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施肥技术论文

施肥技术论文

时间:2022-07-20 13:50: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施肥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施肥技术论文

第1篇

样品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基础,如果样品采集不标准,化验精度再高,对指导测土配方施肥的作用也不大。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1科学划分采样单元

利用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根据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划分采样单元,并标注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每个采样单元土壤尽量均匀一致。每个单元大田作物和果树为6.67hm2,蔬菜为3.33hm2,棚室每棚为1个单元。不同作物种类分开采,不同土壤类型分开采,不同地形分开采。

1.2正确确定采样点

要有足够的采样点,采样点越少,代表性就越差。一般情况应根据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一致性等因素,大田每个采样单元取15~20个采样点,大棚内9~13个采样点。另外,采样点要在整个地块中均匀分布,采样点越集中,采样点的代表性就越小。

1.3样品采集要标准

按“随机等量、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大田和果树地采用S形布点采样,大棚内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和采样量要保证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用取土铲取样,先铲出1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测定微量元素的样品必须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大田作物和蔬菜采样深度为0~20cm,果树采样深度为0~40cm。旱田土样应在垄台上2个作物根茬之间进行采集,水田土样采集不能采到稻根,果园土样采集时在2棵果树之间选择采样点。将采集的土样放在塑料布上,剔除石块、杂草、作物根系等,铺成正方形,用四分法最后取1kg土样装入布袋。

2土样处理要规范

规范处理土样是保证土壤养分准确度的重要措施,处理土壤应注意以下几点:

2.1新鲜样品的制备

某些土壤的成分如二价铁、硝态氮、铵态氮在风干过程中会发生显著变化,必须用新鲜样品进行分析。为了能真实反映土壤在田间自然状态下的某些理化性状,新鲜样品要及时送回室内进行处理分析,用粗玻璃棒或塑料棒将样品混匀后迅速称样测定。新鲜样品一般不宜贮存;如需要暂时贮存,可将样品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2.2样品风干

从野外采回的样品要及时放入风干盘中,摊成薄层,置于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自然风干,风干过程中防止酸、碱及灰尘的污染。土样不得日晒,以防养分损失。

2.3样品处理

土样要全部磨碎过筛,不能将不易磨碎的筛上土样扔掉,要逐次磨碎逐次过筛,直至所有土样全部过筛。过筛后的土样要充分混匀。一般初过筛的土壤结构差、养分含量较低,后过筛的土壤结构好、养分含量也较高。3土壤样品测试要准确

土壤测试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配方的准确性,为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控制和解决:

3.1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必须与样品进行平行测定,以考察和监控来自环境、试剂、试验器皿、水等给检测样品带来的污染,以及污染程度。

3.2平行双份

在测定时随机抽取10%~30%的样品进行平行双份测定,没有超出允许误差即为合格。平行测定结果不符合要求时,除对不合格的重新做平行双份测定外,应再增加10%~30%的平行双份,直到符合允许误差要求。

3.3参比样

在进行样品检测的同时,将1个参比样与样品同时检测,与测定值参照比较。

4试验要求要严格

测土配方施肥的参数全部来源于田间试验,施肥模式参数的建立和肥料配方的提出,施肥参数的校验以及肥料配方效果的验证和推广应用,都与田间试验密不可分。为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进行控制:

4.1试验地选择

选择一块合适的试验地是减少土壤差异的影响、提高试验精度的首要条件。要选择土壤类型、肥力水平、作物长势一致,地势平坦的地块作为试验田。试验田要有良好的水浇条件和排水条件,做到旱能浇,涝能排,保证试验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干扰,以减小试验误差。

4.2严格田间管理

田间试验要由专人严格操作,确保各项参数准确。试验各小区内除施肥品种、数量不同外,其他浇水、防病、治虫等管理措施要掌握完全一致。对作物生育期间的生物学性状要认真调查并做好记载,秋季晾晒并做好室内考种。

论文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措施;样品采集;土壤处理;样品测试

论文摘要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掌握好关键技术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出测土配方施肥的作用。土壤样品的采集要有代表性,土壤处理要规范,土壤样品测试要准确,试验要求要严格。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合理施肥,适时施肥混合

 

俗语道“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肥效的大小,决定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而我省自50年代开始施用化学肥料,打破了原来那种单靠投入有机肥,维持作物营养物质在农业内部循环的状态,耕地土壤的肥力性状不断得到改善,使产出水平逐渐从低产向中产阶段、高产阶段逐渐发展,但当前,在农业生产上施肥结构还很不合理,普遍存在着施肥不科学、肥料投入不足、投肥结构及比例失调等肥料误区,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优质高产,有的还片面追求产量效益,忽略了产品质量效应。目前,国内国外对农产品的需求愈来愈高,如何合理施肥从而获得最大农产品效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众所周知,合理施肥必须重视施肥技术,包括肥料种类,肥料结构,施肥时期,数量和方法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获得大的经济效益,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做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

化学肥料主要有养分含量高,肥效发挥快,浓度大,溶解度高,而有机肥恰恰相反,他们相互弥补,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培肥地力的方针,二者取长补短,缓急相济,就能迅速提高地力,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潜力。

还应注意的是,有机肥腐熟后,才能施到作物或蔬菜上,切不可将生粪施入田地,一是可能放出大量的热或有毒的气体危害植株的生长。二是将病虫害带入土壤,引起植株的再次感染,使农业经济产量下降。

二适时施肥,品种多样。

1、按作物种类及其养分习性来施肥。一般禾谷类作物需氮、钾较多,在生育期内供给充分的氮肥是禾谷作物增产施肥的关键;豆类整个生育期需要较多的氮素营养,但通过根瘤固氮可满足一部分。因此豆类在肥料分配上以磷肥为主,马铃薯、叶菜类同其他作物比较,需钾、氮较多,因此在肥料分配和使用上,要把含钾丰富的有机肥、工业钾肥等优先分配给茎和蔬菜上,并在生育期内追施适量氮肥。

2、按气候条件施肥。温度高低、雨量大小、光照强度不一等于施肥关系十分密切。论文参考。这些因子不仅影响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和同化,同时也影响土壤中营养物质的转化、微生物活动大小等状况。如风大、干旱、少雨的情况下,为保墒、保温、保苗,在施肥方法上采用种肥、追肥等。

3、按作物营养时期进行施肥。在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合理施肥,以相同的肥料就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如玉米出苗后一星期、小麦三叶期,此段时期因种子内的磷被消耗完,根系小,吸收土壤磷的能力弱,所以土壤缺磷,作物得不到磷的补充,引起生长缓慢严重时影响产量。生产时将磷肥做种肥,就是补充临界期的营养。而作物蔬菜还有一个对施肥反应最为明显的时期,叫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它一般出现在作物生长的旺盛时期或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如氮素最大效率期在小麦拔节期、玉米大喇叭口期、棉花的花铃期、水稻的分蘖期,但要注意,施肥必须提前几天。

4、依据土壤类型和作物的特征,科学的分配化肥,并采用有效的施肥方法。如氨态氮肥应注意防止氮的挥发损失,以深施为好;硝态氮肥应注意养分的渗淋,不宜用于水田,速效磷肥要尽量集中使用,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

5、测土配方施肥,注重品种多样化 。我国在8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种菜、种作物以前首先对土壤进行化验,看看土壤中缺少什么,就重施什么,土壤中不缺的可少施或不施,但也不能补的过急、过多,那样不仅会造成肥料浪费,还极易出现肥害。论文参考。(如果没有测土条件的,可根据以上几条科学施肥),所以说土壤检测出来后,一定要合理的进行配方,不要认准那种肥料好用,就一味的用下去,植株吸收不了,在土壤中集结,引起植株的减产,萎焉,注重各种肥料的搭配,节约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业经济产量。

三、注意肥料的混合。

在使用肥料过程中,为了节省施肥劳力,同时给植株几种养分,提高肥效,常将几种肥料混合施用。但不是所有的肥料都可任意混合,有时会产生肥效降低等不良后果。

1、有机肥和化肥,有些有机肥料与化肥混合,会降低肥效。如腐熟的有机肥料与碱性肥料混合,会引起氨的挥发损失。未腐熟的猪牛粪和新鲜秸秆等与硝态氮混合,引起反硝化作用,造成植株脱氮。

2、化肥之间不能混合的肥料,他们之间混合后会引起养分损失。如速效磷肥和含钙肥料,会使磷肥发生退化作用。难溶性磷肥(骨粉、磷矿粉等)与碱性肥料混合,施入土壤后,土壤中的酸被中和,磷肥难以发挥作用。铵态氮肥(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与碱性肥料(石灰、草木灰)混合时,引起氮的损失。

3可以临时混合的肥料。他们混合后短期内不会产生不良影晌,但时间过长就会引起物理性质变坏。如尿素和氯化钾混合后,放置太久,就会吸湿结块,不好使用。论文参考。过磷酸钙和硝态氮混合时间长后,易引起氮素损失,不便使用等。

第3篇

论文关键词:敦化市,测土配方施肥,大豆产量,影响

大豆是我市主要的油料作物,随着大豆振兴计划、科技入户工程和农业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45厘米窄行密植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单产由过去141kg/667m2,提高到200 kg/667m2,大山镇小面积生产示范单产高达247 kg/667m2。下面介绍敦化市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中心的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1、测土化验

敦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全市16个乡镇,200个村屯采集土样2000份,GPS定位点2000个。土壤样品经过化验见表1。进行大豆优质高效栽培,必须了解施肥对大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尤其是氮磷钾综合作用[1]。敦化市白浆土占耕地面积44%,土壤通气性差,合理施肥是大豆优质高产的关键。

表1 全市各乡镇土壤化验平均值(ppm)

 

乡镇

氮平均值(ppm)

磷平均值(ppm)

钾平均值(ppm)

翰章

大石头

雁鸣湖

江源

青沟子

贤儒

大桥

黑石

江南

官地

红石

黄泥河

秋梨沟

额穆

沙河沿

123

211

147

304

186

231

144

137

194

152

224

329

225

176

146

56

53

43

48

45

58

56

54

50

49

58

51

55

50

57

156

192

198

121

120

171

138

150

155

143

142

131

144

第4篇

论文摘要 合理施肥对西瓜的质量和产量影响极大。针对小兰西瓜需肥特性,总结了北方大棚小兰西瓜施肥技术。

西瓜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水果类瓜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西瓜科学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低消耗高效益,保持优良品种优质高效特性,培肥土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西瓜质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合理施肥对西瓜质量和产量影响较大。现将北方大棚小兰西瓜施肥技术介绍如下。

1 小兰西瓜需肥特性

根据试验观察,小兰西瓜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基本与植株干物量的增长相平衡,即生长发育前期吸收氮、磷、钾的量较小,坐果后急剧增加。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一般氮、磷、钾三者的比例为3∶1∶4。

不同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的吸收是:氮的吸收极早,至伸蔓期增加迅速,果实膨大期达吸收高峰;钾的吸收前期较少,在果实膨大期吸收量急剧上升;磷的吸收初期较高,高峰出现较早,在伸蔓期趋于平稳,果实膨大期明显降低。西瓜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有2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即营养的临界期和营养的最大效率期,这2个时期如能充分供给养分,西瓜产量会明显提高。

每生产100kg西瓜约需吸收氮0.19kg、磷0.092kg、钾0.136kg,可见其需肥量较多。一般来说,足量的氮肥是西瓜高产的基础;充足的磷肥有利于发根,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发育,促进花芽分化,使其早开花,早坐瓜、早成熟;钾是植物体中多种酶的催化剂,能促进光合作用、蛋白质的合成、糖分的增加、提高瓜的质量等。

2 施肥量的确定

生产上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一般为N∶P2O5∶K2O=1∶0.3~0.5∶0.8~1,肥料用量的确定,既可进行田间试验摸索合理用量,也可以通过试验摸清单位产量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等有关施肥参数后,产前测定土壤养分含量,通过养分平衡法肥料施用量计算公式计算施肥量。对我地近年来进行的有关西瓜肥料试验汇总分析,西瓜单产37.5~45.0t/hm2的田块,其化肥施用量一般为N 300~345kg/hm2、P2O5 90~135kg/hm2、K2O 240~300kg/hm2。

3 施肥方法

3.1施足基肥

西瓜田块基肥一般施有机肥15.0~22.5t/hm2、钙镁磷肥600~750kg/hm2、尿素75kg/hm2、氯化钾120~150kg/hm2。以沟施为宜,也可施于瓜畦上,后翻入土中。

(1)增施有机肥料。最好施用纤维素多(即碳氮比高)的有机肥,可大大增强土壤的养分缓冲能力,防止盐类积聚,延缓土壤盐渍化过程。

(2)加深土壤的耕翻。由于保护地土壤的盐类积聚呈表聚型,在蔬菜收获后,进行深翻,把富含盐类的表土翻到下层,把含盐相对较少的下层土壤翻到上面,可以大大减轻盐害。

(3)基肥深施。最好将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施于地面,然后耕翻。追肥一般很难深施,故应严格控制每次施肥量,要增加追肥次数,以满足西瓜对养分的需求,不可一次施肥过多,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升高。

3.2巧施苗肥

西瓜幼苗期,土壤中需有足够的速效肥料,以保证幼苗正常生长的需要。一般来说,在基肥中已经施入了部分化肥的地块,只要苗期不出现缺肥症状,可不追肥。若基肥中施入的化肥较少,或未配有化肥的地块,应适量巧追苗肥,以促进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施肥时间以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为宜,或在浇催苗水之前,追施尿素60~75kg/hm2。苗期追肥切忌过多、距根部过近,以免烧根造成僵苗。

3.3足追伸蔓肥

西瓜瓜蔓伸长以后,应在浇催蔓水之前施促蔓肥。由于伸蔓后不久瓜蔓即爬满畦面,不宜再进行中耕施肥。因此,大部分肥料要在此时施下。一般追施三元复合肥300~375kg/hm2、尿素300~375kg/hm2、硫酸钾150~180kg/hm2。以沟施为宜,但开沟不宜太近瓜株,以免伤根,施肥后盖土。 转贴于

3.4酌施坐瓜肥

西瓜开花前后是坐瓜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西瓜植株能够正常坐瓜,一般不要追肥。但在幼瓜长到鸭蛋大小时,西瓜进入吸肥高峰期。此期若缺肥不仅影响瓜的膨大,而且会造成后期脱肥,使植株早衰,既降低西瓜产量,又影响瓜的品质。所以要酌施坐瓜肥,一般可用高浓度复合肥75~150kg/hm2对水淋施。

3.5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

西瓜膨瓜后进入后期成熟阶段,根系的吸肥能力已明显减弱,为弥补根系吸肥不足,确保西瓜正常成熟,提高品质,可进行叶面喷肥。如可喷0.2%~0.3%的尿素溶液,或0.2%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

第5篇

论文摘要 介绍了棉花滴灌施肥的优点,总结了棉花滴灌施肥方法及其技术要求、操作规程。

1滴灌施肥的优点

(1)滴灌施肥可以利用滴灌设施将作物需要的养分、水分最低限度地供给,使其限定在作物根域25cm左右,能在棉花的不同生育阶段,将所需的不同养分配比的肥料和水,分多次小量供给,肥、水均匀地浸润地面25cm左右,促进棉花根系的生长。

(2)滴灌施肥可以在基施有机肥、磷肥、钾肥和适量氮肥的基础上,通过随水施氮的方式为棉花供氮,维持理想的土壤水分、通透性,克服传统灌溉方法造成的农田过湿、缺氧、烂根或干燥等缺点。

(3)滴灌施肥可节约肥料用量和控制肥料的入渗深度,减少肥料对环境的污染,形成可持续的环保生产体系。

(4)滴灌施肥中,肥、水适度的纵向和横向扩展,使土壤中肥水含量均衡,维持理想根围环境,使须根发达,减少根系压力,容易控制棉花生长,增加产量。滴灌施肥可减少机械通过田间的次数,从而减少对耕层土壤结构的破坏;同时也可减少作物的机械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肥效,实现节本增效目的。

2滴灌施肥方法

(1)氮肥的滴施。氮肥在棉花生育期随水滴施尿素420~510kg/hm2,砂质土棉田应少量多次,前期不宜大,后期注意补。黏质土棉田全生育期滴肥5~6次,始花期、初花期、盛花期、盛花结铃期、结铃盛期各1次;滴肥量前期和后期少,花铃期要适当多施。壤质土棉田(兵团垦区棉田多为壤质土)全生育期滴肥7~8次,开花前后、初花期、盛花期各1次,花铃期2次,结铃期2次,吐絮期视棉花长势灵活掌握。

(2)磷肥的滴施。磷肥滴施以磷酸二氢钾为好,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亦可。磷肥滴施可与氮肥滴施同步进行。

(3)钾肥的滴施。钾肥滴施亦以磷酸二氢钾为好,用硫酸钾、氯化钾亦可。钾肥滴施亦与氮肥滴施同步进行。

(4)微量元素锌、硼的滴施。锌肥滴施可选用高度可溶的DDHA-Zn和EDTA-Zn螯合物。但EDTA-Zn在灌溉水的pH值大于7时易分解,且它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因此在新疆棉区建议施用DDHA-Zn鳌合物。硼肥滴施宜选用溶解性较高的硼酸和高溶解度速溶性的速乐硼TM,如用硼砂应将其在温水中溶解,取其清液施用。

3滴灌施肥的技术要求

(1)实施滴灌施肥须具有优质的土壤,物理性能好,毛管孔隙丰富,透气性强,能使滴灌的水、肥均匀地纵向、横向渗润20~30cm以上,形成浅而广的圆锥状湿润带。这就要求高产和培肥相结合,通过施用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形成良好的土壤物理性能。

(2)棉花的不同生育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及对各营养元素的配比要求不同,要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根据棉花的需肥规律,在不同的生育阶段供给适时适量的营养元素,并可根据需要添加中微量元素,以全面地供给养分,充分发挥滴灌施肥技术的优势。

(3)施用的肥料必须在施肥罐中充分溶解后再随水滴施。随水施肥时应先滴水0.5~1.0h,然后滴入充分溶解的肥料,并在停水前0.5~1.0h停止施肥,以减少土壤对肥料的固定。

(4)新疆土壤多呈碱性,这就要求滴灌肥料为中性或酸性肥料,以减少水及土壤中碱性物质对肥效的影响。

(5)滴灌肥料必须水溶性好(≥99.5%),含杂质及有害离子少,防止滴头堵塞造成的棉田肥水不匀及肥效降低。

4滴灌施肥的操作规程

(1)施肥时,首先要准确计算出轮灌小区面积,根据施肥量,一次将肥料倒入施肥罐,溶解后滴施。在待施肥轮灌组正常滴水30min后,开始施肥。开启施肥阀、调节控制阀,使之形成一定的压力差,使罐内的肥料压入输水网中进行施肥。一个轮灌组施肥完毕后,先将控制阀恢复全开状态,随后将施肥阀关闭。在本轮灌小区滴水结束前1h关闭施肥罐球阀,结束施肥,然后打开施肥罐排水球阀,到罐内的水体积小于1/3罐容积,添加下一轮灌小区的肥料。整块地施肥结束应进行施肥罐的清洗工作。

第6篇

样品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基础,如果样品采集不标准,化验精度再高,对指导测土配方施肥的作用也不大。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1科学划分采样单元

利用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根据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划分采样单元,并标注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每个采样单元土壤尽量均匀一致。每个单元大田作物和果树为6.67hm2,蔬菜为3.33hm2,棚室每棚为1个单元。不同作物种类分开采,不同土壤类型分开采,不同地形分开采。

1.2正确确定采样点

要有足够的采样点,采样点越少,代表性就越差。一般情况应根据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一致性等因素,大田每个采样单元取15~20个采样点,大棚内9~13个采样点。另外,采样点要在整个地块中均匀分布,采样点越集中,采样点的代表性就越小。

1.3样品采集要标准

按“随机等量、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大田和果树地采用S形布点采样,大棚内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和采样量要保证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用取土铲取样,先铲出1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测定微量元素的样品必须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大田作物和蔬菜采样深度为0~20cm,果树采样深度为0~40cm。旱田土样应在垄台上2个作物根茬之间进行采集,水田土样采集不能采到稻根,果园土样采集时在2棵果树之间选择采样点。将采集的土样放在塑料布上,剔除石块、杂草、作物根系等,铺成正方形,用四分法最后取1kg土样装入布袋。

2土样处理要规范

规范处理土样是保证土壤养分准确度的重要措施,处理土壤应注意以下几点:

2.1新鲜样品的制备

某些土壤的成分如二价铁、硝态氮、铵态氮在风干过程中会发生显著变化,必须用新鲜样品进行分析。为了能真实反映土壤在田间自然状态下的某些理化性状,新鲜样品要及时送回室内进行处理分析,用粗玻璃棒或塑料棒将样品混匀后迅速称样测定。新鲜样品一般不宜贮存;如需要暂时贮存,可将样品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2.2样品风干

从野外采回的样品要及时放入风干盘中,摊成薄层,置于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自然风干,风干过程中防止酸、碱及灰尘的污染。土样不得日晒,以防养分损失。

2.3样品处理

土样要全部磨碎过筛,不能将不易磨碎的筛上土样扔掉,要逐次磨碎逐次过筛,直至所有土样全部过筛。过筛后的土样要充分混匀。一般初过筛的土壤结构差、养分含量较低,后过筛的土壤结构好、养分含量也较高。

3土壤样品测试要准确

土壤测试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配方的准确性,为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控制和解决:

3.1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必须与样品进行平行测定,以考察和监控来自环境、试剂、试验器皿、水等给检测样品带来的污染,以及污染程度。

3.2平行双份

在测定时随机抽取10%~30%的样品进行平行双份测定,没有超出允许误差即为合格。平行测定结果不符合要求时,除对不合格的重新做平行双份测定外,应再增加10%~30%的平行双份,直到符合允许误差要求。

3.3参比样

在进行样品检测的同时,将1个参比样与样品同时检测,与测定值参照比较。

4试验要求要严格

测土配方施肥的参数全部来源于田间试验,施肥模式参数的建立和肥料配方的提出,施肥参数的校验以及肥料配方效果的验证和推广应用,都与田间试验密不可分。为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进行控制:

4.1试验地选择

选择一块合适的试验地是减少土壤差异的影响、提高试验精度的首要条件。要选择土壤类型、肥力水平、作物长势一致,地势平坦的地块作为试验田。试验田要有良好的水浇条件和排水条件,做到旱能浇,涝能排,保证试验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干扰,以减小试验误差。

4.2严格田间管理

田间试验要由专人严格操作,确保各项参数准确。试验各小区内除施肥品种、数量不同外,其他浇水、防病、治虫等管理措施要掌握完全一致。对作物生育期间的生物学性状要认真调查并做好记载,秋季晾晒并做好室内考种。

参考文献

[1]唐文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普及率低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3):170.

[2]刘如清.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J].湖南农业,2008(2):12.

第7篇

论文摘要 分析了影响聊城市优质小麦生产的因素,包括品种混杂、品质不稳、产量较低、种植不规范、产业化水平低、种麦效益低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配套的技术措施和发展对策。

聊城市发展优质小麦有较长的历史,早在1986年就从山东农业大学引进PH82-2-2小麦品种种植,主要分布在东阿县、茌平县,1988年面积达1.67万公顷,1995年以来又引进了PH85-4、PH85-16、济南17、济麦19、烟农19等。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聊城市优质小麦发展一直没有起色,2005年种植面积仅达16.53万公顷,属于起步早,进度慢。

1影响优质小麦生产的因素

1.1品种混杂

许多优质品种在生产推广过程中由于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造成新品种引进后,很快混杂、退化,不仅严重影响产量,同时也严重影响品质。

1.2品质不稳

小麦品质年度之间变化很大,许多优质品种往往生产不出达到企业指标要求的商品麦,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除品种自身原因外,主要是栽培技术不配套,生产条件差,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作用。

1.3产量较低

由于生产条件、栽培技术、品种不配套,优质小麦产量4 500kg/hm2左右,比普通小麦产量偏低,影响农民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影响农民收入,限制了优质小麦的发展。

1.4种植不规范

优质小麦种植分散,缺乏区域性主导产品,单品种种植面积较少,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按照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不仅不利于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同时加大了管理和收购的难度。

1.5产业化水平较低

本市大型小麦加工企业较少,在实行订单农业过程中,由于技术不配套,生产不出合格商品,使订单无法落实。

1.6种植效益低

由于技术不配套,种麦成本高,加上没有实行优质优价,使种植优质小麦和种植普通小麦效益基本一样,在产量偏低的情况下,甚至出现不如种普通小麦收入多的现象。

2优质小麦生产发展对策

2.1应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品种是决定品质和产量的基础,经过大量田间试验,并与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筛选出了适宜聊城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济南17、烟农19、济麦20;中筋小麦品种:济麦19、淄麦12、济麦21、潍麦8号等优质小麦新品种,促进品种的更新换代。

2.2科学配比肥料,实行配方施肥

经大量试验证明,用肥不科学是小麦成本高的主要因素。在各种元素种类上,各种必需元素配比不合理,某一种元素偏多或过少;在施肥方法上表施较多,造成浪费严重,同时对提高小麦品质不利。因此,一要增施有机肥料,不断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肥保肥能力;二要根据土壤各种养分状况,实施配方施肥,适当增加微量元素;三要改进施肥技术,采用深施、分层施、集中施的施肥方法,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四要在氮肥应用上采用氮肥后移延衰技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春季追肥由返青期或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提高小麦品质,使小麦产量、品质、效益三提高。

2.3采用综合节水栽培技术

农水浪费是小麦成本增高的又一因素,在节水技术上实行工程节水与农艺节水相结合,在工程节水方面有:塑管深埋代替渗漏严重的水渠,利用“小白龙”输水软管直接灌溉,以节省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在农艺节水方面有:秸秆覆盖,采用化学保水剂拌种,适时中耕等,减少水蒸发损失。为提高小麦品质,在用水量和时期上,视农时季节情况把浇水安排在小麦需水关键的起身拔节期及孕穗期,在浇水量上,禁止大水漫灌,并后期适当控水。

2.4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为使小麦生产保持持续发展,在耕作技术方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有机械化秸秆还田,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建立浅耕与深耕轮耕制度,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以免造成流失;有一定坡度的地块适当采用免耕技术。

2.5完善改进传统技术

主要有适期播种技术,根据品种特性,我市适期为10月5日左右;提高播种质量技术,采用机耕机播,淘汰普通耧播;大力推广精播和半精播,节省种子,达到适宜播量,提高播种及出苗质量;开沟造墒技术,节约用水,使小麦达到足墒播种的目的。

2.6综合防治病虫害

采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减少污染,重点做好对小麦地下害虫、蚜虫、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提高小麦的抗逆性。

2.7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政府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好农业、种子、农机、水利、科研等部门的关系,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采用边试验示范、边加强技术培训,边加速推广的技术路线,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要采取区域化种植,实行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统一管理、统一供种;实行订单农业生产,提高产业化水平,根据企业加工对小麦品质的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订立生产合同,以质论价,统一收购;实行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宋璐,瞿爱莲,常辉.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07(3):19-20.

[2] 原野,崔树芳,申振江,等.优质小麦示范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科技推广,2006(2):13-14.

第8篇

论文摘要 从测土配方施肥、筛选优良品种、选择最佳适播期、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旋耕镇压、分期施肥氮肥后移、科学化学除草、化控防倒、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小麦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近几年利辛县全面开展了小麦高产攻关竞赛活动,集成小麦高产攻关技术规程,严把各项技术环节的落实,使小麦产量逐年提高,出现了大面积产量超过9 000kg/hm2的超高产田块和高产示范区,现将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测土配方施肥

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能够培肥地力,提高土壤基础肥力,增强小麦抗倒性,提高小麦品质。由于以往偏重于化肥的施用,而忽视了对有机肥的积制,对于一些秸秆也随意丢失浪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粮食作物产量的提高。近几年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了解了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增长缓慢,在1.2%~1.4%之间,速效养分含量表现为少氮、稳磷、钾下降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方案。要求秋种时要保证增施有机肥45t/hm2以上,进行秸秆还田2 250kg/hm2左右,同时对氮、磷、钾速效化肥,进行合理配比,达到节本、增产、降耗的目的。通过试验,认为速效氮肥的基追比例以7∶3为稳妥,磷、钾一次性基施,具体用量基施尿素300~375kg/hm2、磷酸二铵150~180kg/hm2、氯化钾120~135kg/hm2。通过组织专家测产验收,增施有机肥的田块,产量大部分都突破了9 000 kg/hm2大关,最高产量达到9 525 kg/hm2。因此,通过近几年的技术经验总结,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夺取小麦高产的关键所在。

2筛选优良品种

前几年,我镇小麦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突出,以豫麦18为主的春性品种播种面积占70%以上,导致了小麦冬前冻害现象年年发生,造成了小麦大幅度的减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加强品种的对比试验筛选工作,通过各项种植对比,选择了一批高产、抗冻性强的新品种,如皖麦50、皖麦52、烟农19、西农797、豫麦70等作为主推品种,搭配有苗头的品种,淘汰豫麦18、豫麦34、郑麦9023等抗冻性差的老品种,为我镇小麦再创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3选择最佳适播期

小麦播种过早,容易造成冬前冻害,不利于优质生产;播种过晚,不利于产量的提高。选择最佳播期,是夺取小麦高产优质的关键环节。要达到小麦既高产又优质的双重目标,适期播种非常重要,通过多年经验总结:小麦要高产,就要适当早播,而小麦要达到优质生产,就要适当推迟播期。这就形成一对矛盾,因此选择小麦最佳播期,是实现小麦既高产又优质的唯一方法。半冬性品种播期以10月10~15日播种为最佳,春性品种以10月18~25日播种为最好,这样既防止了因播种过早而造成的冻害,又提高了产量,也减少了养分的消耗,提高了品质。同时,在适期范围内,足墒播种,能促进根系下扎,增强对养分的吸收,增强抗冻性,从而保证产量的提高。

4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

机播、半精量播种省种、深浅一致,苗情均匀,利于通风透光。加大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技术的推广,提出“少播5kg种,多打50kg粮”的节种增产口号,提高播种质量。一般播种量控制在135~180kg/hm2,行距由20cm扩大到23cm左右,有利于分蘖生长和合理群体的发挥,降低倒伏可能性,为高产丰产奠定基础。

5旋耕镇压

旋耕作为机耕的一种整地方法,被大面积采用,但旋耕耕层浅、表土空虚、漏水漏肥严重,土壤空隙多,不利根系下扎,容易造成冬前冻害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推广旋耕镇压技术,一是播种时带镇压器;二是在出苗后,用机、磙、耙进行镇压,效果明显。特别是在小麦冬前出现旺长的情况下,提出全面镇压,对促弱控旺起到了关键作用,确保小麦前期的茁壮生长,防止后期的倒伏。

6分期施肥氮肥后移

大力推广分期施肥、氮肥后移技术。分期施肥,氮肥后移能合理分配肥料用量,确保后期需肥量,对限制节间伸长,促进穗大粒多、粒重至关重要。一般在小麦拔节中期,3月15~20日追施尿素120~150kg/hm2,可有效防止小穗小花退化,促进结实率。

7科学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可以减少杂草与小麦的争水争肥矛盾,提高除草效果。加强不同除草剂的除草对比试验,对不同品种、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时期进行认真对比调查研究,为选择对路、安全除草剂,提出合理化学除草方法,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多点试验,化学除草以年后2月下旬至3月上旬除草为好,使用药剂以75%的巨星22.5g/hm2对水600kg喷雾为好,或用使它隆600mL/hm2喷雾。3月15日以后,在小麦拔节期要禁止使用除草剂。

8化控防倒

对分蘖多、群体大,出现旺长现象,应早发现、早分析、早预防。在春节前加强镇压技术指导,春节后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喷施助壮素、多效唑化,化控防倒,用助壮素或多效唑450 mL/hm2对水600kg喷雾,能有效防止节间的过分伸长,预防后期倒伏现象的发生。

9综合防治病虫害

小麦生产时间长,病虫害发生多,为防止病虫多发,采取统一预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药方法,利用综合配药技术。在返青拔节期用井冈霉素3 000mL/hm2加高效氯氰菊酯300g/hm2对水600kg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蚜虫等;在小麦抽穗、灌浆期用多菌灵1.2kg/hm2加吡虫啉1.05kg/hm2对水750kg喷雾,综合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穗蚜、麦蜘蛛、吸浆虫等。

10其他

第9篇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普及,购机补贴范围扩大,农户购置机械积极性十分高涨,但实际操作技术应用水平低,生产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农技、农艺技术不配套,各技术环节标准化作业程度低,使产量效益提高缓慢,自2007-2009年跟踪调查结果

稻谷价格按照国家三等收购价计算:2007年1.50元/kg,2008年1.64元/千克,2009年1.90元/千克。

连续三年最高亩产达到602kg,亩增产86kg稻谷,最高增产幅度15.38%,最低亩产487.0kg,但也有减产地块,最多亩减产45kg,最大减产幅度为8.39%。增收部分来源于增产和节省投入两部分。2007年机插总体表现为减产,2008年由于技术的逐渐完善,表现为增产点次多,增产幅度大,效益较可观。2009年由于特殊年份在水稻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机插增产比例增大,增产幅度12%~15%,仍有减产地块。但如果采用机械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水稻亩产达到600kg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黑龙江省阿城区何长海自2007年开始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每年种植水稻200多亩,购置粉土机、育苗机、施肥机、收获机等配套机械12台套,在2009年种植东农429,平均亩产达到605k量水平。虽然水稻机械化生产总体应用水平还是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水田整地机械应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学,质量难保证

多数选择宁波或18马力四轮车带五铧犁以翻地为主,水田旋耕整地面积少,田面平整度高低不平,欠沟,生地楞伐块比例大,翻耕地块一般需48小时浸透,增加泡田时间泡田用水,旋耕整地一般约4~5小时即可泡透粗耙。整地质量粗糙,地表面根茬多,沉淀时间掌握不准,耙地过细腻,渗水速度慢,延迟插秧时间,高差大等都影响插秧与灌溉都不同程度影响插秧作业质量。

2机械育苗质量差,壮秧效果不达标

主要问题有软盘床土厚度不够,播量过大,秧田管理不科学。底土过厚或过薄,农户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担心底土厚盘根不好,插秧时漏穴,一般铺设1.5cm以下,底土过薄种子密度大,床土养分消耗快,未到插秧秧龄秧苗出现发黄脱肥现象,出现小苗弱苗现象,播量过大,农户过分担忧插秧缺苗,补苗问题,随意加大播量,最多由650g增加到700g多至750g/m2,最多达到800~1000g/m2,播量大,单位面积秧苗根条数多,地下部水肥争夺激烈,地上部秧苗徒长,苗弱,茎弹性减弱,第一鞘长增加叶间距拉长。插秧时植伤率提高。田间保苗率下降。再者秧田管理粗放,机插秧要求适宜的株高、叶龄,否则对插秧质量有一定影响,秧田管理不及时,温湿度不适宜,不能按照秧苗生长最适宜温度进行放风管理,浇水次数多,秧苗整齐度不好,出苗率、成苗率低不能达到机插要求,田间易造成缺苗断条现象,水分过大达不到旱育壮秧标准,盘根受影响不能形成毯式秧盘。

3机械插秧技术不过关,严重制约了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优势

机械插秧质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的一个环节。插秧时造成植伤,机手对机械性能、操作方法掌握不到位,秧针抓秧时秧苗茎基部组织挤压破裂,造成秧苗弯折,使秧苗致死或大缓苗,调查发现每穴插秧7~8株基本苗,损伤达5~6株,仅剩1~2棵完整基本苗,造成田间基本苗数不足而减产。即便是勉强存活缓苗时间延长,生长发育缓慢。2008年调查阿什河街城建村漂秧率8%,倒折率6.7%保苗率只有87.6%,大大增加了补苗工时费。也对后期水稻生长发育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缓苗慢、时间长,机插秧缓苗时间一般在7~10天,返青期过后正值除草施药期,田间保持相应高度水层极易遭到潜叶蝇的危害,不仅使营养生长期出现滞后,而且分蘖期、抽穗期乃至成熟期相应都拖后,晚熟4~5天,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4水稻机械插秧秧龄问题

虽然机插秧速度快,但整地沉淀时间长,秧苗迟迟不能下田,秧龄超过35~40天现象普遍存在,此时因后期天气温度高,秧苗在苗床生长速度快根系长,插秧时根系容易上浮而漂秧。秧龄过长也是影响插秧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

5插秧密度不合理

机插秧要根据品种、地力和插秧时间等综合因素而定,插秧过稀或过密都会减产,稀植保苗数不足,密植易造成贪青倒伏、得病减产。

6机械化生产水稻施肥不科学

施肥机械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施肥均匀,田间表现生长整齐一致。但机械插秧施肥技术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保证,但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农户一般还遵从手工插秧的经验施肥方法,注重偏施氮肥,重施分蘖肥,由于缓苗慢易加大施肥量或多次施肥,分蘖高峰后移,生育进程拖后,无效分蘖多。以2009年为例一次分蘖肥空瘪率在12.8%,有效分蘖率85.3%,二次分蘖肥空瘪率在17.4有效分蘖率76.5%。氮肥量中分蘖肥比例超过50%倒伏比例加大。

7防病灭虫环节,重治疗轻预防

机械插秧要根据田间长相采取定量栽培精确管理模式,生产上农户往往忽视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总是发现田间得病后再打药防治。这就是机械插秧最应该注意的主要的技术环节之一。2009年阿城区料甸乡新发村二组近200亩机插水田因穗茎瘟减产8.3%。而胜新村在抽穗前后二次防治稻瘟病,穗茎瘟发病率仅在3.5%左右,对产量影响甚微。

8机械化生产水稻灌溉问题

机械插秧对水田灌溉要求,农户习惯深水灌溉。还有的田块长期渴水。或有水区不进行晒田,一水到底造成水稻长期淹水,地下根系发育不好,黑根黄根增加,分蘖慢、分蘖数量不足,亩产量相差100kg左右。

9机械化生产水稻收获问题

因机插水稻生育期有拖后现象,一般收获时间都延后,容易造成惊纹粒,脱壳率达到3%。

对秸秆还田认识不足:收获时一般不直接将秸秆粉碎,秸秆还田率不足10%,不超过2万亩。多数将秸秆田间焚烧,将培肥地力增加有机质的最好资源白白毁掉,造成钾资源严重浪费。

10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必须坚持标准化栽培作业

水稻生产发展首先依赖稻作技术的进步,在目标栽培体系中提高标准化技术及措施,其是机水稻械化生产,各技术环节只有坚持质量标准,农技农艺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

10.1把好品种应用关

水稻机械化生产适宜品种为株高中等,中矮杆,分蘖力中等以上,抗倒伏,抗病虫,后熟快,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品种,品种在任何作物中主要决定作用生产潜力任何一个新品种都需要各自的栽培条件才能满足其增产潜力。

10.2建立三.三耕作制

第10篇

1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的意义

1.1节约成本,保护环境

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保持土壤均衡供肥,使养分的供应符合作物需肥特点,适应土壤现有供肥状况。肥料配比、种类、施肥量等根据测土结果而定,能降低化肥使用量,减少农药投入量,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其抗逆性,并有效减少化肥农药对农产品及环境的污染[1-2]。

微生物活动需要速效养分,化肥的供给可加速微生物繁殖和活动。施用的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经微生物作用而形成腐殖质,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微生物可促进有机肥料分解,有利于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溶解,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有利于土壤中的物质正常循环,保持土壤中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有机肥改良土壤,使其疏松柔软,有助于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有效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1.2促进作物高产和稳产

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合理施肥,有机肥料和化肥合理配合使用,可以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和稳产作用。科学施肥,使农作物全面、均衡、适度吸收营养成分,实现产量提高5%~20%。有机肥料和化肥配合施用,可充分发挥这2种肥料的作用。化肥肥分高,见效快,但养分单一;有机肥肥效慢,但养分全,效果持久。其互相调节,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充分保证农作物各生育阶段的营养需要,增产效果更佳,有效实现作物高产、稳产[3-5]。

1.3调控农作物营养,防止缺素病害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各种元素均衡供应,如果农作物体内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有可能表现出某些特殊症状,这是由于缺素而引起的运转和物质代谢障碍,即生理性病害,也称营养元素缺素症。各种必需营养元素在农作物体内均具有独特的生理作用,其需求量各不相同,但是即使是微量元素也是作物不可或缺的。如水稻缺锌导致矮化病,缺钾导致水稻褐色叶斑病;玉米缺锌将引起花白苗;马铃薯缺钾引起卷叶病;棉花缺硼导致现蕾不开花;油菜缺硼引起开花不结实等。因此,防治农作物病害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合理进行配方施肥。

1.4协调土壤养分,提高作物品质

推广使用配方肥,调控土壤和农作物的养分平衡,对作物各生育阶段的营养供应比例进行调整,可以满足其不同时期的需求,促进土壤和作物所需要的养分的动态平衡。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得作物生长的最小养分限制得以抑制和消除,从而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作物产量,即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合理施用肥料,不仅可有效满足农作物的营养需求,还减少了偏施、滥施、乱施肥料的不良现象发生。

1.5发挥区域性优势,发展优质农产品

因地制宜,对农作物合理布局,根据区域内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调整种植比例和结构,充分分析土壤现状,制定施肥方案,可以有效、合理利用现有的各种元素及肥料资源。确定合理的施肥种类和比例,发展区域性优势农产品,从而有效节约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磷、钾、硼矿等各种肥料资源的利用率。

2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的具体措施

2.1根据各类作物需肥特性合理施用

不同的作物对养分需要的种类、品种、数量均不相同,要根据作物的需肥特性而定。甜菜、烟草、薯类、甘蔗、麻等属于喜钾作物,根据土壤钾素的丰缺状况,应特别注意钾肥的施用量。许多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糜子、高粱、谷子等,需磷、钾较少而需氮较多,应根据土壤条件,以施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豆科作物需要较多的磷、钾肥,但其有根瘤菌固氮,对氮肥要求相对较少。此外,不同作物的需肥量也不尽相同。当土壤营养供应不足时,就要靠施肥来补充,以达到供肥和作物需肥的平衡。如小麦田土壤中氮肥用量过高,易引起小麦茎秆较软,产生倒伏现象。据西北农学院土肥组多点试验,以施尿素300 kg/hm2增产显著,经济效益较高。玉米、高粱等作物需肥量大,生育期短,施肥量应当高于其他禾谷类作物。

2.2因土施肥,看地定量

农作物生长离不开土壤,植物养分的60%~70%是从土壤中吸收的。通过对土壤样品的测定,可以了解土壤的各营养元素的含量及比例。近几年土壤养分调查表明,大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多数缺氮、部分缺磷、大部分缺钾,因此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增施有机肥,稳施氮肥,巧施磷肥、普施钾肥,并配合施用锌、硼等微肥。

2.3适时施肥,满足作物各生育期营养特性

在不同生育时期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数量、比例是不同的。有的时期少,有的时期多,为了节约用肥和提高肥效,应该通过施肥时期的选择发挥最佳肥效。大多数作物有2个关键的施肥时期,一个叫营养临界期,大多在苗期,对于土壤肥力不高的农田,施用种肥是一种提高肥效的方法;另一个叫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即作物需肥较多,施肥效果明显的时期,如小麦拔节期、玉米的大喇叭口期和棉花的花铃期都是追施氮肥的关键时期,可以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但具体施肥时间应根据土壤供肥状况和作物的长势来确定。

2.4根据肥料特性科学选择施肥方法

因肥料品种不同,其理化性质也不一样,因此在合理施肥上采用的施肥方法也不尽相同。

(1)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一般做基肥施用,施用前应腐熟,即把有机肥料堆在一起放置一段时间。通过腐熟过程可把有机肥中的缓效态养分,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为速效态养分,提高肥料的养分有效性。另外通过腐熟过程产生的高温(50~70 ℃)可以达到消毒的作用。还可以防止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在土壤中发热,“烧”坏作物根系。一般采用2种方式施用,即全层施入和集中施入。全层施入是将有机肥撒满地表,通过耕地使有机肥料施入全土层中,这种施肥方法在有机肥用量较多(60~90 t/hm2)的情况下可以应用。集中施入土壤中就是通过开沟把有机肥施入作物的根系附近,这种施肥方法在肥料用量较少(22.5~45.0 t/hm2)和土壤肥力比较低的情况下值得采用。

(2)铵态氮素化肥。铵态氮素化肥是一种速效肥料,一般可作为追肥施用。由于其含有铵离子(NH4+)遇碱易形成氨气(NH3)挥发造成损失,故在施用上应注意不要与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混合,并要深施覆土。铵态氮素化肥中的有效成分易造成流失,因此铵态氮肥可以在水田中施用,以氯化铵最好。还可作基肥,施用方法一般随耕地将肥料深施土中。

(3)硝态氮素化肥。硝态氮素化肥也是一种速效肥料,其主要有效成分是硝酸根(NO3-),易造成养分流失,在水田中流失尤为严重,因此硝态氮素化肥只能做追肥,且不能在水田中施用。

(4)磷素化肥。磷素化肥的重要特点是肥料施入土壤中其有效成分易被土壤固定,且磷的移动性也较差,故在施用上可采取集中施肥、与有机肥料混合沤制后施用和根外追肥的方法,若作基肥施用,用量以60~75 kg/hm2为宜。

(5)钾素化肥。钾素化肥含钾量一般比较高,用量也比较少,为75~300 kg/hm2。钾肥中的有效成分钾离子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移动性好,因此钾肥可以作为基肥和追肥施用。

2.5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的方法主要有2种:一是有机肥与化肥直接混合施用;二是以有机肥作基肥,化肥作追肥或种肥施用。有机肥最好选用精制有机肥,施用时间为作物播种或移栽前7~15 d,一般农作物每季施用3.0~4.5 t/hm2。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需要注意的是二者不可以任意混合,有些混合提高肥效,有些则降低肥效,如硝态氮肥与未腐熟的有机肥混在一起,在厌氧条件下,由于反硝化作用,易引起硝态氮素转为气体散失而造成养分损失[6]。

3参考文献

[1] 刘长荣.怎样因土施肥[J].甘肃农业科技,1985(7):20-22.

[2] 鲁学杰,田晓兰,王冬霞.合理施肥 保护土壤环境[C]//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4—2006),2007.

[3] 程星,秦海英.农业生产中如何做到合理施肥[J].中国种业,2011,20(7):67.

[4] 孙时银,程扶旗.农作物合理施肥的作用和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284,286.

第11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对农业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结合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对策,以期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 

 

农业综合开发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突破口,建设优质、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田,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推广为重点,加强项目区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项目区农民综合素质,促进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1]。自1995年以来,芜湖县先后在易太、六郞、陶辛、方村、花桥、红杨等14个乡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及科技推广措施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对芜湖县农业科技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 

1.1加速了新品种的应用推广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抓好良种引进和试验示范、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是提升优质粮油产业,提高农产品优质化程度的基础。芜湖县农技推广中心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平台,紧紧抓住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这根主线,积极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大的种业集团协作,每年引进一定数量的新品种开展不同层次的试验,对试验中表现突出的品种,进一步扩大面积进行示范推广。15年中,先后引进水稻、油菜品种近400个,开展粮油新品种生产展示近800 hm2。根据大田生产用种统计,自2000年以来,全县95%以上的推广品种是在综合开发试验示范中筛选出来的。目前芜湖县水稻品种每2~3年就更换1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优质率达96%,油菜良种覆盖率100%,优质率达99%以上。由于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和引导,芜湖县新品种推广工作扎实有效,品种优良率和产量稳步提高,2000—2003年连续被安徽省农委评为优质良种示范推广和新技术应用先进县,2003年获省“农产品优质化创建十强县”称号,2006年被安徽省农委确定为优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示范县。在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的基础上,2008年芜湖县实施芜湖市1.33万hm2超级稻推广工作,当年推广超级稻3 000 hm2,2007—2009袁隆平院士连续3年来芜湖县考察,目前芜湖县超级稻推广已过6 666.67 hm2。 

1.2促进了新技术的应用 

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启动下,芜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用有限资金,先后引进推广了水稻旱育秧技术,1996年后进行改良推广,年推广面积8 000 hm2,最高年份应用面积1万hm2以上;1995年起示范推广软盘抛秧技术,并开展了水育旱管方面的技术研究,年推广面积3 333.33 hm2以上;1998年起重点推广水稻免耕直播技术,年推广面积达6 666.67 hm2;1998—2002年开展了优质双低油菜综合技术运用与高产攻关,年应用面积1.67万hm2,并获农业部一等奖;2004年起开展水稻集成技术的应用,2005年应用面积达2.67万hm2,2006年3.33万hm2以上;2005年引进无盘抛秧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2006年推广面积1 013.33 hm2;为适合集约化生产需要,2003年起与农机管理局协作,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研究与示范,2005年全面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2006年全程机械化应用率达90%以上;1997年实施推广油菜“一杀一封”免耕移栽高产配套技术,全县化除率已达98%以上,同年实施无草害、无螟害工程;1998年起开展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技术示范推广,同年引进推广农作物秸秆速腐技术、沼液肥料和有机肥增施技术;2000年起引进农业专家系统并在水稻、油菜生产上应用,累计应用面积达5.33万hm2;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起动下,2005年起芜湖县全面开展了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年推广应用面积4万hm2。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更改进了项目区内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普及,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1.3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注入了活力 

为有效地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5年来芜湖县农技推广中心根据芜湖县耕作制度特点,在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的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在项目区对主要农作物进行有效的组装配套,并开展高产高效模式的研制与示范推广,先后开展了“油-瓜-稻”三杂配套、“油-瓜-棉”立体种植、“早白菜薹-早熟毛豆-秋延西瓜”、“早白菜薹-土豆、西瓜-杂交水稻”、“油-棉套栽”、“烟叶-稻”一年两熟轮作等为主的高效栽培模式的研制与示范推广,2000年这些模式被县委确定为“傻瓜技术”,力倡在全县范围内应用推广,年推广种植面积达1万hm2以上,经济和社会效益极为显著。高效模式运用推广,有力地推动了芜湖县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粮经作物的协调种植[2],提高了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4推动了种植水平提高 

开展高产攻关示范是推动全县整体种植水平提高的有力保证。多年来,芜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用综合开发科技措施,在涉及到的项目乡镇坚持开展“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粮油无公害生产基地。15年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先后开展粮油高产攻关511.9 hm2,高产栽培示范近4 000 hm2,已建立镇级无公害生产基地5个,面积1.33万hm2。在抓攻关示范上,农技中心组织工作队进村驻点,高级农艺师主抓万亩示范基地建设,农艺师负责千亩示范片的具体指导;每个高级农艺师抓好1个66.67 hm2高产攻关点,在示范区内,县镇技术人员协助高中级农艺师抓好示范片、攻关点及上门入户的技术指导,不留技术推广死角。此外,在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中,每年每名农技人员联系10~15个科技示范户、3~5户种植大户、2~4个示范村,达到点面结合的示范效果。15年中,已累计培育科技示范户2 502个,种植大户668户,开展现场观摩91场,观摩1.94万人次。高产攻关示范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全县种植水平的整体提高。 

1.5提高了农民素质 

农业科技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这也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在项目实施结束后,为造就一批稳定的土专家队伍,芜湖县农技推广中心从栽培、植保、土肥、环保等专业站所抽派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成立了科技培训“讲师团”,编印有针对性的乡土教材,在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开展技术培训,并根据农时季节特点,灵活机动地开展关键性技术应用培训,年办培训班100场次以上,培训咨询近2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5万~20万份。此外,利用项目实施契机,以乡镇为单位,县镇两级组成联合技术指导组,在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时节,深入田间地头,在全县开展巡回指导,指导农民科学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了农民科学种植素质。

1.6以项目实施为基础,组织开展订单农业生产 

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提升了芜湖县优势农产品的品质和档次。为增加农技推广服务功能,做好农业综开发工作,2000年县农技推广中心以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为依托,创建了533.33 hm2六郞专用品种示范区,在专用品种示范区内单一品种区域化种植,做到一村一品、一乡一品[3],同时积极与加工企业合作,为企业与种植农户牵线搭桥,开展订单生产。在技术服务上,为他们筛选品种,通过测土配方,开展精准施肥,通过增施有机肥,进行科学水肥管理,达到健身栽培,通过植保技术承包,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在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力推动下,自2000年以来,先后与企业协作,创建无公害生产基地8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个,累计面积达1.87万hm2,创建无公害大米品牌8个、绿色食品品牌3个、无公害蔬菜和茶叶品牌6个,开展水稻订单生产近9.33万hm2、油菜订单近6.67万hm2。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品牌的创建,提高了芜湖县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水平。 

1.7促进了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立 

运筹项目资金,在项目区创建和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一供种、统一栽培与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机收、统一收购加工”的“五统一”措施。在项目实施中芜湖县共组建配方肥销售网点36个,年供肥能力5 000~6 000t,直接供应配方肥1.33万~1.67万hm2,辐射采用配方施肥面积1.33万hm2,累计年采用配方施肥面积2.67万~3.00万hm2;创建机耕机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0个,在水稻播栽与收获季节对全县水稻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以全县668个生产大户、40个农资经营户为依托,组建了16个植保统防统治技术承包社会化服务队,年实施和辐射水稻病虫草害统防统治面积2.67万hm2以上,辐射带动清水、火龙岗两镇面积1万hm2,统防统治年累计面积3.67万hm2。利用协会+企业抓主推品种应用和提升粮油品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开展粮油订单生产超过20万hm2,其中开展水稻订单9.33万hm2,油菜订单6.67万hm2,小麦订单4万hm2。 

1.8提高了农技人员服务水平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锻炼了农技推广队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技推广资金的不足,使得一批先进的实用技术得以运用推广。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来,县农技推广中心先后引进先进实用技术12项,同时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这期间先后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4次,市县级科技进步奖19项,有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和3人获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安徽省学术和学科带头人称号,1人获安徽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4人获农业部先进个人,1人获全国粮食生产技术标兵;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中心技术人员15年中先后有92篇学术论文在省部级以上刊物上发表,50%的专业技术人员能独立编写项目论证,承担项目实施和撰写实施总结,并具备承上启下接纳培养后辈人才的能力,提高了农技人员为农服务的整体水平。 

2发展对策 

2.1提高农业科技资金比例,建设展示中心 

农业及科技推广措施在整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中所占比重过小,每年在项目实施面积、良种良法配套及新技术运用方面推广有限,建议提高农业科技措施资金比例。农业综合开发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展示每年随项目实施镇的变化而更替,虽然扩大了示范展示范围,但新技术的应用从农民接受到熟练应用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不断的变化地点,不利于项目区农户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巩固和提高。建议在农开项目中另辟一部分资金,用于扶持建设一个稳定的、面积在33.33 hm2以上的展示中心,重点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及新的科研成果。 

2.2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继续学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开项目中对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及科技成果缺少应有的支持,建议在农开项目中列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鼓励农技人员参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对引进农业科研成果给予资金支持,对在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将成果进行成功转化并取得显著业绩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2.3创建社会化服务意识 

加大对协会的扶持,利用项目实施契机,创建一些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中,在项目区扶持成立一些协会,如粮油种植协会、棉花生产协会、植保社会化服务协会、产业化协会等,构建“协会+农户+企业”的平台,开展“统一良种、统一栽培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订单、统一收购加工”的“五统一”措施[4],提升优质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2.4提高农民素质 

狠抓农民素质的培养,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农业综合开发是综合性的,在农田基础设施上投入较大,在项目区核心农户培育上缺少应有的奖金扶持。建议在项目实施中把造就农业生产第一线专家,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技推广中心从种子、栽培、植保、土肥、环保等专业站所抽派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成立科技培训“讲师团”,对项目区内农民集中与分季节开展技术培训,对核心农户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培训,加强生态意识和无公害生产意识的培养,全方位提高农民种植素质。 

3参考文献 

[1] 徐世明.搞好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8(10):31-33. 

[2] 刘大军,王解新.新田县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8(11):37-38. 

第12篇

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技术要求较严格,只有施用适量、适时、均均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介绍了锌、硼、钼、锰、铁、铜等常用微量肥料的施用技术,以期为微肥的科学施用提供参考。

随着近年来化肥投入量的急剧增加,农田有机肥料投入的减少,农田中微量元素的缺乏也日趋明显。土壤缺乏微量元素,已成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一种制约因素。豫北地区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多年使用微肥的实践表明,施用微肥一般可使农作物增产10%~20%。施用微肥既要考虑到作物的需要和土壤条件,又要考虑到气候、耕作制度和其他肥料施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做到有针对性地施用。微肥用量范围较窄,过少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过多则引起中毒。因此,施用微肥要做到适量、适时、均匀。

1锌肥 对锌肥敏感的作物有水稻、玉米等,常用锌肥为硫酸锌,一般可基施、追施、叶面喷施、拌种和浸种。①基施。适宜播前耕翻的作物。施硫酸锌15~30kg/hm2,拌细干土(或有机肥)150~225kg,在播前施于土壤中,基施有后效,一般可持续2年左右。②追施。用硫酸锌15.0~22.5kg/hm2,拌细干土150~225kg,苗期至拔节期条施或穴施。③叶面喷施。硫酸锌叶面喷施浓度一般为0.1%~0.3%。小麦0.1%,玉米0.2%,水稻、果树0.1%~0.3%。小麦在拔节期、孕穗期各喷施1次;玉米在苗期、拔节期各喷施1次,严重缺锌土壤需在大喇叭口期再喷施1次。喷液量一般为750~1 125kg/hm2。④拌种。每1kg种子用硫酸锌4~6g,先溶于水中,一般肥液占种子重量的7%~10%,均匀喷洒在种子上,阴干后播种。⑤浸种。谷子用硫酸锌0.02%~0.05%溶液浸种6~8h;水稻种先用清水浸泡1d后,再用0.1%的硫酸锌溶液浸泡24~48h。

2硼肥

对硼敏感的作物有油菜、甜菜等,常用硼肥为硼砂。硼肥以喷施为主,也可作基肥和土壤追施用,一般不作种子处理用。①基施。适用于严重缺硼和中度缺硼土壤,用硼砂7.5 kg/hm2,如用硼酸应减少1/3的用量,拌细干土150~225kg或与氮、磷、钾化肥充分混合。条施要施于种子的一侧,不宜与种子直接接触,肥效一般持续3年左右。②叶面喷施。一般硼酸用0.1%浓度、硼砂用0.2%浓度(果树可用0.2%~0.3%浓度),每次用肥液750~1 050kg/hm2,在作物苗期至生长旺期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d。

3钼肥 主要用于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和小麦,常用钼肥为钼酸铵,可以拌种、浸种和叶面喷施,一般不作基肥用。①拌种。每1kg豆类种子用钼酸铵1~3g,一般肥液占种子重量25%~30%。溶液过多,易造成种皮脱落,影响播种和出苗。钼酸铵要用热水溶解。②浸种。不适宜用于花生、大豆等大粒种子,多适用于水稻、棉花、绿肥种子。一般用0.05%~0.10%的钼酸铵溶液,种子与溶液的重量比为1∶1,浸泡12~24h,捞出阴干后即可播种。③叶面喷施。用0.05%~0.10%钼酸铵水溶液,豆科作物在苗期至花前期喷施,蔬菜在苗期至初花期连续喷2~3次,每次用液量750~1 125kg/hm2,每次间隔5~7d。[来源:论文天下 ]

4锰肥 常用锰肥为硫酸锰,主要用于小麦、水稻、棉花、花生、果树等。可以基施、叶面喷施、拌种和浸种。①基施。用硫酸锰15~30kg/hm2,拌细干土150~225kg,也可与生理酸性肥料混合均匀,在播种时施于土中。基施硫酸锰肥效可持续1~2年。②叶面喷施。用0.05%~0.10%的硫酸锰水溶液,在作物的苗期、生长旺盛期或花前期喷施最为适宜,喷液量一般为750~1 125kg/hm2,连喷2~3次,每次间隔7~10d。③拌种。每1kg种子用4~8g,按种子与肥液重量比10∶1将硫酸锰溶解,均匀喷洒在种子上,阴干后即可播种。④浸种。用0.05%~0.10%的硫酸锰溶液,种子与溶液的重量比为1∶1,浸种12~24h,捞出阴干后即可播种。

5铁肥

常用铁肥为硫酸亚铁,可以基施、喷施,多用于果树林木。①基施。用硫酸亚铁75~150kg/hm2,与有机肥以1∶10的比例混合均匀,坑施或沟施于土壤中。②叶面喷施。硫酸亚铁喷施浓度为0.2%~0.5%。为提高肥效,可加尿素、柠檬酸、黄腐酸等。硫酸亚铁与尿素的浓度为0.3%~0.5%,在作物缺铁症状初期连续喷2~3次,每次间隔7~10d。

6铜肥

常用铜肥为硫酸铜,可以基施、喷施和作种肥。①基施。用硫酸铜10.5~15.0kg/hm2,拌细干土150~225kg,开沟施在播种行两侧,每隔3~4年施1次即可。②叶面喷施。将硫酸铜配成0.02%~0.20%的溶液,在作物苗期至开花期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d,每次用肥液750~1 125kg/hm2。③拌种。每1kg种子拌硫酸铜1g,先用少量水溶解,然后均匀地喷在种子上,阴干即可播种。④浸种。取硫酸铜加水配成0.01%~0.05%的溶液,将种子放入浸泡12~24h,捞出阴干后播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