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席慕容的散文

席慕容的散文

时间:2022-10-09 04:29: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席慕容的散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席慕容的散文

第1篇

我的11岁就在舒服的,暖暖的感觉中过去了,现在我真正迈进了12岁的花季,感觉自己更像一个初中生了,突然从心里冒出了一句话:

初中,一个多面,多变,多彩的季节.

初中,我怀着雄心壮志.

上了初中的我,天天梦想着有一天能考上北大.于是便怀着这个远大抱负开始想象着,计划着.<<哈佛小子>>的作者田烨有句话成了我的信念;前人做的到的,我没有理由做不到.于是,这更坚定了我的理想:我一定要考上北大!

初中,我喜欢上了随意..

上了初中的我,画画时不再喜欢画那个童话中的公主,而是喜欢用铅笔随意地画着素描.听歌时不再喜欢那首“少儿歌曲”,而是喜欢打开千千静听随意地听着抒情的歌。

初中,我更爱安静。

上了初中的我,不再喜欢像小学时的热闹。以前的我总喜欢凑到人群里,而现在每当很热闹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默默离开。我曾以为那是我莫名的自卑,但现在我明白了那是我喜欢上了安静的美好。

初中,我有了自己喜欢的作家。

上了初中的我,喜欢上了席慕容,喜欢上了朱自清,喜欢上了徐志摩。同学曾告诉我:”看了席慕容的散文我也变得忧郁了。”或许会有人觉得席慕容是个多愁善感的唯美主义者,但我却觉得那是一种用淡淡的忧郁的目光观察世间的美,因为美所以怜惜。我是这么评价我喜欢的作家的的文风:席慕容——在如水的月光下静静开放的茉莉;朱自清——如西湖中盛开的荷花般清新;徐志摩——心如脚步,轻轻的,来与去都不曾带走一片云彩时的随意与淡然。

初中就是如此:多面,多变,多彩……

第2篇

我不停地想,不停地写,我宁愿扮演上帝的跳梁小丑,让他发笑,记下那些我自认为珍贵的想法和读书经历。

对于读书,我是一个功利的人。顺境时,忙着意气风发、乘风破浪,顾不上细细品味;逆境时,无处倾诉,天大地大似乎都无处收留一颗迷茫的心――除了书海。颜如玉和黄金屋,自是鲜少遇到。收容所和诊疗室倒是常常有。

刚上初中,喜欢一本《时文选粹》的散文集,尤其其中涉及佛家轮回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可是那些婉转的文字、凄惨的经历深深刻进我的心里。有一段时间读名著,《傲慢与偏见》、《汤姆叔叔的小屋》、高尔基的三部曲、冰心的散文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都是那个时期念完的。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生活经历的十三四岁小姑娘,当时最大的感慨就是自己衣食无忧的生活太幸福,这是最直接也最浅显但最有实践意义的感慨,这种感慨无疑大大提高我的幸福指数,那段时间我,享受着读书的美好时光,平静而又满足,收获简单的小幸福。

再后来,还是喜欢看经典,但再难给我之前那种强烈而又美好的冲击。这种变化始于《平凡的世界》,我为我的变化紧张。无疑,这是一部奋斗史,也是同学和老师很推荐的一本书。可是,我却觉得其中的故事离我太远了,觉得身边难以发生书中的故事,这种不真实感让我难以产生共鸣。或许已在我不知不觉中庸俗地步入功利读书的陷阱――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才是好书,否则,就没用。然而,我并不能很好的判断什么才是现实,或者,什么才算有指导意义。这时候,我像福尔摩斯一样读《呼啸山庄》、《牛虻》――仅仅因为对故事情节感兴趣。

后来,课余时间我喜欢去图书馆,开始只读老师布置的课外读物和学英语类书籍。等看完了这些,开始读浏览群书。一段时间我觉得中医很神奇,像模像样地抱着本《本草纲目》;一段时间又对历史课上稍稍了解的古代思想流派感兴趣,就翻翻四书五经,读读老庄;后来,因为父母带我去的一次旅行,喜欢上了《中国地理》;一段时间后又对摄影感兴趣,觉得拍照片很酷,抱着本摄影集反反复复琢磨……总之,什么书都会翻翻,但是,没有一本精读。开始还会做读书笔记,主要是想背诵书中优美的文字,也怕之后和同学显摆读过什么书时记不得书名没面子。那段时间的阅读,然我什么都能谈得一点,也学会了和不同的人交流。

我有时苦恼为什么鲜少遇见好书,后来安慰自己说,好书不难寻,难寻的是读书的心情。文字成了消费品,我不停地读,不停地写,依靠文字的刺激提醒自己不断努力,其实,扪心自问,自己始终没有逃离功利主义和刻意读书的怪圈。

心灵像一张白纸,任何文字都可以留下印痕,哪怕再浅显再直白,而一旦体会到那种快乐,就会忍不住努力再去寻这种快乐,可越去寻找,越难捕捉,以致我开始怀疑那份久远的沉淀是否是水中月镜中花,是不是真正存在过。近几年的时光,在这种寻寻觅觅中度过,再次印证了那句话:有些事情就像手中的沙子,握的越紧,流失的越快。至于最初寻找的快乐,在我为应付考试的题海中、为未来的憧憬中、为高考的选择中慢慢飘散、飘散。是了,我总是想从别人的故事中懂得点什么,寻求点生活的智慧,祈求在未来的生活里能排上用场,对于阅历尚浅的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读书能更好地隔岸观火了。而实际上,我从自己的故事里才真正学到点什么,自己的故事里,我身兼导演、制片、主演,偶尔还要去别人的故事里客串一下,也是一部不错的故事了。

我喜欢长长的假期,因为平时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总是来不及欣赏路边的风景,来不及整理自己的心情。这个假期里,我又迷上了汉乐府诗、张爱玲、三毛和席慕容。要开学了,我再次习惯性了陷入了一种憧憬迷茫又有点害怕的难以名状的复杂情绪,那好,我还是去读席慕容吧。

第3篇

【关键词】课堂 诗意 课程方法

“曾经有一个未来的目标/让我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谁能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返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汪国真《嫁给幸福》)

伴着缓缓的琴音, 我动情地朗诵着汪国真的这首诗,正值花季雨季的学生们沉侵在美妙的音乐和诗的意境中,他们没有想到我就这样上第一册的第一个单元,他们早已预习《沁园春·长沙》,高一第一单元那么多首诗需要背诵,他们被高中学习的压力抑制着,我却有意回避他们深感压力的诗,而是朗诵着这首触动他们内心灵魂的《嫁给幸福》,他们的心开始激动起来,不知不觉也加入了朗诵,有些同学还摇头晃脑起来,等一曲缓慢的乐曲结束,我们已反复朗读了5遍,有些学生已经能背诵这首诗。笔者趁机问到:“同学们,诗歌美吗?”“美!”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的,很美,诗歌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可以洗涤我们的心灵,可以装点我们的人生,这一周,我将和同学们畅游在美妙的诗歌中,去领略一种前所未有的纯粹的美。所以开学第一周的语文课,我上课的主题是“让诗意洋溢课堂,让我们的心中充满诗情”。

这是我上诗歌单元第一节课的开场白,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趣味,所以没有直接教课文,而是用三节课和学生一起朗读汪国真的《嫁给幸福》《妙龄时光》《热爱生命》《永恒的心》,席慕容的《十六岁的花季》《一棵开花的树》《青春》,北岛的《回答》,顾城的《远和近》《一代人》等十几首诗,因为这些诗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人生经历,他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很快喜欢上了这些诗歌,他们用精美的笔记本摘抄起来,课余时间都在深情地朗读着,我从他们的朗读中,真正听到了发自内心的声音。教这些诗歌的每一节课里,每当我伴着音乐动情地朗诵完一首诗时,教室里就会响起热烈的掌声。当我激动地谈到自己喜欢的某一首诗的理由时,学生们也都迫不及待地谈着他们喜欢的原因,脸上洋溢着赞许的表情,眼睛里闪烁着少有的光亮,我们沉浸在诗歌的灵动与美好中,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收获着喜悦,亦收获着幸福。

这样的课堂一直是我在追寻的,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才能使我从工作是生活的谋生手段中解脱出来;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使我每一天的工作都充满激情;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使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找到人生的意义,从而过上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经过尝试,我知道了将来努力的方向。也许梦并不遥远,只要确定了,就义无返顾;只要确定了,就风雨兼程;理想的课堂将不再是梦。诗歌教学路漫漫,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自己的诗歌教学旅程:

一、开启心扉 由课外引向课内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真《热爱生命》)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诵读着这些诗句,我们进入了《沁园春·长沙》的学习,在多遍声情并茂地朗读后,没有过多的分析,没有老师苦口婆心地讲解,学生就理解了身处那个时代的“充满力量,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当他们读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时,班里好像出现了很多小,他们完全进入了情境,诗意已充满他们心中。之后我把闻一多的《死水》当成拓展延伸来学习,学生竟然一下就读懂了,一节课就如此高效地完成两首难度较大的诗歌学习,是以前用三节课都无法完成的,引用这些课外的诗句,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因为对诗歌有兴趣,注意力也集中了,所以教学效果好,课堂高效。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汪国真《让我怎么感谢你》)

吟咏这几行诗,我们进入了《再别康桥》的学习,当朗读完这首诗,我们班的施华同学谈了她的感受:“当我吟咏《再别康桥》的最后一个段落时,我感到徐志摩的‘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极其奔放,让我联想到自己似乎来到了辽阔的草原,我驾着骏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驰骋,好洒脱!好痛快!感觉读着这句诗,我已融入草原,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压力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是学生学习的原始感受啊,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在当时早有评论家认为:“诗歌的最后一句好像很潇洒,其实很沉重,因为这首诗的情感是千种愁绪,万般凄楚”。学生读这首诗却得出全然相反的感受,我有些不知所措,纠正学生的想法怕挫伤学生的真实感受,不纠正又怕学生考试时丢分,直到后来看到孙绍振教授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才得以释然,他在这篇文章里批判道:怎能设想,当代诗人告别任何人物和景物时,一定要惆怅,而且还要有“千种愁绪”,命里注定只能有沉重之感,而没有甜蜜之感呢?其实不要多高的欣赏水平,光是凭直观就可以看出,这首诗的风格特点是潇洒、轻松、还有一点甜蜜,找不到一个字可以说明是“感伤沉默的哀伤情感。”(摘自《名作细读》),不得不相信,有时学生的直觉比专家还灵,更容易走进作者的心灵,因为他们的心更纯粹,他们正属于诗的年龄,只要老师帮他们开启一扇门,他们就能轻易地走下去。有了这样的开启,当我们一起朗读徐志摩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偶然》)来结束课堂时,已不用分析,他们会心一笑,诗意永久地回荡在教室的每个角落。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席慕容《青春》)

吟咏完这些诗句,我让学生自学了《错误》《致橡树》《雨巷》这些唯美的朦胧诗,学生展示的学习结果和理解能力是惊人的,有一个男生在《错误》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旁这样批注到:“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这位学生竟然能将郑愁予的诗和席慕容的诗融合在一起理解。对《雨巷》中丁香姑娘意象的理解更是惊喜不断,在没有任何背景介绍的情况下,学生凭着原始的阅读感受,有的说丁香姑娘是戴望舒的一种理想,有的说是作者本人心仪的对象,有的说是一颗向往的草莓,有的说是一种心中的郁结……举不胜举,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地开启,这远比教师给出的正确答案丰富和珍贵。

二、含英咀华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为了让诗歌课程延续得更久远,我让每个学生选一首课外的诗,每天课前朗读,每天我们就这样在诗歌中开启黎明,送走黄昏,我们称之为“晨颂——午读——暮省”,有一次刚收假回来,学生精神状态不佳,走进教室,睡倒一片,我改变了上散文的决定,把本来已备好课的《花未眠》抛到一边,当轻柔的音乐响起,我们诵读了:

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此生/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 /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生。(狄金森《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

不是一切大树/都被风暴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掉翅膀/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舒婷《这也是一切——(应北岛的〈一切〉》)

读着这些诗句,原来扶桌子睡觉的同学坐直了,已没有了睡意,诗歌把他们对家的眷恋和旅途的劳顿洗清了。在这样的课堂,我看到了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目光,感受到了一颗颗感悟美的心灵。之后我以“读诗的感受”为话题让他们写一段文字。下面是摘自学生学习诗歌的一些感受:

美丽奇妙的诗啊,你让我的生活充满了美,我沉浸在诗的海洋里,回味着诗的美妙,诗让我对语文产生了兴趣,让我感受到了语文的丰富多彩。我的整个心灵都流淌着诗意,告诉我,用你银铃般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廖斯女神。

——高一⑵班 黄连芳

以前,从未对诗歌有过兴趣,甚至对诗歌有过厌恶的情绪。但经过一周的学习,我渐渐爱上了诗歌。觉得诗比故事、漫画书好多了,诗可以表达出自己不能表达的思想感受和不能说出的惆怅与快乐,而且诗还激发自己奋发向上,鼓励自己在困境中站起。

——高一⑵班 罗美丹

现在我对诗歌着了迷,让我对人生充满了希望、欢快、幸福,我的理解能力提高了许多,人生就像这些诗句一样,它写出了我们内心的情感,心里的悄悄话,人应该奋发向上,勇往直前。

——高一⑶班 梁茹曼

………

一段段令人惊喜的文字,有些是出自语文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他们对诗歌这种纯粹的文学体裁却有着惊人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这是我所意料不到的,可见课程方法的重要性。我决心在以后的教学中,从课程的高度出发,力争找到每种课程教学的密码。

三、后记

诗歌课程带给我的惊喜是无尽的,每天的语文课,当诗意洋溢着课堂,我的心中也升腾着诗意,如果可以,我愿意用一个学期来教诗歌,把狄金森、海子、聂鲁达等的诗歌全部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心中充满诗意,过着诗意的生活。什么时候能无拘无束地去教诗歌,让诗意真正地萦绕课堂,让诗意根植于学生心中,师生共度每天的诗意生活,诗意地栖息,诗意地启程,诗意地开启黎明,诗意地融入黄昏,当我们闭上双眼,我们心中便充满诗意,当我们睁开双眼,诗意便充满我们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汪国真:《汪国真诗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席慕容:《席慕容诗选》,花城出版社,2010.

第4篇

《吉檀迦利》读后感

这是泰戈尔另一部杰出之作,是给神的献祭,所以包涵了圣洁的情。有爱情、亲情、友情,还有宗教的圣情。散文文诗中的婴孩,是神化的,集透明的美好于一身。如水晶,却没有棱角。他睡梦中的甜美微笑,如一罐陈蜜的甜定睡眠,还有娇嫩肌肤上的沁幽乳香。泰戈尔用飞翔的想像,赋予了它们精致的传说。于是,婴儿的可人也就变得合情合理。这是一种解释。阐明了圣洁,说明了纯美。然而,解释,时常让我们着迷,生活中也处处可觉得。一则传说岂不是解释共工怒触不周山,是未开化的远祖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于是天马行空,或归结于神的造化。而神,往往也有情感有思想的,那则则传说便生机勃勃。蛮有情趣,读起来那幻妙的情节和爱恨情仇便跃然纸上了。而这仅仅是远古的决荒蛮夷的一种富有情趣的解释;孩提时代的我们,想必都嗜问"为什么"吧。为什么天那么瓦蓝;叶片皆为春水藏成的绿;为什么日月星辰斗转星移,而我们在一天天蜕变,父母脸上却描上几道纹,鬓上染了几缕雪;为什么看到公车上有人在拿他人的包却不能立即道破,只得等到那人得手后下车……这些"为什么",有些出于天赋的好奇,有些出自小小心灵中强烈的不解。而问答,可从父母获取,可从书籍中汲得。更多的,来自社会。白纸般的我们,仅仅只需要一份解释,便足矣。解释,来自社会。而这生活中的大书浩渺如烟,我只希冀在不断进取探寻的道路上它能给我一份完美的解释。我也有幸阅读了旁人的提问及解释:张晓风误把微微被秋熏黄的银杏叶认作为花,金花绿叶,煞是好看;席慕容也有同样的际遇,作家尚且如此,我们渴求解释的欲望也更烈了。只可惜如今提问的机会太少。吉檀迦利是泰戈尔对神的膜拜的解释;古老的传说是对自然妙趣横生的解释;甚至我的生活也是解释,解释我生命的繁复。

初二:索灰灰

第5篇

青春是生命最温暖的被窝,是生命最华丽的裙抉。七堇年在她的散文集《被窝是青春的坟墓》里这样写着:

在青春之书里,我们同在一行字之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关于少年时代,冷暖自如,是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这一切将在被回忆肆意篡改的书写下,渐渐抽象成一些雾一样的尘埃,将在梦境之外的空茫黑暗中,日日夜夜不停坠落,终会尘埃落定。在我们的希望和愿欲的深处,隐藏着对于青春的默识,如同种子在雪下静静梦想。所以你要知道,我将在更大的沉默中归来。

喜欢她的文字,也喜欢那些关于成长与写作旅途上的感悟。感觉自己和作者有很多的共鸣。特别是那些不谙世事强说愁的日子以及迷茫中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光。惊蛰象征着成长中那些不安的骚动,暴风雨来临前压在头顶上沉沉的黑云;而清明则象征着那些越走越远的喧嚣和经历时光磨练后渐渐平淡成熟的心境。

回首那些错把倾诉冲动当作创作才华的无知年生,在兵荒马乱的晚自习上,在熄灯的宿舍里,我们总是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和试卷的缝隙间,在渐渐淡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

那些执念,那样的旧时光,一晃就过去了。

曾经有人说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因为我的文字总是充满着一丝丝淡淡的感伤。我淡淡一笑,我想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吧!喜欢安静的味道,独自一个人在黑夜里用细腻的文字将自己的心情写进日记本里,然后慢慢咀嚼。在四下无人的寂静里,让寂寞爬满胸膛,细枝末节地渗透在每一次漫长的呼吸里。

曾经,我把文字当作我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然而现实却以另一种方式残忍地将其剥夺,我被迫放弃所有的追逐,牺牲了很多的自由去换取另一个自由,最终得不偿失的后果让我不堪一击,我既写不出让老师们可以不吝啬分数的高考八股,又写不出我期待的表达柔软而精致的文字,最终庸庸碌碌淡淡然然悲悲戚戚地被遗忘,我看着它们,心疼如刀割,泪水久落不下。

像是曾经随手撒在路上的面包屑,在漫长的遗忘里,被飞鸟啄食干净。等到我们真正想重新回忆过去的时候,最初的那些细节,只剩下模糊的一个线状轮廓,在记忆里兀自苍白着。洪荒时代的箴言,渐渐消失在岁月尽头…

席慕容说:一层是一种挣扎,一层是一种蜕变,而在蓦然回首的痛楚里,频频出现的是你我的年华。

第6篇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课堂 审美教育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高专院校招收的学生的基础素质较差,于是,思想涣散、学生的纪律性差、缺乏学习动力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一切都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其中一个途径就是通过大学语文课堂加强美育引导,让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悟生命价值,从而唤醒自己的灵魂,激励自己去追求与奋斗,克服心理压力,找到人生奋斗的目标,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叶圣陶先生说:“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领会什么是美,花木山川的美,人情世俗的美,都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得到深切的体会。”语文教材中有歌颂祖国美丽山川风物的诗文,有赞美英雄模范人物高尚情操的故事,有讴歌光辉历史和风云人物的篇章等等,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形象中体现出语言、艺术、自然、社会、心灵、行为、生活的美。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丰富内容和良好题材。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直观、更立体的把文字、声音、图像等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深化美育的内涵。高职高专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老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从而打动学生的心灵。在我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有意识的把多媒体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能使美育教学事半功倍。

一、利用有声语言更深入地感受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视听感官并用时,能入情、入境,激发愉悦的心情,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课本上的文章是由一个个的无生命的文字构成,一般地朗读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不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而语文教学的关键是情绪的感染,只有将学生的情感调动到一定的高度,才会驱动着他们去探索语言背后的生活美。如在教席慕容的诗作《出塞曲》时,我尝试利用了录音教学手段。《出塞曲》是席慕容乡愁系列的代表作,诗歌中流淌着无法克制的民族情和草原爱,如果仅仅靠学生朗读可能不能深刻感受到诗歌之情。于是我先让学生听了蔡琴的同名主打歌《出塞曲》,她磁性又沧桑的嗓音把草原的雄浑与辽远演绎得大气磅礴,唤起了大家对草原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惦念。通过歌曲再去朗读诗作,透过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同学们仿佛看到了那清透的蓝天、美丽的草原、圣洁的河水,听到了那悠扬的长调,于是就更能理解浸透在我们生命中的草原文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又如在《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中,我先播放了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关音乐,使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伤感之情,由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内心悲伤的感情,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利用真切画面更直观地理解美

有声的语言教学只能激起学生的听觉而产生形象思维,直观的画面则给学生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它可以让学生在脑海里立即产生一个完整的图像,加深对课文的认识,便于学生对内容的迅速了解与把握。一般说来,审美活动是从对事物中美的形象初步感知开始的,如人在感受到悦耳的声音、清晰的画面、优美的形象,并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就产生了初步的美感,然后再逐步上升到内在的美育感受,从而激发出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如教材上选择的作品王维的《终南山》,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仅用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描写终南山的雄伟奇观,进入视野的,都是阔大、广远的景象。全诗突出主峰的巍峨宏伟、群山的连绵不断、白云的迅速变幻、山表的青霭多变、天气的阴晴不定。我在讲授的时候通过多媒体把诗中的图像投影出来:宏伟的高山、飘渺的白云,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学生眼看画面,口吟诗句,迅速地掌握了诗人的意境并了解了诗的主旨,对照画面几分钟便可成诵。

三、通过自我实践更全面地创造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叶圣陶说:“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因此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进来,通过自我实践创造美。比如在对第一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聆听了古今中外许多诗人对神奇瑰丽的大自然的深情讴歌,同学们深深陶醉于大自然的灵秀美景,陶醉于诗人们如痴如醉的真情,于是不再满足聆听诗人的歌唱,而要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心灵去歌唱大自然。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同学们以大自然为主题创作了诗歌、散文等作品,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去表现美的感受,这便是作文。在此基础上,我让同学们举办了一场诗歌朗诵会,以自己动手创作有关自然的诗歌为主,在朗读的语境中伴随着自如的声音、悦耳的语调、生动的语气传入耳鼓,那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富有美感的语言,也就同时流入了听者的心田,激荡着他们的胸怀,陶冶了他们的性情,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朗诵时再配上多媒体的音乐、图画等效果,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积极参加,有的热衷于诗歌创作,有的热衷于多媒体制作,大家互相配合,互相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语文审美教育是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质乃至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把语文课堂变成美育的殿堂,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具体实施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中,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已经走入我们的课堂。它打破了几百年来的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更具吸引力的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增加了课程容量和课程密度,从而能够达到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生动效果,使审美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莫道才.大学语文[M].国防科技大学大学出版社,2012 .

[2]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7篇

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

在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

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

所以请千万不要

不要把我的悲哀当真

也别随着我的表演心碎

亲爱的朋友今生今世

我只是个戏子

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

流着自己的泪

——————————-文:冬雪

喜欢这首诗,因为诗里的某个字符,某个字眼!短短几句话,却蕴涵了不少的人生哲理与红尘感叹。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手中青烟,眼神迷离,戏子的心淹没在油彩的面容之下。没有谁能真正懂得其内心的酸甜苦辣,只能独自己静静的品尝和饱受着世间的百态沧桑。人生如戏,人如戏子,风衣霞披下,隐藏的是一种不为人知的忧伤!

一个人,在路上。喜悦,奔波,自由,寂寞,写字,唱戏,做野生、独活的女子,做艳不求名的陌上花。很久,没有看过一部小说了。不是没有时间,只是觉得把时间花在看繁琐的小说上,实是一种浪费生命的做法。从来,自己就不是任何题材小说的忠实读者,更别说迷恋了。

可不知怎么的,今儿个却心血来潮。无意间看到一部小说作品,或许是因为其书名所吸引,或许是因为作者的名字所吸引,又或许是因为那一小段细致又干净的文字所吸引。。。虽然,这是一部所谓的言情小说,可是里面的内容却不同其它的言情小说。没有琼瑶阿姨小说中的缠绵、痴迷、疯狂,还有那无法形容的歇斯底里。在这《戏子》中我所看到是一个又一个尘世间的真与情,爱与恨,信任与背叛,承诺与谎言……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在生活中都时常碰到或听到,甚至是亲身经历的翻版。

我在想或许作者也是一位悲天悯性之人吧,都说她的文字有点氤氲着张爱玲的气息。在这个喧嚣扰攘的时代,雪小禅是国内将传统与现代、梦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关系把握得最好的青春散文、小说作家之一。惟其如此,她作品中迂曲回环、如诗如画的情节,青春勃发、至纯至善的人物,省净凝练、清新可喜的文笔,以及弥漫其间的淡淡青春哀愁和喜悦,才显得更弥足珍贵,引人入胜。我喜欢这种淡淡的味道;习惯让自己沉浸在悲悯的氛围里;尤其是独享着那一份无人打破的宁静。

今夜,因为这《戏子》的出现而让我想起了席慕蓉老师。不由得在网上把其的作品给全部搜索了出来,然后细细的,慢慢的再过滤了几遍。读着那一首又一首动人心弦的诗句,总能激荡到那内心最深处的某个地方。席慕容老师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还有那浅浅的忧伤,淡淡的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後/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伶人,演的是戏,唱的是戏,戏里戏外,自己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只要上了场,这一生就拉开了大幕。独角戏总是孤单的,有个人配戏总是好的,结局好坏,还重要吗?演到最后,总会是独角戏,大幕落去,满地碎壳。掌声过后,收拾起自己旧山河,而我贪恋的少年颜色,已经在我的手里,老成一片旧青苔,无限地苍绿,绿得要滴出一滴眼泪来。

第8篇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采用个性化阅读的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一句平实的语言道出了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意义。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在这点上,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性格、爱好等特点,并且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来制定相关的阅读任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走出去,走进来”,即将课内阅读和课外延伸相结合,以课本为依托,激发学生扩展课内知识的兴趣,从课内阅读带动他们的课外阅读。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的语文课程中,笔者将席慕容和冰心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其作品特点。在阅读课上,笔者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阅读书廊”,要求他们从中找出这两位作家的其他作品并小组讨论赏析作品的风格特点。结果学生们兴致非常高涨,又自行阅读了诸如:《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绿的歌》、《春水》等优秀的作品。这种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效果很好。

二、尊重个性化差异,营造整体性阅读氛围

阅读不只是方法,它更体现出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由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个性特点,他们不拘一格,张扬个性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应该从学生发展的主体需求出发,放开学生的阅读内容、角度和阅读思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以问题来带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还应该在整个班级营造一种全员阅读的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来。为此,笔者在教学实际中,一直坚持着课前五分钟的说话练习,内容就是学生所阅读书籍的感受或体会。为了更好的展现自己,学生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书籍阅读,无形当中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还利用作文课的时间,多次组织课外诗歌朗诵会,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目,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这些读书展示活动,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增强阅读的意识,逐渐使他们感受到文化思想的内涵。

三、教师指点迷津,将阅读与写作完美融合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训练、扩大其知识面的同时,应该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逐步迁移到其写作当中来,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工具性作用。教师可以综合运用诸如对课文的情节改写、结尾续写等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经过科学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明显的提升。例如:笔者在教授《羚羊木雕》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将故事的结尾做一续写,想象一下“我”拿着要回的木雕,手里握着象征我们友谊的那把小刀是怎样的一种心理状态,到家之后父母对我态度的转变如何,第二天到学校后万芳对我的态度如何等内容加以续写。学生们以平时的阅读能力为依托,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可以看出学生平时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阅读教学应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是有机的统一体。语文教学的目的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主旨。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高效率地阅读。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可能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走弯路,降低阅读效率。教师还应带领学生从问题中来,再回到问题中去。培养学生在理解所读内容,解决相关问题之后,能够提出新问题,找到新方法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阅读的主人,教师万不可在阅读教学中越俎代庖。在阅读过程中,应采用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锻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它重要的作用。在一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从散文到小说,从诗歌到古文,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的精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丰富了阅读内容,扩大了视野范围。教师要以浓厚的兴趣为依托,以科学的方法为准绳,多角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应将该能力与其他技能有机融合,定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戚飞虎

第9篇

“多少繁华,尽付笑谈。多少深情,望眼欲穿。多少时间,超越明天”看着一些些感动,这心里头有些不自觉的祈祷起来,不过却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祈祷。然又发现,最近好像开始在这腾讯里装点写些语言文字心情之类的。差不多已成为一种习惯,而这也不是我所能预想到的。我无论怎么也改变不了我所想的所做的所看的所要希望的。

“千秋古思觅哲语,终于成雨,倾盆而下”像这一地的相思如秋雨渗透地面。最近的生活状态便也这样的,静静地,甚至还有些停顿,以至于连自己都无法面对,以一个女子对我说,人的一生,孤独时无法避免的,而关键是因为你为何而孤独,怎么去孤独,或许你将来要为什么区别孤独,然这些,我从没有去想过。我也没有去在意人们所谓的“寂寞”。因为其实我也不懂寂寞,以目前的生活概念来说,可是在我的有些话语中,却又寂寞。

整理各国的学术著作也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当然其中发现的有趣的事情很多,我们都向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但是我们走路的方法不同。在英国的众多学术大师眼中,我们所渴望的自由竟然分为很多种《个人主义和经济秩序》(F·A·哈耶克)从经济理论种来阐释个人主义与自由的见性关系,以科学的运算方法来辨别各社会之间的原则,最终的我们可能走向和谐。《思想自由史》(J·B·Bury)把人类的思想归类,思想的自由和阻力,理性自由时代,理性禁锢,解放自由思想,宗教宽容,最终人类走向思想自由。我曾经说过,在我们这一片伟大的土地上,以目前的形式发展形势很难出现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哲学家,伟大的宗教主义者。这话却也不假,我通过各个方面的论证和观察,从我们世界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入手,以我们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植根于我们思想内核中发现,我们也还是出于蒙昧状态。思想的自由式很难实现的,尤其以政府的名义所承担的文化意义,从我们的天赋中所包含的东西来看,任何事物的实现都是有可能的,只不过大多是为后天的所植入的思想所泯灭了。真的渴望,思想自由。对于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而言,也不需要多么的透明,至少不欺骗。不让危机诞生。许多的学术著作和小说,散文,诗歌中,所提倡的真善美本来就是人性的思想,但是有一些时候贬值了就是兽性的了,所以中世纪后期的西方所发起的宗教解禁,思想自由,文艺复兴。其实都在传说着。一切伟大的自由都是独立的,不受任何事物的阻碍。对于很多很多的学术著作,每一个理论的显现,我都深深的敬意,我每每见识到这些伟大学者的思想的纯属和博大,便心动不已。所以幻想的有《乌托邦》([英]托马斯·莫尔)《理想国》(柏拉图)。这些著作舞步影响一代代的人们,其他的像哲学宗教的尽然使人白首而味《西方哲学史》(罗素)、[英]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英]马林诺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英]洛克《论宗教宽容》、[英]约翰。格雷《伯林》、卡尔。波普尔《通过知识获得解放》、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

秋天那么多,你还想要几个,冬日那么冷,你别再衣单衾薄。。我慢慢的发现,很多时候不写文字了会使我无法把这文字变得很感性。前几日,本来是要去北京参加中国首届写作者大会,与众多老师交流学习,可是一段段的原因却使这以美好的事情变味云烟。但是大会主办方发来的信息却温馨暖人。这段时间对于研究的写的文字比较多,所以文字变得也趋于理性,因为那样子才能客观的表现思想,感性了反而造作难闻。

眼泪因越流而眼睛越益清明。这话说得甚是漂亮。前几日看了些少女原筱菲的《时间之伤》《席慕容精选诗集》,却也稍稍感触。那么煽情的句子竟让我有些沉沦,当然没有如郁达夫先生那般的《沉沦》但却有一些《迟桂花》的感觉。然而我是真的希望这世界的一切所有都全是美。因为我希望人们都优雅的活在我的希望之中。读书培养一个人的心境,修身景德。

说到感情,我却很矛盾的存在着,甚至我都已经无法理解。虽然说是学着些女性,研究理解女女性思维的。但我却无法说服这种强烈的感觉。总是以为,会在哲学和宗教之中找到清净,将这些都化为原欲,但是又和仓央嘉措的诗来《情歌》,我醍醐稍开。有些欲望是不能被静的。我总以为,我会清根,慢慢的在静中净化自己,显然我不能。因为青春里有一些东西是不能自拔的。看得开也不能幻化出去。根本来说。( : )

这些天是秋了,也来冬了,霜降都已经过了好几天了。

似乎我隐隐约约的不知道的情感在作祟,在男人那里,我是个斗士,可是在情感面前,我却也连个懦夫都算不上。一个人的脆弱就像恐惧,容易精髓,也容易肤浅。可是我毕竟年轻,虽然有些牵强,有些推诿,但是我所认定的这些,会是个什么摸样。《梦里由她》我慢慢的走远。

第10篇

开场:

女主持: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晚上好!

男主持:欢迎大家来到《开心军团》,参加《同一蓝天下》爱心主题晚会,愿您在这里度过一个温馨的夜晚。女主持: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

男主持:蔚蓝天空、浩瀚苍穹,造就了炎黄万代人的勤劳和善良

女主持:在这一片晴朗辽阔的蓝天下,我们奋发图强、吟咏歌唱

男主持:在这一片晴朗辽阔的蓝天下,我们继往开来、自由翱翔

女主持:蓝天下并不都是白鸽蹁跹,也会有雨雪风霜

男主持:蓝天下并不都是芳草萋萋,也会有漫道黄沙

女主持:今夜,让我们共同敞开一扇心灵之窗,望天空闪烁的星辰,去寻觅远方渴望的目光

男主持:今夜,让我们共同挽起友爱的臂膀,让皎洁的月光,也来倾听我们爱心旋律的唱响

女主持:《同一蓝天下》爱心主题朗诵晚会现在开始

1、男主持: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童年都在梦想与希望中成长。童年的天空是那样的清澈,童年的一切是那样的令人怀想,童年的目光里有太多的希冀与渴望。希望每个童年都能幸福快乐,都能勇敢荡起人生航程的双桨。请听散文朗诵,《童年》,作者:晚会集体创作,朗诵者:玉笛飞声

2、女主持:在同样的蓝天下,有同样辽阔无垠的蔚蓝海洋,它像我们人生奋斗的沙场,当我们疲倦的时候,总希望有一个避风的港湾或小岛,可以让我们休憩、成长。这避风的地方,需要善良的人们共同携手去开创。请欣赏散文朗诵《谁是你生命中的“小岛”》,作者:谢布南.迪尔凯希,朗诵:同心大卫

3、男主持:是啊,当我们在寻找休憩的小岛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能成为弱者的小岛?而当你将关注的目光,不仅仅停留在自身的得失痛苦与悲伤,或许我们就会发现,在都市眩目璀璨的天空下,还有另外一些需要我们去关注的地方。请听散文朗诵《都市里的乡村》,作者:世纪迷茫,朗诵:笑里低低语

4、女主持:孩子,你会梦想什么?是不是梦想着去畅游知识的海洋,去扬起你人生的风帆?知识是生命成功的铺垫,是兴国安邦的动力与保障。知识对那些贫瘠的乡村和土地,是滴滴甘纯的清泉和希望。请欣赏散文朗诵《泉水的歌唱》,作者:侯德云,朗诵:叶儿

5、男主持:蓝花花哭了、村里人哭了,泪光中饱含着多少喜悦与感伤?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是用怎样的力量在与严酷的自然和命运抗争,谱写着世代不息追求的生命顽强篇章!请听散文朗诵《石缝间的生命》,作者:林希,朗诵:旭日

6、女主持:石缝间的生命是顽强的象征,同样的蓝天、同样的星空,却并没有给生命同样的状态和环境,不同的境遇下,人们又是怎样的情状?(这里以大姐写的串词为准)请听歌曲《爱在天地间》,演唱:缘梦伊人

7、男主持:刚才大家听到的是缘梦伊人给我们演唱的《爱在天地间》,谢谢缘梦伊人。爱在天地间,爱是我们人类最动人的情感,爱让我们在奉献的同时,去享受和拥有生命的辉煌。请听诗朗诵《我折叠着我的爱》,作者:席慕容,朗诵:一品先生

8、女主持:这是一首亘古传唱着的长调,在大地与苍穹之间,我们彼此倾诉那灵魂的美丽与寂廖,人间多少可歌可泣的真情和爱的故事,曾经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悄然泪下啊。请欣赏散文《生命中的两袋红枣》,作者:陶柏军,朗诵:苦咖啡;(直接切麦)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演唱:海冬青

9、男主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众人齐心却可以共同撑起一片蓝天。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爱心却可以是无限的,当我们的生命无法抗拒自然生存和衰亡的法则,依旧有爱的动人旋律继续在天地间回响、升华,爱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的富有更加源远流长。请听散文《富翁与乞丐》,作者:李家同,朗诵:小白杨

10、女主持:是啊,小小地球之上,富翁与乞丐共存,是一件羞耻的事。当我们在自己的失落和迷茫中挣扎,感叹命运与社会的不公,给自己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太少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还有更多的人们比我们生活得更差?那些原本应该是花季灿烂的孩子,却因为贫困,在挣扎着喊着“我要读书”这样简单而纯粹的愿望。请欣赏散文《爱无崖》,朗诵:香水百合

11、男主持:让寒冷的地方不再寒冷,让黑暗的地方重现光明,这是爱的力量,这力量可以让我们共同携手,不断地向着未来的美好进发,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起航。请听男女和声诗朗诵《光的赞歌》,朗诵:海上明月无言如风

12、女主持:光召唤我们前进,信心和勇敢伴随我们成长,爱会始终在我们身旁。你无需迷茫更无需忧伤,在你关爱别人的同时,也同样真切地享受着爱的光芒,让更多的爱去融化钢筋水泥的冷漠吧,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是相互支撑的力量。请听散文《黄土高原上的姐弟情》,朗诵:茱萸,(直接切麦)歌曲:《爱的奉献》,演唱:萍安

13、男主持: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因为有爱,生命才能不息,人 类才能生存和发展,爱别人也是爱自己,爱自己需要我们不停地去努力寻找成长的空间,请欣赏散文朗诵《生命的空隙》,朗诵:一个人过年

14、女主持:是啊,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在你尽心的时候,时光会给你眷顾,机遇会向你招手。请听散文朗诵《时光啊,你为何走得这么慢?》,朗诵:欧阳寒非

15、男主持:人间的爱有好多种,母爱是其中最温馨、最令人感动的无私的音符,孩子的生活和成长离不开母亲,母亲的爱带给孩子的又应该是什么?请欣赏散文《母亲的纯净水》,作者:乔叶,朗诵:同心无盐;(直接切麦)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演唱:同心秋月

16、女主持:与母爱一样无私的还有老师的爱,正像歌中唱到的,在孩子幼小的世界里他们希望长大后可以成为你。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是引路的一盏明灯,是蓝天里的启明星,甚至老师充满理解和爱心的一句话,也能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方向。请听散文《改变命运的一句话》,作者:宋以民,朗诵:陶然听

17、男主持:是啊,人本身就是一座难以估量、蕴藏丰富的矿山,在成长的路上,能得到周围的爱的呵护与发掘,当是一种幸运。常常我们也会发现自己很脆弱,而有时候那脆弱却是一种温馨、幸福的体验。请欣赏散文朗诵《美丽的脆弱》,作者:肖复兴,朗诵:秋枫映日

18、女主持:美丽的脆弱,是人们褪去无奈的保护色,洗尽铅华后的自我回归,仿佛自然生长的一株小草,在不经意间开出的小小的花朵,正努力地去汲取阳光雨露的精华怒放。请欣赏散文《没有一种草不是花》,作者:李雪峰,朗诵:冰韵孤清

19、男主持: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而每一种花朵也是一种草。草要开花,鸟儿要向着光明、向着蓝天勇敢自由地飞翔,路途尽管遥远漫长,稚嫩的翅膀需要爱的护航。然而,童年终要远去,温室不会是雄鹰的理想。请欣赏散文《只能陪你一程》,作者:游宇明,朗诵:莲的记忆

20、女主持:你只是别人生命中的过客,只能与人同走一段路,这一段路是如此的珍贵,是彼此心与心的交流和共享,在同样的蓝天下,我们共同成长,我们同舟共济在人生的辽阔海洋,总有一天我们会去各自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的方向,却依旧共同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请听男女和声诗朗诵《春天里拥抱太阳!收藏阳光!》,作者:悠久的大地,朗诵:品、清风戏鱼

21、男主持:我们热爱春天,因为春天充满着希望;我们拥抱春天、拥抱阳光,我们在春天里听到大地在成长。我们倾听到的一切,也有杂音,需要我们用心去分辨和思量,用我们的爱心去感受人间真情的交响。请欣赏散文《用爱倾听》,作者:方冠晴,朗诵:恬静淡雅

22、女主持:是啊,想享受美妙动听的音乐,就要学会用爱倾听。用爱去倾听,我们会发现好多我们曾经忽略掉、遗失掉的美好,它们象春风和煦温暖着人间,吹醒了大地的沉睡和蓝天的明净。当我们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别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其实也是在爱我们自己。我们同情尊重弱者,给他们爱的关怀,同时也是尊重我们自己,只要真诚用心,我们还会发现,自己其实和弱者在一同收获、成长。请听散文《开往春天的列车》,作者:曾有情,朗诵:清风;(直接切麦)歌曲《同一首歌》,演唱:同心方正

女主持: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在阳光灿烂欢乐的日子里,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

男主持:星光照耀洒满了所有的童年,风雨走遍了世间的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女主持:我们在同一首歌中,从不同的方向走到一起,走在今夜这片晴朗的蓝天下,用我们真挚的爱的情感,去寻找、放飞理想和希望。

男主持:我们在同一首歌中,今夜将走向不同的方向,在明天的同样晴朗的蓝天里,我们会有新的收获和展望,并将爱的旋律继续唱响。

女主持:《同一蓝天下》主题文艺晚会由《天涯同心》网站和论坛主办,《中国拥军网》协办,得到了众多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晚会的全体工作人员,向大家说声感谢,道声珍重!

男主持:今天起一个新的论坛——《天涯同心》论坛也正式成立了,论坛以文学类为主,将爱心主题活动作为其中一个特色,欢迎朋友们光临,希望我们共同携手去开创。下面请本次晚会策划、导演和文字撰稿,《天涯同心》网站站长遥远的岸说几句话。

遥远的岸:首先,真诚感谢今晚所有到场的朋友们,你们的热心和支持,为我们的晚会圆满举办增添了色彩,同时,感谢晚会主持人和全体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和辛勤付出,特别要感谢晚会的字幕、护麦、试麦、维护,包括碧聊管理等许多幕后的英雄们,是大家齐心协力的合作,让碧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主题晚会,取得了成功,很好地诠释了《同一蓝天下》的爱心主题。我和我们《天涯同心》论坛的全体会员,向大家问好,并致以崇高的敬礼!《天涯同心》论坛由天南地北、一群志同道合的真诚朋友们,共同携手创立,论坛试运行刚刚两个月,还有众多的不完善,但已经显现出旺盛生机和团结心齐的特色。由我们论坛和《中国拥军网》联合举办的《同一蓝天下》爱心主题文艺晚会,源起我们论坛塞翁、塞婆夫妇的救助失学女童倡议,倡议提出以后,得到论坛许多会员的热烈响应,我们不求沽名钓誉式的花样文章,只想本着自愿的原则,以论坛集体的力量,踏实地去为那些品学兼优、渴望读书而又家境贫困的孩子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用我们的爱心和微薄的力量,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热诚欢迎朋友们参观并加盟我们的论坛,《天涯同心》向所有同样真诚的朋友们伸出友谊的手。再次谢谢大家!

第11篇

关于诗歌,古往今来人们有多种定义。《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严羽《沧浪诗话》中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张舜民《跋百之诗画》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但丁在《论俗语》中说:“诗不是别的,而是写得合乎韵律、讲究修辞的虚构故事。”

尽管看法各异,我们还是可以找到共同点:诗乃“志之所之”、“吟咏性情”,着眼于诗的内容;诗乃“无形画”,着眼于诗的意象特征;强调诗乃“合乎韵律”,着眼于诗的形式、语言。

诗是抒写情思的艺术,诗是借助意象表现的,诗的语言是具有乐感的。乐感即音乐性,包括节奏、韵律等,这是诗歌语言区别于散文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

那么,如何能写出脍炙人口的诗歌呢?

第一,要注重诗歌的抒情性

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样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诗贵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别林斯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诗歌的抒情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抒情相比较,其表现特别强烈。

诗歌抒情要从两方面着手:

1.留心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涌动的诗情

生活是广大的,广阔的生活不仅处处有快乐和宝藏,而且处处充满了诗情和诗意。不过,这诗情诗意只有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才能发现,只有异常敏锐的心灵才能捕捉。诗人艾青说:“生活实践是诗人在经验世界里的扩展,诗人必须在生活实践里汲取创作的源泉,把每个日子都活动在人世间的悲、喜、苦、乐、憎、爱、忧愁与愤懑里,将全部的情感都在生活里发酵,酝酿,才能从心的最深处,流出无比芬芳与浓烈的美酒。”在生活中,我们必须注意敏锐地捕捉瞬间的感受和体验,及时将它储藏在思维的信息库中,以备日后的诗歌构思和诗歌创作之用。

2.选取恰当的角度

抒发诗情应选择合适的角度。一般地讲,有两个大角度,一是直抒胸臆,诗人直接站出来抒情。从这个角度写诗,应忌空泛,要创造出鲜明的个性化的诗人形象,否则容易直露。另一个角度是象征寄托,借物寄情,借人表意,借景写感。如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就是借助激流、荒林、破旗的形象来表达“我”对“爱人”的强烈的情感:

第二,要注重意象的塑造

意象是诗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作为一门语言艺术,诗一般不会通篇以抽象语言直接表达抽象的情思,而要借助意象表达。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融汇着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作者将自己的情感,以饱蕴深情的意象,做委婉的表达。如舒婷的《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理想中的爱情,诗中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诗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刻的否定,“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全诗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使读者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征服,意象的塑造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意象一般以两种形态出现于文学作品中,即单个意象和整体意象。单个意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艺术形象,整体意象则是一组或一串意象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画面,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作者用了鸡啼、寒月、板桥、白霜几个意象,创造了一幅清冷、辛劳的踏霜早行图,寂静之下的羁愁旅思历历在目。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此联每字一种物象,合在一起意蕴无穷,真正达到了“状难言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境地,这几个单个意象,若离开了整体,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有意象就有诗味,无意象就无诗味。因此诗歌的写作既忌有意无象,也忌有象无意,如果诗歌只是一般哲理的直白,缺乏比喻象征,忽视形象,不讲意象,那么就谈不上诗情画意。

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是第一步,意象的组合则是第二步。意象组合必须着眼于诗歌意境的创造,所谓意境,是指作品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融合为一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它能使读者在品味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获得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在意象组合的谋篇布局中,作者应把思想感情浓缩于有限的生活图景中,通过意象组合,营造意境,做到情景交融。好的诗人,能够使意境“景中生情,情中含景”。如著名元曲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中,有一支著名的曲子[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支曲子选取了蓝天,白云,南飞的大雁,火红的枫林,这些富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意象,这些意象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神伤的境界,渲染了悲凄的氛围,衬托出主人公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可谓情景交融。

第三,要注重诗歌的构思

写诗应该重视诗歌构思的技巧。郭小川主张:“没有新的构思,没有新的创造,就不要动笔”。因此,构思必须做到新、奇、巧。诗的开头、结尾怎么写,各部分之间如何组成有机的整体,都需要认真考虑。在一首诗中,用什么把诗情串连起来?一般抒情诗,“总是以情绪(感情)的变化的层次来贯穿的。”(郭小川《谈诗》)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由低沉缓慢到高亢急速,前三节末尾的“──祖国啊!”和全诗末尾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直接显示出诗歌感情基调的变化,写诗时要注意这一点。

第四,要注重锤炼语言

诗是一种浓缩的艺术,是用最凝炼的语言来抒写最复杂的情感的。诗人公木曾说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特别是诗,它是经过提炼的最精粹的语言。语言的选择应该是和诗的构思、和诗的形象同时到来。离开了音节就没有了音乐,离开了语言就没有了文学,特别是诗。”(公木《谈诗歌创作》)可见,诗人有无创造的才能,是否能创作出感人的诗章,往往体现在其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

诗歌语言必须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新颖的形象性、高度的凝练性、丰富的含蓄性以及鲜明的个性等特征。诗歌是文学样式中语言最为绚丽灿烂的种类,诗歌语言有的瑰丽多姿,有的气势畅达,有的简洁跳跃,有的言约义丰。具体到运用,要做到如下几点:

1.精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什么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动词、活用词、多义词等等。对于诗意呈现来说,动态的意象比静态意象作用更大,它能使诗歌更显得情绪流溢,力度扩张,意蕴生动,充满饱满的内在张力。动态意象还能抓攫住读者的阅读视线,引发他们丰富的审美联想与想象。一个恰切的动词会让诗歌意象变得灵动鲜活,从而使整首诗歌的艺术水准跃升到更高层次。如藏克家《老马》:“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扣”极为传神,富于表现力。

词类活用在诗歌作品中是相当平常的现象。诗歌中的词类活用一般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相互的词性转换,通过活用,扩大了现代汉语词汇的意义空间,充分挖掘了词语的表达潜能,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审美表现力。如席慕容的诗《雨中的了悟》:“如果雨之后还要雨/如果忧伤之后仍是忧伤”。“雨”就是“下雨”的意思。

一词多义,一语双关,这也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我们知道,古诗中常用自然之“丝”来表达心理之“思”,以天气之“晴”暗示情感之“情”,以“折柳”的动作行为来喻示对朋友的依依难舍和百般挽留。新诗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也不少,如席慕容《接友人书》:“那低首敛眉徐徐退去的/是无声的歌/无字的诗稿”。“无声的歌”“无字的诗稿”即是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2.要注意省略与跳跃

诗歌写作通常要做到言简意赅,讲究简约之美。诗歌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意义省略和情感跳跃,这些意义省略和情感跳跃为读者预留了发挥想象的巨大空间,也使诗歌的意蕴无限,经得起多次阅读与欣赏。如余光中《乡愁》,诗歌选取了人生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以四个典型场景表达不同意义上的“乡愁”,从而使诗歌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3.运用博喻、铺陈、拟人、夸张、双关等各种修辞方法

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诗句含蓄、新颖。博喻,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写同一个事物,以各不相同的喻体来喻指同一个本体,如舒婷《思念》:“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一连用四个比喻句写出“思念”的各种内涵。

铺陈,就是对同一事项从不同侧面反复铺写,以达到意义强化和情绪渲染的目的,如食指《相信未来》用多个排比句反复表现“相信未来”,显示诗人对未来的永不泯灭的希望,表达效果异常突出。

其他如拟人、双关等也是写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

最后我想以现代诗人宗白华的《诗》来总结全文: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诗并不难写,只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能看到生活中的“诗情”;只要我们能拥有一颗善感的心,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画意”;只要我们多一点努力、一点用心,那么,我们就能谱出自己的语文的乐曲。

诗歌练习三部曲:

(一)仿写:

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原作: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

习作示例:①峭壁的松!/你顽强生长时,/高天就近了。

②井底的蛙!/你跃出井口时,/天地就大了。

③笼中的鸟!/你安于供养时,/自由就没了。

④破茧的蝶!/你炫耀环舞时,/死亡就近了。

(二)改写:将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曲词改写为现代诗歌。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改写示例:

离 别

――根据[端正好]改写

是天的妩媚

还是花的憔悴

是风的萧索

还是雁的伤悲

是秋的凄凉

还是叶的飘飞

陪你渐行渐远的离去

陪我千行万行的红泪

送 行

――根据[一煞]改写

是青山么

青山遮住了他的身影

是疏林么

树林遮蔽了我的眼睛

是烟霭么

烟霭模糊了我的泪水

是夕阳么

夕阳照见了我的离情

你的离去,我的忧郁

你的远别,我的心痛

望啊,望穿了双眼

盼啊,盼老了心情

(三)试分别选择任何一种物象和主题,写成一首5-20行的短诗。

物象――花;长春藤;风;镜子;塔;椅子;鞋子;玩具;录音机;落叶;石头;树;车站;云;手推车;高山;风筝;窗子;旧杂志;记事簿……

主题――思念;等待;永恒;死亡;人之渺小;宇宙之广漠;寂寞;快乐;友谊;失望;希望;孤独;爱情;亲情;崇高感情;品德……

示例:落 叶

舒 婷

残月像一片薄冰

飘在沁凉的夜色里

你送我回家,一路

轻轻叹着气

既不因为惆怅

也不仅仅是忧愁

我们怎么也不能解释

那落叶在峰的撺掇下

所传达给我们的

那一种情绪

只是,分手之后

我听到你的足音

和落叶混在了一起

思 念

舒?摇 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到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第12篇

一、演讲顺序

演讲按座位顺序,男女生轮流出场。这样安排便于学生自己掌握出场时间,好中差也基本分散,能力强的同学先来,稍差的时间稍后,彼此间都能互相学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话题固定又灵活,内容讲究梯度性,由浅入深

原则上课前演讲的内容可以无所不包,天地万象尽可引入课堂,但是为了演讲的规范性以及和教材同步的计划性,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心理特点,演讲素材分年级有如下的设计安排:

1.七年级

(1)自我介绍: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中学,互相之间不够熟悉,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包括性格、兴趣爱好、专长、家庭、理想等等,增进情谊,也是锻炼学生胆量的好方式,为以后的演讲先做一个铺垫。

(2)《弟子规》内容的诵读和讲解:演讲同学需绘声绘色地将这句子包含的故事讲述出来,这种方式于演讲者可以培养演讲的能力,于其他学生来说可以借此了解背后有趣的故事,进而形象直观地记住。

(3)推荐最喜欢的一本书:将书展示给同学看,并详细阐述喜欢的原因,可以是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可以是独具风格的语言,也可以是深刻隽永的思想内涵或者性格各异的人物,等等。

2.八年级

(1)讲名人故事:人教版八年级有一个名人系列,名人之所以成名,必有其超越常人之处,让学生了解名人,走近名人,多看名人传记,选择名人生平经历中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告诉大家,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启迪,构建自己的人生。

(2)朗读经典散文:朱自清、冰心、刘墉、席慕容、余秋雨等现当代作家的作品,文质优美,舒缓清丽,短小含蓄又富有哲理,学生当堂朗读,这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文学熏陶,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

(3)唐诗宋词鉴赏:课前让学生将古诗词板书讲出来,课上让学生就诗词做一番解说,一点赏析,一些感悟。古诗词是文学精粹,语言精辟,内涵丰富,古典文学功底在此铸就。

3.九年级

自选主题演讲:自由选择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提前打好草稿,精心选择素材,组织语言,明确中心,这其实相当于一次口头作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

最悦读——分享你的读书心得,推荐你心中的“圣经”。

时事抢先看——点评最新时事,关注热门资讯。

百生讲苑——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不一样的《百家讲坛》。

三、形式规范又多样,交叉综合运用

为了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形式上我们也需要推陈出新,打破固有模式,以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想“说”,并且“说”好。

1.互动式

学生演讲完毕,指明为自己点评的同学可以续讲。这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且在听的过程别认真,否则无法点评到位。而且再次丰富学生的储备。这样既有学生“讲”,也有学生的“说”,演讲活动有良性互动。

2.讨论式

抛出一个话题,学生演讲完毕,却在班级掀起了千层浪,老师因势利导,在全班开展讨论。比如:主题演讲和即兴演讲。学生的理解角度不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上思维的火花不断地迸发,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是不断地趋向全面与深入。如陈美擎同学针对学生早恋的现象进行演讲,之后我引导大家讨论,告诉他们:感情没有罪,可惜的是不知控制。于是大家敞开心扉,就连高继飞同学都站起来讲述自己表哥高中时早恋耽误学业,可而立之年都没有心仪之人这个真实例子,就因为这个话题,陈美擎同学“一举成名”,为其他兄弟班级进行客串演讲,效果非常好。

3.模拟电台主持人式

“夜空中的星星在唱着一首无言的歌,你是否有一些心情无处可说,我愿意倾听你的烦恼,用我的细语化解你的忧愁……《初中曾经的岁月》,欢迎您的参与,我是您的老朋友宋雨窈。”这是班级多才多艺的同学模拟电台主持人节目开场白。辅以让大家动情的音乐《我们那些事》,婉转动听的声音回荡在教室中,细语引领大家进入回忆,巧妙进行一次对母校的感恩教育。

4.表演式

这种形式因人而异,那些具备表演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做强求。比如,自身防卫的主题演讲,可以依情节内容变化来进行表演,通过肢体语言来说明防护的方法。这种方式只是作为辅助手段,但是它很能调动大家积极性,搞活课堂气氛,让语文课堂有声有色,精彩纷呈。如魏新泽同学的《教你几招防身术》。郭庆同学《巧记化学符号》的演讲中,自编自导自演小品,使同学们在大笑中观看情节时,记住了金(au)银(ag)铜(cu)。说真的,学生们太有创造力了,我很佩服。

5.欣赏式

围绕经典课文,做简短的赏析:或写作特色、或主题思想。 采用这些变化多样,趣味横生的课前演讲方式,同时再安排一位“主持人”,每一节课的演讲都有新的信息,新的感点,每次都能使同学激情昂扬。如吴昊楠同学赏析《让子弹飞》影片时,他那独特的嗓音品读台词“让子弹飞一会”,一段时间已经成为本班的经典告白。

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又发现,学生讲,老师点评,时间久了感觉形式单一、机械,所以又尝试着让学生来点评,发现“师生共舞,相互补充”的点评效果更好,拉动了全班的积极性,融洽了同学关系,使语文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