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9 18:09: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过程体裁教学法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111
一、过程体裁教学法简介
过程体裁教学法(the process genre approach)最早是由英国的Stirling大学的Richard Badger和Goodlish White在2000年提出的一种综合写作教学模式。它能充分发挥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这三种写作教学法各自的优点,同时能有意识地克服和规避各自方法的不足。过程体裁教学法强调写作应包括语言知识(体现在成果教学法中)、语境知识(体现在体裁教学法中)、写作目的(体现在体裁教学法中)和写作技巧(体现在过程教学法中)等要素。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基于资源整合互动策略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模式。
二、过程体裁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Go For It(人教版)教材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每单元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活动学会语言。单元话题写作是基于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话题,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使用本单元的目标语言进行写作。而这个话题通常与阅读材料section A 3a或section B 2b的文章息息相关。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将阅读课和写作课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运用过程体裁教学法,将阅读作为写作创设的具体情境,并在写作中将阅读材料作为一个体裁的文章在语言知识、语境知识、写作目的和写作技巧上作进一步的深化。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将过程体裁教学法分为课前准备阶段、阅读文章阶段、话题写作阶段和批改总结阶段。
1. 课前准备阶段。认真研究阅读材料section A 3a和section B 2b的文章和单元话题写作要求。教师可以以单元话题背景语言为依托,通过改变作文材料,达到促进学生对单元目标语言进行再理解、内化提取和综合运用的目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 阅读文章阶段。阅读的过程,也就是模仿写作的过程,我们的学生是通过模仿培养写作技能的。教师可以采取自上而下、先见森林后见木的阅读方式,首先通过阅读揣摩作者的意图,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章各个段落层次的分析,领悟文章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作者所采用的各种衔接手段,领会文章的各种表现手法和谋篇布局上的特点,并借以掌握英语写作的内在规律,采取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明白组句成章的各种原则,进而增加篇章意识,学会从宏观角度上构筑文章的框架结构,为将来的英语写作准备必要的技能。
3. 话题写作阶段。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搭建从词汇、句型到篇章结构的框架,使学生各抒己见,并将它们对某一体裁的认识内化到其知识结构中。
4. 批改总结阶段。这个阶段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决定是在课堂进行或是放到课后进行。在课堂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收集、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并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出及时评价,从而使教、学双方得到过程体裁教学中的第一手反馈信息。
三、过程体裁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案例
笔者以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7“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clothes.”单元写作为例,将Section B 2a-2e的阅读材料和3a-3b的写作任务结合起来探析过程体裁教学法。这也是九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如何规范地进行议论文写作。
1. 课前准备阶段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Unit 7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Section B的阅读语篇介绍了一个叫刘宇的男孩,他希望实现自己成为职业运动员的梦想,为此和父母产生了分歧。文章的结构比较清晰:第一段提出话题(topic),第二段和第四段是父母的观点和理由,第三段和第五段是刘宇的观点和理由。整篇文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Section B3a-3b是写作板块。3a以表格形式提供给了写作大纲,要求学生列出不赞成的规定、不同意的理由以及修改建议。3b则提供了写作支架,增加过渡性语言,帮助学生使用合理的语言表达,写出完整的文章。
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如果要运用过程体裁教学法完成这两大部分的教学,难点是:(1)如何使学生在写作中正确运用阅读中所学的词汇和句式;(2)如何使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使用恰当的具有连接作用的词或句式;(3)如何安排文章的段落结构。
2. 阅读文章阶段
在阅读文章的处理上,笔者采用“Top-down”即“自上而下”的阅读方式。
Activity 1: Read the title
(After a short warming-up activity, ask Ss to read the title.)
T: What’s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T/Ss: The article is titled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
T: Well, what do you think the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S1: The writer may have problems in making his decisions.
S2: Someone may not agree with the writer.
S3:...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文章标题,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中心话题,揣摩作者的意图,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满足了他们好奇的心理特征。
Activity 2: Read and Answer
(Ask the Ss to divide the article into some parts and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t 1: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T: Could you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the article? By the way, where can we usually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an article?
Ss: The first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
T: Are you sure that the first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 is the topic sentence?
S1: No. I think it is “Teenagers often think they should be allowed to practice their hobbies as much as they want.”
T: I am sorry it is not the right one.
S2: Do you agree?
T: What do you agree?
S2: Do you agree that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practice their hobbies as much as they want? (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是主题句,但应根据前一句补充同意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主题句,引导学生探索议论文的模式。议论文的模式是比较固定的,一般来说开篇第一句就会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主题句。但不是所有的议论文都是这样的。学生要通过仔细阅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主题句与文章标题也是相互呼应的。
Part 2: Find Liu Yu’s and his parents’ opinion and reasons
笔者在这个环节首先设计了两个问题:1. Who gives their opinions and reasons? 2. In which paragraphs can we find their opinions and reasons? 学生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紧接着笔者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展开。以“Liu Yu’s parents’ opinions and reasons”为例:
T: What do Liu Yu’s parents think?
S1: They don’t allow Liu Yu to train so much and become a professional running star.
T:How do you know Liu’s parents dont allow him to train so much?
S2: In paragraph 2, there is a sentence, “However, his parents won’t allow him to train so much”. (引导学生寻找过渡句。)
T: Why don’t they allow Liu Yu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running star?
(板书The first reason is that...,引导学生使用具有连接作用的句型)
在这个环节上,学生颇费了点时间寻找到了四个理由。笔者将四个理由的句式一一呈现在幻灯片上。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利用幻灯片上的词汇和句式复述“Liu Yu’s parents’ opinions and reasons”。并且在学生复述过程中,摘录学生使用的连词。“Liu Yu’s opinion and reasons”部分的操作基本一致。
设计意图:不同体裁的文章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议论文有三个要素,即论点、论据和结论。这篇阅读材料不属于典型的议论文结构。为了更有利于后面进行的写作教学,笔者对阅读材料进行了灵活处理,通过表格的形式提炼文章,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了解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的,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怎样给出自己的理由。并且指导学生掌握词汇和句型的使用。
3. 话题写作阶段
Section B 3a提供了单元写作话题,即父母制定了家规“can’t play computer games”和“can’t watch TV”,3b提供了写作支架。笔者认为在写作支架的搭建上可以借鉴阅读材料的篇章结构、句式和词汇。为此,笔者重新设计了写作材料。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写作呢?笔者认为,教师如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完成写作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步:“Well, 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 in talking about Liu Yu’s family rule. And suppose you have a family rule. Your parents don’t allow you to watch TV because they hope that you can enter a good high school. Now look here.(呈现幻灯片上的材料作文) How many paragraphs are you going to write? What will you write about in each paragraph?”在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笔者通过板书把作文的整体结构呈现在黑板上。
第二步:“In which sentence do we usually give opinions in each paragraph?”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已经知道在议论文这样的体裁中,通常是开篇就会明确地给出观点。答案无疑是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就是“topic sentence”。笔者继续追问,“What is your topic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和“What reasons may your parents have?”在学生回答的同时将主题句和学生要用到的词汇、句式写到黑板上。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操作步骤相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最后生成的黑板板书内容。(内容略)
第三步:“Wow, we can see so many reasons in each column. How can we put these reasons together?”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总结这篇作文会用到的具有连接作用的词汇和句型。如下:
第1组:first/firstly, second/secondly, then, finally/at last/in the end...
第2组:also, besides, what’s more/worse, moreover, in addition, more importantly, by the way, one more thing...
第3组:The first reason is that …, The second reason is that ..., The (上接第112页)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
第四步:呈现文章所有信息,并强调可以适当增加上课的内容。
4. 批改总结阶段
由于时间关系,笔者采用的是课后教师批改的方式。从开始实践过程体裁教学法以来,笔者都要求学生要将写作课中的关键词与句型记在笔记上,并切实地按照教师的要求把课堂上出现的词汇、句型和篇章结构用起来。所以,笔者的作文批改方式也做了相应的改变:(1)坚持给学生作文纠错;(2)学生的主要信息采用打勾的方式检查;(3)用得好的词和句子用波浪纹和五角星。
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笔者对学生写作中的好词好句进行了收集,佳句后面署上学生的名字,并且用幻灯片的方式在黑板进行了投影。
在作文讲评结束后,学生需对作文进行二次修改,笔者也对二次修改的作了批改。
四、结束语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体裁教学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应掌握的语篇体裁和题材作了明确描述,如“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这些体裁和题材不仅与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还与他们未来的工作和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各省份高考英语命题也在听力、阅读和写作中体现了体裁和题材多样性这一特点。以阅读理解试题为例,所选文章主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和描写文。题材包括社会与文化、教育、人物故事、自然与人、个人经历与情感、旅游等等。高考对这些体裁与题材的考查要求学生除了在平时阅读中多涉猎这方面文章,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体裁方面知识。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英语的语篇意识,近些年来,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的越来越多。 体裁教学法强调的是相互交流合作,而阅读教学正是属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的过程。
一、传统阅读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1.1自下而上阅读法存在的问题
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需要注重英语语言的知识点, 将阅读过程作为英语语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模式只能够见到了解课文字面的意思,没有站在整体的角度分析语言的真正意义,学生虽然能够掌握英语单词、句型的具体含义,但是由于没有整体连贯性, 无法综合认识整篇文章的语境语义,也无法了解作者的创作意义和思想。 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仅仅采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1.2 自上而下阅读法存在的问题
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需要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整体意义,而不仅仅是掌握英语语言的单词、句型的含义,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理解课文整体含义的思维意识。 但是,该阅读模式虽然明显改善了自下而上阅读模式中无法理解全文含义的问题, 也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包括过于强调学生对于课文整体的连贯性理解,忽略了词汇、句型等知识点在阅读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二、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2.1 教学思路
本文提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英语记叙文的文体体裁特征,记叙文主要是以叙述故事情节为课文核心内容,整个记叙过程包括故事发生、发展和结束等,学生通过阅读英语课文能够找到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并且能够迅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2 教学内容
本文设计的教学案例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标准教材(必修版),Unit 4 中的“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一文。 课文属于典型的记叙文文体体裁,包括了记叙文中必不可少的六个要素。
2.3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英语记叙文的文体体裁和叙述特征,即能够快速找到英文记叙文的六个要素,短时间内能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主旨大意,对于段落细节内容也要能够清楚明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在阅读其他英语课文时能够做到融会贯通。
2.4 教学过程
第一步:准备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Do you like animals”,由这个广泛性的问题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其次,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提出下一层问题:“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Why do you like it?”;最后,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濒临灭绝的动物的照片,让学生用英文说出动物的名字。
第二步:预读
教师先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再以分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之后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发言,该过程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也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步:阅读
教师设定阅读时间,在此时间之内使学生阅读英语课文,阅读之后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How many places does the carpet take Daisy to?
(2)What are the endangered animal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裁阅读法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找到六个要素,从而分析英语课文的整体意思,抓住重要锻炼的细节内容。
第四步:复读
教师让全体学生根据六个要素分组讨论英语课文记叙的故事,再由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按照六个要素讲述课文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 并尽量按照自己的思路表达清楚, 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使学生在讲述课文时能够流利清晰。
结束语
体裁教学法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即从宏观角度建构阅读教学。体裁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重视细节分析而忽视语篇整体结构把握的倾向,能增强学生体裁敏感度从而迅速准确抓住语篇中心大意。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养成阅读英语课文的语篇意识,从整体上掌握课文的结构特征和中心思想。 将体裁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互结合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过程体裁法”是近年来Badger&White 针对过程法和体裁法的优点而提出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模式。体裁分析理论把写作同社会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认为写作是一种交际活动,写作是为了实现特定社会环境中的某一交际目的,所写的文章是交际的工具。特定的体裁是特定社会情景的产物,是作者应对这一社会情景的手段。他们认为,写作应包括语言知识、语境知识、写作目的和写作技巧等要素。写作目的、语言知识和语境知识都可以为作者提供足够的输入,可以使学生有话可说,调动学生的写作潜力;写作技巧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知道怎么说。因此,写作既是语言输入的过程,也是学生按一定技巧建构题材、内化知识的过程 ;过程体裁教学法具有“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把写作看成一个动态的、不断修改提高的心理过程”这一特点,。其宗旨是: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语篇具有不同的交际目的和语篇结构;让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而且是一种社会意义建构;让学生既掌握语篇的意图结构,又能够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和创作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
实施过程体裁教学主要是“体裁分析和模仿写作”两种模式,一般分四步实施,即输入、吸收、输出和讲评。根据我对过程体裁发的理解并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过程体裁教学法写作教学应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写前信息输入阶段
写作教师应选择特定体裁的典型范文,向学生讲解与这种体裁相关的社会语境、交际目的,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一体裁的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这一体裁的体裁结构、语言特点,以使学生对这一体裁的形式和内容都有全面的了解,为下面的写作阶段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语篇模式包括一般—特殊型,问题—解决型,设定—真实型和匹配比较型。
“一般—特殊型”,作为最为常见的语篇模式分为“一般—例证型”和“预览—细节型”两种。在“一般—例证型”模式中,首先对事物作出一般的概括,然后提出特殊见解或者为了说明前述概括进行举例说明;在“预览—细节型”模式中,语篇开始时先给出一个总体轮廓,然后再说明细节。说明文和议论文一般倾向于应用“一般—特殊型”语篇模式。
“问题—解决型”共有四个组成部分,情景,问题,反映,评价或结果。这种模式类型结束的标志是问题的最后解决,所以常常英语在说明文中;
“设定—真实型”的语篇里,作者先在“设定”这一部分中先列举别人的观点,但不证实其真实性,而后在“真实”这一部分中,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支持或反驳前述的观点。这是议论文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语篇模式;
“匹配—真实型”往往用来说明事物的异同,如果比较相似之处,就属于“匹配相容”部分,否则就属于“匹配对比”部分。这种语篇模式应用范围较广,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书信中。
学生了解了体裁的语篇模式和语言形式,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体裁的范文,引导学生 对这种体裁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过程。
2.写作信息输出阶段
(1)模仿写作
在学生进行模仿写作之前,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题目,分步有意识地运用上一个步骤中所获得的有关某一特定体裁的知识,模仿某一体裁的语篇知识, 通过模仿,学生将对这一体裁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同时还能把这些结构特点、语言特点内化,确保其在以后写作同一体裁文章时能做到得心应手,发挥自如。
(2)独立创作
在信息输入与模仿写作之后, 教师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构思讨论,让学生通过互动集思广益以确立论点,提供论据和讨论如何构建文章等,此后,拟写提纲,进行实际的创作,写草稿并成文。由于学生已经得到了足够的体裁知识和语篇知识的输入,他们在进行写作时就不会受到过多的障碍,这也保证了学生能够比较流畅和自由的进行写作。
为了实现有效的评价,这一阶段主要由四个步骤构成:同级反馈、自我修改、教师批改和编辑定稿。
同级反馈是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丰富了写作者的输入信息,优化了写作者的浅层次加工过程, 同级反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同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讨论,尽量全面、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作文开展的情况,把握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启发、指导和答疑。
在同级反馈的基础上,自己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优化初稿内容与结构。 学生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稿精心完善:文章主题是否突出;内容是否充实;文体是否恰当;句型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表达是否得体;有无语法错误;有无拼写错误等。
教师在整个写作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的指导者,而且还是一位学生作品的忠实读者。在这一环节,教师的反馈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 ,也对师生情感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及时反馈和有效帮助。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学生写作中的优点,做出肯定欣赏的评价,并因势利导,发展特长,同时也要指出学生作文的不足。这样,既能较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内动力,也能够提高其写作的兴趣和质量。
定稿是写作的最后整理和润色阶段,是学生在经过多次的反馈和修改后,对前几稿进行最后完善,完成最终成稿的过程。
3.写后反思阶段
关键词: 英语四级考试 写作 应对策略
自2005年9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新题型,到如今全国180所试点高校轰轰烈烈的改革实践活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应对四级考试,提高四级考试成绩,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对安徽经济管理学院专科学生英语四级写作的现状作了调查分析,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四级写作成绩,旨在为大学英语四级写作教学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一、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考试的改革方向及特点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地规定基础教学阶段即四级阶段的写作能力要求:能在阅读难度与课文相仿的书面材料时做笔记、回答问题、写提纲;能就一定的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120个单词的短文;能写短信和便条,表达意思清楚,无重大语法错误。[1]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可以看出,今后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考试改革方向的重点是,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从大学英语四级写作的考纲要求可以看出四级写作命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以往最后一项的四级写作改为第一项测试,考生必须在考试开始后30分钟内完成,时间限定,因此考生必须适应这种次序的调整。
2.作文命题出现多种体裁,重点考查考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四级写作的文体以议论文和说明文为主,记叙文和应用文为辅。但近年来,更多的应用文写作题型也作为四级测试手段。
3.四级写作的内容主要有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人们的日常生活及一般常识、价值观念等。写作的内容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一般不会出现专业性很强的内容,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
二、对学生英语四级写作现状的调查分析
以安徽经济管理学院专科学生为例,调查目前英语四级写作的现状。随机抽样该院四个系一年级的学生共218人,发放调查问卷218份,收回有效问卷209份。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和四级写作的现状:
1.英语学习目的较为明确。
在关于“你认为大学的英语教学重点应该在那里?”的调查中,选择实际交际能力占70%,听说占6%,读写占9%,词汇占8%,应付考级占7%。说明大多数学生都能意识到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实际交际能力很重要,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能够运用,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英语交流。
2.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较低。
在关于“除了开设的英语课,你平均每天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的调查中,3小时占0%,2小时占12%,1小时占66%,0小时占22%。可见大多数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时间、精力投入不够。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只是在课堂上进行,依赖授课教师的成分多一些,还未完全形成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
3.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调查表明,27%的学生认为能用英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56%的学生认为基本能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有错误;7%的学生感到存在严重问题;10%的学生很少写作,不知道自己的写作能力,可见绝大多数学生有一定的写作功底,可以比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90%左右的学生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在努力提高写作能力。
4.提高途径多元化,过分依赖于考前辅导班。
调查发现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比较多元化,其中课本练习占49%,英文日记占5%,背诵英文占15%,考级强化训练等材料占31%。但是关于“你认为四级考前辅导班对提高英语四级成绩有无作用”的调查中,25%的学生认为有很大作用,70%的学生认为有一点作用,认为毫无作用的仅为5%。这表明95%的学生希望能通过举办四级考前辅导班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过分依赖于考前辅导班,同时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大学生缺乏四级写作考试的应对策略。
三、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考试的应对策略
从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学生英语四级写作现状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提高学生英语四级写作水平的工作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应该成为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
1.以英语写作教学法为指导,综合运用四种英语写作教学法。
近年来在写作教学领域较有影响的几种教学法,即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体裁教学法和过程―体裁教学法。成果教学法是一种传统的写作教学法,该教学法的特点在于重视语言知识,强调词汇使用的正确性,注重句法结构和衔接手段。[2]这种教学法的实施可分为四个阶段:辨别文体、指导性写作、模仿写作与自由写作。过程教学法的首创者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华莱士・道格拉斯。它关注的是写作教学过程,强调通过真正的写作“过程”自然地学会写作。“重过程,而非重产品”正是这种教学法一贯倡导的宗旨。[3]体裁教学法强调写作的内容、结构和顺序。Badger和White在前几种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英语写作教学法,即过程―体裁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认为写作不仅涉及语言知识,还涉及写作情景方面的知识及运用语言技巧的能力。因此,过程―体裁教学法可以说是前三种写作教学法的升华。
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明确不能片面地运用某一种英语写作教学法,而应灵活地综合运用四种写作教学法。每一种写作教学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如成果教学法过分重视语言知识,而未涉及写作的过程性;过程教学法虽强调了写作的过程性,但此法太耗时、耗力,与目前大部分高校英语课时量有限相冲突;体裁教学法只是强调写作的内容、结构和顺序,显然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过程―体裁教学法虽在一定程度上稍微有改进,但还不尽完善。因此,灵活综合运用这四种写作教学法,才是明智之举。
2.紧扣四级写作的要求和评分原则,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四级写作要求切题、文理通顺、表达正确、意思连贯、无重大语言错误。四级作文采用总体评分方法,阅卷人员就总体印象给出奖励分,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对作文进行综合评判[4],而不是按语言点的错误数目扣分。
目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形式上似乎弱化了对语法知识的测试,很多学生因此误解为语法知识不重要,越来越不重视语法的学习。但是从四级写作的要求和评分原则来看,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依然很重要,而其中扎实的英语词汇和语法是四级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无论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考试的形式如何变化和改革,对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是不会改变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学好或不扎实,写好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
3.四级作文的写作要有作文框架意识和语言亮点意识。
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考试基本上属于控制性写作,往往会给出一个两点或三点左右的提纲。除了题目的限制,考生写作时还受到“段首句”、“提纲”、“关键词”等条件的制约,这样考生文章内容比较接近,可比性强,评分也趋向客观公正。因此,考生要紧紧扣住这一点,写作前一定要审清作文题目,看清楚作文要求,快速列出作文提纲,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审题不清、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然后,考生依据所列的提纲,理出作文框架,段落层次要分明,题目要求的要点必须写全面,那种没有框架性的作文是很难得高分的。因为四级作文的评分标准规定只写一段者得0―4分,只写两段者得0―9分。可见,四级作文写作的框架意识极为重要。
四级作文写作不仅要有作文框架意识,而且要有语言亮点意识。考生应始终牢记:大学英语四级作文考试是一种语言考试。因此,语言质量是最重要的,也是考核的最终目的。首先,选词要贴切,要尽量选用含义具体的词汇,避免使用过于抽象的词语。如:He is a good man.这句中的good词义就比较广泛。在具体语境中,可以用不同的具体词汇来表示,如kind,warm-hearted,honest,generous等。因此,在考试时,考生要避免随便用一个笼统的词来描写一个具体事物,否则会使人感觉模糊不清、笼统空泛。其次,用词要多样化。丰富的英语词汇为英语写作提供了用词选择的余地,英语同其他语言一样,也存在一词多义和一义多词的现象,写作中可以用不同的词或短语来表达同一个概念。如:It is important.句中的important可以用critical,vital,significant,crucial等来代替,这样就避免了文章中重复使用同一个词的情况。另外,可以用词性变化或使用派生词形式来丰富其表达手段,点缀文章亮点。如voice some different opinions中的voice就是动词;可以用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来代替It is important。再次,句子要灵活多变。变化句子模式与句子长度,在写作中要注意长短句的交错使用。长句和短句各有其优点,长句结构复杂,容量大,能表达比较复杂的内容,叙事具体,说理严密;短句结构简单,词数少,短小精悍。当文章篇幅过长时,可适当将长句改为短句。当篇幅不够时,可将短句改为长句。同时可使用形象的修辞语言,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适当使用英语成语、格言、谚语、习语等,都可使文章丰富多彩。
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考试是英语综合能力的考核。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重在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和锻炼,写作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用英语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用英语语法习惯构成文章的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还属于一种全国性权威的考试,掌握写作应试技巧,也是提高作文部分的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王艳.大学英语四级写作通关[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9.
[2]Pincas,A.Teaching English Writing[M].London:Macmillan,1982.
[3]Silva,T.Second Language Composition Instruction:Developments,Issues and Directions in ESL.In B.Kroll(ed.)Second Language Writing[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关键词: 特色教学法 商务英语写作 应用
写作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之一,有着教学难度大、专业性强的特点。写作对于学生就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体现出学生对语言的使用技能,还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在多元的商务环境中将跨文化背景知识、语言学知识、商务知识相结合的能力。当前,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写作课面临着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积极性不高等。但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提高,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就业市场对具备高素质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求贤若渴,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正视问题,克服苦难,紧跟时代步伐,探索能满足企业需要和学生认可的写作教学模式。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商务英语写作课存在的教学现状作一分析,并对在教学过程中采纳的特色教学法所产生的效果作如下分析。
一、商务英语写作课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商务英语写作课在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国际贸易合作来往的日益频繁,商务联系和交流中对写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质量的信函和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评估业务能力,提升工作效率,树立良好从业人员形象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当能够系统地掌握外贸英语写作的格式、行文方式、专业词语、文体特点和语言风格时,学生就能初步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具备扎实的写作基础。但是,仅仅掌握基础知识并不能满足业务所需,正确使用英语并不能突出商务英语的特色,只有在英语的专业知识和外贸实务知识结合的情况下,加之大量严格的阅读、翻译等技巧的训练,才能真正满足就业市场及企业对复合型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
商务英语是一种具有专门用途的英语学科。从中国商务英语学科5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商务英语是对英语在商务领域和活动中的试用进行完整、系统的描述的基础上,根据学习者需求所进行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从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要素,即专门用途英语视角和商务话语视角的分析来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和内涵:商务英语学科是英语语言学和经济类学科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是二者相互交叉和融合的一门新兴学科;英语语言学、英语应用语言学和经济、管理类学科的相关理论都应该是该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原庆荣,2009)。它是英语的一种重要功能变体,也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语言是依托,基本商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目标。商务英语是一种独立的语言门类,有着丰富的内容,也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整个商务英语教育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商务英语写作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其目的在于让贸易伙伴在信件沟通过程中能够清楚地明白所要表达的立场和合作意愿,以更好地进行业务往来,实现在有效沟通基础上的产品的销售。其旨意在于跨文化的交流和明确的商务用意。传统的商务英语写作课教学一般以语法、格式、专业词汇为重点,渗透商务英语写作常识,但效果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着原创性不强、思维禁锢、教学方法不合理等问题。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意识的模仿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方法在对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很少有在外企实战的机会,掌握的学科应用一手资料也很少。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加强外贸知识的学习,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拓宽知识面,以应对瞬息万变的职场需求和教学需求。
2.教学方法过于保守,不能与时俱进。教育改革的表面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满足不了实际的教学需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当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导向的模式。没有良好的教学机制作保障,就很难在教学改革中迈出坚实的步伐。同时,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对写作课有轻视和畏缩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使得学生循序渐进的努力学习成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尤其写作课作业的修改是为学生提供方向性和技术性指引的重要环节,需要师生的默契配合,并非一日之功。写作课,毋庸置疑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科目,传统的讲授和做笔记,并非教学的唯一途径。事实证明,多练多写,反复修改,从中找感觉,积累经验,再加上自我反思和总结,在语法、阅读量、词汇量和语感方面都得到提高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在写作水平上得到提高。
3.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没能在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中对写作课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也就是学习动机不足,缺乏目标。对写作兴趣的培养,应当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话题,明确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工作和跨文化交往中实践的体会,细致和理性的职业规划,都应当纳入学生自身反思和与教师沟通的重要内容。此外,写作需要有扎实的语法作基础,踏实与否,决定了学习成效。加之,商务写作又有其独特的商务用意,需要宽口径的知识面,这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应多思考,也是教师应当在方向上予以引导的。
二、特色教学法的应用
商务英语写作教学要遵循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模式套用学习、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际四个原则(李虹,2009)。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要根据学生需求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适度创新。例如,任务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交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选择以意义为中心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项真实的任务,在小组合作、研究探讨等多种形式的配合下,学会发现需求,寻找路径,探索原因,提出方案。实际上,学生作为项目的实施者,在整个过程中对任务有了责任感,完整地进行分工、合作、研究、执行、评估和反思等过程。其角色扮演的成果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写成报告,以此作为学生各抒己见和分享心得的资料。
再例如,商务信件往来多通过E-mail完成,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电脑来写作就应被纳入教学进程中。如何通过有效地运用网络技术和文档处理工具完成出色的写作任务,以达到工作需求,让领导满意,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这里涉及具体的写作体裁,如信件、合同、协议、单据等,也涉及写作的内容、格式、跨文化交际的注意事项等多个问题。当然单一的使用电脑并非最佳选择,技术工具要和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理论相结合,让学生实实在在通过操作应用产生工作动机,自觉地运用工具来提高实践能力,并同时发挥教师的中介作用。
还有一些特色教学法,例如语境教学法,要求学生写作具有目的性强、选词精确、讲究文化差异与国际礼仪、行文简约、意思清楚等特点,对具体的语法点和句子结构作了较为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将写作的技巧性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让学生依照规则写作,有章可循。另外,体裁教学法,强调了不同问题写作的功能和目的,注重语境和功能的统一。认为交际目的是体裁的决定性因素,求职信、论文、法律文书等因实现的社会目的和语言知识的结合度不一而在体裁上不同。我们通过范文分析,模仿写作、集体仿写、独立写作、编辑修订等手段,灵活地将教学内容、教学理论和学生语言水平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体裁教学法是在吸取了过程教学法的不足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已经在ELT,EST,EFL,EAP和ESP等领域有所应用。
教学方法的创新离不开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差异,是写作乃至交流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恰当地处理文化差异,可以减少文化撞击带来的误会和摩擦。无论是在词汇表达方面,还是语体风格方面,对“跨文化意识”敏锐度和针对性的培养都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上,吸纳“跨文化”的理念,以此对比中外文化的异同,这样既能加强对母语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认同,还能对异国文化有理性的认识,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做到中西结合、游刃有余。此外,我们应多提供给学生到外企学习参观或在商务环境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所学之用,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使其感知自身不足。多元的教学手段应被应用于商务英语的教学实践。例如设立专项讨论课和读书报告会,采用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手段。也可邀请职场成功人士和优秀毕业生返校作演讲,举办学科间的研讨会和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到国内外名校进修,到企业实地调研和实践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模拟职场真实场景,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学生自己策划商务项目和工作计划,进行分工、讨论和考核,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领导力等。与外国人的直接交流和信件往来,分析已有的商务信函和文书的写法等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提供给学生多方面的资源,包括社会实践、外事活动,还有网络资源,利用虚拟平台,为学生搭建一个灵活、多元、有创造性和真实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中增强自信、培养兴趣,从而开拓国际视野、塑造良好职业形象,争取更广社会资源,发掘自身潜力。
参考文献:
[1]李虹.商务英语写作的教学思考[J].英语教学,2009.5(下旬刊).
[2]朱琳.浅谈大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课中体裁教学法[J].跨世纪,2009.1,VOL17,(1).
关键词: CLIL 英语写作教学 运用
2009年,我赴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实地观摩部分课程的课堂教学,也对各国留学生的语言学习体验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了一些启发,引发了一些思考。
该学校要求学生专业课的学期论文需得到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双重诊断性评价。另外,在专业课教学中安排了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在场的辅导课。换言之,一方面,语言教师指导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及篇章结构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专业教师考查论文的专业知识及内容观点。从学生的评价中,可以看出这种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即“语言与内容的融会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很有成效。
然而,我发现,相对于欧洲学生来说,中国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不相匹配,更不用说达到完美的融合。这是由于国内外二语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所造成的。国内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注重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专业知识与语言能力的提高总是被分割开来。另外,由于国内学术英语写作课程(AEW)开设得较少,造成中国留学生的专业课学期论文在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上都有所欠缺。我对56名中国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关于语言四大语言技能(听、说、读、写)难度排列中,写作被排在第一位,换言之,英语学术写作能力成为学生攻读国外学位的关键。
我进而思考,CLIL教学方法在欧盟国家主要是针对专业课的英语教学,而且它们的“教学课程多数忽视了语言学习的教学目标”。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CLIL也完全可以成为英语教学(TEFL)的一个新途径。在英语教学课堂上,不再是语言形式的灌输和模仿,而是通过讨论内容、话题(其中就可以包含专业课的话题),让学生在思考内容的基础上,自发地运用语言,从而提高语言能力。于是,回国后,我对自己承担的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一些改进,本文通过我的教学实例,尝试将CLIL教学理念运用到英语写作课程中。
一、CLIL教学理念及其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上世纪80年代的欧洲国家开始采用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分离式纯语言技能教学的教学模式,即“语言与内容的融会式学习”。CLIL是基于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随着对语言的功能和交际目的的进一步认识而形成的。据估计,现有1800所欧洲学校正采用类似CLIL的教学模式。[1]而目前,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往往只注重公共英语教学而忽视专业英语教学,认为只有打好公共英语的基础,才能开始专业英语教学。因此,不同专业的学生都使用相同的公共英语教材,考核也是以通过四、六级为主,或者是大学前两年学习公共英语,大三开始才接触一点专业英语教学,这样必然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不能被激发,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差。将语言的形式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的CLIL模式正好可以弥补国内孤立、单纯的语言教学。外语学习不再是单独的语言训练,而是成为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这能大大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利用语言来学习内容,并通过内容来促进语言习得,这是CLIL理念的核心。
二、CLIL教学理念在英语写作课中运用的课堂设计
以写作为突破口,带动其他语言技能提高的方法已为不少外语专家所肯定。以内容表达为中心的原则是“以写促学”模式的宗旨。“写”是一个人思维能力的提高过程,“写”好了,其他语言机能就会相应地提高。[2]可是,综观我们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重心还没有从“形式”转移到“内容”上来。大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依旧停留在以形式为中心的层面上,学生的作文思辨能力欠缺,满纸空话套话。值得注意的一点是,CLIL理念中的“内容”这里的“内容”不仅仅是学生在校所学的学科内容,也包括学生感兴趣的非学科内容。[3]因此,我设计了一次英语写作课堂,尝试将CLIL理念与一些主流写作教学法相结合。
(一)前期准备
当前,针对非英语专业所开的学术英语写作课程较少,导致学生英语论文写作能力较差,成为他们在国内学习全英文授课的专业课或是在国外学习专业课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不妨考虑从低年级开始开设一门学术英语写作课程,或者教师在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中融入学术英语写作的教学。同时,要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写作过程中的主角。写作任务不能超出学生的语言水平,同时又要与个人兴趣相吻合,这是CLIL理念贯穿写作教学的首要条件。因此,综合以上两点考虑,我给学生布置了英文调查问卷及调查报告的写作任务。问卷的基本内容是关于大家对某个社会热点问题的态度和看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收集近期社会热点问题,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设计出一份英文的调查问卷。当然,在学生设计之前,教师需给出一份简单的Likert Scale格式的问卷供学生参考。要让学生写出“有想法”的文章,需首先让他们进行大量的阅读,获取各种信息,然后找到话题切入点,打开思路,迸发出思想火花。
(二)课堂教学
具体到英语写作课程中,CLIL理念应该与其他写作教学方法相结合。就英文调查问卷这一写作教学任务而言,应结合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模式。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过程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是学习者不断减少错误、将语言内化的过程,因此语言学习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不应该过度干预这些错误。应注重文章的内容和篇章结构,对语句错误宽容对待。同样,CLIL教学模式也是注重内容,而非语言形式的准确。这两种教学法是殊途同归。运用到课堂中,教师上课前须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者在讨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过程中,在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过程中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应该全盘观察并进行指导。在学生充分准备了各自问卷调查的对象、主题之后,课上,教师让每组学生向大家说明各自选题的意义。然后,开始在班级里进行试调(pilot the questionnaire),并相互讨论,修改问卷,确保英文问卷清晰有效。由于课前的充分准备,学生讨论的热情很高,畅所欲言,相互指出问卷的不足,并能吸收借鉴好的问卷设计。通过讨论、辩论,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加强,这种合作学习的效果非常显著。
学生在实行真正大范围的问卷调查之后,进行总结和分析,写出一份偏学术性的调查报告。这时,CLIL理念将与另外一个写作教学法,即学术英语写作(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或称为体裁模式(genre approach)相结合。体裁是指某种特定的文本类型,诸如报纸、诗歌或者学术论文等。这些文本类型有着各不相同的格式、特征和用途。体裁写作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以实现文本真实社交功能为目的的范例教学。[4]教师需专门进行一堂关于学术英语写作的讲座,从学术英语写作规范,词汇、语法的选用等方面进行讲解,使学生有规则可循。在学术英语教学过程中,可结合CLIL理念中的一个模式――“浸没法”。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浸没法教师循序渐进地提供可以让学生模仿的、比较复杂的语言,并设计一些需要学生使用比较复杂的语言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学术英语中的正式语(formal words)时,可让学生用正式语而非口语化的词汇去解释专业术语。这样一来,既使用了真实的语言及语言材料,又兼顾了学习者的语言、认知和情感等因素。只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使用语言来实施真正的交际行为,才能使他们的语言学习产生良好的实际效果。
(三)课堂与课后的结合
学生的写作过程是一个逐步递进、循环反复的过程(cyclical and recursive),包括:写前阶段(prewriting)、起草阶段(drafting)、修改阶段(revising)、定稿阶段(finalizing the draft)和教师终端反馈阶段(teacher’s feedback)。[5]这些都要求学生、教师在课后完成。另外,学习也应该是具有合作性的过程,因此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会和自己的同学及老师沟通、听取意见和建议,几易其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语言表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际和科研等综合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四)教学过程的评价
CLIL理念下的写作课程考核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及其对学术写作规则的掌握,同时也要考虑其专业知识的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和培养了一种积极的情感,而且在写严谨的调查报告的过程中学会了运用专业知识思考、分析、处理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教师应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除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包括课堂上的讨论、初稿的修改、最终稿等,还应包括学生自评、互评。
我通过观摩英国大学里CLIL教学模式,思考CLIL理念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并提出一个简单的课堂设计,旨在构建丰富、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不完善的地方还很多,定在将来的研究中欲以完善。
参考文献:
[1]骆巧丽.CLIL教学模式及其对中国公共外语教学的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71.
[2]张严.“以写促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9
【论文关键词】高考英语 写作 指导策略
【论文摘要】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写作是有效提高学生整体成绩的重要手段,写作是目的也是为了测试学生直接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而设置的,因此通常都会放在试卷的最后面作为压轴题出现。在高考英语写作要求中,明确提出要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书写,能组词成句、组句成文,语句符合英语语法和习惯。在写出的书面材料中,要求达到:切中题意,文理通顺,语言准确,得当。那么,怎样才能在高考英语写作中出类拔萃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一、有的放矢,了解高考英语写作要点
要对高考英语写作的题型及内容有所了解,才能把握好高考英语写作的考点,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及方法。纵观近几年各省高考英语试题中,写作测试的命题思路,有一种从指导性写作逐步向半开放式写作过渡的趋势。半开放式写作,具体地说,就是给考生们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图、文或图文结合)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进行书面表达,这样的考题形式,既限制了考生随心所欲的思维,又给予考生适当的发挥空间。这种命题方式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而在文体方面,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及书信为最常见的写作题材。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写文章就像工厂里制造一台机器那样,首先要确定机器由几部分组成,然后对这几部分分别细化,形成初步的设计图;再根据要求对初步的设计图进行完善、补充、修改,随之形成最终的设计图;然后我们再按照图纸的设计,使用我们所掌握的零件去制造出机器;同样的道理,学生写作时可参照以下模式:
1.理解话题:学生在动笔前必须对指定的话题进行反复细读,认真思考,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了解出题者的意图,这是进行写作的第一步;
2.明确文体,确定人称时态:这一阶段的判断中,主要强调近十年高考最常见的两种文体:(1)说明文:必须按照事物的原貌加以说明、介绍、解释,常采用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也常使用;(2)记叙文: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描述本人的经历或耳闻目睹之事;或用第三人称讲述他人的事情,如果是过去的事情,要用过去时。
3.初拟提纲,再理解话题:明确文体的基础上,草拟写作提纲;提纲是文章的骨架,可以是一句活,也可以是一个词组,由于考试时间所限,提纲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须体现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路;目前绝大部分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时,还习惯于使用母语进行构思,然后将构思好的中文内容翻译成英文,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关键在于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必须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
4.开始写作:提纲完成后,应根据提纲充实内容,如果说提纲是骨架的话,那么这时你必须将骨架填充血肉;具体的说就是要扩展要点,连词成句,适当地变换句型,组句谋篇成文;注意应简明扼要,层次分明、用词准确、语法概念清楚,使文章更具说服力,然后在写作完成后,还要对文章进行快速的检查,减少单词的拼写错误和句子表达的错误。
二、高考英语写作指导的具体策略
根据以上对历年高考英语写作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1.细读材料,认真审题
仔细阅读书面表达题所给材料的全部内容,准确理解题目要求。需要认真审查的内容有:(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否已给出;(2)用第几人称写作,书面表达要求中会明确指出使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3)提供的情景是图画、图表,还是提纲,如果是连环画,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连贯性,确定合理的情节发展;(4)是否提供参考词汇,如果提供有参考词汇,写作中最好要用到;(5)采用什么文体,如果是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和结论三部分。如果是应用文,要注意其格式。如果是记叙文,要抓住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情起因、事情的发展与结果。
2.恰当选择词语和句式
认真审题后,就可以列提纲了,将重点单词、短语、句型写在提纲里,关于选词切忌使用生僻词语,要求做到用词准确、得体、达意。选择句式时,尽量使用多种句式,如强调句、倒装句、各种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固定句型等,长句和短句视情况交错使用,这样可以提高文章的档次,使文章生辉。
选词大多是在一组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进行。例如,我们要表达“好”这个意思,一般来说,大家会马上想起“good”,因为口语中我们经常说a good friend、good luck、a good picture等。但是,在不同的短语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英语单词使表达更加准确、生动、形象。
3.多背常识性语句,扩大知识面
语言是有规律的,不同体裁的书面表达都有其常识性语句。如果同学们平时有大量的语句积累,在写作时就能把积累的东西调动起来。这些常识性语句既可增加文章的连贯性、逻辑性和可读性,同时还能提供地道的表达方式。写人物介绍时,应着重写人物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高、健康状况、业余爱好、工作态度、与人相处和社会评价等语句。例如:LiPing is a good teacher,who is thirty years old.He is 175 centimetres tall and he is healthy.等。
【参考文献】
[1]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0(1)
[2]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1(4)
【关键词】大学生 英文写作水平 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12-01
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需求,在大学开设英语课程,旨在为我国培养具有优秀的英语综合能力人才,以满足国际交流的需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缺一不可。但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其薄弱环节。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是衡量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是大学生对英文写作不感兴趣,甚至畏惧。这样的结果让我们必须对影响中国大学生英文写作水平的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并对其进行逐步改善,达到提高大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大学生英文写作中的词汇、语法问题
英文写作是学生经过大量的听说、阅读的输入,在记忆的吸收以及加工之后的输出过程,这种综合的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让基础不够牢固的大学生们产生畏惧,他们的英文作文读起来缺乏连贯性,通篇都是缺乏说服力的简单句,夹杂着大量的语法错误与拼写错误,内容空洞单调。
词汇、语法使用错误是影响大学生英文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大学生的作文中见到的最普遍的错误就是词根正确但是词类错误的词。较常见的是把“成功”的动词succeed用作名词success用。在汉语意思中都是相同的,但在具体的句子中所做成份却是不同的,这也是受到了汉语语言思维中不需要选择词性的影响。还有些同学的英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造成了单词最基本的拼写错误。语法使用错误也充斥着大学生的英文作文中,语法结构是构成句子的基本框架,英语的句子组成是需要词形变化、词序、语序、虚词等来表达其中的语法关系。在英文写作中要有简单句和长难句的结合,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来选择时态和词形。但是一些大学生对语法知识掌握相对匮乏,导致写作中主谓不一致、时态不一致等语法错误。
二、大学生英文写作中的英汉思维转换问题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影响大学生在英文写作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英汉思维的转换问题。英汉思维表达上的差异让部分大学生的作文内容出现了众多的中式英语。很多学生学习语言只学到了孤立的单词组合,而没有深入了解其中的英语思维。学生学习的单词以及句型都脱离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只是停留在了基础的认知阶段,而没有形成一种英语思维。当写作时在脑海中搜索不到正确的词语、句型搭配,只能先用汉语构思好写作内容,然后简单从汉语意思再进行单词拼凑直译到英语句子中。忽略了英语单词以及句型的搭配及用法,因此表达的内容出现不合乎规范的中式英语。
在英文写作的布局谋篇上,中国大学生也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着重描写对实践经验的感受以及体悟内容。通常会营造巨大的背景然后迂回曲折的切入主题,中心内容却被简单的一笔带过。而英文的分析性思维需要的是鲜明的观点,清晰的主题,用简洁的语言提出观点进而进行分析。这些英汉思维转换上的差异都是影响中国大学生英文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教师对学生写作指导不够重视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大学生写作指导的不重视也是影响学生英文写作水平的因素之一。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侧重于精读、泛读教学,分配在写作指导上的时间过少,再加上学生过多,教师只能单一的进行布置――批改的反复,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心的批改,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写作中错误的指导。如此反复,学生的错误仍然是错误,没有及时的引导,这样的错误就会越积越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写作障碍。更有些教师只是教导学生仿写范文,长此以往,在反复的仿写中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忽视了对学生作文篇章结构的设置,又不大量进行写作训练,这样极大的削弱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提升大学生英文写作水平的建议
首先,训练学生进行英语词块记忆。英语词块的记忆是不再孤立的对单词进行浅层记忆,而是将固定的搭配、习语贯穿在语法结构中进行深层次的记忆,这样能满足在英文写作中短时间信息输出量以及提升语言使用的正确度。
其次,坚持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英语写作不是一项短时间内就能提升的内容,它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要在教授写作理论与技巧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实践训练。可以先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段落写作,然后逐步的进行模拟写作、限时写作。让学生养成用英语记日记的习惯。并对学生的范文进行分析和讨论,组织全班同学分析并纪录优点以及存在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正确的句法知识记忆深刻,还能够清晰透彻的了解存在问题。分析后再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修改自己文章中的相同问题,或者进行小组互相批改,再由教师批改。这样的训练减轻了教师的批改负担,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相互学习、批改的过程中,复习旧知,学习新知,促进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英文写作展现了大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也是大学生对英语综合知识表达自己观点以及思想的重要途径。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词汇、语法、篇章、英汉思维等方面的错误,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问题产生的原因,掌握常见错误的类型。教师应及时找出影响大学生英文写作水平因素的对策,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写作训练,适当的调整教学侧重点,通过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快速提升英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永中.过程教学法: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进的新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2]周雪,陈冠英.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探索――过程教学法,体裁教学法,过程-体裁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年10期.
[3]李军振,王红孝.从结果到过程再到体裁――英语写作教学流派溯源与比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2期.
[4]徐立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折中主义[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曹瑜.“过程写作法”较之“结果写作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关键词】课堂提问;问题设计;基本原则; 技巧;语言艺术
1.问题的提出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可见,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提问法不仅有着古老的历史,同时也是现代教学中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质量和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技巧。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改革课堂教学,这就要大力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单一模式——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求,善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学科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着力点,而采用问题教学法则可以较好地实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着力点,以语言艺术为主线组织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它通常包括指导预习、问题教学、设问学习、简洁转新四个步骤。采用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课堂的提问,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它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彰显.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注意提问的方法,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2)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 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 (3)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如“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等。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4)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 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从而真正发挥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富有技巧的提问,具有强化作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解决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课堂提问在教学中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应怎样设计问题呢?
2.课堂提问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是通过教师设置高质量的问题并采用多种艺术技巧进行提问而实现的,因此在教学改革中,侧重探讨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多种技巧和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课堂提问对我们组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它还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法手段。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又会出现“满堂问”的弊病,为此,笔者认为还应注意课堂提问的技巧性,使我们的课堂提问更为科学有效而富有艺术韵味。
2.1课堂提问要新奇有趣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首要的问题是课堂提问必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意新颖性,具有趣味性。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钻研课文。当学生寻求到答案以后,就会为获得新知识和能力而激动、振奋,为探索和创造的成功感到愉快。
2.2问题要难易适度,体现教学的启发性。
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而设计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的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因为好的提问正是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来的。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备教材的同时,认真备学生。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既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如阅读、口头表达等),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
2.3问题的数量要适中,既系统又科学。
除了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外,教师对课堂中所提的问题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就要避免问得太多或太少这两种倾向。问得太多了,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对所学的知识就难以理解,因为消化多而杂的问题,只会分散学生的整体思维;问得太少了,学生又缺少参与的机会,最终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2.4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既是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的神圣天职。教师应该给每位学生机会,对学生一视同仁,以提高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忽略成绩一般的或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课堂提问应当既抓住点又顾及面,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并以表扬鼓励为主。提问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联想与创造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具有的能力去想像、创造,从而扩展知识领域。
3.课堂提问问题的设计
3.1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设计问题。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设计出真正的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才算问的成功。学生的差异是很大的:不同群体之间有年级差异、班级差异、小组差异,还有城乡差异;不同个体之间又有性别、年龄、兴趣、爱好等多重差异。尽管我们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设将学生分类别、分层次,然后设计出符合各层次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做到全班同学共同发展,不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而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问题,也正好遵循了传统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点。
其次,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设问题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对学生而言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感兴趣的,成为问题的问题。由于这种问题跟他们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迫切想要知道的,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激活教学。
3.2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
首先语文教学内容存在体裁的差异,就中学语文而言,就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体裁,每一种体裁都有自身主导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记叙文有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和表达方式;说明文有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语言;议论文有议论的论点、论据和议论语言等。各种体裁的文章教学内容相去甚远,教学问题的设计要依此为依据。其次就单篇课文而言,不同段落之间,教学重点、难点亦有变化。教学时要慎重对待,不可一视同仁。
3.3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变化设计问题。
每一堂课都有初期、发展、和结尾等环节。提问时应遵循每一环节的特点。一般说来,初期时,提问应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时,提问开始分化为不同层次,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想要的问题;时,提问向文章的重难点展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解决问题中,同时还不断地竞争;结局时,要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探索新的问题,产生对下一堂课的兴趣。这样,久而久之,问题教学会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
3.4要根据教师自身因素设计问题。
教师也是凡人,他们中也存在性别、年龄、个性、经验的差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很活跃,能不断地引导学生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有的教师则很聪明,给学生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觉中完成自己的课堂教学,似乎教师参与很少,但整堂课却气氛活跃,效果很好。当然,也不乏教师一堂课问题提出后,课堂一片死寂,最后不得不自问自答。形式上是问题教学,实际上还是“满堂灌”。教师在备课时只有充分认识自我因素,了解自身特点,在渗透学生,渗透教学内容的同时渗透自己,找到符合三者发挥的问题,才有望产生一堂高质量、高效率的问题教学课。
3.5要根据课文“提示语”和课后“问题与探究”设计问题。
课文的提示语(即编者按语)是语文编委根据所选课文特点,而对中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的一种提示或思路点拨,它往往有助于学生走进课文,理请思路,把握主旨。教师在上课时若能充分利用课文的提示语来设计问题,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快速进入课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课后“问题与探究”是编委针对教学精心设计的问题,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课文重点,巩固对课文的学习。所以我们教师在上课时,对课后“问题与探究”决不能漠然视之,而是要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突破口,来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4.课堂提问的艺术技巧
问题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有研究表明,提问的艺术和问题的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阅读教学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得思考和回答问题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呢?
4.1要注意提问的态度。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因人而异,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这不仅是正常的,也是教师所希望的。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可指责和嘲笑,而要加以引导和启发。教师提问时的神态要自然安祥,相信学生能够回答出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回答甚至争先恐后地回答;反之,如果教师表情严肃或冷淡,学生就不能专心思考,更不能畅所欲言。另外,提问的面要宽,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
4.2巧选角度,变中求异。
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不能总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上绕圈子,而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书本与生活相结合,注意采用比较新颖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4.3利用矛盾,激发疑问。
对立的事物都是互相排斥的,人们碰到这种情况时,容易引起思考,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在提问式教学中可以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4.4化难为易,深题浅问。
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思维“卡壳”,课堂冷场,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降低难度的处理。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几个较容易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再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就容易解决了。可以化难为易,四两拨千斤。
4.5问在此意在彼,直题曲问。
现行的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力求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而要做到直题曲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必须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1)难易要适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把握好难易度,避免问题杂而多、大而空。(2)提问要适时。当学生处于不知道而又急于想知道某事时,或已知道某一问题但又急于进一步探索的心理状态下,才是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最佳火候。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产生学习的欲望,引发思考。(3)评价要恰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作出语言或非语言的反应,以不同的方式认真、恰当、及时地评价学生。评价要明确具体,指出学生知识的优缺点;无论是批评或表扬,用语都要恰如其分。总之,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教师应该牢记一条准则:所提的问题必须紧扣课文的重点、难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6多层设问,化整为零。
对于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教师必须循循善诱,由近及远,由易及难,顺藤摸瓜,逐步抓住问题的实质。要做到这点就要在提问中化整为零,多层设问,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到问题的中心、实质。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采用问题教学法,其课堂教学过程实际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目标所要求的。课堂上抓住契机、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从而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地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朱向东:《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4年
[2]杨丽萍、雷卫炎:《基础教育研究》23 、25页,《基础教育研究》杂志社 2004年7月出版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策略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诵读法
即熟读和背诵的方法。诵读法是日渐被现代语文教育者注意的传统教学法。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感。而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学生也愿意读。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诵读需与会意密切结合,疏通文义;例如在背诵《出师表》时,要抓住诸葛亮由谈论形势到三条治国方针的提出,由叙述21年来的经历到“出师”战略目标的提出,由归纳各方面的责任到全篇主旨的点明这条行文线索,做到灵活记诵。
二、讲解法
讲解法的运用是灵活多变的,可以先有学生预习课文,参看注解,查工具书,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试着自行讲解。也可以在预习之前,教师先把课文范读一遍,并对难懂的词语,句式作些解释,然后再让学生经过预习,逐句讲解,如有错误,教师及时订正。还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将课文译出来,教师有重点地提问某些词语的意义,对于难度较大,学生无法解答的,由教师讲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节约了时间。
三、讲析法
即“用讲述分析来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法理解的教学方法。分析要从教学目的出发,抓住课文的特点和重点,紧棵扣课文的字词句来进行。可以侧重于课文的某一方面,如人物分析,情节分析,结构分析,语言分析,逻辑分析,表现手法分析等,不必面面俱到。”例如分析文言文的表现手法,要因体裁的不同而重点不同。议论文着重在篇章结构,论点论据;人物传记着重在选材,剪裁和人物描写;写景抒情的散文,着重于景物描写和意境。对同一体裁的课文,重点也有所不同。
四、评点法
即对古诗文的谴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思想艺术等方面进行品评点示。评,主要用在层次段落间,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作简明扼要的评析;点,主要用在字词句间,就其精妙与疑难之处作出启发和提示。要评得中肯,点得准确。
例如,在讲《登鹳雀楼》一诗时,对其中的“依”,“穷”二字要点,对整首诗所表现出来的雄浑开阔,激越昂扬的格调要评。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全诗的意境。
五、自学练习法
(1)查注自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预习阶段和较浅显的课文的学习。
(2)试讲回讲。试讲是学生在老师讲解之前,尝性地讲解课文。
(3)文意猜读。文意猜读法是学生在文言文的自学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根据上下文的关系,对新知识作出的合乎逻辑的推测从而明确文意的一种方法。例如从词的结构去猜: “暮而果大亡其财”(《寓言三则智子疑邻》)“果”,“大”,“财”的词义与现代汉语一致,可运用猜读法猜出:“果”――果然,“大”――极大,“财”――财物。
六、比较法
要比较古今字义异同、语法异同、词性变化活用、一字多义、多字一义。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句中“箕畚”要译成“用箕畚”,要比较,使学生明用法。又如多字一义现象,“曩与吾祖居者”、“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两句中“曩”与“向”均是“从前”之意。还可比较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如《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位作者虽然都受贬,两篇文体基本相同,但抒发的感情却有区别,《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很难见到受贬后的抑郁之情;而《醉翁亭记》却流露出作者受贬后娱情山水以排谴抑郁的复杂感情。
七、归纳法
即贯讲时能上连下挂,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教《马说》、《爱莲说》、《捕蛇者说》之后,要归纳说明,“说”是古代文体名,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由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叙为议设,议由叙生,议是核心,大都是卒章见志。总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做好文言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内化和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自学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英语阅读教学;高专
【中图分类号】G642
一、引言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是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的一种方法,是在交际型教学法和语法翻译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发展起来的。西方学者Williams 和 Burden(1997)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是:能促进学习者语言进程的活动;Ellis(1999)给任务型教学法提出更详细的概念,即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制定语言学习任务,学习者围绕这一任务制定计划,并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学习者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
二、任务型教学的构成要素与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包含六个基本要素。第一目标,教学任务如同日常生活中的任务一样,首先要具有目的性;第二内容,就是指“做什么”,即课堂教学中需要履行的具体行为和活动;第三程序,就是“怎么做”,是指完成任务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第四输入材料,所谓输入材料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的辅助资料,其中材料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例如新闻报道、产品说明书或照片、交通地图等;第五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任务不一定明确教师或学生的具体角色,教师可能是参与者,学生可能是指导者;第六情景,指任务中所需要的背景或环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
任务型教学应遵循的原则:第一真实性原则,这是任务的核心,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所教授的语言材料尽可能的真实,在现实中有案例所循;另一方面指教学情境尽可能真实,在现实中能找到这样的情境。第二阶梯型原则,是指任务的完成要具有层次性,由简到繁,从易到难,前后相连,环环相扣,形成由简单任务到复杂任务,再由复杂任务涵盖简单任务的大循环。第三在“做中学”原则,这一原则是任务型教学的集中体现,是指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取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培养新能力,享受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等。第四合作性原则,是指学生在完成任务的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优势互补,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三、任务型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
英语阅读材料通常涉及诸多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天文、地理、军事等各个方面;体裁形式也多种多样,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信件等等。任务型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对象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Willis(1996)提出,任务型教学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阅读前任务(Pre-task)阶段,也叫任务前阶段。这一阶段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在上课前教师与学生分别对相关话题进行课外资料的搜集和了解,起到知识性的拓展,老师对学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已有知识与课本阅读材料的联系,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在课堂的导入上,除了对相关图片或资料的介绍外,教师还应介绍一些相关的词汇与短语,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完成任务做准备。
第二阶段:阅读中任务(While-task)阶段,也叫任务环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设计多个微型任务,形成任务链,指导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要把握住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进行间接性的指导。教师可以首先针对阅读内容设计多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跳读、查读或略读的方式快速找出问题答案,以此来训练学生快速锁定信息的能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概括段意、文章中心思想或结构,通过此项训练,可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与总结能力。
第三阶段:阅读后任务(Post-task)阶段,也叫任务后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课内活动、课外延伸和综合评价三部分。课内活动是指:学生设置真实的语言场景,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角色表演与交流,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课外延伸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课堂知识,布置一些解决问题型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到现实中实际考察与实践,变机械性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多方面着手,既要关注书面考核,也要注重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教学,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应该得广泛推广。
四、任务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目前的教育界来说是最先进的,而且被大范围推广,但不能说它是完美的,它在运用中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否则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具体的问题如下所示:1)任务具有可操作性,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学生才有兴趣去做。2)任务型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了解背景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引导能力、组织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顺利将注意力转向课堂,实现背景知识与教材内容的衔接,培养学生的足够兴趣;组织学生开展任务,善于观察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分配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真正做到各尽所能;另一方面,教师应有创新能力,随时根据突况灵活安排教学任务。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要体现其优点又要注重全面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经历各不相同,导致学生间的能力不尽相同。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分配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并不像传统教学模式,仅仅简单从文章的表层入手学习,掌握一些浅层的语法知识,记忆几个词汇,而是侧重于知识的实践运用,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这在教学史上是一种质的飞跃,值得我们不断地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谢欣欣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天中学刊,2010年10月,128-130
[2]贺杰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大学教育,2013年1月,135-136
关键词:大学 英语 四级考试 写作
一、大学英语四级写作现状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当中学生经常会因为自身英语的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能力差影响考试的通过率,一般大学生都把英语四级考试看成是大学学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项考试。分析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其题型主要包括写作、阅读、听力和填空以及汉译英等几项内容,在这些考试内容当中,写作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大学四级英语考试要求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120字的英语作文,这项要求对于英语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想要顺利的完成英语四级考试中的作文内容,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良好的表达习惯,很多学生不敢下手写,对于英语四级写作有畏难情绪,文章内容表达不准确,条理不清晰,很多学生还不习惯用英语思维展开文章叙述。通过对四级考试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现在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了能够强化大学生英语四级作文水平的写作技巧。
二、大学生英语四级写作技巧
1、通过审题确定体裁
在写作之前首先要确定文章体裁,其体裁主要有议论文、应用文、图表文等多种文体,只有明确要求的题材,才能按照文体特征展开写作。
2、确定主题句
在分析写作要求之后,学生要确定写作思路,首先要写出文章的主题句,由此引开自己的写作思维,保证主题句切合题目要求,和表述对象相吻合。段落的主题句对全段有引领的作用,一个优秀的主题句不仅能够切合题目,还能因此展开文章拓展,帮助读者确定文章主旨。所以,在写作的时候要保证主题句切题。
3、三段作文法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主要考察议论文的写作,一般以论文都采取三段式的结构写法,即开头段提出论题,中间段开展论证,结尾段得出结论,其写作技巧主要由此展开
第一,开头段。
好的文章开头能够引起人阅读的兴趣,文章开头要结合主体内容引出后文内容,争取简明生动的提出主题引发读者兴趣,揭示主题内容,确定写作目的,激感共鸣。作文开头主要有以下记住写法,首先是引用法,由名人名言或谚语等代表他人论点的内容作为文章开头;其次是定义法,解释并定义文章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范围和文章主题;再次是数字法,根据其他报道的具有说服力的数字作为开头,引起读者注意;还有就是开门见山发,在开始点明自身观点并展开论述;再有就是间接开头法,由他人论点叙述入手提出个人看法;最后是概括法,概括文章内容现状,以此引出主题。当然,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可以融合多种写作手法引出文章内容。
第二,中间段。
文章的中间段是发展延伸文章首段所提出的文章主题的部分,中间段和文章主题联系紧密,主体对文章中间段有限制作用,中间段要围绕主题观点展开讨论,也就是文章中间段要结合不同的说明角度,对文章的主题展开叙述和论证,一般中间段主要通过例证法、比较法和因果法等多种方式展开论证。
第三,结尾段。
文章的结尾段是总结并升华文章思想的部分,其对主题有进一步的强化作用。优秀的尾段应该简洁明朗,寓意深远。也就是说,文章的结尾段要和开头相照应,并且要达到总结全文的目的,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文章结尾段的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就是总结法或者重述法,也就是在文章的结尾部分重新强调文章的主要思想,要在思想一致的同时改变原有主题句的句式和措辞;其次就是建议法,也就是分析比较前文的问题,最终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具有争论和说理性的文章写作中;再有就是预测法,结合前文的论点,分析其日后的发展,也可以面向读者提出警告和期望;还有就是展望及期望法,写出对未来的展望和对读者的行为期望;最后就是反问法,也就是通过问句的形式肯定展现的意义,实现对文章主旨的强化,由此刺激读者思考。
这些内容都是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写作常用的三段法的写作技巧的总结,除此之外考生要注意对文章进行篇幅安排,保证满足文章字数要求的同时不超过其最高标准。写的越多,就越有可能暴露自身的语言弱点,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对文章主题的深入也会有不良影响。我们可以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写作中运用三段式方法,采取十二句作文法,每一段写四句话,这四句话包括主题句、两三句拓展句和结论句共四句内容,每句保持十多个字的内容,这不仅满足了作文的字数要求,还能避免言多有失的状况出现。
三、强化修改
在四级考试的时候,学生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对文章进行修改。首先就是检查大小写和单词拼写的正确定;其次是检查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以及人称应用,还有主谓关系是否准确;再次要考虑词性的准确定;还有就是思考名词单复数和代词、指代关系的一致性;另外就是句子的完整程度和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四、结论
通过分析可知,只有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在平时加强练习,提高语言基础,融合写作技巧,才能写出满足考试要求的作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