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

时间:2022-12-07 23:28: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特殊教育学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特殊教育学校

第1篇

 

一、特校职业教育如何开展

 

首先,提高认识,强化观念。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工作,贯彻党的“十”精神,从残疾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落实“以残疾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残疾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特殊教育具有双重使命:既要向残疾学生传授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使其能够顺利地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只有对特殊学生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他们在学校接受适宜的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自食其力,残疾学生才能真正体现出自己的生存价值,“人人成才”才能变为现实。

 

其次,展开调研论证,确立特校职教专业。我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残疾学生身心特点为基础,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自身情况,积极进行调研,反复论证,申请开设了穿珠、工艺美术等职业教育内容。专业课程的开设,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丰富了校园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再次,将劳动技术与职业教育贯穿于整个特殊教育过程中。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自理服务教育,如洗碗、穿衣、叠被等;对中年级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简单的公益劳动教育;对能自我管理、动手操作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则对他们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的个人礼仪、责任意识、团队精神等,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最后,加强师资培训,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特校教师大都是师范专业毕业,职业教育师资贫乏。可以采取在职培训,请进来学艺和外出拜师学习等培训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选派教师到工厂企业、兄弟学校参观学习,结对拜师,开阔眼界,熟练技能,提升专业教师素质。

 

二、强化管理,提升特校职业教育质量

 

引导学生自尊、自强、自信和自立。结合社会生活,进行就业指导,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找准自己的人生座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打好基础,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时,掌握基本要领和操作过程,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强化实践训练,在反复训练中锤练技能,并要求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使学生熟练掌握技能,凸显一技之长。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开好各门职业教育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做好职业教育课研究,探索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路子。

 

三、产教融合,促进特校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每项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扩大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上,办学资金紧张日益突出,单靠学校经费投入可谓是杯水车薪,难以为继。发挥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智力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职业学校的,除享受国家资助政策外,可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以全资、参股等方式投入职业教育,解决职业教育经费问题,促进特校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工作,将职业教育发展同特殊教育的发展相联系,走出一条符合社会需求和残疾学生发展需要的特殊教育发展之路。

第2篇

关键词:德育教学;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262-01

特殊教育也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特殊学生的德育教学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德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居核心地位,对人的德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德育教学中,明确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把握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是提高德育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在德育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掌握实施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才能真正提高人才的质量,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思想,破除陈旧的教学观念,把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上来。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去看待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克服传统教学上重智育,轻德育,忽视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弊端,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德育教育工作效果如何,不仅依赖于学校教育的严格要求和具体措施,也依赖于社会、学校和家庭要求的一致性。因此,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使各种渠道都发挥作用,才能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合力,学校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但家庭是学生无形的学校,家长是的启蒙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

二、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健康心理的环境氛围

聋哑学生由于有自卑、猜疑的心理特点,对别人对他的态度和评价格外敏感,甚至对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脸上的细微情绪变化都非常注意,反映格外强烈。因此,要使聋哑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在教育中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表里如一、以身作则。老师要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要体谅学生各方面的困难,注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荷,不论学生怎样都要真正把聋哑人放到“人”的位置上,不能有任何歧视瞧不起的心态。

老师在平常的教育过程中禁忌讽刺挖苦学生,也不宜说反话,对于正常的学生来说不讽刺、挖苦,不体罚和变相体罚,这都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对聋哑学生更要注意,不能忽视这一点,更不能用粗暴的简单的处理方法。另外,教育者要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要随便开玩笑,给孩子们起绰号,什么疯子、傻子、哑巴等等。虽然他们听不到,但反映出来的是你对残疾人教育的态度,随便说笑聋哑人,极容易让别的学生仿效而产生不良后果,又有损教育者的威信。

三、挖掘德育课中,心理素质因素,有步骤、分层次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

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他们为掌上明珠,骄纵溺爱,他们要什么给什么,要怎样就怎样,加上家庭生活环境中又缺乏同龄伙伴,逐渐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一切以“我”为中心,滋长了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不合群心态,刚入学时,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非常陌生无法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不合群的心态养成了他们孤僻的性格,长大了走上社会就不容易与他人和睦相处,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从小对学生进行合群心理的培养,进行人际交往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教育,而且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等,自我意识的培养,是德育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学生的成长,实际上就是自我意识的健康成长。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自信心不强,一旦受到挫折就产生不稳定情绪,甚至产生自卑感。比如有些后进生,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总是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一旦别人曲解他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不满而受到了压抑,长期以往恶性循环,成绩急剧下降,造成心灵扭曲。因此,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取得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只要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辅以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学会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找到一种克服自卑感,发展自我的途径。

注意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显得极为重要。加之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学生活动的天地日趋扩大,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社会家庭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挑战,由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纷至沓来的困难和挫折,无所适从,因此,萎靡不正,失去进取心和勇气,如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变成有心理障碍的人。

综上所述,心理素质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探索特殊学生心理健康之路才刚刚起步,需要来自社会、家庭以及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我们从观念上牢牢树立起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思想意识,并且在德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一步一步走下去,与特殊学生以心交心、以心换心,我相信特殊学校德育教学中的心理素质培养一定会开花结果的越来越好。

第3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学生;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手段,它担当着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重任。在特殊教育学校当中,体育教育不仅有上诉重任,还对特殊学生的身体康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特殊体育教育专家PaulJansma把特殊体育教育定义为:“特殊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一个特殊领域,是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所提供的发展计划,主要包括适应性体育、矫正性体育和发展性体育三个部分。”[1]通过广泛的学校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特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改善特殊学生的健康状况,更可以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改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但是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教材参差不齐;教育指导性不强;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和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较低等一些值得我们研究思考与改进的地方。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存在问题

1.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较低。在中国当前的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发展程度往往被有关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程度影响。虽然特殊教育学校一般都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但是出于安全、卫生和普通小学体育课程发展认知等方面的考虑,特殊学校体育教育往往是被忽略的部分。

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很多体育教师只能掌握自身在体育领域所学到的知识,并未有过关于特殊学生体育教育教学甚至是特殊学生障碍的基本学习。这也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不能真正了解教学需求,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由于许多教育策略相对于特殊学生不相适应,从而导致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在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上显得更加复杂。

3.课程标准教材不完善,学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由于在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当中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多数采取直接借鉴部分发展较完善的学校教育模式的方法和自己研发符合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进行学校内的体育教学。这便导致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材的选用上,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就算有较高水平的教材,由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往往缺乏指导性。

4.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日常体育教育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教学目标单一,从而使得教师无法针对每一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并且,由于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已经制定好的课程设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往往只是僵化地要求学生学会课堂内容,从而导致其在课堂教育模式的选择上僵化、单一。加之体育成绩的评定和体育学习的评价随意性大[2],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目标很难使学生真正实现。

二、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受重视程度不高的原因。一些地方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认识并不充分,无法将特殊体育和普通体育区别开来。美国学者张加贝曾从服务的对象、课堂教学多层化、教学方法的个别化、教学要求的适应性和学科的融合性五个方面对特殊教育的本质加以诠释,从而将特殊体育与普通体育区分开来[3]。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往往并不能真正将特殊体育与普通体育相区分,通常是照搬普通学校体育教育进行的,加之体育教学工作从学生安全和学校卫生等方面相对于其他科目使特殊教育学校存在更大的教育风险,以及我国并未建立有参考性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往往并不受到重视,甚至会人为地缩减其教育教学时间。

2.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的原因。在当前的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或是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规划中,很少会有关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的学习安排,导致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或是其他相关专业学生无法学到专业的体育知识。所以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只能选取体育专业的教师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甚至不设置专职的体育教师,以兼职教师代替专职教师。

3.课程标准教材不完善,学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的原因。我国以往的体育教育存在一些诸如教学观念滞后、教学大纲对于教学内容安排过细等问题。这些问题,随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教材的不完善,导致各级特殊教育学校间的体育教学课程目标设置存在较大不同,所选用的教材不尽相同。并且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相对于普通学校学生来说,在接受学校教育时,由于个体间障碍不同的因素,因此需要更多的个别化教育训练安排。

4.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虽然在特殊教育学校中都普遍设置了体育课程,由于相对于班级中的特殊学生人数较多和个体间障碍差别较大,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在实践中对于特殊学生的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不能符合部分学生甚至绝大部分特殊学生的自身发育水平,因此常常导致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时只追求完成任务而忽视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就本校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训练有编写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IEP),但是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缺乏和家校联系不足,导致其编写的方案大多流于形式。

三、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提高主管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度。在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之前,首先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场地及设施设备。如王龙在河南省周口市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其所抽取的9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规模都比较小,场地紧张,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使特殊教育学校达到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4],才能保障特殊教育学校可以正常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其次是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待遇,实行一些可以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的有偿奖励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建立健全对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监管体系,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

2.加大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培养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首先要从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开始,完善其课程安排,合理增加与特殊学生体育教育有关的课程。其次应该努力完善体育教师针对特殊学生教育方法的培训体系,可以运用相关会议、进修班和访问学者的形式,逐步建立起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培训上的长效机制,使教师的培训不间断,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

3.建立健全教材编写体系。国家应该针对所有特殊教育学校中就读的特殊学生的障碍类型来编写完善的体育教育的相关教材,区别对待特殊学生,促进教材可以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依据国家编写的相关教材,针对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可执行的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并且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将优秀地区、优秀学校的教育模式向各级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推荐,促进各地的教育模式进行融合。

4.促进体育教学形式多元化。在以往的体育教学实践当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度,但是班级授课制度对于特殊学生存在较大的弊端。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可以尝试改变原本的班级授课制度,尝试设立开放式教学模式等新的多元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

作者:张桂鑫 张慧滢 单位:普宁市特殊教育学校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Rudjuinbull,(方俊明,译).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洪邦辉.贵州特殊教育学校的现状与发展研究策略:[硕士学位论文].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09.

第4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 教学交往 策略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而言,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其课堂教学组织、提问方式等都有着与正常普通学校不同的地方。要在特殊教育学校取得教学的成功,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其中,搞好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显得尤为必要。所谓教学交往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和非语言为中介,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领悟思想的双向互动、双方共享的活动过程。教学交往即教学本身,教学过程实质就是教学主体间的特殊的交往过程,两者是内在统一的。教学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是交往和教学相统一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既有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也有学生与学生的交往。那么,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如何进行教学交往呢?

一、创设适宜的交往条件

首先,创造温馨的教室文化。教室作为师生共同生活学习的场地,其布局和设置直接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师生交往的情绪和交往的效果。宽敞、明亮的生活学习场所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其次, 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就是要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灵活创设各种情境,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处在快乐的情绪状态下从事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教学效果。最后,鼓励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建立教师期望,鼓励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教师期望是指在教学交往过程中展开的,教师内心深处蕴含着的对于教学活动如何进行、教学质量达到何种目标的态度与信念。教师期望常隐藏在教师的心中不被察觉,它一般通过无意识的方式暗示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圆满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也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从而有利于学生积极心态和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不断强调努力学习的意义以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获取成功的意识。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尽可能去理解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到爱与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和学习动力,有利于个体的自我实现。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交往技艺

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只有适合教师和学生不同组合的方法。教学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只有教师在不同背景下,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内容而进行的生命创造。教无定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提高教师的交往技艺,从细节中收获硕果。

(一)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学生与教师、学生的交往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笔者在对学生访谈中,关于“课堂上,你愿意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吗? ”的回答,一半以上同学回答愿意,并认为能够和老师交谈有趣的问题是最开心最快乐的事情。在彼此的对话中,学生理解的不仅仅是对句子的理解,还有对现实的思考。如果课堂教学能成为学生自主交往的活动,那么学习将成为轻松快乐的事情,学生也更容易学好。

(二)利用即时生成性资源

交往教学论强调教学过程就是交往的过程,交往即对话。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是不确定的,是在对话交往过程中相互构建、生成的。课堂上,师生在互动、交往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是很珍贵的,它是学生的奇思妙想和创造,有时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并巧妙、有效地加以利用。

案例:(“大不一样”读错了)

师:他刚才读的对吗?

生:不对。应该是“大不一样”,他读成“不大一样” 了。

师: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两个词意思不同。

生:前者是说差别很大,后者只是有差别,差别不大。

师:阅读课文,想想这两座山差别大不大?

生:它们差别很大。一个是“那么温柔”,一个是“那么险峻”。

师:谁到黑板上来画画,看看它们各自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在黑板上作画)

师:(指黑板上画好的图)一个险峻,一个温柔,看来,二者确实是……

生:大不一样。

(三)采取怡当的表扬批评

教师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表扬批评,其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做得更好,不要再犯错误。但是,当前中学生性格异,个性突出,课堂教学中不恰当的表扬与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讲究艺术技巧采取恰当的表扬批评。

首先,表扬要适度。凡事过犹不及,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感觉廉价的表扬要不要无所谓,从而失去表扬原有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功效。其次,表扬要因人而异。对于“低成就感”和“力求避免失败”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容易肯定他们获得的成绩,对他们很重要;对于“高成就感”的学生而言,过多的表扬可能会使他们滋生骄傲自满的不良情绪。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对学生的表扬要做到因人而异。再次,教师批评学生时应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替代严厉斥责。在传统教学中,许多师生都对批评认识不到位。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犯了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错,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去犯错,?这样会使学生明白教师的批评实质是为了他们自己好。批评的最终目的不是损害学生的人格尊严,让他们难过、痛苦,而是让他们能够改正缺点和错误。

(针对课堂上有学生睡觉现象)

教师:现在啊,我们班上有学生昏昏欲睡的表现让我想起了一句诗,你们知道是哪一句吗?

学生:不知道。(全班同学打起精神,互相看看,眼神中充满疑惑和期待)

教师接着说:是“春眠不觉晓”。

(原先昏昏欲睡的学生或许好奇或许感到愧,重新打起精神投入课堂学习中)

不难看出,教师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巧妙地处理了该课堂事件,既帮助了学生,又调节了课堂气氛,还能轻松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所以,批评学生时,教师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替代严厉斥责。似应该注意的是,教师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以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为目的的,而不应该损伤学生的人格尊严,否则它会比直接的言语批评更易伤害学生。

参考文献:

第5篇

 

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职业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基础教育的延伸和深化。教育部颁发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要对低、中年级学生实施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思想,培养学生从事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高年级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就业能力。”那么,如何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才能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使他们融入社会,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应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以下谈谈我校多年来在高年级(聋生)职业教育中的工作点滴。

 

一、根据聋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置不同的专业课

 

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为残疾学生将来立足社会、参与社会竞争打基础,是为给社会输送残而有为的劳动者。聋生虽然生理上有缺陷,但他们都有各自的潜能,根据聋生特点,我校确定了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制订了训练计划。文化课: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设课程,提高聋生的文化水平,为学习职业技术教育打基础;职业课:从七年级到高一,根据聋生生理特点和市场经济需求,开设了缝纫、理发、面点、园艺和工艺美术职业课,主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基本技能;缝纫专业开设了:缝纫小制作和熨烫知识;理发专业开设了:理发工具的使用,剪头等简单的操作实践;面点专业开设了:制作馒头、学习包饺子等等家庭实用技能;工艺美术专业开设了:临摹、水彩等内容。以上专业教师自编了校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每周各专业学习3节课时,使每名聋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专一,又不限于一个专业,注重培养聋生的综合能力,力争使聋生一专多能,为学生今后就业开拓道路。

 

二、有的放矢,开发专业校本课程,适应聋生发展需要

 

“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工作,要从残疾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开展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对残疾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学校接受适合他们的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走出校门能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开发校本教材,使教学有据,学有所依

 

特教学校的职业教育越来受到关注,但因为各地职业教育的情况不同,所以没有统一的教材,各校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我校目前已有的校本教材,缝纫、理发、按摩、计算机、面点等学科,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开发新的职业教育课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职校要以聋生的生存、发展、平等参与社会为本。我校开展市场调研进行实践论证,增加了新的专业,开设了布艺制作、沙画、木耳养殖等项目的职业教育内容,使学生掌握了一技之长,为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布艺制作

 

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布艺制作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布艺制作的乐趣。在制作中教师要与应用紧密结合,在浓厚的情感气氛中利用各种布料进行艺术造型,制作的作品生动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创造精神。

 

2.沙画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增设了沙画课程,建立了沙画教室。沙画有助于培养聋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自信能力。通过玩沙子过程中,聋生的负面情绪得到合理宣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让聋生在体验与深究中成长,在无声的世界里感到美、心灵得到艺术熏陶。

 

三、培养聋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拓展职教新模式

 

我校在职业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走出课堂,请进学校”

 

(一)让教师、学生“走出课堂”

 

学校应派教师出去学习,学成后再教学生;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实习点,把学生带出去学习。如:面点专业把学生领到饭店去实践,让学生体验学习技能的重要性。

 

(二)“请进学校”传授知识和技能

 

如:木耳养殖,请有种植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教授,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和劳动,受到家长的好评。

 

近年来,我校通过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制作了很多作品,展示了我校职业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布艺专业:学生制作的红辣椒、布艺南瓜等等,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美发专业:学生设计的发型时尚、新潮;面点专业:学生制作的点心好吃又好看;沙画专业:学生创作的图案栩栩如生,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目前,从通化市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的学生,已有多人靠着面点手艺、缝纫、理发、找到了工作。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要开好职业教育课,寻找合适残疾学生生存发展需要的专业项目,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残疾学生学到一技之长,成为自食其力的人,我们教育工作者还需努力奋斗!

第6篇

 

从全国残疾人联合会数据中心看,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现显示:我国残疾人总人数约8502万人,其中智力残疾约568万人。如何更好的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是一项重大课题。而培智学校及智力康复训练机构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平台,能为他们早日回归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将以培智学校建筑设计为例进行浅析研究。

 

2 项目背景及概况

 

2.1 项目背景

 

2008年汶川地震过后,学校的建筑安全问题被提上了新的高度。随后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经过广东省政府及教育机构的排查及落实,为能更好保障学生的安全及教育,海珠区启能学校(培智学校)安全工程启动。

 

2.2 项目概况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2447平方米。拟新建教学楼一栋(3107平方米)、消防水泵房(77平方米)及厨房(65.6平方米),均为地上建筑,未设置地下室。

 

另外本项目地处城中村,周边环境较为复杂:1临近道路较为窄小。2有一民宅凹嵌在地块东侧。3用地较周边道路较低,暴雨季节有少量积水现象。

 

3 设计实践与浅析

 

3.1 建筑规划与总平面设计

 

3.1.1规划布局

 

项目用地大致为梯形,其中西面长边长约56米,东面长边约86米,东西宽40米。通过前期的设计并与甲方多次探讨,对建筑规模、建筑布局、以及建筑形态等都达成共识,最终确定总体布局(图1)。结合场地现状沿西面长边布置主体教学楼,更合理构建校园空间及城市空间,退宿红线并满足建筑间距国家标准要求及城市规划条件的要求等;东南部尖角区域设计消防水泵房及厨房,能有效节约用地,布局合理且满足使用要求。

 

由于主体建筑教学楼几乎为东西向,所以立面设计充分考虑遮阳与通风,并确定采用挡板式遮阳,并设置隐蔽空调机位,且不影响建筑美观。 图1 总平面图

 

3.1.2交通组织

 

本项目用地周边临接巷道相对较窄,仅西南面村道较为宽广,方便出入口的设置。故学校的出入口设计于此,方便学校各交通流线的组织,同时对城市道路的衔接顺畅,满足学校使用要求亦不影响城市交通流线。

 

车辆自外部进入校区内部后,除消防通道必要时消防车沿教学楼东面活动场地进入到北面场地之外,平时车辆均停留在出入口右边即消防水泵房前。与教学楼周边及整个东面活动场地形成分流,将教学及活动场地留给学生群体,有效保障了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安全。整体流线简洁清晰,安全合理。

 

3.1.3绿化系统

 

校区内部结合总体景观考虑,尽量保留原有大型乔木,并沿场地周边布置绿化设计,结合乔灌木高低错落的布置营造优美室外空间环境。教学楼亦结合建筑节能减排的考虑,在建筑外立面设计了竖向遮阳绿篱,既能满足建筑节能减排的要求又能给校区景观环境带来立体的景观空间形态。

 

3.2 建筑平面及竖向设计

 

3.2.1建筑平面设计

 

本项目主体属培智学校,学校招收的对象是智商21-50之间的轻度、中、重度智障儿童,年龄区段从6岁半到20周岁,类型包括自闭症、唐氏综合症、脑瘫等学生。因此在教学内容及形式上与普通中小学有巨大差别,根据特殊学生群体的特点,校园安全设计及人性化设计也与普通学校有较大差别。所以建筑平面的设计主要以符合并满足特殊学生群体日常的学习康复行为要求为主旨,并保障日常运营的方便安全。建筑平面通过教学与训练分区、动静分区有序的组织起建筑内外空间,相互联系又互不干扰,形成高效、方便、安全的平面体系。

 

培智学校主要教学目的是根据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特定的基础文化知识教育和康复训练,使得低中年级的孩子学会生活的基本自理能力,高年级的孩子学会一般的家务劳动、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烹饪、缝纫、编织等。使得他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甚至自立。

 

3.2.2建筑竖向设计

 

本项目主体教学楼首层层高4.2米、二至五层层高为3.8米,建筑总高度19.5米。结合着常规无障碍设计的要求,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建筑设计有多处细节都加强了安全性设计。

 

教学楼竖向交通有两把楼梯及一部电梯,其中一部楼梯通向屋面;并设有一部无障碍电梯,以方便学生日常上下楼的竖向走动。

 

3.3 人性化细节设计

 

由于培智学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结合他们的各自特点,以及学校教师在日常中遇到的安全担忧及问题。经过考察沟通,本项目建筑充分考虑了人性化细节设计。

 

3.3.1无障碍设计的人性化细节。

 

1)首层室内外高差为100mm,尽量减少室外台阶的设置,直接以斜坡衔接过渡,更方便学生的行走。

 

2)设计了一部无障碍电梯,能更方便解决师生日常上下楼的竖向交通问题。

 

3)对于楼梯地面设计,各楼梯平台增加提示盲道,方便弱视儿童。

 

4)在各层走道设计上,走道外侧栏杆齐平外柱内侧,避免柱角突出走道,消防箱等设备均为埋墙式安装,面层平齐墙面,避免走道有突出物。并在靠墙侧设置靠墙扶手,更方便行动不便者。

 

3.3.2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细节

 

1)本项目开放走道栏杆高度为1.6米(比普通建筑栏杆1.05米高),其中下层扶手高度为0.9米,上层扶手高度为1.6米,栏板采用穿孔钢板,高度1.45米,同时扶手均向内倾斜,防止学生在焦躁情况下的撞击或攀爬。

 

2)门的设计,所有教室均设计为内凹式外开门,在门完全开启时也不突出走道,不影响正常通行及疏散。

 

3)窗户设计,由于室内采光需要,建筑窗台高度为1.0米,但是从安全上考虑,为防止儿童攀爬,窗户下部0.5米为固定窗户,上部采用推拉窗户,同时所有窗户玻璃均采用钢化玻璃。

 

3.3.3日常安全及管理的人性化细节。

 

1)建筑物内部大部分学生直接接触的建筑阳角均做了防撞角护角处理。

 

2)教室室内布置上,利用两个外开门之间的外凹空间,设置储物柜平齐门洞墙面,方便儿童日常物品及教学辅助设备的存放,在教室外侧安排教师办公空间,布置相应电气、网络设备,并设置洗手位。

 

3)在各层走道端部,靠近卫生间位置设置恒温饮水设备,方便儿童日常饮水需求。

 

4 结语

第7篇

一般,特殊教育学校都是特殊的学生,在视觉、听觉、智力等方面存在着缺陷。而特殊教育学校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九年教育义务,从而让学生尽可能的可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像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树立乐观的心态,可以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面对自己的生活,进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特殊教育学校的基本涵义

特殊教育学校通常都是经过各个地区的政府而举办成的学校,主要的作用就是教育那些残疾的学生,让他们经过特殊的方法学习到知识。其实无论是特殊学生还是普通学生,实行义务教学是最基本的需求,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义务教育学习到基本的知识,从而让自己的思维得到开发,正确的面对生活与学习,尽最大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获取心灵方面的弥补,让自己的生活逐渐走进新时代。

2.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浅析

众所周知,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所以,特殊教育学校更应该重视语文教学方法,如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帮助学生了解到语文的真正意义。其实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所以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教学的方法,使其让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的实施还存在着问题,并且教学效率也不是很好。毕竟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完全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教学理念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利用创新的观念,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语文对国家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内容都太局限于书本,其实教材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最主要的还是应该通过活动等众多方法将语文知识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老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来看,充分的考虑学生的需求,不能一味的按照??本上的内容进行授课,这样的话,根本无法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且教学方法太过于单一,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乐趣,从而失去对语文兴趣。所以说,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充分考虑下学生的情况,让语文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对语文产生兴趣,使其学习到有价值的东西。反正无论如何,语文教学方法最终的目标都只是想让学生更加了解语文,使其在语文知识中得到发展。

3.创新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开展创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3.1 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氛围。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来说,老师首先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结合好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接受到更高的教育水平,并且有效的将语文知识融入到其中,使其让学生在新奇的教学方法中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乐意积极主动去学习。反正,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3.2 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局限在书本中,那么会缺少很多的有趣性,让教学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在教学中设定情境模式,能够吸引学习的注意力,使其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真正意义。当然,老师还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点游戏等环节,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潜移默化的获取到知识。总之,丰富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还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说,想要真正的渗透语文知识,就一定要多创造一些新奇的教学方法,让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尤其是特殊教育学校更应该重视这一点,只有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才能让有缺陷的学生对语文产生浓郁的兴趣,进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第8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特殊教育;缺陷补偿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5-0043-03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对人和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它与学校体育的过程结构和学校体育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体育的功能实际上是要回答“学校体育能够干什么”这个基本问题,从而影响到“学校体育应该干什么”和“学校体育实际干了什么”。以往我们对学校体育功能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大教育的视角、从一般意义的层面来阐释。如有学者认为,学校体育具有健身、娱乐、教育、审美功能;还有学者认为,学校体育具有本质功能和派生功能,等等。实际上,不同类别教育的学校体育其“过程结构和学校体育环境”不尽相同,其“学校体育应该干什么”和“学校体育实际干了什么”也可能有某些差异。因此,对具体的某一类教育的学校体育功能的研究和探讨更具有实践价值。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或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组织形式和设备对特殊儿童(少年)所进行的达到一般和特殊的培养目标的教育。特殊教育的对象是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对特殊教育学校在体育等方面的培养目标要求是,使残疾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初步掌握补偿身心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可见,缺陷补偿是特殊教育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补偿残疾学生的身心缺陷,是特殊教育赋予学校体育的特殊使命。这就是说,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应该承担残疾学生缺陷补偿的任务;实际上,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也发挥着缺陷补偿的功能。本文从特殊教育的视角,探讨学校体育在残疾学生缺陷补偿过程中的生物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目的在于开发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功能,充分发挥体育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

1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在残疾学生缺陷补偿过程中的生物功能

在现实生活中,上肢残缺的人经过多年的磨练,可以用脚做家务、写字、作画,甚至完成更精细的工作;视力残疾的人,通过手的触摸帮助其认识物体的轮廓、大小、形状等。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我国特殊教育理论认为:“缺陷补偿是在机体失去某种器官或某种机能受到损害时的一种适应,是一种与正常发展过程不完全相同的有特殊性的发展过程”,“机体的一部分组织受到破坏,或者组织虽末损害而生理机能有一定障碍时,其生物本能为了自身的生存,要去适应周围的环境和自己已受损的机体,其统一的机体的未被损害的部分就会部分或全部代替、弥补被损害的部分,产生新的技能组合和新的条件联系”。这就是说,缺陷补偿的过程是+特殊的适应过程,也是一个特殊的发展过程;缺陷补偿的生物学机制是机体“产生新的技能组合和新的条件联系”。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既为残疾学生机体“产生新的技能组合”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同时,又直接强化“新的条件联系”,实现缺陷补偿。

残疾学生的机体产生“新的技能组合”,是建立在较好的身体基础上的。如上肢残缺的人用脚来代替手的功能,需要下肢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足部末端趾节的灵活性,以及腰腹和腿部的肌肉耐力。通过科学的锻炼,可以改善残疾学生健康水平,有针对性地提高残疾学生相关的身体素质,为用脚代替手的功能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顺利实现缺陷补偿。

缺陷补偿的过程和我们掌握运动技能一样,都是建立“新的条件联系”的过程。动作是在脑的协同下,以一定的认知评估和情绪体验为背景,对个体所处特定环境中有意义信息的适应性反应,包括‘计划―选择―决策―执行―反馈―调整’等一系列的环节。实质上,人类的动作是在脑的多水平调控下,对环境的‘躯体一心理’反应”。在建立条件联系过程中,“肌肉的传人冲动起重要作用,没有这种传人冲动,条件刺激就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因此,新的条件联系达到熟练、稳固的程度,必须有一定强度和数量的条件刺激。体育作为条件刺激的手段或辅助手段,通过身体活动强化新的条件联系,而直接促进了新的技能组合的形成,实现缺陷补偿。

在实践中,利用体育的手段,为残疾学生缺陷补偿奠定身体基础和直接强化“新的条件联系”是一致的、是同步的,最终实现缺陷补偿和身心康复。曾有学者为探讨体育对残疾学生补偿与身心康复的作用做了许多教育实验。结果表明,体育“不仅能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健康水平,而且还有助于智力、情感、意志、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患有肢体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的弱智学生,通过体育康复,能矫正肢体的畸形,并能不同程度地恢复肢体功能”。

2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在残疾学生缺陷补偿过程中的心理功能

人是补偿过程的主体。主体正确、科学地认识残疾和正确对待残疾,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创造补偿条件,用坚强意志和乐观态度战胜残疾,才能顺利地实现补偿,甚至补偿的效果超过人们的预料;反之,由于本身消极悲观、自卑逃避,缺乏意志努力,即使有良好的社会条件和潜在的生物发展可能,补偿过程也不可能顺利地进行。可见,主体对残疾的正确认识和主体的意志努力是战胜残疾、实现补偿的重要环节。缺陷补偿的过程不仅仅是个生物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过程,是残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残疾)、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体育做为缺陷补偿的生物学手段作用于残疾学生机体的同时,又作用于其心理,为成功的缺陷补偿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学校体育在缺陷补偿过程中的心理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校体育对残疾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开发具有积极作用,为补偿成功奠定了主体的智力基础。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视觉、听觉、平衡觉、本体感觉等多个感官均要参与工作,各种感觉信息不断传人大脑皮层的各个中枢,从而活化、刺激大脑细胞并改善大脑的供氧量,有利于促进大脑思维活动的物质――脑啡肽的分泌,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让500名学生在不同状态下背课文。其结果是,以坐在椅子上背诵的成绩为零点,站着背诵的成绩为-5.6分,从40cm高的台阶跳上跳下运动1min后再背诵者的成绩为2.7分,跑步3min,休息3min或10min再背诵者的成绩分别为9.1分和0.8分。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残疾学生的智力开发,而且对残疾学生的教育培养都具有积极作用。教育实践中大量的案例说明了体育活动对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培养具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这些都为残疾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残疾,实现补偿奠定了主体的智力基础。第二,学校体育可以提高残疾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有利

于实现补偿和康复的目标。补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一位残疾人不祈求补偿与康复,但往往事与愿违。除了客观环境和条件外,补偿能否实现、效果如何与补偿主体的意志努力是分不开的。学校体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如勇敢、顽强、对挫折的承受力、对困难的忍受力等,这些都是残疾学生成功补偿和康复的心理基础。在体育活动中残疾学生找到了自我、实现了自我、超越了自我。2007年(上海)世界特奥运动会主题口号:“你行,我也行!(I know I can!)”就是这种“自强不息”心理的写照!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实现补偿与康复。正如国际特奥会前主席萨金特・施莱佛先生所说:我们是要通过体育帮助智障人士在其他方面的发展……通过运动提高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改善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精神状况,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这个世界同样为他们喝彩和骄傲。

3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在残疾学生缺陷补偿过程中的社会功能

马克思说:“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一生下来,就受着社会环境的影响。补偿的过程同样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残疾儿童缺陷补偿能够实现的客观条件。除了社会物质条件外,残疾儿童所接受的教育,有关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建设,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关心、帮助以及残疾人群体对社会的了解、认识、交流和参与等,也是实现缺陷补偿的必要条件。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校教育的途径,以其特有的功能扩大了残疾学生的社会活动空间,获得了更多的来自社会的激励与支持,同时激励他们尽快融入社会主动追求缺陷补偿,从而直接促进补偿的实现。

第9篇

关键词: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正在激发教育系统发展根本性变革[1],在线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与学的“新常态”。融合了“互联网+”与“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推动了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各要素的重构。高职特殊教育学校依托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在线教学,适应教与学的需求实现了在线教学的无障碍。本文立足于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实践,针对在线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线教学改革实践措施,并从教学效果角度对在线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

一、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教学“无力感”,学生学习“无氛围”传统课堂,师生之间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阻隔,教师对学生的监控度更高。在线教学时,时间及空间的阻隔让教师觉得难以控制课堂,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残疾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专注力差,受环境影响较大。问卷调查中,52.18%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没有学习氛围,受家庭成员活动或生活环境影响也较大。此外,学生认为教师在线授课的知识点太多、讲得太快,尤其录播课程是教师的一言堂,无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缺乏上课氛围。

(二)教学效果不理想在线教学期间产生的问卷调查和阶段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线教学效果没有预期的理想。对比在线教学初期,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面对每天扎堆的直播或录播课,学生普遍觉得眼睛很累。网络问题也是制约在线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网卡、停顿、突然断网等导致学生无法正常签到、在线学习等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情绪。残疾学生,特别是视力障碍学生对在线教学工具的接受与使用较困难,这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从教师角度而言,在线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改革,因而教师也需要针对在线教学资源、方法和模式进行重构,在适应调整时期将会影响在线教学效果。

(三)线下教学资源不适应线上教学需求传统教学中,课程内容更丰富。在线教学,特别是直播教学,由于网速或网络传输问题,教师端和学生端收、发消息不能实现准时、同步。高职特殊教育学校线下教学使用的课程内容量、课件、教具、实训室等资源不适应线上教学需求,特别是实操类课程,在线教学达不到面对面教学的效果。

(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足在线教学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要求较高,但高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网络教学资源使用得比较少,在教学资料准备过程中,对于幻灯片处理、视频剪辑、图片处理、录屏、微课制作等技术掌握不足。面对在线教学,教师无法将自身的知识经验与教育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面对在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技术问题,无法做到及时处理,进而影响在线教学效果。

二、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改革措施

(一)增强在线教学互动性,加强课堂监控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雨课堂安装和使用都很简便,无需另外下载App,只要会使用微信就能操作,适合残疾学生使用。对视力障碍学生使用雨课堂,可实现无障碍收听学习,课上无复杂操作;对听力障碍学生,可将雨课堂与语音转换文字软件配合使用来授课,有效实现听力代偿,保证在线教学效果;对无法按时上课的学生,如高职扩招生或因身体原因需要住院的残疾学生,雨课堂的直播回放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便捷,有利于实现残疾人无障碍教学。基于雨课堂的线上互动教学,可以实现课上课下的有效互动。“互动性”也是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最大特点。课前,预习手机语音课件。教师可在预习课件中,提出主要内容、讲解主要概念和主要理论、并针对预习进行习题检测,这样就可以在课前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预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课中,雨课堂快手直播授课,弹幕等多种方式互动。这是最接近传统面对面授课的一种方式,学生的课堂体验比较真实,以随时发送习题检测学习效果的方式,无形中将课堂划分为几个有效授课小节,更适合残疾人的学情和学习习惯。雨课堂的互动环节主要有弹幕、习题、随机点名、投稿等。线上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将知识与实际经验相联系,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后,进行作业提交和拓展知识推送。雨课堂课后互动支持多种模式复习与拓展。对课上学生标注不懂较多的问题,组织小班讨论答疑。布置语音或视频资源,促使学生进行拓展学习。讨论区也会开放性题目,师生可互相讨论,实现课后互动研讨。从布鲁姆认知目标金字塔分析,通过雨课堂实施全过程在线互动教学,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初步应用等初级认知目标,分析、评价、创造等高级认知目标通过课中的互动交流完成,这也是未来实现高职特殊教育学校金课“两性一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课堂”,保证线上与线下学习效果等效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闭环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主要理论基础[2],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六个步骤,即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Learning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教学(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小结(Summary),是既有参与互动,又有教学效果反馈的有效教学。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设计课程,搭建有效的在线课堂教学模式,辅以雨课堂为教学工具,可实现线上教学的全过程互动。以视障学生高职语文课程中的《口语交际:交谈》一课为例:课堂上以盲人按摩院工作案例导入课程,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意识到生活中得体交谈的重要性;向学生展示本次课的学习目标,说明学生应该学到什么、能够做到什么程度、理解教师对他们在本课学习的期望;授新前通过十道题目让学生测一测自己的交谈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后面的学习;通过雨课堂弹幕头脑风暴、投稿、小组讨论等线上互动方式进行线上问题讨论与情景模拟演练,通过投票等方式完成课上活动评价,提高学生线上学习参与度,完成参与式教学;用2~3分钟时间在课上通过雨课堂随堂测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后测;下课前用2分钟时间为本次课做一个小结,结合雨课堂反馈的后测数据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学习进行点评。由教学实践可知,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课堂”,解决了以往线上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线上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可以充分参与课堂互动,该教学模式针对残疾人教学合理有效,且能够保证线上与线下学习效果相同。

(三)借助超星学习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残疾人无障碍在线教学发挥超星学习平台的大数据库作用,精选适合残疾学生使用的教学资源,结合原有线下课程对在线课程进行整合改造。教师录制超星速课进行知识点强化讲解或实操演示,在超星学习平台上建设符合残疾人学习特点的课程资源。淘汰落后、冗余的教学资源,新增附合时代特色和在线教育特点的教学资源,重建学科知识点网络,组成在线教学团队搭建课程教学资源库,为在线教学提供更为精良的教学内容储备。

(四)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应加强对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训,如线上互动、讨论答疑、布置作业、在线考试等。重点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工具使用、网络授课平台建设、MOOC资源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教师从传统教师向在线教师转变的核心是,认识到自己从知识权威转变为具有共享意识的知识重新配置者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推送者,从知识灌输转变为个性化学习顾问和教学交互的促进者[3]。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认识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教与学的改变,意识到线上互动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性的作用,领悟到教育大数据对教学评价与质量保障的变革。

第10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环境空间;特殊性

一、特殊教育学校建筑空间的发展现状

特殊教育学校,包括智力障碍类特殊学校、聋哑类特殊学校、综合性特殊学校等,是我国实现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而目前来看,我国的特殊教育起步晚,与国外同类学校相比数量少,学生的入学率低。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水平不够发达,学校缺乏符合残疾儿童需求的各种设计。因此现有的各类特殊学校的建筑空间环境并不能完全满足残疾儿童在学习、康复和训练等诸方面的要求。但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思想理念也紧跟世界的步伐,接受并开始实施了全纳教育。这对我们特殊学校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也提出来新的要求。总结来说,在新的形势下,特殊教育学校不单单只是为特殊儿童提供一个教学场所,而是应该要为他们构筑一个像家一样温暖的地方,让他们能感受到爱和公平。为残疾儿童提供适宜、多样、开放校园空间,真正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成为特殊教育建筑设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性要求

1.学生的特殊性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正常的学生相比,感官能力与智商都可能在某一方面相对较低下。对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教育要采取不同特殊的设备和措施,所以打造特殊教育学校的建筑空间环境首先要研究特殊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他们正常儿童相比,在感官能力、智力、适应具有不同于正常儿童的特点,所以特教学校与普通学校建筑空间环境在构成要素上有很大的差别。

2.教育的特殊要求

特教学校在教育任务、学年和班级学额等方面的要求与规定上与普通中小学大不相同。首先,特殊学校的学生依然要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基础教育,但要求与教学方法与普通学校大相径庭。其次十分重要的是要要对残疾儿童进行必要的生活技能与劳动技能的训练及康复工作等。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对特殊儿童的职业化教育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这就要求在建造特殊教育学校的建筑空间环境时比之普通的中小学校需要增加满足残疾儿童特殊需要的功能用房。其次,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一般招收的学生的年龄跨度比较大,为9到18岁,有些学校还招收学前儿童就读。从特教学校的教学要求与规定上来看,特教学校相比之普通学校相比除了必备的教学房间、图书室、计算机室、办公用房等基本空间,还需要增加比如语言训练室、情景教室、职业训练用房、康复治疗用房、职业教育教育用房等特殊要求的空间。另外,特殊学校教育作为一种隔离式的教育,容易造成智力障碍儿童与社会生活的脱节,不利于对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群特殊的孩子需要多亲近自然、多让社区和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来,以此来培养孩子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因此校园内的配备有一定大小的游戏空间和交往空间等丰富的各个类别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3.无障碍设施

与普通的中小学不同,无障碍设施在特殊教育学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系统。无障碍设施不仅是对特殊儿童安全性的一道保证,它是为了消除和减弱残疾儿童在学习、生活环境中肯能会遇到的各种障碍,同时建立适合特殊学校使用的无障碍系统,对于配合特教学校的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残疾儿童独立完成校园内的各种行动,为特殊儿童提供有一种安全感,增强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建筑空间环境中,要充分掌握各类特殊儿童形成障碍的特点,以及使用辅助器材的尺寸及特性等,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各类特殊教育学校的无障碍系统。

三、特殊教育学校建筑空间环境的创造原则

1.开放性和多样性原则

特教学校由于特殊儿童的独特性,在以往刻板的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学校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采取了封闭式的教学管理模式。这固然有其便利之处,但在如今全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能一味的让他们封闭起来,保护起来,而应让他们在这个环境空间中找到归属感,感受到爱和尊重。因此在设计上在保障基本安全的同时,要注意空间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比如校园内部活动空间、交往空间的连接要有序连接,同时要考虑到校园内外的绿色庭院空间等的丰富性等。

2.空间的可识别性原则

特殊儿童往往在知觉和认知上不够敏感,因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需要比普通学校更加注重加强空间的识别度。在设计的过程中使用不同质感的材料和明快鲜艳的色彩来强化学生对空间的区分与辨识。与此同时,在特教学校中注入鲜明的色彩导向,也能吸引特殊儿童的注意力,为整个校园增添活力与朝气。

3.安全性原则

在进行建筑空间的构筑时候,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安全性,是特教学校设计的第一原则。通过安全无障碍设计为特殊儿童流出便捷、通畅的移动路线;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合理过度;避免在校园类种植一些对特殊儿童身体和心理不利植物;在各类特教学校,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类别障碍的学生所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方方面面全面细致的考虑设计,真正做到人性化的关怀。

4.环境工程学因素的考虑

特殊儿童往往对环境工程学也就是声音、光线、热度、空气、色彩十分敏感,同时,他们可能伴随着有这其中某一项的感知障碍,因此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些因素都进行仔细考量。

参考文献:

[1]杨晓川.詹建林.汤朝晖.王竹.由“特殊行为”到“特殊设计”——基于残疾儿童行为需求的教学空间设计探讨[J].城市建筑,2008.

[2]陈丽江.特殊教育学校资源教室的建设[J].中国特殊教育,2009.

[3]马仁海.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几个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1.

第11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 教师培养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39

党的十报告从“关心特殊教育”上升到“支持特殊教育”,意味着特殊教育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加强特教学校的管理成为现代化教育中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必须以改革和创新提高管理效能,努力追求理想化的特殊教育。

1 创新特殊教育的学校管理理念

第一,遵循残障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理想化的特殊教育应坚持“以残疾儿童少年为本”,从特殊教育的特点出发,设计明确的教育目标,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近年来,我校以率先实施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为目标,以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实施素质教育为途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努力为残疾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多次被市政府授予“关爱儿童贡献奖”。我们将进一步实施精细化管理,实施个性化教学,从每名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量身定制个体发展计划,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开发,包括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

第二,在转型发展的现实基础上推动服务升级。特殊教育转型发展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任务。近年来,我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稳定在99%以上,教育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特殊教育转型发展具备了较好的现实基础。其次,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从“初步均衡”到“优质均衡”,这是特殊教育学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特殊教育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理念引领,要在教育观念上体现现代化,在教育管理上体现现代化,在师资素质上体现现代化,在教育手段上体现现代化,在教育设施上体现现代化。理想化的特殊教育,应该是普通教育中的一种精细化教育。其关键所在,是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以及每天的教学训练内容与方法等等。在转型发展的现实基础上推动服务升级,最终要以实现特殊教育的现代化为目标,采取科学化的综合性措施,努力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残障学生具备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2 创新特殊教育的教师培养机制

近年来,我校积极实施“特殊教育教师成才计划”,组织教师制定成长规划,制订三至五年的个人成长规划,明确学历进修目标、职称晋升目标、专业发展目标,并提出达成的期限和采取的措施。注重人才梯队建设,使骨干教师群体不断壮大,骨干教师层次不断提高。

第一,确立“草根化”培养的宗旨。草根化培养,就是坚持教师培养工作走平民化、大众化路线,让每一个教师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发展潜能,都能参与课题研究,人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我们建立了学校教育教学微型课题的培养机制,引导每位教师申报个人微型课题,促使每位教师主动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切实解决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即使最近几年入校的新教师起点低一些、基础差一些,或者老教师年龄大一些,都不能放弃必须的专业发展。我们成立了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分层次引导每一位教师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状态。

第二,运用“刚柔相济”策略。刚性的方面是建立规章制度,用制度来促进学校的教育科研,用相对硬性的规定“逼迫”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学校的主课题,是苏州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残障学生艺术教育校本化的实践研究”。作为昆山唯一的特殊教育学校,我校现有14个教学班,162名在校学生,教职员工43人。学校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单位”、“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等,学校发展需要我们加强教育科研,为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提供机制保证。同时,我们也实行柔性的管理,诱发、促进教师体验成功。我们努力创设自由、民主、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激发教师的教科研动机,尽可能为教师发展创造条件,包括提供经费、聘请专家等。

3 创新特殊教育的学生管理机制

第一,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现代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校管理,我们积极建设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在创建过程中,尽可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聋生做学校的主人。实践证明,当学生由“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时,能深切感受到学校领导、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因而更加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更加自觉参与学校管理,也更加能树立威信,让同学心悦诚服。激发“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和欲望,是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重要条件。

第二,增强学生的自立意识。学生自主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不断增强自立意识。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立意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做到乐意帮助别人,才能夯实特殊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由于聋生视觉敏锐,并且能运用手语和笔谈与人交流,所以聋生之间手语沟通良好,相互较为信任。当聋生干部发现不良苗头时,都能及时指出,别的同学也容易接受。

第三,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关键还在于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发挥引领作用。一是选好苗子。在学生中挑选政治思想好、工作能力强,学习认真的小干部,在强化培训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参与学校、班级的常规管理。二是指导方法。尤其是从未当过班干部的特殊生,在他们刚刚担任班干部时,往往无法开展工作。我们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定期组织优秀学生干部座谈会,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让学生干部参与到早读、眼保健操、早操、大课间活动等各项活动之中,有力地推进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第12篇

 

学校教育起源很早,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但以学校形式存在的特殊教育的历史却很短,只有二百三十多年,在我国还不足一百四十年。但是,纵观这短短二百多年的发展,世界特殊教育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不论普通学校,还是特殊教育学校,都以教书育人为最高宗旨,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地方,对学校管理而言,两者具有很多共性的方面。深刻理解和把握学校管理的共性特点,对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质量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指导、借鉴作用,应予以重视。但是,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在遵循一般意义上学校管理的原则、方法、规律等的同时,必然存在其管理方面的特殊性。因此,更应对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做深入的思考和揭示,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应立足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出特色,以尊重并满足于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为宗旨。

 

一、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与普通学校管理的共同点

 

首先,在学校管理的理论基础方面,无论特殊教育学校还是普通学校,都应反映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律,都是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一般认为,学校管理原理的构成因素有目标、原则、过程、方法等,很显然,以上因素也是构成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基础理论部分。

 

其次,如果把学校看作是一个不断适应外在环境需求的有机体,那么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在组织目标的制定与达成、组织机构的职责划分与运作、组织制度与文化的建设等方面,两者遵循着共同的规律。再次,从学校管理对象的构成要素看,两者都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学校管理就是对以上要素的合理组织、运作,实现管理效益(率)最大化、达成学校管理目标的过程。其中,人是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具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因素,要做好学校管理工作,首先要紧紧抓住人这个核心因素。学校管理中人的因素主要有:学校领导及其他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学校管理重视人的因素,尊重人的需求,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最终服务于人、服务育人,使人获得发展,这是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共同的追求。

 

最后,从学校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看,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有着基本一致的工作内容,都包括教学工作管理、德育工作管理、体育卫生工作管理、劳动技术教育管理、总务后勤工作管理等。

 

二、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殊性

 

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殊性主要决定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为各类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这里主要指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的学生。以上特殊儿童具有与普通儿童共性的方面,如作为儿童的发展的共性,即在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基本规律方面两者是一致的。但是,正如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所指出的,具有第一性缺陷和第二性缺陷是特殊儿童共有的特点,这是特殊儿童不同于普通儿童的特殊的方面。第一性缺陷是指特殊儿童生物学的损伤或缺陷;第二性缺陷是由第一性缺陷派生而来的缺陷。如盲童视觉器官的损伤是第一性缺陷,而盲态、缺少形象表象等一系列行为、心理的缺陷则是由第一性缺陷派生出来的第二性缺陷。各类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特点无不与以上因素密切相关。特殊儿童具有的第一性缺陷和第二性缺陷,使他们在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方面,情绪与行为问题方面,甚至包括生活自理方面等,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特殊性,正是这种特殊性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在教师、教材、教法、课程设置、教学仪器设备、校园文化、学生评价和校园建筑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或特殊考虑,进而决定了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与普通学校管理在方方面面的“同”中有“异”。这些“异”即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点之所在。

 

首先,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理念方面,应充分彰显平等、关爱、参与、共享的理念,应尊重差异,维护每个学生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应时刻牢记一切为了学生的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平等、博爱、接纳、和谐、自强、自立的校园文化。

 

其次,在校园无障碍环境方面,特殊教育学校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不仅设计了适合特殊儿童成长发展的无障碍的校园物理环境,更重视创建平等、接纳、尊重、参与等有利于特殊儿童健康、自由成长的支持性心理环境。

 

最后,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等方面,特殊教育学校有其独特性。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贯彻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辩证统一的思想,在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关注其缺陷的补偿,更强调因材施教、个别化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课程,如聋校的律动课、沟通课,盲校的定向行走课等等。同时,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以上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与普通学校管理的关系来看,两者既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又有所不同。特殊教育学校在管理实践中首先应注意,认识并强调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不同之处,不是为了绝对地突显差异,而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差异,最终满足差异化的需求。所以,应辩证地看待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与普通学校管理的关系,实事求是又不失创新地分析、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