一家又一家,天天人爆满呢? 要问这里面什么人最多,毫无疑问就是未成年学生,最多的还是男同学,因为在网络里面他们可以驰骋沙场,征战江湖,那些暴力炫酷的场景激发了他们体内好战的因子,这让他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和成就感,也是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断砸钱买游戏装备,毫不犹豫充值游戏卡的原因,除此之外他们也偏爱于各种数码类游戏产品,不管价格多少,也很少过问家长的意见,只要质量好就行,十分的冲动。而爱美是每个女人的天性,何况是花季少女,正是她们审美意识觉醒的时期,为了呵护自己的美丽,巴不得什么最好的都用在自己的身上,理发要去连锁店找首席设计师,护肤品要用韩国代购纯天然的,衣服要穿当下最流行的……他们关注的往往都是品牌和款式,价格才是其次。
二、高中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存在盲目性 ,“ 跟风 ”现象严重
由于高中生个人分析能力不够健全,导致高中生在消费过程容易出现盲目消费和跟风消费的情况。部分高中生只是一味的追求时尚,而不是从个人的家庭实际情况和个人的需求出发, 导致购买一些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和个人并不需要的商品。 个别学生认为, 外在的服装是个人品味和个性的体现,一切向明星看齐,把一些影视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只学习明星的穿着打扮。
(二)消费存在很严重的攀比性 ,不从个人实际出发
很多高中生认为,消费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偏激的认为自己买的东西一定要比别人的好,要有档次。 有些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认为自己勤俭节约可以, 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吃苦,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感觉不如别人。在这一观念的作用下,家长的一些行为也加剧了孩子们的消费攀比心理。
(三)高中生消费存在消费结构不合理
高中生更加注重娱乐性消费, 忽视精神消费。 外出聚餐或者看电影、KTV唱歌等娱乐活动,是目前高中的主要的消费方向。在一些重要节日或者同学生日的时候, 外出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或者聚餐便成为学生的首选。 大多数高中对物质消费非常在意,而忽视了对未来发展精神消费。大部分学生把钱用在的短暂的个人“享受”领域,吃最好的零食,喝最好的饮料,穿最好看的衣服,而在精神方面的消费却少之又少。
(四)高中生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日益富足,浪费现象日益突出。 部分高中生在购买饭菜时,有的饭菜一口未吃便直接倒掉。 对于别人,特别是同龄人评价不高的衣服,就放在衣橱不会再穿,反而会要求父母给买时尚潮流的衣服。 在穿衣吃饭方面,高中生普通存在节约意识淡薄的现象,这是需要引起人们思考的。
三、提高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有效对策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高中生奢侈成风、爱攀比、追求时尚和个性、盲目不理性的消费行为,一定程度上也受社会上盛行的拜金主义所影响。
第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所以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舆论媒体要加强对我国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美德的宣扬和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主张适度理性、绿色环保的消费方式,例如许多人去酒店吃饭每次都剩下一大堆,都觉得可惜却从不打包,因为爱面子。可近些年来,自从倡导绿色环保消费,酒店工作人员都开始主动询问客人需不需要打包,餐桌上的浪费现象有些好转。不少学校,也提倡光盘行动,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个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第二,校方加强对学生消费理念的教育和引导。需要提高老师对学生消M观念的重视程度,把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行为与日常的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不当消费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要充分发挥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家长不能只从控制或减少孩子们的生活费用着手,这样容易引起逆反心理,甚至走上另一个极端。而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为孩子树立一个勤劳俭朴的好形象,并让孩子们了解清楚家庭的收入状况,平时也可以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让孩子们来赚取零花钱,如规定每星期让他们负责打扫一次家里卫生或者做一顿饭,另外也要多训练他们对金钱的管理和使用能力,如周末可以让他们去买菜并记录下来价格,下一次让他们用更便宜的价格去买。同时自己也要记录好日常消费,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总结分析,从而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树立理财意识。
结束语
随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国,怎样消费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消费既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也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经济的转型密切联系。随着国外价值观的入侵,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攀比炫富等不健康的消费观也在侵蚀着我们的高中生,这些不正确的消费观影响了高中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家庭生活甚至社会未来的发展都会造成影响,因此培养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学校、家庭、社会还有高中生本人共同努力,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消费;上海;高中生
知识产权是指智力创造成果: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商业中使用的符号、名称、图像和外观设计。知识产权消费是知识产权的衍生概念。综合相关研究,本文将知识产权消费定义为通过合法渠道为购买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作品而进行的消费。与西方相比,中国的知识产权法起步较晚,国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较弱。自党的十报告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后,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相继推出视频付费,网易云、QQ音乐等各类音乐软件提供了付费音频,App Store也规范了苹果手机软件购买渠道……使各种“盗版”和“山寨”横行得到有效遏制。对知识产权消费及其相关问题,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就青少年知识产权消费的研究还不多见。即使有一些研究会偶然涉及到这个领域,也主要是以成人的眼光设置议题和开展研究。本文是以在校中W生的身份开展的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情况研究,笔者不仅在设计问卷时就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知识产权消费的特点,同时也以一个在校高中生的身份和立场上对调研中取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笔者希望本研究对各界深入了解青少年知识产权消费的现状、趋势、规律、特点及开展青少年知识产权保护教育能够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样本
(一)研究方法
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使用了问卷调研法和数据分析法开展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研究。
1.问卷调研法
围绕着当今高中生各类知识产权的消费现况、消费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知识产权消费意识的普及等方面,笔者自行设计了一组包括20个问题的《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调查问卷》(具体见本文附件),并于2016年8月通过“问卷星”这一平台发放和回收问卷。本次调研共回收到有效问卷为228份,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上海中学生知识产权消费的真实情况。
2.数据分析法
为研究中学生对各类知识产权的消费倾向以及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笔者对调研中获取的各项数据进行了量化处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在研究中学生对各类知识产权的消费倾向时,笔者对受访者的排序进行量化处理。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 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权值由选项被排列的位置决定。排在第一位为5分;第二位为4分,以此类推。选项的平均综合得分越高,就意味着某受访者越倾向于该种知识产权消费。
其次,在研究中学生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时,笔者对答卷问题的选项进行了量化处理。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 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赋值如下:选项“很合理”为1分;“无感”为0分;“不合理”为-1分。选项的平均综合得分越高,就意味着某受访者越认同该种知识产权消费。
(二)研究样本与调研内容的选择
1.研究样本及其的典范性
在研究样本的选择上,笔者以228名上海市在读高中生(受访者)作为样本,其中男生为125人,女生为103人。男女比例较为平均,能够代表中学生知识产权消费的性别差异。
同时,上海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都市,市民容易接受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西方文化影响。上海的高中生深受城市文化的影响,具有开阔的眼光和视野,对各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国内大多数城市强,并容易形成属于自己这个年龄阶段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因此,他们的答卷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将上海在读高中生作为研究样本,能够代表中国社会新生代对知识产权消费的认知程度。
2.以著作权消费现状为对象
本调研的研究样本为高中生,考虑到高中生的知识产权消费对象基本不涉及工业产权等,因此本调研主要围绕高中生的著作权消费展开,并结合中学实际情况划分为以下五类:
A.文学作品
B.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
C.音乐作品
D.计算机软件
E.美术、摄影作品
笔者认为,这样的划分有利于对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现状进行重点观察和系统分析,并有助于了解和总结其消费的特点、规律和趋势。
二、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现状及分析
(一)上海高中生了解知识产权消费的途径
关于上海高中生了解知识产权消费的途径,在228名受访者中,占比情况依次是: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占比约为85%,排在第一;其次是通过读书的渠道,占比为49%;排在第三的是通过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占比约为37%;排在第四的是通过与老师家长的交流,占比为32%;排在第五的是通过听演讲或讲座,占比为25%。
(由作者根据问卷资料整理)
(二)各类知识产权消费倾向的现状及分析
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开支占收入的比例。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的倾向反映出高中生在实际生活中各类知识产权消费支出的相对大小。对此开展研究有利于解释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我国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对问卷中各项数据进行整合,可以得出上海市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倾向。(见图2)由此可知,在上海高中生群体中,最受欢迎的知识产权消费是文学作品,其次是音乐作品、影视作品和计算机软件,而美术、摄影作品的消费倾向最低。
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影响人们消费倾向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人的心理因素、社会习惯和社会制度。客观因素有货币工资的改变、收入、净收入的改变等。对于高中生而言,由于经济尚不独立、受父母管束等原因,影响他们消费倾向的因素会有所不同。参照相关研究,笔者将兴趣爱好、经济情况、父母管制、闲暇时间列为主要影响因素。原因在于:兴趣爱好是影响消费倾向的主观原因,反映了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潮流。经济情况是客观因素,限制消费者必须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内做出选择。闲暇时间是客观因素,限制着消费者的时间、精力。父母管制是客观因素,这是父母对学生的强制要求,并反映出父母价值取向的影响。在确定了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后,笔者方面据此进行调查,得到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在228名受访者中,有92.54%认为兴趣爱好影响了自己的消费倾向;有44.74%认为经济情况影响了自己的消费倾向;有34.21%认为闲暇时间影响了自己的消费倾向;有14.91%认为父母管制影响了自己的消费倾向。据此可以分析得出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倾向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
首先,文学作品最受欢迎无可厚非。读书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青少年普遍的兴趣爱好所在,也符合学校和家长的价值取向。同时,这个兴趣爱好的经济成本不高,不需要大把的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和其他几类相比,文学作品的消费倾向最高是理所应当的。
音乐作品位列第二。“乐”在中国传统中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殷商之后,周公以“礼乐”治天下。战国时孔子更是将礼乐文化发扬光大。在现代社会,音乐是快节奏都市生活中一个很好的兴趣爱好。同时它的经济和时间成本也同样比较低廉。
排在第三、第四的分别是影视作品和计算机软件。影视作品和计算机软件是消费社会的新产物,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不多。它们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对青少年有很大吸引力。与之相关的兴趣爱好,如追韩剧、打电脑游戏等,是青少年普遍的兴趣爱好。但由于和父母的价值观有冲突,同时与文学和音乐相比,它们的经济成本相近但时间成本却偏高,所以只能屈居在文学、音乐之后。
排在最后的是美术、摄影作品。美术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迹可循;摄影作品是一种新兴的知识产权消费。它们的主要问题是受众较小,经济成本较高,所以在高中生群体中的消费倾向最低。
由上可知,影响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主观因素主要有文化背景、同龄人和父母的价值取向。客观因素主要有时间、经济成本,是我们在推广知识产权消费时需要充分注意的。
(三)各类知识产权消费认同度的现状及分析
对问卷中各项数据进行整合,可以得出上海市高中生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
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显示出消费者认为该项消费是否合理。由图4可知,在228名受访者中,文学作品认同度为71%,美术、摄影作品为63%,计算机软件为51%,影视作品为40%,音乐作品为34%。
为找到消费者认为不合理的原因,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
您认为付费不合理的原因是?
A.别人都不付费,不值得付
B.付费太烦
C.钱不够
D.其他
从实际的调查结果看,A、B、C的三个选项占比较为平均,其中,选项A占比为30%,选项B占比为23%,选项C占比为30%。“别人都不付费,不值得付”体现了社会氛围和个人价值取向的影响。“付费太烦”体现了付费繁琐、付费渠道不便等问题。而“钱不够”则体现出经济成本的制约。对此加以总结,影响知识产权消费认同度的主观因素主要是社会氛围和个人价值取向。而客^因素方面主要是付费方式和经济成本。在当前,社会氛围和个人价值取向、付费程序和渠道、付费方式和经济成本对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认同度几乎具有差不多同样的影响力,要切实提高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需要同时从这几个方面
抓起。
(四)关于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影响因素的比较
人们通常认为,只要消费者认同某商品的价值,就会去购买它。但从上海中学生知识产权消费调研情况看,消费倾向与认同度并无直接联系,尽管影响消费倾向和认同度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相近。也就是说,由于各种原因,一方面,已经消费的人未必认为该消费是值得的,另一方面,那些认为该产品有消费价值的人也未必会去消费该产品。
根据问卷调研,上海高中生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的倾向(从最倾向到最不倾向)排序为: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影视作品>计算机软件>美术、摄影作品。而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从最认同到最不认同)为:文学作品>美术、摄影作品>计算机软件>影视作品>音乐作品。在这两项排序中,位置变动最大的是美术、摄影作品与音乐作品。这是因为,对于美术、摄影作品,尽管受访者认可它的价值,但却较少消费。这主要是因为美术、摄影作品的价格相对高昂,对于经济尚不独立的高中生在很多情况下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对于音乐作品,受访者主要觉得花的经济成本不值得。一方面,这表明付费音乐作品已成为上海高中生的刚性需求。相对于弹性需求,刚性需求受价格影响较小,一般是指“必须品”。换句话说,音乐作品对上海高中生十分重要,即使它从免费(原先的盗版产品)变成了收费产品,也不影响高中生的消费行为。另一方面,受访者尽管认可音乐作品的价值,但又觉得为之付费不值得,这与整个社会的音乐消费态度有关。据《中国音乐盗版研究、影响、成因及行动》,目前只有12%的受访者会购买音乐CD,而高达86%的受访者则直接从网上下载免费音乐。受此影响,在回答“您认为为音乐作品付费不合理的原因”这个问题时,有15人次选择了“其他”选项。其中包含有“大家都可以享受的东西却强制付钱才能听”、“音乐是大众的”、“不应该付费”等答案。
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中,书从古至今都能用钱衡量,而音乐与钱的转换关系就比较暧昧,致使人们普遍不把音乐当作商品,由此形成了虽看重音乐作品的价值但却不愿为之付费的现状。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松巴音乐就将版权音乐的概念引入中国。但由于文化背景和消费观念的影响,直到最近几年,国内各大型音乐平台才出现了付费音频。而大部分中国音乐平台的音频仍是免费的。要真正克服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还需要文化消费公司改变轻视版权的经营方式。
(五)关于上海高中生与其他群体知识产权消费认知的比较
在228名受访者中,关于“有没有听说过知识产权消费”这个问题,有22.8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77.19%的表示“有”,显示出上海高中生对“知识产权消费”的概念和实践并不陌生。(见图5)2011年,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曾借助《中国知识产权报》开展过“社会公众认知度调查问卷”。该调查结果显示,有51.38%的受访者表示“一般了解”,有36.19%表示“听说过”,仅有11.16%“相当了解”。相对于“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消费”更加专业,这表明地处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加上比较开阔的知识和信息渠道,上海高中生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知识和素养并不亚于一般的上海市民。
在228名受访者中,关于“是否认为某类知识产权消费合理”的问题,认为“很合理”的占比不足77.19%,而认为音乐作品付费合理的占比仅为51.75%。(见图6)这表明,知道了知识产权消费的概念,不一定就会认同知识产权消费的意义。实际上,这一问题并非只存在于上海高中生。一份《杭州地区大学生知识产权调查问卷》显示,法律专业学生对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甚至还不如非法律专业学生。在面对“一部你想看的最新大热的电影,你一般会选择在哪里看”这个问题时,选择在“在网上下载免费资源”的法律系学生占比为37.93%,而非法律系专业的学生占比为30.68%。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对知识产权消费宣传的不足,也是相关方面需要认真研究和应对的问题。
三、关于提升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对策建议
结合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调研及所反映的问题,特别是由于这个调研对中国其他城市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参照价值,笔者以此为基础,就如何深化高中生对知识产权消费的认识,提高其知识产权消费的自觉性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形成“线上”与“线下”相贯通的宣传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高中生对知识产权消费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广度”,但在“深度”上有较大欠缺。由于高中生课业与升学考试的压力已经很大,因此在普及宣传上应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形成“线上”与“线下”相贯通的新模式。
在“线上”,应丰富宣传形式,深化宣传内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开设新的网络平台,增添新的活动方式。比如,创立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有关知识产权消费的内容;拍摄制作相关微电影、公益广告;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开展线上问答、线上研讨会。
在“线下”,以学校为中心开展相关的各类活动,重点让学生明白知识产权消费的重大意义所在。比如,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对知识产权消费的介绍,就此内容举办辩论、分享交流会;邀请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相关企业,调查采访知识产权受侵犯的人群等。
(二)提升高中生依法依规进行知识产权消费的自觉性
提升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自觉性,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文化市场管理上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产品销售的途径,严厉打击盗版侵权行为,为高中生依法依规进行知识产权消费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从市场意识培育上,改变中学生在知识产权上的一些模糊和错误意识,树立健康的知识产权消费观,培养学生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前者,市场上盗版作品唾手可得,正规的产品购买渠道不便利,是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自X性较低的直接原因。以音乐作品为例。在中国数字音乐盗版率超过99%。横向对比欧洲,数字音乐的盗版率约为18%。因此,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商品的销售,是提高高中生知识产权的第一步。
在后者,主要是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正确的知识产权消费方式。特别是针对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的版权意识被认可,而音乐作品和计算机软件、影视作品等新兴消费品认同度较低的现状,学校应重点加强音乐、计算机软件和影视作品等的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对各类文化产品的审美情趣,正确认识各类作品的价值,以便发自内心地认同知识产权消费。
(三)运用互联网+学校的方式创新普及知识产权消费的途径
由调研结果可知,互联网已成为高中生培养知识产权消费意识的主要途径。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要更好和更便捷地开展知识产权消费教育,必须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平台。
互联网传播的优点是可以迅速获取相关内容,而问题是这些内容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有时会存在各种问题。高中生记忆力强、获取新知识的动力足,但在判断和鉴别上存在不足,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互联网上的知识。一般说来,网络与学校是学生接触知识产权消费的主要渠道。对于高中生这一特殊群体,可以考虑搭建一个“互联网+学校”的平台,改变高中生和同龄人、老师交流等占比较低的现状,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宣传普及知识产权消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应白雪,苏茜茜,方芳,李潘迪,曹妤琪.《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基于杭州若干高校的调查与分析》《新校园(阅读)》,2016年第4期.
[2]《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调查显示上海社会公众知识产权认知度不断提高》,法律快车在线,2011-6-28.
【关键词】生态意识 生态意识的重要性 生态意识的培养
引言
如今因为人类为了创造更加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了破坏,虽然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但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现今生态问题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中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将成为未来生态保护的主力军,因此他们的生态意识水平的高低是今后国家能否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
1.生态意识的概念
生态意识主要是指以生态原理为指导,让我们对我们赖以生存好的环境进行了解,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让人们了解自然的现状,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与自然和平相处,促进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它是一种能够反映人类与自然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价值观,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也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提醒人们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不要忘记对生态的维护,要站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上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培养生态意识的重要性
随着生态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严重影响了人类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正常的生活。尤其是像温室效应、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对人们的生存也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生态意识的培养工作。经过调查,社会成员的生态意识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下,其中因为学校教育的影响,所以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生态意识,利用学校的教学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意识的培养。其中高中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对他们进行生态意识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3.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意识
在学校教育中,生物教学与生态意识的发展息息相关,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对高中生生态意识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生态内容的讲解可以促进学生生态意识的养成和深化。下面对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
3.1结合周围生态环境状况来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加入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对这些状况进行讲解,在教学中对城市工厂的污染、森林树木的砍伐、地区气候的不断变暖,让学生明白生态发展形势的严峻,并引导学生对这些状况进行实际的调查,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态问题的思考,从中进行总结,最终达到形成生态意识的目的。例如对当地水土流失问题,我们该如何进行治理的学习,让同学们结合当地的经济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在课堂上将结果进行汇报探讨,激起学生对生态问题的关注,这是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3.2结合初高中的生物教材进行讲解,不断灌输和深化生态意识
在初高中生物教材中有着各类与生态相对应的内容,例如在高中教材的第二章讲到细胞的癌变,其中含有致癌因子对环境的影响的讲述,强调了致癌因子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对于那些废旧电池和氟利昂等含有致癌因子的东西进行了解,让学生意识到随意乱扔电池级使用氟利昂电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意识。通过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讲解,将人与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观念通过日常的教学使学生们进行了解,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对生态知识的灌输,从而达到培养高中生生态意识的作用。
3.3结合学生课后对自身生活环境的观察讨论深化生态意识
每个地方的生态条件不尽相同,教师应该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对自身的生活环境进行观察,通过现代互联网、电视等媒介了解身边甚至是当代的一些生态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解答,最后进行总结。将对自我观察所进行的归纳总结进行讨论,将理论联系实践,从而使学生经过自己的调查关注深化对生态环境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生态问题进行关注,搜集资料和解答疑问的过程便能够不断深化对生态意识的培养。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则是学生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最好场所,通过对日常生活习惯及他人习惯的观察,来意识到不良行为对生态的影响,通过对不良习惯的纠正来完成对生态意识的灌输,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形成良好的习惯。
4.结语
通过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生态意识的研究,让我们了解到生态意识对人类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将高中生物教学与生态意识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使高中生更好地理解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合理安排高中生物教学则有利于学生生态意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减少破坏环境行为的出现,从而减轻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高中生物教学对生态意识进行培养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崔鸿,郑晓蕙.新理念生物教学论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高中生 志愿服务 问题 对策
1993年,发起实施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吸引了广大青年加入志愿者服务行列,也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关注志愿服务活动。在政府的推动和鼓励下,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指引下,广大学生积极投身扶贫支教、社区发展、抢险救灾、扶危济困、城市文明创建、环境保护、大型赛会等领域的志愿服务,如在南京举行的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有众多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也包括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志愿者行动已经成为动员青年学生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高中生志愿者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志愿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中生志愿服务活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研究高中生中开展志愿服务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克服不足,提升志愿服务实效显得非常重要。
一、高中生开展志愿服务的意义
1.开展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志愿服务精神则对志愿者提倡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互相帮助,其精神的精髓是无私奉献。在高中生中开展志愿服务,引导他们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在做好事、献爱心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这有利于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到实处。
2.开展志愿服务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有力抓手
高中生开展志愿服务,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致力于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净化了校园风气,营造了良好的道德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周围的教师和同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广大高中生中广泛践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以关爱消除隔阂、以奉献凝聚人心,促进校园形成人际和睦、充满关爱的氛围,影响和带动学校师生自觉将自己纳入到这种道德环境中,能动地与校园氛围良性互动,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与形成。
3.开展志愿服务是促进高中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中提出,中小学要把志愿精神有机融入到《品德与生活》等课程的教育教学中,要将参加志愿活动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可作为学生评优、高校选拔的重要参考因素。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自我责任的认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需要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开展志愿服务势必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深入了解情况,这将为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提供一个认识社会、走进社会,提升自己的渠道。高中生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将接触到社会中各个群体、阶层的真实情况,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与他人、与社会的接触,促使自己加深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认识,理解这一角色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在丰富自己社会阅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当前高中生开展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1.活动组织自上而下,组织形式单一
当前高中生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是由学校团委组织发动,以班级或志愿服务队为单位整体参加。根据《上海中学生报》2013年3月25日的报道,在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学生中,74.3%主要是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志愿服务,12.3%通过公益组织参加志愿服务,还有13.4%的学生则是个人行动,这说明学校组织是目前青少年参加志愿服务的最主要途径。学校作为志愿者服务的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其优势在于在组织发动环节上,通过行政的力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广泛地将志愿服务的要求告知到每位学生,从而使活动更加高效有序。同时,学校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可以在活动的参与环节上能够较好地控制安全责任风险。
2.活动项目以公益性劳动和志愿服务为主,活动内容单薄
高中生的志愿服务大体上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两类,受制于高中生年龄特点和面临的“高考指挥棒”影响,中学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大多以适宜适量的指导思想结合志愿服务的热点时段、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如环境保护、社区活动、大型会展、大型运动会等活动服务,以此增强高中生的志愿服务意识。
在校内的志愿服务中,一般以校园卫生打扫、校园活动服务、文明服务、图书馆、食堂实验室等场地服务为主,在校外开展的志愿服务大体可分为环保类、爱心类、文明创建类三种类型,环保类志愿服务目前主要体现在为社区打扫卫生、收集废旧品、进行环保宣传等;爱心类志愿服务主要体现为去福利院陪伴孤儿、去敬老院陪伴老人,或在街头进行爱心募捐、在校园举行爱心义卖等,文明创建类主要是进行行人的文明出行宣传、在地铁、车站等场所进行秩序维护和人员引导,在风景名胜区、博物馆等地方进行参观讲解、秩序引导、现场咨询等便民服务。这些活动相对对服务的技能要求不高,活动的辐射面较窄,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成就感相对较低,志愿服务活动很容易就流于形式。
3.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学生参与动力不足
虽然2009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中,要求进一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保障和激励机制,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加入志愿活动内容,可作为学生评优和高校选拔招生的重要参考因素。但在实际过程中,中学更多的是提倡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在考核环节中,学校对高中生参加志愿服务的考核绝大多数是以寒暑假中接待单位的盖章证明以及本人的活动总结,存在着“一张表格走过场,一个公章说了算”的现象。因此,志愿服务的考核对于高中生而言是人人都能过关,个个都能通过,这就难以发挥志愿服务作为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指标的作用和功能。
三、提升高中生志愿服务实效性的对策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为志愿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当前,志愿服务已被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所知晓和认同,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片面的看法和认识,认为志愿服务就是在“雷锋月”或学校重要活动期间进行打扫卫生等义务劳动,甚至将志愿者仅仅看成是“义务劳动力”。因此,学校及社会要加大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力度,要在广大学生中进一步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在新生入校、特定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大力宣传和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健康开展储备足够的人才。同时,学校要明确志愿服务的功能定位,激发高中生的参与热情,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中实现个人价值。
2.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提升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动力
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对高中生进行青年志愿服务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与高中生的学习、成长、发展有关联的多层次、多样式的学生志愿者表彰激励制度,以增强高中生自我成就认同,提升自我价值,长期保持参与青年志愿服务的内在动力。
学校要梳理现有表彰评定、荣誉授予、升学资格认定等激励措施,把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评价作为参评指标纳入其中;学校要逐步形成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次数和组织评价、服务对象评价为依据,对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客观评价,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时间为主要内容的认定制度和奖励制度;学校要定期组织校园志愿服务明星、优秀志愿服务队、学雷锋先进典型等各项评比,树立身边榜样,通过在学雷锋主题活动月、志愿服务月等主题教育活动中进行集中表彰,利用校内宣传栏、广播站等方式广泛宣传本校的志愿服务先进事迹,在学生中倡导“服务他人 奉献社会”的价值取向。
3.依托校内外服务项目,推进志愿服务平台化
学校要积极拓展学生志愿服务的项目,发挥校内校外两种资源,依托校内外的服务平台,将志愿服务覆盖到校内,延伸到社会。
学校可通过设立和开辟校内的志愿服务岗位,引导学生参与到校内的绿化清洁,文明督察,节能环保,图书馆、实验室的图书资料、实验器具的整理摆放,以及运动会、艺术节等学校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同时,学校要积极建立与周边社区、政府职能部门、文化场馆等的共建关系,大力开拓校外阵地,引导高中生在健康、环境、卫生等领域寻找服务内容,比如,围绕公共文明交通,在繁华路段、地铁站台开展交通文明劝导志愿服务;围绕保护环境、关爱自然,在社区、公共场所开展捡拾垃圾志愿服务;围绕关爱孤寡老人,开展敬老志愿服务;围绕公共场所文明秩序,开展旅游景点、文博场馆秩序维护志愿服务。
4.适应移动互联的发展,提倡“碎片化”志愿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的发达和普及,特别是微博、微信等应用的兴起,移动互联的便捷性、社交性、互动性的特点使得高中生们了解资讯、获取信息、参与评论的渠道和方式大为丰富。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发挥移动互联的优势和特点,结合传统的组织形式搭建志愿服务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即时和交互性平台。要借助移动互联的功能,增加志愿服务的形式,提高志愿服务的便捷度,使更多人能参与志愿服务,如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转发网民的求助信息,开展网络公益调查,通过“随手拍”查找汉字使用不规范的地方,公布社会不文明现象等等,不断丰富新时代的志愿服务形式。
学校也要结合当前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和行为活动习惯,突破之前传统的集中式的志愿服务,提倡“碎片化”志愿服务,引导学生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服务他人,服务社会,鼓励学生“人人都做志愿者,随时随地做公益”。比如,在校内引导学生养成垃圾随手捡起,出门随手关灯,课间擦净黑板,捐赠争先恐后,献血排起长队……的文明习惯,真正将助人精神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准则,把志愿行动作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姜思哲.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社会机制构建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30-132.
[2]杨云涵.论志愿精神与我国青年志愿者的激励方式[J].南方论刊,2011,(2):69-71.
[3].新形势下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0,27(5):135-136.
[4]应露晨,黎霞芳.我国青年志愿者组织的产生及其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09,(04):56.
[5]任朋辉.论志愿服务法制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3,(05):273-274.
【关键词】高中生 声乐训练 循序渐进
1 引言
近些年来,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开始学习声乐,高等院校声乐专业的选材面得以拓宽。高中生声乐训练作为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预备阶段,情况比较复杂,学生的基本声乐素质良莠不齐,声乐训练阶段参差不齐。因此,如何开展高中生声乐训练,是一个深入值得研究的问题,理应受到重视。
为此,本文首先将概要地分析高中生自身的特点,然后分析总结目前的高中生声乐训练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各种问题,最后根据笔者多年培训高考生的教学实践经验,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改进高中生声乐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2 高中生生理特点
高中生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很多思想、观念都在这个时期建立,很多学习、思考的习惯也在这个时期养成。
2.1 生理接近成人
高中生的年龄主要介于15至19岁之间,在高中的后半段,经过青春期的快速发育后,身体的发育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外形和体内器官日渐成熟,已经具备了进行声乐训练的、较好的生理基础。
2.2 心理还未成熟
高中是人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喜欢独立思考,对很多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但是,相对于生理的发展,高中生心理的发展却显得较为落后,心智还不够成熟,仍然处于懵懂阶段,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2.3 变声期已结束
变声期是人在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高中生的变声期大多已经结束,他们的声带已经发育得较为完善,可以开始学习声乐。但是,由于年龄关系,他们声带的韧性还不够结实,若不注意,容易受到损害。
3 高中生声乐训练现状
由于学习声乐的目的不尽相同,声乐基本素质差别较大,相对于高等院校声乐专业学生,高中生的声乐训练情况更复杂,困难更多,存在的问题也更加突出。
3.1 拔苗助长
立志学习声乐的学生,大部分从高一或高二就开始进行专业声乐训练,训练的周期相对较长。如果经过科学的训练,应该能够逐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在以应付高考为目标的大环境下,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在那些高考前半年才开始突击进行声乐训练的学生身上,这种情况更加突出。这种拔苗助长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拔高音”。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高音,片面地认为唱得高是衡量歌唱的重要指标。但是,“拔高音”时,发声器官的血液供给量明显增加,使得声带长期处于充血的状态,如果在歌唱过程中声带闭合不好,唱歌就容易疲劳,唱高音更是容易破裂。而高中生的声带和喉部仍然处于发育阶段,若是在这方面训练急于求成,很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付出声带损坏的代价。因此,只有在中低音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科学地、循序渐进地开发高音才是可取之策。
二是“唱大歌”。很多老师还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考官喜欢考生唱大歌,认为大嗓门和唱大歌的学生分数普遍偏高。能唱大歌固然是好,但是如果一个小嗓去唱大歌就显得太不合时宜了。教学初期可以布置一些风格不同程度较浅的歌曲,以便于学生能更好地把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细心,要善于思考,逐渐去发掘学生适合演唱的歌曲,这样才能给学生以准确的定位。
3.2 基础不牢
高中的声乐训练应该以打基础为主。可是,很多老师和学生急于应付高考,对声乐基础知识和训练重视不够,教的没有讲透,学的没有吃透,导致高中生普遍存在声乐基础打得不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真假声打架”。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不一样,换声点也不一样,因此,中低高声区的过渡和声音的统一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中低声区过于侧重真声,而到了高声区又太过于侧重假声,就会使得声音在各个声区的换声点不能很好地过渡,音色就会显得不统一,真假声打架的问题就会凸显。应该科学的运用混合声,把真声和假声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低声区真声较多但不忽视假声的存在,高声区也不完全是假声,只是假声较多。越往低音走真声越多,越往高音走假声越多,平稳过渡,才能把声音真正地融合到一起。
二是“声音发虚”。歌唱中如果过分地强调放松肌肉,从而使得声带不能正常地闭合,声音发虚的问题就变得明显了。有这种问题的学生往往遇到较长的乐句不能一口气唱下来,需要在中间某处换气。对于这种状况,可以多采用跳音练习,从而将声门牢牢地闭合,然后再均匀地送气。
三是“舌头发硬拱起”。舌头的适当放松在歌唱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如果在歌唱训练过程中舌头太过于主动咬字会造成发硬和拱起,只有相对较低位置的舌位才有益于歌唱的通畅。当然,舌头在歌唱过程中是不可能绝对放松的,可以尝试舌尖轻抵下牙龈,舌头的边缘适当地用点小劲展开,这样舌头就能放低,在这种状态下,歌唱音色会更通畅。
4 高中生声乐训练建议
4.1 夯实正确的发声方法
前文已阐明,高中生声乐训练必须以打基础为主,其中训练并夯实正确的发声方法,是最为核心的内容。
设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的教学案例,能够对教学活动效能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教育学认为,教学案例是教学工作者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教学重难点,贴近教材内容,所选取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目标性的教学内容.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时间短、教学任务重,教学要求高,要实现教与学双边活动效能提升,就要做好教学案例的设置工作,促进教学相长.
一、教学案例的设置要紧扣教材教学要义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所设置的教学内容,都是为了更好的反映教材内容要义、更好的体现教材知识要点.教学案例的设置也是如此.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重,教学容量大,教学压力大,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案例的设置过程,要先期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准确掌握目标要求,深刻领会知识要义,设置有效展示知识内容内涵、重点的教学问题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有效感知和分析,再次加深对新知内容要义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案例的训练要凸显能力培养目标
能力培养,是各阶段学科教学活动的根本任务和现实要求.“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标的有效实现,其前提就是传授学生进行自主能动高效学习的方法和技能,领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策略和要领.教师在进行教学案例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能力培养作为第一要务,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展探究问题、合作探析等学习活动,将能力培养渗透在整个教学案例讲解过程中,实现高中生教学案例解题策略的有效掌握和学习技能素养的有效提升.
教师采用探究性教学策略,学生合作探析问题条件后,认为,本题是一道函数与不等式相结合的题目,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化归能力, 同时,该问题有效解答的关键是:“本题主要涉及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而单调性贯穿始终,把所求问题分解转化,是函数中的热点问题;问题的要求的都是变量的取值范围,不等式的思想起到了关键作用”.解题过程略.
上述教学案例讲解活动中,教师发挥高中生能动特性,将探析解答任务交由学生完成,学生在合作探析的过程中,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交流互动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升,为高中生能力水平进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案例的内容要渗透数学思想策略
解题思想策略,是解题方法策略进行系统化归纳总结的产物,它是高中生解题技能素养的重要内在素养.随着高考政策与时俱进的改进,对高中生运用解题思想策略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综合运用解题思想策略成为高考试题命题的重点.教学实践证明,综合运用解题思想策略能力,是高中生数学问题解答的“缺处”.因此,教师要重视对高中生解题思想策略的传授,有意识的对近年来的高考模拟试题进行创设,设置具有较强解题思想策略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在思考分析解题策略方法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解题思想策略.
因此,利用函数的思想方法去研究数列问题不仅能加深对数列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增强应用函数思想解题的意识.[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李堡中学 (226631)]
(一)实验观念的缺乏
虽然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但是旧的教学模式难以更改。学生的总目的就是高考,一切在高考制度下,社会、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依然是高考成绩。这样的价值观对中国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学校教育不自觉的就向“高考指挥棒”制定的目标靠拢,这种情况下,学生是为了考试才实验,老师也是为了升学率而开实验课,实验课缺乏创新意识,教学观念陈旧、老套,实验教学工作就难以开展,课程的改革就更加谈不上了。
(二)实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众所周知,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的教学离不开实验。但是在高中这个即将进入大学的关键阶段,很多实验只是文本形式,生物实验也不例外。很多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很多实验只流于演示实验的形式,学生没有经过亲自动手体验,自然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有抽象的印象。这样下去,学生虽然可能在考试中得到高分,但是会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培养,长此以往,学生会沦为考试的机器,教育体系也培养不出大师级人才。
(三)实验设备和器材较为缺乏
开展生物实验的教学就需要大量的设备和器材,但是现在,在有些欠发达地区,实验设施并没有得到完善,很多高中生物的实验器材呈老化状态,有些易耗品如试管、烧杯等得不到及时补充,很多的实验用具和药品,原材料也很缺乏。由于实验没有纳入高考的考试范围,没有以具体的分数来衡量,导致学校领导的忽视,进一步导致资金问题得不到落实,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尽管国家做出了极大努力,投入了很多的资金加强管理,但是仍然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四)学生实验能力普遍不高,且参差不齐
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以及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普遍不高。在高中阶段,由于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区别,再上学生初中实验教育的各有不同,有的基础好,有的基础较薄弱,导致学生的实验能力出现了差异。有的学生一点就通,而有的学生很难将知识消化,这就给教师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既要兼顾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按时完成教学目标,这无疑给教师的工作带来难度。
二、改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状况的对策
针对以上实验教学出现的问题,笔者经过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以下的解决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提高对于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虽然高中生物教材的很多实验都用文字的方式叙述了,但是实验的开展也是有必要的,如果学校没有开学生实验的条件,那么教师就应当做实验演示。因为只学习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教育是不可取的,难以加强学生的印象。所以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实践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抽象艰涩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实验教学的快速发展。
(二)增加实验教学课程,把实验作为考核的一部分
目前的实验教学课数量较少,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只能严格按照课表的课程规定完成教学内容。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实验时间较短,达不到以实践学习支撑理论学习的效果。因此学校应该划出一定的时间用于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这样的话,在这段时间里,老师和学生都全心全意的投入实验,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实验应当作为考核学生能力的一部分。经过了长期锻炼,学生应当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是以实验的方式来考核,便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了部分动手能力极强的学生的优势,使得整个考评体系更加完善和公平,达到重视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实验设备
高中实验想要顺利开展,离不开资金的大幅投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对于生物实验的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对此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很多学校的实验状况还没有得到改善,所以学校必须取得国家政府已经教育部门的支持,大幅度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如建立大型的生物实验室、配备实验的仪器设备,购买实验用的药品等等。此外,应该请部分老师作为固定的实验员,配合生物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通过种种努力,是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模式,迈向新的台阶。
三、总结
一、论文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A4版面,单倍行距,页边距上下各2.5cm、左右各2cm,页眉页脚取默认值,插入页码居中。文题和正文中的数字及西文字母用TimesNewRoman字体。全文字数不超过5000字,版面不超过5页。
二、文章结构。论文应依次包含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
其中,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通讯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分别用中英文表示。论文应完整且简明扼要,需包括必要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等;应保留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并注明数据来源。根据论文集出版需要,编辑有权对稿件进行删改。
三、论文格式
1.正文以前部分
(1)中文格式
论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排,文头顶空一行。
作者姓名:小三号楷体,居中排,两字姓名中间空一全角格,作者之间用逗号区分。
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五号宋体,居中排,全部内容置于括号之中。作者单位与省市名之间用逗号,城市名与邮编之间空一全角格。作者单位多于一个在作者姓名处用上角标注。
摘要:“摘要”二字小五号黑体;内容小五号宋体,不少于200字。
关键词:需列出3~5个。“关键词”三字小五号黑体,其他小五号宋体,第1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分类标准执行国家标准(GB/T13745-92),中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
(2)英文格式
英文字体均使用TimesNewRoman字体。其中,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加粗、居中排;作者姓名用四号字体、居中排,多位作者之间用逗号区分,姓大写,名首字母大写,中间不加连字符;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用五号字体、居中排,全部内容置于括号之中;摘要,“Abstract”一词五号加粗,内容五号字体,不少于200个词,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关键词,“Keywords”一词五号加粗,内容五号字体。英文关键词之间用逗号。作者单位与摘要之间、关键词与正文之间分别空一行。
(3)正文之前的所有内容左右各缩进2字符。
参考范文:
教师点评高中书法作业的语言艺术
摘要: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在高中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可以促进学生文字书写水平的提升,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在书法作业点评中运用语言艺术成为高中书法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对此,书法教师应注重激发高中生的书法兴趣,并在点评时注重准确性和简洁性,给高中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就能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书法;作业点评;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1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7.065
书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国书法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以其独特的方式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书法课被越来越多的高中学校所认可,并成为高中教育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高中生真正领悟书法艺术的内涵,从而将民族瑰宝传承下去。但是,由于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书法教师,教师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水平有限,导致书法教学陷入僵局,尤其是在书法作业的布置和点评上更是缺乏规范性和艺术性。因此,高中书法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自身在作业点评时的语言艺术,给高中生创设全新的书法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下面,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主要论述四种点评高中书法作业的语言艺术,希望对书法教学有所帮助。
一、多一些启迪与引导,培养思维方式
高中书法教师在日常点评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参与热情,结合多种有效的点评方式,给高中生带来心灵的启迪和引导,帮助高中生快速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找到正确的书法学习习惯。一个优秀的高中书法教师不仅要会叙述理论知识,讲解书法技巧,还要善于做出示范,渗透终身学习意识。比如有些学生的书法作业整体上不够清晰,运笔技巧、字体结构等存在问题,教师在点评的时候可以转换思路,先带领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展示,再给学生讲解书法作品背后的故事,使学生懂得欣赏书法之美,从而喜欢上书法。然后,书法教师再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现状进行点评,充分体现出平等的原则,让全体高中生都得到进步。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高中生就会逐渐发现和总结汉字书写的规律,提高自主书写的能力。同时,高中书法教师必须认识到对高中生书法作业的点评最终目的是修正学生在书法写作过程中的错误,指引学生正确的书写方向,为高中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在点评书法作业时尽量做到语言得体,对待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表扬措辞,批评采用委婉的方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使得评价与反馈、鼓励与批评有机整合到一起。
二、多一些欣赏与鼓励,促进自主探究
在面对形形的高中生书法作业时,高中书法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鼓励为主,多发现学生书法作业中的闪光灯,并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名高中生,促进高中生自主探究,满足高中生的成就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关注。教师点评的语言必须要具有魅力,这样才能够震撼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与教师形成思想情感的共鸣,从而使高中生全身心投入到书法学习中来。有些高中生运笔的快慢不均,写出的书法缺乏骨力,给人一种神散的感觉。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会对他们说:“你书写的很认真,能够领悟到书法写作的精神,这一点老师非常替你高兴。但是,你还要抓住笔法的关键,保持持之以恒的信心,這样你的书法会更上一层楼。”再如,有些高中生太浮躁,没有理解汉字基本的结构原理,书写基本功薄弱,作业潦草。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会对他们说:“你对书法有自己的看法,在书写过程中体现了自己的特长,接下来你要尝试着眼全局,规范作业书写流程,进行创作练习,写出自己的字来,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刮目相看。”通过我的这种教学方式,高中生都做出了改变,班级被浓郁的练字氛围所笼罩,有利于高中生提高书法写作效率。
三、多一些演示和互动,深化学生体验
传统的点评作业方式通常是教师在学生做错的地方用红笔标出,警示学生反思做错的原因,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方式虽然比较简单明了,但是却使高中生只看到了自己的错误,把修改作业当成一种负担。在实际高中书法作业点评中,书法教师应该进行创新,深化高中生的体验,满足高中生的求知欲,多设计一些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环节,并为高中生演示书写技巧,以达到最佳的点评效果。当教师批阅学生的书法作业时,应该认认真真观看欣赏,工工整整书写评语,以身作则,让学生耳濡目染地努力把字写好。对于比较出色的书法作业,我会在班级中进行展示,让高中生都能够学习其中的优点,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当发现高中生在书写中存在共性的问题时,我也会在黑板上给学生进行正确的书写演示,并通过小游戏的方式,巩固学生对书法技巧的记忆。我经常对高中生说:“写好书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学们要保持耐心,发挥出自身的潜力,为传承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高中生认识到了书法的重要性,也理解了“习字如做人”的道理,有助于高中书法教师有针对性的展开书法教学活动。
四、多一些幽默与趣味,控制课堂节奏
幽默趣味的语言是一种教学才华的体现,不仅有利于缓解书法课堂的枯燥和压抑,还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使高中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受到知识的熏陶。同时,书法教师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还可以更好地控制课堂节奏,在点评书法作业时更具有灵活性和全面性。比如,有的高中生毛笔书法作业上笔头墨水过多,造成涨墨过甚现象,不仅不美观,也影响到了整体书法效果。这时,我会运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沟通:“你写的毛笔字下笔时墨水太重,像一个牛头一样,这样是字老师给它起个名字,就叫牛头病。”当学生听到这个词时都会发笑,但是当他们笑过以后,就会非常认真的进行思考,下一次书写时笔头濡墨不会过多,下按之力根据字的大小适可而止。通过这样的点评教学,高中书法教师做到了“以人为本”,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课堂上出现了高中生灿烂的笑脸,展示出了高中生的个性,也让高中生的思维更加缜密,积极探索书法的新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高中书法作业点评看似是一个小事情,实际却包含着大学问,关系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发扬和高中素质教育的深化。所以,高中书法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使评价语言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全体高中生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