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计划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计划

时间:2022-08-12 13:36: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财务管理;改革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大背景下,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增强预算的科学性。预算绩效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工具,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此发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托绩效指标的设计和考核,挖掘预算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为改进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依据及指导,从而推动预算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预算执行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点,预算执行的刚性不足是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往往导致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脱节,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被大量挪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没能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可以全面把握行政事业单位执行预算的情况,并及时调整资金拨付,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3)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资金都源自财政拨款,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及时发现资金使用的问题,全程跟踪资金使用,规范资金使用,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措施

1.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相关组织机构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最大限度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就需建立统一、完善的管理机构,夯实组织基础,从而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目前,除财政部门已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外,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起相关的组织机构。预算绩效管理涉及很多内容,且范围较广,相互之间缺乏明显的联系或契合点,需要一个组织健全、规范有效的机构部门将其联系在一起,如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社会相关组织及行业专家等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对相关工作进行协调,同时对相关组织机构建立约束机制,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考察工作开展程序是否合理,并科学分析预算绩效管理的结果,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水平。

2.加强沟通协调

沟通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对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开始实施具体的预算绩效管理之前,需加强宣传介绍工作,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充分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减少错误认识,从而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与国库支付中心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协调解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和国库支付中心之间建立对接机制,委派专人负责落实相关协调工作,为深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人员支持。

3.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目标

(1)强化绩效目标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要按照自身职能及长期规划,细致研究各自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绩效目标,涵盖工作的内容、投入、产出以及预期效果、考核指标等,同时量化绩效目标,将其分解到每一个职能部门,而各部门要加强研究项目可行性、制定工作方案,细化项目绩效目标,为编制预算、排列项目实施顺序等提供基础支持。(2)强化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要落实统计财务基础数据的工作,将各项预算收入统筹起来,确保单位预算收支的准确性、完整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积极和相关处室交流,通过落实目标预测、调查研究、论证分析等工作,提高编制预算的质量,从而密切连接业务工作和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的可操作性。另外,还需要加强预算编制精细化,尤其要细化编制项目支出预算,同时有效衔接上年预算执行和本年预算编制。(3)科学建立内部资金分配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内部分配资金的决策程序、执行措施,按照职能情况建立起项目储备库,按照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进行项目审查,考虑项目的时效性,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

4.全过程跟踪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好预算之后,地区财政分局的绩效评价科就要开始跟踪各个项目的实施情况。从下发款项开始,对开展项目的有效性、使用资金的进度、项目支出合理与否等进行跟踪管理,如果认为某项支出并不合理,财政部门应对该项支出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实施。当某一个项目的资金下拨之后,花费突然增大,或年度时间已经过去一大半还没有使用任何项目经费,都要依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进行整改,行政事业单位将经费使用说明提交给财政局,由财政局绩效评价科依据单位所交报告探索原因,查找资金使用的薄弱环节,同时进行重点监督、管理,在总结经验、教训后为编制下一年预算提供指导作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5.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之所以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对预算支出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制定预算计划,并指导下一年工作。因而,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结果反馈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地区财政局预算科要统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并登记在案,然后细致分析这些数据,充分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效果、每一个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并上报上级部门。将绩效管理结果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考核,同时可以作为重大项目支出及项目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另外,地区工委办事处还可把它视作问责指数,对行政事业单位违反规定编制绩效目标、执行预算时偏离绩效目标、未达到预算绩效目标、干扰甚至阻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违反财政管理制度、弄虚作假等行为实行绩效问责,强化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结语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并非只是一项抽象的、简单的工作,更应体现地区发展的思路、现状以及管理模式,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作用。科学合理地设计绩效指标,积极推进工作开展,从而合理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琳.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探析.财会学习,2016(24).

2.杜方兴.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有效性研究.财经界(学术版),2015(24).

第2篇

关键词:创新 事业单位 财务审核

事业单位是一种服务性机构,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其经济管理工作也亟需完善。

1、创新资金支出合理性审核的方法

经济管理的目的之一是控制事业单位资金的支出范围。但在具体的操作上,由于事业单位经费支出范围并没有明确详细的规定,其支出范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需要对支出范围合理性审核的方法进行创新,以便能更好地判断是否超出支出范围。支出范围是否合理的审核应坚持三个原则:不属于事业单位支出的不合理;与事业单位职责、工作任务没有联系的不合理;超出规模和数量的不合理。就事业单位而言,经费使用范围主要指两方面,一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津补贴、日常办公费和设备购置费等;二是指行政事业性项目,其支出应严格遵循项目计划,并限定于项目开支范围内,专款专用,不可挪用为无关项目或事项的支出。事业单位资金支出的审核除了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外,还应在审核的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使得事业单位各项支出都有理有据。资金支出合规性审核的创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在差旅费、会议费、车辆费用、餐饮费用上建立更加细化有区分的标准,并严格执行;在设备购置费用的支出除了参详第三方提供的专业意见外,还应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

2、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制

完善的经济责任制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制度保障。经济责任制可通过内部控制有效地减少乱支、私设小金库、腐败的发生。事业单位的领导,财务、审计、监察部门的负责人,各部、处、室的负责人,要明确责任,划分权利范围,相互监督。建立独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制部门,对人事体系层层防范,落实经济责任制的要求,不仅要重视预算的编制,还要加强预算的管理。建立常态化的检查和评估体系,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记录,确保实际工作向着既定目标开展,把实际目标的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作为考核标准,并把最终的考核结果应用在薪资的分配、人事管理上,改变“吃大锅饭”的现象,实现经济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根据经济责任制来进行薪资的分配、人事的调动及任免上,能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的功能,确保经济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同时,加强对资金支出原始资料完整性的审核。支出不仅需要原始凭证作为依据,还需要相关资料对原始凭证进行补充,只有这样才能有理有据地说明一项业务的支出是否合乎规范。完善经济责任制的一大举措就是确保事业单位支出不仅需要原始凭证和相关资料,还要求加强对资料完整性的审核,使得能以最少的资料和原始凭证来完整地说明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减少繁琐的备案手续。对于高投入、高装备、对资金要求大、经济内容复杂的项目,还需要书面合同作为付款的依据。在要求书面合同的同时,加强对原始明细清单的审核力度,确保原始合同、明细清单能真实反映设备数量、单价和劳务支出,为经济责任制的最终落实提供数据和资料支撑。

3、提升绩效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反馈机制,反馈机制的一端是被考核人员,另一端是考核人员,他们之间通过不断沟通和调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状态,确保绩效管理不断向前发展。如果没有沟通和调整,被考核成员处在绝对被动、绝对弱势的定位,那么绩效管理将逐步丧失意义,继而对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造成更深层次的破坏。所以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要强调持续沟通和适时调整。在沟通中要认识到考核人员与被考核人员处于平等地位,给予普通员工足够的话语权,建立友好的对话、沟通渠道,及时听取被考核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减少实施绩效管理的阻力[1]。把握好沟通的重点和内容,考核人员应引导被考核人员把沟通的内容放在机构考核方案、考核结果公布方式、绩效管理办法以及指标体系,注重沟通的重点,避免泛泛而谈。沟通形式有绩效分析辅导、集体性沟通、专题讨论会议、留言信箱、一对一沟通,应综合使用以上沟通方式,确保沟通方式的多样性。同时对绩效管理的对象和方法进行调整,根据难度或季度工程的重心来调整绩效管理的对象,确保绩效管理的有效覆盖。随着绩效管理的深入,应及时调整或删除效率低的绩效管理方法,引进更加专业、科学的绩效管理方法。

4、建立契合实际需要的资金使用计划

不同部门有不同的资金使用计划,这就要求我们实行更加契合实际的资金使用计划,以满足单位不同部门的需要。例如,可以对单位资金使用计划实施预算归口管理制度,到各部门中充分了解他们的工作安排、工作流程,并据此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在严格执行资金使用计划的同时创立行之有效的计划外支出审核程序和规章。年度经费使用计划是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年度财务预算,结合单位年度工作安排,秉承计划管理的要求而制定的。年度经费使用计划比预算更加详细,可以作为单位内部日常工作经费开支的基本依据,也可以从资金使用方面体现单位年度工作计划。监督支出是否列入资金计划是建立资金使用计划的目标之一[2]。由于在日常工作中计划外开支是不可避免的,还应完善计划外的资金支出的审批程序,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在处理计划外开支时除了遵循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外,还应采取先追加计划后开支、先开支后追加计划或二者兼之的措施。同时,国库集中支付实施也是资金计划性审核应该关注的问题。单位的开支要符合财政资金额度使用计划:根据零余额帐户原则,单位向国库提出申请,支出资金不能超过批准的资金额度,否则单位将会出现无法开支的情况。

5、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对经济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个非营利性机构,在新形势下完善经济管理工作,有利于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其公益性。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新预算法 高校预算 绩效 风险 财务

一、新预算法中预算绩效管理的本质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新预算法的生命线,与以往众所周知的预算绩效评价有着严格的区别。预算绩效管理是在预算管理的所有环节(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决算)过程中,关注“钱”和“事”两个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的管理。而预算绩效评价仅在预算管理的决算环节采用一系列的指标进行绩效评价,是事后评价。

预算绩效管理具有效果导向性,不仅关注支出的有效性并且要求承担相应的责任,预算单位需从重视资金安全转到注重资金支出效益和效果。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流程中,通过事前绩效目标管理、事中预算控制管理、事后预算结果绩效考评,以及运用预算评价结果指导下一年度的预算工作等程序实现了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机融合。预算绩效管理的特点导致预算监督关口前置,实现全过程监督,单位可以防患于未然。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观念缺乏,认识不足

目前高校管理中缺乏投入产出效益的意识,普遍存在“重投入、轻产出”、“重过程,轻结果”的现象。我国长期以来的高校预算管理思想属于控制型,因高校拨款方式为“综合定额+专项补贴”的方式,所以大部分高校以控制预算总额的方式进行预算管理,只要任务完成且总支出没有超预算,就认为预算执行良好。高校管理者的关注点仍停留在“总收支平衡、有无超预算”等资金安全方面。虽然有些高校已对部分项目实施绩效评价,但预算考核评审多流于形式,对于预算经费安排是否合理,投入与产出是否对等,经费的使用是否有效等很少关注。

(二)绩效目标缺乏或不清晰,预算编制不精细、不科学

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起点,也是实施预算绩效评价的依据,它贯穿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高校在预算编制和分配过程中,无视绩效目标或目标不明确,不具体,预算执行过程中更是缺乏与绩效目标一致性的监管,预算执行完毕,对绩效目标没有实施追踪问效,预算执行效果的好坏,也不会影响下一年度预算分配,预算执行结果往往偏离绩效目标或效果不理想。另外,高校预算编制缺乏精细标准和科学依据,预算申报部门往往不清楚一个项目到底需要多少预算资金才能有效完成,预算审核也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在编制方法上,多数高校目前仍采用“基数+增长”的增量预算法,没有实行零基预算,离新预算法中要求的编制滚动预算更是相差甚远。此外,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整个过程缺少其他相关部门参与,由于财务人员业务范围和自身水平限制,导致高校的预算管理无法实现精细化和科学化。

(三)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指标设计不科学

高校目前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与预算激励机制,缺乏行政问责制度,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现有绩效考评多是简单套用,缺乏准确性、代表性、系统性。高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一般设计为教学、科研、财务等方面,且大部分为反应结果性的定性指标,缺乏反应核心效果性的定量指标。绩效考评指标个数一般设计为三四十个,个数虽多,却削弱了关键性指标,使得最后考评结果相差无几。

三、高校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高校全体人员从上到下应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尤其是高校领导层,更应掌握预算绩效管理的本质内容,形成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预算管理创新模式,在行动上切实推进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使其制度化、常态化。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将绩效理念贯穿于高校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改变传统预算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为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创造有利环境。

(二)设定可行绩效目标,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绩效目标具有一定导向作用,高校首先要明确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层层分解,落实为各部门的具体目标与工作计划,并尽可能细化和量化。在预算申报和审核中将绩效目标作为审核重点,在预算下达时随预算额度一并下达。对年度预算中申报的重要支出、重点项目进行评审时,评审的重要依据就是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及绩效目标,评审意见将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强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监督和纠偏,确保高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推动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第4篇

根据美国卡普兰和诺顿两位管理学大师《平衡计分卡》及其之后的《战略办公室》《战略地图》等系列理论,一家公司的战略能否能以有效执行,战略绩效管理体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战略绩效管理即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根据企业战略,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体系,以战略为中心牵引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二是依据相关绩效管理制度,对每一个绩效管理循环周期进行检讨,对经营团队或责任人进行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其进行价值分配。[1]

二、证券公司设立战略绩效管理职能的必要性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迄今,中国证券行业历经初创发展、清理整顿、综合治理、创新发展、依法、从严、全面监管下的规范发展等几个阶段。目前证券行业基本结束了粗放、同质化的发展模式,进入了追求差异化、内涵式与外延式相结合的较高水平竞争发展阶段。

在此背景下,如何制定符合自身需求和特点的战略,如何强有力地执行战略,达成自身战略目标,是每家证券公司都不得不关切的事情。有所追求的证券公司不可避免地需要强化战略管理。这既包括战略规划的制定,也包括通过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促进、督导战略的执行落实。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大型?C券公司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现阶段情况

笔者在大型证券公司的战略绩效管理岗位上已经工作了近6年,跟一些大型证券公司(排名行业前十)的同行互有交流,因此对大型证券公司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整体情况有一定了解。归纳起来,目前证券公司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特点如下:

(一)大多数大型证券公司都已经设立了战略绩效管理职能

2012年前后,大型证券公司陆续开始建立战略绩效管理职能,目前大型证券公司已经基本都设立了该职能。2015年前后,不少中小型证券公司也开始组建队伍,设立职能。

在主要管理工具的选择上,基本以平衡计分卡系列理论为主要工具,辅以关键绩效指标KPI等。但不少证券公司对平衡计分卡的应用不够全面深入,仍然过多偏重于财务结果类指标。

(二)在组织方式和功能强弱的设置上有较大区别。

就笔者所了解的情况,各家公司在该职能的组织运作方式、所赋予的管理强度方面却有较大区别。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类型一:战略绩效管理职能设定在战略管理部门或办公室。

战略管理部门或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或总裁办公室)通常由公司董事长或总裁或二者共同直接领导,对公司最主要领导者的思想具有较充分理解。

战略管理部门或办公室一般首先被赋予牵头制定战略规划的职能,其次就是战略绩效管理职能。这种设定将规划与绩效管理二者紧密结合,使战略绩效管理能够更准确地向上对接战略规划,向下将公司战略目标分解到各项子业务和管理条线,有利于各分管高级管理人员统一认识,并按照分工承担相应职责。

大多数情况下,此类战略绩效管理职能还同时兼具战略督导职能。使其有日常具体的管理抓手,可以及时跟踪了解各子业务管理条线的战略执行情况。

也有部分公司未同时赋予其战略督导的职能。这种情况下,战略管理部门或办公室反映无法及时深入了解战略执行情况,行使战略绩效管理职能时就容易流于表面和空泛。

类型一的组织方式存在两大不足:一是通常没有绩效考核和评价的职能。其所积累的绩效跟踪数据可能无法不失真地传递给绩效评价部门,从而可能影响战略绩效管理最后一个环节――评价和激励约束的有效性。二是通常不负责高管层以下的绩效管理,则有可能造成中基层员工绩效管理的脱节。

类型二:战略绩效管理职能设定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计划财务部门。

这种设定是较为传统的做法。战略绩效管理职能设定在计划财务部门,可以使公司的年度目标任务和预算制定统一安排;设定在人力资源部门则可以贯通公司高管层及其所辖部门,直到一线员工的绩效指标分解体系,同时降低绩效评价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但这种做法较易偏离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核心点――“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整合的源于战略指标的新框架。它在保留以往财务指标的同时,引进了未来财务业绩的驱动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层面,它们以明确和严谨的手法解释战略组织,而形成特定的目标和指标”。[2]

毕竟,人力资源或财务部门不具有战略规划职能,对公司战略规划的理解深度和对接精准度相对较弱;其次,也不具备战略督导职能,这又使其很难从战略高度跟踪了解各业务管理条线的具体情况。

类型三:战略绩效管理职能设定在以战略管理部门为主,人力资源和计划财务部门为辅的专门职能组内。

这种组织方式较好地弥补了前两种类型的缺陷,发挥了三个职能部门各自的优势。如果结合得好,无疑将有助于战略指标体系与战略规划的精准对接,有助于战略绩效指标体系的贯通到底,有助于公司工作计划和财务预算的有机融合,有助于绩效评价结果和奖惩机制的紧密结合。

(三)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证券行业在佣金价格战①开始后,逐步清醒地意识到同质化竞争只有死路一条,纷纷探索差异化竞争。但从最早明确提出依靠自身战略取得竞争优势的说法迄今,不过十几年;从最早开始战略绩效管理迄今也不到十年。因此,整个行业里,不论是包括最高管理层在内的各级团队对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的认知程度,还是战略绩效管理制度、流程的建设,人才的成长、培养和储备,或是数据和经验的积累都还是起步不久,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四、影响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运营效果和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与公司战略的对接程度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能否把公司的战略目标全面、准确地分解到各个业务管理条线,是决定战略绩效管理工作质量的最根本因素。前文深入探讨的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组织方式几乎决定了其与战略对接的程度。

(二)对各类证券子业务的理解程度

制定妥帖的战略绩效指标需要对各类子业务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既理解各项子业务发展之需,也明白行业及公司对该业务的要求,才有可能在制定各条线战略绩效指标时统筹兼顾两方面的诉求,达成在现实条件下的较优选择。

(三)战略督导作用的发挥程度

战略绩效管理工作能否体现价值,还体现在能否将战略督导做到实处:持续跟踪业务发展动态,敏锐地发现新情况,及时为管理层作出分析和初步判断,及时向决策层提交报告和管理建议等,都展示了战略督导的价值,也为绩效指标拟定和调整提供了有力依据。

事实上,以上三点做得越好,就越能充分发挥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执行工具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一张绩效指标列示表。

(四)与晋升、薪酬激励和约束等资源的相关程度

战略绩效考核结果是否与晋升、薪酬激励等资源正相关,对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运营有效性的影响显而易见。否则,不论之前战略绩效指标设计得多好、督导得多得力,都会破坏战略绩效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最终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公司文化和制度环境的支持程度

公司文化和制度环境是决定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看不见的手”。举例来说,如果公司文化不认同合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性,绩效指标就很可能过度强调财务成果,对业务人员的主观冲动不但形不成制约,反而还有可能助长;如果口头上说重视合规风控,却缺乏合规风险管理制度的综合配套,对触犯底线的行为缺少有力的惩罚措施,那么风控指标要求再高,也是空谈;如果公司文化不认同合规经营前提下,业绩才是硬道理,或者公司对绩效差异巨大的员工?p罚不明,那么公司就很难对业务条线下达具有挑战性的指标,造成公司发展速度迟缓,推诿避让盛行;如果公司文化过度追求“绩效主义”,那么各业务管理条线就很容易有单打独斗的倾向,促进集团协同效应的指标也就很难下达。

(六)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

据笔者了解的情况,目前大型证券公司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距离当前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不少证券公司都还在利用简单的信息技术工具,有的还主要依靠手工制作电子表格EXCEL和邮件等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和信息传递。

事实上,战略绩效管理需要的信息链很长。理想状态下,前端需要收集统合行业和公司合作方信息的系统,中端需要能够覆盖全部业务、管理信息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后端则需要绩效指标制定分解、评价与激励分配信息系统。通过有力的信息自动化处理,前中后环环相扣,可以帮助高层管理者和绩效管理人员进行更准确、深入和全面的分析判断和决策。目前,大型证券公司已经意识到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性,有些已经开始投入。

五、提高证券公司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运营效果和效率的建议

(一)搭建有利于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运营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

以公司自身战略目标为核心,搭建有助于战略实施的机制,[3]赋予战略绩效管理团队上接战略规划、下为各条线制定重点任务目标的组织环境和流程环境,使其可以“上达天听、下接地气”。

(二)加大战略绩效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其重视程度和待遇水平

合格的战略绩效管理人员既要对行业发展方向和公司战略选择有深刻的理解,又要对公司综合以及子业务发展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还要具备平衡计分卡运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抗压能力。

(三)加大投入,快速提高战略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无量化,不管理。量化就是将信息数据化。在证券行业客户需求日益复杂多样的当下,业务品类越来越丰富,信息量呈现数量级的增长。对大型证券公司而言,要想更好地制定战略规划、制定战略绩效目标、制定子业务发展策略,加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管理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已经是必须之选。战略绩效管理相关信息系统当然是必须中的必须。

第5篇

目前,在物流企业预算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预算意识薄弱,单纯认为编制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和企业各部门的经营情况关联不大,相关部门没有自觉配合的意识,财务部门只能比照往年的情况闭门造车;其次预算执行和考核疲弱乏力,预算编制阶段闭门造车制约了其执行的可能性,执行考核体系的普遍缺乏则彻底抽空了预算执行的动力、压力和自觉。

推进物流企业绩效预算管理的方法和路径

面对多方面的内在需求,物流企业企业等经济组织应该立足企业本身情况,结合行业特色及地域国情,在汲取国际先进理念的基础上推进企业绩效预算管理。首先,构建尽可能量化的绩效指标。绩效预算关注执行的结果,以投入相应资源容易出成果获成绩比较大的区域为重点预算范围,需要相应绩效指标提供辅助。对此,要搜集各业务部门在工作性质、机构职能、财务收及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信息,合理形成与系列绩效挂钩的指标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年度工作计划逐步细化为年度绩效计划指标,为绩效预算管理合理及其顺利实施提供基础性先决条件。其次,构建预算绩效评估机制。绩效预算初步成型以后需要相应的评估机制确保其适当性和充分性。对于物流企业等经济组织而言,应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等代表的所有者的权力机构构建、其他利益相关者代表参与的绩效考评估计机构,对评估工作的范围、程序、权限及评估结果的运用做出具体规定,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的绩效预算得到综合评估,确保绩效预算管理适当充分。再次,构建有效激励机制。绩效预算管理强调次级组织的预算与预期工作绩效的挂钩和一致,故此物流企业应该构建完善有效激励机制,增强绩效预算管理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杜绝为问题严重区域弥补缺陷而不断投入资源的思维陷阱,适时适当增加实际运行绩效较高的部门或个人,合理简并机构,有效进行资源配置,以期利用绩效预算管理切实提升组织绩效,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公民责任发挥的潜力。第四,厉行绩效责任承担机制。绩效预算管理每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给企业发展带来重大损失。对此,应该厉行绩效责任承担机制,评估各次级组织绩效的负责人要为其评估结果及相关意见负责,在非突发事故爆况下出现重大异常承担相应责任,给予相应惩罚措施;各次级机构负责人应该在组织内部切实推进绩效管理工作,确保组织绩效的正常保持或提升,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投入资源及费用的比例,非突发事故爆况下出现重大异常承担相应责任,给予相应惩罚措施。

推进物流企业绩效预算管理的注意要点

绩效预算管理对于国内而言是舶来品,国情差异及中国市场经济初期阶段的特殊性致使大量外国经验失去指导价值,政府运作及企业经营模式的差异又让业已初步探索的政府绩效预算管理实务丧失了部分借鉴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等经济组织绩效预算管理的推进和实施应该注意两点:一要注意全面性、长期性,强化绩效预算管理本身具有的战略性特征。绩效预算要以组织的长期战略计划及目标体系为依据,以企业组织持续经营能力预期为基础,全面考虑各部门、次级组织及重大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充分保证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绩效目标的效率性,推进“绩效”的观念贯穿于整个预算编制、执行及考核过程的始终,推动实现部门绩效目标与工作计划一体化,助力达到资金有效最佳配置的目的。二要具备开创意识和创新精神,摸索跋涉出绩效预算管理中国本土化的最佳路径。在没有任何先例的情况下,应该紧抓企业绩效管理精神内核及紧密结合特定组织情况,破除一切既定模式,全局性、宏观性地进行理念重塑和流程再造,逐渐摸索出高效、适用、科学、创新的本土化或者说本组织化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及路径。(本文作者:夏翠红单位:江苏惠尔物流有限公司)

第6篇

周五离下班还有30分钟,DQ公司人事主管李丽愉快地收拾着办公桌,准备迎接明后两天的双休日。突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是老板打过来的。

李丽接起电话,就习惯性地边听边做着记录。结束通话后,李丽一下就颓废地“瘫”在办公椅上。原来,老板指示,因为公司没有完成上月目标销售收入的75%,按惯例,全体员工需要在周末继续加班(加班时间统一计算加班费),并要求李丽立即通过邮件把信息发送给公司全体员工。

李丽按老板要求通过Email发出了加班通知的邮件(如图1)。

此邮件一发出后,DQ公司就炸开锅了,员工群起激愤,纷纷相约:不仅周六周日都不去上班,甚至下周周一、周二、周三等也都要罢工……

绩效与薪酬管理被曲解不是个案

像上面的案例一样,有些企业都在轰轰烈烈、不求甚解地做着所谓的“绩效与薪酬管理”工作,但结果却事与愿违:组织与员工个人绩效不增反减,甚至组织与员工的利益都严重受损。

又如在一家AB公司,企业度过了早期的创业阶段,为了进一步支撑业务发展,公司成立了人力资源部,聘用专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张小明来承担公司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工作。

张小明对公司内部绩效管理进行摸底并与老板做沟通后,精心设计了一套绩效薪酬管理体系。

等到这套方案具体实施时,老板突然问了以下问题:

为什么要设置职位等级与薪酬结构标准?谁干得多拿的就多,这样操作起来不更好、更简单吗?

为什么需要人力资源部控制薪酬管理权限,比如薪酬要保密,定薪调薪用人部门只有建议权,没有签核权?

财务部、订单管理部总不能按时审核完相应的单据,影响公司销售业务的速度,为何不能采用类似于销售提成制的方式对这些部门进行考核,大家干得多拿的多,自然有动力解决单据审核不完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让张小明顿时哑口无言,心里却火冒三丈:我现在做的是薪酬管理的规范,薪酬不规范,又怎么考核呢?

最终,张小明因为没有办法说服老板要先解决薪酬规范管理的问题,也无法有效完成公司绩效考核的任务,只能选择黯然辞职。

以上两个案例,暂且抛开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身的能力与工作方法不谈,在一定程度上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管理者对绩效与薪酬管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如何快速理解绩效与薪酬管理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在于行,而不在于知,即“知道”是一回事,而“理解”、“运用”则是另外一回事。组织内部的管理者因为职业背景、经历的差异,自然会对各项工作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进而会产生不一样的行为结果,最终影响组织目标的达成。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也一样,因为非人力资源部门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工作的理解不同,造成用人部门与人力资源部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往往不能有效协同,特别是那些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更是如此。所以,让各级管理者对绩效与薪酬管理有正确的理解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正确理解薪酬管理的三个价值分配维度。

企业的本质在于为客户持续地创造价值,并获取盈利。企业的价值管理有三个环节:即价值创造、价值评判、价值分配,其中绩效管理承担了价值评判的重任,薪酬管理承担了价值分配的重任。如果只有价值创造,而没有价值评判与价值分配,那么企业就会“无人而止”,没有员工再愿意持续地进行价值创造工作。

同时,薪酬分配原本就是激励员工进行价值创造的核心措施之一。这是有些管理者没有意识到的一个问题,在他们看来,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个人有发展、有工作成就感,薪酬只是保健因素。这种理解其实是偏颇的,是把对“钱的看法”等同“分钱的实质意义”。

激励措施是否有效,取决于三个要素:重要性、可见度、公平感。而公平感恰恰是薪酬管理追求的目标。薪酬所代表的价值分配有三个维度:

一是岗位价值分配。不同岗位工作内容的价值大小有别,所以对应的薪酬给付应有所区别,这样也符合人们内心的相对公平:A岗位工作价值大/A岗位薪酬高≈B岗位工作价值小/B岗位薪酬低。

二是能力价值分配。从事相同岗位的每个成员能力有所差异,所以对应的薪酬给付应有所区别:A岗位员工能力高/A岗位员工能力薪酬高≈B岗位员工能力低/B岗位员工能力薪酬低。

三是绩效价值分配。从事同一岗位同一工作,工作结果有好坏之别,所以对应的薪酬给付应有所区别:A岗位员工绩效高/A岗位员工绩效薪酬高≈B岗位员工绩效低/B岗位员工绩效薪酬低。

因此,组织内部要设置职位等级与薪酬结构标准,是因为薪酬管理需要兑现价值分配中的不同岗位对应的岗位工资;企业需要人力资源部控制薪酬管理权限,是因为在组织内部,企业需要人力资源部担当平衡各部门、各岗位、各个员工对应的岗位工资、能力工资、绩效工资的角色。

其次,充分理解绩效管理只是企业绩效价值分配的工具,不能以偏概全。

因为,薪酬管理中的绩效价值分配(即绩效薪酬)只取决于我们的绩效管理方案,比如月度考核,就有月度绩效工资;季度考核就是季度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可以是按销售额来进行月度提成,也可以是按照KPI目标值来评价指标实际结果。

所以,绩效管理在企业内部价值管理中只是一个绩效价值分配的工具。但大量的管理实践显示,有些管理者都把考核等同于管理的全部,以偏概全。这种认识极其危险。

譬如AB公司的老板,他认为财务部、订单管理部总不能按时审核完相应的单据,影响公司销售业务的速度,就应该考核他们的单据完成数量,完成的多,工资就应该多拿。这就是一种明显的用考核代替管理的认知。考核不能代替管理,管理有很多方法: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管理有很多职能,如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拿财务审核单据不及时这个问题来说,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比如:单据审核流程E化,提高工作效率;对单据审核的工作量进行评估,通过增加编制、加班、计划的平衡来实现;财务部负责人出个简单的奖惩管理办法来约束、激励下属按时完成单据审核等等。但是,如果把财务人员审单这项工作按照销售提成的方式来进行绩效考核,那么其管理成本就会被放大几倍——仅财务人员这一项岗位工作职责,就需要单独安排一个岗位或者员工去统计、核算、发放提成。

同时,绩效管理必须按被考核者有所区分,不能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一是不能用一个考核指标考核员工的所有工作业绩。如DQ公司老总只是用公司整体月度销售收入目标完成率来考核所有公司的员工,若没完成则全体加班。倘若公司没完成,员工个人完成了呢;倘若月度目标没完成,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0%呢?像DQ公司老板那样,一棍子打死一船人是不可取的。

二是考核的频率与激励措施要根据被考核对象进行差异化设置。很多公司一旦推行考核,都是发放月度考核工资,或者是发放年度考核工资,这其实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事业部总经理需要每月考核吗?一线员工能等到年底才来考核吗?

再次,正确认识绩效与薪酬管理在组织内部经营管理的地位。从公司经营管理层面来看,战略管理、预算管理、年度经营计划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相互作用构成了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战略管理,主要是用来明确企业的使命、愿景,以及企业发展的战略地图(包括公司在业务发展、组织发展、人才发展、资本运营等各个领域的长期的、阶段性的发展战略),它是一种方向管理。

预算管理,包括业务目标预算与财务费用预算,用来明确公司战略实现所需要达成的各项业务产出与财务投入的目标数据,它是一种经营目标管理、经营上的投入产出预测。

年度经营计划管理,是指公司及各部门为了达成各项业务产出与财务投入目标预算所采取的具体的工作策略,以及形成的具体工作计划。

第7篇

关键词 财政资金 项目支出 绩效评价

近年来,我区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以编制项目预算绩效目标为抓手,综合运用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和评价反馈等措施,大力推进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求真务实,创新思路,绩效评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财政绩效评价在指标体系设计、评价结果运用、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尚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影响和制约了绩效评价职能的充分发挥,亟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充分,评价重点把握不准

目前,我区财政绩效评价工作虽然每年都制定工作计划,并按规定流程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但评价重心大多在项目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形式性资料审核、管理制度把关上,而忽视了对项目效益的科学合理评价,认为绩效评价工作就是找问题、提建议、促整改,认识上存在误区,不能及时发现项目存在的效益问题,更不能对项目效益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二)指标体系设置不够科学规范

绩效评价指标是指按照绩效评价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指标设计原则形成的,用以衡量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一种评价工具,是开展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基础。目前,我区区级部门的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主要是运用一些行业性规范标准、经验惯例等评价尺度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评价,侧重从工程、技术以及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上进行合规性认定,而没有按照绩效评价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项目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进行深入评价。同时,区级部门设置的评价指标比较单一,维度狭窄,不能很好地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财政项目进行综合性评价,直接影响了绩效评价工作效果。

(三)评价结果应用约束力不够

按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对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可以采取反馈整改、预算结合、绩效报告、绩效公开、绩效问责等方式进行合理运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评价结果应用约束力不够。一般情况下,单位把形成的绩效评价结果只是作为档案保存,或作为开展新项目建设、管理的参考资料,过多注重绩效评价工作的形式,对绩效评价实质内容重视不够,这既影响了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又限制了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度。加大评价结果应用约束力,需要区级各部门通力配合,形成良好的绩效环境氛围,促进绩效评价工作有效实施。我区虽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绩效评价经验,并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但制度具有的权威与约束力仍较低,这势必会影响区级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效果。

(四)未全面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我区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出台了相应的绩效评价管理规范,对绩效评价主体、评价对象作了更加细致的规定。但通过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看,区级很多预算单位只是形式性应付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不强,工作的主动性不够。“重分配,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的形象依然存在。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复杂的工作。大多区级部门尚未形成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对预算绩效的认识比较肤浅,管理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推广与实行。

二、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对绩效评价工作的认识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在我区起步迟,开展时间短,目前还不太完善,是各部门需要加强学习的一种崭新管理方法和理念。建立健全与财政支出框架相适应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提高认识,全方位地养成绩效思维观念。区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注重发展质量与效率,加速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区政府要带头做好典范,在部门财务管理中全面体现绩效管理理念,将财政支出项目绩效情况作为对区级部门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要加大对绩效评价工作的社会宣传力度,让普通群众都能深刻理解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让纳税人知道财政支出项目的履行效果,积极推进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全面公开,切实建立起令公众满意的“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运行机制。

(二)设置科学规范的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工作投入量大、技术性要求高的系统性工作,要组织开展好此项工作,必须要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的评价制度,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要注重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充分体现财政支出项目经济、社会、环境等效益要求,还要注重各绩效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要求。二是评价指标应兼顾科学性和实用性。科学性是指绩效评价指标能够准确合理地反映被评价项目的绩效内容,实用性是指按照现实可行性的要求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尤其要考虑收集、处理指标数据的难易程度与取得成本。三是指标体系要遵循全面与简明相统一原则。设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能够从不同维度反映出被评价项目的全面绩效情况,同时,反映项目评价要素的指标也要简单明了,清晰易懂。四是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考虑设计指标体系。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评价目的以及指标设计原则,使用恰当的方法,设定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

(三)加大评价结果应用约束力

第一,在项目管理中,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按照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督促项目管理单位及时整改,保证项目按预期目标实施,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第二,在编制项目预算时参考绩效评价结果,根据项目评价结果情况相应安排年度项目预算,绩效优的先安排、充足安排,绩效差的后安排、缩减安排。第三,在“谁用款、谁负责”绩效问责中积极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对评价结果较差的要追究相关当事人工作职责,评价结果优良的要给相关当事人奖励,从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绩效问责机制。第四,逐步提高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透明度,将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民生、重点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按照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全面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在我区起步晚,开展时间短,目前还不太完善。要积极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目的、意义,强化预算绩效意识,使区级各部门都了解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并争取区领导的重视及区级各部门配合,积极做好我区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要按照“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原则,为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全面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是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区级各部门应改变过去那种随意申请、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做法,统一思想认识,逐步养成资金使用的绩效意识。

(作者单位为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财政局)

参考文献

[1] 张雪娥.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几点建议[J].经营管理者,2009(08).

第8篇

(一)民营医院绩效考核的发展现状

民营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促进民营医院更好的发展。首先,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民营医院在目前阶段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一些医院有建立连锁医院或者附属医院的愿景。欲跻身在省市的三甲医院,提高营业额,但是这种目标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中并没有实现,各个科室的工作仍然处于以往的混乱状态。员工在医院的工作价值和使命感无法建立起来,并且逐渐减少对医院的信心。其次,民营医院在质量管理方面有所欠缺。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产生。若管理体系中缺少相应的职能,那么质量管理就会缺少导向性和规范性。医院的质量管理执行部门是医教科、护理部和院办等部门,很多医院存在的问题是缺少检查力度,并且很多医护管理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只是进行“面子工程”,工作态度不认真,责任意识薄弱。

(二)民营医院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民营医院在绩效考核方面存在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认识方面的问题。绩效考核是为医院的发展和卫生工作者的进步而服务的,但是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认识问题,医院各个科室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并且在宣传上也没有下工夫,很多职工和领导都对绩效管理缺乏根本性的认识,对绩效计划和培训等有所忽视。绩效管理不仅仅是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那么简单,其中还包含对业绩考核计划、评定、问题分析和改进方面的工作,医院在考核过程中需要根据考核的结果来对员工进行奖励和惩罚。其次,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绩效管理的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过于形式化,很多员工对绩效考核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考核结果好坏无所谓。另外还有一些考核结果缺乏依据支撑,一些民营医院的绩效考核成果常有轮派现象发生。(由于缺少沟通)很多员工对考核的结果呈抵抗情绪,不认同,这是因为在考核以前没有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

二、优化设计思路

(一)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首先,战略导向原则。这个原则是医院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原则,需要对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进行充分的认识,然后将战略管理的各个阶段目标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其次,目标管理原则和公开性原则。目标管理原则是建立起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提升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公开性原则是指绩效管理体制的确立需要与员工进行沟通,听取员工的建议和意见,坚持公开透明原则,以获得员工的支持。设计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对环境进行分析。若处于经济政治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那么人口也会增多,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就会提出挑战。对国家政策环境的分析主要是国家要改变看病贵的问题,所以提出提高诊疗手术费,降低药品价格和医疗设备的使用价格以及耗材费用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百姓的看病贵问题得到了一部分缓解,但是医院,特别是民营医院来说将是巨大的压力。其次,对医院的人力资源进行分析。医院的人力资源分析主要侧重几个方面,分别是医院的工作人员组成结构,医院的用人机制和培训体系等等。在人力资源方面要对员工进行明晰的职业规划,建立起定期培训和学习的制度,在用人上注重员工能力与态度,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绩效管理体系的选用

民营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的选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医院目前运行状况的好坏。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需要建立起长期的发展目标,然后将此目标划分成多个阶段。本文所研究的是具有战略规划的绩效管理体系,这样可以对民营医院的具体工作进行衡量和检查,也有利于医院管理工作的长期开展。

三、优化设计的措施

(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医院文化

为医护工作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进行职位价值评估。职位价值评估是建立在医护工作者的工作责任和工作态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何确定职位的价值需要对职位工作成果进行评估,对医护工作者职位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因素进行,工作者的学历、职称、门诊患者数量、手术的难易程度、手术患者的多少、手术费用的高低、病例的制作、加班值班情况以及对本专业的科学研究等等,这些都是对职位进行评估的因素,只有这些加以完善才能真正提升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在医院文化建设方面,要把医院的文化进行广泛的宣传,定期的为员工开展文化活动,并且在医院各个办公室颁发一些文化粘贴和文化锦旗等,时刻提醒工作者遵循企业文化区工作。

(二)注重绩效管理的辅导和培训

绩效管理的辅导和拟培训需要管理者为员工召开会议或者定期的培训,让员工对绩效管理的作用和目的等进行充分的认识,并且实行绩效考试制度,经过辅导和培训,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员工才能继续回到岗位上为患者服务,若不合格还要继续参加培训,学习绩效管理知识,提升自己对绩效管理的认识水平。

(三)完善绩效激励体系

医院在业绩的绩效激励方面主要采取的办法是利用平衡计分卡,让员工对平衡计分卡有足够的认识,因为它可以将员工的业绩记录下来,医院的整体战略目标进行细化,分为财务方面、患者方面和内部的工作流程方面。利用平衡计分卡可以将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和工作能力结合在一起,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标准和考核的短期效应。平衡计分卡是在医院整体绩效管理战略上发展起来的,能够促进医院、医疗工作者和患者三者之间的平衡。平衡计分卡代表了医院中的各个角色。从财务角度上看,平衡记分卡的作用是如何做好医院预算工作,减少医院成本;从患者角度来说,平衡计分卡是医院如何看待患者;从医院角度来说是如何做好管理和控制。所以利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管理更有利于对出色员工进行奖励,对不积极工作的员工进行激励。

(四)完善基础管理工作

首先,制定各个科室的绩效指标。不同科室具有不同的指标制定方法。临床是医院的主体科室,也是患者可信赖的科室,对临床而言,采用平衡记分卡和主要业绩相统一的方法。对于后勤保障部门等服务型科室,更多的事倾向事务性业绩指标。临床的业绩指标可以从平均住院日、患者病床的使用率和病床的周转率等方面进行检测。另外还要对不同的科室进行不同工作计划的制定,对科室的绩效考核进行管理,并落实到各个部门中,增强执行力度。其次,制定岗位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岗位绩效指标就要落实到具体医护工作者身上,考核指标体系中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其中有对工作者工作态度的考核、工作作风的考核、合作管理的考核。在这些考核中要进行指标的定量定性,把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上去,并且落实医疗工作者的服务态度。

四、总结

第9篇

【关键词】高校 财务预算 绩效管理

高校通过进行一定的财务管理手段,对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进行一定的管理和控制,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工作对学校的经济活动、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起到直接的影响和作用。现阶段,高校预算与绩效管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进行合理的财务预算和科学的绩效管理,从而提高高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的概述

(一)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

1.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最为主要的作用就是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一方面,通过对高校财务进行预算,讲不通的资源进行优化和配置,从而使高校在进行资源利用时能够充分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率。另一方面,加强高校的财务控制,根据财务预算的目标进行相应的经济活动,同时,财务预算也能够协助高校管理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活动,考核高校各个部门的业绩水平,从而实现高校的总体目标。

2.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就是指高校中的工作人员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进行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辅导的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目标的提升的一个持续的过程,从而提升高校的总体绩效水平。绩效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高校中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绩效的提升,促进高校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优化作用,也能够有效保证高校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特点

首先高校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具有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综合性,高校预算时将高校中的全部资金进行相应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同时,高校还要将国家的财政政策、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政策进行互相融合,利用预算将其进行统一和实现。其次,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具有效益性特点,在进行预算和管理的同时必需要保证高校资金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绩效管理水平。最后,高校财务预算具有相对独立性,因为高校预算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能够充分保证高校在进行办学中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自由,反过来讲,高校在具有财务预算相对独立性带来的优点的同时,也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责任这一弊端。

二、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编制不合理

首先,编制方法不合理,现阶段,大多数的高校采用增量预算法进行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增量预算法就是以上一年的支出基数为基础,进行不同程度的增减,但是预算的目标和实际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次,编制的程序不合理,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一般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的财务预算直接进行编制,高校财务部门直接进行预算,经常会导致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再次,编制的内容不合理,高校中财务相关的职能部门在进行申报的过程中,没有科学、准确、真实的反应实际情况和数据,同时,在编制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项目内容不全和过于笼统的现象,导致会计报表的无法真实反映高校的实际情况。最后,编制支出不合理,传统的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经常忽略了高校中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经费差别的现象,导致部门之间的经费分布不公平,继而影响了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的水平。

(二)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激励机制不健全

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的重点就是对支出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核,并不注重对结果的审核和评价,这就导致高校在进行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时缺乏一套相应的奖惩制度的激励制度,使得高校在进行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时只是流于形式,各个部门的责任不明确,在进行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过程中无法进行更为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三)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执行过程缺乏控制力

一方面,在预算支出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高校在预算的过程中,经常面临一些项目临时被追加的现象,这就使得学校的财务方面承受较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对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强,高校相关部门由于长时间的流于形式就会导致高校在进行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的时候要求不严格,得多且过,最终导致结果和预算出现较大的出入。

三、解决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实行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编制零基预算

所谓零基预算就是在每个年度开始之前,将所有的经济和管理活动进行重新计算,重新规划,从零开始,将预算费用和绩效管理内容进行逐一预算和管理。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实行零基预算,能够充分的提高高校中各个管理阶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使各个部门能够合理的利用资金,也能够在顶一顶程度上促进高校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利用资源,将经费用在刀刃上,避免不合理的浪费现象的发生。要想充分实现零基预算,首先就要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进行严格编制和预算,合理的进行统筹规划,促使高校资金能够充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建立严格的考核和奖惩机制

建立严格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使高效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高效根据每年的预算和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实施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及年终奖惩制度,通过考核和绩效互相关联的作用,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之更好的进行对高校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同时,高校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必须要坚持以最少的经费版办最多的事情和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从而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保证公平性和竞争性,有效的对高校中各个部门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考核指标

高校和企业存在的最大的不同就是,企业主要以营利为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高校主要是以教学、科研为主要目标,追求的是社会效益,所以,建立科学的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考核标准显得十分必要。首先,在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指标中要制定相应的原则,保证科学性、整体性、可比性和动态性等原则,其次,在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中,要对其指标进行一定的设计,最后,完善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制定统一标准,根据绩效的指标进行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通过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中实施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和方向。通过对财务预算和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从而提高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的能力,真正意义上促进学校财务的发展和进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建立一个新型的、适应高校管理规范和发展的一个新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慧.高校经费预算绩效管理控制系统构建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5,01:32-38.

第10篇

一、基本岗位信息:

岗位名称:人力资源总监:

所属部门:人力资源部:

直接上级岗位:行政中心副总裁:

直接下级岗位:各模块主管:

晋升岗位:行政中心副总裁:

调岗方向:其他模块:

岗位职责:负责协助公司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负责统筹招聘配置、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等具体管理工作;负责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负责建立健全人才测评工具。

二、工作内容(目标与职责)

1、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制订和推行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计划;

2、制订、执行、监督和完善公司各项劳动人事制度;

3、制订集团总部绩效考核制度,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并对各部门及各子公司绩效评价过程进行监 督控制,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4、制订薪酬、福利以及相关的激励保障制度;

5、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制订并执行人员招聘计划,建立和完善公司的招聘流程和招聘体系;

6、做好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负责制定后备人才选拔方案和人才储备机制。

7、制订并实施集团年度培训计划,建立内部培训师队伍;组织各子公司的交流活动;并对培训效 果进行调研和评估,督导各子公司开展培训工作。

8、解决人力资源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

9、负责协调劳资关系,与员工进行积极沟通;帮助各子公司建立积极的员工关系,处理劳资纠纷和员工投诉。

10、其他相关工作。

三、权责范围

1、权力

⑴经总经理授权后,可独立开展招聘、录用及考核等各项工作的权力。

⑵根据公司有关规定,对员工进行日常考核并提出奖惩意见,经公司批准后执行奖惩决定的 权力。

⑶代表公司处理劳动争议或参加劳动诉讼的权力。

⑷对下属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工作的指导权、监督权和考核权。

⑸人事任免建议权。

⑹根据企业需要,研究组织职责与权责划分等人力资源制度改进方案的权力。

2、责任

⑴对公司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全员劳动合同制的推行 负组织责任。

⑵发生劳动争议时,负协商处理责任。

⑶由于劳动合同的签订与管理不善而产生劳动争议并给公司造成损失,应负相应的经济责任 和行政责任。

四、任职资格

1、教育背景: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培训经历:受过管理学、心理学、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与领导科学、财务管

理等知识培训。

3、经验: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其中至少3年以上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具备现代企业

管理相关实践经验,主持过大型企业经营管理或行政管理工作的规划、建立、实施和管理工作,具有人力资源战略开发经验。

4、技能与素质:

⑴熟练使用microsoft office专业办公软件;

⑵熟练的英语读、写能力及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

⑶熟悉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

⑷具有较强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熟悉人力资源各个模块的实际操作;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判断与决策能力、商务谈判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⑸良好的公关能力、敬业务实,处事冷静;具有良好的解决组织冲突艺术;具备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

5、个性特征:性格温和,有耐心,工作态度积极、主动、乐观,乐于助人,忠诚守信,工 作严谨,敬业,责任心强,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6、其它要求:具良好的职业道德,保守企业秘密,社会背景良好。

五、工作条件与环境

1、大部分工作时间在公司办公楼,其余一部分时间在生产现场,另一部分时间与人事 劳动等政府部门打交道。

2、配备计算机一部,打印机、复印机、固定电话传真各一部。

六、工作完成结果及衡量标准(kpi):

1、人力资源规划完善,在不迟于接到人力需求计划的6天内向用人部门提供各类人才信息。 2、会同公司各部门编制岗位招聘测试题,并不断进行完善修订更新。

3、每月10号前对上月离退职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并口头或书面提出解决方案。

4、每月同相关事业单位进行沟通按实际需要办理公司人员保险、各类证件。

5、每月15号前督导完成全司人员的计勤计薪并交于财务部。

6、督导健全各类人事档案(人事登记表、最近照片、身份证、毕业证、特殊证件、其它证 明文件复印件)。

7、 定期提供出上月的人力状况表、人员动态表、人员省份分布表、人员学历分布表等分析 报表。

8、每三个月对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及人事管理政策进行收集整理提报修订一次。

9、每半年提请公司并与各部门配合对公司人力编制状况进行检讨确定一次。

10、如遇劳资纠纷,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11、必须严格依iso9000标准做好员工各类档案管理工作,审查时不得有缺陷。

12、按iso9000标准做好各级人员的培训工作。

13、每二个月对公司的各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结果上报总经理或总经理办公会。

14、年底做好各项奖惩计划与工作汇总报告。

七、工作关系

1、向谁报告工作:总经理

2、监督:各下属部门、各职能部门。

3、指导:各下属部门、各职能部门。

4、合作者:各位总监。

5、外部关系:人力资源、劳动相关各方面公共关系。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人力资源主管职位说明书

岗位信息

岗位名称:人力资源主管

直接上级:人力资源经理

所属部门:人力资源部

直接下级:人力资源专员

岗位类别:职能管理类

岗位编号:

职责概述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协助人力资源经理组织编制并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协调各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公司年度经营管理有序开展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支持。

工作职责

职责一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管理,构建公司人力资源价值通道;

职责细化:

1、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协助人资经理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完善及修正.

2、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及公司实际情况,协助人资经理编制人力资源年度规划,并进行宣贯实施,分配工作任务,组织落实,按时汇报进展。

职责二

人力资源各项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制度建设

职责细化:

1、协助人资经理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并根据公司运营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根据需要,并提出修改和完善建议;

2、组织落实人力资源各项规章制度的,并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监控,提出合理化建议。

职责二

人才招聘与配置

职责细化:

1、根据部门用人需求,拟定员工招聘计划,报人资经理审批;

2、选择最优招聘渠道,选拔招聘人才,及时填补岗位空缺及用人需求;

3、组织面试、复试、安排录用新员工。

职责三培训及开发

职责细化:

1、协助人力资源经理制定公司培训建设体系;

2、根据企业成长需要及员工培训需求,有针对性的拟定公司培训计划,并组织开展培训;

3、培训效果的评估及应用;

职责四绩效考核管理

职责细化:

1、根据企业运营状况,协助人资经理制定公司各类岗位人员绩效考核方案,明确考核对象、考核目的、考核原则、考核周期、考核方法、及考核标准等,达到激励员工,提升公司业绩的最终目的;

2、绩效考核的组织及开展,并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最终达到员工、企业共同发展

3、绩效考核结果汇总及评估,组织绩效面谈,为提高员工业绩提供指导及帮助。职责五

薪酬管理

职责细化:

1、根据公司薪酬指导方针,协助人资经理制定公平合理并具有激励性的绩效管理体系

2、组织落实各项社会保险的办理及福利的发放及统计;

职责六

劳动关系管理

职责细化:

1、组织落实劳动合同的签订及续签手续办理;

2、对劳动合同及用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劳动纠纷及争议进行协助处理;

3、组织开展员工活动,促进员工感情及增强企业凝聚力;

职责七

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工作

职责细化:

1、定期开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沟通面谈,了解员工职业规划,并提供相关指导及建议,做到与企业发展相匹配,提高员工企业忠臣度,减低员工流失率;

2、办理员工入职、晋升、调动、离职等手续及档案管理工作;

职责八企业文化的建设及推进工作

职责细化:

1、协助人力资源经理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沉淀并提炼企业价值观,明确公司远景目标、员工口号、企业经营理念及人才指导方针政策,弘扬企业精神文化,完善公司企业文化可识别系统。

2、着重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四大方向开展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同时兼顾企业形象及品牌文化建设及宣传工作。

3、逐步将企业文化深入员工内部管理,增强企业员工荣誉感及内在凝聚力,并不断加大企业在行业内知名度及诚信度,从而吸引更多客户的青睐及支持,增强企业竞争力。

工作权限

1、有权参与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及建议;

2、对本部门员工进行考核及业务指导、工作任务分配;

3、部门内部工作开展的建议及组织权;

4、对员工手册、及人力资源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和修改建议权;

5、要求各部门配合工作的权利;

工作协作关系

简要说明

①完成人资经理下达的工作任务,提出合理化建议;

②对部门内人员进行工作分配进行监督和考核;

③协调各部门执行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做好信息反馈和制度改善工作;

④处理劳动保险,人才引进、与外部培训机构沟通组织开展员工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kpi指标

1、财务类招聘费用预算控制力、培训费用预算达成率

2、客户类劳动争议处理及时率、员工满意度、

3、内部运营类招聘工作完成率、绩效考核完成率、员工流失率

4、学习与成长类培训计划完成率、核心员工流失率

岗位任职资格

教育背景

1、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专业管理经验突出者

工作经验:5年以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3年以上人力资源主管工作经验;

培训经历:受过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心理学、财务知识、领导魅力等培训

专业知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劳动法律法规

业务知识:

1、熟悉国家劳动法等相关人事政策;

2、了解国内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3、具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及战略管理思维;

管理技能

1、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激励及奖惩艺术能力;

2、具有较强的计划及执行能力;

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书面及口才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及敏锐的洞察力; 4、熟悉各类办公软件的及网络应用能力;

性格特征:责任心强,品质高尚,团队协作能力强;乐观向上,踏实勤劳,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和良好的抗压能力。

人力资源经理职位说明书

职位名称:人力资源部经理 主要职责:

1.负责主导公司竞争策略及长、中、短期经营目标的拟定,主导公司“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推行;

2.建立和规范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组建公司的职业化团队及负责公司的各项管理变革;

4.深化公司的企业文化,建立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协作忠诚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学习型企业;

5.规范公司的行政、后勤、总务管理运作系统,以最低成本为各部门及全体员工提供工作、学习、生活的优质服务。

主要工作内容:

1.主导公司各部门进行swot(公司优势、劣势、威胁、机会等)分析,协助总经理拟定公司的长、中、短期经营计划及战略方针,协助总经理制订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及经营计划;

2.依据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及经营计划,拟定公司年度人力资源及行政后勤管理目标与年度工作规划,编制并控制部门年度财务成本预算,配合公司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人力资源规划目标及行政后勤管理目标的达成;

3.根据本部门的年度人力资源及行政后勤管理目标与年度工作规划,拟定并实施部门的年度、月度、周工作计划,每月准时提交本部门的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给总经理;

4.主导全公司“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推行,与财务部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完成对各部门、各岗位、各员工的工作业绩量化考核;督导人力资源专员及时收集各部门及各岗位与“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有关的年、季、月、周、日度报表,发现问题及时向总经理汇报;

5.参与公司重大决策事项的讨论;

6.依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及经营计划,主导设置企业组织机构,进行全公司各岗位的定岗、定员、定编,进行职位分析与岗位描述,明确各岗位权、责、利及任职资格要求;

7.建立并执行公司的薪资、福利制度;

8.依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的人力需求,开发短、中、长期人力资源,合理调配公司的人力资源;

9.建立规范化的招聘系统,并实施各类管理、技术人员的招幕工作;

10.建立并实施培训系统及编制、实施年度培训计划,外部培训机构及培训课程的评定与选择;协助帮助员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

11.人事政策制订与修改、人事规章制度的规划、制定、检讨与修订,使员工的管理有章可循;

12.各类人事表单及人事工作流程制定,修订及呈报;

13.深化与宣传公司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落实到企业管理制度与管理规范中;建立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协作忠诚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学习型企业;

14.负责公司的各项管理变革与组建公司的团队;

15.负责组织公司管理标准、规章制度的拟定、修改和编写工作,主导专用管理标准及管理制度的拟定、讨论、修改工作;呈报审批并监督实施;

16、协助、督促各部门制定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匹配的各项相关管理规定;

17.组织商情资料,技术情报,文书档案及汇总公司年度综合性资料,掌握全公司主要活动情况;

18.草拟公司年度总结,工作计划和其它综合性文稿,及时撰写总经理发言稿和其他以公司名义发言文稿审核工作; 19.《员工提案奖励制度》的建立及督导实施;

20.培训各部门各级主管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站在人力资源的角度管理下属;

21.根据公司实际营运状况,决定公司公休(星期天、法定节假日等)及加班时间之事宜;

22.负责撰写公司性质各类会议的会议记录,并检查督促会议决议的贯彻实施;

23.协调各部门工作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重要绩效评估指标:

1.年度、月度工作计划实现率95%以上;

2.人力资源、行政管理费用控制在预算编控制在正 / 负5%以内;

3.员工对公司人力资源、行政后勤管理满意度达到80%以上;

4.公司人员月流动率控制在2%以内,年流动率控制在20%以内;

5.公司员工招聘期限科长级(含)及重要技术人员到岗时间为60天以内;普通岗位到岗时间30天以内;

6.确保每个科长级(含)及重要技术人员以上人员接受培训课时100小时以上;普通员工年接受培训课时为40小时以上;培训效果达到计划效果80%以上;

7.确保公司人才队伍的工作素质、工作技能满足岗位说明书80%以上的要求;

8.确保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实现率为80%;

9.12-15个月内培养1名合格的人力资源部经理。

主要权利:

1.对本部门根据年度工作计划、财务预算进行工作安排及使用预算资金的权力;

2.对下属人员招聘任用、辞退、晋升及调职、差假(3天以内)、考核、薪资调整、奖惩的人事权;

3.对公司全体员工的招聘任用、辞退、晋升及调职、薪资调整人事建议权;请假(3天以内)、员工奖惩、各类福利假期审批权;;

4.对违反公司人力资源及行政管理政策 / 制度的所有人员有直接处理权;

5.人力资源部预算外资金1000元以下资金审批权。

任职资格:

学历要求:大专以上

专业要求:不限,人力资源类、理工类或商学类、教育类优先

语言要求:国语标准,英语四级以上

工作经验: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2年以上担任大中型企业相关的部门经理

年龄及性别:30岁— 40岁,性别不限

计算机要求:熟练使用windos及ms office

其他要求:出色的学习能力,国语标准,五官端正

接受的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培训、财务管理培训、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企业文化建设、iso900质量管理系统

管理素质要求:

1.高度的整合能力,良好的策划能力;

2.对人性的正确、全面的了解以及广博的知识;

3.亲和力和优秀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

4.优秀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自信力,高度的行动力;

5.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坚定勇敢的意志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特殊才能要求:

1.构建规范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力;

2.实现人力资源有效管理的专业能力(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手册设计、职位分析和绩效考核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及培训、人事制度管理能力、企业文化建设);

第11篇

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不足,从提高认识、完善评价制度、设置绩效指标、加强绩效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为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活动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已多年,市场经济日趋成熟,而我们仍沿用计划时代以投入控制支出的预算模式。仅控制投入,强调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还不够全面;引入绩效评价的概念,参考财政资金使用效果来配置预算资源,更符合当前发展形势,也是建立阳光、高效政府的必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财政资金的使用部门,应当加强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将有限的预算资源在支出中实现效益最大化,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公共需求。我们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加强财政资金合法合规管理的同时,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进行绩效评价以及评价结果的运用。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不足

(一)主观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的投入型控制预算已在我国实行多年,行政事业单位更加关注收入的预算而非绩效的管理,掌控的资金越多越好,而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缺乏足够的重视。“钱”花出去了,但是有没有浪费,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单位没有给予必要的考核评价与反馈运用。

(二)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起步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还不健全,虽然中央和一些地方相继进行了绩效评价的试点改革,陆续成立了绩效评价的组织机构,但是由于处在摸索阶段,制度还在完善,观念还在更新,绩效评价工作效果差强人意。2015年广东省全面铺开中期财政规划工作,明确要求对所有入库项目进行绩效申报与审核,时间紧、任务重,且很多项目比如文学、艺术的社会效益难以用绩效指标来考核,各个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纷纷表示难度大、压力大,业务部门也缺乏对绩效工作的透彻理解,所以相关工作也是做得比较粗浅。

(三)评价内容不全面

目前我们所开展的绩效评价工作绝大多数仅是针对项目支出开展,对部门整体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还没有具体的、科学的方案和方法,导致评价内容不够全面,且评价数据的采集也缺少充分的调查与分析,缺乏严密性。

(四)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

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是根据部门三定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部门职能不同,分管的领域不同,工作涉及社会公共事业的方方面面,支出范围涵盖社会保障、环保气象、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领域。每个领域的财政支出虽有共性,但更多的是行业特殊性,既有比较直观的经济效益,也有甚为抽象的社会效益,不同部门难以统一衡量标准。

(五)评价结果的反馈及运用不足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和部分专项资金虽然进行了绩效评价工作,但是绩效评价的结果没有被充分的运用,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没有落实整改措施,也没有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安排下一年度部门预算的参考依据,绩效评价流于形式。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认识,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检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衡量部门履行职责的执行情况和效率效果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至上而下增强绩效管理责任意识,把绩效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相关制度,包括绩效目标审查制度、项目绩效考核制度、绩效奖惩制度。任何一项制度的实施,要取得较高的效果,都应该有相应的激励与奖惩制度来保障。对于绩效考评较好、财政支出高效的业务部门,应该扩大其资金分配及使用。对相关人员结合绩效考评进行奖惩,不能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充分调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和参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对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绩效考评差的业务部门,限制其项目申请数量和资金数额,以督促各业务部门自觉提高资金使用的高效性。

(二)确定评价层次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应该涵盖一个完整财政支出年度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对部门整体支出进行评价时,要综合部门预算的预期目标与投入后的目标完成程度进行比对,分析目标实现情况,从而确定财政支出绩效。项目支出的评价不仅要重视合规性评价,也要重视效益性评价。具体考量项目资金的到位情况,有否按规定使用资金,是否存在移用、挪用等情况,以及项目资金在指定用途中取得的事业成效如何。

(三)设置绩效指标

在设计绩效评价指标的时候,一是要能准确体现价值,能抓住最关键和最重要的绩效因素。二是要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指标设计简明扼要,既能准确反映绩效内容,又操作性强,便于数据收集与整理。三是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尽量量化考核,利于比较、综合、分析、评价。四是要综合考虑指标设计的系统性和互补性,全面体现财政支出效果。对绩效目标评价时,必须严格执行评判标准,充分收集评价数据,做好数据分析与比对。

(四)加强评价管理

绩效评价管理应当贯穿始终。首先,在预算编制环节可以通过事前评价的方式,及时发现并去除评价不高的项目,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其次,在财政支出过程中,及时根据资金使用进度进行阶段性分析和测评,考核阶段性目标的完成进度和效果,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改进管理流程提供支持。最后,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事后环节的运用。评价只是手段,运用才是目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在每个财政年度或项目结束后进行严格检查与自评,根据事前设定的绩效目标科学评判支出的效率效果,并将评价结果合理运用于来年的预算编制中,逐渐实现以结果为导向控制预算投入。对财政资金支出方面的的浪费现象提出具有实效性的解决措施,提高履行职责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是科学性、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是提高财政支出运行效率、增强政府公共服务效果的关键手段。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绩效评价工作,研究绩效评价方法,以期不断提升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任淑娟.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足和应对措施[J].当代经济,2015

[2]梁爽.行政单位绩效评价机制的研究与解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

第12篇

关键词:年度预算;编制要领、绩效、考核、管理

1年度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保障:

2年度经营预算的编制要领

2.1编制逻辑与框架流程

集团公司首先必须制定相关的预算管理制度,由财务管理部门根据集团公司预算管理制度的要求在每年年末前一到两个月下达年度预算编制的通知,并同时下发预算编制大纲以及上报指标的各项表格,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资源、活动、本年度已经实现的各项指标对下一年度的费用、合同、生产产量、销售收入、毛利率等指标进行预测,根据财务提供的表格形式进行填列,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签字上报。财务管理部结合各部门上报的各项指标汇总后根据下一年度公司初步经营目标测算形成主要经营指标上报集团财务审计部,集团财务审计部根据董事会确定的下一年度的经营目标平衡各公司的经营指标,财务总监审核董事长审批下发到公司执行。各公司财务管理部在接到集团下达的经营指标后分解调整各部门指标,形成目标指标下达各部门,并与各部门签订绩效考核经济政策来保障各项指标实现。财务管理部按月向各部门反馈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并与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及时调整各部门后期的月度预算。

2.2预算编制大纲的准备

预算编制大纲必须包括年度预算的编制原则、年度预算的编制程序、年度预算编制的职责分工、年度预算上报方式。

2.2.1编制原则:

1、以公司经营目标为导向,以部门管理为归口,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预算。

2、以年度预算为根本,以月份滚动预算为控制手段,及时地调整预算,反映实际,分析差异,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以期年度总目标的实现。

3、各行政管理部门、各事业部、各制造部作为预算的归口管理及责任部门,对本单元的预算负全面责任,要在各项经营目标的指导下进行预算的编制。各单元应明确自已的预算范围,制订相关费用管理办法及开支标准,要求编制的预算精确程度不超过正负5%,如超出,则按实际情况结合相关制度予以考核。

4、预算过程要以现金流量为起点,根据预算制订资金使用计划,不列入预算的开支项目,原则上不予以开支,特殊情况报批后支付。

2.2.2年度预算编制程序:

1、确定年度的生产经营目标,包括销售目标,生产目标、财务经济指标,成本费用支出计划等内容,各部门作出相应工作计划。

2、各职能部门,按预算管理责任分工,采取零基预算及因素分析等方法,根据制度及大纲编制部门预算草案,报公司财务部汇总、审核平衡,结合预算的编制确定有关部门的经济政策。

3、预算草案进行完善、整理后,提交公司经理办公会议讨论,并予以调整、修订,形成最终预算。

2.2.3年度预算的职责分工

财务管理部门是预算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对各单位各部门的预算进行汇总、审查、平衡,对编制及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具体负责编制公司总预算。包括年度预算组织申报工作、编制下发预算编制大纲、督促各部门及时申报年度预算、设计相应的预算编制体系、编制筹资预算、编制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根据经营目标分解各部门的各项业务指标,费用指标,形成经济考核指标下发。

营销体系结合市场情况,根据公司经营目标会同财务管理部、总监办、事业部等部门汇编销售预算(当年新签合同额、当年可实现销售收入、销售毛利预算),收款预算。结合公司经营目标及本部门实际情况汇编本部门的费用预算(含人力成本)。

生产体系(包括计划、采购、制造、设备保障等部门)根据公司销售目标,结合公司实际制造、施工能力,编制公司2008年能力平衡计划,外协计划,运输计划。

结合销售计划,编制产品的生产计划;编制主要物料消耗预算(包括主要产品主要原材料利用率预算,辅材等的消耗预算指标);编制能源动力(电、风)平衡预算;设备中小修理计划及预算;结合公司的经营目标,编制单位人工成本预算;编制年度工艺措施计划;编制日常费用支出(含人力成本)的预算负责编制设备维修保养计划、设备大修,包括修理类别、项目、内容、方式、费用等安排。负责编制公司设备采购计划

2.3、具体预算的编制方法的应用

2.3.1固定预算

为了说明总预算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只按预算期内计划的一种业务量水平来编制相应的预算,这种预算称为固定或静态预算。这种方法并不考虑预算期内业务水平可能发生的变动,是一种最基本的预算编制方法。一般而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所处的环境并非如此简明稳定,作为控制手段的预算也就必须根据其特点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因此,管理人员在编制预算时,要考虑到预算控制的要求,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进行有效控制的需要,使用比一般预算方法更先进的方法编制预算。

2.3.2弹性预算

弹性预算又称动态预算,是指在变动成本法下,充分考虑到预算期各预定指标可能发生的变化,而编制出的能适应各预定指标不同变化情况的预算,从而使预算对企业在预算期的实际情况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企业当时的实际业务情况选择执行相应的预算,并按此预算评价与考核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可见弹性预算比固定预算更便于区分和落实责任。现举例说明这种预算的编制过程。

2.3.3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的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编制的计划和预算”,主要用于对各项费用的预算,其主要特点是各项费用的预算数完全不受以往费用水平的影响,而是以零为起点,从根本上考虑各项费用项目的必要性及开支数目。零基预算的编制步骤是:

1、确定预算期的各项目标,如利润目标、销售目标、生产目标等,在充分沟通酝酿的基础上提出必须安排的费用项目,并为每一个费用项目编写一套开支方案,明确费用开支的目的和确切金额。

2、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即对每一个预算项目的所得与耗费进行比较,评价各预算项目的经济效益,在权衡各个费用开支项目轻重缓急的基础上决定对所有预算项目资金分配的先后顺序。

3、分配资金,落实预算。要做到既保证优先预算项目的资金需要,又使预算内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得以协调均衡发展。

2.3.4概率预算

概率预算是为了反映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各项预定指标可能发生变化的范围及其概率而编制的预算。它不仅考虑了各因素可能发生变化的水平范围,而且还考虑到在此范围内的有关数据出现的概率是多少。用该方法编制出来的预算由于在编制过程中,将企业将来可能遇到的情况均包含在内,因此比较接近客观实际,同时还能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对各种经营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2.3.5滚动预算

滚动预算又称“永续预算”或“连续预算”,它与一般预算的重要区别在于其预算期不是固定在某一期间(一般预算的预算期通常是1年,并且保持与会计年度相一致),但却总要保持12个月的时间跨度。每执行完一个月,就要根据这个月的经营成果结合执行中发生的变化等新的情况修订调整后几个月的预算,同时自动增加一个月的预算,使新的预算期间仍是12个月。

3、几项主要年度经营指标编制方法以及预算财务报表的生成

3.1销售收入的预算编制方法

在编制销售预算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销售额百分比法、销售单位法、零基预算法。

1、销售额百分比法。销售额百分比法是企业以一定时期内产品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匡算出销售预算总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销售预算编制方法。根据形式、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将它分为两种。其一是,上年销售额百分比法。根据企业上一年度销售费用占产品销售额的比例来确定本年度销售预算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销售额确定的基础实际、客观,销售预算的总额与分配情况都有据可依,不会出现大的失误。其二是,下年销售额百分比法。根据产品销售的情况按一定比例来提取销售费用总额。区别在于下年销售百分比法有一定的预测性,是销售经理在预测下一年度销售额情况的基础上来确定企业的销售费用。它以上一年度产品销售情况为基础,按照发展趋势预测出下一年度的销售额,再以一定的比例计算出销售费用总额。

2、销售单位法。是以每单位产品的销售费用来确定计划期销售预算的一种方法以产品销售数量为基数来计算,操作起来非常简便,它的计算公式为销售费用总额=(上半年销售费用/上年度销售数量数)*本年度计划产品销售数量。销售单位法对于经营产品比较单一,或者对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来说,非常简便易行。相反,对于经营多种产品的企业,这种方法比较烦琐、不实用,并且灵活性较差,没有考虑市场上的变化因素。

3、零基预算法。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的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最初是由美国得州仪器公司的彼得•派尔提出来的,目前已被西方国家普遍作为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零基预算编制法的基本原理:对于任何一个预算期,任何一项费用项目的开支,根本不考虑基期的费用开支水平,而是完全以零为出发点,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各项费用开支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开支数额的大小,从而确定各项费用的预算数。

3.2制造成本预算的编制方法

制造成本领算,是上述生产预算、富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的总和。它包括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两部分。制造成本领算的编制方法较简单,只需将单位产品的料、工、费王大项目的标准用虽与标准单价相乘,然后加总就是产品的单位成本。

3.3主营业务成本预算的编制方法

3.3.1经验估算法。进行估算的人应有专门知识和丰富经验,并根据这些知识和经验提出一个近似的数字,这种方法是一种最原始的方法

3.3.2数学预测法。利用数学知识来预测未来。它的基本方法是利用规模一成本图。

3.3.3参数模型法。就是指根据项目的特征计量参数,通过估算模型来估算费用的方法。参数模型可能是简单模型,也可能是相对复杂的理论或经验模型

3.3.4类比估算法。也称自上而下估算法,就是利用以前己完成的类似项目的实际费用估算当前项目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经常使用的进行估算的方法之一。

3.3.5自下而上估算法。这种方法就是指根据项目的分解结构,先估算底层各基本工作单元的费用,然后逐层汇总,最后得到项目总费用估算值的方法。

为确保完成年度经营计划任务,程控制,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不断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效益并进、责任明确、便于考核原则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加强财务管理的过。按照业务发展与年度经营计划紧紧围绕财务报表,使公司所有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结果,都能反映落实在财务报表的具体项目上。反过来说,也就是作为企业年终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其每一个项目所包含的量化数据,都能落实到实实在在的具体策略、行动计划上,使经营计划的内容落到实处,成为行动的纲领和指南,以及考核激励的依据。年度经营计划的财务预算主要体现与经营活动相关的成本费用,在具体制定过程中主要详细测算各项营销费用,根据历史经营数据分析,通过计算指标之间的比率来分析指标之间的关系,结合下年度经营目标,首先按照营业费用占收入比确定可用营业费用最高额度,然后逐项分解各单项费用中,最终形成年度营业费用预算表。

3.4三项费用的预算编制方法

三项费用是指公司在会计年度内发生的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营业费用是在整个经营环节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公司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商业性公司在进货过程中发生罗的费用。管理费用公司在组织生产和进行管理过程中,由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而产生的各种费用称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是指公司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财务费用包括公司在生产经营中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3.5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产生

利润表从整体上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信息,为报表使用者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考核管理人员的绩效等提供的依据。资产负债表从整体上反映了企业特定日期财务状况,为报表使用者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资产运用效率等提供依据。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现金流转量,可揭示企业当前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和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对会汁报表本身难以充分表达内容的补充说明。

把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结合起来可以同时反映出交易结果模型的各种形式。这里的现金流量表是经过修改的,第一年的利润中增加了非付现费用,没有在利润表中反映出来的现金需求——主要是对营运资本和资本文出的额外需求——被排除在外。由此得出的结果就是自由现金流量,它可以用于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偿还债务和回购股票的资金来源。在第二年的利润表中,由于债务降低便利息费用减少,因此每股收益相应地增加;在外流通股票的减少也能达到增加每股收益的效果。这种方法进一步增加了构造结果模型的难度,但是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相互重叠的反馈却是一种基本的机制。和任何预测未来的模型一样,它的前提必须得到验证,对其结果也应该保留一定的怀疑态度。它在确定未来影响时使用了各种利率,预期增长率和资本需求等变量。对结果保持谨慎的态度是正确评价交易方案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4、年度经营预算的有效保障

4.1绩效考核制度是有效执行年度预算的保障

绩效预算制度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家在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民主化的背景之下,所采用的一种追求效率的预算管理方式。它要求预算过程充分利用关于政府活动产出与成果的数量化信息,把财政资金分配和政府部门的绩效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是一种“结果导向”预算。它在一些国家的成功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总统克林顿用以作为“重塑政府”的新绩效预算因其所取得的一系列显著进展令不少国家更是对新绩效预算产生了浓厚兴趣。

新绩效预算考核制度通过签订绩效合同来改变支出机构的支出动机。著名的预算专家希克认为单纯的外部控制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支出机构的资金使用效率,因为不管预算部门是否有足够强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支出部门支出与使用财政资金的行为,它都无法对支出机构的支出动机实施任何监督与控制。而新绩效预算通过签订绩效合同实现了支出机构的支出动机的改变,它的分权手段与“利润分享”不仅使支出机构具备了优化使用预算资源的较大的决断自由,只要能够实现预算的最终目的,便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资金的用途;同时也不再有“使用资源或失去资源”的恐慌,第一年的预算节余可以留存至下一年使用,或者按照一定的比例与员工实行“利润分享”,进一步增强了员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动机。同时,签订的绩效合同有利于保障支出机构的“权力”并且使支出机构明确其责任与义务。

在现代的公共预算中,新绩效预算认为政府仅仅应用正确的预算程序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必须提高效率实现预期的政策结果。新绩效预算在实行目标和总额集中控制的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例如通过机构改革来整合政策与预算过程、发展和实施自动滚动的多年支出框架等做法,有利于改变传统预算模式下政策过程与预算过程分离的状况。

4.2根据年度经营目标分解各部门指标

编制预算并不困难,但是要把预算编写得严谨、科学、合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应该要根据年度经营目标分解各部门的各项指标。容易超支的招待费、办公费、电费、电话费、差旅费等,一定要结合上年决算数制定本年预算数比如电费。对专项存货的采购,应列示明细表,在记入相关费用时,必须考虑上年结存金额和预算年度结存金额。.对于工程支出项目预算金额的确定。工程支出项目往往要占整个营运费用的50%以上,因此必须要通过专业部门的检测和专家的论证,得出科学的维修计划。为了考虑的尽量周全,可以设定总营运费用2%—3%的预备费列入年度预算,以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等等。

预算编制完成以后,更为关键的是如何保证预算在会计年度顺利执行,要从管理的角度控制防范,应收尽收,勤俭节约,保证企业年度预算指标圆满完成就显得更加重要。

第一,严把费用开支关,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账审批手续;第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第三,加强预算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四,加强预算分析,开展预算管理“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对预算执行情况好的部门和单位,发放流动红旗并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开展评比活动,使各单位内控制度进一步细化,杜绝了铺张浪费和管理漏洞,使财务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4.3针对各部门年度经营指标制定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绩效管理流程的重要性在于它帮助我们有计划地实施我们的方案,使一切绩效管理活动都在控制范围,不会出现偏离。通常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流程应该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4.3.1设计绩效目标。目标是绩效管理的标准,绩效管理的活动都依赖于目标的落实。所以,在一开始,经理就应该和员工共同设定一个共识的绩效目标,为绩效管理做最充分的准备:

4.3.2绩效辅导。绩效管理中,企业往往更重视考核,而忽视绩效辅导这一重要环节。主管应通过观察下属的行为,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反馈,通过表扬和批评来帮助他改善业绩。值得注意的是,对十下属行为好坏的评判标准事先需要与下属沟通,否则,无论你的表扬还是批评都不会真正改变他的行为,一旦他们能自己随行职责,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管理。

4.3.3信息的收集、做文档记录。绩效目标最终要通过绩效评伯进行衡量,因此有关员工绩效的信息资料的收集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个环节中,经理要注意观察员工的行为表现,并做记录、问时要注意保留与员工沟通的结果记录,必要的时候,请员工签字认可,避免在年终考评的时候出现意见分歧。做文档最大的好处之一是防止绩效评估时出现意外,使评估的结果有据可查,更加公平、公正。

4.3.4绩效考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绩效考核或评价环节c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评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绩效评估是过程中依据设定的评估方法和标准进行的正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