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6 11:37: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工安全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讲授法。
使学生了解电能的产生、输送和分配、用电操作的安全规范、触电伤害、防止触电技术措施、触电急救、电气火灾扑救等内容。
2.观摩法。
组织学生观看电工安全教学录像,观看用电违规案例和用电规范,以及触电急救视频知识。
3.操作法。
学生主要来做触电急救,胸外心脏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在为期一周的安全教育结束时进行安全知识理论考试和触电急救操作考试。纵观传统教学课堂,即使课程安排丰富、内容详尽,学生也会在讲授基本安全知识时晕晕欲睡,观看教学录像是心不在焉,操作时三分热度;即使考试合格,一段时间后学生也会记忆模糊,印象不深刻,安全意识淡化。这种“填鸭灌输式”的教育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提高不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一体化教学方式
一体化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具体的工程任务为载体,由一体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主提高的一种可持续性学习方式。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课堂即是一个多变的实训场,它能让学生有种身处职业环境中的感觉,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此,我结合课程性质将一体化教学的六部曲做了改动,对电工安全教育进行了改革实践,主要过程如下:
1.学生情况调查
由于学生第一次参加维修电工实训,笔者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层度。如:给出一些常见的电气实物图片,让学生答出器件的名称和作用;问是否从事过相关电气实际操作,如何做的等。在了解了学生对本专业认识情况后将学生分组,分组原则采取互帮互助的方式,组员搭配是一名有少许经验的学生带两名没有经验的学生。这样为以后的学习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2.明确学习任务
在此,我将电工安全教育分成了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电工安全知识、观看电工安全教学录像和触电急救。教师告诉学生本周为电工安全教学周,让大家搜集并学习用电安全知识,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要求学生能够在有人发生触电事故时立即对触电者进行急救。
3.学习任务推进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电气火灾和触电伤亡的典型事故案例分发到每个组,引导学生通过案列分析事故的原因。例如,某厂设备上电机烧坏,值班电工到工段切断电源、拆除电线、运走抢修,电机修好运回泵房,维修组组长安放电机。当他正要蹲下作业时,一道弧光将他击倒。经过详细地分析和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提出“切断电源应当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示牌”“拆除电线应做好绝缘”“应当由拆卸电机的值班电工进行安装”等。经过一个个事故案例分析,学生们已经潜移默化地说出了多条用电安全条款,甚至有些同学开始找书翻看用电安全条例或利用网络资源开始查电工安全规范。此时,教师趁着学生找答案的劲头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并整理分析,最终分析的结果可作为手抄报的材料。然后,安排学生观看电工安全教学录像片等,加深对安全用电的认识,充分认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组织学生开展用电安全手抄报的制作,组织各组学生相互参观和评判,选出制作最好的,安全知识最全面的手抄报。最后,让学生们思考“如果发生了人身触电事故,我们该怎么做”。学生们通过查阅急救材料和观看触电急救视频资料,开始自己主动在心肺复苏模拟系统上操作,边练习边相互纠正动作。教师在旁边倾听学生们的讨论,并时时纠正学生们的观点。在反复的练习中学生们技术愈加熟练,本着学生爱玩的天性,鼓励学生编辑安全用电小短剧。学生们积极响应,在他们编辑的剧本中将安全用电贯穿其中,“拉、切、跳、拽、垫”和触电急救演绎的淋漓尽致。
4.学习任务成果展示
【关键字】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作用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高速公路综合电力监控系统是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而不断兴起的系统,是为了适应现代化高速公路管理的需要。综合电力监控系统能够实现高速公路的自动化管理,同时还能促使高速公路的管理更加的科学化。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在高速公路综合电力监控系统方面的研究,现简要谈谈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在高速公路中的作用,希望能够使电力监控系统广泛的应用于高速公路,同时为电力监控系统的不断发展作应有的贡献。
二.高速公路综合电力监控需求分析
在以往高速公路沿线的收费站、互通枢纽、服务区、隧道或隧道群变电站或隧道监控室全部靠人工进行日常表计抄录、操作控制、日常维护、故障巡查等,因此.每个变电站或隧道监控都要配备24小时值班人员,人工成本高,效率十分低。高速公路综合电力监控系统需求如下:
(一)监视高速公路全线关键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报警,如市电停电或高压柜故障、发电机故障、收费站UPS故障、隧道埋地变故障、隧道风机故障等,确保高速公路安全畅通:
(二)对站的高低压配电室、发电机室及隧道进行视频遥视:变电站偷盗报警及外场电力或照明电缆偷盗报警:
(三)对站高低压配电室和发电机室进行温度遥测,并根据测量温度控制室内通风风机:对隧道一氧化碳进行遥测,并根据一氧化碳浓度对隧道风机进行启停控制:
(四)站点实现无人值守,故障自动定位:
(五)数据、视频及报警信息满足高速公路分布式实时远程传输要求:
(六)满足高速公路所处环境和管理运行所要求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
(七)与高速公路运行管理模式相适应,全线综合电力监控数据无纸记录,自动统计,自动显示与打印。
三.简谈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作用
1.有着遥信、遥测及遥控的作用
通过现场的控制的网络,整个电力设备的运行的情况以及电量等等各种信息,将会通过光纤输送到控制枢纽并自动的存放到数据库中。只需要观察工作站内监控系统的荧光屏幕,工作人员能够直观的知道设备运行的具体的情况、电量、设备开关等情况,显示甚至自动地打印所有的电量上下波动的的曲线、潮流越线报警和设备出现故障时的报警,并经过监控中心来远程控制电力开关和设备。通过自身携带有通信接口的微机继电保护设备,检测线路的三相电压、电流,功率、电量、频率、设备温度、断路器状态等数据,实现速断保护、过流保护以及重合闸等保护功能。
2.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功能非常的强大,具体包括:遥测数据综合的处理、系统的统计、报表的生成、数据的整合、事件顺序记录的处理;非寻常的情况、趋势弧线的生成以及操作的记录等提示的告警和打印;历史文档的采集、分析、整理和保存。
历史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实时数据的存储的具体的情况,定时将数据从实时数据库转存到历史数据库中,以实现数据的交换和传输。
3.人机界面
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能够模拟接线图的一些功能,比如报警的功能、实时显示的功能、数据查询的功能、图形自动编辑的功能等。此外,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还具有系统的自动的对时、容错、安全管理、通道监视和站端系统维护等功能。
三.监控系统组成
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的主要负荷有:收费、通信、监控设施的用电;服务设施、管养设施、收费站等场区用电;特殊区段的动力及照明用电等。受当地电网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路段变配电所通常都为分散独立设置,同时配备柴油发电机组或者采用双电源和UPS作为备用电源以提高一、二级负荷供电可靠性。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设计,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将高、低压设备进行组网,实现供配电的综合自动化和网络管理化。土千网络采用单模光纤,组成光纤环网。对于设备相对集中的区域,用通信网关构成现场子网。现场设备采用RS一485/422或RS一232等通信接口和现场总线接入到通信集中器,集中接入主干网络。整个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由监控中心、配电 站和通信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组成。
1.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是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的核心,采用多机单网模式,包括监控工作站、数据服务器、通信服务器、网络交换机、 激光打印机等。监控中心软件系统由服务器操作系统、工作站操作系统、支持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电力监控系统软件组成。监控中心负责数据的集中通信、分析计算,可实时显示系统一
次主接线图、二次设备配置图、系统运行的曲线图、电量报表、保护定值等各种数据信息,并且可随时打印各种数据报表、故障信息、历史记录等,通过人机接口,实现对整个配电网(照明、动力等)的监控管理。
2.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在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它能够把控制中心的控制命令准确无误的传送到数量众多的远方终端,反映并搜集远方设备的运行情况的数据信息,并提交到监控中心。可以这么说,通讯系统就像快递员,负责着把信息从监控终端传递到各个端口。
四.监控系统建设必要性
一般来说,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全线路面的交通、天气等状况的搜集与分析整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忽视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的作用。而在实际运营的机电系统的维护过程中,机电T程电力监控系统在监控系统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立完善的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关系到收费系统是否能够正常、便捷的工作。
想要采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方式,就必须有可靠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同时要求该系统能够便利、稳定的工作。要保证收费系统顺利的工作,就必须保证供电系统能为整个系统提供正常的运作环境。一旦发生停电的现象,虽然收费站收费系统所配备的专用UPS可以保证至少30min的供电,若是超过这个规定的上限的时间,市电仍然无法正常的供应,而备用柴油发电机又没有自动切换启动,则收费站将在UPS电量耗尽后瘫痪,这将影响整个联网收费片区的收费工作。故而,我们必须在机电工程电力监测系统上做文章,加大投入,建立高效的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这样,就能够迅速的发现问题,及时的排除问题,由监控中心统一集中监控,很显然这样就能够大大的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实现供电系统的高效性、科学性、自动性的目标。
另外,现阶段小偷盗窃高速公路沿线的电缆的情况非常的普遍,如果建立了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就可以对全线的外场设备的供电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当小偷切断电缆的时候,外场设备供电系统就会中断,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就会快速的收到供电异常报警信息,并根据外场设备的具体的里程桩号通知路政队的工作人员上路巡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为当场抓获盗窃者提供了可能性,能够极大的震慑电缆盗窃者,保卫高速公路沿线的电缆的安全。因此,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是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相对完整的监控系统毫无疑问应该包含一个科学、高效、全方位的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
四.结束语
高速公路综合电力监控系统的设计对于高速公路的现代化自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应该注重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丁书文 胡起宙 赵勇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中的几点建议(被引用 6 次)[期刊论文] 《电力自动化设备》ISTICEIPKU-2000年4期
[2]陆曙东 轻轨明珠线工程中的电力调度及设备监控综合控制系统[期刊论文] 《上海电器技术》-2003年3期
[3]郑杰 余臻 基于CDT规约的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设计[会议论文],2004 - 中国自动化学会华东地区第十七届学术年会
[4]李中伟 佟为明 刘勇 PCI DeviceNet板卡和短窗Morlet复小波在继电保护监控系统中的应用[会议论文],2005 - 第五届输配电技术国际会议
关键词:核电工程前期,进度计划体系
进度控制是核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对于项目的质量、安全、投资和进度至关重要,是整个核电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所在。
从2004年红沿河核电项目正式启动前期工作至今,国内核电政策由“适度发展”调整为“积极发展”,项目进展很快,各项目的前期工作中均呈现各自特色。总结归纳共性的特点,核电前期工程进度计划已基本形成系统的体系。
一、核电前期工程进度体系
总结近期国内已正式开工的核电项目红沿河一期、海阳一期和福清一期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核电前期工程进度体系可以划分为:核电工程以项目第一罐混凝土(FCD)为里程碑分界点,FCD之前为项目前期阶段,其后为项目设计建造阶段和调试阶段。核电前期工作进度计划体系以时间为跨度分为前期准备阶段和施工准备阶段两个阶段;以开展的工作来区分包括项目行政许可(含前期执照申请)、厂址准备和工程设计等三个方面。
按照目前国家发改委对核电前期工作的管理办法,前期准备阶段与施工准备阶段的分界点为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同意批复开展前期工作(即业内所称“路条”)。
1.前期准备阶段
项目在前期准备阶段又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划分为初可研阶段和可研阶段。
项目初可研阶段开展的主要工作是厂址普选并确定优选厂址,以便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同时项目单位应做好相关厂址资源保护工作。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对优选厂址开展厂址有关地震、地质、岩土工程、水文、气象、人口、辐射本底、食谱及外部事件等各领域的详细研究论证工作,讨论厂址的适宜性,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选址阶段)》和《厂址安全分析报告》的编制和审评;同时在排除厂址颠覆性因素后完成厂址现场有关征地动迁,启动并部分完成“四通一平”等前期工程。
前期准备阶段中影响进度的主要因素是各省级政府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支持意见和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审批进度。
2.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根据审查完毕的可研报告对相关专题进行深入研究,编写项目申请报告、启动初步设计,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设计建造阶段)》和《初步安全分析报告》的编制审批工作;完成蒸汽发生器、压力容器、汽轮发电机组等长周期主设备的订货;完成“四通一平”工程收尾工作;完成现场厂址负挖和FCD前建造准备工作;确定项目融资方案。一般项目进度安排中,施工准备阶段的时间大约为15~17个月。
如果采用AP1000技术,则需要完成CA20、CV底封头等有关结构模块的预制和拼装工作以及2600T重型吊车的选购和现场调试工作,为项目FCD后大规模建设奠定基础。
经验表明,制约此阶段进度的因素是长周期主设备订货。免费论文参考网。所谓长周期主设备主要包括蒸汽发生器、压力容器、主泵、稳压器、核岛主管道、汽轮发电机组等产能有限、处于核电工程进度计划关键路径上的各系统设备。长周期主设备订必须在此阶段完成。由于长周期主设备制造时间跨度大、产能有限,再加上国产化的要求,核电长周期主设备订货成为制约核电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决定性因素,故长周期设备的订货完成时间越早越好。
因此,施工准备阶段进度计划制定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长周期主设备制造和现场施工准备进展。
3.两个阶段的主要关系
前期准备阶段和施工准备阶段的划分仅仅是为了说明核电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主要特点,而并不是孤立的,这两个阶段部分内容是交叉的。例如,前期准备阶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收口工作一般安排在施工准备阶段继续完成,如海浪分析、海滩稳定性分析、温排水物模分析计算等工作均在此阶段完成;另一方面,施工准备阶段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设计建造阶段)》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选址阶段)》评审完成后即可开展相关外委专题研究,《初步安全分析报告》在《厂址安全分析报告》完成后随即开展,也存在一定的交叉。
二、前期工程进度体系主线
扣除行业规划等外在不确定性因素,一般来说,核电工程前期准备阶段大约需要27个月左右时间。主要进度体系主线有两条:
?厂址普选――>厂址初可研――>优选厂址确定、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含选址阶段环评报告和安全分析报告);
?厂址保护――>征地动迁――>四通一平――>施工临建。
施工准备阶段大约需要14个月左右时间,主要包括三条主线:
?主设备订货/负挖――>核岛底层砼施工――>上层钢筋绑扎、预埋件安装――>FCD
?可研后续专题论证――>环评报告(设计建造阶段)和初步安全分析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申领建造许可证――>发证;
?负挖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主设备技术规格书――>施工图设计。免费论文参考网。
详细情况见图1所示。
三、AP1000和M310前期进度计划之区别
总的来说,不同技术路线,核电项目前期准备阶段进度计划影响不大。一般做法采用包络性进度计划体系予以解决。包络性进度计划即综合考虑不同技术路线下可能的进度体系,涵盖不同技术路线的技术特点,满足一般意义上的进度计划体系。
前期准备阶段。不管采取何种技术路线,前期准备阶段所开展的工作均类似,时间跨度变化也不大,对工程计划影响不大。但在设计输入中需要考虑按照不同堆型布置总平面,并采取包络性的设计原则提供参数输入,以便在项目堆型确定后能够很快启动后续各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技术路线下的总平面布置差别较大,与总平面布置相关的码头、海工护岸护堤、重件道路及其下管沟的施工计划需尽早考虑,因此,尽早确定项目技术路线既节省时间,又省去项目单位不必要的投入并降低工程造价,对前期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
施工准备阶段。由于AP1000核电工程采用了模块化施工、土建安装平行施工、开顶法施工等有别于M310核电机组的建造工艺,因此,此阶段不同技术路线的工程进度计划的安排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影响有:
主设备订货。采用AP1000技术路线,当前全球装备制造业尚不能大规模满足AP1000技术路线的主设备制造;而M310技术主设备制造已经相当成熟。因此,设备采购计划对于AP1000技术来说更难控制,而M310技术没有如此情况。因此,计划的制定需要尽可能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采用AP1000技术路线,必须尽早安排钢制安全壳、结构模块的预制以及重型吊车的采购,而M310仅需要尽早考虑环吊的订货。免费论文参考网。
AP1000安装施工单位需在施工准备阶段尽早确定,以便承包商进场安排各结构模块的现场拼装;M310机组无需此阶段确定安装施工承包商。
四、核电前期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
总的来说,核电前期工程不确定性因素多、外部接口关系复杂,进度计划的制定很难一次成型。随着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入进行,需要不断的调整更新进度计划,以便适应形势和项目发展的需要。
核电前期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应遵循科学性与预见性的原则,尽可能维护工程进度的稳定性,坚持责任制。要为进度控制提供资源保证,安排风险对策,计划调整贯彻动态控制原则,遵守变更程序;并正确处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之间的关系。
核电工程前期进度计划的编制步骤有:
(1)确定总工期及主要阶段的工期;
(2)确定各主要活动的时序,设计与施工、采购间的接口,活动之间的衔接,施工与调试逻辑顺序要求;
(3)按序倒排,从完工验收向前追索各工序所需的工期和交叉与衔接关系,然后排出正排的设计、采购、制造、土建、主系统和配套系统安装和调试的以里程碑为标志的进度计划,工期安排上要适当留有余地;
(4)调整进度,综合考虑,反复协调,完成进度计划编制;
(5)编制编写说明。
五、核电前期工程进度计划管理需要关注的问题
核电工程前期准备阶段的时间较长、不确定性很大。尤其在初可研阶段,项目能否顺利推进到可研阶段,主要受制于国家核电政策和省级主管部门的态度。随着调整后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颁布,各项目的开工时间将予以明确,前期准备阶段工作的不确定性将大大降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项目法人的投资风险,也将有利于核电工程前期工程进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前期行政协调是前期工程计划管理的难点和关键点。各类地方支持性文件的办理,涉及部门多、专业广,对于计划的制定和进度的控制很难掌握。一般情况下,如果能够得到省级政府对项目的大力支持,相应文件的办理进度较为顺利。在计划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困难性和预见性,避免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延期现象的出现。
施工准备阶段时间短、工作多、范围广。施工准备阶段一般为12~15个月,现场负挖、FCD核岛区域施工、主设备订货、主承包商选择、初步设计、项目申请报告上报、生产准备等各方面工作全面展开,头绪多、时间短,行政许可和执照申请、厂址准备、设计等三条主线必须协调一致,任何环节出现进度滞后,将直接影响关键路径和FCD里程碑节点的顺利执行。
主设备制造周期长。尽可能早地确定项目技术路线,有利于长周期主设备订货。尽早明确技术路线,尽早确定主设备订单,可以最大程度上压缩工期。
总平面布置早确定并固化,有利于后期总平面管理。尤其是重件道路下的各类管沟、廊道,应尽快施工,以避免后期二次开挖。影响总平面布置的因素主要是详勘,在详勘确定的前提下,总平面布置即可确定并固化。
【关键词】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设施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大幅提高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防洪、灌溉、发电、运输等行业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是,福兮祸所伏,水利工程的兴建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水利水电工程按照其规模来分可以分为大中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和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一般由国家来规划承建,其科学性较高,而目前很多的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和后续使用的过程中缺乏严谨的科学规划,给人们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因此,如何规避危害,充分的发挥出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优势,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目前水利水电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小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大多直接修建在天然河道之上,这种修建方法对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的一定的破坏,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生态多样性,水利工程修建的大坝也会改变河流的水深以及含沙量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的泥沙含量、河流的温度、水质以及地质环境,还有可能改变当地的气候。此外,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修建影响范围广,工期时间相对较长,施工时间可以达到几年,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工期甚至会达到十几年,在漫长的修建时间中,施工人员会进行石料开采、工程取土,并修建临时性的营地,如果在石料开采和营地修建的过程中未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就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质。加上在施工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要排除一些废水,如果没有做好处理措施,直接将废水排入河流中,那么这就会给河流的生态环境带来致命性的打击。在水利工程修建好之后,将会改变原有的河道和大坝的宽度进行蓄水,在蓄水之后,由于水平面对太阳的反射率与陆地不同,那么就会增大水面的辐射,改变河流原本的水温,使河流的水温出现明显的分层,水库下面的水温将会长期维持在低温状态,这种水温的变化会对河流中的动植物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改变整个河流的生态环境。
(二)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过程中,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大也是最显著的。在修建小型水利水电的时间中,会对周围的草丛、树林、农田等造成破坏,破坏了陆生生物的生态平衡。同时,在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中,也会排放出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流入河流中也会破坏河流的水质,改变河流内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大量生物被迫迁移,改变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此外,在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后续使用过程中,也会导致水面抬高,水面的升高会淹没河岸上的植物,对生存在岸边的动植物产生负面的影响,减少物种数量,改变岸边动植物的生存结构,迫使动物不得不向其他地方迁移,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三)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在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过程中,由于工程施工、管道开挖等施工会造成土壤的,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处理,在雨天以及水流的冲刷影响下,就会导致当地水土流失,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山体滑坡,严重的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存安全。此外,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也会导致河流下游的土壤肥力下降,使地下水位抬高,甚至出现土壤的沼泽化和盐碱化,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完成后,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应对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方法
(一)政府应当完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目前,我国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还不够完善,这也是很多小型水利水电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疏于管理的原因之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来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制定相关的预防方案。为此,政府应该完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环境评价制度,强制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前必须要做好对施工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全面了解施工地的环境、气候、水质、动植物、人口、土壤等情况,并根据调查的具体情况做好施工影响的分析工作,预测出水利水电施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以及影响范围,根据预测结果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将水利水电施工对施工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控制在最小。在工程建设完成后,施工企业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做好生态环境的整改工作,在发挥出水利水电工程重要性的同时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在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遵循环保先行的施工理念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树立好环保先行的理念。在工程图纸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遵循和谐发展的理念,在不破坏动植物栖息场所的理念下设计施工图纸;在施工阶段,施工企业应该采用环保技术措施,运用无污染、不影响动植物生长的环保材料;在工程的施工完成阶段,施工企业应该排除相应的技术监察人员做好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和检测工作,及时的对环境影响进行跟踪和评价,如果发现有不良影响应该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上级部门在接到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制定好处理方式,把对施工地生态环境的破坏降至最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责任到人的负责方式,并采取一定的鼓励机制,对于表现由于的技术监察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监察不到位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提高监察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健全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和生态补偿机制
目前,在我国的水利过程建设中,大多很少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一味的依靠施工企业的自觉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水利水电施工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国家必须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权责,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该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好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明确好生态补偿的范围和责任人员,制定专项生态治理基金,做好对施工地生态环境的补偿工作,保证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
四、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可以促进国家生态环境的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施工企业一定要树立好环保的意识,充分的意识到水利水电工程对施工地生态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做好事前的防范工作和时候的处理工作,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传新1.戴克义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期刊论文],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5)
【2】李玉海1,陈亚杰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期刊论文],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8)
【3】谷永祥: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期刊论文],2011(5)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原则
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有效控制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不仅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参与工程施工各方都对施工质量控制负有相应责任,其中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主要责任。工程质量管理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建设工程项目的使用效益,同时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应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
2.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
人是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操作者。所以在工程质量控制中,要以人为核心,重点控制人的素质和人的行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3.坚持以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原则
工程质量控制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应事先对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加以控制,而不能是消极被动的,等出现质量问题再进行处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要重点做好质量的提前策划,以预防为主,加强过程和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和监督,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手册进行施工,持续改进施工工艺。
4.坚持质量标准的原则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工程质量是否达到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应通过质量检验并对照质量标准给出评价,不合格的产品要坚决要求返工。
二、火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针对火电厂建设工期紧、交叉作业多、工序复杂,尤其是近几年火电厂建设规模呈现大容量、多机组、高自动化的特点,给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火电厂建设施工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质量控制就是在实施过程中对资源的投入,施工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衡量,并采取措施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质量控制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其主体则是人的管理活动,通过合理组织劳力、机械,,提高整体工程质量。质量计划是项目实施之前质量管理的准备活动,是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根据施工企业特点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和生产要素的配置等因素确定工程总的质量计划,然后参照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工程年度、月度质量计划,无论工程进展到那个节点,管理人员都能清楚知道质量目标,以便采取措施控制质量。项目质量控制包括三个方面,即:提前策划、过程控制和分析总结。
1.施工质量的提前策划及措施
质量的提前策划是指工程开工前, 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活动所进行的事前规划、审核与监督,它是质量控制的开端。火电施工项目质量的事前控制大体包括: 质量预测,质量决策,制定质量计划,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计量手段和质量责任制等内容。
1.1坚持贯彻落实质量管理标准
在火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坚持多级质量控制,多层次的质量监督原则,加强对工程的质量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坚持项目经理是质量第一责任人,坚持进行质量自检,同时,建立健全各种资料的管理体制,设置专门的施工资料整理人员,并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测记录,做好各种资料的送检工作,并严格各种文件的存档管理,为竣工资料完整和及时的整理创造条件。
1.2编制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项目施工全过程的重要技术、质量的纲领性、综合性文件, 是指导项目施工的主要依据, 包括项目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各项资源配置计划、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环保等内容。施工过程中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根据规程规范、合同的质量要求, 对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法、质量管理等各方面提前策划, 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
2.火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及措施
质量的过程控制是对产品的形成全过程的控制监督, 它属于质量控制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 质量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质量计划对各项施工环节进行审核把关, 把可能导致质量缺陷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随时运用各种方法,确保工程实测数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同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使质量控制在预定的目标之内。质量的过程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全面贯彻落实质量控制程序
在进行火电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要结合火电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施工环节的施工特点,在遵守施工合同要求的基础上,编制各个环节的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当一个工程的环节完成施工任务后,施工单位用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自检,当施工单位的自检达到规范要求之后,报请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抽样检查,如果抽检同样达到了质量标准,方可实施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2认真做好质量交底工作
在火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过程中,施工单位的质检人员要将质量要求提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如有必要可以提前做样板工程或进行示范操作,告诉工人该如何施工才能达到需要的质量标准。
2.3要严格做好施工检测工作
精确的工程施工检测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例如在土方开挖以前,测量人员要对原始地貌进行测量,对控制桩和高程点进行复测、定位,通过反复核准确定机组的轴线,从而根据土质条件、地下水等因素确定开挖边线。开挖过程中,还要客观公正的做好记录,保证工程测量的准确性。
2.4加强对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检测
要严格质量标准,就需要加强对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检测。比如,在水泥和钢筋的入场时,要对合格证做出细致鉴定,并要在专业的试验室进行质量检测,质量合格必须出具正式的检定合格证书后,方可用于工程建设。
3.施工质量的分析总结
质量的分析总结是指在施工任务完成后, 对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它是质量控制的第三阶段, 目的在于对实际质量与标准质量的偏差进行分析, 查明差异产生的原因,总结质量管理工作的得失,对于薄弱环节及可能产生的偏差, 提出改进措施, 并通过调整下一阶段的施工质量计划指标进行反馈控制, 促进工程质量的逐步提高。
三、结束语
质量是电力工程永恒的主题,由于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工程本身又是相对较漫长的过程,要确实全面掌握和有效地控制好这一过程,需要质量管理者站在不同的角度,总结每个工程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对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使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整个过程,让每个工程都能成为业主满意、社会认可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张宁 火电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探析 [学位论文]2010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项目管理
[2]郭秋生 浅谈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14期
[3]郭之柱 项目管理方法在江苏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学位论文] 2003 - 东南大学:工商管理
[4]钟磊 袁小军 浅析电力施工项目的管理策略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1年1期
[5]段慧芹 变电站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学位论文]2010 - 华中科技大学:工商管理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谢玲玲(1980-),女,广西昭平人,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韦东梅(1961-),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广西 南宁 53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电工电子学类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GZ1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102-02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工电子技术在工业、农业、科研、教育、医疗、文化娱乐、日常生活等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各行业的技术人员也要掌握更多的电工电子知识和技能。“电工学”课程是国内高等学校大多数工科非电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丰富,包括“电路理论”、“电工测量”、“安全用电学识”、“电机学”、“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教学内容涉及多门课程。[1]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电工学”教学学时却在减少,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因此,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对“电工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广西大学根据“电工学”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对其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教学大纲的改革
“电工学”实质上是电类专业电路、电机学、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简化和浓缩,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概念多,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电工学”的教学对象涉及的专业较多,如土木、机械、化工、材料等专业,不同的专业对该课程的要求也不同。[2]如果对各个专业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必然导致有些专业的学生学少了不够用,而有些专业的学生学多了没有用。因此,我们根据各专业要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做到因材施教。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出其相应的学时。针对不同的专业将“电工学”课程分为46学时、66学时和72学时。学时多的专业,所学的内容相应就多些;学时少的,所学的内容也就少些。
2.教学内容的改革
“电工学”作为一门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教学重点,这些必须讲得清楚、透彻,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对于一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繁烦的数学推导、论证,尽量删减。为此,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优化。
(1)电路部分,压缩部分电路分析的内容,重点强调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方法,如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而诺顿定理不作讲解。此外,对于这些定理的由来不做讲述,只讲述如何应用。电路的暂态分析部分,教学重点放在三要素法和微分电路、积分电路的应用,对于如何求解微分方程简要阐述即可。
(2)电机部分,重点讲授广泛应用的三相异步电机,对直流电机及伺服电机,仅作简要的介绍。电机自动控制部分,围绕继电接触器和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展开,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控制环节的组成、作用和工作过程,能读懂简单的控制电路原理图,并能设计简单的控制电路。
(3)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弱化对二极管、三极管的内部机理分析,重点放在其外部特性及应用方面;对于放大电路部分,重点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以共射极放大电路为例讲授如何分析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共集放大电路强调其组成和应用,而共基放大电路不作讲解。
(4)数字电子技术部分,压缩分立元件内容,重点放在集成元件的应用上。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牢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外,还向他们介绍电工和电子技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结合当前科技发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开拓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优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电工学”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多,并且大部分内容都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时侯,要做到深入浅出,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第一,要做好课前引导工作。这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要做好充分准备。上课时,先把上一次课的内容简要复习一次,并把布置的作业详细讲解,然后给学生简要阐述本次课的教学内容,采用提问式的方法引出具体的知识点。从知识点切入,逐渐向外扩宽,循循善诱。通过这样的方法,既可让学生巩固上一次课的知识点,也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重点突出,对重点内容要详细讲解。在课堂上,增加课堂讨论的时间,并将课堂问答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达到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外,通过电子邮箱、QQ、电话和学生沟通,并且每周安排一次答疑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教师交流。通过这些方式,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还能大大地改进师生关系。
第三,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外,我们给学生介绍一些与电工电子有关的专业期刊,让他们了解电工学的学科前沿,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围绕教学大纲,给定一些题目,让学生完成课程小论文的写作。学生通过查阅课外资料,更好地了解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改进教学手段。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将多媒体课体与黑板板书有效地结合起来,以课件为主,板书为辅,在课堂中合理运用。课后习题和测验题的讲解,利用板书逐步给出解题步骤,让学生慢慢理解和消化。对于各种原理图和结构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图的美观度,由此增加其直观性,并且可以提高效率。对于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通过采用课件、动画等手段进行展示,使得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如在讲解三相电路时,通过播放一个单相电机和三相电机发电的动画,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三相电源时,结合实际生活,说明要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和三相负载不平衡的原因;在讲解常用控制电器时,拿一些实际使用的交流接触器、行程开关到教室给学生讲述,让学生对其结构有更直观的认识;在讲解电气自动控制时,用学生熟悉的电梯作为例子进行各种控制技术的讲述,把课本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实验教学的改革
“电工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它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学生通过实验,不仅能加深理解书本上的内容,提高动手和思考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与理论课程相对应,实验课程也分为电路、电机及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四部分的实验内容。电路部分的实验包括触电现场的紧急救护和基本定律、定理(如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实验。学生通过搭接实验电路、调试、测量即可完成。这些验证性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正确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电机及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这三部分的实验,采用开放设计性实验。根据给定的题目,如设计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电路,确定所用元件的参数及仪表。这些开放设计性实验,旨在鼓励学生创新,用多种方法来完成实验,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实践结果表明,实验效果较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考核方法的改革
“电工学”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期评成绩的考核方法存在以下弊端: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部分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通过期末突击复习也有可能会取得较高的成绩,这对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不公平。因此,将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为了公平、全面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对平时成绩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3],其考核方法为:根据学生上课的出勤情况、作业成绩、实验成绩、测验成绩、课堂表现和课程论文得到其原始的平时成绩,其计算公式为:原始平时成绩=(作业总平时成绩+n次测验成绩之和+考勤成绩×2+实验成绩×2+课堂表现+课程论文)/(n+7)。将原始平时成绩从高到低排序,从高分到低分评定其最终平时成绩,并且最终平时成绩的每个分数段按一定比例分配。学生的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即为其期末考试成绩。学生的期评成绩=最终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这种考核方法比较全面、客观、公平,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论
“电工学”是一门教学内容丰富的专业基础课,经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学生由原来的“害怕、抵触”情绪转变为“我要学”,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对“电工学”的教学都比较满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君曼,邓玮,刘洁.电工学类课程教学综合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122-123.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83-02
电工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系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和实验技能的一门关键性课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新兴专业、边缘学科的不断出现,给电工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行知先生提出“在做中教,乃是真教,从做中学,乃是实学。”因此,对《电工学》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了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对电工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环节进行全面改革,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和建设的高技能人才。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电工学教学内容包括“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
“电工技术”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及控制;“电子技术”主要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基本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计算。随着现代化社会对学生能力要求的逐步提高,传统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在教改活动中请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根据知识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突出实用性,删除那些陈旧的、次要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推导过程,降低课程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使他们树立学好专业课程的信心和决心。补充目前工业企业生产中的新知识、新内容,尤其是新器件在相关领域的使用,从而确定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同时,可将优化的某些课程内容分模块进行教学,模块中包含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内容。根据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制定各模块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针对知识点和技能面确定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践内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等内容,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为主,推行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实训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边做实验边讨论,引导他们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在实训中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必将显著提高,激发学习兴趣。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电工学“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极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不仅要有驾驭课题、组织教学的能力,还要具备工程师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双师型”的人才,才能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工作。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基于项目的。我们在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某电子产品的制作为工作任务,比如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数字钟电路,这个项目中整合了门电路、计数、显示与驱动、振荡器等知识点。学生在清楚工作任务的同时,要设计出布局合理的电路,在正确安装电路后,能检测并能排除电路故障,使电路正常工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目标的统一,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教师的示范性和学生动手体验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概括起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阶段:
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阶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查找、分析和整理相关信息。
2.制定工作计划阶段
本阶段中,学生按照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通过讨论确定工作计划,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等,并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这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3.项目实施阶段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EDA软件进行仿真设计,检验设计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翻阅资料、修正电路来消化各知识点,完成理论知识到应用能力的转化。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根据仿真电路,在实验箱搭接实际电路,验证器件功能,出现故障,小组讨论、查找并排除。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各种器件的规格、型号及性能,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检查、评价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可改进的方法。并对本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同时还要对工作安全和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
从实践中看,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使之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过去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实验成绩占的比例非常小,甚至有时还不计成绩。为综合评定学生的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开,单独考核
实验考试可以考核学生对仪器功能、实验原理、数据分析、实验电路设计等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考核学生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技能、故障排除及实验数据的测试及分析处理等知识,实验考试的内容分基础实验和设计实验两部分,基础部分占40%,设计部分占60%,教师精心设计多套实验操作考题,并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学生各自的测试内容可以采取抽签方式决定。
2.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评定可分为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30%,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占40%,对实验提出好的改进意见,对在平时创作等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分。
3.理论课考试
理论课成绩仍然采取考试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理论课成绩和实验成绩综合而成,各占50%。
4.尝试开卷考试
关键词:安全培训 培训措施 电工作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166-01
安全是电力工业永恒的主题,企业离开安全就谈不上生产,更谈不上经济效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使用电气的设计、维修和安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近年来电力安全事故其主要原因:作业人员未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工作负责人现场查勘不到位等。凸显了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足,责任心不强,或缺乏基本的安全技能等。所以对电工从业人员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培训机构教师的首要职责与任务。使电工作业人员在培训期间内达到本工种所需要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是我们职工培训工作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内容。
1 强化安全培训理念
自我港安全教育培训中心成立以来,港口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安全培训队伍不断的壮大,无论对于安全教育培训中心的各级领导还是每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培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港职工的日常工作,思想意识,甚至关乎他们的生命。在众多的安全培训工作中,电工作业人员数量多,需求大。对工作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电气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有所不同,很多东西是看不见的,难以理解的。这就需要我们安全培训教师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将它们变成看得见的,易接受的。由于每年都有电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课程,对于我们来讲,所准备的课件、资料一定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新鲜的案例以及和电工作业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做进一步的更新和调整。使电工安全培训每年都有新意,强化学员的安全意识,使学员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真正实现安全培训的意义。
2 创新有效的安全培训方法
安全基本技能表现为对《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以下简称《安规》)的掌握程度。然而据安全事故通报,电力事故主要原因是作业人员未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工作负责人现场查勘不到位等,违反《安规》而引起的责任事故。所以我们在电工安全培训中,要重视学员安全技能的熟练掌握以及安全意识的强化。
在进行电工安全培训时,我们要尽量让安全技能教育显得生动、形象、深刻,让安全意识、知识、技能真正入脑入心。采取让学员更能听得进去,接受得了的方式进行。一是采取现场实践操作的形式,假设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故意外,示范正确操作方法,让职工现场学习马上实践,及时纠正错误行为。如触电危害与急救这部分内容,我们采用“假人”做为道具,教师亲自演示操作人工呼吸法和胸外按压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如果操作部位正确,会发出声音提示,如果操作错误,则没有声音。在生产实际中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学员就会很自然地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处理。二是案例法教学,把近年出现的违章行为及造成的后果,以视频的方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员观看,并与学员共同剖析事故成因,让血淋淋的铁的事实让学员深刻体会到违反《安规》而引起的责任事故的沉痛教训。促使学员都能保持较高的安全意识,熟练掌握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生产作业中有意识地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实现安全生产。三是实物法教学,以增强学员学习兴趣,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低压配电装置这部分内容,电气元件枯燥的原理及结构很难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将实物带到课堂,让学员自己动手拆装元件,结合教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则很容易理解和掌握;高压配电装置及倒闸操作部分的内容,我们结合了我校的高压实训室内一次系统模拟控制屏、供配电技术综合试验系统的高压电气控制模拟屏、供配电技术继电保护及监控台、高压开关柜等设备进行实操学习。结合实训装置后,增强了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加强了学员对专业工作的操作技能。因为这些装置模拟了我港职工的工作现场实际,所以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学习气氛非常浓厚,效果很好。四是安全培训的课程内容要和现场实际相结合,不能只单纯讲书中的理论,要与职工现场的生产紧密结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比如在电气防火防爆技术方面,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的措施在港口工作的实际中要注意每天工作完后及时清理现场的积尘,防止发生粉尘爆炸事故及港口的各种大机容易发生火灾或者爆炸的部位及条件。要求学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注意及时观察这些部位发生的异常情况,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五是及时更新课件内容,每次培训前,我们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一些新近发生的相关案例和与本专业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到教师的教学课件中去,使得每一次的安全培训内容都有新意、有提升。
3 安全培训的管理规范化
安全培训的管理在安全培训中决定着培训质量的高低。如果安全培训管理人员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学员极有可能丢掉了重要内容的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甚至重复发生。
管理与考核必须规范化:(1)每个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必须按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采取一切措施建立符合培训要求的平台。设备、场地、师资等是提高培训质量的硬件。2012年,我港安全教育培训中心已经提升为国家二级资质,相应的设备、场地以及师资都符合国家相应的要求。(2)严格按培训大纲或者有关法规的要求,学员登记表,培训时间,课时计划,培训内容及考核等必须符合国家教学大纲规定。并且做到遵章守纪。坚决杜绝走人情关系的事情发生。这不仅是对工作的负责,更是对参培学员的生命负责。
4 提高安全培训教师素质
安全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要与时俱进:不管是安全理念转化、安全意识的加强,还是安全技能的深造、教学管理能力的学习等,都要不断地完善。所以要重视安全培训教师专业知识及安全理念的提升,增加和提高安全培训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次数和层次,及时地将最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知识和技术进行更新学习。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及对学员的反馈调查,我们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电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增强了学员的安全意识,强化了操作技能。并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安全培训不再枯燥无味,达到了培训教学效果。使教学和职工的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促进了港口职工安全培训工作的良性发展。
立足于本职岗位,作为机电科供电车间的技术员。做好全矿上下供电技术任务的同时,着重于自身供电系统业务的掌握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渐熟悉自己的业务,领导和同事们帮助指导下。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深知自己的不足之处,如事故处理经验少。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戒骄戒躁,积累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实践中磨练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学习与创新.不辜负矿、科领导对我信任,努力成为优秀的技术人员,争取为矿的发展多做贡献。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利用先进的技术,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将供电技术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中。
一、积极学习技术。
有关部门的带领下,年7月。随队到市防爆设备厂进行了考察和学习,掌握了新型设备的新技术、新工艺,并积极地和同行探讨与交流。随后邀请了该厂家与南京国辰电气的相关技术人员来到矿,为供电职工进行电气设备的应用与维护培训,为我相关技术人员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解决了不少的技术难题。把平时工作中遇到有关问题记录下来,向供电车间老师傅们求教,直至弄明白为止。每当厂家相关技术人员来矿解决设备大的故障时,更积极向他进行请教。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逐步的熟悉了井下供电系统和高低压设备的应用,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合理供电系统设计。
逐渐进行各采区工作面的供电系统设计。由于对工作面及其机械设备不熟悉,分管供电科长的指导下。为合理的布置高低压电缆线路的走向,免费论文我经常跑现场,测量距离,科学整定计算,合理选择电气设备和电缆型号,不仅满足实际需要,还能节省不少人力物力。先后为井下8171719871967174281727199等采煤工作面的供电系统进行了设计。本着“一工程一措施”原则,除了固定每月两次的高低压电气设备检修,还有敷设或回收高压电缆、设备安装、标准化工作等工程,都要提前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严谨组织、科学编制,使安全技术措施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经过有关部门领导的审批后,施工前传达给每位施工人员并签字,严格措施的兑现,令措施真正地起到防范在前、全过程监督指导的作用。另外,还协助车间主任做好设备检修计划、材料计划,并对出现的机电事故提出安全防范技术措施。
三、安全质量标准化。
针对供电班组对井下主要巷道及变电所的电缆按标准化要求进行整理吊挂的情况,为贯彻落实矿下达的质量标准化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制定科学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年我主要参加完成了以下几项大的工程:Ⅱ(3采区上部变电所安装及其供电线路的敷设;皮带暗斜井皮带电控系统安装;东三及Ⅱ(3采区变频绞车电控、信号系统的安装;井下817171987196等采煤工作面的供电系统安装;-750掘进面大型综掘机供电系统安装;-750行车间供电安装及掘进队供电系统改造;主井变电所更换变压器等。通过参加这些大型工程,一边指导技术上的工作一边再进一步学习,积累为以后更好的做好供电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做好本职工作。
针对井上、下高低压供电系统有变动的地方及时对供电系统图进行修改,日常工作中。可以随时了解各变电所所带负荷,并负责对井下远程监控系统的维护。同时,对矿井的高压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参数进行了重新计算和对井下高低压电缆统计。系统领导的指导下,不定期地组织电工进行技能培训,学习新技术,提高理论文化水平和业务操作技能,并经常组织各项技能比武,积极开展“QC小组”和“手指口述操作法”等活动,通过这些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车间电工的业务水平和处理开关故障的能力,大大缩短了处理事故的时间,有力保障了全矿的安全供电。
论文摘要:针对“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以及实验设备模块化、装置化的弊端,结合三明学院的具体改革情况,提出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优化,改革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电工学”是三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理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多年来一直延续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电工学”教学工作还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目前“电工学”课程只安排了51学时,其中还包括17个学时的实验课,真正上课讲授的时间只有34个学时,面对教学内容不变、课时不断减少的现状,“电工学”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第二,由于实践教学设备模块化、装置化,从而减少了各个分立元件的接线问题,造成一些重要的实际操作没有达到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目的。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们讲好这门课程需要认真思考的,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一些“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化措施。
一、教学内容优化
1.“电工学”课程特点
“电工学”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程。作为技术基础课程,它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电工与电子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应用非常广泛,现代一切新的科学技术无不与电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电工学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能够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训练实验技能,并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1-5]
2.“电工学”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
由于“电工学”课程课时少而内容多,理论阐述的内容抽象难懂,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很难达到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如下优化。
(1)结合课程特点,科学选取教学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针对“电工学”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课程特点,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组成的内容,要继承下来,比如电路理论知识和基本定理;要把电工学科前沿的、新的知识及新技术、新产品及时介绍给学生,使引进的新内容与当前发展的新技术水平相适应,如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及仿真软件。淘汰过时陈旧的知识、删除不实用、偏难的内容、删去与专业无关的内容、避免重复与其他教学交叉的知识。比如对于物理学课中已学过的知识,如磁场的基本知识等不再重复。因为直流发电机越来越被半导体整流设备所替代,对直流发动机的介绍就可以简略。
(2)针对不同专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电工学”课程具有学时少而内容多的特点,应针对不同专业优化教学内容。“电工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应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所授课专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进行增减。上课时多联系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案例,特别是应该结合实例讲授概念与原理的应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电工学”知识在本专业领域的作用和意义,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关注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课程有兴趣,才能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另外,不同专业对“电工学”知识点的掌握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一般要根据专业的需要、学时的多少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决定取舍。比如,物理学专业要对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知识内容进行重点分析讲解;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可适当增加PLC可编程控制器和单片机方面的内容;机械专业可多介绍一些电动机、发动机等方面的内容。在做教学课时安排时针对不同专业特点课时安排也不同。我校针对不同专业安排“电工学”为34、45、51、60 学时等。
(3)承前启后,讲解详略得当。“电工学”作为高校理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是后续“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电学课程的基础。比如电阻电路基本定理及电路分析作为电工学的基础知识要作较详细的讲解,即对这一部分的定理、概念,都要讲到位,让学生理解,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如果这些知识掌握不扎实,后续课程学习时难度就会比较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地将新技术、新产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未来社会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
3.实验课的优化
“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最直接、最主要的结合方式。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实验手段与实践技能,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实验内容应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
现在实践教学的弊端在于设备过于模块化、装置化,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只要插几根线即可,减少了各个分立元件的接线问题,造成一些重要的实际操作没有得到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目的。所以,在实验教学中,要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已具备实验技能的前提下,根据实验室现有设备情况,完成一个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设计。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验室现有元器件确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路线,选择实验方法和步骤,选用仪器设备,提出实验预案,经指导老师同意后,独立操作完成设计性实验,写出实验报告。这样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自主实验,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引入高新技术实验,如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引入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技术等实验。
还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课堂教学转到实验室,提供给学生一个主动获取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良好环境。这样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工测量等理论教学。
总而言之,应该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二、“电工学”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
1.使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电工学”知识内容比较多,有些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有些高科技的知识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需要结合实际讲解才能更有说服力。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不用板书、节省时间等明显优势,有助于解决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将一些抽象的公式、原理、定律,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清晰展示给学生,来突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交流电动机这一章,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电动机及其结构,并在演示的过程中细致讲解,用动画效果来介绍电动机的转动原理,使学生能够有较强的感官认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转贴于
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学习。
2.课堂讲授与课外自学相结合
“电工学”课程存在着内容多,学时少,而知识更新、补充快的特点。课堂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对课程讲授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对理论性强、难度大的内容一定进行课堂讲授。而对应用性、概述性或难度不大的内容,可结合学生特点,专业要求,安排学生课外自学。
比如安全用电这部分知识非常直观、易懂,可不讲或略讲,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电工测量这章可以从课堂教学转到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自学,用实验的形式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电工学”课程理论性强,应结合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讲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和电动机的控制部分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配电房、校内供配电线路,介绍计算机房配电线路和实验室配电线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对于安全用电的知识结合校园中学生违规用电,造成的安全隐患给以深刻剖析,培养学生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我校还经常开展进社区家电维修活动,志愿者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登记维修记录,有的在一旁帮忙,有的则埋头检查电器旋下螺丝,拆开电器,认真仔细查找原因。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动手操作中得以升华。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电工学必备的理论知识、分析方法和电工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和考试过程的管理,规范课程成绩的评定,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结合“电工学”课程特点,制定下列考核办法。
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四部分构成。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5%)+(实验成绩×25%)+(期中考试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50%)。
根据学校关于平时成绩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确定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5%(平时成绩由出勤和作业二部分综合评定);实验成绩占25%(可根据平时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得出)。
这种考核方式,使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考核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也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收到了很好效果。
四、结束语
“电工学”是一门基础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多课时少,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改革考核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但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不懈的努力,才能使“电工学”教学工作取得更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第七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飞.电工学(第一版)[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3]鹿晓力.电工学(第一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论文摘要:矿山机电工作的管理必须从基础做起,以提高机械设备安全性为中心, 以经济手段为杠杆,扎扎实实的做好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确保矿山高效运行、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围绕矿山机电设备管理提出一点浅见。
一、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矿山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每年的矿山安全生产过程中,由于机电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占总事故的六成,一旦机电设备停止运转,不仅会影响到矿山企业的正常运作和生产,还会对矿山工作人员构成人身安全的威胁,特别是煤矿企业,一旦井下通风设备停止运转,那么就会导致井下通风不良,有害气体大量集聚,从而严重威胁到矿工的人身安全。因此加强机电设备的科学管理工作、正确合理的使用机电设备,对于保证矿山安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电设备管理机构不完善
很多矿山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机构都不完善,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体系,日常工作中,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仅靠电工负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电工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应付生产中,根本谈不上机电设备的管理。而很多矿山的负责人在观念中对于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还不够重视,对于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建立健全的机电专业管理组织,职能管理意识淡薄,甚至供电系统的施工都没有按照设计进行,而是仅凭电工人员的工作经验,而对于机电设备的性能也没有按要求进行测试,仪器仪表的校验也不按照规定来办,总之,矿山企业的机电管理机构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欠缺。
(二)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一般在矿山从事机电设备管理的技术人员,真正科班出身的只有微不足道的几个人,很多矿山企业没有专职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导致技术管理无法与生产相结合,而仅有的几个机电技术人员又是仅凭经验相当然的进行原始操作,机电专业的理论知识非常贫乏,并且也受到经验的局限,无法应付日益加大的设备故障率。
(三)矿山机电设备认识不到位
在矿山进行设备采购入厂时,无论是配套设施还是安装调整试都没有做到位,盲目的把设备投入到生产中来,于是造成本该发挥最大效益的机电设备因为人为的盲目性,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三、如何有效的管理矿山机电设备
(一)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规范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行为,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在进行机电设备管理时做到有章可循、严格贯彻执行。也有矿山企业具有相当的设备管理意识,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比如《机电设备点检标准书》、《机电设备隐患治理管理办法》、《机电设备操作、维护、检修规程》等,从各方面建立维护、检修、操作机电设备的相关规章制度,为了保证这些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还配套制定了相关的考核细则,违者重罚。这样真正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维护制度的权威和公信度,才能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二)及时对隐患进行处理
日常工作中对于机电设备的点检一定不能放松,要认真细致的检查,以便及时的发现和治理安全隐患,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隐患如果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在下一次就酿成惨痛的事故,因此企业的各个阶层、每个员工都要有强烈的安全隐患意识。在企业的各个一线部门都设置专业的点检站,各组配备点检员,全面负责本部门的机电设备点检工作。
(三)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确保设备资金的投入,加大机电设备技术改造和更新的力度。现代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很多诸如变频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控技术等高新科技都在不断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中,这些层出不穷的新设备安全性能好、工作性能高,不仅为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提供了技术参考和保证,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四)加强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
矿山的机电设备与其它行业的设备维修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设备工作环境多样复杂,因此维修作业也就相应的多样复杂;另一方面,作业条件会限制机电设备的结构设计,导致在一些特殊环境下作业的机电设备结构设计并不是很合理,往往很难保证维修质量,或者干脆就无法维修。因此对于机电设备我们矿山企业的员工要加强安全意识和主人翁意识,适当的采取设计检修通道、预防零部件变形、脱落、改进设备结构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机电设备维修作业的安全性,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思维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的干多干少一个产、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旧观念已经被人们所摒弃,因此奖励机制、良性的竞争机制涉及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 无论管理层还是一线基层,都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进行经济的“软约束”。激励机制所涉及到的方面可以包括设备的操作、维修和保养,也可以包括对新设备性能、质量的掌握等,让每个员工在激励机制的约束中逐渐形成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意识。
(六)加强人员培训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中的一项重要的可再生资源,而对于矿山企业来说,员工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企业领导要加强对于一线操作员工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总之,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必须从基础做起,强化意识、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以保证矿山企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振泽,王瑞清.浅谈矿山企业机电管理[J].矿山机械,2005(3).
当今社会,弱电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安装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一些新建的大厦、智能社区的建设中,为了保障弱电系统的正常工作,及其可靠的服务寿命周期,专业的弱电系统管理及维护也显得越来越必不可少。但是目前而言,对于弱电系统的专业维护及系统管理,缺乏有效的可操作性的管理维护措施及建议,因此,本论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内容,浅谈对弱电系统的管理及维护,以期和同行共享。
2弱电系统的构成及管理维护分析
2.1弱电系统的构成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将科技馆、展览馆等公共场所的弱电系统按照不同的功能来划分,主要包含安全防范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两个方面。
2.1.1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以空间来分,可分为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室内部分。公共场所室内的安全防范系统,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共同保障了公共场所内的安全防范,并将场馆内的所有信息连接到公共场所的指挥调度中心。具体而言,通常由安全防盗系统、室内场馆摄像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紧急救助、门磁系统等构成。室外部分。室外部分主要负责整个场馆的闭路电视监控及周边安全,主要由场馆摄像监控系统、周界红外报警系统、保安巡更签到系统等构成。
2.1.2自动控制系统
在公共场所,除了需要安防系统外,还需要很多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各种主要设备系统的全面自动化控制,通常说来,公共场馆需要控制的范围包括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广播系统等。
2.2弱电系统管理维护中的问题
在实际的弱电工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维护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目前对于一个集成度较高的弱电工程系统,实施的管理维护方案是沿袭传统的设备维护方案而进行的,将各个弱电系统相互割裂开来,彼此单独进行管理和维护,并且对弱电系统的维护也基本遵循着没有问题不维护,小问题小维护,大问题大维修的思路进行管理维护,致使整个建筑物或者社区的弱电工程管理维护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管理维护缺乏专业检测设备。目前,很多弱电工程或项目的管理维护,都依靠技术人员的手工进行管理维护,发现问题,查找根源,提出解决措施,实现系统正常工作,这样的管理维护效率较低,缺乏高效的管理维护方案,同时在具体的管理维护检测设备方面,大多还依赖于万用表等传统的检测设备,无法真正实现对大型的弱电工程进行系统的专业化的管理和维护。
管理维护缺乏专业人才。弱电控制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快,因而专业的弱电管理维护人员在我国的缺口较大,很难真正的实现对一些大型的复杂的弱电工程的管理及维护;而弱电工程管理维护需要的是在上述各方面均能够独立实施管理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才。
3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策略
3.1完善弱电工程的自动化检测,提高弱电系统管理维护效率
为了更好的实现弱电工程的管理及维护,可以在各弱电系统的自动检测及控制方面下功夫,通过完善弱电系统自身的自动检测、控制功能,来提升弱电系统的管理及维护水平,提高管理维护效率和水平,降低弱电系统的工作故障发生的概率。笔者曾经参与过某科技展览馆的弱电系统改造及维护项目,结合实际,针对公共场馆各弱电系统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及维护:
空调系统。通过对空调控制系统进行传感检测,可以实现对冷冻机组、热泵、新风机组、送排风机组及风机盘管等的自动监视和控制,发生故障时能显示故障的位置及性质,使控制人员及时掌握情况。
给排水系统。通过对给排水系统安装弱电控制系统,使其能自动监视和控制生活水箱、各种水泵、污水池和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自动计算水流量,自动与主机通信;当某处发生运行故障时,控制室会自动显示。
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的弱电管理维护,可以从自动显示并记录供配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入手,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素等,并与管理系统联网;能在控制室实现对整个变配电系统的操作,当发生异常情况(如变压器高温)时自动报警;当二路进线中一路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到另一路。
消防系统。通过加强对消防系统的弱电控制及其自动检测功能,使其能自动控制消防系统的各种设备,当火警发生时,能自动切断电源,打开排/抽风机,消防泵自动启动,消防喷头自动喷水灭火。
其他诸如照明系统、广播系统等,也都可以通过完善、提升弱电自动检测的手段实现对公共场馆内的弱电系统的有效管理及维护。
3.2实施弱电工程过程化管理,降低弱电系统故障维护概率
加强对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还可以从加强弱电工程施工管理的角度来降低弱电系统的故障发生概率,从而提高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水平。按照弱电系统的施工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弱电工程施工的过程化管理。
前期准备阶段。每一个弱电系统项目的开始都必须组建一个项目管理机构,安排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部进驻工地,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编制初步的施工进度计划。
深化设计阶段。根据初步确认的系统功能,对整个弱电系统的初步方案进行深化,并与建筑设计、装潢设计及招标单位进行沟通协商,最终确认深化设计方案及图纸。
工程安装阶段。同施工单位落实相关预埋管、箱、盒的现场协调,按照制定的按照进度计划和现场管理制度,对系统的供货、安装、接线等各阶段工作全面的监督、协调、管理,以确保弱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调试、测试及试运行阶段。编制系统调试方案,分步落实系统的单体调试和总体联调,编制系统试运行方案,合理地实施系统试运行,并对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总结、整改,以完善和提升弱电系统的管理,降低维护工作量,确保弱电系统的可靠工作。
3.3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维护
公共场馆内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防雷接地的设计没有足够重视,那么最终整套弱电系统的工作也无法得到可靠的保障。总的说来,防雷接地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防雷接地应采用专用接地干线。由外在的本体系统引入接地体,专用接地干线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
弱电系统的接地线不能与强电交流的地线以及电网零线短接或混接,接地线不能形成封闭回路。
弱电系统中的监控系统及其专业设备的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软线。
弱电系统中三芯电源插座的接地端,应与系统的接地端相连(保护地线)
公共场馆弱电系统的传输线路(与环境、土壤有关)要求单端接地,在调度室室屏蔽层接地(接到机柜上),干扰信号通过屏蔽层隔开,两端都接地,有浮点;在特殊情况下,要两端都接地。有些地方控制线会受到干扰(杂波信号导致信号不良),应将位置移动。干扰无论大小都会表现出来,导致弱电系统控制不灵敏。另一方面,在布线时,由于现场要布很多线,且一般是由多人来布线,容易错接,因此建议在布线时要做好标识,以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