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2-04-28 16:47: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班音乐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班音乐教案

第1篇

小班手工剪纸教案:《苹果》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使用剪刀,提高手指的灵活性。

2、通过实践掌握苹果的剪法,并会熟练运用对称方法剪对称苹果。

3、培养幼儿对剪纸艺术的喜爱之情。

活动过程:

1、趣味导入,观察特征。

欣赏儿歌《水果歌》

小朋友们在歌中听到了什么?

各种水果(苹果、橘子、西瓜…)

水果既好吃又有营养,小朋友一定有自己最喜爱的,谁能向大家介绍下它的外形特征?

3、欣赏范作,激发幼儿剪纸兴趣。

欣赏教师范作,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4、教师演示。

教师总结并演示剪苹果,从苹果的剪裁上引出对称剪法,加以强调。

5、幼儿动手实践,分组比赛。

教师在黑板贴上4个水果篮,分小组比赛哪篮的苹果又多又漂亮。

6、欣赏作品。

每组讨论后派代表分析优劣,谈谈喜欢那个篮,为什么。

7、结束

小朋友,你们看到这么多苹果,心里感觉怎么样?(高兴)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体验一下喜悦的心情吧!教师和幼儿随着音乐快乐互动结束。

小班手工剪纸教案:《窗花》

活动目标:

1、学习剪窗花技能,发展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2、学习合作组画,感受疏密、高矮、前后排列对比的美。

活动准备:

多色蜡光纸和普通纸、剪刀、胶水、蜡笔、每组一张大白纸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桌面材料和工具,明确剪窗花的活动内容。

2、教师示范:

(1)把大方纸变成多层三角形。

(2)找准中心点,剪成花瓣形。

(3)用剪刀在三角两边剪出“小嘴”、“小洞”、“小缝”。

3、让幼儿取出白纸练习剪窗花。

4、幼儿自取蜡光纸剪花朵,提醒幼儿要拿紧中心点。

5、幼儿围在桌子自由走动粘帖纸花,然后用蜡笔或油画棒添画茎和叶。

6、展示幼儿作品,可引导幼儿互相评议,从中寻找疏密、上下、对称不对称等表现手法。

7、幼儿可根据需要修改作品,教师帮幼儿展示作品。

8、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小班手工剪纸教案:《绿精灵》

活动目标

学会剪小蜜蜂的制作流程。

通过动手制作提高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绿色的彩纸数张。

剪刀、铅笔、橡皮。

《小蜜蜂》儿歌。

活动过程

一、《小蜜蜂》儿歌

1、嘘!小朋友们快听有嗡嗡的声音,猜出是谁在叫了么?

2、原来是蜜蜂精灵,我们来一起边唱边跳吧!

3、刚才我们跳舞的时候,蜜蜂精灵在我耳边说了一个愿望,你们想知道愿望是什么吗?

4、蜜蜂精灵希望有好多的蜜蜂精灵陪它玩耍,想想我们都有好多的伙伴,蜜蜂精灵就自己一个人多孤单啊!

5、喜欢助人为乐的才是好孩子,我们都是好孩子一起来帮帮蜜蜂精灵吧!

二、学剪小蜜蜂

1、我们来用彩纸剪出更多的蜜蜂精灵,这样它就不会再孤单了。

2、现在小朋友们来跟老师一起学剪小蜜蜂好不好?

3、我们把手里正方形的彩纸对折,用简笔画出小蜜蜂的外形,画阴影的部分要剪掉。

4、画好后,拿起剪刀把画阴影的部分剪掉,剪完后展开,蜜蜂精灵就完成了。

5、制作完成的小朋友把你们手中的蜜蜂精灵举起来。

三、小结

1、我们现在来看看谁剪的最好?谁的蜜蜂精灵最漂亮?

2、教师点评。

第2篇

通过研究方案的讨论与学习、组织教师赴外地参观学习、简报学习、教科研知识讲座以及小班年段科技教育观摩等一系列活动,使教师们对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有所认识,科技教育的一些基础观念有所了解,同时教学理念有所改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观念上,能逐渐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幼儿被动模仿为主动发现,让幼儿用自己的各种感观去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发现问题。如在最近的上次的科技观摩活动中,通过认真的听课、评课活动,有了一些新的教育观的产生。比如说,认为在观察活动中,不应对幼儿有太多了框定,而是应该让他们自由、开放地进行观察,这样他们的兴趣会更浓厚与持久,观察也会细致深入,语言也更完整流畅;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观念的碰撞,有时新旧观念的碰撞,有时是新的教学观念

产生时所必然面临的分歧和困惑。如以新的观念实施教学时,碰到一些具体的例子该怎么做(例“蜗牛有没有脖子”)。

2.环境设置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科技特色。自然角种植区比较丰富,并注重幼儿的参与性,而不仅仅是摆设。如早上让小朋友一起给植物浇浇水,跟小朋友一起探讨有关种植的问题(王利平)。

逐渐开始重视科学过程的记录。如中四班的种子成长记录,中一班的记录“磁铁的好朋友”(蒋芳英)等。

3.学科内容的选择与教案的设计上面也体现了科技教育的倾向。很多老师在选择内容时都比较重视科技内容的渗透。本周小班有一个音乐活动设计“小乐队”,让幼儿用筷子在各种不种材质的物体上敲敲打打,感受不同的音色。中班的“各种品牌的汽车”教育。在教具的使用上,更多的选择了一些标本,实物(这个学期里科学室发现室的一些教具

使用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借助放大镜等手段,以供科学的观察。

另外,教师开始注重自身的积累与学习,平常有很多教师在翻阅一些关于科技教育的资料,寻找好的教材;积极参加科研的意识也大大增强。使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兴趣,以及语言描述能力都有所提高。对我园的教育声誉也有比较大的提升作用。

二、存在问题和疑惑。

1.科学区的问题。由于没有系统的计划与设计,使得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与活动组织缺乏系统性。也缺乏投放材料与幼儿年龄的相关性,显得较为盲目。

2.由于没有明确的规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科技教育环境的继续创设。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块内容。

首先要营造和谐、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精神环境是幼儿进行科技探索的前提,幼儿在和谐、宽松的环境氛围里,在心理上有安全,能使他们集中精力去尝试探索。因此,我们提倡为幼儿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环境和教育氛围。如:在活动中经常给予幼儿“你试试看”、“你能行”等语言鼓励;以于追根究底的幼儿表示极大的耐心,认真解答幼儿

的提问;在操作活动中,有的幼儿由于想探索或是好奇“弄坏”材料,教师反而给予支持和鼓励,使幼儿产生自信、主动、积极的情绪。

物质环境包括:

(大环境的改造)

?墙面布置。体现墙面布置的科技性。“问题树”。“今日气象”。尽量少一些纯装饰性的墙面。

?科学角。内容安排、材料投放、如何与主题教学相结合?(黄燕虹)

?信息交流板。可以是某一个教育主题下的一些活动开展情况的展现。

?走廊空间。“家乡的变化”。

2.一日生活中的科技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问题谈话。“叮当门开了”,“小问号时间”。

?看科技知识碟片(下学期能够每周定下一至二个时间段放一些与科技相关的碟片)。

?随机科技教育(散步时看看云,户外游戏时感受夏天、观察植物等)。

3.学科渗透方法形成规章。

规定每一个年段每一门学科在一个月内至少应有几个科技渗透的内容。

?大班语言每月至少两个活动是关于科技教育的内容或者有内容的渗透(可从教育内容上,教育组织形式上,能力培养上去体现)。中班语言每月一次。小班语言不作要求。

?大班计算也是每月三个活动体现了渗透。中、小班每月二个。

?大班美术每月三个。中班二个,小班一个。

?大班音乐每月二个。中、小班每月一个。

?大班、中班、小班体育每月一个。

(在实施中遇到问题可以进行调整。)

4.每一个教研组在一个学期内要进行一次科技渗透研讨活动,教研组研讨活动可结合科技主题进行。每学期一次科技观摩汇报活动。

5.在科技教育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可以搞一些较大型的活动。比如说,科技成果汇报周。

6.做好教师科技教育的后备工作。(买一个碟机、阅览室、资料提供等等。)

7.有关科技教育的家长工作全面铺开。

8.继续进行科技教育的理论学习。制作标本。善于收集。

9.在专家指导下制订好评价方案。

《渗透于各学科领域的幼儿科技启蒙教育研究》孙水芹

《记录在科学区活动中的作用研究》蒋芳英

《幼儿情绪调控教育研究》杨招娣

《通过音乐艺术领域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探索研究》黄芳

第3篇

自己跟据教案写,可以先写

一、说活动教材,就是你对这个《谁松的土》的理解,我么有接触过这个教案,所以不知道是不是语言课,你可以根据语言啊,游戏啊,什么的来写你的设计意图

二、说活动目标,你确立目标是为了什么,知识技能,情感的目标分析

三、说活动准备,你为什么要这样准备

四、说活动过程,即你上课的过程,可以这样子写,环节、具体内容、分析、目标的达成

五、活动延伸

最后写活动特色

《谁松的土》说课稿

一、说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引导幼儿发现许多东西都需要泥土,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帮助幼儿初步了解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二、说活动准备

1. 为幼儿提供有关蚯蚓的多媒体课件,丰富有关蚯蚓的知识。

2.给幼儿讲述有关蚯蚓的故事,帮助幼儿了解蚯蚓的作用。

三、活动过程

1、过幼儿观看图片,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哪些东西需要泥土?还知道泥土有什么?小结:泥土的用处真大,泥土是我们的好朋友。

2、启发幼儿交流:哪些东西离不开泥土?泥土里有什么?(泥土里有小虫,有小石子,有蚯蚓,花、草、树……离不开土。)

3、组织谈话:(1) 蚯蚓张的什么样?它生活在什么地方?(2) 你在哪里见过蚯蚓?

4、欣赏故事《谁松的土》,向幼儿介绍泥土对于动植物和人类的重要作用。

5、听音乐创造性的表现蚯蚓的生活习性。(1)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学小蚯蚓爬、吃东西、松土、晒太阳等动作。(2)如果你是一条小蚯蚓,你会做什么?

6、学习儿歌《小蚯蚓》,激发幼儿爱护泥土、关爱泥土中的动植物的情感:

(1) 如果没有土,树、花、草、小蚂蚁、小蝴蝶会怎么样呢?(2) 如果没有这些动植物,泥土会高兴吗?活动延伸:启发幼儿思考泥土有好朋友,自己也应给和好朋友欢乐相处。雨后,带领幼儿在幼儿园的草地上边寻找并观察蚯蚓。

小班语言《谁最羞》说课稿

一、 说设计意图

小班的年龄都处于3~4岁之间,这个时期,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明显改善,感知觉也逐渐趋向完善,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其思维也是在直接感知和具体行动中进行的,较多依赖于生动、鲜明的形象去认识和理解事物。这个教学内容是通过对儿歌的感知和理解,让幼儿来感受诗歌中天真活泼的情趣,从而激发幼儿有朗诵儿歌的兴趣。

此教材富有形象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知识经验,而小班幼儿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并对小动物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本内容在小班教学是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 ,所以我选了这个内容,以促进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说活动目标及其重难点解决策略

1. 感知小鸭、小鱼、小鸟的行走方式,乐意学习儿歌。

2. 学习儿歌《谁最羞》,体验小袋鼠的羞的心理。

3、知道要自己走路,不要大人抱。

重点:感知小鸭、小鱼、小鸟的行走方式,乐意学习儿歌。

解决策略:结构图能帮助幼儿直观的感知儿歌中的动物形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难点:了解小袋鼠的羞是难为情。

解决策略:小班的幼儿也有自己的是非观念,能简单判断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在出示图片袋鼠妈妈抱着小袋鼠的时候,自然而然想到要妈妈抱石难为情的,并在理解难为情的情况下,教师再说一个好听的字“羞”,让幼儿对羞产生的深刻的理解。 活动准备: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教学结构图,PPT(一些自己走路的乖孩子),音乐《乖孩子》

三、说活动流程

1、 感知图谱,认识动物。

出示小鸭、小鱼、小鸟,使幼儿对这些小动物产生兴趣。

2、 分析图谱,理解儿歌。

观察小鸭和鸭妈妈;观察小鱼和鱼妈妈;观察小鸟和鸟妈妈;最后出示小袋鼠和袋鼠妈妈。图谱的出示,教师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幼儿理解整个图谱说的是什么事。

3、 学念儿歌,深化情感体验。

(1).看图完整欣赏儿歌。

教师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2).看图完整学念儿歌。

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念儿歌并做动作。

(3).小结:鼓励小袋鼠自己独立行走,不要大人抱。

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幼儿劝解小袋鼠自己行走,不要妈妈抱。

4、 再次深化情感体验。

最后以PPT的形式播放一些平时幼儿园放学回家自己走,不要大人抱的乖孩子,并用背景音乐《乖孩子》。

小班社会活动课《我的标记朋友》说课稿

一、设计思想:通过认识标志及自己的名字来代表自己的物品。

二、目的要求:

1、认识和喜欢自己喜欢的标志和名字,能最快的找到它。

2、能将标志贴在自己的物品上。

三、重点难点:物品与标志一一对应。

四、教 法:游戏法、观察法、操作法、讲解法

五、活动准备:各种卡通标志和全班幼儿的名字。

六、活动过程:

㈠开始部分

导入,游戏“一朵大花”玩法大家一起念儿歌,将大花送给小朋友,熟悉和认识全班小朋友。“大红花,真美丽,我把花儿送给你”念完儿歌花送到谁的手里,谁就起来说出自己的名字,全班幼儿以掌声鼓励,游戏继续。反复游戏。㈡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自己选择自己的标志。

老师:你喜欢和哪个标志做朋友?

教师出示展板上的小贴画,让幼儿认领标志。

出示美羊羊的标志,问这是什么标志?

幼儿:美羊羊

kt猫的标志,问这是什么标志?

幼儿:kt猫

2、认识自己的名字

老师把名字贴在标志上,让幼儿认标志,学认名字。请大家看我们班的班级名单,能从中找出自己的名字。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标志的名称和特点

老师问一个小朋友,你的标志朋友叫什么?

幼儿:美羊羊、海绵宝宝

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它是美美的

4、引导幼儿将标志贴在属于自己的物品上

如:彩笔上、杯子上、橱子上、毛巾架上以后这就是自己的物品了。㈢ 结束部分

手指律动《找朋友》让幼儿在歌曲中结束此活动。

第4篇

从幼儿特点来看。蒙氏班的幼儿比普通班略少,一共二十名。其中男生十四名,女生六名,男女生比例接近2﹕1。年龄平均在2周岁半左右,均为独生子女。 开学前,我们到每位幼儿家中进行了入学前的家访。初步了解到了幼儿的基本生活习惯,如进餐习惯、午睡习惯、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等。通过家访,我们还了解到吴亦尘小朋友有很强的秩序感;蔡思睿小朋友开朗大方;胡逸轩小朋友热情、活泼;滕畅小朋友动作灵敏;陈垚垚小朋友喜欢表演。总之,各有特色。 本学期,我班将主要以保育为重点。首要工作是保证幼儿在身体健康上能得到很好的照顾。以此为基础,逐步训练幼儿的常规,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做。

二、本学期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根据20XX年9月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实践目标。我们将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五大领域中展示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纲要》明确了师生间应当建立的一种新型的和谐关系,形成一种平行的,双向的,互相支持的合作者的关系。即一种民主平等的思想。其思想以教师的亲和力为核心。亲和力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只有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亲密合作者,教师才能真正尊重孩子,才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二)领域目标 语言领域:

1、喜欢听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熟悉的谈话、故事、儿歌等。能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并能够按指令做出正确的行动。

2、学习普通话,乐意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与需求。

3、喜欢看图片、图书,并随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学习跟念儿歌。

健康领域:

1、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情绪基本愉快。

2、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独立喝水、进餐、洗手、入厕、自然入睡。能配合成人穿脱衣、裤、鞋。

3、愿意接受健康检查,能听从成人有关安全和卫生的提示。

4、能随意活动身体,并愿意跟随老师参加体育活动。

科学领域:

1、在成人引导下注意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物

2、学习用多种感官感知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尝试觉察其声响、颜色、形状等的明显特征。

3、愿意亲近花草树木和小动物,接触水、沙、石等自然物。

社会领域:

1、愿意上幼儿园,愿意亲近老师或熟悉的成人。

2、能够跟随老师参加集体活动,乐意和同伴一起游戏。尝试与喜欢的同伴分享事物和玩具,体验其中的快乐

3、能觉察自己和他人明显的情绪表现。在成人提醒下乐意招呼他人,并进行简单的应答。

4、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班级名称。

5、学习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简单的规则。

艺术领域:

1、在成人的引导下,能逐渐注意和亲近周围环境中色彩鲜艳、造型有趣、声音悦耳的事物。喜欢听熟悉的音乐,看漂亮有趣的画面和物体。并产生愉悦的情绪。

2、喜欢摆弄简单的美术工具和材料,乐意参加涂画、撕画、搓捏等活动。

3、乐意听音乐。能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喜欢跟老师愉快地唱歌、跳舞、敲打会发生的器具。

德育领域:

1、在集体生活中情绪愉快。

2、乐意和小朋友一同游戏,不独占玩具。

3、爱父母、爱老师,知道听他们的话,不挑食,不任意发脾气。

4、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分享,有同情心。

5、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自豪。

三、实施策略 工作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考虑教学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幼儿学习情况,选择指定良好的工作措施至关重要: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肯定鼓励幼儿,耐心地引导幼儿驻足于课堂,学到所学的东西。

2、根据《纲要》,从本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指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在地执行。

3、密切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4、幼儿在小小班还是创造性萌芽阶段,对此,我们也应正确对待幼儿的“标新立异”,使幼儿在同一个问题前,有各自不同的答案。

5、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注重个别教育和整体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6、教师在认真制定出

教案后,须着手于寻找合适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完成预期目的为幼儿接受。

7、教师还应多翻阅有关幼儿教育的书籍,以提高对教学的认识,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使幼儿不断得到一些新的进步。

四、家长工作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具体工作如下:

1、通过开学前甲方,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健康情况,并与家长共同配合激发幼儿成为小小班幼儿的光荣感。

2、将家园立交桥中的“家教信箱”合理利用起来,摘录一些好的家教知识,或张贴老师和家长好的家教心得建议。

第5篇

一、选择游戏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众所周知, 不管是什么领域的活动,要使幼儿产生兴趣,选材至关重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符合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是成功教学的首要条件。小班的美术活动更是如此。

(一)贴近生活、熟悉的题材

由于小班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有限,生活经验较少,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有绘画创作的兴趣。因此, 我们坚持从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入手,选择美术活动内容。如根据幼儿喜欢小动物的特点,选择了《胖胖猪》《小鱼吹泡泡》《母鸡下蛋》等绘画内容。玩具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在主题《玩具总动员》中,我们设计了《开火车》《滑滑梯》等教案,还从他们熟悉的人、物或食物入手,如《帮妈妈绕毛线》《大气球、小气球》《好吃的饼干》等等。这些幼儿熟悉的内容题材生动有趣,富有游戏性。因为我们懂得单调的涂色练习和艰涩的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进行学习。

(二)日常游戏中挖掘题材

游戏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每天我们都会组织幼儿玩一些游戏, 如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等。我们发现在这些游戏活动中有着丰富有趣的美术教学题材可以挖掘。如,在玩过音乐游戏网鱼后,可以让幼儿学画交叉的斜线渔网 在体育游戏摘果子后,引导幼儿画圆形的果子及涂色;结合语言游戏狐狸和小鸡,画横线、竖线,变成栅栏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一日活动的游戏中蕴藏着许多有趣的教学内容。

二、采用游戏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其绘画能力的发展处于象征期,这是一个从涂鸦到概念画的过渡时期。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在造型上,类似的线条、图形代表着极不相同的事物;对色彩的选择具有很大的情绪性,画面色彩单一,涂色无序、不均匀;在构图上,不注意物体间的大小关系,控制不住所画物体的范围;在构思上往往是先动笔,后构思,没有目的。画着画着,发现自己画的形象与某物相似,就说自己画的是什么。这一时期,幼儿的绘画能力较涂鸦期已有了明显的进步, 他们正处于尝试探索的阶段,开始运用自己掌握的图形大胆地表现事物,并努力用语言去补充自己的表达, 思路比较灵活,可变性很强。如在成人看来极其简单的线条、图形,幼儿可以说出让你惊讶的内容。针对小班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涂鸦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把打开艺术殿堂大门的钥匙。小班初期,幼儿喜欢随意涂鸦,他们往往没有目的的乱涂、乱画杂乱的线条、大块的色团、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轮廓,画着画着,发现自己画的形象与某物相似,就说自己画的是什么,这就是幼儿的涂鸦画。这个时期的幼儿有初步的视觉形象的感受力,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象征物体的外部轮廓,但不注意形体的完整,侧重意趣的表现,往往按照自己的愿望,任意夸大所画对象的形象。可是这样的画对幼儿来讲已经有了很重要的意义,应保护幼儿的这种涂鸦欲望。

了解了这个时期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我们开展了涂鸦游戏。涂鸦的目的并不在于幼儿要画出什么形象, 而是为了满足幼儿随意作画、自由表现的需要。如在户外活动时,幼儿偶然抬头看见天上飘着一朵朵的白云,发现白云有的像蘑菇, 有的像狮子幼儿兴高采烈地想象着白云的形状。看到幼儿如此的兴致, 我说:我们把白云搬到地上来吧!随即,拿来了粉笔,让他们自由地在地上涂画着白云。

(二)情境训练

在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同时, 也要对幼儿进行技能的训练。但纯技能的练习显得枯燥、乏味,幼儿不感兴趣。那么,如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接受技能的训练,又增强了对绘画的兴趣呢? 我的策略是:情境化教学。如:将小油画棒作扫帚,纸作房间来进行大扫除,以练习画直线;以给长颈鹿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为由,来学习方形的画法;小鱼会唱泡泡歌,让幼儿练习圆形的画法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性游戏化的教学手段,让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更加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

(三)表现形式多样化

活动中,使用简单的绘画材料, 如油画棒、记号笔, 表现形式单一, 时间长了幼儿就会失去兴趣。而多种绘画材料的提供,使绘画表现形式多样化, 能够产生不同的作品效果。

1.玩色。小班年龄阶段,幼儿的色彩辨别能力发展较快,对色彩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引导幼儿感知与运用色彩方面, 将重点放在激发、维持幼儿对色彩的兴趣与增强对色彩的敏感上。玩色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主要运用水粉颜料,让幼儿进行倒色、刮色、实物拓印、手印、点画等,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感受色彩。水粉颜料容易出效果,有很好的渗透性,幼儿比较感兴趣。如,玩具汽车是幼儿的喜爱之物, 用汽车来作画幼儿一定倍感兴趣, 方法是将车轮上蘸满幼儿自己喜爱的颜料,随意在马路(大纸)上来回开,留下五颜六色的车痕, 在交叉的车痕中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拓印和手指点画, 画面的色彩效果棒极了。幼儿一定会为自己如此精彩的作品而欢呼雀跃,激动不已。又如,手印画是小班孩子很感兴趣的作画方式, 在手与颜料的碰触过程中, 孩子们体验着玩色的乐趣, 手印变小鸟, 变树叶有趣的形象更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撕贴。小班幼儿对撕贴活动的兴趣很高, 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 将撕纸和绘画结合,不仅受到了幼儿的喜爱,而且作品的效果也很好。如作品《马路上的汽车》将黑色或白色的大纸作为马路, 红色的纸撕成方形、圆形、三角形,然后将它们组合成车厢、轮子、人、树、花草(简单的、象征性的),贴在大马路上。在撕贴画中,孩子们更主要的是体验到了动手操作的乐趣。撕贴活动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无论对教师还是幼儿都简单易操作, 是一种有效的小班美术教学形式和手段。

第6篇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设计

肖川教授认为:课堂有效教学要建立在充分的课前准备基础上,教师备课务必做到“钻研”和“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所作的精心安排,教学设计最能体现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学设计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艺术。因此,我们应该确立“效率在课内,功夫在课前”的理念,认认真真备课,踏踏实实写好教案,否则,课堂有效教学就永远是希望的“泡沫”。

教学设计要依据一节课的目的、内容、学生、教法、学法、习题等方面进行教学方案构思,课上依据教学进行情况可以进行适时调整。教学设计首先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整体思考与设计,而后依据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的各环节的实施方案。

二、和谐的活动气氛和良好的师生互动

小学生对音乐敏感,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通过让学生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使学生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去表现音乐,从而获得很大的快乐。我在开展音乐活动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充满童趣的教材,并做了以下尝试。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果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活动气氛,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他们一定会乐学,主动学。

教师投入的表演能感染学生,形成积极愉快的活动氛围。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好模仿。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运用教师投入表演的方法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午餐前,我给学生放小班音乐磁带或学生歌曲,他们对这些陌生的歌曲本来并不理解,更谈不上完全喜欢了。但在老师投入的表演下,他们也会很感兴趣地跟着动起来,那认真的模样很让人感动。

三、为学生创设情境,加深音乐的感染力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积极定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最佳教学情境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教室、教学设备、仪器和挂图等,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心理环境。其表现为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所以,当教师进入课堂后,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以此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用《猫捉老鼠》的音乐游戏来训练学生的听辨能力。让四位学生分别戴上老鼠头饰,手里拿一张旋律卡片,其他学生扮演猫的角色。老师在四个卡片中任选一个在琴上弹出,哪一位学生先听出来,就来指着那一句旋律唱一遍,就表示老鼠被捉住了。老师最后评出捉老鼠的能手并奖励他。使学生们边听、边唱、边想,充分调动感官,触景生情,体会乐曲的意境,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四、生成的动态课堂。

教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有差异的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中往往有许多不可预见的、不可控制的新的问题在课堂中出现,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把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教学的亮点,这就是课堂动态生成。

要求做到科学练习、及时反馈。科学练习包括数量适当、难度适中、梯度合理,实现精选精炼。及时反馈即课上练习、课上反馈、课上处理。目的在于课堂上发现学生做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并产生思维碰撞,这是解决学生问题,提高学习效果的最佳时机。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当、合理地安排这一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与实施的时间。

做好课堂总结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纲目、学法总结,规律总结等。以及作业俄设计。数量适当、 难度适中、梯度合理、必做和选做相结合、 重视开放性练习设计。通过对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广泛获取信息,拓宽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解题方法和能力。

第7篇

【摘要】通过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互帮互助的精神等等,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完成新课改理念下的素质教育教学。本文主要对理实一体化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深入研究,从培养学生的一体化意识、引导学生进行一体化探究两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将理实一体化更好地融合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

一、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一体化意识

教师在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时候最重要的第一步应该是帮助学生形成相关的理实一体化意识。例如,在进行幼儿歌曲教唱模拟课堂的实战演练时,教师进行幼儿教学理论知识教授后,许多学生仍旧不能将理论很好地和实践结合。在进行课堂模拟教唱幼儿歌曲《小雨点》时,许多学生只能使用单一而重复性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歌曲教唱,不能够合理的将伴奏、肢体比划、音乐律动、简谱等教学内容一并糅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达到一个综合运用,有机结合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模拟教唱课堂演练中,教师应该尽量先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其他学生在一旁进行观察总结,并用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对同学和自己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估和反省,起到一个建议和自审的作用。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观察过后,可以让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请上台再次做教学示范,让其它同学认真观察,并且检查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并且最后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同学们和教师的客观点评。通过这样的实战教学,可以使学生们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理论之间的差距,从而弥补不足,真正从实践能力上获取较大的进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实一体化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都具备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并且在一次次演练,整改中越做越好。

二、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一体化学习

除了要在课堂中进行反复演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理实一体化意识之外,教师在课堂中还应该采用更多形式的方式,例如情境创设法、意外情况模拟法、教案教学法等来对学生进行理实一体化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接触到各种各样实际的案例,并且学会应对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判断事情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和转化。例如,在进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时候,理论上是让教师在讲台上进行钢琴即兴伴奏,借助优美的音乐和投影仪中创设的富有感染力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加强幼儿对于钢琴音乐的理解,和对情绪以及情感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各个感受器官功能的良好发展。教师在对中职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授课后,播放一段教师在弹钢琴的视频,教师在讲台上弹的如痴如醉,但是下面的幼儿已经表现的十分不耐烦,有的开始四处走动,有的在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甚至有的幼儿已经四五个聚在一起自己开启了一个小班课堂,注意力全然不在教师身上。看完这个视频后,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教师按照理论知识上的教学方案照做后,学生却不愿意听,不愿意配合呢?”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就这个现象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在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交流后,学生们就知道可能是因为教师弹的钢琴曲目虽然优美动人,但是已经远远超出了幼儿的欣赏水平。教师在进行音乐选取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这才造成了幼儿不愿意配合的结果。然后教师又可以继续提问:“那么如何做才能够做到估计幼儿个感受,找到适合他们的曲目呢?”这个时候学生又会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个正确钢琴即兴演奏的示范教学视频,学生观看后便知道可以通过鼓励,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打节拍,大声哼唱或者跳舞等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从而使幼儿全身心参与到钢琴课堂中来。此时,教师便可以进行课堂总结了,对于幼儿教育,必须从幼儿自身的特点和适应程度出发,制定适合幼儿阶段学习与娱乐的教学内容,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且使幼儿身体心灵等各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运用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胜任自己未来的幼教工作岗位。因此,理实一体化的音乐教学实践策略还有待我们教师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第8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照学校工作计划,突出教学中心地位,贯彻“政策、管理、服务”六字方针,全力打造质量品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低进中出、中进高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办人民满意教育”做贡献。

二、工作目标

1、执行国家课程政策率达到100%;课外活动、专题教育全面启动。备课组、教研组建设工程进入攻坚阶段。

2、非毕业年级教学质量(人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在全区“保三争一”。

3、毕业年级在稳定满分、华一、实验、洪高、省示范5个层面优势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市示范、普高、一次性合格3个层面的竞争力,尤其是普高升学率力争达到70%。

三、全面落实课程政策

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有关政策精神,按课程计划制定课表,开足、开全规定课程,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

1、重视音乐、体育、美术、劳技、信息等学科教学;加强国防教育、科技教育、环保节能教育、健康知识和预防流行病教育;积极开展兴趣活动,发展学生特长;重视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学校自身优势,从整合学科教学、德育教育、学校和教师资源入手,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2、要求教师切切实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育质量,严格控制学生每天的作业量,杜绝乱征订资料现象。

3、本学期重点工作:

(1)体育:课外体育活动启动。

(2)音乐:组织并培训一个特色乐队。

(3)美术:文化衫设计制作展览。

(4)科技:传统项目形成特色。课堂教学展示。

(5)心理:举办一期讲座。

(6)环境:办一期专题教育展板 。

四、切实加强常规管理

教学常规应该包括教师的教授常规和学生的学习常规两个方面。

(一)教师教授常规管理

序号

项目

重点

目标

考评办法

1

备课

在个人钻研、集体备课基础上撰写教案。

按优质课标准备好常规课。

检查教案本

2

上课

落实课堂学习常规

消灭学生闹堂、睡觉、分神现象。

看干部巡堂记载

3

作业及测试

①题目精,批阅细,讲评及时

②尝试分层作业,分层测试

①作业及测试效益高②消灭不做作业,抄作业现象

检查作业本、

测试卷

4

课外辅导

培优补差

每周有落实。

学生评价

5

期中期末调考

组考、监考严密认真

学生无提前交卷、无作弊。

学生评价

6

质量分析

围绕教学质量进行反思性研究

有反思目标、案例、分析、互评交流。

检查《自修—反思报告册》

7

备课组建设

充分发挥“同伴互助,名师引领”作用,案、作业、测试。

缩小班际教学质量差距。

看期终调考成绩

8

教研组建设

自主组织一次全校性活动。

(时间由教务处统筹)

活动氛围浓厚。

教研组

期终互评

(二)学生学习常规管理

学生学习常规管理是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意义重大。学生学习常规涉及课堂、作业、复习、考试、课外学习等方面,其中课堂学习常规最为重要。

本学期重点抓好学生课堂学习常规管理, 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严格要求、扎实训练学生,引导学生课前预习、静心候课、全心上课,建立健全必要的课堂学习规范,减少直至消灭课堂疯闹、讲话、睡觉、吃东西、起哄、趴在位子上、下位、分神、瞎岔嘴、做其它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等10种现象。

(三)九年级教学管理

1.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研讨。

2.命题研究。毕业班教师模拟中考命题,原创2套/人。

3.月考。做好命题、阅卷及分析工作,诊断到位并整改到位。

4.学科治薄。全面关注满分、华一、实验、洪高、省示范、市示范、普高、一次性合格等8条线的临界学生,找准“薄弱学科”,落实“治薄责任制”。

五、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教务处工作人员应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热爱本职岗位,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

1、功能室管理人员(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室)要健全管理台帐,加强养护工作,随时经得起突击性检查。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满足一线教学需求,提高各功能室的使用率

2、认真、严密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和毕业年级月考工作。

3、做好课本、辅导材料、练习资料等的订购、发放和管理工作。

4、超前计划,做好因学校工作临时或依惯例变化而引起的相关调整事务(课表、作息时间表、铃声);及时通知学校各领导、各部门及全体教职工。

5、保存、整理好日常工作资料档案。

第9篇

【关键词】幼儿师范;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改革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对顺利实现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现行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幼师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多年来一直参考中师教学模式制订的。课程设置只注重每一门课程的深度和难度,而忽略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作用,忽略了音乐与其他艺术专业之间的关系。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能力不全面,动手能力和配弹(唱)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幼儿教育的需要。笔者认为,要提高幼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培养出具有知识广博、能力全面、敢于创新的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打破现有的课程结构,建立起新的、具有师范特点的课程体系,以保证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2.教学方法与形式单一,培养学生创造力及专业技能不够

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线,不注重音乐情境的创设和艺术氛围的渲染。教学方法一,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3.忽略教学活动实践,实践技能较差

教材中的内容几乎没有介绍,学生在毕业实习时才发现,学到的用不上,需要用的没有学过。因此笔者认为幼师音乐课程设置首先要保证幼师毕业生能胜任幼儿音乐教育。

二、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师范音乐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

师范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幼师。幼师音乐教育必须根据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其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培养出能胜任幼儿音乐教育的合格教师。这是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根本目的。所以说,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必须面对现实、明确教育目标结合师范学校生源特点,培养出合格的音乐师资,促进我国农村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更新观念,推动幼师音乐教学改革

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提倡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建立起充分协调的合作伙伴关系,那么,就会师乐、生乐、师生同乐;师生携手共进,通过学习音乐,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我们的音乐教育将会获得最佳效果,幼师音乐教育才能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才能完美实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1.要对音乐理论进行内容改革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终止了免费师范生政策,致使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在数量上锐减,幼儿师范学校基本上取消了面试环节,专科学校不得不降低分数线,而中专学校则直接免试入学,大部分学生都是考不上高中或者是觉得考大学无望而转读职校,从而使得幼儿师范学校生源基础大不如从前。许多学生学习能力弱,学习适应性差。相比起语文、数学,乐理相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学科,在考试时挂科是经常现象。乐理教材近几年也出版了不少,但基本上是遵循师范院校教材模式,稍做改动便拿来使用,其中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复杂,而课后练习则太少。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高考时,乐理就作为考试内容强化训练,所以他们具有一定的基础。而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则是从零开始,教材上的有些内容过于深奥、枯燥,无法理解,且与实际运用联系不大,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基础和声中和弦连接及终止式等内容与钢琴配弹紧密联系,许多学校却没有开设这类课程,导致许多学生不会配弹儿歌。以上弊端已严重影响了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为了尽快解决幼儿师范音乐理论课程内容的各种问题,增加音乐理论与实际运用的联通环节,应建立一套适合幼儿师范特点音乐理论教学体系,对幼儿师范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加以修改。

2.改革教学方式,分层次教学

由于幼儿师范学生基本不具备任何的艺术积淀,所以在有限的学习期限内,尽可能提高他们的艺术专业技能素质。

首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受音乐教育程度不同以及个体音乐素养的差异,教师必须在兼顾“普遍性”的基础上,做到“因人施教,有的放矢”,笔者建议:第一学年,采用大班教学,教师初步了解学生综合素质及个体差异,确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并侧重基本技能的练习。第二学年,通过考核,按照学生的声乐基础以及弹奏能力分小组(5-7人)、小班(10-12人)教学,第三学年,分专业教学,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及能力选择主修及副修专业(声乐或钢琴),主专业每组3-5人,副专业每班10-15人。这样将“一对三”和小组课及小班课完整结合起来,既能使学生找到最好的状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教师也能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因施教,解决“吃不了”与“吃不饱”,的问题,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建立严格的选拔考核制度。传统专业考试一般为学生唱(奏)一首曲目,以抽签为准。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各占50%。两位老师监考,学生单独考试,成绩的优劣对学生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采用分组教学后,则按期分层选拔。每期考试以汇报演出形式进行,统一测试,专业教师集体打分,优胜劣汰,确定小组小班人员。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小组上课,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上小组课。教师与学生都有“压力”,才有教和学的动力。

3.重视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其教学能力

许多国家普遍认为教师职业的培养如同培养一名医生,需要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教育实习是幼儿师范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一般幼儿师范教育实习期限为五周,其中一周为见习。很多学生还没有入门或是领会到实习的精髓,实习就已结束。针对幼师学生教学技能水平低下,教育观念淡薄,笔者认为,师范学校教学与幼儿园教学有本质区别,前者注重技能的培养,后者则是技能的灵活运用。要将二者“合二为一”,笔者建议:首先组织师范音乐教师去幼儿园观摩考察,与有经验的教师座谈,了解从事幼儿园音乐教师所需的艺术技能。师范教师作为桥梁,将学生与幼儿园紧密连接在一起。其次,平时应在校学习中加强与幼儿园教学模式的联系,每期安排一周见习,让学生多实践,在幼儿园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环节活动,提前了解幼儿园一日常规,保育细节,做好记录和分析,结合自己进行反思。再者,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评价自我的能力。学生选择实习方向,在指导老师与原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对其所选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并写出教案,进行说课;分小组试讲,相互听课、评课;每次教学活动后都进行效果评价,分析活动的成功和失败,不断反思,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最后,实习结束时,幼儿园原任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学生实习中的优缺点,给出合理的建议。这样学生才能够对自身专业能力及幼儿园人才需求标准有客观的认识,发现其中差距,加强学习,得以更大的进步。

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是我们现在面临的课题,同时也是从事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责任。我们必须立足实践,以教学研究带动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和发展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利治.漫谈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第10篇

设计意图:

生活是五彩的,阳光是七色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吸引着每一个幼儿。在认识解放军叔叔的时候,孩子们兴奋地说:“绿色的衣服,绿色的衣服~~~”。于是教师顺势问:“还有什么是绿色的?”“小草,森林~~~”马可:“我的眼镜也是绿色的。”(今天他带来了一副太阳镜)于是教师想到了“绿色的世界”,让幼儿带上绿色的眼镜用一种欣赏的角度去看看周围的环境,感知周围环境的色彩变化,并能运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

重点:学说短句“我看到了X色的XX。”

难点: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述,并学说短句。

解决:

1、诗歌感染法

教师利用优美的诗歌让幼儿感受戴上眼镜后周围事物的变化,以此来激发幼儿学说短句的愿望,激起活动的兴趣。

2、交流体验法

首先让幼儿和客人老师的交流学说短句及大胆的表达,而后幼儿间的相互交流,教师给每一个孩子一个机会表现自己,大胆学说的机会,更有效的解决了本次难点。同时也落实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目标:

1、学说短句“我看到了X色的XX。”

2、感知周围事物的色彩变化,并能大胆地运用语言表述。

工具及材料:

绿色的儿童太阳镜人手一份,各色儿童太阳镜若干;活动时坐的垫子、音乐等。

过程设计:

1、诗歌引题

A、教师的诗歌学说短句“王老师看到了什么”。

B、什么都成绿色的了?

2、观察事物,大胆表述

A、自由体验

教师引导“戴上绿色的眼镜,你看到了绿色的什么?”

我们把自己的看到的告诉客人老师好吗?

B、交流体验

幼儿围坐在一起,每位幼儿都说说自己看到的绿色事物。(教师及时的纠正和表扬。)

我们把绿色的眼镜摘掉,还是绿色的吗?(绿色不见了,绿色逃走了。)

3、经验迁移

第11篇

一、案例情况:

在音乐活动《采果子舞》中,我首先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感受歌曲轻松欢乐的气氛,并用图谱帮助孩子理解歌曲内容,很快幼儿都记住了歌词。但是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孩子们的积极性都不高,唱着唱着都不愿意再学下去了,开始在下面交头接耳,或者跑来跑去上厕所,再也耐不下性子坐在那里学唱歌曲了。见此状况,我便顺势进行下一环节:学跳集体舞。在讨论编、学动作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还是比较集中的,可是在后来跟音乐跳舞的时候,却乱成一锅粥,我心里十分焦急,孩子却越来越兴奋,完全不听音乐,自己愉快地随意跳起来,就这样原本设计的好好的一节音乐活动,却再也没有办法顺利开展下去,只得草草收尾。

二、原因分析:

     在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总结了这次音乐活动失败的原因,也思考了很多日常音乐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这次音乐活动选材有些不当,在选择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歌唱能力,音域范围、节奏特点等等,而是能跟秋天收获的主题搭上边,便拿来使用。反思到之前也有很多的音乐活动安排没有遵循孩子的声带发展,没有注意对孩子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技巧等方面的有效引导,没有循序渐进的、系统性的安排,使孩子们得到的音乐教育零零散散。这也导致音乐教学活动不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得不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形式单一,以“唱歌活动”为主,这就使得音乐活动的趣味性大打折扣。其实,音乐活动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音乐游戏以及音乐欣赏等多种形式,而我在本次活动中选择的学习形式显然是不利于幼儿接受的。另外,音乐感觉都是熏陶出来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也没有注意让幼儿多多接触不同种类的音乐,仅仅是在音乐活动中才让孩子以“学习”的形式来接触音乐,这样会使音乐很难再成为一种“美的享受”,孩子对音乐的感觉也很难培养。

三、教育方法:

(一)了解幼儿,因材施教

音乐活动既要结合生活实际与主题需要,又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一步一步地让他们踏上音乐的阶梯。在之后的音乐活动中,我尝试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高,活动开展的也非常顺利,充满趣味,比如充满童趣的歌曲《三只猴子》,无论歌曲内容还是旋律都非常易于孩子接受,使其在游戏中爱上音乐。要想让孩子们喜欢上音乐,就要将音乐生活化、简单化,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乐趣。在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音乐,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从身边寻找音乐的存在。只要将孩子们喜欢、熟悉的东西融入到音乐中去,音乐就会变得生动、简单了。

音乐活动的组织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在小班时我们主要帮助孩子建立节奏、音乐的相关概念以及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觉。所以在选择音乐活动时,可多一些节奏性的练习,感受音高的音乐游戏等等帮助孩子提高对音乐的兴趣,也为今后的音乐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中班是进行歌唱教学的重要阶段,这时的孩子在对旋律感知、再认能力已逐步提高,对音准的把握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一般在乐器或成人的带领下,大多数孩子都能基本唱准旋律适宜的歌曲。当然歌曲的选择非常重要,虽然孩子们的音域较以前有了扩展,但是表现在具体的歌曲上仍有很大的差异。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旋律感发展,特别是音准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对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及弱起节奏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歌曲的选择上,范围比较广泛。这个阶段的孩子,控制能力和节奏感都有所发展,动作也基本能够和音乐一致,所以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律动、舞蹈让幼儿体验音乐。

(二) 提高音乐素养,合理安排活动

幼儿园的音乐活动选择余地很大,我们应该努力让孩子们通过三年系统地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兴趣,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愿意运用音乐,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技能和方法;能创造性地运用各种音乐媒介等等。

音乐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很大的关系,在开展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我尝试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真选材,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备好详细教案,将音乐活动各个环节准备充分,并在脑海中模拟整个过程,提前准备好活动所需的乐器、图谱、伴奏带以及音乐的背景及内容等,开展音乐活动所需的前期经验准备也都提前做好铺垫。通过认真的探索尝试,现在音乐活动的开展基本上已经可以轻松驾驭,而且现在对于我和孩子来说,音乐活动都是一个轻松愉快的享受的过程,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学习”的过程。而我也意识到我们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能思考、分析,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三)利用多种渠道,创新活动形式

我们仅仅在正规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音乐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充分利用孩子的一日生活,通过听、看、唱、演等多种渠道让幼儿体验音乐的丰富有趣。

听。要想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觉,平时在听觉方面的熏陶非常重要。我经常在孩子们运动完休息的时候,播放抒情的音乐让他们心情平静下来;在睡觉之前,让孩子们听各种各样的摇篮曲,体验不同摇篮曲带来的不同感受......抓住一切机会,让孩子们聆听一些风格迥异、形式多样的音乐,现在孩子对音乐的情绪情感等的感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看。孩子的思维特点就是形象思维,我平常也会让孩子看看各种各样的中国乐器、西洋乐器;看看各国、各民族丰富多样的舞蹈……通过视觉的刺激,丰富孩子对音乐的认识,让孩子们更生动、更形象地了解音乐,孩子们通过音乐又了解到了许多地方不同的文化习俗,更加喜欢音乐。

第12篇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探究式

研究型大学以探究为基础,强化学习、思考、创新、合作和表达能力;以探索、调查和发现为核心,强化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发现的能力。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建立

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满堂灌给学生,是常见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由于教师讲得过细、过全,而使学生无需动脑,结果实际上是“窒息”了学生的思维。

而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探索研究的教学模式。教师把教学重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以探索、研究知识为基础的教学上来。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为基础,而不是以盲目接受信息为基础进行学习。

探究机制的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教师是知识建构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才是建构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创造各种利于不断刺激学生渴望探求知识的环境和条件,例如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便是很重要的做法。

“多媒体技术”作为计算机硬件和扩展设备以及应用软件知识的基础,它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信息论与编码”、“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延续及深入,又是“数据压缩”、“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视频技术”等的前驱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将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全面探索和研究问题,有益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拓宽,从而帮助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加以综合运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探究式教学法,实施互动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学生起主导作用

鼓励和支持学生上讲台。对于某些重点和难点内容,提前布置某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整理思路,下次课时学生代表上台进行先行讲解。课上教师就学生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指正,并对知识点加以延伸。此举可使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刻苦钻研能力等综合素质。

2 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

以大班授课、小班辅导或兴趣研究小组的形式开展研讨活动。教师提前列出几类典型问题供学生选择,邀请教授、退休老专家或者研究生一起参与讨论。教师应该有经常与学生在一起或方便沟通的机会,例如电话、电子邮件、论坛等。学生通过参加讨论活动,激发了学习热情,加强了与教师的沟通,增强了交往和交流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求实意识,提高了对科研的兴趣。

3 课内讨论扩展到课外调研

坚持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以适应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布置综合性作业,组织学生以小分队形式,分赴中关村科技园、高新技术开发区等进行市场调查,或进行短期的实践活动,最后书写实践报告,并制作成演示文稿或视频播放方式上台展示。通过扩展学习场所,扩大交往人群,学生可以增长实践经验,了解自己的不足。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课堂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古以来就有凡事要实践才能有所提高的道理。

1 提高教学的目的性

探究式教学法强调的是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在必要的理论指导下,注重实际应用,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要求的、能够快速胜任工作的人才。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仍是互动的主体,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切实加强和落实实验和实践环节。

2 完善教学手段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本课程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设计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采用声、画、文字、视频、交互作用等技术手段,把概念、软件操作、编程方法、操作步骤等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

(2)摒弃“板书式”电子教案。在教案的设计和规划上,充分考虑多媒体表现手段的专长,使教案有启发、有悬念、有表现、有思考,彻底改变了“通篇文字”的板书式电子教案。

(3)追求电子教案的时效性和质量。鉴于多媒体应用技术的特点,各学期均更新教案。在教案制作中,刻意追求细腻的过程描述、科学的表现手段、严谨准确的教学内容、良好舒适的视觉效果。

(4)把课间休息纳入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缓解紧张的学习情绪、提高教学质量,把课间休息作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利用5分钟进行“课间教育”。专门设计和开发的“课间音乐系统”在课间播放。实践证明,舒缓的音乐和良好的视觉画面能够有效的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3 采用新的考核模式

传统考核模式是学生考试结束后,只能查到自己的成绩,批改后的试卷学生看不到,也不知道试题结果如何,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当后续课程用到其中的知识点时,才又找到朦胧的似曾相识的感觉。究其原因,传统的开环式考核系统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课程的性质,我们采用开放的考核模式。主要包括两大题型即理论题与实践题,以3:7的比例进行考核,题目均源自于现实生活中与多媒体技术相关的题材。例如理论题侧重于研究多媒体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技术,当今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情况等。实践题体现在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学生感兴趣的或当今热点话题为主题的多媒体作品,或制作某个领域的多媒体数据库系统,以及制作某行业的多媒体光盘等,并要求进行相关技术的描述。

在时间轴上,我们的考核系统分“考核课题―实际设计制作―教师评分―学生互评―集中讲评”5个阶段进行(见下图),形成一个闭环的考核系统。

可以看出,考核从一个点扩展到了一个区段,不仅拓展了考核的知识面,而且还强化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了自信心和兴趣,加强了竞争意识,其中学生互评和集中讲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学生互评。互评的方式是在教师对全体学生的答卷批阅完以后,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学习效果不错的同学组成评审团,对全体成绩希望为“良”及“优”的同学进行答辩。评审团根据答辩情况给出成绩,根据平均分决定该同学的互评成绩。该方式有利于考核学生各方面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促进各层次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同时也有利于考核学生随机应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营造学生之间的研讨氛围。从系统功能图可以看出,学生互评是构建反馈环节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