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

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

时间:2022-10-25 03:30: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消费;上海;高中生

知识产权是指智力创造成果: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商业中使用的符号、名称、图像和外观设计。知识产权消费是知识产权的衍生概念。综合相关研究,本文将知识产权消费定义为通过合法渠道为购买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作品而进行的消费。与西方相比,中国的知识产权法起步较晚,国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较弱。自党的十报告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后,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相继推出视频付费,网易云、QQ音乐等各类音乐软件提供了付费音频,App Store也规范了苹果手机软件购买渠道……使各种“盗版”和“山寨”横行得到有效遏制。对知识产权消费及其相关问题,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就青少年知识产权消费的研究还不多见。即使有一些研究会偶然涉及到这个领域,也主要是以成人的眼光设置议题和开展研究。本文是以在校中W生的身份开展的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情况研究,笔者不仅在设计问卷时就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知识产权消费的特点,同时也以一个在校高中生的身份和立场上对调研中取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笔者希望本研究对各界深入了解青少年知识产权消费的现状、趋势、规律、特点及开展青少年知识产权保护教育能够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样本

(一)研究方法

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使用了问卷调研法和数据分析法开展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研究。

1.问卷调研法

围绕着当今高中生各类知识产权的消费现况、消费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知识产权消费意识的普及等方面,笔者自行设计了一组包括20个问题的《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调查问卷》(具体见本文附件),并于2016年8月通过“问卷星”这一平台发放和回收问卷。本次调研共回收到有效问卷为228份,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上海中学生知识产权消费的真实情况。

2.数据分析法

为研究中学生对各类知识产权的消费倾向以及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笔者对调研中获取的各项数据进行了量化处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在研究中学生对各类知识产权的消费倾向时,笔者对受访者的排序进行量化处理。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 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权值由选项被排列的位置决定。排在第一位为5分;第二位为4分,以此类推。选项的平均综合得分越高,就意味着某受访者越倾向于该种知识产权消费。

其次,在研究中学生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时,笔者对答卷问题的选项进行了量化处理。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 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赋值如下:选项“很合理”为1分;“无感”为0分;“不合理”为-1分。选项的平均综合得分越高,就意味着某受访者越认同该种知识产权消费。

(二)研究样本与调研内容的选择

1.研究样本及其的典范性

在研究样本的选择上,笔者以228名上海市在读高中生(受访者)作为样本,其中男生为125人,女生为103人。男女比例较为平均,能够代表中学生知识产权消费的性别差异。

同时,上海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都市,市民容易接受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西方文化影响。上海的高中生深受城市文化的影响,具有开阔的眼光和视野,对各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国内大多数城市强,并容易形成属于自己这个年龄阶段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因此,他们的答卷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将上海在读高中生作为研究样本,能够代表中国社会新生代对知识产权消费的认知程度。

2.以著作权消费现状为对象

本调研的研究样本为高中生,考虑到高中生的知识产权消费对象基本不涉及工业产权等,因此本调研主要围绕高中生的著作权消费展开,并结合中学实际情况划分为以下五类:

A.文学作品

B.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

C.音乐作品

D.计算机软件

E.美术、摄影作品

笔者认为,这样的划分有利于对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现状进行重点观察和系统分析,并有助于了解和总结其消费的特点、规律和趋势。

二、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现状及分析

(一)上海高中生了解知识产权消费的途径

关于上海高中生了解知识产权消费的途径,在228名受访者中,占比情况依次是: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占比约为85%,排在第一;其次是通过读书的渠道,占比为49%;排在第三的是通过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占比约为37%;排在第四的是通过与老师家长的交流,占比为32%;排在第五的是通过听演讲或讲座,占比为25%。

(由作者根据问卷资料整理)

(二)各类知识产权消费倾向的现状及分析

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开支占收入的比例。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的倾向反映出高中生在实际生活中各类知识产权消费支出的相对大小。对此开展研究有利于解释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我国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对问卷中各项数据进行整合,可以得出上海市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倾向。(见图2)由此可知,在上海高中生群体中,最受欢迎的知识产权消费是文学作品,其次是音乐作品、影视作品和计算机软件,而美术、摄影作品的消费倾向最低。

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影响人们消费倾向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人的心理因素、社会习惯和社会制度。客观因素有货币工资的改变、收入、净收入的改变等。对于高中生而言,由于经济尚不独立、受父母管束等原因,影响他们消费倾向的因素会有所不同。参照相关研究,笔者将兴趣爱好、经济情况、父母管制、闲暇时间列为主要影响因素。原因在于:兴趣爱好是影响消费倾向的主观原因,反映了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潮流。经济情况是客观因素,限制消费者必须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内做出选择。闲暇时间是客观因素,限制着消费者的时间、精力。父母管制是客观因素,这是父母对学生的强制要求,并反映出父母价值取向的影响。在确定了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后,笔者方面据此进行调查,得到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在228名受访者中,有92.54%认为兴趣爱好影响了自己的消费倾向;有44.74%认为经济情况影响了自己的消费倾向;有34.21%认为闲暇时间影响了自己的消费倾向;有14.91%认为父母管制影响了自己的消费倾向。据此可以分析得出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倾向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

首先,文学作品最受欢迎无可厚非。读书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青少年普遍的兴趣爱好所在,也符合学校和家长的价值取向。同时,这个兴趣爱好的经济成本不高,不需要大把的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和其他几类相比,文学作品的消费倾向最高是理所应当的。

音乐作品位列第二。“乐”在中国传统中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殷商之后,周公以“礼乐”治天下。战国时孔子更是将礼乐文化发扬光大。在现代社会,音乐是快节奏都市生活中一个很好的兴趣爱好。同时它的经济和时间成本也同样比较低廉。

排在第三、第四的分别是影视作品和计算机软件。影视作品和计算机软件是消费社会的新产物,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不多。它们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对青少年有很大吸引力。与之相关的兴趣爱好,如追韩剧、打电脑游戏等,是青少年普遍的兴趣爱好。但由于和父母的价值观有冲突,同时与文学和音乐相比,它们的经济成本相近但时间成本却偏高,所以只能屈居在文学、音乐之后。

排在最后的是美术、摄影作品。美术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迹可循;摄影作品是一种新兴的知识产权消费。它们的主要问题是受众较小,经济成本较高,所以在高中生群体中的消费倾向最低。

由上可知,影响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主观因素主要有文化背景、同龄人和父母的价值取向。客观因素主要有时间、经济成本,是我们在推广知识产权消费时需要充分注意的。

(三)各类知识产权消费认同度的现状及分析

对问卷中各项数据进行整合,可以得出上海市高中生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

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显示出消费者认为该项消费是否合理。由图4可知,在228名受访者中,文学作品认同度为71%,美术、摄影作品为63%,计算机软件为51%,影视作品为40%,音乐作品为34%。

为找到消费者认为不合理的原因,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

您认为付费不合理的原因是?

A.别人都不付费,不值得付

B.付费太烦

C.钱不够

D.其他

从实际的调查结果看,A、B、C的三个选项占比较为平均,其中,选项A占比为30%,选项B占比为23%,选项C占比为30%。“别人都不付费,不值得付”体现了社会氛围和个人价值取向的影响。“付费太烦”体现了付费繁琐、付费渠道不便等问题。而“钱不够”则体现出经济成本的制约。对此加以总结,影响知识产权消费认同度的主观因素主要是社会氛围和个人价值取向。而客^因素方面主要是付费方式和经济成本。在当前,社会氛围和个人价值取向、付费程序和渠道、付费方式和经济成本对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认同度几乎具有差不多同样的影响力,要切实提高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需要同时从这几个方面

抓起。

(四)关于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影响因素的比较

人们通常认为,只要消费者认同某商品的价值,就会去购买它。但从上海中学生知识产权消费调研情况看,消费倾向与认同度并无直接联系,尽管影响消费倾向和认同度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相近。也就是说,由于各种原因,一方面,已经消费的人未必认为该消费是值得的,另一方面,那些认为该产品有消费价值的人也未必会去消费该产品。

根据问卷调研,上海高中生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的倾向(从最倾向到最不倾向)排序为: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影视作品>计算机软件>美术、摄影作品。而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从最认同到最不认同)为:文学作品>美术、摄影作品>计算机软件>影视作品>音乐作品。在这两项排序中,位置变动最大的是美术、摄影作品与音乐作品。这是因为,对于美术、摄影作品,尽管受访者认可它的价值,但却较少消费。这主要是因为美术、摄影作品的价格相对高昂,对于经济尚不独立的高中生在很多情况下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对于音乐作品,受访者主要觉得花的经济成本不值得。一方面,这表明付费音乐作品已成为上海高中生的刚性需求。相对于弹性需求,刚性需求受价格影响较小,一般是指“必须品”。换句话说,音乐作品对上海高中生十分重要,即使它从免费(原先的盗版产品)变成了收费产品,也不影响高中生的消费行为。另一方面,受访者尽管认可音乐作品的价值,但又觉得为之付费不值得,这与整个社会的音乐消费态度有关。据《中国音乐盗版研究、影响、成因及行动》,目前只有12%的受访者会购买音乐CD,而高达86%的受访者则直接从网上下载免费音乐。受此影响,在回答“您认为为音乐作品付费不合理的原因”这个问题时,有15人次选择了“其他”选项。其中包含有“大家都可以享受的东西却强制付钱才能听”、“音乐是大众的”、“不应该付费”等答案。

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中,书从古至今都能用钱衡量,而音乐与钱的转换关系就比较暧昧,致使人们普遍不把音乐当作商品,由此形成了虽看重音乐作品的价值但却不愿为之付费的现状。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松巴音乐就将版权音乐的概念引入中国。但由于文化背景和消费观念的影响,直到最近几年,国内各大型音乐平台才出现了付费音频。而大部分中国音乐平台的音频仍是免费的。要真正克服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还需要文化消费公司改变轻视版权的经营方式。

(五)关于上海高中生与其他群体知识产权消费认知的比较

在228名受访者中,关于“有没有听说过知识产权消费”这个问题,有22.8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77.19%的表示“有”,显示出上海高中生对“知识产权消费”的概念和实践并不陌生。(见图5)2011年,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曾借助《中国知识产权报》开展过“社会公众认知度调查问卷”。该调查结果显示,有51.38%的受访者表示“一般了解”,有36.19%表示“听说过”,仅有11.16%“相当了解”。相对于“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消费”更加专业,这表明地处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加上比较开阔的知识和信息渠道,上海高中生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知识和素养并不亚于一般的上海市民。

在228名受访者中,关于“是否认为某类知识产权消费合理”的问题,认为“很合理”的占比不足77.19%,而认为音乐作品付费合理的占比仅为51.75%。(见图6)这表明,知道了知识产权消费的概念,不一定就会认同知识产权消费的意义。实际上,这一问题并非只存在于上海高中生。一份《杭州地区大学生知识产权调查问卷》显示,法律专业学生对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甚至还不如非法律专业学生。在面对“一部你想看的最新大热的电影,你一般会选择在哪里看”这个问题时,选择在“在网上下载免费资源”的法律系学生占比为37.93%,而非法律系专业的学生占比为30.68%。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对知识产权消费宣传的不足,也是相关方面需要认真研究和应对的问题。

三、关于提升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对策建议

结合上海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调研及所反映的问题,特别是由于这个调研对中国其他城市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参照价值,笔者以此为基础,就如何深化高中生对知识产权消费的认识,提高其知识产权消费的自觉性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形成“线上”与“线下”相贯通的宣传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高中生对知识产权消费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广度”,但在“深度”上有较大欠缺。由于高中生课业与升学考试的压力已经很大,因此在普及宣传上应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形成“线上”与“线下”相贯通的新模式。

在“线上”,应丰富宣传形式,深化宣传内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开设新的网络平台,增添新的活动方式。比如,创立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有关知识产权消费的内容;拍摄制作相关微电影、公益广告;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开展线上问答、线上研讨会。

在“线下”,以学校为中心开展相关的各类活动,重点让学生明白知识产权消费的重大意义所在。比如,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对知识产权消费的介绍,就此内容举办辩论、分享交流会;邀请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相关企业,调查采访知识产权受侵犯的人群等。

(二)提升高中生依法依规进行知识产权消费的自觉性

提升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自觉性,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产权消费的认同度。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文化市场管理上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产品销售的途径,严厉打击盗版侵权行为,为高中生依法依规进行知识产权消费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从市场意识培育上,改变中学生在知识产权上的一些模糊和错误意识,树立健康的知识产权消费观,培养学生对各类知识产权消费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前者,市场上盗版作品唾手可得,正规的产品购买渠道不便利,是高中生知识产权消费的自X性较低的直接原因。以音乐作品为例。在中国数字音乐盗版率超过99%。横向对比欧洲,数字音乐的盗版率约为18%。因此,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商品的销售,是提高高中生知识产权的第一步。

在后者,主要是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正确的知识产权消费方式。特别是针对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的版权意识被认可,而音乐作品和计算机软件、影视作品等新兴消费品认同度较低的现状,学校应重点加强音乐、计算机软件和影视作品等的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对各类文化产品的审美情趣,正确认识各类作品的价值,以便发自内心地认同知识产权消费。

(三)运用互联网+学校的方式创新普及知识产权消费的途径

由调研结果可知,互联网已成为高中生培养知识产权消费意识的主要途径。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要更好和更便捷地开展知识产权消费教育,必须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平台。

互联网传播的优点是可以迅速获取相关内容,而问题是这些内容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有时会存在各种问题。高中生记忆力强、获取新知识的动力足,但在判断和鉴别上存在不足,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互联网上的知识。一般说来,网络与学校是学生接触知识产权消费的主要渠道。对于高中生这一特殊群体,可以考虑搭建一个“互联网+学校”的平台,改变高中生和同龄人、老师交流等占比较低的现状,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宣传普及知识产权消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应白雪,苏茜茜,方芳,李潘迪,曹妤琪.《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基于杭州若干高校的调查与分析》《新校园(阅读)》,2016年第4期.

[2]《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调查显示上海社会公众知识产权认知度不断提高》,法律快车在线,2011-6-28.

第2篇

论文摘要:多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尤其在职业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更应得到广泛而积极的应用。运用时要注意:适时而用,切勿随意;注重人机交互,重视师生沟通;善于选择,宁缺毋滥。

1.引言

教育产生于社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先进技术和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必然运用到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它不仅能打破时空限制、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学生传授政治学科知识,加大课堂信息容量,而且能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以提高教学质量,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

2.应用的意义

(1)视听结合,形声统一的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职业高中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更直观易懂,更全面深刻,更利于记忆和保持。

职业高中生由于本身的文化知识基础较薄弱,认识能力、理解力较差,多媒体技术就可以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不再只是以往的教师口授,而是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的各种材料: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例如:在“职业道德”和“法律常识”课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时只要制作好每章每节教学内容的PowerPoint加上“案例”:录像片或动画制作短片,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十分轻松、明了,不会象以前只是“听”,不但学不到,而且还十分痛苦。

(2)多媒体技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将大量的信息呈现于课堂上,这将使职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容量和水平得到尽可能的延伸和发展。

多媒体技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将许多职业高中生由于社会阅历不足而不了解或者无法知晓的知识、现象和规律用相关材料呈现于课堂上,例如:在“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的教学中,可以播放录像:密密麻麻的村庄,人头攒动的交易市场,拥挤不堪的公共交通等。又如:关于纸币发行的教学中,可播放1994年我国消费抢购商品和1997年市场上商品堆积的画面,这种抽象的教学内容在师生教学中将不再困难,显而易见起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尽可能地延伸。

(3)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图形界面和反馈信息,师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控制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实现理想的人机交互作用。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控制视听信息的强度,呈现时间的长短,反复的次数,并可以调节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分开或同时传输,学生也能在接受与活动,并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例如在网络环境下政治教学,可以让学生就某一主题例如职业道德中“诚实守信”这一规范共同上网,得到信息之后,在网上发出自己的讨论提纲,老师可以在网上直接给出反馈信息。

3.如何运用

(1)直接播放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资料

现在有许多专业厂商,出版社专门出版了许多一般消费大众或特定市场的多媒体CD-ROM节目,以及许多知识的光碟,录像带等。例如,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尸教学中,可以播放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院士讲坛的节目内容。

(2)选择或剪辑优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CAI)

优秀的CAI可将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教学过程各个环节都有设计,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将之运用于自己的教学,而且现在CAI课堂的制作开发越来越多,可以得到资源重复地使用,达到资源共享。

(3)教师自己制作所需的课件

由于政治课有时事性的特点,职中政治教师应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和自己学校的特点,如“校本课程”,再根据职中学生的实际自己制作思想政治课的课件,教学软件制作工具有我国“方正”或美国的Authorware。

4.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1)适实而用,切勿随意

多媒体技术的确有用,但不必神化,因为它也只是教学的工具之一,不可滥用。

政治教师还是要根据政治课以及职业高中的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例如实地参观、调查、访问、讨论、演讲等。

(2)注重人机交互,但更应重视师生沟通

使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更应该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因为多媒体技术使用时,学生更多地关注多媒体技术呈现的材料,或人机交互的界面,尽管教学的方式在形式上有了新的变化,但这并不是师生传递情感的主要方式,因为人的交流才是更主要的,教师更应从学生个性的实际传达出自己的情感,例如在语言上、目光上、甚至肢体上的交流。

(3)善于选择,宁缺毋滥

第3篇

社会实践报告论文3000一:

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提高,如今的青少年一代在小学就开始有独立消费的行为,到了中学时代,他们一般都有一笔固定的消费资金(零花钱),有了经常性的独立购买活动。例如购买衣物:饰品、音像制品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上网交友娱乐等方面,虽然高消费的学生并不多,但是有关专家认为,十几岁的中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辨析能力不强,在一些变味的人迹关系的影响下,难免会模仿。

因此,良好的消费观念对于青少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现今,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高消费生活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见,鼓励子女发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学生在诸多的影响下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可是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么零花钱了。

但是对父母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的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以下的几种消费心理特点:

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鲜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

2、兴趣性。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买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等等,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

3、从众性。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

4、盲目性。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

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俭以养德。养成刻苦节俭习惯,可以避奢侈,取道义,去邪心,有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坚韧意志。有道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和个人,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

青少年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家长,家长应负起管教指导责任。家长要让子女了解家庭的收入和开支,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从中学习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学校应该进行消费观念教育,灌输量入为出的用钱方法,通过学习理财知识,了解借贷责任,力戒享乐奢靡陋习,帮助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社会实践报告论文3000二:

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已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这也就意味着再等到新学期开始我们可就是学长学姐了,让我不得不再次感慨时间飞逝,是啊,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而已,准备用整个暑假的时间把高中三年的压抑释放出来,而现在已然是一名大学生一年有余了(当然,如果按开学时间来算自然是不大到一年),弄不清是什么时候褪去的新生的外衣,但是这会儿却颇有一种老生的滋味。仿佛一切都在一夜之间变老,让人猝不及防。 来不及多多回忆大一的生活,暑假伊始我就投入到另一种生活当中去了,说是辛劳却也充实,说是疲惫却也会觉得那是一种享受,是啊,付出劳动后并有所得,心总是会感到些许欣慰吧!不再多言,且说这个暑假我是如何度过的吧!

坦白说,本打算在暑假里到工厂找一份临时工作的,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附近的工厂里都没有熟人,厂子里似乎也不缺人,远的工厂里就更不可能找到活干了(也许是不够远,后来听说许多同学都在外地打工,而没有回家,由此不免感到有些惭愧)。倒是在一开始找了一份在饭店端盘子什么的工作,不过离家较远加之还要上夜班,所以必须得住在那儿,后来让我给推辞掉了,因为那样一来几乎天天不能在家了,而我想多陪陪母亲。就这样一连十多天都闷在家里,没有找到任何工作。 一天接到高中同学打来的电话,说是次日七八个同学小聚一下,心想也是,毕竟一旦开学而同学又不在同一个城市,连见面都不太可能,更别说弄一个小小的聚会了,遂决定参加聚会。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聚会那天中午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大家无话不说,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有两个同学大一一年利用空闲时间自己挣了不少工资,更重要的是他们藉此锻炼了自己在社会上闯荡的能力,此外还有一个同学就在这个暑假办了一个补习班,收了五六十个即将上高中的学生,保守估计一个暑假下来净赚几千元。其间,社会一词必然成为话题的重中之重,彼此交流闯荡社会的经验、趣闻,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认识,一顿饭的工夫,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已经相当落后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恐怕多半是纸上谈兵吧!因此,我自是沉默而少言,有同学禁不住问我这个暑假没出去打工?我如实诉说,不想同学竟帮我出主意,他们比较了解我的性格,有些内向,所以出的主意多半是要我突破自己,多和人打交道,说在社会上不会交际是不行的!最后,一同学说暑假有很多商场都在搞活动,恰好他姨市某大型超市的经理,说可以帮我问问她那要不要人。我欣然说好!不几天同学打来电话叫我去他姨在的那家超市工作,同时还有另一个同学和我一块。 到那儿之后,工作并不是当售货员,而是这段时间超市在搞家电以旧换新的活动,也是顺应国家号召家电下乡的举措,而我的工作就是负责向市民宣传这一活动兼咨询员的身份。具体细节,在下文中会有详细说明。

那是一个有点阴的早晨,给我介绍工作的那位同学和我一块去了那家大型超市,到那后与另一个参加工作的同学会面,然后我和那同学一块被引荐给给我们介绍工作的同学他姨,我们都很有礼貌的称她为姨。随后,她把我们俩领到了一个会议室,让我们在这先休息休息,过会儿会有人来告诉我们具体的工作流程等。是时,会议室已经有几人学生摸样的人在那儿了。大约十分钟后,来了一个二十五六岁的男子,进门后他做了一个极其短暂的自我介绍,随即切入主题,现在由他正是为我们培训。 他发给我们一人一张活动宣传传单,不等我仔细看那张宣传单,那人便像我们介绍起来:我们这次搞的这个活动叫做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们看着那张传单,你看那个电视是不是标有两个价,一个是原价,另一个是以旧换新价。什么叫以旧换新呢?怎么个换发呢?传单上说的很清楚,但是我还是要跟你们讲一遍,因为你们得比一般人更加明白,你们说是不是?!在座的有人点头,有人说是,还有人在莫名的偷笑。那人接着半开玩笑似地说道认真听啊!这可不跟你们上课一样,上课走个神一般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是吧?但是在这,一会没听明白给我走人。我们都笑了。笑后想想,他说的很在理,等到真正参加工作时,如果态度不认真负责,那么结果很可能就是失去这份工作! 那人仍在孜孜不倦地跟我们解释,不仅脸上的表情丰富,肢体语言也很有特色,似乎生怕我们不能理解他所说的任何一个字:所谓的以旧换新就是把旧家电折合成一定的现金,当然这现金不能兑换,只能用于买传单上的那些电视机,旧家电不一定非得也是电视机,什么洗衣机、电磁炉的,只要是家电就行,当然手电筒是不行的。我们又是一阵欢笑,渐渐佩服起他的幽默来,这家电呢,不论它坏没坏,不管它坏的程度怎样,都能拿来换。当然有人会问,21英寸的旧电视跟25英寸的旧电视折合一样的钱?对!大家都知道,旧家电回收后就只是拆它的那一点稀有金属,而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家电这部分的含量都是差不多的。说句实在话,旧家电值不多少钱,关键是国家补贴的那13%。不同价位的电视优惠不同,你看那传单上,是不是越贵的优惠的越多?我看了一下,的确是。

培训临近结束,那人说道大家都明白了吧?不懂的抓紧问一次机会,两次机会,好,没机会啦!我们只是笑,听他讲的那么细,谁还会不懂呢?看见我们都懂了,他接着说好。看来大家动明白了,那现在我给你们分派一下任务和地点,咱们还有几个分店,总店这边就留两个人。一会呢,你们每人拿一摞这个传单,到时有人向你们咨询时发给他一张,再一个,不咨询的碰上了也发一张。发了他不就咨询了嘛。你们工作的地方呢,条件还是很好的,到时候在超市门口外边搭一个帐篷,你们就在那个帐篷里,有人就会过来问你们了。之后,他给我们分了工作地点,我很幸运的留在总店。

其实,在以前我曾见过这种活动,所以这次培训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没用多大点功夫我就熟知各项事宜。于是,不自觉的在心里做着各种各样的实景模拟,甚至在想到时要不要说普通话。想归想,还是要付诸实践才行。半个小时后,我已坐在帐篷里当起了咨询员,面前有张桌子,桌子右前方竖着一个牌子,上写着咨询处,而帐篷上也挂有横幅家电下乡 以旧换新。看着感觉着这些,心里莫名的感到一种自豪。原以为是两个人同在一顶帐篷里工作,不想却是分开的,超市有两个入口,可谓前后门,所以一个门口搭了一顶帐篷。不过,自己干就自己干,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的第一个服务的对象是一位老大爷,他说一口地地道道的本地话,受他影响我怎么也说不出普通话来了。老大爷似乎对一切都很好奇,一直在问,问得很是仔细,我并没有感到厌烦,反而觉得能把我知道到表达出来,从而让别人明白,这是很令人自豪的事情。我发现在我耐心给老大爷解释的时候,老大爷的身后旁边又都聚集了好些人,他们都在全神贯注的听我讲解,忽然感到一阵紧张,在这之前我哪有当着这么多人说这么多的话过呀!我想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生活吧,与人打交道,没什么可畏惧的,想到这先前的紧张渐渐变得很淡很淡了。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知道的以及自己的理解统统告诉人们,看见他们带着一种理解了的表情离去,真的很是欣慰!

以旧换新的活动只持续了四五天,之后是商场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工作方法大同小异,都是在一直跟人说话都是待在那顶帐篷里,再热的天有顶帐篷,心里也会感到一丝凉意的,这样一直工作了十几天直到商场活动告一段落。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在此期间我还是学到了许多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对人生也有了新的领悟。

第4篇

一、钻研教材,提炼研究性课题

教材是教学蓝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是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有效来源.在新课改下,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教材中编排了不少研究性学习活动.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善于发掘、找出符合学生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研究课题.

例如,(1)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然而在解决有关集合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忽略这一事实,请试着整理有关这方面的问题.(2)一个三角公式既可以正用,也需逆用和变用,请试着整理后者.(2)在学习立体几何时,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难点之一,其常见方法主要是垂面法、三垂线法、定义法,本质上是以点定位,也就是当点在二面角的棱上时运用定义法,若点在一个半平面内时则应用三垂线法,而当点在空间时则使用垂面法.看似问题好像已经解决了,然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图形,因为点的个数较多,则难以决定用哪个点作定位点.请试着给出以线定位来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与步骤.

二、联系社会生活与生产,优选研

究性课题

首先,在社会生活与生产等方面,数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只要教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相关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探究学习,那么学生会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也会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与兴趣.同时,若教师能鼓励学生多多观察现实生活,发掘生活现象蕴涵的数学问题,然后提炼出有关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则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学会关注生活,灵活运用知识.

例如,在学习数列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构建课题小组,研究购房贷款的决策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以银行贷款,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商业住房.在购房时,我们普遍心理是想弄清楚其中每一细节,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如何计算这些贷款利率及分期付款该付多少.请运用数列等数学知识,研究购房贷款的决策问题.在学生研究之前,教师需要予以提示与指导,如重点研究如下问题:(1)现在的购房贷款形式;(2)调查正在采用购房贷款的人群及其特点;(3)分析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注意事项;(4)了解购房贷款的市场需求;(5)了解各相关群体的利益与风险;(6)分析购房贷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7)了解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主要问题:①住房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与保障问题;②居民收入预期问题;③居民住房消费心理问题;(8)研究购房贷款的窍门;等等.

其次,教师应明确研究成果及其表现形式,即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如多媒体、网站、实验报告、论文亦或其他形式.在课题研究中,可指导学生分组问卷调查与采访调查,以调查报告、网站、宣传单展示、视频展示等形式呈现.

另外,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有关的辅助研究的量表和样张、主题活动网站等.通过这些研究性学习,可让学生更轻松地分析与解决社会中所碰到的问题,贴近生活实际,同时这些研究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不管是对学生的思维,还是对学生的生活而言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鼓励学生自主提出研究性问

题,选择有效课题

对于高中生而言,身心已趋向成熟,有着较强的观察能力,较为丰富的想象思维.若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那么他们会提出不同的独具创新的问题,而若由学生提问中选出研究课题,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5篇

AP是大学先修课程的简称,是美国大学理事会在美国高中设立的一个教育项目。旨在为成绩优秀、天资聪颖的高中生提供机会,允许他们在高中时期提前选修大学的课程。1989年,美国大学委员会首次开设AP经济学。为了AP经济课程与考试的设立,委员会调查了200多所高校的经济学系,依据所获得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课程内容,确立了AP课程大纲及课程内容。每4ˉ6年还会跟踪调查这200多所高校,随时更新或调整课程内容,保证AP经济学能充分地代表大学经济学课程,AP考试能准确地衡量学生的经济学知识和技能。在美国高中,大约一半的学生选择高中经济学,只有百分之一的学生选择AP经济学(2001)。

在潞河国际教育学园工作期间,我先后担任了Aˉlevel经济学和AP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在实践中了解并研究两种课程体系下的经济学课程,体会西方经济学理论在英国和美国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考试要求及对学生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下面在比较两个课程的基础上,谈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内容比较

Aˉlevel经济学根据难度分为两个层次:AS和A2,在内容上具有连续性。AS阶段的课程内容涵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经济问题、价格机制(市场)、市场失灵和政府调控、国际贸易、劳动力以及失业、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问题等。A2阶段涵盖更深层次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知识,包括厂商理论、市场结构、效率概念、劳动力市场、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失业问题、宏观经济目标的相关性和宏观经济政策及政策冲突等问题。

AP经济学根据内容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课,内容上相互独立,相应的有两门独立的考试: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同一年中,学生可以只参加一门考试或两门都参加。每门考试都各有一个分数。微观经济学包括经济学基本概念、产品市场、价格机制、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结构、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及劳动力市场等。宏观经济学包括商业周期、国际收支账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通货膨胀和失业、货币、银行、金融市场、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与生产效率、国际贸易和外汇市场等。宏观经济学难度高于微观经济学。

从教学内容来看,Aˉlevel经济学与AP经济学都涵盖了基本经济学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将对经济学理论有一个彻底的理解,只是在个别知识点上存在差异。比如AP经济学中包括收入分配、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而Aˉlevel不涉及这些内容。关于寡头垄断市场结构,AP经济学强调寡头之间的相互依赖,重点介绍博弈论知识,通过博弈论说明寡头厂商更愿意进行非价格竞争。而Aˉlevel经济学在此部分不涉及博弈论知识,通过介绍弯折的需求曲线说明寡头厂商更愿意进行非价格竞争,殊途同归。

关于宏观经济学,流派林立,同一问题,各方观点不一。AP宏观经济学主要考查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从新凯恩斯主义角度出题。Aˉlevel宏观经济学侧重学习和考查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其次,Aˉlevel经济学以英国经济为背景,涉及英国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现象,AP经济学以美国经济为背景,涉及美国经济政策和经济现象,学生需要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二、考核方式比较

Aˉlevel考试由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每年5-6月和10-11月在全球统一组织,成绩分别在8月和次年2月公布。而AP考试由美国大学理事会在每年5月份统一组织。

从考试安排来看,Aˉlevel与AP都包括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Aˉlevel要求学生在60分钟内完成30道选择题,每道题四个选项,题目相对较难;AP要求学生在70分钟内完成60道选择题,每道题五个选项,题目相对简单,但阅读量很大,常常有学生做不完。关于非选择题部分,Aˉlevel以论文和案例分析形式考核学生,重视学生的英文表达和写作;而AP强调对图表的学习和应用,重视用图表分析和表达观点,辅以语言描述。在实际的模拟中,AP考试题量大、时间紧,学生压力大,获得好成绩很不易。

三、培养目标及对学生的要求

Aˉlevel和AP经济学的培养目标除了介绍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外,Aˉlevel侧重培养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瞬息万变的经济现象,全面辩证的评价能力;并能以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利用统计数据或图表等。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自我表达的能力。所以在非选择题部分,会出开放性题目,没有唯一的答案,要求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在不同的条件下得出不同的结论。AP经济学侧重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法和分析方法:观察经济现象、提出假说、检验假说、理论化,强调数学在经济学中的运用。所以,AP经济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根据A–level和AP经济学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考核方式,若要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是学好经济学的重要条件。此外,A–level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英文阅读、写作和思辨能力,而AP经济学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

四、对我的启发

首先,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A–level经济学虽然是英国高中课程,有详细的大纲和推荐教材,但任何一本教材都不能完全涵盖考点,需要教师整合多种资料备课。AP经济学没有详细的大纲,需要教师根据AP考试委员会的要求自己设计大纲,并通过审核。但多数推荐教材能涵盖考点。

其次,在A–level经济学教学中,主动性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例如小组讨论、辩论、角色表演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再次,国际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极高,一方面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因为A–level和AP经济课程难度相当或高于国内大学一二年级经济专业课,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另一方面是较高的英语水平,教师不但要熟练阅读英美原版教材和参考资料,而且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法基础,能批改论文作业,纠正语法错误,还能写出流畅的经济论文范文。此外,还需要教师了解英美的经济背景知识,甚至英美文化。

第6篇

关键词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社会实践活动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1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时间和探究能力”。而选修3的专题5生态工程主要通过学习生态工程兴起的原因、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应用现状和前景展望,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其中第一节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本专题的基础与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很好的载体,贴合课程标准要求,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强环其保意识。

本节内容丰富,有很多内容以“资料分析”的形式呈现,适宜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 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课上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并且通过日常生活体验,学生对生态问题有所了解与感悟。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相关内容进行资料分析,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能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3.2 能力目标

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分析思维能力;运用各种手段搜集相关资料,提高获取信息能力。

3.3 情感目标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4 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教学设计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社会调查生态问题,了解生态工程的兴起。

5 教学过程与组织

5.1 课前组织学生实践活动

一周前组织学生实践活动——调查生态问题。调查内容是身边发生的或者是新闻热点;调查结果是以PPT或者是WORD文档的形式做成小论文,要图文并茂,包括图片说明、造成生态问题的原因分析、改善措施建议等;合作方式是个人或小组。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存在的生态问题,初步尝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了解生态工程兴起的原因。

5.2 导入

汇报部分学生调查结果,显示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亲自介绍(某学生以北京PM2.5为背景,图文并茂,分析成因与改善措施。北京雾霾是之前发生的生态热点,该学生以它为调查背景,揭示空气污染严重,颇具时效性,容易引起共鸣)。学生分享调查经验,对生态问题高度关注,并有切身体会,而且也能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再分析教材的“资料分析”就得心应手了。

5.3 资料分析:传统经济模式弊端

幻灯片显示长江流域1998年洪灾图片与相关文字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回答问题:① 导致常见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② 洪灾反映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资料中哪些文字可以说明?通过印象深刻的图片与文字说明,学生已经领会洪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坏和对人类造成的损失,再讨论分析,不难找出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说出答案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说明如何分析、在资料中如何体现等,借此作为案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教师在资料二问题上做了一些处理:① 什么是石油农业?② 举例说明农业生产对人体健康及环境造成的危害的实例。这两个答案都可以在资料中直接找到答案。通过实例分析,学生深入了解到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端,意会到它发展了经济效益,但破坏了生态效益。如何改变模式,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取得平衡?生态经济就应运而生。

5.4 生态经济及其最重要手段之一——生态工程

教师通过幻灯片图示两种经济模式,使学生对生态经济与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更加形象,生态工程概念解剖得悉要运用生态学与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其中要遵循五大基本原理。

5.5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资料分析“无废弃物农业”,回答问题:① 实现无废弃物的措施有哪些?② 联系“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再根据物质循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完成物质循环图解。

学生综合分析,总结出“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原理,然而,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生态工程,衍生出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为了深入理解与灵活应用此原理,教师设计了相关课堂练习:如何进一步改善图2所示的模式,实现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答案见图3)例如“家畜、家禽排泄物造成富营养化的问题。不少学生都能提出建立沼气池,这样学生都能理解教材中提出的“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

(2) 物种多样性原理。

以课堂练习最后一题作为切入点:说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请分析资料“人工樟子松林”与“珊瑚礁生态系统”,对比两者的抵抗力稳定性。学生分析比较能得知:珊瑚礁多样性高,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高,所以抵抗力稳定性高。这就是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所遵循的物种多样性原理。教师进一步挖掘教材,图片显示被破坏死亡的珊瑚礁,全球大约有70%珊瑚礁已遭人类活动破坏,说明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丧失。课后可要求调查“人类哪些活动导致珊瑚礁死亡”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调查能力。

(3) 协调与平衡原理。

由于我校有河流流经,出现水葫芦泛滥的现象,所以学生所做调查中有很多以此为题材,选择其中的优秀作品作为切入点会有很好的效果。首先,学生自己调查发现身边的生态问题,“身临其境”体会更加深刻。其次,鉴于学生有了之前的经验,问题分析会更全面、深入,得出结论——生物要与环境相适应,也就是“协调”。而水葫芦只所以泛滥那是因为水体富营养化,缺少天敌,使之大量繁殖,所以还要考虑环境承载力,那就是数量上与环境的“平衡”,从而得出协调与平衡的原理,并体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的作品中还提到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治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和种间关系相关知识分析其中利弊,深化本部分知识,也达到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生物问题的效果。

(4) 整体性原理。

前三个原理都是利用学生以前所学生态系统相关基础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学习整体性原理时,要不妨引导学生把“系统”范围扩大,从生态系统扩大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系统中,思考怎样维持这个大范围系统的“稳态”。那就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也要考虑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再举例说明即可。

(5)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学生之前没有学过相关知识,教师宜用生物学上的“结构决定功能”作为知识迁移,理解生态工程建设中,系统内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以“生态缸的制作”作为切入点,生态缸这个小生态系统要维持稳态,在制作时注意合理设计各种成分,使各成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生态系统。再结合教材中桑基鱼塘作为例子说明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教师还可以设计几个不同状况的生态缸,用幻灯片显示,其中有些存在某些问题,如消费者过多、没有光照等,学生分析系统中各组分是否合理,比例是否适当,从而领会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系统的整体性原理,再举例珊瑚礁被破坏的例子与之前相呼应。

5.6 知识小结,作品交流

教师主要对生态系统基本原理与它们所涉及的原理基础进行总结。最后组织部分学生上台展示作品,除了说明现象、分析其中生态问题以及提出改善措施,还引导学生尝试分析在提出的措施中应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6 教学反思

(1) 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感知能力强,加上现代网络、资讯发达,本节内容适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课堂效果证明学生对生态问题非常关注,有一定的环保意识,此活动促使学生运用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切身体验与收集资料比教材和老师提供的来的更真实与深刻。

第7篇

中图分类号:D621.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21-02

摘 要 网络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体现,由于其行为方式的特殊性和一定程度上的非理性使得它自从进入人们的视野,就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争议,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侵犯。本文通过调研,从青海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出发,重点研究网络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充分认识我省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在法律规制的框架下,探讨关于我省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完善及建议。

关键词 网络隐私权;保护现状;人肉搜索

网络隐私权,作为传统隐私权的扩充,是隐私权在现代技术环境下衍生出来的新范畴,是公民在网络环境下借助互联网而享有的个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信息时代让虚拟的网络世界更加真实化,它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还造成隐私信息的暴露。如何在互联网中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流通?“人肉搜索”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等等?这些就是本文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1 青海省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现状

根据近3年来的统计,我省互联网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共有互联网用户240.5万户。其中,拨号上网用户0.4万户;宽带上网用户32.3万用户;手机上网用户200万户;3G用户达到7.4万户。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个人开办的商业类网站共有2000多家;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开办的政务类网站,省一级共有100多家,州、地、市、县一级的近80家;同时,全省各州、地、市、县共有网吧459家。[1]

1.1 网民数量增加造成网上行为增多:

根据《201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省利用宽带上网网民有157万人,正以每年18.5%的增长率在增加。随着网民的增加,网上信息也随之增多,网络行为也逐渐多样化,由以前主流的玩游戏、看电影逐渐向关心国家大事、谈论热点敏感话题、微博转发重大新闻事件等转变。如2010年4月14日,我省玉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

1.2 网民低龄化发展趋势明显:

根据青海省公安厅网络监察总队对省内网民年龄结构的调查发现,18岁—24岁的网民占总数的35%,35岁以下的网民占80%,人员主要集中于西宁市、海东地区和海西州的各类大中型企业及市内各个网吧。随着这两年3G网络的发展,手机的普及,利用手机上网逐渐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手机上网成为初、高中生最主要的上网模式。

1.3 门户网站日趋发展,影响力逐渐增强:

我省共有各类互联网站3000多家;博客、论坛近800多个;其中论坛有60多个。我省现有中央外宣办审批的地方新闻网站1家;由省政府新闻办批准的省级新闻网站3家;手机报1家;藏语新闻网站1家。由青海师大学生创办的高原红论坛,已被列入全国100个知名学生论坛之一。随着这些网站、论坛的发展,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青海人上网交流、信息。[2]

1.4 网络行为逐渐活跃: 在我省,网民的网络行为总体比较平静。大多数人在玩游戏,其他人在浏览新闻、论坛、博客等。很少有人发帖对当下热点话题进行评论;也很少有人主动能引起重大反响的信息;除了朋友之间利用博客交流,或者利用“微博”转发信息以外,能制造重大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帖子几乎没有。[3]但是一个明显的趋势是,随着与内地网民信息的互换逐渐增多,许多社会热点事件都是通过网络广泛传播。如海西州干部任免事件、红十字会尼玛事件等等。

据调研,我省有关网络的相关监管部门对于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并未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而是与我国的大环境一致,在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上没有形成自己的地方特色。

2 青海省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我省在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方面没有出台专门的制度,纵观全国并结合青海省的实际,在这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2.1 与个人信息隐私相关的法律保护体系尚未形成:

面对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相匹配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这就使许多网络个人信息隐私侵权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处,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无法保护。“人肉搜索”的过程中,对网络服务商的行为、对网民复制传播行为没有定性的依据,即使按照目前的法律勉强赋予承担责任,如承担赔礼道歉等责任,也不足以有效遏制侵权行为的发生。

2.2 对“人肉搜索”的监管机制尚未形成:

权利的保护,少不了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政府部门的监管。由于未形成统一协调、监管有力的机制,面对“人肉搜索”侵犯个人信息隐私的行为,政府往往无能为力。如在“人肉搜索”中,很多网站利用Cookies 技术收集被搜索者的个人信息;专门的网络窥探业务服务商,他们把非法收集的个人信息打包出售,在网上公布。除“人肉搜索”侵犯个人信息隐私的行为外,个人信息隐私还常常被商业利用。

2.3 “人肉搜索”的自律机制不完善:

“人肉搜索”能否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网站、各行业的自律状况。目前,对个人信息隐私保护采取自律机制措施的主要在互联网行业和银行业等部门,其它行业自律水平较低,各行业的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水平差异大。一些大型商业网站为了获得更多网民的个人信息,往往在网站公布较为详细的隐私保护政策,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而大部分网站或公司不仅不公开保护政策,甚至出售访问者的个人信息。

3 原因剖析

3.1 社会原因

3.1.1 公民权利的追求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随着我国言论自由的进一步开放,公民对获知政府信息、国家重要事务和社会公共事件的权利更加明确,更加渴望拥有对公众事务更为广泛的参与权和发言权。然而,由于我国正处在过渡转型期,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权和知晓权并未完全实现。[4]在许多公共事件中,呈现出信息的不透明,公民参与社会事务和实施舆论监督的权利渠道也不是很畅通。这样一来,人们对公民权利的追求和现实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矛盾。于是, “人肉搜索”便成为了人们维护公平正义、行使公民权利的渠道。其中,“华南虎”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

3.1.2 道德主义传统是“人肉搜索”产生的文化土壤: 中国人已经习惯了从伦理道德角度观察和判断是非对错,对它的认同也早已渗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所以,同情心、知耻辱等观念使网民们获得了惩恶扬善的表面正当性;其实,大多数实施暴行的网民们都是以这样的借口进行“掩耳盗铃”,他们打着惩恶扬善的口号来为自己的行为开脱,借以慰藉自己实施网络暴力之后的罪恶感。例如,被称为“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女白领自杀事件。

3.2 网民心理动因

3.2.1 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 人类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网民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是“人肉搜索”产生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动因。另一方面,网民追求自我实现,满足社会认同的自尊需求更多地表现为对来自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的渴望。网络世界虽然虚拟,却是现实世界的投影。在网络沟通环境下,人们通过“人肉搜索”来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主动参与到公共服务中,甚至推动社会不公平现象得以解决。[5]这种“义举”为网友换来了他人的赞扬和道德层面上的自我价值感。

3.2.2 消费文化下的游戏心理:

现如今,消费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6]人们不再看重商品的实用价值,而越来越看重商品的符号价值,深入到以网络为媒介的消费文化,其典型特征不是提供实用价值而是提供。如“虐猫事件”,当被搜索对象因为个人隐私的曝光而深感痛苦,这些网民便在一种暂时的、局部的狂欢中获得。

3.3 经济原因

3.3.1 炒作时代——个人利益的刺激: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谁博取的注意力多,谁就拥有了换取经济利益的资本。网络炒作正是洞悉了注意力等于效益的经济原则,才能够成功地将个人或机构捧红。网路推手们很早就发现“人肉搜索”能够聚集大量的人气,在个人利益的刺激下,许多个人和网络推手抛出一个引人瞩目的噱头再引导网民发起“人肉搜索”,以此来增加搜索对象的人气而将其捧红。

3.3.2 点击率效应——网站的推波助澜: 网站的推波助澜是“人肉搜索”迅速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大多数的论坛和网站而言,“人肉搜索”虽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但就像收视率之于电视媒体,面对强大的市场挑战,点击率是许多商业网站经营业绩的重要衡量标准。 如2008年4月的“兰董”事件。

4 结语

“人肉搜索”网络行为从一开始就游走于法律与道德的边缘地带,可以说“人肉搜索”是一定社会问题的折射。对“人肉搜索”过程中产生的侵权行为进行有效规范的基础应该是努力寻求社会问题的现实解决途径,更大程度地提供民意表达和舆论监督的合理平台,避免社会矛盾的激化。这是从源头上减少“人肉搜索”负面效应的根本之策。除此之外,还需从多方面入手,以此更好的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

参考文献 

[1] 张新宝著:《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群众出版社2004年版.

[2] 陈丽苹、步雷主编:《信息时代隐私权保护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 张秀兰著:《网络隐私权保护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

[4] 戴激涛:《从“人肉搜索”看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平衡保护》,载《法学》2008年第11期.

[5] 周海:《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隐私权的影响》,载《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第14期.

[6] 朱娟:《光与影的交错—法社会学视野下的“人肉搜索”》,载《法治研究》2009年第2期.

[7] 李忠:《因特网与言论自由的保护》,载《法学》2002 年第2 期.

注释: 

[1]2011年9月15日去青海省公安厅网络监察总队调研,获取上述信息。

[2] 2011年7月20日去青海省西宁市网络监察支队调研,获取上述信息。

[3] 2011年10月17日去青海省通信管理局调研,获取上述信息。

[4] 熊文琦:“人肉搜索浅析”,《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1期,第36页。 

第8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准军事化封闭式管理;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0

一、 前言

目前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产业性,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特别强调具有相对完整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相对不完整的理论知识,因而中职业学校学生的的教育更是一个特殊群体的教育。[1]

中职生一般在15、16-17、18岁之间,这一时期的青年正处在从不成熟的儿童向成熟的成年期过渡的边缘阶段。这种过渡性常会使青年处在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之中。这一时期的青年在心理、生理和社会诸方面的发展,总体上表现为过渡性、闭锁性、独立性、发展性、动荡性、继承性、探索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其自我意识还不成熟,自我控制力较弱,从众心理比较强,故可能受到家庭环境、社会不良因素、不良同伴的影响,沉迷网络,学习成绩差,成为"问题学生"。[2]

目前中职的学生来源复杂,大部分是中考的落榜者,学习底子薄,厌学情绪严重,而且大部分的家庭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有些家庭困难,甚至单亲子女多,所以他们在一些行为习惯养成问题就表现的比较差,比如自我约束力差,上课迟到,旷课;宿舍脏乱,抽烟,赌博,盗窃,打群架等等比比皆是,在行为上懒散,基本礼仪不懂,上课乱跑,吃东西;自卑心理比较强,经常在他们身上看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而且逆反心理严重,讨厌老师的批评教育,跟老师顶撞,严重时还会打老师;在生活上自理能力非常差,怕吃苦,而且攀比盲从心理也严重。这都阻碍学校教育目标的达成,造成学生在德育管理的高难度,而现在用人单位在招人的过程中越来越看重学生的品德修养,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更好的适应将来的生活,学校实施了准军事化封闭式管理,这个也是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同样也是学校管理的需要。

二、实行准军事化封闭式管理的提出

准军事化封闭式管理是指学校参照军队的管理理念,模式和条例,结合本校教育教学的工作需要和学校的客观条件,聘请部队退伍军官或武警学院优秀毕业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实行一种内部规范化管理,也就是相对制约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其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学习和生活,以保证一个更完善的校园安全、更有序的教学次序、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等的做法。这样可以减少外界社会的不良影响,通过封闭式管理营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专心学习,提高升学率。于川等研究也表明:封闭式中学学生比非封闭式中学学生学习生活满意度高;封闭式管理提升了男生和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满意度。[3]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当部分纪律松散,维权意识很强,但法律观念又很淡薄,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工业园区,所以的不良社会习气学生又很容易沾染,到黑网吧、酒吧。[1]

以上二点为实施准军事化封闭式管理提供了主要的现实和理论依据。

三、准军事化封闭式管理的实施

1.全封闭军事化训练

新生入学,训练营施行全员军事化管理的模式,从衣食住行到言行举止,从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到训练期间的安全、卫生等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2.生活能力训练

为了提升学生生存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重点训练整理内务、洗衣服、理财等,花销自己支配、自行结算。要求略有盈余,不许亏空。

3.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配合军事化训练,开展体能训练、义务劳动等耐力训练。将体能训练与所学专业相结合,打造扎实的基本功。

4.行为礼仪训练

学校从学生的服饰、发型、行走、站姿、坐姿、言谈举止及日常交往等方面,全面规范学生的礼仪,使学生知礼节、明廉耻。此外,通过角色扮演、换位思考、小组训练等社交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和谐相处,提高其人际交往技能。

5.就业能力训练

通过职业指导课程,进行职业测评,了解学生的人格类型,协助其对未来职业有个明确的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并且自己又喜欢的职业。其二,教授其如何利用各种渠道进行求职及各种求职技巧,促使其顺利就业。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冷静沉着的心理素质、善于应变的沟通能力和富于感染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低于挫折的能力。

6.增强协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各班级学生就是一个战斗集体,通过各种团体辅导活动如"盲人方阵"、"信任之旅"、"一叶方舟"等活动培养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增强团体凝聚力,促进团体的交流沟通,进而把活动内容延伸到学习、生活中,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

四、准军事化封闭式管理的显著成效

这种模式对学校教学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可以避免外来因素干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以及对学生身心可能造成的伤害。如小商贩人校经营造成学校秩序的混乱,学校周围不法歌舞厅和网吧等对学生成长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防止外来人员进校行凶等偶发事件的发生。该模式对学校和学生有"屏蔽作用"。

2.可以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学生失去了对父母和亲友的依赖,必然要学会生活自理。

3.可以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法制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和责任感。在学校严格管理下,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得到强化,长时间的集体生活,可以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理解他人,懂得了待人接物的礼仪,懂得来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了责任感。

4.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成绩。安定的教学环境和充裕的教学和学习时间,为学生成绩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5.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总之,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充分总结经验,加大硬、软件建设的改造力度,创设更好、更优的育人环境,并将准军事化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在中职学校普及、拓展与深化,努力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优秀的"高技能、高基础、高品德"的人才,大力贯彻、完善职业教育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贺跃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封闭式管理的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1,(5):23-24

[2]尹志红,陶辉.中国15-18岁青少年服饰文化消费研究--以武汉市青少年为例.武汉:武汉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第9篇

(一)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酒店管理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条件下,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依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对酒店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其经营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以保证酒店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达到最少的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活动过程。

(二)我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强调管理缺乏人文关怀。我国酒店在人员管理过程中,量化、具体化的条款多而缺乏清晰,对感情的沟通和及时有效的激励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酒店成为一个物质上很温馨但管理上却冰冷的场所,员工会感到单调、乏味、压抑等负面感情。调查显示,员工从酒店流失“价值实现”、“成就感”、“个人发展”等也是重要原因。

(2)重技能轻素质。酒店业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人才高消费,人才低凑合。大学生不愿意从最低的服务员做起,而酒店也认为大学生不能安心地在酒店从事基层工作,所以就干脆不用。但是,这样中高层管理人员就会不足,酒店没办法具有高知识的储备管理者,缺乏管理人才。

(3)人员分布不合理。酒店人力资源结构分布不平衡,也是制约我国酒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职院的学生大多集中在总台服务、客房服务等部门,酒店物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人才奇缺。

(4)明确了培训的重要性。我国酒店较以前,对于培训的重视已经大幅度提升。会对员工进行综合培训,如唱歌、做游戏等。而且,能够对员工进行持续性培训,请专门的培训老师对员工进行各个方面的综合训练。

(5)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重视。我国酒店已经能够明白管理者的重要性,一个高级管理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能够带领一个酒店良好发展。许多酒店会为了自己今后的发展,及时地储备管理人才,重视对基层人员的培养,从基层中提拔。

二、我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教育层次低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酒店业从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总数11.2%,本科学历的占总人数的0.34%。从事酒店行业的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其中,初高中生占了大多数。大多数人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而且,年轻人性格冲动,容易与客人发生争执。这正是由于员工素质较低,影响了酒店业整个体系的服务质量,从而降低了服务水平。

(二)人员流失很大

造成人员流失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环境的影响,也有人的主观原因,而收入水平是对员工流失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对于基层员工而言,工资只能维持一般的生活,而在对工作感到枯燥麻木的时候,他们会选择离开,去寻求新的工作机会。从酒店自身看,组织的结构、管理者的管理方法都对员工有影响。

(三)薪酬分配不合理

酒店基层员工的工资较低,并且没有灵活度,对于员工没有吸引力。而中层管理人员的工资远远高于普通员工,容易造成员工内心的不满,并将情绪带到工作中,影响工作质量,有的员工甚至会产生跳槽的想法。目前,国内大部分酒店的工资制度都没有考虑到内部和外部分配的均衡性,造成了在设置分配方案时,往往使方案背离劳动力市场的价值规律。

(四)考核管理与提升机制不足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规范员工的行为,同时激励员工,保持他们激情。但是,在我国现在的大多数酒店中,绩效考核制度仍不够完善,他甚至还给酒店本身带来了消极影响。现在酒店大多都是没有绩效工资,这让员工在工作中毫无动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对于基层员工而言,看不到晋升希望,会使他们没有工作热情,渐渐对自己的工作感到麻木,不会更好地为组织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管理者整体素质不理想

一方面,我国酒店管理教育历史短,教学条件及师资水平有限,但是我国酒店业却快速发展,虽然酒店业管理者的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是参差不齐,管理者整体素质提高的程度滞后于酒店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现在许多酒店的管理者仍然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注重管理目标而忽略了其多元性,追求管理环境的稳定性,而忽视创新和变革。管理者只靠议论、估计、总结这类经验的方法已经远远不够。只掌握这些简单的定量管理技术,是无法适应未来的管理需要。

(六)培训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许多酒店为了减少培训成本,只对基层员工进行简单的岗前培训,没有让基层员工对培训引起重视,导致他们消极地、被动地接受培训。其实,培训对管理者也同样重要。对管理者进行培训,能让他们了解企业周围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使酒店业跟上时代的发展,使企业不至于被淘汰。现在酒店的培训内容陈旧、肤浅,缺乏针对性,且形式单一。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只讲解理论,泛泛而谈,缺乏实用性。这种讲解方式,按部就班地向员工灌输,缺乏员工自主学习,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七)没有有效的激励管理方式

我国酒店对员工实行较严格的管理,确实在―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服务质量,但是激励不足,惩罚过严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我国酒店的奖励手段一般采用表扬、发奖金或奖品;惩罚就采用批评,扣奖金甚至开除。激励手段单一,对员工的激励约束作用有限。我国奖励与惩罚的依据单一,多是依据顾客的反馈,有时候客人的投诉带有主观色彩,不一定客观全面,据此简单的奖惩会抹杀员工一直以来的努力会挫伤其工作热情。

三、完善我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

酒店通过对应聘者的申请进行资格审查,在了解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真正潜力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决定录用。这是招聘工作的关键环节,他决定着招聘质量的好坏。对应聘者的申请,要进行基本的审查,审查通过后,对应聘者进行面试和测试,并对应聘者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属实进行核实,了解求职者的具体条件,是否合适其所求职的工作,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筛选。招聘过程中,还可以采用知识技能考试或者心理测试的方式,科学地、客观地了解求职者,看其各方面情况以及发展潜力。

(二)员工流失的控制与管理

从员工流失的动机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员工流失的目的和动机也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比较低时,员工为了寻求更好的经济利益会离开酒店,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又会按照自身的发展需要来选择职业,特别是对于基层员工。对于酒店而言,员工流失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据调查统计,酒店保持8%左右的人员流动率,对增强饭店活力,调动员工积极性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人才过度流动,无疑会使酒店增加投入成本,加重经济负担。但是,在我国酒店中,员工流失率相当大,弊远远大于利。员工流失率过高,就说明酒店员工对酒店存在不满,间接地反映了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存在问题。为了避免酒店员工流失率过高,酒店管理者应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三)设计完整的薪酬体系

对于任何一个员工,他们劳动所获得报酬是他们最关心的。有些酒店甚至不惜血本聘请各类精英加入自己的酒店,但是,人员离职率仍然高居不下,所以一个酒店如果有一套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那么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自己的酒店,也可以减少人员流失率。在酒店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后,可以让员工参与薪酬设计,这样不仅可以让员工更加了解自己所得工资的具体组成,将自己所获得的报酬与自己的付出作比较,这种透明化的工资制度,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酒店。在员工参与薪酬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求,建立更加完善的薪酬制度。

(四)员工工资与绩效挂钩

酒店的长久成功,关键取决于有效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个酒店培育市场竞争力最为关键的一个管理制度。如今,我国大多酒店已经开始将绩效考核纳入工资的一部分,但是,那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绩效考核,随着时代的发展,绩效考核不再是单一的根据员工的成效来定位员工的绩效。现代的绩效管理是在关注员工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再去考察员工的工作结果,这是绩效沟通的持续性。这种绩效沟通方式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地变更绩效目标和任务,还对员工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五)管理者的领导艺术

如今,我国酒店的管理者大多是只掌握了理论,而在实施情况下,很难根据情况应变,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一个好的管理者,才能带领自己的员工,让酒店蓬勃发展。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的管理风格,不同的管理者所适合的管理岗位各不相同,只有站在适合自己的管理岗位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者的才能。酒店管理者在酒店中有各种领导能力,在此论文中我主要论述酒店管理者的人力资源方面的领导艺术:

(1)理解员工、关心培养员工。酒店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尤其应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酒店管理过程中,要依靠员工、培养员工,把员工放在重要位置上,依靠他们为酒店企业目标而奋斗。酒店的所有管理和服务都是围绕客人来进行,酒店就是关心人、服务人、帮助人的产业。重视员工的一个重要表现和标志是理解员工。酒店企业内的每个员工,都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作为酒店管理阶层,时常宣传教育员工要对客人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如果管理人员对员工态度不好,员工就可能对客人态度不好,这是因为员工也效仿管理人员的态度。

(2)组织管理和组织发展。酒店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可以避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规范的人事管理,进而使酒店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酒店人力资源发展计划,是一种预计将来酒店对人力需要。例如,酒店在今后三、五年内开拓一些方面的经营,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根据这些需要,来编制人力资源的发展计划,使酒店的人力资源的配备适应当前和未来经营管理上的发展和需要。

(3)组织沟通。良好的沟通系统,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活动内容和组成部分。酒店内的沟通,是上级与下级、员工与员工以及部门之间的传递和沟通信息的过程。在酒店组织内部,沟通是指正式的、非正式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沟通信息过程,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酒店内的沟通有很多渠道,如办好店内的报纸和期刊;组织员工开展各类有益的活动;公布最佳员工和客人表扬及批评的内容等等。

(六)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培训是一个酒店成长的必经之路,员工通过培训不断成长,那么酒店也会在当前残酷的竞争市场中保持不败。对于我国酒店而言,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培训机制,有以下几点是培训的关键:

(1)借助培训打造“学习型企业”。成功的酒店将培训和教育作为酒店业不断获得利益的源泉。“学习型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崇尚知识和技能,倡导理性思维和合作精神。这种企业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改进自己的不足,通过创新和改进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效率。

(2)进行丰富多彩的全方位的培训。我国酒店业的培训方式过于单一,而且不注重实际效果。培训一名员工,不仅要求他掌握其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求他掌握沟通、团队工作技巧等诸多方面的技巧。而且,只有掌握了多种技能的员工才能在现代酒店业的工作中如鱼得水,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3)对培训高度重视。在近20年的发展当中,美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有数据表明,1983年用于正式培训的支出是396.66亿美元,而在1991年已经达到了633.33亿美元,年增幅达到59.26%。我国酒店应该真正做到重视培训,而不是流于表面,要在物质上、精神上都支持员工参加培训。

(4)方法的科学化、多样化。现代的培训方法有很多,如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等,这些培训方法可以穿插使用,来提高培训内容的丰富性,使员工在培训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其中,给他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这种培训方法既加深了员工对培训的兴趣,又让员工对培训的内容有了更多理解和掌握,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使用高科技的工具。随着时代的进步,培训的工具不再是在教室进行单一的讲解,计算机和网络更是为培训提供了方便。员工可以不用在实地进行培训,通过计算机上机模拟操作,既可以熟悉工作,又方便进行错误的修改,降低了培训成本。

培训是必须长久进行的,为了有效地保证培训的持久性,管理者应该制定出有效的措施,保持培训的魅力,从理念、方法、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思想上,要明白培训不是消耗而是投资。

(七)合理有效的激励员工

激励是建立在了解员工的基础上,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员工的需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满足了员工的需要,才能达到激励的目的。而激励理论在酒店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合理地在酒店的实际当中运用这些理论,有助于提高员工激励效果。在此,主要说明激励理论中的需要层次理论在酒店中的应用:

(1)生理需要。在酒店业中,生理需要即员工的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因素。工资可以让员工购买需要的物品,福利和工作环境是对满足员工的生理需要起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2)安全需要。在酒店业中,安全需要即安全教育及设施,用工合同,职业保障和各类保险。酒店中,防火、防盗是极为重要的,许多酒店投入了先进的消防设备、监控设备,并配置了训练有素的保安队伍。为了更加有效的激励员工,酒店业最好为员工提供医疗、工伤和意外伤害保险来满足员工安全的需求。能够建立完善的职业保障的酒店,不仅能够减少人员流失,还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

(3)社交需要。在酒店业中,社交需要即关心员工的情感生活,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社交需要对于满足员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可以减缓员工的压力,纾解他们的心情。开展活动、举行旅游等,更是增加了员工的兴趣,增进了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了解,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4)尊重需要。在酒店业中,管理者要尊重自己的员工,理解他们的自尊,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过多的干涉会使员工产生消极的想法。酒店管理者可以通过晋升、表彰、进修等方式使员工的劳动得到认可和关注。在遇到顾客不尊重员工的情况时,酒店管理者要妥善处理,既要取得顾客的理解,又要给予员工适当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