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养殖场管理制度

养殖场管理制度

时间:2022-02-08 19:53: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养殖场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养殖场管理制度

第1篇

按照农业部办公厅统一部署和省农委“关于开展**年度水产养殖业专业执法行动的通知”(皖农明电【**】42号)要求,我市定于9月初开展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督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由分管渔业副主任为组长,水产技术推广站、渔政站、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组成的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姜晓天。副组长:陶洪明、薛兰升。成员:孙强、迟海虎、曲春娟、龙熙陵、汤二红。

各县成立相应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切实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

二、督查方式

督查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选择部分养殖场、苗种场

(共4页第1页)

进行现场执法检查等方式进行。其中对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机构以听取情况和查阅资料的方式为主。

三、督查内容

(一)开展养殖用药拉网式排查

对养殖水产品开展重点抽查。检查采取现场存贮药检查、用药情况询问调查和产品抽检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内容重点为: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己烯雌酚等禁用药物和环丙沙星、磺胺类、红霉素等限用药物。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用药企业依法实施处罚;对使用限用药物的产品和企业,要加强监管,督促企业必须在休药期满后上市销售。

(二)检查养殖场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各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管理机构、水产推广机构要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能,切实贯彻落实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次执法检查,加快推动本地养殖场建立健全生产日志、药品出入库和使用记录、产品标签、产品销售记录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本次执法行动要重点检查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出口生产基地和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水产养殖场所,适当检查小规模养殖户。对未建立相应制度的企业要求限期进行整改。

(三)检查水产养殖许可证、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办理情况

对于养殖场地无权属争议纠纷且符合省和当地水产养殖发展规划的养殖场都应办理水产养殖许可证;在取得养殖证的养殖场从事苗种生产的需办理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

(四)检查苗种生产、养殖场相关档案建立情况

检查养殖单位《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填写情况,要求内容真实、数据完整,要有总结、分析材料。主管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对国家现行养殖生产管理制度了解。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养殖场限期整改。

(五)指导养殖生产者依法生产

各县要结合检查,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规章,增强依法生产的自觉性。各县水产站要充分发挥本地本单位技术推广人员、水生动物防疫员、病害测报员的作用,在制订、推广新标准与新技术方面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和帮助生产者建立科学的操作规程,传授合理、规范的用药知识。

(六)督促水产品批发市场实施市场准入

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各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管理机构要在本次行动中,进入本地重要的水产品批发市场,督促批发市场加强进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产地证明、经营台帐等制度,并对经销者的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调查,要帮助有条件的市场建立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督促暂时缺乏条件的市场委托有资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水产品进行抽查检测。

四、有关要求

各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提高行政能力和保障消费者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行动的重要性,切实组织做好各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行动各项要求。本次专项执法行动从**年9月1日开始,9月1-5检查各县专项执法行动方案制定和执行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情况;6-14日检查养殖场、苗种场相关证件办理、档案建立情况;15检查水产品批发市场和水产流通环节。各县渔业主管部门要组织本地技术推广、渔政、质检等机构力量,积极与工商等部门协调,采取联合或综合执法方式,制定养殖用药排查、水产品药物残留抽样检测方案,细化行动措施,逐项检查落实各项工作。

第2篇

一、***区奶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区存栏奶牛1.5万头,共有16个奶牛小区(场),16个奶站,年可产鲜奶5.8万吨。全区奶牛养殖基本消除了散养和人畜混养,建成了一批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场和示范园区。全区有存栏200-500头的奶牛养殖(小区)场4个,存栏500-1000头的奶牛养殖(小区)场9个,1000头以上的3个。规模化养殖场存栏占总存栏的90%。全区奶牛场中有两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和8个市级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二、现代农业生发展资金项目规模、资金投入组合及使用情况

(一)中央和省现代农业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1、项目批复资金

现代农业奶牛产业项目总投资955.958万元,其中申请省级以上投资480万元。资金用途:标准化饲养场(区)建设资金432万元,现代农业生产新技术推广资金48万元。

2、资金到位、拨付情况

目前,项目总投资480万元已经全部到位并全部拨付到项目单位。其中标准化饲养场(区)建设资金432万元,现代农业生产新技术推广资金48万元。

   (二)整合资金落实规模及到位情况

整合区财政资金预算编制环节整合资金20万元,采取打包、拼盘形式投入资金455.958万元。实际到位情况:中央与省级其他渠道资金187.38万元,市级整合资金6.38万元,区级整合资金827.67万元(其中预算编制环节整合105.68万元,采取打包、拼盘形式投入资金721.99万元)。整合资金拨付情况:已拨付中央与省级其他渠道资金187.38万元,市级整合资金6.38万元,区级整合资金741.85万元(其中预算编制环节整合19.86万元,采取打包、拼盘形式投入资金721.99万元。

(三) 资金使用情况

奶牛养殖场标准化场改造:总投资907.958万元,其中土建:768.058万元,设备购置139.9万元。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48万元。实际总投资897.466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809.736万元,设备购置87.73万元。

三、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一)管理制度建设

    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内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2009年***区现代农业奶牛产业项目建设管理办法》、《2009年***区现代农业奶牛产业项目绩效考核制度》、《2009年***区现代农业奶牛产业项目检查验收办法》、《2009年***区现代农业奶牛产业项目公示制度》、《2009年***区现代农业奶牛产业项目申报规定》、《项目法人责任制》以及《2009年***区现代农业奶牛产业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九项制度。为确保各项制度尤其是资金管理制度得到严格遵照执行,增强了专业部门和人员的参与。鉴于各项目场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项目领导小组要求各场聘请专业的财会人员严格按照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凭证收集、账务管理、预决算报告等各项工作,为资金的严格审验与及时拨付创造了条件。

(二)项目实施管理

在项目建设中,区畜牧局充分发挥生产规划、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科技推广、资金监管等职能作用,采取督导检查、绩效考评、奖励处罚、验收考核等综合措施,围绕实施方案、管理细则和进度安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促进了项目的顺利进展。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制作了柱状图版,纵坐标为得分,将每个项目场按照青贮池改造、新建卧床、TMR建设、设备购置四项内容,区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技术培训和良种登记两项内容列出横坐标,根据各项工作不同的权重赋予不同分值,对整个项目建设工作实行全程监控。

四、实施项目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实施环境。成立了现代农业资金奶牛产业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督导、资金监管等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淑秀任组长,分管农业的政府副区长张洪龙副组长,区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畜牧局。同时成立项目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提供项目实施咨询、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培训、指导等。区畜牧局、财政局在区项目领导小组领导下,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全面落实与项目实施相配套的资金、技术、土地等扶持政策,搞好产业发展的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多次召开现场会,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发现典型,树立样板,适时加以推广,放大了项目实施效应。对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取得的成功经验广泛宣传,充分发挥了典型和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了项目推进步伐。

3、健全管理制度,规范项目实施。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了《***区现代这、农业奶牛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区现代项目申报管理制度》、《***区现代农业奶牛项目公示制度》、《***区现代农业奶牛项目管理制度》、《***区祁门熏肉项目法人责任制》、《***区现代农业奶牛项目绩效考核制度》、《***区现代项目检查验收制度》,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各项目单位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建设计划,落实工作责任。严格做好了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实施主体信息档案和项目实施信息档案。根据绩效考评制度,明确动态监控、监督检查、绩效考评、奖励处罚等措施。领导小组适时组织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开展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对违规违纪的进行通报,对不合格或未完成任务的项目进行限期整改。

4、加强资金监管,确保项目质量。严格按照《***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加大了对各级各类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扩大了项目资金投入规模。各项目建设单位对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建立了场内账务管理制度,并自觉接受畜牧、财政等部门的检查、审计,确保了资金的专款专用。严格推行了项目建设法人负责制、合同制、仪器设备采购招标制等制度。

5、创新监管模式,全程跟踪动态管理。为加强管理,绘制了项目进展监督一览表,坚持每周给各项工作进行打分,每月召开一次集中调度会议,有效地加强了对项目监管。对项目资金采取“先建后补、边建边补”,对配套的饲料青贮、奶站生鲜乳快速质检和数字化管理设备采取了“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资金拨付原则,有力地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

五、项目建设现状及效益情况

(一)标准化饲养场(区)建设

1、项目任务目标

五个养殖场区标准化改造方面共计改扩建牛舍6100.8平方米,新建挤奶厅224平方米,改扩建运动场26560平方米,新建沼气池50立方米,新建粪污处理场2466平方米,新建青贮池7879.5立方米,新建TMR车间1620平方米,新建消毒池、消毒室、办公及宿舍862.5平方米,路面硬化7290平方米,新建门卫、仓库192平方米,新建兽医室56平方米,沉淀池410立方米,牛卧栏28组,牛颈枷1100平方米,草料库320平方米,排水沟350米,粪污处理管道620米,新建院墙300米。新购TMR搅拌机4台,添置牛奶取样分流器24套、奶缸电子计量器2台,数字化管理软件1套。

2、完成情况

区畜牧局和各项目建设单位,精心筹划、积极组织、认真实施,现在已经圆满完成了奶牛场(区)标准化建设改扩建方案的任务目标。

(二)现代农业生产新技术推广

1、项目任务目标

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考察观摩、媒体讲座、专家服务团下乡等多种形式,重点对基层技术人员、养殖场(小区,户)的饲养人员、管理者进行现代化新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点培训牛舍清洁化生产管理技术(推广应用奶牛卧床技术)、奶牛饲养管理、DHI测定,机械挤奶,标准化饲养场建设、数字化管理、玉米青贮等技术,计划举办培训班13期,培训对象为全区奶牛养殖场(小区)的所有技术人员和奶牛养殖户。其中举办牛舍清洁化生产管理技术(推广应用奶牛卧床技术)1期;DHI测定技术1期;牛场数字化管理技术1期;饲养管理技术培训班4期,分别为犊牛 期饲养管理技术培训、青年牛饲养管理技术培训、泌乳期饲养管理技术培训、空怀期饲养管理技术培训;举办三大炎防制技术培训2期,分别为乳房炎防制技术培训、蹄叶炎和子宫炎防制技术培训;青贮饲料技术培训1期; 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培训2期,机械挤奶培训1期。在培训管理上,由畜牧局统一组织管理,切实把技术推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购置奶牛修蹄机1台,用于专家服务团技术服务。

2、完成情况

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一是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考察、专家服务团下乡等多种形式,对基层技术人员、养殖场饲养人员、管理者进行现代化新技术培训。分别于7月26日举办机械挤奶技术培训及犊牛、青年母牛的饲养管理培训班;8月12-13日组织专家服务团在区行政广场、高都办事处常旺村举办下乡服务活动;8月18日举办夏季奶牛饲养管理、奶牛高产饲喂及接产技术培训班;8月27日举办泌乳期奶牛饲养技术培训;9月15日举办全区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及秸秆青贮技术培训;10月10日举办奶牛场DHI测定技术培训;11月3日举办奶牛全日粮配合(TMR)技术培训班;11月24日在册山办事处尚庄村举办专家服务团活动;12月5-6日举办奶牛三大炎防治培训班。2010年1月6日举办牛场数字化管理技术培训班。二是指导各场完善了生产记录、兽药使用记录、消毒记录、防疫监测记录以及奶站规范化管理制度。

(三)良种登记档案室、电子档案数据库建设

1、项目任务目标

建立奶牛档案登记系统,建立奶牛品种登记档案室,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库。通过项目建设,力争全区奶牛养殖户80%建立系谱档案,90%建立生产记录。

2、完成情况

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指导盛能奶牛胚胎工程有限公司、***区明超奶牛场、***市禄福良种奶牛发展有限公司以及高都奶牛养殖基地开展了奶牛DHI测定,大力推进奶牛系谱档案建设,建立更加规范高效的奶牛数字化管理档案。对每头奶牛年龄性别、繁殖情况、免疫情况、发病情况、品种品系、体貌特征、泌乳天数等数十项指标进行登记和分析对比,确立奶牛的品系和繁殖情况,绘制奶牛档案表格,并且对奶牛个体形态和毛色进行照片记录,为下一步进行良种筛选、系谱登记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已建立系谱档案1460头,登记奶牛良种登记卡938头。疫病监测体系逐步规范健全,区畜牧兽医检测中心根据全区畜禽疫病监测方案,分期分批对各规模场进行疫病检测,现已经检测奶牛200余头。

(二)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1、产业规模明显扩大。全区奶牛存栏量由现在的1万头增长到1.1万头以上,增加0.1万头,牛奶产量增加0.5万吨。

           2、规模养殖明显增多。全区年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增加 2 处 ,奶牛养殖场(小区)总数达到13 处,规模饲养量占到全区奶牛饲养总量的90%以上,规模饲养场产奶量占到总产奶量的95%以上。

           3、生产水平明显提高。项目区奶牛平均单产达到5.0吨以上,平均增加500千克。

           4、产品质量明显改善。全区优质奶产量达到3.3万吨,比建设前增加0.9万吨,产量提高30%以上。鲜奶蛋白含量提高5%左右,达到3%以上,乳脂率提高8%左右,达到3.5%以上,生鲜奶质量得以提高,产品质量明显改善,每毫升鲜奶微生物含量控制在100万个以内,

           5、经济效益明显提升。项目建设带来的牛奶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水平提升共可产生经济效益0.34亿元以上,可带动全区农民人均增收120元以上。

           6、技术推广体系日益完善。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技术推广体系,通过推广生产管理技术、奶牛良种登记、奶站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技术、TMR饲喂技术、奶牛场卫生防疫技术等,全区奶牛养殖业在管理方面不断改进,饲养水平不断提高,精品意识进一步强化,建设优质品牌奶源基地战略方向进一步得到巩固。

     7、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目场生态建设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使奶牛养殖场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六、资金和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畜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项目的实施给相关工作带来了有力地促进。但是由于项目要求自筹资金的比例较高,处于发展期的养殖场区自筹资金压力较大,一定程度上导致项目建设初期进程缓慢。另外,项目软件建设部分效益的发挥还要依靠推广和培训力度的持续加强。

建议:一是加大项目扶持资金比例,适当考虑承建企业的资金困难,合理安排资金拨付步骤,发挥启动资金的带动作用。二是持续对项目管理人员、项目承建场技术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确保项目最大限度发挥效益。三是保持扶持政策的持续性,支持奶牛产业持续发展。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安全为主线,坚持标本兼治,以夯实监管基础、完善监管机制为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突出工作重点,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着力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薄弱环节,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工作原则与目标

(一)工作原则:一是坚持属地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二是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三是坚持常态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监管执法和宣传帮扶相结合的原则。

(二)工作目标:以主要领导亲自抓为标志的组织领导更加强化,以“网格化”管理为标志的监管方式更加完善,以依法行政为标志的监管能力明显提升,以守法生产经营为标志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显著增强。加快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物在畜产品中无检出,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着力打造“畜产品最安全”的行业名片。

三、全面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八项监管措施

要依法履行职责,围绕养殖及相关环节,落实“八项强化”措施,着力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一)强化畜禽养殖环节监管。生产源头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关键。要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全面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按照“六化”(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环境生态化)标准,加快推进养殖场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强辖区内养殖场(户)监管,严格饲养企业动物防疫条件,规范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二是督导畜禽养殖场(户)按照《畜牧法》规定,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记载的信息要连续、完整、真实,实现养殖环节质量安全过程全面监控、出现问题能够有效追溯。三是依法严力打击非法添加“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犯罪行为。

(二)强化畜牧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监管。一是加大对辖区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监管工作力度。监督兽药生产经营企业严格落实兽药GMP和兽药GSP,饲料生产企业严格落实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及不合格产品召回和销毁制度;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生产经营禁用兽药和假冒伪劣兽药饲料的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推行“一卡三档三书”(即养殖场监管联系卡、养殖场药品购入和使用台帐档案养殖档案及监管档案、养殖场安全用药告知书保证书和监管工作责任书)用药用料管理模式,指导、监督养殖场(户)科学使用兽药、饲料,严格落实休药期制度。二是建立辖区内兽药饲料生产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和生产经营情况月报告制度。三是严禁生产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及其化合物,严禁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添加违禁化合物。四是建立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承诺制度、诚信档案制度和劣行“黑名单”制度,增强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促进投入品产业健康发展。

(三)强化畜禽收购贩运环节监管。对辖区内畜禽收购贩运人员全部实行动态登记备案制度和安全承诺书制度;督促收购贩运人员建立全市统一的畜禽购销登记台帐(样表见附件1),无产地检疫证明及来源不清的畜禽不得上市交易。

(四)强化畜禽定点屠宰环节监管。严格遵守行政执法“六条禁令”,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加强畜禽屠宰环节监管,对生猪定点屠宰场派驻检疫人员,并严格落实屠宰与检疫、检验同步制度,对证标不全、不符以及来源信息不清和没有检验合格凭证的,不得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实行定点屠宰的肉牛、肉羊等活畜参照上述办法办理。

(五)强化监督监测环节监管。按照农业部畜禽养殖场(户)逢出必检的要求,科学制定年度监测计划,合理确定抽检比例和频率,做到属地管理、分级检测、风险可控、监管有力。科学公正、随机抽样,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科学严谨地做好样品检测,确保结果真实有效,详实填写原始记录,规范出具检测报告。鼓励大型畜禽养殖场(基地)开展企业自检。

(六)强化“三品一标”监管。按照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大力推进具备条件的标准化养殖场参与无公害畜产品和地理标志畜产品认证和登记;强化无公害畜产品和地理标志畜产品的证后监管,提升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证地理标志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建立退出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上报农业部核准注销。

(七)强化出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根据《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加强对生产、加工出口畜产品企业的备案和信用登记管理,督促其建立健全质量可追溯体系,一旦有进口国检测出质量安全问题的情况,出口企业要及时报告。

(八)强化违法行为查处。对初步调查认定涉嫌制售、使用“瘦肉精”等犯罪行为的,要按照农业部等八部(局)印发的《“瘦肉精”涉案线索移送与案件督办工作机制》(农质发[2011]10号)和省政府“三个一律”的规定,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并做好案件移送后的协查工作。对其他涉嫌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农业部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农业部令第63号)和“五个不放过”的原则,查明违法事实,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

四、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六项监管制度

(一)宣传教育与技能培训制度。市、区市两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制定年度宣传教育与技能培训计划,确定兼管领导,落实宣传培训经费,丰富形式内容,分级实施、确保效果。一是加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对养殖场(户)和兽药饲料生产经营者的法规宣传和技术指导,提高其守法生产经营意识和科学用药用料水平;三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振消费信心,维护全市畜牧兽医系统公信力。

(二)舆情监控与媒体应对制度。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回复、核查和妥善处理群众投诉举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并依照规定对举报人实施奖励和保护;敏锐掌控舆情信息,做好搜集、分析和应对工作,善待媒体、慎对媒体、善用媒体。

(三)应急管理制度。为建立健全应对突发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市、区市要分别制定和动态修订本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科学合理的做好两级应急预案的协调与衔接,将应急处置措施具体到单位、小组和岗位,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确保问题隐患和安全事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将生命健康危害、负面社会影响和经济财产损失控制到最低作为应急管理的终极目标。

(四)风险评估制度。为及时消除系统性、区域性和环节性风险,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农业部有关要求,在全市畜牧兽医系统建立市、区市独立风险评估和评估信息共享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成立评估小组,掌控风险信息,确定评估频率,做好评估记录。通过风险评估,切实摸清危害因子的种类、区域范围和影响危害程度,研究提出科学防范和有效消除的措施和办法,科学甄别风险预期并按程序启动风险预警。

(五)量化考核制度。根据《省畜牧兽医局关于印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实施方案(实行)〉的通知》(鲁牧质监发[2012]8号)要求,从2012年起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量化考核评估,各区市于当年11月20日前,做好自查自评自纠工作,并将总结材料报市局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市局考核评估小组于年底前对各区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考评。

(六)文档管理制度。要切实加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文档的完善和管理,做到分类(项)管理,一类(项)一档;对行政处罚案件,做到一案一卷且文书齐全、手续完备,案件立卷归档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修改案卷内容。

五、突出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三个监管重点

(一)“瘦肉精”监管。“瘦肉精”监管要全面实行“四个全面排查”和严格落实“八项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监管措施,建立完善、规范的养殖和监管档案。

四个全面排查是:对生猪、肉(奶)牛、肉(奶)羊养殖场(户)全面排查并登记备案;对全市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全面排查;对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全面排查;对活畜收购贩运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全面排查。以生猪、肉羊、肉牛为重点,严厉打击养殖及相关环节非法制售、使用“瘦肉精”违法犯罪行为。

八项管理制度是:一是建立健全养殖场(户)全覆盖登记备案制度,对所有养殖场(户)依法进行备案,敦促养殖场(户)完善养殖档案,加强动态监管,净化产地环境;二是建立健全不生产、兜售、使用“瘦肉精”承诺制度,促进企业加强诚信自律,守法经营;三是建立健全活畜收购贩运企业和经纪人登记管理制度,强化教育监督,实现问题可追溯;四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测与生产经营主体自检相结合制度,加强监督检测,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五是建立健全生猪屠宰环节检疫检验同步管理制度,监督屠宰企业落实“瘦肉精”抽样检测记录制度,确保生猪证标齐全、来源明确、产品安全;六是建立健全“瘦肉精”黑名单制度,对企业生产、兜售、使用“瘦肉精”的违法犯罪行为记录在案,并在依法查处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监管;七是落实“瘦肉精”案件移送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八是落实“瘦肉精”举报奖励办法。按照《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青政办发[2007]40号)办理,畅通监督渠道,形成社会普遍关注,人人参与管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要严格实行“两证一单三管四控”制度。“两证一单”即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生鲜乳准运和生鲜接单;“三管”是要突出管好三个环节。即奶畜养殖环节要建立养殖档案、防疫监管档案和休药期等制度;生鲜乳收购环节要检查督促建立健全生鲜乳收购销售检测记录、进货查验、卫生管理、留样追溯和质量安全保障等制度;生鲜乳运输环节要认真填写生鲜接单。“四控”是指严控非法添加三聚氰胺、革皮水解物等犯罪行为、严控兽药残留、严控疫病共患、严控黄曲霉毒素M1等影响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危害因素。

(三)餐厨废弃物、“地沟油”监管。餐厨废弃物、“地沟油”监管要实行“抓住重点、突击排查、依法查处”的监管机制。具体是以突击排查和监管排查为手段,以城乡结合部、城市近郊为重点排查区域,以小型生猪、禽类养殖场、散养户和以油脂作生产原料的饲料生产企业为重点排查对象,依法查处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用“地沟油”替代饲料用油脂生产饲料产品的违法行为。

六、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体系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和各区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都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交办的日常工作和应急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例行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和安全风险评估等。

(二)健全监管体系。尽快建立起市、区市、乡镇、村四级上下协调、各负其责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市和区市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应独立,有编制,有人员。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要充分利用空余编制,做好人员招聘和培训工作。加快优化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力量,提高待遇,充分发挥其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完善工作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要明确监管责任,层层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和承诺书,全面实行“网格化”监管。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疏忽懈怠和监管不力者要给予批评或诫勉谈话,对违反规定、、的,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4篇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符合条件的畜禽养殖场301家,其中养猪场142家,蛋鸡场41家,其他养禽场62家,养羊场45家,养兔场4家,牛场6家,鸽场1家,其中21家养殖场饲养两种或两种以上畜禽。

1.1业主基本情况根据统计,从事畜禽养殖业的业主男性占96%,女性占4%。年龄大于60岁的占14•95%,50~59岁占30•90%,40~49岁占39•53%,30~39岁占10•96%,30岁以下者仅占3•65%。文化程度小学占22•26%,初中占56•48%,高中占16•94%,大专以上占4•32%。

1•2养殖场基本情况生猪饲养场142家,其中存栏300头以下103家,占72•54%,存栏300~499头19家,占13•38%;500~999头14家,占9•86%;1000~1999头4家,占2•82%;2000~9999头和10000头以上各1家,各占0•70%。蛋鸡饲养场41家,其中存栏1000羽以下6家,占14•63%;1000~4999羽20家,占48•78%;5000~9999羽9家,占21•95%;10000羽以上6家,占14•63%。其他家禽饲养场62家,其中饲养量5000羽以下31家,占50•0%;5000~9999羽10家,占16•13%;10000~19999羽8家,占12•90%;20000羽以上13家,占20•97%。山羊饲养场45家,其中饲养30~49头12家,占26•67%,50~99头19家,占42•22%;100头以上14家,占31•11%。养殖场承包土地面积100亩(1亩=667m2)以上24家,占7•97%,30~100亩51家,占16•94%,10~30亩71家,占23•59%,10亩以下155家,占51•50%。养殖场使用土地属自家责任田的29家,占9•63%,向分散农户承包21家,占6•98%,整体承包179家,占59•47%,其他方式72家,占23•92%。土地租用价格为每年70~300元/亩。

1•3经营体制情况养殖场经营体制以个人为主,公司、合股方式者仅3家。总投入资金1225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9264万元,银行贷款1599万元,其他借款1387万元,分别占75•6%,13•1%及11•3%。

1•4疫病发生情况调查发现有15个养殖场发生过畜禽疫病,主要以生猪高热病、蓝耳病为主。

1•5排泄物利用情况利用种养结合,渔牧结合,林牧结合等生态养殖模式198家,占65•78%。畜禽排泄物中干粪基本上为出售或自家还田,另有47家(占15•6%)养殖场干粪不作处理,随处堆放,影响环境。污水处理建有沼气池42家,化粪池34家,分别占总数的14%及11•3%。

1•6畜产品安全生产情况60家养殖场未建立养殖档案,占19•9%;98家未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占32•6%;39家未执行休药期制度,占13%;9家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或无公害基地认定,占3%。

2存在问题

2•1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要求50岁以上的业主仍占45•85%,20~40岁的青壮年只占14•61%。究其原因:一是畜牧业系弱势产业,风险高,效益低;二是畜牧业生产条件差,生活环境脏;三是畜牧业高投入、低产出;四是缺乏原始资本积累。从事畜牧业的业主中初中文化程度最多,有较高文化水平、较强接受能力的人员比例较低。随着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现有从业者主体结构已越来越不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

2•2畜牧业用地隐患及基础条件制约畜牧业发展调查发现9•63%的规模养殖场建在自家责任田,1%畜禽养殖处于人畜同居;22•92%用地没有承包合同,6•98%属分户租赁,纠纷隐患较多。

2•3养殖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据调查,由于各类养殖场普遍存在小而散问题,以养猪场为例,全市万头以上养猪场只有1家,千头以上只有5家,绝大部分都在300头以下。由于规模小、自有资金少、信息不灵,导致管理难,产品销售难,先进技术推广难,经济效益差,抵御风险能力差等隐患。

2•4动物疫病威胁越来越大调查发现,其中15家养殖场历年均曾发生过动物疫病。动物疫病的多样化、复杂化严重威胁着畜牧业发展。

2•5污染问题依然严峻经省811工程治理,已有42家养猪场建有沼气池进行污水处理。全市实行生态种养模式的养殖场虽有198家,但场内配套农作物种植面积10亩以上者只有146家,大部分场的畜禽养殖量大于农作物消纳量。

2•6畜产品安全生产任务艰巨从养殖档案制度、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休药期制度等执行情况看,普遍存在执行不严、记录不全现象。究其原因:一是业主对畜产品安全生产及档案记录认识不足,二是业主文化水平及时间、精力有限。

3发展对策和建议

3•1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扎根农村发展畜牧业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到基层从事畜牧业生产经营,在用地用电审批、信贷、项目资金扶持上给予优惠优先,从而逐步提高从业者的整体水平。

3•2以技术培训为重点,提升从业者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入场指导、送科技下乡、农民信箱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畜牧业法律法规,提高从业者的法律意识,科技水平,做好畜禽生产记录、防疫记录、用药记录等,实施畜禽产品无害化生产。

3•3科学处理发展畜牧业与保护土地、环境的关系一要进山入园靠地,要把养殖场办到荒山荒坡上、果园中、农田边。二要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实现农牧结合,将养殖场排泄物充分利用到农作物上,做到就地利用,就地消纳;另一方面通过沼气工程处理排泄物,实现资源再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5篇

1动物疾病病因归类

1.1传染性疾病

由微生物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而诱发的疾病,动物间传染率较高,这些病原体主要是一些细菌、真菌,动物在感染之后,随之会出现一些相应的症状与反应,此类病菌甚至可以通过空气进行传播,是预防难度较大的一种疾病。

1.2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在畜牧养殖当中最为常见,发病方式多是虫类以动物自身为营养载体,进行生长于传播,总体可归为三类节肢动物、蠕虫以及原虫三类。

1.3普通疾病

这类疾病涵盖范围较广,既包括内科、外科也包括产科等,是动物疾病的统称。

2病因调查

2.1动物生长环境因素

动物的养殖环境是影响疾病发生率重要的因素,动物生存环境的变化直接回导致动物机体发生变化,导致机体代谢出现异常反应,据相关数据统计,环境因素导致动物疾病发病率升高的最为重要因素之一。

2.2人为因素

(1)畜牧养殖过程中缺乏规范的管理手段与制度,管理者或者饲养员不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消毒防范或是对养殖环境清理的不及时,不彻底,导致动物生存环境爆发问题。(2)治疗不当,动物患病期间,缺乏专业医学知识的管理者私自给药对动物进行治疗,以至于不能对症下药,反而带来毒副作用,不但不能够达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加重动物的病情。(3)畜牧养殖场的配套不完善,相应设施缺失,养殖条件有限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很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增加了动物的患病几率。

3动物疾病的防控措施

3.1定期对饲养动物进行疫病检查

对于养殖中的动物要进行定期的疫苗注射,以此来提升饲养动物的免疫力,并在不同的季节,针对不同病种的发病进行预防,对于新进动物要严格执行隔离观察以及消毒处理,然后才能进入到养殖区域,另外,养殖区域内的工作人员要建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只要进入养殖区就应该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决不能将疫病人为的带入到养殖区。

3.2完善养殖场的相关配套设施

对于养殖场的选址以及养殖区域建设要由专门人士进行指导,所选地址要能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水源条件,并且养殖区域自身要具备良好的排水、排污能力,能够让养殖区域随时保持较高的卫生条件,另外养殖区域不能够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

3.3完善管理制度

良好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正常畜牧养殖的重要基础,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养殖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应该符合规章制度要求,对于违反相关制度要求进行操作的工作人员,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此树立正确、规范的操作行为,保证养殖区域内动物能够干净、卫生、健康的生活与成长。

3.4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对于动物疾病疫情要做积极的预防工作,对于发病的动物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尽快消除传染源,另外,务必要做好养殖区域的消毒工作,保持养殖区域良好的卫生条件,将可发生的动物疫病及时的控制住或消灭掉。

4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基层;动物防疫;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各级政府对畜牧业的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养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以预防为主的动物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但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结合工作实践,就目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1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畜禽饲养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1.1畜禽养殖场整体布局不合理。许多畜禽养殖场饲养功能区划分不明确,饲养区、隔离区和办公生活区没有严格分离;饲养区门口没有消毒设施,进出饲养区没有车辆消毒装置和人员消毒通道;场内道路无净道和污道、雨水和污水分流之分;沼气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与养殖场生产能力不相匹配等。一旦发生动物疫情,很难控制和净化[2]。

1.1.2动物防疫条件审查不到位。由于新《动物防疫法》颁布后,与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相配套的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无章可循,加之动物饲养场主对动物防疫意识不强,导致兴办的动物饲养场离村庄、生活饮用水源、主干道等太近,动物饲养场间隔距离太小,增加了动物疫病的防控难度;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易引发群众纠纷、上访等事件。

1.1.3病死畜禽及粪便无害化不规范。有的养殖场生猪发病短时间治疗不见好转就急于出售,甚至有的养殖场主将死猪卖出;个别养殖场主将病死畜禽乱扔乱弃在水体、道路边或偏远的山岗、树林里,造成环境污染,病原扩散;畜禽粪便不在特定地点堆集发酵,随意堆放,污水四溢,臭气熏天,蚊蝇滋生,有的无防漏防渗措施,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这些均是动物疫病的疫源地,易扩散动物疫病,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给畜牧业带来较大损失,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倍受媒体关注。

1.1.4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少畜禽养殖场对饲料、药品及疫苗等投入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批号、使用及保质期记录不清,保存不当;畜禽进入、售出及病死畜禽数前后发生逻辑性的错误;引种、补栏前不住场观察,调入后就混群;消毒药品的名称、消毒次数及何人何时实施消毒记录不完整;免疫标识发放数与畜禽出栏数不吻合,免疫打挂率底。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利于动物疫病追溯,不利于动物产地检疫开展。

1.1.5免疫程序不合理。有的畜禽规模养殖场不能根据本区域疫病流行特点,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片面套用书本和其他场免疫程序,或一个免疫程序多年不变,免疫缺乏针对性;不开展免疫抗体检测,甚至拒绝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抽检,导致免疫抗体消长不清,动物发病原因不明。

1.1.6肉禽禽流感免疫密度相对较低。像SM3肉鸭、快大型肉鸡等,生长期一般为38~45 d,禽流感疫苗休药期为28 d,所以不少肉禽规模养殖户认为禽流感疫苗实际有效保护期没有几天,且注射疫苗费时费力,又影响肉禽的生长,导致肉禽禽流感免疫密度相对较低,这是当前禽流感防控工作中的一大隐患。

1.2动物防疫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2.1基层实验室检测力量不足。全省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已结束,基层完善了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机构设置,建立了镇级畜牧兽医机构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从而促进了畜牧业长足发展。但由于原来的一个单位分成2~3个,骨干技术力量分散,现有技术人员知识老化,加之编制有限,不能及时吸纳年轻的技术人才。目前,不少基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人手不足,技术力量不强,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免疫抗体检测不能常年开展,能开展病原学检测的单位就更少,导致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中的仪器设备不能物尽其用,这不利于产地检疫、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1.2.2政企技企联系制度不到位。全省对于畜禽规模场全面推行政企技企联系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少数技术人员半年都不到所联系的养殖场现场指导一次,行政人员去的更少,甚者不知道自已所联系的养殖场的基本情况[3-4]。

1.2.3乡镇畜牧兽医站监管不力。不少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数少,人员力量不足,且事务繁杂,投入动物防疫工作的精力有限,有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对辖区的规模养殖生产动态不太清楚,补栏的畜禽未督促其及时补免;对村级防疫员监督管理不力,在春秋2季集中强免期间,出现村级防疫员外出务工、请人代劳等现象。

1.2.4村级防疫员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村级防疫员年龄偏大,现代交通工具缺乏,劳动效力低下;有的没有兽医临床经验,文化程度低,出现过将猪瘟疫苗冷藏,将禽流感疫苗冷冻等现象;有的注射疫苗不规范、防疫登记表填写不完整、免疫证发放不到位、耳标打挂率低等;有的责任心不强,家畜须防疫3种疫苗的只免疫1~2种,须防疫2次的只免疫1次,甚至有的散养户家禽不打禽流感疫苗。

1.2.5村级防疫员待遇偏低。目前,绝大部分村级防疫员劳务报酬是由中央、省、县3级配套,每月300元,而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有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4种,其中生猪每季须免疫3针,劳动强度最大的应是散养户禽流感的免疫,其待遇与劳动强度不相称,造成防疫员缺乏。

2对策措施

2.1加大培训力度

结合全省目前进行的新型农民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安徽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畜禽养殖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重点强化畜禽养殖场动物防疫意识和法律责任;继续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防控技术的培训,增强基层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加大畜禽最新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畜禽养殖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2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根据《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安徽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重点加大对投入品的监管,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查,加大对作代处理、未作无害化处理及出售病死畜禽的处罚力度,形成以法治牧、以法兴牧的良好环境。

2.3增强基层实验室检测能力

除加大基层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外,对基层检测单位在岗位设置、职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人才;增加财政投入,将基层实验室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基层检测单位常规检测正常运行。

2.4重组村级防疫员队伍

建议将现有村级防疫员人数缩减至原来的30%~40%,原3级配套补贴资金总量不减少,提高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村级防疫员年龄设置50周岁以下,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劳作方式以现在每人包干一村,改为以2~3人为一小组,分片包干,整村推进,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确保免疫密度。

3参考文献

[1] 石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4):235-236.

[2] 赵兵.提高认识 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9):116-117.

第7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

必须加强对奶牛规模化养殖工作的宏观指导,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和统一协调。乡党委、政府成立奶牛规模养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及奶牛入场(小区)饲养的综合协调、督导检查、指挥调度等工作。全力抓好奶牛规模养殖各项任务措施的落实,确保完成奶牛规模养殖任务。(领导小组付后)

二、建设原则

1、坚持以新建奶牛规模化养殖场为主、现有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扩容、扩建为辅的建设原则。

2、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扶持、奶农合建、引资投建相结合的市场化运作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发展的原则。

4、坚持数量与质量提高并重的原则。

三、任务目标

按照我乡奶牛的现有分布状况,年内在抓好油篓沟乡奶牛养殖小区扩建增容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秦家房村、深胡洞村、西水村、大山尖村、史马沟村、乡创业辅导园区的八个规模化养殖场争取到年底完成入住养殖场1200头牛的任务。

四、建设标准

1、奶牛养殖规模要保证达到存栏200头的建设规模,养殖小区要保证达到存栏300头以上的建设规模。

2、有独立的养殖场区、圈舍和配套设施。

3、有健全的生产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4、防疫条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配备专门或兼职的畜牧兽医人员。

5、有健全的养殖档案和奶牛系谱。

6、具备必要的清洁消毒设备。

7、有对奶牛粪便、废水和其他固定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

8、有机械化挤奶设施和牛奶冷却冷藏设备。

第8篇

摘要:对H7N9亚型禽流感的预防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禽H7N9亚型流感;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077-01

1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所有家禽养殖场必须在4月底前自行完成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疫苗的防疫注射工作;农村散养户由防疫员在4月底前完成所有动物疫苗的防疫工作,5月初转入补防阶段;禽类特种(鹌鹑、鸽子、野鸡等)养殖户(动物园、广场观赏鸽、信鸽等)要积极到归属地领取H5N1禽流感疫苗进行紧急防疫注射,确保H5N1禽流感疫苗100%防疫注射到位。同时规模化养殖场要搞好H9N2的防疫注射工作。禽流感的免疫程序按照要求进行多次免疫注射,规模化养殖场第一次免疫可以在14日龄进行,第一次免疫后,间隔3~4周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确保禽流感的免疫质量。

H7N9亚型流感病毒目前在的疫情处于散发状态,还没有发现人传染人的现象,但第一次在人群中出现,该病毒在禽类目前还没有引起严重疾病,但是禽流感病毒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搞好禽流感的综合防治至关重要,因此在禽类养殖场要定期使用抗流感病毒的药物进行预防,如定期使用含黄芪多糖、板蓝根等成分的中药煎煮后饮水。也可以用中成药如冰雄散、混感力欣、清瘟败毒散等煎煮后饮水,连用5~7 d,在冬春季节每月1~2个疗程,夏秋季节可以适当减少使用次数。同时在天气突变或气温变化较大时使用减少应激反应的药物如:超能电解多维、维生素C、黄芪多糖等,以增强动物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2 严格消毒制度

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 ℃加热30 min或煮沸(100 ℃)2 min以上可灭活。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 h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但是禽流感病毒单对低抗温抵力较强,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在粪便中可存活 1周,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因此养殖场中粪便、污水等是重点消毒对象。据统计,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3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高发病季节,在此期间每周要进行1~2次彻底消毒,其他季节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防疫消毒。畜禽栏圈在消毒前要彻底清扫,消毒密度要达到要求,清扫的垃圾等废弃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禽鸟、禽鸟类排泄物、垫料以及污水等也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养殖场环境及通往养殖场的交通要道要定期消毒。

3 加强饲养管理

让动物在干净、干燥、温暖的环境中生活;加强动物栏圈的通风;使用优质、无霉变的饲料;养殖场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搞好养殖场的绿化,净道和污染道严格分开,严禁非相关人员进入养殖场内,养殖场的饲养人员等与禽类接触的人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养殖场工作环境要更换衣服、帽子、鞋子、口罩等,勤洗手、勤换衣、多晒太阳。

截至目前,H7N9亚型流感虽然没有给禽类造成较大的疾病,但已经给人类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导致消费者过分恐慌,不敢食用禽类及相关产品,导致禽类及相关产品销售量大幅度下降,给禽类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禽类养殖户也不要过分疑虑,按照以前的经验,3月份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禽流感的发病率会越来越少,疫情会越来越稳定。

第9篇

[关键词] 生产管理 规模养殖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245-01

引言

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贵州毕节的很多地区都逐渐加强了对畜牧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实现规模化养殖。但是在当前的工作过程中由于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水平以及农民收入提升的过程中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比如规模养殖带来的污染比较严重、畜禽产品的安全问题等,都会阻碍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未来的畜牧业规模化发展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的管理,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的监管,从而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规模化发展。

一、畜牧业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的现状分析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规模逐渐增大,逐渐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在规模养殖场的发展过程中给农民带来了很多的收益,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的监管成为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际的工作中,虽然已经形成了畜牧业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体系,对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过程有一定的规范以及限制,但与畜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在当前的畜牧业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规模养殖场的环境问题;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疾病预防;对动物的各种疫情进行检测以及预防时,各种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各种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地方畜牧兽医站对当地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进行监管时,很多都没有相应的执法证等。在规模养殖场的生产以及管理过程中还有很多盲区,相应的管理部门没有积极发挥相应的作用,最终对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二、加强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效率提升的策略分析

1.对规模养殖场进行规划

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区域建设是否完善对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促进规模养殖场的健康发展,应该要对规模养殖场的选址、建设等过程进行相应的研究,对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区周围的自然环境、水资源等进行保护,从而营造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进行保护。在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规划过程中应该要对当地的环境进行研究,根据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以及承载能力,制定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发展区域规划,对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等不同的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区域进行布局和规划,从而促进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业的发展能够与其他部门之间协调发展,不仅能够确保当地的畜禽生产稳定、健康发展,还能够实现对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保护自然环境不受破坏。

2.加强规模养殖场的环境管理

规模养殖场区域的管理是否合理对于畜禽的生长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当前的规模养殖场管理应该要实现从传统的松散型管理向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的方向发展。对于畜禽的喂养、疾病控制、泌乳等方面都应该要进行严格的监控,才能不断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在规模养殖场的环境管理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粪污的治理,促进规模养殖过程实现绿色健康发展。在规模养殖过程中这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由于当前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治理畜禽养殖污染能够为畜禽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应该要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所有新扩建的养殖场要坚持“先环评、后建设,先验收、后投产”机制,在建设施工中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验收。

3.加强规模养殖场的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疾病的传染,尤其是对于一些传染性较强的疾病更加应该要积极地防控,以免引起大规模的疾病灾害。当前毕节在养殖场的疾病预防过程中,畜牧业研制疫病防控责任体系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还应该要结合当前的实际工作状况进行完善和健全,全力做好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在各个乡镇进行疫控责任的落实,强化相关部门的检查力度,确保规模养殖场的健康发展。要加强相关部门对疾病预防和控制过程中的执法体系进行完善,对当地的规模养殖场的重点区域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饲养、贩运和兽药、饲料等环节进行监管和检查,确保规模养殖过程中的安全。

4.加强相关监管部门的作用的发挥

在畜牧业的规模养殖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相关部门的作用,促进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对于规模养殖场,除了要进行建设和生产经营,还应该要加强对养殖场的新建、改建、扩建等工作的监管,加强对相关养殖户的培训,编印技术推广手册,定期召开相应的讲座对养殖者进行技能以及管理经验的培训,还可以分派相应的技术人员到基层进行技术指导,提高畜禽的科学饲喂水平。对违规的养殖户可以取消一切优惠政策,并且要按照相应的法律规定进行处罚,防止各种问题的出现。

结语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毕节市的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工作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要针对当前规模养殖场生产和管理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积极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的选址、建设以及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规模养殖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牛艺儒,宋燕.制约规模养殖场发展的“瓶颈问题”与对策[J].当代畜牧,2010(07)

第10篇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的分发、经营和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兽用生物制品分为国家强制免疫计划所需兽用生物制品(以下简称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和非国家强制免疫计划所需兽用生物制品(以下简称非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

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名单由农业部确定并公告。

第四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兽用生物制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兽用生物制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由农业部指定的企业生产,依法实行政府采购,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分发。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灾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时,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由农业部统一调用,生产企业不得自行销售。

农业部对定点生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

第六条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储存、运输等管理制度。

分发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分发记录。分发记录应当保存至制品有效期满后2年。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向农业部指定的生产企业采购自用的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但应当将采购的品种、生产企业、数量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一)具有相应的兽医技术人员;

(二)具有相应的运输、储藏条件;

(三)具有完善的购入验收、储藏保管、使用核对等管理制度。

养殖场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采购、使用记录,并保存至制品有效期满后2年。

第八条农业部指定的生产企业只能将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销售给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符合第七条规定的养殖场,不得向其他单位和个人销售。

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可以将本企业生产的非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直接销售给使用者,也可以委托经销商销售。

第九条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销售记录,应当向购买者提供批签发证明文件复印件。销售记录应当载明产品名称、产品批号、产品规格、产品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收货单位和地址、发货日期等内容。

第十条非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经销商应当依法取得《兽药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

前款规定的《兽药经营许可证》的经营范围应当载明委托的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名称及委托销售的产品类别等内容。经营范围发生变化的,经销商应当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一条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可以自主确定、调整经销商,并与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明确范围等事项。

第十二条经销商只能经营所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兽用生物制品,不得经营未经委托的其他企业生产的兽用生物制品。

经销商只能将所的产品销售给使用者,不得销售给其他兽药经营企业。

未经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委托,兽药经营企业不得经营兽用生物制品。

第十三条养殖户、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等使用者采购的或者经政府分发获得的兽用生物制品只限自用,不得转手销售。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兽用生物制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者监督检查,发现有违反《兽药管理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情形的,应当依法做出处理决定或者报告上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五条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兽药检验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兽用生物制品和进行广告宣传。

第十六条养殖户、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等使用者转手销售兽用生物制品的,或者兽药经营者超出《兽药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范围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的,属于无证经营,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处罚。

第十七条农业部指定的生产企业违反《兽药管理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取消其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的生产资格,并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11篇

整合国家、河北省不同政策、法规、规划,取交集并遵循从严的原则,梳理出针对河北省空间布局,常规环境管理,污染防治设施及资金方向,总量减排四方面的具体要求。空间布局要求河北省依据农业生产力优化调整养殖布局,并于2013年底前完成禁养区的划定。常规环境管理要求养殖场履行环评、“三同时”、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及缴纳排污费等常规环保手续。污染防治设施及资金支持方向要求河北省8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并根据规模和需要建设成套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资金重点支持三个方向,一是新、改、扩建污染防治设施可申请环保相关资金;二是从事废弃物综合利用活动的,可同时享受相关税收优惠及其他优惠政策;三是畜禽养殖场(小区)自愿签订进一步削减排放量协议的,给予奖励。污染减排方面要求河北省“十二五”期间COD排放量削减9.48%(国家要求8%)、氨氮削减15.2%(国家要求10%)。

2河北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分析河北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尚未全部完成禁养区划定,并未科学调整空间布局《“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环发[2011]148号)及相关文献[4]~[6]中规定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消纳土地,原则上以生猪计,每出栏5头不少于1亩土地。目前河北省单位耕地面积的养殖规模为0.43头(猪)/亩,11个市的具体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河北省及11个设区市单位面积的养殖规模都在合理值范围内,邯郸市最高为4.33,已经接近了5的临界限值,张家口最低为0.15。但农田作为畜禽粪便消纳场,分为自然容量和敏感性扣除容量两种。自然容量即不考虑敏感目标及所处地形,耕地接受畜禽粪便的最大负荷量。敏感性扣除容量,考虑敏感目标及所处地形,例如水源地附近的耕地或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山区型耕地,需要扣除部分容量,保障安全。目前测算的耕地面积仅是自然容量的反应,并没有考虑敏感目标等扣除量,目前河北省绝大多数县(市)尚未完成禁养区划定工作,因此建议加紧禁养区、限养区的划定,得到可利用的耕地面积后再准确测算,优化布局。

2.2环境管理范围偏小,部门间缺乏统一的规模化标准根据河北省农业部门统计数据,2012年全省规模养殖场总数达到39.6万个,而纳入环境管理范围的规模化养殖场个数仅有1.14万个,占3%左右,说明相关部门对畜禽养殖场规模化标准缺乏统一要求,不利于衔接和协调管理,难以使得更多的企业纳入常规环境管理。同时对非规模化的养殖企业并未明确提出环境整治要求,难以使环境治理工作在畜禽养殖业从点向面全面展开。

2.3资金投入缺乏保障性,污染防治设施配备率较低近三年各市用于畜禽养殖的资金逐年降低,2012年2.3亿元,2013年6000万元,2014年上半年2400万元,且省级尚未有专项资金,如何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开拓多种投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根据河北省《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2013年,全省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的规模化养殖场占规模养殖场总数的33%,各市情况具体见图1。如图可知,沧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配备水平最高为43.51%,低于省级平均水平的3市分别为保定、石家庄、廊坊,其中廊坊最低为11.49%。全省设施配备情况较之规划80%的要求,进展较慢。

2.4减排技术尚未成熟,影响减排量核算根据2013年部分设区市治理设施的抽样调查,畜禽养殖场,一般设施单一,缺少系统、成套的综合利用与治理设施,未能完全与《“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中减排技术相匹配。其中,约有30%的畜禽养殖场配备了储存设施,粪尿外运,但并未明确是否建有排污口,不完全满足细则“建设废弃物储存池,无排口,污水粪尿完全农业利用”的要求,可能影响减排量核算。52%的畜禽养殖场配备了制取沼气的综合利用设施,但没有配齐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完全满足细则“干清粪+粪便生产沼气+污水厌氧、好氧、深度处理”的要求,可能影响减排量核算。另外有18%的养殖场没有采用细则中的相关技术。

3对策建议

3.1加快完成全省禁养区划定,优化畜禽养殖业空间布局分析前述河北省畜禽养殖布局现状,邯郸市单位面积畜禽养殖规模最高,已接近5的临界限值,可能存在面源污染的风险,张家口市最低,造成了一定耕地资源闲置。建议加快推进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划定,在大分区格局的基础上,种养结合、以地定畜,并结合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实施,重新优化调整养殖场布局,促进畜牧循环经济发展。

3.2扩大环境管理范围,加大环境管理力度《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养殖场、小区的规模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为各省提供了自由裁量权,河北省可以以此为契机,统一规模化标准,并加严规模化标准要求,扩大环境管理范围,届时纳入常规环境管理的畜禽养殖企业将有所增加,使得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逐步规范。2013年河北省环保厅出台的《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应重点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的环境保护执法工作。方案的提出为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提供了具体的方法路线,是全省今后一段时间加大畜禽养殖业管理力度的基本依据。除了全面加大力度,还应该以养殖量和去除效率确定重点市和重点县,采取重点施策,实施重点工程进行重点推进。

3.3加大资金保障,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配备水平通过创新环境管理制度,推进科学稳定的政策补贴机制,加大资金保障,从而促进养殖企业自行建设成套的综合利用和治理设施,同时通过推进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相关项目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关项目,全面提高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设施配备水平。环境管理制度创新,政策补贴机制形成主要从以下方面重点推进:建立基于市场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灵活运用排污收费制度,粪尿及其污水可以被农作物消纳的,免收排污费;科学规范补贴工作,用减排成效反调整补贴工作,明确补贴方向、提高补贴标准,进而固化成一项长期机制,保障资金投入稳定性并发挥一定的带动性。通过总结近年来财政补贴工作经验,明确方向,规范补贴项目的类型及所采取的污染治理、综合利用措施,与《“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相对应,应重点为有机肥厂建设、有机肥使用、养殖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及运行费用补贴。

3.4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和推广,切实保障实现减排目标养殖场设施采用的减排技术比较简单,缺少系统、成套的综合利用与治理工艺,难以满足总量减排核算要求,不能充分发挥治理效果。根据河北省地理条件、养殖品种、养殖规模、经济发展等特点,建议组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用技术模式的筛选,将适应技术及时公示并纳入减排工作统一安排。各地市也要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示范点,开展工程示范。通过试点示范,摸索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总结经验,为大范围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奠定基础。同时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可引导环保领域、农业领域专项资金的投向,将畜禽养殖业的减排任务落实到具体工程上,以切实形成减排量。

第12篇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爆发了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口蹄疫和炭疽等疫病,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我国也没能例外。这一系列疫病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消极影响,疫情一旦发生,人们立刻拒绝使用相关畜产品,导致畜产品价格暴跌,给畜牧业带来巨大损失,严重阻碍了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2完善畜产品安全管理监督机制,发展绿色畜牧经济的对策

2.1完善食品安全检验监管机制,提高我国畜禽产品出口质量

我国检验检疫部门应及时制定出与国际接轨的畜产品监督检验及检疫的标准和管理制度,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及职能部门交叉,尤其要加大对畜禽养殖场、饲料生产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等食品安全隐患多、环境污染大的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畜产品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实现安全生产,以有效提高畜产品质量,为我国生产绿色畜产品提供条件。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积极加大监督检查畜产品安全的力度,针对各级检验及检疫部门实施畜产品检查质量认证,促使监督检查机构的权威性得到保障。此外,各级检验及检疫部门要及时配备相关仪器设备,努力提升监督管理能力,改进畜产品检验手段。

2.2加强动物疫病检验工作,使畜禽产品的卫生安全得到保障

畜禽产品包括屠宰、加工以及冷藏、包装运输等一系列环节,而屠宰场通常都建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多选在深夜进行畜禽产品加工,所以各级动物检疫机构不仅要加强检疫监督各个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力度,还要重点针对屠宰场和加工作坊等进行监督检查,严禁委托他人检查,更不能漏检漏查。同时,动物检疫机构要随机抽查畜禽产品,并定期复检,加强检验检疫畜禽产品流通环节,尤其要加大对出口畜产品的检疫力度。此外,动物检验检疫机构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本着对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负责任的精神,通过组织宣传教育活动的方式提高检疫人员思想素质及业务能力、执法力度,督促他们全力搞好检疫监督工作,提高检疫队伍的战斗力,为畜牧经济的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2.3加大建设生态养殖场的力度,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绿色畜牧经济

绿色食品的源头是畜禽生产净化,因而我国要加强建设绿色畜牧产品生产体系,提高畜禽生产力,加大建设生态养殖场的力度,形成绿色畜牧产业链,进一步发展绿色畜牧经济。首先,对畜禽养殖场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严格以农业部食品生产无公害、零药物使用等准则为依据完成畜禽产品生产,统一落实无公害食品标准化管理制度。其一,建设畜禽饲养绿色基地,全程控制畜禽饲养,实施科学化管理措施;畜禽饲料必须要经过检验,确认符合标准之后才能投入使用,确保畜产品无残留、无污染和无公害,达到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其二,在中小型饲养场实行休药期生产,具体是指在宰杀畜禽前的一段时间里,所有药物及添加剂等都要停止使用;对于各项环境指标都没有问题的区域实行自然放养,加强监督和控制,鼓励人们规模化生产安全、绿色的畜禽产品。其三,行业的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畜禽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和指导,培训高素质、高技能的生产人员,督促他们掌握先进的绿色畜禽产品生产技术和技能,确保食品生产能够在统一的无公害标准下进行。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大查处使用违禁药物的力度,严厉打击违禁药物及高残留畜禽产品生产,尽量降低药品的使用量,促使动物疫情得到严格控制。同时,养殖场要加强卫生管理工作,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尽量降低它们感染病毒和细菌的机会,从而有效切断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确保畜禽能够健康成长。饲养动物使用的药物务必是绿色的兽药,要保持没有药物残留和无污染。另外,各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将监督管理机制、措施等落到实处,严厉查处并打击各种违规违法行为,为畜禽产品的绿色生产提供保障。

3结语