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学习计划

生物学习计划

时间:2022-05-22 20:39: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物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高一生物;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携带者;特征分析;对策

1.引言

学习困难是一种负面学习心理,其主征是呆学、厌学和低分。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个体称之为学习困难携带者。这种学生群体的大小对课程教学质量肯定有影响。学校组织其中考试成绩下达后,我发现我所教的高一年级生物,学生考试成绩约有40%的学生未及格。那么,这些学生携带了学习困难吗?如果他们有学习困难则有何特征?应当采取怎样的对策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笔者先从学习困难测量入手,然后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以明确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的重度、倾向和侧结构,从而提出高一生物学习困难解决策略,期望能为班上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给力。

学习困难层次类型分为轻微型、较重型、重度型、严重型。通过分析高一生物学习困难的层次类型分布分析,明确学生生物学习困难解决的重点对象。学习困难倾向可分为知识缺憾倾向、情感缺陷倾向和能力缺憾倾向。通过学习困难倾向分析,明了学习困难解决主攻方向;通过学习困难测结构分析,知道学习困难解决应以去呆学为落脚点。综合前述,提出高一生物学习困难解决策略。

教师我采用《学业缺憾自陈量表》对所教班级本期期中考试成绩未及格的学生进行测验,发现高一生物学习困难解决的重点是较重型和重度型,主攻方向是呆学型。综合二者,教师认为,高一生物学习困难解决解决的对策是引导学生正视学习困难和学会学习。

2.对象

被测为我校高一年级461班、462班、467班、468班等四个班上期中考试生物成绩未及格的学生,共118人。

3.量具

教师湖南省教育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研制的《学业缺憾自陈量表》(见附件),它为三级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为知识缺憾、情感缺憾和能力缺憾。每个一级指标分解为四个二级指标,例如“知识缺憾”分解为:⑴学业成绩;⑵学习计划;⑶学习方法;⑷学习技术。每个二级指标再分解为四个三级指标,例如“学习计划”分解为:A.有计划但经常改变;B.有计划但不详实;C.有计划但执行不力;D.无学习计划。最后是“认定等级”,就是学生从三级指标中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项,如谋生选择D。该量具将学习困难分为四级,即:轻微学习困难得分为1-12分,较重学习困难得分为13-24分,很重学习困难得分为25-36分,严重学习困难得分为37-48分。据研究报告得知,这个量表具有区分性和有效性。

4.过程

(1)实施测验。10月30日对被试实施首次测验;11月30日对被试实施第二次测验;12月30日对被试实施第三次测验。每次收到有效量表116份,共348份。

(2)建立电子文档。第三次测验后,教师应用Excel,建立电子表格,栏目分为姓名、首测、次测、再测。逐次登录学生个体答卷答案。

(3)一致性分析。随后,教师观察发现三次测验记录,被测个体对量表各项指标的等级认定完全一致。

5.特征

⑴学习困难层次类型的分布分析。如表1所示,118名被测都同时具备呆学、厌学、低分三特征,因而他们都是学习困难携带者。其中,轻微型学习困难携带者12人,占学习困难携带者的10%;较重型学习困难携带者59人,占学习困难携带者的51%;很重型学习困难携带者37人,占学习困难携带者的37%;严重型学习困难携带者10人,占学习困难携带者的9%。显然,高一生物学习困难解决的重点是较重学习困难和很重型学习困难,难点是严重型学习困难。

⑵学习困难倾向的分布分析。

⑶学习困难的侧结构分析。

6.策略

(1)引导学生正视学习困难。比如某生学业成绩介乎0-14分。学习无计划,很少做笔记,习惯死记硬背。课堂常走神,玩小动作,总打瞌睡。不过能听懂小部分内容,有人帮助能做对极少数习题。上课迟到,但无早退缺课。常心烦,担心考试。对老师不相信不配合,但不说老师坏话,不与老师做对。当中,学业成绩介乎0-14分,我们可以告诉他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它能听懂小部分内容,有人帮助能做对极少数习题,我们告诉他具备基本技能;死记硬背,说明他记性好;学习无计划,很少做笔记,课堂常走神,玩小动作,总打瞌睡,说明他天真活泼,很少心理压力;常心烦,担心考试,说明他有自知之明;对老师不相信不配合,但不说老是坏话,不与老师做对,说明他尊师,也有批判精神。这样引导,学生可能正确认识自己,重树自信,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第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教学;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高中重要科目之一的生物,也要顺应这一趋势进行教学改革。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不同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形态结构以及生长发育与繁殖,是研究不同生物体的变异、遗传、进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研究不同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规律,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创新的角度入手,积极的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自主学习的特征

1.主动性

自主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要求,自主性就是学生可以自觉地学习,主动、积极地学习,而不是在教师或家长的强制要求下才进行学习。自主性体现在学习上就是在不需要任何人提醒或是强迫的情况下,可以自觉主动的制定学习计划,并根据学习计划的要求自觉主动、认真的完成学习任务,如可以自觉地进行预习、复习,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反思性

反思性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基本保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积极地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对学习成果进行反馈,才能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在学习中还要不断的与周围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积极地吸取同学们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取得更好地学习效果。

3.独立性

独立性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灵魂和关键,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尽量的加强独立性,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能够独立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独立的解决问题。

二、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导自主学习

1.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我们过多的将精力放在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理念的改革上,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要重视学生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充分的利用课堂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场所,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立足于课堂,将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寻知识的发生过程,改变知识构架体系。自主学习是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培养的是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入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关于一个问题的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充分的发散自己的思维,而不仅仅是局限于答案本身,重要的是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对自主学习进行积极地引导。

3.发挥教师在引导自主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起到主导作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学习特点,合理的制定学习计划,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的进行了解,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进行指导与点拨,从而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积极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自主性。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周密的安排,要对每个教学任务具体的解释和说明,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提高。

4.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可以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见解,培养其自信、创新的思维能力。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教学小组的讨论,引导全班进行交流与讨论,让学生们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发现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养成了好的思维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了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更是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好的基础。

结语:

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从而为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为学生自主的获取知识创造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阶段是学生培养能力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做到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更好地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强.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探索[J].金色年华(下),2010(08)

[2]胡安芬.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探析[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04)

第3篇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死记硬背,过分注重知识记忆

高中阶段很多老师都将生物视为文科内容,因为教材中都是以文字居多,大量的知识也都是需要学生记忆的,而不像物理、数学等学科可以通过计算去解答问题。这种认识使得老师在授课中只注重让学生背诵,并将这种需要记忆的思想传播给了学生,这种方式过于单一,最后导致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错误地学习。过分注重知识记忆而不讲究方法,这一问题会极大地阻碍学生生物学习的进步。

(二)教学单一,课堂氛围不够浓郁

生物学习的内容大部分都来源于课本,从课外真正引进课堂的知识不多,因此,有些老师在课堂讲课时,过分依赖教材。立足于书本并没有错,但是过分偏重于它就会出现很大问题,这会让学生觉得教学方式太单一、太枯燥,从而产生厌学心理。长此以往,大家对生物课就会越发忽视,在这样的课堂上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一问题将使得学生无法充满激情地去学习。

(三)忽视评价,学生无法正确认识

高中生物学习涉及的内容很多,知识点也特别散乱,再加上顶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失去信心的时候。所以,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要多鼓励他们。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只负责机械地教课,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学生没有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一问题从心理方面阻碍了学生自信心的增长,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二、针对问题采取解决措施

(一)兴趣教学法,有技巧地进行记忆

针对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死记硬背,过分注重知识记忆”的这一问题,老师需要从生活角度入手,让学生知道其实生物不是靠背的,它需要理解,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要对它感兴趣,而不是强迫自己去背,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目的。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节课上,老师可以先给大家讲一讲与之相关的故事,比如,马和驴生出了骡子的原因;还可以设置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比如为什么一头白色毛皮的猪会生出黑色猪仔等。通过这些故事或问题,吸引学生的眼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理解内容后,记住和应用这些知识就不再是难题。

(二)丰富教学手段,实现课堂多彩化

教学工作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不仅要求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求他们具备多元化的授课手段。针对“教学单一,课堂氛围不够浓郁”这一问题,老师则要多费心思,力求通过多种授课方式,让学生觉得上课不是一件单一无聊的事,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一课是《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这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老师在讲课时不能完全按照书本上的文字讲述,要帮助学生理解,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细胞呼吸”的动态图展示给大家看。化苍白的文字为动态的图像,将繁琐难懂的知识直观化,打造高效生物课堂。

(三)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第4篇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习生物的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对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注意力不易集中,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偏科甚至厌学等现象,特别是生物这科更容易被学生所忽视。因此,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是非常必要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节课教学效果的成败,将会对后续教学效果的好坏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第一节课教学必须努力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同时,用科学有趣的例子设疑,诱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思维能力。教学中以学生感到有趣的现象设疑,启发学生自觉地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就高,老师输出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如果一个学生对老师感兴趣,喜欢这个老师,那么自然就会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督促自己要做到以下几点:(1)面带微笑,教态平易近人,让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近;(2)注意说话情感,使学生体会到老师讲课有一种温暖;(3)要有耐心,能够等待学生想通;(4)善于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5)允许学生答错,并自行改错;(6)允许学生与自己争论,在争论中决不给学生难堪。做到这些,也就加强了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的效果。教师可提问学生,学生也可以提问教师,在相互质疑中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从而激发和发展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乐学、振奋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三、重视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生物教学课程标准中,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容突出特点是实验内容多,实验形式多,实验要求多。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大胆去实验、去探究,通过实验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协作,并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进行观察,产生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2.应用实验导入新课。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使学生产生疑惑,然后通过授课解决疑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3.通过演示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不仅对演示实验怀有极大的兴趣,更想亲自试试。我们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多观察,多让学生动手,拓展他们的思维。

四、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维持学习生物的兴趣。

由于成功感能源源不断地得以强化,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就可以较长时间地维持下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法探索和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教学上应该通过丰富的语言艺术、生动感性的实例,深入浅出,突出重点、难点,注意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减轻学生课后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做好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包括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掌握学习各个环节的学习技巧(阅读技巧、记忆方法、概括知识的方法、向老师提问的技巧等),如何运筹时间。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会主动、轻松、针对性强,学习效果自然大大增强,积极性也就会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

五、将课堂教学与生物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生物教学理论要求我们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课内外结合和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必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堂以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除了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生物活动以外,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生物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食用菌的栽培、动植物标本的制作等,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第5篇

“对于松毛虫,我们能不能想出一个不影响环境的防治的办法?”学生立即会从食物链中得到启发,设计出生物防治的方案。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兴趣,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演示图片

在初中生物课本中有大量演示生物多样性的的图片,合理适时的在课堂中演示它们,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还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在演示时可利用PPT的带背景的文本框,将需要记忆的部分遮住,再有顺序的设置文本框的“自定义动画”,“退出”效果,演示课件时随着文本框的退出,图中需强调,记忆的部分也就逐个显示出来。

3.演示实验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实验,因为生物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部分实验学生都应亲手操作,不能以模拟操作完全代替学生实际操作。但有个别实验却例外,如耗时很长的“观察青霉和匍枝根霉”,我们可将整个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并且插入课件中。在播放课件时,可放大学生操作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这更有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情境中是学生熟悉的同学和环境,他们还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实验的真实、可信度。

4.演示知识结构及练习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以传统的板书形式展示知识太耗时费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课前可将知识结构集成课件,课堂播放,这无形之中也增大了课堂容量,以便课堂留出更多时间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另外,讲授新课时的知识结构也可保存至复习时做回顾用。

5.突破重难点

对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融合最大的肯定应该就是它能突破课的重难点。如讲“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一节时,要认识到: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是本节的重点。可安排“三种培养液中培养青菜植株”实验,让学生先增加感性认识。方法是:提前一个星期让学生按课本进行操作,记录自己在试验过程中存在的收获和困惑。在讲课时教师将对比实验带到讲台上,让学生亲自看一看,哪株青菜长势好?哪株青菜长势弱?同时播放三种培养液中培养青菜植株的录像片,解决学生做实验的困惑。学生通过实验与多媒体相结合完成了实验,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又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录像通过听觉、视觉和思维感官功能,使学生分散了知识难点,化难为易,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再如,动画“人体呼吸运动”可动态的展示人体呼吸过程中肋骨、膈、胸廓、空气进出肺的情况;“家兔内部结构示意图”可以图形的形式展示家兔的内部结构;视频“细菌的形态”可把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细菌的形态以动态的方式,清楚的向学生展示,这些都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6.课后辅导

第6篇

一、讲好科学家的故事,树立职业榜样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正文中的科学史以及科学家访谈、生物科学史话等栏目介绍了不少不同研究领域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的卓越成就、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职业榜样。充分说明科学家研究成果的意义和对人类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科自豪感,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献身科学的理想信念;深度挖掘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和科研历程,尤其是面对困难时的处理方式和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从而对塑造坚定的职业理想产生深远影响。比如不少高中生对农学专业存在一些偏见而不屑报考,而杰出的杂交水稻育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就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堪称追求职业理想的励志典范。他敢于挑战权威,在还是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一名教师的时候,就通过科学实验了传统经典理论“无性杂交”学说;他不畏艰难,在外界质疑、实验多次失败、研究被迫中断、实验秧苗全部被毁等多种打击下仍坚守初心;他淡泊名利,名满天下的时候,仍躬耕于田畴,不断冲击新的目标。

二、搭建平台创设机会,丰富职业体验

每一份职业都有自己的苦与乐,只有全面客观地感知才能作出科学判断。设法将学生置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亲历工作过程、职业角色带来的感受,可以为学生选择大学专业以及就业方向提供重要依据。课堂上的体验活动主要有角色扮演、模拟活动、科学实验等,课外的体验活动包括参观本地高校、生态园、植物园、动物园等。比如,为深入了解“医院中的检验师”这一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一方面可以在实验室中引导学生利用还原糖鉴定的有关知识对同学们进行糖尿病的筛查实验和多种食物还原糖含量比较实验;另一方面可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医院的检验科,采访检验师的工作感受,在课上交流分享。再比如,“化石标本制作人员”这一职业离学生生活较远,可以在网上购买化石标本模型模拟化石标本制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亲自体会职业要求和职业乐趣,认同职业价值从而形成为之努力的持久动力。

三、借助生物科技前沿,开拓职业视野

教材中“生物科技进展”“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弘扬了生物学科发展的最新成就。理论成果往往催生了新材料、新技术及新兴产业的发展,而高中生大多对新兴职业知之甚少,面临这类专业选择时常常茫然无措,教学中借助科技前沿顺藤摸瓜,可以发现和认识新兴职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引导学生把个人发展与学科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比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介绍了科学前沿“人工合成生命的探索”,其中我国科学家创建了只有一条线型染色体的酿酒酵母菌株。如果不做拓展,学生很难理解科学家为什么要人工合成生命。合理想象有助于增强生物科学前沿技术的魅力和感召力,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畅谈“如果人工合成生命技术支持人们‘量身定制’人造生命,你想赋予生命什么样的超能力”,在此基础上观看相关科普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大学的合成生物学专业,开阔学生视野,拓宽专业和职业选择的视野。

四、正确认识冷门热门,走出职业误区

生物学中有些专业不为大众所熟悉,比如古生物学、化石标本制作等,通常被人们称为“冷门专业”。“冷门专业”因不被了解而影响学生的职业规划。很多人误以为冷门专业就业难,事实上也不尽然。比如我国古生物学科人才队伍严重萎缩,新老交替的人才断层问题特别严重,后备人才明显不足,所以古生物学专业就业率并不低。毕业生可以进入大学、研究所、博物馆开展科学研究;可以去公司,辅助寻找矿产、石油等资源;还可以从事其他与地质相关的行业,如海洋地质研究、地震研究等。物以稀为贵,一些专业正因为“冷”,才会人才匮乏。还有一些冷门专业只是一时的“冷”,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也可能“供不应求”。学问不分高低贵贱,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自身优秀,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不愁未来的出路,而自身平庸、得过且过,即使选择了热门专业也不能一劳永逸。评价专业冷热主要有四个维度:学生兴趣,感兴趣的专业就属于自己的“热门”;社会需求,因供需关系导致的冷热门很容易“翻转”;学校实力,同一类专业在不同学校中,会因办学实力导致热度不同;录取分数,历年来每个专业的录取分数是最简单也是最直观的冷热门评价方法。教学中多列举此类“冷门专业”中的杰出人物从业经历,可以引导学生冲破世俗的眼光,走出职业误区,用长远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科学的眼光确定专业选择标准,真正做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五、明晰专业素质要求,做好职业规划

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差异教学;分析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人性化的发展与服务,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就是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个人都能得到进步。在高中生物课的学习中,一些比较难的题目可以让有兴趣的生物学习能力较强的人去学习。通过采取差异化的课程内容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想学的知识,从而使高中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本文将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差异化

教学目标对于差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在上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压力大、任务繁重。一些学生偏向于文科的学习,另一些人偏向于理科的学习。如果一味地强制让学生去学习,只会增加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反感与厌恶。因此,教师在一开始就要把教学的目标差异化,对于学生要进行相应的意见征集,对于学习能力强以及对高中生物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制定相应高的目标,而对于其他一些学习能力不强、对生物的兴趣不浓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知识。

因此,生物教师必须要明白学生的需求,根据一些情况把他们进行分层,在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与目标时,教师就要提前把教学重难点找出来,根据教学大纲给不同需求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对大纲的内容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学习自己的内容。教学目标差异化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目标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式,也是非常人性化的表现。教学目标差异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精神压力大,情绪烦躁,再加上许多学生急于学习,如果给一些生物学习能力较差的人安排较大难度的题目,他们一旦做不出来,就会大大增加自身的烦恼,从而给他们高中的学习带来不便。尤其是高中的生物学习中,有许多的知识通过记忆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有的必须要通过相应的计算与推理,再加上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最终计算出来,所以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要求,给自己适当的压力,对于高中生的进一步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目标的差异化就是对学生学习负责的表现。

二、教师队伍差异化

教师的素质关系着学生整体的素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自己的榜样。高中学生对于学习也有自己的要求,有些学生重视文科的学习,偏向于历史、地理和政治的记忆,那么学校就要尽量把这些学生分到一起,而同样有些学生偏向于数理化的学习,就要为他们安排合适的学习计划与教师队伍。对文科有兴趣的学生学校可以为他们配优秀的一流的文科教师,专门培养他们的兴趣学习;而对于理科偏向者,学校同样也要重视学生的需求,可以为他们安排优秀的综合能力较强的数理化教师。当然,文科偏向者对数理化的要求不太高。理科学生对文科要求能力不高。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来说,也要按照这个学习的道理,例如,学校在提前对高中学生的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掌握之后,同样也可以把教师的队伍分层化,高要求的生物班级可以让高级的生物教师去进行教学,而相对要求较低的高中学生一般的生物教师就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教师队伍的差异化也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做法,对于教师来说,既要努力教好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科,也要重视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否则在差异化的教学方面教师也有可能会被淘汰。而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来说,优秀的高中学生有了优秀的教师,能够跟着教师的进度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于中等一般的班级来说,教师教学的进度与难度与生物高等班级都差一截,这样的分层教学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不同的对自身有用的知识。因此,教师的分层化是适应高中学生生物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教学方法差异化

教学方法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来说,除了要学习课本中大量的记忆内容外,还有许多的计算推理的生物题目。虽然学生都是在一个班级进行学习,同样的教师授课,但由于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学习能力、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方法等的不同,会造成许多的学生学习结果的不同,这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有必要把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一定的转换,即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分组,在上完一堂高中生物课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讨论,小组成员中既有生物学习能力非常强的学生,也有相对而言比较差的学生。这样,教师可以让同一小组的成员相互帮助,既能达到复习的目的,也能让吸收能力较差的学生学到知识。因为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有可能是不同的,同一题目可能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接受的能力与范围也不一样,教师安排学习小组的成员相互交流,有些学习较好的高中学生能够以另一种思维教给生物学习接受较慢的学生,这样就能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进度与速度。

此外,教师自身对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研究,对于很多的题目,教师也掌握了多种解题方法。除了小组交流学习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开拓学生的思维,同一题目,教师可以试着用不同层次的方法给学生讲解,这样能够保证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掌握学习生物的技巧。教学方法的差异化是不同教学方式的融合,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更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因而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教学评价差异化

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教师的分层与差异化,给教学评价与教学结果的差异化奠定了基础。由于学校对高中生物的学生进行了分层,就会存在高低之间的差别,学习进度较快的、学习内容较深刻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安排难度较高的生物题目。而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测试的时候保证中等难度的题目。这样的测试是基于教师与学生分层的差异性基础之上,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也是对他们自身目标的一个检测。同时,除了期末考试的成绩差异测试之外,在生物课堂上高中学生的表现也要按照分层的差异化的教学评价来进行。例如,一些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回答问题支支吾吾,对于教师的提问也没有勇气站起来回答,最后在生物课程快结束的时候,这位学生能够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教师就要对平时的成绩进行一定的考量,给予学生进步的奖励,提升学生的平时成绩。

因此,重视教学的评价公正,是给予学生信心的表现,也是对他们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奖励。教学评价差异化能保证整体成绩的相对公平,从而帮助高中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有更全面的认识。

五、结语

高中生物的学习进行差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点与缺点,为了高中学生健康、全面、自由地学习,学校要重视对高中学生与教师进行学科的分层。而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亦是如此,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是尊重学生个体表现的方式,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自身的优势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差异教学,使高中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按照自身的要求去进行学习,是充分展现自由开放的学习态度的表现,对培养有个性的专业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沈新宏,王志坤.高中生物差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及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27:166.

[2]林飞.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65.

第8篇

关键词: 导学案 导学乏力 问题诊断 矫正措施

导学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剧本”,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真理的载体。导学案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直接决定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但笔者在实践和观察中发现一些导学案存在学习目标简化弱化、学习内容有骨架无血肉、容量过大加重负担、要求统一忽略学生差异、重知识传授轻学法指导、以“案”代“本”脱离教材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导学乏力。笔者针对导学案导学乏力的现状提出矫正措施,以期与同行交流共勉。

1.学习目标简化、弱化

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只是抄袭教案和课标中的知识目标,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变成了一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认为空洞被简化了,思维训练等能力目标浅化为知识传授,对知识的生成、联系、运用认为多余给省略了。例如,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只有知识目标,没有“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的情感目标。

导学案要充分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结合学情确定恰当合理的学习目标,从而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必不可少,要注重思维过程和推理过程的学习和体验,如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假说―演绎”的思维推理能力。要最大限度地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和习惯。

2.学习内容有骨架无血肉

导学案只有知识和试题的罗列,没有补充与学习相关的铺垫的材料,缺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缺乏有效的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趣味性不强,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有些试题抄录或改编一些老旧题,缺少变化,没有新奇感。

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导学案的设计是这个定位的诠释。导学案要为学生克服学习困难设置合适的阶梯,创设必要的情境,加强生物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增添生物学科的趣味性,选取试题要新颖,学习活动方式要多样,等等。如在教学“基因的分离定律”时引导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孟德尔选择豌豆做实验材料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从而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又加深印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导学案不只是知识的载体,还是学生自编自演的“课本剧”。

3.容量过大加重学业负担

导学案不给学生充足的预习、练习时间,题量偏多偏难,一堂课做不完,课后没时间做,导学案成为生物教师逼迫学生做题的工具,徒增学生负担,导学案成了压在学生头上的又一坐大山。

如何让学生轻松用好导学案?首先导学案要“减肥”,问题和练习要精选,习题不宜过难,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生物必修班的内容不留课后练习。每课时导学案内容以16K正反一张纸为宜,力争堂堂清,不留尾巴。其次导学案要提前发放,每周的学习计划要让学生明了,从而充分利用课余及早晚自习时间安排预习。

4.要求统一忽略学生差异

导学案设计普通班与重点班一样,成绩优劣一样,不同认知程度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统一“齐步走”,练习没有区分度,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如同样是“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在不同的班级就要做不同要求,普通班学生要加强直观教学,重点班学生要多辨析。

导学案的设计要立足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能较轻松地完成来分配时间,这就要求导学案要根据不同班型不同学生在内容上、环节上、数量上有一个区分,要让优秀生“吃饱”,后进生“吃了”,要对整体课程计划、教学进度、学生掌握程度把握准确,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生物教学成绩。生物选修班的优秀生,课内“吃不饱”的,应适当的课外拓展、探究,如让他们利用校本课程,发展特长;或开出书目,引导发展。

5.重知识传授轻学法指导

导学案只有知识不见学法,只有大量的试题无有效的方法指导,知识面面俱到,浅尝辄止。堂堂讲学案,节节做试题,学生活动单一,没有及时有效的学法指导,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中,与“学什么”相对应的应该有“怎么学”的指导。如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课中知识点繁多,学生没有头绪,这时导学案要给予学法指导:教材内容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的顺序构建框架体系,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削枝强干,重点突出,内容简洁流畅,便于学生根据孟德尔的探索进行思考和从实验中领悟科学的方法。导学案设计要着眼于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从而将培养能力落到实处。

6.以“案”代“本”脱离教材

有的导学案以“案”代“本”脱离教材,有的补充了大量的课外内容而将教材束之高阁。导学案只是学习教材的“扶手”,是为用教材服务的,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课本。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自主学习 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手段,它是实现教育效率和结果的捷径。在新课程改革中之所以强调自主学习,是由现今的社会发展、终生教育学习化的社会趋势以及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所决定的。

作为一门塑造学生健康向上、适应科技发展的初中生物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得信息的自主意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实际操作能力,意义深远。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及特征

所谓自主学习是自觉、主动、独立的学习。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主动地、独立地支配和控制能力的活动。它的内涵:“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在知识领域中积极地接触、领悟、探索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设计评价指标;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对教学过程充满兴趣,有感情投入;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能进行监控,并对认识策略作出调整。概括起来,就是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演角色和主动作用。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

(一)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能够激起兴趣,是最好的方法。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一门功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去构筑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相反,学生对某一学科学不进去或厌学,主要原因是他对学习的过程和所学的内容没有产生兴趣,他总感到是在被迫去做别人要求他去做的事情。尤其是初中生物这门学科,大部分同学认为是深奥难懂的科学探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激起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马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要使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有赖于教师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激发和点燃。因此,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必须根据生物课自身的特点,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各种教学方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情趣横溢、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强化主动意识。

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意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强化主动意识。“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发现问题。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是师生良性互动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诚心诚意与学生平等交流和交往,认识到从法律地位角度讲,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他们的人格、情感,形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四)贯彻以学生为本思想,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贯彻以学生为本思想,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由被动到主动,能够极大地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讨论总结,课堂气氛会很热烈,而且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角和核心,自主学习氛围浓厚。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深化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但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多样,本文仅从几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希望为推进初中生物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朱新平,赵立东.特级教师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1992.67-1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179

[3]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243

第10篇

[关键词] 学困生 心理特征 高中生物学教学 转化对策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可以从两个意义上来解释,一是绝对的学习困难,即无论在任何条件下他的能力都不能达到外界所定的标准和规定。该类学生往往有智力障碍。二是相对的学业不良,即学习成绩落后于同辈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本文所讲的学困生是后者,学生学习成绩没能反映其能力所提供的潜能,即表现智力正常或较高,但学业成绩低下或一般。这类学生在生物学习上“困”在何处,有何解“困”之法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指出:任何学困生只要给予适合他们自身心理特征的外界帮助,学习成绩都是可以提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研究探索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把心理障碍消灭在萌芽之中,培养并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学业成绩。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教学的实践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以下心理障碍:

1.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在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现在一般指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一时无法弥补他们在群体中的落后位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

2.具有胆怯心理。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3.具有焦虑压抑心理。多数学困生也想把学习搞好,家长也希望他们成才。但由于基础太差,总是学不好。于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情绪波动,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这些学生大多有焦虑倾向,有的已发展到紧张状态,害怕作业,畏惧考试,不断自责,厌读厌学。

4.具有惰性心理。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

5.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学困生在学习中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待问题,不善于将所面临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

二、生物学教学中对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针对学困生学习心理上的以上障碍,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帮助学困生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业成绩。

1.付爱心,善施法,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是自暴自弃,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和失落感,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对学习丧失信心。因此,教师应对学困生充满热情,充满爱心。用教师的热情去激励学困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师的爱心去增强学困生学习的信心。教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找他们谈心,经常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制订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制订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为力的心理状态,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因为对学困生自信心而言,需要教师的鼓励、微笑等社会性强化。

2.多角度,巧设计,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他们或者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焦虑,或者对学习产生恐惧,或者会由于连续的失败而逃避学习,或者出现学习抑郁症如食欲不振、孤独、懒散、过敏、闷闷不乐等,由此学业就会下降甚至学业不良。因此,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就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心和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的欲望。教学内容过深,学生畏而却步,会减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浅,唾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注意深浅得当。

(2)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学困生的求知欲。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会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容易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产生求知欲望。如为什么菜贩要往菜上洒水?磕瓜子多了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并体验到学习生物的乐趣。接着引导学生从中可以归纳出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在低浓度溶液中细胞吸水的原理。并根据这个原理,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盐碱地上的庄稼长不好?一次性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庄稼的“烧苗”现象?这样,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问题情景中进行探究,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积极性,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物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是密切相关的。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对学困生的感染力。一个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你的教导,他们会当真理;你的课堂,他们会跟着你的感觉走。因此,要使学困生对学习生物产生兴趣,应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增强对学困生的感染力。“亲其师,然后信其道。”老师应自觉、主动地与学生交心、沟通,一旦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学生就会对你的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此外,应当与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扎根于人生观和理想的沃土之中,由有趣、乐趣变为志趣。

(4)定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由于学困生志向水平低,不能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学习上就会困难重重,学习兴趣就会锐减,甚至会感到味如嚼蜡。难点或关卡是学生兴趣和成绩的分化点,所以要做好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包括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掌握各个环节的学习技巧(阅读技巧、记忆方法、概括知识的方法、向老师提问的技巧等),如何运筹时间。学生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就会主动、轻松、针对性强,成绩自然大大提高,积极性就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学困生的转化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从心理上进行转化。这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只要我们有“千淘万沥虽辛苦”的精神,就一定有“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隋光运,刘晓明.青少年心理保健技术.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简编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第11篇

一、培养学生重视生命科学的意识

行为由意识决定,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首先要从培养学生重视生命科学的意识开始。

1.宣传生命科学的重要性。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手段,从生命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各个方面去说明生命科学的重要性。

2.采用的迂回宣传的战术,引起学生对生命科学的重视。如果只是生物教师讲生物的重要性,学生不一定是全信,因为他们都有一种看法:哪个教师都是说自己的学科是最重要。但是如果由第三者来讲生物学的重要性,会更有说服力,例如由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师,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甚至利用某些往届学生、家长的现身说法等会使学生更加相信。

3.结合学生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可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切身体会,另一方面可结合“3+X”高考制度下,选考生物的策略优势,让学生明白学好生物的重要性。

4.从低年级抓起。培养意识的东西应该越早越好,如果到高三才抓,只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因此最好从低年级(如初一、初二)就开始灌输生命科学重要性的意识,让学生尽早地重视生物的学习,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营造好一个学习生物的氛围。生物教师除了在课堂要用生动的言语、活生生的例子、多种的教学方式去营造好课堂的氛围,还要利课室的黑板报、著名的生物学家肖像及名言、学校的学科专栏、学校的学科专题报告、学科竞赛、学习经验交流、学生生物论坛等丰富形式营造好学习生物的氛围,让学生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学好生物的热情。

二、树立教师的威信,争取学生的配合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争取学生配合,尤为重要,而学生肯不肯配合教师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信不信任教师,因此要想较好地调动学生,教师必须在学生面前树立较高威信。首先教师自己要有这个意识,然后做好以下几点:1.做好自我包装和推销,将自己的辉煌介绍给学生;2.上好第一节课,争取好的第一印象;3.任何时候跟学生说话,无论眼神、表情、语气和身体动作都要充满自信和果敢,要给学生肯定唯一的回答,不能模棱两可,犹豫不决;4.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说到底教师最终还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才能征服学生;5.借助他人来树立自己的威信,通过领导、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甚至高年级的学生介绍和赞扬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当教师通过努力获得了学生信服,他们的情绪和学习自然就会被教师调动起来。

三、教师在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充满激情和爱心

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动之以情、攻心为上是教师调动学生的重要的法宝,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充满激情和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乐观、积极和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爱是推动教育过程的力量之源,教师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充满爱心,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和学生的心身健康等方面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时时处处都为学生着想,让学生都受到的教师的爱,他们也会爱自己的教师,所谓“爱屋及乌”,学生自然也就喜欢学习生物了。

四、加强教法探索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热情并不算太难,难的是长时间地维持这种学习热情,尤其是认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成绩没有提高的话,热情更难维持下去。相反,如果教师的教学得法,学生的学习得法,那么学生学起来就相对轻松,学习的效果就好,学生就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和快乐,由于成功感能源源不断地得以强化,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就可以较长时间地维持下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法探索和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调动学生学好生物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教学上应该通过丰富的语言艺术、生动感性的实例,深入浅出,突出重点、难点,注意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向45分钟要质量,减轻学生课后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做好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包括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选参考书,如何掌握学习各个环节的学习技巧(阅读技巧、记忆方法、概括知识的方法、向老师提问的技巧等),如何运筹时间,知识的重点、难点和考试热点的分布,高考各类题型的解答方法,考试过程的常见失误与对策等方面。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起来

就会主动、轻松、针对性强,学习效果自然大大提高,积极性也就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五、注意心理科学的应用,调整学生的情绪,控制好学生的学习节奏

第12篇

关键词: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手段;考核机制;改革

Research on reform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Bing Jie, Sun Yingyu, Sun Xiuying, Zeng Shaoju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experiment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i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t concluded an experimental program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for new reform and improvement.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of reform and improve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to actively explore a variet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xperiments; in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a reasonable course evaluation mechanisms can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Key words: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experimen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chanisms; reform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从宏观、药理和生理功能水平上研究人体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是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生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部分,又是对理论课程在形态结构、理论和技术上的进一步补充和深化。随着电子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解剖生理学的研究从宏观向微观领域的不断深入,应用神经生理和药理学,计算机等已能对脑电、心电的活动研究更为精细,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生物科学的重要特点是其实验性,传统的实验教学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需要。为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完善

1.1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的精心设计是学生巩固学科基础和创新的源泉

为了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我们学院将人体解剖学与动物生理学实验进行了合并,即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该实验课程共48学时,按每周4学时完成,为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实验课程之一,包括人体解剖学和动物及人体生理学两部分内容。人体解剖生理学课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有利于学生巩固学科基础,也有利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创新。

1.1.1 人体解剖学实验内容有效整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系统化

人体解剖学部分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分章分节的教学内容模式,有效整合,彰显知识系统结构,根据机体功能分为四大部分:运动、循环系统,神经组织及神经系统,消化、呼吸系统结构和泌尿、生殖系统结构。该四部分内容几乎囊括了人体解剖学的全部知识要点,同时也兼顾了解剖学与生理学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在系统学习中明确人体解剖是个完整的体系,教学环节中做好整体设计,从而体现整体结构体系;另外,从解剖学各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及有效衔接中将解剖形态学内容与生理学实验内容贯穿融合,把握和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带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阶段性发展。

1.1.2 生理学实验把握基础,在基础中勇于创新

生理学实验部分,在实验教学中保留了传统经典的教学内容,并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经典的基础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动手、采集和分析实验结果能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从整体上强调基础性和系统性,突出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如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神经干标本的制备、离体蛙心体外循环标本的制备、膜片钳技术、动物麻醉术、气管插管技术、家兔颈部手术、分离主动脉神经的方法、无创血压测量技术等。随着信息科学在生物学领域的不断开发及应用,引进操作方便简单的生物信号采集系统RM6240,对生理学信号进行多方位的采集分析,在同一个实验环境操作下,进行多通道同时测量和检测。如将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的测定、神经兴奋不应期的测定等实验内容可以集中在一次实验中完成。

在此基础上将原来分散的实验经过精心设计,强调实验结果中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用统计学软件做出相应的统计图表,从中找出变化规律,而不是简单地显示直接记录到的生理信号波形图,既做到结果的定性又做到了结果的定量分析,以科研数据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基础实验中掌握科研实验数据的采集,以及科研实验的思考方式,进而培养学生形成缜密的生物学思维方式。同时,在基础实验中加以创新性自主实验设计,创新实验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在学会了该门实验学科的基础性实验操作之后,才能通过不断的学习、推理,进行创造性实验设计。在创新性实验中,学生要在一定的实验理论指导下进行设计实验,提出问题,从多角度、多思维等多方面给出解释。在自主创新实验中,应该让学生明确实验并不是量的积累,即不是为了获得过多的、漂亮的实验数据为目的,而是通过实验要解决怎样的科学问题,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该实验有哪些实际的生物学意义。开放思维,不拘泥于原有的思维方式,大胆创新,大学时期正是学生思维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如蟾蜍的神经干动作电位速率的测定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提出,咖啡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饮品,那么咖啡对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又是怎样的呢,是兴奋性增强呢,还是抑制作用呢,这其中的关联又是怎样的呢。又比如酒精对外周神经系统的影响,联系醉酒驾车。实验技术和实验教学过程是一个连续、系统的知识体系,各实验项目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具有实验内容丰富,实验方法多样,实验形式较为灵活等特点,给学生提供极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2 积极探索与运动生理学、心理学专业技术的交叉融合

积极探索与运动生理学及心理学专业技术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打破传统观念,在交叉学科中发现新的问题。交叉学科是新科学的生长点,对增强科研互利,开拓学科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创新人才培养及实验课程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学专业在生理学领域一直处于国内外前沿水平,让心理学专业教师走进生理学实验课堂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从新的层面认识生理学问题。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有利于全方位人才的培养。

运动生理学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最为相关的学科理论,如何有效地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锻炼及提高锻炼的水平,怎样应用最佳心率指导运动健身等,运动学院的教师从心肺功能评定指标等人体运动生理的定义入手,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认识自身身体机能。有效地引进外院课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效的在第一时间内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2 实验教学方法多样化改革,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2.1 高效引用高教社4A教学平台,促进学生学习自主化

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的同质化及低层次,已经不能跟上新的教育发展趋势,高教社的4A教学平台是在新的学习理念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平台在搭建过程中注重学习设计、面向服务的体系构架,以适应学习、协作学习、移动学习的理念,集智能答疑、发展性评价、学习过程中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标准化等优势被引进到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中。

通过该平台将零散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有机的组合成更系统化,更有针对性的网络课程,以适应学生的课前学习。通过该平台的学习,可以根据学生在平台上的表现,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起点、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该门课程。高教社4A平台为实验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与学生交流讨论的平台,同时也更加个性化的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制定出个性的学习计划,赋予了实验教学空间上的多维性和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使学生在知识掌握和技能学习上更加的高效。

2.2 模拟实验教学软件的引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人体解剖学实验和生理学实验的合并及交叉融合,使实验课时的比例相应减少,理论和实验安排出现了分离,导致生理学实验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我们逐步将成都仪器厂与浙江医学院合作开发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虚拟实验引入到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生动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观看正规的实验操作演示,并通过与课件交互操作,真实、动态地完成生理学实验,下一步我们计划将该模拟系统加载到网络服务器,使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好地熟悉实验、预习实验,从而保证实际实验操作中的准确性,对于基础的实验操作的熟悉,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综合实验及开放性创新性实验的开展。

2.3 RM6240B系统的开发性应用,有效降低实验操作难度

RM6240B多道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是多媒体智能计算机生理学实验系统,集生物信号采集、放大、显示、记录与分析为一体,使得传统的人体解剖生理实验无论在操作过程上还是在波形描记上都得到极大的改善提高。RM6240生理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到人体解剖生理实验中,具有强大的优势,为该学科的实验提供一个直观的教学用具,对学生理解该学科的知识点具有重要作用。实验手段和设备的不断更新,促进了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该软件在数据分析上的开发利用,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数据、计算数据、自动完成数据统计等工作,使得本科生对实验数据的采集及生物学研究的数据分析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3 建立合理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考核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手术操作为主体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在实验考核问题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过去实验课总是与理论课合在一起考核,实验的分数仅占30%左右,这样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一些学生往往通过提高理论课成绩来弥补实验课成绩的不足,这对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具有一定的缺陷,在传统考核中虽然平时实验考核在最后成绩中也占一定的分数比例,但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评分体系,所以对学生实验平时成绩的评定缺乏客观公正性。合理的成绩评价有利于学生平时更认真地掌握实验操作,从而巩固和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为此我们参考一些成功的教学研究制定了符合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的考核体系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3个部分:(1)课前预习,高教社4A平台有一项功能可以针对本学期选修课程的学生在线学习时间、学习活动和自测,在学期末的时候自动形成学生学习档案,通过该项预习学习档案,我们给出该门课程的第一部分成绩。(2)第二部分成绩,是通过实验课上学生对待实验的态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课上随堂测试以及每组实验后对实验室物品的维护和值日情况给出成绩,其中,为什么要把实验室物品每组的维护及值日也作为考核的一项标准?原因在于对年轻的大学生来说,为培养学生从实践中认识普通劳动的意义,让学生在值日中及自身实验物品规划中培养一种情商教育,学生有一种惰性,学习好一切都不管,以至于实验好,但不收拾,不懂得理解并尊重劳动,这对于未来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将此项也作为一项量化的标准,帮助学生全面的发展。(3)第三部分成绩取决于学生实验报告的总结归纳,以及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论文的实验答辩讨论、提出的问题等给予相应的成绩。因为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要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还要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刻的思考,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以便实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掌握,所以实验后对实验内容的总结归纳讨论,也是实验学习考核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4 结束语

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渐由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从基础实验教学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创新改革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不断创新借鉴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中,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为新时期人才培养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左明雪.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黄艳红.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用预防医学,2006,4:1048-1049.

[3] 赵蕾.食品与发酵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9,9:1429-1431.

[4] 郑宏珍,初佃辉.交叉学科建设与创新型研究生培养[J].信息系统工程,2010:114-116.

[5] 谢晓林,余胜泉,程罡,等.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07,5:12-25.

[6] 林桂平,向秋玲,王淑珍,等.虚拟实验及其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10:948-955.

[7] 李家敏.Rm6240B/C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6:32-34.

[8] 阮琴.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0,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