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急救医生论文

急救医生论文

时间:2022-05-17 02:37: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急救医生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急救医生论文

第1篇

医院背景:

见习医院:xx第二人民医院(以后简称二院)

所在地:xx市xx

医院等级:二甲

医院基本情况:医院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7万2千平方米,员工1000余人,编制床位650张,设有30个临床科室,26个医技专业科室。

见习时间:

XX.7.10--XX.8.10

见习日程纪要:

7.10-8.10

7.10入xx,安排宿舍(宿舍在医院对面),了解医院及周边环境.

7.11am与院方的见面会,院方代表杨主任&王老师接待,介绍医院概况&布局&科室及部署此次活动的总体安排.

我们由于是大三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不多,只能安排在边缘科室.此次活动提高临床技能意义不大,旨在熟悉医院环境&了解医院运作.

pm由xx主任带领参观影像中心,参观磁共振、螺旋ct、c形臂、1000毫安x光机、腹部彩超、心脏彩超、全身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精良进口设备,聆听各科室老师对仪器&操作&检测&判断等的讲解.其中对磁共振肿瘤与放疗螺旋ct介入治疗核医学等科室印象深刻.

7.12-7.13周日,搬宿舍,熟悉环境.

7.12-7.19到科教科,了解医院科研、教学等方面活动,主要参与医院医生继续教育考核的相关工作,落实论文&成果报告的真实性,此外,还帮助整理实习生培训及资料整理工作,学习了部分硕士生毕业论文.

7.20周日,到急救中心,跟着出车.

遇到外伤病人,前臂受伤流血不止/喝农药的病人急救.

7.21-7.27周一至周三在b超室,有黄涛老师及范老师指导仪器操作及病例检测.

周四至周日在查体办公室,了解一卡通及查体流程,协助病人就诊.

7.28-8.10分诊,到各个门诊部门.了解医生诊疗过程,协助医生进行身体检查。

7.28-7.31内科

8.1-8.3妇产

8.4-8.5消化内

8.6-8.7心内/神内

8.8ct室

第2篇

心脏骤停,系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导致脑及其他重要器官血流中断,并随即由此引起意识丧失(15 s)、呼吸停止(30 s)、瞳孔散大固定(1 min)、糖代谢停止(4 min)、脑ATP代谢障碍(5 min)及脑细胞不可逆死亡(6 min)等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1]。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可以挽救生命,还可以提高预后疗效。2011年2月,本中心华漕急救分站成功抢救复苏心脏骤停1例,并于抵达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急诊室之前,患者出现正常心律和自主呼吸。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性,17岁,口吐白沫、昏迷不醒约5 min(邻居联系急救120电话)。15时18分,调度指挥中心接警并指派任务,15时23分,到达现场。患者有结核性脑膜脑炎史1年余,长期卧床,规则服用“中药”数月。既往无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近期,无肺部感染、褥疮感染史。15时23分,患者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双侧瞳孔散大(直径约为6 cm)、固定,对光反射消失,颈动脉扪之不及,心音、呼吸音消失,心电图示一直线,确诊为心脏骤停(上述步骤10 s完成),随即启动急救医疗系统(EMSS)。按照ABCD四级程序,分别给予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压(cardiac compression)、电击除颤(defibrillation),同时给予开放静脉通道。15时41分,心电监护示正常心律,心尖区听及心音,扪及颈动脉搏动;双侧瞳孔缩小(直径2.5 cm),出现对光反射。即刻告知家属并决定搬运、转送至闵行区中心医院救治。途中,15时42分调度指挥中心预报送往医院急诊科;15时59分患者出现自主呼吸(途中继续CPR)。16时5分,抵达闵行区中心医院急诊科(院内急救团队已准备就绪,随即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外周静脉血管留置、血气分析等)。

2 讨论

分析本例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案例,对2010年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心肺复苏成功10例进行总结性回顾,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多种因素决定了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提升,其中内因(客观因素)起着决定性因素,外因(主观因素)起着辅因素。(2)心肺复苏成功率是衡量EMSS系统首要环节院前急救医疗质量的“金标准”之一。如何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是当前市、区、县急救中心提升院前急救质量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3 体会

本例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急救医生长期从事院前急救临床一线工作10年余,兼职管理岗位工作数年,其分别从医疗救治和医疗管理角度,比对去年10例心肺复苏成功病例,进行了总结体会。

3.1 决定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内因”。大致概括为“时效、规范、合作”。首先,强调院前急救任一环节必须高度重视“时效性”。调度员接警、指派任务必须严格遵守1分钟标准;急救团队出车反应速度必须控制在1分钟之内;急救医生现场判断和评价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其他诸如开放气道(气管插管)时间、CPR组合交替时间等都应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其次,强调院前急救过程中必须按照《院前急救操作规范》进行规范性操作。院前急救医务工作者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水平,是承接早期现场目击者初级CPR、转递至院内急诊ACLS的关键人物,必须认清ABCD是贯穿于心肺复苏过程中的纲领性原则。再次,强调多层次、多角色的合作亦是决定心肺复苏成败的关键之一(三种合作:初级目击者与急救专业人员、急救团队成员之间、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与急诊抢救医务人员之间交接)。“生命链”概念中明确指出,现场目击者或旁观者的呼叫“120”联系急救反应系统意识、第一时间启动EMSS占据了50%的份量,为急救专业人员抵达现场进行标准复苏术做好初级复苏救治。因此,我们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合作”。急救团队成员之间以及院前与院内的无缝衔接之间的“合作”重要性,是专业医务工作者之间急救意识、急救技能的交流、转递,是确保院前复苏成功和提高院内预后效果的关键。

3.2 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笔者认为:第一,加强综合管理。主要围绕区域急救中心发展规划和提升区域院前急救质量等中心任务,组织切实、可行、实效的质量控制管理(将心肺复苏成功率纳入考核指标),组织急救团队规范化专业技能培训(标准心肺复苏流程),组织急救团队急救技能竞赛,提升团结协作能力等。第二,加强社区联动。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通过诸如闵行卫生系统EHR信息平台,及时掌握急救复苏对象的既往病史资料;通过社区急救技能培训,提高社区医生急救技能和启动EMSS的意识等。第三,加强普及教育。发达国家AED等使用以及人民群众掌握初级CPR技能[2],是其确保较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笔者一直反复思考,人民群体的急救意识得不到有效提升、急救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难点在于急救知识、技能教育培训的机构未明确;一定时间内,普及教育的对象或者说受教育指标比率未明确等。

总之,无论作为一名急救医生,还是一名管理者,在看到区域急救事业蓬勃发展、急救水平不断提高的现状时,应更多地思考、立志致力投身于推进区域急救事业发展和拉近与发达国家地区急救水平的奋斗之中。

参 考 文 献

[1] 杨向军,徐新献,惠杰,等.现代内科急重症治疗学.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2-191.

第3篇

1、更新护理管理和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服务,深入开展好“病人满意在科室”的活动。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随时为病人着想,对病人的病情、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等,术中不予议论。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和工作模式,保证以最佳护理工作状态为病人服务,满足病人一切合理的需求,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的手术环境,达到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工作中注重加强与医生的沟通,收集病人信息,取得理解、信任和支持,不断提高内部服务质量,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达到临床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98%。

2、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保证年事故发生率为零。制定严格的科室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差错事故讨论分析,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利用晨会、护理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接待,细心介绍。各项护理治疗操作要与病人打招呼,采用鼓励性语言,动作轻柔,使患者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

3、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班工作制度,严格控制人员流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对违反无菌原则的人和事给予及时纠正,防止院内感染,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无菌切口感染率≤0.5%,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4、做好急救药械的管理工作,保证急救药械完好率100%。每班交接时认真核对,做到完好备用,帐物相符。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抢救工作程序、抢救药品、抢救仪器的使用等内容的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和应用。接到急救病人通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开始手术抢救,并且能敏捷、灵活、熟练地配合抢救工作。

5、根据《山东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要求,加强护理文书的书写管理,做到书写认真、及时、规范,与实际护理过程相符,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

6、加强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护理人员三基水平平均≥75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支持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继续教育学分每人每年≥25分。鼓励护理人员参加自学、函授及各种学习班、研讨会,使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护理工作发展的新动态和护理相关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好的配合手术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鼓励广大护理人员积极撰写论文,争取全科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论文≥4篇。按照护理培训计划安排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以此带动全科人员的技术水平。

7、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收费,做到应收则收,应收不漏。遇有疑问及纠纷及时核查处理。定期对科室医疗和办公用品进行清点领取,减少浪费及损耗。专人负责医疗设备的保养,做到对仪器设备性能及使用状况心中有数,保证临床正常运转。

8、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科室质控小组加大自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定期查找护理隐患并进行分析反馈,使各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通过统计手术台次、满意度调查、有无差错疏忽及投诉、检查卫生区等指标,完善和促进护理工作,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9、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做好带教工作。根据实纲要求制定带教计划并安排专人带教,根据临床带教经验不断改进带教方法,加强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认真落实好“360工程”,圆满完成带教工作。

第4篇

【关键词】 院前急救模式 医患关系 和谐

【Abstract】Through analyzing the status and the causes of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 in Shanghai pre-hospital emergency mode,this paper aims at discussion on how to establish harmonious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 under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mode.It can be realized by combining related materials and experience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society,physicians,patients and government.

【Keywords】pre-hospital emergency mode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 harmony

医患关系是医者及其相关人群与患者及其相关人群在医疗实践中,因健康需求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是社会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1]。医患关系是当前社会的热点,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2]。分析上海院前急救模式下医患关系的现状及特点,探讨上海院前急救模式下医患关系管理的方法,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上海市院前急救医患关系的现状及特点

1.1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对上海市院前急救运行模式的认知

伴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上海市院前急救模式从八十年代中期起,由原来的“单纯运输”逐步转变为“院前急救与快速转

运相结合”独立型模式。但是很多市民对上海的院前急救模式缺乏认知,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把现在的上海院前急救模式当做是单纯运输的工具,持有此观点的甚至包括一些院前急救的从业人员和个别急救医师;二是把独立型的上海院前急救模式与国内其他地区的院前急救模式混淆;三是不确定院前急救人员中谁是急救医生,甚至不确定是否有急救医生。

1.2现有急救网络难以满足患者和家属对院前急救的期望和需求

大多数患者和家属对于突发疾病都缺乏心理准备和认识,在正常的应激反应作用下,总是期望120救护车和急救人员一叫就能到,一救就能活。但是现有的急救网络和医疗技术水平离人们的期望和不断增长的需求还有较大距离,叫车难,车到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增加了院前急救医患关系的紧张和矛盾。

1.3医患关系表现为明显的信任缺失及由此引发的问题

在当今的医患关系中,信任缺失是很常见的现象[3]。而上海院前急救模式下的医患关系的信任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患者和家属经常否决急救医师建议转送的医院;二是患者和家属不信任急救医生在现场和途中所采取的医疗急救措施。

1.4院前院内急救链脱节引发患者和家属不满

急救链脱节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病人转送到院内急诊后,院内急诊没有做好接诊准备,导致一些患者送达医院后无人接诊和救治;二是由于患者转送前院前与院内未进行有效沟通,送达的医院不具备该疾病的诊疗能力,或院内急诊就诊患者集结太多,超过了急诊的接诊能力,迫使患者不得不多次转院,引发患者和家属对医疗工作的不满。

2原因分析

2.1急救模式的多样性和院前急救的自身特点混淆了人们对院前急救的认识

人们对院前急救运行模式的认知不足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内院前急救模式多样性以及各个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性,使人们对院前急救缺乏统一的认识。二是在上海市院前急救人员中,急救医师跟急救驾驶员和担架员的工作服没有明显的区别标志,而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认为只有穿白大褂的才是医生。

2.2上海市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和总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提高了人们对院前急救的需求,城市道路拥堵限制了急救车的快速反应

一方面伴随着上海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总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人们对院前医疗急救的需求也急速增长,而院前急救网络的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了院前急救叫车难状况的发生。另一方面,城市交通日益加剧拥堵状况,救护车也经常被堵在路上,导致了患者和家属经常会遇到车到慢的情况。

2.3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误导导致了医患关系的不信任

在社会舆论对卫生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片面和错误的宣传下,以及受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很多患者和家属认为医生就是千方百计为了拿回扣一个群体,把医疗过程中少数的医德败坏形象看做是整体的医德败坏。同时,在当今的医患关系影响下,医务人员也对患者和家属产生了防备心理。

2.4院前与院内缺乏信息沟通机制是导致急救脱节的主要原因

上海院前急救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但是由于院前与院内的各自独立性,因此也容易产生急救链的脱节。现在上海各医疗急救中心与院内的预报模式,大多数都采用间接预报模式,即急救医师通过调度员向要转送的医院进行预报。也有很多情况,院前急救医师不向院内预报,直接送入医院,使该医院并未做好接诊的准备。交接的形式也主要是口头交接,甚至存在着院前与院内根本不进行任何信息沟通的情况。由于急救链的脱节,经常引起家属对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工作的不满,有时还引发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

3讨论和建议

目前,我国的院前急救管理模式主要有:单纯型模式、指挥型模式、独立型模式、依附型模式、消防合作模式、联动型的苏州模式等六种类型[4]。上海市院前急救模式采用独立型模式,主要承担市民的日常院前急救服务,各类突发性灾害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在沪举行的各类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同时还承担危重病人的转院或出院及一些特殊病人出院的非急救转送工作。主要功能定位于现场和转送途中的医疗急救,维持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防止再损伤,并快速送达医院。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是国内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因此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于上海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相关资料和经验,认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从以下五大方面考虑:

3.1加强急救团队的自身建设,建立科学的考核和管理机制

在上海市院前急救模式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首先要加强院前急救团队的自身建设和科学管理,通过制定科学的培训和考核机制,不断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和沟通技巧,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夯实基础。一是加强对急救调度员的培训和管理,要着重培养调度员的良好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包括耐心接听患者和家属的呼救电话、快速记录信息的能力、对病情初步判断的能力、调度指挥能力,同时还包括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稳定调节家属和患者心理的能力[5]。二是加强驾驶员和担架员的培训和管理,要侧重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病情观念、以及服从和协同急救医师抢救病人的能力和素养。三是加强急救医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急救医师诊治能力和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另外对急救医师应该设有明显的标示,让患者和家属一眼就能识别急救团队中谁是急救医师,这种视觉信息能够更快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紧张不安的心理,以及更好的取得他们的配合。

3.2加大社会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医疗的认识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其次要加大社会宣传和教育力度,让市民了解、支持和配合医疗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全民的医学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和生命观;二是是可以通过社会媒体,让他们多宣传一些院前急救积极的一面,比如说我们参与的重大事件的医疗救援和保障工作,以及院前急救取得的新进展;三是走进社区,宣传急救知识和院前急救制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增加社会知名度,同时还可以通过与红十字会合作的方式提高市民对于院前急救的知晓率;四是建立患者回访制度,增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同时弥补在院前急救中沟通不足引发的矛盾;五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医患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在网上寻找医疗信息的人越来越多,网络信息对于医患关系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利用网络的效应改善医患关系,在国外已有相关研究和报道[6]。

3.3完善相关法制建设,构建法律和制度规范下医患关系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还需要完善相关法制的建设:一是通过完善法制建设规范急救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规范患者和家属的权利和义务;二是通过完善法制建设规范投诉管理体系,使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能够得到迅速、妥善解决,减少医患关系恶化的机率[7];三是建立医患第三方协调机制,积极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 [8]。

3.4完善院前与院内的信息交流机制,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上海院前急救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但院前与院内的各自独立性,也容易引起院前与院内急救链的脱节[9]。因此完善院前与院内的信息交流机制,增强院前与院内的信息沟通,对于缓解和避免因急救链脱节引发的医患矛盾,以及院前急救人员和院内急诊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都具有重要意义。完善院前和院内信息交流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规划各区域内院内急诊网络建设,规范转送目标医院,明确院前急救医师具有确定转送医院的权利;二是建立联接调度指挥中心与各定点接诊医院的信息系统,定点接诊医院实时向调度指挥中心可以接诊各种病人的信息;三是建立院前急救人员、调度指挥人员和院内急诊医务人员的实时沟通机制,以及患者院前院内的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四是建立院前急救医师和院内急诊医师的交流和互换机制,促进急救医师和急诊医师对于急救全过程的了解,增进相互了解和相互配合,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10]。

3.5政府加大对院前急救的关注和投入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也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院前急救的关注和投入。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一是促进全民急救知识和医疗法规的普及,同时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文明素养;二增加院前先进医疗设备的投入,提高院前诊疗技术水平;三是统一院前急救模式,制定一个能够满足我国国情和对外开放需要,能充分体现现代化城市应急能力和城市文明水平,安全、快捷、高效的院前急救体系[11];四是实验和开展空中立体救护,培养空中立体救护队伍,缓解地面救护在道路交通方面的压力;五是增加财政投入,完善急救网络建设,解决叫车难,车到慢的问题。

医患关系是医疗技术、卫生体制、卫生政策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伦理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2]。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必须综合考虑影响医患关系各主要相关因素,仅从医方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13]。因此,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方、患者、社会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各方都应尽好各自的责任,承担好各自的义务,在生活和工作中多一些相互沟通,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客观认识,多一些建设意见,共同构建我们的和谐医患关系,促进我们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龙,周绿林;CRM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管理,2009(04):77-78

[2]梁建业,李永泽,韩彦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相关问题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09,26(2):23-27

[3]陈懋:《医患关系困境及其改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

[4]郑惠娟;我国医疗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外医疗,2009,28(30)

[5]舒敏,骆水发;院前急救调度人员的培训与再教育的探讨[J],临床急诊杂志,2008,9(1)

[6]Pearl Jacobson;Empowering the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The effect of Internet [J];the Canadian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Practice and Research, vol. 2, no. 1 (2007)

[7]应维华,朱丽娜,任建萍,邹铃;杭州市医患关系现状调查分析[J],健康研究,2010,30(4)

[8]《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医管发,[2010]20号;2010年2月23日

[9]周华,黄丕强,徐相瑞,赵珊;院前急救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0)

[10]王亚东,刘兰秋,彭迎春,关丽征,李航,吴优,陶丽丽,梁万年;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衔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12)

[11]范锦;谈如何促进院前急救发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5)

第5篇

挥别2008,这个给国人留下太多深刻印象的年度,有北京奥运会的辉煌,也有“5・12”汶川地震的沉重。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急诊医学工作者经受住了考验,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出色地做出了自己应有的奉献;《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也及时地进行了事件记载,完成了学术交流的任务,这些都让我们有更强的自信迎接2009年的曙光。

2008年,我们全心全意地履行着急诊医学担当的学术使命,记载发生在我国的重要的急诊医学事件。为保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圆满召开,《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从2007年就开始为北京奥运会急救医疗保障服务研究开辟学术交流平台,以集全国急诊医疗队伍的智慧全力支持北京奥运会医疗保障服务;在2008年的春天,当漫天冻雪阻拦迫切归家的脚步,春运期间大量旅客滞留在交通站点时,我们及时报道了湖南、广东等重灾区急救工作者如何克服恶劣天气,针对大量旅客滞留在拥挤的交通站点,我们的急诊医务工作者如何圆满完成急救医疗服务;在安徽阜阳发生手足口病疫情的时候,我们与疫情发生地的医疗人员、国家医疗指导组成员及时联络,刊登多篇指导性论文,并跟踪危重患儿治疗的深化研究;在令人痛心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在第一时间联系上参与地震灾区医疗救援的编委、医疗专家、可能参与灾区医疗救援的各省医疗队,达成组稿意向,从第6期杂志起连续刊出灾害医学的专栏,以突破传统医疗救援的视角,从伤病员创伤疾病的救治到心理健康的及时干预,从被困人员的救援到千万伤病员千里大转运,从单纯地考量灾区伤病员的救治效果到救灾人员的发病心理等多角度及时进行总结、探索。三聚氰胺奶粉致小儿尿路结石事件发生后,我们组织了5篇相关论文刊出,不仅有国内顶尖儿科专家(卫生部婴幼儿泌尿系结石诊疗专家组组长、北京儿童医院的沈颖副院长和湖南省儿童医院的祝益民院长)从儿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内科规范治疗的角度对三聚氰胺奶粉致小儿尿路结石进行理论指导,也有儿科第一线的医务人员从临床救治经验、特殊病例情况与国内急诊医学工作者进行交流。

有了广大读者、作者、编委的支持,编辑部同仁亦奋发努力,2008年,我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稳步上升。为了满足急诊医学学术交流的需求,我刊在连续多年扩充版面的同时,维持了发行价格不变,在编辑部内部充分发掘潜力,既满足了读者、作者的对杂志大信息量的要求,也极大地提高了期刊的编辑校对质量。为了提高审稿的效率,编辑部改善升级了“在线投稿、审稿系统”,将稿件的前期处理周期缩短了40%;中华急诊网(省略.cn)也在不断地充实、不断地更新,我们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学术的殿堂、医生的社区――一个集合了新闻、学术交流、继续教育、情感纽带的综合平台。在打造国内一流期刊的同时,我们也努力为急诊医学工作者搭建一个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为此,我们特别加强了的中文摘要撰写和英文摘要的翻译,努力将最好、最全面的我国急诊医学新技术、新发展展现在世界急救医学大舞台上。

时光飞逝,在广大读者、作者、专家的厚爱下,《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一步一个脚印地稳健发展着。有了大家的厚爱与支持,我们有信心,并有能力将杂志打造成国内医学期刊中的精品,将杂志营造成为热爱急诊医学的工作者的学习交流平台。我们殷切地希望,在2009年《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依然能够得到广大专家、同仁、读者更多的关注、支持与帮助。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事业有成;祝我们的学科、学会,与期刊蓬勃发展,成就辉煌。

第6篇

[论文摘要] 目的:总结54例四肢大血管损伤的急救与手术修复体会,旨在提高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54例四肢大血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男性48例,女性6例;致伤原因有冶金工业伤、交通伤和殴斗伤;其中36例共40条血管为部分断裂,18例18条血管完全断裂。结果:除1例血管吻合重建循环因并发血栓而二次手术取栓,其余肢体全部成活无肢残发生。结论: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正确的手术修复是治疗四肢大血管损伤的有效方法。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工业外伤和交通伤与日俱增,对四肢大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极为重要。笔者对双山医院1998~2008年收治的54例四肢大血管损伤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将院前急救与手术修复体会进行报道。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48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2岁。伤后距入院手术时间30 min~2 h,出血量300~1 500 ml。

1.2致伤原因

冶金工业创伤28例(高空坠落伤12例,撞击伤14例,钢片刺裂伤2例);交通伤18例;殴斗伤1例,自残伤1例。本组均为开放性损伤。

1.3损伤血管

肱动脉12例,肱静脉8例,肱动静脉4例,桡动脉4例,股动脉14例,股静脉5例,股动静脉3例,腘动脉3例,胫后动脉1例。

1.4血管损伤类型

血管完全断裂12例,血管部分断裂38例,血管缺损4例。

2方法与结果

2.1现场急救

伤肢包扎止血,静脉输液抗休克,搬运患者入院治疗。

2.2手术修复

血管吻合16例(包括4例血管自体移植),手术修补38例。结果1例股动脉损伤术后并发血栓,经二次手术取栓后血运正常,肢体功能恢复满意。本组无肢残发生,治愈率为100%。

3讨论与体会

3.1对四肢血管损伤的现场急救体会

笔者体会,四肢血管损伤(尤其是动脉)一经诊断,应尽快治疗,为能获得修复血管损伤的最佳时间,现场急救十分重要。四肢较大血管损伤,尤其是开放性损伤,伤口复杂,出血凶猛,患者极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和远端肢体缺血,如缺血时间长易继发筋膜间隔综合征(FCS),导致肌肉广泛坏死。故在现场急救时,医护人员要果断迅速,根据患者肢体损伤的部位和性质,选用毛巾、棉垫、止血带等物进行止血,与此同时打开1~2条静脉通道输液,补充血容量[1],简化程序,沿绿色急救通道以最快速度把患者送到手术室或ICU科,由上级医师或专门的血管外科医师进行后续治疗[4],这样对保护患者生命、保全肢体功能具有关键性作用。

3.2手术修复四肢大血管损伤体会

四肢大血管损伤的治疗主要是采用的手术修复,这对保护患者生命和保全肢体功能极为重要。血管损伤的处理原则,第一是止血挽救生命,第二是血管的重建修复,尽可能恢复受伤血管供血或回血,恢复肢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5],有学者报道在8 h内修复腘动脉损伤成功率为89%,证明了早期血管损伤的重要性,否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肢体血循重建的成功率将明显下降,各种合并症和肢残的发生也会明显增高。笔者体会,手术应在大量输血输液的同时进行,故要求备足充分的血液,特别是那些较大动脉出血非常凶猛,患者极易发生失血性休克,一旦血液供应不足,患者会发生死亡。此外,在探查四肢大血管损伤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快速吸引器的引导下进行,注意分清解剖层次,将损伤血管的远端阻断,有破口的血管迅速用手指或纱布压迫出血处[3],切勿盲目用血管钳止血,防止损伤周围的神经组织和肌腱。栾景源等[6]认为,清创时若急于求成盲目扩大清创范围,不利于保肢,故要求清创时不应过分追求彻底,对缺血、尚有生机的临界组织应尽量保留,经治疗后血液循环有可能恢复,这样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达到保肢、保功能的目的。关于对血管损伤的修复,笔者认为只要伤肢体有存活可能均应重建肢体血循环[2]。根据损伤情况进行血管修补、吻合、补片成型或搭桥重建,重要血管如髂动脉、腹动脉,必须进行重建[5]。笔者体会:对血管损伤周径<1/2者,可行裂伤外翻缝合(细小血管可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对完全断裂的血管可采用端端吻合术,如果损伤的血管缺损<2 cm或管壁纵形撕裂>3 cm,应考虑做自体静脉移植手术(多取大隐静脉)。值得提出的是,在进行血管修复或吻合手术时,一定要在无张力下进行,保证近端、远端血管通畅,为防止血栓发生,吻合前可向远端管腔内注射尿激酶等溶栓剂[6],常规做好预防性筋膜减压[7]。本组有1例股动脉损伤,手术修复后因张力大导致管腔狭窄而并发血栓,后经二次手术取栓,才获得治愈。此外在手术修复血管损伤中对发生的神经、肌腱、骨骼等损伤均应一期修复,以保证肢体的功能恢复。

当前由于微创技术的发展,对血管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方便,尤其血管闭合性损伤和深部血管损伤显露困难,周围脏器和神经易被损伤,以及难以控制和大出血等,采用介入治疗技术更具有微创、安全和迅速的优点[7]。如利用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股动脉、肱动脉由于外伤造成的血管内膜损伤后闭塞等,其疗效也都很好。

加强围术期管理是保证四肢大血管损伤手术修复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围术期管理是融麻醉、手术和术后护理等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参加救治的医护人员虽然自己的专业不同,但大家对患者抢救的目标却是一致的,尤其是术后护理十分关键,护理人员不仅认真完成临床各项护理工作,还要善于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如何振奋精神配合医生治疗,例如肢体的功能练习等。患者出院后还要坚持随访,指导康复练习,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血管损伤的救治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肢残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资料]

[1]杨铁成,兰学英,孙国荣,等.颈部大血管损伤的诊治体会[J].石家庄医专学报,1994,(1):5-6.

[2]张信英,杨群,尚剑,等.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的诊治[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662.

[3]马思星,冯昌宗,潘杨,等.血管损伤130例临床分析[G].第五届全国血管外科会议论文汇编,1999:42-43.

[4]黄建华,刘兴海,汤恢焕.医源性血管损伤的防治[G].第八届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357.

[5]肖占祥,吴昌雄,梁安林,等.血管损伤的外科处理[G].第八届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364-365.

第7篇

临床微生物学是一门较为前沿的学科,其涵盖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以及预防医学,同时临床微生物学还是检验医学发展的一个专业。临床微生物学需要微生物学医师与实验技术工作者进行联合工作,同时临床微生物学工作人员不但要完成实验室中的工作,而且还要完成与临床相关的一系列工作。文章将以临床微生物学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分析,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关键词:微生物学; 感染控制; 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34-02

1 微生物学与临床联系密切

目前,很多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医院感染的病原谱以及药敏谱均有一定的改变。在检验单上总会出现一些少见的微生物,药敏试验的手段、受试种类以及结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些临床医师很难掌握及使用临床微生物检验资料。针对这一情况,临床微生物工作人员与临床进行交流,解决医师在判读微生物检验及报告单时所存在的困难,让其了解正常菌群与感染菌之间的差别、少见菌或罕见菌的意义;培养阴性时的基本成因;药敏试验结果的硬性指标;个别耐药细菌的耐药性等。

一般的临床感染性疾病都会涉及到很多病原体,目前还没有一个单一的试验可以查出所有潜在病原体。所以,临床信息为选择试验方法的核心依据。医生在填写化验单时要写出关于病人的预测性诊断,这样可以方便实验人员选择最为有效的试验方法,同时还可以引导临床采集标本;在实验室测出实验结果时,我们一定要第一时间告知临床医生,这样临床医生可以重新拟定诊疗方法。

近年来外国很多医院都制定了临床微生物检验会诊以及咨询制度。这样可以在检验开始时检查出涂片所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检验医师和临床进行沟通,双方一起讨论涂片所存在的问题。

2 微生物学在病原学诊断中的作用

有效的标本采集是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这需要临床医生精准的采集可以体现感染部位的临床标本,利用容器、保护性拭子与培养基,防止标本因环境因素而死亡。

掌握体内正常菌群是细菌检验的先决条件,要掌握正常菌群的基本形状、种类以及分布,同时要了解致病菌和菌群失调症的基本知识,切勿把标本分离出来的细菌都当成致病菌,同时也不能忽视正常寄居菌所造成的内源性感染。

虽然现在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依然是病原学检测的硬性指标,不过这种“以活菌生长”为根本的常规的细菌学鉴定手段速度偏慢,同时还无法适应临床的实际需要,我们现在缺少以标本的直接检查,比如染色、形态、抗原检测、PCR以及16 SrRNA分析,要将侧重点放在快速诊断上。

尽可能将实验室参数有效的转化成有用的临床信息,病原微生物诊断参数要实行分层报告机制,也就是在得出涂片与培养阳性结果时第一时间作出报告。

临床微生物试验室一定要深化质量控制,确保不同标本的检验品质,为临床给出有效的依据,同时还要满足临床需要的检验项目。目前临床微生物室要按照实际情况加设检验内容,其中包括: 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学筛选以及半定量培养措施;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以及药敏试验; 寝袭性真菌的快速检测以及药敏试验;免疫抑制与器官移植病人特殊病原体测检。

3 总结

综上所述,影响临床微生物在感染控制中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如果走出实验室,那就要与临床之间保持良好的联系;做好一般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全面深化标本的培养阳性率,减少结果的报告时间,从根本提升检验结果和临床治疗结果的匹配性;要深化宣教,在医务工作者中普及临床微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同时对检验的结果给出科学的解释,辅助临床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 吕小林,曹先伟,廖晚珍,等.医院环境中曲霉菌监测及同源性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17(04):425-426.

[2] 索继江,陈世平,朱士俊,等.建立医院环境卫生微生物学检测标准中的问题及对策[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17(02):214-216.

[3] 张莉雅,张新玲,王惠芹,等.胸外科暴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调查分析[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13(05):498-503.

第8篇

为进一步抓好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20xx年血透室护理工作要以抓好护理质量为核心,围绕医院的发展规划,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质量、安全”,为工作重点的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制定20xx年护理质量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规范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1.根据卫生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xx版)》要求,结合我科实际情况,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流程,确保血液透析室工作正规化、规范化、常规化、制度化。

2.制定透析风险预案和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认真学习,使血透室护士都能熟练掌握。

3.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科室质控小组加大自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定期查找护理隐患并进行分析反馈,使各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透析时患者血液处于体外循环中,因此护理安全工作为重中之重。所以要求透析病人在透析过程中医生护士必须全程陪护,并且保证每个班次必须有两个护士在岗,相互检查,包括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机器设定的治疗参数是否准确、抗凝剂及其他药物的用量。密切观察患者透析中的病情变化,时时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透析不良反应,机器异常报警及穿刺部位渗血等情况并能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做好水处理机、透析机的日常清洁与消毒保养工作,做到医师护士技师随时沟通,保持机器正常安全运转,保证患者安全和高质量透析。

3.重视安全教育,组织学习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督促指导,检查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落实各岗位职责,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制度并演练常规应急预案的处理程序,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4.建立护理缺陷如实登记、报告制度和管理制度,对出现的护理缺陷分析发生原因,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讨论、学习,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上报护理部。护士长坚持严格督查各项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5.加强急救药械的管理工作,保证急救药械完好率100%。作到班班交接时认真核对、做到帐物相符,每周加强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护士长每周检查1—2次。

6.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抢救工作程序、抢救药品、抢救仪器的使用等内容的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和应用。

7.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及防范意识。

三、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范(20xx版)》,加强消毒隔离检查。

2.保持水处理、配液间、治疗室、透析室的清洁,每日按时消毒,做好水机、透析机的日常清洁与消毒保养工作。

3.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操作规程对透析用水、透析液定期检测并做好记录。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透析病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一人一床一用一更换执行率100%,透析消耗品、医疗废物按规定集中处置率100%。

四、加强护理人员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学习巩固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操作,同时还要宽视野、掌握先进技术、不断与其他医院同行进行交流,熟知血透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熟练掌握各机型操作与报警处理。

2.坚持每月在科内举办护理知识、新业务新技术、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

3.加强护理人员考试考核,要求理论考试合格率9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

4.鼓励护理人员参加自学、函授及各种学习班、研讨会,使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护理工作发展的新动态。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撰写论文,争取全科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论文1—2篇。

五、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宣教

1.对患者护理实行责任制,要求分管护士根据所管病人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并提供相关健康教育资料。

2.鼓励护士通过有趣、通俗易懂等各种不同形式向透析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

3.通过询问病人及家属、检查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度,评估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

六.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

1.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抓起,每份护理文书做到书写认真、及时、规范。

2.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记录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错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使护理文书标准化和规范化。

3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确保护理文书合格率100%。

七.工作量与经济指标

1.病人收容:增加20%。

2.治疗人次:增加20%

3.机器使用率:使用率保持在80%以上。

第9篇

一、进步服务质量,树立医院窗口形象

门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作为门急诊科的医务职员更是医院的一面镜子,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必须要有优质的服务质量。护理职员规范、得体的礼节对进步护理服务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培养*良好的职业形象,对门、急诊各护理岗位接待伤病员及来访者的服务礼节作了严格的规范,提倡起立服务、微笑服务、走动服务,陆续对我科*的个人礼节(行为举止、仪表姿态)、社交礼节、电话礼节、交*礼节、查房礼节等进行各种规范,并进行了严格的练习,随时讲评,定期评选,促进培训的深化,并纳进护理质控治理体系。例如接听电话,四部电话不管铃声何时响起,随时都能听到我科*耐心、礼貌的回答,而成了我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再如见到来访者*实行首问负责制一声您好、请问,接待伤病员“请坐”,在执行各项护理操纵中如对病人造成不便时必须先道歉等等,使规范的服务用语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巡诊*对侯诊病人进行健康指导及疾病宣教,以减轻患者因侯诊而产生的不耐烦情绪。经过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我科*仪表、仪容整洁,精神面貌好,在日常工作中*礼貌用语使用率进步,强化门、急诊*的形象、爱心意识,从而切实改善并进步了门急诊服务质量。

二、加强岗位培训,培养一流人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深进开展青年文明号工作的根本保证,门、急诊科护理任务重,医护职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为进步医护职业素质,抓好在职教育搞好岗位培训,进步急诊抢救配合能力,根据科室实际情况组织全科医护定期开展抢救技能配合的练习。组织全科*学习新仪器的使用;开展季节性常见疾病急救护理知识讲座;年初安排*到心电图室学习心电图,定期对我科10余种抢救仪器、设备使用、急救的六大技术进行练习考核,编辑急救护理手册,利用晨*、护理教学查房进行理论知识和急诊抢救程序的温习,并制定同一的规划,按不同层次、不同职称,从理论知识、技术操纵、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要求,定期考核,达到高水平相应职称标准。使*有良好的应急心理和业务素质预备,目前,全科医护急诊意识增强,应激能力强,是九二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部分*已经把握了多项高难度的护理技能操纵,如气管插管术、心电图知识、电除颤术,中心静脉置管术、股静脉穿刺术等护理操纵。使医护配合上一个新台阶,更重要的是进步临床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科室大部份医护职员学习积极性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参加护理大专自学考试,已毕业2名。

三、用辛勤的汗水,让生命之树常绿

1、门、急诊科担负着门诊.急诊病人的诊治.收留.体检外,还承担着院前急救.意外灾难性事故的抢救及120、122的出诊工作,医护工作任务重,综合素质要求高,面对众多的门诊.急危重患者,门急诊科*从不叫苦叫累,任劳任怨的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主任、*长带领大家经常加班加点,利用业余时间在短时间内把握急诊科各种抢救器材的使用,为进步急诊抢救成功率,组织全科医务职员每星期进行业务学习,并请相关科室专家来我科进行专科疾病知识讲座,开展各项急救技术练习(院前急救、除颤术、心肺复苏术、洗胃术、急救四大技术、大批伤员来院时的抢救流程),全面考核抢救室各种监护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求急诊科全体医务职员熟练使用呼吸机、监护仪、洗胃机、除颤仪、萨博机等,并留意仪器保养,把握急救药物的使用,在8小时以外时间,经常可以见到急诊科灯火通明,那都是全科医务职员为了更好地为伤病员服务而苦练技术,在今年5次大批量伤员的急救中,全体医务职员都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进抢救中,全科16名医务职员在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往科室参加抢救,从夜班下来的、在家休息的,带病的,她们忘记了劳累和病痛、忘记了饥饿,没有任何怨言,经常用柔弱的双手扶平病人的伤痛,她们最喜欢的一首诗就是我是*:我是*,我是茫茫大海上一缕柔柔的海风,当你生命的小船颠跛在不平的波浪中,我愿轻轻的、轻轻的吹你走向正常的航程,我是*、我是无垠大地上一束大阳的光影、当你生命的脚步蹒跚在泥泞的沼泽里、我愿偷偷的、偷偷的扶你走向正常的航程。

2、抗击非典的日子里,门、急诊医务职员直面“非典”病毒的袭击,不顾个人安危,以高度的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无私的奉献,全力以赴地做好防非典工作,以无私无畏的精神与辛劳的汗水,谱写了“救死扶伤”的新篇章。使我市无一例非典病人

3、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助万家活动:导诊*对行动不便、老年、小孩、残疾、孕妇等患者实行全程陪同就诊。先后多次下医疗队为官兵及老干部体检、送医、送药,免费到贫困地区义诊,多次到社区开展健康指导及疾病宣教工作,免费为孤儿院送医送药。

四、加强组织领导、争创一流治理

1、创建青年文明号工作需要同一思想熟悉,增强创建意识,才能保证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急诊科在科主任、*长密切配合下,对门诊、急诊全科医疗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协调好院里各部分、各临床科室与科室的关系,使门、急诊科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较好地完成上级赋与的各项门诊、体检、急诊抢救、“122”出诊、急诊病区各项医疗、护理工作任务,向主任除了每周3天门诊外,还担负着体检、下医疗队、首长巡诊工作,*长在工作中严把护理质量关,应用分享式的治理模式进步护理治理质量,做到层层控制、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曾多次带病上班。另外,不管是凌晨或深夜,只要抢救病人,总能看到主任、*长穿梭在抢救第一线的身影。

2、完善的规章制度促使我科全体医务职员能够严格按章办事、有章可循,在急诊科成立之初,科室领导便对各项制度进行严格的规定,并实行严厉的赏罚措施,例如接听急救电话,电话铃响不超过两声,出诊速度不超过2分钟;付班*24小时在科室待命、应急班*24小时在医院待命、本科室医生、*离开医院必须留下联系方式给科室或向科室领导请假;对成批接收的伤病员、危重病员的抢救,全科医生、*在接到联络信号后,必须在5分钟内赶到急诊科参加抢救工作,由于急救工作出色,今年被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政府评为“122”急救中心先进单位,科室的先进事迹多次在闽北日报、广播电视报、南平电视台等媒体上报导。一年来门、急诊科深进开展青年文明号活动,圆满、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科室职员、物品、车辆安全,无医疗事故发生。

五、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优质服务

第10篇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胆石症患者共108例,其中男47例,女61例;最大年龄86岁,平均76±3.23岁;行胆囊切除74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34例。

临床特点:伴高血压20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心脏病15例,糖尿病16例,并发症占61.1%。

结果

108例患者均在术后7~14天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

护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和家属担心病人年龄大,怕疼痛、意外,怕下不了手术台。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向家属和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耐心、细致地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让相同手术、年龄相当的患者现身说法。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告诉患者手术是在充分麻醉下进行的,手术中不会引起疼痛,术后还可留置自控镇痛泵,以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手术。②术前检查:大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心、肺等重要脏器疾患,且年龄均在70岁以上,故术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除一般手术所需的检查外,要增加肺通气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术前应用长效口服药或静脉应用硝酸甘油﹑硝普钠等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前应用胰岛控制血糖水平,使之空腹状态下<10mmol/L。支气管炎的患者术前要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以免术后咳嗽影响伤口愈合。③手术前1日的准备:根据医嘱做好备皮、药敏试验、必要时配血,教会病人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练习在床上大小便,告诉病人禁饮食的时间。根据医嘱晚9时给予通便灌肠1次,并注意观察灌肠后的效果。注意病人的睡眠情况,必要时使用催眠镇定药,保证患者的休息,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④手术当日的护理:术晨测量病人的体温及血压,根据医嘱留置尿管,需要时留置胃管,注意插管过程中病人的反应,确保胃管留置在胃内。根据医嘱给术前用药,将患者安全交于手术室人员。

术后护理: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采取不同的麻醉常规护理,给予多参数监护及氧气吸入,根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流量,选用面罩或鼻塞给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0.5~1小时记录1次。观察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输液速度不宜过快,对糖尿病病人注意血糖监测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血压高的患者有要用硝酸甘油控制血压。术后卧位:硬膜外麻醉后去枕平卧6小时,全麻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待血压平稳后均可采用半坐卧位,既有利于呼吸,又利于腹腔的引流,减轻腹部伤口缝合处的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伤口愈合。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地咳嗽、咳痰。取半坐卧位,用双手按住患者的伤口,让患者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屏气3~5秒,然后慢慢呼气且尽量呼尽,第2次吸气后,屏住呼吸用力从胸部咳出,进行短促有力的咳嗽[3]。术后活动术后当日可让患者床上活动,四肢做屈伸运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2天可根据情况下床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不能下床者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压疮的发生。饮食的护理:术后肠蠕动恢复后,可进低脂全流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术后早期若病人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增多,每小时超过100ml持续3小时以上,或病人出现腹胀伴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表现时,提示病人可能有腹腔内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急救和护理。胆瘘的观察加强观察,包括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术后出现发热、腹胀、腹痛或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胆汁样液体等,应警惕胆瘘的可能。及时处理胆瘘,一旦发现胆瘘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进行相应处理。②感染的预防和护理:遵医嘱术后静滴抗生素。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清洁、消毒腹壁引流管周围皮肤,并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局部干燥,防止胆汁浸润皮肤而引起炎症反应。加强引流管的护理,每日更换引流袋,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引流通畅,避免“T”管扭曲、受压和滑脱,以免胆汁引流不畅,胆管内压力升高而致胆汁渗漏和腹腔内感染。

出院指导:责任护士于病人出院当日做详细出院指导,如饮食、活动等等,对带T管的病人要详细交代“T”管的自护方法及夹管的时间,并告知夹管后如有发热、腹痛、黄疸或腹胀不适应立即停止夹管,及时就诊。

胆总管探查是治疗有症状的胆石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提高老年病人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痛苦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文.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08.

2王巍.80岁以上老年胆道疾病治疗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2):82-84.

3冯梅.病人标准护理计划(外科分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

第11篇

消化内镜中心信息系统( endoscopy information sytem, EIS),是内镜中心的医疗信息系统,同时是具有管理科内所有患者资料和科室日常工作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也是高水平、高效率进行科研、教学、学术交流,全面提高科室医疗水平的现代化信息平台。建设起完善的全科网络化EIS系统以促进数字医疗、数字医院的发展和建设。

EIS首先是以医疗和患者为中心的信息系统 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实施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医院作为医生知识性劳动、患者资料宝贵、信息附加值高的行业,对信息化的专业性要求更高,信息化的建设更能发挥重要的作用。EIS作为消化内镜中心的医疗信息系统,还有其自身独有的一些特点。第一,医疗信息种类多,除了患者病历的文字信息外还有内镜图像、X线图像和超声图像等;第二,诊断和治疗相结合,医生需要的技术全面,相关的信息量大;第三,患者量大,并且是实时操作,检查结束后马上出报告,要求处理信息的速度快;第四,患者信息的保存时间长,需要长时间的随访。要求EIS必须具有连接各种设备实现数字化、处理速度快、信息全、存储量大、图像和文字一体化、检索统计功能完善的各项功能。

(1) 登记工作站 用以登记病人的检查申请,将病人的自然信息、门诊信息等病历首页登录到服务器上的病案数据库。

(2)影像工作站 同电镜、x线、DSA机、彩超机连接,根据所做检查的病人到病案数据库上提取相应的病历首页,在检查治疗后将病人的影像和诊疗报告存人到此病人的病历内页,并同时将诊断报告和图像一体打印出来。影像工作站可选动态电影功能。

(3)医生工作站 每个医生工作站可浏览 相关病人的各种检查信息、诊断信息、治疗信息、影像等,方便地进行临床、科研、教学和学术研究。

(4)主任工作站 可以对科室以往历 史和现在进行的工作进行全面的统计和管理,包括对病案报告的审核、对影像的处理和调阅、对科室人员工作量情况、对科室经济核算效益情况、对全科患者情况的总体了解与医疗质量的控制等等都可以方便、快捷、随时地操作使用所有的资料。

所有资料都可刻成光盘保存和交流。所有资料(文字、图片、电影片段)都可通过POWER.POINT、WORD、EXCEL做多媒体幻灯、图谱,用于科研、出书和写论文。

这样,内镜中心就在服务器上建立了一个数字病案库,做到病案资料的共享,同时可连入医院的HIS(医院信息系统),将中心的局域网纳人医院的大的信息网,使病案资料全院共享,两套系统可以互相读取收费和病历等信息。

选择个长期的、有实力的专业EIS提供与服务商十分重要。一个好的EIS产品,其功能和价值是十分强大的,它对医疗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贡献。在临床方面,建立完善规范的图文影像医疗信息库(动态),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图文一体报告。在科研方面,可省力快捷地对所积累的大量病例资源,以科研为目的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和归纳,高水平、高效率地写论文或出书,为教学提供庞大的资料库,增强病案教学实效,打印典型病例或手术过程图谱。在学术交流方面,所有的病历索材都可即刻检索调出;可以实现动态电影回放,用于大会交流和讨论。在管理方面,优质高效低耗,提高了科室整体管理水平。在共享方面,科内、院内实现医疗信息快捷全面的共享利用。与HIS融合或通过WEB方式浏览在远程医疗方面,医院一医院,科室一科室,医生一医生都能进行远程医疗。在病源资源方面,病源就是资源,就是效益。

其次EIS是电子病历的组成部分 EIS病案库的自动管理中,同时具有合并病历和转移病历等功能。因此既可十分方便地查看同一患者所有的检查和治疗的相关图文影像信息记录,也可按病种、医师、诊疗种类、患者性别/年龄、某一时间段内等任一诊疗内容提取相关病案。这样,整个内镜中心的病案管理实现了符合现行医院病案管理标准的多路径现代化、自动化的管理,是当今内镜中心病案管理的最高水平。

EIS包括了所有检查和治疗患者的完整资料,既有文字信息也有图像信息;同时在EIS中能够快速实现多种选择项目的计算机在线检索,这对于日常医疗工作和日后的统计分析都是以往手工和纸质病历方式所不可想像的。另外,因为在EIS中所有的资料都是数字文件,使得医生能够高效快捷地共享使用,彻底进人到更高层面的研究和创新工作中,完成以往无法承担的项目。

EIS又能提高管理的深度。由于拥有了更为详细准确的病人信息,许多手工达不到的管理内容可以实现。比如,通过电子病案系统可以随时进行单病种质量的效益分析,以更加量化的方式来考核科室。同时也提高了工作质量,虽然计算机不能取代医生做出判断,但却可以发挥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为分析病情和诊断过程来提供充分有效的信息,辅助医生作出判断。这方面的服务包括:同类疾病的病案查阅,能帮助医生选择最佳医疗方案;智能知识库,辅助医生确立医疗方案;另外,EIS 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发现、纠正错误的能力,将医务人员引向规范化,并且为科研、教学服务,不仅使医务人员能对医疗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也为他们处理医疗信息提供了大量的实用工具与技术。

目前EIS与HIS集成首先要达到的目标是:①数字化申请,即门诊和住院医生直接通过连在网络上的医生工作站向内镜中心发送检查申请,内镜中心根据工作安排进行预约并核算出基本检查/治疗费返回给申请医生处要求患者交费或划账;对于在检查中发生的附加费用就地登录到HIS费用中。②发放数字化报告,即将内镜中心完成的检查/治疗结果与报告和图像通过网络传回到申请医生的工作站上,以备医生调阅。其中各级医生都只能根据自已的权限和密码查看相应的患者信息。

将来进步集成到全国的医疗保健网络中心;建立医疗急救卡服务系统、病人病历数据库以及全民医疗保健数据库;建立急救中心管理系统/医务咨询系统、医用信息及查询系统;建立远程医疗、远程诊断系统。开发为领导提供智力支持、宏观分析预测的智能化、决策科学化的服务系统。这也是我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建设的长远目标。

再次,EIS必须与全院管理和医疗信息系统互联与共享

在医院患者从进人门(急)诊起到最终出院(或在门诊继续治疗),其受到的服务都是围绕着患者及所患疾病的医疗活动来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各个部门及其工作,如门诊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保障科室、治疗管理、经营管理、信息统计等都是一个整体,协同为恢复患者健康这个总目标而努力。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数据采集、传递、加工处理及利用的过程。对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进行集成处理,可使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活动总体功效达到相对最优化。

由于医院里各个科室的医疗工作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建立不同用途的信息系统。但现实中并非一次把所有的系统都建立起来,而是一个一个相互独立地建立大多数的系统。如果这些众多的信息系统不能信息共享,那将是功能有限的信息孤岛。只有将各系统互相集成起来,才能实现有效的信息通信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威力。

EIS属于科室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着眼于消化科和内镜诊疗中心的医疗和管理。同样,其他科室也有属于自己科室的信息系统,如PACS、RIS等,而整个医院也有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即HIS系统。这些系统的应用对象、目的不同。如面向病人的,要通过收集和分析病人就诊信息,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病范围有多大,是否是大规模流行,帮助医生辅助治疗,缩短治疗周期,尽快解除病人的疾苦;而面向医务工作者的,医务工作者通过对治疗信息的管理,能够积累经验和能力,形成医院的专家系统、诊断系统,以便更好、更快地服务于大多数的系统。必须管理好三个流向的信息内容。三个流向:病人流(以病人为主体)、药品流(以药品管理为主体)、诊断流(以医务工作者诊断技术为主体)。病人流:通过病人,可以了解病因、易患年龄、遗传性、地区性、季节性、有无传染性以及病人区域的环境、空气和饮食等信息。药品流:通过对药品的管理,一方面直接加强了医院的效益管理,并能间接反映出整个医院的诊断水平和医院的规模等,另一方面通过药品的使用,可以了解药品的功效、不良反应、需求,进而了解目前药品需求量大的主要是哪些病等各种情况。诊断流:通过对医务工作者诊断技术信息的分析研究既能帮助医务工作者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也能检查和监督诊断过程的全部情况,优化诊断技术.降低误诊率,为病人和医务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第12篇

一、加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尤其是急救技术、专科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更好地开展临床护理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按护理部计划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引导、关爱、支持、帮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制定出专科理论、法律、法规、核心制度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月组织考试、考核2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考试,要求讲究实效、实用。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21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工作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一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5、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6、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士长经常深入病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三级考评制度质控护士—护士长—出院病历终末,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持续改进,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 ,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五、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1、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2、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通过与住院病人的交谈,出院留言、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六、 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1、指定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2、护士长为总带教老师,护士长首日负责制,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护理查房,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核。护士长安排一次法律、法规讲座。

3、增强科研意识,每人论文1-2篇,力争年开展新技术项目1项。

七、培养护士经营意识,认真执行物价收费标准,善于进行成本效益核算,降低医疗成本,节约不必要的开支,保证资源有效合理配置。

住院病人费用每日公式制,出院病人费用清查签单制。

八、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坚持质量就是效益的原则,重视质量监控,强化量化管理,保证护理工作处于良性运作状态。

九、打破奖金发放的大锅饭,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奖优惩劣。

十、不断加强医护,护患沟通、联系、协作,增进协调,处理好人际、科际关系。为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提供有力的契机。定期反馈评价临床工作,持续改进使治疗与护理工作能有计划,按质按量完成。

十一、加强人性化服务,创立温馨病房,营造患者满意科室。

十二、抓好护士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增强科研意识,不断探索进取。

十三、护士年内1-2篇论文 .十四、重视护理临床带教,并将护理查房典型病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十五、厉行节约,勤俭持家,做好科室的经济核算。遵守国家物价收费标准。

十六、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法律知识教育,不定期考核,增强法律意识,以法服务病人,以法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